•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32

让我爱你
首页 > 职称论文 > 七七事变论文300字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胖子9451

已采纳

论文题目真霸气

257 评论

横竖都是213

………………………?

110 评论

帅哥啦阿妹

918观后感 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创造了柳条湖事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据我所知,柳条湖事件的起因是因为日本人想侵略中国,想出了一个诡计,日本人准备了好多的炸药,放到南满铁路一段路轨上,等到时机一来,立即引爆。然后日本人还摆放了三具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给中国军队,由此为借口来进攻。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918事变。 日本人的可恶,没有人性的强奸,让我的眼泪从我的眼角落了下来,心里充满了恨和悲伤,我的心情久久平静不下来。我在想:要不是那时的中国不算富强,才被日本人欺负,他们惨无人道,连妇女小孩子都不放过,更别提刚出生的婴儿了。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我们苦难的历史。但并不是要我们去复仇,我们应以史为鉴,不要再重蹈覆辙。以历史为自己的激励,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担负起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这就是最好的。勿忘国耻,我们不要把时间与力量消耗到仇恨上。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求点赞哇!!!!!作者:陶有成

112 评论

“『承诺』”

这是一些小的零碎的知识,要靠自己组起来了,不过,作为经历过中考和高考的我,我个人认为一般不会在大考中靠这样的题,因为时间是绝对不够的!!!!!一、日本发展简史及启示 1、古代日本:向中国隋唐学习,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2、近代日本:向欧美学习,进行了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国家。 3、现代日本: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经济援助下,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会,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并且重视培养人才,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 4、日本的成功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训示?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强大进来;要倡导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要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技;发展经济的时候要保持社会的稳定。 二、中日关系(一)古代的中日关系:古代中日之间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1)两汉时期与日本的交往:政治交往: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与汉”;东汉光武帝时,日本“奉贡朝贺”,光武帝赠赐“汉委奴国王”金印;后来,日本又“谴使奉献”。经济交往: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2)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全方位的交往:互谴使节;仿照唐制;学习建筑;教授儒学;贸易往来;人物:日本的吉备真备和中国高僧鉴真。(3)宋元时期与日本的往来:南宋和日本交往频繁;元代海船直通日本。(4)明朝时期与日本的交往(对抗与友好并存):①日本一些浪人和武士勾结中国沿海奸商形成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俞大猷英勇抗倭;②1592和1597年,日本丰臣秀吉两次派兵攻打朝鲜,中国明朝先后派李如松和邓子龙入朝抗击日本侵略军;③明朝中期,中日贸易往来成为双方关系重要纽带;后期,因倭寇的骚扰,明政府实行海禁,影响了中日贸易的正常发展;(5)清朝时期与日本的交往: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中日交往基本断绝;晚清时期,中国以黄兴、蔡元培、陈独秀等为代表留日学生,有利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革命思想的传播。(二)近代的中日关系:日本多次侵犯中国,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1.19世纪末70年代,日本侵犯台湾,后勒索中国白银50万两作为撤兵条件。 2.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战后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3.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国侵华。 4.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5.1913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从而揭开侵华序幕。 6.1932年,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7.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州国傀儡政权,使东三省成为其殖民地。 8.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同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9.1935年,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何梅协定》。 10.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 11.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 12.1937年,日军大进攻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 13.1937年,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人民达30万人以上。 14.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扫荡,实行“三光政策”。 (三)现代史上的中日关系1、23年的冷战对立:(1949年~1972年)战后美军以“盟军”名义,对日单独占领,东京审判对一些战犯免于起诉,保留了天皇制。企图利用日本控制东亚,遏制共产主义。日本在美国的操纵和支持下,大力发展经济。在对华问题上,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2、30多年友好和平交往:(1972年至今)1972年田中角荣首相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其中1972年~1992年是重新调整和重新定位时期,1998年以来则是旨在构筑“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新时期。这一阶段中,因日本在历史遗留问题上不能正确对待,20世纪90年代的中日关系一波三折,目前出现“政冷经热”的局面。现状:目前在处理中日关系方面存在3大难点:一是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日本政府歪曲历史、不思悔改的强硬态度让中日关系陷于动荡不安之中。二是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三是中日关系紧纠内政。 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呢?一是要牢牢控制中日发展的主导情绪。在中日关系的处理上,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因日本的某些举动而自乱阵脚,跟着日本的步伐走,而要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二是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区别对待。在处理中日关系时,一定要讲究策略,不可盲目采取过激举动。三是要顾全大局,专心搞经济才是根本之路。 近年来,中日关系可谓是一波三折、麻烦不断,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恣意窜改教科书、钓鱼岛事件等种种事情的发生都为两国关系蒙上阴影,而最近日本申请常任理事国的举动更是遭到国人的极大反感,可以说中日关系是现今中国外交事务中比较麻烦、难以处理的问题。 我觉得目前在处理中日关系方面存在3大难点: 一是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突出事件就是小泉纯一郎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2001年8月13日,小泉不顾国内外爱好和平人民的反对,强行参拜供奉了1000多名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开了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先河,之后他又分别于2002年4月、2003年1月、2004年1月3次前往靖国神社参拜,并强调会每年一次,此举极大地伤害了中韩等国人民的感情,而之前的窜改教科书事件和之后的钓鱼岛事件都引发国内人民的极大反感。日本政府歪曲历史、不思悔改的强硬态度让中日关系陷于动荡不安之中。 二是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由于之前日本政府损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件屡有发生,加上日本国内的误导宣传及少数右翼分子的鼓吹煽动,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也或多或少产生不良情绪,于是两国人民产生摩擦,友好感情度下降。 再就是内政是外交的延续,当国内人民反日情绪日益高涨时,易对国家出于大局考虑而实行的对日外交政策产生不满,同理,日本人民也会因此产生不满,这均不利于中日关系的妥善处理。 如何处理中日关系,我以为首先应持理智心态对日本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予以理性分析,有以下3个基本判断。 一是日本的右倾化问题。国内舆论普遍认为日本现在正走向右倾军事化道路,右倾势力在日本渐渐抬头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实并不尽然,右倾军国思潮只不过是日本部分上层人士的思想,而非日本全民众,而日本民族对中国的反感情绪只不过是一种扭曲的民族主义情绪作祟。这种情绪的产生来源于经济的发展。 战后的日本虽然经受重创,但是恢复很快,经济发展迅速,经济不仅很快恢复战前水平,而且尤胜往昔,同时期的中国经济却发展相对缓慢,日本在经济上不仅远超过中国,在世界上也仅次于美国,经济的刺激导致日本人开始盲目自信,目空一切;1992年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的经济、政治地位得到极大提高,中国作为大国的实力开始显露出来,此时的日本却开始进入经济低迷期,“日本第一”的思想渐渐动摇,逐渐从自信过剩转向自信不足,尤其是眼看原先极不如自己的中国开始赶超自己,更是产生不平衡心理,两国政、经状态的逆转导致日本出现反华情绪,因而政府的反华举动就不难理解了:一是经济停滞导致政治地位的下降,借对中国这个日益上升的政治大国针锋相对,来极力维持其在外的政治大国形象;再就是借以转移国内矛盾,将民众视线引至外交。由此可见,由经济引起的狭隘扭曲的民族主义情绪可由经济发展予以改变,右倾在日本国内不会再扩大其市场,日本不会继续右倾下去。 第二个问题就是日本是否会军国主义化,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大部分人都会因为日本军费世界第二,是中国的10余倍而判定日本正在军国主义化,其实并不尽然,军国主义是一个有着一定概念内涵的特定称谓,具体来说,它应具备以下3个基本特征:对外军事侵略、对内法西斯化和国民经济军事化。分析日本对内对外政策可知,日本并非向军国主义化方向发展,日本人民还是追求和平和发展的,只是当发展受到挫折,便产生焦躁心理,这种对外张牙舞爪、气势汹汹之态,不仅没有显示其强大反而恰恰是其色厉内荏的表现。 日本是否会成为中国的主要威胁?这就是需要我们加以分析判断的第3个问题。 首先从经济上来说,从近期发展来看,中国的发展速度超过日本,未来经济实力也将超过日本,从而政治实力地位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日本不具备对中国构成威胁的实力。 美国是政治经济超级大国,在世界俨然以霸主自居,中国近年来与美国关系处理妥当,关系融洽。日本是一个典型的欺软怕硬、趋炎附势的国家,世界中谁最强便与谁结盟,一战前与大英帝国结盟,二战时又与当时军事最强的德国合作,推行法西斯主义,而战后便很快遗忘美国投在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欢迎美国大兵进驻日本,努力与美国建交,与此可见,日本政府不会轻易得罪美国,而对中国这一与美国交好的国家采取太过恶劣的态度。 那么,面对日本这一集自大与自卑、狂妄与怯懦这些矛盾性格特征于一体的民族,如何正确处理与之的关系呢?对此我有3点体会。 一是要牢牢控制中日发展的主导情绪。在对中日关系处理上,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要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领导人曾提出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就是用一种高瞻远瞩的眼光,妥善处理包括日本在内邻国的关系,不退让,也不急躁。 第二就是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区别对待。区分统治阶级和日本平民的不同态度,不同性质,予以区别对待。在处理中日关系上,一定要讲究策略。讲究策略是指学会用国家间的谈判、交涉、对话等方式和平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不同、矛盾与冲突,这并非是服软、懦弱。在中国外交史上,有很多通过谈判解决以往遗留问题的成功案例,在小泉以前的日本首相并无一人参拜靖国神社,原因何在,就在于中日之间的一个未公开的秘密协商,双方约定日方不参拜靖国神社,而中方不将此协议公布于众。这就是一种策略。 三就是要顾全大局,改革开放后,发展经济成为中国目前乃至以后的首要任务。所以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因此事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影响经济发展,专心搞经济才是根本之路。 作为有良知、满腔爱国之心的青年一代究竟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愤怒?用何种姿态去面对中日间的种种事件?我对举行游行并不反对,这是表达愤怒的一种方式,但是抛开这些,只从效果方面进行探讨的话,就会发现,此举对小泉政府有影响,但影响更大的是在华日本人,对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形象也有影响,对周边国家、对在华外国人都会产生压力,影响邻国友好关系,所以得不偿失。 抵制日货上,我国早在30年代就已经发生过,以此来保护民族产业,抵抗日本侵略,但我以为现在的中国已不再需要用30年代的方法去对抗日本,如今的中国不是70多年前的中国,我们的经济政治地位已今非昔比,不需要以此来对抗日本。

239 评论

大铭空调

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在这一天,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败而告结束。岁月的脚步匆匆走过60年。黄河边上的硝烟已随风而散,历史仿佛已经远去。但是,从卢沟桥头卷起的那场战争留下的教训却是刻骨铭心的。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那是永远的国耻,永远的奋争,也是永远的追思。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将那段历史仅仅理解为灾难与愤怒,而不从中寻找其内在逻辑,理解其复杂性,则同样辜负了那些身经灾难的一代人的流血付出。”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痛欲绝的哀伤、洗刷不尽的血泪、永志追思的英烈和伟岸壮阔的史诗,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永不再战的期盼、强国富民的决心、和睦邻友邦的祝愿。落后就要挨打血色黄昏:偶然背后的必然。68年前,一个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枪炮声震惊了卢沟桥。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强行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枪炮相加,全面发动侵华战争。英勇不屈的中华民族也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民抗战。“七七事变”仅仅是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总爆发。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相视已久。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就制定了以鲸吞中国为核心的所谓“大陆政策”,在之后的70多年里,日本曾发动了14次侵略战争,其中多次是对华战争。1894年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与澎湖列岛;10年后又在我国东北土地上发动日俄战争,强迫清政府承认日本在东北的势力范围。“进入大陆”的迷梦、畸形膨胀的野心,使得这个受中国传统文化恩惠最重的国家成为近代以来祸害中国最深的国家。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抛出了对华侵略总战略: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趾高气扬的日本,已掩饰不住要彻底征服中国的野心。“”这个国耻的日子也同时提醒我们,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和民族振兴是何等的重要。我们曾经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个宏伟的计划,中华民族在经历了自1840年以来的屡次屈辱之后,无数仁人志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这一目标。但是,每当外敌入侵之时,也是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最脆弱之时,各自称王,各霸一方,内部矛盾重重,这也给别人入侵创造了条件。由此观之,实现民族复兴,如果国家不统一,民族不团结,实现这一目标肯定是一句空话。“”是一个历史的教训,如果你是一个中国人,这个日子你记住了吗?可是,记住了又能怎么样?笔者以为,不仅仅是记住,每一个中国人要的是从自己做起,你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做了些什么?还打算怎么做?你最起码是一个爱国者,然后,你是一个建设者。爱你的国家,爱你的民族,为她添砖加瓦。国家统一强大,民族团结兴旺,看天下谁能敌?国耻象大山一样压在中华民族的头上,压得几亿人民透不过气来,也在我们这些少年人心灵里灌注了铅一样沉重的忧愁和哀伤,中国,我们古老的中国,生我养我的中国,地大物博却遭人欺凌宰割的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挣断身上的屈辱锁链,铁骨铮铮地站起来啊!整个八年抗战期间,侵略者的铁蹄践踏蹂躏祖国的胸脯,其中有几年在上海这个“国中之国”中,也看到英国,美国士兵耀武扬威地走在马路上,外国军舰在黄浦江上任意来去……只有尝尽失去自由和被压迫的滋味,才能深切地懂得“勿忘国耻”这四个字的含义。现在,每当唱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时就会联想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句古训。多少年风雨沧桑,河山巨变,我们的祖国早已摆脱了屈辱和苦难。然而,我们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许多发面还处在落后地位,落后是现实,安于落后就是可耻了神州大地的一些角落里,权欲观念,愚昧思想,腐败堕落作风,惟利是图,崇洋媚外……种种可鄙的现象,更使正直的人感到可耻。也许这些可以算作新的“国耻”吧,这些有损国格,有损中华民族形象的“国耻”,我们一天也不能容忍!回顾这段以人力和火力相拼的历史,我们除了对血肉拼搏的感动,更有对实力不济的无奈。在强大的物质力量面前,精神力量固然可贵,但总呈现出一种苍白无力的悲壮。周总理曾对那场战争感慨:我们反对帝国主义的实力政策,对付帝国主义却不能不讲实力。只有在国家总体实力包括军事实力方面能追赶上世界水平,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落后就要挨打,自尊必先自强,发展需要安定。这,就是那段屈辱与悲壮同行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最为深刻的启示。日照第二实验中学初三:臧璐衡第2篇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500字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南站和往常一样,许多乘客在候车室等候列车。这时,日本侵略军向车站投下了无数颗炸弹,顿时,火车站变成了废虚,天桥断裂了,铁轨扭曲了,残破的房屋,满地的砖瓦碎片,一片狼籍。这时,传来一个小男孩的哭喊声,他的父母和亲人都在“轰隆”的一声中,被炸弹夺去了生命。现在他已成了孤儿,今后的命运和生活不可想象。也许在那战乱年代,不会有人理他,他将流浪街头,甚至濒临死亡,再没有机会为死去的父母报仇雪恨。也许他会遇到好心人,把他抱回家,养育他长大。无论他的生活怎样,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整个中国人民都是无辜的受害者。日本侵略者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杀害我同胞3500多万人。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罄竹难书,罪恶滔天,像这样的画面不计其数。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侵华日军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和在大屠杀中奋起抗争的我们民族的脊梁。一位女作家说得好:“忘记大屠杀,就是第二次大屠杀。”列宁告诫我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判。”让我们把警世的大钟撞得更响更响吧,让钟声时时唤起我们的民族精神,激励着青少年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一代,让钟声飘洋过海,振聋发耳,以史为鉴,呼唤和平,邪恶必败,正义必胜。中国人民,亚洲人民和世界人民决不允许被侵略、被杀戮的悲剧重演!第3篇 勿忘历史!勿忘国耻!350字朋友们!2010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73周年纪念日!73年过去了,斯人相继远去,南京大屠杀的人和事会否变得模糊不清?历史不能消逝,让我们用互联网的力量筑起、留存一座最鲜活的记忆之城。朋友们,无论你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还是从教科书、父辈口述、网上文章等认知南京大屠杀的后来者,请上传你的“记忆”,为我们建造的“记忆之城”灌注钢筋水泥。请大家不要忘记历史,唤醒我们的记忆,勿忘历史!勿忘国耻!虽然那场惨剧已过去了七十年,但我们心灵深处的那道伤却是如此的难以愈合。我们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训,坚持不懈的奋发努力,让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让野心不死的日本右翼势力对我们望而生畏,让我们成为扞卫世界和平的坚定的有力的力量!!愿我们的生活能永远祥和、美满、幸福,愿我们能永远远离灾难与不幸!!第4篇 不忘历史牢记国耻800字随着21世纪全人类的进步,我们的祖国也在迅速的走向繁荣昌盛。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祖国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所经受的耻辱。1937年7月7日,随着在北平城外卢沟桥上的一声炮响,全面抗战拉开了帷幕。全国人民在朱德司令和彭德怀副司令的带领下经过艰苦的八年抗战,经历了战略防守、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击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能忘记日本帝国主义的残忍,更不能忘记为了抗日而作出伟大牺牲的人。在抗战期间,有大快人心的平型关战役、松沪会战以及武汉会战,也有让人悲痛欲绝的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中国以来所犯下的巨大罪恶。日本的两个司令官进入南京城竟然开始了杀人比赛!在这场屠杀中,我国20多万同胞葬身在魔鬼的手中,日本鬼子真是连畜生都不如。还有令人可歌可泣的血战台儿庄。这次战斗发生在1938年4月,虽说是赢了,但是那惨不忍睹的场面至今还在我眼前浮现:尸体从地上一直堆上了城墙,被鬼子砍过的头颅悬挂在树杆上。从战斗中存活下来的,不是被炸掉了胳膊,就是被炸断了腿。有的战士断了手指头,有的战士被炸伤了脑袋成了植物人,有的战士竟然身绑炸药跟敌人的步兵车同归于尽。在这场战斗中,我军共死亡两万多人,但那些维护民族尊严的战士的英勇气概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也成了中国人民难以忘怀的一幕。我们可爱的祖国为什么会遭受到这巨大的耻辱呢?原因就是我们的国家当时不强盛。自清末以来,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烧毁圆明园、“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略中国,都说明当时的中国很弱小。今天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神六成功上天,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再也不会受到凌辱。作为我们这一代人,我们一定要不忘历史,牢记国耻,要牢记在八年抗战中体现出的民族自强不息精神,英勇到底顽强拼搏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当中,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5篇 勿忘历史,勿忘责任—庆十一国庆演讲稿650字勿忘历史,勿忘责任—庆十一国庆演讲稿勿忘历史,勿忘责任——庆十一国庆演讲稿忘不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忘不了明天我们肩上的重任.我们的祖国是美丽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旖旎奇妙的自然风光.白雪皑皑,高插云霄的珠穆朗玛峰;碧波荡漾,神奇秀丽的漓江山水;驼铃叮当,黄沙似海的漠北塞外;河网纵横,青翠如染的江南平原……这些有哪一个国家能比得上但是,历史是无情的.不幸和灾难都降临到了她的头上.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着锦绣河山."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竟挂在中国的土地上.解放后,"左倾"错误,十年浩劫等又严重的阻碍了祖国的发展,然而,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信心.我们的胸膛里跳动着一颗火热的中国心,我们的血管里,澎湃的是一腔沸腾的华夏血,我们怀着对祖国深沉的爱,英勇奋斗.今天,在广阔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演绎着一幅幅动人心魄的辉煌画卷.我们年轻的一代,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为祖国的绚丽前景而兴奋,我们不会沉缅于过去,不会迷醉于幻想.我们热爱今天.今天,我们努力奋斗,我们坚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是的,我的祖国还不甚富强还缺少一些宁静还缺少一些鲜花但,明天属于她希望属于她幸福和胜利更属于她——这是诗人的语言,也是我们的心声,是每一个跳动着火热的中国心的人对祖国的理解和信心,我们懂得了昨天,就会无比的珍惜今天,我们把握住了今天,就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这是时代的使命,这是中华儿女神圣的职责!勿忘历史,勿忘责任-

282 评论

相关问答

  • 七年级数学论文600字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不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 数学,与其他学科

    懒云堂主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与七月七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1].汤玉琪.关于激励机制的思考[J].理论前沿,1992,(06)[2].祁小伟.我国职业经理人现状与出路[J].商业时代,2005,(09)[3].周成录.

    史瑞克011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七七事变论文2500

    启示之一:落后就要挨打 血色黄昏:偶然背后的必然 68年前,一个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枪炮声震惊了卢沟桥。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强行

    黄朱朱妈美女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七七事变小论文

    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在这一天,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败而告结束。 岁月的脚步匆匆走过60年。 黄河

    ilovefoood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七七计算机毕业论文

    网上搜的一篇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一种高度集成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概述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HIS)

    姗姗爱C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