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21

道生一,三代二
首页 > 职称论文 > 浅谈国际收支论文参考文献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艾吃艾美

已采纳

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从动态上讲,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就静态而言,国际收支描述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货币收支的对比结果,把这种结果加以系统地记录,就形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正是由于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了我国目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近两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亿美元,同比增长,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亿美元,同比下降,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下降至28%。2005年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逆差分别为49亿美元、40亿美元。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增长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9亿美元。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189亿美元。“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为168亿美元,相当于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在国际公认5%的合理范围以内。200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7%,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09%。国家外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2005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2006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实现顺差亿美元,同比增长,其中出口亿美元,进口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和。我国进出口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形势大好。在进口方面,我国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进口需求稳步增长,使得我国进口持续快速发展。从整体数据来看,运输是导致经常项目中的服务项目出现逆差的主要因素。其中收入亿美元,支出亿美元,逆差亿美元,与2005年运输逆差亿美元相比,同比扩大亿美元。从2003年到2007年经济保持增长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基本态势,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的格局。国际收支顺差式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在这几年里,“双顺差”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国际收支的“惯例”。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78%,较上年同期增幅提高了42个百分点。调整、对部分产品加征出口关税等政策执行前抢先出口,货物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出口5472亿美元,进口4115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8%和18%;顺差1357亿美元,增长7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较上年增长倍,改变了2006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的局面。2007年上半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6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对外直接投资较快增长,2007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80亿美元,增长21%。证券投资逆差4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4亿美元。其中,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净流出1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97亿美元;我国从境外证券市场融资以及吸收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投资流入1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3亿美元。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7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80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78亿美元,增长21%;对外直接投资撤资清算汇回6亿美元,增长142%;净流出74亿美元,增长17%。“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特征使得我国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截至2007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332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663亿美元。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和较高的外汇储备规模,有助于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并且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二、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我国连续的、长期的、大幅度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已明显表现为经济的外部失衡。这既有悖于传统的国际收支结构理论,又是各国国际收支结构实践中罕见的,其之所以能够维持十余年之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和国内特殊的管理体制与鼓励政策,但其本身也潜伏着一定的风险,引发诸多矛盾和问题。这种局面是由一系列客观复杂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国际的原因,也有国内自身的原因从国际上来看,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紧密联系,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为了寻求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产业和产品向国外的转移。而我国为了适应国际形式的发展,日趋完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法律和政策,同时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再加上我国具有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这些都使得我国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一个主要目的地,连续数年位居世界前列。同时由于我国国内金融市场比较不发达,国内企业往往借助境外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从而增加了资本的快速流入。而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也促进出口的增长,1992年以来境外资本流入中国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左右。从国内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了我国的持续大额顺差。(一)储蓄率过高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储蓄率过高。国内总储蓄率在20世纪90年代平均为GDP的40%,在2004年上升至GDP的47%。尽管投资率在此期间也有所增长,但储蓄快于投资的增长,扩大了经常帐户顺差。当前的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无论与本国历史平均相比还是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均处于高位。一般认为中国储蓄率高主要是因为个人储蓄欲望强烈,但更主要的是企业和政府的储蓄率高,企业高储蓄率带来的投资增长效益较低并可能导致产能过剩。此外,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渠道不畅,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企业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自有储蓄。(二)加工贸易仍占主导地位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和领域,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而加工贸易出口方式与贸易出口数量的增加呈明显正相关的关系。深入分析我国贸易结构可以发现,一般贸易及其他贸易实际上处于逆差状态,持续攀升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两头在外,无论是通过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最终产品一般销往国外,在我国境内所形成的增值部分自然构成顺差。因此,加工贸易的规模越大,相应的顺差必然也越大。(三)非对称性的国际收支政策长期以来,我国采取鼓励出口和鼓励外资流入的非对称性国际收支政策。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多年的“奖出限出”的传统思想和对外资不加选择的“超国民待遇”等经济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政策制度安排使得资本流出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导致资本项目净流入大于净流出格局的形成。外资的大量涌入不仅拉动了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而且加大了外资企业在我国出口中不断增长的比重。三、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对策我国目前的“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与其基本国情是极不相称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较为理想的国际收支结构应是:贸易项目逆差,经常项目保持平衡,资本项目下的顺差。而目前的国际收支失衡、巨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国家提出“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的政策导向,运用各种手段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一)降低我国过高的储蓄率货币政策的取向应当是货币供应收紧,利率水平提高,人民币更大幅度有序升值。除了实行降低投资增速的行政措施之外,当前货币政策应当适度从紧,包括降低货币供应的增速和提高利率水平。央行应当继续加息并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控制流动性。同时,人民币汇率应该更加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更加富有弹性。这些政策措施都将有助于纠正内需和外需的不平衡。(二)进行进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核心竞争力经常项目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出口产业结构失衡,出口集中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品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在国际上以低价量大为特点,企业利润率低并且很容易受到反倾销诉讼。进口缺乏中国真正急需的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发达国家产业调整仅仅把我国作为制造业基地,真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研发都在发达国家国内。因此,我国现在必须调整进出口产业结构,限制高耗能高耗资源型出口;并把环保、安全、社保等因素纳入企业的出口成本;开发产品核心技术创造力,提高企业自主竞争力,实现在平稳出口量的基础上利润最大化。(三)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积极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外汇运用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对外投资。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给予其适当的优惠政策和信贷支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鼓励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产品、服务和技术出口;支持到境外合作开发国内短缺资源,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置换;健全对境外投资的服务体系,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条件

300 评论

我们的季节

中国的现状?1、ATM取出假钱--->银行无责2、网上银行被盗--->储户责任3、银行多给了钱--->储户义务归还4、银行少给了钱--->离开柜台概不负责5、ATM机出现故障少给钱--->用户负责6、ATM机出现故障多给钱--->用户盗窃7、广东开平银行行长贪污4亿--->判2年8、ATM多吐7万给老百姓--->判无期声明:转发不会送人民币,但如果觉得作为消费者,全中国十三亿储户不公平的,请转发 ,有多少群转发多少群中国现状: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起;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米;老婆不是娶不起,没房没车谁嫁你?养不起,父母下岗儿下地;病不起,药费利润十倍起;活不起,一月辛劳一千几;死不起,火化下葬一万几。 总结(八个大字):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多传传,让领导人们看看,人民的呼声;的确写出了现在中国的境况,就不信传不到中央胡书记与温总理那裏去。有群的都转发出去吧

100 评论

学生和赞美诗

这个要求非常专业,而且要有国外的操作经历。对各个国家的发展前瞻性。非常难。。

257 评论

木雨大大雯

[1]金雯飞,刁化功. 浅谈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J]. 现代经济探讨,2001,(12). [2]梁峰.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 北方经济,2010,(3). [3]李宝杨. 浅析GATS对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4). [4]蒋庚华,张曙霄.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内部区域结构失衡问题分析[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5]李仲广.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潜力惊人[J]. 中国经贸,2011,(2). [6]李小牧.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1985—2004年的国际收支分析[J]. 国际贸易,2006,(10). [7]林贤瑛.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及法律对策[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4). [8]齐述丽,俞会新.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 对外经贸实务,2009,(2). [9]梁峰.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2010. [10]王志伟. 中美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及启示[J]. 对外经贸实务,2009,(11). [11]王瑞. GATS对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影响的法律研究[D].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2007. [12]刘伟.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产业竞争力研究[D].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13]曾宪梅,江河. GATS框架下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9). [14]马骊.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入世承诺研究[D].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2003. [15]余彬.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2008. [16]孙夏. 提升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D].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2007. [17]姜义茂,刘慧芳,李俊. 中国旅游服务出口国际竞争力探析[J]. 中国经贸,2006,(11). [18]王岩. 浅析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6. [19]赵冬东.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20]林沛泉.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21]阮德寿. 越中旅游服务贸易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2008. [22]韩燕.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分析[D]. 兰州商学院: 兰州商学院,2009. [23]谭鹏成. 关于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流量变化的研究[D]. 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2009. [24]陈科. 贸易自由化下的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D].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2008. [25]肖小文. 论CAFTA《服务贸易协议》与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J].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8,(11). [26]蒋庚华,张曙霄.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内部区域结构失衡问题分析[A]. 李小牧,钱建初.中国商务出版社(China Commerce and Trade Press)[C].: 中国商务出版社(China Commerce and Trade Press),2010:. [27]谭鹏成. 入境旅游:基于福利恶化型增长视角的分析[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2). [28]陈昊.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与服务贸易总协定[J]. 沈阳大学学报,1997,(4). [29]何伟,江旸.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策略分析[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 [30]周经,吕计跃.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08,(4). [31]陈科.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9,(12). [32]李璐.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D].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2006. [33]蒋庚华,张曙霄.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地区差距与地区经济差距的关系[J]. 经济问题,2011,(3). [34]汪志伟. GATS框架下中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立法完善[J]. 黄山学院学报,2006,(6). [35]孙夏. 提升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 [36]冯姝姝. 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研究[J]. 生态经济,2007,(10). [37]李小牧,宋玮玮.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收支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08,(23). [38]周经娟,万红光.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39]张汉林,樊莹. 景美更需服务好——服务贸易总协定与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J]. 国际贸易,1997,(2). [40]梁峰.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空间集聚特征分析[J]. 经济论坛,2010,(3). [41]周广威.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D].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2010. [42]史玉江.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2008. [43]林贤瑛. WTO《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影响及法律对策[D].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2005. [44]文斐婧,王柏彬,逄忠臣. 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6). [45]苏科五,李明星. 中国与东盟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1990~2006[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46]冯建栋.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及其前景与对策分析[J]. 中国商贸,2011,(9). [47]李桂香.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宜春学院学报,2011,(3). [48]曾兴.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 才智,2009,(23). [49]王永玲,希冷洛.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浅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50]徐军.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其对策[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349 评论

piaopiao1234

2009年4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公布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继续增长。 中新网4月24日电 据外管局网站消息,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公布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继续增长。 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4261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项目顺差3607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118亿美元,收益项目顺差314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458亿美元。 2008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90亿美元,同比下降74%。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943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427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出1211亿美元。 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2008年末,外汇储备资产较上年末增加了4178亿美元,达到19460亿美元。

253 评论

雨丰是小兔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1]李石凯. 美国贸易逆差:增长惯性与可持续性[J]. 当代财经, 2004,(10) . [2]刘柏,张艾莲. 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整机制[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1) . [3]杨涤. 汇率分析范式转换与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 2004,(07) . [4]王浩倩. 从国际收支双顺差看人民币汇率调整[J]. 生产力研究, 2009,(05) . [5]施伟. 汇率变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8,(14) . [6]叶炜,王瑛. 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思考与汇率制度的对策选择[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3) . [7]李石凯. 美国贸易逆差:增长惯性与可持续性[J]. 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4,(05) . [8]黄丽娟. 人民币升值对安徽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09,(2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1]俞开江. 人民币“双率”调整与我国贸易收支平衡调控研究:理论与实证研究[D]. 浙江大学, 2009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1]王燕燕.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的分析[D]. 安徽大学, 2004 . [2]王海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的影响[D]. 武汉大学, 2005 . [3]楼云. 股市财富效应对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影响研究[D]. 浙江工商大学, 2006 . [4]王英华.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银行业、证券业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D]. 苏州大学, 2006 . [5]徐建波. 人民币汇率与江苏进出口额变动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D]. 南京农业大学, 2006 . [6]盛爱辉.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D].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 [7]聂娜. 人民币汇率变动态势研究[D]. 郑州大学, 2007 . [8]冯冲. 人民币升值与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D]. 南京农业大学, 2007 . [9]林斐婷. 中美贸易不平衡成因分析[D]. 厦门大学, 2007 . [10]周晓舟. 美国经常账户逆差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 吉林大学, 2008 . [1] 冯焱. 浅谈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9,(11) . [2] 曾美艳.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 [3] 马玉立.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与对策[J]. 经营管理者, 2009,(10) . [4] 邵杰.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探析[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9,(03) . [5] 黄青.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 2008,(05) . [6] 周忠英.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 中国物价, 2009,(04) . [7] 刘晓辉.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12) . [8] 邓水兰,温诒忠.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J]. 国际贸易, 2008,(09) . [9] 林远. 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进口影响的实证研究[J]. 华北金融, 2009,(03) . [10] 陈丽娟.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1]李石凯,谢端纯. 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分析[J]. 财经科学, 2003,(02) . [2]李银珠. 汇率变动效应与人民币汇率政策选择[J]. 金融与经济, 2004,(03) .

357 评论

相关问答

  • 国际收支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的现状?1、ATM取出假钱--->银行无责2、网上银行被盗--->储户责任3、银行多给了钱--->储户义务归还4、银行少给了钱--->离开柜台概不负责5、A

    QINGCHUN曲终人散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浅谈的论文参考文献

    一、缺乏应有的文献综述有些学位论文没有文献综述,作者却说,他写的题目找不到相关文献或没有相关文献。其解释有两种可能: 一是作者认为前所未有才是创新,甚至个别的还

    小殊哥哥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浅谈中国教育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不仅在科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重视。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教育学论文的参考文献。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教育学

    美丽依然张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浅谈中国饮食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知网有很多呀 [1]李鑫. “感性”与“理性”——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5). [2]谢有斌. 清代中西饮食文化比

    JasonZhou520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浅谈国际贸易论文范文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国际经济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

    沈阳王小圈儿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