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爱陌可可
乾为天,为太阳,表现天的功能、意识及刚健的性质,还代表冰、雹、霰。 在国家为国君,为主席,为总统;在单位为一把手,主要领导人;在家庭为父亲,为大人,为老人, 易学为长辈人;在社会为名人,公门人,宦官;在性别为男,在年龄为老头。 在场所为京都,为大城市,形胜之地,高亢之所。 在方位为西北方,为南方(先天八卦方位),为上方,为高处。 在时间为秋季,农历九、十月,戌、亥年、月、日、时,立冬至大雪45天。 在数字为一(先天八卦数)、六(后天八卦数)、四、九(五行金数)。 在动物为马、象、天鹅、狮子。 在静物为金玉、珠宝、圆物、木果、刚物、冠、镜。 在人体为头、右腿(九宫位),肺、骨骼,男性生殖器。 在颜色为白色、大赤色、玄色。 在五味为辛、辣。坤卦坤为地,表现地的功能、潜意识及柔顺的性质。在天时又为阴云、雾气、冰霜。 在国家主皇后、第一夫人;在单位为职工、群众;在家庭为母亲、为祖母,为老母、后母、老妇人;在社会为众人,为乡人、为小人、为大腹人、为懦弱之人、吝啬之人;在性别为女;在年龄为老妇,老年女人。 在场所为田野,为大地、为乡村、为平地。 在方位主西南方,北方(先天八卦方位),下方,底层。 在时间为农历六月、七月,未、申年月日时,辰、戌、丑、未五行为土年、月、日、时,立秋至白露45天。 在数字为二(后天八卦数)、八(先天八卦数)五、十(五行土数)。 在动物为牛,为牝马、为猫、为百兽。 在静物为水泥、砖瓦、五谷、布帛、丝绵、方物、柔物,土中之物,牛肉、食品、大车、锅。 在人体为腹,右肩(九宫位),脾、胃、肌肉,女性生殖器。 在颜色为黄色、黑色。 五味中为甘味、甜味。震卦震为雷,表示震动、奋起的性质和状态。在天象为雷雨、雷鸣、地震、火山喷发。 在家和单位为当权的二把手;在家庭为长男;在社会为驾驶员、运动员,警察、法官、军人、飞行 易学员、列车员、社会活动家、舞蹈演员、足球爱好者、狂人、壮士。 在场所为工厂、广播电台、乐器店、游乐场、机场、发射场、车站、舞厅、歌厅、闹市、战场、森林、草木茂盛之所。 在方位为东方,东北方(先天八卦方位)。 在时间为农历春二月,春分至谷雨45天,卯年、月、日、时。 在数字为四(先天八卦数)、三(后天八卦数)三、八(五行木数)。 在动物为龙、蛇、善鸣之马、善鸣之鸟,百虫、鲤鱼。 在静物为木、竹、苇、乐器、蔬菜、鲜花、树木、电话、飞机、汽车、火箭、鞭炮、闹钟、花草繁鲜之物。蹄、肉、山林野味。 在人体为足,为肝胆,为左胁。 在颜色为青、绿、碧色。 五味为酸。巽卦20世纪80年代。1980年《考古学报》上发表《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1984年为武汉召开的中国周易学术研讨会提供论文《易辨—一近几年根据考古材料探讨(周易)问题的综述》,首次提出“数字卦”问题,主张八卦符号沿于上古占篮记录的数字符号。徐锡台、韩仲民等办发表论文阐述此观点。为八卦起源问题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 三、科学易巽军突起 《周易》同现代自然科学的联系,不少当代科学家作了深入探讨,力图从易学思维中找到现代科学方法的微妙启示。董光壁《易图的数学结构》(1987)、李树菁主编《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1990)、丘亮辉主编《周易与自然科学研究》(1993)、徐道一《周易科学观》(1992)、顾明《周易象数图说)(1994),焦蔚芳《周易宇宙代数学》(1995)、董光壁《易学与科技》(1997)、韩增禄《易学与建筑》(1997)、刘子华《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1989)、商桂《易索》(1998)、何世强《易学与数学》(1999),罗翊重《易经象数学概论》(1999)等著作。剖析了《周易》及其象数模式同现代数学、物理、化学、分子生物学、天文、地震等方面的关系,着重论述了《周易》的太极思维,阴阳观念。对称法则,互补原理等对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启迪作用,显示了《周易》这一“宇宙代数学”的科学价值。与此同时,江国梁《周易原理与古代科技》(1990),邬恩溥《周易——中国古代的世界图式》(1988),黄寿棋、张善文选编《周易研究论文集》第四集(1990),刘振修《周易与中国古代数学》(1993)等著作,着重论述了《周易》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周易》同中国传统医学、养生学关系尤为密切。召开过多次关于周易与中医学学术研讨会。邹学嘉、邹成永《中国医易学》(1987)、杨力《周易与中医学》(1989)、李浚川、萧汉明主编《医易会通精义》(1991)、刘杰、袁峻《中国八卦医学》(1995)、黄自元《中国医学与周易原理》(1989)、刘长林《易学与养生》(1997)等著作,对医易会通思想、易学与养生法则作了全面而透彻的论述。 易学 科学易的巽军突起,支持者、参与者大有人在,持批评态度者亦不乏其人。董光壁《易学科学史纲》(1993)对科学易与易科学作了正确介定,论述了易学与中国科学的三次高峰,分析了易科学的困境,提出了易学的科学再造等新思路。 四、象数易复苏、易学史开卷。 80年代以前,象数易一直处于冷落局面。除尚秉和对易象有专门研究外,不少易学家表明他们的研究不及象数。义理易得到弘扬,象数易无人问津。80年代以后,情况逐步改观,研究周易象数者,除一些科学家外,已有学者专门从事。钱世明《易象通说》(1989)、林忠军《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一集(1994)、第二集(1996)、刘大钧主编《象数易学研究》第一集(1996)等,对象数易的历史与现状作了探讨,象数易同科学易的关系作了分析与展望。易图亦随之受到特别重视。欧阳红《易图新辨》(1996)、李申《易学与易图》(1997)对易国作了深入研究,正确评述易图在易学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在人文易、科学易、象数易大为兴盛的学术氛围里,易学史开始受到重视,并取得可喜成就。朱伯*《易学哲学史》一至四卷(1986-1989),对易学哲学发展作了全面系统的剖析,为易学史研究开辟道路,作出典范。廖名春等编著的《周易研究史》(1991),郑万耕《易学源流》(1997),亦对易学发展历程作了简明论述。李学勤《周易经传溯源》(1991)、王兴业《三坟易探微》(1998),对易学前史的评析,予人以深刻启迪。 易学史上著名人物的研究,亦已初步开展。萧汉明《船山易学研究》(1987)、梁绍辉《周敦颐评传》(1994)、卢央《京房评传》(1998)、唐明邦《邵雍评传》(1999),是对古代著名易学家进行个案研究的第一批成果,为今后易学名家个案研究,开辟了广阔领域,积累了初步经验。 五、《周易》辞书蔚为大观。 中国易学史上,80年代以前,没有一部《周易》辞典。随着“周易热”的高涨,《周易》爱好者日益增多,人们普遍要求编撰可靠的《周易》辞典,以应初学及研究之急需。多种《周易》辞书应运而生。几部辞典几乎同时问世。萧元主编《周易大辞典》、吕绍纲主编《周易辞典》、张其成主编《易学大辞典》、张善文编《周易辞典》,均于1992年出版。任华主编、卢叔度审定《周易大辞典》(1993)、朱伯主编《易学知识通览》(1993)、张其成主编《易经应用大百科》(1994),为易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易学知识,填补了辞书和易学史上的一大空白。编辑本段西方研究种种迹象表明,近代之前“《易》学”及与《易经》的思想阐释和实际应用而形成的各类学术和实用知识,就已经传入西方世界,但这种传播基本属于文化影响史的范畴。外来的文化影响,对于学术思想的发展当然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不过还不能看作是严格的学术交流。西方人直到16世纪以后才对《易经》展开直接而系统的研究,最初的一批研究者就是来华传教的欧洲耶稣会士。这一研究始于对《易经》原典和中国当时某些具有权威性的注释本的深入的研读,结果就形成一批由耶稣会士直接用汉文字写作的《易》著。这确实是中西文化史上一种令人惊异的现象。与此同时,为了使西方人更好地理解中国思想及其古老的传统,一些耶稣会士开始翻译《易经》,法国耶稣会金尼阁的拉丁文译本《易经》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易经》西语译本,已佚失。随后耶稣会士中宋君荣、雷孝思、顾赛芬都曾从事《易经》的翻译,而以雷孝思的拉丁文译本影响最大。将这一经典完整地介绍给西方世界,从此开始了《易经》传入西方和西方《易经》研究的近代时期。 16至19世纪期间,在华传教的耶稣会士留下的易学著述,其数量相当可观。除了拉丁文翻译和研究著作,17世纪耶稣会士还留下了一批直接用汉语写的《易》著,这批著作基本完好地保存在梵蒂冈图书馆和巴黎图书馆。他们在许多宗教、哲学和科学著作中,也不时对《易》及与易学相关的问题作出阐述。 传教士白晋于1698年自法国返回中国,此后半生皆致力于对中国典籍中的象征作深入的探讨。白晋在其一系列著作诸如《古今敬天鉴》(DeCultuCelestiSinarumVeterumetModernorum)、《易经大意》(IdeaGeneralisDoctrinaelibriYeKin)和一系列通信中表述了他的形象主义理论。这种理论可以大致归纳为两个方面: 白晋认为《易经》及中国古史以“先知预言”方式表达了基督教教义。他在1700年11月8日致莱布尼茨的信中不无得意地宣称:“今年我曾经应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对中国古籍进行研究,幸而有些新的发现。……几乎完整的一套圣教体系,即在其中……。极大的神秘,如圣子的降生,救世主的身世与受死,以及他宣教的圣工(对世人)所起的重大作用,这类似预言性的表现,在珍贵的古代中国哲学巨著中,亦隐约有迹可寻。当你看到这无非是联篇累牍的虚无与象征的词语,或者真理新定律的谶语时,你的惊奇程度当不在我下。” 白晋试图通过揭示“数学中的神秘”的方式来证明《易经》为以色列祖先所遗留下来的圣典。他说:“《易经》数字的神秘,似与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埃及犹太哲学中的神秘数学相呼应,此秘密是由第一个祖先给其后代的,虽然后来消失了,但必然是来自造物主之神秘启示。”由此他得出结论“在八卦中可以看出创世及三位一体之奥秘”。 傅圣泽作为白晋的合作者,对形象理论亦加以发挥。他于1711年来到北京,协助白晋编写《易经稿》等易著。傅圣泽未到北京之前,就已加入形象学派。傅圣泽通过《易经》等典籍来了解中国古史。他认为,在中国文字中亦含有很多的象征意义,其来源为以色列十二支派及其基本的基督教义。他将《周易》之“周”解释为宇宙,可衍申为洪水后保存于诺厄方舟中最早世界记录及普世教训的宝库;而将“儒”解释为“人”、“需”两字合成,需原意为期待;又解释《易》之需卦,谓需乃从天而降之云彩,此乃符合《圣经》所载神乘着云彩从天降下;孔丘之“丘”字则被解释为“亚当厄娃的象征”。厄娃,今译夏娃。 刘应,字声闻。他于1687年同白晋一起抵华。先后在北京、南京、广州、陕西等地传教。刘应精通汉语,涉猎了许多中国古籍,对《易经》作了深入的研究。他与康熙太子相善,据说有一次皇太子翻开《书经》的一章,刘应即取读之,并解释其义,毫不费力。太子奇甚,连声说“大懂”,并赠给题上赞语的绢本《书经》。刘应是最早对《易经》进行注释的耶稣会士之一,他对《易经》所作的注释被附在宋君荣《书经译本》之后,并被辑入《东方圣经》(livresSacresdeI’orient)。在对《易经》的理解上,刘应在许多地方与白晋的观点相异。由于在“礼仪”问题上,他与同会其他教士意见相反,支持了教皇的主张,他的著作也由此而得到罗马教廷的赏识。刘应对卦作了不同于白晋的解释,认为卦象符号是伏羲创造的,过去许多书之所以对卦的符号作不同解释,是因为时代和作者不同。 16世纪后期到18世纪末二百余年间,在华传教的耶稣会士留下的《易》著及与易学相关的著作,其数量相当可观,并就与易学相关的宗教、哲学和科学问题展开阐述。从易学史的观点看,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易说,无疑是中国本土易学演进的一个相当独特的组成部分,构成该时期多元化易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流派。 莱布尼兹研究 英国哲学史学会秘书、莱布尼兹学会负责人麦唐纳·罗斯教授的教科书《莱布尼兹》第二章《数学》的第二节《二进位制算法》中在充分介绍和高度评价二进制本身的伟大意义之后指出,二进制对莱布尼兹来说“除了一个非常模糊的草稿而外”,更重要的意义是“神而上的”,而且与他的发明计算器算法毫无关系。这个“非常模糊的草稿”本身罗斯并没有太大兴趣,于是他用不少笔墨引用莱布尼兹的“神而上”文献。如下: 或许只有一个东西能够独立地被设想,那就是神本身——还有无,或者说不存在。这可以通过一个极好的类比弄清楚,……〔他概略地论述了二进制记数法,并继续说:〕我这里不打算论述这种体系的巨大用处;只要指出所有的数通过一和无的方式加以表达是何等的美妙就足够了。然而,尽管事物隐秘的秩序使一切事物都产生于纯存在和无这点成为自明的,而人们并无希望在此生中就能达到这种秩序,但是对观念的分析来说,进行证明真理所必须的程度也就足够了。? 罗斯接着写道:莱布尼兹对这个思想感到很骄傲,以致他打算用一个刻有铭文的纪念章来纪念它。铭文是:“.莱布尼兹所发现的创造物的典型。”以及“为了从无中派生出一切来,一就够了。” 罗斯在总结性评价中说:“仅就与莱布尼兹有关而言,这一发现最重大的意义是形而上学方面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神而上的,因为它说明了整个宇宙如何可以看成是由数所构成的。” 选我做最佳答案
gangyaya037
李洪成先生荣获的称号和职务:1999年1月,热心赞助失学儿童,被海南省希望基金会评为98“优秀希望工程志愿者”。1999年9月,在易学行业成绩突出,被香港科学院授予世界首位“易学荣誉博士”。2000年1月,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二十世纪中华英才人物”荣誉称号。2002年6月,在钓鱼台国宾馆被中国策划大会评为“中国优秀策划人”,并获大会铜奖。2002年11月,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聘为“策划专家委员”。2003年10月,被海南省企业家协会选举为第一届监事会副监事长。2004年8月,因其周易应用技术在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被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会确定为“中国易学行业定点单位”,本人被评为易学行业高级研究员(全国仅一位)。2005年1月,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2004年度中国易学名人”。2005年5月,因经营桥路信息咨询公司八年讲究诚信,被中国市场学会信工委授予“中国易学行业诚信经营企业家”称号,其公司被确认为“中国易学行业诚信建设示范基地”(全国易学行业仅有一家)。2005年6月,被中国领导科学研究院吸收为院士。李洪成先生多次被邀请参加国际易经大会,均做大会主题发言。他主编的《四柱命理研究大辞典》(约500万字),填补了世界易学文化空白;他设计的“八卦环境调理镜”获九项国家发明专利;他多次为企业家做“周易应用与市场经济”专题讲座,在省级报刊发表专业论文8篇。1999年给予海南公益事业捐款25万(省报有报道)。李洪成先生在中国易学发展史上的作用:李洪成先生早年投身于周易应用研究,1995年师从国际著名预测学家邵伟华先生,担任过邵氏公司副总经理。邵先生在2001年被载入中国共产党党史,在党史记载的易学界著名大事件中,有两件与李洪成有直接联系。一是“1996年创刊了我国第一本《周易与应用》的学术杂志”(党史原文),李洪成受邵先生委托(邵先生当时长期在泰国),任该杂志执行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从首期即主持并顺利发行该杂志;二是1996年邵先生“创议、主持召开了我国和世界易学史上第一次‘中国首届《周易》应用学术研讨会’”(党史原文),李洪成时任研讨会筹委会主任、论文评选委员会负责人,以及大会组委会副主任、大会执行主席,自始至终参与了发起、策划和主持,配合邵先生获得了研讨大会的圆满成功。李洪成与陈帅佛也长期交流.这次大会在我国周易应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李洪成先生为大会的圆满成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李洪成先生创立的的周易应用体系:一、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用理择象,以理释象,象理合一”为原则,创立了“大宗易”。著有20多部周易应用教材(约七百万字),形成了“起卦无定法”、“取用无定法”、“旺衰无定法”,以及预测方法入社会常理、惯例、人类情感和自然之法的框架体系。教材分初级、中级、高级和专家级。二、成功预测及策划案例1000余例。著名案例有:成功预测美国攻打伊拉克的开战时间;成功预测五国申奥英国伦敦胜出,以及准确预测外国总统大选结果等。提示:预测结果至少提前24小时公布在中国易学行业网。三、李洪成先生撰写的《大宗易预测技术条例》,对改善和规范中国的易学市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条例》根据市场实际,划分出大宗易和娱乐易两大类别;《条例》在周易应用技术推广上,统一了命卦书写方式;提倡求测定位和验卦验命局;发明了六爻卦码称谓法、以宫代世法;设立了周易应用技术级别划分及职称评定标准。并根据国情设置了预测禁区。李先生创立的公司,是将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入周易应用领域的成功典范。四、由于李先生在研易用易的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很高的造诣,运用起来越发细化、深化和变化,从而在理论上论证了:“周易应用是中国先进的本土文化”(本论文详见《求真务实“三个代表”践行风采录》一书123页和124页)。
2006年1.明散曲发展史之重新认识 中国社会科学 2006年第1期2.近几年散曲研究的新进展与相关问题思考 文学遗产 2006年第3期2005年1、论稼轩俗词
1.《三大鉴定家与书画鉴定学》 (与郑奇合作,《荣宝斋》2001年第3期)2.《阮元与兰亭序》 (《东南文化》2001年第7期)3.《阮元与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
蒸馏酒与酿造酒相比,在制造工艺上多了一道蒸馏工序,关健设备是蒸馏器。故蒸馏器的发明是蒸馏酒起源的前提条件,但蒸馏器的出现并不是蒸馏酒起源的绝对条件。因为蒸馏器不
征文与发表的论文一般来说,只要被协会刊登或刊用,质量上都是很好的,获奖也是一样高。但如果是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或获奖,那就不是一个档次了。
现如今,能够利用到通知的场合越来越多,通知大多属于知照性的下行公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通知很难写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学术会议通知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