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40

伊泽瑞言
首页 > 职称论文 > 如何解决主题教育的缺点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细毛1015

已采纳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308 评论

dreamy8594

首先缺点是不好的,但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一个人如果没有缺点那么他永远都不会进步,人都是在自己的缺点中长大,成熟,有好多人都说自己有好多缺点,想想没有优点那有缺点啊,这句话已经把 这个人展现出来,不管怎样,他还是优点的嘛,是吧,所以总之,我认为缺点是好的,,有了缺点,大家才可以看清自己,才会变化,才会长大,。。这是我对缺点的看法,,谢谢采纳啊!!!呵呵

221 评论

双双鱼儿

正视缺点作文人都有缺点,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缺点。有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事是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连正视自己缺点的勇气都没有,还怎么谈改正自己的缺点呢?小人物的缺点,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大;可是,大人物的缺点就不可小视。人小物的缺点多,大人物的缺点少。这主要是因为小人物的知识少,大人物的知识多。大人物要么不犯错误,一旦犯错误,就是很大的错误。人们犯错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认知不足犯错误;另一个是明知故犯。认知不足要通过加强学习,补充知识、提高认识水平来改善;明知故犯,必须提高人的道德水平来改善。谈到道德,大家都不肯承认自己道德有问题,认为自己打从娘胎出来就是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检查自己的错误时也总是强调客观理由,从不肯查找主观原因;指责别人时总会从别人的道德品质方面去想问题,认为别人本性有问题。其实,人从娘胎里刚出来那里有道德,饿了就哭,吃饱了就笑,这就是人的天性。荀子把人的吃、喝、拉、撒等与生俱来的东西,叫做本性,并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恶”。人除了有与生俱来的东西之外,还有意识,意识又叫知识。意识是由人在社会劳动中产生的,是对自然界的反映。人刚出生时还没有意识,它是当人渐渐长大,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开始对周边的事情产生反映判断,并把判断的结果记忆在大脑中。意识包括道德,道德是意识对社会关系的反映,比如,父子亲、兄弟情、夫妻爱、朋友义等。意识属于人的精神生活部分,只有人才有,是人区别与禽兽的根本特征。从这个意义讲,意识和道德应该是人后天培养出来的,不属于人的本性。但有的人却不这样认为,他就是亚圣孟子,他认为道德同吃、喝、拉、撒等一样,都是人天生的,是人的本性,并特别强调它,于是把它取名为“善”,引申义又叫“良知”、“良能”。他的证据是人都有怜悯心。他认为人的怜悯心是生天就有的。所以他认为道德不需要培养,只要加强自身修养,就会自觉产生。荀子认为人的道德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他特别强调-教育的作用。孔子没有论及性本善与性本恶的问题,他认为人的本性都一样,没有多大差别,只是后天环境的影响不同产生很大差别。由于孟子“性本善”论比较中听,而荀子的“性本恶”论不太入耳,所以人们宁愿接受孟子的“性本善”理论,而不愿承认荀子的“性本恶”。荀子的人性主要是指人的吃、喝、拉、撒等,为什么要说它恶呢?我的理解是,因为这些东西虽然是人的客观需求不可否定,但是让它泛滥、彭涨、不加遏止的话,就会对别人、对社会、对自然界造成损害,产生恶的结果,人本性是产生人的道德堕落的根源,所以叫性本恶。什么叫道德呢?道德具体地讲应该是明知不能为硬要为,结果对社会或别人造成损害的行为,叫不道德;克制自己不让自己的行为过头而对别人造成损害的行为,或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行为都叫道德。孟子的“性本善”观用来指导社会实践,就是他的“仁政”主张。他教各君王首先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德化人,做全国的表率,天下人也会跟着君王学习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天下就会变成一个礼义之邦,太平无事。孟子的想法和意愿听起来倒是不错,但理想主义色彩太浓,在实践中很难行得通。孟子理想主义行不通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三个,一是过分地强调自觉的作用;二是它掩盖了人的道德品质中堕落的一面;三是它绕过了人吃、喝、拉、撒的本性。孟子把人的道德比喻是熊掌,把食色比喻成鱼,把人对物质的追求与人对精神的追求彻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应舍生取义,放弃物质方面的追求。孟子这种舍生取义观点狭义上是对的,如朋友之间要把道义看得比物质更重要,这样社会才会充满爱,才会有温暖。但广义上讲就是错的,这是重视精神文明,轻视物质文明做法,叫人放弃物质文明追求,而去追求单纯的精神文明。与孟子的性善论相比荀子的性恶论更具理性,更有实践的指导价值。它不绕过人对客观物质需要的一面,也敢正视人的缺点,即人的道德堕落的一面,并且指出了克服人的道德堕落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道德。荀子认为不但不能避开道德问题,而且要重视它,人人都要具备它,这样社会才会和-谐。人有意识,动物为什么没有意识?可能是人有慧根,动物没有慧根吧。如果把人的意识叫做慧根,把良知、良能叫做善根的话,那么善根就是由慧根产生的。人与动物相比,人对自然界的信息接受很灵敏、很快捷,并形成了自己对自然界独有的一种看法。人对自然界的看法是以判断的形式来确立的。人对自然界的判断方式一般都是以正反相对立的形式出现的。如,对与错,好与坏,正与负,美与丑,善与恶,等等。“美之为美,斯不美也;丑之为丑,斯不丑也;恶之为恶,斯不恶也。”好与坏都是相对的,是人的观念中的东西,是人类自身的行为规范和标准,它并不能代替自然界的法则。自然界的法则是适者生存。人类社会除了要遵守自然法则之外,还要遵守人类社会自身法则,这就是道德。人人都要具备社会道德,它不是与天俱来的,是通过后天学习培养出来的,所以必须正视这一点,既要看到道德中良知、良能的一方面,也要看到性“恶”的一面,更要重视引起性恶根源的性本问题,想办法化解性“恶”,这样社会才会和睦、和-谐。

134 评论

追梦小顽童

一、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结合教育实际,要深入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大讨论,使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革真正成为我们改革与发展的先导。通过讨论,要重新审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否有所改革、适应形势;通过讨论,要在全体教职工心中进一步树立“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的观念,并进一步确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质量观,“打好基础,因材施教、自主发展、各展其长,人人可以成长”的人才观。充分认识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形成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推动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高。二、加强师资建设,建立学习型组织面对课改新形势,最难适应的还是教师。尽管大多数教师已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一到了教学实践中,马上就可能遇到很多的困惑与不适,仿佛不再是执教多年的“老将”,经验与体会变得不再实用,面对新鲜的理论和新奇的教法,一下子成了初入教坛的“新手”。在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牵着学生走,不能以“主人”身份自居,教师既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权威者”,也不是游离于学生之外的“旁观者”,而要成为课堂教学的协调者、合作者、帮助者、分享者。角色的重新定位有时候比知识更新更难以适应。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帮助教师摆脱迷茫、尽快适应新形势的好办法。除了必要的理论学习外,教师更要学会积极反思,学会交流,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有问题大家共同解决,失败的教训供同行借鉴,成功的经验供大家分享。每学期末我们都要对现有的教育教学现状进行“自检”。召开领导班子成员及各学习型小组会议,请大家运用素质教育的思想,分析现有的教育行为的利与弊,对于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做法一律剔除或改正,并通过学期初的教师提案,以及教育教学创新方案设计等活动请全体教师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三、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以推进、探索、效益为主题,求实、求恒、求新,不断强化教学管理,牢牢把握课堂教育主渠道,大踏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教学评估机制,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努力提高教学质量。1、正确看待素质教育与学生应试能力的关系。素质教育应该能激发应试学习潜能,不能把素质教育与语、数、外学习对立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应该存在于我们的各种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之中。不能简单地认为应试抓学科教学质量就不是素质教育,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就是素质教育。如果能够通过老师的创造性工作,让抓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就能成为推选素质教育的好形式;反之,如果课外活动内容僵化、形式呆板,成为学生的负担,就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对学生而言,应对考试的能力也是其综合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一定也能够面对考试取得成功。2、积极进行考试内容改革,研究和制定实验小学考试改革方案。学校要积极进行考试方式的改革,坚持形成性与终结性结合,笔试与口试、听试、动手实践结合,考试与考查结合,分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结合。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分析管理制度,搞好每次考试的质量分析研究,及时召开质量分析研讨会。在非工具性学科期中期末质量考查上要加大力度,在提高试卷出卷质量,体现能力考查上也应多作探索。3、坚持“科研兴校”,提高科研水平。平时,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管理,建立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普及教育科研知识,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营造教育科研氛围,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好保障。4、加强学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要促进学校具有特色的良好学风的养成。开展生动活泼的学风建设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形成各条线齐抓共管,教师以身作则,学生努力进取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努力形成在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师队伍、教材建设和教育环境等方面达到“五优”的教学工作优秀学校。四、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仍要舍得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学校各方面办学条件。学校的管理,应把改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放在各项工作的核心位置。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校进行教学条件、教学水平、教育质量的自我检查和评估,建立起严格的教学管理监督机制,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推动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工作的继续深入,随着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有决心、才能有能力将成为一个崭新的学校。

259 评论

相关问答

  • 如何解决三农中的问题论文

    三农问题论文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不发达、农村不繁荣、农民不富裕的问题,习惯上统称为“三农”问题.“三农”问题

    hinomoonna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如何解决论文查重后降重的问题

    至少还有被接收的机会,按照审稿人的comments好好改逐条改。有些时候得到拒稿重投也别灰心,仔细看看是不是主要贡献是不是阐述的不够清晰,关键论点是不是没让re

    cathyzhou214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如何回答论文答辩优缺点

    论文答辩万能回答 论文答辩万能回答,论文答辩是大学毕业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在论文答辩的时候,有一些学生会因为老师提的问题太难了,或者是太紧张了回答不出,我和大家

    cotillardw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教育教学论文如何点评

    1、评语: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英语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

    小小雯紫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如何解决论文引用查重

    相信很多小伙伴在论文查重时都会碰到论文查重率偏高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都会很慌吧。其实第一次写论文,论文重复率高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过将这么高的查重率降低确实

    meimeimilly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