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75

水手特洛伊
首页 > 职称论文 > 朴素表达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paradisevita

已采纳

论文的题目要清晰论文题目要明确地表达文章的内容,不要用一些中性词。举个例子,常识告诉我们,对农田施肥是会增加农作物产量的,现在一个研究工作是要对这个问题进行验证,那么一个能想到的最直观,最大众化的题目是“施肥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初步分析)”。这个题目很切题,但绝对不算一个好题目,甚至换另外任何一种说法,都比这个更有吸引力,更乐意让人阅读。你不信?我们不妨来试试!比如,根据实验,得到了很好的结果,与常识和假设相符,不妨信心满满地用具体的、明确的说法,可斩钉截铁地给个朴素的题目“施肥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施肥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二倍”、“施肥增加了农作物果实分配比例”、“施肥降低了作物营养器官的生长时间”等等,这种信心从题目开始就会感染读者,让他们很乐意引用你的工作;如果你的实验结果支持“施肥对农作物产量没有影响”、“施肥虽然增加了作物生物量却降低了果实产量”等等,这些都是负面结果了,虽然也很朴素的题目,但与常识相左的说法往往会引导大家想看个究竟,几乎不用修饰什么,就更能吸引眼球。现在,你有没有感觉“施肥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这个题目有什么不好?其实,任何处理都可能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的,所以,“......对......的影响”这样的题目,往往让人感觉是没有明确结果的常识性研究,至少研究者自己对结果的意义是没有太多信心的。由此可见,信心十足的朴素题目比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题目要好得多!二、参考文献数量要合适引用参考文献,并非越多越好。参考文献多是一个双刃剑,可以理解为相关研究比较热,但同时是否也说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足够了——而你的文章则是多一篇不多,少一篇不少的文章?有时候一句话后面添加了十个甚至十个以上的参考文献,这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的:如果这句话内容都有这么多文章都认识到了,在业界应该成为常识了吧,还需要加上参考文献干什么?而且,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越容易找到相关证据和说法支持的内容,越是已经达到共识的,相反,越是难于找到资料的,越可能是新发现的源头。所以,不要为了形式而添加任何一篇参考文献。正确的做法还似乎与此相反:不需要参考文献就能表达清楚的近乎常识性的内容,尽量不要加。当然,另一方面,能为文章的主要内容提供重要佐证和支撑的文献必须引用。这样处理,同时也杜绝了那些非相关文献引用的喧宾夺主,这其实也是规范的科技论文写作所要求的。三、文章的篇幅长度要合适文章的篇幅,并非越长越好。这句话人人都懂,但是许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就忘记了,或者后来懒得做精简的工作了。学生刚开始写文章,能一气呵成的不多,文章写作的战线拉得很长,再次写作的时候,已经忘记了前面写了些什么,因此重复的、冗余的废话特别多。另外,为了证明自己看了许多资料,将有关的、无关的内容都不断添加,文章总是在做加法,篇幅越来越长,主题越来越不明显,最后自己都迷失在文章的语句之中了。碰到这样的论文,要学生进行精简,学生们往往特别舍不得,说“这些话我是费了好大的气力才凑出来的!”我会反问一句“为什么要凑句子呢?”其实,许多杂志对文章一般只有最多字数的要求,而鲜有最低字数要求的。凑出一大堆废话,完全是多此一举嘛。另外,功利一点儿来说,文章字数多,出现问题和错误的机会也增加,让人家挑刺的可能性也同样增加,如果要外送到其他的英文编辑公司进行文字编辑,字数多也需要更多的钞票不是?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太多文字的文章不太容易找到审稿人。至少我自己作为审稿人是这样处理的,看到那些长文章,我是肯定会躲避的,我想与我类似的审稿者应该不在少数。我特别喜欢审那些简单的,直接了当将关键问题说得清清楚楚的文章。学生自己在写作中很难体会到这个问题,有时候让学生来参与审稿,他们一下子这方面的感悟很深,再写作的时候就好多了。四、对待审稿意见要不亢不卑文章修改中,对待审稿意见应该平和。首先,我们是应该尊重那些审稿人的,SCI的审稿几乎都是免费的,要人家静下心来认真拜读您那可能水平并不高的论文,本身就值得我们尊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你的文章出版之前,甚至出版之后,没有几个人会像审稿人那样仔细体会和分析你的文章。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首先是应该充满感激的,也认真思考和领会他们所提出的每一条意见,甚至是近乎苛刻的意见,这是前提,这就是我说的“不亢”。当然,这一点儿大多数人还是能做到的,毕竟人家还局部决定着你文章的生死权。然而,许多学生在对待审稿意见时要表现出“不卑”,似乎更难一些。由于编辑在邮件中总是站在审稿者的角度的,因此不敢对审稿者的任何意见造次,哪怕是一些误解或者错误的建议,也总是在想方设法地去附和审稿者的意见。显然,这样的态度也是不对的。SCI杂志审稿采用的是同行评议(peerreview),也就是投稿人和审稿人是同行,大多数情况下应该是水平相当,国内喜欢翻译成“专家审稿”似乎是一种误导!如果一些作者的工作集中在比较新的领域,他们钻研三年都应该能这方面的专家,至少比他人在自己的这个领域应该更懂一些,因此这些作者自己才是这方面真正的专家,这也是一个前提。由此可见,在进行修改和回复审稿人的问题时,应该是同行或者说是专家之间讨论问题的口吻,而不是下属回答上司的问题那样唯唯诺诺,信心很重要!在抱有感激之情的前提下,与审稿者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这是我们对待审稿意见应有的态度。创新,特别是源头创新,对大多数科研人员来说,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事儿。大家似乎整天都在跟风和临摹,似乎难于体会到创新何时来敲门。看了上周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我有了一些全新的认识:虽然创新的基本特征是新奇,然而构建新思想的模块可能就隐藏于司空见惯的旧知识中。因此充分将非常规知识与传统认识结合起来,并从中寻求一种平衡,可能是创新的一种重要源泉;具有最高影响力的科学主要是建立在之前传统知识的异常组合之上,这种类型的论文极可能成为高引用的工作。但是将先前的工作进行简单的新组合显然是难于创新的,不过来自团队作者的文章比独立作者更容易将新的组合插入到熟悉的知识领域并产生创新性成就,因此团队是产生组合创新的重要媒介。

93 评论

ling爱吃

幼儿园论文参考文献包括幼儿园的管理幼儿园的培养幼儿园的策划幼儿园的作文等等的幼儿心理这些论文都可以捐助。

199 评论

蓝精灵helen

“借鉴”到对自己有用的论文。众所周知一般论文在期刊发表后,都会被一家或几家收录。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维普资讯网》等。下图就是一本被中国知网收录的北大核心期刊《煤矿机械》。有些小伙伴会说不是还有《中国期刊网》、《百度学术》怎么没有上榜。《百度学术》小编了解的不多,附上官方搜索截图自行参悟。

197 评论

阿富汗小海参

比如周恩来: 在他当总理的期间,有一天,他的妻子觉得他的毛巾烂了,就把它丢了。但周恩来又千方百计的找回来,因为他认为国家正在发展期间,不浪费要从小事做起 。 毛主席困难时带头不吃肉,周总理穿百衲睡衣,朱老总踏补丁布鞋,邓小平喝绿豆稀饭。说实话,光靠他们这些节俭省不下几个铜板。国家再穷,领导人穿衣吃饭的花消还是足够的。伟人节俭,是在彰显一种精神,倡导一种作风,引领一种风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子把俭誉为人间三宝之一,提出“俭,故能广”。“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领导人大手大脚,浪费铺张,社会势必盛行奢靡之风。邓小平曾这样严厉告诫:“今天的问题复杂得很,仅靠几个章程、几个法令、几个办法办事是不行的”;“节约也要有积极性,如果没有地方的积极性,就不可能节约,就要发生浪费。”他的批评直指要害,节约不能靠命令主义,搞形式主义,而要从上到下积极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在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择。今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

237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师爱的表达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古语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

    蘁嘬天唑地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朴素的议论文素材

    风从湖边走过,湖面荡起美丽的涟漪;风在田野飘过,染青了沉睡刚醒的禾苗;风在果园徜徉,把花粉播在了希望的田野上。轻轻地、悄悄地,一种温柔的过往,竟使得这万物萌发出

    艾吃艾美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与表达要得体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对于大学生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尤其是每年在学校中,十二月份的时候,就要选择导师,以及准备相关的开题报告。等到来年四五月份的时候是进行论文答辩的一个集中

    西风华诞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与元素周期表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概述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创的,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原子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

    真的啊198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有关幼儿朴素理论的学术论文

    朴素理论(Naive Theory)是与科学理论、成熟理论、正规理论相对而言的。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天真理论、似理论(theory—like,atheory)、直觉

    小兔斯基80111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