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4

可琪宝贝
首页 > 职称论文 > 关于龙的艺术特征的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楼兰芥末姑娘

已采纳

龙的特性及精神

龙的特性及精神,作为中国神话传说中最常出现,也最为流传的神话动物,龙已经成为了我们民族的象征和图腾,我们自称是龙的传人,要发扬龙的精神,下面分享龙的特性及精神。

特性: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徽标志和文化象征。兼容、奋进、福生、谐天构成了龙的基本精神;从而导致了龙文化的四种功能:凝聚、激励、教育、警示。龙的精神和功能具有较强的当代意义。

龙作为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与积淀,已经扎根与深藏于每个人的潜意识里头,不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几乎都有打上龙文化的烙印,并且龙文化的视角,龙文化的审美意识已渗透入了我国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龙象征着一种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图腾。意义非凡,可以说是个民族的统称,地域的统称,拥有经久不息的传承意识夹杂其中。

精神:

1、包容精神。古代龙文化丰富多彩,与古代中国人的包容精神分不开。中国龙文化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曾受到来自印度的龙王信仰的冲击,但中国人并没有将其拒之门外,而是包容与改造,形成了中国化的龙王,丰富了中国龙文化的内涵。

2、进取精神。从古代中国人描述的龙形象来看,龙具有很强的进取精神。龙的活动空间十分广阔,能上九天,能潜深渊。各种艺术中的龙形象,大多是飞龙、腾龙或奔龙,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威武不屈。神话传说中的龙,大多是一往无前、势不可挡、无所畏惧的。这些都是古代龙开拓进取精神的表现。

3、独立精神。中国龙的艺术形象是独一无二的,与龙有关的种种文化现象也自成一体、独具一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文化虽与儒教、道教和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始终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不附属于任何一种宗教。

4、龙的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自然也是既有精华也有糟粕。研究龙的文化也应采取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贯彻古为今用的原则。诸如,对浸透其中的虚无主义的宗教意识,封建的迷信色彩,都应加以唯物主义的批判,树立起科学进步的精神。但当滤去了这些非科学的东西之后,认真思考一下,这些文化现象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一些文化现象至今还在传承。

5、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不寄托于此,便寄托于彼,全世界所有的民族都不例外。而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了龙与龙的文化,正是为了表达自己某种善良愿望,寄托自己某种精神的,使其在本民族中产生一种凝聚力,向心力,这就是龙的文化能传承久远的合理性。

龙,象征着一种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图腾。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自古在中国,炎黄子孙赋予龙诸多美好善良之心性,象征祥瑞。

龙的神话传说丰富多彩,祭龙仪式纷繁复杂。中国大多数民族都崇拜龙,有龙抬头节习俗,带有“龙”字的地名、物名、人名遍布全国各地。

龙的寓意:

龙有着升腾之势,龙可谓是出类拔萃,能腾云驾雾,有能耐,自古也有着"望子成龙"的说法,事业心强的人佩戴龙饰寓意出人头地、不同凡响、做出一番事业、事业如虹、前途顺畅。

龙在民间能谅解百姓之苦,更有呼风唤雨之能耐,可以为百姓解燃眉之急,使百姓风调雨顺,寓意五谷丰登、大获丰收。

对于老人而言,佩戴龙饰有延寿作用,龙的`神明通灵是长寿的代表,如蛇般的身躯摇摆矫健中展示出健康之态,象征着长命百岁、健康长寿。

生意人:龙本就有着招财的能耐,龙谐音于"隆",寓意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可以祈祷可以像龙一样在商场中可以柔韧有余。

孩子:跳跃龙门是每位学子的心愿,龙的聪明智慧也是每位学子的期盼,所以龙还象征着学有所成、名列魁首、头脑聪明、思维活跃。

婚姻:龙凤配是古时的传统,龙的大气高高在上配以凤凰的高贵典雅,可谓是龙凤呈祥,寓意喜结良缘、龙凤于飞、天长地久。

九龙的代表含义

九龙在风水会中象征着招财、辟邪、旺运、富贵的寓意,是一种很吉祥的风水神兽形象,我们可以将它打造成摆件摆放在家中,或者制作成挂件悬挂在身上,既美观又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中可见于中国经典中的生物,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实体,但其形象的组成物源于现实,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封建时代,龙是皇权的象征,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在当代,还应当发挥龙文化的凝聚作用。龙文化形成发展的过程,与中华民族的形成融合过程几乎是同步的。

九龙摆放在家中合适吗

1、可放在家中的窗台边

可放在家中的窗台边,可取天地之精气、吸日月之精华。可聚财、聚气,防止漏财的情况,还可以帮助你挡祛灾煞。

2、放置在书房

放置在书房,不但可以调节自身的磁场,有助益身心健康,头脑灵活,更可化解周边的小人心态,增长自己的好运。

3、放置在办公室等场所

老总可将九转乾坤放在办公桌左上角的青龙位上,时时转动,可以促使自己的身体健康,事业越加兴旺。放在办公桌的正西方位,可化解职场明争暗斗的秽气,还可引财金之气助公司业绩上升。职员也可放在自己的办公桌的左上青龙位,助益身心健康,增长业绩。得到领导赏识而委以重任。

4、可摆放在客厅的西北方位

可将九龙鼎放置在家中客厅的西北方位,可使家运昌隆,财运享通(客厅为家中之气聚集,流动最多,最快的地方,开光放在客厅是最好的选择,除某些特定的物器放置有所不同外)

5、可放置在书房的博古位上

可将九龙鼎可放置在书房的博古位上,不但可以调节自身的磁场,助益自身磁场,头脑灵活,更可化解周边的小人心态,增长自己的好运。

115 评论

丢了肥膘的猪

每逢节日庆典,我们都能看到欢腾旋跃,让人兴奋不已的舞龙。舞龙也称“龙舞”、“耍龙”、“闹龙灯”、“玩龙灯”、“龙灯会”。那么,为什么要舞龙呢? 舞龙的用意,概括起来不外乎这么几条:一为祈雨祈福,二为娱神娱己,三为彰显力量,四为兴旺人丁。 其中,祈雨祈福是最基础的。两湖一带民间传说,战国时的鬼谷子和金角老龙相遇,鬼谷子说:“据我掐算,近日有雨,城内三十六点,城外四十八点。”金角老龙有意让鬼谷子的预言落空,便利用职务之便,让城内下了四十八点,城外下了三十六点,结果城内不少老百姓死于水患。后来玉皇大帝问罪,金角老龙受到贬黜。为了赎罪,老龙便在每年的新春到来之际,逐门逐户地向老百姓鞠躬赔礼,并承诺一年的风调雨顺。于是,人们便据此传说,用竹条铁丝、绸缎纱布扎制成彩龙,每逢年节舞耍一番,表达欢快喜悦之情,也寓意老龙臣服,天随人愿。四川铜梁一带的传说也异曲同工:东海龙王患腰痛病,变成一个老头上岸求医。大夫通过把脉知其非人,便让其恢复原形,并从其腰间捉出一条蜈蚣。龙王病愈后,以泄露天机为谢:言人们只要照它的样子造一条龙四处舞游,便能保雨水及时,五谷丰成。 舞龙祈雨在先秦时期已开始流行,到汉代已具相当规模,形式也多有讲究。据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汉代人春旱求雨舞青龙,炎夏求雨舞赤龙或黄龙,秋季求雨舞白龙,冬天求雨舞黑龙。这些龙长达数丈,每次出动五至九条不等。 后世的舞龙,大都包含有祈雨祈福的意味。如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山区的“龙头蚕身灯”。该灯由“龙”的头和“蚕”的身与尾组成。制作考究,形体小巧,头尾能曲能伸,宛转灵活。竹圈联成蚕身,绳索系其内,白布蒙其外,外用红绿彩环缠身,由三个舞技出众的民间艺人分别持头、腰、尾三个部分执耍。“龙头蚕身灯”一般都是成对出行。出灯前,每对灯都要下到江边“吸水”,然后才沿门沿户祝福吉祥。为什么要“吸水”呢?很好理解,龙吸饱了水,才能保证雨水充足。 南方一些地方流行舞草龙枣由柳条、青藤、稻草扎成,夜晚舞耍时,龙身上满插香火,因而又称“香龙”、“香火龙”。舞龙结束时,还要在喧天的锣鼓鞭炮声中,恭恭敬敬地将草龙送到江河溪潭之中。其用意也是让龙回龙宫,以保佑一方地面风调雨顺。 以娱神娱己为目的舞龙可追溯到汉代的“鱼龙曼延”。《汉书·西域传赞》载:“孝武之世……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颜师古解释说,巴俞都卢、海中砀极都是歌舞名,而“鱼龙”,则是由人装扮成一种来自西域的巨形珍兽枣舍利之兽,先在庭前舞蹈戏乐,然后到殿前激水,水花飞溅中,化作一条巨大的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目”。然后,再化作身长八丈的黄龙,“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故又名“黄龙变”。由此看来,“鱼龙”,当是一种由人装扮成巨鱼和巨龙进行表演的大型舞蹈。由于巨鱼和巨龙之间有一个“变”的问题,因此在表演时,可能还需要幻术、布景、烟雾等来配合。 那么,“曼延”又作何解释呢?“曼延”也作漫衍、曼衍、蔓延等,是古代一种大兽的名字。据说这种大兽“似狸,长百寻”,可以“仿此演为百戏。”古代八尺为一寻,百寻就是八十丈。因而《西京赋》中有“巨兽百寻,是为曼延”之句,薛综注曰:“作大兽,长八十丈,所谓鱼龙曼延也。”由此推断,“曼延”是“假作兽以戏”,是由人扮演成各种巨兽的舞蹈。“鱼龙”当是其中典型的主要的一种,因而称作“鱼龙曼延”。 东汉张衡在《西京赋》、李尤在《平乐观赋》中都有对“鱼龙曼延”的生动描述。从中可以看到,作为汉代的大型歌舞,“鱼龙曼延”集合了当时最高水平的演员阵容以及布景、道具和特技,可谓规模宏大,幻象纷呈。除中心节目“巨鱼变巨龙”外,还有由人扮装的熊、虎、猿猴、大象、大雀、大龟、大蟾蜍及其它不知名的奇兽参与演出。 史料之外,还可以从汉代画像石上找到“鱼龙曼延”的影子。如铜山洪楼发现的乐舞百戏画像石,山东沂南出土的角抵百戏画像石,上面都有鱼龙作舞的图像。 “鱼龙曼延”从汉至唐,延续了将近七八百年的时间,唐以后,整体上逐渐失传,后世传留下来的,只是其中的部分节目。民间的龙舞、狮子舞、麒麟舞等,可视作对“鱼龙曼延”的传承和演变。 灯与龙的结合,大约起始于宋时。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道:“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这样的龙灯,即是我们所说的放置在那里专供人们观赏的龙形灯饰。问题是龙是一个能行走、善飞腾的神物,总不能呆到那儿不动啊,况且无论宫廷还是民间,自古都有舞龙的传统。既然舞,就不光在白天舞,晚上也要舞,晚上舞就离不开灯,因此大凡舞之龙,都通称“龙灯”。 “龙灯会”一般在佳节、盛会时举行,场地选在长街广场、村头湾边开阔平坦的地方。龙的品种丰富多彩,有竹龙、木龙、荆龙、草龙、布龙、纱龙、纸龙;有由荷花和蝴蝶组成的“百叶龙”,用刨花扎成的“木花龙”,用铁皮卷成的“铁皮龙”,等等。 龙灯各地都有。四川省铜梁县的龙灯比较出名。国庆50周年大典上的金色巨龙,就出自这个县。铜梁龙灯有“正龙”:头大、胫长、节内点灯,以灯光取代烟火,玩时比较安全。还有用竹编作龙骨,纸扎龙头,布做龙脊,借助灯火而起舞的“彩龙”;用皮纸或绢绸做皮,彩绘鳞甲,龙身能伸缩转动的“肉龙”或“蠕龙”;天旱时求雨,舞时可泼水的“黄荆龙”;用白花扎成,用来祭祀亡灵的“孝龙”;用稻草扎成,插入竹竿,执持起来耍舞的“草把龙”;以及由孩子们耍舞的,用一棵棵大白菜插上竹竿,点燃红烛,中间串以绳索的“菜龙”,等等。 铜梁人舞龙有不少讲究。过去沿袭汉代的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现在逢年过节舞彩龙,舞到人家门前就暂时停下来,龙头频点向主人拜年祝福,然后再上下翻腾,左盘右旋。这时,主人必须鸣放鞭炮以示欢迎,并有所答谢:裹着钱的“红包”或糖果香烟等。 广东佛山人也喜欢舞龙。四五十年代,佛山龙多是用一把把雨伞连接再绘上图案的“伞龙”,或用稻草扎成的“草龙”,做工比较简单。现在的佛山“彩龙”,用竹篾、铁丝做骨架,龙头、龙尾用纸糊,龙身蒙丝绸,配以金属镜片、铝金纸、剪纸、绒球做装饰,造型美观,色彩艳丽。佛山彩龙的品种多样,有金龙、烟花龙、火龙、彩灯龙、坐龙、卧龙等。近年来,“机械龙”、“电脑龙”也走进佛山彩龙的行列。这些具有时代特色的龙能喷出水柱和肥皂泡,做出各种有趣的动作。佛山彩龙出游时很壮观,旌旗、日月旗前边开路,塔灯、鲤鱼、龙珠作引,然后才是张牙舞爪的龙,龙后面跟着锣鼓音乐。舞龙者在锣鼓音乐的伴奏下,表演盘龙、跳龙、扣龙门、穿龙尾、龙过桥、玉龙盘柱、二龙戏珠、蛟龙漫游、巨龙腾空等舞蹈造型。香港回归期间,九龙各界举办“万尺金龙献瑞祥活动”,其高10米、长9米、宽3米,重一吨多的巨型龙头就是由佛山工艺社承造的。佛山彩龙近年来还走出国门,远渡重洋,出现在墨尔本、夏威夷、温哥华、伦敦、路易港等地的街头广场上。

323 评论

爆米花也是花

龙文化在学校德育的应用论文

摘要: 龙文化对华夏民族影响深远,龙文化可以概括为六种精神:自强不息、志存高远、团结合作、开拓奋进、造福人类、与天和谐。从学校德育工作的角度考虑,我们可以结合龙文化体现出的六种精神在校本课程开发和班级文化建设上做一些探索。

关键词: 龙文化;六种精神;校本课程开发;班级文化建设

一、龙文化的精神内涵

中华龙文化源远流长,从远古时期的黄帝、炎帝等不少氏族以龙为图腾到夏商时代青铜器的纹饰以“龙”为主要组成部分;从大禹治水时“河海应龙,何画何历?鮌何所营?禹河所存”[1]到煮海治龙王、叶公好龙、锦线女龙;从《周易》中龙的王权、男权意象到《聊斋志异》中出现的众多的龙神、龙兽形象,龙文化已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现当代的龙文化外延更是丰富,涉及了装饰、歌曲、饮食、礼仪、建筑、绘画、文学、舞蹈、书法等方方面面的领域。“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2]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王永宽研究员认为:从宏观上来看,“龙文化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八个大的问题上,或者称为八类文化,即图腾文化、祖根文化、天象文化、利生文化、皇权文化、祥瑞文化、民俗文化、英雄文化”[3]。从学校教育的层面考虑,笔者认为可从这八类文化中提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团结合作、开拓奋进、造福人类、与天和谐等六种精神为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和班级文化建设上做一些探索。

二、龙文化与校本课程开发

笔者任教的学校前年刚转为公办学校,学生进取心普遍不强、学习动力不足。加之整个深圳地区经商氛围浓厚、考大学不是学生认为的唯一出路这一客观实际,笔者认为使学生领悟、接受并传承龙的精神对于塑造人格、锻炼意志以及树立远大理想方面都将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我们开发了以龙文化为主题的一系列校本课程。《龙之源———龙形象在中国的起源》以期让学生领会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龙之典———与龙有关的传说故事》以期激发学生兴趣,在听觉享受的同时感受龙的种种精神,陶冶品格;《龙之文———文学作品中的龙形象》以期使学生对龙有更加立体、全面的印象;《龙之趣———龙文化在当今生活中的影响》以期使学生明白龙文化深深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龙之象———我心目中的龙形象》,通过亲自参与龙形象创作,使学生对龙的精神有更深刻地体验;《龙之扬———我如何践行龙文化》通过阅读、研讨、写作、节目表演等形式从学生个人角度探索如何践行龙文化。实践证明,这一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使一部分以前无所事事的学生找到了自己学业上的“兴奋点”,从而大大减少了犯错误的几率;而且激发了老师们教研教学的热情,使他们对以前没有涉猎过的领域表现出了强烈的进取心和钻研精神;龙文化在校园中的持续传播,也让整个学校初步形成了昂扬向上,奋力拼搏的大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三、龙文化与班级文化建设

笔者任教高中部文科重点班,学生成绩相对较好,纪律意识较强,所以行为习惯不让人担心。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方法缺乏创新,不好的学习习惯疲于改变,以至于整个班级平时相对优秀却也止步于优秀,没有跳出学校追求卓越的动力。对此,笔者结合龙文化,着力塑造一种志存高远、奋力进取的班级文化,“使其作用于学生的身体、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各个层面,使学生获得未来成长和发展以及推动社会进步所需的素养”[4]。1.龙文化系列主题班会设计激发学生斗志。笔者设计了四个一脉相承的主题班会:《像龙一样自强不息》《像龙一样永不止步》《像龙一样团结合作》《像龙一样造福人类》。通过讲解讨论、影视欣赏、合作探究、演讲明志等形式深入探讨龙身上所具有的种种品质;通过学生亲身体验,使其意识到自己目前的不足,促使他们像龙一样志存高远,敢于和更优秀的.学生一较高下。2.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进行龙文化教育。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竞赛、手工、绘画、演讲等活动中唱龙、写龙、做龙、画龙、说龙,让龙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习惯养成教育和创新教育就在轻松愉悦而不是耳提面命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完成,大大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形成教育合力,确保龙文化教育的“无缝对接”。通过科任教师联系会,在任课教师间达成共识,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龙文化的教育,形成教学合力;通过家长会,和家长达成共识,确保龙文化教育在家庭中“不间断”,形成家校合力;通过与社区互动,开展主题活动等,让学生到社区中参加龙文化相关实践活动,形成社会合力。

四、结语

实践证明,以龙文化为主题的德育工作在学校和班级的推广,让师生受益匪浅。龙文化中的开拓奋进精神使老师在教学上兢兢业业,攻坚克难;在科研上“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力争上游的氛围正在形成。龙文化中的志存高远使学生在学习上放眼全区,追求卓越;在生活上团结互助,责任心强;学校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学习上更是勇攀高峰:刚刚结束的区期末统考,班里的叶妍同学勇夺全区作文第一名,创造了学校的历史。总之,龙文化中体现的六种精神,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大有裨益,值得在中小学校及高等院校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汤炳正:《楚辞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9月。

[2]沈润发:《中国人的龙文化》,《科学大观园》,2012年第3期。

[3]王永宽:《中国龙文化的宏观考察》,《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月。

[4]余朝英:《浅谈构建班级龙文化建设》,《科学咨询》,2013年第36期。

231 评论

相关问答

  • 南宋龙泉窑特征研究论文

    南宋龙泉窑特点龙泉窑以烧造青瓷闻名于世,器物除烧造盆、碟、盘、碗、壶、渣、斗等日用器外,还烧制各种文具及仿古的瓶、鬲、觚、鼎、炉等,还有仿玉器的琮。器物造型至南

    锦和1105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舞蹈艺术特征论文范文

    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

    佼佼猪猪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恐龙的研究论文

    我个人认为是地球引力突然加大引起的恐龙灭绝,以前地球引力肯定没现在这么大,要不那时间的动物咋长那么大个呢-----于志强

    是芬妮呀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简述研究论文的特征

    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就是结构完整性,还有创新性。

    浮生若梦762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人的行为特征研究论文

    高职艺术生心理行为特征研究 艺术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受艺术专业特点影响,他们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与特殊性。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高

    香了哩个辣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