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07

小统哥9888
首页 > 职称论文 > 湖湘文化论文800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月儿丸丸

已采纳

刘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一、湖湘水文化概述

《管子·度地》:“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泄,因大川而注焉。”水是人类生命之源、水文化与城市交通关系很大,人类文明起源于水,人与水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人顺应了水势,获得生命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的便利、安全,水通灵了人性,承载了人的思想、艺术和精神,构造成水文化的基石。

潇湘是湘江与潇水的并称。多借指今湖南地区。我们将隶属于长江水系的湖南洞庭湖以及湘、资、澧、沅四大水系所孕育出来的文化称潇湘文化,亦即湖湘文化。潇湘文化是自春秋时期长江中游最早发展的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唐朝诗人杜甫《去蜀》诗云:“五载客蜀鄙,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宋朝诗人陆游用“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的诗句来称赞潇湘地区人杰地灵、如诗如画的美景。

潇湘水文化主要集中城市为岳阳、武昌、长沙、永州、常德等地。所谓水文化,即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关于如何认识水、治理水、利用水、爱护水、欣赏水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历史的长河中,潇湘文化结合当地不同的经济人文、风俗民情形成不同类型的水文化。潇湘地区是一片文化艺术的热土,自古以来文风鼎盛,人文荟萃。有古代战国时期汨罗河投江殉国的士大夫屈原,更有当代挥斥方遒的建国领袖毛泽东;有“唯楚有才,于斯为盛”、湘江畔岳麓山下千古文化流传的岳麓书院,更有让范公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岳阳楼……

二、湖湘水文化之景观篇

(一)潇湘八景

潇湘八景之说,起于唐宋之际。其最早的记载,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所谓“八景”,即“潇湘夜雨、平沙落雁、烟寺晚钟、山市晴岚、江天暮雪、远浦归帆、洞庭秋月、渔村夕照”,分布于湘江流域的中、下段。“江天暮雪”是描述长沙市橘子洲冬天的景致。

在历代文学家、书画家的艺术浸染中,在漫漫历史长河的积淀中,潇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区域,而更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概念。古今中外,无数的潇湘画卷均可谓“画中有诗”,而浩繁的潇湘诗作也同样“诗中有画”。先人的诗句触发了后人的丹青灵感,古人的画作熏陶着今人的诗情文心。对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家来说,“潇湘八景”已成为他们表达心境的手段和寄寓情感的依托。而诗画合一、物我交融的“潇湘八景”也不再是具体的八道风景,更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符号,一个能够唤起人们无尽审美感动的触媒,一个可以引发人们无数玄思妙想的契机。

八种景致就如同岁月冲刷之下淘沥出来的八粒金砂,凝聚着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的心血与灵性。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东京大学教授芳贺彻将中国古人对八景的选定过程称为“风景的洗练”过程,指出“‘潇湘八景’作为画题具有诗的观念性和包容性,因此能够跨越时代和文化的变动而生存下来”。

如今有些部门为了发展旅游业,将八景指定为回雁峰、清凉寺、昭山等景点,以吸引人们“到此一游”。这无疑违背了古人的初衷,也助长了经济对艺术的冲击。实际上,正因为“潇湘八景”的八个命题本身缺少确指性和限定性,才为艺术家的自由想象准备了广阔的空间,也为他们的多种诠释提供了充足的余地。

(二)“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洞庭湖地区吸纳沅、湘、资、澧四水及其他中小河流共九条于其上,自古以来即为肥沃的低洼之地。宋朝范致明在《岳阳风土记》中引《山海经》言:“洞庭,沅澧之交,潇湘之渊,是为九江之门。”《战国策》云:“秦与荆战,大破之,取洞庭五渚也。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读史方舆纪要》说其“横亘七八百里”,程恩泽《国策地名考》(引《巴陵旧志》)说其“横亘七百余里”,诸说皆志其大。时至今日,仍承“八百里洞庭”之说。

洞庭湖吞吐壮盛之貌与横无津涯之势,亦波撼着历代文章题咏。该地区远古湖湘先民拥有卓绝智慧并创造了灿烂的水文化。对于喜借外物以抒己意的庄子,这片地区简直就是启发其哲学智慧的源头:“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洞庭湖地区许许多多的山川、地名和草木鸟兽等物产,成为人们体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自然载体。湖湘先民的文明智慧甚至启动了国内南北文化交流扩散。而洞庭湖畔,最为著名的便是岳阳楼了。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前瞰洞庭,背枕金鹗,遥对君山,南望湖南四水,北眈万里长江。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除了范公登岳阳楼游览洞庭湖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怀外,唐朝的孟浩然用“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将洞庭湖波澜壮阔描绘得淋漓尽致(《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感叹“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不禁“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刘长卿亦是愁,“楼前归客怨秋梦,湖上美人疑夜歌。”“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片帆愁白波。”(《岳阳楼》);李白则“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从而“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展露诗人自己豪爽快意之态(《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三、湖湘水文化之人文篇

(一)毛泽东——橘子洲头咏叹调

生在芙蓉国湘江流域的毛泽东,他的童年到青年时代是喝湘江水度过的,绿水青山培养了他的艺术天性、悟性和灵性,春看细雨,夏品涛洪,秋展满江,冬赏冰雪。水,成了毛泽东作品中十分重要的意象。毛泽东诗词中描述的水很广泛,从江河海水写到雾雪冰凌。咏江有“万里长江横渡”、“漫江碧透”、“龟蛇锁大江”;咏河有“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咏海有“饮茶粤海未能忘”、“白浪滔天”、“颠连直接东溟”;咏湖有“洞庭波涌连天雪”;咏雨有“红雨随心翻作浪”;咏雪有“万里霜天红烂漫”;咏雪有“长空雁叫霜晨月”;咏冰有“千里冰封”、“已是悬崖百丈冰”,等等。他是当之无愧的写水的杰出人物、咏水诗词的巨匠。

位于湘江长沙段江心的橘子洲,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大型自然内河沙洲,宛如彩带,风貌独特。此地四季风光各异,春来,明光潋滟,沙鸥点点,芳草萋萋;夏日,浓荫蔽日,杨柳依依,河风习习;秋至,清香一片,红橘满枝,层林尽染;深冬,凌寒剪冰,江风戏雪,别有韵致。1925年的寒秋时节,毛泽东从广东回到湖南,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橘子洲更是声名大噪。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情曾经给我们这一代人以极大的人格感召。他青年时代,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时,常会同学友到洲头搏浪击水,议论国事。他挥就脍炙人口的诗篇,在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抒发了济世救民的豪情壮志。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者,毛泽东不但爱国爱家乡爱人民,同时他的宏大气魄以及他多姿多彩的人生改变了中国的命运。1961年他曾经写道:“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朝云薜荔村。”“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并感叹这种境界为妙哉,妙哉!体现了他对潇湘大地的垂爱。他在《七律·答友人》的诗中写道:“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斑竹意指湘妃湘夫人,在毛泽东的笔下,湘江水、洞庭波,令人如此倾醉,不由在橘子洲头咏叹自己的旷世情怀。

(二)沈从文——沅水江畔的流水叮咚

在湖南的现代作家中,特别擅长于书写江水美景的最杰出的代表便是沈从文先生。沈从文是从湘西大山里走出的作家,离开家乡多年最令他想念的是山中那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和像河水一样明净清纯轻灵活泼的山中女孩翠翠和那些同样心地善良淳朴如山中溪水的山中百姓。

湘西拥有那样美丽的风光:清莹的河水映出水底凌乱的碎石;微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的轻响;乳白色的雾霭腼腆地在薄暮的夜色里飘浮……景致柔美而宁静,远离都市的喧嚣与浮华,有一种出尘而卓然的清丽,似林泉深处悠然飘出的牧歌。《边城》里的人情亦如水,却不是如水样淡薄,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纯净。

沈从文善于写“水”,善于表现“水”,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的“水”在其作品中都随处可见,他笔下的水是有灵性的,“水”作为其文学作品的精神文化原型,渗透着作者孤独情结的生命体验,并从中可探寻潇湘文化在湘西这片土地上对沈从文影响的传承性,有着超现实的价值意义和审美取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湘西水域独到的“水文化”给他的创作带来了不可小视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多的文人骚客有这样的理想情怀,心胸气概,自然之水一旦被文人笔墨渲染,其就有了审美的意味、有了思想与灵魂,自然之水便成为了审美之水、文化之水。

四、结语

水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湖湘文化的核心要素。湖湘地区作为水乡泽国、鱼米之乡,河湖密布,水域发达,千百年来人们与水建立起了不同寻常的关系,人文地理也因水发源,社会经济因水而兴。湖湘水文化作为我国区域水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湖湘的水文化就是潇湘人民长期与水共生共荣中的一部历史画卷,是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开拓创新、勇于拼搏治水精神的体现,也是潇湘作为文化之邦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吴玉英.“诗意栖居”的美学之思(硕士学位论文).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2]袁珂.山海经校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郦道元撰;杨守敬,熊会贞疏.水经注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4]严遵撰;王德有译.老子指归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常璩.华阳国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6]李宗新.水文化文稿:对中华水文化的求索.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

[7]汪德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文化思想.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8]靳怀春.中华文化与水(上,下).武汉:长江出版社,2005

[9]汪德华.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10]徐成志.锦绣河山尽风流:中华山水文化解读.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11]任仲伦.中国山水审美文化:游山玩水.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12]李文初,蒋述卓,刘绍瑾,等.中国山水文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13]陈明松.中华风景名胜集称文化与荷花文化景名初探.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14]郑连第.人水和谐:构建生态之美.中国建设报,2005(6)

89 评论

秀之美adahe

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屈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而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湘文化。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后建构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

251 评论

天秤座dan

我的家乡在乾县,在宝鸡的东北方向,距离宝鸡约150公里。这里盛产西瓜、苹果等水果。有名的小吃有:臊子面、豆腐脑、乾县锅盔.那里风景优美。春天给大地上的万物带来蓬勃的生机,草地上绿油油的小草,五颜六色的小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来,五彩缤给纷的蝴蝶翩翩起舞。美丽的河边一棵棵高高的大树成了小鸟们的家。炎热的夏天炙烧着大地,河边的人们手里都拿着房子和钓鱼杆,坐在河边钓鱼,河里的鱼儿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和钓鱼的人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可爱极了。人们热的受不了,纷纷跑到游泳池里去游泳,顽皮的知了“吱吱”地为人们唱着歌谣。夏天是快乐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树上的叶子变黄了,花儿也败了,但菊花却开出无比美丽的花朵,花园里,所有的花儿都败了,但却能闻见菊花散发出的阵阵清香,农民伯伯看到满院子的丰收果实,露出了甜美的笑脸。我们家院子种着一棵苹果树,爷爷、奶奶一去老家,就会给我摘一大袋苹果回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到了冬天,刺骨的北风呼呼的吹着,到处都是冰天雪地,人们走路都要小心,一不小心,就摔倒了。我们小孩子最喜欢在冰上滑冰玩,一会儿你撞我一下,一会儿我撞你下,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摔倒的孩子,但我们还是玩的很高兴。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我的家乡是炎热的,我的家乡是黄色的,我的家乡是寒冷的,因为这样,我才最爱我的家乡。

81 评论

一缕青丝万缕愁

我的家乡有一些习俗,无论是谁也无法改变。

在我的家乡,有这么一个规定,在过年的时候,无论是谁,都必须要赶回去跟家人团圆,吃“团圆饭”。

在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上说说笑笑,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画卷。在平时,因为各自工作和学习的繁忙,大家很难聚合在一起。作为小孩,总对每年这种团聚的日子充满了期盼。

在吃“团圆饭”的时候,我们一家人都要互相碰杯,可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不会喝酒,这可怎么办呢?哈哈,大家一定听说过“以茶代酒”这句话吧,我们小朋友就会用饮料或是茶来代替酒来互相碰杯。大家相互间的碰杯,代表着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代表着彼此间新年的期待与祝福;代表着家庭的和谐与美满。大家围在一起谈谈自己今年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计划,将它们与自己的亲人进行分享,并相互鼓励和支持。

“团圆饭”代表着人们生活的团团圆圆,日子的美美满满,祖国大家庭的和和美美

咱家乡的习俗_500字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乡,总是特别重视元宵节。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天都能幸福圆满。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 *** 部分。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了。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热闹的气氛足以形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起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庆元宵佳节的样子,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紧出来和人们一起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啊!这是一派多么祥和、热闹的景象啊!这就是我家乡最独一无二的习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独有的习俗!

家乡的春节习俗_350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

我的家乡在湖南,那里过年的习俗很有趣。在腊月二十九(除夕夜),我们一家大小围在一起吃团圆饭,我们的团圆饭可讲究了:我们吃饭一定要有三大样:鱼、鸡、肉。鱼一定要蒸着吃,在鱼上还要放大把大把的辣椒,这样象征着财源滚滚来、年年有余的好兆头。鸡一定是公鸡。肉是腊肉,我们的腊肉不像四川那里蒸着吃,而是用豆角炒着吃,这样吃特别美味,特别有嚼头。吃完饭后,我们就要进行守岁,一家人围在一起,其乐融融,说说这一年经历的酸甜苦辣。

在初一的早晨,我们像爸爸妈妈请安(拜年)说些吉利的话,这样可以获得一份橘子和一份利是,这样象征着大吉大利。然后我们会出门向别人拜年,别人会放鞭炮来迎接我们,这样表示湖南人们的热情似火好客、友好。

看,我们过春节是不是不跟你们一样呢?你们想来我们湖南过春节吗?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

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

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 *** ,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我的家乡有一些习俗,无论是谁也无法改变。

在我的家乡,有这么一个规定,在过年的时候,无论是谁,都必须要赶回去跟家人团圆,吃“团圆饭”。在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上说说笑笑,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画卷。

在平时,因为各自工作和学习的繁忙,大家很难聚合在一起。作为小孩,总对每年这种团聚的日子充满了期盼。

在吃“团圆饭”的时候,我们一家人都要互相碰杯,可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不会喝酒,这可怎么办呢?哈哈,大家一定听说过“以茶代酒”这句话吧,我们小朋友就会用饮料或是茶来代替酒来互相碰杯。大家相互间的碰杯,代表着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代表着彼此间新年的期待与祝福;代表着家庭的和谐与美满。

大家围在一起谈谈自己今年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计划,将它们与自己的亲人进行分享,并相互鼓励和支持。“团圆饭”代表着人们生活的团团圆圆,日子的美美满满,祖国大家庭的和和美美。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而每个地方的过节习俗都各具特色。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十堰过春节的习俗。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最初人们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用以避邪,后来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的名字。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们则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一刻,有的人家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 *** 。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由掌厨的做出来,而且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砧板声、爆竹声,再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我们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点。

一时间,十堰的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等你到了这里,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一)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民俗民风也随着地域的差异而有着很大的区别。

每一个民族都有着区别很大的民俗传统。我的家乡在湖南,一个文化底蕴很浓的地方。

在我的家乡有着很多独特的风俗人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地方的风俗习惯已经被淡化了,然而倘若你来到湖南,特别是在湖南朴实的农村,你便可以感受到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了。

在我的家乡湖南就是一个保留着独特风俗的地区。每逢喜事,照湖南人热情的性子,都会在自家院子里用木板搭一个戏台子,请艺人来家里唱湖南著名的花鼓戏。

在屋里摆上大圆桌,请亲戚邻居到家里吃饭看戏,摆大圆桌象征团圆,祥和。桌上不会摆太多碗菜,但是每一碗都内容丰富,我们叫它“杂味菜”是当地最有名的菜之一,菜里有香肠,木耳,豆干……这种菜虽不及“淮扬菜”那样精致,却能从这道粗犷豪迈的家常菜中吃出农家独有天然朴素的风情,也别有一翻风味。

在农村,吃自己种的菜和大米,很少去买东西,房子也是自己家盖的。我们住的房子都是由爷爷奶奶年轻时用汗水夯筑起来的,红砖,黑瓦是我们那儿房子最大的特征。

我们家有两层楼,上面睡觉,下面吃饭,格局简单。那不像城市里的房屋,闪闪发亮,富丽堂皇。

那都是用天然的土砌成的,走进去就嗅到一种清香的泥土味,有种能让人返璞归真的独特气息。大人们听到韵味十足的腔调也跟着哼起来,小孩们则在桌上的大碗里聚精会神地挑着香肠,一幅多么热闹祥和的画面!戏听完了菜吃完了,客人主人依依惜别,临走前主人总会向客人递上一块腊肉,肉熏得红通通的,这里面装着的是湖南人热情好客的美好情谊。

(二) 我的家乡是湖南,湖南和广州的民风民俗有着极大的不同,接下来我给你们说说。湖南的公交车和广州的完全不一样。

车上所有的人都很和蔼、慈祥。广州一上公交车就有一个机器让你投两元钱进去,而老家不同,老家的公交车上,有个专门售票员。

她会先问你到哪里,如果是远的地方就会收多你一点钱,如果是6元,你给5元,她也不会说什么。是10多元,还可以讨价还价。

碰上新年的话,售票员会对你说 “新年快乐。” 湖南人很热情,跟广州完全不同。

在湖南如果家里要是有人结婚,或者过寿,只要一碰上喜事,就会邀请亲朋好友和邻居一起来参加。湖南人称这不叫派对,叫做酒,参加的人称吃酒。

吃酒时男人都是坐在大厅里,女人和小孩就坐在喝茶的屋里,这是由于地位不同。做酒都是在家里做,请一个艺术团在外面搭个舞台,表演。

再请个煮饭的队伍,来煮饭。客人们看完表演就去里屋准备吃酒。

大家一坐下菜就来了,一桌五六个人,十盘菜,全是肉。湖南的人不像广州,广州聚会都是喝红酒,而湖南乡村是喝营养快钱和米酒还有白酒。

湖南把米酒当水喝,喝得越多表示主人越大方,喝醉了更好!这就是我的老家——湖南!这就是我老家的民风民俗,它跟广州的可大不一样呀!拓展资料:湖南民俗文化:湖南湖湘文化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淳朴”,即敦厚雄浑、未加修饰、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

“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向群性。二者融贯,构成了独特的湖湘文化。

(一)湖南方言 湖南方言,包括湘方言、西南官话、赣方言、客家方言,另外,还有湘南土话、乡话这一些尚未确定归属的方言。湖南是一个方言复杂的地区。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许多人既能说本民族语言,又能用汉语方言进行交际。1、湘方言 湘方言(也叫湘语)是湖南省最具代表性的方言,包括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邵阳、岳阳、益阳、娄底等,2010年统计约为4500万人口。

湘语从内部语音差异上看,又有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分别。老湘语广泛流行于湖南中部宁乡、衡阳等地,新湘语流行于长沙、株洲等大中城市。

2、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在湖南主要分布于湘西北和湘西的大部分地区和湘南的郴州市区和部分城镇,西南官话形成的时间较晚,但在湘西北、湘西一带影响很广泛,是湖南省的第二大汉语方言,是湖广地区(湖南湖北)的第一大方言。 (二)湖南湖南戏曲 湖南省现有地方戏曲19种,艺术表演团体近100个,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湖南花鼓戏。

花鼓戏《老表轶事》入选2007——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实现了在国家级精品剧目评选零的突破。大型山水实景节目《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成功上演。

此外,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形式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了何纪光、李谷一、宋祖英、张也、陈思思、汤灿、雷佳、王丽达等一大批著名湘籍歌唱家。参考链接:湖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_百度百科。

湖南乡下的房子虽然不像客家民居一样那么大,不像傣家竹楼一样可以防酷热和湿气,但作用也是

很大。湖南民居主要是由木头做柱子和横梁,瓦片做屋顶,石头、木头或砖做墙。

从左往右 ,最靠边的那间房关牲口,其余的房间都住人。靠左边还有一片菜地,在菜地种的白菜是出奇的大,大约是普通白菜的1—3倍。

房屋中间还有一间大堂,大堂中堆满了柴禾和干胡杨。

唯一和客家民居相同的便都是在崇山峻岭中。

湖南人在处事、待人这方面体现出了明显的文化特征。湖南人大大方方、客客气气,处事也非常小心。

人们所保留的民俗文化也可以让人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民间艺术是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创造。

长沙厚重的文化传统孕育了丰富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也使城市的历史与记忆更加灵动。 1.湘绣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

湘绣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

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彩。 2.浏阳菊花石雕菊花石雕是浏阳市的独特手工艺品。

菊花石色泽呈灰色或灰黑色,上面显现着一朵朵天然生成的菊花状白色花纹。浏阳菊花石雕工艺已由原来仅有的浮雕和半浮雕,发展到现在的圆雕、镂空雕、透雕;石雕作品已由原来的山水花草发展到古今人物、飞禽走兽。

3.望城剪纸望城民间剪纸形成于一千多年以前,其种类繁多,可以分为节庆民俗、人生礼仪、禳灾占卜、时令物候、超度祭祀、游艺装饰、绣花样稿剪纸和现代创作剪纸等8个种类;表现形式主要分为:喜期窗花和礼花、格子花、绣花样稿、纸菩萨等。望城剪纸在国内剪纸艺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4.浏阳花炮浏阳花炮是驰名中外的湖南传统特产和主要出口商品之一。浏阳花炮的生产采用传统的手工技艺,总共有12道流程、72道工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业人员研制成功安全可靠无公害的无烟烟花、冷光烟花、日观烟花、室内和舞台烟花等高科技新产品,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5.长沙花鼓戏长沙花鼓戏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个民间小戏剧种。

它形成于清代,流行于湘中、湘东和洞庭湖滨。长沙花鼓戏的演唱,最初是一旦一丑的“两小”戏(小旦、小丑,或称对子戏),后发展为“三小”,现增至10多个行当,并吸收了大剧种的毯子功和把子功,增设了武戏;语言以长沙话为标准,通俗易懂;传统剧目300余个,《补锅》、《刘海砍樵》等成为经典。

6.长沙弹词长沙弹词是城市曲艺的一种,流行于长沙、益阳、湘潭等地,有200多年的历史。长沙弹词多为一人自弹月琴说唱;后来有了两人对唱:一人弹月琴伴唱,一人以渔鼓筒板和小钱击节。

早期的唱腔简单,只有板式变化,后来吸收民间小调和地方戏唱腔,成为板式变化体和曲牌连套体相结合的形式。

家乡的风俗习惯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

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

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

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

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

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

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

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

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

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

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

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

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

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

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

觉得其乐无穷呢!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

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

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

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

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

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

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

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

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

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

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

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

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

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

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

觉得其乐无穷呢!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身在家乡,会被家乡的美好所陶醉,宛如一涓涓流水。身在异乡,回想起家乡的风景,心中似一颗石子落入平静的湖中,激起一片涟漪,把你和家乡融在了一起。我的家乡吉林市在美丽的松花江畔,我爱我的家乡,我的家乡风景独好。

春来了,松花江,你就是一道风景。江面的水又如昔日充满活力地舞动起来,你是那么有生机,那么健壮有力,谁的清澈是你的心灵,胜过人世间最美丽的水晶石,映出美丽的蓝天,反射出妩媚的阳光,似一滴洌泉滴在心上,在享受美好世界的同时清凉到底。江上的水鸟们啊!你们身躯在江面与天空之间留下美丽的曲线,描绘出一幅 *** 泗溢的春之舞,那么婀娜,那么沁人心脾。

夏姑娘也纷踏而至,松花湖上的五虎岛,你就是一道风景!夏日骄阳并没有丝毫地损伤你,你仍屹立在松花湖上,你的神奇源自于你那美丽的传说,它使你在真实的岛上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使人可望而不可即。在热烈的夏日里,你敞开了你的胸怀,接来许许多多游人,成为避暑胜地,你的一切已给夏日降了温,让我们记住你的名字和你那健壮的躯体。

浪漫的秋也来到了,龙潭山上的枫叶林,你就是一道风景。秋风拂过,见你懒洋洋地舒了舒筋骨,你的叶红得鲜艳,红色透亮,我不禁要用手掬你的红。成千上百的枫叶相互依靠着,连我的脸都被它映红了,你宛如孔雀开屏,时不时还抖动着你那美丽的红叶。我明白了,因为你,多少名人作家在笔下流泄出无穷的秒句佳章;因为你,让多少人懂得如何陶醉;因为你,又让多少艺术家创造出无尽的美。可爱、可亲、可敬的枫叶林,让美丽的吉林都市又多了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白雪飘飘,飘出了浪漫温馨的冬之韵。冬天来到了,松花江畔的雾凇,你就是一道风景,放眼望去,干枯的树枝穿上你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冬天的棉袄,整个松花江让你们雪得洁白。忘不了你那清柔的身躯,把树枝装扮得透亮;忘不了你那洁白的颜色,把多少人的心灵升华;忘不了你那清高风度,美丽的你把世俗鄙弃,如守护天堂大门的天使,从头到脚全是高洁的,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即。有多少游客的到来是特意观赏你的美丽!我多么想掬捧清柔的月光,来和你比一比。

114 评论

相关问答

  • 建筑文化论文800字

    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

    一纯佛雨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湖湘文化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提纲 导语:通过沈从文小说《边城》来描述了湘西淳朴自然的乡土民情,表现了一种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生命形式,抒发了作者对纯真人性的赞美和眷念。

    柔情似水999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民俗文化小论文800字

    民俗 文化 是千百年来历史的记忆,积淀着人类的生存智慧,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信念,是一个民族的生活准则。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民俗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

    爱漱口的袜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生物进化论文800字

    人为万物之灵,有智慧,有特别发达的大脑,能劳动,能制造工具等。但归根结蒂,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人仍旧是动物。在林奈的分类系统中,人、猿、猩

    吃货JyHl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湖湘文化研究方向论文选题

    当前,我国在创新型文化旅游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三个方面突出问题。一是培养目标不够清晰、专业设置不够合理,旅游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旅游教育培训工作落后于旅游业发展

    5ichocolate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