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7

一碗小泡饭
首页 > 职称论文 > 慈善议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随风思恋

已采纳

近年来,盖茨、巴菲特来华劝捐,陈广标“高调慈善”甚至“暴力慈善”,众明星“诈捐”事件将”慈善“二字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使这原本清净温暖的二字蒙上一层尴尬的尘封。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该以怎样的标准衡量慈善?今年新出炉的“中国慈善排行榜”似乎给了我们一种误导。且不说又仅凭捐款发票评定企业家是否慈善客观与否,仅是凭金钱数额多少来衡量慈善便已经不是一种完全科学的导向。犹记得2007年美国一场慈善晚宴,捐出25美分的小女孩说的那句“慈善不是钱,是心”,猛然敲醒了无数为慈善问题而迷茫的人。是的,“心”,才是衡量慈善的真正标准。细观当下,我们不难发现,“慈善”在“金钱至上”的观念中,竟逐渐变了味道,甚至向病态发展。层出不穷的“诈捐门”和质疑“炒作”的声音所折射出的并非只有社会信用的缺失,归根结底,还是慈善心理的扭曲。这些人把慈善看做噱头,看做炫富的工具,甚至看做满足虚荣心的“秀”以及获取道德优越感的途径,这样的慈善、毫无高尚可言。正如前几日微博上盛传的那张照片:病房中的女孩苍白的脸与镜头着重表现的“好心人”手中醒目的几十万现金,强烈对比之下,女孩无奈地眼神正式对这种以牺牲他人尊严为代价的“伪慈善”行为的最好控诉。真正的慈善应当从心出发,真正的慈善不是施舍,而是内心的关怀与给予。如今的中国乃至世界,需要的就是一种渗透了真切人文关怀的健康的慈善观。金钱的多少绝不能用来衡量心灵的重量。去年被美国总统授予“公民奖章”的关惠群,每天两点起床曲接济各地的流浪者,在他看来,并不富裕的自己在行善中最关键的不是钱。而是真诚与尊重。他坚持和他们吃一样的饭,并从不吝啬给他们拥抱。关惠群这一游乐场管理员用来为善举买单的微薄薪资与“慈善排行榜”上动辄上千万的数字相比,的确是微不足道的,但他灵魂的高度绝不会因此减损一分一毫。因为,他与那些得意地对乞丐说“嗟,来食”的人不同,她的每一份善举都是从“心”出发。金钱从来就不是慈善的唯一衡量标准,这世上也并非“达”方可“兼济天下”,只要我们从“心”出发,用与他人平等的灵魂,给予爱和尊重,每个人都可登上“心灵的慈善榜”;施舍永远不会带来真正的道德优越,我们生来就亏钱这个无私的世界阳光空气和水,每个人都是负债者,对他人的帮助是以感恩的心对这世界微不足道的偿还。所以请让慈善从心中起飞,以感恩和尊重做翅膀,融入温暖的天空,世界安详。

123 评论

终极尐壊疍

善举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表达方法,是一种本能。当心灵被触动时, 善举就被激发了出来,它即像一口火山,随时就会爆发,又像一弘清泉,无时无刻不在流着,人人崇敬它,因为它会带来快乐,人人又期盼它,因为人们不知道它时时存在,当你看见两个饥寒交迫的老人相依为命,你想要关心他们而做出了等等行为,这就是 善举!1. 好的办法和措施。明 叶盛 《水东日记·奏效各有机会》:“都御史 张楷 、都督 刘聚 征 闽 寇,尚书 石璞 、都督 徐恭 等征 浙 寇,皆无善举,皆当劾,而 楷 聚 尤甚。” 清 杭世骏 《质疑·礼记》:“若非简其礼,则定 卫 之乱,亦同盟之善举。”2. 慈善的行为。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吴翠凤》:“ 凤 喜出非望,将银遍餽亲邻,悉充善举。” 叶圣陶 《乡里善人》:“甲子那一年,由 康翁 发起,举办难民收容所的事情,我以为应该写进去。这并不需要夸张,却是十足的善举。”

359 评论

大筷子93

是金子总会发光,是善举就有光芒。

现如今的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物质需求,而把善良的心抛之脑后。很少有人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在看到他人遇到困难时,很多人都不敢伸出援手,他们怕自己成为第二个“彭宇”,他们怕自己遇到郭美美,所以他们放弃行善的机会。很多人将这一切归咎于别人,可是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反思自己,我们应该清楚:小善举亦有大光芒。

善心是我们自己的,是否行善也完全由我们自己支配。如果只一味的将原因归到别人身上,那你就还不具备一颗真正善良的心。而且,真正的善良不分大小,只要是出于善的本心那边是善。有时候甚至你没有刻意的行善,你只是顺随良心做事,做的事也可能对他人有好处。

正像那位修船工,一开始他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大红包,他也不可能知道自己能救了船主的孩子,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他善的本心。也正是因为他时刻保持着一颗善心,所以即使是他无意识的行为,也可能成为救人的大善举。

因此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行善的机会,你放弃的不仅仅是帮助他人的机会,而是放弃了自己的良心。总是有太多的人对善举评头论足,而于他们本身,却根本不知道行善的滋味。我们这个世界不缺少理论家,缺少的是能将其付诸实践的实践家。只有每个人都将善作为习惯性行为,我们的世界才会真正充满爱。

一直以高调慈善著称的“首善第一人”陈光标,近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人支持他的做法,也有人认为他这是炒作,然而对他本人,他始终坚持要将高调慈善做到底。他真正的目的不得而知,我们也不须知道。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至少还有人始终保持着行善的思想,我们还能从中获得一丝感动并亲身实践,这就已经足够了。

冰雪因善而消融,大地因善而复苏,你我因善而美丽,请时刻铭记:小善举亦有大光芒。

309 评论

相关问答

  • 以奉献慈善为主题的议论文

    以奉献为话题的作文范文一:一个无私奉献的人人并非为获取而给予;给予本身即是无与伦比的欢乐;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奉献,是

    楼兰陶瓷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公益慈善议论文素材

    最炫民族风 “什么样的节奏是最呀最摇摆,什么样的歌声才是最开怀?” 公益的节奏最给人力量,爱的歌声最动人心弦。当今社会,公益和爱心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

    Joyce@静艳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慈善家杂志

    个人认为他是秉承着为社会做贡献的态度去做公益的,因为在他17岁生日的时候就做了公益项目,王俊凯启智图书馆,历时很久,在国内已经有十几间读书室正式落成,累计捐书两

    小鸡炖蘑菇mimi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慈善中国论文

    生活中处处需要爱,爱,无处不在。它也许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是枯树的一片新绿;是生病时的一声问候;是夜空中一颗颗闪耀点缀的星星……当然,爱心需要传递,但传递的不只

    阿雯雯77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高调慈善议论文素材

    慈善应该低调还是高调台湾著名民间慈善家陈树菊平时生活非常节俭,迄今为止,她默默向各类机构捐助了近32万美元的善款。2010年,陈树菊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全球百

    我叫马三顺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