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雨霖
教材里的插图是语文教学资源的一种。插图不是没有意义的,它是除却文字的另一种表达。插图不仅丰富了教材内容,使教材变得好看;而且增添了教材的趣味,使教材变得好玩;更激活学生想象力,使教材变得生动。插图是用色彩,图画来表达意义,学生利用插图,读图,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我将从三个方面说明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里的插图:色彩,功能和意义,并且作出相应的教学实践指导。 有人说,部编版教材就像一本童话。从部编版教材整体色彩上看,它确实很鲜艳。插图里包括各种小动物,内容丰富多样。但我想说部编版教材并不幼稚。 首先,对于初入小学的学生,从他的心理成长特点来看,他们对色彩更敏感。 文字是抽象的,更何况初入小学的学生不能够全部认识这些黑色的小密码,所以当他们翻开教材的时候,首先闯入他们心里的是一幅幅色彩鲜艳,内容生动的画面。再从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来分析,儿童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即使你让他画夜晚,他也会画的五彩斑斓。比如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夜晚的天空是蓝色的吗?儿童靠的是感觉来体会这个世界,而不是理性。所以,色彩艳丽的图画更加符合他们的内心世界。 其次,部编版教材插图更有中国味儿。 部编版教材里主体色彩是鲜艳的,但是在这些鲜艳的色彩里点缀着一些含有中国特色的插图。比如水墨画,京剧脸谱,剪纸等。《天地人》就是一幅非常巨大的插图,选用的是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的名作。整个画面非常空旷,浑然一体的天地间有两个人站在山顶。这幅插图就是天地人,尽管学生理解能力有限,但广阔的天地背景和生动的人物形象,除了视觉上的冲击力,也会有心灵上的震撼。除此之外,部编版初始教材里所有的古诗配备的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插图,这些插图从色彩上体现的是中国画的特点,重要的是插图的内容与古诗的意境相符,图文并茂让学生更喜爱读古诗。 1. 解释 :部编版教材当中绝大部分的插图都具备此功能。识字和课文中的插图是解释文字的内容。插图配合文字,使得文字表达的内容具体,生动,形象。比如《识字日月明》这一课“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这一句话对于初入小学的学生不容易理解,教材配图选择了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事例,三个小学生合作种树,先让学生看图,再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就容易多了。 2. 补白 :补白就是补充空白。教材里有一部分插图功能是用来补充课文内容没有指出的内容,这种功能叫补白。比如《小兔子乖乖》,小白兔是如何判断妈妈回来没回来的,课文里并没有明确指出,但是课文插图却指了出来,如果这篇课文要是没有插图,是不是就不知所云了。再比如《秋天》,课文下面的插图和课文内容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也是秋天的意境,这就是对课文的补白,可以让学生来说说。 3. 推测 :学生学习课文会把课文和自己的经历联系在一起,这样就产生了推测。课文里的插图会帮助学生准确的推测。比如《雪地里的小画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推测雪地上的画是谁画的,大家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再比如《小蜗牛》,故事在情节上有相似性和重复性,学完前两三个自然段可以让学生看图猜一猜下面的内容。 1.教材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学习资源,学生对教材的第一感觉就是他对这个学科最直接的感受。教材太深,太难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太枯燥,学生也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我爱学语文》就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解释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课的实践活动就是听、说、读、写、思。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也是语文教材中课文例子最主要的呈现方式。学生随着年级升高,会把注意的焦点逐步从关注图转移到关注文字,但高年级的课文并没有删除插图,原因就是课文的插图不仅具有诸多功能,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材里的插图,并不是随意安排和选择的。如果我们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课文里的插图大多数场景都是生活场景,而很少有课堂和学校里的场景。通过这样的安排是想告诉学生学习语文不仅在学校里,更多的时候是在学校以外。这是一种大语文教学观念的体现。 3.教师上课制作PPT,会上网选择图片。教材里的插图是教材编者精心选择和安排。教师要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结合图文学习,有个性的化理解和表达。 1. 培养读图的能力,为看图写话做铺垫。 初入小学的学生视觉广度和宽度不够,他的目光只会聚焦在插图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所以让他看图说话他会说到局部的内容,甚至可能会说出与课文有出入的内容。教师要擅长引导学生分步读图,有序读图,说完整的内容。 2. 教学时先出图,再学习课文,推测不理解的词语的含义。 教师可以把教材的插图投放在屏幕上,去掉文字,让学生读图,说说图上的内容,接下来,再学习课文。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图式,学生学习阅读就是利用图式一边推测一边阅读,一边验证。当头脑中的图式被印证以后,就会加强,当头脑中的图式没有被印证,就会修正。课文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的时候,还可以回过头来再看看图,联系图上内容说说词语的含义。比如《比尾巴》这一课中“谁的尾巴扁”,其中“扁”字是一个难理解的词语,再看看图上鸭子的尾巴,又平又薄就叫扁。 3. 看图片背诵课文内容。 部编版教材增添许多诗歌和优美的文章需要学生积累,一年级上册就有许多诗文要求背诵。但是一味的死记硬背,第一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机械记忆保持不会太久。记忆的常识告诉我们,要想记忆保持的久,进入长时记忆里,是有方法的,反复是其中之一,还有就是联想记忆。所谓的联想,就是把记忆的本体和自己熟悉的东西之间建立联系。对于学生来讲他对图片就是敏感的。特别是古诗词,结合图片理解了古诗的大概意思后,可以反复看图背诵古诗。再如课文《四季》,可以在学习课文之后,把图片出示出来让学生根据图片背诵课文。
枫叶e宝宝
基于意趣体验的小学低段古诗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古诗,作为中国文化长廊中的璀璨瑰宝,有着独特的文学魅力,基于意趣体验的小学低段古诗教学策略研究。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就收录了61首古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古诗词积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应背诵古诗词240篇,也就是说学生除了熟记课本上的,仍需要积累大量的课外古诗词。而对于教材上的古诗教学,学生如果没有自主学习古诗的兴趣,那么积累课外古诗就会让学生陷于死记硬背的沉疴。下面,笔者就结合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实践和反思心得,具体阐释如何让低年段古诗词教学更具童趣,如何让学生自主感受古诗带来的审美乐趣。
一、多重方式诵读,让古诗课充满童趣
诵读古诗是古诗教学的必要过程,学生通过诵读接近古诗,通过诵读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初读时需要诵读,体会中需要诵读,积累更离不开吟诵。于永正老师主张教学应重情趣,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多重方式诵读,就可以让古诗课充满童趣。
方式一:导语铺陈,深化理解
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的朗读指导中,教师深情地引读:“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再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学生齐声朗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接着老师又说:“诗人是如此的孤独与无助,怎么能不思念亲人?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至于写出这样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生的声音充满了思念、愁苦。教师化作诗人:“又是一个重阳佳节,我一个人静静地站在窗前,多想像以前一样,跟亲人朋友一起登高,插茱萸啊!此时此刻,我们弟兄们一定也在说,哎,就少了王维一人呐!”学生深情地朗诵:“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学生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中进一步感悟诗句中所蕴含的意趣。
方式二:看图吟诵,欣赏景致
写景的古诗,都有着丰富的画面。在《小池》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诗境的画面感,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语文论文《基于意趣体验的小学低段古诗教学策略研究》。
通过看图吟诵的方式,使学生边看画面边产生联想,促进理解,加速了对古诗句的内化与外化过程,使记忆更加深刻。同时,教师营造出竞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相互竞争的心理作用下,激发最大记忆潜能,使学生主动探究诗意,感受诗句中的美丽景致。
方式三:表演诵读,诠释内涵
低年段的学生可以通过表演朗读直观地诠释古诗的内涵。比如汉乐府《江南》中的鱼、莲叶学生都再熟悉不过,学生在大声诵读时,会情不自禁地做出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嬉戏动作,脸上也会流露出高兴的神情。我们从学生的动作和表情中便能看出他们真切地感受到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快乐心情。
方式四:配乐吟唱,引发共鸣
音乐是世界上共通的语言,它能拨动人的心弦。小学生由于人生阅历少,对于语言简洁的古诗很难深入理解,就算教师再怎样补充古诗的创作背景,诗人的人生经历,可由于生活年代久远,学生也不能真正理解。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古诗的内容,选择情感基调合适的曲调,为古诗配乐,让学生伴着音乐来吟唱。有很多经典的古诗已经被谱了曲,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不仅使教学内容充满活力,也能调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激发学生内心记忆的情趣,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分享诗人的快乐,体会诗人的忧虑。
二、插上想象翅膀,个性化感悟古诗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和情感活动呢?这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
方式一:角色体验
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角色体验是他们十分喜爱的课堂活动,它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学生更高效地亲近古诗。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表演的方式,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自己当成古诗中的角色,做一做人物的动作,想一想人物的心情,把学生带入诗境中,体会作者的内心感情,以此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方式二:为诗配画
古诗中有具体的意象,因此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首古诗都是有对应插图的。低年级学生还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对于他们而言,形象思维占主体,他们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语文课上,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把绘画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在学生反复吟诵和体会古诗后,让学生画一画这首诗,再评一评谁画的最符合诗句所写的情境,用以反馈和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让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从而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的审美乐趣。
第三届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课例教学观摩交流活动,两天九节的各种课型为我们带来了对语文教学的全新认识,也对语文学科中的语文要素有了诸多的了解,对我们的语文教学起
小学数学论文写法如下:1.科学性教学论文是教学经验的科学总结,首先要立论正确,论据严谨,符合教学规律。2.实用性教学论文是教学经验的升华,既来源于教学又服务于教
小学英语论文参考文献(通用5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我
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课程教学,还是一种新语言能力的教学、新思维方式的培养。下面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欢迎大家浏览。 【摘
小学英语论文题目一:[1]立足核心素养开发英语课外资源研究[2]思维导图:小学英语复习课的“深度学习攻略”[3]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英语学科素养[4]小学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