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4

冬日红葉
首页 > 毕业论文 > 萧红毕业论文生死场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面包超人311

已采纳

《生死场》原名《麦场》,后由胡风改为《生死场》,是萧红以此笔名写的第一部作品。 我读过之后觉得,在小说中,萧红更多关注的是女性及她们的身体,女人的生育、病痛和死亡。 女性的身体就像一个生死场,“它”存在,孕育着生命,又慢慢走向死亡。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六月夏天的正午,天气异常炎热。跛脚的农夫二里半和他的儿子罗圈腿正在满世界寻找自家走丢的山羊。 父子俩找遍附近种着白菜的菜田和青穗的高粱地,太阳火热地炙烤着大地,依然不见山羊的踪影。 二里半的妻子叫麻面婆。 正午时分,麻面婆正在洗衣服。汗水在麻面婆的脸上,如珠如豆,渐渐侵着每个麻痕下流,汗流到嘴了,她舔尝一点盐的味,汗流到眼睛的时候,那是非常辣,麻面婆急切用湿手揩拭一下。 土房的窗子、门,望去像洞一样。麻面婆踏进门,她去找另一件要洗的衣服。 过了一会在席子下面,麻面婆抽出一条自己的裤子。她用裤子抹着头上的汗,一面走回树荫放着盆的地方,她把裤子也浸进泥浆去。 裤子在盆里大概还没洗完,可是却被搭到篱墙上了!也许已经洗完?麻面婆的事是一件接着一件,有必要时,她放下一件又去做别的。 邻居家的烟囱,浓烟冲出,被风吹散着,布满全院,烟迷着麻面婆的眼睛。 麻面婆知道家人要回来吃饭,慌张着心弦。她用泥浆浸过的手去墙角拿茅草,她粘了满手的茅草,就那样,她烧饭,她的手从来没用清水洗过。 她家的烟囱也冒着烟了。过了一会,她又出来取柴,茅草在手中,一半拖在地面,另一半在围裙下,她拥着茅草走,头发飘了满脸。那样,麻面婆是一只母熊,母熊带着草类进洞了。这一段描写细腻传神。 没有找到自家走丢的羊,并在找羊途中与村民发生冲突,被人打了一顿的丈夫二里半,回到家里拿妻子麻面婆撒气。 二里半骂着妻子说:“混蛋,谁吃你的焦饭!” 麻面婆的性情不会抱怨。她一遇到不快时,或是丈夫骂了她,或是邻人与她拌嘴,她都是像一摊蜡消融下来。 读到这些段落时,我不由的想起去世多年的奶奶,一个裹脚老太太。尽管裹着小脚,依然每天忙里忙外不辞辛苦的劳作。 有时候奶奶做饭稍微晚一点,奶奶便会遭到爷爷的训斥。此时的奶奶并不与爷爷争辩,她只是习惯的低着头一边继续做事一边默默听着爷爷的责骂。 在那样一个男权社会里,麻面婆和许多女人一样并没有反抗意识,并未觉醒,只是任由丈夫随便呵斥责骂。 小说中出现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是老王婆,老王婆是二里半和麻面婆的邻居。 老王婆在夏天的晚上爱给大家讲故事,述说自己无穷的命运和遭遇。 今夜,王婆领着两个邻居家的妇人,坐在一条喂猪的槽子上,她们的故事便像流水一般在夜空里延展开来。 老王婆说:一个三岁的孩子,我把她放坐在草堆上,我去喂牛,草堆在屋后。等我想起孩子来,我跑去抱她,我看见草堆上没有孩子。 我看见草堆下有铁犁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恶兆。偏偏孩子跌在铁犁一起,我以为她还活着呀!等我抱出来的时候。 读到这时,我想起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祥林嫂的儿子阿毛是被狼叼走吃了。 和祥林嫂不同的是,王婆失去孩子后,并不像祥林嫂那样絮叨消沉颓废,王婆的孩子没了,她依然顽强坚忍地活着。 在那样一个时代,妇女生孩子就是在阎王爷面前走一遭,自生自灭。王婆是她们村庄最果断最镇定的妇产科医生,是怀孕女人的救世主。她的举动看似简单野蛮,却拯救了许多妇女的命。 王婆就像余华笔下的福贵,看着亲人一个个离去,面对死亡的现实,活着的福贵默默承受,坚决活下去,绝不轻易认输。 王婆的丈夫是赵三,赵三有个儿子叫平儿,平儿并不是王婆所生,王婆只是平儿的继母。 赵三脑子灵活,他感到养牛和种地的收入不足,必须到城里去发展,赚得其他收入,于是他每天进城,他渐渐不注意自家的麦子,他梦想着另一桩有希望的事业。 夏天的夜晚,麦子正在麦场,还未打好。 忽然,闪电,雷响,风起,要下雨了。 高粱地像要倒折,地端的榆树吹啸起来,有点像金属的声音。为着闪电的缘故,全庄忽然裸现,忽然又沉埋下去,全庄像是海上浮着的泡沫。 领家和距离远一点的领家有孩子的哭声,大人在吵嚷,什么酱缸没有盖啦,驱赶着鸡雏啦,种田的人家嚷着还没有打完麦子啦! 萧红这段对夏季村庄夜晚收麦之时要下雨的细致描写,真是生动形象传神,每读到此,忍不住要多读几遍。 夜晚要下雨了,村民谁不起来收拾自家的东西呢。

160 评论

巫毒小子

萧红于1942年1月22日离世,巧合的是,我正是在同月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早些年读过《呼兰河传》,那天边热热烈烈的火烧云,如在眼前;还有掉到井里的烧鸭子的美味,也让我满口生津。踏入这生死场,却又是另一番场景和感受。      书中前十章描绘了东北边陲小城的乡人的生活面貌和恩恩怨怨,后七章主要叙述日寇入侵及乡人的觉醒和抗争。       萧红十分擅长对乡村场景的描写,比如,“城外一条长长的大道,被榆树荫蒙蔽着。走在大道中,像是走进一个动荡遮天的大伞。”;“小孩钻入高粱之群里,许多穗子被撞着,从头顶坠下来。有时也打在脸上。叶子们交结着响,有时刺痛着皮肤。那是绿色的甜味的世界”;“小风开始荡漾田禾,夏天又来到人间,叶子上树了!假如树会开花,那么花也上树了!”       萧红在运用比喻手法时,反复去弱化人和动物的区别。比如,写到“麻面婆”,“让麻面婆说话,就像让猪说话一样,也许她喉咙组织法和猪相同,她总是发着猪声。”;写“金枝”,“可是金枝好像患着传染病的小鸡一般”;写“月英”,“她像一头患病的猫儿,孤独而无望”;写到村里生育的女人,“只有女人在乡村夏季更贫瘦,和耕种的马一般”;写到上吊的菱花和祖母,“三岁孩子菱花小脖颈和祖母并排悬着,高挂起正像两条瘦鱼”,这些比喻无一不在表示,人,卑微低贱如牲畜。李碧华感叹“中国人太多了,生命不但没有尊严,还没有落脚处。” 书中写到了很多人,尤其是在父权下挣扎的女人,她们的身体和命运,都任凭摆布。生育,对她们而言,是一种残酷的刑罚。那这些可怜的女人们做错了什么,要无端遭受这样的刑罚?萧红曾对自己的坎坷人生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一生所有的痛苦和不幸,都只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或许,这句话就是答案吧,性别就是原罪。      文中王婆的那匹老马,年轻时为人们辛勤劳作,年老被主人送到屠宰场,榨干最后的价值——一张马皮。王婆悲痛万分地卖掉老马,最终换来的钱还是交到了地主的使人手上,“王婆半日的痛苦没有代价了,王婆一生的痛苦也都是没有代价。”这群女人们,如同最低贱的畜生,“野狗在远的地方安然的嚼着碎骨发响。狗感到满足,狗不再为追求食物而疯狂,也不再猎取活人。”那人呢?女人呢?遭到命运鞭笞的女人们,被打骂,被欺侮,被牺牲,她们一生的痛苦,都是没有代价的。       萧红认为 ,作家不是属于某个阶级,作家是属于全人类的······,命运多舛的她所承受的苦难,让她的目光聚焦在金枝、王婆、月英这群女人身上,为她们发声!为她们呐喊!为她们控诉!      读完之后,你会发现很多故事都是一个死胡同,暗无天日,没有出路。在《羊群》中,赵三的儿子平儿一开始被雇做牧羊童,后来在羊背上玩耍被主人毒打辞退,这才和赵三一起去集市上卖鸡笼,可是最后鸡笼卖不出去,平儿终于还是回去牧羊了;在《到都市里去》,年轻寡妇金枝为了躲避日本人的侮辱,乔装打扮逃往都市去讨生活,在都市中遭到盘剥欺辱,最终还是含泪回到村庄;在《荒山》中,村民们坚决反对地主加地租的要求,最终,兜兜转转还是回到原点,“地租就这样加成了!”。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萧红在《生死场》中,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鲁迅在《生死场》序言中写道:“然而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到底是鲁迅啊,一针见血,从以下几个片段可见一斑:       文中王婆三岁的孩子小钟摔死在铁犁上时,她这样回忆“你们以为我会暴跳着哭吧?我会嚎叫吧?起先我心也觉得发颤,可是我一看见麦田在我眼前时,我一点都不后悔,我一滴眼泪都没淌下。以后麦子收成很好,麦子是我割倒 的,在场上一粒一粒我把麦子拾起来,就是那年我整个秋天没有停脚,没讲闲话,像连口气也没得喘似的,冬天就来了!到冬天我和邻人比着麦粒,我的麦粒是那样大呀!到冬天我的背曲得有些厉害,在手里拿着大的麦粒,可是,邻人的孩子却长起来了!······到那时候,我好像忽然才想起我的小钟。”我当时看到这一段时,心中受到的震撼远非语言所能描述的。    《罪恶的五月节》里,传来儿子被枪毙的噩耗,王婆服了毒,赵三在乱葬岗掘完坑子,买了棺材,穿好寿衣,王婆还有呼吸!人们怕她“借尸还魂”,赵三一扁担“切在王婆的腰间”,王婆终于“一点气息也没有了,她被装进待在门口的棺材里”,要订棺材盖了,可是“王婆终于没有死”,她要喝水!      在《传染病》一章中,村里爆发了传染病,“赵三喃喃着走出家门,虽然全村的人死了不少,虽然庄稼在那里衰败,镰刀他却总想出卖,镰刀放在家里永久刺着他的心。”虽然传染病带走了许多村人的生命,但是赵三依旧心心念念着卖镰刀。      生死场中,乡人们咬紧牙关苦苦挣扎,生死场边缘,生机和希望依旧蓬蓬勃勃地生长着。有多沉重的苦难,就有多顽强的坚忍,愿你我都能从其中获得坚强和挣扎的力气。

138 评论

jiuxing2015

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王阿嫂的死、看风筝、生死场、牛车上、家族以外的人、黄河、后花园、小城三月、呼兰河传。     不得不说,每一个故事读下来总是带着悲伤,其余故事中的人物总是一个又一个的悲剧,或许这与萧红悲剧的一生有关系吧,她笔下的人才会如此让人心疼。     1.王阿嫂的故事         王阿嫂,处于极其低下的地位,不得不给地主干活,即使这样,也总是吃不饱。丈夫也是给地主打工,却因为一次不小心把马腿磕伤了,被地主罚了一年的工钱。从此一蹶不振。躺在麦秸垛上被地主一把火烧死了。王阿嫂此时已经有四个月的身孕了。哭天喊地又有何用,还是扔在乱坟岗上了。王阿嫂还是照旧去地里干活,日子紧巴巴,还收养了一个闺女。等到快生产时,终究是干不动了。最终孩子生下来死了,王阿嫂也死了。       2.看风筝       看风筝中主要是一个老人,萧红并没有给予他名字,闺女死了,老人去工厂要体恤金,只是工厂不给,无奈老人只得回乡下生活,吃睡都很勉强。有一天,正在睡觉,乡人告诉他儿子在他家里,老人听到该消息十分高兴,立马去找儿子(儿子已经离开三年,这三年儿子被抓进监狱了,此时刚刚释放三四天)。只是赶到乡人家里时儿子早已离开,儿子是故意躲着他的。后来又听乡人说儿子死掉了。老人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孩子们放风筝。       对于该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我有点捉摸不透,也许是因为我并无法感受当时时代中的感情。   3.生死场       生死场中涉及的人物较多,讲述乡人们当时的普通生活以及抗争时乡人们奋力抗战的故事。       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女人的悲哀故事。年轻被追求的时候,男人唱歌各种讨好,甜言蜜语,结婚之后日子难过得很,更多的男人会打自己的妻子,对于他们来说,妻子真真的只是一个仆人吧。故事中的王婆在结婚前强行与自己的男人在一起,无可奈何,只能结婚。(王婆之前育有一女一子,书中并为用过多的语言描述他们。只是在王婆服毒自杀时,女儿过来哭丧,还被赵三撵走了。乡人问儿子去哪了,谁知儿子已经被枪毙了。据我的理解平儿应该是他们的养子(依旧是王婆服毒自杀时,平儿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因为之前的母亲死掉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其实当时王婆并没有真正死掉,当所有人正在哀悼时,王婆有了反应,吐黑血,只是赵三并没有以为她活了,更多的人以为是不好的事情,赵三拿起棍子就往王婆身上打,这下自然没有反应了,那就装进棺材准备埋葬吧。只是要下葬时,王婆还是活过来了。       个人觉得赵三对子妻子并没有太多感情,死了就死了,也并不伤心。夫妻之间的日子也是得过且过吧,彼此之间都是在将就着。       另一个女人金枝,也是悲催的一生,家里只有母亲,年纪轻轻便被男人所哄骗,怀孕了,不敢告诉妈妈,干活也是心不在焉。母亲一直以为她是肚子不舒服。直到后来实在是瞒不住了,便在金枝的要求下结婚了(起初,二里半来提亲,对象正好是金枝喜欢的人,只是母亲不愿意。后来金枝告诉该男人,母亲不愿意,男人心里并不着急,还觉得不同意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已经到手了)。婚后的日子自然是很不好的,怀有身孕依旧要天天做家务,忍受丈夫的谩骂。即使生完孩子,依旧要干活。一天,丈夫生气,二人吵起来,丈夫竟然把闺女摔死了,尸体被扔进了乱坟岗。(不得不感慨生命的廉价)。之后丈夫死了,金枝又跟妈妈生活在了一起。怎么办呢,抗战时期,地也荒了,金枝独自一人去城里了打工去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给男人缝被子的活,金枝还年轻,那些男人自然不会单纯地让金枝缝被子,好不容易攒了两元钱带给母亲,母亲自然是高兴的,还让金枝去城里挣钱去(母亲哪里懂得女儿所受的屈辱)。金枝想要出家当尼姑,可是寺庙已经人去楼空了,只是听说尼姑也跟别人跑了。       在那个肚子吃不饱的情况下谈什么爱情与理想,为了填饱肚子,人们已经不会在乎那么多的事情了,毕竟对于人们来说温饱问题才是头等大事。 4.牛车上       讲述从外祖父家去祖父家的牛车上的故事。 外祖父家的女佣人,要去城里看儿子。在旅途上讲述她的故事,她的男人是一个当兵的,离开以后,一直没有回家,直到有一天,听别人说自己的男人是逃兵要被枪毙,她便带着儿子去询问男人的下落,只是一直问不着。说是逃兵们都还没有被送过来。直到有一天,轮船送来了一批逃兵。当兵的不让靠近,她远远的看不清楚脸,究竟一个也不像是自己的男人。她问当兵的男人的名字,是否在这些人里面,结果是她男人是个领头的,不在这一批,之后会送过来。再然后依旧是没有见到自己的男人。         其实赶车的舅舅也是一个当兵的。 5.家族以外的人       主要讲述有二伯的故事。有二伯是家里的一个仆人,一辈子没有结婚,从小就过着苦日子(几个月就没有了爹娘,喝羊奶长大的,所以长大之后因为感恩一直不愿意吃羊肉)。 6.黄河         故事主要发生在船上。当兵的要渡船,船夫刚开始是不肯的,后来听说他是因为老婆死了,晚了几天,没有跟上大部队,现在要赶去找部队,也就默许他可以渡船了。在船上二人在喝酒聊天。船夫家里本是山东的,后来闯关东去了,又之后听说叔叔在山西做活,便来找叔叔一起卖点东西。叔叔死掉之后,也就没有办法了。山西和山东差别很大的。在山西也生活了十几年了,说起来和当兵的也是老乡的,本来想让当兵的带个话给亲人,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本想着说下:“我过得还好”,算了,什么也没有说,上岸之后,请当兵的吃了顿饭,便让他走了,走了之后才想起来问:“是不是这次解放军打仗胜利了,我们日子就好了”,远远的当兵的回了一句:“是的!” 7.后花园         在萧红的描述中,她的后花园是非常美丽的,在这里她有着美好的回忆,本次主要讲述磨坊里的冯二成子的故事。       本身他并不爱说话,也不懂得消遣,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拉磨,打梆子。日子一天天的过着。直到有一天听到隔壁大娘和她女儿的笑声,这笑声或许并不是第一次才有,但是冯二成子却是第一次听到。从此以后,也总是听到她们的笑声。但是并没有接触过。有一次,冯二成子洗衣服,盆摔下来,坏了,大娘便很热心地让自己闺女把自己家大盆送过去给他用,姑娘过去时,他眼睛没敢抬一下,也没有说话。只是从此以后害了相思病,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好。最后,姑娘出嫁了,冯二成子反而愿意去大娘家和大娘说话聊天了。有一天,大娘要搬家,说是女儿要接她过去住,冯二成子帮忙收拾,收拾到姑娘用的针线,梳子,头绳,心里依旧不舒服,最终还是将大娘送走了,那一天,他非常伤心,比送自己亲娘还伤心。回家的路上发现自己的鞋坏了,脱掉提溜着走,直到深夜,大部分人都睡了,他还在转悠,转到寡妇家,看到灯还亮着,便敲门进去了。寡妇说他的衣服已经补好了(寡妇本就是修补衣服的),还去给他买了烧饼,酱肉,喝了点酒。临走时还把剩下的饼和肉给他,只是他不要。冯二成子又转了一圈,发现灯一盏一盏地灭了,寡妇家的还在亮着,他敲门又进去了,这一夜,他们结婚了。       之后寡妇生了孩子,就在磨坊里。过两年寡妇死了,孩子后来也死了。后花园换了新主人,房子都翻整了,唯独磨坊没有修,房顶也露天了,冯二成子依旧在拉磨,敲梆子。         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下人的生活经历,看似平淡无奇,但是笔者认为萧红间接诉说了当时时代仆人生活的悲惨! 8.小城三月         讲述的是翠姨的故事。翠姨是继母的继母的孩子,年龄十八九岁,有一个妹妹,十六七岁吧。性格文静,身材高挑,没有上过学,经常和我玩。而我是上了学的,经常在一起讨论穿什么好看之类的,也会在一起经常逛街。翠姨也想读书,只是碍于年龄太大。经常在我家住,我家里也非常的热闹。伯母家里有一个闺女,跟一个乡下人似的,天天跟伯母在一起,伯母做什么,她也做什么。而翠姨跟她妹妹却像城里人,尤其是妹妹,城里流行什么,她就会立刻买来穿上,也不管合适不合适。       妹妹订婚了,婆家给了许多钱,妹妹更是买的肆无忌惮,翠姨也不问为什么妹妹有这么多钱。翠姨也订婚了,婆家给了更多的钱,未婚夫比翠姨小,还在读书,定下来三年内不结婚。翠姨也是大变样,添置了许多东西,穿的也很女人,开始化妆了,而且总是涂了擦,擦了再涂,需要很长时间。之后翠姨在我家接触了哥哥(伯父的儿子),哥哥比较前卫,思想比较新,翠姨也许是动了心吧,跟他们在一起总是很开心。         临近结婚,母亲带着翠姨去置办嫁妆,翠姨总是不愿意去,翠姨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以后,翠姨强烈要求必须读书,不读书就不结婚。只是没读几天翠姨就生病了,大家都说是读书才生病的。婆家知道她生病,想要立即结婚,冲喜,谁知翠姨竟病的起不来了。母亲托哥哥来看望翠姨,翠姨很伤心,满口说着哥哥听不懂的话。         没过多久,翠姨死了,没人知道她为什么死了。       在这个故事里,人们更多地以为读书多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总是害人的。有些男生读了书之后,父母指定的妻子都不愿意一起生活了。翠姨也是不愿意接受这桩婚姻吧,忧而成疾。见识到了许多新东西,尤其是哥哥与同学们穿西装,打扮地很时尚,跟自己的未婚夫一对比,更是显得未婚夫是一个土包子,长的也不好看。翠姨向往着新生活,只是她无力去打破当时的传统,白白葬送了生命。         呼兰河传之前专门读了这本书,已经写过好像,在此不再赘述。

121 评论

wangqinglin0

Talk about the consciousness summaries of women in Xiao Hong " field of life and death ": Xiao Hong is a authoress of extremely rich talent, " field of life and death " was the her becoming famous and doing that did in the middle period of 1930s. Author portray Mapo son, old woman, gold branch, monthly Great Britain, five aunt Wang woman image among the novel, through to the portrayal of the women's image, have unfolded the miserable experience oppressing women under in the feudal man right thought to us, have announce deeply that causes the origins of women's miserable circumstances, has not merely carried on the strong accusation to the feudal Confucian or feudal ethical codes, and is calling women's self- awakening. Keyword: <>; Women's consciousness; Realistic meaning

258 评论

相关问答

  • 毕业论文写萧红很难吗

    对于论文写作来讲,因人而异,对于擅长写作的人来讲,其实相对容易,毕竟论文写作带来的好处,是大部分人都想要的,没有付出哪来的回报呢?对于那些自身平能力比较差的人来

    追疯子的风筝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萧红作品的毕业论文是什么

    二十世纪小说的变迁

    无锡捞王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萧红小说语言特色毕业论文

    于语言艺术别林斯基曾说过:“有文体,这本身就说明了有才华,并且是不平凡的才华。”萧红小说创作的成功,关键是她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文体。而萧红小说文体的支柱点首先又表

    萨瓦底卡Fs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萧红毕业论文好写吗为什么

    二○一五年五月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逍遥无涯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本科应届毕业论文萧红

    ............(二)《呼兰河传》 继《生死场》之后,1938年萧红在重庆开笔创作她的自传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由于颠沛流离,直到1940年底才在她寓

    家装e站邯郸站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