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神舟发表教学论文认可吗

神舟发表教学论文认可吗

发布时间:

神舟发表教学论文认可吗

不被认可。期刊分等级,等级越高,含金量越高,发表论文的难度也会越大。研究难度比较小,其结题论文发表期刊要求,相对比较低一些。但认可最低期刊等级,会因主办方不同而有差异。

承认。教研博览发表的论文,有可能是普刊,也有可能是核心。评不同的职称等级,对于发表论文刊物等级有要求。比如评中级职称,发表普刊论文是被认可的,若用发表的普刊评高级职称,是不被认可的。论文发表肯定满足任现职期间,但及时的在当年评职称时间截止前,达到评审单位认可的标准,比如见刊、收录,才能起到评职称的作用。由于刊物发表论文是有排刊,也是有审核周期的,当年发表的论文,容易赶不上评职称,建议职称论文提前更早一点更稳妥。

神州发表教学论文认可吗

以教师评职称教育厅职称办评职称不认可的刊物为例,有(部分):

1、新闻研究导刊

2、新西部

3、学理论

4、知识经济

5、职工法律天地

6、致富时代

7、中国电子商务

8、中国商界

9、中国市场

10、中国水运

11、中国外资

12、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13、祖国

北京已经启动“黑名单”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对于期刊与“论文中介”合作滥发论文,专项整治已经启动。11月8日,中国科协官网发布了《关于开展中国科协主管期刊滥发论文问题专项检查的通知》。根据该通知,此次专项检查的对象是由中国科协主管、刊发论文的所有期刊。

其中,重点核查全年发表论文数量在2000篇以上的期刊、每期大部分论文篇幅不超过5000字或不超过3页的期刊、近3年年检审读中涉嫌超范围发论文的期刊,以及刊期为半月刊、旬刊、周刊等出版周期较密的期刊。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职称评定也造假,揭开论文发表背后的灰色产业链

以上内容参考运程学院-职称评审不合格期刊目录-2019年版.xlsx

不认可。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是民间团体,非官方单位,所以其论文获奖证书是无效的。

非法期刊:

1、《中国实用医学杂志》。

2、《中国中西医综合临床杂志》。

3、《中国健康月刊》。

4、《中华护理杂志》(CN12-4226)。

5、《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CN98-0327)。

6、《现代护士进修杂志》。

7、《航空航天医学》。

8、《当代医药》。

9、《中国医药管理杂志》。

10、《中国现代医药应用》。

11《中国医药卫生导报》。

12、《中国卫生导报》。

13、《中外妇儿健康》。

14、《中国当代医学》。

15、《医学新知杂志》。

16、《中国中医药咨讯》。

套刊和假刊都是评职称不认可的:

期刊级别一定要按照评比文件,最要当心提防的是,现在有一些低档期刊,刊物名上带有“教育”或“教学”两个字,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这样的刊物就是教育类刊物,唯一识别方式就是CN号的首字母,是按照中图分类号来的。

作者一定要看期刊是否为纯教育类(G4类,CN刊号首字母为G4)或作者所从事专业类别刊物(如计算机类CN刊号首字母是T,医学类CN刊号首字母是R)。另外,还有些文件中规定了刊物必须是正刊,而作者发表的刊物是副刊、增刊或者套刊,那么自然也是不能用的。

虽然版面费极低,但是花低价发了也没有用,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套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套用其它刊物的出版权利。

2、刊名、刊号与新闻出版总局备案不一致。

3、有的套刊也会将原刊放到刊名里,后面以“·”形式附加自己名字。

假刊的特点:

1、新闻出版总局查询不到,多见于仿制教育期刊。

2、刊名总是很好听,如“*教育论坛”、“*教育研究”等。

3、纸质出版物与期刊网真刊收录数据不一致。

4、版面费低廉,页码厚,纸质出版物上面信息不全。

承认。教研博览发表的论文,有可能是普刊,也有可能是核心。评不同的职称等级,对于发表论文刊物等级有要求。比如评中级职称,发表普刊论文是被认可的,若用发表的普刊评高级职称,是不被认可的。论文发表肯定满足任现职期间,但及时的在当年评职称时间截止前,达到评审单位认可的标准,比如见刊、收录,才能起到评职称的作用。由于刊物发表论文是有排刊,也是有审核周期的,当年发表的论文,容易赶不上评职称,建议职称论文提前更早一点更稳妥。

神舟发表论文

太空生物制药技术研究中心现有研发人员共70人,其中:院士3人、博士25人、硕士14人、本科28人。集合了当今中国相关领域内顶尖的近60多位专家、学者,其中包括首席科学家庄逢源院士、杨子彬院士、刘志恒研究员、蒋兴村教授等中国太空诱变育种的世界级专家。同时与中国多所高技术研发机构、著名大学强强联合共同形成强大的研发团队,对多项高新技术项目进行深入研究。他们分别是: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空间研究所国家高技术863-704主题专家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部基础电子信息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院武汉医药工业研究所中国南方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第四军医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中心庄逢源(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空间生命委员会由10位国际知名空间生命科学家组成,这是我国空间生命科学家第一次在国际宇航科学院中担任该职务)国际宇航科学院空间生命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太空生物制药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空间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生物流变学会官方杂志Biorheology杂志编委国际Clinical Hemorheology and micro-circulation杂志编委杨子彬(院士)国际医学生物工程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内外著明的生物医学工程学专家;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所副所长,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医疗器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亚太地区生物医学大会主席;国际IFMBE执委,2002年当选国际医学生物工程科学院院士;现任美国 J.of Biomaterials杂志及国际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编委等职;杨子彬现为太空生物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医学专家。刘志恒(教授、博导)中国空间生命科学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研究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菌种保藏中心主任中国航天十一五规划咨询专家太空生物制药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刘志恒教授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130余篇(IF2.0以上SCI论文40余篇)。主编《现代微生物学》、《放线菌现代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放线菌系统学》,并与人合著及参编科学论著五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空间学会生命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菌种保藏中心主任刘志恒与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合影。美、俄、法、加拿大、奥地利等国的科学家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空间学会生命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太空生物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菌种保藏中心主任刘志恒合影留念。蒋兴村(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中国航天诱变育种第一人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中国空间生命科学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和应用学术委员会原成员国家863航天领域空间科学及应用专家组生命科学责任专家太空生物制药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蒋兴村教授,曾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57篇,参加著作编撰8本、电影一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六个。“七五”期间是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先进工作。国家863航天领域空间科学及应用专家组顾问,我国最早从事太空诱变育种的权威专家,被誉为“中国太空育种第一人”。曾兼社会任职:中国空间学会理事,中国空间生命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和应用委员会,国家“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空间科学及应用专家组生命科学责任专家,后为专家组高级顾问。李季伦(院士)1989年至今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92年至今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85-1991年)、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83-1995年)、清华大学兼职教授(1994-1996年)、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1991-1995年)和名誉理事长(1995年至今)、《微生物学报》主编(1991年至今)。太空生物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生产工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嗣良(教授)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主任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嗣良教授曾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863”等各类重大课题40多项,发表研究论文130多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涉及生物技术、化学工程、控制工程、信息工程、机械工程等多学科。太空生物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产工艺专家庄英萍(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员太空生物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产工艺专家主要从事发酵过程的优化与放大研究以及生物催化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1、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自主出舱。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2、青藏铁路全线铺通青藏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者按照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在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雪域高原上,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任务,这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辉煌壮举。装载着大批援藏物资的列车10月15日陆续抵达拉萨。3、我国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龙芯2号,其单精度峰值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20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10亿次,最高频率为500MHz,功耗为3瓦至5瓦,远远低于国外同类芯片,其标准测试程序的实测性能是1.3GHz的威盛处理器的2倍至3倍。信息产业部、科技部、中科院和江苏省合作,建立“中科梦龙”龙芯产业化基地,一条以龙芯产业化为目标的高科技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4、中国科考队首次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北京时间1月18日3时16分,在挺进南极内陆冰盖1200多公里后,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登上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按照计划,冰盖科考队将在最高点建立科学观测站,开展气候环境监测,进行冰雷达测厚、高精度GPS定位和综合气象观测。我国科考队成功登上冰盖最高点,是人类南极考察历史上的一次壮举,表明我国南极事业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5、全球记载种类最多的《中国植物志》全部出版与世界上同类著作相比,126卷册的《中国植物志》收载植物种类和所含卷册最多,总体编研水平高,是我国近百年来第一部最全面、最系统的全国植物志。《中国植物志》是关于中国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的全面、系统、科学的总结,它记载了中国3万多种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共5000多万字,9000多幅图版。6、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

1、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 员费俊龙、聂海胜自主出舱。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 大胜利,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2、 青藏铁路全线铺通 青藏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者按照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在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雪域高原上,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 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任务,这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辉煌壮举。装载着大批援藏物资的列车10月15日陆续抵达 拉萨。 3、我国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 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龙芯2号,其单精度峰值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20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10亿次,最高频率为500MHz,功耗为3瓦至5瓦, 远远低于国外同类芯片,其标准测试程序的实测性能是1.3GHz的威盛处理器的2倍至3倍 。信息产业部、科技部、中科院和江苏省合作,建立“中科梦龙”龙芯产业化基地,一条以龙芯产业化为目标的高科技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 4、 中国科考队首次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 北京时间1月18日3时16分,在挺进南极内陆冰盖1200多公里后,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登上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 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按照计划,冰盖科考队将在最高点建立科学观测站,开展气候环境监测,进行冰雷达测厚、高精度GPS定位和综合气 象观测。我国科考队成功登上冰盖最高点,是人类南极考察历史上的一次壮举,表明我国南极事业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5、 全球记载种类最多的《中国植物志》全部出版 与世界上同类著作相比,126卷册的《中国植物志》收载植物种类和所含卷册最多,总体编研水平高,是我国近百年来第一部最全面、最系统的全国植物志。《中 国植物志》是关于中国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的全面、系统、科学的总结,它记载了中国3万多种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共 5000多万字,9000多幅图版。 6、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 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利用低温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巧妙地对吸附于金属表面的钴酞菁分子进行“单分子手术”,成功实现了单分子自旋态的控制。这是 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并利用局域的化学反应来改变和控制分子的物理性质,从而实现重要的物理效应,为单分子功能器件的制备提供了一个 极为重要的新方法,揭示了单分子科学研究的广阔前景。《科学》杂志发表了这项研究的论文,并在同期的“透视”栏目中对该成果进行了评价。 7、 我国测定珠峰新“身高”8844.43米 国家测绘局宣布了2005年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获得的新数据: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高程测量精度±0.21米,峰顶冰雪深度3.50 米。这组数据是迄今为止国内乃至国际上历次珠峰高程测量中最为详尽、精确的数据。与1975年所测得的珠峰高度相比,最新公布的珠峰高度降低了约3.7 米。此次精确测定珠峰高程的活动,反映了我国测量珠峰高程的技术水平和权威性,对于体现国家综合国力和测绘科技水平、促进地球科学研究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8、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深入地下5158米 经过近4年努力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胜利竣工,在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村成功深入地下5158米,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这标志着我国“入地”计 划获得重大突破。这也是当前正在实施的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20多个项目中最深的科学钻井。 9、 能在血管中通行的“药物分子运输车”研制成功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直径只有200纳米,装载的药物在沿途不会泄漏,直到引导到了某一个特定的疾病靶点、在人们需要的 时候才释放出来,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完成用“运输车”装载消炎、止痛、抗癌药物的装载控制释放和定向传输的实验。这项成果发表在《美国 化学学会会志》和德国《应用化学》上。 10、最高分辨率“中国 数字人男1号”诞生 南方医科大学构建完成的“中国数字人男1号”,高效数码相机像素达2200万,图像分辨率为4040×5880,是目前世界上0.2毫米虚拟人切削中分辨 率最高的数据集。此外,按60兆一帧释放,该数据集的数据量超过540千兆,为世界之最。“数字人”在医学、航天、航空、影视制作乃至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 泛的应用价值。 另外:1.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06 年9月26日,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的国家大科学工程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在进行的首日物理放电实验的过程中,成功获得了电流大于200千 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已在中国首先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 2.纳米量子结构可控性实验和理论研究新进展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组围绕纳米电子器件的基础问题,在纳米结构的探索、组装规律和单元器件的物性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年里已产生国际影响。2006年更是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并逐步形成了系统性的工作。 3.绘制出天空中的宇宙线分布图,发现宇宙线分布是各向异性的和宇宙线的运动规律 在 《科学》杂志2006年10月20日刊上,依据在我国西藏羊八井宇宙射线观测站的“西藏大气簇射探测器阵列”所获得的、积累近九年之久的近四百亿观测事例 的实验数据的系统分析,中国和日本两国物理学家合作发表了有关高能宇宙线各向异性以及宇宙线等离子体与星际间气体物质和恒星共同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的最新 结果,这些实验观测的前沿进展被审稿人誉为宇宙线研究领域中“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 4.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开发及工业性试验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由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合作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项目取 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在日处理甲醇50吨的工业化试验装置上实现了近100%甲醇转化率,乙烯选择性40.1%,丙烯选择性39.0%,低碳烯烃(乙烯、丙 烯、丁烯)选择性达90%以上的结果。试验装置的成功运转,对我国综合利用能源、拓展低碳烯烃原料的多样化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 5.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 龙 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是目前全球除美日之外性能最高的通用处理器,也是祖国大陆地区第一个采用90纳米设计技术的处理器。中科院计算机所研制的龙芯2E 处理器最高主频达到1.0GHz,实测性能超过1.5GHz奔腾IV处理器的水平,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高安全性等特点,在不同工作条件下龙芯 2E处理器的功耗在3瓦~8瓦范围内。“十一五”期间,龙芯处理器将为推进我国信息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6.水体污染的激光诱导荧光非接触监测技术装备系统 水 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我国江河湖库和近海海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水体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 研究所采用激光诱导荧光监测技术实现水体污染遥测,系统集光学遥感技术、光谱学、分析化学、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利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实现对 水体多组成份有机物的在线遥测,发展和提高了我国水体污染在线遥测的技术水平。 7.我国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 2006 年11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网络版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组关于β淀粉样蛋白产生过 程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成果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并且提示β2-肾上腺素受体有可能成为研发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药物的新靶点。 8.我国抗糖尿病新药研究取得开创性进展 中 科院上海药物所科学家2006年在非肽类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2007年元月第一周发表在国际权威科 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美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在向媒体的书面新闻发布中指出,这类口服有效的非肽类小分子激动剂有可能成为糖尿 病、肥胖症和其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一种新型疗法。 9.揭示果蝇记忆奥秘,探索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中 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组关于果蝇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果蝇的脑中并不存在一个通用的记忆中心,而是不同感觉记忆储藏在不同的区域里,并且像人类能记住 图像的高度、大小、颜色等不同参数一样,果蝇的图像记忆也有对应的不同参数。通过对果蝇记忆基因的研究,可进一步运用到小白鼠、哺乳动物甚至人类身上,从 而解决人类失眠、老年痴呆等精神性疾病。 10.饮用水质安全风险的末端控制技术与应用 为 及时评价水质状况及应对突发事件,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发出适合末端水质监控的生物在线监测与预警技术,建立并完善生 物毒性测试方法,在分子、细胞水平上形成一套适用于水质评估的技术体系。研究中开发的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产生发明专利22项,发表论文61篇,

1、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自主出舱。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2、青藏铁路全线铺通青藏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者按照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在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雪域高原上,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任务,这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辉煌壮举。装载着大批援藏物资的列车10月15日陆续抵达拉萨。3、我国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龙芯2号,其单精度峰值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20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10亿次,最高频率为500MHz,功耗为3瓦至5瓦,远远低于国外同类芯片,其标准测试程序的实测性能是1.3GHz的威盛处理器的2倍至3倍。信息产业部、科技部、中科院和江苏省合作,建立“中科梦龙”龙芯产业化基地,一条以龙芯产业化为目标的高科技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4、中国科考队首次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北京时间1月18日3时16分,在挺进南极内陆冰盖1200多公里后,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登上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按照计划,冰盖科考队将在最高点建立科学观测站,开展气候环境监测,进行冰雷达测厚、高精度GPS定位和综合气象观测。我国科考队成功登上冰盖最高点,是人类南极考察历史上的一次壮举,表明我国南极事业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5、全球记载种类最多的《中国植物志》全部出版与世界上同类著作相比,126卷册的《中国植物志》收载植物种类和所含卷册最多,总体编研水平高,是我国近百年来第一部最全面、最系统的全国植物志。《中国植物志》是关于中国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的全面、系统、科学的总结,它记载了中国3万多种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共5000多万字,9000多幅图版。6、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利用低温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巧妙地对吸附于金属表面的钴酞菁分子进行“单分子手术”,成功实现了单分子自旋态的控制。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并利用局域的化学反应来改变和控制分子的物理性质,从而实现重要的物理效应,为单分子功能器件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新方法,揭示了单分子科学研究的广阔前景。《科学》杂志发表了这项研究的论文,并在同期的“透视”栏目中对该成果进行了评价。7、我国测定珠峰新“身高”8844.43米国家测绘局宣布了2005年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获得的新数据: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高程测量精度±0.21米,峰顶冰雪深度3.50米。这组数据是迄今为止国内乃至国际上历次珠峰高程测量中最为详尽、精确的数据。与1975年所测得的珠峰高度相比,最新公布的珠峰高度降低了约3.7米。此次精确测定珠峰高程的活动,反映了我国测量珠峰高程的技术水平和权威性,对于体现国家综合国力和测绘科技水平、促进地球科学研究等具有重要的作用。8、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深入地下5158米 经过近4年努力,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胜利竣工,在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村成功深入地下5158米,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这标志着我国“入地”计划获得重大突破。这也是当前正在实施的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20多个项目中最深的科学钻井。9、能在血管中通行的“药物分子运输车”研制成功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直径只有200纳米,装载的药物在沿途不会泄漏,直到引导到了某一个特定的疾病靶点、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才释放出来,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完成用“运输车”装载消炎、止痛、抗癌药物的装载控制释放和定向传输的实验。这项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会志》和德国《应用化学》上。10、最高分辨率“中国数字人男1号”诞生南方医科大学构建完成的“中国数字人男1号”,高效数码相机像素达2200万,图像分辨率为4040×5880,是目前世界上0.2毫米虚拟人切削中分辨率最高的数据集。此外,按60兆一帧释放,该数据集的数据量超过540千兆,为世界之最。“数字人”在医学、航天、航空、影视制作乃至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神舟论文发表

十秒倒计时准备......

伴随着最后一个倒数秒声响过, 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十二运载火箭 从地面横空直上,划破天际, 在进入预定轨道后,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脱离 。

这件事情发生在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三名精挑细选出来的航天员成功实施了两次出舱活动,在外太空开展了 具有开创意义的空间科学与技术实验。

历时三个月 的太空驻留之后,安全降落地面。

对于中国而言,神舟十二的发射为空间站的建造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三位航天员是可歌可颂的,但值得夸赞的却并不仅仅只有这三人, 身为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的 容易 也应是其一。

“祝贺你,我的女儿,爸爸为你感到骄傲,爸爸也为你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感到由衷的快乐”。

这条微信已经发出去一段时间了, 可容易的父亲却迟迟没有收到女儿的答复 。

但容易的父亲却没有表现出一丝的焦急,因为他知道 ,在这个喜大普奔的大日子,他的女儿一定是忙的脱不开身。

因为 他的女儿正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容易 , 并且她还是神舟十二的唯一一位女设计师。

各行各业中成为第一的人都要付出比别人多出数倍的努力,而成为一众设计师中唯一的一名女性,容易经历的艰辛显而易见。

2006 年容易从中国的知名学府 清华大学硕士毕业 , 2008年三月 ,她便以 博士后 的名声出站,就在她出站的六个月之后,中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供氧、供电、空气流通、话音支持等一切预期的功能全部实现。

这是振奋无数中国人民的好消息, 对容易而言,这也是一次工作上宝贵的正向激励 。

因为2008年学业完结之后,凭借卓越扎实的理论基础,容易便 先后参加了长征七号和长征二号F火箭的总体设计工作 ,并且 全程参与了载人航天工程交会对接和空间实验室的六次任务。

此等殊荣对于有着极大抱负的容易而言 是无尚的荣耀和肯定 ,但同时也是深深压在肩上的责任重担。

因为容易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 故障检测以及逃逸总体设计 ,这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意外发生的时候,这是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最有利的设计,但 容易却并不希望自己的设计派上用场。

这又是为何呢?

答案其实显而易见。

无数科研工作者的深耕是为了中国 科技 的不断进取,航空航天亦是如此。

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在外太空有所建树,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同胞在任务完成之后能在预期设定好的地方平稳降落。

没有人期待意外的发生, 但 为了在意外发生时将对人的损伤降至最低 ,故障检测和逃逸救生两大系统的设计就变得格外重要,并且容不得丝毫的分差。

这就是容易工作的主要内容, 这是为了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量身打造的一个系统 ,这也是整个设计中尤为关键的一环。

生命安全不容小觑,因此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容易始终保持高度警醒,所有的设计人员皆是如此。

为了进一步提高故障诊断机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容易在设计的时候做了多次尝试, 但是她总觉得可以更好。

为了精益求精,容易带领自己的团队夜以继日的创新,终于 将整流罩分离失效故障模式的判别方法做到了极致 ,进一步提高了判别的准确性和航天员的安全性。

幸运的是,容易设计的系统没有用上,神舟十二号及三位航天员完美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在外太空的 探索 上为中国的发展再添一笔浓墨重彩。

这是整个航空航天科研团队的功劳,但这却是全国十几亿人民共同的喜悦。

在直播的镜头里, 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 戚发轫 当着镜头的面,眼含笑意的说道: 你看见她了,就容易了。

这个她就是容易,容易这位载人航天火箭唯一的女设计师也由此从幕后走向了台前。

容易的父母 为什么会给她起这样一个别具趣味的名字呢 ?这个名字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渊源或者暗含父母怎样的期待呢?

其实,容易并非是她的本名,她原本的名字是 容艺 。

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的父母 希望自己的女儿一生能够平安顺遂 ,万事皆可轻松应对,所以他们便给自己的女儿改了名,这才有了如今叫起来朗朗上口的容易。

和父母期待的一样, 容易的整个上学过程都极为顺遂,一直都是班级里的优等生, 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

就连 恩施一中的副校长 谭瑞卿 ,提起容易时口中都是止不住的夸赞。

学校历届那么多学生,为何谭瑞卿偏偏对容易印象深刻呢?

因为在谭瑞卿看来, 容易是一个和别人不同的“怪人” 。

谭瑞卿是容易的 数学老师 ,在数学考试监考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所有的同学都是从试卷的第一页开始做答,只有容易与众不同, 从试卷的最后一页,也就是最难的部分开始答起 。

有限的时间内有些同学便会自动放弃难度系数较大的题目,将时间用在校对已答的题目上,但容易却迎难而上,也正是如此,无论题目多难, 容易的数学成绩都没有一次低于120分 。

在这个时候, 容易的数学天赋 就已经凸显。

极高的天赋在努力的加成之下益处尽显, 在学业的发展上容易一路绿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国防 科技 大学之后又被顺利报送至清华大学攻读硕博, 尔后顺利进入航天领域谱写自己的伟大抱负。

1978年 出生的土家姑娘如今年仅44岁,却已经接连 斩获了六项授权专利、六项受理专利、并且在国内权威的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30余篇的 科技 论文。

但容易的成就却远不止于此。

2019年 ,容易被评为 中央企业劳动模范 , 2021年 她又被授予了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2022年1月 ,她又被评为了 北京榜样年度人物 。

如此看来,容易真的是人如其名,一切的发展都甚是顺遂,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也不尽然。

因为工作的紧要性,容易把自己较多的时间都投放在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上,但时间是有限的, 此长彼消,她能投入到家庭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就变得有限起来。

加班是家常便饭、来之不易的节假日有时也会被工作占据 ,容易可以投入到家庭的时间实在是少的可怜,但令人惊奇的是, 在家庭和事业的天平上,容易却处理的很好 。

她又是怎样做到的呢?

原来,在工作完成了之后, 容易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用来了陪伴家人 ,不仅如此,在家人面前的容易永远是温和的。

繁忙严谨的工作难免让人焦头烂额,工作不顺的时候,容易也会有负面情绪,但 在进家门的前一刻,她会将所有的情绪尽数丢在门外,用积极阳光的心态拥抱等待自己回家的家人。

工作繁忙的时候,容易会在三餐饭后的休息时间给自己的孩子开视频,工作顺利结束时间充足的时候,她会洗手 为自己的孩子烹制爱吃的菜肴 。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容易不能时刻陪伴在孩子的身边, 但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她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出席。

在孩子看来,容易依旧是一位好母亲,在她年迈父母的眼中,她也一直都是父母贴心的小棉袄。

空闲的时候,容易就会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面对父母的唠叨,她也不会表现出一丝的不耐烦,因为容易知道, 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自己好,她的心中只有感恩 。

不仅如此,对于曾经的恩师谭瑞卿,容易也时常献上自己的关怀。

2017年 的夏天,容易和父母一起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母校—— 恩施一中 ,她还为谭瑞卿送去了一套 神舟十一的纪念册 。

从价格层面来说,这份礼物并不贵重,但在纪念意义上来讲,这份礼物却是珍贵异常。

但这并不是容易送给谭瑞卿的第一份礼物,在 她被保送到清华大学之后 ,她就给谭瑞卿寄来了一封 亲笔信 。

容易在信中感谢了谭瑞卿的殷切教导, 还表明了自己必定不复国家栽培,一展宏图报效国家的壮志之心。

容易浓厚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这让谭瑞卿拿信的手止不住的颤抖, 他相信这个姑娘会为自己的学校争光,他也坚信容易一定会实现自己描绘的宏图。

事实证明,谭瑞卿的相信是正确的。

容易做到了,她成了恩施一中的骄傲, 学校大门旁边张贴的优秀校友照片上 ,容易的照片赫然在列。

下面的个人简介处,清清楚楚的标注着: 容易,1978年生,现任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一院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

曝光之后,在很多人的眼中,容易俨然成为了 家庭事业双丰收的成功人士 ,但对容易而言, 她人生的大考依旧没有结束。

因为对容易而言, 每次发射都是一场严峻的大考 ,发射前的每一道程序都是一道关卡, 发射从来不是结束,平稳降落才是。

只要中国 探索 外太空的步履不停,中国一众诸如容易一般的科研工作者就绝对不会停下开拓进取的步伐。

2021年4月 ,容易获得了 五一巾帼标兵 的荣誉称号,向全世界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勇身姿,中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女性 刘洋 亦是如此。

刘洋和容易都是1978年出生 ,不过刘洋是出生在河南邓州的一个普通工薪家庭,父母都是工厂的普通职工。

虽然 父母因为忙于工作给予刘洋的陪伴很少 ,但刘洋的童年依旧是天马行空,欢乐至极。

刘洋经常和院子里的小伙伴一起仰头凝望蔚蓝天空上驶过的飞机以及不时飞过的鸟儿, 她对更高处的世界感到好奇,她对天空也很是向往。

上学之后, 理论的知识充盈了刘洋幼时不切实际的幻想,她开始知道地球只是宇宙中诸多星球的其中之一,她开始想要了解地球外面的世界。

为此,她乐此不疲的翻阅了大量的书籍, 书中精彩绝伦的描绘更是坚定了她想要航空飞天的心 ,她知道航天员的选拔条件是极其严苛的,并且 中国还没有女航天员的先例 ,因此为了登天,刘洋付出了更为艰辛的努力。

从 空军长春飞行学院 毕业之后,刘洋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 广州航空军队 开展训练,因为不俗的表现, 2011年 刘洋被选为了 中国第二批航天员之一 。

当结果宣布的那一刻,过往训练时所有的艰辛顷刻间烟消云散,弥散在刘洋心间的只有无尽的愉悦和期待。

距离梦想只差一步之遥 ,为了向前迈进这一步, 刘洋选择了继续躬身努力,等待拨云见日的那一天。

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所有的躬身也终于迎来了丰收的那一天 , 2012年6月16日18点37分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刘洋和另外两名宇航员景海鹏和刘旺一起进入了外太空, 代表中国人第一次入住“天宫”。

从2003年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之后,中国 探索 外太空的进程较于世界其他国家就如同按下了 倍速前进 的按钮。

其中的尝试,其中的艰辛,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得,幸运的是, 中国一众优秀杰出的人才交出了这份喜人的答卷,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傲人身姿。

其中,不乏有诸如容易、刘洋一般 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 。

正是因为有了一众人才不计收获的俯身耕耘,中国才能拥有全面高速发展的当下,生而华夏,无尚荣光。

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实现太空行走,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航天大国,都是历史性的一步。正是航天员出舱维修,使科学家们至今仍能享受1990年4月发射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提供的宝贵资源,而设计寿命5年的“和平号空间站”超期服役10年,开展科学试验16500余项的奇迹,更是与航天员不断的出舱维修密不可分……实现太空行走,在任何国家的载人航天历程中都是具有里程碑式的突破:它意味着航天员可以自主出舱来维修价值高昂的航天器,建设和组装空间站。现在正在建设的国际空间站,就需要航天员在太空的参与。而人类“重返月球”和更远的深空探测中,航天员空间行走更是必不可少。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难度高、风险性大,无论技术攻关、产品研制、航天员训练,还是任务组织指挥,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正因如此,自1965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首次踏足太空,43度春秋过去,世界上依然只有美、俄两国拥有完整的出舱行走技术和经验。然而,正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所说的一样,在实现千年飞天梦想之路上大步前进的中华民族,有勇气来迎接这样的挑战。如果此次航天员出舱行走顺利,下一步的神舟飞行就将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然后,就是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研制,再往后,就是长期有人值守的空间站……。现实的辉煌,从来始于伟大的梦想。从渔船、出租车上的GPS全球定位导航仪到几乎家家都有的卫星广播电视,从气象预报、信息网络到餐桌上的“太空稻米”、“太空蔬菜”……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广泛应用“太空文明”所带来成果的时代太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高度资源、微重力资源、超高真空资源、无限的能源和物质资源,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广袤无垠的空间资源,甚至能够为我们开拓出无穷的生存空间,为我们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但是,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和开发才刚刚起步。即使我们顺利实现了出舱行走的历史性突破,无垠的宇宙依然有无数的奥秘等待着我们破译。光荣与梦想始终紧紧相连。作为最早产生飞天梦想的民族,还在饿着肚子的时候,就曾把“两弹一星”的梦想变成了辉煌的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一轮空间探索热潮已然兴起的今天,中华民族用自己的飞天智慧造福人类的时代已经到来。

1、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自主出舱。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2、青藏铁路全线铺通青藏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者按照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在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雪域高原上,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任务,这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辉煌壮举。装载着大批援藏物资的列车10月15日陆续抵达拉萨。3、我国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龙芯2号,其单精度峰值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20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10亿次,最高频率为500MHz,功耗为3瓦至5瓦,远远低于国外同类芯片,其标准测试程序的实测性能是1.3GHz的威盛处理器的2倍至3倍。信息产业部、科技部、中科院和江苏省合作,建立“中科梦龙”龙芯产业化基地,一条以龙芯产业化为目标的高科技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4、中国科考队首次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北京时间1月18日3时16分,在挺进南极内陆冰盖1200多公里后,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登上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按照计划,冰盖科考队将在最高点建立科学观测站,开展气候环境监测,进行冰雷达测厚、高精度GPS定位和综合气象观测。我国科考队成功登上冰盖最高点,是人类南极考察历史上的一次壮举,表明我国南极事业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5、全球记载种类最多的《中国植物志》全部出版与世界上同类著作相比,126卷册的《中国植物志》收载植物种类和所含卷册最多,总体编研水平高,是我国近百年来第一部最全面、最系统的全国植物志。《中国植物志》是关于中国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的全面、系统、科学的总结,它记载了中国3万多种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共5000多万字,9000多幅图版。6、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

9月25日,中国人的骄傲!正是航天员出舱维修,使科学家们至今仍能享受1990年4月发射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提供的宝贵资源,而设计寿命5年的“和平号空间站”超期服役10年,开展科学试验16500余项的奇迹,更是与航天员不断的出舱维修密不可分……实现太空行走,在任何国家的载人航天历程中都是具有里程碑式的突破:它意味着航天员可以自主出舱来维修价值高昂的航天器,建设和组装空间站。 现在正在建设的国际空间站,就需要航天员在太空的参与。而人类“重返月球”和更远的深空探测中,航天员空间行走更是必不可少。 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难度高、风险性大,无论技术攻关、产品研制、航天员训练,还是任务组织指挥,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正因如此,自1965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首次踏足太空,43度春秋过去,世界上依然只有美、俄两国拥有完整的出舱行走技术和经验。 然而,正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所说的一样,在实现千年飞天梦想之路上大步前进的中华民族,有勇气来迎接这样的挑战。 如果此次航天员出舱行走顺利,下一步的神舟飞行就将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然后,就是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研制,再往后,就是长期有人值守的空间站……。 现实的辉煌,从来始于伟大的梦想。从渔船、出租车上的GPS全球定位导航仪到几乎家家都有的卫星广播电视,从气象预报、信息网络到餐桌上的“太空稻米”、“太空蔬菜”……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广泛应用“太空文明”所带来成果的时代 太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高度资源、微重力资源、超高真空资源、无限的能源和物质资源,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广袤无垠的空间资源,甚至能够为我们开拓出无穷的生存空间,为我们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 但是,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和开发才刚刚起步。即使我们顺利实现了出舱行走的历史性突破,无垠的宇宙依然有无数的奥秘等待着我们破译。 光荣与梦想始终紧紧相连。作为最早产生飞天梦想的民族,还在饿着肚子的时候,就曾把“两弹一星”的梦想变成了辉煌的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一轮空间探索热潮已然兴起的今天,中华民族用自己的飞天智慧造福人类的时代已经到来。

神舟期刊投稿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

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

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

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

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

由中国人书写的又一壮举

标志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

再次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你的声音也想上太空吗?看过来,凤凰之星邀请您参加“孩子的声音上太空”全国青少年音频征集活动,通过成熟航天技术将您的声音送入太空。

2021年,在中国科协科普部、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 科技 委等单位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国航天 科技 国际交流中心联合新华网、中国网、我们的太空创新实践中心组织、开展“我们的声音上太空”大型航天科普公益活动。

“我们的声音上太空”活动由“孩子的声音上太空”和“我们的声音上太空”两个模块组成,同时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航天科普教育、文学艺术活动。

在主办单位的同意下,寻知教育研究院、凤凰之星赛事平台作为“孩子的声音上太空”活动的承办单位,负责组织开展本次活动。赶快加入我们,一起来传承发扬航空航天科普文化,更好地弘扬航天精神、普及航天知识、培养创新人才吧。

指导单位: 中国科协科普部、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 科技 委

主办单位: 中国航天 科技 国际交流中心、我们的太空创新实践中心、新华网、中国网

联合主办: 佛山寻知教育 科技 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寻知教育研究院、凤凰之星赛事平台

科学顾问

孙家栋院士 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李洪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包为民院士 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 科技 委主任

戚发轫院士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

教育顾问

朱永新 著名教育家、全国政协常委

孟繁华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

艺术顾问

廖昌永 著名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工匠顾问

高凤林 大国工匠、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徐立平 大国工匠、全国人大代表

王曙群 大国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公益活动推广大使

黄晓明 著名演员

爱党、爱国、爱 社会 、爱家人,以及努力学习、热爱生活, 探索 太空奥秘、弘扬中华文化等正能量语音作品。

“天籁童音”: 征集学龄前儿童的语音作品

“金色年代”: 征集中小学生的现代语音作品

“匠心之韵”: 征集职业学校学生语音作品

“远山圆梦”: 征集欠发达地区孩子的语音作品

4-18岁广大青少年和儿童

2021年6月——2021年12月

具体时间安排:

网上报名参赛时间:6月1日-9月30日

航天科普暑期研学活动:7月-8月

作品评审时间:10月7日-10月31日

网络投票时间:10月7日-10月20日

获奖结果公布:11月底(待定)

作品注入音频载荷:11月底(待定)

安排发射升空时间:11月底(待定)

参观发射升空研学活动:11月底(待定)

获奖证书及奖牌颁发:11月底(待定)

创作形式: 以语音类作品为主(歌曲除外)

文件格式: MP3格式(时长5分钟以内)

参赛选手通过“凤凰之星STAR”进入【赛事平台】,选择-“孩子的声音上太空”全国航天科普·语音征集活动,进行线上投稿报名参赛。

第一步:进入赛事平台: 通过“凤凰之星STAR”,进入凤凰之星赛事平台。

第二步:上传参赛作品: 选择“孩子的声音上太空”赛事,作品以音频mp3格式上传。(需提前发到微信文件传输助手)

1、大赛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评审对入围作品集中评审,分别设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最具人气奖(由网络投票环节产生);

2、指导老师辅导的作品获奖成绩突出者,将颁发优秀指导老师奖;

3、对组织活动有突出贡献的单位、组织老师,将颁发单位组织获奖证书、老师组织奖证书。凡投稿100件以上的单位授予单位优秀组织奖与个人优秀组织奖;凡投稿200件以上的单位授予单位先进组织奖与个人先进组织奖;凡投稿300件以上的单位授予单位特殊贡献组织奖与个人特殊贡献组织奖。

“我们的声音上太空”研学科学种子培育计划启动招募

2021暑假,“我们的声音上太空”的所有小选手们将有机会齐聚北京及西昌,开展为期一周的航天探秘之旅……

1 走进航天一线科研院所

2 与中国航天大咖面对面交流

3 入选航天人才储备计划人才库

4 颁发中国航天官方《航天少年科学家》证书

5 与航天研制组同学畅聊 科技 人才成长之路

6 制作个人专属“科普卫星”和“北斗探测仪”

7 现场观测火箭发射

8 听首席科学家解密探月工程的前世今生

活动报名

十秒倒计时准备......

伴随着最后一个倒数秒声响过, 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十二运载火箭 从地面横空直上,划破天际, 在进入预定轨道后,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脱离 。

这件事情发生在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三名精挑细选出来的航天员成功实施了两次出舱活动,在外太空开展了 具有开创意义的空间科学与技术实验。

历时三个月 的太空驻留之后,安全降落地面。

对于中国而言,神舟十二的发射为空间站的建造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三位航天员是可歌可颂的,但值得夸赞的却并不仅仅只有这三人, 身为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的 容易 也应是其一。

“祝贺你,我的女儿,爸爸为你感到骄傲,爸爸也为你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感到由衷的快乐”。

这条微信已经发出去一段时间了, 可容易的父亲却迟迟没有收到女儿的答复 。

但容易的父亲却没有表现出一丝的焦急,因为他知道 ,在这个喜大普奔的大日子,他的女儿一定是忙的脱不开身。

因为 他的女儿正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容易 , 并且她还是神舟十二的唯一一位女设计师。

各行各业中成为第一的人都要付出比别人多出数倍的努力,而成为一众设计师中唯一的一名女性,容易经历的艰辛显而易见。

2006 年容易从中国的知名学府 清华大学硕士毕业 , 2008年三月 ,她便以 博士后 的名声出站,就在她出站的六个月之后,中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供氧、供电、空气流通、话音支持等一切预期的功能全部实现。

这是振奋无数中国人民的好消息, 对容易而言,这也是一次工作上宝贵的正向激励 。

因为2008年学业完结之后,凭借卓越扎实的理论基础,容易便 先后参加了长征七号和长征二号F火箭的总体设计工作 ,并且 全程参与了载人航天工程交会对接和空间实验室的六次任务。

此等殊荣对于有着极大抱负的容易而言 是无尚的荣耀和肯定 ,但同时也是深深压在肩上的责任重担。

因为容易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 故障检测以及逃逸总体设计 ,这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意外发生的时候,这是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最有利的设计,但 容易却并不希望自己的设计派上用场。

这又是为何呢?

答案其实显而易见。

无数科研工作者的深耕是为了中国 科技 的不断进取,航空航天亦是如此。

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在外太空有所建树,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同胞在任务完成之后能在预期设定好的地方平稳降落。

没有人期待意外的发生, 但 为了在意外发生时将对人的损伤降至最低 ,故障检测和逃逸救生两大系统的设计就变得格外重要,并且容不得丝毫的分差。

这就是容易工作的主要内容, 这是为了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量身打造的一个系统 ,这也是整个设计中尤为关键的一环。

生命安全不容小觑,因此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容易始终保持高度警醒,所有的设计人员皆是如此。

为了进一步提高故障诊断机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容易在设计的时候做了多次尝试, 但是她总觉得可以更好。

为了精益求精,容易带领自己的团队夜以继日的创新,终于 将整流罩分离失效故障模式的判别方法做到了极致 ,进一步提高了判别的准确性和航天员的安全性。

幸运的是,容易设计的系统没有用上,神舟十二号及三位航天员完美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在外太空的 探索 上为中国的发展再添一笔浓墨重彩。

这是整个航空航天科研团队的功劳,但这却是全国十几亿人民共同的喜悦。

在直播的镜头里, 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 戚发轫 当着镜头的面,眼含笑意的说道: 你看见她了,就容易了。

这个她就是容易,容易这位载人航天火箭唯一的女设计师也由此从幕后走向了台前。

容易的父母 为什么会给她起这样一个别具趣味的名字呢 ?这个名字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渊源或者暗含父母怎样的期待呢?

其实,容易并非是她的本名,她原本的名字是 容艺 。

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的父母 希望自己的女儿一生能够平安顺遂 ,万事皆可轻松应对,所以他们便给自己的女儿改了名,这才有了如今叫起来朗朗上口的容易。

和父母期待的一样, 容易的整个上学过程都极为顺遂,一直都是班级里的优等生, 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

就连 恩施一中的副校长 谭瑞卿 ,提起容易时口中都是止不住的夸赞。

学校历届那么多学生,为何谭瑞卿偏偏对容易印象深刻呢?

因为在谭瑞卿看来, 容易是一个和别人不同的“怪人” 。

谭瑞卿是容易的 数学老师 ,在数学考试监考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所有的同学都是从试卷的第一页开始做答,只有容易与众不同, 从试卷的最后一页,也就是最难的部分开始答起 。

有限的时间内有些同学便会自动放弃难度系数较大的题目,将时间用在校对已答的题目上,但容易却迎难而上,也正是如此,无论题目多难, 容易的数学成绩都没有一次低于120分 。

在这个时候, 容易的数学天赋 就已经凸显。

极高的天赋在努力的加成之下益处尽显, 在学业的发展上容易一路绿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国防 科技 大学之后又被顺利报送至清华大学攻读硕博, 尔后顺利进入航天领域谱写自己的伟大抱负。

1978年 出生的土家姑娘如今年仅44岁,却已经接连 斩获了六项授权专利、六项受理专利、并且在国内权威的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30余篇的 科技 论文。

但容易的成就却远不止于此。

2019年 ,容易被评为 中央企业劳动模范 , 2021年 她又被授予了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2022年1月 ,她又被评为了 北京榜样年度人物 。

如此看来,容易真的是人如其名,一切的发展都甚是顺遂,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也不尽然。

因为工作的紧要性,容易把自己较多的时间都投放在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上,但时间是有限的, 此长彼消,她能投入到家庭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就变得有限起来。

加班是家常便饭、来之不易的节假日有时也会被工作占据 ,容易可以投入到家庭的时间实在是少的可怜,但令人惊奇的是, 在家庭和事业的天平上,容易却处理的很好 。

她又是怎样做到的呢?

原来,在工作完成了之后, 容易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用来了陪伴家人 ,不仅如此,在家人面前的容易永远是温和的。

繁忙严谨的工作难免让人焦头烂额,工作不顺的时候,容易也会有负面情绪,但 在进家门的前一刻,她会将所有的情绪尽数丢在门外,用积极阳光的心态拥抱等待自己回家的家人。

工作繁忙的时候,容易会在三餐饭后的休息时间给自己的孩子开视频,工作顺利结束时间充足的时候,她会洗手 为自己的孩子烹制爱吃的菜肴 。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容易不能时刻陪伴在孩子的身边, 但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她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出席。

在孩子看来,容易依旧是一位好母亲,在她年迈父母的眼中,她也一直都是父母贴心的小棉袄。

空闲的时候,容易就会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面对父母的唠叨,她也不会表现出一丝的不耐烦,因为容易知道, 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自己好,她的心中只有感恩 。

不仅如此,对于曾经的恩师谭瑞卿,容易也时常献上自己的关怀。

2017年 的夏天,容易和父母一起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母校—— 恩施一中 ,她还为谭瑞卿送去了一套 神舟十一的纪念册 。

从价格层面来说,这份礼物并不贵重,但在纪念意义上来讲,这份礼物却是珍贵异常。

但这并不是容易送给谭瑞卿的第一份礼物,在 她被保送到清华大学之后 ,她就给谭瑞卿寄来了一封 亲笔信 。

容易在信中感谢了谭瑞卿的殷切教导, 还表明了自己必定不复国家栽培,一展宏图报效国家的壮志之心。

容易浓厚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这让谭瑞卿拿信的手止不住的颤抖, 他相信这个姑娘会为自己的学校争光,他也坚信容易一定会实现自己描绘的宏图。

事实证明,谭瑞卿的相信是正确的。

容易做到了,她成了恩施一中的骄傲, 学校大门旁边张贴的优秀校友照片上 ,容易的照片赫然在列。

下面的个人简介处,清清楚楚的标注着: 容易,1978年生,现任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一院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

曝光之后,在很多人的眼中,容易俨然成为了 家庭事业双丰收的成功人士 ,但对容易而言, 她人生的大考依旧没有结束。

因为对容易而言, 每次发射都是一场严峻的大考 ,发射前的每一道程序都是一道关卡, 发射从来不是结束,平稳降落才是。

只要中国 探索 外太空的步履不停,中国一众诸如容易一般的科研工作者就绝对不会停下开拓进取的步伐。

2021年4月 ,容易获得了 五一巾帼标兵 的荣誉称号,向全世界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勇身姿,中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女性 刘洋 亦是如此。

刘洋和容易都是1978年出生 ,不过刘洋是出生在河南邓州的一个普通工薪家庭,父母都是工厂的普通职工。

虽然 父母因为忙于工作给予刘洋的陪伴很少 ,但刘洋的童年依旧是天马行空,欢乐至极。

刘洋经常和院子里的小伙伴一起仰头凝望蔚蓝天空上驶过的飞机以及不时飞过的鸟儿, 她对更高处的世界感到好奇,她对天空也很是向往。

上学之后, 理论的知识充盈了刘洋幼时不切实际的幻想,她开始知道地球只是宇宙中诸多星球的其中之一,她开始想要了解地球外面的世界。

为此,她乐此不疲的翻阅了大量的书籍, 书中精彩绝伦的描绘更是坚定了她想要航空飞天的心 ,她知道航天员的选拔条件是极其严苛的,并且 中国还没有女航天员的先例 ,因此为了登天,刘洋付出了更为艰辛的努力。

从 空军长春飞行学院 毕业之后,刘洋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 广州航空军队 开展训练,因为不俗的表现, 2011年 刘洋被选为了 中国第二批航天员之一 。

当结果宣布的那一刻,过往训练时所有的艰辛顷刻间烟消云散,弥散在刘洋心间的只有无尽的愉悦和期待。

距离梦想只差一步之遥 ,为了向前迈进这一步, 刘洋选择了继续躬身努力,等待拨云见日的那一天。

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所有的躬身也终于迎来了丰收的那一天 , 2012年6月16日18点37分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刘洋和另外两名宇航员景海鹏和刘旺一起进入了外太空, 代表中国人第一次入住“天宫”。

从2003年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之后,中国 探索 外太空的进程较于世界其他国家就如同按下了 倍速前进 的按钮。

其中的尝试,其中的艰辛,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得,幸运的是, 中国一众优秀杰出的人才交出了这份喜人的答卷,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傲人身姿。

其中,不乏有诸如容易、刘洋一般 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 。

正是因为有了一众人才不计收获的俯身耕耘,中国才能拥有全面高速发展的当下,生而华夏,无尚荣光。

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十五号飞船到空间站400左右公里

今天早上6点,昨晚发射的神舟15号飞船经过6个多小时的飞行,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 随后,费俊龙、邓清明、张陆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中国空间站,和神舟14号的陈冬、刘洋、蔡旭...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完成各项准备后,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翘盼...ˇ0ˇ 神舟十五号进入空间站后,我国将首次形成具有6个型号舱段的空间站组合体结构。除此之外,在神舟15号首次实现6名航天员太空顺利会师,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5时42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已做好迎...版权免责声明1、本文标题:《神舟十五号连上太空站没_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意义》2、本文来源于网友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3、本网站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4、本网站内容来自互联网,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5、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

  • 索引序列
  • 神舟发表教学论文认可吗
  • 神州发表教学论文认可吗
  • 神舟发表论文
  • 神舟论文发表
  • 神舟期刊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