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在1901年:雅克布斯·范特霍夫 荷兰
范特霍夫对化学的一重大贡献是对物理化学理论的发展。1884年出版了他写的《关于化学动力学的研究》一书,1885-1886年间又发表了一系列稀溶液理论研究论文,正是这些在物理化学上取得的成绩,使他获得首届(1901年)诺贝尔化学奖。
青壮年是范特霍夫科学研究上的黄金时期,38岁时发表的有关固溶体论文被认为是含有新观念的最后一篇论文。范特霍夫在1896年离开荷兰移居德国柏林,这期间他学会抽烟,并常参加社交活动。
在德国从事的一项研究项目,历时10年,共有30多人参加,虽发表论文55篇,但所有这些论文的学术价值还不如他在22岁时仅用几天时间写成的那篇11页论文。
范特霍夫(1852—1911),荷兰化学家。因为在化学动力学和化学热力学研究上的贡献,于1901年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
范特霍夫生于荷兰的鹿特丹市,父亲是当地一位有名的医生。家中7个孩子,他排行老三。
上中学时,学校的化学实验课吸引了他。实验中红色的液体瞬间变成了紫色,平静的液体会突然冒出许多气泡,这些现象令他兴奋不已。他非常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总想亲手摆弄一下那些瓶瓶罐罐。有一次,范特霍夫从学校的化学实验室外经过,望着那整齐排列的实验器皿和化学试剂,他不由自主地站住了,“要能进去做个实验多好啊。”范特霍夫发现一扇窗子开着,他犹豫了一下,便纵身跳上窗台,溜进了实验室。他支起铁架台,把玻璃器皿架在上面,找来化学试剂。他全神贯注地盯着试管,内心的喜悦使他脸上露出了笑容。
实验室内的响动,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老师从窗口望去,范特霍夫正在那儿专心致志地做实验呢。这太危险了!老师怕范特霍夫在惊慌中出危险,没有惊动他,绕到门口,悄悄把门打开。范特霍夫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就像刚从梦中惊醒。这位老师知道范特霍夫平时是个勤奋好学又尊重老师的学生,没有严厉批评他,只是平静地制止了他的探索行动。后来,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范特霍夫的父亲。
范特霍夫的父亲从这件事中得知儿子很喜欢化学,于是就在家里腾出一间房子当工作室,专门供儿子做化学实验。从此,范特霍夫开始拥有自己的小实验室。他用积蓄的零用钱购买了各种实验器具和化学试剂,课余时间开始自由地从事自己喜爱的化学实验。
父母并不想让他成为一个化学家,而想把他培养成一名工程师。范特霍夫进入了荷兰的台夫特工业专科学校学习后,主教化学课的奥德曼教授推理清晰,论述有序,很能激发起同学们对化学的兴趣,范特霍夫在奥德曼教授的指导下进步很快。范特霍夫毕业后说服了父母,还是选择了化学专业。他来到德国波恩,在著名化学家凯库勒的实验室工作,并在这里获得了博士学位。
范特霍夫的两篇著名论文《化学动力学研究》和《气体体系或稀溶液中的化学平衡》使他获得了首届诺贝尔化学奖。
1901年,雅克布斯·范特霍夫(荷)发现了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溶液渗透压
范特霍夫是一位多才的化学家,他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他很早就已向化学家们指出怎样把热力学应于化学,尤其是如何把热力学同亲合力观念结合起来。范特霍夫发现了几条热力学定律,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理想气体。在浦非弗研究成果出来之后,他指出渗透压定律和适用于稀溶液的气体定律是一回事。他认为公式PV=iRT同样适用于溶液,其中I值接近于1,取决于被溶解物质的性质。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渗透压方法可以应用于测定溶剂吸引溶液的引力。关于这一发现的论文,最初发表于1885年。早在1778年,布莱格在实验中发现了含有溶质的液体的凝固点有所降低这一事实。1882年,法国人拉乌尔进一步指出,凝固点的降低与溶质的分子浓度成正比。5年之后,不仅提供了一种测定分子量重要的新方法,而且也说明了这些现象的形成取决于溶液的渗透性,从而证实了范特霍夫的结论。
霍夫曼 1.霍夫曼(1818~1892) Hofmann,August Wilhelmvon 德国化学家。1818年4月8日生于吉森,1892年5月2日卒于柏林 。1836年入吉森大学学习法律 ,后受到化学家J.von李比希的影响,改学化学,1841年获博士学位,即留校任李比希的助手。1845年任伦敦皇家 化学学院首任院长和化学教授。1865年回国,任柏林大学教授。185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68年创建德国化学会并任会长多年。 霍夫曼最先将实验教学介绍到英国,并培养了W.H.Jr.珀金和E.弗兰克兰等著名化学家。回国后又把实验教学带到柏林。霍夫曼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最初研究煤焦油化学,在英国期间解决了英国工业革命中面临的煤焦油副产品处理问题,开创了煤焦油染料工业。珀金在他的指导下于1856年合成了第一个人造染料苯胺紫,他本人合成了品红,从品红开始,合成一系列紫色染料,称霍夫曼紫。回国后发展了以煤焦油为原料的德国染料工业。他在有机化学方面的贡献还有:研究苯胺的组成;由氨和卤代烷制得胺类;发现异氰酸苯酯、二苯肼、二苯胺、异腈、甲醛;制定测定分子量用的蒸气密度法,改进有机分析和操作法;发现四级铵碱加热至100℃以上分解成烯烃、三级胺和水的反应 ,称霍夫曼反应(见霍夫曼规则)。 霍夫曼在化学理论方面,于1849年最先提出“氨型”的概念,成为后来“类型说”的基础。他提出胺类是由氨衍生而来的,其中氢原子为烃基取代而成。伯、仲、叔胺由此命名。他发现了季铵盐,指出氢氧化四乙铵为强碱性。霍夫曼发表论文300多篇,著有《有机分析手册》和《现代化学导论》等书。 2.霍夫曼(1937~ ) Hoffman,Dustin 美国电影演员。1937年8月8日生于洛杉矶。19岁开始演出话剧。1965年获最佳戏剧演员奥比奖。1967年主演《毕业生》,获得成功。1969年在《午夜牛郎》中扮演重要角色,获得好评。1979年因主演《克莱默夫妇》荣获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1988年又因主演《雨人》而再获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他的表演真实感人,善于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其他影片还有《蝴蝶》、《伦尼》、《总统班底》和《宝贝儿》等。 3.霍夫曼(1776~1822) Hoffmann,Ennst Theodon Amadeus 德国作家。1776年1月24日生于柯尼斯堡一律师家庭,1822年6月25日卒于柏林。1792年进柯尼斯堡大学攻读法律。1796~1798年在 格洛高当见习陪审员,此后在柏林和波兹南的司法机关任职。1802年因画漫画讽刺普鲁士军官受到处罚,翌年到华沙政府任职。1806年因拒绝向占领华沙的法国军队宣誓效忠而被革职。从1808年起先后担任乐队指挥、舞台美术、作曲、音乐教师、音乐评论等。1814年在柏林普鲁士政府工作。1816年担任柏林高等法院顾问。1819年被任命为“叛国集团及其他危险活动调查委员会”委员,因主持公道于1820年受到审讯,翌年辞去职务,又被任命为柏林高等法院的上诉判决院委员。不久四肢瘫痪后逝世。 霍夫曼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一生共创作了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3部长篇小说,此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写了2部歌剧,1部弥撒曲和1部交响乐。其小说大多结集出版。《卡洛式的幻想故事》仿效17世纪法国铜版画家卡洛讽刺、怪诞的艺术风格,将人的世界和动物世界交织在一起,主要探讨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对轻视艺术和艺术家的封建-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的童话中魔幻和鬼怪的东西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奇妙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德国艺术童话的高峰。长篇小说《魔鬼的万灵药水》描写修道院的一个僧侣因喝了万灵药水而受魔鬼的控制,变成勾引女人的和杀人凶手,最后又回到修道院,痛心忏悔,以表现人的双重天性。随后出版小说集《夜间故事》。1814年重返柏林后,常与朋友一起聚会,谈论文学艺术,朗诵自己的作品,称为谢拉皮翁夜会。他还写了小说集《谢拉皮翁兄弟》,在欧美各国产生过很大影响。长篇童话小说《跳蚤师傅》歌颂了真挚的爱情,未完成的长篇小说《雄猫穆尔的生活观》借两个不同艺术家的不同经历,继续探讨艺术家同社会的矛盾,嘲讽了当时的德国社会以及贵族资产阶级的风俗习尚。小说《堂兄楼角的小窗》是作家对自己瘫痪在床的生活状况的写照。 霍夫曼是德国后期浪漫派的重要作家。其作品多神秘怪诞,以夸张的手法对现实进行讽刺和揭露,所描写的人际关系的异化以及采用的自由联想、内心独白、夸张荒诞、多层次结构等手法和后来的现代主义文学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4.霍夫曼(1880~1966) Hofmann,Hans 德裔美国美术教育家,画家。1880年3月21日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维森堡 ,1966年2月17日卒于美国纽约。早年在巴黎以立体主义风格画静物和风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到德国。1930年迁居美国,1934年创办霍夫曼美术学校,传播现代派绘画原理,提倡纯抽象创造性表现,培养了一大批艺术家。他本人1940年以后的绘画作品多为抽象画,代表作《春》、《大门》等被认为是最早的抽象表现主义作品。 (1776~1822)是德国的重要作家,他当过法官,却因为主持正义受到打击。他还能绘画,也当过乐队指挥和音乐教师。他写了多部小说,他的作品把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崇高的东西和卑贱的东西、幻想成分和现实成分糅合在一起,用离奇荒诞的情节反映现实,别具一格。他的代表作《公猫摩尔的人生观》就程序了一只会写作的公猫,作为德国市侩的典型,这个作品虽然不是童话,但使用的已经是童话手法了。 5.霍夫曼(1937~)美国化学家 霍夫曼1965年霍夫曼与导师伍德沃德(1965年化学奖获得者) 共同提出了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运用这一原理, 化学家无须进行复杂的计算,只要考虑反应物和产物 的对称性质就能判断反应能否发生。霍夫曼于1981年 获奖,伍德沃德于1979年逝世未能再次获奖。
霍夫曼,德国化学家。1836年入吉森大学学习法律 ,后受到化学家J.von李比希的影响,改学化学,1841年获博士学位,即留校任李比希的助手。1845年任伦敦皇家 化学学院首任院长和化学教授。1865年回国,任柏林大学教授。185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68年创建德国化学会并任会长多年。霍夫曼最先将实验教学介绍到英国,并培养了W.H.Jr.珀金和E.弗兰克兰等著名化学家。回国后又把实验教学带到柏林。霍夫曼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最初研究煤焦油化学,在英国期间解决了英国工业革命中面临的煤焦油副产品处理问题,开创了煤焦油染料工业。珀金在他的指导下于1856年合成了第一个人造染料苯胺紫,他本人合成了品红,从品红开始,合成一系列紫色染料,称霍夫曼紫。回国后发展了以煤焦油为原料的德国染料工业。他在有机化学方面的贡献还有:研究苯胺的组成;由氨和卤代烷制得胺类;发现异氰酸苯酯、二苯肼、二苯胺、异腈、甲醛;制定测定分子量用的蒸气密度法,改进有机分析和操作法;发现四级铵碱加热至100℃以上分解成烯烃、三级胺和水的反应 ,称霍夫曼反应(见霍夫曼规则)。
1.霍夫曼(1818~1892) Hofmann,August Wilhelmvon 德国化学家。1818年4月8日生于吉森,1892年5月2日卒于柏林 。1836年入吉森大学学习法律 ,后受到化学家J.von李比希的影响,改学化学,1841年获博士学位,即留校任李比希的助手。1845年任伦敦皇家 化学学院首任院长和化学教授。1865年回国,任柏林大学教授。185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68年创建德国化学会并任会长多年。 霍夫曼最先将实验教学介绍到英国,并培养了W.H.Jr.珀金和E.弗兰克兰等著名化学家。回国后又把实验教学带到柏林。霍夫曼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最初研究煤焦油化学,在英国期间解决了英国工业革命中面临的煤焦油副产品处理问题,开创了煤焦油染料工业。珀金在他的指导下于1856年合成了第一个人造染料苯胺紫,他本人合成了品红,从品红开始,合成一系列紫色染料,称霍夫曼紫。回国后发展了以煤焦油为原料的德国染料工业。他在有机化学方面的贡献还有:研究苯胺的组成;由氨和卤代烷制得胺类;发现异氰酸苯酯、二苯肼、二苯胺、异腈、甲醛;制定测定分子量用的蒸气密度法,改进有机分析和操作法;发现四级铵碱加热至100℃以上分解成烯烃、三级胺和水的反应 ,称霍夫曼反应(见霍夫曼规则)。 霍夫曼在化学理论方面,于1849年最先提出“氨型”的概念,成为后来“类型说”的基础。他提出胺类是由氨衍生而来的,其中氢原子为烃基取代而成。伯、仲、叔胺由此命名。他发现了季铵盐,指出氢氧化四乙铵为强碱性。霍夫曼发表论文300多篇,著有《有机分析手册》和《现代化学导论》等书。 2.霍夫曼(1937~ ) Hoffman,Dustin 美国电影演员。1937年8月8日生于洛杉矶。19岁开始演出话剧。1965年获最佳戏剧演员奥比奖。1967年主演《毕业生》,获得成功。1969年在《午夜牛郎》中扮演重要角色,获得好评。1979年因主演《克莱默夫妇》荣获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1988年又因主演《雨人》而再获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他的表演真实感人,善于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其他影片还有《蝴蝶》、《伦尼》、《总统班底》和《宝贝儿》等。 3.霍夫曼(1776~1822) Hoffmann,Ennst Theodon Amadeus 德国作家。1776年1月24日生于柯尼斯堡一律师家庭,1822年6月25日卒于柏林。1792年进柯尼斯堡大学攻读法律。1796~1798年在 格洛高当见习陪审员,此后在柏林和波兹南的司法机关任职。1802年因画漫画讽刺普鲁士军官受到处罚,翌年到华沙政府任职。1806年因拒绝向占领华沙的法国军队宣誓效忠而被革职。从1808年起先后担任乐队指挥、舞台美术、作曲、音乐教师、音乐评论等。1814年在柏林普鲁士政府工作。1816年担任柏林高等法院顾问。1819年被任命为“叛国集团及其他危险活动调查委员会”委员,因主持公道于1820年受到审讯,翌年辞去职务,又被任命为柏林高等法院的上诉判决院委员。不久四肢瘫痪后逝世。 霍夫曼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一生共创作了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3部长篇小说,此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写了2部歌剧,1部弥撒曲和1部交响乐。其小说大多结集出版。《卡洛式的幻想故事》仿效17世纪法国铜版画家卡洛讽刺、怪诞的艺术风格,将人的世界和动物世界交织在一起,主要探讨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对轻视艺术和艺术家的封建-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的童话中魔幻和鬼怪的东西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奇妙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德国艺术童话的高峰。长篇小说《魔鬼的万灵药水》描写修道院的一个僧侣因喝了万灵药水而受魔鬼的控制,变成勾引女人的和杀人凶手,最后又回到修道院,痛心忏悔,以表现人的双重天性。随后出版小说集《夜间故事》。1814年重返柏林后,常与朋友一起聚会,谈论文学艺术,朗诵自己的作品,称为谢拉皮翁夜会。他还写了小说集《谢拉皮翁兄弟》,在欧美各国产生过很大影响。长篇童话小说《跳蚤师傅》歌颂了真挚的爱情,未完成的长篇小说《雄猫穆尔的生活观》借两个不同艺术家的不同经历,继续探讨艺术家同社会的矛盾,嘲讽了当时的德国社会以及贵族资产阶级的风俗习尚。小说《堂兄楼角的小窗》是作家对自己瘫痪在床的生活状况的写照。 霍夫曼是德国后期浪漫派的重要作家。其作品多神秘怪诞,以夸张的手法对现实进行讽刺和揭露,所描写的人际关系的异化以及采用的自由联想、内心独白、夸张荒诞、多层次结构等手法和后来的现代主义文学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4.霍夫曼(1880~1966) Hofmann,Hans 德裔美国美术教育家,画家。1880年3月21日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维森堡 ,1966年2月17日卒于美国纽约。早年在巴黎以立体主义风格画静物和风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到德国。1930年迁居美国,1934年创办霍夫曼美术学校,传播现代派绘画原理,提倡纯抽象创造性表现,培养了一大批艺术家。他本人1940年以后的绘画作品多为抽象画,代表作《春》、《大门》等被认为是最早的抽象表现主义作品。 (1776~1822)是德国的重要作家,他当过法官,却因为主持正义受到打击。他还能绘画,也当过乐队指挥和音乐教师。他写了多部小说,他的作品把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崇高的东西和卑贱的东西、幻想成分和现实成分糅合在一起,用离奇荒诞的情节反映现实,别具一格。他的代表作《公猫摩尔的人生观》就程序了一只会写作的公猫,作为德国市侩的典型,这个作品虽然不是童话,但使用的已经是童话手法了。
早在1757年,英国学者坎培尔就在他的一部著作中说过这样的话:“德国人是欧洲最好的化学家,而关于这个学科的最好的论文都是用拉丁文或标准德文写成的。”1840年,英国有位名叫约翰·鲍林的博士也称赞道:德国“各个部门的化学知识都比我们更加进步”。这些评论表明,化学在德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德国不仅对近代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把化学知识用于生产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绩。采用化学方法合成染料,是德国人的一项突出成就。本文要介绍的,就是德国的一位人造染料发明家奥古斯特·威·冯·霍夫曼。
1818年4月8日,霍夫曼出生在德国黑森州的吉森市。他的父亲维尔赫夫·冯·霍夫曼是一名建筑师,从事城市房屋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具有很高的科学文化素养。他原先居住在达姆施塔特市,后来由于工作关系,又把家迁到了吉森市。霍夫曼小时候不仅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多次随同父亲到意大利、法国、瑞士等欧洲国家游历,增长了不少见识。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青少年时代的霍夫曼就表现得与众不同。他接触过许多国家的建筑和绘画艺术,了解各种哲学流派的学说。他不仅喜爱阅读当时一些著名诗人和作家的文学作品,甚至还能够对这些作品发表自己的评论意见。
18岁时,霍夫曼进入当地著名的吉森大学。起初,他读的是法律系。这所学校对学生听课没有什么限制。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任意选修课程,哪怕是与自己主修的专业毫无关系的课程,也可以去听。霍夫曼除了听法律方面的课程以外,还选修了数学、自然哲学等课程。这时,他对化学并不感兴趣。
当时,在吉森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的李比希教授,是德国乃至欧洲著名的化学家。李比希在吉森大学建立了化学实验室,亲自教学生做实验,通过实验来掌握化学知识。他不仅对近代化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化学家。因此,有志于化学的青年,都纷纷到吉森大学的化学实验室来学习,并以能够成为李比希的学生而自豪。
说来也真巧,历史老人似乎有意安排霍夫曼走上化学研究的道路。李比希的新实验室刚好由霍夫曼的父亲负责建造;由于这层关系,霍夫曼认识了李比希。起初,只是出于礼貌上的考虑,霍夫曼开始去听李比希讲授的课程。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李比希渊博的知识、生动的讲授和奇妙的实验,真正把年轻的霍夫曼吸引住了。霍夫曼渐渐对化学产生了兴趣。他觉得化学这门学科的内容太丰富了,真可以说是取之不尽,变化无穷。于是,他决定改学化学,从法律系转到了化学系。
李比希对霍夫曼给予了特别的关心和照顾。几个月后,霍夫曼就掌握了有机分析的各种基本方法。李比希看到霍夫曼很有培养前途,不仅给霍夫曼增加实验作业,而且让他参与化学刊物《年鉴》的编辑工作。通过编辑业务,霍夫曼阅读了不少化学论文,了解了这门学科的研究状况和动态,并且掌握了从事化学研究的工作方法和技能。
1838年,20岁的霍夫曼得到了李比希交给他的一个研究项目,研究煤焦油中含有的碱性物质。这项工作一直没有人做过。霍夫曼进大学才满两年,就开始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他简直兴奋极了。接到任务后,当天晚上他就做好了准备工作,第二天就开始进行提取碱性物质的实验。经过8天的紧张工作,他从600公斤煤焦油中,提取出1公斤左右的碱性混合物。接着,又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通过蒸馏,最后制得一种浅黄色的油状液体。霍夫曼对这种液体进行分析研究后,认为它和俄国化学家福利茨舍对靛蓝进行干馏时得到的物质完全相同,就是“苯胺”。
霍夫曼除了从煤焦油中提取出苯胺之外,还打算从中分离并研究其他的碱性物质。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根据李比希的建议,霍夫曼把这个项目作为学位论文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1814年,他写成《煤焦油中有机碱的化学研究》,并顺利地通过论文答辩,被授予化学博士学位。这篇论文,于1843年在李比希主编的《年鉴》上正式发表。
霍夫曼在英国皇家化学学院工作期间,有一位学生和助手,名叫威廉·亨利·柏琴。由于霍夫曼的辛勤培育,柏琴后来成为英国著名的化学家。柏琴在霍夫曼的实验室里,曾经研究过苯胺的氧化过程。每当他在研究中遇到困难问题时,就去找霍夫曼,请求老师指点。1856年,当柏琴18岁的时候,发明了一种人造染料苯胺紫。这项成果,就是在霍夫曼的指导下取得的。
当时,人工合成的苯胺紫染料,价钱还比较贵。霍夫曼认为,如果将人工合成染料的方法加以改进,就可以降低它的价格,使人造染料在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于是,从这个时候起,霍夫曼开始加强了对人工合成染料的研究和制造工作。
由于制造染料的原材料苯和甲苯是从煤焦油中提取出来的,因此,霍夫曼的一名学生和助手查理·曼斯菲尔德开设了一家蒸馏工厂,提供苯和甲苯。可是,苯和甲苯是易燃物质。曼斯菲尔德的安全措施不严,在一次起火事故中,不仅工厂被烧毁,他本人也丧了命。霍夫曼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震惊,心情沉闷。
这时,霍夫曼的孩子也无人照顾,家庭生活显得乱糟糟的。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得到照顾,从而有利于研究工作,霍夫曼在1856年与罗莎梦达·威尔逊小姐结婚了。
经过两年的努力,1858年,霍夫曼成功地合成了一种新的染料。他把这种染料叫做“苯胺红”。这种染料是将苯胺和甲苯胺的混合物进行氧化时制造出来的,颜色很鲜艳。随后,法国人也合成了这种染料,名叫“品红”(也称“洋红”)。霍夫曼对这两种染料进行研究,证明它们是同一种东西。
苯胺红的人工合成,虽然弄清了制造苯胺染料的一些过程,但是其中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除了苯胺红以外,是否还能够合成其他颜色的染料呢?霍夫曼继续进行探索。于是,在用苯胺和四氯化碳进行实验时,另一种新染料又制造出来了。这就是“品红碱”。品红碱也称碱性品红或者玫瑰苯胺。它不仅本身是一种染料,而且还是染料的中间体。通过它,可以合成其他染料。因此,在整个苯胺族染料中,品红碱的地位和作用实在是太重要了。
在实验室里,霍夫曼和他的助手们利用品红碱,积极进行新染料的合成实验,不断取得令人振奋的重大成就。他的助手热拉尔和列尔将品红碱与苯胺的混合物加热后,制成了“苯胺蓝”。霍夫曼将品红碱与碘乙烷混合加热,制出了“三乙基品红碱”;将品红碱与碘甲烷混合加热,得到了“三甲基品红碱”。这两种都是紫色染料。由于紫色的织物过去比较少见,因此霍夫曼的紫色染料发明后,引起了一阵轰动。在几年时间里,紫色成了最时髦最流行的颜色。工厂只生产这一种染料,称它为“霍夫曼紫”。除此之外,霍夫曼实验室还合成过一种绿色染料,名叫“甲基绿”,颜色也特别漂亮。
一系列染料的发明,使霍夫曼的声誉和财富与日俱增。但是,大笔的收入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的生活。老天爷似乎存心与霍夫曼作对。1860年,霍夫曼的第二个妻子又离他而去。既要工作,又要照顾5个孩子,其劳累程度可想而知。
1861年,霍夫曼组织了伦敦化学学会。作为这个学会的第一任会长,他对英国化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了推动、学科建设,培养化学人才,伦敦化学学会经常邀请专家学者来此讲学。霍夫曼的学生柏琴在成名之后,也曾应邀到这里,作过学术报告。
霍夫曼和他的助手们发明的各种染料,在英国都先后投入生产,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1862年,在伦敦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这些色彩斑斓的人造染料,使各国的参观者大开眼界。于是,许多国家纷纷建立工厂,生产苯胺染料。随着人造染料的推广应用,人们生活中的色调就变得越来越丰富、鲜艳和靓丽了。
跨文化传播指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爱德华•霍尔提出。
关于中内外化妆品广告语的研究的作品有美宝莲彩妆,阿玛尼的口红,欧莱雅的眼霜,sk-ll 的神仙水等等。
在现代社会,化妆品已经进入多元化的时代,同时也成为新型的热门话题。化妆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尤其深受女性的青睐。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化妆品这一产品的使用价值,更是其象征意义。因此,对于化妆品广告语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克拉克洪与斯多特贝克关于文化价值观的理论以及霍尔的高低文化语境理论,研究语料主要来自于网络、电视、化妆品宣传单、杂志、户外广播等渠道。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语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所收集的中英化妆品广告进行对比分析。基于跨文化的理论,以维索尔伦的语境顺应理论为指导,分别总结了中英化妆品广告语言的特点,分析了中国和西方化妆品在文化价值观方面所体现的差异以及共性,并探究文化差异对二者化妆品广告的影响因素。本文首先对化妆品广告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论文框架作了介绍,其次对国内外广告及化妆品广告的研究做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然后系统地梳理了关于文化的理论以及语境顺应论。基于以上理论,本文对语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英化妆品广告存在一定的差异及共性。如中国属于集体主义、相信权威、过去时间取向、低不确定性规避和高语境文化;而西方国家倾向于个人主义文化、相信事实、未来时间取向、高不确定性规避和低语境文化。同时,分析了其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首先,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存在差异;其次,其他社会因素,如历史、经济、政治等。当然,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西两种文化的不断交流,两种文化的化妆品广告中也体现出了相似之处。最后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发现和局限性。通过对中英文化妆品广告的对比研究,以期对中西两种文化广告业的发展和化妆品广告语的设计和创意提供参考。同时,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能避免文化冲突,有助于提高双方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霍夫斯坦特根据他的研究得出了结论:过去80年,理论家和企业家忽视了文化与管理的关系,是一大弱点。霍夫斯坦特还指出:许多管理理论产生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所有管理文献几乎都由美国主宰。可是美国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它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对其他国家不完全适用。有些欧洲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不注意这一点,把引进管理与引进技术同样对待,结果造成经济和人力的重大损失。相反,日本的管理虽然也主要来源于美国,但结合日本国情进行了改造,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例如全面质量管理小组,其观念创始于美国,但是经过改造以后就成了日本的特色,现在美国反而要向日本学习。因此,霍夫斯坦特明确指出:管理者必须具有“文化敏感性”。
学院简介: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http://www.tudelft.ac.cn/)简称 “TU Delft” ,是荷兰最大的工业技术学府,在欧洲名列前茅。其专业设置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工程科学。该大学和国际上许多著名工业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交流网,其中包括中国的清华大学。代尔夫特工业大学建校 150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先进科学技术,其主要目标是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教育和开展先进的科学研究活动。学校有 200 多名教授, 2300 名副教授, 650 名博士生和 2800 名教学和科研辅助人员。在校生共 13000 人,其中,约有 1000 名为外国留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 8 %。代尔夫特工业大学高水平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在荷兰国内以及国际上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学校与许多跨国公司和著名研究机构保持密切合作,因此许多在校生有机会在这些机构中完成部分学业或研究工作。代尔夫特工业大学着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及合作能力,通过高质量的教学和优越的学习、研究环境,培养国际一流的人才。其毕业生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倍受青睐。
自然环境 -- 代尔夫特
在荷兰所有城市中,代尔夫特的中国留学生最多。运河穿城而过,到处可见的古老建筑,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同时,代尔夫特是著名的瓷器城, “ 代尔夫特 ” 已经成为欧洲瓷器的代名词。
专业设置:
0901M 航空航天工程 Aerospace Engineering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航空航天技术快速发展的工程师,培养未来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高级人材。不仅适合航空工业和研究院所,也适合其它工程领域。所培养的人才在其它行业同样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课程设置是根据教育计划精心安排的,与航空航天工业的需求密切相关。现有 8 个专业方向 : 气体力学 , 飞行力学、概念设计和操作 , 控制和模拟仿真 , 航空航天结构和计算力学 , 生产技术 , 航空材料 , 天文动力学和卫星系统 , 工程力学
0902M 应用物理 Applied Physics
当前,纳米技术、地震勘探、机器人科学、医疗诊断、生物技术、通讯技术和工业过程中能量有效使用技术等正迅速发展。在这些方面的技术进步,全部依赖于对物理的极限和机理开发。代尔夫特工业大学正是为这些领域培养一流的物理学家
0903M 生物化学工程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代尔夫特工业大学生物化学工程专业致力于将生物学中的发现应用于安全、高效和实际的生物技术加工过程。生化工程的硕士课程将为毕业生在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在制药、食品加工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生物工程做出突出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0904M 化学工程 Chemical Engineering
化学工程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职业,好比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迫切地需要革新,但极限也似乎近在眼前,所以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显得极为重要。化学工程师必须能够满足公众对于新的生产流程和设备提出的 " 零污染、零耗能和零危险 " 等要求,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成本有效性。本专业的毕业生将在高度重视环保的环境下,参与设计阶段或化学复合过程中的研究
0905M 材料科学与工程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科学和工程专业是个涉及多领域的学科,研究涉及所有工程领域中所选择材料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和材料的加工过程。主要针对三类重要材料:陶瓷、金属和聚合物。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材料科学工程师,他们将在原子级到宏观现象的微观和宏观水准上,具备物质特性和材料加工综合知识。现有 5 个专业方向 : 高级功能聚合物 , 高性能结构材料 , 技术及设计材料 , 能源及环境材料 , 金属科学 .
0909M 机械工程 Mechanical Engineering
本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与评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的手段与洞察力,解决机械工程领域中的技术问题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将成为机械工程师,可胜任开发、应用及传授技术知识工作,特别是在研究、计划、设计和建设以及高等教育和大学预科教育等领域。
0910M 船舶工艺 Marine Technology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有关船舶及海洋勘探设备的设计、建造和操作的综合知识和技能。这些船舶及海洋勘探设备主要指在海面上航行或停泊,或浮于海面的以及处于活动状态的工业产品
0911M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研究、开发和管理复杂多元系统的一流人才,比如采用先进数字技术和模拟技术的电力能源开发与分配、电讯网、信息处理系统等。
0913M 计算机 Computer Science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信息技术高等专业人才,学生将具备信息技术领域丰富的知识,以其出色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去分析技术和筹划中的问题,提供完善的解答。除了理论研究方面的专业课程,本专业也提供大量有关先进信息技术的课程,还涉及到信息技术对社会冲击的研究。课程设置强调通过实验室工作和小组攻关的方法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代尔夫特工业大学信息技术系统还建有荷卢比国家(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三国的经济共同体)范围内最大的计算机信息科学研究机构。
0914M 系统工程、决策分析与咨询管理 Systems Engineering,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新型的工程师,使其能够借助技术、经济、社会与政策手段解决复杂问题。在 16 个专业中,本专业是唯一不要求申请人必须是相应专业的毕业生的。只要是理工科的学士都可以申请本专业;本专业的毕业生将从事企业和政府部门有关技术项目的管理。一方面,他们是工程师之间的纽带,另一方面,他们是管理者和决策者,能够使方方面面的权益得到统一,也能够根据不同专业知识的要求进行交流和沟通。最终能够针对一个专业领域,对有关法律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组织洞察力的全面知识进行综合利用。
0915M 生命科学与技术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
本专业由代尔夫特工业大学和莱顿大学合办,主要研究生命的发展,以活细胞为研究对象。这门相对新的科目结合了多个传统科目的知识,比如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技术学、信息学、药学和数学等。生命科学与技术行业和医药行业都急需具备本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的毕业生。毕业生也可以在食品、制药和精细化工等行业中发展事业
0922M 系统与控制 Systems & Control
本专业着重于学习与研究系统工程理论在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化学工程、飞行工程等方面的应用。
0923M 计算机工程 Computer Engineering
本专业的学生将学习系统软件的理论与实践,包括编程 , 系统操作,编译和计算机网络等 . 他们还将更深一步地学习计算机结构,计算机硬件的实施与开发。除此之外,该学科还将讲述软件工具的设计和综合理论, VLSI ,软硬件的合成设计,芯片系统,测试与性能分析。学校为了让学生们成为世界一流的工程师,将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及实践性的软硬件设计实验和整套样机。
0925M 技术管理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技术管理已经成为公司发展与生存的决定性因素。良好的技术管理要求管理者具有解决多学科问题的能力及工程背景。代尔伏特是世界上唯一在技术管理专业中提供无工作经验研究生课程的学校。现有 2 个专业方向 : 技术管理 , 技术和政策分析。
0926M 大地测量工程学 Geodetic Engineering
现今社会中,在基础结构设计、设计和建筑、交通管理、路线设计等方面大量的决策需依靠日益更新的和精确的地理学信息。信息和交流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理信息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可得到,同时促进了对地理信息的需求。本专业恰恰是从事满足这些需求的关键技术的研究。
0928M 应用数学 Applied Mathematics
学生将学习应用数学领域的精深知识,掌握在科学和工程领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包括必修专业课程、数学专业或非专业选修课、毕业论文几个部分。
0929M 应用地球学 Applied Earth Sciences
现今社会中,在基础结构设计、设计和建筑、交通管理、路线设计等方面大量的决策需依靠日益更新的和精确的地理学信息。信息和交流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理信息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可得到,同时促进了对地理信息的需求。本专业恰恰是从事满足这些需求的关键技术的研究。
0930M 建筑 Architecture
专业简介:建筑和建筑学是同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对居住条件和城市规划的要求、现有城市格局的管理、以及同环境管理相关的中心设施和耐久性建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长的复杂性要求建筑工程师研究各方面的问题。建筑学的一个特征就在于它对其他学科具有相关性,并且要将这些学科的知识综合、应用到项目中。建筑学是发展建筑的心脏,是建筑发展的重要角色。代尔夫特工业大学的城市与重新设计专业着重科技基础知识与设计技能,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技术知识。
【更多荷兰奖学金信息请点击相关链接】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高质量的教学、科研水平在荷兰国内和国际上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得到包括美国工程技术学会――American Board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在内的许多国际技术组织的认可。每年,该校有185名学生获得博士学位,有近4000篇论文在各类专业期刊上发表。治学严谨、注重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探讨最新前沿科学理论已成为该校教学和学术研究的主导思想。2005年11月28日出版的《EE Times》显示,荷兰的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在最佳EE工程类大学排名中,位于全球第七。
技术创新是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各个系/专业有许多研究小组外,学校还有三个被荷兰教育、科学和文化部认可和支持的研究所。另外,学校还与其他大学共建8个研究所,其中6个是荷兰国家级研究单位(Depth Strategy Studies).该大学还与国际上很多著名的工业技术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交流,与许多跨国公司和知名研究机构如飞利浦电子,壳牌石油等保持密切联系,因此许多学生有机会在这些机构中完成部分学业或研究工作,这也是其毕业生高质量工作和高薪金的保证。不足的是,由于学校定位于培养最具前瞻性和创造力的工程师,因此虽在应用科学和技术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但在人文和基础科学领域相对较弱,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相对世界其他著名理工大学较少。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具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和科研设备,顶部附满绿草的图书馆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有一百多万册藏书和大量的期刊杂志,学生教师可以免费借阅。学校还有许多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在微电子方面,有自己的芯片生产厂和研发中心,。学校还有许多运动场所和设施供学生使用。学校的所在地-代尔夫特,是荷兰的历史名城。荷兰王室的创始人-William of Orange就是在代尔夫特开始执掌政权的.直到今天,荷兰王室的家族教堂仍然是在代尔夫特。荷兰著名画家Johannes Vermeer和显微镜的发明人Van Leeuwendhoek也都是在该诚出生,成名的。代尔夫特生产的瓷器-Delft Blue曾是欧洲王室专用的瓷器,在欧洲享有盛名。
(略)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是世界上顶尖的理工大学之一。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位于荷兰代尔夫特市,是荷兰规模最大最具有综合性的理工大学,拥有超过15000名学生、2700多个研究人员(包括200多位教授)和1800多名工作人员,其航空工程,船舶工程,电子工程,水利工程, 卫星遥测工程等学科在世界上都具有领先地位和卓越声望,她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构成IDEA联盟。根据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版的排名,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位列世界顶尖大学行列。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详情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是公立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荷兰语为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位于荷兰代尔夫特,该校建成于1842年,是一所公立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下辖的学院只要有:建筑学院、土木工程与地球科学学院、工业设计工程学院、电气工程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航天工程学院、技术与政策与管理学院应用科学学院以及机械、海事和材料工程学院等。
材料补充: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历史沿革:
1842年1月8日,为提供优质的工程师教育给想为荷兰王国工业效力的百姓,也为培养贸易相关领域的学徒,荷兰时任国王-威廉二世决定在代尔夫特市成立“皇家学院” 。1864年6月20日,一项荷兰皇家法令颁布,该法令作用于解散所处代尔夫特市的皇家学院,并为计划建立在当地的全新“理工学校”铺路。1905年5月22日,因一项认可该理工学校的技术教育以及学术水平的法案通过,该理工学校成为了一所真正的“理工学院”。于1986年9月1日生效的一项法案将该理工学院正式更名为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简写为“TU Delft”。
艺术家对中子星合并产生的引力波的再现。原始宇宙是引力波的另一个来源,如果引力波能被探测到,那么这个发现就能帮助物理学家设计出一种量子引力理论。
宇宙中所有的基本力都遵循量子力学的定律,除了引力。找到一种将引力融入量子力学的方法,将使科学家向“万物理论”迈进一大步。“万物理论”可以从基本原理上完全解释宇宙的运行。在探索引力是否为量子的过程中,关键的第一步是探测长期以来假设的引力基本粒子,引力子。在对引力子的寻找中,物理学家现在转向了涉及微观超导体、自由下落晶体和大爆炸余辉的实验。
量子力学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由量子组成的,或者说由能量包组成,它们的行为既像粒子又像波,例如,光的量子被称为光子。探测引力子,一种假设的引力量子,将证明引力是由量子组成的。问题是引力特别弱。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观点,想要直接观察引力子对物质产生的极其微小的影响,那么引力子探测器的质量必须非常大,大到以至于它自己会坍缩,形成一个黑洞。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量子物理学家Richard Norte说:“量子引力理论的一个问题是,它们的预测通常几乎不可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这就是为什么存在这么多相互竞争的理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理解它的实际工作原理方面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然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现任理论物理学家James Quach在2015年提出了一种利用量子性质来探测引力子的方法。量子力学表明宇宙本质上是模糊的,例如,一个人永远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这种不确定性的其中一个后果是,真空永远不会完全是空的,而是其中有一种所谓的虚拟粒子的“量子泡沫”,这种“量子泡沫”不断地出现和消失。这些幽灵般的实体可能是任何一种量子,包括引力子。
几十年前,科学家发现虚拟粒子可以产生可探测的力。例如,卡西米尔效应是在真空中放置在一起的两面镜子之间所看到的吸引或排斥现象。这些镜子反射表面的运动是由虚光子产生的力引起的。先前的研究表明,超导体对引力子的反映可能比普通物质更强烈,因此Quach计算出,在真空中寻找两个超导体薄片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揭示一种引力的卡西米尔效应,效应产生的力可能比标准的基于虚拟光子的卡西米尔效应所预期的力大10倍。
Norte和他的同事开发了一种微型芯片来进行这个实验。这个芯片容纳了两个微铝涂层板,它们被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从而成为超导材料。一块平板连着一面可移动的镜子,激光射向那面镜子。如果板块因为引力卡西米尔效应而移动,那么从镜子反射出去的光的频率就会发生可测量的位移。正如7月20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网络版上的详细资料所示,科学家们没有发现任何引力卡西米尔效应。这个空头结果并不一定排除了引力子的存在和引力的量子性质。麻省理工学院的量子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表示,更确切地说,这可能只是意味着,引力子与超导体的相互作用并不像先前的研究估计的那么强。Wilczek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但是他对其研究的无效结果并不感到意外。即便如此,Quach说,这是“探测引力子的勇敢尝试”。
虽然Norte的微芯片没有发现引力是否为量子,但其他科学家正在寻找各种方法来寻找引力量子效应。例如,在2017年,两项独立研究表明,如果引力是量子,它可能会在粒子之间产生一种被称为“量子纠缠”的联系,这样一个粒子就会瞬间影响到另一个粒子,无论它们位于宇宙的哪个位置。利用激光束和微观钻石进行桌面实验可能有助于寻找这种基于引力的纠缠。这些钻石晶体将被保存在真空中,以避免与原子碰撞,这样它们只可以单独通过引力相互作用。科学家们会让这些钻石同时掉落,如果引力是量子的话,每个晶体对另一个晶体发出的引力会使它们纠缠在一起。
研究人员会在钻石下落后,用激光照射每颗钻石的心脏来寻找纠缠。如果晶体中心的粒子朝一个方向旋转,它们就会发出荧光,但如果它们朝另一个方向旋转,它们就不会发出荧光。
如果两个晶体的自旋同步的概率超过了偶然的概率,这就意味着产生了量子纠缠。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量子引力研究员Anupam Mazumdar说:“世界各地的实验者都很想接受这个挑战。”
麻省理工学院量子物理学家艾伦•古斯(Alan Guth)表示,寻找量子引力证据的另一个策略是观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即宇宙大爆炸微弱的余辉。当宇宙在大爆炸后的一秒钟内以惊人的速度膨胀时,根据Guth被广泛支持的宇宙膨胀模型,这些短波长的波长会在整个宇宙中延伸到更远。量子引力的证据,可以以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里光子偏振或排列中的漩涡这种形式被看到。
然而,这些被称为b模式的漩涡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膨胀的确切能量和时间。Guth说:“一些版本的膨胀预测表明,这些b模式很快就会被发现,而另一些版本则预测说,b模式非常弱,根本就没有可能探测到它们。但如果它们被发现了,而且它们的性质符合膨胀预期的话,那对证明引力是量子化的这个假设来说将会是非常有力的证据。”
另一个查实引力是否为量子的方法是直接观察引力波中是否存在量子波动,引力波被认为是由大爆炸后不久产生的引力子组成。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在2016年首次探测到引力波,但是它对探测早期宇宙中膨胀到宇宙尺度的波动引力波来说还不够敏感,Guth说。Wilczek补充说,太空中的引力波观测站,如激光干涉太空天线(LISA),则有可能探测到这些波。
然而,阿拉巴马大学亨茨维尔分校的天体物理学家Richard Lieu最近在《经典与量子引力》(Classical and Quantum Gravity)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如果引力子所携带的能量与目前粒子物理模型所显示的一样多,那么LIGO早就应该已经探测到了引力子才对。这可能是因为引力子的能量比预期的要少,但Lieu认为这也可能意味着引力子并不存在:“如果引力子根本不存在,对大多数物理学家来说,这将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我们在发展量子引力理论方面正在经历一段黑暗的时期。”
然而,设计消除引力子的理论可能并不比设计保持引力子的理论容易。Guth认为:“从理论角度来看,很难想象引力可以避免被量子化,我并不知道任何表明量子物质可以与经典力学理论相互作用的合理理论,我想象不了这样的理论会站得住脚。”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爱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和叔叔雅各布·爱因斯坦合开了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厂。母亲玻琳是受过中等教育的家庭妇女,非常喜欢音乐,在爱因斯坦六岁时就教他拉小提琴。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 在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总是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种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爱因斯坦直到六十七岁时还能鲜明的回忆出来。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 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电器工厂里专门负责技术方面的事务,爱因斯坦的父亲则负责商业的往来。雅各布是一个工程师,自己就非常喜爱数学,当小爱因斯坦来找他问问题时,他总是用很浅显通俗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介绍给他。在叔父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的受到了科学和哲学的启蒙。 父亲的生意做得并不好,但却是一个乐观和心地善良的人,家里每星期都有一个晚上要邀请来慕尼黑念书的穷学生吃饭,这样等于是救济他们。其中有一对来自立陶宛的犹太兄弟麦克斯和伯纳德,他们都是学医科的,喜欢阅读书籍、兴趣广泛。他们被邀请来爱因斯坦家里吃饭,并和羞答答、长着黑头发和棕色眼睛的小爱因斯坦交成了好朋友。 麦克斯可以说是爱因斯坦的“启蒙老师”,他借了一些通俗的自然科学普及读物给他看。麦克斯在爱因斯坦十二岁时,给了他一本施皮尔克的平面几何教科书。爱因斯坦晚年回忆这本神圣的小书时说:“这本书里有许多断言,比如,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它们本身虽然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证明,以致任何怀疑似乎都不可能。这种明晰性和可靠性给我留下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印象。” 爱因斯坦还幸运地从一部卓越的通俗读物中知道了自然科学领域里的主要成果和方法,科普读物不但增进了爱因斯坦的知识,而且拨动了年轻人好奇的心弦,引起他对问题的深思。 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失败。他接受了联邦工业大学校长以及该校著名的物理学家韦伯教授的建议,在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念完中学课程,以取得中学学历。 1896年10月,爱因斯坦跨进了苏黎世工业大学的校门,在师范系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他对学校的注入式教育十分反感,认为它使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思考其他问题。幸运的是,窒息真正科学动力的强制教育,在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要比其他大学少得多。爱因斯坦充分的利用学校中的自由空气,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所热爱的学科上。在学校中,他广泛的阅读了赫尔姆霍兹、赫兹等物理学大师的著作,他最着迷的是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他有自学本领、分析问题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早期工作 1900年,爱因斯坦从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由于他对某些功课不热心,以及对老师态度冷漠,被拒绝留校。他找不到工作,靠做家庭教师和代课教师过活。在失业一年半以后,关心并了解他才能的同学马塞尔·格罗斯曼向他伸出了援助的手。格罗斯曼设法说服自己的父亲把爱因斯坦介绍到瑞士专利局去作一个技术员。 爱因斯坦终身感谢格罗斯曼对他的帮助。在悼念格罗斯曼的信中,他谈到这件事时说,当他大学毕业时,“突然被一切人抛弃,一筹莫展的面对人生。他帮助了我,通过他和他的父亲,我后来才到了哈勒(时任瑞士专利局局长)那里,进了专利局。这有点象救命之恩,没有他我大概不致于饿死,但精神会颓唐起来。” 1902年2月21日,爱因斯坦取得了瑞士国籍,并迁居伯尔尼,等待专利局的招聘。1902年6月23日,爱因斯坦正式受聘于专利局,任三级技术员,工作职责是审核申请专利权的各种技术发明创造。1903年,他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 1900~1904年,爱因斯坦每年都写出一篇论文,发表于德国《物理学杂志》。头两篇是关于液体表面和电解的热力学,企图给化学以力学的基础,以后发现此路不通,转而研究热力学的力学基础。1901年提出统计力学的一些基本理论,1902~1904年间的三篇论文都属于这一领域。 1904年的论文认真探讨了统计力学所预测的涨落现象,发现能量涨落取决于玻尔兹曼常数。它不仅把这一结果用于力学体系和热现象,而且大胆地用于辐射现象,得出辐射能涨落的公式,从而导出维恩位移定律。涨落现象的研究,使他于1905年在辐射理论和分子运动论两方面同时做出重大突破。 1905年的奇迹 1905年,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奇迹。这一年他写了六篇论文,在三月到九月这半年中,利用在专利局每天八小时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在三个领域做出了四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这四篇重要论文。 1905年3月,爱因斯坦将自己认为正确无误的论文送给了德国《物理年报》编辑部。他腼腆的对编辑说:“如果您能在你们的年报中找到篇幅为我刊出这篇论文,我将感到很愉快。”这篇“被不好意思”送出的论文名叫《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观点》。 这篇论文把普朗克1900年提出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在空间中的传播情况,提出光量子假说。认为:对于时间平均值,光表现为波动;而对于瞬时值,光则表现为粒子性。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 在这文章的结尾,他用光量子概念轻而易举的解释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推导出光电子的最大能量同入射光的频率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10年后才由密立根给予实验证实。1921年,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这一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才仅仅是开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光、热、电物理学的三个领域中齐头并进,一发不可收拾。1905年4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5月完成了《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这是两篇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的论文。爱因斯坦当时的目的是要通过观测由分子运动的涨落现象所产生的悬浮粒子的无规则运动,来测定分子的实际大小,以解决半个多世纪来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原子是否存在的问题。 三年后,法国物理学家佩兰以精密的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预测。从而无可非议的证明了原子和分子的客观存在,这使最坚决反对原子论的德国化学家、唯能论的创始人奥斯特瓦尔德于1908年主动宣布:“原子假说已经成为一种基础巩固的科学理论”。 1905年6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运体的电动力学》,完整的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是爱因斯坦10年酝酿和探索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是近代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狭义相对论不但可以解释经典物理学所能解释的全部现象,还可以解释一些经典物理学所不能解释的物理现象,并且预言了不少新的效应。狭义相对论最重要的结论是质量守恒原理失去了独立性,他和能量守恒定律融合在一起,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他还有比较常讲到的钟慢尺缩、光速不变、光子的静止质量是零等等。而古典力学就成为了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时的一种极限情况。这样,力学和电磁学也就在运动学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1905年9月,爱因斯坦写了一篇短文《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作为相对论的一个推论。质能相当性是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也为20世纪40年代实现的核能的释放和利用开辟了道路。 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突破性成就,可以说是“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即使他就此放弃物理学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上述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爱因斯坦都会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爱因斯坦拨散了笼罩在“物理学晴空上的乌云”,迎来了物理学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纪元。 广义相对论的探索 狭义相对论建立后,爱因斯坦并不感到满足,力图把相对性原理的适用范围推广到非惯性系。他从伽利略发现的引力场中一切物体都具有同一加速度这一古老实验事实找到了突破口,于1907年提出了等效原理。在这一年,他的大学老师、著名几何学家闵可夫斯基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四维空间表示形式,为相对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用的数学工具,可惜爱因斯坦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 等效原理的发现,爱因斯坦认为是他一生最愉快的思索,但以后的工作却十分艰苦,并且走了很大的弯路。1911年,他分析了刚性转动圆盘,意识到引力场中欧氏几何并不严格有效。同时还发现洛伦茨变化不是普适的,等效原理只对无限小区域有效……。这时的爱因斯坦已经有了广义相对论的思想,但他还缺乏建立它所必需的数学基础。 1912年,爱因斯坦回到苏黎世母校工作。在他的同班同学、母校任数学教授的格罗斯曼帮助下,他在黎曼几何和张量分析中找到了建立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工具。经过一年的奋力合作,他们于1913年发表了重要论文《广义相对论纲要和引力理论》,提出了引力的度规场理论。这是首次把引力和度规结合起来,使黎曼几何获得实在的物理意义。 不过他们当时得到的引力场方程只对线性变换是协变的,还不具有广义相对论原理所要求的任意坐标变换下的协变性。这是由于爱因斯坦当时不熟悉张量运算,错误的认为,只要坚持守恒定律,就必须限制坐标系的选择,为了维护因果性,不得不放弃普遍协变的要求。 科学成就的第二个高峰 在1915年到1917年的3年中,是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第二个高峰,类似于1905年,他也在三个不同领域中分别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除了1915年最后建成了被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的广义相对论以外,1916年在辐射量子方面提出引力波理论,1917年又开创了现代宇宙学。 1915年7月以后,爱因斯坦在走了两年多弯路后,又回到普遍协变的要求。1915年10月到11月,他集中精力探索新的引力场方程,于11月4日、11日、18日和25日一连向普鲁士科学院提交了四篇论文。 在第一篇论文中他得到了满足守恒定律的普遍协变的引力场方程,但加了一个不必要的限制。第三篇论文中,根据新的引力场方程,推算出光线经过太阳表面所发生的偏转是1.7弧秒,同时还推算出水星近日点每100年的进动是43秒,完满解决了60多年来天文学的一大难题。 1915年11月25日的论文《引力的场方程》中,他放弃了对变换群的不必要限制,建立了真正普遍协变的引力场方程,宣告广义相对论作为一种逻辑结构终于完成了。1916春天,爱因斯坦写了一篇总结性的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同年底,又写了一本普及性的小册子《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1916年6月,爱因斯坦在研究引力场方程的近似积分时,发现一个力学体系变化时必然发射出以光速传播的引力波,从而提出引力波理论。1979年,在爱因斯坦逝世24年后,间接证明了引力波存在。 1917年,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的结果来研究宇宙的时空结构,发表了开创性的论文《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所做的考察》。论文分析了“宇宙在空间上是无限的”这一传统观念,指出它同牛顿引力理论和广义相对论都是不协调的。他认为,可能的出路是把宇宙看作是一个具有有限空间体积的自身闭合的连续区,以科学论据推论宇宙在空间上是有限无边的,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大胆的创举,使宇宙学摆脱了纯粹猜想的思辨,进入现代科学领域。 漫长艰难的探索 广义相对论建成后,爱因斯坦依然感到不满足,要把广义相对论再加以推广,使它不仅包括引力场,也包括电磁场。他认为这是相对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统一场论。 1925年以后,爱因斯坦全力以赴去探索统一场论。开头几年他非常乐观,以为胜利在望;后来发现困难重重,他认为现有的数学工具不够用;1928年以后转入纯数学的探索。他尝试着用各种方法,但都没有取得具有真正物理意义的结果。 1925年~1955年这30年中,除了关于量子力学的完备性问题、引力波以及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以外,爱因斯坦几乎把他全部的科学创造精力都用于统一场论的探索。 1937年,在两个助手合作下,他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进一步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统一性,这是广义相对论的重大发展,也是爱因斯坦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所取得的最后一个重大成果。 在同一场理论方面,他始终没有成功,他从不气馁,每次都满怀信心底从头开始。由于他远离了当时物理学研究的主流,独自去进攻当时没有条件解决的难题,因此,同20年代的处境相反,他晚年在物理学界非常孤立。可是他依然无所畏惧,毫不动摇地走他自己所认定的道路,直到临终前一天,他还在病床上准备继续他的统一场理论的数学计算。 最伟大的科学家的风格 爱因斯坦因为在科学上的成就,获得了许多奖状以及名誉博士的授予证书。如果一般人就会把这些东西高高挂起。可是爱因斯坦把以上的东西,包括诺贝尔奖奖状一起乱七八糟地放在一个箱子里,看也不看一眼。英费尔德说他有时觉得爱因斯坦可能连诺贝尔奖是什么意义都不知道。据说他在得奖的那一天,脸上和平日一样平静,没有显出特别高兴或兴奋。 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在瑞士生活时,过的是穷学生的生活,他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有一碟意大利面条加上一点酱他就感到很满意。成名后,成为教授以及后来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移民美国,他是有条件过很好的物质享受的,但是他仍保留像穷学生那样简朴无华的生活。 当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的高等科学研究所工作时,当局给了他相当的高薪——年薪一万六千美元,他却说:“这么多钱,是否可以给我少一点?给我三千美元就够了。” 爱因斯坦对自己的衣着也是不注意的,长年披着一件黑色皮上衣,不穿袜子,不结领带,裤子有时既没有绑皮带也没有吊带,他和人在黑板前讨论问题时,一面写黑板,一面要把那像要滑下的裤子用手拉住,这种情形是有些滑稽,而他的头发却留得长长的,不加修饰。这对当年“贵族学府”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来说是惊异的事,难怪他们要希望上帝叫他把头发剪掉。 爱因斯坦是很节俭的人,他在计算的纸上是两面都写,而且他把许多寄给他的信的信封裁开,当作计算的草稿纸,不让它们在进了纸篓之前失掉可以再利用的价值。爱因斯坦在外出时经常坐二、三等车,平时只吃一些简单的食物。 1909年7月,爱因斯坦应邀到日内瓦,参加隆重的日内瓦大学三百五十周年校庆和纪念建校人加尔文的庆祝活动,并接受日内瓦大学颁发给他的荣誉博士学位。在庆祝活动的游行中,学校里的显要人物和政府中的大人物,都身穿燕尾服、头戴高礼帽,或者身穿中世纪式的锈金长袍,头戴平顶丝帽,而爱因斯坦却穿着一套平时上街穿的衣服,戴着一顶草帽。对这次庆祝活动所举办的盛大宴会,爱因斯坦很不以为然,他对坐在旁边的人说,“如果加尔文还活着,他会堆起一大堆柴禾,因为搞这样的铺张浪费的盛宴而把我们全都烧死。” 爱因斯坦自己曾说过:“安逸和幸福,对我来说从来不是目的。我称这些伦理基础为猪倌的理想……”。他甚至拒绝自己被安排在上流社会中,而居于与众不同的地位,对社会上对他的特殊照顾感到愤怒。 爱因斯坦是很珍惜时间的人,他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与宴会,他曾讽刺地说:“这是把时间喂给动物园。”他集中精神专心的钻研,他不希望宝贵的时间消耗在无意义的社交谈话上。他也不想听那些奉承和赞扬的话。他认为:“一个以伟大的创造性观念造福于全世界的人,不需要后人来赞扬。他的成就本身就已经给了他一个更高的报答。”1929年3月,为了躲避五十寿辰的庆祝活动,他在生日前几天,就秘密跑到柏林近郊的一个花匠的农舍里隐居起来。 作为物理学革命中的伟大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从来没有自认为是一个超人。他认识到,自己所走的道路是前人走过的道路的延伸,科学的新时代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的合理发展,因此他总是抱着感激和敬仰的心情赞赏前人的贡献。 在谈到相对论的创立时,他说:“相对论实在可以说是对麦克思韦和洛伦兹的伟大构思画了最后一笔,因为它力图把场物理学扩充到包括引力在内的一切现象。”爱因斯坦曾几次在信中对赞扬他的成就的朋友写道:“我完全知道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兴趣、专一、顽强工作,以及自我批评使我达到我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全人类命运的关注者 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也热爱人类。他没有因为埋头于科学研究而把自己置于社会之外,一直关心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并为之顽强、勇敢地战斗。他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自己正是这样去做的。 1914年4月,爱因斯坦接受德国科学界的邀请,迁居到柏林,8月即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虽身居战争的发源地,生活在战争鼓吹者的包围之中,却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战态度。9月,爱因斯坦参与发起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在这个组织被宣布为非法、成员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转入地下的情况下,爱因斯坦仍坚决参加这个组织的秘密活动。 10月,德国的科学界和文化界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发表了所谓“文明世界的宣言”,为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辩护,鼓吹德国高于一切,全世界都应该接受“真正德国精神”。在“宣言”上签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当时德国有声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等。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而同时他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1917年,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爱因斯坦热情地支持这个伟大的革命,赞扬这是一次对全世界将有决定性意义的、伟大的社会实验,表示:“我尊敬列宁,因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牺牲精神、全心全意为实现社会正义而献身的人。我并不认为他的方法是切合实际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象他这种类型的人,是人类良心的维护者和再造者。” 1918年11月,德国工人和士兵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鼓舞下,发动起义,推翻了德皇威廉二世下台第三天,爱因斯坦即给他的母亲连续写了两张明信片,欢呼“伟大的事变发生了……亲身经历了这个事变是多么荣幸!” 在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期,爱因斯坦基本上是一个绝对的和平主义者。但是,侵略和掠夺战争不断发生的现实,打破了他那美好的梦想。特别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日益法西斯化,使爱因斯坦意识到新的野蛮战争不可避免,促使他改变了自己的观点。他明确表示:“当法律和人类尊严必需保卫时,我们一定要战斗。自从法西斯的危险到来后,现在我不再相信绝对的被动的和平主义是有效的了。只要法西斯主义统治欧洲,那就不会有和平。” 由于爱因斯坦的进步活动,又因为他是犹太人,因而被德国纳粹分子列为重要的迫害对象,幸而他1932年底离开德国到美国讲学,才未遭毒手。他在柏林的住屋被查抄和捣毁,他的财产被没收,他的著作被焚毁,纳粹还悬赏二万马克要杀害他。面对纳粹分子暗杀的危险,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的畏惧,而是更坚定地战斗。当他的挚友劳厄写信劝他对政治问题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大声疾呼,指出法西斯就意味着战争,和平必须用武装来保卫,呼吁美国人民起来同法西斯作斗争。 在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战斗的历程中,爱因斯坦一直关心着被压迫、被奴役的国家和民族。他反对法西斯灭绝犹太人的暴行,为争取犹太人的生存权利而大声疾呼。但他也反对狭隘的犹太民族主义,希望看到犹太人“同阿拉伯人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达成公平合理的协议,而不希望创立一个犹太国”。他反对美国的种族歧视政策,支持黑人的解放运动,并呼吁“美国黑人在这个方向上所作的坚定的努力,应当得到大家的赞扬和支援”。 在五十年代美国麦卡锡份子兴风作浪的时期,麦卡锡参议员说他是“美国的第一敌人”,而一些狂热人士还造谣说他是共产份子,并且说他的前助手英费尔德从他那里知道原子弹的材料,准备供给苏联这些情报。事实上他除了担心纳粹能制造新式武器,在1939年8月2日向罗斯福总统建议这方面该进行研究写的一封信外,他以后完全不知道美国政府秘密从事原子弹的制造,一些从事这一工作的爱因斯坦的朋友也对他保密,不让他知道有这回事。但当他知道德国没有制成原子弹,而美国已造出原子弹后,他的心情感到沉重和不安。他说,如果他知道德国不会制造原子弹,他就不会为“打开这个潘多拉魔匣做任何事情。” 当爱因斯坦后来从无线电广播知道美国对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杀伤许多平民时他感到非常痛心。他后来写了一封告美国公民书,说:“我们将此种巨大力量解放的科学家们,对于一切事物都要优先负起责任,必须限制原子能绝对不能使用来杀害全人类,而是用来增进人类的幸福方面。”1955年,爱因斯坦与罗素联名发表了反对核战争和呼吁世界和平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在1949年爱因斯坦写了一篇《为什么要社会主义?》的论文。在这里,他提出了现在看来还是正确的看法!“计划经济还不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本身可能伴随着对个人的完全奴役。社会主义的建成,需要解决这样一些极端困难的社会——政治问题,鉴于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高度集中,怎样才有可能防止行政人员变成权力无限和傲慢自负呢?怎样能够使个人的权利得到保障,同时对于行政权力能够确保有一种民主的平衡力量呢?”
截止2021年12月8日,哥德巴赫猜想已经被证实了。
2013年5月,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研究员哈洛德·贺欧夫各特发表了两篇论文,宣布彻底证明了弱哥德巴赫猜想。
从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可推出:任何一个大于7的奇数都能被表示成三个奇质数的和。后者称为“弱哥德巴赫猜想”或“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若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对的,则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也会是对的。
今日常见的猜想陈述为欧拉的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亦称为“强哥德巴赫猜想”或“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从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可推出:任何一个大于7的奇数都能被表示成三个奇质数的和。后者称为“弱哥德巴赫猜想”或“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若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对的,则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也会是对的。
2013年5月,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研究员哈洛德·贺欧夫各特发表了两篇论文,宣布彻底证明了弱哥德巴赫猜想。
他没有证明这个,也没有人抽风去证明这个,你被无知得媒体!数学历史上只有研究过楼上所提,的素数问题,如陈景润证明了1+2的问题,也不是1+2=3的问题,一些没学过数学得无知人们就断章取义得理解成,他们证明了1+1=2?无聊之极,是个大笑话。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士工业大学,1909年开始在大学任教,1914年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后被迫移居美国,1940年入美国籍。 十九世纪末期是物理学的变革时期,爱因斯坦从实验事实出发,从新考查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他的量子理论对天体物理学、特别是理论天体物理学都有很大的影响。理论天体物理学的第一个成熟的方面——恒星大气理论,就是在量子理论和辐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成功地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来源的难题。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高能物理现象,狭义相对论已成为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最基本的理论工具。其广义相对论也解决了一个天文学上多年的不解之谜,并推断出后来被验证了的光线弯曲现象,还成为后来许多天文概念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对天文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的宇宙学理论。他创立了相对论宇宙学,建立了静态有限无边的自洽的动力学宇宙模型,并引进了宇宙学原理、弯曲空间等新概念,大大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回答者:叩玉 - 魔法师 四级 5-22 21:25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太感谢你了! Thank you ^_^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2 个人评价 好50% (1) 不好50% (1)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共 4 条我觉得爱因斯坦很了不起、伟大,~~~~~~~~~~评论者: 2219801 - 试用期 一级 爱因斯坦的思维方式比较激进,很多人都不能接受,所以,他在大学毕业后两年内都没有找到固定的工作。评论者: zerg87 - 经理 五级 爱因斯坦是我的崇拜者评论者: yukoxia - 助理 二级 我来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其他回答 共 2 条爱因斯坦 (1879-1955) A.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物理学革命的旗手。1879年 3月14日生于德国乌耳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父亲和叔父在那里合办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在任工程师的叔父等人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地受到科学和哲学的启蒙。1894年,他的家迁到意大利米兰,继续在慕尼黑上中学的爱因斯坦因厌恶德国学校窒息自由思想的军国主义教育,自动放弃学籍和德国国籍,只身去米兰。1895年他转学到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1896年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1900年毕业。由于他的落拓不羁的性格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教授们所不满,大学一毕业就失业,两年后才找到固定职业。1901年取得瑞士国籍。1902年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于1905年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同年,以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1908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从此他才有缘进入学术机构工作。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语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教授。1914年,应M.普朗克和W.能斯脱的邀请,回德国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直到1933年。1920年应H.A.洛伦兹和P.埃伦菲斯特(即P.厄任费斯脱)的邀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回德国不到四个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投入公开的和地下的反战活动。他经过8年艰苦的探索,于1915年最后建成了广义相对论。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A.S.爱丁顿等人的日全食观测结果所证实,全世界为之轰动,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在西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同时也招来了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沙文主义者、军国主义者和排犹主义者的恶毒攻击。1933年1月纳粹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是科学界首要的迫害对象,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学,未遭毒手。3月他回欧洲后避居比利时,9月9日发现有准备行刺他的盖世太保跟踪,星夜渡海到英国,10月转到美国普林斯顿,任新建的高级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国国籍。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在匈牙利物理学家L.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两个城市上空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战后,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和反对美国国内法西斯危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55年 4月18日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丧礼,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 爱因斯坦 (1879-1955) A.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物理学革命的旗手。1879年 3月14日生于德国乌耳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父亲和叔父在那里合办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在任工程师的叔父等人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地受到科学和哲学的启蒙。1894年,他的家迁到意大利米兰,继续在慕尼黑上中学的爱因斯坦因厌恶德国学校窒息自由思想的军国主义教育,自动放弃学籍和德国国籍,只身去米兰。1895年他转学到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1896年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1900年毕业。由于他的落拓不羁的性格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教授们所不满,大学一毕业就失业,两年后才找到固定职业。1901年取得瑞士国籍。1902年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于1905年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同年,以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1908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从此他才有缘进入学术机构工作。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语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教授。1914年,应M.普朗克和W.能斯脱的邀请,回德国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直到1933年。1920年应H.A.洛伦兹和P.埃伦菲斯特(即P.厄任费斯脱)的邀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回德国不到四个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投入公开的和地下的反战活动。他经过8年艰苦的探索,于1915年最后建成了广义相对论。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A.S.爱丁顿等人的日全食观测结果所证实,全世界为之轰动,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在西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同时也招来了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沙文主义者、军国主义者和排犹主义者的恶毒攻击。1933年1月纳粹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是科学界首要的迫害对象,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学,未遭毒手。3月他回欧洲后避居比利时,9月9日发现有准备行刺他的盖世太保跟踪,星夜渡海到英国,10月转到美国普林斯顿,任新建的高级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国国籍。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在匈牙利物理学家L.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两个城市上空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战后,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和反对美国国内法西斯危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55年 4月18日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丧礼,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回答者:zuo010523 - 千总 五级 5-22 21:25爱因斯坦 (1879-1955) A.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物理学革命的旗手。1879年 3月14日生于德国乌耳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父亲和叔父在那里合办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在任工程师的叔父等人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地受到科学和哲学的启蒙。1894年,他的家迁到意大利米兰,继续在慕尼黑上中学的爱因斯坦因厌恶德国学校窒息自由思想的军国主义教育,自动放弃学籍和德国国籍,只身去米兰。1895年他转学到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1896年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1900年毕业。由于他的落拓不羁的性格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教授们所不满,大学一毕业就失业,两年后才找到固定职业。1901年取得瑞士国籍。1902年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于1905年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同年,以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1908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从此他才有缘进入学术机构工作。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语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教授。1914年,应M.普朗克和W.能斯脱的邀请,回德国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直到1933年。1920年应H.A.洛伦兹和P.埃伦菲斯特(即P.厄任费斯脱)的邀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回德国不到四个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投入公开的和地下的反战活动。他经过8年艰苦的探索,于1915年最后建成了广义相对论。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A.S.爱丁顿等人的日全食观测结果所证实,全世界为之轰动,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在西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同时也招来了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沙文主义者、军国主义者和排犹主义者的恶毒攻击。1933年1月纳粹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是科学界首要的迫害对象,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学,未遭毒手。3月他回欧洲后避居比利时,9月9日发现有准备行刺他的盖世太保跟踪,星夜渡海到英国,10月转到美国普林斯顿,任新建的高级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国国籍。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在匈牙利物理学家L.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两个城市上空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战后,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和反对美国国内法西斯危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55年 4月18日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丧礼,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