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硬件技术方面怎么发表论文

硬件技术方面怎么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硬件技术方面怎么发表论文

解析集成显卡的低价高能低频多核的处理器发展方向

你在中国比较权威的杂志发表 最好在教育报什么 的 这些都是教育部的杂志期刊什么 的 或者在什么教师杂志发表

据学术堂了解,有很多计算机论文都是在《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这两大期刊进行发表的,很靠谱。《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月刊)创刊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刊登内容: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最新科研成果和重大应用成果。刊登内容:述评、计算机基础理论、软件技术、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图形图像、体系结构、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数据库技术、存储技术及计算机相关领域。《计算机应用》(月刊)创刊于1981年,由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主办。该刊把介绍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重点,以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为宗旨,把促进计算机开发应用创新作为目标。主要涉及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软件应用技术、信息系统集成、数据库、多媒体、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控制、先进制造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新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开发经验等。

能发这样的期刊很多,从比较专业的计算机仿真,计算机科学,到其他科技类期刊都有。我去年代笔写了一个单片机的,发到《煤炭技术》上了,因为是和煤炭产业结合的,也录用了,那个期刊不是还便宜点么,呵呵

硬盘技术论文怎么写好发表

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计算机硬盘维护论文 :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也在各项领域中的到广泛使用,成为企业经营、生产管理和销售乃至赢得市场竞争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时计算机也正以每年上百万台的速度迅速增增长,大量涌进千家万户,成为家庭办公、教育和娱乐的重要工具。然而,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如何进行故障诊断和排除,来确保计算机的可靠安全运行,已经成为广大电脑用户十分关注的问题。如果把CPU比作计算机的“心脏”,主板比作神经系统,那硬盘就好像计算机的“大脑”一样,我们的操作系统、数据文件、个人信息等内容都存储于其中。一旦这个“大脑”发生什么问题,不但我们的计算机会瘫痪,存储于内的劳动成果也会付诸东流。硬盘的工作原理很简单,硬盘可以读取和写入保存数据,写入数据实际上是通过磁头对硬盘片表面的可磁化单元进行磁化,就像录音机的录音过程;不同的是,录音机是将模拟信号顺序地录制在涂有磁介质的磁带上,而硬盘是将二进制的数字信号以环状同心圆轨迹的形式,一圈一圈地记录在涂有磁介质的高速旋转的盘面上。读取数据时,只需把磁头移动到相应的位置读取此处的磁化编码状态即可。硬盘是计算机最重要的外部存储设备,包括操作系统在内的各种软件、程序、数据都要保存到硬盘上。硬盘伴随着PC机的快速腾飞,无论速度与容量都有了飞速发展。一度还对几十上百兆容量的硬盘惊叹不已,现在已经有了几十GB甚至几百GB的硬盘。由于硬盘中一般保存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一旦硬盘出现故障,往往是灾难性的,尤其是保存有珍贵资料时,更是损失惨重。如果是硬盘逻辑损坏,一般重装软件即可,但物理损坏时,大部分人可能就会束手无策。其实,只要情况不是特别严重,选择一些合适的方法处理,一般也能解决问题。硬盘真的是电脑中很脆弱的配件,有时候自己电脑不明不白出现坏道,不能开机等现象,因此要仔细对待,保养细节不能忽略。这些年来,新型硬盘技术不断涌现,硬盘容量几乎以每年60%的速度递增,而其价格却在以40%甚至更快的速度下跌。目前硬盘在国际范围内的生产过剩造成市场上供过于求的局面,竞争非常激烈。本文主要介绍硬盘的基本知识和维护优化。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硬盘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发展历史、技术用语、工作原理、硬盘的结构、分类和所采用的技术以及硬盘的各项技术指标等。第二章介绍硬盘故障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硬盘损坏的种类、硬盘的日常维护和整理、常见故障的诊断和处理、典型故障的诊断和处理和硬盘坏道的解决方法。第三章介绍硬盘的日常保养,主要包括正确的硬盘分区方式、防尘、保持使用环境的清洁卫生、防止硬盘受震动、正在对硬盘读写时不能关掉电源、对一些无用的软件定期清理和使用WINDOWS的自带工具对硬盘进行定期整理。

完整的写一篇论文步骤如下:

一、选题及题目

有了选题,就有了明确的写作方向和目标,才能集中精力地去写,提高研究的效率,防止在许多问题间做漫无目的的游移。确定了研究课题,就等于给自己下了任务,会产生相应的压力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选择的题目自己有一定的兴趣,新颖且有生活性更佳,最好大小适宜。太大没有研究的能力,太小写不了什么新东西。如果有一个题目自己感觉很合适,但太大了,可以就问题的某一个特殊角度加以论述。

二、构思主题与大纲

在写论文之前,作者就应该构思好主题和大纲,这样不但能使写作省时省力,更能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分明。

论文的主题就是论文需表达的主要观点,通俗来说就是这篇论文作者要写什么?论文主题一般离不开四个支持框架,即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这四个方面。

写作大纲就是为整篇论文操作指南,有了明确的大纲,不但能使写作省时省力,更能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分明。如果作者有了一个好的大纲,就可以把握论文写作的方向、理顺写作的思路、明晰问题、把握全局等,这有助于撰写好论文。

因此,如何构思主题及写作大纲,是论文写作时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

三、研究和选材

构思主题与完成大纲后就是去做各种研究收集数据和资料了,没有资料,是很难进行写作的。一篇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

依据所拟的大纲,尽量发掘支持自己的论点的资料,切忌离题。通过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研究资料和数据,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论文。

四、开始撰写

1、观点鲜明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要做到观点正确鲜明、论证严密有力,语言简单扼要,才能让人诚服。最好要在小标题中体现出自己的观点,切忌把观点隐藏在正文中,要做到让作者看到了你的标题就能一眼看出你写了什么,要表达怎样的观点。

2、论据充分

论文,重在论证。论点一定要充分,可以引用名言,事例,用来论证,作为论据支持你的论点,但同时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能简单地堆砌论据。只有论据充分了,论文才会显得丰满,论点才能站得住脚。

3、创新点

论文的创新点就是你论文的闪光点,也是论文中最核心的地方。创新点是论文工作创新的一种归纳和要点,而不是编造的虚无的东西。提炼创新点时,除了要求强调新颖,还需要突出其意义或价值或重要性。创新点的优劣,从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作者的学术水平和论文质量,这也是吸引读者眼球的东西。

四、论文的修改与完善

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研究的一种态度。如今大多数人不愿意修改,也不愿意查证文献和材料。这显然缺乏对学术研究的认真和严谨性。

论文初稿完成后,诵读几遍,发现问题,然后修改。看看文章的总体结构是否合理,逻辑是否通顺,符号是否正确,论据是否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

论文发表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自己投稿,一种是找代理机构。

自己投稿:如果并不是很着急的话,能自己投稿还是建议尽量自己投稿。优点:自己做比较放心,可以避免被中介坑,无良商在中间赚差价。缺点:审稿太慢,杂志社稿件多,容易石沉大海。一般的审稿期限是三个月,然后才能知道自己的文章是否被录用,这还不算出刊的时间,最后等作者本人拿到刊物,总时间差不多要半年左右才行。

关于方法可以在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根据学科导航,找到适合自己文章方向的期刊,敲定期刊之后,有部分刊物是和数据库合作开通了投稿平台的,直接在数据库上投稿就可以直接联系到杂志社了。没有投稿平台的话,也会更新杂志社的电话和邮箱,致电询问或者邮箱投稿都可以。

代理机构:好处是期刊选择多,可以根据你的方向推荐刊物,而且靠谱渠道公司直接对接杂志社编辑,可以给予较快的反馈,不会盲目等待浪费时间。但发表行业鱼龙混杂,猖獗,稍有不慎就会被坑,所以就需要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有效避坑。

闭坑指南中的相关流程

第一坑:期刊的真伪方法:很多朋友不知道自己贴的期刊是真是假。

这里会有一个合作伙伴发送电子期刊或报纸,所以你必须在发布前检查它。只有能在期刊/期刊社一栏找到的期刊才是有效的、正规的。在其他列中不能再次使用它。

第二坑:随意查杂志,投稿发表:这基本上是死神的操作。

在官网上找不到,全是中介机构或者非法机构。能不能贴都是小事,小心论文版权,然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三个坑:广告是天价坑。

基本上你在搜索任何信息的时候,这些内容都会排在最靠前的位置,学会忽略这些。

第四坑:核心期刊多。送一个需要核心的核心伙伴,建议自己投,因为期刊改革很少和选秀扯上关系。核心也是一个严重受灾地区,因为高周期。

学硬件怎么发表论文

第一步. 调研、入门1. 确定一个感兴趣的大领域,比如分布式系统或者机器学习,或者深度神经网络。读这个领域经典算法和技术,也可以是几本比较好的书,读完然后再实践实践,动手加深理解。这个过程做完就算是初步入门了。2. 找该领域的顶级会议,比如系统领域的有OSDI、SOSP,机器学习的领域有ICML、CVPR,深度学习的有NIPS、ICLR等等,可以搜CCF会议推荐列表看各领域的顶会列表。然后看近几年这些顶会的论文,因为这代表了最新的研究热点,咱不是说一味的追热点啊,毕竟对于初学者没有足够的领域专业背景,追热点是最快的方法。因为热点往往是该领域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往往是发展最快的小方向,也最容易产生新成果。如果是老问题,人家都研究十几年了,给你留下的待解决的问题就很少或者不是很重要。当然如果是有几十年经验的研究者就不必追热点,他们知道该领域哪些是fundamental的问题,哪些是最值得研究的问题。3. 读了这些前沿论文后,确定一个小方向,比如分布式系统是个大方向,小方向可能是机器学习分布式训练;大方向是深度学习,小方向可能就是graph embedding;大方向是机器学习,小方向可能是半监督学习等等。确定小方向的过程是个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非常重要,这需要你对大方向有很多了解,对小方向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需要读好至少100篇以上论文,需要你知道该小方向的研究进展历史,这需要你知道该小方向别人都在哪方面做工作,做该小方向的顶级研究组都有哪些,他们正在干什么。第二步. 发现问题这步超级难,如果发现了个好问题,那就是成功的一半。这个问题最好是重要的、本质的、没有直观解决方法的。4. 确定小方向后,你需要阅读大量的这个小方向的论文和了解开源项目,再不断聚焦,再确定一个要改进和优化的小小方向,这个可能就是论文的主题。小小方向可能是机器学习分布式系统中的parameter server通信模型,可能是dynamic graph embedding等。然后就要更聚焦地读这方面的相关论文,这时候论文就比较少了,几篇到几十篇到几百篇都有可能,这些论文要精读,花几个月时间研究一篇论文也不为过。5. 挑几个重要的论文工作实现,也可以找开源的运行跑一跑试一试,idea往往从实际运行中来,光靠读是不行的。这个跑一跑可能需要你尝试不同的运行环境,不同的workload数据集,不同的应用场景等。比如,parameter server(PS)模型在本地集群上跑是不是和paper声明的一样、在异构的动态性极强的集群环境下效果怎么样、除了paper提到的算法处理其他算法的时候效果怎么样、除了paper提到的数据集换另外一类数据集怎么样;graph embedding方法处理密集图和稀疏图都怎么样,处理动态变化的图怎么样,等等吧。你要发现X方法仅在a环境下好用,在b环境不好用。这个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当然,没经验的研究者可能很难想到多种环境、多种workload、多种应用场景,这就需要积累。另外一个发现问题的方法是从实际生产中来,这个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往往是大企业环境下才有这个条件。6. 确定你发现的问题还没有被解决。这又需要广泛的阅读和调研,但是问题已经很聚焦了,搜索也会很容易,用你特定问题的关键字在google 搜索(这里强烈建议用google,其他搜索引擎基本搜不到),找到解决相关问题的论文。看看这些论文是不是已经解决了该问题,如果解决了,你有两种方案:第一,该问题已经解决的非常好了,放弃解决该问题。第二,该问题的解决方案还有问题,我还有更好的办法。我建议后者,最起码尽量尝试尝试。5和6步是个迭代的过程…第三步. 分析问题7. 分析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这个往往和第5步发现问题同时进行。这一步靠的是功底和积累,靠的是对问题的理解程度。理解的越深刻,分析的越透测,你之后产生的解决思路就越有可能正确和有效。比如分布式机器学习的PS模型在异构环境下、和在处理数据不均匀的情况下就不好,本质原因是其同步的集中式通信模型,造成PS集中服务器往往需要等待。传统graph embedding方法采用批处理模式,需要graph的全局信息做embedding,当然无法应付动态性非常强的局部更新情况。8. 基于分析,就是对该问题的深刻理解,产生改进的idea。这个可能很难,可能靠运气,但我觉得更多的是靠对问题的理解程度,理解的越深刻,本质原因抓的越准,就越可能产生创新idea。读过一本介绍google企业文化的书,google产品的成功,既不是靠技术能力,也不是靠用户需求,而是靠技术洞见(insight),这就是对问题本质的深刻理解。比如,PS模型在某环境下问题的本质原因是集中式的同步模型,那么我们就可以提出尝试异步通信的模型的idea。分析能力跟个人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都有关,而这正是中国人欠缺的,可以通过读有深刻见地的书籍文章、经常提问来锻炼。第四步. 解决问题9. 实现你的idea,做大量实验验证。这需要动手能力,需要编程能力,需要坐得住。10. 验证你的解决方案,根据实验分析不断优化你的方法。做了大量试验后,得到了若干结果,可能是不好的结果,但是不要一下子否定自己的解决方案,这不能说明你的idea不好用。一个好的方法往往经过千锤百炼,同样,你的idea通常不会一下子就成功。需要你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好的原因,然后基于你的理解改进方法,这是一个反复不断迭代的过程。比如,你发现异步PS模型效果还不如原来的呢。那么关键的是,你要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理应提升的却没有提升?你要看实验运行的日志,看看是哪里慢了,差在哪里,最后你经过不断的实验、分析、思考,你发现了,你提出的异步PS模型虽然没有了等待开销,但是计算的有效性却降低了,结果整体性能反而下降了。那么你下一次迭代就要想怎么把这个计算有效性提上来。我又有了个方法,可以评估每次计算的有效性,然后把计算资源都投到有效性高的计算上。OK,idea不错,那么怎么评估有效性呢?不能开销太大,否则又得不偿失了,你可能想到了一种近似地评估方法。重新实现后,发现效果还不错。OK,恭喜你!你可以准备发论文了!整个研究过程,导师将起到关键的作用。导师可能会给你个问题,这是难能可贵的,基本帮你做了一半的事了,否则你可能需要花上一年时间找问题。然后整个研究过程,都是在导师的引导下进行,需要定期向导师汇报,与导师讨论idea和请导师分析实验结果。最好自己也要经常找同门讨论,而不是闭门造车。第五步. 撰写论文11. 设计你的论文,草拟论文的骨架。每一章都写啥,每一段都写啥,实验都做啥。论文的逻辑往往比语言重要的多,逻辑合理的论文更易读懂,即使咱华人有天生的英语语言缺陷,但是好的逻辑就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写论文就和讲故事一样,怎么能把一个事说明白,不那么简单,甚至说很难,需要不断锻炼。写完给老师看,老师同意后进行下一步12. 写作论文。这个就是根据骨架填肉的过程,但是这一步也不简单,特别对于英语不好的同学,写出来的东西简直是不忍直视、不堪入目、毁人三观。最近上海某高校老师辱骂学生这事就是因为这个,我可以说,我每次看到学生论文也都是这个心情,给学生通宵改论文在家里一边改一边骂,但是当面对学生还是要以鼓励为主,要耐心,要耐心,要耐心,尽力压制自己的怒火,以平和的心态帮助学生提高,期望他下次能给个更好的版本。但是往往事与愿违,看淡点吧,仅求写作态度好点就行了,毕竟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提高的,需要你不断积累。有几个写作的方法吧。第一,不要自己想当然,对于不确定的句型,用“”扩上上google搜,看看你这句型有多少人用过,如果没有几个人用,那就别用,换个写法。第二,读别人论文时,遇到好的句型就记下来,不断积累才能提高。第三,避免一切语法错误,我觉得这个是可以做到的,现在网上那么多工具都可以用。语法错误都避免不了那基本就是态度问题。遗憾的是,我很少遇到能避免语法错误的学生,我生气往往是因为态度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第四,尽量用短句用简单句子,别用长句。你写论文是为了让别人理解你的方法,不是写文艺作品,能说明白就行。13. 提炼总结,改进方法。写作的过程也是屡顺自己思路的过程,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也能发现自己方法的漏洞,那么就要继续回到8,重新思考解决方案,又或者你发现需要补实验来支撑你的论点,那么就继续实现系统做实验,得到实验结果。14. 关于实验。怎么做实验是学生总问的问题,怎么做科学实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对照组、无偏的、定量的,这些都是科学实验的重要要素。如果有解决该问题的其他方法你首先要说明你的方法更好,至少在某一方面更好,这其中可能要涉及到不同的执行环境,或不同的算法数据集。然后设计实验说明你的方法好在哪里,用实验数据说明,比如异步PS和同步PS对比。然后你要进一步用实验数据说明,异步PS的有效性也提高了,如果不考虑有效性的话那么结果就不好。然后你的方法是否有些重要的超参数,试试variation导致各种结果。在实验结果展示方面,要学会用各种工具画各种图,把重要的因素用可视化方式体现出来。第六步. 投稿和看待审稿意见15. 接下来就是投稿。选一个合适的会议或期刊投稿,这个可以听老师的,老师基本有这方面的常识,根据你工作的方向和档次选择合适的去处。确定好了哪个会议期刊后,就需要按照会议期刊要求来整理论文格式,latex是必会的工具了。之后赶在deadline之前提交论文,这个最后的几天可能很痛苦,因为你的论文和方法总有改进的地方,老师的要求会让你最后几天是最忙的几天。但是需要认识到,凡事无完美,你总也改不到完美,你需要一个deadline来督促你完成一个milestone。开始进一步工作或下一个工作。16. 看待评审意见。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会议一般是2-3个月的时间,结果可能是接收也可能是拒掉,相比于结果,更应该看评审意见,看看这些意见是否合理,是否能解决,无论是接收还是拒绝,然后接下来就再次回到解决问题的部分,再次开始优化方法的过程。如果是接收了,那就可以准备订机票开会旅游去了。如果是拒掉那一般是有比较大的问题,那就再仔细深思下一下你的方法。继续优化,还是降低档次投个差点的会,就看你导师的了。第七步. 后续17. 宣传你的工作,扩大影响力。首先你可能是要去参加会议,做个漂亮的ppt,反复演练,争取有比较好的演讲效果。有时你导师有机会去一些地方做报告,把这个工作介绍一下,都是扩大影响力的方法。18. 开放源码。还有是尽量把自己工作的代码和数据开放,挂到网上,让别人来使用,接受别人的改进意见或者是简单的debug。咱不是专业的工程人员,也不用指望你的成果可以马上用于生产,个人觉得开放代码主要是为了让别人更好滴了解你的方法,这有助于扩大影响力,产生后续研究工作。如果有人引用你的论文、或咨询论文内容、又或是使用了你的代码和数据,这也算是你对整个科研事业有那么一丁点的贡献了,这比水论文有意义多了。整体来说,发表论文需要你有:批判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知识面,写作能力,表达能力,英语,韧劲(抗打击能力)等等一系列能力,如果在研究生期间真能发表一篇论文,经历了以上这么多磨难和锻炼,我想你的能力也是不知不觉提高了很多,成为了该小小方向的一个小小的专家了。这对你来说,是最最重要的。这里我提到了韧劲,就是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你会受到不断的打击,包括来自导师的、来自自己的实验结果方面的、来自评审意见的,但是你要做的就是,站起来,继续凿,直到导师满意,知道reviewer满意,直到大家满意。别把这事想简单了,当你想象一下周围好多人都发好多sci了,而你还在为这么一篇完全未知结果的论文而这么努力的时候,我觉得大部分人可能就是缺少这个韧劲才最终以失败告终的…最后,我想再强调一下,发论文不是简单地发论文,而是通过发论文宣传你的工作,以便对某技术或人有那么一丁点影响。无论你发哪个档次的论文,只要目标正确,我觉得你都会有收获和有贡献的。相比较于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你会觉得你是那么地高尚和高大,他们只是造废纸,而你已经对社会有贡献了…(以上内容来源于学术堂)

要问清楚你们有没有特别规定的期刊、由于作用不一样所以发表期刊的等级也是有要求的。

你在中国比较权威的杂志发表 最好在教育报什么 的 这些都是教育部的杂志期刊什么 的 或者在什么教师杂志发表

研究那些发论文还是比较难的,因为做硬件的话理论比较少,没有学术的意思。

技术方面论文发表

第一步. 调研、入门1. 确定一个感兴趣的大领域,比如分布式系统或者机器学习,或者深度神经网络。读这个领域经典算法和技术,也可以是几本比较好的书,读完然后再实践实践,动手加深理解。这个过程做完就算是初步入门了。2. 找该领域的顶级会议,比如系统领域的有OSDI、SOSP,机器学习的领域有ICML、CVPR,深度学习的有NIPS、ICLR等等,可以搜CCF会议推荐列表看各领域的顶会列表。然后看近几年这些顶会的论文,因为这代表了最新的研究热点,咱不是说一味的追热点啊,毕竟对于初学者没有足够的领域专业背景,追热点是最快的方法。因为热点往往是该领域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往往是发展最快的小方向,也最容易产生新成果。如果是老问题,人家都研究十几年了,给你留下的待解决的问题就很少或者不是很重要。当然如果是有几十年经验的研究者就不必追热点,他们知道该领域哪些是fundamental的问题,哪些是最值得研究的问题。3. 读了这些前沿论文后,确定一个小方向,比如分布式系统是个大方向,小方向可能是机器学习分布式训练;大方向是深度学习,小方向可能就是graph embedding;大方向是机器学习,小方向可能是半监督学习等等。确定小方向的过程是个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非常重要,这需要你对大方向有很多了解,对小方向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需要读好至少100篇以上论文,需要你知道该小方向的研究进展历史,这需要你知道该小方向别人都在哪方面做工作,做该小方向的顶级研究组都有哪些,他们正在干什么。第二步. 发现问题这步超级难,如果发现了个好问题,那就是成功的一半。这个问题最好是重要的、本质的、没有直观解决方法的。4. 确定小方向后,你需要阅读大量的这个小方向的论文和了解开源项目,再不断聚焦,再确定一个要改进和优化的小小方向,这个可能就是论文的主题。小小方向可能是机器学习分布式系统中的parameter server通信模型,可能是dynamic graph embedding等。然后就要更聚焦地读这方面的相关论文,这时候论文就比较少了,几篇到几十篇到几百篇都有可能,这些论文要精读,花几个月时间研究一篇论文也不为过。5. 挑几个重要的论文工作实现,也可以找开源的运行跑一跑试一试,idea往往从实际运行中来,光靠读是不行的。这个跑一跑可能需要你尝试不同的运行环境,不同的workload数据集,不同的应用场景等。比如,parameter server(PS)模型在本地集群上跑是不是和paper声明的一样、在异构的动态性极强的集群环境下效果怎么样、除了paper提到的算法处理其他算法的时候效果怎么样、除了paper提到的数据集换另外一类数据集怎么样;graph embedding方法处理密集图和稀疏图都怎么样,处理动态变化的图怎么样,等等吧。你要发现X方法仅在a环境下好用,在b环境不好用。这个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当然,没经验的研究者可能很难想到多种环境、多种workload、多种应用场景,这就需要积累。另外一个发现问题的方法是从实际生产中来,这个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往往是大企业环境下才有这个条件。6. 确定你发现的问题还没有被解决。这又需要广泛的阅读和调研,但是问题已经很聚焦了,搜索也会很容易,用你特定问题的关键字在google 搜索(这里强烈建议用google,其他搜索引擎基本搜不到),找到解决相关问题的论文。看看这些论文是不是已经解决了该问题,如果解决了,你有两种方案:第一,该问题已经解决的非常好了,放弃解决该问题。第二,该问题的解决方案还有问题,我还有更好的办法。我建议后者,最起码尽量尝试尝试。5和6步是个迭代的过程…第三步. 分析问题7. 分析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这个往往和第5步发现问题同时进行。这一步靠的是功底和积累,靠的是对问题的理解程度。理解的越深刻,分析的越透测,你之后产生的解决思路就越有可能正确和有效。比如分布式机器学习的PS模型在异构环境下、和在处理数据不均匀的情况下就不好,本质原因是其同步的集中式通信模型,造成PS集中服务器往往需要等待。传统graph embedding方法采用批处理模式,需要graph的全局信息做embedding,当然无法应付动态性非常强的局部更新情况。8. 基于分析,就是对该问题的深刻理解,产生改进的idea。这个可能很难,可能靠运气,但我觉得更多的是靠对问题的理解程度,理解的越深刻,本质原因抓的越准,就越可能产生创新idea。读过一本介绍google企业文化的书,google产品的成功,既不是靠技术能力,也不是靠用户需求,而是靠技术洞见(insight),这就是对问题本质的深刻理解。比如,PS模型在某环境下问题的本质原因是集中式的同步模型,那么我们就可以提出尝试异步通信的模型的idea。分析能力跟个人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都有关,而这正是中国人欠缺的,可以通过读有深刻见地的书籍文章、经常提问来锻炼。第四步. 解决问题9. 实现你的idea,做大量实验验证。这需要动手能力,需要编程能力,需要坐得住。10. 验证你的解决方案,根据实验分析不断优化你的方法。做了大量试验后,得到了若干结果,可能是不好的结果,但是不要一下子否定自己的解决方案,这不能说明你的idea不好用。一个好的方法往往经过千锤百炼,同样,你的idea通常不会一下子就成功。需要你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好的原因,然后基于你的理解改进方法,这是一个反复不断迭代的过程。比如,你发现异步PS模型效果还不如原来的呢。那么关键的是,你要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理应提升的却没有提升?你要看实验运行的日志,看看是哪里慢了,差在哪里,最后你经过不断的实验、分析、思考,你发现了,你提出的异步PS模型虽然没有了等待开销,但是计算的有效性却降低了,结果整体性能反而下降了。那么你下一次迭代就要想怎么把这个计算有效性提上来。我又有了个方法,可以评估每次计算的有效性,然后把计算资源都投到有效性高的计算上。OK,idea不错,那么怎么评估有效性呢?不能开销太大,否则又得不偿失了,你可能想到了一种近似地评估方法。重新实现后,发现效果还不错。OK,恭喜你!你可以准备发论文了!整个研究过程,导师将起到关键的作用。导师可能会给你个问题,这是难能可贵的,基本帮你做了一半的事了,否则你可能需要花上一年时间找问题。然后整个研究过程,都是在导师的引导下进行,需要定期向导师汇报,与导师讨论idea和请导师分析实验结果。最好自己也要经常找同门讨论,而不是闭门造车。第五步. 撰写论文11. 设计你的论文,草拟论文的骨架。每一章都写啥,每一段都写啥,实验都做啥。论文的逻辑往往比语言重要的多,逻辑合理的论文更易读懂,即使咱华人有天生的英语语言缺陷,但是好的逻辑就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写论文就和讲故事一样,怎么能把一个事说明白,不那么简单,甚至说很难,需要不断锻炼。写完给老师看,老师同意后进行下一步12. 写作论文。这个就是根据骨架填肉的过程,但是这一步也不简单,特别对于英语不好的同学,写出来的东西简直是不忍直视、不堪入目、毁人三观。最近上海某高校老师辱骂学生这事就是因为这个,我可以说,我每次看到学生论文也都是这个心情,给学生通宵改论文在家里一边改一边骂,但是当面对学生还是要以鼓励为主,要耐心,要耐心,要耐心,尽力压制自己的怒火,以平和的心态帮助学生提高,期望他下次能给个更好的版本。但是往往事与愿违,看淡点吧,仅求写作态度好点就行了,毕竟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提高的,需要你不断积累。有几个写作的方法吧。第一,不要自己想当然,对于不确定的句型,用“”扩上上google搜,看看你这句型有多少人用过,如果没有几个人用,那就别用,换个写法。第二,读别人论文时,遇到好的句型就记下来,不断积累才能提高。第三,避免一切语法错误,我觉得这个是可以做到的,现在网上那么多工具都可以用。语法错误都避免不了那基本就是态度问题。遗憾的是,我很少遇到能避免语法错误的学生,我生气往往是因为态度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第四,尽量用短句用简单句子,别用长句。你写论文是为了让别人理解你的方法,不是写文艺作品,能说明白就行。13. 提炼总结,改进方法。写作的过程也是屡顺自己思路的过程,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也能发现自己方法的漏洞,那么就要继续回到8,重新思考解决方案,又或者你发现需要补实验来支撑你的论点,那么就继续实现系统做实验,得到实验结果。14. 关于实验。怎么做实验是学生总问的问题,怎么做科学实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对照组、无偏的、定量的,这些都是科学实验的重要要素。如果有解决该问题的其他方法你首先要说明你的方法更好,至少在某一方面更好,这其中可能要涉及到不同的执行环境,或不同的算法数据集。然后设计实验说明你的方法好在哪里,用实验数据说明,比如异步PS和同步PS对比。然后你要进一步用实验数据说明,异步PS的有效性也提高了,如果不考虑有效性的话那么结果就不好。然后你的方法是否有些重要的超参数,试试variation导致各种结果。在实验结果展示方面,要学会用各种工具画各种图,把重要的因素用可视化方式体现出来。第六步. 投稿和看待审稿意见15. 接下来就是投稿。选一个合适的会议或期刊投稿,这个可以听老师的,老师基本有这方面的常识,根据你工作的方向和档次选择合适的去处。确定好了哪个会议期刊后,就需要按照会议期刊要求来整理论文格式,latex是必会的工具了。之后赶在deadline之前提交论文,这个最后的几天可能很痛苦,因为你的论文和方法总有改进的地方,老师的要求会让你最后几天是最忙的几天。但是需要认识到,凡事无完美,你总也改不到完美,你需要一个deadline来督促你完成一个milestone。开始进一步工作或下一个工作。16. 看待评审意见。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会议一般是2-3个月的时间,结果可能是接收也可能是拒掉,相比于结果,更应该看评审意见,看看这些意见是否合理,是否能解决,无论是接收还是拒绝,然后接下来就再次回到解决问题的部分,再次开始优化方法的过程。如果是接收了,那就可以准备订机票开会旅游去了。如果是拒掉那一般是有比较大的问题,那就再仔细深思下一下你的方法。继续优化,还是降低档次投个差点的会,就看你导师的了。第七步. 后续17. 宣传你的工作,扩大影响力。首先你可能是要去参加会议,做个漂亮的ppt,反复演练,争取有比较好的演讲效果。有时你导师有机会去一些地方做报告,把这个工作介绍一下,都是扩大影响力的方法。18. 开放源码。还有是尽量把自己工作的代码和数据开放,挂到网上,让别人来使用,接受别人的改进意见或者是简单的debug。咱不是专业的工程人员,也不用指望你的成果可以马上用于生产,个人觉得开放代码主要是为了让别人更好滴了解你的方法,这有助于扩大影响力,产生后续研究工作。如果有人引用你的论文、或咨询论文内容、又或是使用了你的代码和数据,这也算是你对整个科研事业有那么一丁点的贡献了,这比水论文有意义多了。整体来说,发表论文需要你有:批判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知识面,写作能力,表达能力,英语,韧劲(抗打击能力)等等一系列能力,如果在研究生期间真能发表一篇论文,经历了以上这么多磨难和锻炼,我想你的能力也是不知不觉提高了很多,成为了该小小方向的一个小小的专家了。这对你来说,是最最重要的。这里我提到了韧劲,就是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你会受到不断的打击,包括来自导师的、来自自己的实验结果方面的、来自评审意见的,但是你要做的就是,站起来,继续凿,直到导师满意,知道reviewer满意,直到大家满意。别把这事想简单了,当你想象一下周围好多人都发好多sci了,而你还在为这么一篇完全未知结果的论文而这么努力的时候,我觉得大部分人可能就是缺少这个韧劲才最终以失败告终的…最后,我想再强调一下,发论文不是简单地发论文,而是通过发论文宣传你的工作,以便对某技术或人有那么一丁点影响。无论你发哪个档次的论文,只要目标正确,我觉得你都会有收获和有贡献的。相比较于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你会觉得你是那么地高尚和高大,他们只是造废纸,而你已经对社会有贡献了…(以上内容来源于学术堂)

建筑设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涵盖了人文科学和美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建筑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建筑设计技术浅谈

[摘 要]本文主要结合当前建筑设计技术的发展现状,探讨建筑设计技术及方法。

[关键词]建筑设计技术;原则;结构法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188-01

建筑设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涵盖了人文科学和美学。它是科学与艺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互结合的多科学创造性劳动。建筑设计的创新就是指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以有的相关科技成果进行创新构思,设计出具有科学性 、新颖性及实用性的一种实践活动。

1、建筑设计的意义

任何设计都应具有严谨性,需要相应的理论和方法来引导,建筑设计也离不开这个前提,现有的设计技术大多是从前人那里继承和发展的,设计人员在构思之前应充分考察当地的社会环境、美学、人文、政治经济等因素,以建筑设计的原理和技术为基础,确保建筑不仅能够满足当前使用的要求,还要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会科学地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减少建筑能耗,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2、建筑设计的原则

2.1 具有节能意识

当前社会提倡节约型社会,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运用低能耗资源是实现节能设计的关键,设计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环境,减少建筑能耗的同时还要考虑保护环境,避免浪费资源。

2.2 尽可能的为客户创造价值

现在的地产价值非常高,在一些黄金地段,简直是寸土寸金,如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更多的使用面积,将会带来良好的效益。例如,建筑物最底层的小型通风井道,可采用风管上翻,垂直接入到上一层的楼板预留洞口中,这样底层的井道可以不用砌筑,整个空间显得相对开阔、美观,不但增加了使用面积,也为客户创造了经济价值。

2.3 注意细部构造的处理

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与结构、暖通、水、电等专业有密切的联系,由于建筑专业在设计中起主导作用,这就要求建筑师在许多细部构造中进行仔细推敲,吸收前人的先进经验。例如,在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的设计中,应在楼梯间外墙顶部设一个自然通风百叶窗,因为楼梯间是人员必须使用的逃生场所, 但由于管理不够完善、防火门关闭不严实等原因,在发生火灾时,烟气会逐渐蔓延到楼梯间内,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烟气会在楼梯间顶部积聚,当烟气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会使逃生人员产生恐慌,以至不敢从顶楼疏散,就算冒险从顶楼逃生,也极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在这种情况下,为加快烟气飘散, 应在顶部设置一个0.8平方米左右的自然通风百叶窗,这样会使烟气较快排出。

2.4 避免出现设计的质量隐患

建筑设计人员应经常参观各种工程,观察建筑物投入使用后出现的质量隐患,积累经验,避免在今后的设计中出现类似的问题。例如,在住宅的卫生间设计中,应设计侧排地漏。住宅的卫生间设计一般均做降板处理,在施工时先做好防水层,在安装管道和卫生间洁具后回填轻质混凝土,为防止渗漏,一般在混凝土面层上再做一遍防水层,最后贴地砖。但很多房屋使用几年后,会发现卫生间内有异味,这是因为随着防水层的老化,污水慢慢渗入降板后的底坑内,无法及时排出,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异味,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采用侧排地漏的设计后,污水能及时排出,能有效的改善生活质量。

3、建筑设计的要点

3.1 考虑建筑的气候条件

低碳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很多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往往没有考虑到当地气候环境,而是采用通用的标准进行设计,这种做法虽然确保了建筑居住的舒适性,但是建筑能耗过大,只有充分考虑建筑的地区气候特点,才能设计出更完美的作品。

3.2 注重健康理念

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就是确保居住人员的健康安全,这就要求建筑室内的空气质量和噪音不超过规范标准。设计人员应选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设置各种有益设施。例如,合理设置建筑的出风口和进风口,可以确保空气畅通,有效改善室内环境。

3.3 整体设计

当前一些建筑设计人员将低碳理念、健康理念等要求视为建筑设计的附加部门,将它们与建筑设计区分开来,在完成大部分设计后才进行其他方面的设计,这使得建筑理念不能贯穿设计的全过程,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3.4 降低能耗

建筑设计应该降低能耗,通过对建筑采用良好的体形系数,选择优质的建筑材料,运用先进的外墙保温措施,科学的设置门窗等方法来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

4、建筑设计技术及方法

4.1 平面功能法

建筑平面设计能够解决大部分建筑功能,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人员在方案设计阶段,要对建筑功能认真分析,仔细推敲,建筑设计是一个三维向量的产物,平面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流线的分析,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建筑功能。例如在公共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就要从使用流线的关系,密集人群的安全来开展平面功能组合,力求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安全的公共空间。平面功能法是当前建筑设计人员大量使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实施步骤是首先分析建筑用地关系,了解建筑的使用性质,从使用功能出发来开展平面功能的组合,与此同时,也要考虑空间设计等环节。

4.2 构图法

建筑的空间、基本体量以及其他要求都可以视为简单的几何形体,例如正方体、矩形等。设计人员可通过构图要素来分析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而从中分析出形体之间比例、主从、尺度、对比、均衡、重点等形式美的规律。设计人员使用构图法的前提是如何对建筑进行定位。有关构图与几何关系的探讨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开始应用了,并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巴西国会大夏就是当前应用构图法来设计建筑的典型代表。

4.3 结构法 结构法又称为结构主义的建筑设计方法,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建筑的结构形式来实施建筑设计。建筑空间和建筑结构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借助结构设计来表达出建筑的性质,将建筑结构要素作为装饰要素来处理,但是这些结构要素又是装饰要素不可替代的。例如,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就是采用典型的结构法来设计的,该建筑造型呈现出椭圆的马蹄形,内部三层看台以下为混凝土框架结构。

4.4 符号象征法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建筑外表或内部将特定的符号设置在装饰部位,或者他们用这些符号来演绎建筑的空间和平面向量。例如,在国内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名胜古迹采用特定的符号来表明他的历史意义或者文化象征。纵观国内外很多优秀的建筑设计方案,大都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符号象征法来丰富建筑的内涵。这种设计方法主要应用在一些对建筑形象有特殊要求的设计方案中,例如,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在纽约的总部大厦,就是最具典型的符号象征法的应用。

4.5 综合法

建筑设计并不只是针对单一的建筑实施设计,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群体建筑设计要使其中的每一个单体建筑之间能够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体现出群体建筑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基本上都是在这种设计理念下实现的,我们可以视为这种设计方法是以上几种设计方法的综合。例如,在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过程,建筑师将中国古代的密檐宝塔元素大胆的融入设计方案中,整个外观借鉴了佛塔的构造形式,共设计成13节,体现了佛塔的最高境界。这个运用当地文化元素创造的立面,非常和谐的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受到一致的肯定和好评。最后的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又融合了现代科技,由先进材料组合而成的非凡构造,让整个建筑产生了眩目的外观,成为当之无愧的地标性建筑。

5、结语:

建筑设计的基本内涵是建筑思想、建筑实用和建筑手法,这也是设计人员实施设计的主要依据,研究建筑设计技术不仅是分析建筑思想和建筑作品的基础,也是设计出新时代建筑的必经之路,因而研究建筑设计技术对于从事建筑设计的人来说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郭亮.建筑设计技术浅析[J].建筑与工程,2012(01).

[2] 赵冠谦.我国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设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住宅科技,2009(05).

[3] 朱政纲.朱洁.建筑设计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J].民营科技2008,(0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建筑技术论文

找刊物,有投稿邮箱。投稿、等待通知、缴费、等待发表、发表

省级刊物:《民营科技》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单位:云南省民办科技机构管委会 国际刊号:ISSN 1673-4033,国内刊号:CN 53-1125/N,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知网、维普、万方收录。 省级刊物:《科技资讯》 主管单位:山东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技术开发服务中心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9960 国内统一刊号:CN 37-1021/N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知网、万方、龙源、维普收录。 省级刊物:《黑龙江科技资讯》 主管单位:黑龙江科协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学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1328 国内统一刊号CN 23-1400/G3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知网、万方、龙源、维普收录。 国家级刊物:《文体用品与科技》 主管单位:国家轻工联合会 主办单位:全国文教体育用品资讯中心和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I006-8902 国内统一刊号:CN11-3762/TS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知网、万方、龙源、维普收录 国家级刊物:《数字技术与应用》 主管单位:天津市中环电子资讯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天津市电子仪表资讯研究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9416 国内统一刊号:CN12-1369/TN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知网、万方、龙源、维普收录。 由于篇幅有限,中国期刊库就只介绍这么多科技期刊给大家,如果您还需要了解更多,或者您需要找我们快速发表论文的话,可以联络中国期刊库线上编辑。 中国期刊库---------论文发表,专业期刊论文发表网

这个比较多了,中外都有,有的含金量高,有的花钱就行

推早发表网,投稿过一次流程不复杂觉得很好。

直接到中国知网或者图书馆去找你本专业的学术期刊,与杂志社直接联络,网上很多都是中介,并不是杂志社的人,有的可靠有的不可靠,特别是那些说包发包过一上来就要打订金打多少钱的十有八九是。如果是艺术类职称可以再问我

1、期刊备案、收录查询。鉴别期刊真伪,尽量不要发增刊、特刊。首先要到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其备案情况;2、选择可靠的代理会事半功倍。我先后在网上找过三个代理,有一家收了定金找不到人了,有一家到是每次电话话都说的好听,可是出版的杂志一而再再而三的拖,过了一年多才来通知书,早就过了我的发表时间,之后也没有退定金,幸好在这期间有一家叫博雅论文辅导中心的网站还算靠谱,虽然站长脾气有点大,不过最终事情是办成了。

去找早发表网,出刊只花了21天。

这个一般来说,有两种为主要, 一,投稿到各大杂志社, 通过他们的稽核后 就可以发表了。 二,是在网上找个机构帮你发, 这样的好处是 发表得快点 因为他们有关系 而且专业 不过 坏处是 你可能会遇上, 这个的话, 我跟你说个网 你自己去看, 诚信 义论文 发表, 这站挺不错的 。

这样的网站有很多,建议找几个编辑问问!

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学术期刊、CN类期刊、ISSN期刊等,这些类别之间有交叉关系。具体论文发表资讯,你可以去找早发表网看!

只要查重的时候,抄袭的重复率没有太多,都不会有什么发表的问题。早发表投稿还是挺放心的。

硬件工程师怎么发表论文

硬件工程师的要求是: 1、熟悉电路设计、PCB布板、电路调试,能熟练使用PROTEL等电路设计软件; 2、熟练应用常用电子元器件,熟练检索各种元器件材料; 3、掌握常用的硬件设计工具,调试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4、 熟悉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及软件开发; 5、工作态度积极,责任心强,良好的沟通与团队配合; 6、独立设计过完整的电子产品,能读懂英文产品规格书。

电子工程师们,你还在座位上埋头苦干,跟与一堆数据跟程序打交道吗?这样下去不行,现在生活想过得有滋有味,靠工资不如靠收入,做技术是吃脑力饭,压力大,头发大把大把掉,工资永远那个数,跳来跳去无法突破自我。什么是电子工程师?电子工程师指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科技开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一般分为硬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是硬件电路原理图、PCB设计,硬件电路测试等内容;软件工程师负责嵌入式软件程序编写、测试,或者开发、测试PC端的上位机程序。电子工程师面临的问题有哪些?中国有多少工作很多年的电子工程师;中国每年有多少电子新手需要开始全新的技术生涯;他们有什么困惑需要去解开;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他们对未来的期待是什么?电子工程师的出路在哪里?中国缺少什么样的电子工程师?中国缺少满嘴胡须的电子工程师;中国缺少坐轮椅的电子工程师;中国缺少在一个行业专注几十年的资深电子技术专家;中国缺少知识全面,做事精密细致的电子系统架构师。电子工程师的发展出路在哪里?CETTIC电子工程师课程,教你如何做最牛的技术人才,教你如何成为自己的老板,收入翻番不是问题,技术人员前期积累人脉,磨练技术,后期必须学习管理知识,更需要克服技术人员古板交际少的毛病,楼主简单说下,看官们自行去琢磨吧。(一)可以做技术,切不可沉湎于技术。千万不可一门心思钻研技术!给自己很大压力,如果你的心思全部放在这上面,那么注定你将成为孔乙己一类的人物!适可而止为之,因为技术只不过是你今后前途的支柱之一,而且还不是最大的支柱,除非你只愿意到老还是个工程师! (二)不要去做技术高手,只去做综合素质高手!在企业里混,我们时常瞧不起某人,说他"什么都不懂,凭啥拿那么多钱,凭啥升官!"这是普遍的典型的工程师的迂腐之言。8051很牛吗?人家能上去必然有他的本事,而且是你没有的本事。你想想,老板搞经营那么多年,难道见识不如你这个新兵?人家或许善于管理,善于领会老板意图,善于部门协调等等。因此务必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包括管理,亲和力,察言观色能力,攻关能力等,要成为综合素质的高手,则前途无量,否则只能躲在角落看示波器!技术以外的技能才是更重要的本事!!从古到今,美国日本,一律如此! (三)多交社会三教九流的朋友!不要只和工程师交往,认为有共同语言,其实更重要的是和其他类人物交往,如果你希望有朝一日当老板或高层管理,那么你整日面对的就是这些人。了解他们的经历,思维习惯,爱好,学习他们处理问题的模式,了解社会各个角落的现象和问题,这是以后发展的巨大的本钱,没有这些以后就会笨手笨脚,跌跌撞撞,遇到重重困难,交不少学费,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 (四)知识涉猎不一定专,但一定要广!多看看其他方面的书,金融,财会,进出口,税务,法律等等,为以后做一些积累,以后的用处会更大!会少交许多学费!! (五)抓住时机向技术管理或市场销售方面的转变!要想有前途就不能一直搞开发,适当时候要转变为管理或销售,前途会更大,以前搞技术也没有白搞,以后还用得着。搞管理可以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搞销售可以培养自己的市场概念和思维,同时为自己以后发展积累庞大的人脉!应该说这才是前途的真正支柱! (六)逐渐克服自己的心里弱点和性格缺陷!多疑,敏感,天真(贬义,并不可爱),犹豫不决,胆怯,多虑,脸皮太薄,心不够黑,教条式思维。。。这些工程师普遍存在的性格弱点必须改变!很难吗?只在床上想一想当然不可能,去帮朋友守一个月地摊,包准有效果,去实践,而不要只想!不克服这些缺点,一切不可能,甚至连项目经理都当不好--尽管你可能技术不错! (七)工作的同时要为以后做准备!建立自己的工作环境!及早为自己配置一个工作环境,装备电脑,示波器(可以买个二手的),仿真器,编程器等,业余可以接点活,一方面接触市场,培养市场感觉,同时也积累资金,更重要的是准备自己的产品,咱搞技术的没有钱,只有技术,技术的代表不是学历和证书,而是产品,拿出象样的产品,就可技术转让或与人合作搞企业!先把东西准备好,等待机会,否则,有了机会就可以一展身手。 (八)要学会善于推销自己!不仅要能干,还要能说,能写,善于利用一切机会推销自己,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很必要!要创造条件让别人了解自己,不然老板怎么知道你能干?外面的投资人怎么相信你?提早把自己推销出去,机会自然会来找你!搞个个人主页是个好注意!!特别是培养自己在行业的名气,有了名气,高薪机会自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有合作的机会... [10]该出手时便出手!永远不可能有100%把握!!!条件差不多就要大胆去干,去闯出自己的事业,不要犹豫,不要彷徨,干了不一定成功,但至少为下一次冲击积累了经验,不干永远没出息,而且要干成必然要经历失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新人电子工程师又该何去何从呢?(一)电子新手“没事做,没人教,工作没有技术含量”的矛盾心态电子工程师新手往往心浮气躁,拒绝进步,拒绝沉淀,害怕丢脸。电子工程师需要不怕丢脸:记住每一个让你丢脸的人,他们是你的贵人。(二)大城市与小城市的电子工程师你需要去哪里?北上广深是四个电子行业最集中的城市,工作机会很多,不少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或总部大部分在这四个城市。大城市房价贵,交通费用高,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但选择的余地也大。小城市除了工作外,则更适合生活。所以任何选择有利有弊,找到自己更适合自己的地方就好。(三)大公司与小公司的电子工程师你需要怎么选择?电子工程师新手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尽量选择大公司。大公司稳定,里面积淀的电子高手很多,有更多机会去学习技术,同时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道。如果能进入外企待3到5年更好,完整的工作流程及鲜明的企业文化可以塑造你的好习惯,让你一辈子受益无穷。不过,个人能力到了一定的程度也许可以去小公司,那将会是另外一片天空。可以尽量先选择去大公司,当你成长起来以后,可以试着去小公司或者创业,自己干出一番大事。(四)偏硬件与偏软件的电子工程师哪个更好一点?一般来说,同样长的工作年份,偏软件工作的工资比偏硬件的稍微高一些;在数量上,偏软件的职位会比偏硬件的职位多;偏软件的职位在行业经验上的积累会影响职位的跃迁;偏硬件的长远来讲更有发展前途,更方便以后转行,而且可以寻找到更多乐趣;真正的高手是软硬兼通的。所以两者其实都很重要,关键看你的兴趣点在哪方面,还有你自己擅长软件工程,还是硬件工程,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找到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你工作才能游刃有余,富于乐趣。(五)技术和沟通对电子工程来说都很重要不少工程师一味的专注技术,忽视了与人沟通的重要性,长时间得不到公司的重用;更多的工程师以为掌握了热门了技术,如智能手机,无线通信等,就一定能够改变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活的更有成就感。其实,结合自身的实际去专注在自身的行业核心技术的掌握,不断更新自我观念,提高自身修养水平,反省与人打交道的方式方法,这样一个电子工程师才有更好的前景。很多时候,与人沟通比技术精通对一个电子工程师更重要。(六)电子工程师怎样快速成长电子工程师的工作就是将一堆器件搭在一起,注入思想(程序),完成这些器件分离时无法完成的功能,做出一个能够商业化的成品。技术高手需要持续的积累。学习态度重要,学习的方法重要,学习的环境及好师傅带更重要,自行总结自行去悟最重要——也就是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后,不断领悟。及时的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集思广益对运用别人的专业知识,多学习掌握最新的电子技术,学习永远是成长途中最靠谱的手段,学会给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充电,闲余时间参加CETTIC电子工程师培训,弥补自己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然后通过学习不断提升,并且专注在一个行业,准备好奋斗十年,或至少3~5年来掌握该行业的核心技术;勤于思考,要常常有灵机一动感觉;勤于动手,干什么像什么,能发现并对粗制滥造深恶痛绝,对精致严谨一往情深,相信数年之后你一定成为电子高手。(七)最吃香的电子工程师是怎么样的?电子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在普通提升。精通英语或者其他的第二外语,计算机操作非常熟练,善于与人沟通,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对电子行业系统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持续不断学习的电子工程师最吃香。也就是说,“多面手电子工程师”最吃香。做合适的项目,遇到合适的上司,从技术走向高层,往往是可欲不可求的。能否进入到心仪的公司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缘分是很重要的。

1、去当地人社部门申报

2、流程:个人提出申请——单位盖章评价——(提交上级主管门,可略)——当地人社部门审核材料——中级评委会评审)

3、申报所提交的材料:各地的申报表格不同,建议你在当地人社部门网站下载申报评审相关表格。(材料表格太约有六大份,评审基础表、证书书明材料、奖励、论文等)

4、暂时电子信息工程师可不用考试取得职称,计算机工程师只要考试取得。

5、申报条件:

(1)学历资历方面:学历大专则需要取得电子信息助理工程师4年方可申报评审,或从事电子信息8年可以申报评审工程师。

(2)职称外语合格以上(60分以上,免考除外)

(3)职称计算机,即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4)论文一篇一个,必须是ISSN或CN刊文上发表

(5)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电子工程师指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科技开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一般分为硬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主要负责电路分析、设计;并以电脑软件为工具进行PCB设计,待工厂PCB制作完毕并且焊接好电子元件之后进行测试、调试。软件工程师主要负责单片机、DSP、ARM、FPGA等嵌入式程序的编写及调试。FPGA程序有时属硬件工程师工作范畴。

职业定义;

具有电子信息产品的安装、调试、检测、维护能力,具备电子信息技术的开发、设计、推广、应用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从事的主要工作包括:电子信息产品的安装、调试、检测、维护能力,电子信息技术的开发、设计、推广、应用能力。

职业概况;

报考电子信息工程师系列,最对口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其核心课程,包括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网络、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电子测量原理、信号处理技术、PLC原理与应用、低频电子线路、电子器件与电子线路、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等。就业领域,是在生产制造企业从事电子产品的工艺实施、生产组织、技术管理等工作,以及电子设备及系统的操作、管理与维护工作。

硬件是什么?硬件工程师是干嘛的?其实很多人都可能好奇这个问题,今天就借题主地方分享下我的看法。

1、什么是硬件。

狭义来说,一般我们所说的软件和硬件指的是电子领域的。

软件代码也是人编写的,我们所熟知的语言比如C、C++等都是通过编译器翻译成汇编语言,然后汇编语言通过汇编器翻译成二进制机器语言,机器语言操控门电路完成相应的动作。个人觉得,没有硬件,软件就没有存在的意义,硬件是一切的基础,这里可以看出硬件设计是多重要。

但软件和硬件又有明显的区分,至少工作内容区别很大。按照行业内描述硬件属于底层(一般称为底层硬件),软件称为上层(软件又分为:底层驱动、上层业务以及应用层等)。如果非要举个例子来说明软件和硬件, 那最好的例子就是人,硬件指人的躯体,而软件指人的思维。

2、什么是硬件设计

一般来说硬件设计指的是电路设计,这样说是没问题的,因为你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电路设计,最终的目标也是产出一个优秀的电路,能够满足各种要求,经历各种考验。但实际上我们要求的是产品,而不是单板。

网上有一篇文章讲的挺好:"硬件设计就是根据产品经理的需求PRS(Product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在COGS(Cost of Goods Sale)的要求下,利用目前业界成熟的芯片方案或者技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硬件产品,而且要符合以下要求:PRS功能(Function)、性能(perrformance)、电源设计(power Supply)、功耗(power Consumption)、散热(Thermal/Cooling)噪音(Noise)、信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电磁辐射(EMC/EMI)、安规(Safet)、器件采购(Component Sourcing)、可靠性(Reliability)、可测试性(DFT: design for test)、可生产性(DFM:design for manufacture)

详细了解硬件设计开发的伙伴可以看这里,刚毕业的时候就是在这里学习硬件相关知识,对初学者来说收益很大,适合刚入职场的各位~~

硬件工程师必看

3、什么是硬件工程师

硬件工程师负责整个产品的硬件设计

硬件产品的研发团队可以如上图所示,在整个项目研发团队中,有两个人和所有人打交道,一个就是项目经理,另一个就是硬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需要和各种研发人员打交道 、协调工作,这也要求硬件工程师具有丰富的知识面和强大的协调能力。

硬件工程师的本职工作,如下图所示:

硬件工程师可以大致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o   初级硬件工程师

在别人的指导下完成阶段三、四的部分,这个是应届毕业生入职三个月基本可以达到。

o   普通的硬件工程师

独立完成阶段三、四的工作,一般工作1到2年即可。

o   资深的硬件工程师

主导完成阶段三、四的工作,参与完成阶段二总体设计的工作。

o   专家级硬件工程师

主导完成阶段一、二的工作。

作为一个硬件工程师,负责整个产品的研发过程。所以必须对每个时间段进行精确把握。项目都会有项目周期,虽然项目经理在把控时间,但具体的操作还是硬件工程师来搞。

4、硬件工程师需要的工作能力

硬件工程师的目标是产品零缺陷。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设计电路、解BUG、部门沟通交流,各方面能力都需要提高。

关于硬件工程师基本素质与技术,在这里给出华为硬件工程师手册中的定位,如下图所示。

最后就是硬件工程师的自我修养:

沟通能力强、性格温和、谦虚谨慎 、认真仔细 、要有耐心 、不会就问  、有责任心、分清主次、乐善好学。

从上面可以看到硬件工程师不是我们认为的一个纯技术型岗位,更多的是还需要跨部门沟通,团队协作,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是无限的,和不同的同行业交流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

硬件工程师必看

  • 索引序列
  • 硬件技术方面怎么发表论文
  • 硬盘技术论文怎么写好发表
  • 学硬件怎么发表论文
  • 技术方面论文发表
  • 硬件工程师怎么发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