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泽布替尼相关专家发表论文

泽布替尼相关专家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泽布替尼相关专家发表论文

这种药品大概是在500块钱一盒,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医生当时给我开了补中性粒细胞的药,这种抗癌药多少都会造成免疫力的下降的,而且也会有很多不舒服的副作用,这个是没有办法的,只能把自己的情况告诉医生,如果医生那边有缓解的方法的话会告诉你的,另外你也可以问一下香港济民药业的药师客服,我一直都在这里买的药⌄他们也有一些可以参考的建议。

一般都是音译,音译过来的还要看原来的语言含义才行。因为不确定是哪种语言,所以不能确定什么意思。

计算机相关论文发布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测量与控制、通信技术等等,更多可以到壹品优去看看

学术堂整理了几个计算机论文期刊,并做了相关介绍,供大家参考:一、《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发表900元一个版面,1.5个版面起发,一个版面2000字符《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杂志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大恒电子音像出版社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致力于创办以创新、准确、实用为特色,突出综述性、科学性、实用性,及时报道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在科研、教学、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为国内计算机同行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9599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907/TP 邮发代号:18-160二、《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1000元一个版面,一个版面2500字符2012年11月由《电子游戏软件》变更而来,《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期刊.国内刊号:CN10-1108/TP;国际刊号:ISSN2095-5650;综合性的科技类学术刊物.三、《移动信息》发表900元一个版面,2500字符《移动信息》杂志是重庆云锦广告传媒旗下的一本以通讯、数码产品为主的大众型导购刊物,面向全国发行.历经七年的发展《移动信息》已经成为相当成熟的媒体,秉持专业精神的《移动信息》追求的是信息的大量化以及编辑的最优选择性,面向的读者群为18岁~28岁的新锐消费群体.整体风格以人文的方式感知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创新,专业、时尚的栏目设置和栏目内容,使《移动信息》成为"中国极具导购性的数码人文杂志",并成为年轻消费人群的必备手册.四、《硅谷》发表900元一个版面,一个版面2800字符.1,5个版面起发《硅谷》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科技类学术刊物,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龙源国际期刊》等网络媒体收录,属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五、《软件》发表900元一个版面,2个版面起发.4000字符《软件学报》是一本刊登计算机软件各领域原创性研究成果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均经过严格的同行专家评议.《软件学报》主要面向全球华人计算机软件学者,致力于创办与世界计算机科学和软件技术发展同步的以中文为主的"中文国际软件学术期刊",为全球华人同行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六、《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900元一个版面,2个版面起发.《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自1994年创刊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实用第一、质量第一、读者第一"的原则,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办刊理念,以振兴民族软件工业为己任,努力为广大电脑编程爱好者、专业计算机系统维护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提供第一手的技术资料和编程维护技术.在栏目内容上,选题覆盖面广、涉及技术领域多、信息量大,给程序员提供开阔视野;在技术水平上,我刊始终把握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大方向,提供详尽的准确的技术指导,同时在长期的工作中与国际型大公司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为读者提供全球最新最全的文章;在实用性上,稿源来自软件产业一线的工作者和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广大程序员.在业内获得一致好评,受到广大编程和维护人员肯定.在本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强的权威性,所发表的论文、文章可做调职、职称评定、升学、就业、评奖学金的主要依据.七、《电子制作》发表900元一个版面,一个版面2700字符《电子制作》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北京市工商局备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科技类优秀期刊.八、《中国新通信》发表1000元一个版面,2200字符,1.5个版面起发1.国家级正规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备案可查.(国家新闻出版部署查不到的都是假刊).2.电子方面的文章可以发.3.评职称是否认可要根据当地规定,如果规定发表在省级或国家级以上正规期刊就可以,肯定认可.如果要求必须发核心那就不认了,因为《中国新通信》是国家级.以下是期刊详细信息:《中国新通信》(国家级)主管: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电子工业出版社ISSN:1673-4866CN:11-5402/TN邮发代号: 2-76周期: 半月出版地:北京市

关于计算机的期刊有很多,楼主不必为此想太多了,最重要还是你的论文质量够不够好。我可以介绍你一个不错的论文网,京都名师论文网。你可以先在这里检测一下你的论文,然后咨询一下发到哪个期刊会比较好,他们会给你好的建议的。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盐酸替扎尼定片发表论文

盐酸替扎尼定片,适应症为盐酸替扎尼定片为中枢骨骼肌松弛药,用于降低脑和脊髓外伤、脑出血、脑炎以及多发性硬化病等所致的骨骼肌张力增高、肌痉挛和肌强直。

用人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体外实验研究表明,盐酸替扎尼定及其代谢产物不影响该酶对其他药物的代谢。盐酸替扎尼定使扑热息痛的达峰时间推迟16分钟,而扑热息痛对盐酸替扎尼定的药动学参数没有影响。乙醇使盐酸替扎尼定的曲线下面积增加约20%,使最大峰浓度增加15%,同时盐酸替扎尼定的不良反应增加,乙醇和盐酸替扎尼定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有相加作用。4mg盐酸替扎尼定单次或多次给予的回顾性研究表明,与没有同时服用口服避孕药的病人相比,同时服用口服避孕药使盐酸替扎尼定的清除率下降50%。

[适应症]盐酸替扎尼定为中枢性骨骼肌松弛药,用于:1、 下列疾病造成的骨骼肌紧张状态的改善——颈、肩及腰部疼痛等局部疼痛综合症2、 下列疾病引起中枢性肌痉挛:——脑血管障碍、痉挛性脊髓麻痹、颈椎病、小儿麻痹症、手术后遗症(脊髓损伤、大脑损伤)、脊髄小脑变性症、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用法用量]用于疼痛性肌痉挛时:口服2mg/次,每天3次。并根据年龄、症状酌情增减。用于中枢性肌痉挛时:应根据患者需要而作剂量调整。初始剂量不应超过6mg/天(分三次服用),并可每隔半周或一周逐渐增加2-4mg。通常12-24mg/天(分3-4次服)的用量已可获得良好的疗效;而每天的总量不能超过36mg。[不良反应]应用所推荐的低剂量盐酸替扎尼定片来解除疼痛性肌痉挛时,不良反应极少,且通常为轻微而短暂的,它们包括嗜睡、疲乏、头昏、口干、恶心、胃肠道功能紊乱以及血压轻度降低。应用所推荐的高剂量盐酸替扎尼定片治疗中枢性肌痉挛时,上述不良反应较常见且明显,不过严重到需要终止治疗者极少。导致终止治疗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有:疲乏(3%),嗜睡(3%),口干(3%),痉挛程度或张力增加(2%)和头昏(2%)。其中,乏力,嗜睡/镇静,口干和头昏为最常发生的与替扎尼定相关的不良事件,有3/4的病人认为这些不良事件是轻度到中度,1/4的病人认为很严重;这些不良事件有剂量依赖性。另外还可能产生以下反应: 低血压,、脉搏缓慢、 肌无力、 失眠、 睡眠障碍、幻觉、肝炎等。

危害性也比较大,做实验的产生副作用的比例不少

厄洛替尼ensure研究发表论文

吴一龙教授出任IASLC 世界肺癌大会(WCLC 2020)主席,成为世界肺癌大会50年来第一位担任大会主席的中国学者。 在第16届IASLC国际肺癌大会(WCLC 2015)上,吴一龙教授荣获Paul A. Bunn JR. Scientific Award(IASLC杰出科学奖)。 吴一龙教授与周清教授在2019年ESMO大会上。 第十届中国肿瘤学临床试验发展论坛专题 在中外抗肿瘤治疗领域,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大名鼎鼎的37家成员单位,迄今成功开展临床试验超过60项,众多医疗科研成果改变了癌症治疗的临床实践。 8月8日,第十届中国肿瘤学临床试验发展论坛即将举行,国内肿瘤学领域顶级专家汇聚,共同探讨肿瘤学临床试验的最新成果、研究热点。 资料提供/GACT/CTONG 办公室 CTONG初萌:亚特兰大街头咖啡馆“一拍即合” CTONG如今人才济济,成果丰硕,其实初始萌芽于2006年6月初亚特兰大一间街头咖啡馆。 当时,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一龙、中山大学肺癌研究中心内科副主任张力、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同济大学肺科医院周彩存,四位活跃在中国肺癌领域的医学专家,正在参加第42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 会议,会议间隙,他们在异国街头围桌畅聊。 “我们自己来成立一个肺癌领域临床研究的组织吧!”经吴一龙提议,四位中国医生“一拍即合”,播下CTONG的种子。 “一拍即合”的背后,潜藏着中国医生长久之痛:我们认识世界,要如何让世界认识我们? 吴一龙教授说:“美国有SWOG(西部肿瘤协作组)、ECOG(东部肿瘤协作组),日本有WJOG,欧洲有EROTC……这些医学学术研究组织在国际会议上作大会发言,公布重要成果,一直在改变临床实践”,他回首当年,CTONG成立的初衷很朴素,也相当有远见,一步步带动无数中国医生探寻治癌良策,如今中国医生屡登世界大舞台,研究成果让无数患者得益。 CTONG初战:失败真乃成功之母 2007年全国肺癌大会上,CTONG正式启动,致力于设计和开发胸部肿瘤特别是肺癌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提供高水平临床实践证据,提升中国胸部肿瘤诊治水平与国际地位,切实为胸部肿瘤特别是肺癌患者带来新生希望。 生命力喷薄而出的CTONG在2008年迅速启动了7个临床试验,第一个试验是CTONG0801,是全球首项观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尿氨基末端肽水平的前瞻性研究。 “一号试验”,28家医院参加,484例患者入组,研究提示,通过最常用的CT联合骨扫描诊断,中国非小细胞癌骨转移患者使用双膦酸盐后,尿氨基末端肽水平降至正常是预后良好因素,而唑来膦酸治疗期间持续升高的尿氨基末端肽水平则是不良预后因素。该成果在2011年世界肺癌大会上口头演讲,反响不错,但吴一龙教授坦承“试验其实失败了”,原因在于忽略了把控质量,“导致证据可信度不足”。 “一号试验”失败后,CTONG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理念,随即在第二个及其后的临床试验取得耀眼的成功。比如CTONG0802,国际上第一项对比厄洛替尼与化疗用于EGFR突变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OPTIMAL研究,2010年在欧洲肿瘤年会(ESMO)作大会口头发言,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肿瘤杂志《柳叶刀·肿瘤》。中国人在EGFR突变肺癌的治疗上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在中国,年新增发病78万例的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就占64万人,EGFR突变引起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约为29万人,这意味着大量中国患者拥有了全新的临床治疗方案! CTONG长歌:“创新基因”带来改变世界的成果 CTONG这一中国医生联合研究组织,2008年启动7项临床试验,2009年启动4项临床试验……自诞生以来一路开足马力向前奔跑。在吴一龙教授看来,临床试验如同种地,需要踏实做事、辛勤耕耘。一路走来,吴一龙一直将深植于CTONG的创新基因引以为豪。 比如2012年启动,4年后发表首篇成果文章的“脑的研究”。该项目直击全脑放疗对付肺癌脑转移的痛点——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很快死亡,即使熬过一年也很可能会出现认知障碍。“能否用靶向药物治疗,替代全脑放疗?”为了拿出最硬的证据来,他们设计发起了用两种靶向药物与放疗对比处理脑转移的研究,如今全世界已经公认了如果是基因突变型肺癌,一旦发生脑转移,首选靶向药物治疗而非全脑化疗,该成果也是当年世界肺癌大会四个大会报告之一。 研究甚至改变了全世界临床试验,以往只做药物方案间的比较,从此开始两个不同治疗手段间的临床试验研究。 再如2011年启动的研究项目,是将靶向药物创新性应用于早期病人。 众所周知,传统早期肺癌手术后,患者需要做足化疗,病人非常痛苦,但证据显示他们从中获益的仅占5%。既然有针对基因突变的药物,为什么不用?该研究以扎实的数据、明确的结论,证实了基因突变患者早期手术后,选用靶向药物,优于化疗,2017年登上世界肺癌大会进行口头报告。今年公布了该研究的总生存期结果。 第三个吴一龙教授引以为豪的研究,还正在进行中。 该研究自2017年启动,探究“是否所有肺癌都可按特性分配给不同的治疗”,由广东省人民医院肺三科主任周清教授牵头,创新性非常强。“预计至少筛查3000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约500例,当中2500例也不浪费,列为真实世界研究。”吴一龙教授说。 吴一龙: “一起来了解肺癌临床最新进展!” 吴一龙教授将CTONG历程娓娓道来,让人听得非常过瘾,“其实我们非常欢迎业界甚至是全 社会 ,一起了解肺癌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他笑眯眯地话锋一转:“比如‘围观’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中国肿瘤学临床试验发展论坛,保证精彩不断!” 原来,CTONG不仅临床试验研究的世界性成果不断涌现,还树立了两大品牌,包括:每年3月第一周举行的中国肺癌高峰论坛,立足于解决肺癌治疗当前面临的问题,至今举行第17届,影响力惊人,论坛收获了800万人次的观会流量; 每年8月举行的中国肿瘤学临床试验发展论坛,除了同期举行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GACT)/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的年会外,论坛一直牢牢把握“前沿与未来”主题,专门探讨目前胸部肿瘤尤其是肺癌领域的正在做的临床试验,涉及的研究结果可能很快就在临床实现治疗改变,有的可能几年后会影响临床方案。 “如果说,3月的论坛,供肺癌医生更新肺癌诊治知识,那么,8月的论坛,就是让医生与患者一起看到肺癌诊疗的前景,共迎战胜癌的曙光!”吴一龙教授说。 机会说来就来——今年的中国肿瘤学临床试验发展论坛如期而至,8月8日通过网络会议形式举行。 CTONG秘书长周清教授介绍,今年论坛因为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两大热点“热力相当”,会期确定为全天,8:00-12:00是免疫治疗肺癌的“主场”,10多个相关话题,涉及国内6、7个原研药物的临床试验最新进展;14:00-17:40是靶向治疗肺癌的“主场”,精细再精细的肺癌分型、克服耐药等话题不断,涉及的药物一半左右源于国内研产。 “10年前,一两个本土药物亮相已经不错了;现在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足以撑起一场大讨论。”吴一龙教授感叹,十年变化非常大,无数人的努力奋战,为的正是这样的变化。

北京时间17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在线发表了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钟文昭教授团队牵头中国17家标杆医院,在伴EGFR敏感突变的IIIA-N2期纵隔淋巴结转移肺癌术前新辅助靶向治疗历时八年研究成果。该项前瞻性临床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供了靶向治疗在伴EGFR敏感突变的III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揭示了厄洛替尼较传统含铂双药化疗有更好的围术期治疗有效率,淋巴结降期率和手术切除率,并改善患者预后,围术期安全,有望改变和完善该亚型肺癌的围术期治疗的临床实践,为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针对肺癌这一恶性肿瘤的治疗,医学界的治疗方案正在不断增多,但最为主流的还是集中在杀(手术)、烧(放疗)、毒(化疗)、定点打击(靶向治疗)等领域。可究竟在什么时段运用那一手段,或者怎么组合的利用这些手段,才能使疗效达到最佳,一直是医学界非常关心的问题。 从2011年12月开始,该研究由CTONG(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启动,联合国内17个单位共同参与。这一研究设计由吴一龙教授牵头全国知名专家教授在前期单臂临床试验的理论基础上共同提出,充分体现了中国专家开拓性的治疗理念。由于外科临床研究的复杂及挑战性,经过长达8年的研究历程,来自17个中心共计386名患者进行了筛选,最终入组人数72人。结果现实,在使用靶向药物厄洛替尼在术前、术后组合手术进行治疗的情况下,这一组合拳比含铂双药化疗有更高的客观缓解率,缓解比率增加近20个百分点。 据悉,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IIIA-N2是临床上诊断和治疗最具有异质性和挑战性的一个群体。N2纵隔淋巴结转移,预示着血液中高概率存在微转移。新辅助治疗的目的是尽早清除血中微转移,最大限度切除肿瘤,提高肿瘤完全切除和治愈率。与单纯手术相比,传统含铂双药新辅助化疗,可将5年总生存率提高5%。但是长期以来,诸如厄洛替尼这样的肺癌靶向药物,能否有效、安全的应用于伴EGFR敏感突变III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仍是全球医学界争论的重大科学问题。 此次发表的最新成果,为回答靶向药物能否有效、安全的应用于伴EGFR敏感突变III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撑,随着厄洛替尼等靶向药物纳入国家医保,患者的治疗费用显著下降,有力地确保了这类高效低毒的靶向药物能惠及更多的中国患者。 据悉,自2007年开始,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牵头成立了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通过设计、开展胸部肿瘤特别是肺癌研究领域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为胸部肿瘤临床实践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促进我国胸部肿瘤医疗、科研活动的规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提高我国胸部肿瘤诊治水平和国际地位。此次结题并公开发表的首个 探索 EGFR-TKI新辅助治疗IIIA-N2期NSCLC的前瞻性研究,其研究多中心成员单位就包括广东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福建省协和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上海中山医院、广州军区总医院、吉林省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沂市肿瘤医院、苏北人民医院、浙江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共17家国内顶级的肺癌治疗中心。

莱布尼茨发表的论文

积分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分别从各自不同角度发明的。牛顿是从物理学的角度发明出的微积分。而莱布尼兹是从数学角度发明的微积分。

作者争议

历史上,关于微积分的成果归属和优先权问题,曾在数学界引起了一场长时间的大争论。事情是这样的:

莱布尼茨方面:1675年11月11日,莱布尼茨已经完成一套完整的微分学。在1684年,莱布尼茨于发表第一篇微分论文《一种求极大极小和切线的新方法,它也适用于分式和无理量,以及这种新方法的奇妙类型的计算》,定义了微分概念,1686年,莱布尼茨又发表了积分论文,讨论了微分与积分。

牛顿方面:牛顿在1671年写了《流数术和无穷级数》,这本书直到1736年才出版,它在这本书里指出,变量是由点、线、面的连续运动产生的,否定了以前自己认为的变量是无穷小元素的静止集合。他把连续变量叫做流动量,把这些流动量的导数叫做流数。另外有人说:牛顿在1667年就完成了“微积分”的雏形《流数法》,但直到1704年才发表。

然而在1699年,英国皇家学会的成员指控莱布尼茨剽窃了牛顿的成果,单方面下定结论,认为牛顿才是微积分的“第一发明人”。这场微积分争论在1711年全面爆发。直到莱布尼茨去世,依然没有定论。因此,大多数现代历史学家都认为,莱布尼茨与牛顿各自独立发展出了微积分学,并为之创造了各自独特的符号。莱布尼茨是从几何问题的角度出发,运用分析学方法引进微积分概念,从而得出运算法则,牛顿则是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集合方法研究微积分,其应用上更多地结合了运动学。

莱布尼兹是17、18世纪之交德国最重要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一个举世罕见的科学天才。他博览群书,涉猎百科,对丰富人类的科学知识宝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莱布尼兹出生于德国东部莱比锡的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是莱比锡大学的道德哲学教授,母亲出生在一个教授家庭。莱布尼兹的父亲在他年仅6岁时便去世了,给他留下了丰富的藏书。莱布尼兹因此得以广泛接触古希腊罗马文化,阅读了许多著名学者的著作,由此而获得了坚实的文化功底和明确的学术目标。

15岁时,莱布尼兹进了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一进校便跟上了大学二年级标准的人文学科的课程,还广泛阅读了培根、开普勒、伽利略等人的著作,并对他们的著述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评价。在听了教授讲授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的课程后,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岁时,莱布尼兹转入阿尔特道夫大学。这一年,他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论组合的艺术》。这是一篇关于数理逻辑的文章,文章虽然不够成熟,但却闪耀着创新的智慧和数学的才华。

从1671年开始,他利用外交活动开拓了与外界的广泛联系,尤以通信作为他获取外界信息、与人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主要方式。在出访巴黎时,莱布尼兹深受帕斯卡事迹的鼓舞,决心钻研高等数学,并研究了笛卡尔、费尔马、帕斯卡等人的著作。1673年,莱布尼兹被推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此时,他的兴趣已明显地朝向了数学和自然科学,开始了对无穷小算法的研究,独立地创立了微积分的基本概念与算法,和牛顿共同奠定了微积分学。

不过,关于微积分创立的优先权,数学上曾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实际上,牛顿在微积分方面的研究虽早于莱布尼兹,但莱布尼兹成果的发表则早于牛顿。莱布尼兹在1684年10月发表的《教师学报》上的论文《一种求极大极小的奇妙类型的计算》,在数学史上被认为是最早发表的微积分文献。

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第一版和第二版也写道:“十年前在我和最杰出的几何学家莱布尼兹的通信中,我表明我已经知道确定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方法、作切线的方法以及类似的方法,但我在交换的信件中隐瞒了这一方法,这位最卓越的科学家在回信中写道,他也发现了一种同样的方法。他并叙述了他的方法,它与我的方法几乎没有什么不同,除了他的措词和符号而外。”因此,后来人们公认牛顿和莱布尼兹是各自独立地创建微积分的。

牛顿从物理学出发,运用集合方法研究微积分,其在应用上更多地结合了运动学,其造诣高于莱布尼兹。莱布尼兹则从几何问题出发,运用分析学方法引进微积分概念,得出运算法则,其逻辑的严密性与系统性是牛顿所不及的。莱布尼兹认识到好的数学符号能节省思维劳动,运用符号的技巧是数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他发明了一套适用的符号系统。这些符号进一步促进了微积分学的发展。1713年,莱布尼兹发表了《微积分的历史和起源》一文,总结了自己创立微积分学的思路,说明了自己成就的独立性。

莱布尼兹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是巨大的,他的研究及成果渗透到高等数学的许多领域。他的一系列重要数学理论的提出,为后来的数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例如,莱布尼兹创立了符号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发明了能够进行加、减、乘、除以及开方运算的计算机二进制算法,为计算机的现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莱布尼兹在物理学的成就也是非凡的。他的物理学研究一直在朝着为物理学建立一个类似欧氏几何的公理系统的目标前进。不仅是数学物理,莱布尼兹对中国的科学、文化和哲学思想也十分关注,他是最早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德国人。

  • 索引序列
  • 泽布替尼相关专家发表论文
  • 计算机相关论文发布
  • 盐酸替扎尼定片发表论文
  • 厄洛替尼ensure研究发表论文
  • 莱布尼茨发表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