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张寅凯发表的论文

张寅凯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张寅凯发表的论文

张寅凯 张淳珂 张宸辛 张岳烆 张靖涵 张苏霖

张寅凯所发表的论文

张寅凯 张淳珂 张宸辛 张岳烆 张靖涵 张苏霖

浙江大学张凯博士论文发表

4.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65年12月11 学历:研究生 学位:硕士 职称:副教授 院系:机械电子学院 教研室:农业动力系 教学课程 几年来担任《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科研方向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简 历 85年大学毕业分配至泰安汽车制造厂工作,88年-91年山东工业大学读硕士,91年到山东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工作至今。 篮球运动员 国籍:中国 位置: 中锋 号码: 7 出生年月: 1982年12月 民族: 汉 身高: 2.11M 体重: 94KG 效力球队: 东莞新世纪马可波罗 职业生涯经历: 2005CBL冠军 2005~2006CBA第十四名 2007~2008赛季CBA常规赛第六名,进入季后赛,并进入四强。 技术特点: 速度快,意识好,封盖能力强、中近投篮准、前场篮板能力强。 个人职业生涯记录: 单场得分最多: 31分 所在球队:东莞马可波罗 主队:东莞马可波罗(133) VS 客队:云南红河(123) 2005-2006赛季 场序:193 31分 所在球队:东莞马可波罗 主队:东莞马可波罗(133) VS 客队:上海西洋(118) 2005-2006赛季 场序:261 单场篮板最多: 20个 所在球队:东莞马可波罗 主队:东莞马可波罗(132) VS 客队:山东黄金(124) 2007-2008赛季 场序:106 单场三分最多: 3个 所在球队:东莞马可波罗 主队:浙江万马电缆(123) VS 客队:东莞马可波罗(107) 2005-2006赛季 场序:275 3个 所在球队:东莞马可波罗 主队:广东宏远(122) VS 客队:东莞马可波罗(111) 2007-2008赛季 场序:256 单场助攻最多: 5个 所在球队:东莞马可波罗 主队:东莞马可波罗(133) VS 客队:上海西洋(118) 2005-2006赛季 场序:261 单场盖帽最多: 8个 所在球队:东莞马可波罗 主队:东莞马可波罗(100) VS 客队:新疆广汇(107) 2007-2008赛季 场序:77 单场扣篮最多: 4个 所在球队:东莞马可波罗 主队:东莞马可波罗(122) VS 客队:广东宏远(106) 2007-2008赛季 场序:29 单场抢断最多: 5个 所在球队:东莞马可波罗 主队:东莞马可波罗(111) VS 客队:浙江广厦建设(108) 2006-2007赛季 场序:121 5个 所在球队:东莞马可波罗 主队:山东黄金(115) VS 客队:东莞马可波罗(122) 2007-2008赛季 场序:242 7.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 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1963年出生于广州花县,1985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 作品参展及获奖: 2004年在荣宝斋举办个人画展。 2004年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2005年山东油画风景展获学术奖。 2006年5月参展上海春季艺术沙龙 同年九月,山东写实油画作品展获优秀奖。 作品出版: 作品《墙》《晨曲》入选《当代青年画家优秀作品集》。 多数作品分别在《环球》《新美域》等刊物发表。 作品收藏: 《夏之情》《雪霁》由加拿大美术馆收藏。 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画廊及美术爱好者收藏。 8.安徽省维尼纶厂副总工程师 男,1953年出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工程师,2002年4月起受聘担任本公司副总工程师。曾任安徽省维尼纶厂涤纶车间副主任,安徽维隆德合纤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安徽省维尼纶厂副总工程师、厂长助理等职。现兼任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聚酯分厂厂长。 9.海南省散文诗协会副秘书长(图) 1967年 12月8日出生,安徽省怀远县人,蚌埠教育学院中文系毕业,1967年12月生.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海南省散文诗协会副秘书长.发表小小说300余篇,中短篇小说约80万字,诗歌600余首,60余篇作品入选各种选本,36篇作品获各类文学奖项.参考资料:

1. 黄远新,张凯,赵勇,王季春,吕长文,何凤发,唐道彬. 叶原基形态对甘薯茎尖脱毒培养的影响[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1):1-6.2. 黄远新,王晓雯,林呐. 植物茎尖培养实验的教学实践[J]. 生物学通报,2013,48(9):56-57.3. 黄远新. 黑麦减数分裂时期的定位观察[J]. 生物学通报,2008,43(11):53-55.4. Yi Zhang, Jin-Xiong Mao, Kun Yang, Yun-Feng Li, Jian Zhang, Yuan-Xin Huang,Fu-Cheng Shen, and Chao-Di Zhang.Characterization and mapping of a male-sterility mutant, tapetum desquamation (t), in rice[J].Genome,2008,51: 368–374.5. 黄远新,谭鹃,黄玉兰,冯超. 紫花苜蓿离体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研究[J].草业与畜牧,2008,6:1-3,10.6. 黄远新. 农作物遗传改良中的自然辩证法刍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244,247.7. 黄远新. 脱毒甘薯高产栽培与调控分析[J].耕作与栽培,2008,2:56-57.8. 黄远新,卢跃进. 与时俱进做好高校班主任工作[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163-165.9. 黄远新,何晓阳,朱利泉,彭兴中,朱亚平. 生命科学实验平台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7):866-868,886.10. 黄远新,何晓阳,朱利泉,周志云. 生命科学洁净实验室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2:92-95.11. 黄远新,何晓阳,朱利泉,彭兴中,朱亚平. 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平台建设与管理探析[J].农业教育研究(西南大学),2006,3:62-65.12. 崔翠,何凤发,周清元,王季春,黄远新. 山葵试管苗快繁体系优化初探[J].园艺学报,2006,33(4):876-878.13. 黄远新,王季春,唐道彬,何凤发. 生姜茎尖离体培养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5,1:24-25.14. 何晓阳,朱利泉,朱亚萍,黄远新. 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5,9:44-45.15. 黄远新,何凤发,玉永雄,胡艳. 青蒿花序轴离体培养的初步研究[J].四川草原,2004,4:15-17.16. 黄远新,王季春,何凤发,唐道彬,崔翠,李海超,刘中文. 竹姜分生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体系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5):566-569.17. 黄远新,何凤发,殷家明,林呐.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初探[J].农业教育研究(西南农业大学),2004,2:62-65.18. 朱利泉,何晓阳,黄远新. 微型化、绿色化和体系化建设是提高生物科学类实验教学水平的基础[J].农业教育研究(西南农业大学),2004,2:23-26.19. 黄远新,玉永雄,胡艳. 南方紫花苜蓿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的研究[J].中国草地,2003,25(3):42-47.20. 黄远新,何凤发,张盛林. 魔芋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5(4):309-312.21. 何凤发,王季春,张启堂,黄远新,唐道彬. 甘薯茎尖脱毒与快繁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6):509-511.22. 崔翠,何凤发,王季春,周清元,黄远新. 光照时间和碳源对试管结薯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3(6):547-548.

硕士,广东省第六批“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广东省资产评估协会人才培养专家,用友ERP培训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考评员,学院十佳教师,学院第二届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15篇,其中核心期刊9篇,主编出版教材5本。主持完成会计电算化省级示范专业建设和验收,主持完成多项省级课题和院级课题,指导学生获得全省会计技能竞赛一等奖和企业经营沙盘二等奖多次。

他的儿子刚出生就住进了ICU每天需要花费大量的钱,他科研挣的钱非常的少根本治不了孩子所以才会选择去送外卖。

成凯发表的论文

他(的)铿锵有力的话语只是省略助词而已...明明是正确的.- -

这个太好了让我看懂了但是研究了一整月才才学好不算太好可以做到的是要把这个在修改一下。

如果是评职称用,还是公开发表的论文好用,论文获奖证书大多数地方基本不承认了。专业发表各类职称论文,非诚勿扰。

1.说明文三要素:说明对象 说明特征 说明方法(说明顺序)2.说明文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程序顺序。--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一般包括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总说到分说再到总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几种类型。--程序顺序:专门用于阐明某些操作过程。如:产品使用说明书,实验步骤等。3.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事物说明文多为总-分式--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一层层剖析事理4.说明文常见的写作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陈寅恪发表的论文有哪些

《柳如是别传》、《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为其代表作。

三联出版社的《陈寅恪集》是比较完整的陈寅恪先生的作品集。《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论证稿》《柳如是别传》《诗集》(附唐筼诗存)《书信集》《读书札记一集》《读书札记二集》《读书札记三集》《讲义及杂稿》

一:章太炎(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史学家、国学大师、朴学大师。 章太炎早年在日本时,东京警视厅曾让他填写了一份户口调查表。章太炎所填各项为:“职业——圣人;出身——私生子;年龄——万寿无疆。”因为人多称呼他为“圣人”,而私生子则以日本为最多,面对章这份充满调侃意味的回答,日警们哭笑不得。 章太炎在日本时,一次,无钱度日,便写一张纸条给汪允宗:“今已不名一钱,乞借银元两枚,以购香烟。”同室的蒋维乔说:“既已向人借钱,曷勿多借几元?”章答道:“此君只有两元之交情。” 有一个姓王的暴发户,附庸风雅,也来求章太炎为其题字,章太炎对其不屑,不予理会。但王某不死心,出高价到处托人代为说情,章不胜其烦,于是写下一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王某得书后几位高兴,命人将对联悬于高堂,逢人便讲:“这可是国学大师章太炎为我题的字!”一天,一位明眼人含笑对王说:“写倒写得很好,可惜上联忘八,下联无耻,似乎有点取笑伤人之意。大概意思就是说‘王八,无耻也!’”王某这才知章联之意,气得七窍生烟,羞愧不已。 顾颉刚从欧洲学成归国,去拜访章太炎,谈及西方的科学实验,强调一切事物,必须亲眼看到,才算真实可靠。章问:“你有没有曾祖?”顾茫然:“我怎么会没有曾祖?”章说:“你真有吗?你亲眼看到你的曾祖了吗?”顾一时无言以对。 章太炎常批评孙中山,但是他在骂孙中山时,别人只能听,不能答,更不能附和,如果有人附和说骂得对,他马上给他一记耳光,说:“你是什么东西?总理(孙中山)是中国第一等的伟人,除我之外,谁敢骂之?” 清华组建国学院时,本请胡适任主任,胡适推辞,并建议清华聘请王国维、梁启超和章太炎为国学院教授。在胡的努力下,王、梁二位先后应聘。但素与梁启超不睦的章太炎,不愿与王、梁二人同堂共事,见到清华的聘书后,当场将聘书摔在地上,并一脚踏上,以示拒绝之意。 1913年12月,新婚不久的章太炎北上找袁世凯算账,要“为中夏留一线光明”,“挽此危局”。对于章此行,鲁迅曾在回忆文章中写道:以大勋章为扇坠,大闹总统府。根据1914年1月14日的《申报》记载:章太炎手持团扇一柄,下系勋章,足踏破官靴,大嚷着要见总统,承宣官(传达)挡驾,则“疯言疯语,大闹不休”。另据官方记载,章太炎则不仅大骂袁世凯,还砸烂家具什物。袁世凯便以章有疯病为由,将章太炎软禁。据传,袁世凯一度很想杀章太炎,但又怕民众不满,于是便自我解嘲说:“章太炎是疯子,我何必跟他计较?”,此后章太炎就被被袁世凯软禁至袁去世。 被袁世凯软禁期间。章太炎开始绝食,众人束手无策。众弟子均前去规劝,朱希祖对章太炎说:“袁欲杀先生只须命其爪牙一举手之劳,其所以不敢贸然下此毒手者,正因畏于先生声望,如先生绝食而死,正投其所好。”章认为他的话在理,但仍未进食。 弟子吴承仕前来探望,问他:“先生,您比弥衡如何?”章答:“弥衡岂能比我?”吴接着说:“刘表要杀弥衡,自己不愿戴杀士之名,故假黄祖之手。如今袁世凯比刘表高明,他不必劳驾什么黄祖,而让先生自己杀自己!”章太炎听罢,大惊,马上停止绝食。 坊间传言袁世凯欲称帝,章太炎对袁道:“夫非能安内攘外者,妄而称帝,适以覆其宗族,前史所载则然矣。法之拿破仑,雄略冠世,克戡大敌,是以国人乐推。今中国积弱,俄日横于东北,诚能战胜一国,则大号自归;民间焉有异议?特患公无称帝之能耳。” 章太炎尝云:“大国手门下,只能出二国手;二国手门下,却能出大国手。因大国手的门生,往往恪遵师意,不敢独立思考,故不能大成,如顾炎武门下,高者不过潘耒之辈;而二国手的门生,在老师的基础上,不断前进,往往能青出于蓝。如江永的门下,就有戴震这样的高足。”后人以为,这番话对章太炎召集也照样适用, 说起章太炎的学生,这份名单里有:鲁迅、许寿裳、周作人、钱玄同、沈兼士、马幼渔、朱希祖、吴承仕、黄侃、汪东、曹聚仁、刘文典……,其中水平最牛的弟子当属黄侃,黄侃就算在音韵学方面,已较乃师章太炎为高,亦是实例之一。 章太炎讲学,声势浩大。他名满天下,前来听讲者甚众,所以主办者干脆安排一次大课满足听者所需。章每次来上课,都有五六个弟子陪同,有马幼渔、钱玄同等,都是一时俊杰,声名在外。章国语不好,便由刘半农任翻译,钱玄同写板书,马幼渔倒茶水,可谓盛况空前。章太炎讲课,开口就说:“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 章太炎病逝后,《早报》报道此消息时称,“全国朝野表示惊悼”。国民政府拨专款三千元作为章太炎的治丧费,他的生前友好纷至吊唁。在张继、居正、冯玉祥等人的努力下,南京国民政府决定为章举行国葬。 章太炎的墓地选在抗清民族英雄张苍水墓侧,是章自己生前所选。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时曾选择葬在刘伯温墓侧。但1936年,当国难深重时,章太炎选择了死后葬于张苍水墓侧。章太炎生前曾替《张苍水集》作跋,对张苍水推崇备至,曾叹曰:“余不得遭公,为执牧圉。” 但因抗战爆发,国葬只好暂且搁置,章的家人南下逃难前,暂葬其于苏州章家后花园。 1937年11月,苏州沦陷,日军闯入章家后花园,看见章太炎的坟墓,没有墓碑,以为墓内埋财宝,一定要挖开看个究竟。章家留下守门的老家人苦苦劝止,但遭毒打。日本一位军佐得知此为章太炎墓后,制止了日军。这位军佐几日后还特来拜祭,并在墓旁立了一个木柱,上书“章太炎之墓”。从此,才没有日军前来骚扰。 1955年4月3日,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为章太炎举行了安葬仪式。按照章太炎生前遗愿,他的灵柩迁葬于杭州西湖边上,南屏山麓,荔枝峰下,紧邻张苍水墓,墓碑上“章太炎之墓”几个字是章生前自己写就。 “文革”中,章太炎的墓也未幸免,“造反派”们将章墓掘开,取出棺椁,撬开棺盖,将章的遗体(尚属完好)拖出弃之于地,不久尸体就腐臭了。后来,章的遗骸被一位好心的园林工人草草埋于山脚下。 1976年后,中共中央为章太炎平反,认为章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之后,为章太炎重修墓地,在墓茔落成前三天将刚找到的章太炎遗骨放入甏内,封口后葬入墓地新址。 二:王国维 (1877~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1922年,由升允的推荐,到清宫里去教溥仪的书,王国维视为一生莫大的荣誉。1923年,王国维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这个时候溥仪已经退位,但是在紫禁城内依然保持皇家体制,称朕称诏敕,保持君临天下的态度。跟随他的人,依然称陛下,称皇帝,不改忠义之心。王国维进入清廷南书房,属于特恩直拔。由一个秀才荣升为“帝师”,欣然从之并深感溥仪的知遇之恩。后溥仪又赏他“在紫禁城骑马”,他更看成深恩厚泽,时时在想如何感恩图报。当1924年冯玉祥的军队到北京,逼逐溥仪出宫时,王国维陪侍左右,顷刻不离。 1924年,冯玉祥率军“逼宫”,溥仪先藏于日本公馆,后又移居天津张园,苟安一时。此时王国维已是受过溥仪册封的命臣,对于革命军撕毁民国优待皇室的条件非常愤怒,引为奇耻大辱,便约罗振玉、柯蓼园同沉神武门御河,后因家人极力阻拦、严密看守未果。 1924年,北京大学考古学会发表《保存大宫山古迹宣言》,对清皇室破坏大宫山古迹提出批评。王国维知道后马上冲冠而出,为清皇室辩解。他长久地处在忧患中不能自拔,甚至于听说有人在紫禁城坤宁宫捡得古器,他也不忍往观。 1927年,王国维51岁。清华园里惟有两人,以其最独特的方式固守着自己原有的信仰。他们留着辫子,毫无顾忌地行走于大庭广众之下。学生们因景仰他们的人品,没有人强迫他们剪去脑后那带有特定含义的辫子。这二人,一为梁启超,另一位就是王国维。在王国维女儿王东明的记忆中,父亲“每天早晨漱洗完毕,母亲就替他梳头,有次母亲事情忙了,或有什么事烦心,就嘀咕他说:人家的辫子全都剪了,你留着做什么?他的回答,既然留了,又何必剪呢?” 1924年,清华学校欲“改办大学”,同时设立研究院。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请胡适出任筹建中的清华研究院院长,胡适推辞不就,推荐王国维,并建议曹校长,应采用宋、元书院的导师制,同时推荐了四位导师人选:梁启超、王国维、章太炎、赵元任。后因章太炎不就(章太炎与王国维,梁启超观念不合),而改聘陈寅恪(由吴宓推荐)。 王国维的外表也总是严肃冷峻的。赵元任的太太杨步伟对他颇有些害怕。杨步伟是个直爽的大嗓门,但见了王国维却总是噤不出声。王国维五十寿诞时,清华大学的同事办了三桌酒席祝寿,赵太太硬是避让着不和王国维同桌:“不!不!我不跟王先生一桌。”果然,王国维那一席一直都是默默不语,而赵太太那桌却笑语不绝。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最为普通读者所熟知的作品,在《人间词话》里面,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词话中最广为人知的是这段: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其实说到王国维的学术贡献,《人间词话》根本就排不上号,王国维真正的成就是甲骨文,金文的研究,还有在音韵,古代文物的上的造诣,他在这几个方面的成就,至今无人能及。 三:陈寅恪(1890~1969),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广州,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 陈寅恪号称大师中的大师,教授的教授,几乎所有同时代的文人和学人都对这位大师极其尊崇。 1933年,陈寅恪的弟子陈哲三到日本,一次饭间遇到日本史学界大名鼎鼎的学者白鸟库吉,刚见面时白鸟对他十分傲慢无礼,后得知他是陈寅恪的弟子,便执礼甚恭,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原来白鸟研究中亚问题,遇到困难,写信请教奥国学者,复信说向柏林大学某教授请教,而柏林的复信说应请教陈寅恪教授,当时钱稻孙度春假来日,正住隔房,他说可以代为求教陈教授,钱的春假未完,陈教授的复信已到,而问题也解决了。他说如无陈教授的帮助,可能至死不解。 苏联学者在蒙古发掘了三件突劂碑文,但都看不懂,更不能理解。后来,陈寅恪以突劂文对译解释,各国学者都毫无异词,同声叹服。唐德宗与吐蕃的《唐蕃会盟碑》,许多著名学者如德国的沙畹、伯希和等,都难以解决,又是陈寅恪作了确切的翻译,才使得国际学者感到满意。 《蒙古源流》是明朝万历年间内蒙古萨囊彻辰所著,其中夹杂不少神话传说,与元代蒙汉文史书多有不同,往往让人们困惑不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陈寅恪发表了4篇论文,探明了《蒙古源流》一书的本来面貌,使人们对原来困惑不解的难题,得以了解通释,对后来的蒙史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抗战胜利后,陈寅恪赴英国治疗眼疾,并应邀在牛津大学讲授东方学和汉学,欧洲各大学校的学者云集牛津,以亲聆他讲学为快,但除了伯希和、斯文赫定、沙畹等寥寥数人外,大多不能听懂。因为陈寅恪在演讲中广泛征引各种文献,使用10余种中亚古语,一般学者听不懂是很自然的事情。 金岳霖回忆陈寅恪:有一天我到他那里去,有一个学生来找他,问一个材料。他说:“你到图书馆去借某一本书,翻到某一页,那一页的页底有一个注,注里把所有你需要的材料都列举出来了,你把它抄下,按照线索去找其余的材料。”寅恪先生记忆力之强,确实少见。 中印战争结束后,中共密拟以麦克马洪线为准谈判边界问题,但当时却无人知晓,毛泽东思考一晚上想到了陈寅恪。当时陈寅恪已被打倒,早已双目失明,但他凭借记忆历数每段每句当在某书某页,从而向政府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证据,保证了我国在谈判中占了主动,保证了我国在那次谈判中不失领土。 在西南联大后,当年名震一时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就剩下陈寅恪一个人了,因此被刘文典誉为“国粹”。刘文典对陈寅恪却极为尊崇,不敢有半点造次,公然坦承自己的学问不及陈氏之万一,并多次向他的学生们云:自己对陈氏的人格学问不是十分敬佩,而是“十二万分的敬佩”。 陈寅恪在西南联大时,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先走。这时,只见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中,便顾不得自己气喘如牛,转身呵斥道:“你跑什么跑?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替谁跑?” 据说刘文典还给身边的教授估薪水,陈寅恪值四百大洋,他值四十,朱自清值四块,沈从文最低,连四毛钱都不值。 西南联大时期,傅斯年到昆明,住在陈寅恪楼下。当时日机对昆明轰炸正酣,为了躲避轰炸,傅斯年命人在楼前挖了一个大土坑,上盖木板以作防空洞之用。住在三楼的陈寅恪为此专门作过一副带有调侃意味的对联:“见机而作,入土为安。”每次警报一鸣,众人皆争先恐后向防空洞奔跑,以尽快“入土为安”。这个时候,身体虚弱的陈寅恪不但右眼失明,左眼也已患疾,视力模糊,行动极其不便。陈寅恪本人有睡早觉和午觉的习惯,傅斯年怕陈寅恪听不到警报,或听到警报因视力不济遭遇危险,每当警报响起,众人大呼小叫地纷纷向楼下冲去,傅斯年却逆流而上,摇晃着肥胖的身躯,不顾自己极其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喘着粗气,大汗淋漓地向楼上急奔,待跑到三楼把陈寅恪小心翼翼地搀扶下来,送进防空洞。号称“大炮”,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傅斯年,竟对陈寅恪如此敬重呵护,一时在昆明学界传为佳话。 冯友兰早年留学哈佛时,就仰慕陈寅恪。在西南联大时,当时已任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已是位大哲学家,在清华也称得上是上乘人物。但每回上《中国哲学史》课时,冯总是恭敬地跟着陈先生从教员休息室里出来,一边走一边听陈讲话,直至教室门口,才打个大躬,然后分开。 陈寅恪在清华授课时,不但清华的教授如朱自清、吴宓、刘文典与各系学生经常前来听课,远在城内的北大学生和年轻教员,也成群结队,走出古城,穿越西直门,跑到离城几十里的西北郊外清华园“偷听”陈寅恪讲课。据听过陈氏课的学生回忆,若从北平城内到清华园,宛如一次短途旅行,颇费一番周折。沿途几十里全是一片接一片的农田,秋天青纱帐起,尚有绿林人士拦路抢劫,甚至不惜铤而走险,杀人越货。前往听课的师生曾几次遇到过拦路劫财的强盗,多亏每次都靠人多势众,手里又各自拎着木棍铁器等防身家伙,对方不敢轻举妄动。即使如此,北大师生也愿冒险出城,亲自聆听陈寅恪上课时那如同天幕传来的梵音绝唱。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时,本打算前往英国治疗眼疾并讲学的陈寅恪尚滞留香港,形势危急,生死不明。重庆国府于12月18日派出的最后一架飞机抵达香港机场,抢救困于香港的政府大员和学界名流。然而,孔祥熙的夫人宋霭龄、二小姐孔令俊率领几十名保镖竟然阻止他人登机,却把自己的仆人、洋狗、马桶、香料和床板等通通运上飞机!陈济棠、何香凝、许崇智、茅盾、郭沫若、陈寅恪等人均被拦截不能登机。时人得知此事时后舆论一片哗然,傅斯年“暴跳如雷,直呼杀‘飞狗院长’孔祥熙以谢天下”。幸得历经中研院院长朱家骅营救,“九死一生”的陈寅恪一家人最终安抵桂林,逃过此劫。 郑天挺说:“陈寅恪为教授之教授,其授课多有学者、教授听讲。陈讲元白诗,第一课是《长恨歌》,首先讲的是杨玉环是否以处女入宫。时有著名话剧导演贺孟斧客居成都,久闻陈大名,想去听课,听说第一课讲处女问题,以为无聊,而罢听课之念,实不知陈以次带出唐朝婚礼制度,实极重要的事情。” 文革中,一批曾听过陈寅恪元白诗证史课程的中山大学历史系学生,开始撰文向这位昔日的导师发难。其中一文也提到了关于“琵琶女”年龄地考证,文中说道:“陈本人从来不学习马列主义,也不相信马列思想,而是以资产阶级厚古薄今的治学态度,对封建阶级的史书古籍作了一些繁琐考证。他对一些鄙琐不堪的小事体和旧社会的达官贵人,王妃妓女特别感兴趣,如杨贵妃身体是胖是瘦,体重几何,入宫以前是不是处女,等等。他还特别考证出‘杨贵妃和安禄山之间究竟发生过关系没有,以及皇帝穿的龙袍是刺着五个爪的龙,大臣穿的蟒袍是刺着四个爪的龙等’。他还厚古薄今地讲一些陈词滥调,搞一些无聊的考证,如讲《莺莺传》时,莺莺是‘如何把淡妆短眉变为浓妆细眉’;讲到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居然考证出了那个在船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商人妇,祖籍何处,什么人种,什么年月、什么岁数入的妓院,在长安属第几流妓女,何时退居二线,何时嫁与做何生意的商人,属于二房还是三房,是妇人还是妾身,等等。” 年轻时,陈寅恪在欧洲留学,当时欧洲的留学生很多,傅斯年、罗家伦、金岳霖、宗白华等。有一天晚上,陈寅恪走进柏林一家华侨开的饭馆,无意中和周恩来与曹谷冰等几人相遇,打过招呼,同在一桌吃饭。由于政见不同,彼此争论起来。周恩来颇为雄辩,曹氏等人都说不过他,于恼羞成怒中放下面包,抡拳便打,顺便把陈寅恪也抡了几拳。周恩来自感力不能敌,与陈寅恪撒腿便跑,情急之中竟误入了老板娘的房间。多亏老板娘此时正在外面张罗客人饭菜,未闹出更大的乱子。周与陈二人急忙把门关上,并用肩膀拼命抵住,任凭外面如何叫阵捶打,就是置之不理,直到曹氏等人自感无趣退走后方才出来。为此,陈寅恪曾笑着对石泉说道:“没想到他们竟把我也当作了共产党,其实我那天什么也没有讲,只听他们辩论。”此段逸闻,陈寅恪只是躺在病床上寂寞之时,当做一个笑话偶尔说起。 赵元任和杨步伟夫妇去德国旅游,俞大维和陈寅恪请他们看德国歌剧Freischutz,结果送到戏院门口,自己却要走,一问为什么,陈寅恪回答说,两个人只有这点钱,不够再买自己的票,要是这哥俩也去看戏,那回去又得吃好几天干面包。 在德国时,陈寅恪等一群朋友经常相聚,而吃饭时则是大家说好了各吃各的,因为大家都是苦学生。当时在德国的留学生都比较清苦,俞大维是最不容易见到的人之一,因为他黑白颠倒,日当夜、夜当日,白天睡觉晚上看书,据说这么做也是为了节省白天相对较多的开销。陈寅恪每次总吃炒腰花,后来在清华园他和赵元任夫妇同住,杨步伟总是叫厨子做腰花,可是陈寅恪一点不吃。杨步伟问他:“你在德国不总是叫腰花吃吗?”他答因为腰花最便宜。 1948年12月,国民政府开始了“抢救学人”的活动。当时,北平已经被解放军重兵围困。即使这样,国民政府还是派专机把陈寅恪接到了南京,因为国民党把他(指陈寅恪)当国宝。蒋介石去逃离台湾前,曾亲自登门劝陈一起去台湾。蒋离开大陆后,还多次派专机来南京接陈寅恪,但都被陈拒绝。蒋还通过胡适、傅斯年等力劝,几经夷犹,陈夫人还曾一度滞留香港,最终却决定留在广州。在台湾,蒋一直很后悔,他觉得自己没能把国宝抢救出来,让他落入了中共之手。 1953年,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函请陈寅恪任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第二所长。在他1953年12月1日的《对科学院的答复》里,提出就任所长的两个条件。第一条:“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第二条:“请毛公(毛泽东)或刘公(刘少奇)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并说:“其意是,毛公是政治上的最高当局,刘公是党的最高负责人。我认为最高当局也应和我有同样看法,应从我之说。否则,就谈不到学术研究。”遂不能就任。仍任教于中山大学。 未完待续,以上内容,整理自《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如想看更多细节,请看原书。

  • 索引序列
  • 张寅凯发表的论文
  • 张寅凯所发表的论文
  • 浙江大学张凯博士论文发表
  • 成凯发表的论文
  • 陈寅恪发表的论文有哪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