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国内的广泛意义上的核心期刊大致有三类。
《生物安全学报》(原华东昆虫学报)(ISSN:2095-1787)未被北大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被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入。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严格强调中文核心期刊,那就值得是北大核心期刊,目前该期刊还不是。如果笼统的强调核心期刊,由于该刊目前属于科技核心期刊,所以可以认为该刊属于笼统意义上的核心期刊。
其基本信息如下:
曾用刊名:华东昆虫学报
主办单位:华东昆虫学会;福建农林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ISSN:2095-1787
CN:35-1307/Q
出版地:福建省福州市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创刊时间:1992
(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0.620
(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0.490
说起蜜蜂的起源,虽然科学家们依然存在着争议,但是目前普遍为人们接受的观点是:在1亿多年前的华北古陆白垩纪早期第一只蜜蜂就此诞生。提出这一观点的人之一名字叫做洪友崇。1992年,洪友崇经过长期化石标本的积累和研究,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报告第51卷》发表了题目为《蜜蜂化石起源问题兼探讨被子植物起源问题》的论文,文中首次发表蜜蜂起源于华北古陆的新学术观点,认为蜜蜂起源于距今约1.17亿年的早白垩世的巴列姆期,并且探讨了蜜蜂与被子植物的协同进化关系。
洪友崇先生是我国古昆虫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和主要学科带头人,但是他专业成就更加突出的研究领域是在琥珀昆虫,被赞誉为“研究我国琥珀昆虫的第一人”。洪友崇先生自1984年开始在北京自然博物馆担任研究和领导工作,并在退休后被返聘担任研究工作。2019年7月4日逝世,享年90岁。
师从孙云铸 结缘古昆虫
1929年11月15日,洪友崇先生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从青少年时代起,洪友崇就养成了读书认真、勤于思考的习惯,他喜欢寻找书本以外的知识。小学阶段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培养了他很好的古诗词、歌赋功底,也使得他对绘画有着浓厚兴趣,少年洪友崇已经展露非同一般的绘画功底和一手漂亮的行草。报考大学时他报考了美术学院,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地质专业。
1953年,从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地勘系毕业的洪友崇被分配到地质部地矿司黑色金属室工作。1956年调入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现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工作,师从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孙云铸院士。1958年,洪友崇被选派到前苏联科学院水生研究所,学习软体动物化石的鉴定,后来考虑到祖国需要转而学习昆虫化石的鉴定。1960年回国后,他回到地质矿产研究所工作,将古昆虫学作为主要研究方向。1963年,洪友崇调至地矿部天津地产研究所工作,后担任地层古生物室副主任一职。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古昆虫学科近乎于空白状态。在无标本、无文献资料、无仪器设备的情况下,洪友崇先生一切靠自己,从头开始,根据从苏联带回来的资料卡片,一点一点开始收集资料;化石标本更是亲自动手修复。虽然辛苦,但乐在其中,将中国古昆虫学的研究,一步一步向前推进。1965年,洪友崇先生在《昆虫学报》发表《昆虫化石一个新属——中国蜓属》一文,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篇古昆虫学论文。之后他又提出了“燕辽昆虫群”的概念,成为后来“燕辽生物群”的雏形,认为燕辽生物群与热河生物群都起源于华北古陆,以燕辽为起源中心,而后向外扩散与迂移,在广阔的东亚古陆形成一个宽阔的生物群区系。洪友崇还主持了山东山旺盆地昆虫化石、甘肃酒泉盆地昆虫化石、山东莱阳盆地昆虫化石等中国北方古昆虫区系的调查研究,建立了不同地质年代19个昆虫群和29个昆虫组合。在长期积累标本与研究基础上,他提出了蜜蜂起源于华北古陆的学术观点,这是世界上两个多世纪以来悬而未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从事蜜蜂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敢为报国志 琥珀究端倪
1972年,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中科院院士,当时的地矿部副部长许杰得到消息,日本当时正在对侵华时期掠走的大量琥珀昆虫标本进行研究。于是他积极促成了“中国琥珀昆虫研究”于当年批准立项,洪友崇被任命为该项目的负责人,自此揭开洪友崇生从事抚顺琥珀昆虫研究近30年的历程。来到当时抚顺的琥珀昆虫产地,眼前景象令洪友崇非常震惊:“偌大的土坑深深凹陷下去,最深处达一千多米,产出的大量琥珀昆虫标本已流失海外,我国当时的琥珀昆虫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由于侵略者对抚顺煤矿实行掠夺式开采,当时能找到的地质资料十分有限。”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洪友崇先生经研究发现辽宁抚顺是我国唯一的昆虫琥珀产地,他确立了抚顺煤田地层系统,创立了“抚顺昆虫群”。
抚顺昆虫群的发现和确立意义重大,一是抚顺昆虫群为东亚古陆所独有,在世界古昆虫区系中占据重要的地理位置,在性质和地质时代上与世界著名的第三纪琥珀昆虫群(欧洲波罗的海琥珀昆虫群、地中海琥珀昆虫群和中美洲多米尼加琥珀昆虫群)都不相同。二是抚顺昆虫群反映了古近纪较早的一个昆虫繁盛期,是昆虫群从中生代向新生代演化过程中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既呈现出现生昆虫的基本面貌,又带有古老性状的若干特征。三是抚顺昆虫群为地层研究和地质矿产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古生物依据。抚顺昆虫群目前已知的8个目计223种,经洪友崇先生研究并报道过的有9个新科、5个新亚科、8个新族、185个新属和172个新种。
研究工作中,洪友崇先生可谓忘我投入、不知疾苦。他经常忘却了节假日,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记得有一次已是深夜2点了,他仍在地质博物馆的大楼内挑灯夜战,以至于保安人员误以为有人夜闯博物馆行窃。日后谈起来令人捧腹。在他晚年时候,因为小手指不能弯曲前往医院检查,才知道早年在野外敲石头时候有一次大拇指受伤,当时没当回事贴着膏药继续工作,几十年后正是那次旧伤导致了小手指不听使唤。医生气得说:“我从医这么多年没见过你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1984洪友崇被调至北京自然博物馆工作,担任馆五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并任馆北京自然 历史 研究所所长。1989年12月退休,次年1月即返聘继续从事研究工作。直至80岁,洪友崇先生仍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对古昆虫学研究孜孜以求,长期每天伏案工作超过10小时,废寝忘食,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他所热爱的研究事业中,而家人则一直是他坚强的后盾。洪先生的妻子苗淑娟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植物孢粉研究,在学术上她与洪友崇先生是亲密无间的拍档。他们多年进行合作研究,比较全面系统地根据蜜蜂化石的地史分布、古地理演变以及与其共生的动植物化石等资料,提出被子植物与蜜蜂协同进化并皆起源于华北古陆的新观点,发表了《蜜蜂化石起源问题兼探讨被子植物起源问题》等重要文章,为初步揭开这个 历史 性难题作出了十分可贵的贡献。在生活上,妻子也给予洪先生无私的照顾和支持,给予这个不问家务的古昆虫“痴人”一贯默默地包容。
2002年,经历29年长期研究积累,《中国琥珀昆虫志》和彩图版《中国琥珀昆虫图志》终于出版。这两本专著共记录琥珀昆虫222种,其中建立11个新科,5个新亚科,185个新属和177个新种。抚顺琥珀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洪友崇先生因此被誉为"中国琥珀昆虫研究第一人”。最重要的是,这一成果使得境外同行中止了该方面的研究,为国家争得了荣誉。这两部著作也因此被誉为我国琥珀昆虫研究的两座里程碑。
洪友崇先生60余年间共发表论文160余篇,主编《琥珀中的昆虫化石》(1981)《酒泉盆地昆虫化石》(1982)《北方中侏罗世昆虫化石》(1983)《山旺硅藻土矿中的昆虫、蝎、蜘蛛化石》(1985)等专著6部,合作主编专著17部。洪友崇先生的“辽宁抚顺煤田始新世琥珀双翅目昆虫化石”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他主编的《酒泉盆地昆虫化石》获1979年天津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北方中侏罗世昆虫化石》获1987年中央地矿部 科技 四等奖,《山东硅藻土矿中昆虫、蝎、蜘蛛化石》获1987年中央地矿部 科技 三等奖,《中国琥珀昆虫图志》获河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和第14届中国图书奖,《古蜜蜂的起源与演化的研究》获北京市 科技 进步三等奖。洪友崇先生还曾获国家、省、部级集体奖项7项,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作为我国古昆虫学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洪友崇先生先后获得多项国家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并与加拿大加尔顿大学合作申请了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些项目的顺利开展,使我国的古昆虫学科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进而在国际相关科研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与此同时,洪有崇先生还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先后应邀出访日本、加拿大、荷兰、德国等国,介绍我国古昆虫学科的新成就。从上世纪80年代起,洪先生致力于培养古昆虫学的研究生,对我国古昆虫学科的发展及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1988年,在他的提议下,北京昆虫学会首建全国第一个古昆虫学科组,起到了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我国古昆虫学科不断向前发展的作用。
洪友崇先生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任职期间,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仍挤出时间热心博物馆及 社会 的各项公众科普教育工作,先后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制作节目,普及古生物及昆虫化石等科学知识。
2013年《大自然》杂志对他进行了专题访谈,洪友崇先生说到:对于科学研究,要做到三点。首先就是要实事求是,自然科学工作者要敢于纠正自己的错误和失误,每一次的自我纠正,都是一次自我提升;其次是要懂得,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做科学研究必须脚踏实地;最后一点,做人要懂得饮水思源。研究工作中的废寝忘食、争分夺秒,都是因为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感恩祖国,感恩那些帮助、支持自己的人。
在访谈的最后,洪先生着重强调:“每一位科学和科普工作者,都应该怀着感恩之心,为国家、为 社会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量。”
公众号名称: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微信号:bjast-wx
写作要点:将现实的身边故事和书中的知识点结合,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科学的进步,使现在的发展逐渐升高,而科普读物的出现,可以解决我们生活的中“为什么”。
我曾在暑假里读过一本书:《昆虫记》,里面记载了昆虫的生活、捕食方式、还有习惯等,内容丰富,法布尔被人们称之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可见法布尔对于这本书付出的精力,倾注了他毕生的心血。一起和我去昆虫的世界里旅行吧!
比如第三章石蚕(石蚕蛾的幼虫)。书中的石蚕,巧妙的使用了金蝉脱壳,成功的远离了危险。石蚕身上有一个小鞘,被达尔文称为是它的潜水艇。小鞘也是石蚕必不可少的东西呢。
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了许多昆虫的习性和外貌,更加让我明白的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昆虫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达尔文这样热爱大自然、热爱昆虫的人的存在,让我充分的了解了昆虫。
以前,在我没看这本书时,我对昆虫这个词深感厌恶,的确的,我是一个女孩子,女孩子对于昆虫,大多数流露出来的是皱眉,因为在这些女孩子心目中的昆虫很恶心,我就是其中一个。但是,读完这本书,我爱上了大自然,爱上了这些可爱的昆虫。
达尔文生动的描写了一些常人都不会注意到的小细节,昆虫的一举一动,他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了、探究了,并且写出了着名的《昆虫记》。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天空中的云和平时不太一样了,会注意到它们的形状等;在室外,若是有蚂蚁成群结队的排队“搬家”,就会知道要下雨了;再退一步,下雷阵雨了,出现的并不是闪电而是声音……这些都是常识。
大自然就是这样一个奇妙的世界,她像一首诗,赋予了“字”智慧和一双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她也赋予了“标点符号”预知和一种种神奇深奥的力量,达尔文,他就是这首“诗”中的探究者,他是我最崇拜的人。去发现吧,那神奇深奥的力量,就在大自然中!
写完这篇文章,我仍然思路万千,意犹未尽,这是我的“昆虫记小论文”,也是我的第一次论文。“昆虫总动员,一起来发现!”总而言之,我写完了文章,这是我的“成功”。
切勿一稿多投。请登录《昆虫学报》网站在线投稿,或通过E-mail将原稿发送至本刊编辑部;同时邮寄打印稿一份,并附第一属名单位的推荐信,推荐信中需注明“此文稿经审查,无一稿两投和泄密情况”,否则不予受理;有通讯作者时,须附通讯作者本人的签字,以示认可;另请提供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的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和E-mail地址。来稿请挂号投寄本刊编辑部,勿寄给个人。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凡拟刊登之文稿,作者须附函明示是否同意该文版权(含各种介质的版权)转让给《昆虫学报》编辑部。通常在稿件收到后4个月内决定并通知作者是否可用。来稿须符合本稿约要求后方可受理,审改意见由编辑部转给作者。作者须在收到退修意见单后2个月内将原稿、修改稿、修改说明及稿件电子文件(Word 格式)寄回或发送编辑部。逾期者,以新稿处理,重新登记收稿日期;修改内容较多的作同样处理。编辑部有权对来稿作必要的文字删改,作者若不同意,请在来稿时声明。稿件一般参照收稿日期先后刊登,现平均发表周期小于10个月,英文稿件和涉及重要发现和成果的高质量论文可优先发表。本刊对拟刊用的稿件按规定的标准收取审理费和发表费(国外作者投稿可免)。来稿刊载后,酌致稿酬,并赠送单行本30份。
已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57篇,其中第一作者35篇,第二作者14篇,第三作者8篇。目录如下:1.杨茂发,廖启荣,汪廉敏. 桃瘤头蚜Tuberocephallus momonis(Matsumura)发生规律及防治. 贵州农学院学报,1996,15(2):46-50 .2.杨茂发,李子忠. 海南大叶蝉科三新种. 动物学研究,1998,19(4):318-322.3.杨茂发,李子忠. 云南斑大叶蝉属一新种.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1999,18(1):15-16,20.4.杨茂发,李子忠,蒋书楠. 中国南无僧叶蝉属的研究. 昆虫分类学报,1999,21(1):29-32.5.杨茂发,李子忠. 中国大叶蝉科一新记录属及一新种一新组合. 昆虫分类学报,1999,21(3):205-208.6.杨茂发,李子忠. 中国窗翅叶蝉属三新种和一新记录种. 动物分类学报,1999,24(3):315-319.7.杨茂发,李子忠. 贵州窗翅叶蝉属三新种. 昆虫学报,1999,42(4):406-410.8.杨茂发,李子忠. 条大叶蝉属二新种记述. 华东昆虫学报,1999,8(2):1-3.9.杨茂发,李子忠. 窗翅叶蝉族中国一新记录属及一新种.《昆虫学研究进展》(吴孔明,陈晓峰主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3-25.10.汪廉敏,廖启荣,杨茂发. 贵阳地区桃一点叶蝉发生规律及防治 . 贵州农业科学,1997,25(6):24-27.11.廖启荣,杨茂发,陈恒阳. 贵阳地区稻秆蝇发生规律及防治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6(增刊):161-162.12.廖启荣,汪廉敏,杨茂发. 桃粉蚜发生规律及防治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7(2):67-70.13.杨茂发. 梨瘿华蛾的发生与防治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0,19(3):182-184.14.杨茂发,李子忠. 窗翅叶蝉属二新种记述. 《昆虫分类区系研究》(张雅林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52-55.15.杨茂发,张雅林. 中国大叶蝉亚科三新种.昆虫分类学报,2000,22(3):185-190.16.杨茂发,李子忠. 福建武夷山条大叶蝉属一新种. 动物分类学报,2000,25(4):410-412.17.杨茂发,李子忠. 中国边大叶蝉属的分类研究. 昆虫学报,2000,43(4):403-412.18.杨茂发,李子忠.贵州斑大叶蝉属三新种. 动物分类学报,2001,26(1):46-50.19.杨茂发,杜艳丽,李子忠. 中国斑大叶蝉属三新种一新记录. 动物学研究,2001,22(2):142-145.20.杨茂发,廖启荣等. 毕节地区玉米害虫种群变动规律的研究 .《玉米高产集成技术应用与持续发展理论及技术研究》——玉米100万亩高产技术应用与研究论文集(赵致,张荣达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1,156-163.21.杨茂发,廖启荣,廖华刚. 粗背狭肋鳃金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玉米高产集成技术应用与持续发展理论及技术研究》——玉米100万亩高产技术应用与研究论文集(赵致,张荣达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1,203-204.22.杨茂发,张雅林. 云南大叶蝉亚科二新属二新种记述. 昆虫分类学报,2001,23(3):169-174.23.杨茂发,李子忠. 四川条大叶蝉属二新种 . 昆虫学报,2002,45(Suppl.):40-42.24.杨茂发,李子忠. 云南条大叶蝉三新种. 动物分类学报,2002,27(3):556-561.25.杨茂发,李子忠. 同翅目:叶蝉科:大叶蝉亚科.《茂兰景观昆虫》(李子忠,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171-183.26.杨茂发. 甲螨目:缝甲螨科,短缝甲螨科,广缝甲螨科,短甲螨科,上罗甲螨科,矮汉甲螨科,礼服甲螨科,蛛甲螨科.《茂兰景观昆虫》(李子忠,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544-547.27.张燕,金道超,杨茂发,王慧芙. 甲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贵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2002,21(5):368-374.28.杨茂发,李子忠. 云南窗翅叶蝉属一新种.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2,22(4):102-103.29.陈颖,陈文龙,杨茂发,但汉斌. 南美斑潜蝇室内饲养及生物学特性. 天津农业科学,2002,8(4):15-17.30.刘高峰,杨茂发.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甲螨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22(1):27-33.31.孙桂华,杨春旺,杨茂发.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大叶蝉亚科昆虫名录.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22(6):505-508.32.杨茂发,徐芳玲,汪廉敏,李子忠,戴仁怀,宋琼章,徐翩.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昆虫初步调查.《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集》(喻理飞,谢双喜,吴太伦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4,340-379.33.徐芳玲,杨茂发,汪廉敏,李子忠,戴仁怀,宋琼章,徐翩.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昆虫名录.《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集》(喻理飞,谢双喜,吴太伦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4,380-391.34.杨茂发,李子忠. 台湾窗翅叶蝉属四新种记述. 动物分类学报,2004,29(3):491-496.35.杨茂发,李子忠. 西藏条大叶蝉属三新种. 动物分类学报,2004,29(4):756-760.36.刘细群,杨茂发. 贵州食蚜瘿蚊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1):8-10.37.杨茂发,李子忠. 斑大叶蝉属一新种. 昆虫分类学报,2005,27(1):14-16.38.杨茂发,骆军科,金道超. 黄柏瘦筒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中国森林病虫,2005,24(2):11-13.39.曹玲珍,杨茂发. 贵州蜻蜓目昆虫区系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2):7-10.40.杨茂发,宋冬梅. 中国西藏大叶蝉亚科二新种. 昆虫分类学报,2005,27(2):97-102.41.Maofa Yang, Lewis L. Deitz and Zizhong Li. A New Genus and Two New Species of Cicadellinae from China (Hemiptera: Cicadellidae), with a key to the Chinese genera of Cicadellinae. Journal of the New York Entomological Society, 2005, 113(1-2): 77-83.(SCI收录)42.杨茂发,李子忠. 同翅目:叶蝉科:大叶蝉亚科.《习水景观昆虫》(金道超,李子忠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5,159-169.43.张燕,金道超,杨茂发. 甲螨目:直卷甲螨科,真卷甲螨科,缝甲螨科,短缝甲螨科,上罗甲螨科,矮汉甲螨科,剑甲螨科,耳头甲螨科,盖头甲螨科,沙甲螨科,沙足甲螨科,滑珠甲螨科,奥甲螨科.《习水景观昆虫》(金道超,李子忠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5,552-558.44.孙立军,杨茂发,熊继文,曾令祥. 贵州地道中药材艾纳香害虫名录初报.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5):65.45.杨茂发,宋冬梅,李子忠. 同翅目:叶蝉科:大叶蝉亚科.《贵州大沙河昆虫》(杨茂发,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133-142.46.金道超,杨茂发. 大沙河自然保护区景观昆虫区系多样性特点及演化的分析. 《贵州大沙河昆虫》(杨茂发,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14-34.47.宋冬梅,杨茂发. 贵州大沙河昆虫新阶元和中国新记录阶元. 《贵州大沙河昆虫》(杨茂发,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35-39.48.曹玲珍,杨茂发,周文豹. 蜻蜓目:蜓科,蜻科,色璁科,综璁科,山璁科,扇璁科. 《贵州大沙河昆虫》(杨茂发,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40-44.49.唐毅,杨茂发. 鞘翅目:虎甲科. 《贵州大沙河昆虫》(杨茂发,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201-202.50.周忠会,杨茂发. 鞘翅目:龙虱科,水龟虫科,锹甲科. 《贵州大沙河昆虫》(杨茂发,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209-212.51.杨再华,杨茂发. 膜翅目:胡蜂科,马蜂科,异腹胡蜂科,蜾赢科,蜜蜂科,切叶蜂科,隧蜂科,泥蜂科. 《贵州大沙河昆虫》(杨茂发,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483-489.52.向玉勇,杨茂发. 昆虫性信息素研究应用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2006,45(2):250-256.53.练启仙,桑维钧,杨茂发,李小霞,任春光,杨汝. 贵州皇竹草纹枯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建议.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6,25(2):177-178.54.杨茂发,李子忠. 同翅目:叶蝉科:大叶蝉亚科.《赤水桫椤景观昆虫》(金道超,李子忠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129-133.55.张燕,金道超,杨茂发. 甲螨目:真卷甲螨科,卷甲螨科,缝甲螨科,类缝甲螨科,矮汉甲螨科,阿斯甲螨科,温奥甲螨科,剑甲螨科,盖头甲螨科,沙甲螨科,沙足甲螨科,滑珠甲螨科,小棱甲螨科,角翼甲螨科.《赤水桫椤景观昆虫》(金道超,李子忠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364-369.56.杨茂发,李子忠. 同翅目:叶蝉科:大叶蝉亚科.《梵净山景观昆虫》(李子忠,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153-162.57.刘高峰,杨茂发. 甲螨目:真卷甲螨科,卷甲螨科,真卷甲螨科,缝甲螨科,类缝甲螨科,罗甲螨科,上罗甲螨科,懒甲螨科,洼甲螨科,矮汉甲螨科,小赫甲螨科,裂板鳃甲螨科,珠甲螨科,沙甲螨科,沙足甲螨科,美甲螨科,泥甲螨科,阿斯甲螨科,剑甲螨科,步甲螨科,盖头甲螨科,奥甲螨科,单翼甲螨科.《梵净山景观昆虫》(李子忠,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691-701.
去买书《昆虫记》
1、国内:《昆虫学报杂志》、《昆虫杂志》、《台湾昆虫》、《SCI》、《昆虫》、《昆虫知识》、《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国外:美国《化学文摘》、英国《剑桥科学文摘》、《昆虫学文摘》、英国《农业科学数据库农》俄罗斯《文摘杂志》。
3、《昆虫学报》创刊于1950年,是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昆虫学会共同主办的昆虫学学术刊物。 据2018年3月《昆虫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昆虫学报》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58人,责任编辑1人,编辑助理1人。
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昆虫学报》共出版文献6198篇、总下载922663次、总被引77392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370、(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822。
1、《德国化学文摘》于1969年因经费拮据而停刊,并入《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化学文摘》由于索引速度较慢,在我国化学界适用不够广泛。
2、《美国化学文摘》是目前比较重要的检索工具之一,在世界各国有一定影响,并且在我国使用最多,所以作重点介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昆虫学报
《昆虫学报杂志》 《昆虫杂志》 《台湾昆虫》 《SCI》 《昆虫》 《昆虫知识》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美国《化学文摘》 英国《剑桥科学文摘》 《昆虫学文摘》 英国《农业科学数据库 《农业科学年评》 《动物学记录》 俄罗斯《文摘杂志》采纳哦
原刊《昆虫天敌》杂志于1978年由我国著名昆虫学家蒲蛰龙院士等创办,迄今已出版、发行了29多年,承蒙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和厚爱,各届编委的悉心呵护和辛勤耕耘,在国内外均已有较大影响,对我国自然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昆虫天敌》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遴选) 数据库等多家检索性期刊数据库收录。随着我国昆虫学科和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原刊《昆虫天敌》由于名称的局限,接受和发表文章的范围显得太窄,不利于本学科的学术交流与研究成果的推广。更名后的《环境昆虫学报》仍为季刊,大16开本,每期96页,由广东省昆虫学会和中国昆虫学会联合主办,庞义教授任主编,主管单位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学报设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与专论等栏目,主要刊登昆虫学及各分支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的学术研究论文,反映现代昆虫学发展方向的优秀综述性文章。本刊除特邀专家撰稿外,真诚欢迎从事生物、农业、林业、医学卫生、动植物检疫等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生产科技工作者踊跃投稿。
核心期刊非常多,除了那些没听说名字的,现在关于昆虫学的期刊基本上都是核心了;核心期刊里面分一级二级,一级如昆虫学报、动物分类学报、植物保护以及一些比较好的大学的学报;二级如昆虫知识、中国生物防治和部分大学的学报。
《昆虫学报杂志》 《昆虫杂志》 《台湾昆虫》 《SCI》 《昆虫》 《昆虫知识》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美国《化学文摘》 英国《剑桥科学文摘》 《昆虫学文摘》 英国《农业科学数据库 《农业科学年评》 《动物学记录》 俄罗斯《文摘杂志》采纳哦
《亚太昆虫学期刊》(Journal of Asia-Pacific Entomology),由韩国应用昆虫学会、台湾昆虫学会及马来西亚植物保护学会 与 荷兰爱思唯尔(Elsevier)公司联合主办。由Elsevier出版!是SCI期刊,影响因子 0.824 !
昆虫top10期刊:1、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昆虫学年度评论)。2、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经济昆虫学杂志)。3、Biological Control(生物防治)。4、Environmental Entomology(环境昆虫学)。5、Insect Science(昆虫科学)。6、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昆虫生理学杂志)。7、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应用昆虫学杂志)。8、Molecular Ecology(分子生态学)。9、Journal of Insect Behavior(昆虫行为学杂志)。10、PLoS ONE(公共科学图书馆- PLoS ONE)。昆虫top10期刊涵盖了昆虫分类、昆虫生理、昆虫行为、昆虫生态和昆虫防治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是昆虫学领域科研工作者发表研究论文的重要渠道。
内容完整,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简明通畅,引用资料请注明文献出处,注意保守国家机密,文责自负。中文稿件使用昆虫名称和名词应参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00年公布的《昆虫学名词》;其他名词和名称请参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相关名词规范;无规范可参考时,宜沿用最广、最久且意义无误的名词和名称。文稿题目要求准确、简短明了,系统学论文题目要求给出所研究分类单元隶属的纲、目和科名。摘要应包含研究目的、关键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等。关键词应能反映文稿的内容范畴,其选择可参考《昆虫学文摘》(EA)所列主题词,应能方便计算机检索,不能是一句短语。观察标本须指明存放地。涉及核酸序列时,应提供在国际核酸数据库登记注册的核酸序列号。 文字来稿用5号宋体字、A4纸隔行打印。正文前用中文和英文分别给出:题目、作者姓名、署名单位、所在城市和邮编,摘要,5~8个关键词。英文稿件用附页以中文给出上述信息。首页脚注给出资助项目的名称和编号及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E-mail地址)。按国家标准正确使用计量单位、汉语简化字和标点符号。缩略词首次出现时必须给出相应的中文和英文全称。文稿标题中不宜用缩略词,请使用全称。摘要中亦尽可能不用缩写词。外国人名一律用原名,不译成中文。外文字母和符号请注明文种、大小写和正斜体。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区别要明显。源自中文的人名和地名在译成英文时,采用汉语拼音。表题、图题及表图中注字均需有英文对照。生物科级以下名称首次出现时应注明拉丁学名。表格、插图和照片表格要求采用“三线表”。文中插图请用绘图纸黑墨绘制或使用高质量的激光打印样图,要求线条清晰、均匀。图幅宽度:8cm以内(半栏)或14~16cm(通栏)。图线粗细:坐标线、指引线用细线,线宽约0.13~0.25mm,函数曲线用粗线,线宽约0.25~0.5mm。图字大小:图中所有字符的字体与字号应一致,均用6号宋体字。每幅图附清晰的复印件一份。照片请用光面相纸印出,要求层次清晰,反差适中,不污损,无折痕。以比例尺示明图像实际大小。图样和照片应大小适当,以利制版。插图另纸打印,附在文后。正文中相应处画一方框标明图的位置,框下注明图序、图题和图注,图注文字应精练。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引用应符合国际和国家有关版权规定。正文中引用处应在圆括号内注明原著者姓名和年代,2名作者之间用“和”(中文文献)或“and”(外文文献)连接,3名或3名以上作者时只给出第一名作者,后加“等”(中文文献)或“et al.”(外文文献),西文著者只给出姓氏即可。文后参考文献列表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列出全部著者姓名,并按英文字母升序排列。只列正文中引用的且为公开发表的文献,未正式发表的资料不得列入。中文参考文献须有英文对照,排列时英文在前,中文在后并置于方括号内。刊物名称缩写请参考《昆虫学文摘》(EA)。格式举例如下:〖期刊论文〗Yu XP, Zheng XS, Xu HX, Lu ZX, Chen JM, Tao LY, 2002. A study on the dispersal of lycosid spider, Pirata subpiraticus between rice and Zizania fields. Acta Entomol. Sin., 45(5): 636-640. [俞晓平,郑许松,徐红星,吕仲贤,陈建明,陶林勇,2002.拟水狼蛛在水稻与茭白田之间的转移.昆虫学报,45(5):636-640]Shelby KS, Webb BA, 1999. Polydnavirus-mediated suppression of insect immunity. J. Insect Physiol. , 45(5):507-514.〖专著〗Lu HS, 1998. Molecular Biology of Insect Viruses.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tech Press, Beijing. 519-524. [吕鸿声,1998.昆虫病毒分子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519-524]Sonenshine DE , 1991. Biology of Ticks. Vol. 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349-356.〖专著论文〗Ye GY, Hu C, Shu QY, 1998.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genic rice resistant to insect pests and its wise and sustainable use. In: Cheng JA, Zhou WJ ed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in the 21st Century.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Beijing. 406-414. [叶恭银,胡萃,舒庆尧,1998.转基因抗虫水稻的转育及其合理持续利用.见:程家安,周伟军 主编.世纪农业发展与研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406-414]Wilson MD, Post RJ, 1994. Integration of morphometric, cytogenetic and molecular techniques: A case study of Simulium damnosum . In: Hawksworth DL ed.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est Organisms.CAB International, Wallingford. 215-224.
昆虫top10期刊:1、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昆虫学年度评论)。2、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经济昆虫学杂志)。3、Biological Control(生物防治)。4、Environmental Entomology(环境昆虫学)。5、Insect Science(昆虫科学)。6、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昆虫生理学杂志)。7、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应用昆虫学杂志)。8、Molecular Ecology(分子生态学)。9、Journal of Insect Behavior(昆虫行为学杂志)。10、PLoS ONE(公共科学图书馆- PLoS ONE)。昆虫top10期刊涵盖了昆虫分类、昆虫生理、昆虫行为、昆虫生态和昆虫防治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是昆虫学领域科研工作者发表研究论文的重要渠道。
《昆虫学报》是中国昆虫学会主管的中文学术期刊,是一本科技刊物。其主要刊登昆虫学领域的研究论文、综述、新闻、通讯和学术活动报道等内容。因此,它是一本昆虫学方向的学术期刊,而不是应用昆虫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