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民乐竹笛的发表论文

民乐竹笛的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民乐竹笛的发表论文

竹笛演奏技巧有很多方面,我们以其中以下几个为例做一个说明。在竹笛演奏的过程中的换气技巧:需注重循环换气技巧的运用。它是保证乐曲内容完整的展现且体现演奏作品美妙旋律的重要方式。同时,循环换气也是竹笛演奏技巧中比较难掌握的一种技巧。以《早晨》为例,首先,在演奏开始前,演奏者需要在口腔内进行舌头运动,以便舌头能在演奏期间做好配合工作;其次,为了达到最佳气流控制效果,演奏者在长旋律演奏步骤应注意上下唇肌肉的放松度,保证有充足的空间增加胸腔容气量,并在舌根处带动喉结将气流推出。同时,还需在鼻腔帮助下保证呼吸顺畅;最后,演奏者身体各个部位也应当予以配合,以便循环换气技巧得到有效的运用。1.气息。通过在竹笛演奏中运用艺术想象的方法可适当增加乐曲表现力,其中在气息技巧中,艺术想象主要表现在气息控制方面。众所周知,竹笛需要不断的变换气息才能保证乐曲内容的丰富性。所以,可借助乐曲气息强弱交替或者渐变的方式,让竹笛演奏收获更好的演奏结果。以《鹧鸪飞》为例,在该首作品中,此曲在初期演奏部分需要表现出鹧鸪由远及近的飞翔状态。故而在气息调整方面也应当显示出强弱变化,这样才能在艺术想象方法下体现出气息技巧中的内在特征,促使竹笛演奏者能在鹧鸪形象的模仿中准确把握气息技巧。2.吐音。吐音是竹笛演奏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技巧,主要包括碎吐音、单吐音及双吐音等形式。在竹笛演奏中运用不同的吐音类型也能展示出乐曲不同的表现意义。比如在《卖菜》与《喜相逢》作品中,由于两首乐曲风格相似,所以在演奏时可从吐音方面着手展示出乐曲所含有的不同寓意。《喜相逢》更倾向于重逢喜悦之情,而《卖菜》体现发家致富情感。因此,在演奏《喜相逢》时,应当运用急促且富有力度的声音进行弹奏。而在《卖菜》中需要运用吐音技巧表达出美好的长旋律,这样才能保证听众从相似乐曲中感受到不同的演奏风格。3.手指。竹笛演奏需运用手指技巧才能将乐曲音调及艺术内涵展示出来。比如在滑音技巧中,竹笛吹奏环节除了需要依靠气息调整曲调外,还需要不断移动手指,将去放置于笛孔上,保证所呈现出来的音调有不同的美感。比如《深秋叙》中,主要表达的是秋风中叙述悲欢离合的惆怅之情。故而可在运用滑音技巧时,将音调沉稳的感觉表现出来,以此变换手指达到调音目的②。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竹笛学会理事,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常任理事。在演奏方面,师承孙永志先生,在其教诲下,学习和继承了著名竹笛演奏教育大师赵松庭、元修合、高明先生的演奏技能,在实践中感悟、化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从实践到理论,不断地探索。深入的研究过竹笛的发声原理,不断的探索竹笛演奏的理论问题。论文《论竹笛演奏中音准的构成因素》和《“口风”在竹笛演奏中的作用》于2003、2004年先后发表于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院刊上,于2005年,在沈阳音乐学院学院学报《乐府新声》上发表论文《论竹笛的音准与气息控制》,在《音乐天地》报刊上发表论文《论秦汉以来“笛”的变迁》等,2006年在中国音乐学院学报上发表了核心论文《论竹笛演奏三要素》,2008年9月在《宁夏大学学报》发表核心论文《论尺八与箫的异同》。2009年完成省部级课题一个,在《中国音乐学》发表权威文章一篇。引起了竹笛演奏界的关注。除演奏外,曾先后随著名指挥家丰琪先生、刘大冬先生学习交响乐指挥,还受到著名指挥家张列先生,著名民族音乐教育家,指挥家鲁日融先生指导民乐指挥;在其音乐活动中,除笛、箫的教学演奏外,经常参与各种电影电视剧的音像音乐的指挥与演奏工作,有些已被录制成CD专辑出版发行。其作品《春孕》、《沉香亭》、组曲《孤伴二章》在圈内已广为流传。2002年获国家文化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大赛”演奏奖。2005年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艺术院校奖,国家文化部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大赛”优秀演奏奖。艺术成就已被文化部主办的《艺术中国---中国艺术丰碑与艺术家概览》收录。

竹笛论文发表

著名笛子演奏家——张维良1957年11月26日出生,籍贯,江苏苏州。笛、箫、埙演奏家,现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华夏室内乐团团长;中国竹笛学会会长;中国音协管乐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文化部突出贡献专家等。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发展竹笛的演奏技巧,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训练,在传统竹笛上自如演奏十二个半音,以及目前被认为难度最大的循环呼吸双吐等。他还积极研究和发展其他吹奏乐器如箫、巴鸟、尺八、埙等的演奏技法。在箫的演奏技法上,将其音域由原来的两个八度拓宽至近三个八度,丰富了箫的表现力。获奖: 95年6月由本人演奏录制的激光唱片《箫的世界》荣获中国唱片金唱片奖。2000年舞蹈《庭院深深》获中国电视舞蹈比赛一等奖(担任音乐创作);2001年舞蹈《缘》获俄罗斯世界舞蹈比赛金奖(担任音乐创作);2002年古筝与电子音乐《沧浪秋吟》MTV比赛获中央电视台“新光奖”一等奖(担任音乐创作); 2003年创作的男子独舞《竹梦》音乐获“桃李杯”全国舞蹈大赛音乐创作一等奖;担任电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荆柯刺秦王》等数十部影视音乐独奏,影片均在国际重大电影节上获大奖,并荣获最佳音乐,等等。出版发表著作:笛子演奏法(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箫演奏法(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笛箫与筝曲谱20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笛子考级教材(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表论文:中国笛乐文化发展的透视(台湾音乐时代);笛子呼吸理论及实践(中国音乐);冯子存的笛子艺术及风格(中国音乐);关于艺术院校改革的思考(中国文化报)——等十余篇。激光唱片专集:《箫的世界》中国唱片总公司;《张维良的吹管艺术》台湾福茂唱片公司;《花泣》台湾中国龙唱片公司;《殇》台湾中国龙唱片公司;《别梦》台湾中国龙唱片公司;《喜相逢》香港雨果有限公司;《问情》香港雨果有限公司;《天幻箫音》香港雨果有限公司;《问天》中国正大唱片公司;《醉笛》香港雨果有限公司;《茶雨》台湾风潮唱片公司;《红叶》香港龙音制作公司;《茶禅一味》台湾风潮唱片公司——教学VCD十余辑。主要独奏会:分别于87年、92年、95年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三次个人独奏会;在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厅先后举办过5次独奏会;与法国许多著名音乐家和现代音乐研究中心进行过数十次的合作和研究。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竹笛学会理事,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常任理事。在演奏方面,师承孙永志先生,在其教诲下,学习和继承了著名竹笛演奏教育大师赵松庭、元修合、高明先生的演奏技能,在实践中感悟、化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从实践到理论,不断地探索。深入的研究过竹笛的发声原理,不断的探索竹笛演奏的理论问题。论文《论竹笛演奏中音准的构成因素》和《“口风”在竹笛演奏中的作用》于2003、2004年先后发表于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院刊上,于2005年,在沈阳音乐学院学院学报《乐府新声》上发表论文《论竹笛的音准与气息控制》,在《音乐天地》报刊上发表论文《论秦汉以来“笛”的变迁》等,2006年在中国音乐学院学报上发表了核心论文《论竹笛演奏三要素》,2008年9月在《宁夏大学学报》发表核心论文《论尺八与箫的异同》。2009年完成省部级课题一个,在《中国音乐学》发表权威文章一篇。引起了竹笛演奏界的关注。除演奏外,曾先后随著名指挥家丰琪先生、刘大冬先生学习交响乐指挥,还受到著名指挥家张列先生,著名民族音乐教育家,指挥家鲁日融先生指导民乐指挥;在其音乐活动中,除笛、箫的教学演奏外,经常参与各种电影电视剧的音像音乐的指挥与演奏工作,有些已被录制成CD专辑出版发行。其作品《春孕》、《沉香亭》、组曲《孤伴二章》在圈内已广为流传。2002年获国家文化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大赛”演奏奖。2005年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艺术院校奖,国家文化部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大赛”优秀演奏奖。艺术成就已被文化部主办的《艺术中国---中国艺术丰碑与艺术家概览》收录。

我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竹笛演奏艺术的论文,感兴趣的可以参考我整理的论文哦。

竹笛演奏艺术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主要以线性思维为主,在单音的天地里追求变化,音色作为基本元素,就成为竹笛演奏中极其重要的表现手段。但仅有好的音色是不够的,演奏者还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丰富的内心情感。如何发出好的音色,主观上取决于演奏者要有正确的吹奏方法及在不同音乐表现中所酝之内心情感。俗话说“声情并茂”,我们要重视音色与情感之间具有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使音色与情感达到完美的结合。

一、竹笛演奏中音色的掌握

明代徐上瀛所著《溪山琴况》中,提出琴演奏的音色标准:“润”如水、“圆”如珠、“洁”如玉、“坚”劲有力、“轻”而不虚、“重”而不躁等。吹笛同抚琴,演奏的基本音色就是用符合竹笛发音原理及人体生理运动规律的演奏方法,发出既符合美的声音基本规范,又符合竹笛基本音响特性——纯净、明亮、圆润、甜美、丰满而有穿透力的声音。好的音色,要经过长期的练习之后,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甚至是自觉性的条件反射。例如,演奏中口型的控制、气息的运用、手指的配合等,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关联。只有经过刻苦的练习,才能满足在演奏乐曲时各种音色及情感充分表现的需要。

首先,要熟练掌握口型与呼吸的正确方法。口型的控制主要依靠唇部肌肉和面部肌肉伸缩力的大小。面部肌肉要放松,口型似含蓄的微笑,口腔达到自然放松。与其相配合采用胸腹式混合呼吸的方法,即胸腹同时扩张,最大量地吸气,气归丹田,而后,将气流以适当的直径、宽度、速度及角度吹出。恰当地使用口型与呼吸,才能使不同音区的发音达到平稳、结实、嘹亮、不虚不浮的理想效果。

其次,舌的运用也是竹笛演奏的要点之一,舌在口腔内的位置与发音的高低有直接关系,靠后靠下适于吹奏低音,靠前靠上适于吹奏高音。

再次,气、唇、指、舌各部分能够熟练掌握时,配合的`平衡性、统一性是对演奏技法更高层面的追求。如气流吹出,对笛管施力,人的身体与笛体合起来也是一个上下的纵重心轴,其前后左右都应是平衡的。各环节的运用相通相连,身体各部分与笛管相融,最终做到支点放松,力点集中,纵横对称,气身贯通。这样,对音色才能自如控制,达到圆、亮、厚的标准。

二、竹笛演奏中的情感表达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①。情感是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由于对客观现实对象和现象持有不同态度,而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内心体验。而这些体验又是以人的感官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即感觉为基础的。人们常把音乐称为情感的艺术,在演奏者内心情感调动下,发出的音响流动能够激起听者的情绪活动,产生共鸣。音乐虽然不是情感,却是情感的最佳载体。在音乐中,情感被直接模拟,这种情感的源头,来自于演奏者的内心感觉和想象。

根据不同的情感表现需要,通过一定的演奏手法而奏出不同色彩的乐音,它不仅能表现情绪的紧张与松弛、激动与平静,而且还能表现情绪的积极、增力和消极、减力的变化,因而饱含了不同的感情因素。

如乐曲《秦川抒怀》(马迪作曲)引子的第一句,表现西北人民坚强、豪迈、刚毅、倔强的性格特征时,要采用“刚”的音色,音头清晰有点,保持较强力度,具有穿透力和震撼力。技术上要求丹田鼓劲较足,重心靠前,力量传递直接,呼吸速度加快,气流加大,手指多用打音、叠音配合。相反,在演奏乐曲《向往》(曲祥作曲)第一段慢板时,则要采用“柔”的音色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音头较软而润,一般用中弱或中强的力度,具有流动性和抒情性。技术上要求重心相对靠后些,力量传递较慢,呼吸速度平和,气流较缓。采用柔和的音色,更适合表现憧憬的思绪。

当乐曲表现饱满情绪和敦厚形象时,演奏的音色则要浓厚、丰满,共鸣充分,立体性强,富于张力和动感。其技术上要求使气流成束,胀满笛管,使笛管充分振动,支点位置靠后,重力相对较大,有时加以气颤音,使持续感加强,弧度感加大。乐曲《三五七》(赵松庭编曲)引子的演奏宜采用此种音色。

在表现回忆的情感和幽静的意境时,薄淡的音色更为适合,其特点是频响范围窄,无须丰满浑厚和太多的立体感,更侧重清淡、平和。技术上要求发力位置靠前,重力相对减少,口风变小,气流较缓,方向略微向前、向上,手指无过多修饰。

此外,有些乐句、乐段需要表现空远、虚幻的意境,那么,就要采用标准音色以外“虚”的音色或泛音来演奏,气流要求小而浅、缓而轻,呼气方向靠前、靠上,音头不甚清晰,音腹振动不很充分,给人若有若无、虚无缥缈的感受。

“琴者一器,声色无穷”②,音色的变化无穷无尽,我们在演奏中应以情感表达为法,以情感音色为用。音色变化是情感表达的基础,而无论什么样的音色变化,都要以艺术表现的需要、情感的需要为轴心,使竹笛演奏艺术在横向的线的形态中获得变化和发展。

注释:

①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古代乐论选辑[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1962:71.

②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修订本)[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394.

陈悦 音乐家

陈悦。1978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六岁随父亲学习竹笛,十二岁成为著名演奏家、教育家、南派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的关门弟子。

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曾师从赵松庭先生、张维良先生、蒋国基先生。

1993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

1996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本科

199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普天同庆”香港回归民族音乐会现场直播晚会

1999年录制了《张维良笛子基础教程》示范演奏的光盘

2000年被学院免试推荐为本院研究生,成为中国第一个女笛子研究生

2001、2002、2004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节目的录制。

2001年6月赴莫斯科参加“申奥---北京文化节”的演出。

2002年8月获文化部第一届中国青少年民族器乐独奏比赛竹笛青年专业组银奖。

2002年12月12日成功地举办了个人专场音乐会。

2002年12月20日应邀在悉尼歌剧院参加宋祖英“好日子”独唱音乐会,担任笛子独奏。

2003年获取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赴法国先后参加2003法国凡尔赛中国文化之夜、二十一世纪中法高等教育展文艺演出。同年参加纪念赵松庭八十冥诞活动研讨会,并宣读论文。9月赴香港参加湘江明月夜中秋晚会,担当独奏演出。

2004年参加纪念冯子存诞辰100周年活动音乐会独奏演出。同年出访爱尔兰、拉脱维亚 参加欧洲艺术节。

2005年代表国家参加“2005华盛顿中国文化节北京文化周”的专场演出。

曾出访美国、日本、韩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爱尔兰、拉脱维亚 、巴西、阿根廷、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受到广泛好评。曾录制发行了笛子专辑《情竹》、《无词歌》,箫专辑《箫色》、《乱红·与钢琴的即兴》。发表论文《~赵松庭的笛乐创作与婺剧音乐的渊源关系》、《浅谈唐诗宋词中的笛箫文化》。

竹笛发表论文

陈悦1978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六岁随父亲学习竹笛,十二岁成为著名演奏家、教育家、南派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的关门弟子。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曾师从赵松庭先生、张维良先生、蒋国基先生。1993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1996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本科199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普天同庆”香港回归民族音乐会现场直播晚会1999年录制了《张维良笛子基础教程》示范演奏的光盘2000年被学院免试推荐为本院研究生,成为中国第一个女笛子研究生2001、2002、2004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节目的录制。2001年6月赴莫斯科参加“申奥---北京文化节”的演出。2002年8月获文化部第一届中国青少年民族器乐独奏比赛竹笛青年专业组银奖。2002年12月12日成功地举办了个人专场音乐会。2002年12月20日应邀在悉尼歌剧院参加宋祖英“好日子”独唱音乐会,担任笛子独奏。2003年获取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赴法国先后参加2003法国凡尔赛中国文化之夜、二十一世纪中法高等教育展文艺演出。同年参加纪念赵松庭八十冥诞活动研讨会,并宣读论文。9月赴香港参加湘江明月夜中秋晚会,担当独奏演出。2004年参加纪念冯子存诞辰100周年活动音乐会独奏演出。同年出访爱尔兰、拉脱维亚 参加欧洲艺术节。2005年代表国家参加“2005华盛顿中国文化节北京文化周”的专场演出。曾出访美国、日本、韩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爱尔兰、拉脱维亚 、巴西、阿根廷、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受到广泛好评。曾录制发行了笛子专辑《情竹》、《无词歌》,箫专辑《箫色》、《乱红·与钢琴的即兴》。发表论文《~赵松庭的笛乐创作与婺剧音乐的渊源关系》、《浅谈唐诗宋词中的笛箫文化》。另外还有曾格格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竹笛学会理事,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常任理事。在演奏方面,师承孙永志先生,在其教诲下,学习和继承了著名竹笛演奏教育大师赵松庭、元修合、高明先生的演奏技能,在实践中感悟、化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从实践到理论,不断地探索。深入的研究过竹笛的发声原理,不断的探索竹笛演奏的理论问题。论文《论竹笛演奏中音准的构成因素》和《“口风”在竹笛演奏中的作用》于2003、2004年先后发表于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院刊上,于2005年,在沈阳音乐学院学院学报《乐府新声》上发表论文《论竹笛的音准与气息控制》,在《音乐天地》报刊上发表论文《论秦汉以来“笛”的变迁》等,2006年在中国音乐学院学报上发表了核心论文《论竹笛演奏三要素》,2008年9月在《宁夏大学学报》发表核心论文《论尺八与箫的异同》。2009年完成省部级课题一个,在《中国音乐学》发表权威文章一篇。引起了竹笛演奏界的关注。除演奏外,曾先后随著名指挥家丰琪先生、刘大冬先生学习交响乐指挥,还受到著名指挥家张列先生,著名民族音乐教育家,指挥家鲁日融先生指导民乐指挥;在其音乐活动中,除笛、箫的教学演奏外,经常参与各种电影电视剧的音像音乐的指挥与演奏工作,有些已被录制成CD专辑出版发行。其作品《春孕》、《沉香亭》、组曲《孤伴二章》在圈内已广为流传。2002年获国家文化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大赛”演奏奖。2005年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艺术院校奖,国家文化部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大赛”优秀演奏奖。艺术成就已被文化部主办的《艺术中国---中国艺术丰碑与艺术家概览》收录。

我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竹笛演奏艺术的论文,感兴趣的可以参考我整理的论文哦。

竹笛演奏艺术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主要以线性思维为主,在单音的天地里追求变化,音色作为基本元素,就成为竹笛演奏中极其重要的表现手段。但仅有好的音色是不够的,演奏者还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丰富的内心情感。如何发出好的音色,主观上取决于演奏者要有正确的吹奏方法及在不同音乐表现中所酝之内心情感。俗话说“声情并茂”,我们要重视音色与情感之间具有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使音色与情感达到完美的结合。

一、竹笛演奏中音色的掌握

明代徐上瀛所著《溪山琴况》中,提出琴演奏的音色标准:“润”如水、“圆”如珠、“洁”如玉、“坚”劲有力、“轻”而不虚、“重”而不躁等。吹笛同抚琴,演奏的基本音色就是用符合竹笛发音原理及人体生理运动规律的演奏方法,发出既符合美的声音基本规范,又符合竹笛基本音响特性——纯净、明亮、圆润、甜美、丰满而有穿透力的声音。好的音色,要经过长期的练习之后,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甚至是自觉性的条件反射。例如,演奏中口型的控制、气息的运用、手指的配合等,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关联。只有经过刻苦的练习,才能满足在演奏乐曲时各种音色及情感充分表现的需要。

首先,要熟练掌握口型与呼吸的正确方法。口型的控制主要依靠唇部肌肉和面部肌肉伸缩力的大小。面部肌肉要放松,口型似含蓄的微笑,口腔达到自然放松。与其相配合采用胸腹式混合呼吸的方法,即胸腹同时扩张,最大量地吸气,气归丹田,而后,将气流以适当的直径、宽度、速度及角度吹出。恰当地使用口型与呼吸,才能使不同音区的发音达到平稳、结实、嘹亮、不虚不浮的理想效果。

其次,舌的运用也是竹笛演奏的要点之一,舌在口腔内的位置与发音的高低有直接关系,靠后靠下适于吹奏低音,靠前靠上适于吹奏高音。

再次,气、唇、指、舌各部分能够熟练掌握时,配合的`平衡性、统一性是对演奏技法更高层面的追求。如气流吹出,对笛管施力,人的身体与笛体合起来也是一个上下的纵重心轴,其前后左右都应是平衡的。各环节的运用相通相连,身体各部分与笛管相融,最终做到支点放松,力点集中,纵横对称,气身贯通。这样,对音色才能自如控制,达到圆、亮、厚的标准。

二、竹笛演奏中的情感表达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①。情感是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由于对客观现实对象和现象持有不同态度,而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内心体验。而这些体验又是以人的感官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即感觉为基础的。人们常把音乐称为情感的艺术,在演奏者内心情感调动下,发出的音响流动能够激起听者的情绪活动,产生共鸣。音乐虽然不是情感,却是情感的最佳载体。在音乐中,情感被直接模拟,这种情感的源头,来自于演奏者的内心感觉和想象。

根据不同的情感表现需要,通过一定的演奏手法而奏出不同色彩的乐音,它不仅能表现情绪的紧张与松弛、激动与平静,而且还能表现情绪的积极、增力和消极、减力的变化,因而饱含了不同的感情因素。

如乐曲《秦川抒怀》(马迪作曲)引子的第一句,表现西北人民坚强、豪迈、刚毅、倔强的性格特征时,要采用“刚”的音色,音头清晰有点,保持较强力度,具有穿透力和震撼力。技术上要求丹田鼓劲较足,重心靠前,力量传递直接,呼吸速度加快,气流加大,手指多用打音、叠音配合。相反,在演奏乐曲《向往》(曲祥作曲)第一段慢板时,则要采用“柔”的音色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音头较软而润,一般用中弱或中强的力度,具有流动性和抒情性。技术上要求重心相对靠后些,力量传递较慢,呼吸速度平和,气流较缓。采用柔和的音色,更适合表现憧憬的思绪。

当乐曲表现饱满情绪和敦厚形象时,演奏的音色则要浓厚、丰满,共鸣充分,立体性强,富于张力和动感。其技术上要求使气流成束,胀满笛管,使笛管充分振动,支点位置靠后,重力相对较大,有时加以气颤音,使持续感加强,弧度感加大。乐曲《三五七》(赵松庭编曲)引子的演奏宜采用此种音色。

在表现回忆的情感和幽静的意境时,薄淡的音色更为适合,其特点是频响范围窄,无须丰满浑厚和太多的立体感,更侧重清淡、平和。技术上要求发力位置靠前,重力相对减少,口风变小,气流较缓,方向略微向前、向上,手指无过多修饰。

此外,有些乐句、乐段需要表现空远、虚幻的意境,那么,就要采用标准音色以外“虚”的音色或泛音来演奏,气流要求小而浅、缓而轻,呼气方向靠前、靠上,音头不甚清晰,音腹振动不很充分,给人若有若无、虚无缥缈的感受。

“琴者一器,声色无穷”②,音色的变化无穷无尽,我们在演奏中应以情感表达为法,以情感音色为用。音色变化是情感表达的基础,而无论什么样的音色变化,都要以艺术表现的需要、情感的需要为轴心,使竹笛演奏艺术在横向的线的形态中获得变化和发展。

注释:

①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古代乐论选辑[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1962:71.

②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修订本)[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394.

王如竹发表的论文

『壹』 制冷及低温工程的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专;熟悉近代制冷与属低温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向;掌握制冷与低温领域中的测试、信息处理和分析技术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从事科研的能力;能解决制冷和低温工程领域理论或实践方面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硕士学位获得者可胜任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 『贰』 制冷与低温工程 我是学化工机械抄的,但找工作袭的时候却到了一家钢铁厂的制氧厂。我看过一些这方面的资料,由于钢铁产量的增加,以及化工方面乙烯产量的增加等,制冷这一产业链(包括制造设备的杭氧和需求气体 的行业)可以说是在未来的十几年内会蓬勃发展的。 所以总说来前景是好的,现在也有许多的国外大型企业进入中国来抢这块蛋糕了,要有信心呀! 『叁』 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都学写什么课啊就业前景怎么样啊哪位高人指点一下 两门专业基础课:工程热力学,传热学。 专业课:制冷压缩机,低温原理,制冷技术与设备,换热器设计,制冷装置自动化,空气调节,小型低温制冷机等等。学校不同可能开设科目也不同,有些也可以选修。 『肆』 东南大学的制冷与低温工程怎么样啊 东大的制冷与低温工程属于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如果是本科的话,可以报考热能与动力工程或者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都可以研究学习制冷与低温方向。 如果是研究生的话,东大的这方面也是很不错的。特别是张小松教授、陈振乾教授、陈亚平教授等在这个方向很是厉害。 其中,陈亚平教授的研究方向为换热器强化传热、空气调节与制冷新技术。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波纹板束上双面液膜反转对吸收传热传质过程复合强化);参与完成1项“973” 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计划项目,为“主要学术骨干”;主持或参与多项横向课题;发表论文60余篇,被EI收录1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多项,并有已申请但尚处于实审阶段的国家发明专利7项。而且陈亚平教授在核能方向也是非常的厉害。 张小松教授的研究方向为新型制冷循环与方法、制冷空调节能、测控和太阳能利用等。主持完成30余项“863”、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等课题;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50余篇被三大收录系统收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入选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兼任国际制冷学会(IIR)E2委员会委员,中国制冷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建设部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现在张小松教授正在与张耀明院士合作研究太阳能空调方向。 陈振乾教授为制冷与人工环境系主任。研究方向为制冷空调模拟与优化、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微流动和多孔介质传热。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美国NASA等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7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入选江苏省“333工程” 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兼任建设部建筑环境与设备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会员,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秘书长等。 至于就业之类的完全没有问题啦,只要不是学得非常的烂。出国深造也可以的,也是有一定的机会。 『伍』 制冷及低温工程的专业概述 根据温度的不同,它又可划分为制冷工程和低温工程两个领域,前者涉及环内境温度到120K温度范围的问题,后容者涉及低于120K温度范围的问题(一般按温度范围划分为以下几个领域:120K以上,普冷;120~0.3K,低温;0.3K以下,极低温)。本学科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它的地位越显重要。本学科在机械、冶金、石油、化工、食品保存、人工环境、生物医学、低温超导以及航天技术等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二级学科与相邻几个二级学科有共同的学科基础和内在联系,但又有区别于相邻学科的研究内容。本学科的有些研究内容与流体机械及工程以及化工过程机械的有些研究内容比较接近,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 本专业除招收制冷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外,特别欢迎及其他跨学科的考生和有关产业、研究部门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前来报考。 『陆』 制冷与低温工程哪个大学强 1.北京工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系 2.哈尔滨商业大学土木与制冷工程学院 3.东北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 4.天津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系 很多大学现在都有制冷与低温技术这个专业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柒』 有学制冷与低温工程或者华东理工的请进来 华东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包含化工过程机械专业(本科专业建于1952年,196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热能工程专业(2000年设立),以及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和工程热物理等专业(2006年设立)。本学科目前有教授21人、副教授36人。 本学科设有承压系统安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煤浆气化及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开发部)、中石化上海设备失效分析与预防研究中心、化工机械研究所、洁净煤技术研究所等。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要求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技能,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其它实际应用能力;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能力;能胜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公司企业和其它单位的科研、开发、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学分有效期自研究生入学开始为5年。 三、研究方向 1 先进过程装备与承压系统 2 新能源与洁净煤技术 3 过程装备材料及加工 4 高温结构完整性技术 5 燃料的气化与多相流动 6 传热强化节能技术及设 7 动力机械与能源转换技术 8 流体机械设计、监测与诊断 楼主可以去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网站上看一看,华理的机械学院是有这个专业的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属一级学科。 包括 080703动力机械及工程、 080704流体机械及工程、 080706化工过程机械、080701工程热物理 080705制冷及低温工程 5个二级学科,统筹招生。 『捌』 制冷与低温工程的内容提要 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制冷与低温工程版概述,制冷技权术,低温技术和21世纪制冷与低温工程的发展趋势等四部分。 本书论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内容选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便于读者学习和参考。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制冷与低温工程概述、制冷技术、低温技术、20世纪制冷与低温工程在我国的发展和21世纪制冷与低温工程的发展趋势等五部分。本书论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内容选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使用对象附注: 制冷与低温工程及相关专业人员,专科、高职及函授师生,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玖』 江苏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考研专业课都考什么 热能工程。(09年没看到制冷与低温工程的专业招生,本来是有这个专业设置的专,不过大方向就是属属于热能工程) 080702▲热能工程 招生人数:10 方向: 1.工业加热过程优化与控制技术 2.煤与生物质热化学转化 3.洁净煤燃烧技术和污染物控制 4.建筑环境热工与净化过程技术 5.强化传热与高效换热设备 6.水处理技术 初试: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1数学一 ④825流体力学、826工程热力学、827制冷原理与技术选一 复试: 927传热学、929锅炉原理选一 数学考: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具体考试范围参考国家统一制定的考试大纲 『拾』 制冷与低温工程的介绍 《制冷与低温工程》是2003年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远、王如竹。

上海交通大学九院研究生王天畅很好12月8日下午,第七届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会评答辩会在闵行校区陈瑞球楼100号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周承出席并讲话。研究生院院长王亚光、文科处处长吴文锋、学生处副处长葛天舒及来自各个院系的16位专家参加了本次答辩会。,时长02:32“学术之星,我们来了”周承在致辞中指出,交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在追求卓越的科研道路上不断努力。从重视底层逻辑、从根源出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重视创新、抢抓科技创新制高点三个方面不断勉励自己,结合国家重大需求,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去。葛天舒介绍了本届研究生“学术之星”评选前期工作。作为我校研究生最高学术荣誉,“学术之星”评选活动坚持以评促建,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本届自9月启动以来,共计收到报名材料87份,经135位校内外专家多环节、多维度评选,最终确定22位候选人入围答辩。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刘灿华详细介绍了本次会评答辩会的安排及评审规则。答辩会将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开展评审,评委将综合考虑候选人申报材料与现场答辩情况进行评议。22位候选人依次上台答辩,展示了自己在学术领域中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他们或在世界各类顶级期刊中发表高影响力论文,或实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展现了交大学子的风采与实力。评委有针对性开展提问和点评,为候选人后续科研提供了指导和建议。经过现场的精彩展示和激烈角逐,专家综合考虑候选人的学术成果综评、学术成果创新性、代表作学术水平三个方面进行打分,最终评选出10位“学术之星”和10位“学术之星”提名奖。据悉,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评选由研究生院和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主办,校研究生会承办。本届获奖名单将于12月8日至15日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公示结束后,还将举行“学术之星”分享会及人物专访等活动,以期带动和促进研究生群体的学术精神培育和学术氛围营造。附:第七届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会评答辩结果“学术之星”姓名学院穆雅娟医学院梁久阳数学科学学院韩东霖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过悦康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林雪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唐艳人文学院张倬胜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沈泽群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马天骄化学化工学院王立人医学院“学术之星”提名奖姓名学院张誉医学院徐坤物理与天文学院郭睿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郑力荣物理与天文学院邓芳芳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朱继贞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王光明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马红阳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严彤彤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孙璐暄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公示期:2022年12月8日——2022年12月15日候选人风采(按照抽签答辩顺序)01//  邓芳芳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知足而上进”★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研究所2019级硕博连读生,师从王如竹教授。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吸附式空气取水及太阳能热利用等相关技术。以第一作者发表SCI高水平文章4篇(均为中科院1区),累积影响因子超过64,发表EI文章2篇,申报发明专利2项(1项已授权)。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等重点项目展开研究,部分成果已在项目实施中得到应用。02//  朱继贞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都美竹发表的论文

“ZC”是指“自残”,是指人对自身肢体和精神的伤害。一般来说,对精神的伤害难以觉察。一般都是对身体的伤害, 自残的最极端情况就是自杀。 自残行为并不少见。每个人都可能产生过自残的念头,只是大多数人没有采取实际行动而已。只要是有意识的,自我主动的,在自主控制下的对自我肉体和精神的(会产生疼痛感的)伤害,皆属于自残。“rl”指“人流”,人流的意思是人工流产,指得是在怀孕12周之内采取人工的方式来终止妊娠的一种方法,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

马甲的形成,其原因有如下几种情况:其一,历史沿革造成的。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原来只在聊天工具如QQ上玩,在那里注册了一个个性化的名字,后来进入了论坛,要发表大作了,突然觉得应该有一个类似笔名的ID,于是注册了一个很优雅文静的论坛名字,但是,毕竟对自己使用多年的聊天用名有了感情,于是,又注册了那个名字,这就形成了一件马甲。通常,这样的马甲是对自己的朋友们公开的,他穿那件衣服出场大家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我还有的朋友是从联众被朋友拉到论坛的,也有类似情况,可以用来支持我的论点。 其二,文字快手或干脆够得上写作机器,却又澹泊名利,哪怕是虚拟世界中的名气他也不想要,于是就注册许多马甲,每天不停地换来换去的,穿着不同的衣服分别表演。我有一位朋友可以称得上西陆知名写手了,用过的马甲不下六件,每一件发过的作品都够我这样的人绞尽脑汁写一气的。我们是朋友,我发现他在论坛上的文集中只收录了他很少的一部分文章,而在他个人网页上,则可以看到更多的文章,后来,他才不好意思地坦白了自己用过很多马甲的事实。 其三,通常是论坛上最卖力的斑竹,为了活跃论坛,制造繁荣,一个人每天穿不同马甲穿梭般上场,以不同的身份对新人进行回复,甚至自问自答、插科打诨。这样的人,大多是非常热心的,有时也会与别人或与自己开个玩笑,但都是出于善意。应该说,论坛属主选拔到这样的斑竹,运气可以说是非同一般地好,我估计,看到属下如此卖力,他睡眠中都会笑出声来的。 其四,纯粹是为了晕人。其实这和在聊天室里晕人是大同小异的,区别在于聊天室里晕人是实时的,当场进行对话,而论坛里则必然要有一定的延迟了,但它也有自己的优越性,至少,整个晕人过程具备可追索性,而且可以在更大的范围被观赏。这种情况,通常是在非常相熟的朋友之间进行的,结果也以晕人的和被晕的皆大欢喜居多,而且,往往晕到一定程度,总会透露出自己的一些信息或蛛丝马迹,那被晕的朋友则会恍然大悟,导致双方的友谊更加深厚。本人就曾经拥有这样的马甲,把一位很尊敬的大姐姐给晕了,可惜正自得意,尾巴却没夹住,被人家很利索地抓住了。这种目的注册的马甲,很可能只穿一次就放到了箱子底下永不再用,比较奢侈。其五,不便使用“名字”。比如,对于某篇文章有不同看法,说了怕伤人,以后不便“见面”(只在同一论坛或社区),不说又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用一个“管点闲事”啦,“善意提醒”啦之类的临时马甲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虽然也谈不上多么光明磊落,但也不至于造成对方非常的不快与伤心,应该说还是可取的。还有的是喜欢飞砖伤人,属于放暗箭打冷枪,因为其出发点就不公正,其做法也就不那么值得称道了。 其六,不能使用原来的“名字”。原因很简单,因为那“名字”曾经干过非常阴险狡诈恶毒的事情,而且已经被别人识破了,换句话说,就是那名字已经臭不可闻了,他自己也只有忍痛承认那“名字”的死亡现实。严格地说,他后来用到的已经不再是什么马甲了,而是一个新的“名字”。如果出于善意的推测,那该证明他想自新了。但是,鲁迅先生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度国人,应该不无道理,作为先生的崇拜者,对于这样的有过前科的人,我以为小心一点总无大过。例子也是现成的,但我觉得不举也罢。 与其它事物一样,马甲不以你喜欢与否为转移,它会一直存在下去的,而且,从上面的分析看,大多数情况,马甲还是有其正面意义的。其实,正如古人说的,文如其人。“名字”也好,马甲也罢,总要或多或少地打上某些独特的烙印,正像人的面孔不会因为改个好听的琅琅上口的名字就变得魅力无穷一样,语言习惯、文字作风当然也不会因为换个ID就截然不同。说穿了,对于末一种情况,我以为,即便费劲心计,在明眼人看来,也不过徒添笑料、枉为笑谈而已。记得有个小品说得好,小样儿,以为穿个马甲上来我就认不出你了?

马甲,就是有很多小号了。

预期成果的表达形式可以是发表的论文、申请的专利、参赛和参评的奖项、公开的数据集合等。

发表的论文:发表的论文包括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可以是长文,也可以是短文,综述或者demo。可以列出预期发表论文的数量,大致研究点,拟发表在哪类期刊和会议上等。

申请的专利:申请中的专利和申请已得到保护的专利都可以作为预期的成果。可以列出拟申请的专利数量和大致的方向。因为专利审核的时间比较长,项目结束的时候不一定可以得到申请的最终结果,所以已经经过初审的也可以作为预期成果。

参赛和参评的奖项:有些技术类的研究有很多国内国外的公开评测和比赛,可以列出拟利用研究成果参与哪些比赛,期望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等。

公开的数据集合:在研究的过程中,会逐步采集和整理实验数据集合。如果方便的话,可以作为开源数据集合供全球范围内的研究人员使用,这将让整个领域的人们受益。

预期成果撰写注意事项

撰写课题预期研究成果的时候,不要为了课题能立项,而夸大研究成果。这样即使课题被立项,但是由于研究结果并未达到预期研究成果,那么最后有可能会因此而导致课题结题失败。要知道课题结题失败的后果还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大家在撰写课题预期研究成果的时候一定要实事求是,如实撰写即可。

写明预期研究成果的数量,比如:如果是论文,论文数量是几篇,如果是著作,著作是几部。若是论文则说明在什么级别的期刊上发表的;如果是专利,则需要明确专利的类型。不管是哪类学术成果,在撰写的时候,能确定的要详细注明出来;反之,若是有不确定的地方,比如:期刊的数量,那么可能不用写明数量。

  • 索引序列
  • 民乐竹笛的发表论文
  • 竹笛论文发表
  • 竹笛发表论文
  • 王如竹发表的论文
  • 都美竹发表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