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尼美发表的论文

尼美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尼美发表的论文

写在前面:此篇是给正在选择合适的导师/选方向的同学的自助教程(长文)。即便在同一个学系里,不同老师的研究方向也是有差异的。研究内容对于申请教授、写研究计划书非常重要。在前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找到论文名的方法(研究室&研究者总览网站),这是前提。→日本留学怎么看入学条件、选导师和专业

首先说明,不是所有文章都可以看到全文的。像国内的万方维普一样,买了数据库才能看。因此珍惜能免费看到全文的论文吧。

除了直接图书馆借,如何在网上看到全文呢?方法有五个,依次按重要性来排:cinii&j-stage、yahoo、大学附属图书馆、大学院/研究科网站、学会官网、政府部门官网。

一、CiNii (读サイニイ)和jstage

把它俩放到一起是因为功能类似而且两者是相关的。但我推荐首选CINII,因为jstage网站有点慢,而且Jstage里有的条目CINII也会有。

如果只想看有全文的,可以点这个:

输入你想找的文献名。在这里我举例,以“动作法”为关键词检索,文献有四种:オープンアクセス、机関リポジトリ、定额アクセス、其他链接。

第一条文献,打开机関リポジトリ,转到大学图书馆是这样的(点击链接就可以下载全文):

有些文献是 “定额アクセス”,这种可以在某宝让卖家代买(如果你真的需要)。

我直接搜了某论文的全名,显示在jstage网站有。跳转之后发现文章可以免费下载。

CINII还可以找博士论文。博士论文详细严谨是很好的参考资料。博士论文原则上都是公开的。

二、yahoo搜索

如果CINII找不到你想看的论文,你可以在日本雅虎上直接搜关键词。默认搜出来的当然都是网页啦,因此需要用“条件制定”(高级搜索)进行筛选:

往下拉,在 file形式 一栏,指定pdf格式,点击检索,结果基本都是文献。

三、大学附属图书馆

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在学校官网的菜单可找到。如果某教授在这个大学任职,图书馆里一般会有他近期的论文。以东大附属图书馆为例(部分内容只有校内才能看):

四、大学院/研究科网站

研究科网站会附往年的院生的论文。以九大人间环境学府为例,找到菜单中的“修士/博士论文一览”,还可以下载全文。有些大学比如东大就只有论文题目。如果你打算读某研究科,可以精读,这样的论文可能是你将来要写的。

五、学会官网

在研究者总览/研究者情报页面里,会写某老师加入了哪几个学会。学会网站一般有两种用法:1看学会的理事。这些老师一般都是在这个领域卓有成就的人,如果特别想学习某种疗法或者某个内容,可以师从于他们。2 学会志。一般看不到全文,但是文章的题目可供参考。以临床动作法学会为例:

六、政府部门官网:法务省/厚生劳动省

理科我不太清楚,但对于文科来说,政府调查的数据还是有参考作用的。在网站中找到统计/白书一栏。

假如我想知道某年度在日中国人的年龄和数目,可以在“出入国管理统计”里找。

假如我想知道日本各都道府县的病床利用率,可以在“医疗”类别里找。

结尾:找资料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当然还有其他网站我没有提到的,满足需要就可以,不一定按照我的步骤来。个人建议找文献从CINII开始,没有再YAHOO或者试其他办法。根据大家的反馈可能更新。

无利益相关:不是中介,正在申请十月研究生。讨厌伸手党,又想帮助一些完全迷茫的人。无法回答的就不回复。希望大家留学之路顺利。

诺贝尔 医学及生理学奖和化学奖的得奖之作都发表在什么杂志上呢?当然CNS是少不了的,确实有不少得奖佳作都刊登在Cell、Nature、Science上。推崇CNS、重视杂志的IF(影响因子),不见得完全错误或没有意义。但我想指出的是,同样有许多被诺奖委员会引述的得奖论文,是发表在优秀的专业杂志甚至是被国内某些评鉴系统认为是次等甚至是不值一提的学术刊物上的,以下我举一些例子说明。 2009年化学奖得主Ada Yonath(阿达?约纳特)关于核糖体亚基晶体学研究的关键性论文,有三篇发表于J Mol Biol(1984、1987、1991)上,也有两篇发表于现已停刊的杂志Biochemistry International(1980、1987)上。虽然J Mol Biol(分子生物学杂志)在2008年的IF只有4.146,但在上世纪80年代它是与CNS齐名的顶尖杂志,至今也仍然是结构生物学领域最好的杂志之一,可以说是该领域的旗舰。至于Biochem Int由国际生化分子生物**合会主办,其1999年IF只有0.77。这是小杂志发表大论文的又一经典案例。 2008年化学奖关于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Osamu Shimomura(下村修)从1962年到1979年的几篇重要论文发表于Biochemistry(生物化学)、FEBS Lett(欧洲生化学会联合会快报)和J Cell Comp Physiol(细胞和比较生理学杂志,J Cell Physiol的前身)上。上述三份杂志在2008年的IF分别为3.379、3.264和4.313。虽然它们的IF都不高,但在相关领域内仍是重要的学术杂志,也以发表过诺奖得奖之作为傲。 2008年医学奖关于人乳头瘤病毒的发现,Harald zur Hausen(哈拉尔德?楚尔?豪森)教授被引述的论文有6篇发表于J Virol(病毒学杂志),有10篇发表于Int J Cancer(国际癌症(cancer))上,更有一篇发表于Arch Dermatol Res(皮肤病研究文献)上。三份杂志2008年的IF分别为5.308、4.734和1.927,再次说明重要论文也可以发表在IF较低的优秀专业期刊上。 类似的例子可以说是不可胜数。2004年几位诺奖得主有关泛素的经典论文发表在JBC(生物化学杂志)、FEBS Lett和BBRC(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通讯)上,我记得其他人过去也提到过。这三份杂志的IF都不高(2008 IF为5.520、3.264和2.648)。 从上述例子可见,诺奖得奖之作也可以发表在相对不太显眼的期刊上。真正划时代的突破,无论发表在大杂志或小杂志,最终同样会得到充分的肯定。从根本上说,从事或评价科研工作和论文,更重要的是其长远影响和科学价值。IF以及其他所有定量指标,只能作为参考,只能在缺乏专家、缺乏客观评价、缺乏更科学评价系统的情况下用作参考指标。即使如此,采用多个不同指标也要比采用单一IF更好一些。

在《Nature》上发表一篇论文基本上属于大学教授级别(水平)。

《Nature》和《Science》属于顶尖科学杂志,按SCI影响因子算两杂志都有30多分。

《Nature》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与当今大多数科学论文杂志专一于一个特殊的领域不同,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杂志(其它类似的杂志有《科学》和《美国科学院学报》等)。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

【详细介绍】

《自然》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2014年它的影响因子为41.456。

1869年约瑟夫·诺尔曼·洛克耶爵士建立了《自然》,洛克耶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氦的发现者之一,他也是《自然》的第一位主编,直到1919年卸任。

《自然》每周刊载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中具有独创性,重要性,以及跨学科的研究,同时也提供快速、权威、有见地的新闻,还有科学界和大众对于科技发展趋势的见解的专题。

《自然》的主要读者是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但杂志前部的文章概括使得一般公众也能理解杂志内最重要的文章。杂志开始部分的社论、新闻、专题文章报道科学家一般关心的事物,包括最新消息、研究资助、商业情况、科学道德和研究突破等栏目。杂志也介绍与科学研究有关的书籍和艺术。杂志的其余部分主要是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往往非常新颖,有很高的科技价值。

在《自然》上发表文章是非常光荣的,《自然》上的文章会经常被引用。这有助于晋升、获得资助和获得其它主流媒体的注意。因此科学家们在《自然》或《科学》上发表文章的竞争很激烈。与其它专业的科学杂志一样,在《自然》上发表的文章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在发表前编辑选择其他在同一领域有威望的、但与作者无关的科学家来检查和评判文章的内容。作者要对评审做出的批评给予反应,比如更改文章内容,提供更多的试验结果,否则的话编辑可能拒绝该文章。

《自然》是一份在英国发表的周刊,其出版商为自然出版集团,这个集团属于麦克米伦出版有限公司,而它则属于格奥尔格·冯·霍茨布林克出版集团。《自然》在伦敦、纽约、旧金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东京、巴黎、慕尼黑和贝辛斯托克设有办公室。自然出版集团还出版其它专业杂志如《自然神经科学》、《自然生物学技术》、《自然方法》、《自然临床实践》、《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和《自然评论》系列等。

发表了,Mary的抚养权回到了美队的手里,说明她外婆开始‘’为维护论文成果而奋斗终生了‘’,人生目标得以实现,不再需要Mary这个棋子了。

莱布尼茨发表的论文

积分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分别从各自不同角度发明的。牛顿是从物理学的角度发明出的微积分。而莱布尼兹是从数学角度发明的微积分。

作者争议

历史上,关于微积分的成果归属和优先权问题,曾在数学界引起了一场长时间的大争论。事情是这样的:

莱布尼茨方面:1675年11月11日,莱布尼茨已经完成一套完整的微分学。在1684年,莱布尼茨于发表第一篇微分论文《一种求极大极小和切线的新方法,它也适用于分式和无理量,以及这种新方法的奇妙类型的计算》,定义了微分概念,1686年,莱布尼茨又发表了积分论文,讨论了微分与积分。

牛顿方面:牛顿在1671年写了《流数术和无穷级数》,这本书直到1736年才出版,它在这本书里指出,变量是由点、线、面的连续运动产生的,否定了以前自己认为的变量是无穷小元素的静止集合。他把连续变量叫做流动量,把这些流动量的导数叫做流数。另外有人说:牛顿在1667年就完成了“微积分”的雏形《流数法》,但直到1704年才发表。

然而在1699年,英国皇家学会的成员指控莱布尼茨剽窃了牛顿的成果,单方面下定结论,认为牛顿才是微积分的“第一发明人”。这场微积分争论在1711年全面爆发。直到莱布尼茨去世,依然没有定论。因此,大多数现代历史学家都认为,莱布尼茨与牛顿各自独立发展出了微积分学,并为之创造了各自独特的符号。莱布尼茨是从几何问题的角度出发,运用分析学方法引进微积分概念,从而得出运算法则,牛顿则是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集合方法研究微积分,其应用上更多地结合了运动学。

莱布尼兹是17、18世纪之交德国最重要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一个举世罕见的科学天才。他博览群书,涉猎百科,对丰富人类的科学知识宝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莱布尼兹出生于德国东部莱比锡的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是莱比锡大学的道德哲学教授,母亲出生在一个教授家庭。莱布尼兹的父亲在他年仅6岁时便去世了,给他留下了丰富的藏书。莱布尼兹因此得以广泛接触古希腊罗马文化,阅读了许多著名学者的著作,由此而获得了坚实的文化功底和明确的学术目标。

15岁时,莱布尼兹进了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一进校便跟上了大学二年级标准的人文学科的课程,还广泛阅读了培根、开普勒、伽利略等人的著作,并对他们的著述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评价。在听了教授讲授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的课程后,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岁时,莱布尼兹转入阿尔特道夫大学。这一年,他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论组合的艺术》。这是一篇关于数理逻辑的文章,文章虽然不够成熟,但却闪耀着创新的智慧和数学的才华。

从1671年开始,他利用外交活动开拓了与外界的广泛联系,尤以通信作为他获取外界信息、与人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主要方式。在出访巴黎时,莱布尼兹深受帕斯卡事迹的鼓舞,决心钻研高等数学,并研究了笛卡尔、费尔马、帕斯卡等人的著作。1673年,莱布尼兹被推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此时,他的兴趣已明显地朝向了数学和自然科学,开始了对无穷小算法的研究,独立地创立了微积分的基本概念与算法,和牛顿共同奠定了微积分学。

不过,关于微积分创立的优先权,数学上曾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实际上,牛顿在微积分方面的研究虽早于莱布尼兹,但莱布尼兹成果的发表则早于牛顿。莱布尼兹在1684年10月发表的《教师学报》上的论文《一种求极大极小的奇妙类型的计算》,在数学史上被认为是最早发表的微积分文献。

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第一版和第二版也写道:“十年前在我和最杰出的几何学家莱布尼兹的通信中,我表明我已经知道确定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方法、作切线的方法以及类似的方法,但我在交换的信件中隐瞒了这一方法,这位最卓越的科学家在回信中写道,他也发现了一种同样的方法。他并叙述了他的方法,它与我的方法几乎没有什么不同,除了他的措词和符号而外。”因此,后来人们公认牛顿和莱布尼兹是各自独立地创建微积分的。

牛顿从物理学出发,运用集合方法研究微积分,其在应用上更多地结合了运动学,其造诣高于莱布尼兹。莱布尼兹则从几何问题出发,运用分析学方法引进微积分概念,得出运算法则,其逻辑的严密性与系统性是牛顿所不及的。莱布尼兹认识到好的数学符号能节省思维劳动,运用符号的技巧是数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他发明了一套适用的符号系统。这些符号进一步促进了微积分学的发展。1713年,莱布尼兹发表了《微积分的历史和起源》一文,总结了自己创立微积分学的思路,说明了自己成就的独立性。

莱布尼兹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是巨大的,他的研究及成果渗透到高等数学的许多领域。他的一系列重要数学理论的提出,为后来的数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例如,莱布尼兹创立了符号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发明了能够进行加、减、乘、除以及开方运算的计算机二进制算法,为计算机的现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莱布尼兹在物理学的成就也是非凡的。他的物理学研究一直在朝着为物理学建立一个类似欧氏几何的公理系统的目标前进。不仅是数学物理,莱布尼兹对中国的科学、文化和哲学思想也十分关注,他是最早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德国人。

尼尔斯波尔发表的论文

玻尔(1885-1962),全名:尼尔斯·亨瑞克·戴维·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丹麦人,是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他在研究量子运动时,提出了一整套新观点,建立了原子的量子论,首次打开了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大门,为近代物理研究开辟了道路。近代物理学大厦的基础-量子力学,是以玻尔为领袖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集体才华的结晶。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是一位卓越的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和组织者,1921年创建了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并逐渐在物理学界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哥本哈根学派”。

玻尔从1905年开始他的科学生涯,一生从事科学研究,整整达57年之久。他的研究工作开始于原子结构未知的年代,结束于原子科学已趋成熟,原子核物理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时代。他对原子科学的贡献使他无疑地成了20世纪上半叶与爱因斯坦并驾齐驱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1.原子结构理论在1913年发表的长篇论文《论原子构造和分子构造》中创立了原子结构理论,为20世纪原子物理学开劈了道路。2.创建著名的“哥本哈根学派”1921年,在玻尔的倡议下成立了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学研究所。玻尔领导这一研究所先后达40年之久。这一研究所培养了大量的杰出物理学家,在量子力学的兴起时期曾经成为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学术中心,而且至今仍有很高的国际地位。 3.创立互补原理 1928年玻尔首次提出了互补性观点,试图回答当时关于物理学研究和一些哲学问题。其基本思想是,任何事物都有许多不同的侧面,对于同一研究对象,一方面承认了它的一些侧面就不得不放弃其另一些侧面,在这种意义上它们是“互斥”的;另一方面,那些另一些侧面却又不可完全废除的,因为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们还必须用到它们,在这种意义上说二者又是“互补”的。按照玻尔的看法,追究既互斥又互补的两个方面中哪一个更“根本”,是毫无意义的;人们只有而且必须把所有的方面连同有关的条件全都考虑在内,才能而且必能(或者说“就自是”)得到事物的完备描述。玻尔认为他的互补原理是一条无限广阔的哲学原理。在他看来,为了容纳和排比“我们的经验”,因果性概念已经不敷应用了,必须用互补性概念这一“更加宽广的思维构架”来代替它。因此他说,互补性是因果性的“合理推广”。尤其是在他的晚年,他用这种观点论述了物理科学、生物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中的无数问题,对西方学术界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玻尔的互补哲学受到了许许多多有影响的学者们的拥护,但也受到另一些同样有影响的学者们的反对。围绕着这样一些问题,爆发了历史上很少有先例的学术大论战,这场论战已经进行了好几十年,至今并无最后的结论,而且看来离结束还很遥远。4.在原子核物理方面的成就作为卢瑟福的学生,玻尔除了研究原子物理学和有关量子力学的哲学问题以外,对原子核问题也是一直很关心的。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他的研究所花在原子核物理学方面的力量更大了。他在30年代中期提出了核的液滴模型,认为核中的粒子有点像液滴中的分子,它们的能量服从某种统计分布规律,粒子在“表面”附近的运动导致“表面张力”的出现,如此等等。这种模型能够解释某些实验事实,是历史上第一种相对正确的核模型。在这样的基础上,他又于1936年提出了复合核的概念,认为低能中子在进入原子核内以后将和许多核子发生相互作用而使它们被激发,结果就导致核的蜕变。这种颇为简单的关于核反应机制的图像至今也还有它的用处。当L.迈特纳和O.R.弗里施根据O.哈恩等人的实验提出了重核裂变的想法时,玻尔等人立即理解了这种想法并对裂变过程进行了更详细的研究,玻尔并且预言了由慢中子引起裂变的是铀-235而不是铀-238。他和J.A.惠勒于1939年在《物理评论》上发表的论文,被认为是这一期间核物理学方面的重要成就。众所周知,这方面的研究导致了核能的大规模释放。

1885年10月7日,玻尔生于哥本哈根,父亲克里斯丁·玻尔是哥本哈根大学的生理学教授,母亲出身于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并爱好足球,曾经和弟弟哈那德·玻尔共同参加职业足球比赛。1903年,18岁进入哥本哈根大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系,主修物理学。1907年,玻尔以有关水的表面张力的论文获得丹麦皇家科学文学院的金质奖章,并先后于1909年和1911年分别以关于金属电子论的论文获得哥本哈根大学的科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去英国学习,先在剑桥J.J.汤姆孙主持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几个月后转赴曼彻斯特,参加了曼彻斯特大学以E.卢瑟福为首的科学集体,从此和卢瑟福建立了长期的密切关系。1912年,玻尔考察了金属中的电子运动,并明确意识到经典理论在阐明微观现象方面的严重缺陷,赞赏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在电磁理论方面引入的量子学说。创造性地把普朗克的量子说和卢瑟福的原子核概念结合了起来。1913年初,玻尔任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教时,在朋友的建议下,开始研究原子结构,通过对光谱学资料的考察,写出了《论原子构造和分子构造》的长篇论著,提出了量子不连续性,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和类氢原子的结构和性质。提出了原子结构的玻尔模型。按照这一模型电子环绕原子核作轨道运动,外层轨道比内层轨道可以容纳更多的电子;较外层轨道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如果外层轨道的电子落入内层轨道,将释放出一个带固定能量的光子。1916年任哥本哈根大学物理学教授。1917年当选为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1920年创建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并任所长,在此后的四十年他一直担任这一职务。1921年,玻尔发表了《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长篇演讲,阐述了光谱和原子结构理论的新发展,诠释了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对周期表中从氢开始的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作了说明,同时对周期表上的第72号元素的性质作了预言;1922年,第72号元素铪的发现证明了玻尔的理论,玻尔由于对于原子结构理论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所在的理论物理研究所也在二三十年代成为物理学研究的中心。1923年,玻尔接受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30年代中期,研究发现了许多中子诱发的核反应。玻尔提出了原子核的液滴模型,很好地解释了重核的裂变。玻尔认识到他的理论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还只是经典理论和量子理论的混合。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描述微观尺度的量子过程的基本力学。为此,玻尔提出了著名的“互补原理”,即宏观与微观理论,以及不同领域相似问题之间的对应关系。互补原理指出经典理论是量子理论的极限近似,而且按照互补原理指出的方向,可以由旧理论推导出新理论。这在后来量子力学的建立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玻尔的学生海森堡在互补原理的指导下,寻求与经典力学相对应的量子力学的各种具体对应关系和对应量,由此建立了矩阵力学。互补理论在狄拉克、薛定谔发展波动力学和量子力学的过程中起到了指导作用。在对于量子力学的解释上,玻尔等人提出了哥本哈根诠释,但遭到了坚持决定论的爱因斯坦及薛定谔等人的反对。从此玻尔与爱因斯坦开始了玻尔-爱因斯坦论战,最有名的一次争论发生在第六次索尔维会议上,爱因斯坦提出了后来知名为爱因斯坦盒子的问题,以求驳倒不确定性原理。玻尔当时无言以对,但冥思一晚之后发现巧妙的进行了反驳,使得爱因斯坦只得承认不确定性原理是自洽的。这一争论一直持续至爱因斯坦去世。1937年5、6月间,玻尔曾经到过中国访问和讲学。期间,玻尔和束星北等中国学者有过深度学术交流,玻尔称束星北是爱因斯坦一样的大师。束星北的文章《引力与电磁合论》《爱因斯坦引力理论的非静力场解》是相对论早期的重要论述。1939年,玻尔任丹麦皇家科学院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丹麦被德国法西斯占领。1943年玻尔为躲避纳粹的迫害,逃往瑞典。1944年,玻尔在美国参加了和原子弹有关的理论研究。1945年,玻尔回到丹麦,此后致力于推动原子能的和平利用。1947年,丹麦政府为了表彰玻尔的功绩,封他为“骑象勋爵”。1952年,玻尔倡议建立欧洲原子核研究中心(CERN),并且自任主席。1955年,玻尔参加创建北欧理论原子物理学研究所,担任管委会主任。同年丹麦成立原子能委员会,玻尔被任命为主席。1962年11月18日,玻尔因心脏病突发在丹麦的卡尔斯堡寓所逝世,享年77岁。去世前一天,他还在工作室的黑板上画了当年爱因斯坦那个光子盒的草图。1965年玻尔去世三周年时,哥本哈根大学物理研究所被命名为尼尔斯·玻尔研究所。1997年IUPAC正式通过将第107号元素命名为Bohrium,以纪念玻尔。其子奥格·尼尔斯·玻尔也是物理学家,于197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劝哥白尼发表论文的原因

写作思路:确立中心,围绕选材,确定重点,安排详略,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具体如下:

A Letter for Dear Nicolous CopernicusI have heard of you for a long time.I am a senior school student from Guangdong,China.

My name is Luzhiwei.I have know the changes,which you have made to the old theory,were revolutionary.And the new theory,which you have found,is better than the Christian idea.

I am sure that your new theory will replace the Christian idea,and you will also live happily.Science cannot develop unless people publish their idea.

I do hope that you can publish your new theory.If you publish your new idea,the science will be better and better.You know,under the powerful Christian Church's control,our human science cannot make a great progress.

I think that only your new idea can overthrow the Christian Church's old idea.You also have a brave and strong heart,too.

If advance bravely,you will be a great scientist.Ernest Hemingway said,"For a true person,he should always try for something that has never been done or that others have tried and failed,then sometimes,with good luck,he will succeed."And he also said,"Things may not be immediately discernible inwhat a man does."

If you publish your new idea,you have reduced the weight of a parcel by publishing your new theory out,and your youth will also be entrnal,because you have reduced your waste of worry.

Please think for a minute...Do you remember being afraid of the boogie man or monsters at night as a child?

But now that you are an adult,you know better than to be afraid of things that don't exist,right?It's amazing how you still have fears and worries about things that are not real like the man who said,'Worrying doesn't help.

Almost all the things I worry about never happen to be me!"The crazy thing is that worry and fear make you run from somthing that isn't even chasing you.Besides,worry only gives you wrinkles,which is just something else to worry about!

When you fear the future you are wasting the present.Besides today has enough trouble of its own.

So at night,give it your worries to the God,he's up all night any way!Worry is a kind of like a rocking chair:It keeps youdoing,but you don't get anything!And if you cannot help worring;remember that worrying can't help you either.

Although you have done many years of obsrevations to prove your new theory is true and you you believe your new theory is true,you should publish the new theory which you have done many years.

You must believe in the time which will show if your idea is true or not.The American President,Franklin Roosevelt said,"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So whatever you're afraid of or worrying about,ask yourself:Is it real?

And if it is real,how will worry about it help you?How long will it last?Is it somthing you can chang?If not,how can you best accept it?

Then finally ask yourselsf:How important will this be a year from now?Will it be important to me at the end of my life?Just think a minute...You should publish your new theory.

译文:给亲爱的哥白尼的信,我很久以前就听说过你。我是一名来自中国广东的高中生。我的名字叫陆志伟。我知道你对旧理论所作的改变是革命性的。

你所发现的新理论,比基督教的观点要好。我相信你的新理论会取代基督教的观念,你也会幸福地生活。科学不能发展,除非人们发表他们的想法。我真希望你能发表你的新理论。

如果你发表你的新想法,科学就会越来越好。你知道,在强大的基督教会的控制下,我们的人文科学无法取得很大进步。我认为只有你的新思想才能推翻基督教的旧思想。

你也有一颗勇敢和坚强的心。勇敢前进,你就是伟大的科学家。欧内斯特·海明威说:“一个真正的人,他应该总是尝试一些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或者别人尝试过但失败了的事情,然后有时,运气好的话,他会成功。”他还说,一个人的行为可能无法立即被察觉。

如果你发表了你的新思想,你就通过发表你的新理论减轻了一个包裹的重量,你的青春也将是内在的,因为你减少了你对烦恼的浪费。请考虑一下……你还记得小时候晚上怕妖怪吗?但现在你是成年人了,你知道不该害怕不存在的东西,对吧?

令人惊讶的是,你仍然会对一些不真实的事情感到恐惧和担心,就像那个说“担心没有用”的人一样。几乎所有我担心的事情都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疯狂的是,担心和恐惧让你逃避一些根本没有追着你的东西。而且,烦恼只会让你长皱纹,那只不过是另一件需要烦恼的事罢了!

当你害怕未来时,你就是在浪费现在。再说,今天的麻烦已经够多了。所以在晚上,把你的烦恼交给上帝吧,反正他整夜都睡不着!

忧虑就像一把摇椅:它让你不停地做,但你什么也得不到!如果你忍不住担心,记住担心也帮不了你。尽管你已经做了多年的观察来证明你的新理论是正确的你相信你的新理论是正确的,你应该发表你做了多年的新理论。你必须相信时间会证明你的想法是真的还是假的。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过:“我们唯一需要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所以无论你害怕或担心什么,问问自己:这是真的吗?如果这是真的,担心又有什么用呢?会持续多久?

这是你能改变的吗?如果不是,你怎么能最好地接受它?最后问自己:一年后这还会有多重要?在我生命的尽头,它对我还重要吗?想想看……你应该发表你的新理论。

无非就是一死,死了之后就出名了。

我来毁三观的。 先说个前提,哥白尼是天主教的,而且是个神父,不是基督教。先交而言,天主教对一些相反观点是比较开明的,所以当时的教宗克莱孟七世和许多主教在他出版前就接触过他的日心说,也都没有表示反对。有的主教甚至还写信给他说可以出钱帮他出版论文。 此外,哥白尼是40岁时提出日心说(仅仅是提出),然后准备了20年的资料和实际测量数据(这期间他的理论经过教会秘书传到教宗那里),60岁开始到处演讲。所以,如果他真怕,最后10年就不会到处去演讲,这10年间他其实是在解决自己理论体系中的缺陷,不想贸然出版导致别人的批评。 而哥白尼是在十五世纪,知道他多少岁死的,七十岁啊!他在弗龙堡养尊处优,边做神父边搞科研,1543年活到七十岁才寿终正寝,几乎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岁。 所以,日心说并不会对宗教有任何重大冲突,只是哥白尼在逐渐完善自己的理论;或者说他也有顾虑,但经过60岁后10年间的演讲,确信教会不会把自己怎么样,当他认为条件合适时就出书了。再说,哪有人能预知生死,偏偏就能出版的样书一到手没多久就死掉的。 多说几句:至于那个被烧死的布罗诺,如果去看一下真实的历史,你就知道他完全就是个神棍,他只是利用日心说来宣扬自己的赫尔姆斯教,顶多算个比较激进的哲学思想家,和科学完全无关。

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站在洪荒漠野上,抬头凝望着天上的日月星辰,产生出无穷的遐想。有人说,天是由站在地上的擎天神扛在肩上的。“盖天说”由此形成了。它认为地是平的,天是圆的,中间隆起,四周下垂,就像盖在地上的一个半球形的大帐篷。后来,人们在观察中发现,“盖天说”无法解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只有在“盖天说”的半个球壳下面再加上半个球壳才对。于是,“浑天说”产生了。到了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创立了“地心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地2层,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所以日月围绕地球运行,物体总是落向地面。地球之外有9个等距离天层,各个天层自己都不会运动,是上帝推动了恒星天层,才带动了所有的天层。人类居住的地球,岿然不动地居于宇宙中心。作为古希腊的最后一位大天文学家,托勒密全面承袭了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把亚里士多德的9层天扩大为11层。托勒密设想,各行星都绕着一个较小的圆周运动,而每个圆的圆心则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圆周上运动。他把绕地球的那个圆叫“均轮”,每个小圆叫“本轮”,同时假设地球并不恰好在均轮的中心,而是偏开一定的距离,均轮都是一些偏心圆。日、月、行星除了作上述轨道运行外,还与众恒星一起,每天绕地球转动一周,从而使计算结果达到了与实测的一致,取得了航海上的实用价值。托勒密的“地心说”恰好迎合了基督教教义,便被基督教用来维护《圣经》学说。《圣经》宣扬,宇宙和地球都是上帝耶和华创造的,地球不动,位居宇宙中心,圣地耶路撒冷位居大地中央,人类是神的骄子,宇宙间的万物都是神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创造出来的……于是,托勒密的“地心说”占了

塞拉利尼的论文再次发表

是的,不然管元们吃毛的特功蔬菜

2015十大转基因事件当中以剧毒农药草甘膦为首,而中国频频出现转基因大米、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土豆等等,无一不危害着我们的人生安全,目前,全球40多个国家的400百多座城市连续第三年爆发反孟山都大 *** ;欧洲18国宣布不再使用转基因技术;越南、泰国、菲律宾、墨西哥等国正式表态拒绝转基因;全世界公开声明拒绝转基因的国家已经超过50个。

1、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属国际癌症研究中心(CIRC)发布剧毒农药草甘膦为“对人类可能的致癌物”,有十家国际非 *** 组织联名发表《 *** 》,恳请中国 *** 立即停止剧毒农药草甘膦生产。

2015十大转基因事件之草甘膦

2、法国塞拉利尼科学家团队关于转基因玉米致癌试验论文重新发表,试验团队获世界“真相揭密者”奖,巴黎高等法院判处诬陷塞拉利尼论文的专家与媒体“伪造证据”、“诽谤”。

2015十大转基因事件之基因玉米事件

3、全球40多个国家的400百多座城市连续第三年爆发反孟山都大 *** ;欧洲18国宣布不再使用转基因技术;越南、泰国、菲律宾、墨西哥等国正式表态拒绝转基因;全世界公开声明拒绝转基因的国家已经超过50个。

4、中国新《食品安全法》正式生效。新增“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规定显著标示”条款,让消费者拥有知情权。

2015十大转基因事件之《食品安全法》正式生效

5、农业部为孟山都草甘膦毒理报告“保密”,因而两次坐上被告席,并在法庭上公开为美国孟山都辩护,公众认为这是公开“全心全意”为毒害中国人民的外国公司服务,背叛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015十大转基因事件之孟山都

6、在世界气象大会上,“再生国际”、“百万人反对孟山都”、美国有机消费者协会、国际有机农业联合会、Navdanya、等全球十多个食物、农药与环境正义团体宣布:将于2016年10月16日“全球食物日”在荷兰向海牙国际法庭起诉孟山都反自然、人类与生态灭绝罪!

2015十大转基因事件之反对孟山都

7、百事可乐宣布2016年起停用转基因;安利声明从来不使用转基因。美国食品饮料保健品行业“去转基因化”大戏拉开序幕。

2015十大转基因事件之百事可乐

8、《国防参考》接连发表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的转基因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维护生态安全必须谨防生物技术误用》等文章,再次警示转基因多方面危害。

2015十大转基因事件之转基因危害警示

9、继崔永元、赵薇之后,当红明星范冰冰加入 *** 转基因阵营,理直气壮代言非转基因食用油,央视一套连续播出非转基因食用油广告。

2015十大转基因事件之范冰冰加入 *** 转基因阵营

10、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议会透露,俄罗斯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生态清洁和高质量的有机食品供应国家。俄国早在上世纪早期就将西方科学简化论旗下的基因学说视为歧途,严控转基因学术集团,及时判断出转基因应用于农业将造成危害的烈度,抢占先机跳出转基因泥潭,将非转基因有机农业作为战略大牌。

2015十大转基因事件之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议会透露将做有机食品供应国家

这个有点太小白了。转基因是一种技术。拿来做什么,那要看是什么人用了。你说的断子绝孙我不知道是指诅咒,还是指生物上的无法繁殖。如果是前者,我想说任何技术都有好的一面与坏的一面,不要有偏见了。要是指生物上的无法繁殖,那就危言耸听了。

转基因大豆油对性腺的发育也远不如天然大豆油,长期食用会带来生育功能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2013年二代转基因大豆“RR2” 的进口,其转基因大豆油的高农药残留还存在脾胃和心肺方面的健康损害,最直接影响的是脾胃功能,连续食用会吃出胃病,在出现严重“咧心”症状后,会影响到心脏功能,出现“窦性心律迟缓”等征候。因此,转基因大豆油在我国广泛食用,会造成大人群、系统性的健康损害。青少年的体质会出现严重下降。长此以往,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法国卡昂大学塞拉利尼教授团队关于转基因玉米致癌的研究论文发表后遭致无理撤稿。这一屈服利益集团压力的撤稿行为,引起全世界数百科学家的一致谴责。如今,经过更加严格的审定,该转基因玉米致癌论文再次在《欧洲环境科学》杂志发表。塞拉利尼教授团队的科研发现与周则卫的科研发现高度吻合。相当一部分转基因作物致癌是确定的。目前最紧迫的是:必须把转基因食用安全性评估交由国家食药局及军事医学科学院,由医学和流行病学专家主导;转基因环境安全性评估应该交由环保部,由环境科学家主导。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研究不应盲从美国,应打破美国转基因魔咒,由非转基因利益的第三方进行。无数转基因危害事实证明,转基因作物必须经过第三方的长期安全实验,不能再毫无制约地任由农业部既当转基因运动员、又当转基因裁判员了。为了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转基因欺应立即终止。

  • 索引序列
  • 尼美发表的论文
  • 莱布尼茨发表的论文
  • 尼尔斯波尔发表的论文
  • 劝哥白尼发表论文的原因
  • 塞拉利尼的论文再次发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