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rsc期刊投稿图片格式

rsc期刊投稿图片格式

发布时间:

rsc期刊投稿图片格式

投稿期刊的选择对论文能否发表至关重要。当期刊编辑收到新稿件,首先考虑的便是文章内容是否符合期刊要求。怎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SCI投稿板块不定期推送食品相关SCI期刊简介及分析,期望能助力你的论文顺利发表。 01基本信息 期刊:Food and Function ISSN:2042-650X 主编:Christine Morand,法国国家农业研究所 影响因子:3.289(2017)、3.241(2018) 出版周期:月刊 版面费:无 投稿链接: 02收稿范围 本期刊为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和其他食品科学家提供一个独特的场所,可以在食品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方面发表论文。该杂志 侧重于 食品和食品与健康有关的功能,如描述:食物的物理性质和结构、食物成分的化学、食物成分的生化和生理作用、食物的营养方面、对食物成分的毒理学反应、使用食物或食物成分的临床和人群研究。 特别有兴趣的主题 包括:食物消化过程的化学和物理学、食物的物理性质/结构与营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例如营养物质的释放和吸收、食品成分的分子特性和生理效应(新颖成分,食品替代品,植物化学物质,生物活性物质,过敏原,调味剂和香料)、人体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功效和机制-包括生物标志物、食物污染物的影响-包括毒理学和新陈代谢、营养生理/代谢和相互作用、营养和饮食在疾病中的作用。 以下类型的文章 不在收稿范围 :纯食品分析-这些可以在我们的姊妹期刊《分析方法》上发表、不在食品研究范围内的化合物或生物活性物质的纯控制释放-这些更适合于制药期刊、定义不明确的提取物的体外研究、没有对照的研究。 03投稿指南要点信息 投稿指南(无PDF版本,见 )。 投稿指南 格式要点 : 请在提交的论文中还附上图形摘要。该条目应包括彩色图像(宽度不超过8厘米,高不超过4厘米),以及20-30个单词的文字,以突出您作品的新颖性。 结果和讨论可以分开或合在一起写。 必须包含一份利益冲突声明。该声明应强调作者认为有必要向已出版作品的读者披露的任何潜在利益冲突,无论是财务上的、个人的还是其他方面的利益冲突。该声明应放在参考文献列表前“利益冲突”小标题下的手稿末尾。如果没有利益冲突,请在标题下注明“There are noconflicts of interest to declare”。 图形应适合单列(8.3厘米)或双列(17.1厘米)宽度,且长度不得超过23.3厘米。图形摘要不应大于8 x 4厘米。 图片格式TIFF或JPEG,黑白图像素至少1000dpi,彩图至少300dpi(本人建议)。 04科讯观点 官方投稿模板、参考文献样式(Endnote、Mendeley)可联系获取。 ------ 参考资料:[1]Food and Function, journal-specific-guidelines. 文章首发地址:

系统规定文档大小不要超过30M ,否则将无法上传。_SC(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电子期刊数据库)。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简称RSC),是一个国际权威的学术机构,是化学信息的一个主要传播机构和出版商,其出版的期刊及资料库一向是化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和权威性的资料库。每年组织几百个化学会议。该协会成立于1841年,是一个由约4.5万名化学研究人员、教师、工业家组成的专业学术团体,出版的期刊及数据库一向是化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和权威性的数据库。RSC期刊大部分被SCI收录,并且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化学期刊。_SC期刊大部分被SCI 和MEDLINE 收录,并且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化学期刊。RSC 电子期刊与资料库主要以化学为核心及其相关主题,包括:?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 物理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无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有机化学? Biochemistry 生物化学 Polymer Chemistry 高分子化学? Materials Science 材料科学 Applied Chemistry 应用化学? Chem. Engineering 化学工程 Medicinal chemistry 药物化学__SC 网站中,除了可以获得RSC 出版品的相关信息之外,使用者还可以通过RSC 网站获得化学领域相关资源,如最新的化学研究发展、学术研讨会信息、化学领域之学术研究与教育传播,都是RSC 致力发展的目标。_视枚韵??1. 设置化学相关系所之学校,如设有化学系、化学工程系、材料科学系、材料工程系、药学系、食品等科系之学校。?2. 化学相关之研究单位与机构,如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核能研究所等等。?3. 化学相关之事业机构,如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生达化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等。?4. 化学相关之研究学者,如化学相关系所教授等等。?5. 生命科学、药学、食品科学等相关系所与机构。??

rsc期刊投稿格式

1. 关于作者署名 我们实验室从师兄开始,发的SCI基本上都是参与者有谁就挂谁的,基本不挂关系户。这一次,我也是仿照以往的情况署上了作者的名字,但是漏掉了给做好前期工作现在已经毕业读博士去的师兄,和我的这个课题的实际申请人L教授。漏掉师兄,很不应该,但是关于L教授,是我事先根本没有想到的。因为L教授已经从我们学校调走已经一年多,早已和课题组没有太大的联系,关于他和我们这个课题的关系我也不甚清楚,所以真的没有想到要把他加上。因此,在这里,我要提醒给位初次投稿的虫友们,写文章投稿之前一定要把作者的署名确定好,尽量去问问老板的意思,自己也要思量周全,也许你很反感增加关系户,但是你不应该漏掉每一个对文章有实际或者潜在贡献的人。我的文章在投稿之前老板并没有就这些问题细看,所以后来发现的时候也晚了,因此,我觉得,也许老板不会给你审稿,但是关于文章的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他们还是能把握的,所以尽量投稿之前还是给老板看看,如果最后出现像我这样的问题就满郁闷了,因为越到后面增加作者一直是一件满敏感的事情。关于这一点的解决方法我在后面说。 此外,在我的初稿中,老板是第二作者加通讯作者。修改意见回来后,我在他心情好的时候问了下能不能把他放到后面,他同意了(后来实验室也开始沿用这个做法)。这样的做法是可以让周围的同学成为第二作者,而且也许同学写文章的时候你也有成为第二作者的可能,尽管很多学校不会因为第二作者算你的文章,但是对于出国或者是找一般企业工作的人来说,多一篇第二作者的文章也是聊胜于无的事情(尽管很多老板现在都是这样做的,但是我想,万事也都有个开头)。于是,在修改稿的时候把老板的名字换到了最后,其他人都往前进行了挪动,在response里面也没有提这个事情,最后一点问题也没有。 2. 关于图片质量 这个问题论坛上问的虫子也很多。很多期刊要求图片质量到600dpi并且要TIF格式。其实可以通过PS或者corel draw等作图软件导出这个图片,然后导出的时候选择TIF格式和600dpi,再选在LZW压缩,另外把尺寸改小一点(10000X10000的可以改到2000X2000就够用了,太大的话一张图片几十兆) 3. 关于Supporting Information Supporting Information是ACS下面期刊常见的部分,一般在文章的末尾处会有著名。内容一般是一些私下提交给审稿人的参考信息(例如详细的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等)但是不在文章里面发表的(有的是为了保密又得是为了简洁)。当时我由于经验不足,把一个不属于这个范畴的东西当成了Supporting Information传了过去,当然,审稿的时候没有造成什么影响,但是编辑在回复里面却让我按照模版把Supporting Information这一章节补上。这个时候我才去看Supporting Information到底是什么,才知道原来自己摆了乌龙。唉,现在想想就觉得好笑。没有办法,只有跟编辑写信问询,申请不写Supporting Information,并承认自己前期的错误,好在编辑啥也没说就同意了(实际上这些信件是助编处理的)。 4. 关于Table of Contents Graphic 关于这一点经常看见有虫子在问。这个并不是ACS下面独有的,貌似RSC及其他出版集团下面也有这个要求。我当时也不太清楚这个东西到底是啥。后来去看了别人的文章才知道没有什么神秘的,实际上就是一张你文章中有代表性的图片而已(可以是示意图也可是是电镜,也肯以将文章里面的几个图合在一起编辑成新图)。ACS的TOC除了一张图以外还要有一段不超过60words的说明。也就是简要说明你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行了。TOC在初稿的时候并不如何强调标准,但是在修改稿的时候非常重要。而且修改稿的时候可以对初稿的TOC进行改动,不用对编辑说明也行的(我就完全改了图,还改了不少单词)。 5. 关于copyright 3,4,5这三条都是编辑在审稿意见回来之后要求一定要弄好的重点。Copyright任何投稿都会遇到,也经常看到虫子问copyright的问题,无非是关于提交copyright的时间和里面的一些具体地方怎么填,还有就是如何给编辑。我在初稿的时候直接忽略掉的copyright,因为我看木虫上有人说copyright只是在接收后才有实际意义,那么也就是说晚点交copyright并不影响我正常的审稿。因此,对于大家来说,如果没有特别的要求的,一般不用太早提交copyright。Copyright的填写主要还是用pdf软件在上面直接打字,只需要在“Original Signature(s)”这里亲笔写上和你文章作者顺序一致的作者的英文名就行了。另外,也许你会碰到“Print Authorized Name(s) and Title(s)”这样的文字,Title的意思相当于作者的身份。例如:张三是教授,李四是硕士,那么这里就用软件打上“San Zhang (Professor),Si Li (Master)”就行了。版权填好以后扫描后传给编辑(我是扫描成图片然后把图片做成PDF传回的)。 6. 关于通讯作者邮箱 在我投稿之前,我仅仅认为通讯作者邮箱就是一个邮箱而已,就是老板邮箱的代名词,没有认真的对待,但是恰恰通讯作者邮箱让我大涨了一番见识。我也是投稿之前用的是老板的126邮箱。后来在投稿20天后突然莫名的收到了审稿意见回复(系统上突然从第二部飞到了第五步),当时真是十分惊讶。忙问老板,老板打开他又想一看,才发现早在10天以前编辑就发邮件给通讯作者邮箱说正在邀请审稿让我耐心等待了…郁闷…白担心会被编辑直接砍掉了。后来由于又要给编辑问询,又怕还出这样的事情,于是乎起了更换通讯作者邮箱的念头,老板也没有意见,于是在修改的时候直接在系统中作者信息那把通讯作者邮箱换成了我注册的一个新邮箱(我设置的密码)。关于更换通讯作者邮箱,我犹豫了好久是否再给编辑问询信,后来想想怕把编辑惹毛(前面因为Supporting Information已经问询一次了)就算了。庆幸的是,编辑啥也没说,顺利搞定。因此,建议各位初次投稿的虫子,特别是自己写文章自己投的虫子,通讯作者是老板的,没错,但是通讯作者邮箱最好用自己的或者自己帮老板申请一个新的,专门对付这次投稿(当然,你有本事的话要到老板邮箱密码也行)。这样的话后期你就不会像我一样郁闷了,并且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会快很多(试想一下,当一封重要邮件躺老板邮箱里面,老板又联系不上或者不方便转给你会不会郁闷?)。因为,投稿过程中,编辑只会和通讯作者联系的。 7. 关于是“大修”还是“小修” 我发现很多虫子很关心这问题,仿佛大修接收的可能性一半对一半,小修的可能性就到8成了,而修改重投就是没有希望的。其实,能不能接收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按照审稿人的意见好好修改,而并不是“大修”还是“小修”。这些词并不像“如朕亲临”的金牌那么神奇。另外,我们也不能忽略除了大修小修以外的一个情况“修改后重投”,其实只要改好了,重投也是很有希望的,所以很多是这个状态的虫子完全不用灰心,相反应该振作起来,一举攻克最后一关。总的来说,论坛上就有小修不重视,不按照审稿人意见修改而被拒稿的(审稿人觉得自己被忽视了),也有被编辑打回重投,但是按照审稿人意见修改好后重投直接接收的。所以,希望刚投稿的虫子们多注意本质(怎么修改),少在乎现象(是大修还是小修)。 8. 关于英语的修改 看到很多虫子问英语不过关,怎么修改的问题。我说说我的经历。两个审稿人给我的审稿意中,英语评价都是Fair,说“有很多的文字错误”让我修改(实际只举出2个)。其实很多情况下是审稿人对母语非英语的作者的偏见而已。为了认真修改,我找了师兄帮我改了一遍。找了老板,请他找他美国的同学帮忙再改。综合两者的意见最后敲定。最后在修改稿原文中把修改过的地方全部用红笔标出,并且在response中逐条列举出:P1, L15 (gas) → P2, L15 (gases),以显示自己的确对文章的语言进行了认真修改。最后,很顺利,两个审稿人都没有就语言说什么。 9. 关于引用未出版的参考文献 这个问题在论坛上也看过几次了。我这次也碰到了,和大家说说。我有篇重要文献还没有出版,俺引用了,后面用的是“in press”代替。但是后来想想不对,参考文献只有作者的名字(而且是中国人的文章,名是简写的),没有页码卷数,没有标题,要别人怎么搜? 10. 关于二审到接收的等待时间 这一点,太多的虫子揪心了。几乎天天都有虫子问这个。我也很理解大家的心情,毕竟我也是大家中的一员。但是修改稿投出后我恨不得每天刷新100次邮箱。一周后还没有消息,人就开始十分焦急,情绪低落。其实,我和大家一样,因为在论坛上看了一些说修改后当天接收或者一周接收之类的帖子,认为这个时间就是定理,才会这么着急的。另外,我们也都有一个惯性思想就是审稿意见也就那么长时间(1,2个月,难道二审要1个月以上不成)。实际上,事实正有可能如此,甚至我看到的绝大部分情况都是超过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接收的。因为,对于有可能接收的稿件,也要考虑出版的安排以及编辑手头的工作量等诸多问题。在这里我很感谢Thomas2000大哥当时对我安慰,他和我投一个期刊,是1个月大修变小修,小修到接收整整四个月,并且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算是平复了我焦急的心理。俺甚至还趁这段时间去外地玩了半个月,呵呵。 11. 关于增加作者 前面第1点说到了我没有把师兄和L教授列为作者的事情。修改的时候也没有增加(其实修改的时候是很好的增加作者的机会),接收以后才发现了漏掉了师兄(但是还是没想起来L教授,汗)。这个情况相信也有虫子遇到过。这个时候我是先直接写信和期刊的主编联系(不是出版编辑部,尽管这个时候稿件已经转到出版编辑部准备排版了),叙述了自己的疏忽以及师兄的一些贡献(做了很多前期的研究,并且提供了很多理论依据),最后附上一句“不知您是否能允许我们弥补我们的疏忽”(具体写法参加二楼的附件3)。发过去后编辑很快同意了(加为二作)。但是我还是漏掉了L教授,这个也是我的一大遗憾。后来在校样的时候在尝试这一招就不管用了,编辑拒绝。所以,希望大家在刚开始的时候把作者什么的都决定好,省得后面一堆麻烦。就算要加也要在修改的时候加,过了修改的话也行,但是要写尽快联系编辑,机会只有一次。对了,申请加作者的同时一定要附上新的版权哦~~ 12. 关于更换插图 我是接收了以后才发现期刊的彩印是免费的(汗),于是在接收后去信给编辑更换彩色示意图,并附上了图片(和增加作者在一起写的一封邮件,具体写法参加二楼的附件3)。编辑很快同意了,没有什么问题。我说这个只是想说明大家初稿或者修改的时候最好把这些都考虑好,不要像我一样弄的焦头烂额不得安宁。 13. 关于校样 ACS的校样非常人性化,编辑帮我修改的很多语言上的问题,然后排版,并把修改的地方做出了标示。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只需要三言两语回封信就可以了。 14. 还有一点经验之谈 不要说俺迷信,哪怕没有金币,俺现在看着祝福文章顺利接收的帖子是必顶的,看到被拒稿的肯定要安慰一番,觉得为别人送上祝福和安慰我自己也会好受一些,也许人品也会提高一些,下次发文也有信心一些,呵呵。当时,也正是很多虫子在我修改的时候给我鼓励和帮助,才使得我最后有信心有动力修改了文章并且顺利接收。多关心鼓励下别人,你也会得到一丝快乐,总有一天,幸福的事情也会降临在你头上,阿窗~~~ 总结: 其实讲了这么多没有谈什么投稿的经验,大多是教训,而且是拿个人在做反面教材,希望大家不要犯和我相同的错误,能少走点弯路,能够在投稿过程中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说的很乱,大家可挑感兴趣的看。 最后,祝投稿顺利

投稿期刊的选择对论文能否发表至关重要。当期刊编辑收到新稿件,首先考虑的便是文章内容是否符合期刊要求。怎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SCI投稿板块不定期推送食品相关SCI期刊简介及分析,期望能助力你的论文顺利发表。 01基本信息 期刊:Food and Function ISSN:2042-650X 主编:Christine Morand,法国国家农业研究所 影响因子:3.289(2017)、3.241(2018) 出版周期:月刊 版面费:无 投稿链接: 02收稿范围 本期刊为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和其他食品科学家提供一个独特的场所,可以在食品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方面发表论文。该杂志 侧重于 食品和食品与健康有关的功能,如描述:食物的物理性质和结构、食物成分的化学、食物成分的生化和生理作用、食物的营养方面、对食物成分的毒理学反应、使用食物或食物成分的临床和人群研究。 特别有兴趣的主题 包括:食物消化过程的化学和物理学、食物的物理性质/结构与营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例如营养物质的释放和吸收、食品成分的分子特性和生理效应(新颖成分,食品替代品,植物化学物质,生物活性物质,过敏原,调味剂和香料)、人体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功效和机制-包括生物标志物、食物污染物的影响-包括毒理学和新陈代谢、营养生理/代谢和相互作用、营养和饮食在疾病中的作用。 以下类型的文章 不在收稿范围 :纯食品分析-这些可以在我们的姊妹期刊《分析方法》上发表、不在食品研究范围内的化合物或生物活性物质的纯控制释放-这些更适合于制药期刊、定义不明确的提取物的体外研究、没有对照的研究。 03投稿指南要点信息 投稿指南(无PDF版本,见 )。 投稿指南 格式要点 : 请在提交的论文中还附上图形摘要。该条目应包括彩色图像(宽度不超过8厘米,高不超过4厘米),以及20-30个单词的文字,以突出您作品的新颖性。 结果和讨论可以分开或合在一起写。 必须包含一份利益冲突声明。该声明应强调作者认为有必要向已出版作品的读者披露的任何潜在利益冲突,无论是财务上的、个人的还是其他方面的利益冲突。该声明应放在参考文献列表前“利益冲突”小标题下的手稿末尾。如果没有利益冲突,请在标题下注明“There are noconflicts of interest to declare”。 图形应适合单列(8.3厘米)或双列(17.1厘米)宽度,且长度不得超过23.3厘米。图形摘要不应大于8 x 4厘米。 图片格式TIFF或JPEG,黑白图像素至少1000dpi,彩图至少300dpi(本人建议)。 04科讯观点 官方投稿模板、参考文献样式(Endnote、Mendeley)可联系获取。 ------ 参考资料:[1]Food and Function, journal-specific-guidelines. 文章首发地址:

Elsevier上的投稿绝大部分期刊不会给每个人都发邮件的,不像RSC的期刊,所以楼主不要担心。最好添真实的邮箱,或者楼主也可以以他们的名义注册真实的邮箱,系统好像只给通讯作者发邮件,所以其实你也不必担心什么。不要乱写。切记:通讯作者的邮箱地址不可乱填。Elsevier投稿状态如下,供参考:1. Submitted to Journal刚提交的状态2. Manuscript received by Editorial Office就是你的文章到了编辑手里了,证明投稿成功3. With editor如果在投稿的时候没有要求选择编辑,就先到主编那,主编会分派给别的编辑。这当中就会有另两个状态:3.1. Awaiting Editor Assignment指派责任编辑 Editor assigned是把你的文章分给一个编辑处理了。3.2. 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 也可能编辑会拒绝邀请,这就需要重新指定编辑3.3. technical check in progress 检查你的文章符不符合期刊投稿要求4.编辑接手处理后也会有2种状态4.1. Decision Letter Being Prepared 就是编辑没找审稿人就自己决定了,那根据一般经验,对学生来说估计会挂了 1)英文太差,编辑让修改。 2)内容太差,要拒了。除非大牛们直接被接收。4.2. Reviewer(s) invited 找到审稿人了,就开始审稿5. Under review这应该是一个漫长的等待。当然前面各步骤也可能很慢的,要看编辑的处理情况。如果被邀请审稿人不想审,就会decline,编辑会重新邀请别的审稿人。6. 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审稿人的意见已上传,审稿结束,等待编辑决定7. uating Recommendation评估审稿人的意见,随后你将收到编辑给你的decision8. 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这个时候可以稍微庆祝一下了,问题不大了,因为有修改就有可能。具体怎么改就不多说了,谦虚谨慎是不可少的。9. 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又开始了一个循环。10. Accepted 恭喜了11. Transfer copyright form 签版权协议12. uncorrected proof 等待你校对样稿13. In Press, Corrected Proof 文章在印刷中,且该清样已经过作者校对14. Manuscript Sent to Production 排版15 in production 出版中

期刊投稿格式图片

期刊论文格式模板

论文装订顺序为外封面开题报告内封面目录中文题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外文题名外文摘要外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致谢考核意见表。以下是我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期刊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论文基本组成部分:标题;单位、姓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注释或参考文献

1、论文标题

回答本文关于什么?最佳文题的标准是用最少的必要的术语去准确描述论文的内容。基本写作要求是准确、简洁和有效。论文的标题必须确切地概括论文的论点或中心内容,做到文题相符,含义明确。标题必须意思清楚、言简意赅地概括反映论文所讨论的内容。一则好的标题应该确切、鲜明、扼要地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使读者在未看论文的摘要和正文之前即能迅速准确地判明论文的基本内容,从而做出是否阅读摘要和正文的判断。

此外,标题应反映论文所属的学科,题目大小要合乎分寸,切忌华而不实。不要使用过于笼统、夸张或是太大的题目,使人看了不知道究竟是研究的什么问题。醒目的标题,其含义能让人一望即知,而且能立刻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科技论文的标题因为要反映出论文的中心内容或论文的基本观点,所以通常不可能写得像文艺作品的标题那样简短,但是也必须尽可能地写得简练些,不要写得太长,一般控制在20字以内,应避免繁琐、累赘和过于平淡无味。另外,也要注意在题目中突出新的观点来,使人看了标题知道文章有新见解。要说明一点,论文的标题与论题并不是同一概念。论题是文章的基本观点,标题是文章的题目。但是有些论文的标题和文章的论题是相同的,即标题反映了论题;有的则没有反映。

尽量在标题中使用论文中的关键词语,一方面有助于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另一方面可增加论文的被检次数,从而可能增加被引次数,因为用机器检索时,机器只显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而不是整个标题。就此而言,标题中关键词语的使用问题应该引起论文作者的高度重视。

如果想在标题中表达较多的内容,例如,既想概括地表达出文章的论述范围,又想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或者对某一问题的评论,这时标题就会写得太长,而且一个标题也难以表达两层意思。解决的办法是在主标题下加一副标题。主标题概括地表述论文的主题或讨论范围,副标题作为主标题意思的补充和引申。这种加副标题的做法,在论文特别是在中文论文写作中也是经常使用的,但有的期刊明确不要加副标题,所以在投稿前需看该期刊的投稿须知。

另外,尽量避免在标题中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词、公式等,以防止出现误解。

2、作者及单位

回答谁参与了本研究的设计、工作及论文的撰写,一般以对文章贡献大小排列。作者单位一般要求写至二级,如XX大学Xx学院。作者简介应按所投期刊要求撰写。基金项目名称要准确,并注明编号。

作者中最重要的当然是第一作者,其次是通讯作者,如果通讯作者在该领域为大家公认的名人,则有利于稿件通过编辑的初审关,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通讯作者可以是第二作者,也可以放在最后,但如果通讯作者不是第一作者的你,则在稿件中的联系方式要为通讯作者的联系方式,一般来说,导师充当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有些期刊当稿件被录用并在稿件修改时,允许改动作者顺序,虽然你已经签了版权合同,当然,这个改动以不引起版权纠纷为好。

3、摘要

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也可以写成指示性或报道一指示性文摘。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不用图表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不得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摘要是论文要点的浓缩。因此,应在文章各主要部分完成后再写,这样有利于文章要点的提炼。优秀的摘要应能有效地抓住读者的兴趣。如果不是综述性文章,文章的英文摘要可以按照报道性文摘去写,即按objeetive(目的)、Methods(方法)、Results(结果)和Conelusions(结论)逐一阐述论文的梗概。时态主要是以一般现在时为主,也使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

从理论上讲:一般现在时用于通过科学实验取得的研究结果、结论,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一般过去时用于在一定范围内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的规律性认识,这种认识也许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完成时用于表明过程的.延续性,虽某事件(或过程)发生在过去,但强调对现实所产生的影响。上述三个时态是撰写摘要时常用的时态,有时很难区分它们在含义上的严格差异。目前,英文摘要仍以被动语态为多。使用第一人称时,用凡指的we,theaUthor,theauthors,不用工。

4、关键词

关键词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尽量少用不规范的主题词或新造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一篇论文可选取3一8个词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选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关键词可以从论文标题中,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选。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关键词,可以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论文所涉及的概念深度。

5、引言

引言的内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引言作为学术论文的开场白,应以简短的文字介绍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和存在的问题,以便读者了解该文的概貌,起导读的作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所有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始的。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结果、意义和前景,不要展开讨论。应该注意的是,对前人工作的概括不要断章取义,如果有意歪曲别人的意思而突出自己方法的优点就更不可取了。

编辑对引言的一般意见为引言是否充分反映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是否阐述了该项研究的必要性。

引言的具体要求:(a)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b)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参考文献的形式标出文献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c)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论述本文的研究意义时,应注意分寸,切忌使用“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首次发现”等不实之词;同时也要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请指求”、“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d)引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也不应是摘要的注释。引言一般应与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应有解答,但也应避免引言与结论雷同;(e)简短的引言,最好不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和列表,不进行公式的推导与证明;(f)分析过去研究的局限性并且阐明自己研究的创新点,这是整个引言的高潮所在,所以更是要慎之又慎。阐明局限性要客观。在阐述自己的创新点时,要仅仅围绕过去研究中存在的缺陷来描述,完整而清晰的描述自己的解决思路,并且文章摊子不要铺的太大。创新性描述的越多越大,越容易被审稿人抓住把柄。(g)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一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一般以两三百字左右为宜。

6、材料与方法

这部分主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即用什么做研究(即研究所用的材料)和怎样做研究(从事研究所用的方法)应尽可能按实验研究的先后顺序描述,同时必须注意的是,如果采用的方法是按照前人的,或者即使有所改进,也必须标注参考文献。另外,还要叙述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测试什么参数、测量量程或范围等。

7、结果

结果是论文的核心,主要回答发生了什么。数据可用图、表或文字表达,但三者间应尽量少重复;在文字部分叙述主要结果和意义,用图或表给出较详细的数据。量和单位必须注意采用国际标准,注意大小写、正斜体。

8、讨论

回答所获得的结果是否为前言中提出的关键问题的答案,结果怎样支持答案。集中讨论与本研究结果有关的问题,突出本研究的创新及重要性,并与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给出结果所支持的结论。讨论的每个部分应有一个主题,并根据其逻辑顺序确定层次。且讨论内容应该为自己研究独特的东西,和别人相同或相似的一笔带过,不要深入讨论。另外讨论的数据来源应该和结论中的数据一致,并一一对应,前后呼应,互相衬托。

9、结论

结论也叫结束语,是文章的总结,要回答研究出什么,需要简洁地指出:由研究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研究中有无例外或本论文尚难解决的问题;与以前已发表论文的异同;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意义;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结论不是摘要简单地复述。

10、致谢

对提供了基金和物质的帮助者必须表示感谢,但仅列出对本工作提供特殊的实质性贡献者的姓名;同时必须得到被致谢者的同意。

11、参考文献

与本研究方法、结果、讨论有关的其它相关的研究,著录要求是:准确、完整、规范,并必须在文章引用处注明。

文字编排要求:

论文整体编排上,页面设置默认格式,行间距1.2倍左右,整洁大方,疏密得当。具体要求:

1、标题: 黑体,三号,居中

2、署名: 单位与姓名之间空一字,宋体,小四号,与标题间距一行

3、摘要: 与署名间距一行,首行缩进四字,“摘要”二字之间空一字,黑体,五号,后跟冒号;摘要内容楷体,五号,换行后文字缩进两字

4、关键词: 首字与“摘要”对齐,黑体,五号,后跟冒号;关键词3或5个为宜,楷体,五号

5、正文:( 1)与“关键词”间距一行;(2)宋体,小四号;(3)每段首行空两字;(4)文科各级目录方式:“一、”“(一)”“1、”“(1)”;(5)理科各级目录方式:“1.”“1.1”“1.1.1”;正文中如果直接引用一个或几个段落、一个或几个案例,一般独立成段,段落开头空四格,换行空两格,五号楷体字为宜。

6、注释或参考文献: 与正文至少间距一行,“注释”或“参考文献”用黑体,五号,后跟冒号;在正文中须标出“[1]”、“[2]”……,然后在注释或参考文献后对应注明“[1]”、“[2]”……做注释或参考文献时须完整,不得残缺不全;注释或参考文献内容用宋体,五号。请详看第7条目。

7、做注释或参考文献,

第一种:传统形式

引自期刊:

[1]作者:《题名》,《刊名》,××××年第×期,第×页。

引自专著:

[2]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及××××年×版,第×页

引自报纸:

[3]作者:《题名》,《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期刊论文格式要求及字体大小如下:

一、标题(不超过20个字):三号黑体居中,可以分成1戒2行;段后空一行。

二、作者姓名(**以上,以逗号分隔):4号仿宋体居中,段后空行。

三、作者单位、邮编:小4号宋体居中,段后空一行。

四、摘要、关键词:“摘要”二字(小四号黑体) ,摘要内容要小四号宋体,段后空一行,“关键词”三字,摘要内容要小四号宋体,段后空一行,关键词数量为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五、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小四号黑体)。

六、正文(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字符间距为标准)。

1(顶格)一级标题,4号黑体,段前段后1行。

1.1(顶格)二级标题, 5号黑体,段前段后行。

(顶格)三级标题,5号楷体,段前段后行。

七、图(图题配英文翻译,距正文段后行)、(图题位于图下斱,中文用6号宋体,加粗,英文用6号TimesNewRoman ,加粗;英文采用段后行)。

八、表(表题配英文翻译,距正文段前行。表中量不单位之间用“/”分隔)、(三线表)、(表题位于表上斱;中文用6号宋体,加粗,英文用6号TimesNewRoman ,加粗,中文采用段前行)。

九、参考文献(配英文翻译)、(标题:小5号黑体,内容:6号宋体)。

投稿格式是:稿件题目下面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是内文。内文结束处,是作者的姓名、地址、电话、邮箱、QQ等信息。如果是发电子稿件,主题栏要标明,投稿加稿件题目。题目、姓名、正文之间都要有0.5行的间距。写完作文,一定要认真地,逐字逐句地看过去,不能出现一个错字、别字。也不能忽视对标点符号的审核,不能一逗到底,也不能随意使用标点。

投稿的重复率要求

一般刊物论文投稿的重复率要达到百分之30以下。论文投稿时需要检查论文的重复率,以防止学术不端行为。至于具体的重复率需要达到多少以下,还需要具体分析。一般刊物的重复率要达到百分之30以下。而有的期刊则要求会更严格,需要达到百分之15或20。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要求,并且文科或理科的论文重复率要求也不太一样。一般来说,文科论文的重复率会更高一些。

期刊投稿图片格式

一般的图片采用RGB格式编辑,彩印的图片因为要分色,则采用CMYK格式。至于投稿,就要看对方的要求了。

CMYK得tif格式因为图书印刷是4色的 也就是 C 蓝 M红 Y黄 K黑。而RGB是适合电子图画的格式例如动画片。另外在做书的时候色版里的黑是4色的一定要改成C0 MO YO K100 不然印刷出来黑色有可能窜版TIF格式,是为了排版方便。但其他格式也无所谓的。还有稿子要印刷分辨率必须是300以上的。

通常是RGB,一般没有特殊说明的期刊图形文件用JPG格式,但是特殊除外,没办法TIF是要求的,想投该期刊,只能忍了。查看原帖>>

俗话说,一图胜千言。质量上乘的SCI的图片表格无疑是论文的加分项,能极大得提高论文的质量。总体上还是建议大家先阅读目标期刊对图表投稿的具体要求,毕竟每个期刊对图表的要求都有略微的区别,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图表的通用规则和注意要点,帮大家少走弯路。1.图表是放在正文中还是单独上传。绝大多数期刊要求正文、图片、表格、附加材料都单独上传;个别期刊要求正文里附带表格,图片另外上传;有的期刊要求将图表都添加到正文的末尾部分。2.期刊对彩色图表是否另外收费。3.版权问题。如果引用别人或者自己之前发表过的图表,要得到著作权持有者(各个作者、出版社)的许可,并说明图表的来源和用途。4.期刊对Figure legend要求是提倡详尽还是简略略写(是否需要写明缩写,图例,统计学差异等,对图表的描述是否要详细,还是体现在结果部分,还是把专业内学术常识部分省略,直接写图片要点)。最好参考已经发表的文献对图注的描述方法。5.图表的数量。大多数期刊对图表的数量没有要求,但小编也遇到有的期刊要求图表的数量总共不超过6个的情况,大家投稿前一定要按照期刊要求进行合理拼图或者删减不重要的图作为补充材料。6.图片格式。一般期刊更推荐作者提交矢量图。图片可提交的格式有:(1)矢量图格式.eps, .ai, .pdf, .svg,(2)用于位图的 .psd, .tiff, .jpeg, .png。.tiff格式的图片用PS处理后采用LZW格式无损压缩进行提交。(3) 没有格式影响可编辑的 .ppt最好将图表转换成图片时,就将图片格式设定为 .tiff或者.eps的矢量图格式。7.图片大小。出版社多采用分栏排版,分为左右两栏。一般排版的格式分为三种。图片左右最好不要留空白,或者仅留极少的空白。一般图片高度没有限制,不可过高超过20 cm;根据宽度分类,可分为三种:(1)半版图。图片总的宽度为8-9cm,(2)2/3版图。图片总宽度为12-15cm。(3)全版图。图片总宽度为17-19cm。8.图片色彩要求。RGB(red, green, blue)用于在线出版,CMYK(cyan, magenta, yellow, CMY) 为印刷业通用标准。如果期刊接受纸质出版,一般要求色彩模式为CMYK,现在越来越多期刊接受RGB模式的图片,一般不要求作者对色彩模式进行修改。如果文章按黑白模式印刷,应把所有的图片转化为灰度模式提交。9.图片的字体字号。英文标注大多使用和期刊正文相同的字体,一般是Arial, Times New Roman, Helvetica。图表上字体最大不能超过14号字,尽量使用8-12号字,尽量少使用6号以下的字体。同一张图内的字体大小尽量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相差字体的比例是否有要求。10.图片的标注方法,同一个大图不同小图的字母大小写;字母标注在图片内容的内部还是外部。11.图片分辨率。彩色图或者灰度图,分辨率要求300 dpi。复合型图,包括标注或者细线的图片,分辨率要求600 dpi。线条图,没有中间颜色的黑白图片,分辨率要求1200 dpi或者600 dpi。12.图片占内存容量。图片过大,会影响上传速度,有的期刊对单个附件的大小有要求。一般单张图片大小不可以超过10M。13.遵循统一和对齐原则。同一张大图的不同小图之间,尽量图片间水平和垂直对齐;相同类型的图片保持相同的规格。14.线条的粗细,一般在0.25-1.5pt之间。避免线条过粗影响美观或者线条过细出现裂痕。15.柱状图或者条形统计图的X轴、Y轴的legend部分的标注不要超过X轴和Y轴的边界两边的极值边界部分。16.图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数字、字母、标注符号、不同的色彩,最好在图片的figure legend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投稿期刊图片格式

一般的图片采用RGB格式编辑,彩印的图片因为要分色,则采用CMYK格式。至于投稿,就要看对方的要求了。

TIF这个格式不错。对于黑白图形,输出图形的时候可以选择"LZW"压缩模式,这样图片大小可以缩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或者更多的。我向国外刊物投稿就是这样的,一般分辨率我都选择了1000DPI(这个分辨率也是相当高了),7000个单词,10个图形(黑白)左右的文章不过5M多点,还可以了。呵呵。

这个问题只能是你在调整时尽量按照投稿要求来,如果实在是格式问题不好处理的话,可以尽量和其说明,但是因为速度慢和占用空间的话,还是不要在意了

  • 索引序列
  • rsc期刊投稿图片格式
  • rsc期刊投稿格式
  • 期刊投稿格式图片
  • 期刊投稿图片格式
  • 投稿期刊图片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