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医学发表论文刀

医学发表论文刀

发布时间:

医学发表论文刀

你好,不知道你是评什么职称,我以前评职称的时候发省级,国家正规期刊就可以了,不过第一次发没有经验,钱财耽误了时间。所以你发表时候一定要找一个可信的地方发表。最好是朋友介绍的,如果没有的话,我推荐你我以前发表的一个地方,百度 百姓论文网 就可以了,最主要我拿到期刊了,比较诚信的。推荐给你 希望你发表成功。

医学职称论文发表要满足那些条件?1.对医学职称论文水平进行自我评估和清楚论文以及期刊的主题的分类。医学论文的价值在于作者对经济,技术,社会效益这几方面的评估和见解。由于医学的期刊种类都比较繁多,投稿时要仔细选择。2.确定期刊报道的范围和读者对象。对期刊学术地位的影响和等级分清楚。高级刊主要用于学术交流和情报信息,中级刊主要是关于技术性的拓展或总结,初级刊主要是以科普为目的。3.清楚出版社的周期和论文的每期容量。像不定期刊、年刊和半年刊这种不投稿或少投稿比较好。4.对作者资格的要求。有的期刊对国籍,地区,研究机构等有要求,了解清楚以免退稿和浪费时间。5.了解语言文字和对国家是否友好。一般都是中文,但英文能提高作者和单位的学术地位,也会更加会受到重视。但对于我国不友好的期刊慎投,最好不要投。6.版费。一般版费有作者自费,工作单位和作者各出一半,工作单位或者一些学术机构支付。不同的国家和刊物费用都是不一样的,例如英国和欧洲的一些学术刊物不收取费用。

医学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伙伴,治愈是人类的疾病是最终的期盼,医学是一门神圣的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医学的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

在诊断和治疗患者的过程中,临床医生需要运用到基础检验技术作为诊断与质量的主要方式。在现代化临床医学中,基础检验技术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准确率,还会对病人的健康和安全带来不良影响。快速而又准确的检验技术有利于节约救治病人的时间,从而保证了诊疗的效果。

一、临床医学检验项目、需求及重要性分析

针对临床医疗诊断需求,临床医学检验分为血液检验、尿液检验、粪便检验、脑脊液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痰液与支气管灌洗液检查、胃液检查等内容。针对检查项目的领域以及对临床诊疗活动的影响,各项检查内容及技术应用也存在差异。而且,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临床医学检验,不仅关系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还关系到患者能否在最佳治疗时间内开展治疗活动。因此,现代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对临床诊疗活动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药敏试验等工作更是关系到治疗活动开展方向和治疗效果。了解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现状,能够促进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开展、促进现代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提高。

二、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现状分析

现代临床医学中应用的检验技术的进步,需要多种学科互相配合,才能达到准确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基础检验技术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科学,每一门单独学科在技术上的进步都会推动检验技术的提高。现代科技对物理学、生物学、光学等的具体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检验技术的提高,因此,基础检验技术发展的最为迅速。现阶段,临床医学的检验技术既能够运用在诊疗工作中,还能够运用在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或者康复活动等。

现阶段,我国的基础检验技术的基础设备、设置规模、应用范围以及技术的提高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医院体系中临床检验科室是基础的组成单位。根据临床医学检验的要求,应该预先掌握检验技术应用的方法。然后,再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和管理检验技术,加强对检验科室的内部管理,对先进技术的运用进行有效的评估等。

2、探究基础检验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在临床医学中运用的检验技术,绝大部分是以检测技术规定标准为基础的。但是因为没有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在实验方面的设施、医疗器械的配置、管理药材和科室等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除此之外,新型技术的运用也对临床医学检验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具备足够的检验知识和技能,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根据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在运用中的效果,适当地进行改善,在实践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找出解决的办法,对使用检验技术的效果进行评估等,以此推动检验工作的完善和进步,从而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提高。

3、促进检验设施的完善,推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

临床医学工作中,检验设施的完善有利于推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应该大力扶持医学检验设施单位,推进检验设施的更新和完善,有利于提高检验设施单位的经济效益。政府相关政策的颁布或者采用利税的方法都能够提高医学检验生产单位在市场中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这样会促进设备单位更加有动力研究和发明更先进、更高端的检验设备,有利于推动医学临床基础检验技术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推动我国医学的检验工作的进步。1100

4、加强对检验科室的内部管理,推动基础检验技术的提高

我国对于医院的管理工作不仅应该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标准,同时还需要更新管理标准。以此来扩大检验技术的应用范围,推动检验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使用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则加强对检验科室的管理,能够保证医学检验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同时,通过对人员素质的考核等硬性标准的发布,保持检验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应用。针对新设备、新技术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应对预案,保障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应用的基础。

5、加快临床医学检验成果的转化,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受市场经济因素影响,许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研究成果并未实现产品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临床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现代科研机构应加强成果的宣传与转化。针对一部分企业缺乏专利、成果转让费用的情况,采取技术入股等形式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技术入股降低科研成果转让门槛、同时开拓院校、科研机构研究经费来源,促进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6、以经验交流为重点,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临床检验人员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的一线人员,他们对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及发展方向有极大的发言权。目前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研发中,由于缺乏这类人员的参与,导致了许多技术实际应用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因此,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研发单位应在检验技术研究中,加强与一线检验人员的经验交流,使技术研究人员了解检验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以此为基础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设备操作的便捷性。同时针对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快速检验的需求,加强研究工作中检验时效性的应用,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的发展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临床医学中的基础检验技术能够促进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的提高,增强医生对疾病的诊断率。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系统的完善,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对基础检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对基础检验设施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生产医疗器械的单位也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研究的力度。在此过程中,应该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以此提升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推动我国医学的检验工作的进步。

浅谈临床实习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临床实习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医学生由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 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着医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发展。如何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实习效果,成为广大临床教师的一大课题[1]。

一、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促进实习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医疗活动的效果。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的医学教育忽视了实习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影响和阻滞了医学生日后的发展与提高。因此,作为一名实习医生,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把自己对每一个疾病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这样就能不断地激励自己,去认识新的疾病,学到更多的治疗疾病的方法。

其次,实习的目的是实现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转变过程,而是包括思维方式,工作态度,责任,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转变。在实习中,我们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理论上头头是道,而面对实际病人却不知所措。因此,作为实习医生,在实践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使自己实现这种转变,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这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二、临床实习常遇到的问题

病人的抵触情绪: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改革的不断的推陈出新,国家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国家不断的出台保护患者的各种权益,但保护医生以及保护医务工作者的权益却很少见,但保护实习,见习的医学生少而又少。此外,患者的很多的医疗操作都不愿意向实习,见习的学生倾诉与表达。在临床问诊与体格检查的时候,不愿意合作与配合。最后没有达到学校临床实习,见习的最终目的。

患者对医生这个行业的不了解与不尊重,有的患者认为医生都是为了赚更多的费用,让他们做各种医疗检查,各种开单,医闹事件比比皆是。这个问题是国家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临床学生对见习实习的不重视:由于本科生在临床实习阶段面临大的就业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因此其关注重点放在了寻找工作和考取研究生上,导致许多本科生轻视和忽略临床实习阶段。我国传统观念,临床实习注重传授经验,对能力培养比较缺乏,因此对于见习,实习生在临床阶段大部分是走马观花,大部分以一种被动状态来接受医学知识,且学生与教师交流少。与此同时,我国医疗改革制度如雨后春笋,各种法律法规限制了实习生进行临床实践的机会,动手机会,最终导致本科见习,实习生在接触临床后出现实践能力低下、医患沟通能力低下、医学科研及教学能力方面的缺陷,导致医学人才流失[3]。

三、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与职业道德水平

临床思维能力:国外医学教育界高度重视临床技能知识的培训,重视临床水平的提高,其课程应该是以临床课程为核心,组成多学科、跨年度的综合课程,内容覆盖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交流技能、各个学科应该以服务临床为主,各个学科应该相互交叉,相互覆盖,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医学生结束了理论实习,进入了临床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把纵向能力转变为横向能力,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了自己的一定思想,所以这个时候老师是起关键作用的时候到了。老师应该加以引导,临床联系理论,在病床面前,在疾病面前,最真实的接触疾病,认识疾病,认真的给病人做体格检查,这样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会记忆犹新。

职业道德:重视培养医学生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奉献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依据,医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上医院对违反医德的行为惩处不严,施之过宽,使得医疗工作中谋私和混乱现象禁而不止,少数医务人员不讲医德原则,给患者乱检查、乱用药、乱收费。更有甚者,收取红包,见利忘义[4],严重影响社会的医疗秩序。

促进社会的不良风气的发展。所以在见习,实习阶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誓言牢记心中,在心里应该有杆秤,决心出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与荣誉,救死扶伤,决心为医学事业奉献终生,记住永远不要触犯法律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做个合格的好医生。

展望

医学本科生发表论文的方法如下:

第一,确立发表目标。

确立一个跳起来可以够得着的学术发表目标。什么是学术发表目标?就是我们要在哪个杂志发表。为什么要确定这个?因为不同的学术杂志啊,对于学术成果的判断标准是不一样的,相应的发表难度是不一样的,有的特别难,有的一般难,有的就相对容易。

不同的发表目标,决定了你最后预期的收益率,而我们应该挑选一个预期收益最大的期刊,作为努力发表的目标。

第二,选择研究方向。

大家都知道,对于学术研究而言,方向正确极其重要,一个错误的方向,会极大化你的失败概率。而对于一个普通的本科生,什么样的研究方向是相对比较安全可靠的呢?

对医学而言,我的答案是综述,新的数据,新的方法和新的案例。

第三,提高写作能力。

那第三件事情应该是什么呢?是提高写作能力,这是最后一个问题,好的写作是发表论文十分重要的方面,很多人研究做的很好,但是写不出来,有些人研究一般,但是可以发顶级期刊。

第四,发表。

选择期刊。先确定你要发表的期刊的级别,普刊还是核心?国家级还是省级?每个期刊的风格以及收稿方向是不一样的,在关注期刊质量的同时也要关注期刊收稿风格和方向,不然被退稿的可能性比较大。普刊一周之内可能有回复,核心为1-3个月。

投稿。投稿最重要的是找到正规投稿邮箱或者在线投稿官网。一般来说正规的期刊知网收录的话可以在知网查到征稿启事,这是比较正规的,千万不要百度!不要百度!不要百度!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如果百度,那么你的几率就会飙升。

等待通知。如果退稿就根据修改意见修改,再投或者转投其它期刊。录用就等待录用通知和见刊就行了。

医学博士论文发表柳叶刀

《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Thomas Wakley)所创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Lancet)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to let in light)。

2013年10月,英国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已故主席阿拉法特系死于钋中毒的说法,并刊登了瑞士科学家的有关调查报告,证实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钋210中毒死亡。

世界医学杂志论文

“大数据”浪潮下,传统的临床案例的研究是不是“过时”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几位医生最近的行动鼓舞了临床医生进行临床研究的士气。他们对世界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篇重点文章提出了质疑,最终获得了《柳叶刀》及原文作者认可。

发表于《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的这篇论文是《2008年至2012年中国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由中国疾控中心、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和美国NIH等多家研究机构共同完成。

这是一项基于“大数据”的研究。研究者们基于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系统记录的共31个省市自治区的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篇论文其中一处提到,“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多持续一天,死亡率便增加1%。”这引起了市妇儿中心的几位临床和公卫医生的'注意:这句结论与自己观察到的临床数据并不吻合。

“在我们的临床病例中,并不是所有症状出现都增加死亡风险,如发热;相同的症状出现在急性期和后遗症期对死亡风险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如吞咽障碍。”作者之一李佩青告诉记者。市妇儿中心的几位医生向《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提出了质疑:“根据对2012年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EV71型手足口病病例的连续统计,我们发现,患者发病早期若出现脑干和丘脑方面的症状,会增加死亡风险。”

结果让李佩青们很自豪:《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采纳并刊登了他们的提问,原文作者的回复也发表在了该杂志上。作者承认,这项研究确实没有收集到临床合并症或并发症的数据。市妇儿中心神经康复科主任杨思达认为,“这次临床数据与大数据的交锋中,大数据放弃了自己的观点,这样的结果提升了临床医生的价值,鼓舞临床医生坚持临床研究。”

柳叶刀杂志代表世界顶尖水准。

据2020年7月7日ScienceDirect显示,《柳叶刀》影响因子为59.102。据2020年7月7日《柳叶刀》杂志官网显示:《柳叶刀》根据2019年期刊引文报告与Clarivate Analytics 2020分析,影响因子为60.392。

《柳叶刀》创刊于1823年,是由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主办,《柳叶刀》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医学学术刊物。

据2020年7月《柳叶刀》官网显示,《柳叶刀》编辑部有高级执行编辑4人,国际执行编辑2人,执行编辑4人,高级编辑7人,申诉专员1人。

扩展资料:

投稿须知

《柳叶刀》(TheLancet)欢迎各类原创文章的投稿,这些文章或对医学科学及医学实践具有启迪和推动意义,或帮助读者丰富学识,或为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

《柳叶刀》发表的文章栏目有:原创性研究(如RCT、荟萃分析)、综述、研讨会(专家论坛)、个人见解、述评(评论)、通讯,以及观点、世界报道等。更多文章门类及投稿要求详见投稿指南。

稿件提交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柳叶刀

柳叶刀医学杂志发表论文

2019年6月,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文章中研究了1990-2017年中国近三十年全国各省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该项研究由中国CDC、北京协和医院及美国华盛顿大学等共同完成,对于揭示中国人健康状况及患病情况意义重大。

该项研究表明,随着时代变化,威胁中国人健康也在发生变化,如今主要死亡原因已不再是传染病,而是慢性疾病。曾几何时,下呼吸道感染以及新生儿疾病是中国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医学水平提升,死亡率已经降到第十位。取而代之,中风、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阿尔茨海默症成为中国人五大主要死亡原因,其中“中风”更是成为国人健康头号杀手。除此之外,肝癌、胃癌、高血压性心脏病、食管癌等疾病也在危害中国人的健康。

十大危险因素,膳食因素占主要

目前高血压、吸烟、高钠饮食以及空气污染是引发过早死亡的排名前四位的危险因素,诸如高血糖、高血压、高钠饮食、肥胖、高胆固醇等都是和膳食紧密相关,由此可见大部分的疾病死亡都是不良的日常饮食生活习惯导致的。吸烟更是成为中国各地区导致寿命减少的首要危险因素,提倡禁烟、低盐、减食是未来健康趋势。

整体而言,经济越发达地区、越靠近东南沿海,疾病负担越小,这主要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医院基础设施相关。

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出现70-80%大幅度下降,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疾病负担从传染病向慢性疾病的转变。

需要自己出钱《柳叶刀》为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视的同行评审性质医学期刊之一,主要由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发行,部分与里德·爱思唯尔集团(Reed Elsevier)协同出版。1823年由托马斯·威克利(Thomas Wakley)所创刊,据2020年7月7日ScienceDirect显示,《柳叶刀》影响因子为59.102。据2020年7月7日《柳叶刀》杂志官网显示:《柳叶刀》根据2019年期刊引文报告与Clarivate Analytics 2020分析,影响因子为60.392。该期刊登载有原创性的研究文章、评论文章(小组讨论及评论)、社论、书评、短篇研究文章,也有其它一些在刊内常登载的文章,诸如特刊消息及案例报道等。

医学博士发表柳叶刀论文

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 2020年11月25-27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2020CDS)在苏州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火热召开。在本次CDS大会上,来自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的刘建萍教授以“糖尿病与吸烟管理”为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刘建萍教授

主任医师,美国哈佛医学院博士后,解放军医学院博士;江西省研究型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江西省分会委员;江西省百千万人才,解放军医学成果奖和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主持国家863课题子课题和国家自然基金2项,主持江西省 科技 厅重大课题和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共4项;Diabetes care中文版青年编委,SCI和核心期刊审稿人,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 1篇,核心及国家级期刊10余篇;一直从事内分泌的基础和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等研究,尤其是糖尿病的干细胞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及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

糖尿病和吸烟现状

1.糖尿病现状

据最新IDF地图,2019年全球糖尿病患病率8.3%,中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患病率已高达12.8%,全球每8秒就有1个人死于糖尿病,占全球全因死亡的11.3%。

2.吸烟现状

2015年全球年龄标准化后的男性日吸烟率为25%,女性日吸烟率为5.4%。全球90%以上地区的男性日吸烟率超过10%。女性的日吸烟率较男性明显更低,但也有约50%的地区女性日吸烟率超过10%。(注:日吸烟率指每日吸烟者在人群中的百分比)

中国是世界上吸烟人群及青少年吸烟人群最多的国家,并且远高于全球水平:成年非吸烟者的被动吸烟率为68.1%,非吸烟者的被动吸烟率为68.1%,50.9%的室内工作者在工作场所看到有人吸烟,44.9%的调查对象报告有人在自己家中抽烟。

主动吸烟与糖尿病

1.主动吸烟促进 健康 人发生胰岛素抵抗

研究一:柳叶刀杂志发表一项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 健康 人,结果发现吸烟者的血糖水平与不吸烟者相近,而胰岛素水平却明显高于不吸烟者。

研究二:共纳入729名研究对象的横断面研究发现,吸烟者胰岛素抵抗参数显著高于不吸烟者。

2.主动吸烟加重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糖代谢紊乱

研究一: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未使用胰岛素的T2DM患者,发现吸烟与不吸烟者血糖相近,而胰岛素和C肽水平却显著高于不吸烟者,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进一步发现胰岛素抵抗程度与吸烟量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研究二:来源于DCCT研究,随访了6.5年,最初纳入1441名研究对象,其中1422名完成研究,吸烟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不吸烟者,曾经吸烟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显著高于不吸烟者,但增高幅度不及吸烟者。

3.主动吸烟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风险

研究一:CARDIA研究,随访了15年的大型前瞻性研究,共纳入5115名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吸烟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是不吸烟者的1.65倍。

研究二:Meta分析,原始研究为随访了4-16年不等的前瞻性研究,共纳入34万名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吸烟者T2DM的发生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38倍。

4.主动吸烟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风险

研究一:来自韩国的一项大型前瞻性研究,共纳入了78212名研究对象,平均随访27个月,研究根据每日吸烟量对吸烟者进行分层,发现每日吸烟数 20支时,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64倍,每日吸烟数 19支时,无这种变化;根据吸烟时长进行分层时发现,当吸烟时间 10年时,糖尿病患病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34倍,小于10年时则无这种变化。

研究二:来自美国的随访了6年的大型前瞻性研究,共纳入41810名研究对象,研究根据每日吸烟数进行分层,发现每日吸烟数在15-24支及 25支时糖尿病患病风险分别是不吸烟者的2.38倍和1.94倍,每日吸烟数 14支时则无这种变化。

被动吸烟与糖尿病

1.被动吸烟可以促进 健康 人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生

一项横断面调查共纳入3197名研究对象,发现被动吸烟人群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 健康 对照组,即被动吸烟可以促进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生。

被动吸烟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促进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生:我们进一步根据被动吸烟时间进行分层发现,当被动吸烟持续时间 10年时,被动吸烟者的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被动吸烟持续时间 10年时则未无上述变化。

2.被动吸烟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风险

研究一:CARDIA研究,随访了15年的大型前瞻性研究,共纳入5115名研究对象,结果发现被动吸烟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是不吸烟者的1.35倍。

研究二:Meta分析,原始研究为随访了4-16年不等的前瞻性研究,共纳入34万名研究对象,结果发现被动吸烟者发生T2DM的风险是对照组的1.26倍。

被动吸烟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风险:我们的研究表明,被动吸烟对糖代谢的影响与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当被动吸烟时间超过10年时,被动吸烟者发生IFG、IGT及T2DM的风险均明显升高。

发表 Diabetes Care 的一项随访了15年的前瞻性研究,根据每日被动吸烟时间进行分层,结果发现每天被动吸烟时间超过4小时者T2DM的发生风险是对照组的1.36倍,而 4小时者则无这种变化。

被动吸烟PTPRD基因rs17584499位点T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T2DM的风险进一步升高:一项研究发现,对所有人群,PTPRD基因rs17584499位点CT/TT基因型发生T2DM的风险是CC基因型的2.01倍,而在被动吸烟者中发现,PTPRD基因rs17584499位点CT/TT基因型发生T2DM的风险是CC基因型的3.55倍,被动吸烟PTPRD基因T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T2DM的风险进一步升高

吸烟与糖尿病并发症

1.主动吸烟增加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研究一:来自伊朗的横断面研究,共纳入99651名研究对象,结果发现糖尿病吸烟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均较不吸烟者显著增高。

研究二:来自韩国的横断面研究,发现糖尿病吸烟者会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风险。

研究三:Meta分析,所纳入的原始研究为随访了2-10年不等的前瞻性研究,共纳入5558名研究对象,发现糖尿病吸烟者发生DPN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42倍。

研究四:来自伊朗的横断面研究共纳入10390名T1DM患者,结果发现T1DM吸烟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不吸烟者显著增高。

研究五:随访了6.5年的DCCT研究也发现,T1DM吸烟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肾病的风险分别是不吸烟者的1.43倍和1.36倍;按吸烟量进行分层发现,吸烟量 10包年的吸烟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59倍,更少的吸烟量则没有观察到这种现象。

研究六:一项总研究样本量1132700人的Meta分析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吸烟者发生周围血管病及心衰的风险分别是 健康 对照组的2.15倍和1.43倍。

研究七:糖尿病是中风的危险因素,一项来自中国的纳入39887名研究对象的横断面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而吸烟可以进一步加重这种风险,糖尿病吸烟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3.45倍。

被动吸烟与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尚需探究。

相关性机制研究

1.尼古丁的危害

尼古丁(Nicotine)是难闻、味苦、无色透明的油状液态物质,俗称烟碱,是烟草烟雾中的主要有害成分,也是导致和维持烟草成瘾的主要活性成分。

危害一:尼古丁通过多种渠道诱导胰岛素抵抗

危害二:尼古丁引起内分泌腺破坏

2.吸烟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

吸烟通过各种生化途径,使机体发生系统层面(如炎症)及分子层面(如内皮细胞损伤等)改变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吸烟管理对糖代谢的影响

1. 健康 人戒烟后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

发表在 Diabetes Care 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调整混杂因素后戒烟者的胰岛素抵抗较吸烟者明显改善。吸烟可以导致 健康 人体内发生胰岛素抵抗,而戒烟则可以逆转这一现象。

2.戒烟早期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晚期下降

研究一:一项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随访了19.6年的大型前瞻性研究发现,在戒烟早期阶段(2-6年时)的戒烟者发生T2DM的风险增加,该风险在戒烟后5至7年达到顶峰,然后逐渐降低,接近不吸烟者。

研究二:根据研究对象戒烟的时间进行分组,结果发现戒烟早期(戒烟时间 5年)发生T2DM的风险增加,随着戒烟时间的延长,该风险在逐渐降低,接近不吸烟者。

研究三:日本的一项随访了5年的大型前瞻性研究发现,男女性戒烟者早期T2DM的患病风险分别是不吸烟者的1.42倍和2.84倍。

戒烟早期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与戒烟后体重增加程度有关:如一项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的大型前瞻性,观察到体重增加越多者戒烟早期T2DM患病风险越高,而没有体重增加者T2DM发生风险会更快地接近不吸烟者;此外,日本的一项前瞻性研究也发现,BMl 23kg/m^2的早期戒烟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95倍,而BMl 23kg/m^2者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94倍。

医务人员在控烟工作中的责任与作用

医务人员,特别是医生,在控烟工作中具有特殊的示范作用;医务人员要充分发挥职业优势,承担起劝阻吸烟者戒烟的责任和义务;采用正确的医学方法,根据2015年我国的《中国临床戒烟指南》指导戒烟;利用重大节假日,采用不同类型的宣传方式,提高全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创建全面控烟的氛围。

小结

最后,刘建萍教授对本次报告进行了总结:

全球糖尿病患病及吸烟人数不断增多,中国是糖尿病及吸烟人数最多的国家,我国成人的被动吸烟率达到68.1%;

主动吸烟可以加重胰岛素抵抗、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同时促进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被动吸烟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导致糖脂代谢紊乱、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还会使PTPRD基因T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T2DM的风险进一步升高;

戒烟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戒烟早期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但随着戒烟时间的延长,这种风险逐渐下降;

医务人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优势,推进控烟运动 健康 发展。

世界医学杂志论文

“大数据”浪潮下,传统的临床案例的研究是不是“过时”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几位医生最近的行动鼓舞了临床医生进行临床研究的士气。他们对世界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篇重点文章提出了质疑,最终获得了《柳叶刀》及原文作者认可。

发表于《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的这篇论文是《2008年至2012年中国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由中国疾控中心、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和美国NIH等多家研究机构共同完成。

这是一项基于“大数据”的研究。研究者们基于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系统记录的共31个省市自治区的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篇论文其中一处提到,“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多持续一天,死亡率便增加1%。”这引起了市妇儿中心的几位临床和公卫医生的'注意:这句结论与自己观察到的临床数据并不吻合。

“在我们的临床病例中,并不是所有症状出现都增加死亡风险,如发热;相同的症状出现在急性期和后遗症期对死亡风险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如吞咽障碍。”作者之一李佩青告诉记者。市妇儿中心的几位医生向《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提出了质疑:“根据对2012年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EV71型手足口病病例的连续统计,我们发现,患者发病早期若出现脑干和丘脑方面的症状,会增加死亡风险。”

结果让李佩青们很自豪:《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采纳并刊登了他们的提问,原文作者的回复也发表在了该杂志上。作者承认,这项研究确实没有收集到临床合并症或并发症的数据。市妇儿中心神经康复科主任杨思达认为,“这次临床数据与大数据的交锋中,大数据放弃了自己的观点,这样的结果提升了临床医生的价值,鼓舞临床医生坚持临床研究。”

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论文

世界医学杂志论文

“大数据”浪潮下,传统的临床案例的研究是不是“过时”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几位医生最近的行动鼓舞了临床医生进行临床研究的士气。他们对世界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篇重点文章提出了质疑,最终获得了《柳叶刀》及原文作者认可。

发表于《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的这篇论文是《2008年至2012年中国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由中国疾控中心、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和美国NIH等多家研究机构共同完成。

这是一项基于“大数据”的研究。研究者们基于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系统记录的共31个省市自治区的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篇论文其中一处提到,“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多持续一天,死亡率便增加1%。”这引起了市妇儿中心的几位临床和公卫医生的'注意:这句结论与自己观察到的临床数据并不吻合。

“在我们的临床病例中,并不是所有症状出现都增加死亡风险,如发热;相同的症状出现在急性期和后遗症期对死亡风险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如吞咽障碍。”作者之一李佩青告诉记者。市妇儿中心的几位医生向《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提出了质疑:“根据对2012年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EV71型手足口病病例的连续统计,我们发现,患者发病早期若出现脑干和丘脑方面的症状,会增加死亡风险。”

结果让李佩青们很自豪:《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采纳并刊登了他们的提问,原文作者的回复也发表在了该杂志上。作者承认,这项研究确实没有收集到临床合并症或并发症的数据。市妇儿中心神经康复科主任杨思达认为,“这次临床数据与大数据的交锋中,大数据放弃了自己的观点,这样的结果提升了临床医生的价值,鼓舞临床医生坚持临床研究。”

2019年6月,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文章中研究了1990-2017年中国近三十年全国各省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该项研究由中国CDC、北京协和医院及美国华盛顿大学等共同完成,对于揭示中国人健康状况及患病情况意义重大。

该项研究表明,随着时代变化,威胁中国人健康也在发生变化,如今主要死亡原因已不再是传染病,而是慢性疾病。曾几何时,下呼吸道感染以及新生儿疾病是中国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医学水平提升,死亡率已经降到第十位。取而代之,中风、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阿尔茨海默症成为中国人五大主要死亡原因,其中“中风”更是成为国人健康头号杀手。除此之外,肝癌、胃癌、高血压性心脏病、食管癌等疾病也在危害中国人的健康。

十大危险因素,膳食因素占主要

目前高血压、吸烟、高钠饮食以及空气污染是引发过早死亡的排名前四位的危险因素,诸如高血糖、高血压、高钠饮食、肥胖、高胆固醇等都是和膳食紧密相关,由此可见大部分的疾病死亡都是不良的日常饮食生活习惯导致的。吸烟更是成为中国各地区导致寿命减少的首要危险因素,提倡禁烟、低盐、减食是未来健康趋势。

整体而言,经济越发达地区、越靠近东南沿海,疾病负担越小,这主要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医院基础设施相关。

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出现70-80%大幅度下降,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疾病负担从传染病向慢性疾病的转变。

  • 索引序列
  • 医学发表论文刀
  • 医学博士论文发表柳叶刀
  • 柳叶刀医学杂志发表论文
  • 医学博士发表柳叶刀论文
  • 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