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一周发表7篇论文

一周发表7篇论文

发布时间:

一周发表7篇论文

期刊论文发表有次数限制吗?中级职称及以上级别的职称基本都是需要发表若干篇职称论文的,发表若干职称论文最好的办法就是早准备早发表,但一些作者由于种种原因耽搁了发表,几篇论文打算集中发表,职称评审并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一年发表两篇或更多的文章,只要作者时间安排合理,最终也能按时提交职称论文,一年发表两篇或者更多的职称论文是没有问题的,但有些职称评审文件中会明确规定职称论文不能集中同一时间发表尤其是不能集中发表在同一刊物上,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集中发表了。 很多职称申报者不是很清楚论文发表时间的有效期,有的一次突击发表2、3篇。根据众多作者的论文发表经验,原则上最好是一年一篇,或者1年2篇的话,发表时间上最好错开下。主要是给评审老师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至于发表时间间隔多久,职称文件一般没有对此作出比较详细的规定,按照我们推荐的最佳做法就行,也就是一年一篇。当然,有部分朋友可能没有提前做好准备,2、3个月左右发表2篇也是可以的,所以,这里我们提醒大家一定要提前做好论文发表的准备,这样给自己留出充分的时间。 职称论文发表时间很关键,往往决定了作者能否晋升,如何把握好论文的发表时间需要作者先了解清楚当地或是本单位的具体时间要求,按照要求合理规划积极准备,总体来说职称论文发表是宜早不宜晚,广大作者要尽早准备为好,最好不要出现集中发表的情况。

如今已经被保研了,可以看得出她非常的优秀,生活非常的幸福,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

不能的。别老是异想天开了,老是想着一周就能发表出论文来,你早干什么去了,还一周就发表出来,你算下一个刊物从定稿就是到校对出版,到邮寄给你,这个过程得多久,人家不设计封面的,不排版的,不印刷的,不校对的吗。有些人傻啦吧唧因为着急就去网上找人,有人说一周能给他发表出来,他就信了,结果付给了对方好几千,就没音讯了。没错,这个傻瓜就是我。说出来都是眼泪,就是因为我啥都不知道,还特别着急才,你别这样。认认真真准备论文发表吧,就是着急,可以办理加急,但是加急也没有一周内发表出来的。我是因为找淘淘论文网发表了论文才知道这些,淘淘论文给我安排的加急,最快的也没有1个月能发表的,加急的最快的也得2个月了。一周就发表论文,你想啥呢!

来自成都的女孩贺倩,以超一本线一点的成果,考上了成都理工大学。固然学校和人一样普通,但是她没有停下努力斗争的脚步,本科4年期间,她绽放幻想,发表了7篇学术论文,往常还保研985名校。

2016年,贺倩高中毕业于成都市列五中学,同年考上了成都理工大学2天文信息科学专业。

刚上大学的她,固然有对将来有很多的等待,但是也很迷茫,不晓得方向在哪。迷茫了一段时间,后来她认识到人能够普通,但是不能失去斗志,要有为幻想斗争的决计,于是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开端制定一个目的,并为之斗争。

为了进步学习成果,贺倩全身心肠投入学习。上课时,她喜欢坐在前排,为了就是可以更认真地听课、记笔记。下课之后,她还会及时向教师讯问一些不明白的内容,并整理好学问点。而且,课余时间,她喜欢泡在图书馆,选一个靠窗的位置,拿起一本喜欢的书,津津津乐道地读。

除了学习,贺倩还有不少的喜好兴味,应用课余时间参加本人喜欢的社团,也会和同窗们一同打羽毛球。一到周末,她还会在学校的博物馆里做意愿解说员,丰厚本人的工作阅历。

努力就有收获,大一期末考试,贺债的成果排名位列专业第一,还取得了博物馆优秀解说员的称号。

在之后的学习中,她依然坚持着这种学习状态。有时分在实验课上,没有及时控制教师讲的内容,她会留在实验室里重新再操作一遍,直到完整控制为止。

于是带着这种求学的肉体,她在大二开端,走上了科研的道路,在这座成都的高校里,绽放幻想。

在科研道路上,她得到了教师和师兄师姐的很多指导,学校也为她们提供了很多科研的平台和时机。

为了可以做好科研,贺债还应用了大二的暑假,不断呆在学校的图书馆,应用图书馆的数据库停止文献的检索以及相关材料的搜集。

科研的道路充溢了艰难,但是勤奋努力让天资并不聪明的贺倩收获满满。正所谓天道酬勤,科研上的小小成就,都给了她极大的行进的动力,鼓励着她不时努力,潜心研究。

当一个人一心一意要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帮她。

在四年的大学学习期间,贺倩取得了均匀绩点3.9,综合排名1/62,获国度奖学金,国度励志奖学金,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成都理工大学"优秀学生""优秀团干"称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艺大赛"一等奖(国度级),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应战赛阅读竞赛一等奖等20余项奖项。

她还曾经担任国度级项目1项,校级科技立项2项,四年间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5篇是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经过大学四年的拼搏和努力,贺倩最终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果取得了学校的推免资历,推免至985名校——北京师范大学。

她说,科研如今曾经成为本人生活的一局部,并享用其中的乐趣,希望未来可以做出真正有价值的研讨,为社会做出点奉献。

mit一次发表7篇论文详解

这么说可能让您不爽,但是实情是,即使您能被录取,以您中专生的实际情况,您也无法适应MIT的高强度学习的,毕业堪忧,甚至第一个学期就会被强制退学。祝好。

美国MIT EECS(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的课程安排首先,给出课程分类及学分,见表1。 表1 课程类型划分、大致门数和学分课程类型 内容或举例 门数 学分 校级基本要求 数、理、化、生、人文等 15 156 EECS 系必修 如电路与电子学等见表 2 所列 5 门 5 72 限选数学课 如概率系统分析、概率与随机变量、计算机科学数学(从 3 门中选 1 门) 1 12 限选实验 如模拟电子学实验引论(从 22 门中选 1 门) 1 12 限选方向课程 详见表 5 5 60 任选课 共约 200 多门(略) 4 48 论文12 总计学分372MIT学分统计原则与我国情况不同。每门课程要计入讲授、实验、复习自学(课外)三部分时间。例如,电路与电子学为4+2+9=15学分(其中,每周讲课4学时,实验2学时,课后复习9学时),大致相当于我国的5~6学分(每周5~6学时,课内)。因此,372学分对应我国约372/3=124学分(或稍多至148.8)。 我们关心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本科的主要基础课程设置,下面着重讨论表1中的EECS必修课和限选课程两部分共10门课程的情况,略去其他内容的分析。表2给出全系必修课。 表2 EECS全体必修课程课程名称 学分 6.001 计算机程序结构与编译 15 6.002 电路与电子学 15 6.003 信号与系统 15 6.004 计算结构 15 18.03 微分方程 12 总计 72对EECS系全体学生划分为3个学习(与研究)方向,见表3。 表3 3个方向及其与我国情况对比序号 方向 与我国专业对应(或相近) Ⅵ -1 电气科学与工程 工科电气信息类 6 个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理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类 3 个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Ⅵ -2 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 相当于跨Ⅵ -1 与Ⅵ -3 之组合,在我国还不容易找到相近之专业设置 Ⅵ -3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工同名)、生物医学工程与此同时,将全部课程划分为7个工程领域,见表4,每个学习方向的学生按照各自方向规定之原则从7个领域中选取不同课程做组合。 表4 7个工程领域涉及的主要课程序号 领域 主要课程 副课 1 人工智能与应用 6.034 人工智能 6.801 机器视觉6.803 人类智力活动6.804J 计算认知科学6.807 计算功能染色体6.837 计算图形学 2 生物电气工程 6.021J 定量生理学:细胞与组织 6.022J 定量生理学:器官传输系统6.023J 生物系统的场、力和流体6.024J 分子细胞与组织生物力学6.801 机器视觉9.35 感觉与知觉 3 通信、控制与信号处理 6.011 通信控制与信号处理引论 6.302 反馈系统16.36 通信系统工程 4 计算机系统与体系结构 6.033 计算机系统工程 6.035 计算机语言工程6.805 电子前沿的道德与法律 5 器件、电路与系统 6.012 微电子器件与电路 6.151 半导体器件课题实验6.152J 微电子加工技术6.302 反馈系统 6 电动力学与能量系统 6.013 电磁学及其应用 6.061 电力系统引论 7 计算机理论科学 6.046J 算法引论 6.045J 自动机可计算性与复杂性18.433 组合最优化下面给出3个方向限选课程的指导原则,并举出可能构成的选课实例,见表5,这里的5门限选课加上表2的5门必修课以及表1中限选数学1门和限选实验1门共计12门课,大约在2—3年级学完。将此处结果与我国各系2—3年级主修的10多门课程对照,即可看出二者的区别与共同之处。 表5 3个方向的选课原则(从7个领域的许多课程中选5门)方向序号名称 选课原则(共 5 门) 例 Ⅵ -1 电气科学与工程 ·必修( 3 )( 5 )( 6 )领域的 3 门主课。·以下 2 列选 1 : 6.011 通信控制与信号处理6.012 微电子器件与电路6.013 电磁学及其应用 ·从( 3 )( 5 )( 6 )选 1 门副课·从其他领域选 1 门副课 ·从( 2 )选主课·从( 2 )中选 1 门副课 16.36 通信系统工程6.035 计算机语言工程 6.021J 定量生理学:细胞与组织6.801 机器视觉 Ⅵ -3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必修( 1 )( 4 )( 7 )领域的 3 门主课·以下 2 列选 1 6.034 人工智能6.033 计算机系统工程6.046J 算法引论 ·从( 1 )( 4 )( 7 )选 1 门副课·从任何领域选 1 门副课 ·从( 2 )选主课·从( 2 )选 1 门副课 6.803 人类智力活动6.302 反馈系统 6.021J 定量生理学:细胞与组织6.801 机器视觉 Ⅵ -2 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 ·从( 3 )( 5 )( 6 )领域中选 2 门·从( 1 )( 4 )( 7 )领域中选 2 门·从 7 个领域中任选 1 门 6.011 通信控制与信号处理6.012 微电子器件与电路6.034 人工智能6.033 计算机系统工程6.801 机器视觉课程设置特点及其与我国情况比较: (1)统一、坚实的系级平台核心课:表2中的课程是本学科基础知识的精华,全系学生必修。3个方向(对照我国大约10个专业)的每个人都要学习。这几门课的学分高于其他课程(6.001—6.004均为15,而其他课多为12),由名教授主讲,一批教授(注意不是助教)担任小班辅导(讨论)课主讲。而在我国这类课还要划分为强电、弱电或通信类与非通信类以及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10多个系各自为政、资源浪费、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2)宽口径、跨领域、多模式:3个学习方向相互交融,每个方向的学生都要跨领域选修其他方向的一些课程,学生视野开阔,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例如,方向Ⅵ-2之设立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而在我国,学生进入某个系之后,大多只限于学习本系(本领域)的课程,很少跨领域选修其他方向的课程,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难以适应多领域交叉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难找到与MIT方向Ⅵ-2相近的专业设置。另外,MIT每个学生选课的模式多种多样,例如,表5中Ⅵ-1和Ⅵ-3两方向举例中,最右侧的模式都选修了生物电气工程领域的主课与副课(好象与我们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相近),而其他3门课程则完全不同,分别选修了通信、控制与信号处理等课程或计算机类型课程,这是差异明显的两种模式,但是都侧重于生物电气工程。 (3)灵活、宽松的选课原则:任选课比例高,可以满足学生不同志趣的需求,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真正实现了学分制。而在我国学分制只是一种表面文章,学生自主选课的空间非常窄小,同一年级同一个系的学生,每学期所选课程几乎都一样,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乐趣。形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师开课、授课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他们只能应付门面,很难开出多品种、高水平的课程,学分制成为空话,往往使学生大失所望。 最后,将MIT的部分课程与我国的部分课程(内容相近者)对照列于表6。 表6 MIT课程与我国课程对照MIT 课程名称 类型 与我国相近之课程 6 . 001 计算机程序结构与 解释 必修 借助 Lisp 语言讨论计算机如何执行程序 6 . 002 电路与电子学 必修 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 6 . 003 信号与系统 必修 信号与系统 6 . 004 计算结构 必修 数字电子、计算机组成原理 18 . 03 微分方程 必修 数学分析(微积分) 6 . 041 概率系统分析 限选、任选 随机数学、随机过程 6 . 101 模拟电子学实验引论 限选、任选 模拟电子实验 6 . 111 数字系统实验引论 限选、任选 FPGA 等 6 . 011 通信控制与信号处理 限选 随机过程、现代控制理论、通信原理、信号处理等 6 . 012 微电子器件与电路 限选 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微电子学引论 6 . 013 电磁学及其应用 限选 电磁场理论 6 . 03 反馈系统 任选 经典控制理论 6 . 341 离散时间信号处理 任选 数字信号处理 16 . 36 通信系统工程 任选 通信原理 16 . 046J 算法引论 限选 数据结构

麻省理工学院是非常厉害的,不仅培养出来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而且还有国家一级项目在这个学校里开展。

首先我需要告诉楼主每年麻省理工在中国大陆招的人一般不会超过十个,能考上麻省理工的人都不一般,我个人今年也在申请MIT。既然楼主决定要努力,那我就真不劝了..1。中专理论上也可以,因为我个人认为老美不会理解中专是什么东西的...他们应该分不清中专和普通高中的区别,况且到时候名字一翻译成英文,都差不多。2。SAT建议2200以上,托福建议110以上,如果SAT成绩达标ACT就不要考了,因为SAT和ACT作用是一样的,GPA怎么算的我忘了,不过你在班里至少要前三名这样,因为MIT录取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第一,第二,这样。3。计算机课程我不太了解,你可以去官网看。4。建议楼主多说些自己的情况这样我们才能帮到你。

发表7篇论文

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而且现在这个女孩已经长大了,看起来特别的秀气,颜值也非常的高。

物理类的老大了bikebi(站内联系TA)是非常牛啊,哪个专业mopsite(站内联系TA)热能动力, 做颗粒震动分离的。人比人,比死人啊 呵呵。炫耀自己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对的,但是引入一个第三方借着来炫耀,那就很自然而然。beiguo(站内联系TA)不少科学家因为在这上面发表的论文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你说牛不……要论物理领域专业性,比SN都还牛……SHY31(站内联系TA)特别是现在PRL 砍了一半的发行量 要中真的是 超级牛极高的物理意义 创新意义你同学能发基本保他飞黄腾达了tower598(站内联系TA)敬仰啊,真高啊:rol:souron(站内联系TA)除了NSP,JACS是化学第一期刊,PRL算物理第一期刊除了NSP,JACS是化学第一期刊,PRL算物理第一期刊这么说没啥问题吧 对搞物理的学者看来,最多学贼学的,数学的值得对对话, 其它的学科都是些只有小意思的应用而而已, 不能登大雅之堂的。 生物,医学,化学等现实生活中很重要, 搞的人多,文章期刊都多,IF 看起来就大, 其实学问门槛很低 (如同流行歌) 。虽然说得有点过分,但基本就是事实。duxiushan6(站内联系TA)按市俗价值算,等于两篇左右jacs 一片pnas,0。?呛

如今她已经变得非常优秀了,她写的学术论文经常被刊登在期刊上,还获得了很多奖学金,赢得了很多大赛的奖。

“每个学渣的心中都藏着一个学霸的种子,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去耕耘,让其生根发芽。”金涵逊告诉记者,“学渣”逆袭成“学霸”表面光鲜,大家却并不知道这背后要付出多少努力。

“我最怀念的时光,正是深夜在厚学楼奋斗的青春。每天晚上在自习到12点,再翻墙从厚学楼旁边的小门出去。”金涵逊说,背着厚重的复习资料,独自走在安静的校道上,那时候虽然很辛苦,但却最难忘。

在大一时,金涵逊为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参加了包括精英创业协会、爱心公益动物保护协会等各种社团来锻炼自己。“很感谢大一时充实的社团经历,通过办讲座、拉赞助等活动,锻炼了我处理事务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他笑着说,这些在后来的科研上都起到很大的帮助。不过他的学习成绩却受到很大影响,年级排名远在半数同学之后。

一张小小的传单却偶然的改变了金涵逊的生活轨迹。“在大一暑假时,我看到新东方的英语学习传单,上面GRE宣传让我很感兴趣,有了出国的想法。”他告诉记者,为了能弥补大一时落下的课程,每晚上完课后,都要自学到12点。“虽然整个过程很辛苦,高强度的复习,曾让我有消极的想法。”他说,自己的坚持与努力挺过了最难熬的时光。据记者了解,在大二时金涵逊跃居专业第二名并获得校综合一等奖、特等奖奖学金;大三时全年级第一,并且高分通过GRE、托福和上海中级口译,还获得2014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

金涵逊对机械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由于学习能力强,并愿意积极参与科研,在大二上学期他被选入了学院菁英班。“我们班上每位同学都配上了最好的导师,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金涵逊告诉记者,自己的导师是学院副院长殷晨波教授,经常带上课题小组参与课题研究。

“我申报的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被推选为省级重点计划,并且获得了省政府的资助。”金涵逊告诉记者,通过对资料研究、文献检索,及在昆山三一重工的实地调查,决定对起重机再制造领域进行研究。

2013年10月金涵逊在南工大本科生论坛上获得了三等奖,期间撰写的一篇英文论文被EI检索。EI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数据库,类似中国的知网。被录入的文章都代表着权威与高质量。一般用作硕士毕业、博士毕业、评副教授、评正教授使用。作者在国际会议或者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被EI收录后,国内一些权威机构可以出具EI收录证书给作者。大三一学年期间,他通过不断地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陆续发表了7篇不同方向的论文。

“金涵逊踏实肯干富有团队协作精神,还独具绿色低碳节能的情结。”机械学院学生办公室主任付昌义告诉记者,他被同学邀请参与由法政学院学生组建的“城市绿色出行与大学生实践创新——以南京市公共自行车为例”项目中敏锐捕捉到“碳交易”这个新生的经济模式。他撰写并刊发了《城市公共自行车发展对碳交易市场影响探究》一文,还就“公共自行车锁车柱”申请了国家外观专利一项。

“金涵逊学习能力强,对科研有浓厚兴趣,并懂得在科研中学习获得科研的素质与能力,具有钻研和思索精神。”作为该项目的指导老师,法律与行政学院温晋锋教授称赞有加。文中,金涵逊经过实地调查、文件检索发现“碳交易”的引入。如何坚持低碳环保,让我国的碳排放总量降低?金涵逊有陷入了思考。

“起重机的再制造可以节能40%,节约成本60%,所以我们首先要决定是否需要再制造,是否能够再制造?”金涵逊告诉记者,自己的6篇论文就是围绕这个议题进行探讨。

“我GRE324分,托福100多分,已具备了申请常青藤名校的资格。”金涵逊自信的说,未来的规划就是想去国外攻读纳米工程方向的学位。

以上《从学渣逆袭到学霸的真实故事》由高三网收编整理,学渣逆袭成学霸,过程一定是难的,但是坚持下来,即便没有成为学霸,也将成为你人生中重要的一段经历,加油吧!

发表论文7篇

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而且现在这个女孩已经长大了,看起来特别的秀气,颜值也非常的高。

来自成都的女孩贺倩,以超一本线一点的成果,考上了成都理工大学。固然学校和人一样普通,但是她没有停下努力斗争的脚步,本科4年期间,她绽放幻想,发表了7篇学术论文,往常还保研985名校。

2016年,贺倩高中毕业于成都市列五中学,同年考上了成都理工大学2天文信息科学专业。

刚上大学的她,固然有对将来有很多的等待,但是也很迷茫,不晓得方向在哪。迷茫了一段时间,后来她认识到人能够普通,但是不能失去斗志,要有为幻想斗争的决计,于是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开端制定一个目的,并为之斗争。

为了进步学习成果,贺倩全身心肠投入学习。上课时,她喜欢坐在前排,为了就是可以更认真地听课、记笔记。下课之后,她还会及时向教师讯问一些不明白的内容,并整理好学问点。而且,课余时间,她喜欢泡在图书馆,选一个靠窗的位置,拿起一本喜欢的书,津津津乐道地读。

除了学习,贺倩还有不少的喜好兴味,应用课余时间参加本人喜欢的社团,也会和同窗们一同打羽毛球。一到周末,她还会在学校的博物馆里做意愿解说员,丰厚本人的工作阅历。

努力就有收获,大一期末考试,贺债的成果排名位列专业第一,还取得了博物馆优秀解说员的称号。

在之后的学习中,她依然坚持着这种学习状态。有时分在实验课上,没有及时控制教师讲的内容,她会留在实验室里重新再操作一遍,直到完整控制为止。

于是带着这种求学的肉体,她在大二开端,走上了科研的道路,在这座成都的高校里,绽放幻想。

在科研道路上,她得到了教师和师兄师姐的很多指导,学校也为她们提供了很多科研的平台和时机。

为了可以做好科研,贺债还应用了大二的暑假,不断呆在学校的图书馆,应用图书馆的数据库停止文献的检索以及相关材料的搜集。

科研的道路充溢了艰难,但是勤奋努力让天资并不聪明的贺倩收获满满。正所谓天道酬勤,科研上的小小成就,都给了她极大的行进的动力,鼓励着她不时努力,潜心研究。

当一个人一心一意要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帮她。

在四年的大学学习期间,贺倩取得了均匀绩点3.9,综合排名1/62,获国度奖学金,国度励志奖学金,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成都理工大学"优秀学生""优秀团干"称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艺大赛"一等奖(国度级),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应战赛阅读竞赛一等奖等20余项奖项。

她还曾经担任国度级项目1项,校级科技立项2项,四年间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5篇是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经过大学四年的拼搏和努力,贺倩最终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果取得了学校的推免资历,推免至985名校——北京师范大学。

她说,科研如今曾经成为本人生活的一局部,并享用其中的乐趣,希望未来可以做出真正有价值的研讨,为社会做出点奉献。

土木工程发表7篇SCI论文属于高水平,属于研究领域的顶尖水平,因为SCI论文的审查标准比较严格,只有同行评审认可的优秀论文才能发表。

如今她已经变得非常优秀了,她写的学术论文经常被刊登在期刊上,还获得了很多奖学金,赢得了很多大赛的奖。

兰州大学7年发表一篇论文

结果就是她的论文也是惊艳到了所有人,她的论文也是获得了特别多的奖项,也是招到了很多人的欣赏,人们给的评价非常高。

在武侠小说中有这么一句话:"十年磨一剑,一剑惊江湖。"侠客们都渴望自己有一天凭借武功盖世从而震惊整个江湖,但是这背后所需要的时间,付出的努力,往往让人退却。

2018年7月6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杂志《Science》报道了有关共价有机框架材料领域中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而关于这项研究的文章的第一作者便是兰州大学女博士:马天琼。

一个默默无闻的博士生居然能研究出如此成果,让不少人惊叹。在人们了解了马天琼博士奋斗的心酸历程后,一时间,鲜花掌声围绕着她,人们称赞她,肯定她。因为她值得。七年的时光,真的很少人能够坚持下来。

热爱兰大,成长兰大

马天琼,甘肃省临夏人。2006年考入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她的四年本科生活中,可不是人们的那种认为只会读书的"呆子"。她的爱好十分广泛,虽然学的是有关物理的专业,但是她的口才能力极其出色,且控场能力强。例如在她参加的许多辩论赛中,都得到了"优秀辩手"的称号,各种大会的现场也经常会出现她主持的身影。

不仅如此,在大二时,马天琼还担任了08级材料化学班副班主任一职。这对于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一边要兼顾自己的学业,一边要操心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可是她并没有退缩,她把这看成锻炼自己能力的一个机会,同时她也希望为自己所爱的兰大做出一点贡献:教育好学弟学妹们。

更令人敬佩她的是,本科毕业后,她选择赴榆中县第二中学支教一年。支教期间,她曾同时承担两个年级五个班的课程,一度成为全校课时量最大的老师。马天琼从不后悔自己这样做,在她看来,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坚持自我,走常人难走之路

在支教一年回来后,马天琼继续钻研自己的科研事业,也继续在这条艰辛之路上挥洒自己的青春。

2011年,马天琼自主合成出一例新的COF材料,命名为LZU-111。但欣喜之余问题也随之而来,因为那时关于记录COF材料结构的资料非常少,所以对于这项前途渺茫的研究,大多数人都放弃了。

可是马天琼却不甘心就这样完了,为了研究LZU-111的结构,她决定自学晶体学和计算机结构模拟。自学这两个字说起来简单,可唯有当事人才知道这两个字背后的不容易。

没有人的成功是靠走别人的老路而得来的,要想得到成果,必须靠自己探索出一条道路来。没有人知道马天琼是否会成功,马天琼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她知道研究晶体结构是她的理想,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她每天待在实验室里看书做实验,但是她的实验却一点进展也没有。

没有人知道那是一段怎样黯淡的时光,明明满怀着热血,却总是得不到好的结果。马天琼每天工作完,疲惫地从实验室里出来后,经常抬头仰望天空,默默的告诉自己:要继续坚持下去。她的导师王为教授也将她的不懈努力看在眼里,并没有给她任何压力,只是默默地鼓励她,告诉她:"不要怕,尽管放手去做"。

功夫不负有心人,马天琼终于在历经无数次实验后,第一次模拟出了晶体材料的粗略结构。王为教授十分开心地向她竖起了大拇指,这一举动也极大地鼓舞了马天琼继续做科研的决心。

沉浮七年,一鸣惊人

后来的马天琼在导师王为教授的帮助下认识了在药物多晶型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殷小天博士。在一番交流学习后,马天琼得到了诸多的启发。她开始自己尝试在各种条件下培育出COFs材料的大单晶,然后通过单晶衍射方法得到晶体的准确结构。

要知道这并不容易,甚至很难。当时的马天琼不仅在研究上受阻,生活上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父母着急她的年纪越来越大却还没有工作,身边早已毕业的朋友不解她为何如此坚持。很多人劝她放弃,以后安安心心毕业找个好工作就可以了。

但是马天琼不甘心,她始终坚持做自己的原创性工作。就这样凭着自己不服输的精神,她实现了控制生长大尺寸单晶COFs的方法,并且依靠自己的能力合成出了多种单晶COFs,不仅如此,马天琼还通过此方法研究出LZU-111的精确结构。

最终她的研究成果在2018年7月正式被美国《Science》发表。在这之后,马天琼终于能够坦然地参加博士学位答辩,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以后,马天琼并没有凭借自己获奖去选择找一个高薪工作生活下去。因为她知道科研事业需要她,而她也不会停止研究。她说她将继续前往下一个地方去实现她关于单晶结构那个美丽的梦。

整整七年的时光,就为了研究清楚晶体的结构。这让许多人为马天琼感到不值,可是我们需要的不就是这种"工匠精神"么?一心一意的研究自己的课题,多年如一日的热爱自己的事业,遇到困难不放弃,敢于创新,走自己的路。

老话常说:"行百里者半九十"。真正困难的不是一开始,而是快接近成功的时候。

假若马天琼在家人朋友的疑惑不解下犹豫,在面对实验停滞不前时候放弃,那么今天的她还有如此作为吗?

答案当然是不能的。要知道当年我们的国家从一穷二白的困窘中站起来靠的是每个人的实干,苦干。在日益浮躁的生活中,人们缺少静下来的心态和坚持下来的决心,总想着投机取巧,耍小聪明,这样当然是行不通的。不要整天想着如何走捷径,要知道通往成功的路都是自己奋斗出来的!

我坚持奋战五十余年,致力于科学的发展。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最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汤姆逊

成功的路上从来没有捷径,有的也只是一次又一次地摔倒再爬起来。有一句歌词曾说,“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就是这样的道理。

而这样的道理,也有许多人用他们的亲身经历鼓励着之后的人们。昔日,楚庄王一鸣惊人,开创一番宏图伟业。而今,我国兰大的马天琼博士蛰伏七年,终发表世界顶级论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走向自己理想的科研殿堂。

马天琼令人震惊的科研结果

关于科研成果如何伟大这件事,不是本专业的人其实都体会不到。化学专业也不似医学专业这样,直接致力于人类,让人类直面科研成果的便利。

化学的成果,只会在上游的生产线上体现得到,一般人是不会有所感觉。可是,除了亲身体会,还有一个方法可以得知一个人的科研成果有多么优秀。

一是发表的论文多,这证明,这篇文章中的一系列研究成果,都得到了这方面的专家的一致认可,并同意出刊,甚至可以作为后来人的参考。二则是发表了高水平的论文。

这次论文的数量多,其实更具有参考价值。在科研领域的人都知道,论文的刊物,分为一区、二区等等,也是有优劣之分的。

同时,越是高水平的论文,发表的区更加高,而无论是实验过程,还是审核过程都会是一段艰难的经历。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也是这样的道理。

目前各大专业中,最出名的几个刊物是《Cell》,《Nature》,《Science》等,这算是三个顶级的期刊,可以说能在这方面发表文章,在科研领域就已经是很厉害的人了。

兰州大学的马天琼博士就是在《Science》上发表的文章。

马天琼是化学化工专业的学生,她所研究的领悟是共价有机单体的连接。在她之前,这项课题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人们虽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得知,晶体的构型,构像,甚至是连接的价键。但是,这项技术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在于单晶这个方面。

多少科研工作者,最后得到的晶体,全是多晶体的,这与之前设想的单晶不同,自然达不到化工专业所想的效果。

曾经,因为人类一直沿用的金属的范围广泛,但是纯提炼出的金属,各有优劣,并不能全面发展。

之后,人们发明的合金之后,金属的用途变得更加广泛,甚至在如今生活中的锅碗瓢盆里面都可以看到高合金的影子,更不用提,一些机械设备中那些关键部位的合金零件。

同样的道理,多晶体的如今已经有成熟的技术可以被广泛利用,单晶体既然有着如此预测不到的发展,能够得到突破,绝对对未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马天琼这项研究的发表,会为以后无数科研人员,提供数不清的研究成果。

一个科研者的成功离不开团队

毫无疑问,马天琼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是成功的。而且,她当时所处的位置也仅仅是一个学生而已,并不是一些在科研中钻研多年的老师。

所以,以这个角度看,她成功的背后,似乎更加让人难以望其项背。不过,一个科研的成功,背后向来都有着一批共同努力的人。

拿如今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来说,无论是毕业论文的最终定稿,还是投稿文章之后的相关事宜,都需要把在整个第一作者实验过程中,接受的旁人的帮助标注清楚。

没有人孤军奋战可以获得成功,有的只能是一个团队在背后的努力。所以,能够让马天琼获得如此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就应该是帮助她的人。

在马天琼发表的文章中,参与的学校并不是只有兰州大学,还有北京大学,加州大学等,他们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曾帮助过马天琼,或者是为她点明过思路。

马天琼是幸运的

除了拥有一个好的团队,一个好的老师也会促进学生的成功。如今新闻中,出现了许多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因为老师的某些原因,毕不了业,因此而想不开的。

所以,在现在,一些学生在报考学校的时候,导师也是一个首要的条件。

马天琼十分幸运,她的老师得知她选择的课题困难重重,就一直在旁边耐心的辅导鼓励。这对于学生有着最大的鼓励作用。

甚至到了后来,马天琼还是没有任何成果,老师都在劝她放弃这个课题,选择一个稍微简单一点的课题,好安心毕业。

从某种角度来说,当一个学生踏入研究生的行业开始。你的导师已经不单单是你的导师,他也是你的老板。你从导师手里获得知识的同时,相应地也要将导师当作领导,来听从他的指挥。

如果幸运的话,一个好的导师,他不会将自己变成你的老板,而是你的朋友,你科研路上的促进者。无疑,马天琼的导师就担任着这样的角色。

最后,其实是马天琼成功的首要条件,就是她的坚持,她的容忍。一个课题,蛰伏七年。在二十多岁的年纪,旁人都已经参加了工作,或者走向了结婚的生活。最起码,他们都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

而马天琼,一头扎在科研中就是七年,且这中间没有任何成就。这样的事情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种难熬的生活。

到了最后,马天琼的导师都已经选择放弃了。可是,她却没有选择放弃。甚至,她说这是她的理想,是她希望钻研的东西。她的坚持以及忍耐,让大众看到了一个科研工作者最应该拥有的品德。

其实,用楚庄王的名言来形容马天琼是再合适不过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像是两个人的写照一样。虽然分属不一样的时代,但他们都在告诉人们“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如今,很多人说,科研工作者,似乎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名利了。

他们手中的文章大多没有什么价值,只是在一味地浪费科研资源。并且,不会对这个社会产生影响。马天琼,这个新时代的科研工作者,想必会唤回大众对于科研工作的热枕。

现在的她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并且取得了成功。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

  • 索引序列
  • 一周发表7篇论文
  • mit一次发表7篇论文详解
  • 发表7篇论文
  • 发表论文7篇
  • 兰州大学7年发表一篇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