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劳务派遣人员发表论文

劳务派遣人员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劳务派遣人员发表论文

劳务派遣企业现金流管理问题探析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劳务派遣公司也应运而生。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目前的劳务派遣公司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业务内容、管理要求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部分劳务派遣公司已逐渐发展成为金融投资和劳务派遣为一体的专业机构。但由于劳务派遣公?司尚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学术成果较少,受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影响,劳务派遣公司经营管理中尚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已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劳务派遣公司的健康发展,如何有效地加强劳务派遣公司的财务管理,已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以国人企服公司(全称为国人企业管理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为实际案例,以财务管理相关理论为指导,从劳务派遣公司现金流管理入手,较系统地分析了劳务派遣公司代理式运营、包干式运营、个人代理运营等模式对企业现金流的不同影晌及其特点,并对社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代缴费用等导致劳务派遣企业现金流流入与流出的具体流程进行了阐述。结合国人企服公司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劳务派遣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根据劳务派遣公司业务经营和管理特点,从区分企业客户与个人代理客户并细化缴费标准、改进现金流管理模式、完善适应劳务派遣业务特点的现金流管理流程、深化现金流分析、加强投资账户管理、完善内部监管制度、拓展企业规模、提高公司人员现金流管理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劳务派遣公司现金流管理的对策建议。

本文研究的创新在于:第一,从劳务派遣业务和现金流管理两方面融合分析,较为全面地解析了劳务派遣形成的现金流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式;第二,细致分析了当前我国劳务派遣业务现金流形成的因素、现金流的支付渠道类型和资金支付周期,在实用性上有所创新,可以为与劳务派遣相关的企业加强现金流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劳务派遣公司,运营模式,现金流,现金流管理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2研究对象

2 劳务派遣公司的`发展历程及其运营模式

2.1劳务派遣国内外发展历程

2.2劳务派遣公司运营模式

2.2.1公司代理式运营模式

2.2.2包干式运营模式

2.2.3个人代理式运营模式

2.2.4其他代理式运营模式

3 现金流管理相关理论及劳务派遣公司的现金流特点

3.1现金流管理相关理论

3.1.1现金流管理的含义

3.1.2现金流管理的意义

3.1.3劳务派遣现金流管理的优势

3.2劳务派遣现金流流入的特点

3.2.1企业代理式现金流入的特点

3.2.2个人代理式现金流入特点

3.2.3包干式与其他代理服务现金流入的特点

3.3劳务派遣现金流出的特点

3.3.1社保现金流支出

3.3.2住房公积金现金流支出

3.3.3个人所得税现金流支出

3.3.4外埠费用、商业医疗保险或其他服务支出

4 国人企服公司在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4.1企业外部存在的负面因素

4.1.1企业客户现金流支付时间延迟问题

4.1.2银行同城委托收款过早或过晚带来的问题

4.1.3个人代理业务增减量频繁的问题

4.2企业内部存在的负面因素

4.2.1企业现金流预算管理不精确

4.2.2现金流管理制度不重视

4.2.3现金流管理流程不健全

4.2.4企业投资活动缺乏战略规划

4.3导致企业现金流管理问题的原因

4.3.1企业管理层对现金流管理不够重视

4.3.2现金流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

4.3.3企业制定战略管理目标不合理

5 国人企服现金流管理的改进措施

5.1区分企业客户与个人代理客户并细化缴费标准

5.1.1优质企业客户的现金流管理

5.1.2 一般企业客户的现金流管理

5.1.3个人代理业务的现金流管理

5.2改进现金流管理模式

5.2.1以代为支付的社保、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为现金流管理的重心

5.2.2要科学控制企业的现金流支出

5.2.3深化现金流分析与加强投资账户管理

5.3建立严谨的投资账户管理体系

5.4拓展企业规模与合理安排投资活动

6 结论

参考文献

四豆浆纫柯黑人洞

劳务派遣人员也能够评职称,由劳务派遣公司操办,用工单位配合,劳务公司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劳务派遣单位是被派遣劳动者的用人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且应当帮助劳动者办理评职称的事宜。职称评审是指已经经过初次职称认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经过一定工作年限后,在任职期内完成相应的继续教育学时,申报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须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并且经过一些基本技能考试(如:称职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等),向本专业的评审委员会评委提交评审材料,经过本专业的专业评委来确定其是否具备高一级职称资格。根据以上内容的相关回答可以得出,在没有职称的情况下要去评职称,一般是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的,而且还要填写技术任职资格的审批表,到人事部门去进行申报就可以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七条 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二)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经许可的,依法办理相应的公司登记。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

劳务派遣发表论文

劳务派遣企业现金流管理问题探析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劳务派遣公司也应运而生。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目前的劳务派遣公司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业务内容、管理要求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部分劳务派遣公司已逐渐发展成为金融投资和劳务派遣为一体的专业机构。但由于劳务派遣公?司尚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学术成果较少,受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影响,劳务派遣公司经营管理中尚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已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劳务派遣公司的健康发展,如何有效地加强劳务派遣公司的财务管理,已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以国人企服公司(全称为国人企业管理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为实际案例,以财务管理相关理论为指导,从劳务派遣公司现金流管理入手,较系统地分析了劳务派遣公司代理式运营、包干式运营、个人代理运营等模式对企业现金流的不同影晌及其特点,并对社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代缴费用等导致劳务派遣企业现金流流入与流出的具体流程进行了阐述。结合国人企服公司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劳务派遣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根据劳务派遣公司业务经营和管理特点,从区分企业客户与个人代理客户并细化缴费标准、改进现金流管理模式、完善适应劳务派遣业务特点的现金流管理流程、深化现金流分析、加强投资账户管理、完善内部监管制度、拓展企业规模、提高公司人员现金流管理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劳务派遣公司现金流管理的对策建议。

本文研究的创新在于:第一,从劳务派遣业务和现金流管理两方面融合分析,较为全面地解析了劳务派遣形成的现金流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式;第二,细致分析了当前我国劳务派遣业务现金流形成的因素、现金流的支付渠道类型和资金支付周期,在实用性上有所创新,可以为与劳务派遣相关的企业加强现金流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劳务派遣公司,运营模式,现金流,现金流管理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2研究对象

2 劳务派遣公司的`发展历程及其运营模式

2.1劳务派遣国内外发展历程

2.2劳务派遣公司运营模式

2.2.1公司代理式运营模式

2.2.2包干式运营模式

2.2.3个人代理式运营模式

2.2.4其他代理式运营模式

3 现金流管理相关理论及劳务派遣公司的现金流特点

3.1现金流管理相关理论

3.1.1现金流管理的含义

3.1.2现金流管理的意义

3.1.3劳务派遣现金流管理的优势

3.2劳务派遣现金流流入的特点

3.2.1企业代理式现金流入的特点

3.2.2个人代理式现金流入特点

3.2.3包干式与其他代理服务现金流入的特点

3.3劳务派遣现金流出的特点

3.3.1社保现金流支出

3.3.2住房公积金现金流支出

3.3.3个人所得税现金流支出

3.3.4外埠费用、商业医疗保险或其他服务支出

4 国人企服公司在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4.1企业外部存在的负面因素

4.1.1企业客户现金流支付时间延迟问题

4.1.2银行同城委托收款过早或过晚带来的问题

4.1.3个人代理业务增减量频繁的问题

4.2企业内部存在的负面因素

4.2.1企业现金流预算管理不精确

4.2.2现金流管理制度不重视

4.2.3现金流管理流程不健全

4.2.4企业投资活动缺乏战略规划

4.3导致企业现金流管理问题的原因

4.3.1企业管理层对现金流管理不够重视

4.3.2现金流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

4.3.3企业制定战略管理目标不合理

5 国人企服现金流管理的改进措施

5.1区分企业客户与个人代理客户并细化缴费标准

5.1.1优质企业客户的现金流管理

5.1.2 一般企业客户的现金流管理

5.1.3个人代理业务的现金流管理

5.2改进现金流管理模式

5.2.1以代为支付的社保、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为现金流管理的重心

5.2.2要科学控制企业的现金流支出

5.2.3深化现金流分析与加强投资账户管理

5.3建立严谨的投资账户管理体系

5.4拓展企业规模与合理安排投资活动

6 结论

参考文献

劳务派遣员工人力资源流动状况的分析管理论文

摘要: 本研究基于苏州某人力资源公司提供的劳务派遣员工花名册,通过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揭示出劳务派遣员工的人力资源流动状况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人力资源流动呈现出高流出与高流入的态势;

二是离职率与新进率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

三是人力资源流动呈现不平衡的趋势;四是性别和代际因素,对离职率和新进率都有着显著影响。

关键词: 人力资源流动、劳务派遣、离职率、新进率

一、问题的提出

人力资源流动是指人力资源在不同国家、地区、城乡或行业、企业之间进行的流入或流出,可以划分为宏观人力资源流动和微观人力资源流动两类。其中,宏观人力资源流动主要是指人力资源在国家之间、国家内部地区之间、国家内部城乡之间的流动;微观人力资源流动则主要是指人力资源在不同行业之间、企业之间或企业内部所发生的流动。企业保持适度的人力资源流动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适度的流动,会给企业带来新鲜的血液,并有助于保持活力。但是,如果人力资源流动不平衡或人力资源流动水平过高,就会给企业带来诸多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挑战有两个:

一是,人力资源流动的不平衡可能会导致企业用工短缺。

反映人力资源流动最常用的指标一般有两个,一个是离职率,一个是新进率。当离职率等于或小于新进率时,组织的人员规模可维持平衡或不断扩大;反之,当离职率大于新进率时,企业就会出现人员规模的萎缩,并会出现“用工短缺”的问题。一般的情况下,企业出现少量员工的离职,完全可以通过招聘及时补充。但是,如果短时间内员工离职过多、离职率过高,企业补缺工作的难度就会增大,乃至招聘任务无法完成、“岗位空缺”持续存在。

二是,人力资源流动的水平过高会给企业带来“高企不下”的人力资源成本。

人力资源流动,特别是员工的离职会带来额外的成本。离职带来的成本,一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员工离职带来的显性成本,如直接的经济损失,会侵蚀企业营业利润,造成企业营业利润下滑。隐性的成本往往都是一些间接的损失。这些间接损失造成管理上的风险有时会更高于其直接经济损失。总体而言,人力资源流动的水平越高,空缺的岗位和拟招聘的人数就越多,而相应的成本也就越高。

由此可见,企业要维持可持续性发展,内部的人力资源流动必须要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并能维持动态的平衡,否则企业就会遭遇“用工短缺”及“人力成本高企不下”的问题。企业若是长期新进率小于离职率,人员规模必然会不断萎缩,最终就会“无人可用”而倒闭破产。也正因如此,企业有必要建立一套有关人力资源流动的指标监测体系。这套体系,监测的内容应包括人力资源流动的水平以及人力资源流动的平衡性,监测的对象可以是全体员工,也可以是一些重要岗位或重点群体。

而鉴于成本的考虑,这套监测体系的建构,最好能基于既有的数据,而不需要投入额外的资源进行采集。如果能基于既有的数据,经过数据挖掘、统计分析技术来建构这样的指标监测体系,这项工作将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考虑到在企业各种类型的员工中,劳务派遣员工的人力资源流动水平更高。为此,本研究拟从该群体着手,分析该群体的人力资源流动水平及平衡状态,并积极探索相关指标背后的内涵及潜在的影响机制,如性别、代际等人口等变量对人力资源流动性的影响,以为企业开展人力资源流动性的管控提供决策依据。

二、研究方法

1、分析材料及数据挖掘步骤

为了实现上述研究目标,本研究以苏州地区某7、力资源公司为例。经该公司许可,本研究选取了该公司在苏州地区制造型企业八个劳务派遣项目,这八个劳务派遣项目自20XX年7月以来便存在,并延续至今。本研究选取了这八个项目自20XX年7月至20XX年3月期间合计21个月的员工花名册,并以此为分析材料。该公司提供的每个月份的员工花名册都包括了如下几个共同的字段信息:

①身份证号(以下简称ID);

②性别;

③入职时间;

④离职时间(未离职记录为“空”)。

根据这四个字段,并按如下步骤分析,可挖掘出如下一些数据信息:

第一,利用ID的唯一性,可合并21个月的数据,生成每个ID一行数据的文件。每行数据均包括:

①ID(身份证号);

②性别;

③入职时间;

④离职时间。

此外,根据ID,还可提取出“出生日期”这一变量,基于“出生日期”这一变量,确定出员工的“代际”信息(1=90后,2=90前)。

第二,利用“入职时间”和“离职时间”这两个字段的信息,可判断每个员工自人职以来,在每个月份中的工作状态。在每个月份中,都可用如下四个变量来表征员工的工作状态:

①新进员工(1=是,0=否),是“入职时间”为当月的员工;

②离职员工(1=是,0=否),是“离职时间”在当月的员工;

③月初在岗员工(1=是,0=否),是入职时间在本月第1天之前、而离职时间在当月第一天之后或值为空(20XX年3月31日仍在岗)的员工;

④月末在岗员工(1=是,0=否),是入职时间在本月最后1天之前、而离职时间在当月最后一天之后或值为空(20XX年3月31日仍在岗)的员工。鉴于统计期为21个月,按前述操作规则,重复21次,共获得21组(每月1组)员工的工作状态。

第三,分别以“全体员工”、“男性员工”、“女性员工”、“90后员工”(1990—1999年出生的员工)、“90前员工”(1990年前出生的员工)为分析对象,根据员工在每个月里的工作状态(是否为“新进员工”、“离职员工”、“月初在岗员工”和“月末在岗人员”),可分别统计出“全体员工”、“男性员工”、“女性员工”、“90后员工”、“90前员工”在21个月份中的新进人数、离职人数、月末在岗人数、月初在岗人数,并根据“离职率一离职人数/[(月末在岗人数+月末在岗人数)/2]”和“新进率一离职人数/[(月末在岗人数+月末在岗人数)/2]这两个公式,计算出“全体员工”、“男性员工”、“女性员工”、“90后员工”、“90前员工”在每+71份里的新进率和离职率。

2、样本特征

统计期初(20XX年7月1日)的在岗劳务派遣员工有2663人,经过21个月的人力资源流入与流出,到统计期末(20XX年3月31日)还剩在岗劳务派遣员521262人,员工净流失1401人,规模减少了52.6%。在21个月的统计期内,先后离职的劳务派遣员工有17562人,平均每月离职836人,加上期末在岗的劳务派遣员工1262人,本研究涉及到的劳务派遣员工(包括离职和在岗人员)合计18824人。

三、结果

1、人力资源流动水平的分析

离职率和新进率是反映人力资源流动水平的最主要指标。为了描述全体劳务派遣员工离职率与新进率的水平,并分析二者之间内在联系,本研究对这两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如表1所述):

①全体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最小值为29.2%,最大值为88.2%,平均值为42.1%;

②全体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的最小值为9.3%,最大值为103.6%,平均值为38.5‰

③全体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与新进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43,p=0.044);

④全体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离职率与平均每月新进率相差3.6个百分点(MD=3.6%),但这一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t=0、707,df=20,p=0.488)。

2、差异性比较

(1)人力资源流动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异性比较

为了分析不同性别的劳务派遣员工在离职率、新进率上的水平差异及内在关系,本研究对男性、女性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新进率分别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以及相关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如表2所示):

第一,男性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最小值为33、0%,最大值为109、3%,平均值为47、1%;女性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最小值为22、2%,最大值为55、3%平均值为34、4%;男性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与女性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757,p<0、001);男性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的离职率与女性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的离职率相差12、7个百分点(MD=12、7%),二者之间的差异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t=5、225,df=20,p<0、001)。

第二,男性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最小值为9、2%,最大值为116、0%,平均值为43、7%;女性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最小值为6、2%,最大值为83、1%,平均值为37、0%;男性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与女性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942,p

(2)人力资源流动水平在代际上的差异性比较

为了分析不同代际的劳务派遣员工在离职率、新进率上的'水平及内在联系,本研究对90后、90前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新进率分别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以及相关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如表3所示):

第一,90后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最小值为29、9%,最大值为89、1%,平均值为44、0‰90前劳务派遣员工最小值为21、3%,最大值为85、5%,平均值为37、0%;90后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与90前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791,p<0、001);90后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离职率与90前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离职率相差7、0个百分点(MD=7、O%),二者之间的差异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t=3、438,df=20,P=0、003)。

第二,90后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最小值为8、9%,最大值为103、7%,平均值为39、7%;90前劳务派遣员工新进率最小值为28、9%,最大值为103、7%,平均值为35、5%;90后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与90前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953,p<0、001);90后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与90前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相差4、2个百分点(MD=4、2%),二者之间的差异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t=2、113,df=20,P=0、047)。

四、主要结论与讨论

根据上述的结果,可以概括出如下一些主要结论:

1、目前劳务派遣员工的人力资源流动水平高,基本呈现出“高流出”与“高流入”的态势

根据上述结果可以看到,在21个月中,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最小值为29、2%,最大值为88、2%,平均值为42、1%,而新进率的最小值为9、3%,最大值为103、6%,平均值为38、5%。换言之,在低峰期时,每个月也有将近29、2%的人流失、9、3%的人流人,而在高峰期时,每个月可达到88、2%的人流失、103、6%的人流入。就以最低值为29、2%的离职率来看,企业往往也会觉得难以承受。如果没有人员的流入,29、2%的离职率意味着企业的员工,仅需3、425个月就会全部流失完;而以42、1%的平均离职率来计算,2、375个月就可能流失完所有的员工。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目前劳务派遣员工的人力资源流动水平较高,换句话说,这一群体面临着严重的就业不稳定性问题。

2、离职率与新进率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

这意味着二者存在相伴相生的关系,企业旺盛的招工需求(高新进率),其背后可能存在着一个较高水平的离职率。近些年来,一到特定的时间点上(如每年的9、10月份,以及春节前后),一些沿海发达城市就会出现“用工短缺”的现象。很多媒体会将之归结为人口红利的殆尽——即人力资源市场不能提供足够的供给。事实上,导致“用工短缺”现象产生的原因,人力资源市场供给减少并不是最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企业的“用工需求”突然增大。“用工需求”的突然增大,无非两类原因。

一是企业订单增加或规模扩大

而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企业因员工的“高离职率”而产生了大量的岗位空缺。企业要维持动态的、平衡的发展,就必然会在短时间内招聘大量的人。如果人力资源市场在短时间内不能提供充足的供给,“用工短缺”问题就会持续存在;如果人力资源市场在短时间内能够提供充足的供给,“用工短缺”问题就会得到缓解,但缓解的同时,也会伴随着较高的“新进率”。正如本研究上述结果显示,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新进率为38、5%明显小于平均每月42、1%的离职率。这意味着,该劳务派遣机构目前在员工的招聘上,几乎全部都是为了补充人员的流失。

3、目前的人力资源流动呈现不平衡的趋势,人力资源流出略高于人力资源流入

尽管21个月中,平均每月离职率与平均每月新进率并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但是平均每个月3、6个百分点的差异,也不能忽视。若长此以往,该机构的劳务派遣员工规模必将逐步萎缩掉。事实上,这一趋势正在发生。该机构在21个月期间,7个项目上的劳务派遣员工的规模已经从最初的2663人萎缩到1262人,净流失了1401人,人员规模减少了52、6%。这对于以劳务派遣为主营业务的人力资源机构而言,这一趋势若持续下去,最终结局只能是项目终结、企业关门。而对于一个用工企业而言,如果新进率持续小于离职率,结果只有一个,就是企业持续“用工短缺”,并最终“无人可用”。反言之,如果企业不存在员工“高离职率”的问题,那么,“新进率”也不会那么高,而“用工短缺”问题自然就不会存在。当然,新进率略小于离职率,也可能是企业业务调整或转型升级的结果。比如,用工企业缩减了劳务派遣员工的用工规模,或者是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提高了自动化生产水平或员工生产效率而减少了用工的需求。因此,当平均每月新进率小于平均每月离职率的时候,也要分析—下原因。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因素,而是企业招聘需求旺盛,但自身或合作机构的招聘能力跟不上或吸引不到足够多员工的时候,企业就要格外警惕,及时提出因应策略。

4、性别因素和代际因素,对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的离职率和新进率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男性员工相对女性员工、90后员工相对90前员工,有着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流动。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男性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新进率都显著高于女性;而90后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新进率则高于90前。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人力资源实务工作者长久以来的印象——男性员工、90后员工更不稳定、更倾向于离职。导致男性员工相比女性员工更倾向于离职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两性在自我概念、职业性格、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等方面上的差异。而对于90后员工而言,则可能是因为初入职场,本身就处于一个职业尝试期。处在这个阶段的人,往往更倾向于不断更换工作以谋求更多的尝试、体验或经历。而“男性员工的新进率要高于女性”、“90后员工的新进率要高于90前”这两个结论则可能说明:目前的人力资源市场中,男性员工与90后员工相对比例较多。

目前,人力资源市场看似供需两旺,有企业大量招人,也有大量的人要找工作,但是这未必意味着区域范围内的人力资源市场就健康、可持续,或是经济回暖、欣欣向上的反应。这很可能意味着,目前区域范围内的人力资源市场更多处于一种内部流转、自我循环的状态。员工只是从本区域范围内的一家企业流出,然后又流入本区域范围内的另外一家企业,而企业新进的员工,也只是从另外一家企业流出的员工。于是,流出的男性员工越多,新进企业的男性员工也就越多;流出的90后员工越多,而新进企业的90后员工也就越多。这种内部人力资源市场的高速流转,转看似造就了旺盛的人力资源市场,但实则企业生存环境和员工就业环境恶化的一种征兆。

五、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利用每个月的员工花名册,经过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可以有效监测企业员工或重要员工群体的人力资源流动水平及平衡状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离职率与新进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内在联系,以及性别、代际因素对人力资源流动水平的影响。就本研究分析的劳务派遣员工这一群体而言,他们的人力资源流动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人力资源流动呈现出高流出与高流入的态势;

二是离职率与新进率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

三是人力资源流动呈现不平衡的趋势;四是性别和代际因素,对离职率和新进率都有着显著影响。

1.考生类别应该是社会在职人员。2.工作单位,应该舔你的派遣单位。因为,你实际上是和派遣单位发生劳动关系,且档案在派遣单位管理。届时,你如果进入公务员考录的政审阶段,还是要去你的派遣单位去政审的。祝你好运,也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劳务派遣怎么发表论文

劳务派遣员工人力资源流动状况的分析管理论文

摘要: 本研究基于苏州某人力资源公司提供的劳务派遣员工花名册,通过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揭示出劳务派遣员工的人力资源流动状况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人力资源流动呈现出高流出与高流入的态势;

二是离职率与新进率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

三是人力资源流动呈现不平衡的趋势;四是性别和代际因素,对离职率和新进率都有着显著影响。

关键词: 人力资源流动、劳务派遣、离职率、新进率

一、问题的提出

人力资源流动是指人力资源在不同国家、地区、城乡或行业、企业之间进行的流入或流出,可以划分为宏观人力资源流动和微观人力资源流动两类。其中,宏观人力资源流动主要是指人力资源在国家之间、国家内部地区之间、国家内部城乡之间的流动;微观人力资源流动则主要是指人力资源在不同行业之间、企业之间或企业内部所发生的流动。企业保持适度的人力资源流动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适度的流动,会给企业带来新鲜的血液,并有助于保持活力。但是,如果人力资源流动不平衡或人力资源流动水平过高,就会给企业带来诸多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挑战有两个:

一是,人力资源流动的不平衡可能会导致企业用工短缺。

反映人力资源流动最常用的指标一般有两个,一个是离职率,一个是新进率。当离职率等于或小于新进率时,组织的人员规模可维持平衡或不断扩大;反之,当离职率大于新进率时,企业就会出现人员规模的萎缩,并会出现“用工短缺”的问题。一般的情况下,企业出现少量员工的离职,完全可以通过招聘及时补充。但是,如果短时间内员工离职过多、离职率过高,企业补缺工作的难度就会增大,乃至招聘任务无法完成、“岗位空缺”持续存在。

二是,人力资源流动的水平过高会给企业带来“高企不下”的人力资源成本。

人力资源流动,特别是员工的离职会带来额外的成本。离职带来的成本,一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员工离职带来的显性成本,如直接的经济损失,会侵蚀企业营业利润,造成企业营业利润下滑。隐性的成本往往都是一些间接的损失。这些间接损失造成管理上的风险有时会更高于其直接经济损失。总体而言,人力资源流动的水平越高,空缺的岗位和拟招聘的人数就越多,而相应的成本也就越高。

由此可见,企业要维持可持续性发展,内部的人力资源流动必须要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并能维持动态的平衡,否则企业就会遭遇“用工短缺”及“人力成本高企不下”的问题。企业若是长期新进率小于离职率,人员规模必然会不断萎缩,最终就会“无人可用”而倒闭破产。也正因如此,企业有必要建立一套有关人力资源流动的指标监测体系。这套体系,监测的内容应包括人力资源流动的水平以及人力资源流动的平衡性,监测的对象可以是全体员工,也可以是一些重要岗位或重点群体。

而鉴于成本的考虑,这套监测体系的建构,最好能基于既有的数据,而不需要投入额外的资源进行采集。如果能基于既有的数据,经过数据挖掘、统计分析技术来建构这样的指标监测体系,这项工作将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考虑到在企业各种类型的员工中,劳务派遣员工的人力资源流动水平更高。为此,本研究拟从该群体着手,分析该群体的人力资源流动水平及平衡状态,并积极探索相关指标背后的内涵及潜在的影响机制,如性别、代际等人口等变量对人力资源流动性的影响,以为企业开展人力资源流动性的管控提供决策依据。

二、研究方法

1、分析材料及数据挖掘步骤

为了实现上述研究目标,本研究以苏州地区某7、力资源公司为例。经该公司许可,本研究选取了该公司在苏州地区制造型企业八个劳务派遣项目,这八个劳务派遣项目自20XX年7月以来便存在,并延续至今。本研究选取了这八个项目自20XX年7月至20XX年3月期间合计21个月的员工花名册,并以此为分析材料。该公司提供的每个月份的员工花名册都包括了如下几个共同的字段信息:

①身份证号(以下简称ID);

②性别;

③入职时间;

④离职时间(未离职记录为“空”)。

根据这四个字段,并按如下步骤分析,可挖掘出如下一些数据信息:

第一,利用ID的唯一性,可合并21个月的数据,生成每个ID一行数据的文件。每行数据均包括:

①ID(身份证号);

②性别;

③入职时间;

④离职时间。

此外,根据ID,还可提取出“出生日期”这一变量,基于“出生日期”这一变量,确定出员工的“代际”信息(1=90后,2=90前)。

第二,利用“入职时间”和“离职时间”这两个字段的信息,可判断每个员工自人职以来,在每个月份中的工作状态。在每个月份中,都可用如下四个变量来表征员工的工作状态:

①新进员工(1=是,0=否),是“入职时间”为当月的员工;

②离职员工(1=是,0=否),是“离职时间”在当月的员工;

③月初在岗员工(1=是,0=否),是入职时间在本月第1天之前、而离职时间在当月第一天之后或值为空(20XX年3月31日仍在岗)的员工;

④月末在岗员工(1=是,0=否),是入职时间在本月最后1天之前、而离职时间在当月最后一天之后或值为空(20XX年3月31日仍在岗)的员工。鉴于统计期为21个月,按前述操作规则,重复21次,共获得21组(每月1组)员工的工作状态。

第三,分别以“全体员工”、“男性员工”、“女性员工”、“90后员工”(1990—1999年出生的员工)、“90前员工”(1990年前出生的员工)为分析对象,根据员工在每个月里的工作状态(是否为“新进员工”、“离职员工”、“月初在岗员工”和“月末在岗人员”),可分别统计出“全体员工”、“男性员工”、“女性员工”、“90后员工”、“90前员工”在21个月份中的新进人数、离职人数、月末在岗人数、月初在岗人数,并根据“离职率一离职人数/[(月末在岗人数+月末在岗人数)/2]”和“新进率一离职人数/[(月末在岗人数+月末在岗人数)/2]这两个公式,计算出“全体员工”、“男性员工”、“女性员工”、“90后员工”、“90前员工”在每+71份里的新进率和离职率。

2、样本特征

统计期初(20XX年7月1日)的在岗劳务派遣员工有2663人,经过21个月的人力资源流入与流出,到统计期末(20XX年3月31日)还剩在岗劳务派遣员521262人,员工净流失1401人,规模减少了52.6%。在21个月的统计期内,先后离职的劳务派遣员工有17562人,平均每月离职836人,加上期末在岗的劳务派遣员工1262人,本研究涉及到的劳务派遣员工(包括离职和在岗人员)合计18824人。

三、结果

1、人力资源流动水平的分析

离职率和新进率是反映人力资源流动水平的最主要指标。为了描述全体劳务派遣员工离职率与新进率的水平,并分析二者之间内在联系,本研究对这两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如表1所述):

①全体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最小值为29.2%,最大值为88.2%,平均值为42.1%;

②全体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的最小值为9.3%,最大值为103.6%,平均值为38.5‰

③全体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与新进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43,p=0.044);

④全体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离职率与平均每月新进率相差3.6个百分点(MD=3.6%),但这一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t=0、707,df=20,p=0.488)。

2、差异性比较

(1)人力资源流动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异性比较

为了分析不同性别的劳务派遣员工在离职率、新进率上的水平差异及内在关系,本研究对男性、女性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新进率分别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以及相关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如表2所示):

第一,男性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最小值为33、0%,最大值为109、3%,平均值为47、1%;女性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最小值为22、2%,最大值为55、3%平均值为34、4%;男性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与女性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757,p<0、001);男性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的离职率与女性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的离职率相差12、7个百分点(MD=12、7%),二者之间的差异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t=5、225,df=20,p<0、001)。

第二,男性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最小值为9、2%,最大值为116、0%,平均值为43、7%;女性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最小值为6、2%,最大值为83、1%,平均值为37、0%;男性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与女性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942,p

(2)人力资源流动水平在代际上的差异性比较

为了分析不同代际的劳务派遣员工在离职率、新进率上的'水平及内在联系,本研究对90后、90前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新进率分别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以及相关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如表3所示):

第一,90后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最小值为29、9%,最大值为89、1%,平均值为44、0‰90前劳务派遣员工最小值为21、3%,最大值为85、5%,平均值为37、0%;90后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与90前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791,p<0、001);90后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离职率与90前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离职率相差7、0个百分点(MD=7、O%),二者之间的差异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t=3、438,df=20,P=0、003)。

第二,90后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最小值为8、9%,最大值为103、7%,平均值为39、7%;90前劳务派遣员工新进率最小值为28、9%,最大值为103、7%,平均值为35、5%;90后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与90前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953,p<0、001);90后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与90前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相差4、2个百分点(MD=4、2%),二者之间的差异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t=2、113,df=20,P=0、047)。

四、主要结论与讨论

根据上述的结果,可以概括出如下一些主要结论:

1、目前劳务派遣员工的人力资源流动水平高,基本呈现出“高流出”与“高流入”的态势

根据上述结果可以看到,在21个月中,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最小值为29、2%,最大值为88、2%,平均值为42、1%,而新进率的最小值为9、3%,最大值为103、6%,平均值为38、5%。换言之,在低峰期时,每个月也有将近29、2%的人流失、9、3%的人流人,而在高峰期时,每个月可达到88、2%的人流失、103、6%的人流入。就以最低值为29、2%的离职率来看,企业往往也会觉得难以承受。如果没有人员的流入,29、2%的离职率意味着企业的员工,仅需3、425个月就会全部流失完;而以42、1%的平均离职率来计算,2、375个月就可能流失完所有的员工。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目前劳务派遣员工的人力资源流动水平较高,换句话说,这一群体面临着严重的就业不稳定性问题。

2、离职率与新进率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

这意味着二者存在相伴相生的关系,企业旺盛的招工需求(高新进率),其背后可能存在着一个较高水平的离职率。近些年来,一到特定的时间点上(如每年的9、10月份,以及春节前后),一些沿海发达城市就会出现“用工短缺”的现象。很多媒体会将之归结为人口红利的殆尽——即人力资源市场不能提供足够的供给。事实上,导致“用工短缺”现象产生的原因,人力资源市场供给减少并不是最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企业的“用工需求”突然增大。“用工需求”的突然增大,无非两类原因。

一是企业订单增加或规模扩大

而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企业因员工的“高离职率”而产生了大量的岗位空缺。企业要维持动态的、平衡的发展,就必然会在短时间内招聘大量的人。如果人力资源市场在短时间内不能提供充足的供给,“用工短缺”问题就会持续存在;如果人力资源市场在短时间内能够提供充足的供给,“用工短缺”问题就会得到缓解,但缓解的同时,也会伴随着较高的“新进率”。正如本研究上述结果显示,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新进率为38、5%明显小于平均每月42、1%的离职率。这意味着,该劳务派遣机构目前在员工的招聘上,几乎全部都是为了补充人员的流失。

3、目前的人力资源流动呈现不平衡的趋势,人力资源流出略高于人力资源流入

尽管21个月中,平均每月离职率与平均每月新进率并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但是平均每个月3、6个百分点的差异,也不能忽视。若长此以往,该机构的劳务派遣员工规模必将逐步萎缩掉。事实上,这一趋势正在发生。该机构在21个月期间,7个项目上的劳务派遣员工的规模已经从最初的2663人萎缩到1262人,净流失了1401人,人员规模减少了52、6%。这对于以劳务派遣为主营业务的人力资源机构而言,这一趋势若持续下去,最终结局只能是项目终结、企业关门。而对于一个用工企业而言,如果新进率持续小于离职率,结果只有一个,就是企业持续“用工短缺”,并最终“无人可用”。反言之,如果企业不存在员工“高离职率”的问题,那么,“新进率”也不会那么高,而“用工短缺”问题自然就不会存在。当然,新进率略小于离职率,也可能是企业业务调整或转型升级的结果。比如,用工企业缩减了劳务派遣员工的用工规模,或者是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提高了自动化生产水平或员工生产效率而减少了用工的需求。因此,当平均每月新进率小于平均每月离职率的时候,也要分析—下原因。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因素,而是企业招聘需求旺盛,但自身或合作机构的招聘能力跟不上或吸引不到足够多员工的时候,企业就要格外警惕,及时提出因应策略。

4、性别因素和代际因素,对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的离职率和新进率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男性员工相对女性员工、90后员工相对90前员工,有着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流动。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男性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新进率都显著高于女性;而90后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新进率则高于90前。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人力资源实务工作者长久以来的印象——男性员工、90后员工更不稳定、更倾向于离职。导致男性员工相比女性员工更倾向于离职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两性在自我概念、职业性格、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等方面上的差异。而对于90后员工而言,则可能是因为初入职场,本身就处于一个职业尝试期。处在这个阶段的人,往往更倾向于不断更换工作以谋求更多的尝试、体验或经历。而“男性员工的新进率要高于女性”、“90后员工的新进率要高于90前”这两个结论则可能说明:目前的人力资源市场中,男性员工与90后员工相对比例较多。

目前,人力资源市场看似供需两旺,有企业大量招人,也有大量的人要找工作,但是这未必意味着区域范围内的人力资源市场就健康、可持续,或是经济回暖、欣欣向上的反应。这很可能意味着,目前区域范围内的人力资源市场更多处于一种内部流转、自我循环的状态。员工只是从本区域范围内的一家企业流出,然后又流入本区域范围内的另外一家企业,而企业新进的员工,也只是从另外一家企业流出的员工。于是,流出的男性员工越多,新进企业的男性员工也就越多;流出的90后员工越多,而新进企业的90后员工也就越多。这种内部人力资源市场的高速流转,转看似造就了旺盛的人力资源市场,但实则企业生存环境和员工就业环境恶化的一种征兆。

五、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利用每个月的员工花名册,经过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可以有效监测企业员工或重要员工群体的人力资源流动水平及平衡状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离职率与新进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内在联系,以及性别、代际因素对人力资源流动水平的影响。就本研究分析的劳务派遣员工这一群体而言,他们的人力资源流动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人力资源流动呈现出高流出与高流入的态势;

二是离职率与新进率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

三是人力资源流动呈现不平衡的趋势;四是性别和代际因素,对离职率和新进率都有着显著影响。

劳务派遣企业现金流管理问题探析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劳务派遣公司也应运而生。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目前的劳务派遣公司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业务内容、管理要求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部分劳务派遣公司已逐渐发展成为金融投资和劳务派遣为一体的专业机构。但由于劳务派遣公?司尚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学术成果较少,受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影响,劳务派遣公司经营管理中尚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已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劳务派遣公司的健康发展,如何有效地加强劳务派遣公司的财务管理,已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以国人企服公司(全称为国人企业管理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为实际案例,以财务管理相关理论为指导,从劳务派遣公司现金流管理入手,较系统地分析了劳务派遣公司代理式运营、包干式运营、个人代理运营等模式对企业现金流的不同影晌及其特点,并对社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代缴费用等导致劳务派遣企业现金流流入与流出的具体流程进行了阐述。结合国人企服公司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劳务派遣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根据劳务派遣公司业务经营和管理特点,从区分企业客户与个人代理客户并细化缴费标准、改进现金流管理模式、完善适应劳务派遣业务特点的现金流管理流程、深化现金流分析、加强投资账户管理、完善内部监管制度、拓展企业规模、提高公司人员现金流管理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劳务派遣公司现金流管理的对策建议。

本文研究的创新在于:第一,从劳务派遣业务和现金流管理两方面融合分析,较为全面地解析了劳务派遣形成的现金流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式;第二,细致分析了当前我国劳务派遣业务现金流形成的因素、现金流的支付渠道类型和资金支付周期,在实用性上有所创新,可以为与劳务派遣相关的企业加强现金流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劳务派遣公司,运营模式,现金流,现金流管理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2研究对象

2 劳务派遣公司的`发展历程及其运营模式

2.1劳务派遣国内外发展历程

2.2劳务派遣公司运营模式

2.2.1公司代理式运营模式

2.2.2包干式运营模式

2.2.3个人代理式运营模式

2.2.4其他代理式运营模式

3 现金流管理相关理论及劳务派遣公司的现金流特点

3.1现金流管理相关理论

3.1.1现金流管理的含义

3.1.2现金流管理的意义

3.1.3劳务派遣现金流管理的优势

3.2劳务派遣现金流流入的特点

3.2.1企业代理式现金流入的特点

3.2.2个人代理式现金流入特点

3.2.3包干式与其他代理服务现金流入的特点

3.3劳务派遣现金流出的特点

3.3.1社保现金流支出

3.3.2住房公积金现金流支出

3.3.3个人所得税现金流支出

3.3.4外埠费用、商业医疗保险或其他服务支出

4 国人企服公司在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4.1企业外部存在的负面因素

4.1.1企业客户现金流支付时间延迟问题

4.1.2银行同城委托收款过早或过晚带来的问题

4.1.3个人代理业务增减量频繁的问题

4.2企业内部存在的负面因素

4.2.1企业现金流预算管理不精确

4.2.2现金流管理制度不重视

4.2.3现金流管理流程不健全

4.2.4企业投资活动缺乏战略规划

4.3导致企业现金流管理问题的原因

4.3.1企业管理层对现金流管理不够重视

4.3.2现金流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

4.3.3企业制定战略管理目标不合理

5 国人企服现金流管理的改进措施

5.1区分企业客户与个人代理客户并细化缴费标准

5.1.1优质企业客户的现金流管理

5.1.2 一般企业客户的现金流管理

5.1.3个人代理业务的现金流管理

5.2改进现金流管理模式

5.2.1以代为支付的社保、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为现金流管理的重心

5.2.2要科学控制企业的现金流支出

5.2.3深化现金流分析与加强投资账户管理

5.3建立严谨的投资账户管理体系

5.4拓展企业规模与合理安排投资活动

6 结论

参考文献

劳务派遣人员也能够评职称,由劳务派遣公司操办,用工单位配合,劳务公司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劳务派遣单位是被派遣劳动者的用人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且应当帮助劳动者办理评职称的事宜。职称评审是指已经经过初次职称认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经过一定工作年限后,在任职期内完成相应的继续教育学时,申报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须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并且经过一些基本技能考试(如:称职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等),向本专业的评审委员会评委提交评审材料,经过本专业的专业评委来确定其是否具备高一级职称资格。根据以上内容的相关回答可以得出,在没有职称的情况下要去评职称,一般是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的,而且还要填写技术任职资格的审批表,到人事部门去进行申报就可以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七条 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二)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经许可的,依法办理相应的公司登记。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

劳务派遣发表论文单位

现在的劳务派遣公司很多都是合法的,通过正规注册之后的劳务派遣公司就可以正常运行这些公司也是很赚钱的。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劳务派遣公司是合法的。劳务派遣工司通俗来讲就是中间商,帮助用人单位招聘。在不少人看来,劳务派遣公司零投资,不仅能够挣取同人单位的钱,甚至还可以从劳动者身上来挣钱,属于暴利行业。虽然这两年受到特殊原因的影响,劳务派遣公司的生意也不景气,但追溯到几年前确实是一本万利。

一、合法性?

劳务派遣公司合法的理由其实很好理解,要知道在当下社会中,任何商品的流通其实都是无可避免的出现中间商环节。比如说商品从工厂生产出来之后想要销售出去,卖到消费者的手中,需要不少中间商在中间一层一层的加价转运出手。即使当下电商如此发达,可以手机购物,但也存在有中间商。劳务派遣公司也是如此,论文单位与劳务派遣公司合作,不仅能够节省成本,并且还能够在最短时间之内满足招聘需求。尤其是大型电子厂、科技厂,将招聘这一块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同样作为第三方公司,只是扮演中间商的角色,帮助企业招聘就可以获取报酬,投资小风险小。

二、利润来源

而除此之外,劳务派遣公司还可以从劳动者身上过去利润。比如劳务公司与工厂签订合同,将每小时的薪水定为25元到30元之间,在招聘的过程中,劳务公司会给应聘人员谈每个小时的薪酬为20元,这样5~10元都是劳务公司所获取的差价。千万不要小看这小小的5块钱,要知道如果招聘的人数过多,每人每天工作8个小时,那么即使是短短工作一个月,挣下来的利润也不少。

虽然劳务派遣公司的利润逐渐透明化,但是也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对于求职者来讲,在选择劳务派遣公司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正规合法性的劳务公司,该单位必须要有营业执照以及相关的派遣许可证。

法律分析:填劳务派遣公司。和哪家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所在单位就填哪家。如果是劳务派遣的话,一定是和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那自然要填派遣单位。在劳务派遣的情况下,劳动派遣单位和劳务人员是企业和员工的关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九条 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以下称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

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

劳动派遣公司是合法的;这些公司他们非常的赚钱,他们一方面可以赚一些企业的钱,也可以赚一些劳动者的钱。

劳务派遣职工发表论文

1.考生类别应该是社会在职人员。2.工作单位,应该舔你的派遣单位。因为,你实际上是和派遣单位发生劳动关系,且档案在派遣单位管理。届时,你如果进入公务员考录的政审阶段,还是要去你的派遣单位去政审的。祝你好运,也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劳务派遣企业现金流管理问题探析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劳务派遣公司也应运而生。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目前的劳务派遣公司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业务内容、管理要求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部分劳务派遣公司已逐渐发展成为金融投资和劳务派遣为一体的专业机构。但由于劳务派遣公?司尚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学术成果较少,受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影响,劳务派遣公司经营管理中尚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已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劳务派遣公司的健康发展,如何有效地加强劳务派遣公司的财务管理,已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以国人企服公司(全称为国人企业管理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为实际案例,以财务管理相关理论为指导,从劳务派遣公司现金流管理入手,较系统地分析了劳务派遣公司代理式运营、包干式运营、个人代理运营等模式对企业现金流的不同影晌及其特点,并对社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代缴费用等导致劳务派遣企业现金流流入与流出的具体流程进行了阐述。结合国人企服公司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劳务派遣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根据劳务派遣公司业务经营和管理特点,从区分企业客户与个人代理客户并细化缴费标准、改进现金流管理模式、完善适应劳务派遣业务特点的现金流管理流程、深化现金流分析、加强投资账户管理、完善内部监管制度、拓展企业规模、提高公司人员现金流管理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劳务派遣公司现金流管理的对策建议。

本文研究的创新在于:第一,从劳务派遣业务和现金流管理两方面融合分析,较为全面地解析了劳务派遣形成的现金流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式;第二,细致分析了当前我国劳务派遣业务现金流形成的因素、现金流的支付渠道类型和资金支付周期,在实用性上有所创新,可以为与劳务派遣相关的企业加强现金流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劳务派遣公司,运营模式,现金流,现金流管理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2研究对象

2 劳务派遣公司的`发展历程及其运营模式

2.1劳务派遣国内外发展历程

2.2劳务派遣公司运营模式

2.2.1公司代理式运营模式

2.2.2包干式运营模式

2.2.3个人代理式运营模式

2.2.4其他代理式运营模式

3 现金流管理相关理论及劳务派遣公司的现金流特点

3.1现金流管理相关理论

3.1.1现金流管理的含义

3.1.2现金流管理的意义

3.1.3劳务派遣现金流管理的优势

3.2劳务派遣现金流流入的特点

3.2.1企业代理式现金流入的特点

3.2.2个人代理式现金流入特点

3.2.3包干式与其他代理服务现金流入的特点

3.3劳务派遣现金流出的特点

3.3.1社保现金流支出

3.3.2住房公积金现金流支出

3.3.3个人所得税现金流支出

3.3.4外埠费用、商业医疗保险或其他服务支出

4 国人企服公司在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4.1企业外部存在的负面因素

4.1.1企业客户现金流支付时间延迟问题

4.1.2银行同城委托收款过早或过晚带来的问题

4.1.3个人代理业务增减量频繁的问题

4.2企业内部存在的负面因素

4.2.1企业现金流预算管理不精确

4.2.2现金流管理制度不重视

4.2.3现金流管理流程不健全

4.2.4企业投资活动缺乏战略规划

4.3导致企业现金流管理问题的原因

4.3.1企业管理层对现金流管理不够重视

4.3.2现金流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

4.3.3企业制定战略管理目标不合理

5 国人企服现金流管理的改进措施

5.1区分企业客户与个人代理客户并细化缴费标准

5.1.1优质企业客户的现金流管理

5.1.2 一般企业客户的现金流管理

5.1.3个人代理业务的现金流管理

5.2改进现金流管理模式

5.2.1以代为支付的社保、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为现金流管理的重心

5.2.2要科学控制企业的现金流支出

5.2.3深化现金流分析与加强投资账户管理

5.3建立严谨的投资账户管理体系

5.4拓展企业规模与合理安排投资活动

6 结论

参考文献

人才派遣可以评职称。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是可以的,由劳务派遣公司操办,用工单位配合,劳务公司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不过多数劳务派遣公司出于各种考虑是不会为劳务派遣人员办理专业技术职称申报的。职称评审职称评审是指已经经过初次职称认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经过一定工作年限后,在任职期内完成相应的继续教育学时,申报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须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并且经过一些基本技能考试(如:称职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等),向本专业的评审委员会评委提交评审材料,经过本专业的专业评委来确定其是否具备高一级职称资格。评职称是对有专业技术的人员进行资格的认证,评职称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就是能够体现自身的价值,对于公司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职称也称专业技术资格,是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技术水平的标志,代表着一个人的学识水平和工作实绩,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同时也是对自身专业素质的一个被社会广泛接受、认可的评价。对个人来说,职称与工资福利挂钩,同时也与职务升迁挂钩,是求职的敲门砖,同时也是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对资质企业来说,职称是企业开业,资质等级评定、资质升级、资质年审的必须条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 劳务派遗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遗单位与被派遗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 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 工作岗位等情况。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遗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 索引序列
  • 劳务派遣人员发表论文
  • 劳务派遣发表论文
  • 劳务派遣怎么发表论文
  • 劳务派遣发表论文单位
  • 劳务派遣职工发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