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地质遗迹期刊官网投稿邮箱

地质遗迹期刊官网投稿邮箱

发布时间:

地质遗迹期刊官网投稿邮箱

一、来稿要求1.文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资料可靠,文字简练。论文必须包括:1)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政编码;2)文首的中文摘要(约500字),关键词3—8个;3)首页地脚处的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称、从事专业和E-mail地址)、资助来源(注明编号);4)文末的参考文献;5)文后所附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一致。2.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20 000字。文中的量符号一律采用斜体字母;矢量、张量符号一律用黑体斜体;计量单位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有关地层名称和地质时代,须按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地层指南》的规定处理。外国人名用原文全称。本国地名以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为准,外国地名按《世界地名译名手册》,手册上查不到的请加注原文。3.文稿一律使用电子文本,其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字符和符号。4.正文中的各级标题一律左起顶格写,层次划分形式用:1;1.1;(1);1)等表示,后边空一字距再写标题。引言和结论也按序编号。5.文中图、表应在所述自然段之后列出,附图切勿过大。图、表名应附相应的英文名。附图力求简明清晰,墨色要黑,线条要匀,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必须写清,并与正文一致。计算机绘制的图可按印刷时的实际尺寸绘制,长×宽最好不超过25cm×17cm,保存为tif文件形式。照片要求图像清晰,保存为jpg格式。6.参考文献书写格式:1)文中引出的文献标注以“作者,出版年”形式表示。参考文献表中按中文(中文对应翻译的英文)、西文、其它,顺序排列;2)作者一律姓前名后,中文以汉语拼音为序,西文作者以字母顺序排列;3)多个作者要求列上前三位作者,用“,”分开,三位以上用“等”或“et al.”;4)外文作者,姓或名和名与名缩写字母之间“空一字距,不加缩写点”;5)标点符号如下:a. 期刊:作者.出版年.题名.期刊名,卷号(期号):起止页码.b. 书:作者. 出版年.书名. 出版地:出版社. 起止页码.c. 文集、会议录、论文汇编:作者. 出版年. 题名. 见:编者(Ed./Eds.). 文集名、会议名. 出版地:出版社.起止页码.d. 学位论文:作者.发表年.题名(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地点:单位.起止页码.文末参考文献的中文需要中英文对照,必须按原发期刊英文形式标注(包括中文文献中的英文作者姓名、英文题目、英文期刊名等);原发刊物不含英文题目,注意翻译正确。二、审稿本刊遵循公平公正、符合本刊宗旨、择优选用的原则。采取编辑部初审、同行专家评审、主编终审的三审制度。投稿者可建议3~5名审稿者(请注:职称、研究领域、单位、通信地址、E-mail地址或电话),供编辑部参考。要求回避的审稿者不得超过1~2人。三、投稿约定1.文稿不得一稿两投。凡在国内外发表过的文稿,本刊不再接受。2.来稿经编辑部送有关专家审阅和主编、编委会讨论,原则上将在4个月内决定采用与否。超过4个月后作者又未收到编辑部的信函提出延期,可自行处理,此期间内收到复函和录用通知者,不得另投它刊。3.来稿必须提交文章电子版。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则退还作者修改后再投,达到要求后再接受送审,并以稿件符合要求提交到编辑部的时间作为收稿日期,自留稿件底稿,刊用与否恕不退稿。4.稿件文责自负。编辑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实质性内容修改须征得作者同意。5.来稿一经发表,需按规定交纳版面费,发表后付给作者一定稿酬,并赠送抽印本30份及样刊1册。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已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地质学和建筑科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在国外检索系统中,已被俄罗斯《文摘》检索系统、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和材料信息系统(MI)收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于1957年创刊,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专业领域权威性、综合性学术刊物之一。 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及时反映国内外本专业发展的最新理论与技术方法和水工环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研究的新动向,促进学科的发展、交流与推广。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 (1)水文地质学科基础理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同位素技术在水文地质学科中的应用、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地下水开采诱发环境地质问题(2)工程地质学科基础理论、重大工程地址区域稳定性研究分析、重大工程场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重大工程场址区地(坝)基工程处理、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等的试验与分析、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测预报理论及应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遗迹旅游开发与保护、工民建中地基处理、基坑支护、桩基础设计与应用、信息系统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3)城市环境地质、矿山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废弃物卫生填埋的环境地质、特殊生态区(湿地、三角洲、沙漠等)开发中环境地质(4)物化探技术在水工环专业领域中的应用等。 (1) 论文题目明确、精练,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可加附标题,英文题目不超过10个实词。(2) 论文属基金项目资助时,应注明资助项目名称(编号)。(3) 作者信息齐全:姓名(生年-),性别、职称、从事工作或研究方向,联系方式(Tel、E-mail)。(4) 中文摘要: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简明扼要交待清楚论文的目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证据、研究结果和结论,不超过500个汉字,英文摘要视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加。但综述、论评性论文可写成指示性文摘。(5)关键词:必须是意义明确的术语,中、英文对照关键词3-5个。(6) 正文字数一般不超过8000汉字(4个版面,包括图、表,重大基础与专题类论文可不受版面限制)。论文主要结构应有地质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结论等几个部分。(7) 论文写作要求:符合科研论文体裁,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述严谨,结论可信,语句通达,逻辑严密。(8) 正文采用3级标题,即,一级标题如“2 模型建立及计算方法”;二级标题如“2.1 模型建立”;三级标题如“2.1.1 模型建立基本原则”或“(1)模型建立基本原则”。 按正文中引用顺序,用[序号]形式标注于引用之处。(1) 专著、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学位论文[D]、报告[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2)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作者.论文题目[J].期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会议文集:[序号]论文作者.论文题目[A].论文集编著者(任选).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5) 各类标准:[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S].(6)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1) 自收稿日起3个月内,书面通知作者论文处理结果。来稿一经录用,作者需按要求修改论文。作者收到修改通知1个月内返回修改稿。超过1个月,编辑部催问1 次,催问1个月后仍未返回修改稿,视为自动撤稿(特殊原因且已向编辑部说明者除外)。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2) 录用稿件将酌收版面费,稿件一经刊用,即付稿酬(含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赠送当期刊物2份,超过2位作者,每位作者一份。来稿请寄: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辑部,邮编:100081(投稿邮箱请点击下面的链接,这里百度不允许放投稿邮箱和查询电话)

侯华丽王素萍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

一、地质遗迹与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Geological Remains)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主要包括:有重大观赏和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有重要价值的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遗迹;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及其典型产地;有特殊意义的水体资源;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等。人类的历史与地球的历史紧密相连,地质遗迹是人类的共同遗产,保护好这些遗迹是人类的责任,而建立地质公园则是保护地质遗迹的最好方式。

地质公园(Geopark)是21世纪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一项创举。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以及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可以说,地质公园是一种新的地质资源利用方式,也是新世纪地质工作最耀眼的亮点。地质公园的建立,对于加强地质遗迹保护,恢复地质生态,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阶段

纵观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国家公园的建立阶段。自美国1972年率先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先后建立起1500多个国家地质公园。但这时并没有形成有计划的地质公园的建设,地质公园融合于国家公园建设之中,保护工作零散不系统,其中的科学内涵也未能充分展示。

第二阶段:重视地质遗迹的保护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90年代,国际上一些组织开始致力于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各国政府也纷纷开始重视和参与地质遗迹的保护。

第三阶段:地质公园的建立阶段。1999年2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巴黎召开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Geopark(意为geological park)这一名词,明确了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地质公园计划和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以弥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在地质景观保护方面的不足;建议通过推动地质公园项目,把地质遗迹保护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形成地学旅游的网络。目前,全世界共建立了33个世界地质公园。

三、国外典型世界地质公园的开发与建设

1.美国

美国国家公园的开发与建设,充分体现了地质旅游的特色,发挥了地质景观的特殊旅游价值,深受游客喜爱。公园系统以冰川、峡谷、丹霞地貌、火山地貌、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地层构造、地质灾害遗迹等,以漫长地质历史形成的地质遗迹为主体,把旅游地质景观醒目标识,并配有导游员进行解说,极大丰富了公园的科学内涵。同时,公园内设有专门的地质旅游路线,避免旅游者对地质景观如化石等的践踏和破坏。在权属与管理定位上,美国国家公园统一在美国国内事务局的领导协调之下,管理机构完备,极具权威性,不以赢利为目标,最基本的目标是保护自然风景、野生生物和历史遗址,并提供不对自然造成损害的公共休闲活动。

2.英国

英国的地质公园建设,采用了统一地质遗迹登录办法,包括地质遗迹的位置、遗迹描述、相关的资源及管理资料、环境与保护状况、遗迹鉴评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信息库,并面向社会大众和政府管理部门开放使用。英国地质遗迹实行分级管理,目前国家自然环境署管理2200处,其余由地方机构管理,可得到国家的有关资助。另外,对其中有特殊意义的地质遗址,国家作全面调查评级,并广泛开展以民间为主、政府奖励的地质遗迹保护活动。出版定期刊物交流信息和保护技术,介绍遗迹,推动科普与国际合作。

3.欧洲

欧洲是第一个从洲际范围内推进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的大洲。2000年11月在西班牙召开了第一届欧洲地质公园大会,会议提议建立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目前,已有10个欧洲国家地质公园(Euogeoparks),法国、希腊、德国和西班牙各两处,爱尔兰和北爱尔兰各一处。目前,这10个欧洲地质公园都制定了章程,设立了常设协调机构,并参与共同活动,进行定期交流和出版刊物,为地质公园走向国际积累了经验和模式。以德国的地质公园建设为例,它将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动植物化石、岩石矿物露头、地形景观等都列入保护对象,并且开展调查与评估,有法律依据并由专门机构负责这一工作,决定保护技术。而瑞士要求每个州对地质遗迹进行登录,取得详细资料,经描述登录选择和研究评分,确定每一个地质遗迹的重要性和价值,决定保护措施,而且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

四、启示与借鉴

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地质公园网络计划,先后建立了85个国家地质公园。但我国地质公园缺乏系统全面的调查评价,法制建设还不完善,存在多部门分割管理、地质遗迹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为加快我国地质公园的建设,缩短与国外的差别,还须从公众认识、建设理念、设计规划、管理体制、组织形式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完善。

1.提高公众对地质公园的认识

与国外相比,我国公众对于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的认知不多,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新生名词。因此,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宣传网络,包括期刊和网站,向公众普及地球历史知识和环境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公众保护地质遗迹的自觉性,而且可以使各级主管部门认识到建设国家地质公园不仅是保护地质遗迹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的需要。

2.强调地质遗迹以保护为前提

美国与欧洲的一些地质公园在开发建设中非常注重对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将保护地质遗迹、维护生态系统作为建立公园的根本目的。美国在对其国家公园开发时就严格规定,除了必要的风景资源保护设施和必要的旅游设施外,严禁在国家公园内搞开发性项目,而且只允许少量的、小型的、分散的旅游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另外,设施的风格色调等要力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不得破坏自然环境和资源,同时,还严格控制公园内的游客量和野营地的设施数量等。

我国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应当借鉴这些思路与做法,将公园的主要任务定位在保护珍稀的地质遗迹上。对公园实行限制性低密度利用,限制公园游人及其服务设施的数量和分布范围,并划定出只对专业研究人员开放的核心部位,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3.做好基础信息录入与标准制定工作

借鉴英国做法,对地质遗迹进行统一登录,建立国家地质遗迹数据库,内容包括编号、位置、名称、规模、环境特征、形成、演化、年代、交通情况、自然环境条件、气候条件、植物、动物等。研究建立地质遗迹科学的分类、分级标准和评估标准。

4.做好地质公园规划

我国地质公园现存的突出问题是重视授牌,不重视规划建设,开发主体不明。这一点应很好借鉴国外的经验,如美国国家公园的规划由国家公园管理局下设的“丹佛规划设计服务中心”全权负责,独家设计规划。中心的工作人员包括园林、生态、地质、水文、气象、生物等各方面的专家。我国地质公园的规划也可以建立一个由各学科、多领域专家组成的规划中心,统一负责对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工作。我国已在2002年7月1日成立了“国家地质公园研究规划中心”(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地方上也建立了一些地质公园调查评价机构如“四川省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中心”等,这些机构成立时间较短,在规划组织、规划水平等方面距离先进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地质公园规划设计工作刚刚起步,国土资源部提出的《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工作指南(试行)》大部分是借鉴建设部《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并没有形成一套地质公园规划体系。因此,有必要学习美国国家公园规划设计的经验,以保护地质遗迹为前提,强调并突出地质旅游特色,做到遗迹出露点和展示点的统一和谐,科学标示牌的设立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和谐,并且能够充分体现公园的科学内涵,使其成为天然博物馆与科普阵地,满足旅游需求层次的提高和游客的求知欲望。

5.完善地质公园的管理机制

世界上国家公园建设较好的国家一般都设国家公园管理局,代表国家全权管理全国的国家公园,有管理机构和相应的人员,同时还有公园警察,有的还有武装警察巡逻,保护公园资源免受损害。比如在美国,企业没有景区的规划管理权力,国家公园的经费基本上是1/2国家支出,1/2靠门票和社会捐助,不会出现由于企业经营而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现象。

目前,我国的地质公园属国土资源部负责管辖,而具体工作则由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在许多地方存在着体制不健全、关系未理顺、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因此,确立地质公园的国家所有权及其实现途径,对全国的地质公园实行统一管理,理顺所有权与经营权、管理权、监督权的关系,是解决我国地质公园开发与保护关系的根本所在。

6.重视地质科学研究

国外不少地质公园十分重视地质科研工作。通过与大学和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开展地质科学研究,提高地质公园的科技含量,甚至成为某些重大地学问题的研究基地或中心。如德国Vulkaneifel地质公园对Maar湖的研究,Crete岛推复和拆离构造的研究等,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地质学家到此考察研究,组织专题讨论会,在地质界已成为相关学科的理论生长点。在科研项目的投入上,一般有4种方式:其一,由国际相关组织出资,如有的欧洲国家的地质公园是由欧盟出资;其二,所属国家的政府出资;其三,政府和公司联合出资;其四,公司独资,实行市场化运作。目前,我国地质公园一方面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另一方面,科研投入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支持。今后在科学研究上要加强与大学及科研单位的合作,在科研投入上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并且争取国际有关资金的援助,把地质公园建设成为面向公众的地球科学教育普及基地。

参考文献

[1]赵汀,赵逊.欧洲地质公园建设和意义.地球学报,2002,23(5):463~470.

[2]郑敏,张家义.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对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体制建设的启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1):35~38.

[3]后立胜.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及其阶段性.当代经济管理,2005,45(6):63~58.

[4]陈从喜.国内外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进展与对策建议.国土资源情报,2004(5):8~11.

作者简介

[1]侯华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实习研究员。

[2]王素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实习研究员。

地质遗迹期刊官网投稿

说起国庆的七天假期的话,确实有许多人都想着出去旅游来度过这七天的美好时光,毕竟这么长的假期是一年中难得的时光,而且春暖花开,天气也不冷,不热刚好,可是我的话只能在电视上或者抖音上刷刷别人旅游的美景,而自己,却在家里,陪着家人,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帮父母做一下家务,我们,公司的话,不像别的正规公司一样放七天假,我们这边因为要赶生产任务,所以只放了三天,我来说说三天,是怎么过的吧?每天早上自己起来稍微早点,去外面,买菜,每天都不买多,当天够吃就行了,所以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鱼肉,买完菜回来就帮孩子做早点,比如说,蒸几个包子吃啊,再煮几个鸡蛋,或者直接下番茄鸡蛋肉丝面,感觉在家里过早的话,又营养又美味,吃完早饭就是陪着孩子一起写作业,小孩现在还在读幼儿园,学校里面发的作业呢,他们题目都看不懂,所以只能在旁边指导教他们,顺便教他们认字,一般的话也只做了个把小时就要准备中饭,每天十点钟开始,为中午的菜做准备,11点半吃中饭,小孩吃饭吃的比较慢,一般吃个饭得半个小时以上,如果自己喂的话,就快一点,但是孩子都这么大了,我也不想让这个坏习惯继续下去,就让他们自己吃,吃了怎样就怎样,吃完中饭休息半个小时就开始睡午觉,一般的话,一点左右睡觉,如果你不叫他们的话,他们可以一直睡到四点钟才起床,睡眠还是不错的,起床了,又要开始准备晚饭了,吃完晚饭就带着孩子出去散步,一般会在外面玩一个多小时,然后再回来洗澡,全部洗完之后到床上讲故事,一般个把小时讲完之后直接睡觉,十月的国庆三天假都是这样过去的感觉国庆这三天的话,虽然没有别人过的潇洒,但是能够陪着孩子的身边也是一种幸福,看着孩子一点点的慢慢长大,他的孩子天天围在自己的身边,开心的玩耍,内心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每个人的失意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也希望每一个人的诗意过得充实快乐

撑起复古天幕,支着折叠桌椅,缠绕好氛围小灯泡……这个国庆假期,不少人用精致的露营完成了一次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好友间的畅聊,亲朋间的欢聚,情侣间的约会,都可以浓缩进一块小小的天幕中,他们在享受休闲假期的同时,找到了自己的诗和远方,满足了孩子的童心童趣,收获到意外的快乐惊喜。

这个假期,最让人“上头”的莫过于朋友圈的露营照。青山绿水间,湖光山色中,支起一个帐篷,三五好友聚一起,发呆一整天也不觉得无聊。

国庆7天大假最后一天从乐山市返程。预计路上不会堵车。因为作为节假日川A大军的后花园乐山,这个假期大佛寺苏稽古镇峨眉山等旅游景区景点,没见好多游客,川A车都鲜见,尤其今年乐山市中区党政机关事实单位都破天荒在各自大门口昭告:节日期间本单位停车场欢迎外地车免费停放,但好多单位的停车场都空空如也……果然,成乐-成雅高速均可在无数电子眼伺候下必须在限速120码框框内畅跑,要不然,哼!既使预计回家高速一路畅通,但成雅高速成都收费站估计要堵,堵好凶,不晓得,因为凭经验,每车都要查验绿码、行程码、48小时核酸……结果,ETC通关如往常,车车几乎秒过,不查绿码行程码更没看核酸!过了卡口仍满腹狐疑:成都这就开始躺平了?但出口右边明显有一群抗疫临时帐篷和忙碌的大白哒?回到小区,还是按规矩给社区报备了一下,社区只问了去没去眉山,得到否定回答后说,那好,就3天3检,间隔24小时。正好,今天成都全员核酸,大街小巷到处都有采样点,骑车去买酸奶,顺便就在路边速度完成了社区交待的1/3任务。

1、北京—张家口

全程线路:北京承德塞罕坝克什克腾旗阿斯哈图石林达里诺尔湖锡林浩特张家口北京线路

特点:此条线路从河北开始,跨越华北平原和蒙古高原,沿途经过一个又一个的大草原,坝上草原、乌兰布统草原、贡格尔草原,最远到达内蒙古第二大的锡林郭勒草原。一路上风光如画、步步皆景。坝上草原

行程里数:约1800km

游览时间:6~7天适合

车型:一般家用小轿车即可。

全程路况:总体路况不错,特别是草原公路,又直又平坦。围场-塞罕坝的路有部分是砂石路。

加油:河北和内蒙古主要公路两侧的加油站目前都很密,基本都有93号汽油。

住宿:这条线是比较成熟的旅游路线,沿路住宿都很方便。在草原和湖边扎帐篷露营守望草原的星空也是非常浪漫的事情。草原上本身也有很多供游客住宿的蒙古包。

2、成都—昆明

全程线路:成都西昌泸沽湖丽江昆明西昌成都

线路特点:本条线路的精彩之处在泸沽湖、丽江、大理,而西昌这个卫星城市,融合了古老的彝族风情和高精尖的现代科技,在我们面前显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来。

行程里数:约2700km

游览时间:7天

适合车型:这条线路对汽车的要求不是很高,普通的家用小车没问题。

全程路况:总体路况不错,整条线除了西昌-泸沽湖的路面要稍差一些,其余路段基本上是国道、高速公路。成都-雅安为高速公路,丽江—大理—昆明是高速公路,西昌附近有一条高速公路。不过,从雅安开始,基本上是在高山峡谷中行驶,而且傍河而行,弯道多,有一定的坡度,车子也多,因超重大货车的碾轧,个别路段坑洼不平,应小心驾驶。

加油:一路上加油没问题,只要你的车不是非97号汽油不可,90号、93号汽油沿线加油站都有。

3、长沙—凤凰

全程线路:长沙桃花源张家界吉首凤凰长沙

线路特点:沿途古镇村落以及自然风光秀美,是一条浪漫驾车线路。

行程里数:约1451km

全程路况:总体路况不错,沿线风光美丽。长沙至常德、常德到张家界都是高速公路,其余路段皆为双向二车道柏油路。其中,常德至张家界的高速公路,是2005年底刚通车的。长沙通往张家界的车程只需要3个小时,比过去缩短了4个小时。从广州自驾车到达张家界也只需8小时。常德到怀化的公路穿行于武陵山中,弯道较多,需小心驾驶。

加油:本条线路不是很长,且沿途所经过县城较多,5天的路程加三次油即可。除97号汽油不是每个县城都有外,其他标号的汽油均有。

4、北京—大同

全程线路:北京平遥五台山悬空寺大同北京

线路特点:这条线路总行程并不很长,每日行程不多,可以轻松愉快地度过假期。线路沿途可以充分体会三晋风情,品尝山西面食美味,一路经明清两代的平遥古城、乔家大院,过佛教圣地五台山,穿恒山,登悬空寺,拜云冈石窟大佛,既可追溯历史,丰富知识,更有山林烂漫的无尽风光。

行程里数:约1434km

游览时间:5~6天

适合车型:普通家用汽车就可跑完全程。

5、杭州—建德

全程线路:杭州新昌雁荡山岩头温州武义建德杭州

线路特点:这是一条感受浙江山水、文化的自驾路线,它既可品味江南水乡的烟雨蒙蒙,也可感受佛教文化的神秘,既可领略江南山水的婀娜清秀,也可游历名人古宅。

行程里数:约991km

游览时间:7天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已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地质学和建筑科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在国外检索系统中,已被俄罗斯《文摘》检索系统、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和材料信息系统(MI)收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于1957年创刊,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专业领域权威性、综合性学术刊物之一。 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及时反映国内外本专业发展的最新理论与技术方法和水工环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研究的新动向,促进学科的发展、交流与推广。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 (1)水文地质学科基础理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同位素技术在水文地质学科中的应用、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地下水开采诱发环境地质问题(2)工程地质学科基础理论、重大工程地址区域稳定性研究分析、重大工程场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重大工程场址区地(坝)基工程处理、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等的试验与分析、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测预报理论及应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遗迹旅游开发与保护、工民建中地基处理、基坑支护、桩基础设计与应用、信息系统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3)城市环境地质、矿山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废弃物卫生填埋的环境地质、特殊生态区(湿地、三角洲、沙漠等)开发中环境地质(4)物化探技术在水工环专业领域中的应用等。 (1) 论文题目明确、精练,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可加附标题,英文题目不超过10个实词。(2) 论文属基金项目资助时,应注明资助项目名称(编号)。(3) 作者信息齐全:姓名(生年-),性别、职称、从事工作或研究方向,联系方式(Tel、E-mail)。(4) 中文摘要: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简明扼要交待清楚论文的目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证据、研究结果和结论,不超过500个汉字,英文摘要视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加。但综述、论评性论文可写成指示性文摘。(5)关键词:必须是意义明确的术语,中、英文对照关键词3-5个。(6) 正文字数一般不超过8000汉字(4个版面,包括图、表,重大基础与专题类论文可不受版面限制)。论文主要结构应有地质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结论等几个部分。(7) 论文写作要求:符合科研论文体裁,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述严谨,结论可信,语句通达,逻辑严密。(8) 正文采用3级标题,即,一级标题如“2 模型建立及计算方法”;二级标题如“2.1 模型建立”;三级标题如“2.1.1 模型建立基本原则”或“(1)模型建立基本原则”。 按正文中引用顺序,用[序号]形式标注于引用之处。(1) 专著、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学位论文[D]、报告[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2)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作者.论文题目[J].期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会议文集:[序号]论文作者.论文题目[A].论文集编著者(任选).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5) 各类标准:[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S].(6)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1) 自收稿日起3个月内,书面通知作者论文处理结果。来稿一经录用,作者需按要求修改论文。作者收到修改通知1个月内返回修改稿。超过1个月,编辑部催问1 次,催问1个月后仍未返回修改稿,视为自动撤稿(特殊原因且已向编辑部说明者除外)。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2) 录用稿件将酌收版面费,稿件一经刊用,即付稿酬(含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赠送当期刊物2份,超过2位作者,每位作者一份。来稿请寄: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辑部,邮编:100081(投稿邮箱请点击下面的链接,这里百度不允许放投稿邮箱和查询电话)

地质遗迹期刊官网投稿入口

1.地质与勘探

《地质与勘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推广和普及科技新成果,以刊载矿产地质、矿产资源评价、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地质勘探技术、商业地质经济、矿山环境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专业科...

主管主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国地质学会

快捷分类:地质矿业工程 工程科技I

出版发行:北京  双月刊  A4

期刊刊号:0495-5331, 11-2043/P

创刊时间:1957年  影响因子 1.560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双月刊)创刊于1957年,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本刊面向国、内外水文地质学科、工程地质学科以及环境地质学、农业地质学科研究,地质与环境工程建设、技术方法应...

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快捷分类:地质地质学 基础科学

出版发行:北京  双月刊  A4

期刊刊号:1000-3665, 11-2202/P

创刊时间:1957  影响因子 0.622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侯华丽王素萍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

一、地质遗迹与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Geological Remains)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主要包括:有重大观赏和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有重要价值的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遗迹;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及其典型产地;有特殊意义的水体资源;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等。人类的历史与地球的历史紧密相连,地质遗迹是人类的共同遗产,保护好这些遗迹是人类的责任,而建立地质公园则是保护地质遗迹的最好方式。

地质公园(Geopark)是21世纪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一项创举。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以及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可以说,地质公园是一种新的地质资源利用方式,也是新世纪地质工作最耀眼的亮点。地质公园的建立,对于加强地质遗迹保护,恢复地质生态,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阶段

纵观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国家公园的建立阶段。自美国1972年率先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先后建立起1500多个国家地质公园。但这时并没有形成有计划的地质公园的建设,地质公园融合于国家公园建设之中,保护工作零散不系统,其中的科学内涵也未能充分展示。

第二阶段:重视地质遗迹的保护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90年代,国际上一些组织开始致力于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各国政府也纷纷开始重视和参与地质遗迹的保护。

第三阶段:地质公园的建立阶段。1999年2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巴黎召开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Geopark(意为geological park)这一名词,明确了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地质公园计划和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以弥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在地质景观保护方面的不足;建议通过推动地质公园项目,把地质遗迹保护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形成地学旅游的网络。目前,全世界共建立了33个世界地质公园。

三、国外典型世界地质公园的开发与建设

1.美国

美国国家公园的开发与建设,充分体现了地质旅游的特色,发挥了地质景观的特殊旅游价值,深受游客喜爱。公园系统以冰川、峡谷、丹霞地貌、火山地貌、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地层构造、地质灾害遗迹等,以漫长地质历史形成的地质遗迹为主体,把旅游地质景观醒目标识,并配有导游员进行解说,极大丰富了公园的科学内涵。同时,公园内设有专门的地质旅游路线,避免旅游者对地质景观如化石等的践踏和破坏。在权属与管理定位上,美国国家公园统一在美国国内事务局的领导协调之下,管理机构完备,极具权威性,不以赢利为目标,最基本的目标是保护自然风景、野生生物和历史遗址,并提供不对自然造成损害的公共休闲活动。

2.英国

英国的地质公园建设,采用了统一地质遗迹登录办法,包括地质遗迹的位置、遗迹描述、相关的资源及管理资料、环境与保护状况、遗迹鉴评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信息库,并面向社会大众和政府管理部门开放使用。英国地质遗迹实行分级管理,目前国家自然环境署管理2200处,其余由地方机构管理,可得到国家的有关资助。另外,对其中有特殊意义的地质遗址,国家作全面调查评级,并广泛开展以民间为主、政府奖励的地质遗迹保护活动。出版定期刊物交流信息和保护技术,介绍遗迹,推动科普与国际合作。

3.欧洲

欧洲是第一个从洲际范围内推进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的大洲。2000年11月在西班牙召开了第一届欧洲地质公园大会,会议提议建立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目前,已有10个欧洲国家地质公园(Euogeoparks),法国、希腊、德国和西班牙各两处,爱尔兰和北爱尔兰各一处。目前,这10个欧洲地质公园都制定了章程,设立了常设协调机构,并参与共同活动,进行定期交流和出版刊物,为地质公园走向国际积累了经验和模式。以德国的地质公园建设为例,它将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动植物化石、岩石矿物露头、地形景观等都列入保护对象,并且开展调查与评估,有法律依据并由专门机构负责这一工作,决定保护技术。而瑞士要求每个州对地质遗迹进行登录,取得详细资料,经描述登录选择和研究评分,确定每一个地质遗迹的重要性和价值,决定保护措施,而且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

四、启示与借鉴

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地质公园网络计划,先后建立了85个国家地质公园。但我国地质公园缺乏系统全面的调查评价,法制建设还不完善,存在多部门分割管理、地质遗迹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为加快我国地质公园的建设,缩短与国外的差别,还须从公众认识、建设理念、设计规划、管理体制、组织形式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完善。

1.提高公众对地质公园的认识

与国外相比,我国公众对于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的认知不多,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新生名词。因此,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宣传网络,包括期刊和网站,向公众普及地球历史知识和环境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公众保护地质遗迹的自觉性,而且可以使各级主管部门认识到建设国家地质公园不仅是保护地质遗迹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的需要。

2.强调地质遗迹以保护为前提

美国与欧洲的一些地质公园在开发建设中非常注重对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将保护地质遗迹、维护生态系统作为建立公园的根本目的。美国在对其国家公园开发时就严格规定,除了必要的风景资源保护设施和必要的旅游设施外,严禁在国家公园内搞开发性项目,而且只允许少量的、小型的、分散的旅游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另外,设施的风格色调等要力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不得破坏自然环境和资源,同时,还严格控制公园内的游客量和野营地的设施数量等。

我国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应当借鉴这些思路与做法,将公园的主要任务定位在保护珍稀的地质遗迹上。对公园实行限制性低密度利用,限制公园游人及其服务设施的数量和分布范围,并划定出只对专业研究人员开放的核心部位,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3.做好基础信息录入与标准制定工作

借鉴英国做法,对地质遗迹进行统一登录,建立国家地质遗迹数据库,内容包括编号、位置、名称、规模、环境特征、形成、演化、年代、交通情况、自然环境条件、气候条件、植物、动物等。研究建立地质遗迹科学的分类、分级标准和评估标准。

4.做好地质公园规划

我国地质公园现存的突出问题是重视授牌,不重视规划建设,开发主体不明。这一点应很好借鉴国外的经验,如美国国家公园的规划由国家公园管理局下设的“丹佛规划设计服务中心”全权负责,独家设计规划。中心的工作人员包括园林、生态、地质、水文、气象、生物等各方面的专家。我国地质公园的规划也可以建立一个由各学科、多领域专家组成的规划中心,统一负责对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工作。我国已在2002年7月1日成立了“国家地质公园研究规划中心”(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地方上也建立了一些地质公园调查评价机构如“四川省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中心”等,这些机构成立时间较短,在规划组织、规划水平等方面距离先进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地质公园规划设计工作刚刚起步,国土资源部提出的《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工作指南(试行)》大部分是借鉴建设部《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并没有形成一套地质公园规划体系。因此,有必要学习美国国家公园规划设计的经验,以保护地质遗迹为前提,强调并突出地质旅游特色,做到遗迹出露点和展示点的统一和谐,科学标示牌的设立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和谐,并且能够充分体现公园的科学内涵,使其成为天然博物馆与科普阵地,满足旅游需求层次的提高和游客的求知欲望。

5.完善地质公园的管理机制

世界上国家公园建设较好的国家一般都设国家公园管理局,代表国家全权管理全国的国家公园,有管理机构和相应的人员,同时还有公园警察,有的还有武装警察巡逻,保护公园资源免受损害。比如在美国,企业没有景区的规划管理权力,国家公园的经费基本上是1/2国家支出,1/2靠门票和社会捐助,不会出现由于企业经营而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现象。

目前,我国的地质公园属国土资源部负责管辖,而具体工作则由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在许多地方存在着体制不健全、关系未理顺、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因此,确立地质公园的国家所有权及其实现途径,对全国的地质公园实行统一管理,理顺所有权与经营权、管理权、监督权的关系,是解决我国地质公园开发与保护关系的根本所在。

6.重视地质科学研究

国外不少地质公园十分重视地质科研工作。通过与大学和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开展地质科学研究,提高地质公园的科技含量,甚至成为某些重大地学问题的研究基地或中心。如德国Vulkaneifel地质公园对Maar湖的研究,Crete岛推复和拆离构造的研究等,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地质学家到此考察研究,组织专题讨论会,在地质界已成为相关学科的理论生长点。在科研项目的投入上,一般有4种方式:其一,由国际相关组织出资,如有的欧洲国家的地质公园是由欧盟出资;其二,所属国家的政府出资;其三,政府和公司联合出资;其四,公司独资,实行市场化运作。目前,我国地质公园一方面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另一方面,科研投入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支持。今后在科学研究上要加强与大学及科研单位的合作,在科研投入上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并且争取国际有关资金的援助,把地质公园建设成为面向公众的地球科学教育普及基地。

参考文献

[1]赵汀,赵逊.欧洲地质公园建设和意义.地球学报,2002,23(5):463~470.

[2]郑敏,张家义.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对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体制建设的启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1):35~38.

[3]后立胜.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及其阶段性.当代经济管理,2005,45(6):63~58.

[4]陈从喜.国内外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进展与对策建议.国土资源情报,2004(5):8~11.

作者简介

[1]侯华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实习研究员。

[2]王素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实习研究员。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已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地质学和建筑科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在国外检索系统中,已被俄罗斯《文摘》检索系统、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和材料信息系统(MI)收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于1957年创刊,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专业领域权威性、综合性学术刊物之一。 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及时反映国内外本专业发展的最新理论与技术方法和水工环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研究的新动向,促进学科的发展、交流与推广。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 (1)水文地质学科基础理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同位素技术在水文地质学科中的应用、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地下水开采诱发环境地质问题(2)工程地质学科基础理论、重大工程地址区域稳定性研究分析、重大工程场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重大工程场址区地(坝)基工程处理、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等的试验与分析、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测预报理论及应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遗迹旅游开发与保护、工民建中地基处理、基坑支护、桩基础设计与应用、信息系统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3)城市环境地质、矿山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废弃物卫生填埋的环境地质、特殊生态区(湿地、三角洲、沙漠等)开发中环境地质(4)物化探技术在水工环专业领域中的应用等。 (1) 论文题目明确、精练,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可加附标题,英文题目不超过10个实词。(2) 论文属基金项目资助时,应注明资助项目名称(编号)。(3) 作者信息齐全:姓名(生年-),性别、职称、从事工作或研究方向,联系方式(Tel、E-mail)。(4) 中文摘要: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简明扼要交待清楚论文的目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证据、研究结果和结论,不超过500个汉字,英文摘要视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加。但综述、论评性论文可写成指示性文摘。(5)关键词:必须是意义明确的术语,中、英文对照关键词3-5个。(6) 正文字数一般不超过8000汉字(4个版面,包括图、表,重大基础与专题类论文可不受版面限制)。论文主要结构应有地质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结论等几个部分。(7) 论文写作要求:符合科研论文体裁,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述严谨,结论可信,语句通达,逻辑严密。(8) 正文采用3级标题,即,一级标题如“2 模型建立及计算方法”;二级标题如“2.1 模型建立”;三级标题如“2.1.1 模型建立基本原则”或“(1)模型建立基本原则”。 按正文中引用顺序,用[序号]形式标注于引用之处。(1) 专著、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学位论文[D]、报告[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2)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作者.论文题目[J].期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会议文集:[序号]论文作者.论文题目[A].论文集编著者(任选).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5) 各类标准:[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S].(6)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1) 自收稿日起3个月内,书面通知作者论文处理结果。来稿一经录用,作者需按要求修改论文。作者收到修改通知1个月内返回修改稿。超过1个月,编辑部催问1 次,催问1个月后仍未返回修改稿,视为自动撤稿(特殊原因且已向编辑部说明者除外)。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2) 录用稿件将酌收版面费,稿件一经刊用,即付稿酬(含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赠送当期刊物2份,超过2位作者,每位作者一份。来稿请寄: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辑部,邮编:100081(投稿邮箱请点击下面的链接,这里百度不允许放投稿邮箱和查询电话)

地质遗迹期刊怎么样投稿

福建省福州市国庆7天旅游攻略一~霞浦游Day1西安-福州:交通:西安咸阳国际机场12:35出发的航班,三个多小时抵达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去霞浦县城的交通还是有待于提升,机场离哪个中转都不近。去高铁站需要一个小时,包车直达需要七百块!机场大巴每张票100元,车却比较少,间隔两个多小时发一趟车。错过就要等很久。我们是每位150元,拼车去的霞浦县。后边的出行都是包车。吃:霞浦县城夜市很火热,热闹繁华,海鲜大排档火爆。黄鱼、生蚝非常鲜美。凉拌紫菜很惊艳。这里特产紫菜、海带、黄鱼、生蚝和鲍鱼。“姑奶奶厨房”口碑高,菜品很赞,他家的“手工豆腐”和鱼类强烈推荐。主食、饮料和水果收取两元钱就实现了自助自由。住:维也纳国际酒店3晚。条件很好,自助早餐很丰富。附近有一个很大的市场和一条餐饮街。Day2游霞浦:1.北岐村看日出早晨5:00从酒店出发,去北岐村看日出。还可以花20元钱乘坐渔船去海上观看,顺便近距离观看养殖基地。~有渔民就在观日出点招呼揽客。看完日出,回酒店吃自助早餐,距离不远,两不耽搁。2.杨家溪榕枫公园早餐后出发,去杨家溪看榕树~水牛、白鹭悠闲和谐相处;村姑赶鹅;两位老人点燃稻草造烟。可以走走老街的民宿区。车行路边的稻田很美,停下来拍照不错。中午返回酒店那边,在“姑奶奶厨房”就餐,回房休息。3.小滩涂+小浩摄影点午饭后回酒店睡了一觉,下午1:30出发。小滩涂~很小,很快搞定。小浩摄影点~要下到视野开阔的观景处,需要收费10元。4.三沙光影栈道+东壁日落三沙光影栈道~人多,栅栏干扰,养殖围场稀少,没有树木映衬,光线也缺乏层次。没有小浩摄影点的感觉好,可以坐在巨石上吹海风。东壁看日落~可以沿着一条台阶路上去东壁村,很有感觉。在高处顺便看日落。Day3游霞浦:1.晨起,先步行去了附近的市场游逛,感受在地人的烟火生活。2.高罗沙滩和大京沙滩酒店早餐后,八点整出发。海水很干净,太适合带着小朋友来度假玩水了。可以租一辆沙滩摩托车开起来,半个小时的体验亦可。3.东海1号公路是一条环海路线。沿途设置了很多个不同点位的观景台,让游客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看近海,风景很美。4.下尾岛有一处天然岩石形成的拱桥形洞,可以站在洞门下打卡拍照,很有感觉呢!遇到涨潮,就会被海水淹没过,就看不到了。5.吕峡灯塔灯塔在海边,沿小径曲里拐弯地走过去。能看到高坡和特有的山地植被,巨大的岩石,更高处的山脊上一溜儿排列着风力发电机。返回的途中,做核酸很方便,这里组织的很好,核酸都是免费!Day4游霞浦:1.沙江村 S 湾穿过沙江村,民宿的顶楼修建了观景台。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走到河边近距离感受,也可以乘摆渡船去那个孤村。2.半月里畲族古村落进大门不需要购票,一路沿着指示牌走,可近距离感受茶园,柚子树。3.东安码头乘渔船+登岛望远东安码头~要乘坐顶部棚有遮阳网的。先登一处小岛观景,要打伞。4.东安渔排体验跨出渔船,登上排筏子。在渔排格挡上游走拍照。近距离观看养殖网内的情形,还可以走近渔民的简易漂移房屋。送火车站,顺路在一个渔村的大排档吃了午餐,直奔火车站,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屏南县。

1.地质与勘探

《地质与勘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推广和普及科技新成果,以刊载矿产地质、矿产资源评价、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地质勘探技术、商业地质经济、矿山环境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专业科...

主管主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国地质学会

快捷分类:地质矿业工程 工程科技I

出版发行:北京  双月刊  A4

期刊刊号:0495-5331, 11-2043/P

创刊时间:1957年  影响因子 1.560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双月刊)创刊于1957年,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本刊面向国、内外水文地质学科、工程地质学科以及环境地质学、农业地质学科研究,地质与环境工程建设、技术方法应...

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快捷分类:地质地质学 基础科学

出版发行:北京  双月刊  A4

期刊刊号:1000-3665, 11-2202/P

创刊时间:1957  影响因子 0.622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说起国庆的七天假期的话,确实有许多人都想着出去旅游来度过这七天的美好时光,毕竟这么长的假期是一年中难得的时光,而且春暖花开,天气也不冷,不热刚好,可是我的话只能在电视上或者抖音上刷刷别人旅游的美景,而自己,却在家里,陪着家人,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帮父母做一下家务,我们,公司的话,不像别的正规公司一样放七天假,我们这边因为要赶生产任务,所以只放了三天,我来说说三天,是怎么过的吧?每天早上自己起来稍微早点,去外面,买菜,每天都不买多,当天够吃就行了,所以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鱼肉,买完菜回来就帮孩子做早点,比如说,蒸几个包子吃啊,再煮几个鸡蛋,或者直接下番茄鸡蛋肉丝面,感觉在家里过早的话,又营养又美味,吃完早饭就是陪着孩子一起写作业,小孩现在还在读幼儿园,学校里面发的作业呢,他们题目都看不懂,所以只能在旁边指导教他们,顺便教他们认字,一般的话也只做了个把小时就要准备中饭,每天十点钟开始,为中午的菜做准备,11点半吃中饭,小孩吃饭吃的比较慢,一般吃个饭得半个小时以上,如果自己喂的话,就快一点,但是孩子都这么大了,我也不想让这个坏习惯继续下去,就让他们自己吃,吃了怎样就怎样,吃完中饭休息半个小时就开始睡午觉,一般的话,一点左右睡觉,如果你不叫他们的话,他们可以一直睡到四点钟才起床,睡眠还是不错的,起床了,又要开始准备晚饭了,吃完晚饭就带着孩子出去散步,一般会在外面玩一个多小时,然后再回来洗澡,全部洗完之后到床上讲故事,一般个把小时讲完之后直接睡觉,十月的国庆三天假都是这样过去的感觉国庆这三天的话,虽然没有别人过的潇洒,但是能够陪着孩子的身边也是一种幸福,看着孩子一点点的慢慢长大,他的孩子天天围在自己的身边,开心的玩耍,内心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每个人的失意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也希望每一个人的诗意过得充实快乐

是每两年一次 目前已经第八批(2017年)

生物地质期刊官网投稿邮箱

2009年度全院共发表论文844篇,包括《SCIENCE》与《NATURE》论文2篇,SCI检索论文170篇,EI、ISTP检索论文14篇,国内核心论文536篇,国内外一般性刊物122篇。出版中文专著26部,外文专著1部。2009年与2008年相比,发表论文总数增长了12%,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发表论文数量统计分布图

主办学术期刊及年度发表论文情况

中国地质科学院及挂靠学会主办了9种学术期刊,包括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地质学报》英文期刊为SC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为CA收录刊物,其他绝大部分院办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

2009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全院9个刊物: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矿测试》、《岩石矿物学杂志》、《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建起了网站,实现了办公手段的现代化。以中国地质科学院9个刊物为依托,联合《地质通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湖泊科学》、《自然科学进展》、《地质与勘探》、《地球科学》等兄弟刊物,成功搭建“中国地学期刊网”,成为融办公系统与数据查询、分析功能为一体的专业数据库系统,也是目前国内科技期刊界最早建成、容纳单学科期刊最多的网站。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GEOLOGICA SINICA):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现为双月刊,2006~2009年连续4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全国仅5个)。近年来,《地质学报》(英文版)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地质科研的重大突破和国际水平。

《地质学报》英文版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2009年《地质学报》(英文版)荣获中国期刊协会评选的“新中国数字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编辑部主任郝梓国同志荣获“新中国数字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人”称号。

《地质学报》(英文版)

2009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取得的亮点主要有3个方面:

(1)发挥科技期刊的导向作用,第4期紧急登载的汶川地震一周年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地质学家的高度关注。据BLACKWELL网站统计,阅读率从每月500多次,提高到6500余次。董树文等发表有关汶川地震破裂、应力变化及影响因素、地震机理的论文全文下载量101次,摘要浏览量34次;徐锡伟等发表有关地震位移的论文全文下载量为67次,摘要浏览量53次。

《地质学报》(英文版)2009年文章国外下载量

(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

“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专辑国外高浏览量文章(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2)阅读、引用本刊论文的读者越来越多。据2009年JCR公布ACTA GEOLOGICA SINICA英文版影响因子为1.431,引文频次为1312次。在被SCI收录的256种国际地质刊物名列第110名;有110余种国际刊物引用《地质学报》英文版文章,引用2次以上的有70余种,包括世界著名刊物SCIENCE,表明本刊登载的论文水平基本上与国际刊物接轨。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国际著名刊物Science引用本刊论文情况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3)刊物的国际影响不断提高。截至2009年底,国外收录本刊的数据库、网站达22家,其中国外数据库达16家,包括著名的《SCI》、《CA》、《GeoRef》、耶鲁大学图书馆网站、法国地质学会网站等,国际网站和数据库对《地质学报》英文版的介绍,为我刊走出国门、奔向世界做了很好的铺垫。

据中国国家图书馆文献检索室提供的检索报告,截至2009年2月收录本刊的数据库等已达22个。它们是:

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

3)中国《万方数据库》;

4)中国《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

5)香港大学图书馆网站;

6)中国地学期刊网;

7)SCI《美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网络版》;

8)CA《化学文摘》;

9)GeoRef《美国地质文摘》;

10)TULSA(Petroleum Abs.);

11)Earthquake Engineering Abs.;

12)Current Contents Search;

13)ICONDA-Intl Construction;

14)Inside Conferences;

15)Civil Engineering Abs.;

16)耶鲁大学科学图书馆网站;

17)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网站;

18)澳大利亚网上博物馆网站;

19)法国地质学会网站;

20)SJR网站(国家不祥);

21)The Open University网站(国家不祥);

22)Blackwell出版公司网站。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现为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地质学报》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08年连续3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1.566,总被引频次为2013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位居第26名。2009年度发表论文175篇,共2032页。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论评》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纪舜院士。《地质论评》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2007年赢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的C类资助,2009年度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1.393,总被引频次为1702次,影响因子位居中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的第48位。2009年度共发表正式论文94篇,发表了6条通讯资料和16条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界的消息报道,共计912页。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地质论评》

《地球学报》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CA》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古生物、地层、岩石、矿床、矿物、构造、第四纪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物化探、遥感、水文、石油地质与石油工程等基础类地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科技论文或者综述性论文,现已成为全国地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本刊除印刷版外,还被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收录,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2009年与兄弟刊物完全实现了网上办公功能。自2001年起《地球学报》改为大16开本,双月刊。主要设有学术研究、综述与进展、技术与方法等栏目。2008年,《地球学报》总被引频次1064次;影响因子0.940,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138位。2009年度发表论文98篇,共883页。

《地球学报》

《地质论评》

《地球学报》

《矿床地质》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Abstracts、CSATechnology ResearchDatabase、Pecbepamuвн\blûжypнa (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矿床地质》在近几年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中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1.891,总被引频次为1233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0名。2009年度发表论文81篇,共866页。

《矿床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

《矿床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研究员。《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775,总被引频次为722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17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72篇,共694页。

《岩石矿物学杂志》

《岩矿测试》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分析测试技术科技期刊,创刊于1982年,主要报道国内与分析科学、资源环境、地球科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设备等研究成果、动态、评述及相关实践经验。曾获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地质矿产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期刊四通杯全优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目前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国内外15家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735,总被引频次为579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42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127篇,共604页。

《岩矿测试》

《岩矿测试》

《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同时也是我国地学领域中最富学术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国中文科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波兰哥白尼索引(IC)、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

创刊近30年来,《中国岩溶》始终坚持“争创名牌,构筑精品”的办刊理念,依托我国岩溶优势,突出特色栏目建设,严把质量关,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617,总被引频次为534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73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65篇,共440页。

《中国岩溶》

《地质力学学报》1995年创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是反映地质力学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08年度的影响 因子为0.651,总被引频次为335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33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40篇,共421页。

《地质力学学报》

《地质力学学报》

这是我们学校给我们提供的免费电子期刊网,有些不是你要的我删了,剩下的我看还有点多,你自己慢慢看吧,希望对你有用1、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DOAJ) 访问网址: 该系统收录的均为学术性、研究性期刊,一般都是经过同行评审,或者有编辑作质量控制的期刊,具有免费、全文、高质量的特点,对学术研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该目录及其收录期刊、论文可自由存取,任何人可以使用,不反对商业9、Engineering E-journal Search Engine 访问网址: 一百个工程电子期刊的列表,均可以获得全文。10、HighWire Press 电子期刊 访问网址: Press是全球最大的提供免费全文的学术文献出版商,于1995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创立。最初仅出版著名的周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目前已收录电子期刊340多种,文章总数已达130多万篇,其中超过44万篇文章可免费获得全文;这些数据仍在不断增加。通过该界面还可以检索Medline收录的4500种期刊中的1200多万篇文章,可看到文摘题录。HighWire Press收录的期刊覆盖以下学科:生命科学、医学、物理学、社会科学。 访问方式:国内用户通过专线访问,不需支付国际网络通讯费用。11、美国数学学会的第一个仅有电子版的期刊Electronic Research Announcements 访问网址: 在其主页中,首先对期刊进行了简单介绍,说明该期刊是美国数学学会的第一个仅有电子版的期刊。接着是按年代,卷期排列的期刊进入点,点击入点后屏幕列出该期的论文目录,直接点击题目即可浏览全文。页面中并提供了搜索整个学会(AMS)主办的期刊或是期刊中论文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投稿指南,联系地址等的介绍。12、BMC (BioMed Centeral)(提供120余种生物医学期刊免费全文) 访问网址:、PMC(PubMed Centeral)(美国NCBI建立的数字化生命科学期刊文献集,现提供50余种生物医学期刊免费全文)访问网址:、免费医学期刊 (法国Bernd Sebastian Kamps)(免费期刊/过期免费期刊/试用期免费期刊)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 16、 PLoS 访问地址: the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PLoS)出版了5种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期刊,可以免费获取全文。其中有1种是2005年新近出版的。17、 NCBI访问地址: 美国国立生物医学信息中心(NCBI)平台上,包含与生物科学相关的许多数据库,如PUBMED等。18、J-STAGE 访问地址: 开放获取的日本免费期刊全文19、 SciELO - Scientific Electronic Library Online 访问地址: 开放获取多学科资源20、 American Society for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访问地址: 美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1、 Open J-Gate 访问地址: 世界上最大的英语期刊免费获取网站,共有4037种期刊供开放获取。22、SHPRPA(Securing a Hybrid Environment for Research Preservation and Access )访问地址:开放获取研究资料23、 eScholarship Repository 访问地址: 开放获取资源24、Pubmed central 访问地址: Pubmed central 是一个提供生命科学期刊文献的全文数据库,它是由隶属美国国立图书馆(NLM)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所创建与管理的。现已收录80多种期刊,是一个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取全文没有限制,PubMed Central所收的文献在PubMed 有相应的检索口。25、Biomed central 访问地址: BioMed Central所出版的所有研究论文都属于开放获取的范围。有部分期刊需要订阅才能查看期刊的其它内容,但提供免费试用。目前出版165种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期刊。 以下是提供与生物、医学相关的开放获取资源的主要的10个机构:BioMed Central journals - PubMed Central - Highwire Press free content -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Lund University) -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 SPARC - SciELO - Health InterNetwork - FreeMedicalJournals.com - ( 1340 Journals) 26、 Free Full Text 访问地址: 涵盖 数学;物理;化学与化工;天文;地理;地质;生物;农业;医学;工程技术;材料科学;矿业;能源;电子;通讯与信息科学;自动化;计算机;航空航天;环境科学等学科的资源 。28、 Bioline international 访问地址: 开放获取资源35、Socolar 开放获取资源平台:访问地址:是一个开放获取资源的平台,提供基于开放获取期刊和开放获取机构仓储的导航、免费文章检索和全文链接服务。 资源特点:1、海量资源:2007年初资源统计,收录6103种开放获取期刊,其中90%以上期刊经过同行评审(Peer-Reviewed),收录约1035万篇文章;收录842个开放获取机构仓储,收录约281万条记录;2、更新及时:日更新;3、Google化检索功能:简单检索、高级检索,支持逻辑检索;4、检索项目包括: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学科、出版年度、期刊名、ISSN、出版社等; 5、期刊浏览:可以按照学科、刊名字顺浏览文章。使用说明:个人用户在该系统注册建立个人帐号即可以使用该平台的内容

生环国重才获批没几年,也很厉害的,地大第二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殷鸿福院士坐镇。。。建议去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官网上查一下。。。。

各地省图书馆一般也有权限,可以去进行浏览下载。

  • 索引序列
  • 地质遗迹期刊官网投稿邮箱
  • 地质遗迹期刊官网投稿
  • 地质遗迹期刊官网投稿入口
  • 地质遗迹期刊怎么样投稿
  • 生物地质期刊官网投稿邮箱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