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乔布斯抗癌论文发表时间

乔布斯抗癌论文发表时间

发布时间:

乔布斯抗癌论文发表时间

乔布斯,一般指史蒂夫·乔布斯,是因胰腺癌于2011年10月5日病逝的,享年56岁。人物介绍:史蒂夫·乔布斯,1955年2月24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美国发明家、企业家、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1976年4月1日,乔布斯签署了一份合同,决定成立一家电脑公司。1977年4月,乔布斯在美国第一次计算机展览会展示了苹果Ⅱ号样机。1997年苹果推出iMac,创新的外壳颜色透明设计使得产品大卖,并让苹果度过财政危机。2011年8月24日,史蒂夫·乔布斯向苹果董事会提交辞职申请。乔布斯被认为是计算机业界与娱乐业界的标志性人物,他经历了苹果公司几十年的起落与兴衰,先后领导和推出了麦金塔计算机(Macintosh)、iMac、iPod、iPhone、iPad等风靡全球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生活方式。乔布斯同时也是前Pixar动画公司的董事长及行政总裁。2011年10月5日,因胰腺癌病逝,享年56岁。

胰腺肿瘤转移后导致的呼吸骤停是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死亡的直接原因。

史蒂夫·乔布斯被胰腺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缠身多年。2011年8月25日早间,苹果董事会宣布,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辞职。 2011年10月5日逝世,终年56岁。

拓展资料:

乔布斯的癌症史

2003年10月:乔布斯被检查出胰腺癌。《财富》杂志在2008年的一篇文章中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为了避免手术,他试图通过饮食来治疗。该杂志称,在咨询过律师的意见后,苹果决定不向股东披露这一事件。

2004年8月1日:时年49岁的乔布斯首次对外披露自己身患癌症。他表示,已经通过手术成功将肿瘤摘除。乔布斯称,由于手术及时,他不必接受化疗和放疗。在乔布斯9月重返公司前,苹果的日常运营一直由蒂姆·库克(Tim Cook)负责。

2005年6月12日: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讲述了他与癌症斗争的过程。他表示,一年前被诊断出癌症后,医生说他活不过6个月。但癌症最终通过手术治愈了,“我现在好了。”他说。

2008年6月9日:在iPhone 3G的发布会上,乔布斯显得面容憔悴,而且非常瘦弱。但苹果称,他只是得了“常规疾病”。

2008年7月21日:在回答外界对乔布斯健康状况的担忧时,苹果表示他不准备离开公司,而且健康状况是乔布斯的私人问题。投资者的疑虑并未打消,导致苹果股价大跌10%。

2008年7月23日:据知名报纸报道,乔布斯对同事和董事会说,他并没有得癌症。该报还援引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话说,同年早些时候,他已经通过手术解决了导致体重下降的问题。

2008年9月9日:乔布斯在旧金山的一次发布会上推出了新一代iPod,但他仍然很瘦。乔布斯开玩笑说:“有关我死了的报道太夸张了。”

2008年12月16日:苹果表示,乔布斯不会与以往一样在Macworld大会上发表演讲。在此之前,乔布斯已经连续11年在这一会议上发布新产品。

2009年1月5日:乔布斯表示,他之所以体重下降,是因为“荷尔蒙失调”。他承诺将在治疗期间继续担任CEO。乔布斯在公开信中说:“这种营养问题的治疗相对简单而直接。”

2011年10月6日,苹果董事会宣布前行政总裁乔布斯于当地时间10月5日逝世,终年56岁,葬礼于10月7日举行。

2003年10月:乔布斯被检查出胰腺癌。抗癌8年后于北京时间2011年10月6日辞世。

#乔布斯辞世死亡原因曝光乔布斯患有胰腺癌,而且还是恶性的肿瘤,在胰腺内的恶性肿瘤引起死亡的概率非常的高。2009年4月,乔布斯在田纳西州孟菲斯的卫理公会大学医院移植研究所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非常成功。乔布斯曾在2009年和2011年两次因病休假,当时苹果股价均出现大幅下跌。24日在乔布斯宣布辞职的消息发布不久,苹果公司的股价应声下跌5.3%。乔布斯被视为苹果公司的心脏和灵魂,分析人士和投资者曾多次表现出如果乔布斯离开苹果,这家全球市值第二大的公司将如何应对的关心。莱文森说:“蒂姆就是我们下任CEO的合适人选,董事会对此充满信心。”苹果称,正是乔布斯提名蒂姆-库克作为其接班人,并敦促董事会立即执行。史蒂夫·乔布斯,出生于1955年2月24日。他是一个禅宗佛教徒,曾一度考虑出家为僧。1972年高中毕业后,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里德学院只念了一学期的书;1976年,时年21岁的乔布斯和26岁的沃兹尼艾克在乔布斯家的车库里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2009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这十年美国最佳CEO,同年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之一

乔布斯发表过论文吗

你可以看看《时代》前总编写的乔布斯传 比较全面,采访了100多位乔布斯身边人物,百度搜索也很多。望采纳!

看《乔布斯传》啊!下面是一些事例,我整理的成功的部分。1977年1月,苹果公司注册成立;198苹果imac电脑(20张)0年12月12日,股票在华尔街上市;1983年,乔布斯着力研究新个人电脑;1983年4月,百事可乐的前行政总裁约翰·斯库利(John Sculley)成为苹果的行政总裁。1984年,第一台Mac机面市;1985年5月23日,史蒂芬·乔布斯试图通过政变促使约翰·斯库利(John Sculley)下台。他试图在约翰·斯库利在中国开会期间获得苹果公司的控制权。在最后时刻他的计划被人告发;1985年5月24日,约翰·斯库利(John Sculley)和乔布斯发生激烈争论。约翰·斯库利要求董事会在他和乔布斯之间作出选择;1985年5月31日,约翰·斯库利(John Sculley)解除乔布斯的一切权力,仅保留了他的苹果主席职务,但乔布斯已经不能对任何决策施加影响;1985年9月17日,史蒂芬·乔布斯正式从苹果辞职。他对苹果董事会表示他计划创建一家新的公司。他还通知他们5名苹果雇员将与他一起创建新的公司NeXT;1985年9月23日,苹果向史蒂芬·乔布斯提起诉讼。1985年10月24日,约翰·斯库利(John Sculley)签下有史以来对苹果公司最不利的合同。他同意微软如果继续为苹果生产软件(如Word,Excel)就允许微软使用部分苹果图形界面技术。如果约翰·斯库利(John Sculley)没有与微软做下这笔交易,Windows也许永远不会介入,因为由于它与MacOS相似性,很明显苹果将会轻松的在任何反对微软的诉讼获胜。1985年末,苹果发布Macintosh Office,并首次使用LaserWriter和AppleTalk网络技术,以期让Mac对小型企业更加具有吸引力;1986年1月,苹果停止对史蒂芬·乔布斯的诉讼。乔布斯同意六个月内不雇用苹果职员,并且不建立与苹果电脑竞争的电脑公司;1986年,史蒂芬·乔布斯从George Lucas手上购买了Pixar电脑动画工作室,耗资近1000万美元;1995年,乔布斯的公司出品的《玩具总动员》上映一举成名;1996年,苹果收购NeXT,乔布斯担任顾问;1997年,乔布斯再次成为苹果的行政总裁;1998年,iMac成为美国最畅销个人电脑 ;1999年,苹果推出iBook、G4和iMacDV;2001年,平面式的iMac推出,取代已问世三年的iMac;2002年,推出第二代iPod播放器,使用了称为“Touch wheel”的触摸式感应操控方式;2003年,推出第一台的64位元个人电脑Apple PowerMac G5;2003年,推出第三代iPod音乐播放器,可同时支持Mac和Windows,并取消Firewire连接埠的设计;2004年,推出第四代iPod数码音乐播放器,沿用了原本在iPod mini上的“Click Wheel”操控设计。此后还推苹果iphone手机(6张)出搭载彩色显示屏的iPod Video。2004年,推出迷你版iPod mini数码音乐播放器,其金属外壳与其他机种歧异性极大;2005年,乔布斯宣布下一年度的苹果电脑将采用英特尔处理器。2005年,苹果推出第五代iPod播放器;2005年,苹果推出第二代iPod mini 迷你数码音乐播放器与iPod shuffle,其无显示屏设计引起部分使用者不满;2005年九月,苹果推出iPod nano 超薄数码音乐播放器,采用彩色显示器;2006年,斯蒂夫·乔布斯推出了第一部使用英特尔处理器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也就是iMac和MacBook Pro;2006年,推出第六代iPod数码音乐播放器,称为"iPod classic";2006年,推出第二代iPod nano 数码音乐播放器,采用和iPod mini相同之铝壳设计;2006年,推出第二代iPod shuffle数码音苹果ipad(8张)乐播放器,其外型变为类似一个夹子,体积更加小巧;2007年,推出第三代iPod nano超薄数码音乐播放器,外型由细长转为宽扁;2007年,斯蒂夫·乔布斯在Mac World上发布了iPhone与iPod touch;2008年,斯蒂夫·乔布斯在Mac World上从黄色信封中取出了MacBook Air,这是当时最薄的笔记本电脑;2008年,斯蒂夫·乔布斯在Mac World上发布了iPod nano 第四代和iPod touch第二代;2008年,斯蒂夫·乔布斯在Mac World上发布了新设计的MacBook和MacBook Pro,以及全新的24英寸Apple LED Cinema Display;2009年,苹果负责全球营销的高级副总裁菲利普·席勒(Phillip Schiller)在Mac World2009大会上发布了重新设计的17英寸屏幕的MacBook Pro笔记本电脑;2009年3月3日,苹果推出升级版的iMac,但外形并未改变,其使用了NⅥDIA公司新款显卡,并小幅度降低了iMac价格,同时升级更新的包括Mac mini和Mac Pro;2009年3月11日,苹果推出新款iPod shuffle(封面为APPLE TV)ipod(9张),这是第一款可以语音发音的数码音乐播放器,体积更加小巧,几乎是上代的一半大小,由于部分操作键转至耳机线缆上,所以暂时不支持第三方耳机,而且必须配合8.1版本或更新版本的iTunes使用。2009年,6月23日乔布斯回归苹果总部工作;2010年1月27日,苹果公司平板电脑iPad正式发布;2010年4月6日,苹果iPad正式在美国发售;2010年5月26日,在与比尔·盖茨(Bill Gates)竞跑了30多年之后,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这位苹果公司创始人终于将苹果送上了纳斯达克(Nasdaq)的顶峰位置。苹果公司的市值在当日纽约股市收市时达到2220亿美元,仅次于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成为美国第二大市值的上市公司,微软当日市值为2190亿美元;2010年6月8日,北京时间凌晨1点,苹果公司年度盛会WWDC2010(Apple 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 2010)正式开幕,在大会上,乔布斯正式发布了近来一直引人瞩目的苹果第四代手机iPhone 4。其显示屏像素也将由原来的480×320升级为960×640;2011年1月16日苹果股价以363.13美元收盘;2011年2月18日晚间,美国总统奥巴马宴请乔布斯等资讯科技业巨头;2011年3月3日,乔布斯于北京时间3日凌晨2点在美国旧金山出人意料的亲自到场召开发布会,发布iPad2。2011年8月初,苹果公司市值(约3371亿美元)超过埃克森美孚(约3333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值的上市公司,也是全球第一大资讯科技公司。2011年8月25日早晨,苹果董事会宣布,行政总裁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辞职,董事会任命前营运总裁蒂姆·库克(Tim Cook)接任苹果行政总裁。乔布斯被选为董事会主席,库克加入董事会,立即生效。求采纳~

图灵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是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提出了“图灵机”和“图灵测试”等重要概念。人们为纪念其在计算机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设立“图灵奖”。

“苹果”电脑创始人之一斯蒂夫·乔布斯 英文名:Steve Paul Jobs “苹果”电脑的创始人之一,1985年获得了由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1997年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同年被评为最成功的管理者,是声名显赫的“计算机狂人”。 企业类型:计算机业。 成长记录: 他是一个美国式的英雄,几经起伏,但依然屹立不倒,就像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到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倒。他和斯蒂夫·沃茨创造了“苹果”,掀起了个人电脑的风潮,改变了一个时代,但却在最顶峰的时候被封杀,从高楼落到谷底,但是12年后,他又卷土重来,重新开始第二个“斯蒂夫·乔布斯”时代。 公司经历 1977年1月,苹果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1980年12月12日,股票在华尔街上市。 1983年,乔布斯着力研究新个人电脑。 1984年,第一台Mac机面市 1985年,被Sculley扫地出门创办NeXT 1986年,乔布斯收购Pixar 1989年,NeXT公司失败 1993年,乔布斯关闭NeXT的硬件部分; 1995年《玩具总动员》播放一举成名。 1996年,苹果收购NeXT乔布斯担任顾问 1997年,乔布斯再次成为苹果CEO 1998年,iMac成为美国最畅销个人电脑 1999年,苹果推出iBook、G4和iMacDV 2000年,苹果公司再次出现季度亏损,分额下降,股价大跌 2001年,平面式的iMac推出,取代已问世三年的iMac。 以下内容(2002年至2009年年历)在GNU自由文档许可证下发布 作者:Wiki百科 2002年,推出第二代iPod播放器,使用了称为“Touch wheel”的触摸式感应操控方式。 2003年,推出第一台的64位元个人电脑Apple PowerMac G5。 2003年,推出第三代iPod音乐播放器,可同时支持Mac和Windows,并取消Firewire连接埠的设计。 2004年,斯蒂夫·乔布斯被诊断出胰腺癌,苹果股价重挫。 2004年,推出第四代iPod数码音乐播放器,沿用了原本在iPod mini上的“Click Wheel”操控设计。此后还推出搭载彩色显示屏的iPod Video。 2004年,推出迷你版iPod mini数码音乐播放器,其金属外壳与其他机种歧异性极大。 2005年,斯蒂夫·乔布斯宣布下一年度的电脑将采用英特尔处理器。 2005年,推出第五代iPod播放器。 2005年,推出第二代iPod mini 迷你数码音乐播放器与iPod shuffle,其无显示屏设计引起部分使用者不满。 2005年九月,推出iPod nano 超薄数码音乐播放器,采用彩色显示器。 2006年,斯蒂夫·乔布斯发表了第一部使用英特尔处理器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分别为iMac和MacBook Pro。 2006年,推出第六代iPod数码音乐播放器,称为"iPod classic"。 2006年,推出第二代iPod nano 数码音乐播放器,采用和iPod mini相同之铝壳设计。 2006年,推出第二代iPod shuffle数码音乐播放器,其外型变为类似一个夹子,体积更加小巧。 2007年,推出第三代iPod nano超薄数码音乐播放器,外型由细长转为宽扁。 2007年,斯蒂夫·乔布斯在Mac World上发布了iPhone与iPod touch。 2008年,斯蒂夫·乔布斯在Mac World上发布(从信封中取出)了MacBook Air,这是当时最薄的笔记本电脑。 2008年,斯蒂夫·乔布斯在Mac World上发布了iPod nano 第四代和iPod touch第二代。 2008年,斯蒂夫·乔布斯在Mac World上发布了新设计的MacBook和MacBook Pro,以及全新的24英寸Apple LED Cinema Display。 2009年,苹果负责全球营销的高级副总裁菲利普·席勒在Mac World2009大会上发布了重新设计的17英寸屏幕的MacBook Pro笔记本电脑。 2009年,3月3日推出升级版的iMac,但外形并未改变,其使用了NVIDIA公司新款显卡,并小幅度降低了iMac价格,同时升级更新的包括Mac mini和Mac Pro。 2009年,3月11日推出新款iPod shuffle,这是第一款可以语音发音的数码音乐播放器,体积更加小巧,几乎是上代的一半大小,由于部分操作键转至耳机线缆上,所以暂时不支持第三方耳机,而且必须配合8.1版本或更新版本的iTunes使用。2009年,6月23日乔布斯重新回归苹果总部工作。 2010年,苹果发布平板电脑iPad ,最低售价499美元 希望采纳

小学生发表抗癌论文

1)癌症的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指促进健康及减少危险因素。从引起癌症的病因入手,进行预防。不要:吸烟、过量饮酒,吃已发霉的花生和粮食,食用发霉花生榨成的油,吃热烫烟熏食品及过分刺激性食物。少吃:腌制、熏制、油炸及含硝酸盐类等食品。如火腿、熏肠、熏鱼、午餐肉、炸土豆片等。高脂肪食品,可降低消化道癌、乳腺癌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玻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动物内脏、蛋黄、奶油、人造奶油、黄油、猪油。避免接触:石棉、苯胺染料、苯等致癌物质、离子射线和大量的紫外线。预防感染:乙肝病毒、人乳头瘤病毒、血吸虫等感染。多吃:具有抗癌、防癌作用的食品,并提倡生食。如西红柿、深绿色蔬菜(如芹菜、甘蓝,颜色越深,防癌能力越强)、十字花科蔬菜(包括甘蓝、花椰菜、洋白菜、西兰花、芥菜及萝卜,这类蔬菜最好生食)、大豆制品、柑橘类水果、麦芽与麦片(可有效预防直肠癌与结肠癌的发生)、葱、姜、蒜(对肠癌、胃癌、肝癌、肺癌的发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酸奶(对肠道癌有预防作用)。4)癌症的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筛检癌前病患或早期癌症病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自我检查是早期发现癌症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发现浅表和检查方便部位的肿瘤。检查方法主要是手模、镜子照。可以检查口腔、皮肤、皮下、颈部、乳房、外生殖器、肛门等一切可以摸到的部位。腹部检查可在清晨起床前自上而下逐一按摸,按摸时,双腿要屈膝,检查内容主要是有无肿快,有无与平时不一样的状 况和感觉,如有异常可到医院检查。此外,了解一些常见癌症的早期征兆,也可帮助你早期发现癌症。膀胱癌:经常性血尿,但小便不痛,吃药不见效。胃癌:长期心口痛、胃口不好、恶心、呕吐、呕血、黑便。鼻咽癌:长期鼻塞、并有耳鸣、头痛、流鼻血现象,或伴有单侧性颌下无痛性肿快。食道癌:进食有梗塞感,时有呕吐、进食后胸骨后疼痛但无其他原因可找。乳腺癌:乳房出现肿快,挤压乳头有血水流出,乳房皮肤粗糙象橘子皮。肝癌:原患有慢性肝炎,右上腹长期刺痛或涨痛,胃口不好。宫颈癌:月经不正常,白带增多且有臭味,同房后阴道常有少量流血。绝经者有不规则无痛性出血。咽喉癌:声音长期嘶哑,吃药也不管用。肺癌:长期吸烟、干咳、痰中带血丝,间歇性胸痛,呼吸困难和发热、恶寒。肠癌:长期便密、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大便带血、变形,腹部疼痛或摸到肿快,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癌症的自我检查:1、每日:注意大便的习惯有无改变,特别注意大便时有无疼痛感、下坠感,大便的形状是否变细,是否呈柏油色或带血。注意小便时射程是否缩短,有无白色分泌物排出,有无血尿,会阴部有无不适感等。女性观察白带是否混有血性分泌物,是否带有腥臭味。2、每月:自行触摸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检查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小于花生米大小的淋巴结属于正常),肿大淋巴结质地如何,是否固定,有无肿痛,生长的速度。注意身体表面各部位的黑痔,是否在短时间内生长迅速、破溃。男性注意尿道口处有无溃疡结节,阴茎冠状沟有无易出血的菜花样肿物。3、每年:由专业医师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或参加一次癌症普查。癌症的普查:肿瘤普查或称筛检,其目的是人群中检出患某病的病人。早期发现肿瘤病例主要靠筛检措施。筛检是指用快速的检查、实验或其他方法,将表面健康的人群分为可能患病者(实验阳性)和可能无病者(实验阴性者),对未被识别的疾病的发现提出推断的依据。筛检实验不具有诊断意义。筛检阳性者必须经医师进一步诊断和治疗。肿瘤普查包括:1、由医生进行的体格检查。2、甲胎蛋白(AFP)用于肝癌普查。3、B超检查。用于检查腹部肿瘤。4、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此法并已被充分肯定在宫颈癌普查方面的价值。宫颈涂片阳性者宫颈癌的确诊率为95.5%,可疑阳性者确诊率亦近70%。 5、粪便潜血试验,有阳性结果者做纤维胃镜或钡灌肠检查。用来检查消化道肿瘤。6、线胸片或透视,做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作为肺癌普查的方法。7、对乳腺癌的普查首先由妇女自行检查,发现可疑的病人,由医师进行检查。可采用热图像,乳腺钼靶X线摄影等检查。总之,目前的肿瘤普查方法大多尚不理想,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如发现血管上皮重度增生、胃黏膜的不典型增生、化生和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结肠息肉,支气管上皮的增生和化生等,应引起高度重视,密切随访,积极治疗。3)癌症的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对已患癌症患者,减少并发症,防止致残,提高生存率,康复率,以及减轻由癌症引起的疼痛。一旦得了癌症,首先需要的是尽快得到治疗,治疗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或免疫治疗等。治疗后的病人需要康复。康复中需要营养支持,需要心理治疗,需要体育锻炼。在肿瘤晚期可能遇到非常严重的疼痛问题,肿瘤科医生会给予专业处理。防癌的日常食物合理饮食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防癌措施,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补充一些防癌食物,以下供参考。玉米:其营养价值超过面粉、大米,经常食用能预防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并癌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等玻红薯: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赖氨酸、植物纤维、去氢表雄酮,能预防肠癌和乳腺癌。南瓜:含极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还含有钙质和纤维素、色氨酸-P等,可预防肥胖、糖尿并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是预防癌症的好食品。麦麸:麦麸是小麦主要营养成分的仓库,含有B族维生素、硒、镁等矿物质,很多植物纤维。有利于防治大肠癌、糖尿并高脂高胆固醇血症、便秘、痔疮等。萝卜及胡萝卜:含有大量维生素C,胡萝卜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所以它们具有极好的防癌作用。蘑菇: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的矿物质,含硒和丰富的维生素D,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利于预防胃癌和食管癌。芦笋:它含有硒和植物纤维等,可用来防治多种癌症。苦瓜:苦瓜的抗癌作用是由于它含有一种类奎宁蛋白,能激活免疫细胞的活性,苦瓜种子中含有抑制细胞侵袭、转移的成分。茄子: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还含有龙葵碱、葫芦素、水苏碱、胆碱等物质,其中龙葵碱和葫芦素被证实具有抗癌作用。大蒜:实验已证实,大蒜素、大蒜辣素对许多癌细胞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大蒜素还能阻断在体内合成亚硝胺。大蒜富含硒、锗,锗能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海带:海带提取物对多种癌细胞有抑制作用。豆类及豆制品:在豆类中,大豆、豌豆、扁豆、绿豆和刀豆等都含有可以防癌抗癌的核酸。百合科(葱、洋葱、蒜等)和十字花科(元白菜、白萝卜、芜菁等)蔬菜:它们含有多量的硫化合物,能够增强肝脏对异物解毒时所需酶的作用,能增强人体预防癌症的效果。绿茶:据国内外广泛研究,认为茶叶,尤其是绿茶具有非常明显的防癌作用。其它:如大枣、山楂、猕猴桃、葡萄、乌梅、大白菜、包心菜、多种海产品等。

父母为了孩子的荣誉玩过火了,把一些高大上的名头加在孩子身上自然会遭到社会的质疑。

望茵茸含有多酚类物质例如槲皮素和硒微量元素。望茵茸中的硒元素和槲皮素有着防ai和抗溜以及抗肿liu的作用,能抑制襄组织的增生还阻止癌细胞转移从而诱导癌细胞凋亡。望茵茸的药效成分价值超过所有的抗癌物品。

我认为他们这一家人真的很优秀,也可以看出来这对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是非常好的,中国的一些家长应该学习一下。

中国抗癌协会论文发表

去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发表 46 篇 SCI 文章”引起热议,在过去近一年之后,近日,这个话题再度被提起。 我发现,当事人 邓汉宇博士 ,目前已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 生导师 。担任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PLOS ONE等 多个SCI杂志审稿人 。据邓博士的ResearchGate(一个科研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显示,邓博士目前已经发表 文章82篇 。其中一篇发表在 EJSO 上的文章 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谷歌学术显示该论文已被引25次)。 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题为:“ Sarcopenia is an independent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邓博士发微博表示:“我们的精准肺外科诊疗研究论文继续成为ESI(到十一月/十二月2019为止)高水平论文!(Web of Science统计中, 四川大学外科学研究方向中仅有的5篇高水平论文之一! )”。 01 争议不断 是“开挂”还是灌水? 去年,按照惯例,华西临床医学院公布了的2019届荣誉毕业生。但 3名荣誉毕业生发表的SCI数量之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质疑。 3个荣誉毕业生发表的文章分别为: 荣誉毕业生A: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大于120分。 荣誉毕业生B:SCI论文30多篇。 荣誉毕业生C:发表SCI论文31篇,影响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 荣誉毕业生A就是争议最大的华西胸外科邓汉宇博士 ,从2016年入学以来,他已经发表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 大于120 分,40多篇论文包括: Original research:16 篇 Comments: 9 篇 Meta 分析:10 篇 其余为 letter。 很多网友质疑其文章的真实性和质量,认为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类完成这么多篇文章,是否存在抄袭和灌水的可能。甚至有华西医学院内部人士匿名评论。 46篇文章多为 2-3 分左右的期刊或者杂志,其中一篇 11 分左右的高分文章是 letter to editor,SCI 论文中一些 comments,letter 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科研论文。 SCI杂志的文章的几种类型 Original Artical 论著: 这个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分为基础性和临床性文章。基础性文章就我国现在普遍在发的文章,属于前瞻性的一个研究,通俗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假设一个思路,然后通过实验来得出一个结论来证明我这个思路,得出的结果两种情况一个是阳性(符合我的思路)一个是阴性的(不符合)大家不要认为阴性的结国就发不了SCI,阴性的同样可以发SCI,可以想象它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思路是得不出来这样的结果,也是对国际科研的一个贡献。这类文章需要经过peer review,审稿周期较长,哪怕是低分杂志,从投稿到录用半年多是家常便饭。 Review: 也就是综述,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文章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ion)”区分开来。“文献综述”并非一般的“背景描述”,还需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思考。 Meta分析: 针对一个不同研究得出的结果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这些研究(以RCT为主)的结果放在一起,得出结论的文章。 Comment、invitedcommentary、editorial评论: 对最新发表(时效性)的某篇论文进行评论,一般是杂志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受邀评论,被评论的文章往往具有重大临床或科研意义。录用周期较短,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周内。 Letter to editor: 致编辑函/信是读者针对某篇感兴趣的文章写的读后感,或延续要告诉期刊内容。字数限制约300-500字,也有杂志要求不超过150字,一般无具体格式要求。杂志接受针对最新发表论文写的letter(时效性),超过规定的时间不再接收。 读者若具备相应研究基础,能提出独到观点,一般容易被杂志接收,甚至是一些顶级杂志。 因为不同类型的SCI撰写难易度和接受周期不一样,综合来看, 三年一作发46篇SCI是一个可以做到的事情。 网友争议的点主要集中在邓博士发表的文章类型和 文章质量。 根据 2019 年公布的影响因子,计算 Nature、Science、Cell 三大顶级期刊杂志影响因子总和为: 43.07+41.037+36.216=120.323 也就是说邓博士三年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了 CNS 之和。 试想如果邓博士三年发了 CNS 级别杂志的一作文章,相信他作为博士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不会引起任何非议。 因此,网络上对邓博士的评论,渐渐的分成了两个大阵营: 一种认为,这就是一种论文“灌水”行为。 孔柚: 我只能承认他很能写,是不是灌水,有没有含金量,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fromiccas: 不喜欢灌水型研究,真要比,井冈山大学不是还有人一年一百多篇吗?我是希望学生都能够在主流杂志上发表文章,但是我的学生能发到macromolecules我就心满意足了。做研究,要有代表性的方向,代表性的工作。 知行合一: 三年46篇,三年就是36个月,不到一个月一篇,这种短平快的东西做出来能有多大学术价值,我表示怀疑。 一种则认为,“承认别人的优秀没那么难,能发这么多篇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Jenny: 没问题啊,那是人家能力和实力,存在就是合理的。他又没造假。 E.: 如果没有科研条件去写高分的,小课题做的快,多发几篇也是错吗?况且 16篇research都是实实在在的呀,没事时看看别人的研究写写与自己课题相关的letter和meta 也是一种努力啊,为什么要说人家水?个人觉得他只是在能力范围能尽了全力而已。 木兰舟: 那也不可否认16篇original article。三年16篇还要怎样。 02 本人发文回应 瞎喷没用,干点实事提升自己才是正经 面对争议,2019年8月20日,邓博士本人在知乎上曾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我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9届荣誉毕业生本人(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们荣誉毕业生是针对本科生,八年制是作为本科生进行评比,所以不涉及和传统博士的评比;其次,荣誉毕业生是同专业同学选举出来,而不是学院老师指定)。等最近忙空了,我想在知乎上给大家分享sci思维、写作、投稿等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够让没有sci的同学,也能够有机会发表sci,至少能够不为毕业而焦头烂额。在这里给大家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我是华西临床医学院的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的学生(2011年入学)。华西的八年制,大概比清华北大录取线少20分左右吧。八年前,我高考失利,与清华北大无缘(可以去我的高中调查一下真相),于是选择学医,选择八年制。所以,本人学习能力可能比较强吧,因此读文献、写文章的能力也相对来说比较强吧。 第二,8年的时间里,我分成了两个阶段。前4年的本科学习,所以我花了高中努力程度的70%,轻松达到平均分90分的成绩,单科解剖学,诊断学等临床基础课程,专业第一。临床功底,可以去春雨医生或者好大夫检索一下我的治病救人诊疗经验以及病人对我的评价。后4年研究生的学习,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胸外科专业,因为我热爱这个专业,我每天看专业文献就像放松心情一样地娱乐,所以我会写原始研究,写meta分析,写letter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请注意,这是我的爱好,因为能够和全世界胸外科医师交流,这是我感觉愉悦的事情。)。做科研,在我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抵制的。后来培养了兴趣,尤其是我能够把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所以我的文章,都是临床的。关于基础研究,我确实不太通晓),为我的病人提供最新的诊疗意见,我觉得值了。(可以参考一下我在春雨或者好大夫平台发表的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三,我对待科研文章,如同对待挚友,进行交流和学习。 不做科研的医生,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因为他不懂得思考和解决临床问题,一味地去接受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医生,是很危险的。因为病人情况都是个体化的,医学作为实践性经验性学科,就是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里补充一下——胸外科有很多没有一致定论的东西,包括早期肺癌的手术,如果一个医生不去思考如何为病人做一次最佳的切除范围,那他只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担心,甚至术后复发转移。我见过太多这些的医生,所以我才发出此感慨。 第四,关于灌水。 我很庆幸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发表在自己的专业杂志上,没办法我们胸外科相关的杂志,大概就是几分的水平。试问,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谁不想要呢?但我想,懂行情的人都会知道,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况且,各大医院的院长、主任们,也不见得都是发表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吧。 第五,大家如果感兴趣,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科研经验: 微博: 第六,我最后给大家解释一下,我在最后三年,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在华西医院各科室实习一年,从2017年,在华西医院肺癌中心上临床作为住院医师参与一线工作(收治病人、值班等)一年半左右。 最后半年多时间里,完成专业博士毕业论文。 第七,我总结我以上所说的,我并不觉得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大学的八年里,相比于其他的荣誉毕业生,别人从一开始就叱咤风云,而我并不属于学院的知名人物(毕竟我不喜欢搞学生会工作,不喜欢互联网竞赛,不喜欢加各种协会……我们同一届的其他专业的,大多都没有听说过我这个名字),没想到在最后毕业的时候被选出来作为本科荣誉毕业生,我只是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没有白费。我常常给同学朋友开玩笑说,“我是拿了5年的励志奖学金,最后一年终于励志成功,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最后总结一下,我做这一次的正面回应网络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就是要让你们知道,大学里努力了的人,你们瞎喷、瞎黑,是没有用的!别一天没事干了,吃饱了就在网络上消化,干点实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学习能力,对你自己才是最好的! 邓汉宇,男,中共党员,胸外科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生导师。师从于被誉为“中国肺外科第一人”的周清华教授,获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及胸外科学博士学位。现为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会员、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会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转移专业委员会会员。 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AMA Surgery、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World Journal of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等杂志发表胸部肿瘤外科学相关英文SCI文章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20分()。受邀作为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PLOS ONE、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Surgery等SCI杂志审稿人。多次受邀参加ISDE、OESO、ASCVTS、ESTS、MRS、WCLC等国际会议以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年会、青年医师论坛、川渝食管癌年会及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年会并作大会发言和壁报展示。荣获2017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19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虽然回应的最后言辞比较激烈,但 平心而论,邓博士绝对算得上优秀。 在现行评价体系下,每个医院的评价体系不同,邓博士虽有争议,但无可厚非。其发表在EJSO上的一篇一作文章还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2月23日, 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通知,明确要求破除“唯论文”论不良导向,鼓励发“三高”论文,过几年再看,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你怎么看? 本文由 科研大匠 综合自知乎、@邓汉宇ResearchGate、微博,华西医院等

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院长:国内肿瘤界知名专家,吉林省肿瘤界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致力于恶性肿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在肺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及胃肠道肿瘤的诊断、多学科治疗及肿瘤免疫靶向治疗方面尤有建树。积极倡导开展恶性肿瘤疗效预测及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基因分析等科研以指导临床,大力推广规范化、个体化的肿瘤诊疗理念。现任吉林省肿瘤医院院长、吉林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吉林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吉林省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主任、吉林省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吉林省血液肿瘤病实验室主任、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CSCO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专科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美国临床肿瘤协作中心ASCO会员、吉林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是《美国中华淋巴与肿瘤学杂志》、《中华肿瘤防治研究》、《肿瘤》、《临床肿瘤学杂志》、《JTO中文版》、《实用肿瘤学》、《国际肿瘤学杂志》、《中德临床肿瘤学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程颖院长十分注重临床工作与科研学术的紧密结合,先后撰写专业学术论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承担国家及省市科研课题19项,其中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课题1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攻关项目2项,国家863课题1项,其中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作为中国胸部肿瘤协作组(C-TONG)重要成员、中国肺癌专家组核心成员,参与了卫生部肺癌诊疗指南的编写,参与临床试验研究共77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21项,参加了INFORM研究,在2011年CSCO年会上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程颖院长是我省唯一荣获2009-2010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医师行业最高奖项——中国医师奖、吉林省卫生楷模奖获得者、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卫生系统第一层次创新拔尖人才、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全省卫生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省直机关工委共产党员标兵,多次被长春市委、市政府评为“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创文明城市最佳个人”。程颖院长以其卓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引领吉林省肿瘤医院始终走在全省肿瘤防治及诊疗领域最前沿。

季加孚教授先后于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总影响因子达130.7,编写和编译学术著作8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40余人。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科技部优秀论文奖等奖励,以及北京市总工会经济技术创新标兵、中国抗癌协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代表性论文:1.Xiao-Hong Wang, Lian-Hai Zhang, Xi-Yao Zhong, Xiao-Fang Xing, Yi-Qiang Liu, Zhao-Jian Niu, Yong Peng, Hong Du, Gui-Guo Zhang, Ying Hu, Ni Liu, Yu-Bing Zhu, Shao-Hua Ge, Wei Zhao, Ai-Ping Lu, Ji-You Li, Jia-Fu Ji. S100A6 overexpression associates with poor prognosis and is epigenetically up-regulated in gastric cancer.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 2010 (Accepted)2.Ni Liu, Lian-hai Zhang, Hong Du, Ying Hu, Gui-guo Zhang, Xiao-hong Wang, Ji-you Li, and Jia-fu Ji. Overexpression of 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 (ESM-1) in Gastric Cancer. 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 2010 (Accepted)3.Li ZY, Tang L, Zhang LH, Bu ZD, Wu AW, Wu XJ, Zong XL, Wu Q, Shan F, Li SX, Ren H, Zhang XP, Ji JF. Weekly docetaxel and cisplatin plus fluorouracil as a preoperative treatment for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synchronous multiple hepatic metastases: a pilot study. Med Oncol. 2009 Dec 5. [Epub ahead of print]4.Jia SQ, Niu ZJ, Zhang LH, Zhong XY, Shi T, Du H, Zhang GG, Hu Y, Su XL, Ji JF. Identification of prognosis-related proteins 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by mass spectrometry-based comparative proteomics. J Cancer Res Clin Oncol. 2009; 135(3):403-4115.Wu A, Ji J.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gastric cancer or not: a dilemma? J Natl Cancer Inst. 2008;100(6):376-377.6.Zhong XY, Zhang LH, Jia SQ, Shi T, Niu ZJ, Du H, Zhang GG, Hu Y, Lu AP, Li JY, Ji JF. Positive association of up-regulated Cripto-1 and down-regulated E-cadherin with tumour progression and poor prognosis in gastric cancer. Histopathology. 2008;52(5):560-568.7.Meng H, Tanigawa N, Hao CY, Dai DJ, Lu CD, Ji JF. Chemoresponse to docetaxel correlates with expression of the survivin splicing variant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07;54(79):1934-1940.8.Hao CY, Ji JF. Surgical treatment of liver metastases of colorectal cancer: Strategies and controversies in 2006. Eur J Surg Oncol. 2006;32(5):473-483.9.Hao CY, Lu AP, Xing BC, Huang XF, Gao F, Ji JF. 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 report of 8 cases in a single institution and review of the Chinese literature. Pancreatology. 2006;6(4):291-29610.Zhang LH, Tian B, Diao LR, Xiong YY, Tian SF, Zhang BH, Li WM, Ren H, Li Y, Ji JF. Dominant expression of 85-kDa form of cortactin in colorectal cancer. J Cancer Res Clin Oncol. 2006;132(2):113-120.11.Guo DL, Zhang J, Yuen ST, Tsui WY, Chan AS, Ho C, Ji J, Leung SY, Chen X. Reduced expression of EphB2 that parallels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in colorectal tumours. Carcinogenesis. 2006;27(3):454-46412.Zhang LH, Ji JF. Molecular profiling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by cDNA microarray.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11(4):463-468.13.Zhang J, Su XQ, Wu XJ, Liu YH, Wang H, Zong XN, Wang Y, Ji JF. Effect of body mass index on adenocarcinoma of gastric cardia.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3;9(12):2658-2661.14.Chen X, Leung SY, Yuen ST, Chu KM, Ji JF, Li R, Chan AS, Law S, Troyanskaya OG, Wong J, So S, Botstein D, Brown PO. Variation in gene expression patterns in human gastric cancers. Mol Biol Cell. 2003;14(8):3208-3215.15.Leung SY, Chen X, Chu KM, Yuen ST, Mathy J, Ji JF, Chan AS, Li R, Law S, Troyanskaya OG, Tu IP, Wong J, So S, Botstein D, Brown PO. Phospholipase A2 group IIA expression in gastric adenocarcinoma is associated with prolonged survival and less frequent metastasi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2;99(25):16203-16208.16.Ji JF, Chen X, Leung SY, Chi JT, Chu KM, Yuen ST, Li R, Chan AS, Li J, Dunphy N, So 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s. Oncogene. 2002;21(42):6549-6556.17.Chen X, Cheung ST, So S, Fan ST, Barry C, Higgins J, Lai KM, Ji JF, Dudoit S, Ng IO, Van De Rijn M, Botstein D, Brown PO. Gene expression patterns in human liver cancers. Mol Biol Cell. 2002;13(6):1929-1939.会议摘要:1.Ji JF, Li ZY, Zong XL, Wu XJ, Wu Q, Bu ZD, Wang Y. Oxaliplatin-based regimen as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Chines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phase II study. 2004 ASCO Annual Meeting Proceedings. Vol 22, No 14S, 2004: 41842.Ji JF, Wu AW, Liu YH, Zhang ZT, Wang S, Ye YJ, Li R, Li ZX, Li ZY. Oxaliplatin + 5-fluorouracil/leucovorin (FOLFOX7) as neoadjuvant plus adjuvant treatment versus adjuvant alone in locally advanced resectable gastric cancer: BJSA-01 study design and interim results. 2007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Symposium Abstract No: 393.Jia-fu Ji; Xi-yao Zhong; Lian-hai Zhang. OR-10-006 (ORAL PRESENTATION)- Overexpression of mrp14 in gastric carcinoma: correlation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NM stages. May 10, 2007 International Gastric Cancer Congress (IGCC) Sao Paulo, Brazil

牛奶致癌论文发表时间

由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及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研究并在相关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表明,在中国成年人群当中,经常食用乳制品的人群患肝癌和乳腺癌风险有显著增加状况。数据显示成年人每天多摄入50克乳制品,患肝癌风险增加12%,患乳腺癌风险增加17%。研究还表明乳制品摄入量与肝癌、淋巴癌、乳腺癌和总体存在发病关系,与其他癌症没有关联。

这一研究结果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这一研究十分可信,大家在生活中应减少乳制品摄入,也有网友认为这并不能证明喝牛奶与患癌之间的关联。

这一研究结果是由多方科研人员共同研究出来的,而且针对的是人们一直在追捧的牛奶。这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并没有太多好处,甚至会引发一部分生产厂家的敌意。从这一角度来看,我认为这一研究是可信的,生活中经常喝牛奶,或许真的会增加国人肝癌和乳腺癌风险。这一研究提出了这方面的关联,并作出了一定科学验证,能够对生活中部分人群起到一定警示作用。

可是我同样觉得这一研究在现阶段并没有太多参考意义,一方面是由于这一研究成果被大众看到的概率并不高,仅少部分人知悉,这一报道没有太多作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们现在已经养成了喝牛奶的习惯,如果没有确切证据证明两者之间有关联,国人生活习惯很难被改变。除非未来能够有确切研究结果证明双方间有关联,否则对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并不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中的各类习惯未来货都将被颠覆。可是在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这一切之前,绝大多数人根本不会改变自身生活状态。少数人信或不信这一科研结果,意义其实并不大。

科学家终于找到牛奶致癌及糖尿病的确实证据 1.没有一种动物是过了哺乳期还终身喝奶的,而且还 喝别的物种的奶; 2.看到奶牛能长期产奶的真实原因,你还敢喝牛奶吗?你还忍心喝牛奶吗?千万不要把牛奶、酸奶当好东西了!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段并不新鲜的新闻:科学家终于找到牛奶致癌的确实证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最近的研究发现: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胰岛素的生长因子就是牛奶内的主要致癌物质。 加拿大的肿瘤专家建议:除了那些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和营养不良的成人,一般人并不需要喝太多牛奶。我把该新闻转发给一些朋友看。 我想测试一下人们对牛奶的认识,遂问:“你知道奶牛为什么会一直产奶?”她的回答很典型:“不常产奶能叫 奶牛吗?”我问:“请问你是否常产奶呢?”“怎么可能?”我笑了,说:“人是只有怀了小孩才会产奶的。但牛跟人一样都是哺乳动物。哺乳的意思就是为了哺育下 一代才有乳汁。所以奶牛一直产奶只有一个原因……”“不停地怀孕生小牛?”她吐吐舌头,说:“怎么可能呢?”我说:“确实是这样的。但并不是所有奶牛在任何时候都能怀上孕。现代农场的解决方法是给奶牛打高剂量的荷尔蒙,让其不自然泌乳——那段新闻所说的“各种激素”就是这样来的!现代奶牛从两岁开始就有九个月的时间用于怀孕。小牛出生后就会被关进小木箱并喂以毫无营养的饲料,不能动弹,以保证人们餐桌上小牛肉的 精瘦嫩滑。而牛妈妈就被千方百计挤出一头小牛所需的十倍以上的奶量。所以超过三分之一的奶牛都患有乳腺炎。我常想起BBC制作的一个畜牧业的专辑:奶牛在镜 头前走过,一步三跛,好像所有关节插了一根针。我想,人们即使是心如铁石,认为那些动物如何受苦跟自己毫无关系,但希望自己能从这些病态的牛只体内吸收到什么营养和健康,那已非缘木求鱼,而是饮鸠止渴了。当然,在商业广告中,你会被告知饮鸠的各种好处。许多人认为牛奶能补钙,但众多实验和数据显示,牛奶内含有钙,但人体是很难吸收的。 会让体内的钙质流失得更快。其实许多蔬菜的钙含量比 牛奶高得多,如黄花菜、萝卜缨、苋菜、雪里红、荠菜、香菜(芫荽)。 信息技术已非常发达的今天,中国人得悉事实的真相 是并不困难的,但真相一旦伤及势力强大的利益集团, 问题则绝非简单。 T.柯林.坎贝尔博士: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爱因斯坦。牛奶致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大肠癌等系列癌症近三十年 来,营养学有突破性进展,关于牛奶的研究已累积大量文献,下面我信手拈几则关于牛奶致癌的研究报告。 2004年,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完成了一项牛奶与癌症 的研究,研究证明,大量饮用牛奶导致妇女患卵巢癌。他们对61,084名年龄在38岁至76岁的妇女跟踪13年调查,确诊爱喝牛奶的266名妇女患卵巢癌,125名尚未确诊。每天饮用4次以上乳制品的妇女,卵巢癌的发病率比每天喝2次的妇女高出一倍。哈佛大学医学院、牛津大学和台湾医科大学的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牛奶中的激素物质IGF-I加速和加强了氯化钾离子在细胞壁之间的交换,导致人类卵巢癌细胞的繁殖和宫颈癌细胞的加速生长。2004年10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一篇牛奶致女性乳腺癌的研究报告。丹麦的研究人员对 117,000名妇女调查发现,牛奶对乳腺癌的促发有很大影响。研究人员认为,近50年来全世界乳腺癌发病率的大幅提高与人们饮食结构中牛奶及乳制品消费增加密切相关。研究认为,大量饮用牛奶会增加人体中类胰岛素 一号增长因子(IGF-I)的水平,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几乎每一种癌症都与IGF-I有关联,IGF-I是一种促使癌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关键性因素。美国费城的研究人员通过近1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乳制品会增加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美国波士顿一研究小组对20,885例美国男性医师进行了长达11年的随访调查,食用乳制品的男性,有1,012例男性患前列腺癌。 统计分析发现,每天从乳制品摄入600毫克钙的男性血浆中维生素D3浓度显著降低,发生前列腺癌的危险大幅上升!日本厚生劳动省近日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与几乎不食用乳制品的男性相比,经常食用牛奶、酸奶等乳制品的男性患前列腺癌风险会高出60%左右。研究结果表明,饮用牛奶最多的调查对象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是几乎不饮用牛奶的调查对象的1.53倍,而且饮用量越多,患癌风险越 高;食用酸奶最多的调查对象患前列腺癌风险是几乎不食用酸奶的调查对象的人1.52倍。 在此,我很乐意讲一个牛奶致癌的有趣故事与读者分享。英国地质化学家简·普兰特五十岁的时候患乳腺 癌,虽然经过无数次治疗,十年间癌症总是不断回来与她作伴。医生说她只有几个月的生命了。绝 望而又坚强的普兰特教授不再相信医生,相信医生也没有用,人家已判了她的死刑。她靠自己拯救自己,她阅读最新的医学论文,得知素食可以抗癌。她回想起三十年前到过中国,那时中国农村妇女不喝牛奶而几乎没有人患乳腺癌,从而得到启发,戒掉每天必吃的两盒酸奶,出乎她的意料之外,脖子上的肿瘤在六个星期之后 奇迹般的消失了。普兰特教授是英国地质局的首席科学家,同事们目睹了她反复患病到痊愈的曲折过程。 同事们的亲朋好友患了癌症的时候,都纷纷来向她求援。普兰特教授通过改变患者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使六十多位癌症患者得到了痊愈。 普兰特教授下功夫进行研究,她得出结论牛奶中的IGF-1(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导致女性易患乳腺癌,男性易患前列腺癌。 致癌激素:在以前自然产出的牛奶中含量较低。 自从人们用激素催发母牛大量产奶,牛奶中的IGF1含量 就增加了数倍至数十倍,牛奶致癌的危险当然就很厉害了。她认为牛奶的危害比香烟还严重。善良而乐于助人的普兰特教授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远离牛奶的危害,放下自己的研究课题,特意写了两本书《健康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可信,毕竟是北大研究出的结论。北大的研究能力还是有一定的权威性的。喝牛奶也需要适量,不能过度饮用。

在“微”时代,关于牛奶的负面消息隔三差五就能在朋友圈里看到一条,从各方面“攻击”了我们记忆中的牛奶,比如牛奶喝多了会致癌,牛奶会导致孩子生糖尿病,牛奶越喝越缺钙……这些铺天盖地的反牛奶言论,不少人手举牛奶发问:喝还是不喝?本报请来专家团,包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张片红、营养科医生金星、分泌科主任谷卫、浙江省肿瘤医院营养师宋灵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盛文彬等,将各种“黑牛奶”的传言一一击破,好让大家放心地喝奶。大鼠实验能推导出喝牛奶致癌吗?网络传言: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在网上众多牛奶致癌的说法中,“大鼠实验”非常重要,摘录如下:实验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坎贝尔主持,他是癌病学的研究权威,曾被美国癌症研究所授予“终生研究成就奖”。坎贝尔教授让实验老鼠全部接触同等剂量的黄曲霉素,在体内产生肿瘤病灶细胞。然后,他用含不同蛋白质的饲料喂养大鼠。一组大鼠的饲料中含20%的谷蛋白(植物蛋白),一组大鼠的饲料中含20%的酪蛋白(动物蛋白,牛奶中87%的蛋白质都是酪蛋白)。经过一段时间后,吃饲料中含20%谷蛋白的大鼠,体内肿瘤病灶细胞没有什么增加;吃饲料中含20%酪蛋白的大鼠,体内肿瘤病灶细胞则呈斜线显著上升。这一实验最重要的发现是:当摄入的酪蛋白水平达到或者超过大鼠生长所需要的正常水平时,就会促进癌的发生。实验证明:低蛋白膳食(植物蛋白)能抑制黄曲霉素诱发癌症。而高蛋白膳食(动物蛋白)则能对黄曲霉素诱发癌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传言中借助这个实验,得出结论:“高酪蛋白(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质)膳食使更多的致癌物进入细胞,引起更多的突变反应,使得细胞突变为原癌细胞的可能性增大。”专家解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张片红推翻了这种言论:虽然实验很权威,但是并不能推导出牛奶致癌的结论。一方面,动物实验中的许多条件与人的饮食方式截然不同,结论不能直接推演到人的身上。“这个实验将酪蛋白作为实验大鼠唯一的蛋白质来源,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存在这样的饮食结构。”张片红说,牛奶90%以上是水,其中蛋白质含量约3%,1~2杯牛奶所含的蛋白质仅为7.5~15克。这个量只占人体每天蛋白质需要总量的10%~20%,与动物实验中100%使用酪蛋白完全不同。其次,动物实验是先用黄曲霉素引发癌症,再使用大量酪蛋白促进黄曲霉素的致癌作用,并非酪蛋白直接引发癌症,因此,将实验结论说成“喝牛奶致癌”是错误的推断。另一方面,这是国外科学家的实验和调查,主要是针对西方国家居民牛奶摄入量过多的问题而设计的,与我国居民饮食的实际情况有本质的差别。欧美国家牛奶消费量平均超过每人每年300千克,而我国的居民只有21.7千克,相差15倍之多。“这样的摄入量,能对人体造成什么伤害呢?”张片红反问道。所以,牛奶本身是好的,西方人应把量降下来,而中国人应该把量升上去。张片红鼓励癌症病人多喝牛奶。癌症患者常出现营养不良,食欲不振、摄食减少,引起体力活动减少、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患者厌食加重,体重下降,进而影响病情。因此,营养治疗是癌症患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牛奶营养丰富,是维生素A、B、D以及钙的主要来源,且方便饮用。肿瘤患者可以每天早上喝一些牛奶,起到养胃、增进食欲的作用。再说个更权威的话,2006年12月,坎贝尔在美国接受人民日报社《生命时报》的采访时也表示,他的研究“并不是说乳制品会致癌”。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与摄入的牛奶有关吗?网络传言:网络上还出现了很多牛奶容易导致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的说法。摘抄如下:2004年,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完成了一项牛奶与癌症的研究证明,大量饮用牛奶导致妇女患卵巢癌。他们对61084名年龄在38岁至76岁的妇女进行13年的跟踪,确诊爱喝牛奶的266名妇女患卵巢癌,125名尚未确诊。每天饮用4次以上奶制品的妇女,卵巢癌的发病率比每天喝2次的妇女高出一倍。2004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一篇牛奶致女性乳腺癌的研究报告。丹麦的研究人员对117000名妇女调查发现,牛奶对乳腺癌的促发有很大影响。研究人员认为,大量饮用牛奶会增加人体中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F-1)的水平,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几乎每一种癌症都与IGF-1有关联,IGF-1是一种促使癌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关键性因素。专家解答:浙江省肿瘤医院营养师宋灵兰解释:即使网上的实验看起来数据众多,但归根一点就是“牛奶中的IGF-1可以刺激癌细胞活跃生长与繁殖,导致卵巢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他首先解释了IGF-1到底是什么——全称是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对人体而言,它在血糖控制、生长发育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是一种蛋白质多肽。人体本身含有IGF-1,一名成年人每日体内的生成量为一千万纳克。据测定,人奶中的IGF-1含

  • 索引序列
  • 乔布斯抗癌论文发表时间
  • 乔布斯发表过论文吗
  • 小学生发表抗癌论文
  • 中国抗癌协会论文发表
  • 牛奶致癌论文发表时间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