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国家安全论文发表国外

国家安全论文发表国外

发布时间:

国家安全论文发表国外

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2016年4月15日是中国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意义重大。国家安全教育就是对公民进行国家安全意识、国家安全观念、国家安全知识和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则是将国家安全教育的对象延伸到了全民范围,意指守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国家安全与自己无关。其实这种认知是不对的,国家安全涵盖多方面的安全,根据360词条解释当代国家安全包括10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国民安全、领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国家安全与每个中国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名中国公民都应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去维护国家安全。

如果说类似主权安全、领土安全、军事安全等离自己太遥远,那么像是文化安全与信息安全等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各种舆论信息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博取人们的眼球求得关注。而今年,2016年却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成立 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辛亥革命105周年,还是"文化大革命"发生50年。经验表明,这样的时间节点,社会思潮往往比较活跃,总会有一些人围绕这些事件做文章,以此混淆视听,给大众认知带来冲击,给舆论安全造成干扰。

文化安全、信息安全与公民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需要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自觉抵制不良舆论诱导,尤其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工作人员,更应该明辨是非,自觉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设立,这是加强国家公民国家安全观教育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不仅对国家下一代进行教育,而且是针对全体中国公民进行的教育。可以说,这是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每名公民都要重视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自觉接受教育,改变以往不科学的认知,做合格的中国人。

大家都是宿迁学院的。。。

宿迁的 总不能都交一样的吧 郁闷

这个在百度上搜一点知识就可以了

国家安全论文发表

都是西大现代的

大学生如何践行国家安全观论文如下:

摘要:一个国家,其公民安全意识的高低,事关整个国家的安全与否。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主体的大学生,其国家安全

意识的强弱,对国家是否安全有着更直接的影响。因此,合理确定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策略,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

的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策略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中应着重

强化“五个认知”、深化“五种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五个认知”“五种意识”

随着全球化及科技时代的到来,高科技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日趋增大,高科技人才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大学生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的主体,在国家安全链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因此,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应成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合理确定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策略,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内容需要不断地充实、变化。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中的国家安全的需要,为了更有效地强化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本文提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中应着重强化“五个认知”、深化“五种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效果。

一、强化“五个认知”

(一)强化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认知

国家安全是事关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事关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的大事。一个民族、一个主权国家必定把谋求民族的繁衍、国家的生存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占据重要地位。强化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认知是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第一,结合国际形势,培养大学生强烈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现阶段的形势政策教育应把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以及我国所面临的复杂国际形势和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从理论上深刻理解新形势的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国内形势,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

要利用各种形式经常向大学生介绍国际、国内、本地区的敌情动态和安全环境。

第二,结合国情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正在崛起的大国,是尚未完成完全统一的大国。

因此要使国情教育更加深入,就必须针对大学生的教育层次和价值观特点,赋予国情教育以新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现实的国情凸显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国家为培养人才付出的巨大投入,大学生在促进祖国的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强化对国家安全内涵的认知

随着国家安全威胁的多元化,国家安全内涵的要素已经由传统的军事、政治安全,扩展到国民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等十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并且在动态联体中占据着各自不同的位置,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通过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国家安全系统。

我们应强化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内涵的认知,使大学生认识到国家安全内涵正发生变化,使得他们的认识更加深刻、清晰,突破传统国家安全意识的狭隘性和片面性。

(三)强化对国家安全威胁来源的认知

国家安全威肋来源有国际的,也有国内的;有天灾,也有人祸。我们应通过国际形势教育,使大学生认清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旧存在;通过国情、国策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内安定、团结的重要性。

通过灾害知识教育,使大学生意识到自然灾害、群体性疾病的处置不当,也会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导火索;通过民族政策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多民族大家庭和睦相处,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

非传统国家安全中,各个要素都有可能引发威胁国家安全的事件,强化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威胁来源的认知,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国家安全的复杂性,对可能威胁国家安全的要素时刻保持清醒和警惕。

(四)强化对国家安全各要素的认知

大学生通过对国家安全知识的学习,可以促进其国家安全意识的形成。国家安全是包括国民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等在内的“综合安全”。

只有熟悉各方面的国家安全知识,才能知道理论应该如何结合实际,为国家安全做什么和怎样做。当今世界要特别注重对大学生的信息安全、能源安全方面的教育。

互联网无国界,但是互联网上的安全是有国界的。恶意攻击、威胁信息和信息系统安全的“黑客”成为令人头痛的安全问题,这样的危害轻则造成公共服务系统的瘫痪,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重则能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安定团结,甚至引起战争。

西方世界对我国的“和平演变”从来没有停止过,网络给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大学生是我国主要的网络成员,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他们的文化产品,大肆宣扬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争抢地盘。

更为危险的是,他们利用我们国内的一些不安定因素,刻意歪曲事实真相,利用大学生诚挚的爱国热情,煽动大学生抵制政府,制造事端,企图扰乱我们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危害我国安全。

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既要保护网络技术本身的安全,也要保护网络中的信息和数据的安全。尤其是当前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地运用网络,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网络必然成为信息情报战和违法犯罪的主攻目标。

而我国网络建设的软件和硬件产品大多从国外进口,这些进口的设备是否被人做过手脚,是否留有“后门”,也许只有等到战争爆发时我们才能知晓。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将来积极投身到拥有我国自主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制中去;同时要对怎样保护网络,自身怎么样维护网络安全,如何看待网络信息进行相应的教学,构筑安全的网络体系。

“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观点越来越受到挑战,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制订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我们不妨以石油为例来说明。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石油消费量剧增,而我国的石油产量增加速度远远低于石油消费增长速度,再加上有效利用率低,使我国成为石油短缺国之一。

从石油战略储备上看,美、日、德、法的石油储备量分别相当于其158天、169天、117天和96天的石油消费,而我国总的石油储备能力才刚刚超过30天。一个国家要想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30天的石油战略储备是远远不够的。

更为危险的是我国的石油战略通道。中国作为石油纯进口国,石油安全直接关系中国的国家安全,是中国国防和经济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进口石油的一半以上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其中4/5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运输。

而这条运输线是被对中国“不太友好”的国家控制着的。这些严峻的现实,都应该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

(五)强化对国家安全实现途径的认知

提高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素质,是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基本任务和目标。这种素质除包括道德精神素质、知识理论素质外,还包括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应对国家安全事务的能力。

21世纪重大危机应对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使国家的根本安全受到冲击,这也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强调要维护国际、国内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的原因。

适当进行危机应对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对维护国家安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的教育:一是教育大学生以科学精神面对危机,使其在面对危机时更加自信,并能够注意保持健康的心态,客观、理性地应对所面临的困境。

二是教育大学生以科学方法面对危机,了解危机常识,预防危机发生;三是教育学生以科学手段应对危机,丰富大学生的应对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危机应对能力,能使他们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不会陷入恶性循环,导致更大的危机。

预防和应对紧急事态,只从思想与理论上重视还不够,还需要从实践的角度学习生存、自救知识和技巧,学会辨别安全与危险,学会关心自己的生命安全。

因此我们应坚持针对性和实用性,向大学生介绍面对国家安全中可能出现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重大疫情、突发大型自然灾害时的应对常识,使学生能从政治的高度,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角度出发来应对、处理这些危机,保障国家安全。

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后,很多的大学生自发地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为抗震救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就是危机教育良好效果的证明。

二、深化“五种意识”

(一)深化忧患意识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忧患意识的主流始终是我们民族脊梁们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政治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潜在的危机,逐步积累并发展起来的对民族和国家命运的自觉的主体意识。

这种自觉的主体意识,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和民族自身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提升的一种精神支柱。

要培养大学生关注国家安全问题,就必须深化他们的忧患意识,把“优势”国情的教育和“劣势”国情的教育相结合,在培养大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的同时,让他们具备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主体始终保持对其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危机成分的忧患深思,是主体以否定的形式对客体--国家安全进行的怀疑、批判和建构性的思考。

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发展速度的竞争愈加激烈,国际国内安全环境复杂多变,深化大学生在国家安全上的忧患意识,对维护国家安全意义重大。

(二)深化防范意识

深化防范意识有利于确保大学生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有清醒的认识。有的大学生思想麻痹,放松警惕,缺乏基本的国家安全意识,以至于无法有效应对突如其来的危险,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他们的帮凶。

这都反映出大学生的防范意识不强,更明显地反映出深化防范意识的重要性。防范意识是大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

培养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必须使他们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有所了解,只有了解了哪些行为可能会威胁到国家安全,在适当的场合,他们才能做出恰当的警觉反应,做出机智合理的防范行为。

如科学应对相关威胁国家安全的邪教组织的反动宣传;对网络安全的自觉维护;对文化安全问题的主动关注;对学术知识的保护,等等。

(三)深化保密意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对外教育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与社会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各种敌对势力纷纷趁机打入我国的高校,窥探情报。

而我国高校师生,尤其是学生的保密意识往往比较淡薄,并且防范意识相对薄弱,加上网络的出现,稍不注意就被敌对势力趁虚而入,造成严重的泄密后果。因此,我们必须深化大学生的保密意识,使得大学生了解基本的保密知识。

此外,随着校际、国际学术交流的不断开展,高校外教、留学生数量显著增加,要教会大学生正确处理与外籍朋友的关系,既友善交友,相互尊重,又要分寸合理,有礼有节。对一些敏感话题,要保持警惕,注意保密。

(四)深化责任意识

人无压力不走,水无压力不流。压力产生动力,动力形成自觉行动。维护国家安全是大学生应该负起的责任之一,这无疑是一种压力。

但是在现实中,有的学生有这种认识,有的学生没有这种认识,有极个别的学生甚至认为国家安全是国家和军队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有“天塌下来,总有高个子顶着”的想法。这种认识上的无所谓,必定给维护国家安全带来负面效应。

要使大学生自觉树立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就必须深化他们的责任意识。我们要教育大学生,使其认识到国家安全与自己息息相关,国家安全了,才会有快速的发展,经济发展了,自己才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舞台,来展示才华。

(五)深化法律意识

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在宿舍上网成为可能,网络上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恣意泛滥,反动分子甚至利用网络,拉拢、腐化大学生,使得情报、机密在不经意间泄露。加强国际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是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必要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单纯、机械地宣讲《国家安全法》的条文,不能把《国家安全法》仅仅作为一种法律知识来传授,而要将其上升到公民义务和权利的高度,把它看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培养合格人才所必需的法律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在具体内容上,既突出以我国《国家安全法》为主体,又注意与国外国家安全法的有关规定相比较;既全面、系统地阐释我国《国家安全法》的主要内容,又广泛联系其他相关的法律规定。

特别是国际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既有对国际斗争形势的宏观分析,又有对我国隐蔽战线工作的历史考察;既有对《国家安全法》的理论阐述,又有现实生活中的大量事例佐证。

所以,当代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含军事院校)的学生,特别是财政金融专业及掌握事关国家安危的核心技术成果专业的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这些法律法规,这对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帮助大学生强化“五个认知”,能使得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由肤浅到深刻,由朦胧到清晰;深化大学生在国家安全方面的"五种意识”,能有效地提升他们国家安全意识的层次,达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当祖国需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刘跃进.国家安全学[M].北京: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3]汪庆荣.国防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郝翔.国防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这个在百度上搜一点知识就可以了

维护国家安全教育人人有责维护国家安共筑维护国家安全教育人人有责维护国家安全共筑和谐校园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高于一切关心国家安全制校国家安全相关的权利和义我掌握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我主动参与维护国家安全安而不忘危也从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国家安全学论文发表

75岁的曹德旺这几年在计划一件事——出资100亿元,设立一所新大学。

他主动向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办学这事,领导们都很支持,也召开了好几次会议,就专门讨论怎么办学的事情。

曹德旺是福耀玻璃的董事长,他深刻感受着目前中国制造业人才困境的切肤之痛。

制造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断档、培养制造业人才的学科与产业需求脱节、德国教育模式的启发......都是促使曹德旺下决心一定要办好这所大学的原因。

在他看来,当下国内大学培养人才的模式偏标准化,且存在重虚拟经济、轻实体经济的倾向,同时一些培养制造业人才的学科跟不上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要求,制造业真正需要的高端人才没有地方培养。

就像一个缩影,自动驾驶赛道也处于类似境地。

作为 汽车 产业转型的核心要素之一,自动驾驶创业热潮起起伏伏已持续多年,全球众多车企、 科技 公司和初创公司都在下场追捧,饥渴的投资者们就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攘往熙来。

然而,这个行业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如何招到合适人才的老大难问题。

一个典型的场景是,当企业终于找到合适的算法工程师时,却发现这位候选人手里拿着七八张offer,一家比一家工资高。

缺口最大的算法类岗位,更是浮躁到了令人害怕的程度,“你出钱高,我就会比你出得更高。候选人也是,今年要30万,明年要60万,后年就会要90万、120万”。为了留住合适的候选人,猎头们想尽了招数,甚至接起了“代管宠物”的业务。

现状也令不少企业感到头疼,美团就是其中之一。据一位接近美团高层的人士表示, 因国内自动驾驶人才性价比堪忧,美团或将在硅谷设立自动驾驶研究中心,以相对更低的成本在美国招揽自动驾驶研发人才 。

如果仔细观察供需情况会发现, 自动驾驶“人才荒”是结构性的,是“质”与“量”的双重缺位 。

一方面,当下自动驾驶行业热闹依旧,不断有圈内高管离职创业、大厂跨界押宝、车企重金转型,研发岗位缺口随之扩大。

据预测,到2025年, 汽车 行业对智能网联 汽车 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10.3万人,其中又以智能驾驶领域的人才缺口最大,预计将达到5万人。

另一方面,目前业界所需的很多新增岗位此前鲜少有传统车企涉猎,而各大高校对自动驾驶人才的培养又有些滞后。

以一般的自动驾驶感知算法架构师为例,该岗位除了要求候选人熟悉自动驾驶常见系统架构,还要求熟悉深度学习等主流感知技术,同时有参与过车规功能上车量产工作的优先。

自动驾驶行业猎头熊颖仪告诉新智驾,通常的一个自动驾驶L4级的创业公司,团队规模在300-500人,其中研发占70-80%。

“就算法岗而言,大多数公司缺的都是‘具有全栈能力的算法工程师’。会训模型的算法工程师很多,会软件开发的也很多,但是熟练使用C++编程的算法工程师并不多。”

也就是说,从事这类工作的人才,既要有软件开发技能、掌握多种程序设计语言,也要有对 汽车 新旧硬件的充分理解, 其胜任难度和要求均远超从前 。

在智能驾驶行业发展初期,这类人才多只能从公司内部转岗或者跨行业 社会 招聘而来。

但随着行业发展越来越成熟,社招将多集中在行业内的成熟人才,这类成熟人才换工作不影响智能网联 汽车 既有的人才存量,因此未来的智能网联 汽车 的新增人才可能将主要来自于校招。

而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校招人才从何而来。

据了解, 高校为自动驾驶行业培养人才方面,助力不多 。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人工智能专家邓志东告诉新智驾,目前国内高校主要是通过参加自动驾驶相关科研项目来培养自动驾驶人才,以硕、博研究生为主,本科生、博士后相对较少。

他认为,当下的自动驾驶人才大多来自于计算机系、自动化系、电子系、车辆工程等学科专业,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 社会 上普遍存在的自动驾驶用人荒,也不能取得最佳的人才培养效果。

“有必要设立独立的自动驾驶专业,因为培养自动驾驶人才所需的教学大纲、课程体系、师资、教学实习实验设备、产业环境等都与现有专业不同,需要重新组织才能满足专业建设的要求。”

自动驾驶专家、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杨胜兵对新智驾直言, 那种旧瓶装新酒、只是改变了专业名称的换门头做法,三、五年后就被市场判断出来了,到时候就是害人害己害 社会 。

这不是杨胜兵的一家之言。

邓志东也同样希望自动驾驶能成为高校中的一门新学科,特别是创设为一门本科专业或成为一级学科。 如果可以,最好就隶属于自动驾驶学院,“因为将其归属于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学院或车辆工程学院,都不完整” 。

事实上,究竟是设立自动驾驶研究中心、实验室,还是单独设立“自动驾驶学院”,这会给高校在重视与投入程度、学科课程体系的构建、师资配备、教材建设和生源等方面,带来很大的不同。

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主要起源于移动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与拓展,因此国内外移动机器人的研发强校,同时也是自动驾驶研发与人才培养的策源地。

除了计算机、自动化,自动驾驶技术也与车辆工程等学科专业高度相关。

而作为前沿新兴技术,自动驾驶迄今未有本科专业与一级学科,所以近期高校设立的自动驾驶班或无人驾驶研究中心,大多挂在不同的学院下,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也有所不同。

同时目前机械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等各专业都有面向智能驾驶领域开设相关课程, 类别繁芜,又容易造成资源重复和浪费,一个高校内重复设立两门相似的专业或课程的情况并不少见 。

比如姚丹亚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教授,他在做课程设计时,曾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过一门课叫《智能交通概论》,巧合的是,同时期清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也开设了这一课程。

最开始也有不少土木、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选修姚丹亚的这门课。

但姚丹亚发现,诸如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选修他的《智能交通概论》,是希望补足控制、编程方面的知识,但这类知识自动化系的学生其实早有学习,因此他这门课的教学重点是在交通、 汽车 领域,而这方面,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又已掌握了不少。

“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姚丹亚指出。

“任何一个学院和学科,都不能满足无人车这种跨学科领域研究项目的人才需求,” 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智能车国家重大计划项目负责人鲍泓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光由自动化学院研究机器人只能侧重自动控制,机电学院只会研究机器人关节和机械装置,而这些都只是智能车研究中很小的一部分。

因此, 在智能驾驶人才培养方面,将各相关专业融合教学成了趋势之一 。

在这方面,国内早有高校尝试,只是并不以“自动驾驶学院”的名目单独创立。

比如在2016年,北京联合大学就在全国成立了首个机器人学院,由院士李德毅担任院长,而无人车属于轮式机器人,成为专业的重点研究方向。

但如果现在要想将自动驾驶设立为一门独立的本科专业,抑或设为一级学科,其实都面临着师资、课程培训体系搭建、产业环境需求等一系列问题。

深蓝学院的教研负责人赵松就对新智驾表示,自动驾驶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学科, 高校目前并没有足够的师资来支撑自动驾驶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 。

“比如现在有不少学校都设立了AI专业,但结果还是因为缺乏师资,形成不了系统化的培养体系。”

赵松认为,自动驾驶更偏工程化,高校师资如果没有在这个行业的工作精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依然满足不了企业需求。

除此之外,开设一门新独立学科或一级学科,通常需要国家层面的教育主管部门进行顶层设计,其前提是必须从“四个面向”的高度说明,中国大规模自动驾驶人才的培养不仅意义重大深远,而且行业对人才有着持续性的市场需求,这使得实际操作起来环节很多,过程十分复杂。

不过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在2021年初,教育部新增了国内的第14个学科门类——交叉学科,下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经过申请备案,也有不少高校被允许自设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

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 自动驾驶”学科究竟该隶属什么学院,由谁来主导成立 。

在《无人驾驶 汽车 概论》一书中,北京理工大学的陈慧岩等教授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即智能 汽车 的一体化设计。

陈慧岩等人认为,作为先进 科技 集成,智能 汽车 同样要面对传统 汽车 的美学造型设计、整车结构设计问题,产品既要美观、实用,还要能满足商业化成本控制需求。因此,从内部软硬件控制系统到外部车身设计,都需要进行一体化考虑。

在邓志东看来,未来的自动驾驶车辆正向设计,虽然仍离不了信息化 汽车 平台的支撑,但由计算机专业的思维来主导,或更有利于自动驾驶技术与产业的发展。

目前对自动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的研发,大多是利用新能源 汽车 或电动 汽车 全线控平台进行构建,同时传统燃油车与电动 汽车 均有高度市场化的产业支撑。

因此相对来说,环境感知、自主定位定姿、行为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则是自动驾驶落地应用与大规模商业化进程中必须着力突破的焦点和难点。

邓志东从这个角度来分析, 认为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才是自动驾驶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和重点,应该也必须主要由它们来主导自动驾驶的教学体系设计与人才培养。

元戎启行副总裁刘轩则认为,和自动驾驶最接近的专业,应该是机器人专业,所以应该以设计机器人的思路去主导设计无人车,“目前国际上做得比较好的公司里的CTO或创始人们,基本都是机器人相关背景出身的”。

而考虑到由此产生的各个学院的话语权争夺问题,姚丹亚则直接否定,称 “(设立独立的自动驾驶学科)这事搞不成” 。

除此之外,刘轩还表示,除非高校的课程能与业界保持与时俱进,否则专门开设一门自动驾驶学科的课程设置难度会非常大。

一方面,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需要海量数据,而高校只能用有限的开源数据,因此相比于业界,高校在理解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就困难得多。

另一方面,业内也有很多前沿的技术并未公开披露或者发表为论文,知识产权掌握在私企中,企业愿不愿意拿出来分享、谁来教课,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事实上,从专业教学大纲、课程体系、师资、设备等方面搭建一门完整的独立学科,往往需要至少5-10年的周期。

远水难解近渴。

因此在目前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其实不少企业已经“被逼着”先形成了 “专项培训”、“老带新”,以及“在岗学习”三位一体的组合,效果初现。

刘轩告诉新智驾,对于计算机专业以及对自动驾驶涉猎不深的应届生,通过“老带新”和“以战代练”的方式,基本上入职半年就可以做出不错的项目成果。

因此在他看来,在校期间,这些学生专门去学自动驾驶课程的必要性不大,因为业内自动驾驶技术迭代非常快,“在学校学的,毕业后可能就用不上了,校内学生最好还是培养基础能力,比如机器学习算法、写代码能力、软件工程能力”。

L4级自动驾驶公司酷哇的HDR张树丽则表示,与其设立单独的自动驾驶学科,高校更应该多增加和企业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落地能力,“以战代练,是培养人的很好方式,酷哇比较崇尚”。

国内高校对无人车的研究其实很早。

和很多前沿技术一样,国内开始对无人驾驶车辆的研究也是起于军事需求。

“八五”期间,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承担了一项名为“地面军用机器人“的项目,联合研制出了国内第一辆具有自主识别功能的ATB一1无人驾驶车辆。

随后,国内高校开始零星以课题组的形式对无人驾驶技术进行研究, 目前国内“科班”出身的自动驾驶人才,也大多由这些研究型大学产出 。

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在2001年末,就在西安交大组建了无人驾驶智能 汽车 课题组。

2002年,课题组的无人驾驶车“思源1号”正式诞生,2005年,课题组则开始试图让“思源1号”进行一次从西安到敦煌的长途无人驾驶之旅。

当时“思源1号”的长途之旅走得磕磕绊绊,大多数时候仍依赖人工驾驶,而彼时国内研究无人车领域的人确实是少之又少,只能说是初步在土壤中埋下了种子,远远谈不上自动驾驶人才培养体系。

真正让各高校刮起自动驾驶人才培养旋风的,是国内从2009年开始创办的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雷峰网已策划了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人物报道,点击链接阅读第一篇:《崔迪潇:无人驾驶、摇滚和半个西安人》)

2009年,第一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在西安举行,当时的测试场景相对比较简单,比如要求对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进行识别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开始引入更真实更复杂的场景,逐渐让车辆在真实的乡村和城区道路上行驶,并且陆续增加雾天、信号屏蔽区等测试环境,从感知到规划决策再到控制,对参赛无人驾驶车辆的自主行驶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举办十多年来,各大高校持续参赛,让一批参赛学生对自动驾驶萌生兴趣并走向业界成为中坚力量。

邓志东曾在2016年作为领队,带领清华大学的无人车“睿龙号”参加当时的智能车挑战赛。

他告诉新智驾,参加了智能车挑战赛的学生们,一般是去往百度、阿里、腾讯等巨头公司的比较多,主要从事自动驾驶高级技术岗,薪资水平相当可观,也有少数学生创业,部分初创企业已成长为中国自动驾驶细分赛道的头部企业。

邓志东认为, 与仅是以论文发表或是以PPT成果汇报为目的的科研不同,“以赛促研”的模式不仅能真刀真枪地解决问题,而且相应的技术研发也更加落地,因此培养的人才也更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

元戎启行副总裁刘轩也表示,参加类似的智能车挑战赛能够让学生对行业有个基本的概念、产生兴趣,吸引人才进入这个行业。

也正是在2009年前后,国内高校对培养智能驾驶人才的动作频繁起来。

像2009年第一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的冠军湖南大学,就在参赛前夕的2008年7月,由来自计算机通信学院、机械工程与运载学院等学院的50多人,组成了无人驾驶车辆预研项目组。

清华大学的 汽车 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则是在2011年,开始将研究方向转向智能网联 汽车 与自动驾驶。

除此之外,还有各类名目不一的机器人实验中心、国内外高校、企业联合成立的无人驾驶研究中心、创新中心,都在这期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同时,近几年,随着发展智能网联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高校、职业院校们也开始增设相关专业或者学院,比如清华大学的车辆与运载学院、北航交通学院的自动驾驶班、合肥工业大学的智能车辆工程专业等等。

不过,目前高校对智能驾驶人才的培养, 却是起个大早却赶了晚集,时至今日不管是“质”还是“量”都仍不能满足业界当下的需求 。

以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为例,尽管它确实为方兴未艾的智能驾驶行业积累了技术和培养了人才,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对他们而言,候选人的参赛经验,在面试时,这时只能算是锦上添花的加分项。

企业也开始更谨慎地通过类似的赛事去考察对方的能力。

同时,自动驾驶技术步入落地阶段,曾经众多参赛选手自立门户一举创业的景象也已渐渐远去。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统工程研究所教授姚丹亚就认为,各种 汽车 挑战赛,多是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但对学生从事这个职业有多大作用,不太确定”。

再看当下各类的高校无人驾驶实验室或者研究中心,除了规模小无法满足行业需求外,也另有局限。

姚丹亚表示,高校实验室或者和企业合作的实验室目的各不同:

赵爽今年刚硕士毕业,进入了一家新能源 汽车 公司任ADAS算法工程师。

在他看来,由于论文导向,高校里的同学大多是在做推公式、调参的活儿,和企业做真实项目的需求脱节。

“企业做项目需要把所有的缺点都克服,不一定要用最好的设备,关键是要可靠和效率高,但发论文只需要抓住N次实验中的最好数据,为了论文的创新点,也会使用一些高端昂贵的设备。”

确实,在自动驾驶的研发过程中,企业更加注重于短期的落地实践与商业化应用,而高校则擅长较长远的前沿与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

邓志东认为,培养与产出高级自动驾驶人才是高校的主要使命之一,这可为合作企业所用。

因此,企业和高校之间,非常有必要合作成立自动驾驶实验室或者研究中心。

然而目前真正成功的合作案例不多。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两者的评价体系与机制迥异,二是双方的特长不同,合作中需要扬长避短。

例如,由于高校研发团队通常很小,学生管理较自由,执行力与效率不如企业,因此企业并不适合以时间硬节点的形式要求高校完成一些工程性很强的开发任务。

另外考虑到核心技术的突破具有一定的失败风险,因此校企合作中也要有一定的宽容度。

而当下新增的专业比如智能车辆工程等,其实也存在着供需错配的问题。

像近年专面向智能网联 汽车 技术而全新开设的智能车辆工程专业,其课程体系仍然以机械类课程为主,对智能网联 汽车 技术的总体匹配程度相对不高。

此类专业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与其说是智能化,不如说更多是电动化,学生也多在 汽车 及零配件、机械/设备/重工、交通/运输/物流等领域就业。

而除了设立独立的自动驾驶学科这一选项,在培养产业应用型人才方面,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技能型大学等不同种类院校能做的事其实并不少,比如参考德国的二元制教育、借鉴硅谷的“创业孵化器”“产学研培养”等模式, 探索 空间极大。

当然,现阶段为行业培养人才的事,应该仍靠校外做主力。

但在参加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的课程时,L4级自动驾驶公司AutoX发言人提醒新智驾,如果候选人参与过一些比较复杂的项目,那么类似的校外培训经验有用。

不过如果只是参与了简单的落地项目,这种项目经验反而会导致候选人的技术积累比同龄人更慢更浅,求职过程中会比较困难。

“人才荒”——这不仅仅是自动驾驶一个领域的困境,而是已经成为整个制造业转型的桎梏。

如今,供给侧改革大潮滚滚而下,我们又再一次站在了 历史 的十字路口,除了资本、资源,人力资本也必须开始向新供给集中,新需求才可能被创造,从而挤压老产业的生存空间,从根本上消除产能过剩。

教育政策,也必须回到 社会 需求与 社会 现实中,才会有不断焕新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

《无人驾驶 汽车 概论》,作者:陈慧岩、熊光明、龚建伟,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

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大学生如何践行国家安全观论文如下:

摘要:一个国家,其公民安全意识的高低,事关整个国家的安全与否。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主体的大学生,其国家安全

意识的强弱,对国家是否安全有着更直接的影响。因此,合理确定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策略,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

的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策略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中应着重

强化“五个认知”、深化“五种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五个认知”“五种意识”

随着全球化及科技时代的到来,高科技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日趋增大,高科技人才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大学生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的主体,在国家安全链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因此,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应成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合理确定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策略,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内容需要不断地充实、变化。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中的国家安全的需要,为了更有效地强化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本文提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中应着重强化“五个认知”、深化“五种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效果。

一、强化“五个认知”

(一)强化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认知

国家安全是事关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事关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的大事。一个民族、一个主权国家必定把谋求民族的繁衍、国家的生存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占据重要地位。强化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认知是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第一,结合国际形势,培养大学生强烈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现阶段的形势政策教育应把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以及我国所面临的复杂国际形势和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从理论上深刻理解新形势的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国内形势,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

要利用各种形式经常向大学生介绍国际、国内、本地区的敌情动态和安全环境。

第二,结合国情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正在崛起的大国,是尚未完成完全统一的大国。

因此要使国情教育更加深入,就必须针对大学生的教育层次和价值观特点,赋予国情教育以新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现实的国情凸显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国家为培养人才付出的巨大投入,大学生在促进祖国的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强化对国家安全内涵的认知

随着国家安全威胁的多元化,国家安全内涵的要素已经由传统的军事、政治安全,扩展到国民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等十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并且在动态联体中占据着各自不同的位置,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通过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国家安全系统。

我们应强化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内涵的认知,使大学生认识到国家安全内涵正发生变化,使得他们的认识更加深刻、清晰,突破传统国家安全意识的狭隘性和片面性。

(三)强化对国家安全威胁来源的认知

国家安全威肋来源有国际的,也有国内的;有天灾,也有人祸。我们应通过国际形势教育,使大学生认清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旧存在;通过国情、国策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内安定、团结的重要性。

通过灾害知识教育,使大学生意识到自然灾害、群体性疾病的处置不当,也会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导火索;通过民族政策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多民族大家庭和睦相处,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

非传统国家安全中,各个要素都有可能引发威胁国家安全的事件,强化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威胁来源的认知,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国家安全的复杂性,对可能威胁国家安全的要素时刻保持清醒和警惕。

(四)强化对国家安全各要素的认知

大学生通过对国家安全知识的学习,可以促进其国家安全意识的形成。国家安全是包括国民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等在内的“综合安全”。

只有熟悉各方面的国家安全知识,才能知道理论应该如何结合实际,为国家安全做什么和怎样做。当今世界要特别注重对大学生的信息安全、能源安全方面的教育。

互联网无国界,但是互联网上的安全是有国界的。恶意攻击、威胁信息和信息系统安全的“黑客”成为令人头痛的安全问题,这样的危害轻则造成公共服务系统的瘫痪,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重则能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安定团结,甚至引起战争。

西方世界对我国的“和平演变”从来没有停止过,网络给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大学生是我国主要的网络成员,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他们的文化产品,大肆宣扬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争抢地盘。

更为危险的是,他们利用我们国内的一些不安定因素,刻意歪曲事实真相,利用大学生诚挚的爱国热情,煽动大学生抵制政府,制造事端,企图扰乱我们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危害我国安全。

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既要保护网络技术本身的安全,也要保护网络中的信息和数据的安全。尤其是当前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地运用网络,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网络必然成为信息情报战和违法犯罪的主攻目标。

而我国网络建设的软件和硬件产品大多从国外进口,这些进口的设备是否被人做过手脚,是否留有“后门”,也许只有等到战争爆发时我们才能知晓。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将来积极投身到拥有我国自主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制中去;同时要对怎样保护网络,自身怎么样维护网络安全,如何看待网络信息进行相应的教学,构筑安全的网络体系。

“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观点越来越受到挑战,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制订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我们不妨以石油为例来说明。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石油消费量剧增,而我国的石油产量增加速度远远低于石油消费增长速度,再加上有效利用率低,使我国成为石油短缺国之一。

从石油战略储备上看,美、日、德、法的石油储备量分别相当于其158天、169天、117天和96天的石油消费,而我国总的石油储备能力才刚刚超过30天。一个国家要想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30天的石油战略储备是远远不够的。

更为危险的是我国的石油战略通道。中国作为石油纯进口国,石油安全直接关系中国的国家安全,是中国国防和经济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进口石油的一半以上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其中4/5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运输。

而这条运输线是被对中国“不太友好”的国家控制着的。这些严峻的现实,都应该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

(五)强化对国家安全实现途径的认知

提高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素质,是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基本任务和目标。这种素质除包括道德精神素质、知识理论素质外,还包括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应对国家安全事务的能力。

21世纪重大危机应对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使国家的根本安全受到冲击,这也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强调要维护国际、国内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的原因。

适当进行危机应对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对维护国家安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的教育:一是教育大学生以科学精神面对危机,使其在面对危机时更加自信,并能够注意保持健康的心态,客观、理性地应对所面临的困境。

二是教育大学生以科学方法面对危机,了解危机常识,预防危机发生;三是教育学生以科学手段应对危机,丰富大学生的应对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危机应对能力,能使他们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不会陷入恶性循环,导致更大的危机。

预防和应对紧急事态,只从思想与理论上重视还不够,还需要从实践的角度学习生存、自救知识和技巧,学会辨别安全与危险,学会关心自己的生命安全。

因此我们应坚持针对性和实用性,向大学生介绍面对国家安全中可能出现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重大疫情、突发大型自然灾害时的应对常识,使学生能从政治的高度,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角度出发来应对、处理这些危机,保障国家安全。

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后,很多的大学生自发地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为抗震救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就是危机教育良好效果的证明。

二、深化“五种意识”

(一)深化忧患意识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忧患意识的主流始终是我们民族脊梁们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政治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潜在的危机,逐步积累并发展起来的对民族和国家命运的自觉的主体意识。

这种自觉的主体意识,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和民族自身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提升的一种精神支柱。

要培养大学生关注国家安全问题,就必须深化他们的忧患意识,把“优势”国情的教育和“劣势”国情的教育相结合,在培养大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的同时,让他们具备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主体始终保持对其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危机成分的忧患深思,是主体以否定的形式对客体--国家安全进行的怀疑、批判和建构性的思考。

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发展速度的竞争愈加激烈,国际国内安全环境复杂多变,深化大学生在国家安全上的忧患意识,对维护国家安全意义重大。

(二)深化防范意识

深化防范意识有利于确保大学生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有清醒的认识。有的大学生思想麻痹,放松警惕,缺乏基本的国家安全意识,以至于无法有效应对突如其来的危险,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他们的帮凶。

这都反映出大学生的防范意识不强,更明显地反映出深化防范意识的重要性。防范意识是大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

培养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必须使他们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有所了解,只有了解了哪些行为可能会威胁到国家安全,在适当的场合,他们才能做出恰当的警觉反应,做出机智合理的防范行为。

如科学应对相关威胁国家安全的邪教组织的反动宣传;对网络安全的自觉维护;对文化安全问题的主动关注;对学术知识的保护,等等。

(三)深化保密意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对外教育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与社会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各种敌对势力纷纷趁机打入我国的高校,窥探情报。

而我国高校师生,尤其是学生的保密意识往往比较淡薄,并且防范意识相对薄弱,加上网络的出现,稍不注意就被敌对势力趁虚而入,造成严重的泄密后果。因此,我们必须深化大学生的保密意识,使得大学生了解基本的保密知识。

此外,随着校际、国际学术交流的不断开展,高校外教、留学生数量显著增加,要教会大学生正确处理与外籍朋友的关系,既友善交友,相互尊重,又要分寸合理,有礼有节。对一些敏感话题,要保持警惕,注意保密。

(四)深化责任意识

人无压力不走,水无压力不流。压力产生动力,动力形成自觉行动。维护国家安全是大学生应该负起的责任之一,这无疑是一种压力。

但是在现实中,有的学生有这种认识,有的学生没有这种认识,有极个别的学生甚至认为国家安全是国家和军队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有“天塌下来,总有高个子顶着”的想法。这种认识上的无所谓,必定给维护国家安全带来负面效应。

要使大学生自觉树立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就必须深化他们的责任意识。我们要教育大学生,使其认识到国家安全与自己息息相关,国家安全了,才会有快速的发展,经济发展了,自己才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舞台,来展示才华。

(五)深化法律意识

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在宿舍上网成为可能,网络上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恣意泛滥,反动分子甚至利用网络,拉拢、腐化大学生,使得情报、机密在不经意间泄露。加强国际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是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必要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单纯、机械地宣讲《国家安全法》的条文,不能把《国家安全法》仅仅作为一种法律知识来传授,而要将其上升到公民义务和权利的高度,把它看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培养合格人才所必需的法律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在具体内容上,既突出以我国《国家安全法》为主体,又注意与国外国家安全法的有关规定相比较;既全面、系统地阐释我国《国家安全法》的主要内容,又广泛联系其他相关的法律规定。

特别是国际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既有对国际斗争形势的宏观分析,又有对我国隐蔽战线工作的历史考察;既有对《国家安全法》的理论阐述,又有现实生活中的大量事例佐证。

所以,当代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含军事院校)的学生,特别是财政金融专业及掌握事关国家安危的核心技术成果专业的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这些法律法规,这对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帮助大学生强化“五个认知”,能使得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由肤浅到深刻,由朦胧到清晰;深化大学生在国家安全方面的"五种意识”,能有效地提升他们国家安全意识的层次,达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当祖国需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刘跃进.国家安全学[M].北京: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3]汪庆荣.国防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郝翔.国防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要始终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国家安全涉及的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首要保障。科学技术是没有国界的,但知识分子不能没有自己的祖国。所以,把国家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是国家利益的需要,又是个人安全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的一致要求。2、要努力熟悉有关国家安全的活动、法规。应该有所了解,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其中,特别应当熟悉以下一些法律、法规:宪法、国家安全法、保密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出国留学人员守则等等,对遇到的法律界线不清的问题.要肯学、勤问、慎行。3、要善于识别各种伪装。在对外交往中,既要热情友好,又要内外有别、不卑不亢;既要珍惜个人友谊,又要牢记国家利益;既可争取各种帮助、资助,又不失国格、人格。识别伪装既难又易,关键就在淡泊名利,对发现的别有用心者.依法及时举报,进行斗争,决不准其恣意妄行。4、要克服妄自菲薄等不正确思想。作为中国人要挺直腰板,决不妄自菲薄、悲观失望。要看到我们也有许多世界第一和“中国特色”,有一系列国家秘密和单位秘密。对这一切,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就可能在许多问题上产生错误的看法.乃至做出亲痛仇快的事情来。个别误入歧途的青年学生的教训,已成前车之鉴,千万别再重蹈覆辙。

中国国家安全面临论文发表

大家都是宿迁学院的。。。

中国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国际比较分析张雷&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摘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资源环境现实基础表现出明显脆弱的特征。国际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世界人口超过$ 亿以上国家中,目前中国国家资源环境的安全状态仅略优于日本,处在$" 个人口大国倒数第二的位置上。更严重的问题是,未来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已十分脆弱的国家资源环境安全基础产生着巨大的压力。若在此问题上出现认识和发展政策上的失误,便会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严重影响中国国家现代化进程。为此,建议!$ 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应定位在:确保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考虑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中国未来国家资源环境安全战略的政策调整模式可以考虑为: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0 严格人口控制1 & 推进资源深度化加工2 加大科技投入2 扩展资源国际化2 改善环境基础2 强化全民教育+ 。关键词:国家资源环境安全3 人地关系3 可持续发展3 政策调整中图分类号:4!"* 文献标识码:5 文章编号:$""! # ()*6 &!""! +"% # ""!7 # "*!" #"$%&"’$()"’* +),-’&’$(.% /$012 )" $3% 4’$()"’* 5%6)0&7%6 89".(&)",%"$ /%70&($2 ): +3("’895:; ,<=! "#$%&%’%( )* +(),-./0&1 21&(#1($ .#3 4.%’-.5 6($)’-1( 6($(.-107 8927 :(&;, <==<=<7 80.>!;6$&’7$< 5 >?@A=B< ? LM=G@ F@G K< >=AE? JM< OD?BN O=JM @ PDPEB@J=DG DH <@FM- QM< ?LM=G@R C ? U@P@G KEJ VE=J< OD?C< JM@G JM@J D> @BB JM< <=AMJDJMDBBDO=GAC @?< ?>=F=)&16< G@J=DG@B C G@JE?@B ??;@ ABC5D5;: E>E8@;?B>6 F>:?G5 H>:@CI #,(+ " *+(+< G??EI $ $ HHH $ J56787) K>L $ BEJ $HH7)/! 0 M) 麦迪森) 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10 ) 李德伟,盖建玲- 译. ) 北京:改革出版社,#,,%)/& 0 N) O) 4:;BK< P) N) Q;6KG;6< 9) N) 3RB665:< O57>8:J57 >F?G5 S;:?G< T:56?BJ5 U;@@ V6J) S6K@5H>>C 4@BFF7< #,’’)/( 0 张雷) 中国人地关系的资源环境基础/ N0 ) 人口资源环境,#,,,,&)/W 0 张雷) 中国能源安全探讨/ N0) 中国软科学,*++#,- & .)(本文责编:白露)

个人应做到1、要始终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2、要努力熟悉有关国家安全的活动、法规。3、要善于识别各种伪装。在对外交往中,既要热情友好,又要内外有别、不卑不亢;既要珍惜个人友谊,又要牢记国家利益;既可争取各种帮助、资助,又不失国格、人格。识别伪装既难又易,关键就在淡泊名利,对发现的别有用心者.依法及时举报,进行斗争,决不准其恣意妄行。4、要克服安自菲薄等不正确思想。 5、要积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国家应做到:{简言之就是a.首先,国家安全的根本在于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b.有针对性地加强各方面的安全保障建设。c.以正确的国际战略改善国家的外部环境。d.正确处理抵制与吸收的关系。现代国家的安全是全局性、综合性的问题。现代的安全观念也已经是一个超出国土安全之上,包括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环境安全、社会安全等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安全观念。所以,要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全方位地做好安全防卫工作。

我国的国家安全环境,没有也不可能一边倒。在存在一些消极因素的同时,还存在很多积极因素。我们不仅要看到外部某些方面对我国显示敌意,还要看到诸多对我国有利的外部因素,两者都在起作用。正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形成了我国的国家安全环境。首先,我国的国家安全环境是内外互动形成的,而非任何一方的作用单独造成。在相当程度上,它是我国自身内部作用的结果。譬如我国结束十年动乱,这就给我国根本改善了国家安全环境,不仅我们可以从此安心发展,通过稳定谋取安全,而且也使他国能够放心:中国不会对外输出意识形态和贫穷。这就有助于他国对我国减少防范,进而塑造邻国对华正常往来的意愿,并使我国感受到外部安全环境在逐步改善。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安全环境改善的整体逻辑和后果,其结论基本不受去年一年中我国周边关系波折的影响。其次,我国内安外睦的长期实践,已给自身实力带来良好的提升机遇。我国经过较短时间的努力,经济总量已达世界第二,外贸总量也攀升全球第一。这是我国励精图治、谋求合作的结果,也使我国更有能力作用于国际社会,在一个相互更为依赖的世界环境中,塑造他国对我国国家安全环境的积极姿态,可以使我国更加安全。譬如,我国主要的周边国家纷纷把中国作为其最大贸易伙伴国,这说明中国消费这些国家产品的意愿和能力已显著增加,而中国也在向这些国家更多地提供其经济与民生发展的必需物质。双方经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有助于彼此以和平手段来解决矛盾,这是中国进步所带来的我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塑造安全环境的动力。再次,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给自己带来空前强大的物质国力。就经济产出而言,我国GDP在去年超出日本0.7%,今年可能超出日本10%,几年后就将超出日本一倍,更为接近美国。这是按官方汇率判断,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目前的中国经济产出可能已超美国1/3(按一美元的购买力相当于人民币二元计算)。如此国力必然体现在国家防务中。以2010年我国国防预算而言,以官方汇率折算的我国780亿美元军费,已超日本50%,并超印度150%。按照2011年我国6011亿人民币的军费,我国防务开支能力将更超日印。不久之后,我国GDP和军费均将超过日印之和。这些因素无疑将增强我国在与它们交往中,以自己的意志塑造国家安全环境的能力。

国家安全网络论文发表

我是陈老师 你完了

摘要:文中就信息网络安全内涵发生的根本变化,阐述我国发展民族信息安全体系的重要性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的必要性。论述了网络防火墙安全技术的分类及其主要技术特征。 关键词:网络安全 防火墙 技术特征 1.概述 21世纪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将通过Internet联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当人类步入21世纪这一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时候,我国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特别是从政策上和法律上建立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 一个国家的信息安全体系实际上包括国家的法规和政策,以及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平台。我国在构建信息防卫系统时,应着力发展自己独特的安全产品,我国要想真正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最终的办法就是通过发展民族的安全产业,带动我国网络安全技术的整体提高。 网络安全产品有以下几大特点:第一,网络安全来源于安全策略与技术的多样化,如果采用一种统一的技术和策略也就不安全了;第二,网络的安全机制与技术要不断地变化;第三,随着网络在社会个方面的延伸,进入网络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因此,网络安全技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需要国家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及集团联合研究开发。安全与反安全就像矛盾的两个方面,总是不断地向上攀升,所以安全产业将来也是一个随着新技术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产业。 信息安全是国家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从系统的规划上去考虑它,从技术上、产业上、政策上来发展它。政府不仅应该看见信息安全的发展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的一部分,而且应该看到,发展安全产业的政策是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应该看到它对我国未来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防火墙 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 目前的防火墙产品主要有堡垒主机、包过滤路由器、应用层网关(代理服务器)以及电路层网关、屏蔽主机防火墙、双宿主机等类型。? 虽然防火墙是目前保护网络免遭黑客袭击的有效手段,但也有明显不足:无法防范通过防火墙以外的其它途径的攻击,不能防止来自内部变节者和不经心的用户们带来的威胁,也不能完全防止传送已感染病毒的软件或文件,以及无法防范数据驱动型的攻击。 自从1986年美国Digital公司在Internet上安装了全球第一个商用防火墙系统,提出了防火墙概念后,防火墙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内外已有数十家公司推出了功能各不相同的防火墙产品系列。 防火墙处于5层网络安全体系中的最底层,属于网络层安全技术范畴。在这一层上,企业对安全系统提出的问题是:所有的IP是否都能访问到企业的内部网络系统?如果答案是“是”,则说明企业内部网还没有在网络层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作为内部网络与外部公共网络之间的第一道屏障,防火墙是最先受到人们重视的网络安全产品之一。虽然从理论上看,防火墙处于网络安全的最底层,负责网络间的安全认证与传输,但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整体发展和网络应用的不断变化,现代防火墙技术已经逐步走向网络层之外的其他安全层次,不仅要完成传统防火墙的过滤任务,同时还能为各种网络应用提供相应的安全服务。另外还有多种防火墙产品正朝着数据安全与用户认证、防止病毒与黑客侵入等方向发展。 根据防火墙所采用的技术不同,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包过滤型、网络地址转换—NAT、代理型和监测型。 2.1.包过滤型 包过滤型产品是防火墙的初级产品,其技术依据是网络中的分包传输技术。网络上的数据都是以“包”为单位进行传输的,数据被分割成为一定大小的数据包,每一个数据包中都会包含一些特定信息,如数据的源地址、目标地址、TCP/UDP源端口和目标端口等。防火墙通过读取数据包中的地址信息来判断这些“包”是否来自可信任的安全站点 ,一旦发现来自危险站点的数据包,防火墙便会将这些数据拒之门外。系统管理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订判断规则。 包过滤技术的优点是简单实用,实现成本较低,在应用环境比较简单的情况下,能够以较小的代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安全。 但包过滤技术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包过滤技术是一种完全基于网络层的安全技术,只能根据数据包的来源、目标和端口等网络信息进行判断,无法识别基于应用层的恶意侵入,如恶意的Java小程序以及电子邮件中附带的病毒。有经验的黑客很容易伪造IP地址,过包过滤型防火墙。 2.2.网络地址转化—NAT 网络地址转换是一种用于把IP地址转换成临时的、外部的、注册的IP地址标准。它允许具有私有IP地址的内部网络访问因特网。它还意味着用户不许要为其网络中每一台机器取得注册的IP地址。 NAT的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 在内部网络通过安全网卡访问外部网络时,将产生一个映射记录。系统将外出的源地址和源端口映射为一个伪装的地址和端口,让这个伪装的地址和端口通过非安全网卡与外部网络连接,这样对外就隐藏了真实的内部网络地址。在外部网络通过非安全网卡访问内部网络时,它并不知道内部网络的连接情况,而只是通过一个开放的IP地址和端口来请求访问。OLM防火墙根据预先定义好的映射规则来判断这个访问是否安全。当符合规则时,防火墙认为访问是安全的,可以接受访问请求,也可以将连接请求映射到不同的内部计算机中。当不符合规则时,防火墙认为该访问是不安全的,不能被接受,防火墙将屏蔽外部的连接请求。网络地址转换的过程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不需要用户进行设置,用户只要进行常规操作即可。 2.3.代理型 代理型防火墙也可以被称为代理服务器,它的安全性要高于包过滤型产品,并已经开始向应用层发展。代理服务器位于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完全阻挡了二者间的数据交流。从客户机来看,代理服务器相当于一台真正的服务器;而从服务器来看,代理服务器又是一台真正的客户机。当客户机需要使用服务器上的数据时,首先将数据请求发给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再根据这一请求向服务器索取数据,然后再由代理服务器将数据传输给客户机。由于外部系统与内部服务器之间没有直接的数据通道,外部的恶意侵害也就很难伤害到企业内部网络系统。 代理型防火墙的优点是安全性较高,可以针对应用层进行侦测和扫描,对付基于应用层的侵入和病毒都十分有效。其缺点是对系统的整体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而且代理服务器必须针对客户机可能产生的所有应用类型逐一进行设置,大大增加了系统管理的复杂性。 2.4.监测型 监测型防火墙是新一代的产品,这一技术实际已经超越了最初的防火墙定义。监测型防火墙能够对各层的数据进行主动的、实时的监测,在对这些数据加以分析的基础上,监测型防火墙能够有效地判断出各层中的非法侵入。同时,这种检测型防火墙产品一般还带有分布式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安置在各种应用服务器和其他网络的节点之中,不仅能够检测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同时对来自内部的恶意破坏也有极强的防范作用。据权威机构统计,在针对网络系统的攻击中,有相当比例的攻击来自网络内部。因此,监测型防火墙不仅超越了传统防火墙的定义,而且在安全性上也超越了前两代产品 虽然监测型防火墙安全性上已超越了包过滤型和代理服务器型防火墙,但由于监测型防火墙技术的实现成本较高,也不易管理,所以目前在实用中的防火墙产品仍然以第二代代理型产品为主,但在某些方面也已经开始使用监测型防火墙。基于对系统成本与安全技术成本的综合考虑,用户可以选择性地使用某些监测型技术。这样既能够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需求,同时也能有效地控制安全系统的总拥有成本。 实际上,作为当前防火墙产品的主流趋势,大多数代理服务器(也称应用网关)也集成了包过滤技术,这两种技术的混合应用显然比单独使用具有更大的优势。由于这种产品是基于应用的,应用网关能提供对协议的过滤。例如,它可以过滤掉FTP连接中的PUT命令,而且通过代理应用,应用网关能够有效地避免内部网络的信息外泄。正是由于应用网关的这些特点,使得应用过程中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对多种网络应用协议的有效支持和对网络整体性能的影响上。--- 刘大大大大猫(3): 浅析网络安全技术 摘要:文中论述了防火墙部署原则,并从防火墙部署的位置详细阐述了防火墙的选择标准。并就信息交换加密技术的分类及RSA算法作以分析,针对PKI技术这一信息安全核心技术,论述了其安全体系的构成。 关键词:网络安全 防火墙 PKI技术 1.概述 网络防火墙技术的作为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第一道安全屏障,是最先受到人们重视的网络安全技术,就其产品的主流趋势而言,大多数代理服务器(也称应用网关)也集成了包滤技术,这两种技术的混合应用显然比单独使用更具有大的优势。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在哪些地方部署防火墙呢?首先,应该安装防火墙的位置是公司内部网络与外部Internet的接口处,以阻挡来自外部网络的入侵;其次,如果公司内部网络规模较大,并且设置有虚拟局域网(VLAN),则应该在各个VLAN之间设置防火墙;第三,通过公网连接的总部与各分支机构之间也应该设置防火墙,如果有条件,还应该同时将总部与各分支机构组成虚拟专用网(VPN)。 安装防火墙的基本原则是:只要有恶意侵入的可能,无论是内部网络还是与外部公网的连接处,都应该安装防火墙。 2.防火墙的选择 选择防火墙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以下几条: 2.1.总拥有成本防火墙产品作为网络系统的安全屏障,其总拥有成本(TCO)不应该超过受保护网络系统可能遭受最大损失的成本。以一个非关键部门的网络系统为例,假如其系统中的所有信息及所支持应用的总价值为10万元,则该部门所配备防火墙的总成本也不应该超过10万元。当然,对于关键部门来说,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连带损失也应考虑在内。如果仅做粗略估算,非关键部门的防火墙购置成本不应该超过网络系统的建设总成本,关键部门则应另当别论。 2.2.防火墙本身是安全的 作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防火墙本身也应该保证安全,不给外部侵入者以可乘之机。如果像马其顿防线一样,正面虽然牢不可破,但进攻者能够轻易地绕过防线进入系统内部,网络系统也就没有任何安全性可言了。 通常,防火墙的安全性问题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防火墙本身的设计是否合理,这类问题一般用户根本无从入手,只有通过权威认证机构的全面测试才能确定。所以对用户来说,保守的方法是选择一个通过多家权威认证机构测试的产品。其二是使用不当。一般来说,防火墙的许多配置需要系统管理员手工修改,如果系统管理员对防火墙不十分熟悉,就有可能在配置过程中遗留大量的安全漏洞。 2.3.管理与培训 管理和培训是评价一个防火墙好坏的重要方面。我们已经谈到,在计算防火墙的成本时,不能只简单地计算购置成本,还必须考虑其总拥有成本。人员的培训和日常维护费用通常会在TCO中占据较大的比例。一家优秀秀的安全产品供应商必须为其用户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售后服务。 2.4.可扩充性 在网络系统建设的初期,由于内部信息系统的规模较小,遭受攻击造成的损失也较小,因此没有必要购置过于复杂和昂贵的防火墙产品。但随着网络的扩容和网络应用的增加,网络的风险成本也会急剧上升,此时便需要增加具有更高安全性的防火墙产品。如果早期购置的防火墙没有可扩充性,或扩充成本极高,这便是对投资的浪费。好的产品应该留给用户足够的弹性空间,在安全水平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只选购基本系统,而随着要求的提高,用户仍然有进一步增加选件的余地。这样不仅能够保护用户的投资,对提供防火墙产品的厂商来说,也扩大了产品覆盖面。 2.5.防火墙的安全性防火墙产品最难评估的方面是防火墙的安全性能,即防火墙是否能够有效地阻挡外部入侵。这一点同防火墙自身的安全性一样,普通用户通常无法判断。即使安装好了防火墙,如果没有实际的外部入侵,也无从得知产品性能的优劣。但在实际应用中检测安全产品的性能是极为危险的,所以用户在选择防火墙产品时,应该尽量选择占市场份额较大同时又通过了权威认证机构认证测试的产品。 3.加密技术 信息交换加密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3.1.对称加密技术 在对称加密技术中,对信息的加密和解密都使用相同的钥,也就是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种加密方法可简化加密处理过程,信息交换双方都不必彼此研究和交换专用的加密算法。如果在交换阶段私有密钥未曾泄露,那么机密性和报文完整性就可以得以保证。对称加密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果交换一方有N个交换对象,那么他就要维护N个私有密钥,对称加密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双方共享一把私有密钥,交换双方的任何信息都是通过这把密钥加密后传送给对方的。如三重DES是DES(数据加密标准)的一种变形,这种方法使用两个独立的56为密钥对信息进行3次加密,从而使有效密钥长度达到112位。 3.2.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加密 在非对称加密体系中,密钥被分解为一对(即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这对密钥中任何一把都可以作为公开密钥(加密密钥)通过非保密方式向他人公开,而另一把作为私有密钥(解密密钥)加以保存。公开密钥用于加密,私有密钥用于解密,私有密钥只能有生成密钥的交换方掌握,公开密钥可广泛公布,但它只对应于生成密钥的交换方。非对称加密方式可以使通信双方无须事先交换密钥就可以建立安全通信,广泛应用于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信息交换领域。非对称加密体系一般是建立在某些已知的数学难题之上,是计算机复杂性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最具有代表性是RSA公钥密码体制。 3.3.RSA算法 RSA算法是Rivest、Shamir和Adleman于1977年提出的第一个完善的公钥密码体制,其安全性是基于分解大整数的困难性。在RSA体制中使用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到目前为止,无法找到一个有效的算法来分解两大素数之积。RSA算法的描述如下: 公开密钥:n=pq(p、q分别为两个互异的大素数,p、q必须保密) e与(p-1)(q-1)互素 私有密钥:d=e-1 {mod(p-1)(q-1)} 加密:c=me(mod n),其中m为明文,c为密文。 解密:m=cd(mod n) 利用目前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理论,分解2048bit的大整数已经超过了64位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因此在目前和预见的将来,它是足够安全的。 4.PKI技术 PKI(Publie Key Infrastucture)技术就是利用公钥理论和技术建立的提供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PKI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也是电子商务的关键和基础技术。由于通过网络进行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事务等活动缺少物理接触,因此使得用电子方式验证信任关系变得至关重要。而PKI技术恰好是一种适合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事务的密码技术,他能够有效地解决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和存取控制等安全问题。一个实用的PKI体系应该是安全的易用的、灵活的和经济的。它必须充分考虑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它是认证机构(CA)、注册机构(RA)、策略管理、密钥(Key)与证书(Certificate)管理、密钥备份与恢复、撤消系统等功能模块的有机结合。 4.1.认证机构 CA(Certification Authorty)就是这样一个确保信任度的权威实体,它的主要职责是颁发证书、验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由CA签发的网络用户电子身份证明—证书,任何相信该CA的人,按照第三方信任原则,也都应当相信持有证明的该用户。CA也要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来防止电子证书被伪造或篡改。构建一个具有较强安全性的CA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与密码学有关系,而且与整个PKI系统的构架和模型有关。此外,灵活也是CA能否得到市场认同的一个关键,它不需支持各种通用的国际标准,能够很好地和其他厂家的CA产品兼容。 4.2.注册机构 RA(Registration Authorty)是用户和CA的接口,它所获得的用户标识的准确性是CA颁发证书的基础。RA不仅要支持面对面的登记,也必须支持远程登记。要确保整个PKI系统的安全、灵活,就必须设计和实现网络化、安全的且易于操作的RA系统。 4.3.策略管理 在PKI系统中,制定并实现科学的安全策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安全策略必须适应不同的需求,并且能通过CA和RA技术融入到CA 和RA的系统实现中。同时,这些策略应该符合密码学和系统安全的要求,科学地应用密码学与网络安全的理论,并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互用性。 4.4.密钥备份和恢复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应定期更新密钥和恢复意外损坏的密钥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和实现健全的密钥管理方案,保证安全的密钥备份、更新、恢复,也是关系到整个PKI系统强健性、安全性、可用性的重要因素。 4.5.证书管理与撤消系统 证书是用来证明证书持有者身份的电子介质,它是用来绑定证书持有者身份和其相应公钥的。通常,这种绑定在已颁发证书的整个生命周期里是有效的。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一个已颁发证书不再有效的情况这就需要进行证书撤消,证书撤消的理由是各种各样的,可能包括工作变动到对密钥怀疑等一系列原因。证书撤消系统的实现是利用周期性的发布机制撤消证书或采用在线查询机制,随时查询被撤消的证书。 5.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动向 我国信息网络安全研究历经了通信保密、数据保护两个阶段,正在进入网络信息安全研究阶段,现已开发研制出防火墙、安全路由器、安全网关、黑客入侵检测、系统脆弱性扫描软件等。但因信息网络安全领域是一个综合、交叉的学科领域它综合了利用数学、物理、生化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诸多学科的长期积累和最新发展成果,提出系统的、完整的和协同的解决信息网络安全的方案,目前应从安全体系结构、安全协议、现代密码理论、信息分析和监控以及信息安全系统五个方面开展研究,各部分相互协同形成有机整体。 国际上信息安全研究起步较早,力度大,积累多,应用广,在70年代美国的网络安全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计算机保密模型”(Beu& La padula模型)的基础上,指定了“可信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估准则”(TCSEC),其后又制定了关于网络系统数据库方面和系列安全解释,形成了安全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准则。安全协议作为信息安全的重要内容,其形式化方法分析始于80年代初,目前有基于状态机、模态逻辑和代数工具的三种分析方法,但仍有局限性和漏洞,处于发展的提高阶段。作为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密码学,近年来空前活跃,美、欧、亚各洲举行的密码学和信息安全学术会议频繁。1976年美国学者提出的公开密钥密码体制,克服了网络信息系统密钥管理的困难,同时解决了数字签名问题,它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而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已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目前正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它带动了论证理论、密钥管理等研究,由于计算机运算速度的不断提高,各种密码算法面临着新的密码体制,如量子密码、DNA密码、混沌理论等密码新技术正处于探索之中。因此网络安全技术在21世纪将成为信息网络发展的关键技术,21世纪人类步入信息社会后,信息这一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需要网络安全技术的有力保障,才能形成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在我国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研究、开发和探索,以走出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联合发展之路,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以此保证我国信息网络的安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慢慢看吧。。。。

网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课题。如何进行大学生网路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利用网际网路的习惯,是高校教育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任务。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大学生网路安全教育的分析探究》

作者简介:郝静,单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职务:电子商务专业主任,职称:讲师。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资讯科技和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网际网路超过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入到寻常百姓家。网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为人们更宽广的获得各种资讯资源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当代大学生运用丰富的网路资源进行交流和学习,这个全新的资讯交流渠道已经成为大学生们的时尚,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在广泛应用的网路背景下,一些网路安全问题也频频出现,网路带来的负面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网路安全教育工作已经成为相关研究人员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网路安全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网路安全;教育;分析;探究

前言:

网际网路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然而网路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安全问题。网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课题。网路包含的资讯量大、功能多样、传播速度较快,为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交流平台,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路而不能自拔,有些甚至引发命案,这些事件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如何进行大学生网路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利用网际网路的习惯,是高校教育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任务。

1.大学生网路安全教育的含义及必要性

1.1大学生网路安全教育的含义

大学生网路安全教育是完善高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大学生个人亟需正视和重视的问题。高校通过对学生自身情况的了解,采取各项措施来增强其网路安全知识和网路安全意识,通过各项网路安全教育内容的开展,加强大学生的网路安全教育。

1.2大学生网路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高校更多关注的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策略,忽略了对大学生网路安全教育。正是因为高校网路安全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缺乏网路安全意识,对网路违法犯罪行为产生的途径缺乏清晰的认识。大学生长期沉迷于网路世界,有的离家出走、有的精神失常,甚至有些会引发命案。网路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造成的危害在不断增加,在当今形势下,进行网路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对大学生进行网路安全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责任感,提醒他们要安全使用网路,时刻注意规范自身的网路行为。通过网路安全教育的开展,能够为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网路环境,将网路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促进大学生地身心健康发展。

2.大学生网路安全教育开展内容

2.1网路伦理道德教育

网路安全问题的存在绝大多数取决于人为因素,由于使用者缺乏基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其网路道德行为严重失范,从而引发安全问题。目前,我国关于网路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善,单纯地依赖法律来维护网路安全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在大范围内影响到大学生的用网习惯。又由于网路活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虚拟性,很多使用者在使用网路使不自觉得就会弱化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从而引发网路安全问题。因此,大学生网路安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加强网路伦理道德教育,增强网路使用者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质。近几年来,相关研究人员已经将如何从道德教育入手来处理网路安全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高校对大学生实施网路安全教育时,尤其要重视对大学生网路伦理道德、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增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其自觉地规范网路行为,减少网路安全问题。

2.2计算机法律、法规教育

网际网路最大的特性是不受约束性和相对自由性,但是网际网路与现实世界一样,它的自由性是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的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我国的相关法律条例已经为维护网路安全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和保障。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网路安全教育,要重视对其基本法律知识的普及,让大学生了解基本的计算机法律,加强大学生对各种计算机网路法规、安全管理通知、保密管理规定等相应法律条文的学习,完善大学生自身的计算机法律知识,使其自觉地遵守规定,规范自身的网路行为,合理合法地利用网路。

2.3网路安全自律教育

许多网路安全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自身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安全用网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络,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网路安全自律教育,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网路安全知识,增强其网路安全意识。通过自律教育,让大学生了解网路安全的重要性,通过网路安全技术防卫知识的普及,增强大学生的网路安全意识。正是由于大学生缺乏网路安全意识,对网路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才给不法分子留有空隙,造成网路安全隐患的存在。

2.4改善教育方法,采取疏导方式

大学生沉迷于网路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当有着密切的联络,因此学校和家庭应当反思教育方式,改善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疏导交流的方式使其通过正常渠道来宣泄自身经历中的困苦,帮助他们建立自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路问题,对于网路时代中的文化侵略问题,要教育并引导大学生正确吸收外来意识形态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之间的关系。教育者要及时发现学生在用网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的人际交往问题,教育并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与网路虚拟交往的关系,采取灵活的教育和疏导策略,充分实施网路安全教育。

2.5国家安全意识和保密观念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国家安全意识已经从单纯的军事安全扩充套件到涵盖政治、经济及社会安全等的综合性安全,尤其是国际网际网路和电子资讯科技的高速发展,对国家科技、政治及 *** 等的安全都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维护我国的社会安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在资讯化和网路化背景下,高校对于确保国家安全有着重要的责任,大学生应当担负其维护国家安全的重任。因此,高校应当教育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保密观念,自觉地担任起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责任。

2.6身心健康教育

网际网路的广泛发展,已经深深地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很多大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到网路游戏和虚拟社会中,对现实生活的热切度越来越小,沉迷于网路世界的大学生已经渐渐脱离现实生活,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和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一些不良的网路资讯和不健康的文化在逐渐侵蚀著大学生的思想,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网路安全教育时,应当重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文明上网的意识,改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使其合理、适度的运用网路资源。

3.高校网路安全教育的实施对策

3.1增强师生防范能力,营造校园安全环境

增强师生防范能力,营造效益安全环境是确保高校网路安全教育工作稳定实施的重要保障。高校管理者应当在师生中普及网路防范知识,使其树立自觉、主动的安全态度,增强安全意识。另外还要加强对网咖的监督和管理,规范网咖的规章制度,对网路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教育,以确保校园网路环境的安全性,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安全网路行为。

3.2坚持完善制度和严格管理相结合

高校网路安全教育的实施不仅需要营造校园的安全环境,也需要建立健全各项网路安全制度,通过网路安全制度的完善,在制度的制约下规范学生的网路行为,更加有效地落实网路安全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用网习惯。高校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不断改进并完善网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高校应当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网路资讯进入到学生的视野,对各种网路资讯层层筛选,设定防火墙等,有效组织不良资讯的进入,确保大学生网路环境的健康性。高校应当对大学生进行网路安全素质教育,通过网路法制、网路伦理的教育,使他们具备网路法制意识,树立正确的网路意识,自觉遵守网路道德, *** 不良资讯,合理利用网路资源,将完善的网路制度和严格的管理机制结合在一起,加强网路安全教育。

3.3坚持提高认识和健全队伍相结合

高校管理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网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对学生的网路安全教育是学校开展各项教育工作的基本责任,学校要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肩负起对当代大学生网路安全教育的任务,通过大学生网路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发展。此外,高校还应当健全网路安全教育的工作团队,高校教师应当充分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增强大局意识,提高对大学生网路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教师、学生中培养一批思想觉悟高、政治素质好同时又懂得资讯网路技术思想教育工作的队伍,确保队伍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有针对性地实施网路安全教育工作。

3.4坚持课程教学与日常宣传相结合

随着网际网路的广泛应用,网路垃圾不断增加,西方国家的一些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网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开设了相关课程。我国大部分院校虽然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是课程教授的内容大部分只是技术理论知识,并没有涉及到网路安全教育的内容。学校缺乏教育,将使校园网路安全隐患不断增加,因此高校不仅要加强日常宣传工作,让学生知道安全用网的常识,并且将网路伦理道德问题融入到教育系统中,将课程教学与日常宣传有效结合在一起,为网路安全构筑一道坚实的屏障。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应当认识到大学生网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树立网路安全意识,健全师生队伍,将课程教学与日常宣传结合在一起,不断规范大学生的网路行为,增强其网路素养,维护高校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伟.大学生网路安全意识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03:117-119.

[2] 张成军.校园网路行为道德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高师理科学刊,2010 02:123-125.

[3] 刘新华,巢传宣.对大学生网路安全意识及教育现状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1 14:211-213.

[4] 张江燕.网路环境下高校学生使用者的心理因素及其调控[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 01:152-153.

[5] 陈世伟,熊花.大学生网路资讯保安教育探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 01:176-178.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 索引序列
  • 国家安全论文发表国外
  • 国家安全论文发表
  • 国家安全学论文发表
  • 中国国家安全面临论文发表
  • 国家安全网络论文发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