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宝钢绿化李雄论文发表

宝钢绿化李雄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宝钢绿化李雄论文发表

哈哈,我是北林的研究生,生物学院的。北林生物学院还是挺好的,所以我就介绍一下我们生物学院的这些教授吧。

首先,看一下我大生物院的导师吧,(官网截图,绝对真实~):

这些导师里,最出名的当然是男神尹伟伦院士啦,他是我们学校的前任校长,最帅男神。他是生物学、森林培育学家。

尹伟伦院士在森林培育和生物学学科交叉领域工作,针对中国林地生产力和生态效益低下的难题开展研究。

院士的工作和要处理的事情应该有很多吧,但是尹伟伦院士还是会给研究生上课的。虽然我不是他的研究生,但是是同一个学科的,所以有幸能上他的实验课。尹老师讲的特别认真,板书写的特别工整,然后还有现场实验指导,真的是特别棒的上课体验。虽然是实验课,但大家都是很兴奋的呀,因为平时见到尹伟伦院士的机会不多,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并且还能交流、讨论,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呀,哈哈哈。

别看尹伟伦院长这么强大,但是平时在学校,他也是特别平易近人,对学生都是特别好,而且别看他年级大,在校园里还是经常骑自行车上班,身体特别好,脸上始终带着亲切的笑容。

除了尹伟伦院士之外,还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林金星院长。

林院长是我们学院的现任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科研能力也是特别强的,唯一的缺点就是普通话并不是很标准。

林院长除了科研能力强,对学生也特别关心。林金星院长是细胞学科的,有一年,其他学科的两位研究生因为一些原因提出换导师的想法,林院长权衡利弊最后同意了。但是有一位同学,同学科的导师没有接收,林院长出于对学生无私的关心,自己接收了这位同学。之后这位同学在林院长实验室工作和学习也是很顺利,并且现在也在林院长那读博士生,前途也是很好的呀,哈哈。

简单的介绍两位我们生物院的教授,有机会的话再给大家介绍介绍,哈哈哈。

北林研究生来简单介绍一下景庆虹教授好啦。

最一开始了解到景老师是在学校的辩论会上,当时景老师作为点评嘉宾,他的点评发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通过学习公共关系实务这门课程,被老师上课的风格和节奏深深吸引。课堂上基本讲的都是干货,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把较难理解和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分清楚,使得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听起来也不费劲。课堂氛围轻松愉快,会有一些互动,多是考察学生对关于案例和当下热点事实的一些思考和见解。可以看出来老师很希望我们学以致用。

景老师是现任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公共关系文化传播与应用研究所所长,并兼任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理事;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培训中心客座教授;《中华儿女》、《公关世界》杂志特邀记者,栏目撰稿人;北京市写作协会会员。2006年被评为“中国公关教育20年十大杰出人物”。

主要科研方向:文化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礼仪学、口才学、传播与沟通技巧、危机管理等。

出版著作或论文:自1993年至今,主撰、主编、参编并出版《中国古文化博览》、《走进21世纪的中国两性关系》、《生态危机管理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学》、《大学生社交礼仪》、《公关员》、《口才学教程》、《公关经理教程》、《市民文明礼仪读本》、《农民文明礼仪读本》、《舌战京城》等专著、教材、指导书、论文集3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近400万字。

希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你有机会去听老师上课

恰巧在做毕业设计,跟了一个北林很有名很学术的老师,一眼看到这个题目,有兴趣来简略作答一下。

我敬爱的导师的名字是贾桂霞教授。最开始她是给我们上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老师,是一位特别可爱特别和蔼的老师!大大的眼睛萌萌的看着你。年龄明明已经很大了,但是又恰巧一学期都是晚课,每天都坚持着上完再回家。还有一次贾老师刚刚去西藏出差回来,年龄很大高低原反应还没完全好就又来给我们上课了,上到一半实在撑不住跟我们说她心脏难受想坐下来讲休息会……就,特别感动特别敬佩吧。不管下面有多少学生在听不管自己在讲什么,都一如既往地敬业精神。

(贾老师是做百合的)

后来到了毕设选题的时候我就直接奔着贾老师去啦~超级感谢导师对该论文的指导以及我学习生活上细心的帮助和鼓励,我真的有很多都不懂,每次都不知廉耻的去办公室找她,在我一次次有疑惑时都耐心加以提点。从最初的课题选择、开题报告到中期考核、再到最后的论文撰写,每一步都离不开贾老师的指导。她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的学术作风和对年轻人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深深影响了我,使我受益多多,也是我论文能顺利完成的根本保证。在实验室做实验有时和贾老师的研究生们聊天的时候,也都感觉到学姐们特别喜欢贾老师~超赞!

(最左边的是贾老师~)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啦,希望对题主和其他感兴趣的小伙伴有所帮助,谢谢~

本人是北京林业大学2015级林学院本科生,看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就想到了我们学校的方刚老师。

方刚老师是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的副教授,是我们中国著名的性学家、心理学家。我是初进林业大学就知道方刚老师了,因为他之前有个两性文化与美学的公选课,因为教室必须限制名额所以选上基本靠运气,但是这样还是场场爆满,这门课用了二教教学楼最大的一个阶梯教室,还是坐不下,很多学生就坐在教室里的楼梯上、角落里甚至到门口,还听说有外校学生专门来这听他的课。

在现在中国这个社会,性教育确实还是缺失,大家都避而不谈甚至谈“性”色变,连方刚老师的这门公选课前段时间都因为被学生家长举报之后,被教育部取消了。不过老师还是有心理系的专业课的哈,希望以后还能继续开公选课吧。方刚老师现在还在社会上开办性教育讲座、读书会、青少年性教育夏令营等,还在中国首次发起了性教育讲师高级资格证书,培训性教育讲师持证上岗,感兴趣的可以去关注一下他的微博呀。

我曾经去旁听过一次他的课,感觉他是一个非常有想法、想法独特而且是有理想有抱负的老师,他期待改变中国现在性教育几乎缺失的现状,他鼓励大家不要谈到性尤其是女生就抗拒或者害怕遭到身边人的贬损,这是不正常的,他希望能够奉献自己的力量改变目前中国性教育缺失的现状。我记得他说过一句话是这样的,性教育是个坑,总得有人往里跳,他就确实如他自己所说,做了那个很勇敢的人。

宝钢论文发表

2006年宝钢积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召开了宝钢技术创新大会并颁布实施《宝钢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纲要》,对今后15年宝钢技术创新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并以创新型企业试点为契机,全面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着重提升技术创新体系软实力,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深入、持续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宝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年R&D投入率0.92%,新产品销售率22.8%,申请专利821件(其中发明专利354件),形成技术秘密2033件,实现科研年度直接新增效益13亿元,合理化建议效益12亿元,对外技术贸易合同额过亿元,公司内技术推广效益3亿元。技术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宝钢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在世界钢铁动态咨询公司(WSD)全球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中宝钢连续四年跻身前三名。2006年12月14日,标准普尔评级公司将宝钢长期信用等级从“BBB+”提升至“A-”,“展望稳定”,宝钢成为全球第二家获此评级的钢铁企业。在去年年底召开的首届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比中,宝钢获得钢压延加工制造业排名第一。2006年12月18日,宝钢荣获国内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最高荣誉――“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称号,成为国内钢铁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技术创新做法和成效(一)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制订实施宝钢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纲要,全面提升宝钢技术创新体系能力。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后,宝钢认真组织学习大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结合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和技术创新实践,研究制订了《宝钢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纲要》,并在2006年4月宝钢技术创新大会上正式颁布实施。《宝钢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纲要》着重解决生产关系如何适应和推进生产力发展问题,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优化产品结构和加快公司发展的中心环节,通过体系建设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实现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可持续开展。《宝钢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纲要》确定的宝钢今后5-15年技术创新体系发展指导方针为“提升创新体系能力,不断满足用户需求,追求技术持续领先,实现重点领域突破”。宝钢将加快公司技术资源的整合,按照公司战略发展的要求,通过体制变革和机制创新,创建具有宝钢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以研究院为核心,产销研和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研究开发体系;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生产、研发、设计和制造四位一体的工程集成体系;以生产现场为主体,以稳定提高和精益运营为特征的持续改进体系。三个子体系协同互动,并以研究开发体系的完善为突破口,发展宝钢技术创新体系。通过提升技术创新体系统筹策划、技术创新体系组织保障、技术成果转化和固化、外部技术资源利用、研发条件保障、知识产权战略运作、技术标准战略实施、科技人员综合素质、创新文化渗透、激励机制导向等十方面能力,来发展宝钢技术创新体系能力,并造就一批支撑宝钢发展的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人才。(二)以宝钢中长期技术创新规划为抓手,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战略产品开发和重大、共性、前沿技术研究,推进自主集成创新。国家《规划纲要》确定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钢铁工业的坚强支撑。《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很大一部分与钢铁密切相关,如制造业优先主题中的基础件、可循环钢铁工艺流程与装备、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交通运输业主题中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养护技术及装备、高速轨道交通系统、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城镇化与城市发展中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等。宝钢组织力量对国家《规划纲要》确定的内容进行认真研究、梳理和对接,并结合宝钢新一轮发展战略,以满足市场现实和潜在需求为导向,聚焦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编制了宝钢2007-2012年技术创新发展规划,着重突出创新体系建设、突出自主创新领域的聚焦、突出了重点领域的突破、突出了对行业热点的关注。通过规划实施,宝钢将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铁精品和世界一流技术;拥有在世界钢铁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专有技术;形成核心技术的集成和转移能力,满足公司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最终建成以开放式自主集成创新为特征的创新型企业。(三)以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为核心,提升知识产权战略运作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2006年,宝钢启动了知识产权战略蓝皮书编制工作,旨在通过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推进知识资产工作实现三大转变,即在公司知识资产管理单位规模上由小向大转变;在专利发展重点上由重数量向量质并重转变;在知识产权业务定位上由单纯的生产型向生产、防御、进攻全方位战略型转变。为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发挥公司整体上市后一体化管理的协同效应,宝钢聚焦分、子公司单元技术提升的系统目标,策划并建立了技术推广管理机制,实施技术资源的共享和移植。通过产品一贯制项目的技术推广,优化公司的品种结构,提高了公司产品的整体赢利能力。通过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推广,有效地导入现代化管理,提升了公司软实力。2006年实施产品一贯制技术推广22项,由宝钢分公司向梅钢、不锈钢分公司等单元移植了包括IF钢、X管线钢及铁道用钢等中高档钢种26个,通过产品技术的推广带来的产线新增效益12.6亿元。(四)以产学研战略合作为导向,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和合作。宝钢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目标,必须要充分利用好外部资源。2006年,根据企业科技发展需求和院校的优势学科建设,宝钢和上海交大、东北大学、北科大、钢铁研究总院等开展战略合作,建立更深层次、更高起点上的长期、稳定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产学研联盟可持续发展的新品牌,探索和实践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在与上述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同时,组织双方专家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围绕宝钢技术创新需求,有针对性地制订了中长期科研合作项目指南,力求把产学研合作落到实处。重点推进与亚太区域、北美区域、欧洲区域三大板块的技术交流和合作。2006年宝钢聘请了8位在相关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国内外专家作为首批“宝钢教授”,提升宝钢技术创新水平和国际化合作层次。宝钢充分利用国际钢铁协会(IISI)在全球视野下所搭建的项目研发和活动平台,积极参加IISI项目,分享项目信息及研究成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006年,宝钢先后参加了二十一世纪维护项目、汽车用钢项目、印度2020项目活动,举办“中外钢结构住宅高层技术论坛”,协助承办Living Steel上海会议,与IISI联合举办2006年秋季“生命周期评估论坛”。同时由于在合作项目中的卓越表现,宝钢的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提升。此外,宝钢积极跟踪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举办了第二届宝钢学术年会和产学研合作论坛,有力地促进了宝钢产学研工作的开展。(五)以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为己任,积极融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国家明确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极大地鼓舞了企业投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积极性。2006年,宝钢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上海市科技攻关等各类政府计划项目明显增多。针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宝钢牵头申报了“钢水快速精炼技术集成”和“基于氢冶金的熔融还原炼铁新工艺开发”两个子课题,参与东北大学牵头申报的“节约型钢材减量化轧制技术”子课题。“两片DI钢罐持续减重的研究(DI材厚度从0.245mm减薄到0.230mm)”申报财政部2006年包装行业高新技术研发资金项目。2006年,宝钢共争取主承担国防科工委“十一·五”军品配套研制项目5项,参加23项。在前两轮合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宝钢继续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开展“钢铁联合研究基金”第三轮合作,并在项目资助和管理方式、申报指南编制等方面进行了创新。“钢铁联合研究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企业共同设立的第一个面向全国的联合研究基金,分两期资助了146个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该基金培养了180余名博士、300多名硕士。依托基金项目申请并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达47项,发表学术论文840余篇,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160余人次,出版了8部学术专著。2006年11月,宝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签署了第三期“钢铁联合研究基金”合作协议,计划在3年内投入经费3600万元,持续支撑中国钢铁及相关行业的基础性研究。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主体,联合重组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和上海梅山(集团)公司,于1998年11月17日成立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年产钢能力2000万吨左右,赢利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宝钢被《财富》杂志评为2005年度世界500强企业第309位,成为中国竞争性行业和制造业中首批蝉联世界500强的企业。实施钢铁精品战略,将建成中国汽车用钢,油、气开采和输送用钢,不锈钢,家电用钢,交通运输器材用钢,电工器材用钢,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食品、饮料等包装用钢,金属制品用钢,特种材料用钢以及高等级建筑用钢等钢铁精品基地,建成中国钢铁工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基地。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已形成了近20个境外和国内贸易公司组成的全球营销网络,与国际钢铁巨头合资合作,广泛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宝钢实施适度相关多元化战略,除钢铁主业外,还涉足贸易、金融、工程技术、信息、煤化工、钢材深加工、综合利用等多元产业。宝钢贸易服务产业定位于钢材及相关材料的加工及贸易服务,以强化宝钢的钢材和相关产品的加工、贸易及物流服务能力和材料供应解决方案能力。其核心企业为宝钢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国际化经营是宝钢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之一,宝钢的海外事业从无到有,营销网络从亚洲发展至遍及全球五大洲,经营业务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到涉足对外直接投资。宝钢在海外已成立了11个全资及合资公司,在欧洲建立了钢材集散中心,实现了从以往单一的批发贸易向批发、仓储、分销、配送等多功能服务性贸易的转变。在钢铁产品出口的同时,宝钢积极与全球知名钢铁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先后与新日铁、阿赛洛等世界钢铁巨头进行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宝钢在国际上的品牌知名度。宝钢的国际化经营还向钢铁上下游不断延伸。宝钢直接向海外投资,先后与澳大利亚哈默斯利、巴西CVRD等公司合资办矿,正在进行海外投资建设钢厂的可行性研究。宝钢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大力开拓海外事业,力争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最佳配置,形成最合理的跨区域产业布局,使宝钢尽早进入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行列。金融业作为宝钢的储备性战略产业,主要涉及保险、商业银行、证券、财务公司及信托五大金融领域。参股浦东发展银行、交通银行、华泰财产保险公司、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福建兴业银行,是太平洋保险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其核心企业是宝钢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和华宝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宝钢工程技术业是与宝钢钢铁主业互动发展的技术支撑型产业,拥有工厂设计、设备设计、设备制造、设备成套、技术总成、工程总承包及技术咨询等整体优势和专业优势,正在努力培育核心技术,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产业。其核心企业为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信息技术产业是宝钢在钢铁生产自动化控制和实现信息化管理两个方面的依托产业,业务领域涉及以制造业信息化与自动化、非制造业信息化与自动化、海外软件外包等。其核心企业为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煤化工业是宝钢资源利用型产业,立足于满足钢铁主体的生产需求,以煤化工深加工产品的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其核心企业为宝钢化工有限公司。钢材深加工业是与宝钢钢铁精品战略相匹配的钢铁延伸产业,主要致力于金属包装、汽车零部件、钢结构等三大业务的高端领域。 2007年,宝钢在钢铁业合资合作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在总结宝钢与上钢、梅山联合重组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八钢的联合重组,与邯钢合资成立了“邯钢集团邯宝钢铁有限公司”。同时,宝钢与包钢签订了战略联盟框架协议,与中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巴西VALE(淡水河谷公司)在巴西合资成立了宝钢维多利亚钢铁公司。2007年1月,宝钢集团与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增资重组八钢的协议,6月底完成了八钢股权划转和增资的相关手续。重组完成后,宝钢对八钢在战略、规划、技术、管理和供应链等层面进行了协同整合。随着整合的深入,八钢冷热轧生产线全面打通,连续稳定生产,产品供不应求,企业效益大幅提高。同时,八钢新区工程建设全面拉开并加紧实施,1号高炉和两座焦炉、一座转炉已陆续投产。新区预计将在“十一五”末全部建成,届时将涵盖棒材、线材、热轧薄板、中板等系列产品.

主要从事病毒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研究。首次证实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系免疫耐受形成所致,并创立了以免疫原性复合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途径;创建常遗传背景下的诱导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致病因素及防治策略研究中有独创性工作;在结核病的免疫特征及潜伏感染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课题、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十一五、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上海市重大项目及江苏省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在Nature.Biotech、PNAS、Hepatol、J Immunology、J Virol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主编或副主编专著12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6项 。曾获复旦大学上行基础医学教育贡献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奖;发表学术论文243篇,代表性论文发表于Nature Biotechnology,PNAS, Hepatology, Cir Res, Faseb J, Clin Can Res, J Immunol, Cell Death Differ,J Virol等

宝钢五钢工程师论文发表

2015年工程师职称评审申报基本条件:1.助理工程师 (初级职称):大学本科工作满一年;专科学历工作满两年;中专学历工作满三年;高中学历工作满五年;初中毕业后担任员级职务6年以上; 2.工程师 (中级职称):本科学历工作满三年;专科学历工作满五年;中专学历工作满八年;高中学历工作满十年;初中学历工作满十二年;或中专、高中、初中学历担任助理级职务满5年以上;3.高级工程师 (高级职称):获中级职称四年以上或本科学历工作满八年;大专学历工作满十年;中专学历工作满十五年;高中学历工作满二十年;4.满足各省、市、区、直辖市对优秀人才和有重大突出贡献人才的破格申报与评审的留才政策。九品论文网 发表职称论文找我

工程是科学和数学的某种应用,应用数学和自然科学概念、原理、实验技术等,探求新的工作原理和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 范文 ,希望你们喜欢。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篇一:《试谈生物工程专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我国生物工程专业正式设立于1998年,它包含了原来的生物化工、微生物制药、生物化学工程、发酵工程等4个专业。自设立以来,发展迅速,全国办学点数从1997年的57个发展到2010年的284个,招生人数从1997年的约2250人达到2010年的30多万人,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随着科技发展,生物工程产业对从业人员的实验技能、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 经验 都提出更高层的要求,形成了高素质人才稀缺的局面。本文重点探讨目前生物工程专业的现状,分五个部分详细分析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专业改革的合理方案。 一、课程设置 多数生物工程专业是由原来分属于化工、轻工、医药等学科的生物化工、发酵工程、微生物制药等专业调整而来,部分是在师范、农林及其他综合性院校的生物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成立的,各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背景和专业方向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学科定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等方面大相径庭,各有偏颇。如师范、农林及其他理科院校和部分综合性大学,背景偏理,工科基础薄弱,多存在重理轻工现象:专业课程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课程所占课时比例较大,工程类课程如生化反应工程、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等课程所占课时较少。而工科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则相反,偏重于生化反应工程、生化分离工程等工科课程的教学,不重视生物学基础,大纲很少涉及细胞生物学等理论基础内容。这些致使各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在课程体系上普遍存在上下游技术结合不够紧密、学研产环节薄弱甚至脱节的情况,影响了生物工程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和结合型人才的培养。 再有,现行课程体系中,基础类课程占据学生课程学习的3/4以上,致使专业课程的时间和空间严重受限,与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目标背道而驰。此外,随着科技进步产生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学科越分越细,内容庞杂,与此同时,新一轮的教改进一步缩减了理论教学课时,尤其专业课程学时,从而导致学科的新思想、新成果难以及时进入课堂,知识更新速度慢。 因此,迫切需要整改课程体系,切实推进课程建设的改革,全面分析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部分,统一规划授课内容,通过每周的教师例会,将各课程体系中重复的环节适当删减,在保证学生知识体系完整的基础上,使课堂内容精简有致。 二、教材建设 许多学校都对教材选用严格管理,主干课程全部选用 教育 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下列问题①教材编写面面俱到:各教材为了强调它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知识点覆盖面不断加宽,例如生物化学教材从原来的十七个大章节增加到现在的四十大章节,内容增加一倍多,教师把握教材的难度明显加大。②知识点重复与漏洞现象并存:专业课程知识分割过细,没有从课程体系整体考虑,例如“氧化磷酸化与形成”这个知识点在主干专业课程中有七门课的任课教师都讲授、“代谢调控”有七门课重复讲授;而“包涵体”“热源”“蛋白质的修饰”等重要概念,却鲜有课程涉及。③工程实践类教材奇缺:如生物工厂设计,全国出版的教材只有“发酵工厂工艺设计”(1992年出版)和“生物工程设计概论”(原为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1995年出版),内容陈旧,不能反映学科发展动态和专业科技发展的趋势。 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在教材选择和授课内容上需要适应学科的发展动态,在教学大纲的编写环节明确学科教学内容,全面梳理专业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编写适合专业特色的教材体系,避免教材间的过多重复,提升教学质量。 三、观念影响下的实践教学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我国各级教育历来重理论、轻实践。而工科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其有很强的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其忽视实践教学的后果会严重制约人才素质。欧美发达国家不但在工科本专科教育阶段有充分的实践教学环节,而且在这之后还必须接受几乎全部为实践技能训练的继续工程教育。而我国的生物工程专业普遍存在实践教学内容不足、执行困难的问题。 切实改变观念,提升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深刻理解实践教学对工程类学科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是解决现有问题的必经之路。 四、实践 教学方法 和手段 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也是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涉及的实验多为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学生的参与性、创新性得不到体现。二是教育经费的紧张与逐年扩大招生的现实矛盾使高校本科实验室硬件建设落实困难,教育手段、教学方式难以突破革新。 我院的专业实验安排为专业理论课程的附属部分, 实践中发现有几点明显不足:①实验时间短而分散;②实验内容及容量受到局限;③综合实践性差。实验多安排为一周两次,每次3~4学时,连贯性差,只能开设一些验证性或 经验性实验,无法实施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和手段,增加综合性,设计类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对其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也不无裨益。另外,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感观的强烈刺激,录制实验步骤,形象演示,并增加学术 报告 丰富教学内容,都能够以新颖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五、校外 实习基地建设 受市场 经济的影响,很多企业担心学生短期的实践会影响到有序的正常生产,影响经济收益,拒接学生实习,校外实习走马观花,变成了“参观式”学习,学生无法接触一线生产,没有亲自动手实践机会,专业技能得不到训练。 另外,教师自 身的实践水平也是左右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就生物工程专业来说,由于近年博士招生规模同比扩大,大量刚刚离开校门的年轻博士纷纷走上讲台,他们的成长背景决定了其在专业小领域具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但对学生多方面知识的渴求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指导学生动手能力训练时难免底气不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需要重视实习基地建设,设置学校自己的校内中试规模基地,另外,对师资队伍尤其是新进教员进行及时的实践培训也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必要 措施 。 结语 综上,我们将继续研究分析国内外生物工程技术 发展的趋势,加强素质 教育,为全国生物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 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篇二:《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材料、能源和信息已被公认为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作为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下的分支学科,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得到了飞速发展。高分子材料应用的日趋普及,使得社会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培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能以理论指导实践、应用于实践,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是十分重要的责任。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应实施“强化基础,注重应用,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应用能力。 一、社会发展急需工程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分子化纤生产国,化纤工业正在实现由“数量型”向“技术型”的战略转变,使化纤主要常规品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在一些重要高新技术纤维品种上取得产业化成果。 目前,我国高分子化纤材料工业随着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正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行业发展的速度远远高于化纤人才的培养速度。据调研统计,化纤企业的专业人才数量不到职工总数的5%,有的甚至不到1%,存在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现象。同时还发现,由于化纤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企业原有的专业人才不能完全跟上行业的发展,急需更新人才。 二、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1.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 面向未来的教学改革需要前瞻性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教学思想。这些教学理念包括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从封闭式的学校教育模式向开放型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转变;从标准化培养模式向个性化培养模式转变;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1,2]。 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培养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成型加工等领域从事科技开发、工艺设计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2.重视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选修课、专题讲座、 社会实践 ,以及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工程环境背景等多种形式,从而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 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3.强化基础训练,拓宽专业口径。 强化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是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强化基础,一是在基础理论和技能上进行面上拓宽,加强要求,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更牢固,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二是将专业基础课拓宽到新的专业目录的专业口径,为新专业的各个专业方向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拓宽专业口径,不是将专业课程的名称加以改变,而是将专业主干课程认真整合,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4.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最直接的体现,是形成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3]。要进行课程重组,减少课程内容重复,做好课程之间的衔接,逐步深入;建立大工程观念下的新型课程体系,重视各相关学科知识内容的融合、渗透和时间安排上的协调,做到课程综合化、系统化。 二、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1.实施“平台式”教学。 本着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要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原则,在加强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强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模式设置了三个教学平台,即理论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平台,以达到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行业和充分发展个性空间的目的。 “理论教学平台”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知识能力课程、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初步形成学院、学科、专业、职业兴趣四级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学科基础实验教学和模拟仿真企业生产的工程实践教学两部分;“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平台”则包括学院公共选修课、课外素质教育及社会实践三部分,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4]。 2.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它是在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基础上发现并 总结 出的一般规律,运用科学分析方法探索这一规律内在的作用机理,采用数学、物理、化学理论与模型计算归纳形成理论体系,并在理论指导下,将科学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使理论体系进一步得以检验并逐步完善,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序渐进过程向前发展的学科。在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实验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每一理论、发明的诞生都是在实验中孕育、培养出来的。针对上述学科特点,专业教研组在制定本科教学培养计划时,要有意识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课时比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分子专业教学实践分为认识实习、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 毕业 实习和毕业教学环节等实践教学部分。在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要积极有效地开展研究型、设计综合型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开放实验室科研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5]。 在毕业教学环节实践中结合教师科研项目,选择学科前沿或与企业合作开发的课题进行毕业论文选题,结合工厂实际进行毕业设计,可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科研能力培养,有效地促进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本专业研究与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改革上,注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此举不仅能为企业发展量身定做工程实际应用型人才,而且能够提前将学生“预售”出去。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订单式”培养学生提供奖学金、贫困助学金等费用,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求学、就业等问题。 4.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要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关键是建立与企业同步发展的规范的实训环境。要充分利用区域与学科优势,加强产学研联合,设立产学研联合体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社会实践场所,保障实习、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6]。实习基地可以完成学生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任务和多项工艺实验。学生通过这些实践环节能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了解了本行业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这对于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和继续深造都是大有裨益的。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需要,办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教师的知识更新与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学校需要不断引进高水平科技人才,提高本专业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授对新进教师进行“传、帮、带”教学指导,使新进教师的授课水平快速提高,从而有效地将行业发展动态与理论授课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三、结语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极其迅速,每年都会有许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而教育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是永无止境的。如何加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应用而忽略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不是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所以在重视应用的同时,还要注意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即提倡一种“强化基础,注重应用,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龚春丽,文胜,郑根稳,汪连生,颜永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孝感学院学报,2008,28,(6):109-111. [2]高炜斌,枝苗,自瑛.高职教育中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2):69-70. [3]申长雨,关绍康,张锐.加强课程建设培养创新人才——“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建设随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8,(3):52-54. [4]陈立贵,袁新强,李雷权,王忠,付蕾.构建符合学校定位的高分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科技教育,2009,(22):161-162. [5]刘仿军,国平,喻湘华,曾小平,周爱军.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6):88-91. 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篇三:《试谈材料工程测试技术》 摘要:材料工程测试技术针对材料工程的检测技术。针对工程材料进行科学有效的检测,是保证工程材料符合建设要求的前提。 文章 主要对检测的概念和一般方法,以及相关方面的最新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材料工程;测试技术;新发展 1材料工程的测试技术 材料工程测试技术针对材料工程的检测技术,其任务是:一方面对成品或半成品进行检测和测量,另一方面有效的检查、监督和控制某个生产过程,或者运动对象,保证这些环节都处于最佳状况,以便能够全程掌控反映这种最佳状况的各种数据。因此,相关技术和测试人员就需要随时对这些参数的大小和变化情况,进行定性检查或定量测量。为了适应科技进步和生产发展,材料工程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不断研制出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实践表明,制备新型材料的需要有严格的生产工艺,同时要提高某种材料原有性能,也会对加工工艺有较高的要求,而要满足这些要求,就需要自动控制技术来保证。而自动控制技术的开展,需要在求出相关参数的基础上,经处理后送人控制装置,然后再实施自动控制。 2测量误差和提高准确度的方法 ①测量误差概述。被测对象某参数的量值之真实大小(真值)xo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测量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尽可能的用数学办法估算出大小。同时也掌握测量误差出现的规律,尽量减少误差的产生。 ②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方法方面:测量方法的不完善、不合理,定义的不严密,以及结果表达式不当,导致测量结果无法得到反映等因素所引起的误差统称方法误差;测量设备方面: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仪表、量具及附件不准确都可能引起误差;环境方面:在测量中,由于实际环境条件与规定的条件各不相同,可能会引起的误差;测量人员方面:在测量时由于人员的分辨能力、反应速度、感觉器官、情绪变化、工作责任心、操作经验、心理的固有习惯等存在差异,这就可能引起相应的认为误差。 3提高测量准确度的方法 要想很好的提高测量准确度,就必须要尽可能的减小误差。提高准确度,需要根据具体的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在科学的测量原理的指导下,通过优良的仪器设备,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才能实现。从实际的测量工作来看,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对测量方法、校正手段以及数据处理这些环节,来提高准确度具有更有效更积极的意义。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掌握产生误差的规律,并通过专业的理论分析,从测量方法的调整着手,完成测量的校正,或者在实验数据的指导下,找出应修正的量值大小。其次,因为缓变误差有不平稳、随机过程的特点,当前要对此问题进行解决,往往是通过不断校正,且校正周期尽量短一些的办法来解决。再次,坏值是指带有粗差的测量数据,在测试过程中一旦发现就要马上剔除,因此,掌握发现坏值的方法至关重要。最后,随机误差,针对随机误差,我们一般是通过掌握统计规律来减小误差量,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下文将主要分析利用统计规律估算随机误差、减小和剔除粗差的方法。 3.1随机误差的估算 尽管通过正确有效的处理测量仪表的间隙和摩擦以及外界噪声干扰,可很好的减小产生随机误差的影响,然而,从随机误差的特点看,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众多微小因素共同造成的。所以,在测量时需要利用其出现的统计分布规律,结合所得出的测量结果,尽量把估算出的随机误差的范围缩小。在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分布上,测量人员必须有要对多数随机误差产生的独立因素有所理解。而误差出现的概率分布正好符合正态分布,那对一个不变的量作n次测量,其随机误差的概率密度函数P(δ)为: P()=·e- 3.2粗大误差的减小和剔除准则 含粗差的测量值是与事实不符的坏值,在实际的测量中必须要在主观上避免出现,也就是要避免测量的操作者出错,防止外界的各种重大干扰,同时要保证测量设备的完好。如果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应该马上剔除。在测量中判别坏值主要有两种方法,即物理判别法和统计判别法。 所谓的物理判别是指测量人员一旦发现在测量过程中,有读错、记录错、操作错等错误现象,或者发现不符合测量条件或环境突变的情况下,应该随时剔除,并重新进行测量取值。统计判别是在完成自动检测中待测量后,再通过统计办法来处理所取得的测量数据。如果是在无系差的测量情况下,产生随机误差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而且出现大误差的次数是很小的,所以我们可以制定出剔除准则,常材料工程测试技术用的有3σ。 4检测的一般方法 ①电测量和非电量电测量。由于电测量的参数差别很大,很难直接检出和测量,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非电量电测量技术进行测量的。也就是通过传感器把待测的非电参数转换成电参数,接着测出此电量,最后再按原转换的规律逆向找出待测非电量。传感器是指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而敏感元件则是指传感器中能够直接感受,或者响应被测量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其他量,如果这个量已是电量,那就会被称为转换元件。 ②主动检测和被动检测。主动检测是指为了检测,主动向被测对象施加能量,通过得到的反馈情况实现检测,这种检测类似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检测瓷瓶是否破裂,就敲击一下,提高其发出的声音来判断。当然,这里要指出的是主动检测会干扰对象的状态。而相对主动检测而言,被动检测不需要向对象施加能量。 ③接触检测和非接触检测。所谓的接触检测,就是让检测仪器和对象直接接触。这种直接检测的方式必然会对对象产生一定的干扰,甚至能够对测定的正确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特殊情况下,如有高腐蚀、高辐射等情况时,对象是不便或不能直接接触被测对象的。所以,我们往往会采用非接触检测的方式,这种方法一般不会对对象的原来状态造成破坏,不过也会因为非接触,而造成侵入外界干扰的情况。 ④偏差法、平衡法和微差法、替代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在测量过程的被测量和单位量对比操作上,做出相应的变化,这样能够在原有仪表的作用下,提高测量准确度。偏差法是常规的测量方法。被测量的大小是由模拟的显示仪表指针偏转来反映的,其与家用电压表测电压相似,操作简单且快速,仪表的等级对准确度有决定性的作用。像天平称重那样,平衡法是通过不断地调节已知标准量的大小,使之与被测量平衡。如果指零仪表示零时,则表明此时达到平衡,这种情况下标准量大小就是被测量的大小。电位差计和平衡电桥均都是在此原理之下完成的。测量的高准确度,主要决定于示零仪表的灵敏度是否到位。微差法与平衡法很相似,不过这种方法可以有微小差值,不用把标准量调整到和被测量完全相等,可以用偏差法测出此差值,被测量大小就是此微差值和标准量之和,其准确度比直接用偏差法更高。替代法也是测量方法的一种,曹冲称象是最典型的例子,以石块替代大象,使船只吃水深度达到原承载大象时的深度,然后称出石头的总重量,即为大象体重。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直接称重存在困难的问题,其在检测中常常会被采用,比如辐射测温等。 5结语 材料工程测试技术是一项复杂工程,涉及了多个方面的内容。无论是测试的种类,还是测试的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测试人员只有对各种类型的测试技术有所了解,并结合工程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完成测试工作。 猜你喜欢: 1. 中级工程师职称论文 2. 测绘中级职称论文范文 3. 工程职称评定工作总结 4. 电气中级职称论文范文 5. 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格式要求

楼主是哪个省的、专业的?因为评高级工程师发表论文的条件不同省份、不同专业是不一样的。例如:河北省机电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审条件一、适用范围:本条件适用于从事机械、电气(器)专业的应用科学研究、机电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和技术管理、机电设备管理、安装、维修及运行,以及与其关联的其它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二、学历、资历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或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5年以上。三、论文、著作条件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撰写有较大价值的专项技术分析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二)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三)在国际或全国学术会议宣读交流论文2篇以上;(四)为解决复杂技术问题撰写有较高水平的技术分析报告或重大项目的立项研究(论证)报告2篇以上。四、业绩成果条件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国家、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发明奖、优秀设计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科技成果一、二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额定人员内以奖励证书为准);(二)完成国家、省(部)级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的研究、设计、制造、生产技术管理及相关任务的主要完成者,成果通过鉴定验收;(三)负责完成一项大型或三项中型工程成套项目研究、设计、安装调试任务,经实践检验,达到了要求,通过鉴定或验收;(四)负责完成三项难度较高和复余的机械、电气(器)产品及其关键部件研究、设计、制造、生产技术管理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任务,经同行专家评审或鉴定,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负责完成二项被省(部)列为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或三项被市(厅)主管部门推广并转化为生产力的科技成果,经实践检验,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六)负责完成二项省(部)确认的定型或优秀产品开发,并转化为商品生产;(七)取得发明专利二项。其中一项转化为商品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八)在本专业技术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作出重大贡献,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二条以上:(一)完成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目或系列产品主要部分的研究、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工作;(二)完成对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重点项目或系列产品的主要部分的研究、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工作;(三)完成一项大型或二项中型工程新建、扩建或技术改造成套项目的研究、方案制定、设计、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四)完成本企业主导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工作,产品性能达到同行先进水平,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五)完成高性能、高技术的关键部件或技术密集的复杂部件的研究、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工作;(六)完成过技术难度较高或复杂的设备管理,设备维修或动力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工作项目的全过程;(七)完成本专业的重大技术经济分析和市场分析,被有关方面采纳,经实践验证,基本准确;(八)承担或主持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重大项目技术规范的编写;(九)配合相关任务,完成对重大项目有指导作用的有关情报资料搜集、整理、汇编、提出系统报告;(十)完成一项大型或三项中型成套工程项目国内外投标、承包、施工、验收任务。六、外语、计算机条件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参加全国或全省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七、破格条件取得工程师资格二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二条,可破格申报:(一)获国家级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项的主要完成人;或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二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二)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处于本行业领先水平,并获省(部)级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三)担任大、中型工程项目中的技术负责人,完成大型工程一项或中型工程二项以上,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并通过省级权威部门鉴定,填补了省内外技术领域空白。(四)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三篇、省级五篇以上,或正式出版专著一部(独著十万字以上,合著二十万字以上)。八、附则(一)凡冠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二)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指本等级额定获奖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三)疑难技术问题――指在项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本专业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问题。

宝钢武钢工程师论文发表

宝钢和武钢均以板材为主,宝钢板材产品占75.7%,武钢板材产品占比60.6%,合并之后,同质化竞争的产品如汽车板、家电板、镀锡、镀锌板、电工钢等市场占有率将普遍达到40-90%,例如高端汽车板75%,取向硅钢80%以上,镀锡90%,家电板70-80%,无取向硅钢50%以上。以硅钢为例,武钢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硅钢生产基地,已经具备192万吨的冷轧硅钢生产能力,其中取向硅钢产能60万吨。宝钢冷轧硅钢产能130万吨,其中取向硅钢产能30万吨。宝钢和武钢合并后将进一步强化全球最大硅钢生产企业地位。 上游议价能力将有所增强 宝钢股份2015年铁矿石采购量为3688万吨,武钢股份2015年铁矿石采购量为2952万吨,而据澳大利亚工业部公布的预期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铁矿石贸易量达到13.81亿吨,宝钢、武钢合并之后占全球贸易量的4.8%,上游议价能力将明显增强,焦煤、废钢、铁合金等原材料同样将享受合并的红利。 企业布局将得到优化 宝钢湛江项目与武钢防城港项目没有继续做普钢,而是均瞄准了汽车板与家电板市场,且相距只有200多公里,宝武合并之后,两个项目有望在特钢领域强强联合,减少不必要的竞争,提升华南地区在钢铁行业的话语权,以及中国在特钢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工程是科学和数学的某种应用,应用数学和自然科学概念、原理、实验技术等,探求新的工作原理和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 范文 ,希望你们喜欢。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篇一:《试谈生物工程专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我国生物工程专业正式设立于1998年,它包含了原来的生物化工、微生物制药、生物化学工程、发酵工程等4个专业。自设立以来,发展迅速,全国办学点数从1997年的57个发展到2010年的284个,招生人数从1997年的约2250人达到2010年的30多万人,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随着科技发展,生物工程产业对从业人员的实验技能、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 经验 都提出更高层的要求,形成了高素质人才稀缺的局面。本文重点探讨目前生物工程专业的现状,分五个部分详细分析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专业改革的合理方案。 一、课程设置 多数生物工程专业是由原来分属于化工、轻工、医药等学科的生物化工、发酵工程、微生物制药等专业调整而来,部分是在师范、农林及其他综合性院校的生物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成立的,各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背景和专业方向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学科定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等方面大相径庭,各有偏颇。如师范、农林及其他理科院校和部分综合性大学,背景偏理,工科基础薄弱,多存在重理轻工现象:专业课程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课程所占课时比例较大,工程类课程如生化反应工程、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等课程所占课时较少。而工科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则相反,偏重于生化反应工程、生化分离工程等工科课程的教学,不重视生物学基础,大纲很少涉及细胞生物学等理论基础内容。这些致使各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在课程体系上普遍存在上下游技术结合不够紧密、学研产环节薄弱甚至脱节的情况,影响了生物工程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和结合型人才的培养。 再有,现行课程体系中,基础类课程占据学生课程学习的3/4以上,致使专业课程的时间和空间严重受限,与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目标背道而驰。此外,随着科技进步产生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学科越分越细,内容庞杂,与此同时,新一轮的教改进一步缩减了理论教学课时,尤其专业课程学时,从而导致学科的新思想、新成果难以及时进入课堂,知识更新速度慢。 因此,迫切需要整改课程体系,切实推进课程建设的改革,全面分析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部分,统一规划授课内容,通过每周的教师例会,将各课程体系中重复的环节适当删减,在保证学生知识体系完整的基础上,使课堂内容精简有致。 二、教材建设 许多学校都对教材选用严格管理,主干课程全部选用 教育 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下列问题①教材编写面面俱到:各教材为了强调它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知识点覆盖面不断加宽,例如生物化学教材从原来的十七个大章节增加到现在的四十大章节,内容增加一倍多,教师把握教材的难度明显加大。②知识点重复与漏洞现象并存:专业课程知识分割过细,没有从课程体系整体考虑,例如“氧化磷酸化与形成”这个知识点在主干专业课程中有七门课的任课教师都讲授、“代谢调控”有七门课重复讲授;而“包涵体”“热源”“蛋白质的修饰”等重要概念,却鲜有课程涉及。③工程实践类教材奇缺:如生物工厂设计,全国出版的教材只有“发酵工厂工艺设计”(1992年出版)和“生物工程设计概论”(原为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1995年出版),内容陈旧,不能反映学科发展动态和专业科技发展的趋势。 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在教材选择和授课内容上需要适应学科的发展动态,在教学大纲的编写环节明确学科教学内容,全面梳理专业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编写适合专业特色的教材体系,避免教材间的过多重复,提升教学质量。 三、观念影响下的实践教学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我国各级教育历来重理论、轻实践。而工科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其有很强的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其忽视实践教学的后果会严重制约人才素质。欧美发达国家不但在工科本专科教育阶段有充分的实践教学环节,而且在这之后还必须接受几乎全部为实践技能训练的继续工程教育。而我国的生物工程专业普遍存在实践教学内容不足、执行困难的问题。 切实改变观念,提升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深刻理解实践教学对工程类学科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是解决现有问题的必经之路。 四、实践 教学方法 和手段 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也是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涉及的实验多为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学生的参与性、创新性得不到体现。二是教育经费的紧张与逐年扩大招生的现实矛盾使高校本科实验室硬件建设落实困难,教育手段、教学方式难以突破革新。 我院的专业实验安排为专业理论课程的附属部分, 实践中发现有几点明显不足:①实验时间短而分散;②实验内容及容量受到局限;③综合实践性差。实验多安排为一周两次,每次3~4学时,连贯性差,只能开设一些验证性或 经验性实验,无法实施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和手段,增加综合性,设计类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对其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也不无裨益。另外,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感观的强烈刺激,录制实验步骤,形象演示,并增加学术 报告 丰富教学内容,都能够以新颖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五、校外 实习基地建设 受市场 经济的影响,很多企业担心学生短期的实践会影响到有序的正常生产,影响经济收益,拒接学生实习,校外实习走马观花,变成了“参观式”学习,学生无法接触一线生产,没有亲自动手实践机会,专业技能得不到训练。 另外,教师自 身的实践水平也是左右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就生物工程专业来说,由于近年博士招生规模同比扩大,大量刚刚离开校门的年轻博士纷纷走上讲台,他们的成长背景决定了其在专业小领域具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但对学生多方面知识的渴求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指导学生动手能力训练时难免底气不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需要重视实习基地建设,设置学校自己的校内中试规模基地,另外,对师资队伍尤其是新进教员进行及时的实践培训也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必要 措施 。 结语 综上,我们将继续研究分析国内外生物工程技术 发展的趋势,加强素质 教育,为全国生物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 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篇二:《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材料、能源和信息已被公认为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作为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下的分支学科,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得到了飞速发展。高分子材料应用的日趋普及,使得社会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培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能以理论指导实践、应用于实践,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是十分重要的责任。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应实施“强化基础,注重应用,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应用能力。 一、社会发展急需工程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分子化纤生产国,化纤工业正在实现由“数量型”向“技术型”的战略转变,使化纤主要常规品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在一些重要高新技术纤维品种上取得产业化成果。 目前,我国高分子化纤材料工业随着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正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行业发展的速度远远高于化纤人才的培养速度。据调研统计,化纤企业的专业人才数量不到职工总数的5%,有的甚至不到1%,存在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现象。同时还发现,由于化纤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企业原有的专业人才不能完全跟上行业的发展,急需更新人才。 二、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1.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 面向未来的教学改革需要前瞻性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教学思想。这些教学理念包括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从封闭式的学校教育模式向开放型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转变;从标准化培养模式向个性化培养模式转变;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1,2]。 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培养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成型加工等领域从事科技开发、工艺设计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2.重视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选修课、专题讲座、 社会实践 ,以及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工程环境背景等多种形式,从而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 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3.强化基础训练,拓宽专业口径。 强化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是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强化基础,一是在基础理论和技能上进行面上拓宽,加强要求,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更牢固,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二是将专业基础课拓宽到新的专业目录的专业口径,为新专业的各个专业方向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拓宽专业口径,不是将专业课程的名称加以改变,而是将专业主干课程认真整合,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4.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最直接的体现,是形成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3]。要进行课程重组,减少课程内容重复,做好课程之间的衔接,逐步深入;建立大工程观念下的新型课程体系,重视各相关学科知识内容的融合、渗透和时间安排上的协调,做到课程综合化、系统化。 二、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1.实施“平台式”教学。 本着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要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原则,在加强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强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模式设置了三个教学平台,即理论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平台,以达到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行业和充分发展个性空间的目的。 “理论教学平台”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知识能力课程、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初步形成学院、学科、专业、职业兴趣四级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学科基础实验教学和模拟仿真企业生产的工程实践教学两部分;“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平台”则包括学院公共选修课、课外素质教育及社会实践三部分,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4]。 2.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它是在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基础上发现并 总结 出的一般规律,运用科学分析方法探索这一规律内在的作用机理,采用数学、物理、化学理论与模型计算归纳形成理论体系,并在理论指导下,将科学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使理论体系进一步得以检验并逐步完善,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序渐进过程向前发展的学科。在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实验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每一理论、发明的诞生都是在实验中孕育、培养出来的。针对上述学科特点,专业教研组在制定本科教学培养计划时,要有意识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课时比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分子专业教学实践分为认识实习、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 毕业 实习和毕业教学环节等实践教学部分。在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要积极有效地开展研究型、设计综合型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开放实验室科研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5]。 在毕业教学环节实践中结合教师科研项目,选择学科前沿或与企业合作开发的课题进行毕业论文选题,结合工厂实际进行毕业设计,可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科研能力培养,有效地促进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本专业研究与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改革上,注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此举不仅能为企业发展量身定做工程实际应用型人才,而且能够提前将学生“预售”出去。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订单式”培养学生提供奖学金、贫困助学金等费用,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求学、就业等问题。 4.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要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关键是建立与企业同步发展的规范的实训环境。要充分利用区域与学科优势,加强产学研联合,设立产学研联合体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社会实践场所,保障实习、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6]。实习基地可以完成学生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任务和多项工艺实验。学生通过这些实践环节能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了解了本行业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这对于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和继续深造都是大有裨益的。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需要,办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教师的知识更新与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学校需要不断引进高水平科技人才,提高本专业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授对新进教师进行“传、帮、带”教学指导,使新进教师的授课水平快速提高,从而有效地将行业发展动态与理论授课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三、结语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极其迅速,每年都会有许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而教育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是永无止境的。如何加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应用而忽略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不是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所以在重视应用的同时,还要注意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即提倡一种“强化基础,注重应用,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龚春丽,文胜,郑根稳,汪连生,颜永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孝感学院学报,2008,28,(6):109-111. [2]高炜斌,枝苗,自瑛.高职教育中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2):69-70. [3]申长雨,关绍康,张锐.加强课程建设培养创新人才——“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建设随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8,(3):52-54. [4]陈立贵,袁新强,李雷权,王忠,付蕾.构建符合学校定位的高分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科技教育,2009,(22):161-162. [5]刘仿军,国平,喻湘华,曾小平,周爱军.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6):88-91. 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篇三:《试谈材料工程测试技术》 摘要:材料工程测试技术针对材料工程的检测技术。针对工程材料进行科学有效的检测,是保证工程材料符合建设要求的前提。 文章 主要对检测的概念和一般方法,以及相关方面的最新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材料工程;测试技术;新发展 1材料工程的测试技术 材料工程测试技术针对材料工程的检测技术,其任务是:一方面对成品或半成品进行检测和测量,另一方面有效的检查、监督和控制某个生产过程,或者运动对象,保证这些环节都处于最佳状况,以便能够全程掌控反映这种最佳状况的各种数据。因此,相关技术和测试人员就需要随时对这些参数的大小和变化情况,进行定性检查或定量测量。为了适应科技进步和生产发展,材料工程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不断研制出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实践表明,制备新型材料的需要有严格的生产工艺,同时要提高某种材料原有性能,也会对加工工艺有较高的要求,而要满足这些要求,就需要自动控制技术来保证。而自动控制技术的开展,需要在求出相关参数的基础上,经处理后送人控制装置,然后再实施自动控制。 2测量误差和提高准确度的方法 ①测量误差概述。被测对象某参数的量值之真实大小(真值)xo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测量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尽可能的用数学办法估算出大小。同时也掌握测量误差出现的规律,尽量减少误差的产生。 ②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方法方面:测量方法的不完善、不合理,定义的不严密,以及结果表达式不当,导致测量结果无法得到反映等因素所引起的误差统称方法误差;测量设备方面: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仪表、量具及附件不准确都可能引起误差;环境方面:在测量中,由于实际环境条件与规定的条件各不相同,可能会引起的误差;测量人员方面:在测量时由于人员的分辨能力、反应速度、感觉器官、情绪变化、工作责任心、操作经验、心理的固有习惯等存在差异,这就可能引起相应的认为误差。 3提高测量准确度的方法 要想很好的提高测量准确度,就必须要尽可能的减小误差。提高准确度,需要根据具体的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在科学的测量原理的指导下,通过优良的仪器设备,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才能实现。从实际的测量工作来看,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对测量方法、校正手段以及数据处理这些环节,来提高准确度具有更有效更积极的意义。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掌握产生误差的规律,并通过专业的理论分析,从测量方法的调整着手,完成测量的校正,或者在实验数据的指导下,找出应修正的量值大小。其次,因为缓变误差有不平稳、随机过程的特点,当前要对此问题进行解决,往往是通过不断校正,且校正周期尽量短一些的办法来解决。再次,坏值是指带有粗差的测量数据,在测试过程中一旦发现就要马上剔除,因此,掌握发现坏值的方法至关重要。最后,随机误差,针对随机误差,我们一般是通过掌握统计规律来减小误差量,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下文将主要分析利用统计规律估算随机误差、减小和剔除粗差的方法。 3.1随机误差的估算 尽管通过正确有效的处理测量仪表的间隙和摩擦以及外界噪声干扰,可很好的减小产生随机误差的影响,然而,从随机误差的特点看,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众多微小因素共同造成的。所以,在测量时需要利用其出现的统计分布规律,结合所得出的测量结果,尽量把估算出的随机误差的范围缩小。在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分布上,测量人员必须有要对多数随机误差产生的独立因素有所理解。而误差出现的概率分布正好符合正态分布,那对一个不变的量作n次测量,其随机误差的概率密度函数P(δ)为: P()=·e- 3.2粗大误差的减小和剔除准则 含粗差的测量值是与事实不符的坏值,在实际的测量中必须要在主观上避免出现,也就是要避免测量的操作者出错,防止外界的各种重大干扰,同时要保证测量设备的完好。如果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应该马上剔除。在测量中判别坏值主要有两种方法,即物理判别法和统计判别法。 所谓的物理判别是指测量人员一旦发现在测量过程中,有读错、记录错、操作错等错误现象,或者发现不符合测量条件或环境突变的情况下,应该随时剔除,并重新进行测量取值。统计判别是在完成自动检测中待测量后,再通过统计办法来处理所取得的测量数据。如果是在无系差的测量情况下,产生随机误差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而且出现大误差的次数是很小的,所以我们可以制定出剔除准则,常材料工程测试技术用的有3σ。 4检测的一般方法 ①电测量和非电量电测量。由于电测量的参数差别很大,很难直接检出和测量,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非电量电测量技术进行测量的。也就是通过传感器把待测的非电参数转换成电参数,接着测出此电量,最后再按原转换的规律逆向找出待测非电量。传感器是指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而敏感元件则是指传感器中能够直接感受,或者响应被测量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其他量,如果这个量已是电量,那就会被称为转换元件。 ②主动检测和被动检测。主动检测是指为了检测,主动向被测对象施加能量,通过得到的反馈情况实现检测,这种检测类似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检测瓷瓶是否破裂,就敲击一下,提高其发出的声音来判断。当然,这里要指出的是主动检测会干扰对象的状态。而相对主动检测而言,被动检测不需要向对象施加能量。 ③接触检测和非接触检测。所谓的接触检测,就是让检测仪器和对象直接接触。这种直接检测的方式必然会对对象产生一定的干扰,甚至能够对测定的正确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特殊情况下,如有高腐蚀、高辐射等情况时,对象是不便或不能直接接触被测对象的。所以,我们往往会采用非接触检测的方式,这种方法一般不会对对象的原来状态造成破坏,不过也会因为非接触,而造成侵入外界干扰的情况。 ④偏差法、平衡法和微差法、替代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在测量过程的被测量和单位量对比操作上,做出相应的变化,这样能够在原有仪表的作用下,提高测量准确度。偏差法是常规的测量方法。被测量的大小是由模拟的显示仪表指针偏转来反映的,其与家用电压表测电压相似,操作简单且快速,仪表的等级对准确度有决定性的作用。像天平称重那样,平衡法是通过不断地调节已知标准量的大小,使之与被测量平衡。如果指零仪表示零时,则表明此时达到平衡,这种情况下标准量大小就是被测量的大小。电位差计和平衡电桥均都是在此原理之下完成的。测量的高准确度,主要决定于示零仪表的灵敏度是否到位。微差法与平衡法很相似,不过这种方法可以有微小差值,不用把标准量调整到和被测量完全相等,可以用偏差法测出此差值,被测量大小就是此微差值和标准量之和,其准确度比直接用偏差法更高。替代法也是测量方法的一种,曹冲称象是最典型的例子,以石块替代大象,使船只吃水深度达到原承载大象时的深度,然后称出石头的总重量,即为大象体重。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直接称重存在困难的问题,其在检测中常常会被采用,比如辐射测温等。 5结语 材料工程测试技术是一项复杂工程,涉及了多个方面的内容。无论是测试的种类,还是测试的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测试人员只有对各种类型的测试技术有所了解,并结合工程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完成测试工作。 猜你喜欢: 1. 中级工程师职称论文 2. 测绘中级职称论文范文 3. 工程职称评定工作总结 4. 电气中级职称论文范文 5. 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格式要求

现在还没有合并不过有这个传闻,概率也是很大的我买了武钢

李坚雄发表的论文

有八级的,有六级的。要看是哪一种版本。

1981年考入安徽省艺术学校,师从童文忠老师学习二胡演奏。1985年艺校毕业分配到合肥市歌舞团工作。1987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先后师从吴素华、别小霞、李坚雄三位老师学习二胡演奏。1991年本科毕业并成功举了二胡独奏音乐会。同年分配到湖北歌舞剧院工作。1992年起担任剧院民乐队(民族乐团)首席及二胡独奏演员。数年来在湖北省“长江歌会”名曲音乐会,民族音乐会专场,省“新人新作”音乐会、纪念黄海怀先生二胡演奏音乐会等晚会中担任独奏、演奏了众多优秀二胡曲目,并随剧院出访西班牙、法国、瑞士、朝鲜、台湾等地。1994年获湖北省“工行杯”民族器乐演奏比赛青年专业组一等奖;1995年获北京国际中国乐器独奏大赛二胡独奏优秀演奏奖;1998年获湖北省第三届音乐舞蹈新人新作比赛器乐类一等奖。1997年被评为二级演奏员,2002年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担任二胡专业教师,2003年任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二胡专业委员会(楚风二胡学会)副秘书长。

新赛马,只是加了一段仿马叫

大姐(刘洋饰),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1981年考入安徽省艺术学校,师从童文忠老师学习二胡演奏。1985年艺校毕业分配到合肥市歌舞团工作。1987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先后师从吴素华、别小霞、李坚雄三位老师学习二胡演奏。1991年本科毕业并成功举办了二胡独奏音乐会。同年分配到湖北歌舞剧院工作。1992年起担任剧院民乐队(民族乐团)首席及二胡独奏演员。数年来在湖北省“长江歌会”名曲音乐会,民族音乐会专场,省“新人新作”音乐会、纪念黄海怀先生二胡演奏音乐会等晚会中担任独奏、演奏了众多优秀二胡曲目,并随剧院出访西班牙、法国、瑞士、朝鲜、台湾等地。1994年获湖北省“工行杯”民族器乐演奏比赛青年专业组一等奖;1995年获北京国际中国乐器独奏大赛二胡独奏优秀演奏奖;1998年获湖北省第三届音乐舞蹈新人新作比赛器乐类一等奖。 1997年被评为二级演奏员,2002年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担任二胡专业教师,2003年任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二胡专业委员会(楚风二胡学会)副秘书长。[编辑本段]演员刘洋刘洋出生年月:1981-11-4 民族:汉族 所在地:北京 身高:174cm 特长:舞蹈模特 表演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曾在参加模特大赛中获奖,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学习. 电视剧作品: 《欢天喜地七仙女》饰:大公主红儿 导演:郑基成 《傲剑江湖》(《把酒问青天》)饰:李承颂 编剧:陈曼玲 导演:李达超 《暴雨梨花》饰:白云菲 导演 :王晶 《后代》饰:孟晗 导演: 谭锐铭 《八阵图》饰:杨贵妃 导演:李文龙 《梅花档案2》饰:刘白 导演:吴珊 电影作品: 《我的高个女友》饰:林英 导演:尹勇 《美女食神》饰:米玉莹 导演:王晶 《硬汉》饰:小草 导演:丁晟 《神枪手与智多星》饰:迷香 导演:姜国民 舞台剧: 《罗慕路斯大帝》饰:尤利娅(王后)导演:常莉 《活着还是死去》导演:林兆华 荣誉: 2000、2001年中国新丝路十佳名模 公益广告: 《生命》《清晨》 详见百度女演员刘洋吧: 刘洋的群号:3688630 刘洋的管理贴吧: 新浪博客圈

  • 索引序列
  • 宝钢绿化李雄论文发表
  • 宝钢论文发表
  • 宝钢五钢工程师论文发表
  • 宝钢武钢工程师论文发表
  • 李坚雄发表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