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论文

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论文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生化学院赵铁军课题组在成人T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研究论文“HTLV-1 activates YAP via NF-κB/p65 to promote oncogenesis”以直接投稿方式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 Natl Acad Sci U S A)。PNAS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官方学术周刊,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基础科学领域的学术杂志之一,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11.205(综合性期刊大类一区TOP期刊)。这是我校首次以第一通讯单位在PNAS发表学术论文。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是由人类T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HTLV-1)感染引起的恶性淋巴系统肿瘤。HTLV-1病毒通过调控与细胞增殖、转化相关的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其致癌功能。赵铁军课题组的研究首次发现Hippo信号通路在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中受到异常调控。Hippo通路关键蛋白YAP在HTLV-1病毒感染细胞及ATL临床病人中持续高表达,且YAP转录活性显著增强。机制研究发现,HTLV-1编码的病毒蛋白Tax通过NF-kB/p65途径激活YAP蛋白功能。此外,研究发现p65阻遏了YAP和LATS1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YAP磷酸化,进而抑制YAP的泛素化降解,导致了YAP在细胞核内富集。最后,异常活化的YAP蛋白促进了ATL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增殖,激活了移植瘤小鼠的肿瘤形成。该研究首次发现NF-kB/p65诱导的YAP激活对于维持ATL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增殖至关重要。而且研究首次揭示了两条重要信号通路NF-kB和Hippo之间的相互调控机制。研究成果为揭示HTLV-1病毒诱导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发生提供了新的机制,对进一步探索成人T细胞白血病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pnas是世界四大名刊之一,pnas是《美国科学院院报》的英文缩写,它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刊。

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全称是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作为全球屈指可数的“百年名刊”之一,同时作为国际期刊界的“四大天王”(Nature,Science,Cell,PNAS)之一,于1914年创刊,出版频率是周刊。

pnas的特点

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医学、化学、生物、物理、大气科学、生态学和社会科学等。

根据George Ellery Hale在1914年定下的指导原则,PNAS还发表美国科学院(NAS)院士和外籍院士关于其研究工作的重要贡献的首次简要公告。所有提交的稿件在接受之前都要经过编委会成员的评估。PNAS是一本综合性期刊,所发表的所有论文都应该让广大的科学读者理解。

PNAS的稿源有三类(Track I,II,III)。细心的读者会发现PNAS文章在作者通讯地址的下方都会有一行以“Communicated by...”、“Edited by...”或“Contributed by...”字样开头的文字。这是区分三类稿件的最直接方式。其中“Communicated by XXX”属于第一类稿件(Track I),这类文章通常是由作者交与一个美国科学院院士(含外籍院士)交流,然后该院士再向PNAS推荐发表,这个XXX就是院士的大名。在推荐之前,该院士需要请两位论文相关研究领域内的专家进行审稿,并像所有的编辑部编辑一样处理审稿人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包括将审稿意见反馈给作者和将作者的回复、辩驳以及修改稿再返回给审稿人。按PNAS规定是不能将审稿人的身份透漏给作者的,但我们知道这通常是很难做到的。审稿结束之后院士必须将通过的稿件以及所有审稿人与作者之间联系的记录一起作为推荐材料交到编辑部,最终接收与否由编辑部决定。相比较与Nature、Science,国内还是有不少好的研究结果会发在PNAS上的,其中大都是生物类的文章,谈家桢老先生作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就曾经推荐过不少国内的文章。此类文章每位院士每年最多只能推荐2篇。第二种途径是大家所熟知的自由投稿方式,但与其它杂志还是略有不同的。投稿时作者需要推荐3个编委,3个NAS院士和5个审稿人。杂志社收到稿件后,先由编委阅读并定性稿件是否属于前10%文章,这一关大约会有2/3的文章直接不送审而被拒掉。然后编辑部会给挑剩下的1/3文章指定一个NAS院士作为member-editor,这个院士也有决定文章是否值得送审的权利,通过之后就会找审稿人评审。接下来程序跟其它大多数杂志雷同,这一关会再拒掉一半,剩下的1/2,也就是整个Track II途径稿件的1/6会被幸运录用。这个院士editor是何许人只有等到文章被接收并发表才会为作者所知晓。据PNAS网站说该类投稿占所有稿件的80%左右,但录用却只占40%。第三类稿源属院士自己署名的文章(Contributed by)。此类稿件与Track I的不同之处在于院士直接作为作者之一邀请2位审稿人给与评审意见并作修改,最后所有记录一并交于编委,并由编辑部决定录用与否。每位院士此类文章不得超过4篇/年。从上面的介绍看来PNAS沿用了早期学术论文发表的一些策略,即一些大牛尤其是诺奖获得者享有发表文章的优先权,不仅如此,其拥有的学术权威和声望也可以让其推荐的文章分量加重,从而获得发表的机会。以这些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学识和眼力,他们投稿或推荐的文章应该算是上乘之作。但也不尽然。一些学术界前辈的学术成就确实让人高山仰止,我们不盲目反对权威,但历史告诉我们绝对权威的存在不是什么好事。依我阅读文献的经历,PNAS文章看的多了,反而对PNAS越来越不感冒了,因为我发现我的研究领域内发表在该刊上的很多院士的文章往往并不特别突出,至少在我看来并没有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些甚至是滥竽充数。说到这一点,我想跟PNAS这种特殊的稿件处理策略或许不无联系。院士可以通过Track I和II投稿和处理审稿,这之间难免会出现猫腻。虽然PNAS对此两种途径审稿人的选择有要求,但不难想象院士们自己找审稿人还会给自己惹麻烦吗?熟人是必须的,熟人不添麻烦也是必须的,除了来点’a’改成’an’式的小意见,自然是溢美之词,尽数奉上,嗯嗯哈哈,一团和气。这样一来文章自然达不到水平,与Trakc II文章相去甚远了。情况大体就是这么个情况。大多数院士会选择用满自己的4次投稿机会和2次推荐机会,这些文章是不是都被接收了呢?用上面提到的几个数据做个简单的计算吧:PNAS每期文章数大约在80-100篇,以100篇记,Track II接收文章数应该是40篇左右,接受率为1/6,那么投稿数是240,这个数占总投稿数的80%,那么总投稿数为300,Track I和II投稿数和为60篇(20%), 这正好是文章总数与Track II接收数的差值,也就是说院士们的文章100%悉数被接收,即使被拒也是六十分之一二。100%有时候就是绝对的代名词,美国人眼里院士的地位和绝对权威可见一斑。有人开玩笑说PNAS是Passed over by Nature And Science 或Papers Not Accepted in Science,不知道是赞还是骂。

美国科学院院士论文发表

PNAS的稿源有三类(Track I,II,III)。细心的读者会发现PNAS文章在作者通讯地址的下方都会有一行以“Communicated by...”、“Edited by...”或“Contributed by...”字样开头的文字。这是区分三类稿件的最直接方式。其中“Communicated by XXX”属于第一类稿件(Track I),这类文章通常是由作者交与一个美国科学院院士(含外籍院士)交流,然后该院士再向PNAS推荐发表,这个XXX就是院士的大名。在推荐之前,该院士需要请两位论文相关研究领域内的专家进行审稿,并像所有的编辑部编辑一样处理审稿人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包括将审稿意见反馈给作者和将作者的回复、辩驳以及修改稿再返回给审稿人。按PNAS规定是不能将审稿人的身份透漏给作者的,但我们知道这通常是很难做到的。审稿结束之后院士必须将通过的稿件以及所有审稿人与作者之间联系的记录一起作为推荐材料交到编辑部,最终接收与否由编辑部决定。相比较与Nature、Science,国内还是有不少好的研究结果会发在PNAS上的,其中大都是生物类的文章,谈家桢老先生作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就曾经推荐过不少国内的文章。此类文章每位院士每年最多只能推荐2篇。第二种途径是大家所熟知的自由投稿方式,但与其它杂志还是略有不同的。投稿时作者需要推荐3个编委,3个NAS院士和5个审稿人。杂志社收到稿件后,先由编委阅读并定性稿件是否属于前10%文章,这一关大约会有2/3的文章直接不送审而被拒掉。然后编辑部会给挑剩下的1/3文章指定一个NAS院士作为member-editor,这个院士也有决定文章是否值得送审的权利,通过之后就会找审稿人评审。接下来程序跟其它大多数杂志雷同,这一关会再拒掉一半,剩下的1/2,也就是整个Track II途径稿件的1/6会被幸运录用。这个院士editor是何许人只有等到文章被接收并发表才会为作者所知晓。据PNAS网站说该类投稿占所有稿件的80%左右,但录用却只占40%。第三类稿源属院士自己署名的文章(Contributed by)。此类稿件与Track I的不同之处在于院士直接作为作者之一邀请2位审稿人给与评审意见并作修改,最后所有记录一并交于编委,并由编辑部决定录用与否。每位院士此类文章不得超过4篇/年。从上面的介绍看来PNAS沿用了早期学术论文发表的一些策略,即一些大牛尤其是诺奖获得者享有发表文章的优先权,不仅如此,其拥有的学术权威和声望也可以让其推荐的文章分量加重,从而获得发表的机会。以这些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学识和眼力,他们投稿或推荐的文章应该算是上乘之作。但也不尽然。一些学术界前辈的学术成就确实让人高山仰止,我们不盲目反对权威,但历史告诉我们绝对权威的存在不是什么好事。依我阅读文献的经历,PNAS文章看的多了,反而对PNAS越来越不感冒了,因为我发现我的研究领域内发表在该刊上的很多院士的文章往往并不特别突出,至少在我看来并没有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些甚至是滥竽充数。说到这一点,我想跟PNAS这种特殊的稿件处理策略或许不无联系。院士可以通过Track I和II投稿和处理审稿,这之间难免会出现猫腻。虽然PNAS对此两种途径审稿人的选择有要求,但不难想象院士们自己找审稿人还会给自己惹麻烦吗?熟人是必须的,熟人不添麻烦也是必须的,除了来点’a’改成’an’式的小意见,自然是溢美之词,尽数奉上,嗯嗯哈哈,一团和气。这样一来文章自然达不到水平,与Trakc II文章相去甚远了。情况大体就是这么个情况。大多数院士会选择用满自己的4次投稿机会和2次推荐机会,这些文章是不是都被接收了呢?用上面提到的几个数据做个简单的计算吧:PNAS每期文章数大约在80-100篇,以100篇记,Track II接收文章数应该是40篇左右,接受率为1/6,那么投稿数是240,这个数占总投稿数的80%,那么总投稿数为300,Track I和II投稿数和为60篇(20%), 这正好是文章总数与Track II接收数的差值,也就是说院士们的文章100%悉数被接收,即使被拒也是六十分之一二。100%有时候就是绝对的代名词,美国人眼里院士的地位和绝对权威可见一斑。有人开玩笑说PNAS是Passed over by Nature And Science 或Papers Not Accepted in Science,不知道是赞还是骂。

在science和nature上发文章需要做一下准备:

1、选择一本合适的期刊

science和nature的每本子刊所专注的领域不同,投稿前一定要仔细、谨慎选择刊物。

2、了解你的读者

就投稿而言,首要的读者就是编辑和审稿人。学会像编辑和评审一样思考问题。

3、准备稿件

投稿之前,要准备投稿信,详述所投稿件的主要意义、核心内容及发现,以及自己的名字电话、通讯地址等信息。

投稿可以使用science和nature的在线投稿系统。

4、评审过程

一般学术期刊都是先投到主编工作室,主编根据根据稿件摘要,了解研究领域及只要内容后,找两名(至少)评审员一同评审。

《Science》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官方刊物。

《Nature》杂志1869年创刊于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涵盖生命科学、自然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等领域。自成立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CIENCE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NATURE

下面谈一下投稿的基本过程,特别是与Cell、Nature、Science、PNAS等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杂志有关的一些技术性问题,也许可以打破其神秘感。其实这些杂志的主编,编辑们都经常在介绍其政策,评审标准,过程,等等。他们也经常来中国访问。今天我来代替他们介绍一下。一个系列杂志叫Cell、Neuron、Immunity…..等等,原来都是从Cell分出来的。这个杂志的基本特点是它有一个非常强的编委Editorial Board。怎样的人可以当编委呢?他们往往是有名的科学家,而且也愿意并能够非常快地对投稿做出评估。这些科学家也经常被选来做评审reviewer。大家都知道每篇文章送到杂志社后,都要请该领域的2-3专家看,并匿名写出评审意见给作者。 你不知道是谁写的,但这些专家会给你提出批评,哪些地方不好,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做实验,怎么样做,这就叫杂志评审。 Cell、Neuron、Immunity等这些杂志的评审不少就是编委做的。因为现在杂志竞争的重要因素是发表要快,而做编委的专家能很快写出评审意见来。还有一个特点,Cell等杂志主编,编辑有非常大的权利,他们甚至可以象追星族那样去追科学家,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科学会议,当看到你有非常重要的最新成果,他们会去竞争,会问你,你的文章写出来了没有,我保证给你多少时间发表,等等。另一个系列是Nature衍生出来的,这些杂志的特点是没有一个编委,但有一个评审专家库, 也就是说谁来评审,不是乱选的。这些杂志主编,编辑也有相当大的权利。这些是什么人呢?他们一般是读完博士,然后到非常好的实验室做博士后,这些人也许自己没有做出什么特别重大的贡献,没有什么好的文章,但他们欣赏能力特别好,文笔非常好,写得又快。你可不要小看他们,虽然自己没有做出什么伟大的工作来,但他们的思想水平学术水平都相当不错,看得多,写得快,Nature、Science的编辑大同小异,都是这样一批年纪不大的人,很活跃,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和活动。 Science杂志的编辑权利相对小些,因为他们还有一个编委会editorial board,有相当大的权利。一般过程是,当你的文章送到Science杂志社后,编辑先做一个初审,看一下是不是基本够格,然后他还要把文章的摘要Abstract送到编委会的某一个人那里,认可以后,才可以拿出去评审。两道关卡,大部分文章一下子就这样被砍掉了。 PNAS杂志是美国科学院院刊,文章有好有坏,院士自己投稿就不需要经过评审,叫做contribute。 院士原来一年可以五篇,后来减到四篇、三篇,就是院士自己写的文章,只要你投就给你发表,不需要经过评审,相信你是院士,投科学论文应该有责任心的。第二种叫做Communicate,不是院士自己的文章,是你的文章,院士觉得你的文章不错,他来给你通讯,投到PNAS杂志,这文章要评审,但是评审专家由院士自己来选。所以这个也不怎么样。还有一种叫Track C,就象一般杂志,你只要投过去,然后编辑部来给你选一个院士, 由他来找评审专家,相对来说,这比较客观些,所以Track C的文章质量就相对好一些。 我不是说院士的文章都很差,但院士有特权,可以把在其他杂志发不出去的文章,投到PNAS上去,所以在PNAS上有很多不怎么样的文章。

美国科学院发表论文

在science和nature上发文章需要做一下准备:

1、选择一本合适的期刊

science和nature的每本子刊所专注的领域不同,投稿前一定要仔细、谨慎选择刊物。

2、了解你的读者

就投稿而言,首要的读者就是编辑和审稿人。学会像编辑和评审一样思考问题。

3、准备稿件

投稿之前,要准备投稿信,详述所投稿件的主要意义、核心内容及发现,以及自己的名字电话、通讯地址等信息。

投稿可以使用science和nature的在线投稿系统。

4、评审过程

一般学术期刊都是先投到主编工作室,主编根据根据稿件摘要,了解研究领域及只要内容后,找两名(至少)评审员一同评审。

《Science》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官方刊物。

《Nature》杂志1869年创刊于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涵盖生命科学、自然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等领域。自成立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CIENCE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NATURE

下面谈一下投稿的基本过程,特别是与Cell、Nature、Science、PNAS等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杂志有关的一些技术性问题,也许可以打破其神秘感。其实这些杂志的主编,编辑们都经常在介绍其政策,评审标准,过程,等等。他们也经常来中国访问。今天我来代替他们介绍一下。一个系列杂志叫Cell、Neuron、Immunity…..等等,原来都是从Cell分出来的。这个杂志的基本特点是它有一个非常强的编委Editorial Board。怎样的人可以当编委呢?他们往往是有名的科学家,而且也愿意并能够非常快地对投稿做出评估。这些科学家也经常被选来做评审reviewer。大家都知道每篇文章送到杂志社后,都要请该领域的2-3专家看,并匿名写出评审意见给作者。 你不知道是谁写的,但这些专家会给你提出批评,哪些地方不好,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做实验,怎么样做,这就叫杂志评审。 Cell、Neuron、Immunity等这些杂志的评审不少就是编委做的。因为现在杂志竞争的重要因素是发表要快,而做编委的专家能很快写出评审意见来。还有一个特点,Cell等杂志主编,编辑有非常大的权利,他们甚至可以象追星族那样去追科学家,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科学会议,当看到你有非常重要的最新成果,他们会去竞争,会问你,你的文章写出来了没有,我保证给你多少时间发表,等等。另一个系列是Nature衍生出来的,这些杂志的特点是没有一个编委,但有一个评审专家库, 也就是说谁来评审,不是乱选的。这些杂志主编,编辑也有相当大的权利。这些是什么人呢?他们一般是读完博士,然后到非常好的实验室做博士后,这些人也许自己没有做出什么特别重大的贡献,没有什么好的文章,但他们欣赏能力特别好,文笔非常好,写得又快。你可不要小看他们,虽然自己没有做出什么伟大的工作来,但他们的思想水平学术水平都相当不错,看得多,写得快,Nature、Science的编辑大同小异,都是这样一批年纪不大的人,很活跃,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和活动。 Science杂志的编辑权利相对小些,因为他们还有一个编委会editorial board,有相当大的权利。一般过程是,当你的文章送到Science杂志社后,编辑先做一个初审,看一下是不是基本够格,然后他还要把文章的摘要Abstract送到编委会的某一个人那里,认可以后,才可以拿出去评审。两道关卡,大部分文章一下子就这样被砍掉了。 PNAS杂志是美国科学院院刊,文章有好有坏,院士自己投稿就不需要经过评审,叫做contribute。 院士原来一年可以五篇,后来减到四篇、三篇,就是院士自己写的文章,只要你投就给你发表,不需要经过评审,相信你是院士,投科学论文应该有责任心的。第二种叫做Communicate,不是院士自己的文章,是你的文章,院士觉得你的文章不错,他来给你通讯,投到PNAS杂志,这文章要评审,但是评审专家由院士自己来选。所以这个也不怎么样。还有一种叫Track C,就象一般杂志,你只要投过去,然后编辑部来给你选一个院士, 由他来找评审专家,相对来说,这比较客观些,所以Track C的文章质量就相对好一些。 我不是说院士的文章都很差,但院士有特权,可以把在其他杂志发不出去的文章,投到PNAS上去,所以在PNAS上有很多不怎么样的文章。

美国科学院期刊发表论文

pnas是世界四大名刊之一,pnas是《美国科学院院报》的英文缩写,它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刊。

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全称是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作为全球屈指可数的“百年名刊”之一,同时作为国际期刊界的“四大天王”(Nature,Science,Cell,PNAS)之一,于1914年创刊,出版频率是周刊。

pnas的特点

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医学、化学、生物、物理、大气科学、生态学和社会科学等。

根据George Ellery Hale在1914年定下的指导原则,PNAS还发表美国科学院(NAS)院士和外籍院士关于其研究工作的重要贡献的首次简要公告。所有提交的稿件在接受之前都要经过编委会成员的评估。PNAS是一本综合性期刊,所发表的所有论文都应该让广大的科学读者理解。

科学院神经所已经在所有顶尖杂志有多篇论文:《细胞》(饶毅、张旭实验室各一篇)、《科学》(郭爱克实验室两篇、何仕刚一篇)、《自然》(袁晓兵实验室)。多篇《自然神经科学》(分别是蒲慕明、周专、段树民、鲁白实验室)、《自然细胞生物学》(分别来自蒲慕明、袁小兵、段树民)、《神经元》(分别来自蒲慕明、张旭、李朝议、周专、段树民),其中郭爱克已经因为前几年第一篇《科学》当选院士,周专和段树明今年院士入围。紧追神经所的是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细胞》(饶子和)、《自然》(常文瑞)、《科学》(唐世明、陈霖各一篇),陈霖因此当选院士,常文瑞今年院士入围。清华:《细胞》(饶子和)、《科学》(孟安明,今年院士入围),清华的饶子和前两年因为发过多篇PNAS、 JBC当选院士。复旦大学:《科学》、《自然》各一篇(金力,今年院士入围)科学院基因组所:《科学》两篇、《自然》一篇(杨焕明,今年院士入围)科学院上海国家基因研究中心:《自然》(韩斌,今年院士入围)、《科学》(赵国屏,今年院士入围)各一篇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科学》一篇(张永莲,已经因此当选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自然遗传学》(贺林,今年院士入围)协和医科大学:《自然遗传学》(沈岩,已经当选院士)第二军医大学:《自然免疫学》(曹雪涛)个人发表两篇以上的人:蒲慕明在中国自己的实验室发表顶尖论文是个人最多(至少五、六篇),这些都不包括他在UC Berkeley的论文基因组所杨焕明发两篇《科学》、一篇《自然》神经所郭爱克研究员发两篇《科学》复旦大学金力发《科学》、《自然》各一篇神经所张旭发《细胞》、《神经元》、PNAS各一篇神经所周专发《自然神经科学》、《神经元》、PNAS各一篇唐世明在神经所以博士后身份发一篇《科学》、在生物物理所以研究员身份发一篇《科学》科学院上海健康科学中心孔祥银发《自然遗传学》两篇学生里面两次以上在顶尖杂志做第一作者两人:神经所张成(周专的学生)发《自然神经科学》和《神经元》各一篇,神经所蒋辉(饶毅的学生)发一篇《细胞》原始论文、一篇《自然神经科学》评论在同一个研究所有两个以上独立实验室发表多篇顶尖论文的目前只有神经所一个,其它单位有一个实验室发表过多篇的(如基因组所、复旦、生物物理所),但是没有多个实验室能够发表多篇以上有三篇是同学们在BBS上宣布正式接受的论文,杂志还没有出来的,其它是都发表了的。正式待发表的三篇:神经所郭爱克的第二篇《科学》、清华/生物物理所饶子和的《细胞》、神经所张旭的《细胞》。

下面谈一下投稿的基本过程,特别是与Cell、Nature、Science、PNAS等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杂志有关的一些技术性问题,也许可以打破其神秘感。其实这些杂志的主编,编辑们都经常在介绍其政策,评审标准,过程,等等。他们也经常来中国访问。今天我来代替他们介绍一下。一个系列杂志叫Cell、Neuron、Immunity…..等等,原来都是从Cell分出来的。这个杂志的基本特点是它有一个非常强的编委Editorial Board。怎样的人可以当编委呢?他们往往是有名的科学家,而且也愿意并能够非常快地对投稿做出评估。这些科学家也经常被选来做评审reviewer。大家都知道每篇文章送到杂志社后,都要请该领域的2-3专家看,并匿名写出评审意见给作者。 你不知道是谁写的,但这些专家会给你提出批评,哪些地方不好,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做实验,怎么样做,这就叫杂志评审。 Cell、Neuron、Immunity等这些杂志的评审不少就是编委做的。因为现在杂志竞争的重要因素是发表要快,而做编委的专家能很快写出评审意见来。还有一个特点,Cell等杂志主编,编辑有非常大的权利,他们甚至可以象追星族那样去追科学家,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科学会议,当看到你有非常重要的最新成果,他们会去竞争,会问你,你的文章写出来了没有,我保证给你多少时间发表,等等。另一个系列是Nature衍生出来的,这些杂志的特点是没有一个编委,但有一个评审专家库, 也就是说谁来评审,不是乱选的。这些杂志主编,编辑也有相当大的权利。这些是什么人呢?他们一般是读完博士,然后到非常好的实验室做博士后,这些人也许自己没有做出什么特别重大的贡献,没有什么好的文章,但他们欣赏能力特别好,文笔非常好,写得又快。你可不要小看他们,虽然自己没有做出什么伟大的工作来,但他们的思想水平学术水平都相当不错,看得多,写得快,Nature、Science的编辑大同小异,都是这样一批年纪不大的人,很活跃,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和活动。 Science杂志的编辑权利相对小些,因为他们还有一个编委会editorial board,有相当大的权利。一般过程是,当你的文章送到Science杂志社后,编辑先做一个初审,看一下是不是基本够格,然后他还要把文章的摘要Abstract送到编委会的某一个人那里,认可以后,才可以拿出去评审。两道关卡,大部分文章一下子就这样被砍掉了。 PNAS杂志是美国科学院院刊,文章有好有坏,院士自己投稿就不需要经过评审,叫做contribute。 院士原来一年可以五篇,后来减到四篇、三篇,就是院士自己写的文章,只要你投就给你发表,不需要经过评审,相信你是院士,投科学论文应该有责任心的。第二种叫做Communicate,不是院士自己的文章,是你的文章,院士觉得你的文章不错,他来给你通讯,投到PNAS杂志,这文章要评审,但是评审专家由院士自己来选。所以这个也不怎么样。还有一种叫Track C,就象一般杂志,你只要投过去,然后编辑部来给你选一个院士, 由他来找评审专家,相对来说,这比较客观些,所以Track C的文章质量就相对好一些。 我不是说院士的文章都很差,但院士有特权,可以把在其他杂志发不出去的文章,投到PNAS上去,所以在PNAS上有很多不怎么样的文章。

美国科学院最新发表论文

疫情的起源是自然界,最早发现病毒是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

新冠病毒起源于自然界,可能是由某种动物传染给人类。2020年4月8日,一篇由英国和德国学者共同撰写的论文,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

论文内容显示,研究人员按照进化关系,将新冠病毒变种分为A、B、C三类,A类和从蝙蝠、穿山甲身上提取的病毒最为相似,更多的发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受感染者,研究人员称A类病毒为“爆发根源”。

B类毒株是中国境内的主要类型,C类在欧洲大规模传播,亚洲地区的香港、新加坡、韩国也出现此类型。

阻止疫情的传播的方法:

第一,要了解疫情的相关知识。我们不要一看到新型冠状病毒就谈虎色变,其实新型冠状病毒只有通过唾液(或叫飞沫)、体液之间,才能完成人与人的传染,所以只要减少人员大规模流动,这种病毒的传染力度就会衰减,甚至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如果在外出时就戴着口罩,那疫情传播的概率就会大幅下降。

第二,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或者在那里长期的逗留,比如商店、地铁、飞机站、即使要去也要戴上口罩,回来后也要勤洗手,并且保持室内的通风。只要人人都按防控要求去做,疫情很快就得到控制。而对于用完了的口罩也要加入适量的消毒液,再将其丢弃。

Nature 是科学领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期刊之一,以其高水平、严谨的科学论文而著名。发表 Nature 论文的难度较大,以下几点具体阐述: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8年的影响因子为9.38,2009年影响因子为9.432, 2010年影响因子为9.771。

《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是与Nature、Science齐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周刊。自1914年创刊至今,PNAS提供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ISSN:0027-8424。它作为一种权威综合性科技期刊,是为大家所熟知的。 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生物、物理和社会科学,2008年的影响因子为9.38,2009年影响因子为9.432。在SCI综合科学类排名第三位,因而已成为全球科研人员不可缺少的科研资料。 二:PNAS的投稿 PNAS的稿源有三类(TrackI,II,III)。细心的读者会发现PNAS文章在作者通讯地址的下方都会有一行以“Communicatedby...”、“Editedby...”或“Contributedby...”字样开头的文字。这是区分三类稿件的最直接方式。 其中“CommunicatedbyXXX”属于第一类稿件(TrackI),这类文章通常是由作者交与一个美国科学院院士(含外籍院士)交流,然后该院士再向PNAS推荐发表,这个XXX就是院士的大名。在推荐之前,该院士需要请两位论文相关研究领域内的专家进行审稿,并像所有的编辑部编辑一样处理审稿人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包括将审稿意见反馈给作者和将作者的回复、辩驳以及修改稿再返回给审稿人。按PNAS规定是不能将审稿人的身份透漏给作者的,但我们知道这通常是很难做到的。审稿结束之后院士必须将通过的稿件以及所有审稿人与作者之间联系的记录一起作为推荐材料交到编辑部,最终接收与否由编辑部决定。相比较与Nature、Science,国内还是又不少好的研究结果会发在PNAS上的,其中大都是生物类的文章,谈家桢老先生作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就曾经推荐过不少国内的文章。此类文章每位院士每年最多只能推荐2篇。 第二种途径是大家所熟知的自由投稿方式,但与其它杂志还是略有不同的。投稿时作者需要推荐3个编委,3个NAS院士和5个审稿人。杂志社收到稿件后,先由编委阅读并定性稿件是否属于前10%文章,这一关大约会有2/3的文章直接不送审而被拒掉。然后编辑部会给挑剩下的1/3文章指定一个NAS院士作为member-editor,这个院士也有决定文章是否值得送审的权利,通过之后就会找审稿人评审。接下来程序跟其它大多数杂志雷同,这一关会再拒掉一半,剩下的1/2,也就是整个TrackII途径稿件的1/6会被幸运录用。这个院士editor是何许人只有等到文章被接收并发表才会为作者所知晓。据PNAS网站说该类投稿占所有稿件的80%左右,但录用却只占40%。 第三类稿源属院士自己署名的文章(Contributedby)。此类稿件与TrackI的不同之处在于院士直接作为作者之一邀请2位审稿人给与评审意见并作修改,最后所有记录一并交于编委,并由编辑部决定录用与否。每位院士此类文章不得超过4篇/年。 三:投稿策略: 从上面的介绍看来PNAS沿用了早期学术论文发表的一些策略,即一些大牛尤其是诺奖获得者享有发表文章的优先权,不仅如此,其拥有的学术权威和声望也可以让其推荐的文章分量加重,从而获得发表的机会。以这些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学识和眼力,他们投稿或推荐的文章应该算是上乘之作。但也不尽然。 一些学术界前辈的学术成就确实让人高山仰止,我们不盲目反对权威,但历史告诉我们绝对权威的存在不是什么好事。依我阅读文献的经历,PNAS文章看的多了,反而对PNAS越来越不感冒了,因为我发现我的研究领域内发表在该刊上的很多院士的文章往往并不特别突出,至少在我看来并没有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些甚至是滥竽充数。说到这一点,我想跟PNAS这种特殊的稿件处理策略或许不无联系。院士可以通过TrackI和II投稿和处理审稿,这之间难免会出现猫腻。虽然PNAS对此两种途径审稿人的选择有要求,但不难想象院士们自己找审稿人还会给自己惹麻烦吗?熟人是必须的,熟人不添麻烦也是必须的,除了来点’a’改成’an’式的小意见,自然是溢美之词,尽数奉上,嗯嗯哈哈,一团和气。这样一来文章自然达不到水平,与TrakcII文章相去甚远了。情况大体就是这么个情况。 大多数院士会选择用满自己的4次投稿机会和2次推荐机会,这些文章是不是都被接收了呢?用上面提到的几个数据做个简单的计算吧:PNAS每期文章数大约在80-100篇,以100篇记,TrackII接收文章数应该是40篇左右,接受率为1/6,那么投稿数是240,这个数占总投稿数的80%,那么总投稿数为300,TrackI和II投稿数和为60篇(20%),这正好是文章总数与TrackII接收数的差值,也就是说院士们的文章100%悉数被接收,即使被拒也是六十分之一二。100%有时候就是绝对的代名词,美国人眼里院士的地位和绝对权威可见一斑。有人开玩笑说PNAS是PassedoverbyNatureAndScience或PapersNotAcceptedinScience,不知道是赞还是骂。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

  • 索引序列
  • 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论文
  • 美国科学院院士论文发表
  • 美国科学院发表论文
  • 美国科学院期刊发表论文
  • 美国科学院最新发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