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国内师生互动论文发表

国内师生互动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国内师生互动论文发表

现代幼儿兴趣广泛,知识丰富,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已不满足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幼儿为客体的消极模式。虽然我们认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应该是主体之间的交往,但由于在实际的交往活动中事实上的不平等,幼儿与教师并不能成为平等的主体。 近年来,我们一直尝试以游戏为切入点开展师生关系互动模式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通过在游戏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产生互动模式,使幼儿健康发育、快乐学习、充分游戏。 一、新型师生关系对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影响 1、 平等型关系: 在幼儿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要把幼儿看成是具有自觉的主观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主体。在游戏中要求教师在于幼儿交往时,要把自己与幼儿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依靠幼儿,充分发挥幼儿自主自治的作用。首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如:选择内容、创设环境、制定规划、角色选择等方面不是教师对幼儿的单项制约,而是出自幼儿意愿的行为;其次,可采用集体讨论方式鼓励幼儿对游戏环节提看法、提要求,倡导民主气氛、培养平等观念。再次,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大胆向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意见和建议做出积极的反应,并对此行为给予鼓励和肯定,缩小师生间的距离,形成坦诚、宽容的师生关系。 2、 支持型关系 在游戏中,教师要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在活动中,逐步发展,由幼稚走向成熟。在具体做法上,首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及幼儿自身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制定每个孩子的发展目标。其次,在游戏活动中以寻求幼儿的点滴长处为突破口,鼓励每一位幼儿发挥自己长处,让幼儿感受教师对他们的期待,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增进师生关系。 3、 情感型关系: 师生间的亲疏程度如同幼儿与父母间情感关系的帆板,如果幼儿意识到教师能够密切关注他,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那么幼儿便会对教师产生犹如对父母依恋般的情感,良好的情感,恰似师生交往的润滑剂。因此教师要善于向幼儿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将自己的情绪体验充分地表露在幼儿面前,已达到交流的目的,教师也要克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以免影响师生间正常的交流。同时,教师要多观察了解幼儿的情绪反应,真诚低于幼儿坦露心迹,师生相互传达感受,从而进一步强化彼此的情感联系。 二、幼儿园游戏中的互动模式 师幼互动是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游戏中师生 互动存在四种模式: 1、师幼互动:教师发起的互动行为,幼儿则按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活动进行,处于被动地位,属机械型互动。 2、幼师型互动: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寻求教师指导帮助,属自发性互动,但离不开对教师的依赖。 3、幼儿与幼儿间互动:由教师或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彼此协作的体现,但也离不开对教师的依赖。 4、 幼儿于环境、材料互动:由教师、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由幼儿自主决定的方式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改变活动的方向或方式方法,但易受活动材料的影响。 由此可见,师生间互动过程并非教师“为所欲为”的过程,更不是幼儿“为所欲为”的过程,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师幼间互动的因素有: A、教师过多占主导地位,干涉、限制幼儿的活动与自由,使 幼儿处于被动的互动状态。B、对幼儿个体分析不够。教师往往将目光关注在开朗、外向、行为积极的幼儿身上,而对较内向、不爱表现的“灰色儿童“关注、反馈比较少,导致个别儿童常处在消极状态。 C、教师不参与幼儿游戏活动,只单纯做到“发号施令”。 D、受幼儿生活经验影响,游戏间活动内容狭窄,影响互动频率。 E、材料投入不足、环境创设不当,影响互动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与幼儿、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材料间的互动是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相互调整的过程。我们只有消除不良因素,一积极状态进入游戏活动,才能使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产生互动,达到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的教育目的。 三、游戏中产生互动模式的策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互动模式,是一个很艰难的实践过程。要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良好的互动模式,必须注重以下几个策略: 1、 情感性策略: 游戏中师生关系,多以情感交流为基础和动力。柔和的语言和亲切的抚摸,都会对幼儿产生巨大的鼓励和影响。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充满着多彩的情绪,以愉悦和舒畅的情绪进行活动,有利于游戏效果的提高,这也是师生间互动的前提。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饱满的情绪、激励的语言,激发、感染幼儿投入活动。对“情绪化”的儿童应以平津、理解、信任、真诚的态度去引导他们,强化彼此间的情感联系,产生互动。教师应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 2、 调整型策略 师幼间的互动,并不意味着教师与幼儿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一般来说,师幼间互动过程的主导者仍是教师,但幼儿在师幼互动过程中并非完全被动。师幼互动的过程不是自始至终不变的,而是教师与幼儿之间不断碰撞、调整的动态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师幼互动过程总是大幅度的变来变去。教师始终是游戏中的促进者、鼓励者、支持者,也是幼儿真诚的、可信赖的朋友、伙伴。在许多情况下,师幼互动中的“变”是微调的,教师与幼儿的改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师可把自己看作是孩子们的伙伴以自己的儿童心、儿童情,与幼儿相随相伴。因此在游戏活动中较适应随时转换自己的角色,使师幼间建立平等的关系,产生互动。同样,结合具体情境,幼儿也会不断调整自己在游戏中的位置,抛开“约束”把教师看作朋友、伙伴、听众,共同游戏。 3、 主动性与创造性策略 运用主动性、创造性策略,可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敢想、敢说、敢做,形成独特的、新颖的行为。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的教育观念,自觉的改革传统教育中束缚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做法,营造宽松、平等、自由的游戏环境。其次,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活动,使幼儿的思维处于轻松、活跃的状态,从而提高他们探索、创新的可能性。最后,放手让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支持幼儿求异、探索,能接受幼儿的失败,并帮助幼儿积极主动战胜困难。 4、 个体性策略 在游戏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不单纯把幼儿看作具有自觉的主观意识的主体,而要把他们作为人格的主体看待。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深入分析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幼儿都由他独特的表现:有的语言表达不好,但手工相当精巧,有的绘画水平差,但身体活动能力强等等。不难发现每个幼儿都是美丽的,都是可以培养的。因此,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各类幼儿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展示各自的才能。 以上是我在多年的幼儿园游戏中总结出的一些教育对策与方法。但是,远不能满足于对互动模式的进一步要求。相信,通过我们进一步细致地观察、全面的了解,定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晶波 《师幼互动的总体特征及其功能》 2. 秦元东 《师幼互动过程的探析及其启示》

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研究的教育理论论文

摘要:目前在大学课堂里出现的"课堂冷漠"现象,严重阻碍了大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本论文对课堂互动性进行研究,采用互动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教学方式

目前大学课堂里普遍存在着一种“课堂冷漠”现象: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在讲台下却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是什么原因让学生患上了这种“冷漠症”?据调查分析发现,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学体制存在着问题[1]。大多数高校课堂上仍然沿袭了过去的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高等院校的受教主体是大学生,是成年人,他们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个性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按照传统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灌输,就会出现消极被动的听课现象,影响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消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领会所学知识,在参与中完成学习任务。

互动教学法[2]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既不同于传统的仅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法,也不同于放任学生自发学习的“放羊”式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法能使教师和学生互动起来,提高大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从厌学变成乐学,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校的教学。

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转化、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学活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施教者,担负着组织教学活动的重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走进课堂不仅带着问题,而且还带着情感、态度、需要等因素,课堂也是学生精神生长的乐园。教学互动就是要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师生主体的交互作用、实现师生之间知识和情感的顺畅交流。它需要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来活跃课堂氛围,而学生的参与和关注又会激发授课教师的积极性,给授课教师更多的压力,推动其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认真的态度去备课和授课,探讨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从而形成教学效果的良性循环。

互动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生的参与性,它通过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从而实现教与学两方面的最佳效益,它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教学计划的要求系统地学习,也要求教师按学生的提问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重点施教[3]。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探讨、质疑和研究中进行探求式学习才能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讲到某个理论的时候,引入当下发生的某个公共事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动的讨论中来,让他们在质疑和阐发自己观点的过程中,形成对这个理论的理性认识,同时也让同学们理解这个理论的多面性,形成更丰富的认知。

(一)课堂互动

互动式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顺应和同化的思维属性,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使学生通过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知识。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围绕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采取行之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教与学的互动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课前与课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互动是“善教”和“乐学”的有机结合,“善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乐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愉快中学习,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因此,在构建互动式课堂教学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互动机会。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施教者,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互动机会,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营造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气氛。

2、教师为学生提供互动空间。学生在课堂上的心态要开放、自由,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训练,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不能轻率地否定学生的观点和想法。

3、教师以教材为依据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的欲望,进而鼓励、诱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思维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课后互动

课后互动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环境的限制,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利用课外教学环节进行交流和信息反馈,是实施师生互动的极好机会。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上网或者去图书馆查询相关信息,这个过程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学生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与教师沟通。师生可以在平等的环境下进行交流,比如可以建立qq群,学生们可以在群里自由的发表观点和见解。有的学生课堂上不喜欢发言,但在群里却能和老师无拘无束地交流。通过这种交流,不仅可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难题,还可加强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情谊。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也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内部动机。师生间诚挚的、健康的情感是师生互动的基础,也是师生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动力。

二、实施互动教学的条件

(一)互动教学给教师提出的要求

互动教学模式使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要想驾驭好课堂,就必须拥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丰富的相关知识,因此在课前必须进行认真充分的备课,并根据课程标准精心编写设计教案。另一方面,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必然要认真钻研,精心备课,设计好如何既能使学生掌握所讲知识,又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1、根据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首先教师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系统地通读与理解教材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然后寻找适应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其次教师要在全面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查阅大量资料,这样才能在备课中开阔视野,使教学内容丰富、充实,讲起课来游刃有余,有张有弛,轻松愉快。另外,教师还要查阅一些能够在课堂上引用的实例,使课堂更加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从学生实际出发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作用活动,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因此,教生的课前备课不仅要从教材出发,还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脱离学生实际的备课,不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会造成学生对学习的逆反心理,从而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

3、研究教学方法

同样一堂课,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效果也不一样。教师在备课时,要努力专研,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紧扣课堂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立足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一堂课如用一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教学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因此,课前备课应尽可能将各种教法互相配合,以创建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互动教学给学生提出的要求

互动式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的参与,是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实现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达到使学生自我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活动过程。为了更好的实现课堂互动教学目的,学生在课下需要认真阅读及查阅相关资料,充实自我,以满足课堂上参与相关主题讨论的需要。

1、课前准备,收集资料。在授课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一些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和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课前准备、搜集相关资料的教学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为教学的成功起到促进作用。

2、课堂发言。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前准备的资料进行发言交流。学生的发言和汇报,为学生创造了一次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的情境中,体验到学习实践的`乐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

3、教师引导,质疑解惑。当学生将自己独立学习获得的学习信息,向同学汇报之后,教师要进行点评。点评时,一要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二要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广泛地学习,为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习中对疑难问题进行的辨析、研究、探索,在师生合作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掌握书本的知识,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不断求知、深入探索的良好习惯。

(三)互动教学实现过程

互动式教学要使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互相呼应,产生活跃的气氛,才能有利于教学双方最佳状态的发挥。

1、采用合适的案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强调在教学中应将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能够互相交流。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真正被摆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他们不会被要求强记内容,但必须开动脑筋,苦苦思考,如此反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采用案例教学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通过阅读、调查和分析,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思维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当然,案例的穿插必须恰当。恰当、合适的案例来源于教师平时的收集和积累以及不断的更新。所以,成功地上好每一门课,甚至每一节课,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精力、时间和智慧。

2、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一堂典型的课堂教学课上,教师的讲授时间应在上课时间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讲授的内容应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剩余的课堂时间应安排学生有准备地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点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给学生更多地阐述自己观点和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使他们对知识由“被动式”接受变为“主动式”探索。实践证明对于以上课堂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效果极好。

3、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上台进行讲解

该方法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概括能力、演讲能力以及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要实现以上三种方式的互动,需要学生的配合。同时要求教师具备更广更深的理论功底和具备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更高的驾御课堂交流、控制课堂局面的能力;要有号召力、感染力和激情,将同学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互动教学中来。

三、结论

通过采用互动教学可以改变“课堂冷漠”的现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互动教学使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教师既要驾驭好课堂,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互动教学对学生也提出了要求,他们需要在课下认真阅读及查阅相关资料,充实自我,以满足课堂上参与相关主题的讨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娟。大学生课堂冷漠现象的社会学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8):121—124。

[2]刘建德。实施互动教学的几种策略[j]。湖南教育,2002,(11):43—43。

[3]程玮。论互动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10):15—16。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交往,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是由浅入深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既可能向好的纵深方面发展,形成浓厚的师生情谊;也可能发生逆转,形成对立情绪。

2、教师对学生的爱和信任。

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如果老师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

3、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当他们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

4、如何批评学生才能使师生关系不尴尬。

我们必须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班集体有家的感觉,大家都是这个家的一员。我们在批评时既照顾到他们的自尊心,又要让他们改善自己。

国内研究师生互动论文发表

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研究的教育理论论文

摘要:目前在大学课堂里出现的"课堂冷漠"现象,严重阻碍了大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本论文对课堂互动性进行研究,采用互动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教学方式

目前大学课堂里普遍存在着一种“课堂冷漠”现象: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在讲台下却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是什么原因让学生患上了这种“冷漠症”?据调查分析发现,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学体制存在着问题[1]。大多数高校课堂上仍然沿袭了过去的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高等院校的受教主体是大学生,是成年人,他们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个性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按照传统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灌输,就会出现消极被动的听课现象,影响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消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领会所学知识,在参与中完成学习任务。

互动教学法[2]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既不同于传统的仅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法,也不同于放任学生自发学习的“放羊”式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法能使教师和学生互动起来,提高大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从厌学变成乐学,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校的教学。

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转化、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学活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施教者,担负着组织教学活动的重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走进课堂不仅带着问题,而且还带着情感、态度、需要等因素,课堂也是学生精神生长的乐园。教学互动就是要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师生主体的交互作用、实现师生之间知识和情感的顺畅交流。它需要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来活跃课堂氛围,而学生的参与和关注又会激发授课教师的积极性,给授课教师更多的压力,推动其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认真的态度去备课和授课,探讨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从而形成教学效果的良性循环。

互动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生的参与性,它通过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从而实现教与学两方面的最佳效益,它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教学计划的要求系统地学习,也要求教师按学生的提问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重点施教[3]。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探讨、质疑和研究中进行探求式学习才能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讲到某个理论的时候,引入当下发生的某个公共事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动的讨论中来,让他们在质疑和阐发自己观点的过程中,形成对这个理论的理性认识,同时也让同学们理解这个理论的多面性,形成更丰富的认知。

(一)课堂互动

互动式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顺应和同化的思维属性,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使学生通过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知识。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围绕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采取行之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教与学的互动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课前与课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互动是“善教”和“乐学”的有机结合,“善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乐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愉快中学习,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因此,在构建互动式课堂教学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互动机会。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施教者,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互动机会,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营造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气氛。

2、教师为学生提供互动空间。学生在课堂上的心态要开放、自由,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训练,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不能轻率地否定学生的观点和想法。

3、教师以教材为依据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的欲望,进而鼓励、诱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思维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课后互动

课后互动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环境的限制,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利用课外教学环节进行交流和信息反馈,是实施师生互动的极好机会。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上网或者去图书馆查询相关信息,这个过程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学生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与教师沟通。师生可以在平等的环境下进行交流,比如可以建立qq群,学生们可以在群里自由的发表观点和见解。有的学生课堂上不喜欢发言,但在群里却能和老师无拘无束地交流。通过这种交流,不仅可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难题,还可加强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情谊。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也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内部动机。师生间诚挚的、健康的情感是师生互动的基础,也是师生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动力。

二、实施互动教学的条件

(一)互动教学给教师提出的要求

互动教学模式使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要想驾驭好课堂,就必须拥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丰富的相关知识,因此在课前必须进行认真充分的备课,并根据课程标准精心编写设计教案。另一方面,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必然要认真钻研,精心备课,设计好如何既能使学生掌握所讲知识,又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1、根据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首先教师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系统地通读与理解教材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然后寻找适应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其次教师要在全面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查阅大量资料,这样才能在备课中开阔视野,使教学内容丰富、充实,讲起课来游刃有余,有张有弛,轻松愉快。另外,教师还要查阅一些能够在课堂上引用的实例,使课堂更加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从学生实际出发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作用活动,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因此,教生的课前备课不仅要从教材出发,还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脱离学生实际的备课,不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会造成学生对学习的逆反心理,从而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

3、研究教学方法

同样一堂课,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效果也不一样。教师在备课时,要努力专研,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紧扣课堂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立足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一堂课如用一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教学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因此,课前备课应尽可能将各种教法互相配合,以创建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互动教学给学生提出的要求

互动式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的参与,是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实现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达到使学生自我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活动过程。为了更好的实现课堂互动教学目的,学生在课下需要认真阅读及查阅相关资料,充实自我,以满足课堂上参与相关主题讨论的需要。

1、课前准备,收集资料。在授课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一些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和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课前准备、搜集相关资料的教学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为教学的成功起到促进作用。

2、课堂发言。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前准备的资料进行发言交流。学生的发言和汇报,为学生创造了一次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的情境中,体验到学习实践的`乐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

3、教师引导,质疑解惑。当学生将自己独立学习获得的学习信息,向同学汇报之后,教师要进行点评。点评时,一要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二要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广泛地学习,为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习中对疑难问题进行的辨析、研究、探索,在师生合作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掌握书本的知识,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不断求知、深入探索的良好习惯。

(三)互动教学实现过程

互动式教学要使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互相呼应,产生活跃的气氛,才能有利于教学双方最佳状态的发挥。

1、采用合适的案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强调在教学中应将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能够互相交流。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真正被摆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他们不会被要求强记内容,但必须开动脑筋,苦苦思考,如此反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采用案例教学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通过阅读、调查和分析,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思维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当然,案例的穿插必须恰当。恰当、合适的案例来源于教师平时的收集和积累以及不断的更新。所以,成功地上好每一门课,甚至每一节课,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精力、时间和智慧。

2、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一堂典型的课堂教学课上,教师的讲授时间应在上课时间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讲授的内容应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剩余的课堂时间应安排学生有准备地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点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给学生更多地阐述自己观点和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使他们对知识由“被动式”接受变为“主动式”探索。实践证明对于以上课堂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效果极好。

3、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上台进行讲解

该方法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概括能力、演讲能力以及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要实现以上三种方式的互动,需要学生的配合。同时要求教师具备更广更深的理论功底和具备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更高的驾御课堂交流、控制课堂局面的能力;要有号召力、感染力和激情,将同学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互动教学中来。

三、结论

通过采用互动教学可以改变“课堂冷漠”的现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互动教学使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教师既要驾驭好课堂,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互动教学对学生也提出了要求,他们需要在课下认真阅读及查阅相关资料,充实自我,以满足课堂上参与相关主题的讨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娟。大学生课堂冷漠现象的社会学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8):121—124。

[2]刘建德。实施互动教学的几种策略[j]。湖南教育,2002,(11):43—43。

[3]程玮。论互动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10):15—16。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论文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育教学和谐发展的需要,是新课改的内在要求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与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师生交往的过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传授知识的技能,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学交往关系的好坏。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倡导合作精神,即师生之间要有良好的互动,这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作为一名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首要任务就是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建立,教师在其中是起主导作用的。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做到自我了解和了解学生。教师的自我了解是自我教育的依据,了解学生则是对学生因材施教的依据。

其次,师爱生是建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只有从这一基本要求出发,才可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师生之间才可能有良好互动的基础。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深化课堂教育教学,实现课堂教育教学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深知糟糕的师生关系只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消极的情感,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却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据国内有关调查资料显示:

目前中小学生中约五分之一的人认为教师难以亲近,彼此之间无法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与教师相处感到十分愉快;当心中有了秘密时,只有3%的学生会告诉老师,“老师”排在“知心朋友”、“兄弟姐妹”、“父母”之后的最后一位(该数据来自《文摘周报》)。

这一数据显示了师生关系存在较大的隔阂。国外有关研究资料也指出:学校暴力事件与缺乏师生交往也有一定程度关联。与父母、教师有良好交往的学生很少制造暴力事件。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交往,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是由浅入深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既可能向好的纵深方面发展,形成浓厚的师生情谊;也可能发生逆转,形成对立情绪。

2、教师对学生的爱和信任。

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如果老师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

3、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当他们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

4、如何批评学生才能使师生关系不尴尬。

我们必须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班集体有家的感觉,大家都是这个家的一员。我们在批评时既照顾到他们的自尊心,又要让他们改善自己。

中国网民互动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的平台如下:

1.知网

这里所说的是知网,是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共同办的这个数据库。在前些年他也叫中国期刊网,由于后来有人自己建了个网站也叫中国期刊网,自己收录期刊,假李逵装真李逵。玩文字游戏,导致很多作者上当。

所以现在知网对外不称中国期刊网了,就是叫知网。从论文发表来说,知网是最权威的,最有说服力的数据库。

凡是知网收录的期刊,一定是正规的,可以放心大胆的发表的,但是最近这两年知网变得更严格,所以知网收录的期刊发表费用比较贵一些。

2.万方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论文数据库,仅次于知网。其权威性和重要性就等于是一个弱化版的知网,但是也是比较大。

从期刊正规性来说,如果一个期刊,知网不收录,但是万方数据库收录,说明还是比较正规的,虽然不如知网收录的那么正规。但是对于一般单位来说够用。

对于大学这样的单位可能必须要求知网。而对于一些企业单位,只要万方数据库能检索到已经发表的论文,就算不错了。所以,万方数据库也是一个必须参考的标准。

3.维普网

维普网在前些年实际上假刊比较多,比较泛滥,这两年所说期刊审核严格,上面审核严格,但是维普网收录的期刊从正规性和权威性上来说,都是严重不如知网和万方数据库。

对于很多要求不高的单位,或者评一些初级职称的单位,只有维普网收录的期刊还能管点用。稍微严格一些的,就不大灵光了。

我是晋江的签约作家。你现在有很多种途径。第一,在贴吧或者社群,或者微博等公共平台上发文。会有人跟帖。并且看你的文章。第二,去起点中文网,17K,潇湘,晋江等知名网路小说网站,注册作者号发文。第三,如果觉得自己写的文章属于玛丽苏型,暂时上不了台面,怕被别人骂和刷负分,就暂时忍一忍,练练功底,将自己的小说给周围的朋友看看,让他们提建议。(如果我的回答你满意,请记得采纳~)

去各个网站申请一个部落格,或者微信QQ空间什么地方都可以发文章呀

游标放在行首,点Tab键(字母大小写锁定键上一个)游标就自动空两格

这要看你发的哪里了.... 假如发到论坛 这样你就需要注册一个帐号了... 部落格也是一样....

您好~ 如果您是个文艺青年 对自己的文笔充满自信 网路有很多投稿的管道 希望未来有机会能看到您的作品

社 交媒体(Social Media)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崛起,2010微博年,“今天你微博了吗”?强大的社交网路映射出的是人类生活方式、社会发展策略的全面革新,然而璀璨的光 芒背后总会有阴影的存在,社交媒体的网路监管已成为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一波全新的社交媒体创新举措即将拉开序幕,社交媒体,网路世界你hold住了 吗?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些以网路通讯技术为基础、为使用者提供便捷社交平台的媒体的统称。无论通过网站还是手机,社交媒体都能在人与人之间快速传递信 息。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的平台彼此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现阶段,人们常用的社交媒体工具和平台有:SNS社群、论坛、部落格、即时通讯、视讯 等。近年来,社交媒体在网际网路的沃土上蓬勃发展,爆发出令人眩目的能量,它已深入渗透到网民的日常生活中,以惊人的发展速度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 式,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社交媒体的快速崛起 众所周知,中国网际网路发展非常迅速,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着网际网路。最新资料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网民人数已达477,000,000,超过三分之一(35.6%)的中国人口总数。 网路在人们生活中的不断渗透为社交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各具特色的社交网站让人眼花缭乱。据调查显示,中国排名前五的网站是:百度,QQ,淘宝, 新浪和优酷,他们的产品已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成了良好的使用者粘性,正在潜移默化地推动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数字化与资讯化,它们用网际网路特有的营销方 式推动着产业结构的革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今天,社交媒体的崛起正推动着人类向一个新的时代奋进。 SNS社群 社交网路(SNS)是近两年来快速兴起的社交媒体平台,国外的Facebook,Twitter ,中国排名前五的社交网路:QQ空间,腾讯朋友,人人网,新浪微博和开心网,这些社交网路已经覆盖了全球,从草根阶层到白领人士,从学生社群到企业、 *** 官方网站。大批网民自发贡献、提取、创造新闻咨询,通过日益成熟的装置与网路平台,将各种咨询通过这些庞大而复杂的社交网路进行传播。随着通讯与网路技术 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正在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资讯传播渠道。 社交网路对个人而言是一项“服务”,一项用以跟老朋友保持联络,交流感情的服务;一项拓展关系网,结交新朋友的服务,这些服务带领我们进入了数字化的“泛 社交时代”。社交网路也是一种媒体,因为在这个网路平台上,无数的资讯被网路中的节点(人)过滤并传播著,有价值的讯息会被迅速传遍全球,无价值的资讯则 会被人们遗忘或者只能得到小范围的传播。而这个新兴崛起的传播平台,它不仅会带来新型的媒体消费模式,甚至会带来市场营销沟通方式和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改 变。 今天,你微博了吗? 2010年对于众多网民来讲更是微博年,“今天你微博了吗”?“织围脖”仿佛在一夜之间风靡整个网路世界。140字之内,电脑、手机、iPad多平台浏览 释出,简短公开,一键转发,实时传达,与传统部落格相比,微博释出更便利、传播更迅速,一呼百应,不仅更激发网民的发言欲望,共享的庞大社会网路又使得这种 互动有更为庞大的影响力。 由于微博兼具IM ( Instant Messaging )的个体性、即时性, 部落格空间的个人资讯释出和分享性、社群论坛的话题讨论性,以及SNS社群的人际关系纽带性, 这使其更像一个天然的口碑传播平台。与部落格、SNS相比而言, 微博实现了将私人圈群的社交与公共领域的新闻议题的有机融合, 对新闻传播方式与突发事件报道产生著强大的冲击力,这既是微博的魅力,也是微博革命性的意义所在。 微博,得人心 微博的follow功能使得微博使用者体验的粘性越来越强,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关注物件,并成为其“粉丝”,藉以了解被关注者最新发布的资讯,对方既可 以是身边人,也可以是名人,也可以是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由此实现对现实社交关系的延伸和扩充套件。千千万万的粉丝,随时登入更新,微博症候群已经是不争的事 实,而官方对微博的重视更标志著其正式进入社会的主流。 Ø 微博更聚焦于资讯的交流,更强调关注关系以及资讯完全公开; Ø 使用者可关注任何人,无须对方同意,资讯完全公开; Ø 发言更简短,更强调关注关系,传播性更强; Ø 实名认证策略让真正的公众人物浮出水面; Ø 覆盖一切话题的实时网路; Ø 草根性色彩更浓,跨平台能力更强。 在微博这个百花齐放的时代,新浪可以说是行业的领头羊和佼佼者,新浪微博在推出开始就非常重视多媒体内容的引入,支援图片微博,之后又联合优酷、酷6、土 豆等视讯网站推出视讯微博。图片、视讯与微部落格整合,更加利于使用者表达自我。据调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新浪微博占据国内微博使用者总量的57%,以及国内 微博活动总量的87%。 微博的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著个人网际网路时代的到来。而“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如一些大的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如 果有微博在场,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上发表出来,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有的时候甚至超过所有媒体。也许至今也没有人能预言,这样一个层层叠加的复杂 网路会给我们的未来带来多大的变革?但是,今天,你微博了吗? “两面派”的社交媒体 2011年8月,英国发生的持续多日的骚乱,除了社会和经济因素以外,社交媒体在骚乱中扮演的推波助澜的角色也成为众矢之的。两名“Facebook”用 户因在伦敦骚乱中,通过网路呼吁民众参加暴力劫掠,分别被判处4年监禁,至此,对社交媒体是否加强监管的话题在英国乃至世界范围引起广泛讨论。 西方国家一直以来都倡导“网路自由”,但是各种骚乱事件不得不让社会各界重新审视庞大的社交网路背后隐藏的危机。在虚拟的网路空间中把握自由与监管之间的 平衡,显得越发重要。专家称,社交媒体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要靠网际网路行业的自律和相关法规的完善健全,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发挥网际网路的正面作用,正确地利用公 众的舆论监督来防范犯罪行为的发生。 骚乱事件暴露了社交媒体的两面性,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资讯的传递和公众舆论对专职部门、道德与法律的监督,但同时也方便了有害情报和暴力场面的散 布,间接帮助了非法组织的聚集。怎么样才能使用好这把双刃剑,让社交媒体成为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手,这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 题。 国外的网路监管方式 许多国家的网际网路企业多在 *** 的引导下,建立起行业自律组织,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受理公众投诉等方式,在维护国家网路空间资讯保安和保护公众利益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英国,“网路监看基金会”最具世界声誉。1996年,该组织与网际网路服务商协会共同发表了一份名为《安全网路:分级、检举、责任》(又称《3R安全规 则》),以此作为行业自律的基础。亚洲国家中,日本的行业强调行业自律与法治相结合,制定了《网路事业者伦理准则》等行业规范。 美国也在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除了近日旧金山市地铁系统短暂切断手机讯号外,美国纽约市警察局近日还专门成立一个部门,负责追查在社交网站上公布犯罪计划或炫耀犯罪事实的人。此外,一些地方 *** 开始探索通过立法手段对社交媒体进行规范和管理。 网路监管靠大家 在网际网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既要保证社交媒体的健康发展,用它的积极的正面的力量来带动社会的进步,同时要在网路监管中防微杜渐,约束与防范破坏行为的 发生。“Facebook”和 “Twitter”等社交媒体的日益兴起是民意的反映,社交媒体让资讯自由交流多了一个新渠道,从而使民众的监督作用加强。采用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管的前 提是不能牺牲人民自由交流资讯的权利。因此对社交媒体的监管不能因噎废食,社交媒体若能得到合理利用,对社会稳定和人心所向会起到极大的良性作用。 因此,除了国家、 *** 要不断完善对网路监管的法规制度,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网民的责任心,发挥民众的积极力量,利用社交媒体传播积极正面的资讯,提升网民的个人素质,让大家能自觉自律的维护网际网路的和平发展,用舆论的监督来维持社会的和谐进步。 未来,你hold住了吗? 过去的5年中,社交媒体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从一个只是落户网页浏览器的虚拟社群发展成如今高达数十亿美元资产的行业,而且这种迅猛发展势头还在继续,并迅 速扩张至移动装置等载体,促使使用者的内容消费习惯发生了重大改变,同时也给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基于网路的身份和社交圈。 随着社交网路的不断壮大,全世界的所有事物都将能够连线起来,并等着我们的加入,最终引发的社交媒体产生的巨大变化不仅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会带动更多的新兴产业的出现,经济发展、社会文化都将面临重大的改革。 随着各种行业规范的建立、庞大而有力的舆论监督、网民个人素质与责任心的不断提高,社交网路监管的难题也在被逐步的发现和解决,这也预示著日益完善成熟的 社交媒体必将会迎来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可见,社交媒体的崛起和逐渐主流化,已经推动这个巨大的新兴媒体市场日渐显山露水,随着网际网路技术的日新月异,可 以预见将有更多的社交媒体形式出现,从而推动社交媒体持续蓬勃的发展!

首先你要知道你想在哪个网站上释出,然后去注册那个网站的账号登陆进去,找到发文章的点选就可以进去发了啊

直接全选复制,然后拷到word里再把这个档案发出去

我就是写手,不知道你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详聊,私信!

百度和google都搜过了,没有! 你自己搜搜把!要不去猫扑发帖求助把!

很不错的论文发表网站,我就在那发表过一篇学术论文。是过去直接和他们面谈的,挺有保障的,他们是正规注册的有限责任公司。大家可实地考察。

中国网民互动论文发表网

真的是网站,,

论 文 发 表 网 站 还 是 挺 多 的 , 你 一 百 度 就 会 出 来 很 多 , 但 是 靠 谱 不 靠 谱 就 另 说 了 。 因 为 我 之 前 有 个 朋 友 , 他 是 在 一 家 比 较 大 大 的 有 工 商 注 册 , 而 且 他 还 去 他 们 公 司 去 实 地 考 察 了 下 的 , 然 后 结 果 给 他 发 表 到 了 电 子 版 期 刊 上 , 他 奔 溃 了 , 因 为 费 用 不 过 是 一 千 多 块 钱 , 他 是 心 疼 他 的 论 文 , 毕 竟 写 了 小 半 年 , 发 到 垃 圾 上 等 于 浪 费 了 。 后 来 , 另 外 一 个 朋 友 给 他 推 荐 了 淘 淘 论 文 网 , 他 在 上 面 发 表 了 一 篇 , 费 用 比 那 家 贵 差 不 多 3 倍 , 但 是 拿 到 刊 物 后 , 他 们 单 位 很 顺 利 就 通 过 职 称 评 定 了 。 真 是 没 有 对 比 就 没 有 伤 害 。 反 正 这 个 论 文 发 表 网 站 的 差 距 还 是 挺 大 的 。 你 自 己 如 果 想 通 过 这 个 渠 道 发 表 , 那 你 就 多 留 心 吧 。

最佳回答是不正确的,论文发表的权威网站并不是知网、万方、维普等,这些只是数据库,只是用来收录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 论文的,当然了,知网也有投稿系统,但根据我的工作经历,知网上90%的期刊都不用会知网的投稿系统,因此低端期刊用不了那个 系统,太复杂,高端期刊都自建自己的投稿系统。那么如果说发表论文权威渠道是什么,就是买一本杂志,自己按上面的征稿启示来投稿,如果您找不到,可以问我

网站只是展示,最好通过线下面谈或者签订合同进行

教师论坛游戏互动论文发表

现代幼儿兴趣广泛,知识丰富,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已不满足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幼儿为客体的消极模式。虽然我们认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应该是主体之间的交往,但由于在实际的交往活动中事实上的不平等,幼儿与教师并不能成为平等的主体。 近年来,我们一直尝试以游戏为切入点开展师生关系互动模式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通过在游戏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产生互动模式,使幼儿健康发育、快乐学习、充分游戏。 一、新型师生关系对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影响 1、 平等型关系: 在幼儿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要把幼儿看成是具有自觉的主观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主体。在游戏中要求教师在于幼儿交往时,要把自己与幼儿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依靠幼儿,充分发挥幼儿自主自治的作用。首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如:选择内容、创设环境、制定规划、角色选择等方面不是教师对幼儿的单项制约,而是出自幼儿意愿的行为;其次,可采用集体讨论方式鼓励幼儿对游戏环节提看法、提要求,倡导民主气氛、培养平等观念。再次,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大胆向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意见和建议做出积极的反应,并对此行为给予鼓励和肯定,缩小师生间的距离,形成坦诚、宽容的师生关系。 2、 支持型关系 在游戏中,教师要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在活动中,逐步发展,由幼稚走向成熟。在具体做法上,首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及幼儿自身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制定每个孩子的发展目标。其次,在游戏活动中以寻求幼儿的点滴长处为突破口,鼓励每一位幼儿发挥自己长处,让幼儿感受教师对他们的期待,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增进师生关系。 3、 情感型关系: 师生间的亲疏程度如同幼儿与父母间情感关系的帆板,如果幼儿意识到教师能够密切关注他,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那么幼儿便会对教师产生犹如对父母依恋般的情感,良好的情感,恰似师生交往的润滑剂。因此教师要善于向幼儿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将自己的情绪体验充分地表露在幼儿面前,已达到交流的目的,教师也要克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以免影响师生间正常的交流。同时,教师要多观察了解幼儿的情绪反应,真诚低于幼儿坦露心迹,师生相互传达感受,从而进一步强化彼此的情感联系。 二、幼儿园游戏中的互动模式 师幼互动是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游戏中师生 互动存在四种模式: 1、师幼互动:教师发起的互动行为,幼儿则按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活动进行,处于被动地位,属机械型互动。 2、幼师型互动: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寻求教师指导帮助,属自发性互动,但离不开对教师的依赖。 3、幼儿与幼儿间互动:由教师或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彼此协作的体现,但也离不开对教师的依赖。 4、 幼儿于环境、材料互动:由教师、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由幼儿自主决定的方式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改变活动的方向或方式方法,但易受活动材料的影响。 由此可见,师生间互动过程并非教师“为所欲为”的过程,更不是幼儿“为所欲为”的过程,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师幼间互动的因素有: A、教师过多占主导地位,干涉、限制幼儿的活动与自由,使 幼儿处于被动的互动状态。B、对幼儿个体分析不够。教师往往将目光关注在开朗、外向、行为积极的幼儿身上,而对较内向、不爱表现的“灰色儿童“关注、反馈比较少,导致个别儿童常处在消极状态。 C、教师不参与幼儿游戏活动,只单纯做到“发号施令”。 D、受幼儿生活经验影响,游戏间活动内容狭窄,影响互动频率。 E、材料投入不足、环境创设不当,影响互动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与幼儿、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材料间的互动是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相互调整的过程。我们只有消除不良因素,一积极状态进入游戏活动,才能使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产生互动,达到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的教育目的。 三、游戏中产生互动模式的策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互动模式,是一个很艰难的实践过程。要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良好的互动模式,必须注重以下几个策略: 1、 情感性策略: 游戏中师生关系,多以情感交流为基础和动力。柔和的语言和亲切的抚摸,都会对幼儿产生巨大的鼓励和影响。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充满着多彩的情绪,以愉悦和舒畅的情绪进行活动,有利于游戏效果的提高,这也是师生间互动的前提。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饱满的情绪、激励的语言,激发、感染幼儿投入活动。对“情绪化”的儿童应以平津、理解、信任、真诚的态度去引导他们,强化彼此间的情感联系,产生互动。教师应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 2、 调整型策略 师幼间的互动,并不意味着教师与幼儿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一般来说,师幼间互动过程的主导者仍是教师,但幼儿在师幼互动过程中并非完全被动。师幼互动的过程不是自始至终不变的,而是教师与幼儿之间不断碰撞、调整的动态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师幼互动过程总是大幅度的变来变去。教师始终是游戏中的促进者、鼓励者、支持者,也是幼儿真诚的、可信赖的朋友、伙伴。在许多情况下,师幼互动中的“变”是微调的,教师与幼儿的改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师可把自己看作是孩子们的伙伴以自己的儿童心、儿童情,与幼儿相随相伴。因此在游戏活动中较适应随时转换自己的角色,使师幼间建立平等的关系,产生互动。同样,结合具体情境,幼儿也会不断调整自己在游戏中的位置,抛开“约束”把教师看作朋友、伙伴、听众,共同游戏。 3、 主动性与创造性策略 运用主动性、创造性策略,可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敢想、敢说、敢做,形成独特的、新颖的行为。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的教育观念,自觉的改革传统教育中束缚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做法,营造宽松、平等、自由的游戏环境。其次,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活动,使幼儿的思维处于轻松、活跃的状态,从而提高他们探索、创新的可能性。最后,放手让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支持幼儿求异、探索,能接受幼儿的失败,并帮助幼儿积极主动战胜困难。 4、 个体性策略 在游戏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不单纯把幼儿看作具有自觉的主观意识的主体,而要把他们作为人格的主体看待。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深入分析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幼儿都由他独特的表现:有的语言表达不好,但手工相当精巧,有的绘画水平差,但身体活动能力强等等。不难发现每个幼儿都是美丽的,都是可以培养的。因此,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各类幼儿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展示各自的才能。 以上是我在多年的幼儿园游戏中总结出的一些教育对策与方法。但是,远不能满足于对互动模式的进一步要求。相信,通过我们进一步细致地观察、全面的了解,定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晶波 《师幼互动的总体特征及其功能》 2. 秦元东 《师幼互动过程的探析及其启示》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态,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内在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外显教育手段于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师幼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是指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还广泛地与幼儿和家长、同伴及社会上的他人发生互动。教师除与幼儿互动外,也与幼儿家长、同事及他人发生交往互动。师幼互动特指发生在师幼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教师、幼儿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那么,如何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呢? 一、找到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都是互动行为的主体,无论在互动行为的发起和行为的反馈方面都应具有主动权。但是,在现实的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更多地处于主动者的地位,她们控制着互动行为的发起和互动过程,左右着幼儿的行为,而幼儿常常处于服从、依赖的被动地位,他们在互动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幼儿在互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师幼互动模式单一 在幼儿园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主要表现为一种教育与被教育,指导与被指导、管理与被管理、照顾与被照顾的倾斜式互动。尤其是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教育者组织、控制着整个教育过程,掌握着师幼互动的主动权,幼儿被期待的应该是保持安静,听从教师的教育与指导,而不能不经教师的允许随意打断教师精心策划的教育进程,也不能任意发起与教师或与同伴的互动行为。幼儿的互动被严格地限制在一定的时间与范围内,而且主要是配合教师的教育内容与教育行为。幼儿在许多事情上,包括能不能再玩一次自己想玩的游戏,能不能离开自己的位置去取水,可不可以上厕所等,都得接受教师的指令,没有任何主动权与自主权。教师与幼儿之间进行彼此平等的交流与行为往来,相互问候、表达情感体验、共同游戏以及幼儿向教师主动发表见解等平行互动方式却很少体现。 二、和谐师幼关系创建的主要障碍分析 (一)对教学活动中的教师角色缺乏科学定位 师道尊严的传统让多数教师在更多的时候采用的是灌输式、鞭策式教育。教师往往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而把幼儿视为规则的绝对服从者。因此,在教育活动中,以“维护规则”为内容的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平等交往是师幼关系的主要体现。 (二)幼儿的人格未得到尊重 随着社会的进步,幼儿教育也在不断地改进、发展和完善,但幼儿被看作什么都不懂、不会、完全由成人来主导的教育客体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幼儿甚至没有独立的意志和人格,只有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因此,幼儿的人格未得到尊重。 (三)忽视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许多幼儿教师虽然在思想上树立了“师幼双主体”的观念,但在现实的教育行为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会以减少纠纷和照顾幼儿安全为出发点,为幼儿制定细致的游戏规则,却忽略了幼儿能够在矛盾中自行生成规则的需要。 三、建构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 (一)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和科学定位教师的角色,实现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 幼儿教师应该设身处地地体验并理解幼儿的所作所为,以真诚、有爱和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名幼儿。科学定位教师角色就要求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游戏和交往互动中,要注意体现幼儿真正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了实现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对幼儿的观察领悟能力,对自己行为的反思能力都必须提高,这样才能避免仅根据表面现象、主管意识去判定幼儿的行为。 (二)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 教师与幼儿交往的态度影响师幼交往的效果与师幼关系的性质。因此为了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首先应以亲切、平等、尊重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注重幼儿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 (三)对幼儿和幼儿的活动真正关注并感兴趣 关注和感兴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和态度,其外在表现是教师与幼儿交往时所处的位置,他(她)的身体朝向、手势、面部表情,甚至是所用的感叹词等。 (四)理解、体谅与宽容地对待幼儿的错误 教师对幼儿所犯错误处理不当会对和谐师幼关系的建立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首先应认识到幼儿是成长中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幼儿在许多方面的行为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需要设身处地地从幼儿的角度来考虑他们的感受和行为。幼儿是成长中的人,不像大人那样成熟。在他们身上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需要教师引导、帮助、教育。纠偏正错、引导幼儿健康成长是教师的神圣职责,而不是额外负担。教师一定要理解、体谅和宽容幼儿,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谨言慎行,切莫以自己的好恶和兴趣,妄加评判。 (五)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群体性是幼儿在托幼机构生活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教师应当重视和利用的教育资源。 有这一个案例:在我的班级里有一个叫凯凯的幼儿,他是个行为问题较多的孩子,经常有小朋友告他的状:“老师,老师,凯凯咬我了!”“老师,凯凯打人了”“凯凯用脚踹我了!”……同时,也有很多的家长对老师提出要求:“别让我们的孩子和凯凯在一起玩!”“我们的孩子不能和凯凯坐在一起!”“凯凯不能睡在我的孩子旁边!”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通常都很为难。我从事幼教工作这么多年来遇到的像凯凯这样的小朋友真的是很多,我感觉有个办法是比较实用的:我感觉班级中凡是像凯凯这样行为问题多的孩子他们大都比较聪明,而且他们的打人现象多属于无意识的动作,虽然行为问题比较多,教师抓住凯凯小朋友身上某一方面的优点,让全班的小朋友以正确的态度去认识和了解凯凯,让他为班级的小朋友做事情,为集体服务,或者请他帮助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及时地在集体中表扬凯凯。这样既能帮助他在集体中树立威信同时也有效地控制了凯凯与其他小伙伴发生矛盾的机会,我觉得这种方法对问题儿童的处理上是很有效的。 如若想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幼儿的发展,就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只强调某方面的发展,忽视人的整体和谐发展,而是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特点。在教育实践中要杜绝只重智力而忽视德育、体育的片面做法。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要求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尊重幼儿的感受,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鼓励幼儿的创造性。总之,只有和谐、健康、科学的互动氛围,能使课堂教学活动高效地完成,才能使教学活动熠熠生辉!

  • 索引序列
  • 国内师生互动论文发表
  • 国内研究师生互动论文发表
  • 中国网民互动论文发表
  • 中国网民互动论文发表网
  • 教师论坛游戏互动论文发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