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发表跨文化管理论文

发表跨文化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

发表跨文化管理论文

酒店的跨文化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当地的宏观经济:从证据、经济、法律、科技等概况上综述。2。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是否酒店有环保概念?是否酒店有节能、低碳措施?3。 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4。 了解不同国家的沟通习惯:语言?动作?行为?沟通方式?5。 了解本国和目的地国家的企业管理方式和决策方式6。 了解当地的工会和作用7。 看海外跨国酒店的组织结构、员工、培训、激励和领导措施和方式暂时先建议你这么多吧! good luck

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跨文化管理,其次既然以中英两国为例那么就需要收集三个大型服饰品牌企业的资料,中国三个,英国三个,做交叉对比,如果工作量较大,那么就收集两个,要分析近三到五年的数据,论文最重要的就是论据,假设没有数据,只是文字叙述,那么最后答辩也过不去,再次,得知道你是什么专业,管理专业与英文专业都可以写这个题目,但是写法不一样,还是得对症下药才可以。论文辅导员

英国有啥奢侈品牌?除了巴布瑞,还能拿出手的就不多了。感觉感觉以中法或者中意两国为例更容易入手,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且资料更为详实

中西文化冲突下的管理论文 所谓文化冲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它既指跨国企业在他国经营时与东道国的文化观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又包含了在一个企业内部由于员工分属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而产生的冲突。顾名思义,中西文化冲突是泛指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不同而产生的冲突(这里,西方文化并非特指当代西方哪一个国家的文化,而是针对西方文化的整体而言)。 大家知道,从管理的发展过程来看,不管泰罗的“科学管理"还是现代的管理过程理论、人类行为理论、决策理论等等,管理研究的焦点都在于企业运行的经济因素。80年代以后,西方企业界、管理界出现了一个令人注目的重大变化,研究的重点转向非经济因素,注重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进行比较研究,出现了“文化热”。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和跨国经营的蓬勃发展,人力资源的流动性也在加强。当企业跨国经营时,各国企业的组织结构、技术方法、决策方式、控制程序已基本趋同,但员工的不同文化背景使文化差异成为一个影响管理者的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而给管理者的管理提供了难度。国外许多管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跨国经营中凡是大的失败几乎都是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所招致的结果。 荷兰文化协作研究所的所长霍夫斯坦特(G·Hofstente),根据他对40个国家的企业工作人员所作大量问卷调查,写了《文化的结局》(《Culture’ Consequences-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s》)一书,提出了描述文化差异的四指标说,即:权力差距(Power Distance)、防止不肯定性(Uncertainty Avoidance)、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男性化与女性化(Masculinity Dimension)。 在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以下我试以中国的合资经营企业为例,谈一谈在文化冲突下如何管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从现象上看,是不同国家的资本、技术、商品、劳务、管理的结合,而其更深的内涵则是东西方两种文化的撞击、冲突和融合。也就是说,东西方文化既有冲突的一面,又有融合的一面。对于管理者来说,关键就在于如何跨越文化差异的障碍,在两种文化的结合点上,寻求和创立一种双方都能认同和接纳的,发挥两种文化优势的管理模式。因此,我认为: 一、在企业内部逐步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价值观,是一种比较持久的信念,它可以确定人的行为模式、交往准则,以及何以判别是非、好坏、爱憎等。这里我所讲的“文化差异”也主要是指以价值文化为核心的社会文化的差异,它更容易引起文化冲突。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人们总是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充满自豪,大多数人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文化视为正统,而认为外国人的言行举止总是稀奇古怪的,而事实上,这些看似古怪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念对该国人民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消除这种种族优越感,对方的文化尊重和理解,以平等的态度交流。在此基础上,找到两种文化的结合点,发挥两种文化的优势,在企业内部逐步建立起统一的价值观。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斯和沃特曼指出“我们观察的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它们主张什么,并认真地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标准。事实上,如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或价值观念不明确,我们很怀疑它是否有可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企业必须形成集体的力量,才能保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建立共同价值观,可以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人们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时,往往忽视导致冲突的因素。 二、进行跨文化培训接受跨文化的培训是防治和解决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作为中外合资企业,要解决好文化差异问题,搞好跨文化管理有赖于一批高素质的跨文化管理人员。因此,双方在选派管理人员时,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除了要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外,还必须思想灵活,不守成规,有较强的移情能力和应变能力;尊重、平等意识强,能够容忍不同意见,善于同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友好合作;在可能的情况下,尽是选择那些在多文化环境中经受过锻炼的人及懂得对方语言的人。 当前我国合资企业中,绝大多数都偏重对员工的纯技术培训,却忽视了对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的跨文化培训。而跨文化培训恰恰是解决文化差异,搞好跨文化管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通常来讲,跨文化培训的主要内容应包括:(1)对对方民族文化及原公司文化的认识和了解;(2)文化的敏感性、适应性的培训;(3)语言培训;(4)跨文化沟通及冲突处理能力的培训;(5)对于中方人员来讲,还需接收对方先进的管理方法及经营理念的培训。 三、管理本土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已意识到本地化对于在异国投资取得成功的重要性。IBM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徐振芳说:“人才本地化是公司目前的政策和方向,并不是虚伪的假话而已。”1992年IBM年中国公司成立时不到200人,现在已增加到1500人,发展速度相当快。本地化战略除了包括尽可能雇用本地员工,培养他们对公司的忠诚之外,最重要的是聘用能够胜任的本地经理,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文化冲突,顺利开展业务。1996年IBM中国公司在本地一线经理人员不到40个,一年以后已达到80个,三洋电机有限公司是日本在广东蛇口的独资公司,董事长新保克司认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活力之源,而外商到中国投资办企业,管理人才本地化是成功的大前提。只有根据中国的国情,依靠中国员工实行本地化管理,让本地的优秀人才参与各种管理活动,并不断地提供机会提高这些人才的管理能力,公司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三洋中国有限公司本地员工约4500人,其中,高中层经营管理干部104人,基层督导301人,为了加快对高级人才本地化进程,公司每年都要选派厂长级、主任级干部去日本三洋研修中心接受培训。ABB公司也是实施本地化战略的典范。尽管它在世界各地拥有1300家子公司,但它却自称是一家“多国籍”的公司,它鼓励其子公司淡化其母公司的民族背景,完全按东道国本地公司的方式运作。 四、立足长期,实行双惠,不损害当地利益合资企业的投资双方要有长期办好企业的共同目标,不能“捞一把就走”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种目光短浅的短期行为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要立足长期,它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合资企业生命周期内的“长期”。合资企业合营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组织实体,在其合营期内制订的战略决策必然是长期的,否则会有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在管理中,双方需从企业的长期出发来考虑。尽管一开始企业可能处于亏损或稍有微利,但立足长期发展最终是会有丰厚回报的;其次,是指超越单个合资企业生命周期的“长期”。对于外方来说,中国是个开发潜力很大的市场,是个有利可图的市场,要想开发这个大市场,获得丰厚利润,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对于中方来说,成功兴办合资企业有利于进一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知识,有利于吸引外资,也可以使我国获得长远利益。企业不仅要立足长期,还要实行双惠。合资企业内并不是一方的所得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相反企业兴旺,双方都会受益,而企业败落,谁也捞不着好处。因此在经营活动中强调合作双方的相互利益非常重要。外国投资者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中国的做法是极不明智的。双方应该为了共同的利益,精诚合作,从整体利益出发,兼顾双方的需求,从而实现“双赢”目标。 总之,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下,企业要想获得大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差异。在相互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以期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目标。从人本思想看中西管理文化 西方管理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发端于古希腊的人文精神。作为一个商业城邦,古希腊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使人的个体价值得到充分的展示,由此形成了人类早期文明独特的人文精神。古希腊最著名的智者普罗泰戈拉明确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38页)从而把个人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个人作为评判万物的标准,正是基于这样的人文精神,使当时古希腊人在生产交往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极为灿烂的西方古典文明。 即使在中世纪,个人消融在教会的集体之中,个性被完全抹杀,但在经院哲学内部,一批唯名论者力求摆脱正统神学的禁锢,大力宣扬只有个别才是真实存在,而一般(或共相)只不过是名称而已。近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基于古希腊独立人格基础上的人文主义得以恢复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文艺复兴所宣扬的人文主义思潮和宗教改革所兴起的新教伦理所体现出来的追求个人精神生活的自由解放和个人成就需要的价值取向,使西方人摆脱了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的精神枷锁,个人主义成了一种社会思潮。 17世纪以后,个人主义被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了,通过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与发展,使西方人本主义对人的研究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其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著名的“经济人”的思想。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无不以追求自己最大经济利益为动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为社会提供各种生活必需品,并不是出于某种仁慈的考虑,而是因为自利的打算。 在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和西方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发展的推动下,孕育产生了20世纪初以美国人泰罗等人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该理论思想同亚当.斯密的认识一样,把职工看成只为个人经济利益需要而工作的“经济人”,认为人的行为是为了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基于这种思想,泰罗把管理重点放在对人的控制上,他突出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金钱激励,认为金钱的激励是在于满足“经济人”的物质追求,保持行为动力,而严格管理则可使人的行为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性,这就是所谓的X管理理论。这一管理理论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以蓝领为主的第二产业企业管理中确实发挥了作用,但是随着资本主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X理论也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即对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情感因素的忽视。 1924-1932年,美籍澳大利亚人梅奥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开创了西方管理文化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由此产生了行为主义的管理理论。梅奥认为,工人不是把金钱当做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的“经济人”,而是除了追求物质利益外还有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以及需要实现其社会价值的“社会人”。“社会人”的观点比“经济人”的观点进了一大步,它强调了人的社会性需求,突出了人际关系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与之相应的管理理论是“参与管理”即Y理论。Y理论也曾一度在西方资本主义企业管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当时仍把对人的激励看成是管理手段,而不是目的。 战后西方出现了以广泛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为特征的管理科学学派,进入了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所说的“管理丛林”阶段,这个阶段的里程碑是美国人莫尔斯和洛希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超Y理 论基础上产生的“权变理论”,他们认为“经济人”、“社会人”理论,对人性的假设都有很大的片面性,而且未考虑人的个性、需求的差异和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等,认为人是因时、因地、因各种情况而采取适当反应的“复杂人”,人的需求因所处环境、时间、地点而异,没有一套对任何人、任何社会、任何阶级都适用的万能管理方法。因此,运筹学等数学研究方法被大量地应用于管理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技术,推进了管理手段与方法的现代化。但实践表明,尽管现代管理技术是有效的,却不能代替管理思想现代化和人生的现代化。 随着日本在二战后经济上的迅速崛起,美国企业界及管理理论界人士在挖掘日本企业的管理的奥秘之后,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发表了大量的以人本管理与企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论著,从而把西方人本管理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进入了西方管理文化的第四个阶段,即文化管理阶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是美籍日本人威廉.大内于1979年出版的《Z理论—美国企业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二是美国人艾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于1982年合著的《公司文化》等,是管理理论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他们一致认为,企业不应把获取利润作为最终目标,应把价值观放在首位,强调应建设以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从而把人本主义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等精神财富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标志着人本管理理论进入了立意更高,角度更新,内容更丰富的更新更高阶段。在这一阶段,提出了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提出了个性需求和精神健康的理论,提出了更多依靠员工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以及顺应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可以说,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 综观西方管理文化的发展,关于人的管理一直是其核心,对人的认识出现了“经济人”、“社会人”和“复杂人”等逐渐深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管理则逐渐从对人的行为管理过渡到对人性的管理。不论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不论X理论还是Y理论,其实质都是注重个人经济需求和社会需求的满足,以此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从而更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所以,西方管理文化中的人本思想是以个人为中心,是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管理文化中的具体体现。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管理文化中过于注重个人的人本思想在现实中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冲击,从而使得西方管理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在同东方管理文化注重集体和谐的人本思想的相互交流中发生一定程度上的转向。 二 在中国哲学史上,管仲是最早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家,他说:“夫霸王之所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如果治国不可以人为本则会出乱。由此可见,管仲对人的价值及人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孔子更重视人和强调人的价值,他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表现了对人的自我价值的张扬。他提倡人本精神内在深层的含义是“仁”,“仁者爱人”,表现了重视人的人本主义思想的倾向。自从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书”以来,儒家思想在中国取得了绝对统治的地位,儒家的人本思想也自然就成为中国管理文化的主流思想。 先秦儒家把“安人”和“安百姓”作为国家管理的根本任务,发展了周初以来萌发的人本思想,形成了关于人本思想的学说体系。从总体上看,儒家人本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为人之道上,要求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做到“德”与“贤”,做到“修己安人”;在待人之道上,要求做到“仁”(爱 人)与“和”(与人友善、和谐);在治人之道上,要求推行“仁政”,藏富于民,并进行人伦教化。 儒家人本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儒家诸子的学说之中。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在《论语.阳货》中:“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恭是恭敬、庄重,能得到人尊重而不会受侮辱;宽是宽厚,宽厚能得到大众的拥护;信是诚信,诚信会得到别人的信任;敏是勤敏,勤敏会使工作效率高,贡献大;惠是爱护、关心,爱护关心他人并给予帮助,别人就能为你出力。 孟子在君与民的关系上,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本思想,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又说:“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人君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孟子.王制》)。在性善论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学说,在他看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也,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于掌上。”(《孟子.公孙丑上》)。他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时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虽然反对性善论,提倡性恶论,但在人本思想这一点上与孟子的观点是一致的。荀子说:“百姓之群,待之而后和”(《荀子.富国》)意思是说,百姓组成的社会结构,要依靠统治者的管理活动而得到协调,他还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生君,以为民也。”(《荀子.大略》),荀子的人本思想充分体现在他的“爱民、裕民、富民”主张上。 儒家人本思想认为,统治者要关心民众疾苦,保护人民利益,否则就会失去民心,最终丧失对民众的统治权,为了保护民众利益,维系民心,统治者一方面要推行仁政,藏富于民,使人们“乐年终生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另一方面要对人民进行教育,使人们明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论语.颜渊》)。这就是说,先要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这是人得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前提,还要通过教育,让人们的精神有所寄托,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是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可靠保证。即先要使民“足食”“富之”,而后“教之”(《论语.子路》)。按照孟子的说法,就是要“教民稼穑”,教民“治河驱兽”,“教以人伦”,即分别满足人民的物质、安全和社会性需要。 但是,儒家人本管理的前提在于承认封建的等级制度和维护封建君主制度。人本思想并不否定君主的统治,只要求君主关心民众疾苦,对人民不要太苛刻,在君主的关系上,民只不过是被怜悯被同情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说,人本思想是一种子民哲学思想,“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大略》)荀子这里讲的君主应当做万民的保护神,应当视民如子,君是君父,民是子民,君与民仍然是地位不同的两极,君父与子民之间没有平等而言,君主“爱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牧民”,人本思想的核心是为民做主,而非由民做主。 所以,儒家的人本思想虽然在维护社会安定、减轻人民负担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例如,它培养了人的服从性和顺从性,人们不思进取,不求创新和进步,延缓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正因为过分追求社会组织结构的和谐性和稳定性,并以之作为国家管理活动的最佳境界,当组织的“和”(和谐、稳定)与效率发生冲突时,宁可放弃效率也要“和”,当这种以“和”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从汉武帝时期开始成为主体意识形态之后,对一代代中国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中国封建社会表现出来的超稳定性、保守性和封闭性,无不与这种思想有关。但是,儒家文化作为一种人本文化,重人际关系协调,重人的价值的实现,并注重个体对群体的责任、奉献和服务,带有群体和谐特点,这种人本思想,对中华 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面对我国和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以及西方强大的思想冲击,反思我国传统管理文化的发展和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对传统管理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本思想和西方的管理文化之中的人本思想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来研究和分析两者的不同,及各自的优势,力求在发扬我国传统管理文化的优点上,找出一种适合我国民族特征和文化要求的管理模式,以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由于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东西方管理必然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差异,中国文化属伦理型文化,中国管理属伦理型管理,注重于情感投资,长于协调人际关系,追求群体和谐,对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得比较重,强调的是社会人格,强调个体对群体的义务和贡献。但是,传统的中国社会缺乏独立人格,不承认个性的奋斗,忽视或轻视个人个性的张扬和满足,过分重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而轻视个人自我需要的满足,造成了我国历史上个人的发展一直处于受压抑的状态,甚至出现了把追求个人利益看成是“资本主义的苗”,把维护集体利益视作“社会主义的草”的极“左”现象,其后果是使我国社会长期难以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西方的传统文化强调人是宇宙中心,周边一切皆“备于我”,人不应当贬视自己,而应当追求自身价值与幸福,在这种独立人格基础上形成的西方社会,只能是契约社会,即人与人之间不形成宗法伦理、等级关系,而是平等基础上的契约,当社会发展需要把这种契约关系用某种法定形式规范下来时,西方社会就形成了法制社会,它在管理上的表现就是规范管理、制度管理和条理管理,即在管理中特别注重建立规章制度和条例,严格按规则办事,追求制度效益,从而实现管理的有序化和有效化,但是,过于注重科学理性和个人主义价值倾向的西方管理文化也给西方社会造成了科学主义的泛滥和极端个人主义的盛行。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管理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偏重于对人做整体的探讨和把握,而西方管理文化中的人本思想更精于对人的个体的理解和重视,这样就使得中国传统管理文化中的人本思想趋向于一种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西方管理文化中的人本思想趋向于一种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西方管理文化的基础之一是科学技术,因而其发展迅速,成绩巨大,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基础主要来自于人生哲学,因而其发展较慢,但潜力较大。与西方管理文化中的“经济人”和“社会人”假设及其制度管理不同,中国管理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则体现了“道德人”假设和德政思想,在现代社会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所以,随着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东西方管理文化却有趋向于同一的倾向。西方管理文化强调个体价值的人本思想开始注重其整体作用的发挥,而东方管理文化强调社会人价值的同时,已注重其个体价值的实现。随着现代管理的发展,东西管理文化的互动与转型,将最终奠定未来管理的文化基础,未来的管理应既强调群体,又强调个体,强调个体必须服从于群体利益,又强调绩效考核的重要地位。产生于农业文明的中国传统管理文化,要同现代管理文明接轨,必须首先完成自身内部基因的变革,这就是接受西方的科学文化、商品文明和法制精神,从而完成自身文化的更新。 一、 企业哲学框架下的核心价值观 1、 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企业哲学的第三层是“企业如何生存”,即“怎样,how”,即核心价值观( value )的问题。如果说愿景与使命是解决方向的问题,而核心价值观则是共同行为模式的具体指导原则。这里既包括对企业行为的指导,也包括对企业个体行为的指导。什么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简而言之,企业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在企业哲学的统率下,为追求愿景、实现使命而提炼出来并予以践行的指导企业上下形成共同行为模式的精神元素。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用以判断企业运行当中大是大非的根本原则,是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赏什么、批判什么的真实写照。核心价值观(core value、motto、principal)就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坚持不懈,努力使全体员工都必需信奉的信条。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如企业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等的看法或态度,它是企业表明企业如何生存的主张。如宝洁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领导才能leadership、主人翁精神ownership、诚实正直integrity、积极求胜passion for winning和信任trust。这里我们要强调的一点是,在目前的国内企业文化建设中,在漫天飞舞的企业文化纲要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难以界定清楚的关于价值观的表述,包含但不限于企业精神、企业风格、企业宗旨、管理理念、经营理念、企业原则、经营思想、质量理念、人才理念等等。第一是杂乱无章的堆砌,可能企业自己都说不清楚那些到底是什么。第二是层次不分,难以形成对企业员工的有效指导作用。我们并不认同这样的做法,企业的价值观可以有很多,当企业面对企业管理的各层面时,都可以有价值观的判别问题,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只能有一条,能够将这一条细化固化并且坚持不懈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我们认为关键之处要重点将核心价值观单独提炼出来,同时围绕核心价值观再进行分解,形成在核心价值观支持下的能够对职能层文化、业务层文化及亚文化形成指导的各个价值观体系。中国企业真正按照企业性质运作的时间很短,能够建立起并恪守其核心价值观的企业就更是寥寥可数,与西方具有一百多年的企业相比,虽然在企业文化这个名词出来之前它们并没有叫做企业文化或核心价值观,但它们已经有一套比较成熟的企业文化运作体系,并且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以及执着足以令中国大多数企业家汗颜。正如惠普公司共同创始人威廉.休利特所说的:“回顾一生的辛劳,我最自豪的,很可能是协助创设一家以价值观、做事方法和成就,对世界各地企业管理方式产生深远影响的公司。” 由此可见,西方企业家对如何建立企业的核心观深有体会,特别是核心价值观对企业的影响更是认识深刻。与此相反,中国许多企业家并不知道什么是核心价值观,或者以为核心价值观就是将一些时尚流行的管理哲理或警世名言贴在墙上或写在纸上就行了,要不然就罗列出一

美国跨文化管理论文发表

先去知网上找资料看看

英国有啥奢侈品牌?除了巴布瑞,还能拿出手的就不多了。感觉感觉以中法或者中意两国为例更容易入手,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且资料更为详实

一、文化模式及其发展 文化模式理论,最初是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对160个文化定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之后提出的。他们认为:“文化是由各种外显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的,这些行为模式是通过符号习得和传播的,它们构成了人类群体的独特成就,其中包括体现在人工制品方面的成就。文化的本质内核是由传统的(即历史衍生的和选择的)观点,尤其是其所附带的价值观构成的。文化体系从一方面来讲,可被视为进一步行动的制约因素。” 在克罗伯和克拉克洪的推动下,文化模式理论在美国盛极一时。许多人类学家都对文化模式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这其中贡献最大的当数罗丝.本尼迪克特。正是她在其《文化模式》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文化模式”的概念。她认为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在历史的发展中,一些文化物质被选择、吸收,渐渐规范化、制度化、合理化,并被强化为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而另一些文化物质则被抑制、排除、扬弃,失落了整体意义和价值。文化的这种内聚和整合就渐渐形成一种风格,一种理想,一种心理的和行为的模式。她还认为,不同民族和社会有不同的文化模式,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取向及潜在的价值意识。由此可见,本尼迪克特所说的文化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整体意义和价值,因此可以称之为“价值模式”。 我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司马云杰认为,任何一种文化的存在都不是散漫的、无结构的,而是按照一定的法则秩序结合起来的。文化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创造、积累、内聚、发展,各种物质渐渐稳定结构,也慢慢定型,文化的这种内在结构及其特征的稳定形态,就称之为文化模式。由此可见,文化模式实际上是文化要素的内在结构及其活动规律的表象形态。二、跨文化管理及其发展 跨文化管理并不是一个新的事物,它起源于古老的国际间的商贸往来。早在古代古埃及人、腓尼基人、古希腊人就开始了海外贸易,并懂得了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做生意。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丹麦人、英国人以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商人更是建立起了世界范围的商业企业集团。当他们与自己文化环境以外的人们进行贸易时,他们就会对与他们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语言、信仰以及习惯保持敏感以避免发生冲突并顺利实现交易。这些事实上就是在从事跨文化的经营与管理活动。不过这时候的跨文化管理活动完全取决于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们的个人经验,有关文化及文化差异与相似的研究也仅仅是人类学家的事。公司与企业还很少注意对文化及其差异的研究跨文化管理,也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跨文化管理真正作为一门科学,是在20 世纪70 年代后期的美国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研究的是在跨文化条件下如何克服异质文化的冲突,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其目的在于如何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最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特别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和价值,从而最大化地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兴起这一研究的直接原因是二战后美国跨国公司进行跨国经营时的屡屡受挫。美国管理学界一直认为,是他们将管理理论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和总结,是他们最先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思想,也是他们最先将这一思想应用于管理实践并实现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因此他们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毫无疑问应该是普遍适用的。然而,二战后美国跨国公司跨国经营的实践却使这种看法受到了有力的挑战。实践证明,美国的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过程中照搬照抄美国本土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到其他国家很难取得成功,而许多案例也证明对异国文化差异的迟钝以及缺乏文化背景知识是导致美国跨国公司在新文化环境中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美国人也不得不去研究别国的管理经验,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探讨失败的原因,从而产生了跨文化管理这个新的研究领域。 除此以外,日本在20 世纪60 年代末和70 年代初企业管理的成功也是导致跨文化管理研究兴起的重要原因。在这一时期,日本的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的管理日益明显显示出对美国和欧洲公司的优越性,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也明显感觉到了日本的压力,产生了研究和学习日本的要求。美国人对日本的研究大体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专门介绍日本从中总结出好的东西;另一种是联系美国来研究日本,进行对比┄┄经过研究,美国人发现,美日管理的根本差异并不在于表面的一些具体做法,而在于对管理因素的认识有所不同。如美国过分强调诸如技术、设备、方法、规章、组织机构、财务分析这些硬的因素,而日本则比较注重诸如目标、宗旨、信念、人和价值准则等这些软的因素;美国人偏重于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考虑管理问题,而日本则更偏重于从社会学的角度去对待管理问题;美国人在管理中注重的是科学因素,而日本人在管理中更注意的是哲学因素等等。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日本人并没有仿造美国的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而是建立了更适合于其民族文化和环境的管理系统。这个系统远比美国已有的管理系统成功。这一研究结果的发现使得人们对文化以及不同文化下管理行为的研究变得更加风行。三、G•霍夫斯泰德的四个维度 关于跨文化管理的研究方兴未艾,有关论文和专著更是层出不穷。出于时间和精力以及知识面的考虑,我主要借鉴G•霍夫斯泰德(Gerte Hofstede)从四个重要维度来讨论文化对组织的影响。G•霍夫斯泰德(Gerte Hofstede)选择了四个重要维度来讨论文化对组织的影响,具体见表1。国际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体的职能往往与文化差异有密切的联系。 表1:G.霍夫斯泰德(Gerte Hofstate)关于文化对组织影响的四个维度维 度 定 义 权力距离 权力在社会或组织中不平等分配的程度; 不确定性的规避 一个社会考虑自己利益时受到不确定的事件和模棱两可的环境威胁程度,是否通过正式的渠道来避免和控制不确定性;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社会是关注个人的利益还是关注集体的利益; 男性化与女性化 社会是否对男性特征,例如进攻、武断的赞赏,还是对其他特征的欣赏,以及对男性和女性职能的界定。 资料来源: (一)、权力距离 霍夫斯泰德的四个维度考虑的主要是从社会角度来分析文化对组织的影响,他充分考虑了权力、环境以及社会对女性的重视程度,通过权力距离这个维度,判断权力在社会和组织中不平等分配的程度。对这个维度,各个国家由于对权力赋予的意义不完全相同,所以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美国对权力的看法跟阿拉伯国家的看法就存在很大的差异,美国不是很看中权力,他们更注重个人能力的发挥,对权力的追求比阿拉伯国家要逊色不少;阿拉伯国家由于国家体制的关系,注重权力的约束力,由此,阿拉伯国家的机构,不管是政府部门或者企业都多多少少带有权力的色彩。 (二)、不确定性的规避 霍夫施泰德认为,人们抵抗未来这种不确定性的途径主要有三种:科技、法律和宗教。人们用科技来抵抗自然界的不确定性,用法律(成文和不成文)来抵抗来自其他社会成员的不确定性,而宗教则被人们用来化解无可抵抗的死亡和来世的不确定性。霍夫施泰德的调查表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在不确定性状态的回避倾向上有很大的不同,有的民族把生活中的未知、不确定性视为大敌,千方百计加以避免,而有的民族则采取坦然接受的态度,“是福不是祸,是祸也躲不过”。为了对这种不同进行衡量,他提出了不 确定性回避(Uncertainty Avoidance) 的概念。所谓不确定性回避(Uncertainty Avoidance)指得是一个社会感受到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情景的威胁程度。并试图以提供较大的职业安全,建立更正式的规则,不容忍偏离观点和行为,相信绝对知识和专家评定等手段来避免这些情景,其强弱是通过不确定性回避指数(UAI Uncertainty Avoidance Index)。一个鼓励其成员战胜和开辟未来的社会文化,可被视为强不确定性回避的文化;反之,那些教育其成员接受风险,学会忍耐,接受不同行为的社会文化,可被视为弱不确定性回避的文化。 强不确定性回避国家的人民比较起来更忙碌,常常坐立不安,喜怒形于色,积极活泼,其文化对法律、规章的需要是以情感为基础的,这不利于产生一些根本性的革新想法,但却可以培养人们精细、守时的特质,因而善于将别人的创意付诸实施,使之在现时生活中生效;而弱不确定性回避国家的人们比较起来则显得更沉静些,也更矜持,随遇而安、怠惰、喜静不喜动、懒散一些,人们对于成文法规在感情上是接受不了的,除非绝对必要,社会不会轻易立法,其文化能容忍各种各样的思想和形形色色的主意,因而有利于产生一些根本性的革新想法,但却不善于将这些想法付诸实施。 (三)、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另外,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个维度也很能说明问题。在霍夫斯泰德的研究中,一个社会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倾向是通过个人主义指数II Individualism Index 来衡量的。这一指数的数值越大,说明该社会的个人主义倾向越明显,如美国;反之数值越小,则说明该社会的集体主义倾向越明显,如日本和亚洲大多数国家。表2 :部分国家和地区个人主义指数国 别 得 分 排 名 结 论美国 91 1 很强的个人主义倾向英国 89 3 很强的个人主义倾向法国 71 10/11 较强的个人主义倾向德国 67 15 较强的个人主义倾向日本 46 22/23 较强的集体主义倾向中国香港 25 37 较强的集体主义倾向韩国 18 43 较强的集体主义倾向中国台湾 17 44 较强的集体主义倾向危地马拉 6 53 很强的集体主义倾向 像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之前,几乎没有人敢提个人主义,提倡的都是集体主义,组织考虑的是大集体,而不是小集体。美国,他们就几乎没有集体主义这个概念,跟他们说集体主义,可能他们都会一脸茫然呢。撇开当时的政治条件不谈,假使当时美国可以来我们国家投资,那那种情形真的是不可想象的。美国人不可能白白的把钱抛到中国而不要求回报,所以即使政治条件允许,美国人当时也是不可能来我们国家投资的。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所有权方面,在行政方面影响也是很大的。在强调集体主义的社会,为了保证集体的利益,上级自然会派一个组织上信的过的、政治过硬的人来领导这家企业,而个人主义者就不允许这种情况了。这种矛盾在事前就应该考虑到,否则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四)、男性化和女性化 霍夫施泰德把这种以社会性别角色的分工为基础的“男性化”倾向称之为男性或男子气概所代表的维度(即所谓男性度Masculinity Dimension),它是指社会中两性的社会性别角色差别清楚,男人应表现得自信、坚强、注重物质成就,女人应表现得谦逊、温柔、关注生活质量;而与此相对立的“女性化”倾向则被其称之为女性或女性气质所代表的文化维度(即所谓女性度,Feminine Dimension),它是指社会中两性的社会性别角色互相重叠,男人与女人都表现得谦逊、恭顺、关注生活质量。男性度/女性度的倾向用男性度指数(MDI: Masculinity Dimension Index)来衡量,这一指数的数值越大,说明该社会的男性化倾向越明显,男性气质越突出(最典型的代表是日本);反之,数值越小,说明该社会的男性化倾向越不明显,男性气质弱化,而女性气质突出。几个主要国家的男性度指标的得分情况参见表3。表3 部分国家和地区男性度指数MDI 一览表国别 MDI得分 MDI排名 结论日本 95 1 很强的男性化倾向英国 66 9/10 较强的男性化倾向德国 66 9/10 较强的男性化倾向美国 62 15 中上的男性化倾向中国香港 57 18/19 中上的男性化倾向中国台湾 45 32/33 中等的男性化倾向法国 43 35/36 中等的男性化倾向韩国 39 41 中等的男性化倾向瑞典 5 53 很弱的男性化倾向 在男性气质突出的国家中,社会竞争意识强烈,成功的尺度就是财富功名,社会鼓励、赞赏工作狂,人们崇尚用一决雌雄的方式来解决组织中的冲突问题,其文化强调公平、竞争,注重工作绩效,信奉的是“人生是短暂的,应当快马加鞭,多出成果”,对生活的看法则是“活着是为了工作”;而在女性气质突出的国家中,生活质量的概念更为人们看中,人们一般乐于采取和解的、谈判的方式去解决组织中的冲突问题,其文化强调平等、团结,人们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物质上的占有,而是心灵的沟通,信奉的是“人生是短暂的,应当慢慢地、细细地品尝”,对生活的看法则是“工作是为了生活”。 (五)、不足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霍夫施泰德在跨文化管理研究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对后来学者从事跨文化管理的研究方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但他的研究仍然是不全面的,其中既缺乏俄罗斯和许多东欧国家的资料,也没有我国大陆地区的有关数据。后来他接受了有的学者用中国人的价值观(儒家文化的价值观)进行跨文化研究后对其理论提出的质疑,从中归结出他的文化价值观的第五个维度;长期观——短期观也对中国(主要是大陆地区)与西方国家的文化维度进行了比较研究。 我个人觉得霍夫斯泰德的观点对一个组织从宏观方面来考虑是很有意义的,但是他忽视了人这一块,这点F•克勒汉和F•L•斯庄贝克他们就做的很好。我们现在撇开社会这个大的组织,单纯的从企业这个角度来看霍夫斯泰德的观点的实用性。众所周知,组织是有个人组成的。跨国公司的特殊性使得他们需要从东道国吸纳绝大部分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第一,霍夫斯泰德的观点没有考虑到东道国对跨国公司的政策性规定。许多国家出于各种目的,纷纷制定关于跨国公司或者合资企业的各种各样的法律条文。第二,跨国公司不能单纯的从本国的法律或者惯例出发,制定公司的章程、薪酬等等。比如,中国的男女同酬就不能适用于伊斯兰国家。

企业全球化经营与跨文化管理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曾说:“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衡量企业(业绩)成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国际市场占有率。成功的企业通常依靠在全球各地找到市场而获胜。”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已不再是某一个国家内部的市场,客户也不再是某一个国家内部的消费者,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经营环境已经变成了世界的,超越国界的。企业只有在世界市场上取得成功,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成功。企业“走出去”,开展全球化经营已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实行全球化经营,企业面临的是一个个与母国有着诸多差异的生产经营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等。但其中,文化环境对于企业的经营来说,其影响是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这是因为文化是社会生活的总和,它包括诸如一般行为、信仰、价值观、语言和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等要素,它也是某区域内人们的价值观、特性或行为的特征表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理解消费者观念、价值观和社会需求的差异。由于企业经营本身即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当这个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以文化为基础时,企业就应该努力去理解所要开拓的市场文化规范。由此可见,企业经营环境的跨文化差异是企业在全球化经营中所必然要遇到的一大难题。因此,跨文化管理的成功与否是关系到企业全球化经营成败的关键所在。一、跨文化管理是企业全球化经营管理的核心跨文化管理又称为“交叉文化管理”,即在全球化经营中,对子公司所在国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在跨文化条件下克服任何异质文化的冲突,并据以创造出企业独特的文化,从而形成卓有成效的管理过程。其目的在于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在管理过程中寻找超越文化冲突的企业目标,以维系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利用企业的潜力与价值。全球化经营企业只有进行了成功的跨文化管理,才能使企业的经营得以顺利运转,竞争力得以增强市场占有率得以扩大。二、企业进行跨文化管理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首先开展全球化经营的企业必须承认并理解各国之间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要重视对他国语言、文化等的学习和了解。这是增强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必要条件。理解文化差异有两层含义:一是理解东道国文化如何影响当地员工的行为;二是理解母国文化如何影响企业派去当地的管理人员的行为。对于不同类型的文化差异需要采用不同的措施去克服。如:因管理风格、方法或技能的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可以通过互相传授和学习来克服;因生活习惯和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可以通过文化交流来解决……。只有把握不同类型的文化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文化冲突的合宜办法。其次,要辩证地对待文化差异,在看到其不利一面的同时还应看到其有利的一面,并恰当、充分地利用不同文化所表现的差异,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创造契机。如广州本田汽车公司总经理所说的:“我们企业内部的矛盾颇多,但这也有好的一面。我们在中国选择合作伙伴时,总是喜欢挑选一些与我们想法不同的合作者,这使我们经常发生意见的碰撞,这样不同思想的碰撞就会产生新的想法,从而创造出本田新的企业文化。”根这位总经理的体会,只要能正确对待不同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不仅不会使其成为企业经营的障碍,反而会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创新的源泉。此外,要充分认识到跨文化管理的关键是对人的管理,要实行全员的跨文化管理。一方面,跨文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不同的文化进行融合,形成一种新型的文化,而这种新型的文化只有根植于企业所有成员之中,通过企业成员的思想、价值观、行为才能体现出来,才能真正实现跨文化管理的目的,否则跨文化管理将会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经营企业中,母公司的企业文化可通过企业的产品、经营模式等转移到国外分公司,但更多的是通过熟悉企业文化的经营管理人员转移到国外分公司,因此全球化经营企业在跨文化管理中必须要强调对人的管理,既要让经营管理人员深刻理解母公司的企业文化,又要选择具有文化整合能力的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外分公司担任跨文化管理的重要职责,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所有成员的文化管理,让新型文化真正在管理中发挥其重要作用,从而使全球化经营企业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三、企业跨文化管理的策略选择(一)本土化策略:即根据“思维全球化和行动当地化”的原则来进行跨文化的管理。全球化经营企业在国外需要雇用相当一部分当地员工,因为当地员工熟悉当地的风俗习惯、市场动态以及其政府的各项法规,并且与当地的消费者容易达成共识。雇用当地员工不仅可节省部分开支更可有利于其在当地拓展市场、站稳脚跟。(二)文化相容策略:根据不同文化相容的程度可分为以下两种策略:1、文化的平行相容策略。这是文化相容的最高形式,习惯上称之为“文化互补”。即在国外的子公司中不以母国的文化作为主体文化。这样母国文化和东道国文化之间虽然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但却并不互相排斥,反而互为补充,同时运行于公司的操作中,可以充分发挥跨文化的优势。2、隐去两者主体文化的和平相容策略。即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刻意模糊文化差异,隐去两者文化中最容易导致冲突的主体文化,保存两者文化中比较平淡和微不足道的部分。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均可在同一企业中和睦共处,即使发生意见分歧,也容易通过双方的努力得到妥协和协调。(三)文化创新策略:即将母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国外分公司当地的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各种渠道促进不同的文化相互了解、适应、融合,从而在母公司文化和当地文化的基础之上构建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以这种新型文化作为国外分公司的管理基础。这种新型文化既保留着母公司企业文化的特点,又与当地的文化环境相适应,既不同于母公司的企业文化,又不同于当地的文化,而是两种文化的有机结合。这样不仅使全球化经营企业能适应不同国家的文化环境,而且还能大大增强竞争优势。(四)文化规避策略:当母国的文化与东道国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同,母国的文化虽然在整个公司的运作中占主体地位,可无法忽视或冷落东道国文化的存在的时候,由母公司派到子公司的管理人员,就应特别注意在双方文化的重大不同之处进行规避,不要在这些“敏感地带”造成彼此文化的冲突。特别在宗教势力强大的国家更要特别注意尊重当地的信仰。(五)文化渗透策略:文化渗透是个需要长时间观察和培育的过程。跨国公司派往东道国工作的管理人员,基于其母国文化和东道国文化的巨大不同,并不试图在短时间内迫使当地员工服从母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而是凭借母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所形成的文化优势,对于公司的当地员工进行逐步的文化渗透,使母国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深入人心,使东道国员工逐渐适应了这种母国文化并慢慢地成为该文化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六)借助第三方文化策略:跨国公司在其他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全球化经营时,由于母国文化和东道国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同,而跨国公司又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适应由这种巨大的“文化差异”而形成的完全不同于母国的东道国的经营环境。这时跨国公司所采用的管理策略通常是借助比较中性的,与母国的文化已达成一定程度共识的第三方文化对设在东道国的子公司进行控制管理。用这种策略可以避免母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发生直接的冲突。如欧洲的跨国公司想要在加拿大等美洲地区设立子公司,就可以先把子公司的海外总部设在思想和管理比较国际化的美国,然后通过在美国的总部对在美洲的所有子公司实行统一的管理。而美国的跨国公司想在南美洲设立子公司,就可以先把子公司的海外总部设在与国际思想和经济模式较为接近的巴西,然后通过巴西的子公司总部对南美洲其他的子公司实行统一的管理。这种借助第三国文化对母国管理人员所不了解的东道国子公司进行管理可以避免资金和时间的无谓浪费,使子公司在东道国的经营活动可以迅速有效地取得成果。(七)占领式策略:是一种比较偏激的跨文化管理策略,是全球营销企业在进行国外直接投资时,直接将母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行注入国外的分公司,对国外分公司的当地文化进行消灭,国外分公司只保留母公司的企业文化。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强弱文化对比悬殊,并且当地消费者能对母公司的文化完全接受的情况下采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模式采用得非常少。总之,全球化经营企业在进行跨文化管理时,应在充分了解本企业文化和国外文化的基础上,选择自己的跨文化管理模式,使不同的文化得以最佳结合,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四、实现跨文化管理的有效手段:跨文化培训对子公司的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进行跨文化培训是解决文化差异,搞好跨文化管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跨文化培训的主要方法就是对全体员工,尤其是非本地员工,进行文化敏感性训练。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集中在一起进行专门的培训,打破他们心中的文化障碍和角色束缚,增强他们对不同文化环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文化敏感性训练可采用多种方式。主要有:(一)文化教育:即请专家以授课方式介绍东道国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指导员工阅读有关东道国文化的书籍和资料,为他们在新的文化环境中工作和生活提供思想准备。(二)环境模拟:即通过各种手段从不同侧面模拟东道国的文化环境。将在不同文化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可能遇到的情况和困难展现在员工面前,让员工学会处理这些情况和困难的方法,并有意识地按东道国文化的特点思考和行动,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三)跨文化研究:即通过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形式,组织员工探讨东道国文化的精髓及其对管理人员的思维过程、管理风格和决策方式的影响。这种培训方式可以促使员工积极探讨东道国文化,提高他们诊断和处理不同文化交融中疑难问题的能力。(四)语言培训: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交流与沟通是提高对不同文化适应能力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语言培训不仅可使员工掌握语言知识,还能使他们熟悉东道国文化中特有的表达和交流方式,如手势、符号、礼节和习俗等,组织各种社交活动,让员工与来自东道国的人员有更多接触和交流的机会。

化工管理发表论文

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CNKI著名化学期刊简介 1. Science (Impact factor:24.380) 1880年,电灯的发明人、 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 — 托马斯·爱迪生 (Thomas Alva Edison) 创办了Science 周刊。 如今, Science 周刊已成为世界上订户最多的综合性科学刊物。 Science 周刊每星期都以高超的编辑手段, 向世界各地的16万订户提供两种不同的科学信息:该星期有关科学和科学政策的最重要的新闻报道以及报告全球科学研究最显著突破的精选论文。 在这个意义上, Science 周刊既是一个传统的学术刊物也是一个新闻杂志。 2. Nature(Impact factor:28.830) 一共有十一种刊物在Nature 这个大家族里:周刊Nature(1869年创刊);月刊Nature Genetics(1992创刊);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 (1994创刊);Nature Medicine (1995创刊); Nature Biotechnology(1996创刊);Nature Neuroscience (1998创刊);Nature Cell Biology (1999创刊);Nature Immunology (2000创刊);及另外三份综述性期刊Nature Reviews Genetics,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and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2000创刊)。创办这些期刊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发表业界内最高质量的科学论文---任何有很大潜力的科学领域的文章。同时也发表一些评论性文章,新故事,简述等。投稿形式也可以是信件,新闻,综述等。 3. J.A.C.S. J.A.C.S.创刊的宗旨是想通过发表全世界化学领域最好的论文,来追踪化学领域的最新前沿,其中包括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应用性方法论,新的合成方法,新奇的理论发展和有关重要结构和反应的新进展。 J.A.C.S. 创刊于1879年,是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的旗舰刊物,在业界有极高的声誉。每年可以发表13,000有关化学的科学论文。作为一分周刊,J.A.C.S.对化学领域做出的贡献的不可磨灭的。主要发表科学论文,通讯,新书综述,及电脑软件综述。 4. Tetrahedron Tetrahedron 发表的是具有重要性和及时性的实验及理论研究结果,主要是在有机化学及其相关应用领域特别是生物有机化学。期刊包含领域为有机合成,有机反应,天然产物化学,机理研究及各种光谱研究。来稿必须是全文,且是原著。同时也发表一些综述性文章。 5. Tetrahedron Letters Tetrahedron Letters 集中了所有体现有机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的文章。期刊属于周刊,囊括了实验和理论有机化学在技术,结构,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结果的快速发表使得研究者们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交流科学资讯,从而推动研究的深入进行。 6. J.O.C. 创办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的目的是为了与最新的激动人心的有机进展保持一致,从而向全世界的化学工作者展示有关有机化学领域的所有的最先进研究结果。 J.O.C.收录除了正规的论文,还有小的专题综述及国际会议文集。 7. Synthesis Synthesis 是一份报导有机合成进展的国际性刊物。主要发表有关有机合成的综述和论文,包括金属有机,杂原子有机,光化学,药物和生物有机,天然产物,有机高分子和材料。有关机理,光谱研究,分离技术的发展等能对有机合成造成影响的内容也是Synthesis 感兴趣的方面。 8. SYNLETT SYNLETT 报导有机合成研究结果和趋势,短篇幅的个人综述和快速的工作简报。所有有机合成领域的成果都在被收录的范畴内。 9. Organic Letters Organic Letters 是提供最新有关有机化学重大研究的简报,它的内容是所有有机化学领域最先进发展的浓缩,包括生物有机和药物化学,物理和理论有机化学,天然产物分离及合成,新的合成方法,金属有机和材料化学。 10. Natural Product Reports NPR 是双月刊,主要目的是通过发表对生物碱,类固醇,脂肪酸及杂环类的,脂肪族的,芳香类的,酯环类等天然产物的研究结果,来刺激对天然产物的研究。为了反映天然产物与各学科之间日益加强的渗透,它也收录有关光谱的最新发展和生物学研究的综述。另外,某些著名科学家的前瞻性的论文也被收录。 11. Polymer Polymer 发表所有高分子科学技术领域的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其重点在于对分子结构解释的研究。新兴领域的研究成果也是 Polymer 喜欢发表的文章类型。除了正规的文章和通讯外,它也发表综述类文章,但通常是由编辑约稿。 12. Chemical Reviews Chemical Reviews 的宗旨在于发表广泛,专业,可读性强的研究成果,这些工作涉及有机,无机,物理,分析,理论及生物化学等各个化学领域,其文章来自于全球的化学工作者。它从1985年也开始发表有关某一主题或方向的研究综述。目前生物题材的综述不多,但是其主编表示今后会逐渐增加这一重要领域文章的比例。 13. Organometallics Organometallics 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有关金属有机的期刊。收录的是有机金属,无机,有机和材料化学等最活跃领域的文章。其形式包含论文,通讯,小综述,内容涉及合成,结构,成键,化学反应和反应机理及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应用。应用范围包括有机和高分子合成,催化过程及材料化学的合成方面的问题。 14. J. M. S. The 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 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质谱的所有方面。如仪器设计和研发,离子化过程,离子反应机理,离子结构,生物分子分析,质谱方法论的建立,元素分析的应用和环境化学等所有可以使用质谱法的领域。主要发表科研论文,通讯和综述。 15. Carbohydrate Research 1965年创刊,Carbohydrate Research 以它发表高标准和宽范围的论文而被业界称道。范围包括碳氢化学和生物化学。主要内容是化学合成,结构和光谱研究,反应机理,天然产物分离,大分子活性,酶的活性,酶的催化机理等。文章形式包括论文,展望,快报和综述。 16. J. C. C. The Journal of Carbohydrate Chemistry 是一个便捷,国际化的论坛性期刊。内容涵盖碳水化合物新奇合成方法,碳水化合物的反应机理,药学,糖抗体,糖类和多糖合成,糖的分子模型,糖类转化的分析,分离方法,糖的光谱和晶体结构。 17. Heterocycles 从1973年创刊始,Heterocycles为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和分析化学等领域的杂环化合物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期刊发表综述,通讯及一般的科研论文。论文在被接受日起两个月内将被发表,这样就保证了科学工作者可以得到最新的有关杂环化合物的资讯。

化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下面是我整理了化工安全管理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浅谈化工企业安全管理

摘要:化工企业创造着大量经济效益的同时,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降低事故发生率最有效的手段是对化工生产进行事前控制、监督与管理。本文围绕依法管理、以人为本、设备监管、工艺管理等方面探讨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化工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化工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化工生产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工艺流程越来越复杂,也使事故发生的几率和危害程度大大增加。事故的发生将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额的财产损失,同时也会造成周边乃至区域性生态环境的破坏[1] 。所以建立良好的安全管理体系十分重要,确保化工安全生产的科学发展和良性循环。

一、依法管理

化工企业应该以化工安全监督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操作规程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自身特点,建立健全完善企业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章做到有法可依。目前政府部门已经针对化工安全与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环境保护法》、《职业病防治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详细地阐述了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规定了化工安全生产过程,尤其将危险化学品管理作为重点。如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参加定期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企业要进行内部定期培训教育等。[2]

如何促进这些法律、法规真正得到贯彻与实施,是化工安全管理中制度控制需要探讨的重点问题。

在化工企业中一定有自己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这是保障化工企业安全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衡量化工企业科学安全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应该严格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执行安全管理,认真落实相关制度,切实提高员工应急能力与实际操作水平,避免“纸上谈兵”。同时,化工企业在监管安全规章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应该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 但无论是惩罚还是奖赏,都要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功效,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奖惩分明,确保建立的规则制度都能够在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中得到落实,并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完善。

二、以人为本

安全管理的主体是人,安全管理的重要客体之一也是人,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化工安全管理的关键控制点。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加强人的安全教育,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3]

人员的违章行为是现场安全管理的难题,根据对事故案例的统计分析,绝大多数事故案例的发生是由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4]。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个人素质、情感、受环境影响等方面各不相同,而导致了人成为安全管理中的不确定因素。现场的HSE处罚记录也表明很大部分是针对现场违章行为的。只有将现场的反违章工作做好,便能达到预防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的目的。

在对人进行安全管理时,一定要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而由“三违”引起的安全事故中80%以上都是因为存在侥幸心理,因此在杜绝“三违”的安全管理过程中首先就要排除人员内心的侥幸心理,时时刻刻警钟长鸣,认真做好工作的每一步;其次,要杜绝习惯性违章,这些都是在生产生活中养成的陋习,这些陋习就是安全隐患,必须一一排除;再次,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宗旨,重视日常的巡查、监督、考核等方面的管理,防患于未然。

三、设备监管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工艺上不断的改进以及产量的提高,常年运行的设备和仪表,难免会出现运行不正常,异响、振动、仪表指示不准;新投用的设备仪表由于工作尚未稳定,操作人员对其不熟悉,也会导致操作人员误操作,从而引发各种生产事故,所以化工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设备安全管理[5]。同时要加强各类安全装置、防电、防雷、防爆设施的管理, 安全设施不能随意拆除。

例如,今年的青岛燃气泄漏事件就是因为设备老化缺乏管理引起的,所以,加强化工设备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第一,要制定设备安全管理的方案与对策,设备检修工作需要制定检修作业安全方案,提供详细的安全保障措施;第二,在设备作业前,应当对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根据设备的特点,合理配备专业施工人员,为设备的安全安装和生产,创造可靠的前提条件;第三,严格进行工艺控制管理,以全面提高设备安全的可靠性,保证化工设备平稳、长效、安全运转;最后,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若出现不稳定现象及时检修。 如有必要,则停产大修,彻底的检查、修理,恢复设备的预定功能,达到提高化工设备可靠性的目的。

四、工艺管理

化工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就是安全平稳的生产,而一旦化学反应失控后果将不堪设想,如反应器爆炸事故就是由化学反应失控导致的常见事故。

化工工艺上的安全保障应该是最基本的,因此, 严格控制化工工艺参数, 反应温度、压力、控制投料的速度、配比、顺序以及原材料的纯度和副反应等, 使之处于安全限度内, 是化工装置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本措施之一。在化工工艺的设计、施工和实际运行环节中, 应该考虑到就算员工在操作不当的情形下同样能避免事故发生。在吉化爆炸事故中, 当操作工错误操作发生时, 假如工艺流程中安全环节处置到位, 应该不会引发小范围的爆裂和更大范围的爆炸。

五、操作严格把关

化工生产岗位安全操作对于保证生产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包括安全开车、安全运行、安全停车和安全检修。具体工作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执行工艺技术规程,遵守工艺纪律,做到“平稳运行”。

(2)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是生产经验的总结,是保证安全生产,保护职工面受伤害的护身法宝。

(3)控制“跑、冒、滴、漏”。可燃物泄漏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案例并不少见, 造成泄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设备系统缺陷、技术或维护管理方面的原因, 也有人为操作原因。

(4)不得随意拆除安全附件和安全连锁装置。

(5)正确穿戴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

(6)发现或发生紧急情况,必须先尽最大努力妥善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报告。

六、总结

化工企业的工作千头万绪,任重道远,只有运用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模式进行管理,真正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才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我们应该不断积极探讨,运用新方法、新思维,与时俱进地将安全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高军.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09.8

[2] 袁祥 刘鑫.立体式谈化工安全管理.化工管理.2013.8

[3]邓德胜.实行以人为本的化工安全管理.化工管理.2007.2

[4]陈光萧 杜光能.化工建设项目安全检查与隐患治理.化肥设计.2008,46(10)

[5]张廷竹 吴春江.化工安全生产管理应做好四个“把关”.浙江化工.2006,37(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化工安全管理论文

化工管理论文发表

这看你自己擅长什么呀。从自己擅长的方向着手很定要容易的多,你要是实在不知道写啥,也可以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看{化学工程与技术}这样的论文书就行了~~

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CNKI著名化学期刊简介 1. Science (Impact factor:24.380) 1880年,电灯的发明人、 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 — 托马斯·爱迪生 (Thomas Alva Edison) 创办了Science 周刊。 如今, Science 周刊已成为世界上订户最多的综合性科学刊物。 Science 周刊每星期都以高超的编辑手段, 向世界各地的16万订户提供两种不同的科学信息:该星期有关科学和科学政策的最重要的新闻报道以及报告全球科学研究最显著突破的精选论文。 在这个意义上, Science 周刊既是一个传统的学术刊物也是一个新闻杂志。 2. Nature(Impact factor:28.830) 一共有十一种刊物在Nature 这个大家族里:周刊Nature(1869年创刊);月刊Nature Genetics(1992创刊);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 (1994创刊);Nature Medicine (1995创刊); Nature Biotechnology(1996创刊);Nature Neuroscience (1998创刊);Nature Cell Biology (1999创刊);Nature Immunology (2000创刊);及另外三份综述性期刊Nature Reviews Genetics,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and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2000创刊)。创办这些期刊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发表业界内最高质量的科学论文---任何有很大潜力的科学领域的文章。同时也发表一些评论性文章,新故事,简述等。投稿形式也可以是信件,新闻,综述等。 3. J.A.C.S. J.A.C.S.创刊的宗旨是想通过发表全世界化学领域最好的论文,来追踪化学领域的最新前沿,其中包括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应用性方法论,新的合成方法,新奇的理论发展和有关重要结构和反应的新进展。 J.A.C.S. 创刊于1879年,是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的旗舰刊物,在业界有极高的声誉。每年可以发表13,000有关化学的科学论文。作为一分周刊,J.A.C.S.对化学领域做出的贡献的不可磨灭的。主要发表科学论文,通讯,新书综述,及电脑软件综述。 4. Tetrahedron Tetrahedron 发表的是具有重要性和及时性的实验及理论研究结果,主要是在有机化学及其相关应用领域特别是生物有机化学。期刊包含领域为有机合成,有机反应,天然产物化学,机理研究及各种光谱研究。来稿必须是全文,且是原著。同时也发表一些综述性文章。 5. Tetrahedron Letters Tetrahedron Letters 集中了所有体现有机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的文章。期刊属于周刊,囊括了实验和理论有机化学在技术,结构,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结果的快速发表使得研究者们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交流科学资讯,从而推动研究的深入进行。 6. J.O.C. 创办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的目的是为了与最新的激动人心的有机进展保持一致,从而向全世界的化学工作者展示有关有机化学领域的所有的最先进研究结果。 J.O.C.收录除了正规的论文,还有小的专题综述及国际会议文集。 7. Synthesis Synthesis 是一份报导有机合成进展的国际性刊物。主要发表有关有机合成的综述和论文,包括金属有机,杂原子有机,光化学,药物和生物有机,天然产物,有机高分子和材料。有关机理,光谱研究,分离技术的发展等能对有机合成造成影响的内容也是Synthesis 感兴趣的方面。 8. SYNLETT SYNLETT 报导有机合成研究结果和趋势,短篇幅的个人综述和快速的工作简报。所有有机合成领域的成果都在被收录的范畴内。 9. Organic Letters Organic Letters 是提供最新有关有机化学重大研究的简报,它的内容是所有有机化学领域最先进发展的浓缩,包括生物有机和药物化学,物理和理论有机化学,天然产物分离及合成,新的合成方法,金属有机和材料化学。 10. Natural Product Reports NPR 是双月刊,主要目的是通过发表对生物碱,类固醇,脂肪酸及杂环类的,脂肪族的,芳香类的,酯环类等天然产物的研究结果,来刺激对天然产物的研究。为了反映天然产物与各学科之间日益加强的渗透,它也收录有关光谱的最新发展和生物学研究的综述。另外,某些著名科学家的前瞻性的论文也被收录。 11. Polymer Polymer 发表所有高分子科学技术领域的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其重点在于对分子结构解释的研究。新兴领域的研究成果也是 Polymer 喜欢发表的文章类型。除了正规的文章和通讯外,它也发表综述类文章,但通常是由编辑约稿。 12. Chemical Reviews Chemical Reviews 的宗旨在于发表广泛,专业,可读性强的研究成果,这些工作涉及有机,无机,物理,分析,理论及生物化学等各个化学领域,其文章来自于全球的化学工作者。它从1985年也开始发表有关某一主题或方向的研究综述。目前生物题材的综述不多,但是其主编表示今后会逐渐增加这一重要领域文章的比例。 13. Organometallics Organometallics 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有关金属有机的期刊。收录的是有机金属,无机,有机和材料化学等最活跃领域的文章。其形式包含论文,通讯,小综述,内容涉及合成,结构,成键,化学反应和反应机理及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应用。应用范围包括有机和高分子合成,催化过程及材料化学的合成方面的问题。 14. J. M. S. The 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 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质谱的所有方面。如仪器设计和研发,离子化过程,离子反应机理,离子结构,生物分子分析,质谱方法论的建立,元素分析的应用和环境化学等所有可以使用质谱法的领域。主要发表科研论文,通讯和综述。 15. Carbohydrate Research 1965年创刊,Carbohydrate Research 以它发表高标准和宽范围的论文而被业界称道。范围包括碳氢化学和生物化学。主要内容是化学合成,结构和光谱研究,反应机理,天然产物分离,大分子活性,酶的活性,酶的催化机理等。文章形式包括论文,展望,快报和综述。 16. J. C. C. The Journal of Carbohydrate Chemistry 是一个便捷,国际化的论坛性期刊。内容涵盖碳水化合物新奇合成方法,碳水化合物的反应机理,药学,糖抗体,糖类和多糖合成,糖的分子模型,糖类转化的分析,分离方法,糖的光谱和晶体结构。 17. Heterocycles 从1973年创刊始,Heterocycles为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和分析化学等领域的杂环化合物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期刊发表综述,通讯及一般的科研论文。论文在被接受日起两个月内将被发表,这样就保证了科学工作者可以得到最新的有关杂环化合物的资讯。

一般期刊的级别不同,类别不同,要求也会不同,所以首先要确定的自己论文发表的级别

看你写的是什么文章,根据自己的文章去选择期刊就好了,望采纳!!!

发表论文化工管理

化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下面是我整理了化工安全管理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浅谈化工企业安全管理

摘要:化工企业创造着大量经济效益的同时,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降低事故发生率最有效的手段是对化工生产进行事前控制、监督与管理。本文围绕依法管理、以人为本、设备监管、工艺管理等方面探讨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化工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化工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化工生产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工艺流程越来越复杂,也使事故发生的几率和危害程度大大增加。事故的发生将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额的财产损失,同时也会造成周边乃至区域性生态环境的破坏[1] 。所以建立良好的安全管理体系十分重要,确保化工安全生产的科学发展和良性循环。

一、依法管理

化工企业应该以化工安全监督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操作规程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自身特点,建立健全完善企业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章做到有法可依。目前政府部门已经针对化工安全与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环境保护法》、《职业病防治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详细地阐述了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规定了化工安全生产过程,尤其将危险化学品管理作为重点。如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参加定期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企业要进行内部定期培训教育等。[2]

如何促进这些法律、法规真正得到贯彻与实施,是化工安全管理中制度控制需要探讨的重点问题。

在化工企业中一定有自己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这是保障化工企业安全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衡量化工企业科学安全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应该严格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执行安全管理,认真落实相关制度,切实提高员工应急能力与实际操作水平,避免“纸上谈兵”。同时,化工企业在监管安全规章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应该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 但无论是惩罚还是奖赏,都要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功效,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奖惩分明,确保建立的规则制度都能够在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中得到落实,并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完善。

二、以人为本

安全管理的主体是人,安全管理的重要客体之一也是人,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化工安全管理的关键控制点。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加强人的安全教育,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3]

人员的违章行为是现场安全管理的难题,根据对事故案例的统计分析,绝大多数事故案例的发生是由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4]。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个人素质、情感、受环境影响等方面各不相同,而导致了人成为安全管理中的不确定因素。现场的HSE处罚记录也表明很大部分是针对现场违章行为的。只有将现场的反违章工作做好,便能达到预防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的目的。

在对人进行安全管理时,一定要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而由“三违”引起的安全事故中80%以上都是因为存在侥幸心理,因此在杜绝“三违”的安全管理过程中首先就要排除人员内心的侥幸心理,时时刻刻警钟长鸣,认真做好工作的每一步;其次,要杜绝习惯性违章,这些都是在生产生活中养成的陋习,这些陋习就是安全隐患,必须一一排除;再次,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宗旨,重视日常的巡查、监督、考核等方面的管理,防患于未然。

三、设备监管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工艺上不断的改进以及产量的提高,常年运行的设备和仪表,难免会出现运行不正常,异响、振动、仪表指示不准;新投用的设备仪表由于工作尚未稳定,操作人员对其不熟悉,也会导致操作人员误操作,从而引发各种生产事故,所以化工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设备安全管理[5]。同时要加强各类安全装置、防电、防雷、防爆设施的管理, 安全设施不能随意拆除。

例如,今年的青岛燃气泄漏事件就是因为设备老化缺乏管理引起的,所以,加强化工设备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第一,要制定设备安全管理的方案与对策,设备检修工作需要制定检修作业安全方案,提供详细的安全保障措施;第二,在设备作业前,应当对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根据设备的特点,合理配备专业施工人员,为设备的安全安装和生产,创造可靠的前提条件;第三,严格进行工艺控制管理,以全面提高设备安全的可靠性,保证化工设备平稳、长效、安全运转;最后,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若出现不稳定现象及时检修。 如有必要,则停产大修,彻底的检查、修理,恢复设备的预定功能,达到提高化工设备可靠性的目的。

四、工艺管理

化工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就是安全平稳的生产,而一旦化学反应失控后果将不堪设想,如反应器爆炸事故就是由化学反应失控导致的常见事故。

化工工艺上的安全保障应该是最基本的,因此, 严格控制化工工艺参数, 反应温度、压力、控制投料的速度、配比、顺序以及原材料的纯度和副反应等, 使之处于安全限度内, 是化工装置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本措施之一。在化工工艺的设计、施工和实际运行环节中, 应该考虑到就算员工在操作不当的情形下同样能避免事故发生。在吉化爆炸事故中, 当操作工错误操作发生时, 假如工艺流程中安全环节处置到位, 应该不会引发小范围的爆裂和更大范围的爆炸。

五、操作严格把关

化工生产岗位安全操作对于保证生产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包括安全开车、安全运行、安全停车和安全检修。具体工作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执行工艺技术规程,遵守工艺纪律,做到“平稳运行”。

(2)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是生产经验的总结,是保证安全生产,保护职工面受伤害的护身法宝。

(3)控制“跑、冒、滴、漏”。可燃物泄漏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案例并不少见, 造成泄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设备系统缺陷、技术或维护管理方面的原因, 也有人为操作原因。

(4)不得随意拆除安全附件和安全连锁装置。

(5)正确穿戴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

(6)发现或发生紧急情况,必须先尽最大努力妥善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报告。

六、总结

化工企业的工作千头万绪,任重道远,只有运用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模式进行管理,真正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才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我们应该不断积极探讨,运用新方法、新思维,与时俱进地将安全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高军.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09.8

[2] 袁祥 刘鑫.立体式谈化工安全管理.化工管理.2013.8

[3]邓德胜.实行以人为本的化工安全管理.化工管理.2007.2

[4]陈光萧 杜光能.化工建设项目安全检查与隐患治理.化肥设计.2008,46(10)

[5]张廷竹 吴春江.化工安全生产管理应做好四个“把关”.浙江化工.2006,37(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化工安全管理论文

化工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浅谈 摘要: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单凭向本质安全化管理一方面发展是不够的。还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增强职工执行安全规章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能力。本文对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进行论述。 关键词:石油化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一、目前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参差不齐,对于一些较大型的石油化工企业,其在安全管理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水平,具有非常好的安全管理意识,无论是在技术还是人员、设备的管理上都较为完善,发生事故的几率也非常低。但对于一些小型的化工企业,由于管理人员没有强烈的安全管理意识,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基本上是呈一种粗放式模式,在生产上没有先进的技术支撑,同时在各项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科学的地方,从而使其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使企业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企业管理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片面的追求企业经济效益上面,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较为忽视,因此在这些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安全隐患较多,从而也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也较为频繁。 2、在安全管理上投入资金较少 这主要是源于部分石油化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对安全管理不重视,这样就导致用于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较少,不仅在安分管理人员的数量上较少,没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在应该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设备的地方也没有进行设置,从而导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系数较低,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3、人员素质较低 这主要体现在一些乡镇级的石油企业当中,这部分石油化工企业中的无论是生产技术人员不是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普遍都存在着素质低下的问题,这也是导致这部分石油化工企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这部分企业中的生产技术人员由于在专业知识上的欠缺,无法在生产中做到安全管理的要求,一旦在生产过程中碰到一些紧急情况,无法进行冷静的判断和处理,最终酿成悲剧的发生。另外在这部分企业当中的安全管理人员多数都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时,法律知识缺乏,不能科学合量的制订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没有严格、规范的制度约束,从而导致生产过程中各项隐患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4、惩罚力度不够 从我国目前对于石油化工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惩处上来看,存在着惩罚较轻的问题,由于惩罚的力度不够,从而更加重了部分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的不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石油产品是易燃、易爆的高危险产品,所以安全是石油化工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但在实际生产中,部分企业由于经济效益的驱使,往往忽视安全而去片面的强调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导致安全隐患越来越多,致使安全事故的发生。但国家对安全事故的处罚力度较轻,更促使这部分企业对安全管理的漠视,因此导致石油化工企业安全事故长期的居高不下的局面。 二、加强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 1、高度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的现实,必须从管理层到基础员工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问题,防患于未然,将问题熄灭在萌芽阶段。将政府提倡的安全责任制落到实处,把每个员工的利益和安全问题联系起来,向员工强调企业安全对企业长治久安的决定性作用。加强企业内部培训工作,不可眼高手低,必须从实际操作中训练每一名员工,只有通过了培训和审查的员工才能上岗工作。 2、健全安全管理机构 石油化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危险性,需要更加严格的安全管理工作来保证生产的安全。这就需要一个非常完善的石油化工企业管理部门,做为一个完善的管理机构则需要有决策、职能和管理三个部门相互辅助完成整个安全管理工作,决策机构负责审查、评估和指导各项工作的进行,职能机构负责落实决策机构的下达的各项安全管理事务,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管理机构则负责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并在落实中做好管理和监督,其也是整个安全生产中的重点部门。从而形成一个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负责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安全。 3、构建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都是把安全管理工作重点放在对事故的管理上,这是一种事后管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所以应转变思路,把安全管理工作重点放在对事故的发生隐患的管理上,在平时生产过程中,制定各种合理的措施,起到有效的防止隐患发生及及时消除隐患的目的,这样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才会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从而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使企业的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4、加强企业安全培训工作 首先,企业应该针对企业员工开展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意识,杜绝个人因素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我国部分石油化工企业职工生产技术方面和个人素质方面都存在非常大的问题,违规操作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企业在安全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制定详细的安全培训计划,帮助企业员工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做好员工的生产技能指导工作,使员工掌握正确的生产技术,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同时,企业还应该帮助员工掌握对一般生产事故的处理方式,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如何降低生产事故的影响。此外,石油化工企业需要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引进和培训工作。石油化工企业属危险系数较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同专业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对专业性人才的引进工作,以提高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水平,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开展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时,需要有针对性,帮助管理人员了解和掌握正确的管理方法,如何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针对常见安全事故如何进行预防和处理,并帮助安全管理人员及时补充安全管理知识,了解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5、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设立 整体的生产过程安全与否受系统安全的影响,因此,在安全管理体系里面,系统安全评价非常重要。对于安全管理系统的综合性能,石油化工企业应该积极地进行安全评测,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甚至漏洞。提高信息体系,可以对各级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约束监督,同时也为决策层的决策提供了根据。系统而完整的安全评测对石油化工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安全管理效率、整体安全监控等都可以通过安全评价来进行提高与实施。 火灾、爆炸以及毒气的设备和车间都属于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安全测评的范围,所以对石油化工企业来说,其进行安全评测的目的就是预测出可能产生的爆炸事故、机械事故、特大火灾、高空坠落以及中毒事件等。 结束语 经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一个石油企业的生命线就在于其能否将安全管理问题解决,总是带着安全隐患的企业不但无法在市场上立足,而且严重威胁到国家和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企业必须运用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使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彻底解决生产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炳新,马向民.浅谈石油石化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变[J].中国科技信息,2010,(01). [2]刘寅生.安全评价在某化工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3. 看了“化工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论文 2. 有关化工类毕业论文范文 3.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论文范文 4. 化工论文范文 5. 化工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在现代社会中,化工企业是连续性生产的流程型企业,其中的 企业管理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化工企业管理 论文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化工企业 管理论文 篇一 试谈化工企业 成本管理 摘要:成本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绩效、提升整体竞争实力的一项综合指标。企业低成本竞争制胜的关键就在于,抓好成本管理、优化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潜力。文章主要论述了化工企业的特点及现状, 并提出了化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意义及成本控制的 注意事项 ,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化工企业 成本管理 探析 一、化工企业的特点及现状 1、化工企业的特点 化工企业是连续性生产的流程型企业,在实际生产的各个管理过程中,生产流程过程的计划、调度及监控等等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化工企业来讲,一定要保证生产线的稳定和持续安全的发展,并做好环境保护 措施 ,这也是化工企业得以降低产品消耗、降低成本的关键和前提条件。 2、化工企业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化工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些产品开始供大于求,不得不降低产品的价格,同时也迫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价格的优势,但这个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因此,要求化工企业要适当的调整产品的结构和阶段性的厚利产品,以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目前,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与升级,已对一些企业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尤其传统的制造业受到了更大的影响。近期由于下游需求的骤然减少,使得国内化工市场的很多产品价格快速下探,如据相关媒体调查 报告 ,青岛化工、化肥行业就因下游对化工产品需求的减少而销售困难,最后导致企业减产,有些还停了工,造成开工率严重不足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当前化工企业产品价格的下降,出口的不畅、产品滞销、前期高位买进原材料,加之人工、管理成本上升,已成为化工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同时也在考验着化工企业供应链的问题,企业为了保证资金链的正常运转,就必须结合当前的实际,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成本,做好企业的成本控制,并制定企业控制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并落实。 二、成本控制的内容和意义 1、成本控制的内容 成本控制是企业结合自身的情况在一段时间内预先制定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的主体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在企业生产消耗之前及各个生产过程中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对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了预防手段和相关措施,以保证企业预先制定的成本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系列管理形为。企业在做好成本控制的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系列工程原理,对企业生产各个环节所耗费均要进行计算并调节,同时也严格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寻求一切可能降低成本的途径。 2、成本控制的意义 日本佳能公司中国区新任总裁小泽秀树曾坦言,利润率提高的秘诀在于成本控制,从研发、设计到生产销售这一系列的过程都做了严格控制,在保证优质产品的同时,把产品成本降下来,从而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保持了良好的利润。对企业尤其是化工企业而言,要想科学、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其首要工作便是正确认识“成本”的意义。 成本控制不等于节约,其反而是一门花钱的艺术,如何把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这是我国企业在新的商业时代须共同面临的问题。具体到化工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仅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强调节约和节省,但 国际 上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认为,以节约成本控制为基本理念的企业只是土财主式的企业,现代企业应有的成本控制要求从战略的高度去实施,即不是削减成本,而是提高生产力、缩短生产周期、增加产量并确保产品质量。 三、成本控制的途径及注意事项 1、成本控制的途径 (1)剔除成本管理的症结 化工企业要想做好成本管理,就必须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内部,并做好深入研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剖析及时解决,现有化工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主要的症结是:对成本缺少细致的研究,导致成本得不到充分的挖掘、企业成本指标没有进行细化到各个职能部门、企业没有形式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管理没落实到人。因此,化工企业要想剔除以上成本管理的症结,就必须从企业管理的各生产环节、生产工序及各层次和岗位入手,深层的、系统的进行统筹安排,将成本控制定位在系统工程范围内。 (2)建立高效的良性控制体系 化工企业要想做好成本管理,就应建立成本效益中心,并将成本控制目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并落实到人,明确成本控制目标责任,使成本控制工作达到处处有责任人,都能有明确成本责任区域、成本指标和 考核 目标,这需要做到:企业应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意识,做好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 教育 ,使每一位员工都有责任并承担相应的成本责任,使其能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成本控制当中来,使他们勇于承担降一分成本即增一分效益的责任;企业还应明确收支指标,利用科学的预测确定责任成本和利润指标,并形成责任指标体系;并将责任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的整体效果达到最佳;并建立良性的成本动态管理,做好成本控制的事前、事中控制,并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期企业的成本控制达到最佳效果。 (3)找准成本控制的关键点 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即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对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据事先拟定的标准严格加以监督,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从而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资源的消耗和费用开支限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这一过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找准成本控制的入手点对症下药,其中可从成本中占比例高的方面入手,或从可控制费用入手,又或从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入手。 从成本中占比例高的方面人手,若将成本简要地分为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及其他费用,一般来说,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为60%-80%,人工费用占5%~10%,其他成本占10%-15%,则牢牢抓住所占比例较高的成本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便比较容易达到。 从可控制费用入手,将产品成本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相对而言),不可控成本一般指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和部分企业管理费用等企业决策而形成的成本,常在企业建立或决策实施后已经形成,因而企业更应从材料用量、物料消耗量、材料进价、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资金非等可控费用入手,进行企业成本控制。 从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入手,在成本控制制度基础上,建立与之相关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靠制度和激励与约束的方式调动员工控制成本的主观能动性,把节约成本与控制者的切身利益相连,用奖惩方法把企业被动成本控制转化为全员的主动成本控制。 2、成本控制的注意事项 成本控制要讲究三大原则,即全面介入原则、例外管理原则、经济效益原则,其中全面介入原则即成本控制的全部、全员、全过程的控制,例外管理原则指成本控制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超乎常情的情况,经济效益原则要求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以较少的消耗,获取更多的成果。在化工企业实施生产管理时,应遵循上述三项原则,同时加强 财务管理 和成本控制。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而成本控制又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进行成本控制还应做到,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切实保证财务核心作用的良好发挥;正确处 理财 务管理与 会计 核算的关系,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财务管理为重点,抓好会计核算工作,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职能和作用;建立财务人员工作业绩考评和奖励制度,充分调动财会人员积极性,培养财会人员善于理财、善于管理的能力;以资本的保值增值为宗旨,建立资本金制度,防止企业行为短期化,维护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合理筹集、分配资金,优化资金结构,加速资金周转,力求投入小、产出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结语 创新管理思想,站在管理的高度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取得更大的产品价值,充分运用现代成本控制方法强化企业竞争力,指导化工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传统的成本含义仅指产品的制造成本,如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应该分摊的制造费用等,但在真正的市场经济体系下,进行成本控制过程中,化工企业应将成本的含义变得更为宽泛,并要树立整体思想,将成本控制的范围扩展到整个企业。 化工企业管理论文篇二 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方法探讨 【摘 要】随着现代工业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对化工企业的现代化环保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作用下,化工企业思考通过何种方式促进整体功能的实现,在环保管理中细化每一个管理环节,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当前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的现状出发,围绕环保管理在化工企业中的特殊管理模式运用,从多方面构建化工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适应的技术运用,促进整体功能的全面发挥。 【关键词】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经济要素 化工企业作为具有独特性质的企业发展,在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通过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处理,从化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尤其是围绕化工企业与经济环境发展相适应的角度,从防腐材料的选取、环保意识的建立、环境保护措施的应用等多方面,形成化工企业良性发展的良好模式。 1 简述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1 民生福祉的客观需要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条件下,环境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化工企业担负着重要的职能,尤其是在企业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环保问题成为了民众最关心的话题,其中,化工企业废水、废气、废料的处理问题,更加是民生问题,因此,加强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是关乎民生的重要因素。 1.2 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处理好环境保护的问题,是寻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化工企业只有更好的处理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等问题,在构建良性发展的氛围中树立更好的发展环境,采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处理,将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只有从环保的角度出发,才能更好的促进化工企业的快速发展。 2 分析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的现状 2.1 意识不浓厚 在一些化工企业中,主要将追求经济效益作为主要指标,对于环境保护的投入不够,也没有形成浓厚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在具体的措施运用,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知识敷衍形式的采取一些措施,对于企业的环保发展和现代化的技术处理水平等没有全面的运用,一些企业主对环保的意识没有形成,造成环境保护在企业生产中的负面效应增加,影响企业的良性发展空间。 2.2 不合理建筑节能产品的滋生 随着低能耗建筑节能等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很多产品应运而生,人们通过利用低能耗建筑节能理念来达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却忽略了投入产出的比例,造成资源的浪费。在生产建筑节能产品的时候,产品的作用已经远远低于所消耗的资源,虽然从资金方面看,可利用的资源在资金使用上比较低,但是从一定程度影响了新能源的作用发挥。 3 探讨环保管理方法在化工企业中的运用 3.1 依托 科技 改进环保 经济要发展,环境也要保护。在改进环境的措施上,思考如何提升科技水平来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并把先进的环保成果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构建规范有序的环境技术研发体系,让环境保护作为新兴的科技技术产品,实现经济的加快增长。积极推动环保产业化进程,逐步规范环保产业市场,打破地方与部门分割,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和污染治理设施资质运营制度,积极推动环保设施运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竞争有序的环保产业宏观调控和运行体系,促进环保产业 健康 发展。 3.2 高温和隔热部位的防腐蚀涂料系统构建 火电厂的碳钢管道会涉及到高温部位,需要使用耐高温涂料进行防护。新建火电厂的碳钢管道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的温度范围,可选用相应的耐高温涂料。 化学 固化类涂料,如环氧树脂涂料和聚氨酯涂料产品,最大可以耐120℃的高温,因此,在120℃以下,可以采用通常的防腐蚀涂料系统。需要注意的是丙烯酸聚氨酯面漆在100℃以上,浅色的涂膜会发黄,不过这并不影响其防腐蚀性能。醇酸铝粉耐热漆以及有机硅酸改性的醇酸树脂漆可以耐200℃的高温。 3.3 构建绿色环保管理模式 在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中,既要形成全面化的环保管理意识,对环境保护加强重视,同时也要从实际发展的客观条件出发,围绕环境保护与化工企业的个性需求,在充分考虑节能与环保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处理能力,在环境保护的设备更新、人才投入等方面,加强资金的使用,构建环保的发展空间。并在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上,将经济效益的追求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两者的共赢。 3.4 形成强有力的监管机制 要想实现对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管理,还需要有严格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在发挥环境保护职能部门的作用下,将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纳入常规性的工作监管,融入舆论监管与现场检测的管理模式,深入到化工企业的每一个工程环节、生产环节,强化对化工企业每一道程序的全面管理。建立联动整治机制。对于环境污染问题,在监督检查的同时,进行专项任务以及排污征收等工作,制定监察 工作计划 ,在环境监测的配合下,提供各项环境破坏的真实性数据。并形成联合执法组,对有严重超标、产品不合格、污染严重等一些现象的,及时做好记录,监察部门在收到有关环境污染的举报或者信访问题时,可提前1天 通知 环境监测部门,在环境监测的迅速监测下,给予严格执法,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4 结语 从当前化工企业的现实发展来看,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与企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化工企业要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围绕环境保护的每一个环节,突出运用常规化、常态化的环保管理方式,时刻将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因素,实现化工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进步的良性模式。 【参考文献】 [1]曹树星,闫小林.既有居住建筑计量采暖系统改造的能效探讨[J].山西建筑,2010(01). [2]姚远 .对几种绿色环保型墙体保温绝热材料的介绍[J].现代商贸工业,2007(10). [3]李晓莲.发展绿色安全节能适用技术提高墙体保温材料使用寿命[J].城市住宅,2010(10). [4]万晓霏,唐平龙,张栋煌.外墙保温技术及环保节能材料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3). 化工企业管理论文篇三 浅谈化工企业环保管理 摘要:随着可持续 发展战略 的进一步实施,环境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不再只是 口号 ,各种环保政策纷纷出台,环保企业屡见不鲜。在保护环境的大背景下,那些重污染类的企业除了关门大吉之外,就只有顺应社会需求,加强环保管理这一条路了。对于化工企业这种污染源多、污染程度大的企业,必须根据保护环境国策的指导,探索出新的环保管理方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本文就如何改进化工企业环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化工企业;环保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随着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雾霾问题,人们越发的重视环境保护。煤化工企业是一个新兴的企业,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其在环境保护的问题上一直处于血雨腥风中,承受着巨大的谴责和非议。面对此种困境,化工企业只有利用现代化科技,以环境保护为管理目标,尽力从根本上减少污染源,从排放、处理上减小污染程度。加强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环保与生产二者齐抓,将环保措施落到实处,建立科学、有效的化工企业环保管理方法体系。这样才能将化工企业改造成环保型企业,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 一、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的重要性 (一)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 只有保护好环境,人类才能长久的生存下去。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发展。所以,作为我国基本国策的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必要落实的。保护环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化工企业想要长远、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落实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进行环保管理,实现化工企业发展与经济环境发展相协调。 (二)环境保护关乎民生福祉 人们在享受着化工企业带来的各种生产、生活便利的同时,也饱受着化工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的危害。过度索取和破坏 自然 环境,为了经济效益不断牺牲环境和资源,由此造成的恶果,必然是由人类自己承担。所以,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化工企业环境保护成为了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化工企业不但肩负着企业自身发展问题,还承担着环境保护的重任,其中化工企业废水、废气、废料的处理问题更是备受关注。加强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管理,造福人民的客观需要。 (三)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 现阶段,化工企业想要继续发展下去,并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必然要先处理好环境保护问题。化工企业不能再单一的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必须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齐头并进,寻求最优方案。正视环境保护管理问题,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处理好生产过程中的废气等问题,构建良好的环境保护体系,实现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化工企业中环境保护管理是化工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化工企业中环保管理的现状 (一)企业决策者环保意识不浓厚 化工企业普遍都将经济效益作为企业重点,没有环境保护意识,忽视环境保护管理的作用,对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投入不够,导致化工企业在环保道路上越走越偏。虽然已经有了开始进行环保管理的化工企业,不过依旧只是少数,而且也是近期才进行的。大多数的化工企业的决策者从心里就没给予环境保护足够重视,在环保管理具体措施运用时,一没有建立长效机制,二只采取知识敷衍形式的措施。从领导层面就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更不要说企业内部的员工。只是走形式的环保措施,缺乏现代化技术支持,怎么能达到环境保护的真正目的。只会不断增加化工企业的负面效应,影响企业的良性发展空间。 (二)盲目开发新节能产品 随着低碳节能口号越喊越响亮,各种新能源技术不断推广。一些化工企业盲目追求低能耗的建筑,大量的打着低能耗的幌子的产品 孕育 而出。化工企业想要通过生产此类建筑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却忘记计算生产过程中自己的投入和产出之间能否达成所预期的效果。在生产此类产品的同时,所消耗的资源已经远远大于产品所能达到的作用,既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又导致了新的环境问题出现。 三、化工企业中环保管理 (一)提升化工企业环境保护意识 首先是要加强化工企业决策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看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会在生产产品、经营企业时,以环境保护为中心;才能在环保工作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尽管环保管理工作在投入之后短期之内是很难看到明显的回报,但其回报都是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中体现出来。一个化工企业的发展方向如何,完全是由企业决策者来掌舵的。化工企业想要不再以短期的利润作为企业的重点,不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企业,而是以支持环保而追求企业的长远利益为目标,这些 决定 权都掌握在企业决策者手里。因此,只有化工企业的领导对环保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化工企业才能将环保工作做的更好。 (二)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支持环保 化工企业想要做到经济与环保二者齐抓,在改进环境方面上,首先要考虑的是通过提升科技水平的方式使经济发展对环境不会产生破坏同时,将科技创造出来的先进环保成果变成促使经济可以继续增长的先进的生产力,如此良性循环才是最优方案。其次是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参考其它行业的先进 经验 ,高标准严要求,禁止环保未达标的化工企业进行市场。最后环保部门要积极推动环保所运用的设施,要其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逐步建立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环保产业运行体系。 (三)构建起一套绿色环保管理体系 除却化工企业要拥有相当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要营造出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从客观条件上将化工企业的工作出发由原本的经济改变为环境保护,不过在考虑环境保护需求的同时,不要忘记节能减排。化工企业要加大在环境保护的设备、人才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构建起一整套的绿色环保管理体系,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双赢。 (四)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机制 想要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真正的有效开展,就一定要建立起全面的监管机制。建立专门的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对化工企业所做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严密监管,环保这个概念深深的植入到化工企业的所有工作和生产环节当中。建立起完整的整治制度,要做到赏罚分明,针对违反环保制度的,经检查发现后针对问题进行专项的整治;而环保工作做好的,必须给予适当的鼓励或金钱奖励。并且与环境监测部门相互配合,这样一旦化工企业有超标排放、污染严重等现象的,第一时间反馈给监察部门,严重处罚违反规定的化工企业。 (五)把好工艺选择和设备订货关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环保产品质量以及技术,还有制定出相应的衡量标准和规范,而且市场现在还不存在专门的化工企业所使用的环保设备。这样就会诱使环保设备生产厂家,为了谋取更多利益,用其他行业的环保设备冒充化工企业的环保设备。化工企业首先要了解企业的自身特点,适当的进行 市场调查 ,从价格、运行成本、技术含量、处理效果等方面进行考察,来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产品,不可盲目听从厂家宣传。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就目前我国化工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还是需要不断努力攻克保护环境这一巨大难题。毕竟化工企业是无法脱离环境保护的,所以,不断加强化工企业环境管理工作,时时刻刻铭记着环境保护的职责,促进化工企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进步,真正实现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1. 企业现代化管理论文 2. 化工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3.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论文范本 4.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论文 5. 化工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范文 a("conten");

  • 索引序列
  • 发表跨文化管理论文
  • 美国跨文化管理论文发表
  • 化工管理发表论文
  • 化工管理论文发表
  • 发表论文化工管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