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日本智慧养老论文发表

日本智慧养老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日本智慧养老论文发表

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相信不久的将来,很多的人类劳动都会被智慧机器替代的。

1982年· 邹广天:郴州多功能体育馆建筑设计。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梅季魁、郭恩章。1982年,哈尔滨。1986年· 邹广天:中国传统单体建筑特质的系统探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导师:侯幼彬。1986年,哈尔滨。1989年· 邹广天:五十年代日本大跨度建筑。世界建筑,1989年第4期。第57-59页。1990年· 邹广天:关于建筑计划学的几个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庆70周年科学报告会优秀论文集(基础学科),哈尔滨工业大学,1990年。1992年· 邹广天:建筑计划学的研究领域,《建筑师》第48期,1992年10月。1993年· 邹广天:建筑和生活方式,《建筑的文化与技术》,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1995年· 邹广天、高桥鹰志、铃木毅:《中国北京-哈尔滨における在宅高龄者の家事行动に关する考察》,《日本建筑学会大会学术讲演梗概集》,1995年7月,北海道。1996年· 邹广天:关于在宅老人居住空间的环境行为学研究——日中比较居住文化考察。东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导师:高桥鹰志。1996年1月,东京。· 邹广天:日本养老设施研究。东京大学博士后研究报告。导师:高桥鹰志。1996年10月,东京。1998年· 邹广天:建筑计划学的研究方法,《建筑学报》,1998年第3期。· 于美成,邹广天,李大为:当代中国城市雕塑警言.《雕塑》,1998⑵:7。· 梅城、邹广天、李大为。当代中国城市雕塑散点透视——谈“环境· 人·雕塑”的关系及其它。《美术观察》,1998年第11期(总第36期)。第6-8页。1999年· 邹广天:日本老人公寓的规划与设计,《世界建筑》,1999年4期。2000年· 邹广天:日本建筑计划学的历史,《21世纪建筑新技术论丛》,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 zou guangtian。the reconstruction and renewal of exterior environment of old harbin ci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nvironment behavior psychology。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 vol.16 no.1a pp.346-350,june 2000. 2000.05.2001年· 邹广天、李凌高:《建筑计划学与建筑计划教育》,《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2002年· 邹广天:住宅中的环境行为研究的主要视点,都市的文化、空间与品质,第5届EBRA国际学术研讨会,2002年10月,同济大学。·龚泽、邹广天、邵郁:寒地城市社会养老设施空间构成的调查研究,第5届EBRA国际学术研讨会,2002年10月,同济大学。2004年· 刘晓光、邹广天:景观设计与可拓学方法。建筑学报,2004年第8期。2005年· 邹广天:可拓学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应用.香山科学会议第271次学术讨论会,2005年12月,北京。2006年· 刘晓光、邹广天:现代景观的象征题材与象征方式探析。建筑学报,2006年第7期。· 邹广天: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哈尔滨 工业大学学报,2006 年第7期。(哈尔 滨工业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成果,HIT·MD 2003.13,EI 收录)· 王涛、邹广天:空间元与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中的矛盾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7期。(哈尔滨工业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成果,HIT·MD 2003.13,)· 周成斌、邹广天:住宅产品类型创新中的可拓策划。哈尔滨工业大 学学报,2006年第 7期。(哈尔滨 工业 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成果,HIT·MD 2003.13,EI收录)· 程霏、邹广天:文物建筑保护设计中的可拓方法——以审美体验型文物建筑为例,新建筑,2006年第5期。2007年· 周成斌、邹广天:尺度推绎与居住形态创新。华中建筑,2007年第3期。 (哈尔滨工业大学跨 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成 果,HIT·MD 2003.13)· 邹广天、程霏:教育体验型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方法,建筑学报,2007年第5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50678043)· 周成斌、邹广天:居住形态创新的扩散机制研究。华中建筑,2007年第5期。 (哈尔滨工 业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成果,HIT·MD 2003.13)· 丁格菲、邹广天:普利茨凯奖获得者材料应用创新探析。新建筑,2007年第5期。(哈尔滨工 业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成果,HIT·MD 2003.13)· 程文、邹广天:影响现代城市规划创新的十大哲学思想及方法。华中建筑,2007年第9期。(哈尔滨 工业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成果,HIT·MD 2003.13)· 艾英旭、邹广天:建筑技术创新评价的主要视角。华中建筑,2007年第10期。 (哈尔滨工业大 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成果,HIT·MD 2003.13)· 艾英旭、邹广天:建筑功能创新评价的主要视角。 华中建筑,2007年第12期。 ( 哈尔滨 工业大学跨 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成果,HIT·MD 2003.13)· 丁格菲、邹广天:普利茨凯奖获奖者的建筑形态创新。 华中 建筑,2007年第12期。(哈尔滨工业 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资助 项目成果,HIT·MD 2003.13)2008年· 丁格菲、邹广天:普利茨凯奖获奖者的城市建筑理论创新。华中建筑,2008年第1期。 ( 哈尔滨工业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成果,HIT ·MD 2003.13)· 邹广天等。建筑类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 分析与思考——以哈 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学科为例。2008年全国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研讨会。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5月10日。· 邹广天、连菲。可拓建筑策划理论的科学意义与前景展望、· 隋铮、邹广天等。计算机辅助可拓建筑设计及其思维模式、· 薛名辉、邹广天等。菱形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目标导向中的应用。全国第12届可拓学年会。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10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50678043)· 邵郁、邹广天。国外建筑设计创新教育及其启示。建筑学报,2008年第10期,第66-67页。· 邵郁、邹广天、刘杰。建筑设计创新灵感思维的培养。城市建筑,2008年第12期(No.51),第130-131页。(哈尔滨工业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 基金资助项目成果,HIT·MD 2003.13)· 由爱华、邹广天、连菲、刘金铭、邵郁、杨悦。计算机辅助可拓建筑策划的知识表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编。C.北纬45°的建坛思辨 第六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论文集(建筑卷)。张姗姗、邹广天、徐苏宁主编。哈尔滨:哈尔 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303~306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50678043)· 刘金铭、邹广天、连菲、由爱华、邵郁、杨悦。以问题为导向的计算机辅助可拓建筑策划理论概述。同上。第307~310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50678043)· 于融融、邹广天、薛名辉、隋铮、刘晓光、孙澄。计算机辅助可拓建筑设计的知识表示。同上。第311~316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50678043)· 连菲、邹广天、杨悦、邵郁。生态建筑策划矛盾问题的求解方法。同上。第317~320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50678043)· 薛名辉、邹广天、孙澄、刘晓光。保障性住宅的可拓建筑设计研究。同上。第321~324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50678043)· LIAN Fei,ZOU Guangtian(连菲、邹广天)。Modeling solving of Contradictory and Innovation Problems in Extension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Programming(可拓建筑景观策划矛盾与创新问题的模型化求解). 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Environment-Behavior Studies(第8次环境行为研究国际研讨会). 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375-38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50678043)· 邢凯,邹广天.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双层结构. 华中建筑. 2008,⑿: 42-46。(哈尔滨工业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资助 项目成果,HIT·MD 2003.13)2009年· 邹广天、于戈。日本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探析。建筑学报,2009年第2期。第92~95页。 ( 哈尔滨工业大学跨学科交叉性 研究基金 资助项 目成果,HIT·MD 2003.13)· 于戈、邹广天。“新异术”影响下的日本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新建筑,2009年第1期。 (哈尔滨工业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 资助项目成果,HIT·MD 2003.13)· 邢凯,邹广天. 两极互动 实事求“适”——谈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中的辩证关系. 华中建筑. 2009,⑴: 85-88。 (哈尔滨工业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 基金资助项 目成果,HIT·MD 2003.13)· 张一飞,邹广天.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问题蕴含系统及其表达方式。华中建筑. 2009,⑵: 128-131。· 张一飞,邹广天. 可拓学方法在城市用地规划中的应用,华中建筑,2009 ⑾:73~74。· 连菲、邹广天。可拓建筑策划的策略创新。城市建筑,2009年第11期(No.62),第123-124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50678043)· 孙明、邹广天。城市生态规划与可拓思维模式。城市建筑,2009年第12期(No.63),第81-83页。2010年· 连菲、邹广天。化解矛盾,寻求创新——可拓建筑策划理论探析。新建筑,2010年第3期(No.130),第79-81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50678043)。· Zou Guangtian,Xue Minghui(邹广天、薛名辉).CONJUGATE ANALYSIS FOR SPACE AND BEHAⅥOR FACTOR,):86~8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50678043)· Zhang Lei,Zou Guangtian(张蕾、邹广天). COGNITⅣE MODEL FORMATION FOR LANDSCAPE MENTAL IMAGERY,):148~152。· Sui Zheng,Zou Guangtian(隋铮、邹广天). BRIEF ANALYSIS O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LANGUAGE INNOVATION AND MISUNDERSTANDING BY AUDIENCE,):181~184。· Jiang Naixuan,Zou Guangtian(姜乃煊、邹广天). THE BEHAⅥOR PROGRAMMING OF URBAN LANDSCAPE,):256~259。· Li Weike,Zou Guangtian,(李惟科、邹广天). THE IMPACT OF URBAN PLANNING DECISION ON THE URBAN ENⅥRONMENTAL CHANGES THE APPLICATION OF EXTENSION THEORY IN THE URBAN PLANNING DECISION-MAKING,):453~457。· Zhang Yifei,Zou Guangtian,Jin Guangjun(张一飞、邹广天、金广君). Research on rebuilding of urban villages in the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Applying diamond thinking mode on Pingshan village environment improvement,):479~483。· Li Hui,Zou Guangtian,Zhang Bohan(李慧、邹广天、张博涵). THE ENⅥRONMENT-BEHEⅥOR IN THE HARBIN RAILWAY STATION SQUARE AND RESEARCH OF SPATIAL ENⅥRONMENT RECONSTRUCTION,):708~712。· Li Tongyu,Zou Guangtian(李同予、邹广天). THE MAKING OF PLACE AND IMAGE GENERATION IN URBAN PARK,):735~737。2011年· 邹广天。老有所居 老有适居。城市建筑,2011年第1期(No.76),卷首语。· 杨悦、邹广天。中西方流浪儿童救助建筑发展比较。城市建筑,2011(1,No.76):102-104。· 杨悦、邹广天. 流浪儿童救助建筑空间设计研究. 华中建筑,2011 ⑷: 65-67。· 杨悦、 邹广天. 美国流浪人员救助建筑设计实例评介. 新建筑,2011 ⑶: 25-28。2011.6。· 王科奇、邹广天. 基于可拓学的建筑设计创新环境分析方法. 华中建筑,2011 ⑷: 11-13。· 王科奇、邹广天. 基于可拓学的建筑设计创新资源分析方法. 华中建筑,2011 ⑸: 38-40。· WANG Keqi,ZOU Guangtian(王科奇、邹广天). DISCUSSION ON THE STRATAGEMS AND THOUGHTS D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NOVATION BASE ON EXTENICS.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TECHNOLOGY AND CIⅥL ENGINEERING. APRIL 22-24,2011. LUSHAN,CHINA. PP.5872-5875.· 李惟科、邹广天。可拓城市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关键技术。全国第13届可拓学年会。2011.8,杭州,浙江工业大学。· 连菲、邹广天。可拓建筑策划的策略生成。全国第13届可拓学年会。2011.8,杭州,浙江工业大学。· 薛名辉、邹广天。基于传导变换的建筑立面形式构成。城市建筑,2011(9,No.84):105-1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50678043)· 薛名辉、邹广天。面向科学性设计问题的可拓建筑设计。华中建筑,2011(9,VOL.29,No.172):15-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50678043)· 李惟科、邹广天。基于可拓学的城市规划愿景达成度模型——倡导式开拓城市规划决策探析。华中建筑,2011(10,VOL.29,No.173):108-110。· 李惟科、邹广天。中国小城镇建设中的城市规划决策问题探析——以哈尔滨市道外区团结镇为例。城市建筑,2011(11,No.86):113-114。· 李惟科、邹广天。可拓城市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关键技术。广东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广州,广东工业大学。· 李同予、邹广天。废弃材料景观化模式研究。建筑科学。2011⑿:6-9。

随着老年化的加重和“银发经济”的兴起,国家大力支持养老行业的背景下,智能养老行业迎来发展的良好时期。目前我国养老主要我国的养老行业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三种模式相辅相成,互相影响。未来智慧养老将在智能硬件和智能平台的协助下,由“助老”向“用老”和“孝老”迸发。

智慧养老现仍停留在“助老”阶段

一般认为,“智慧养老”最早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提出,也被称为“全智能老年系统”,即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大。根据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定义,智慧健康养老是指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其具体涵义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智慧助老、智慧用老和智慧孝老。

根据目前的技术和经济状况判断,2017年及以前都可以归纳为智慧养老服务产业的培育期。在此期间,适应养老服务产业的法规、政策、标准和创新体系及可信交易环境将逐步建立,众多智慧养老服务企业将不断推陈出新。2018-2020年左右将是智慧养老服务产业的成长期。2020年以后,基于网络的无形市场规模会逐渐接近传统的有形市场规模,预计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在此时进入行业爆发期,同时智慧养老也将从简单的“助老”向“用老”和“孝老”方向迸发。

智慧养老市场格局基本建立

(1)从政策端看,2019年是智慧养老的政策元年。据前瞻不完全统计,2019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共计颁布相关智慧养老政策超过70条,而2018年仅为50条左右。

(2)从需求端看,201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约2.54亿人,占全国人口比重达18.1%,根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相关数据,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呈现绝对规模大、发展速度快、高龄化显著、发展不均衡、波动幅度大等特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养老服务需求呈现总量和质量双提升的发展态势,这将为我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3)从竞争端看,市场仍处于增量厮杀阶段。根据前瞻对三批智慧养老示范企业的统计,示范企业中包括50家信息技术公司,占比43%,其次是养老服务公司24家和医疗科技公司20家。根据亿欧2019年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共有31家公司涉足智慧养老产业。通过整理前瞻统计其中有12家上市公司聚焦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绝大多数商家是通过与政府部门(如民政局)合作,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切入智能养老服务行业。

(4)从技术端看,通用技术包括简单的定位、人机交互等,而功能性定位则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老人异常行为监测、血糖监测等技术;智能硬件技术包括可穿戴设备、便携式监测设备、自助式检测设备、监护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服务系统平台则以大数据、云计算、5G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主。

(5)从模式端看:从运作模式分析,我国实行的“9073”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从服务模式分析,主要以医养模式为主,文化旅游模式为辅。

(6)从体系端看:政策体系和投资体系已经完成“暖场”工作。技术体系中的产品创新正在建立,中国老龄协会于2019年4月发布《需求侧视角下老年人消费及需求意愿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全球老年用品有6万多种,而日本就有4万多种,占2/3多,我国自助开发的产品仅有2000多种。

我国养老模式以居家社区为主流

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福利失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国推进了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原有的养老服务模式在不断变革中求生存,同时,各种新的养老服务形式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养老服务可分为三大类,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以及社区养老。

截至2019年底,全国60周岁老年人口数量为25388万人,按照“9073”养老服务格局,则当前我国社区养老护理人数应在1777万人左右,按照“9064”养老服务格局也有约1523万人。

根据《智能养老研究动态》,“智能养老”按照空间地点可分为智慧居家、智慧社区和智慧机构三种模式。智能养老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网融合”支撑智能养老服务的实施,以“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应用来完成服务需求,利用技术支撑实现多窗口多领域服务资源的有效对接。目前,全国各地已经积极展开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

根据我国“9073”的养老服务规划,应有90%的老人在家中养老,7%的老人在社区养老,3%的老人在养老机构养老,智能养老重点也主要集中在社区居家养老上。

智能设备和养老平台是智能养老的核心创新

智能养老产业链长,涉及行业多,其顺利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社区、家庭等多方面力量通力合作。近年来,政府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如购买服务、场地支持等加大对相关技术企业以及智能养老产品、服务的支持力度;同时,通过服务外包等多种方式与服务中介机构、大数据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各种养老供给主体的专业优势,进行协同创新。

根据前瞻分析,智能养老的服务链上游有智能设备、养老平台、护工培训、养老金融、家政服务、文化生活等,其中智能设备和养老平台是最大区别于传统养老的部分。

我国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核心问题是运营成本和服务质量难以权衡,社区和机构都涉及到前期巨大的建设成本,而后期运营价格和服务不成正比将影响老人的体验感。我国以居家养老为核心的主要原因是也为了减少养老前期涉及的建设成本,但居家老人在家存在监测不完善的问题。

居家养老的监测问题、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成本问题,智能设备和信息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2019年6月,浙江椿熙堂“互联网+”智慧养老项目落地,利用智能终端+智慧养老平台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政府通过养老服务补贴、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等形式,为符合条件的低保、独居、空巢、高龄老年人免费发放智能设备,智慧养老专家爱牵挂与椿熙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配合项目提供智能终端设备——爱牵挂小鲸智护手环,S3智能手表,爱牵挂远程智护医疗血压计,以智能终端设备为服务的入口,搭配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构筑统一开放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对平台服务资源的有效运营,全力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智能硬件以个性化和多样化为发展方向

2017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同发布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要丰富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供给。针对家庭、社区、机构等不同应用环境,发展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健康养老需求。智能硬件产业可以重点发展国家扶持的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

智慧养老平台围绕健康生活、快乐生活和安心生活

如今智慧养老平台已成养老流行趋势,智慧养老平台运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呼叫、云技术、GPS定位技术等信息技术,创建 “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大幅度帮助养老机构提升管理效率,并且涵盖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日间照料等多种养老形式,让老人在家就可以享受到专业、智能的服务。未来的智慧养老平台为老人提供优越的养老服务,对老人的身体状态、安全情况和日常活动进行有效监控,全方位满足老人在生活、健康、安全、娱乐等各方面的需求。

智慧养老产业规模将突破4万亿

近年来受国内信息技术产业与健康养老产业深度融合的刺激,根据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的据统计测算,2019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规模近3.2万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预计到2020年产业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养老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

日本智慧养老论文发表时间

相对来说更加专业一些,会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而且老人的娱乐方面做的也是非常到位的。

养老保险体系较发达。

提起养老保险时,相信大家都不会对这个概念感到陌生,可以说,养老保险体系越发达,优势越大,那么对老年人养老来说,就会有更大好处和帮助。一个日本人,他在养老保险方面有三重选择,包括私人保险、雇员年金以及国民年金。

其中,私人保险与我们的商业保险类似,保险费虽然高一些,不过覆盖面更全。雇员年金与我们的企业养老保险类似,是企业为员工缴纳的养老保险。国民年金是在日本居住生活的人必须缴纳的保险,与我们的基本医疗保险类似。

养老模式多样,养老院设施较为完善。

日本养老院可以被分为三个形式,分别是养老院、社区互助养老以及家庭养老。其中,养老院有公营和私营两类,一般设施较完善,里面的服务人员态度较好,掌握着专业养老护理知识和技能。日本养老院还进行了精细分类,包括疗养型、健康恢复型以及短期和长期居住型等。

家庭养老很容易理解,就是在家里面居住养老,一家人互相照应,虽然养老院里的养老设施较好,居住生活条件不错,可是大多日本老人更愿意在家里生活,他们认为家庭养老更舒适和方便。

社区互助养老可以理解为托老所,就是说子女白天上班,把老人送到托老所里,等到下班之后,把老人从托老所接回家。这样老人白天就有了打发时间的地方,晚上也能在家里睡觉,一举两得。

总的来说,日本养老产业还是较为先进的,养老院和社区互助养老模式较为成熟,里面的设施完善,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较高。

老龄产业的感觉将是大趋势,智慧养老的新模式为养老开辟了新的道路。智慧养老新模式开辟了养老新路,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养老产业专项债券。养老市场保持高增长,积极智慧养老服务、互助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型养老床位。对养老产业是支持的。

(一)日本养老保险制度概况      日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国民养老保险和厚生养老年金构成。国民养老保险又称为基础养老保险,凡年满20岁以上,65岁以下的公民必须参加入保。厚生养老年金是在国民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设定的一种加年金,投保对象限定工薪阶层,强制性要求加入厚生养老年金,保费分别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负担。      国民养老保险制度在政府的前提下运营,投保人在一生中都可以领取养老保险金。据统计,国民养老金待遇占老人家庭收入的63.6%,这一制度成为人们老年时生活的主要保障,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一养老保险制度随人口老年化面临着严峻挑战。      (二)日本老年化的现状及其趋势      按照联合国的老年化的标准,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则称为人口老年化国家。根据日本总务省2004年9月19日公布的人口推算数字显示,日本全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已占到总人口20%,平均寿命为82岁,其中日本9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达到了101.6万,并且日本社会老龄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据推算老龄人在今后十年内可能达到总人口的25%,到2030年将达28%.到2050年将达33%。目前每4个工作人员养一个老人,到2025年,每2个工作人员养一个老人,到2050年,每1.5个工作人员养一个老人。日本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一般被认为是采取的现收现付制为主,基金制为辅的混合制养老保险制度,所以公共养老保险制度是在跨代抚养的基础上运行的。20世纪60年代日本平均年龄是60岁,而现在平均年龄延长到82岁,60年代所确定的支付年限为10年,所以现在支付年限比原来延长近一倍。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现代的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费负担显然大大加重了。在人口老年化的形势下,旧的养老保险制度已不能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所以日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人口老年化的必然结果。      (三)国民养老金出现空洞化      据统计,目前日本大约有1/3的被保险者拒交或滞交保险金。其主要原因有:第一,由于贫困、失业、疾病等原因,没有交纳保险金的能力;第二,主要是由于中青年对现行的国民养老金缺乏信赖,有交纳能力但不愿意交纳。他们认为他们所承担的高额养老保险费很大一部分用于当代养老费用支出。而由于近年来出生率下降,人口老年化,当他们年老时,新的一代年轻人几乎无力承担逐步膨胀的老年人群的养老负担。他们越来越对国民养老保险制度产生怀疑,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国民养老保险制度将名存实亡。所以,为了解决国民养老金出现空洞化问题,也需要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      (四)家庭结构的变化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使日本很快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核心家庭越来越小,独居的老人越来越多。为了使老年人所需的生活、医疗和护理费用得到保障,现行的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这些需求,所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日本养老制度改革的内容      (一)对养老保险的管理及运营方式进行改革      管理和运作养老基金实现其保值增值对养老制度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日本政府以前在基金管理和运作中一直比较保守,主要以信贷的形式运作基金,控制基金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而且信贷资金受到很多限制,其基金运作结果基本成赤字状态。日本为了解决在基金管理方面的弊病,组建了年金经营基金会,扩大民间和精英人才对基金管理和经营的参与,引进竞争机制,有计划,有步骤的将养老保险基金引向资本市场。为了加强资金运作的安全性,特设投资专门委员会,对直接进入资本市场的资金进行严格调查和审核。与此同时,推行国际财会标准制度,将经营状况的一切信息彻底公开,接受国民及国际社会的监督。      (二)推迟养老金的支付年限      为了缓解人口老年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推迟养老金的支付时间,具体方法为:将养老金的领取时间逐渐推迟到65岁,每3年提高1岁,男性从2013年开始到2025年结束,女性从2018年开始到2030年结束。这一改革将有效的减少养老金支付的数量。      (三)扩大保险基金的来源      在养老保险金财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日本首先将加入养老保险的年限由以前的25岁降低到20岁,延长了养老保险金交纳时间;其次,扩大养老保险金的交纳基数,即工资收入和奖金收入同时纳入保险金交纳基数;再次,对在职老年养老金也做了修改,规定在职养老金的对象包括65—69岁的公司职工,这些人也要交纳保险金;与此同时,加大基础养老金的财政负担率,从原来的1/3提高到1/2。      (四)推行老年看护保险制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随着人口老化的进展和子女的      (四)推行老年看护保险制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随着人口老化的进展和子女的减少,家庭越来越不能承担对老人的照顾和护理,随着老年人不断增长,高龄老人的医疗保险费不断增加,2000年4月日本政府为了有效地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和医疗问题实施了老人护理制度。这是由于社会老龄化而出现的一项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其保险对象为40岁以上的公民。其内容包括对投保人进行医疗保健.心理护理,日常护理与帮助,健康推进,疾病预防,医疗看护,环境保健等。老年看护制度的实施有效的解决了老年人的生活和医疗问题,是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智慧养老论文发表期刊

这种的(社会科学前沿)就行

论文核心期刊指的是哪些期刊,回答如下:

核心期刊就是某学科的主要期刊,主要是信息量大,质量高,在某一领域内受重视的专业期刊,核心期刊也包含国内和国际核心

一、常见的国内核心期刊

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又称北大核心),目前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看,其等级属于同类划分为较为权威的一种,在知网数据库中,核心期刊标识为北核标识,表明该期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来源期刊收录。

2、南大核心,两年一评,含金量要高于北核,发表难度也要高于北核,南大核心分为来源期刊和扩展版期刊。在知网数据库中,CSSCI标识表示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收录。

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每年进行遴选和调整 ,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

4、CSCD来源期刊,可以称得上国内的SCI,定量与定性综合评估结果构成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知网数据库中CSCD标识表示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收录。

二、常见的国际核心期刊

1、 SCI 《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自然科学方向的核心期刊,分为四个区,一区、二区期刊影响因子高,含金量也很高,发表国际核心论文比较受认可。

2、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社会科学方向的核心期刊,也是分为四个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

3、EI《工程索引》在全球的学术界、工程界、信息界中享有盛誉,是科技界共同认可的重要检索工具。收录的EI期刊和EI会议论文水平都是很高的,在知网数据库中,EI标识表示被工程索引(美)收录。

4、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是艺术与人文科学方面重要的数据库,收录了很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含金量也很高。

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往往指的就是上述几类刊物,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几类常见刊物收录等级,比如: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CA 《化学文摘》, РЖ,AJ 《文摘杂志》等,在知网数据库也常见到类似的标识,选择这类期刊安排论文,含金量还是很高的,更多详情也可以询问专业学术顾问。

发到社科类综合类期刊比较好,比如《祖国》等

研究生发论文的期刊如下:

《智库时代》万方收录,目前安排23年5月出刊(可加急),综合刊,不敏感的稿件皆可收;《传奇故事》万方收录,目前安排22年12月出刊,主收文化文艺、教学、图书档案、就业创业、建筑等方向。

《名汇》万方收录,目前安排23年2月出刊,收教育教学、文化艺术、语言文学、档案图书馆、经济管理等;《新丝路》维普收录,目前安排23年2月出刊,主收社科、管理、经济、科技、教育、图书档案、历史文博、文化艺术、思政党建等。

《办公室业务》知网收录,目前收23年2月出刊,主要收办公、文秘、思政、党建、档案、管理、社科等稿件。

其他还有《西部学刊》《公关世界》《参花》《国际公关》《文化产业》等,都是知网收录的,最快12月可以出刊,图书馆、图情相关稿件也都可以收,具体哪个合适需要看文章主题。

期刊按内容分类:

1、一般期刊,强调知识性与趣味性,读者面广,如我国的《人民画报》、《大众电影》,美国的《时代》、《读者文摘》等。

2、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评论等文章,以专业工作者为主要对象。

3、行业期刊,主要报道各行各业的产品、市场行情、经营管理进展与动态,如中国的《摩托车信息》、《家具》、日本的《办公室设备与产品》等。

4、检索期刊,如我国的《全国报刊索引》、《全国新书目》,美国的《化学文摘》等。

智慧养老英文期刊投稿

推荐《保险研究》,核心期刊,以下是杂志社简介,希望有所帮助:

《保险研究》创刊于1980年,是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性保险期刊,是中国保险学会会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主要关注风险管理、商业保险、社会保障、金融投资等领域具有创新性的学术研究成果,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有机结合。其中,特别关注重大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等方面的选题。同时,欢迎针对重大现实问题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a&s智慧生活是全球排名前三的国际化展览公司——德国法兰克福旗下a&s《安全自动化(英文名:CHINA)》针对SMB市场于2018年1月正式推出的全新媒体, 平面:隶属a&s《安全自动化》,以单月刊形式呈现

同时与行业内上千家大众媒体、行业媒体强强联手,针对智能家居、智慧社区、家庭安防、家电自动化、智慧停车、养老看护等居家、生活行业打造最专业的信息交流平台;主要面向家装公司、代理经销商、房地产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工程商、制造商、终端用户群以及设计研究单位提供市场、产品、技术、解决方案、展览等最有价值专业信息。

a&s智慧生活优势

伴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传输、智能感知、远程控制、大数据、云存储等先进技术的进步,家居生活产业已经获得了巨大发展,并由此衍生了众多周边行业,如家庭安防、智慧社区、社区停车、商圈消费、智能锁、养老看护等;开始成为独立行业,发展前景无限。

a&s《智慧生活》也由此应产业大势而生,其能成功亮相,一是聚合了a&s 20多年的媒体经验积累,拥有一支强大的资深媒体团队支撑,能快速为产业提供专业的资讯;二是整合了母公司——德国法兰克福展览资源,汇聚国内外数千家制造商及几十万专业读者群,同时作为法兰克福智能家居展的配合刊物聚焦行业,时刻关注产业动向,从而最及时地报道行业市场、技术、品牌动态,推助行业健康发展。

a&s智慧生活的服务都有啥

a&s《安全自动化》之智慧生活以媒体为服务平台,兼容法兰克福展览资源,可为智能家居生态链提供4大服务:

△ 媒体服务:内容详实,既是资讯平台,更是技术交流、产业动态展示台;

△ 展览服务:结合母公司展览资源,2018年分别于6月的广州、9月的上海推出智能家居展览服务;

△ 论坛服务:a&s将在展览期间及GDSF上推出智能家居产业论坛,为专业人士提供专业的技术交流服务;

△ 评选服务:根据行业发展水平及企业表现,a&s将会推出品牌评选、产品评选、创新评选等年度活动,用榜样的力量帮助客户建立品牌形象,并鼓励行业优秀者再接再厉。

可以通过意林官网的投稿邮箱进行投稿:

意林:

意林原创版:

意林少年版: 

意林小文学投稿邮箱:

意林小淑女-小小姐:

意林12+绘阅读:

意林绘英语:

意林作文素材:

意林儿童绘本:

意林环球儿童文学:

插画投递邮箱:

轻小说:或 

拓展资料:

看看意林杂志的EMAIL,把你的稿件发到他们的邮箱里就行了.他们有编辑审核是否用此稿件.此杂志社是北京的,地点在朝阳区南磨房路37号华腾北搪商务大厦(呵呵,因为我也在这个大厦的一个公司上班,所以知道)意林主要是文摘性质的,你可以把你见到的好文章或一个段落推荐过去,注明出处,都是有稿费的,而且目前意林杂志的稿费是同类杂志中最高的.文章来自: 播种网社区(www.seedit.com) 详文参考:

重庆市智慧养老论文发表

行业概况

1、定义:科技赋能养老行业

智能养老是指融合应用健康医疗电子、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产品,采集人体体征、居家环境等数据,实现家庭、社区医疗机构、健康养老服务机构、专业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分析处理,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健康养老需求。

根据工信部、民政部和国家卫健委三部门联合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0年版)》分类,我国智能健康养老产品主要包括:可穿戴健康管理类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和家庭机器人五大类。

2、产业链剖析:行业产业链条较长,其中智能设备是区别传统养老最大的部分

智能养老产业链较长,涉及行业多,其顺利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社区、家庭等多方面力量通力合作。近年来,政府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如购买服务、场地支持等加大对相关技术企业以及智能养老产品、服务的支持力度;同时,通过服务外包等多种方式与服务中介机构、大数据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各种养老供给主体的专业优势,进行协同创新。

根据前瞻分析,智能养老的服务链上游有由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服务商等技术,以及芯片、传感器等元器件供应商,和通讯模块、信息传感器等中间件供应商,此外也有护工培训、养老金融等。

产业链中游即各种智能养老产品与服务,其中智能设备是最大区别于传统养老的部分。下游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这三大类养老需求市场。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突飞猛进阶段

智能养老最先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提出原名为“全智能老年系统(Intelligent Older System)”,指打破传统养老模式受时空约束的缺陷,借助现代科技,将各服务参与主体整合起来,通过政府、社区、医疗机构等物联网平台,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国内智能养老行业起步相对较晚。2007年,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副会长胡黎明发表《新型数字化居家式养老社区解决方案》,提出“数字化养老”;2010年,学术界开始运用“信息化养老”概念;2011年,出现“科技养老”概念;2012年,全国老龄办首次提出“智能化养老”的概念。2015-2017年左右为产业的培育期。在此期间,适应养老产业的法规、政策、标准和创新体系及可信交易环境将逐步建立,众多企业将不断推陈出新。2018-2020年左右将是产业的推进期。在此期间,适应智能养老产业的各类企业基本建立,创新的智能养老服务模式不断涌现,投融资市场十分活跃。智能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为2021年左右。2021年以后,预计智能养老产业进入突飞猛进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驱动,智能养老已经开始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人口老龄化趋势背景下,中央层面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推进智能养老,2011年9月17日,国务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此后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政策中提到“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字样。

2013年,全国老龄委专门成立了“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为我国智能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发展把脉导航;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2017年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要加快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建立100个以上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培育100家以上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一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品牌。这些利好政策与信息,意味着智能养老已经开始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将步入深度老龄化,“银发经济”蓬勃发展

——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上升。截止2020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约为26402万人,比重高达18.7%。国务院2017年1月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提到,2030年60岁以上老人占比将到达25%左右。中国加快进入到老龄化社会,提供了庞大的潜在老年消费市场。

截至2020年底,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老年人口消费需求相当可观

据全国中老年网的调查,中国城市45%的老年人拥有储蓄存款,老年人存款余额2016年超过17万亿元,人均存款将近8万元。初步统计2020年老年人的退休金总额超过7万亿元。2016年,中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在5万亿元以上。但根据不完全测算,2016年为老年人康养生活提供的产品在5000亿至7000亿元,需求持续旺盛,但有效供给不足。随着康养产业的供给不断增加,2030年中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将达到20万亿元左右。

2、中国智能养老行业模式分析:

——我国推行的养老模式——“9073”模式

“9073”模式,最早在“十一五规划”中由上海率先提出,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

参考日本与美国的经验,在支付制度与养老建设方面给予我国很多的启示,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现状,未来居家养老模式或将成为主流趋势,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将成为重要的补充。

——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

在居家养老中,智慧设备和科技产品是家庭成员的辅助。由于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的主要养老服务方式,因此,居家养老市场需求巨大,从而导致市场对智慧居家养老产品的需求也特别大。而以居家养老为目标市场的智慧居家养老产业门槛低,商业化成功可能性大,易于带动整个产业链,所以处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我国的养老行业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三种模式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发展较好的试点主要集中于北京、山东、上海等发达地区

国家三部委公布的四批次共计168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中,可以看出来我国的大部分省份都已经发展了智能养老试点,但是这些试点普遍集中于城市而非农村,且发展较好的试点主要集中于北京、山东、上海等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智能养老发展起步晚、程度低的特点显著。

2、企业竞争:信息科技类的公司占比最高

国家三部委公布的四批次共计168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中,包括60家信息技术公司和35家医疗科技公司,占据了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

在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其中信息科技类公司占比最高,达36%,主要系信息科技类企业拥有以下优势:(1)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创新提供坚强动力;(2)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为养老产业提供专业优质的智能化服务;(3)成熟的养老产品、服务和系统,能够进行市场化推广和运营;(4)清晰的运营模式和赢利模式,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3、产品竞争:智能检测设备入围数量最多

2020年9月,经地方推荐、专家评审等,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了《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0年版)》,其中入围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推广目录名单的产品一共有118件,细分品类有20种,其中智能检测设备、心电监测类设备和血压监测类设备入围数量最多,分别为21件、14件和10件。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十四五”建设继续推进产业升级,推动医养一体化发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智能养老产业将分别从科技赋能适老化产品、科技产品适老化改造两个角度入手,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科技适老化产品将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打破医疗照护等服务的孤岛状态,推动医养结合一体化。

2、“十四五”预计政府将持续完善产业政策,大力发展养老机器人行业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建设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保障制度,而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制度又有助于促进养老产业的良性发展。2021年两会中提到加快发展智能养老机器人,破解养老资源紧缺问题

智能养老机器人是破解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多与专业服务人才持续性短缺结构性矛盾的途径之一,且智能养老产品具有功能丰富、安全可靠、使用年限长等特点;此外,智能养老机器人的出现可以缓解护理专业人才短缺的困境,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日常护理、康复训练等专业护理服务。由此可见,功能多样且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的养老机器人将是未来破解失能老人养老服务困境的最具代表性的高科技产品。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养老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智慧健康养老行动计划高峰论是为了推动智慧健康养老行动计划的实施和发展,加快探索和创新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和产品,提升我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老龄产业的发展。高峰论的目的是:1. 促进各方合作:通过高峰论邀请政府、企业、学术界等各方面代表参会并就智慧健康养老行动计划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推进各方面在智慧健康养老领域的合作和协同发展。2. 推进智慧健康养老技术创新:高峰论上将展示智慧健康养老前沿技术和产品,同时也将通过研讨会等形式让企业、学术界等代表就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等方面进行研讨和探讨,促进技术创新。3. 探索健康养老服务模式:高峰论将分享各地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成功案例,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健康养老服务模式,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老年化的加重和“银发经济”的兴起,国家大力支持养老行业的背景下,智能养老行业迎来发展的良好时期。目前我国养老主要我国的养老行业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三种模式相辅相成,互相影响。未来智慧养老将在智能硬件和智能平台的协助下,由“助老”向“用老”和“孝老”迸发。

智慧养老现仍停留在“助老”阶段

一般认为,“智慧养老”最早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提出,也被称为“全智能老年系统”,即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大。根据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定义,智慧健康养老是指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其具体涵义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智慧助老、智慧用老和智慧孝老。

根据目前的技术和经济状况判断,2017年及以前都可以归纳为智慧养老服务产业的培育期。在此期间,适应养老服务产业的法规、政策、标准和创新体系及可信交易环境将逐步建立,众多智慧养老服务企业将不断推陈出新。2018-2020年左右将是智慧养老服务产业的成长期。2020年以后,基于网络的无形市场规模会逐渐接近传统的有形市场规模,预计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在此时进入行业爆发期,同时智慧养老也将从简单的“助老”向“用老”和“孝老”方向迸发。

智慧养老市场格局基本建立

(1)从政策端看,2019年是智慧养老的政策元年。据前瞻不完全统计,2019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共计颁布相关智慧养老政策超过70条,而2018年仅为50条左右。

(2)从需求端看,201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约2.54亿人,占全国人口比重达18.1%,根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相关数据,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呈现绝对规模大、发展速度快、高龄化显著、发展不均衡、波动幅度大等特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养老服务需求呈现总量和质量双提升的发展态势,这将为我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3)从竞争端看,市场仍处于增量厮杀阶段。根据前瞻对三批智慧养老示范企业的统计,示范企业中包括50家信息技术公司,占比43%,其次是养老服务公司24家和医疗科技公司20家。根据亿欧2019年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共有31家公司涉足智慧养老产业。通过整理前瞻统计其中有12家上市公司聚焦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绝大多数商家是通过与政府部门(如民政局)合作,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切入智能养老服务行业。

(4)从技术端看,通用技术包括简单的定位、人机交互等,而功能性定位则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老人异常行为监测、血糖监测等技术;智能硬件技术包括可穿戴设备、便携式监测设备、自助式检测设备、监护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服务系统平台则以大数据、云计算、5G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主。

(5)从模式端看:从运作模式分析,我国实行的“9073”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从服务模式分析,主要以医养模式为主,文化旅游模式为辅。

(6)从体系端看:政策体系和投资体系已经完成“暖场”工作。技术体系中的产品创新正在建立,中国老龄协会于2019年4月发布《需求侧视角下老年人消费及需求意愿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全球老年用品有6万多种,而日本就有4万多种,占2/3多,我国自助开发的产品仅有2000多种。

我国养老模式以居家社区为主流

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福利失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国推进了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原有的养老服务模式在不断变革中求生存,同时,各种新的养老服务形式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养老服务可分为三大类,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以及社区养老。

截至2019年底,全国60周岁老年人口数量为25388万人,按照“9073”养老服务格局,则当前我国社区养老护理人数应在1777万人左右,按照“9064”养老服务格局也有约1523万人。

根据《智能养老研究动态》,“智能养老”按照空间地点可分为智慧居家、智慧社区和智慧机构三种模式。智能养老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网融合”支撑智能养老服务的实施,以“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应用来完成服务需求,利用技术支撑实现多窗口多领域服务资源的有效对接。目前,全国各地已经积极展开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

根据我国“9073”的养老服务规划,应有90%的老人在家中养老,7%的老人在社区养老,3%的老人在养老机构养老,智能养老重点也主要集中在社区居家养老上。

智能设备和养老平台是智能养老的核心创新

智能养老产业链长,涉及行业多,其顺利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社区、家庭等多方面力量通力合作。近年来,政府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如购买服务、场地支持等加大对相关技术企业以及智能养老产品、服务的支持力度;同时,通过服务外包等多种方式与服务中介机构、大数据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各种养老供给主体的专业优势,进行协同创新。

根据前瞻分析,智能养老的服务链上游有智能设备、养老平台、护工培训、养老金融、家政服务、文化生活等,其中智能设备和养老平台是最大区别于传统养老的部分。

我国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核心问题是运营成本和服务质量难以权衡,社区和机构都涉及到前期巨大的建设成本,而后期运营价格和服务不成正比将影响老人的体验感。我国以居家养老为核心的主要原因是也为了减少养老前期涉及的建设成本,但居家老人在家存在监测不完善的问题。

居家养老的监测问题、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成本问题,智能设备和信息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2019年6月,浙江椿熙堂“互联网+”智慧养老项目落地,利用智能终端+智慧养老平台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政府通过养老服务补贴、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等形式,为符合条件的低保、独居、空巢、高龄老年人免费发放智能设备,智慧养老专家爱牵挂与椿熙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配合项目提供智能终端设备——爱牵挂小鲸智护手环,S3智能手表,爱牵挂远程智护医疗血压计,以智能终端设备为服务的入口,搭配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构筑统一开放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对平台服务资源的有效运营,全力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智能硬件以个性化和多样化为发展方向

2017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同发布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要丰富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供给。针对家庭、社区、机构等不同应用环境,发展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健康养老需求。智能硬件产业可以重点发展国家扶持的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

智慧养老平台围绕健康生活、快乐生活和安心生活

如今智慧养老平台已成养老流行趋势,智慧养老平台运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呼叫、云技术、GPS定位技术等信息技术,创建 “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大幅度帮助养老机构提升管理效率,并且涵盖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日间照料等多种养老形式,让老人在家就可以享受到专业、智能的服务。未来的智慧养老平台为老人提供优越的养老服务,对老人的身体状态、安全情况和日常活动进行有效监控,全方位满足老人在生活、健康、安全、娱乐等各方面的需求。

智慧养老产业规模将突破4万亿

近年来受国内信息技术产业与健康养老产业深度融合的刺激,根据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的据统计测算,2019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规模近3.2万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预计到2020年产业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养老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

  • 索引序列
  • 日本智慧养老论文发表
  • 日本智慧养老论文发表时间
  • 日本智慧养老论文发表期刊
  • 智慧养老英文期刊投稿
  • 重庆市智慧养老论文发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