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我国中药出口欧盟论文发表

我国中药出口欧盟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我国中药出口欧盟论文发表

把中医发扬光大,怎么仅仅是把中药材出口就好了中医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望闻问切四个字包含了深奥的复杂的繁复的知识而且中医医病,讲究很多方面,比如男女寒暑时间等等,一个优秀的负责的中医在确诊下药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根据个人体质不同,怎么用药用什么药药量多少药性强弱都是不同的,更何况,东西方人的体质在一定方面是存在区别的。简简单单把中药出口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以前中医被当做一门补充的学科,现在已经变成独立的学科了。而且你自己也说你们家不过是世代都懂中草药而已,懂草药不等于懂中医,而且不见得你们家有什么特立独行的不传之秘,你们家的东东有经过国家相关部分的权威检测嘛?有经过大量的反复的临床试验嘛?比医院药店里卖的更具疗效嘛?你们家的中草药是别家没有的嘛?你有亲身到国外去了解过外国人对中医中药的态度嘛?

1 中国鞋业出口欧盟问题研究 2 中国重型载货车出口问题研究 3 中药出口欧盟市场的困境及营销对策研究 4 中国耐火材料出口战略研究 5 中国蔬菜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 这样的毕业论文,这里还可以找到很多 祝你早日顺利毕业~

一、中药产品出口现状 中药产品包括中药材、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 1996 - 1999 年 , 中药产品出口连续 4 年下降 ,1996 年 , 中药产品出口总额 6.85 亿美元 ,1999 年则下降为 5.06 亿美元 , 下降了 26.1% 。 2000 年中药产品出口出现转机 , 全年出口额为 5.5 亿美元 , 同比增长 9.5%, 结束了中药产品出口连续 4 年的下降局面。但是 ,2001 年 , 中药产品出口再次下降 , 金额为 4.47 亿美元 , 比上年下降了 18.7% 。与 1996 年 相比 , 下降幅度更大 , 达 34.7%, 出口形势严峻。进入 2002 年 , 中药产品出口出现可喜变化 ,1 - 6 月 , 中药产品出口 4.1 亿美元 , 接近去年全年的出口水平 。 (一)中药材出口 2002 年之前 , 中药材在中药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最大 , 一直占 2/3 以上 , 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占 1/3 。高技术含量及高附加值的中成药出口没有实现根本的突破 , 所占比例在中药产品出口中位居最后。进入 2002 年 , 中药产品出口出现了较大变化 , 中药材所占比例下降为中药出口总额的 1/3, 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出口出现很大增长 , 所占比例占 2/3。 中药材出口所占比例下降之势明显 ,1996 年中药材出口额为 5.04 亿美元 , 占当年中药产品出口总额的 73.6%, 到 2001 年 , 中药材出口总额为 2.75 亿美元 , 所占比例为 61.4%, 下降了 12.2 个百分点。 2002 年 1 - 6 月 , 中药材出口金额为 1.42 亿美元 , 所占整个中药产品比重为 34.8%, 与 2001 年全年所占比重相比 , 下降了 26.6% 。 近年来 , 中药材出口持续下降的原因是 : 非正常出口增加 , 企业无序竞争 , 互相压价 , 影响了中药材出口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日本、韩国、东南亚的中药材进口需求不旺等。 2000 年 , 中药材出口略有回升 , 得益于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对中药材的需求回升 , 尤其韩国市场的强劲恢复 , 是中国中药材出口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之一 , 同时, 部分中药材出口价格的提高对出口额的增加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中成药出口 中成药出口在经过连续四年下降后 , 从 2000 年开始 , 出口持续增长 ,1996 年出口总额为 1.15 亿美元 , 占中药产品出口总额的 16.8%, 2000 年 , 中成药出口出现回升 , 全年出口 0.91 亿美元 , 比上年增长 15.2%, 但仍比 1996 年下降 0.24 亿美元。2001 年 , 中成药出口额为 0.96 亿美元 , 同比增长了 5.5%, 2002 年 1 - 6月 , 中成药出口 1.82 亿美元 , 几乎相当于上年全年出口额的 2 倍。 中成药出口占中药产品出口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1996 年为 16.7%,2002 年 1 - 6月为 44.7%, 提高了 28 个百分点。这表明中成药正逐渐成为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主要力量。 1996 - 1999 年 , 中成药出口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进口大幅度减少。 2000 年以后 , 中成药出口得以回升的原因是中成药中的清凉油、片仔癀的出口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以及东南亚及日本、韩国需求量上升带来出口额大幅度增长。 (三)植物提取物出口 1996 - 2000 年 , 植物提取物的出口始终呈小幅增长之势 ,1996 年出口额为 0.67 亿美元 , 占中药产品出口总额的 9.8%,2000 年出口额为 1.14 亿美元 , 所占出口比重上升为 20.6%, 比 1996 年上升了 10.9 个百分点。 2001 年 , 出口又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 出口额为 0.78 亿美元。 2002 年 1 - 6 月出口额出现很大幅度增长 ,金额为 0.84 亿美元 , 超过上年全年的出口额 , 所占比例为 20.6%, 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植物提取物保持持续增长的原因是 : 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对植物提取物的需求不断增加 ;中国的植物提取物的生产成本较低 , 质量提高 , 竞争力增强。 二、中药产品出口的特点 (一)中药产品出口数量上升 , 单位价格下降 在中药产品出口数量逐年上升的同时 , 另一个严峻的事实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惕, 即中药产品出口价格总体呈下跌之势 , 尽管个别年份的中成药和植物提取物的单位价格有所上升 , 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药产品出口价格下降趋势。 1、中药材出口数量增加 , 价格下降 1996 年 , 中药材出口数量为 213327 吨 , 单位价格为 2361 美元/吨。2001 年出口 283140 吨 , 比 1996 年增加了 69813 吨 , 增长了 32.73%, 但是 , 出口总值却下降了 54.51%, 单位价格仅为 970 美元/吨 , 比 1996 年下降了 58.92%。2002 年 1 - 6 月 , 出口单价进一步下降 , 为 929 美元/吨 , 比上年又下降了 4.23%。 2、植物提取物的出口价格始终不稳定 , 总体呈下降趋势 1996 年 , 植物提取物的单位出口价格为 8799 美元/吨 , 全年共出口5584 吨。2001 年单位出口价格为 8663 美元/吨 , 全年出口 8932 吨 , 单位价格比 1996 年下降了 1.55%。 2002 年 1 - 6 月 , 单位出口价格为 8222 美元/吨 , 比上年又下降了 5.09%, 显示植物提取物的出口竞争非常激烈。 3、中成药产品出口数量及出口价格多数年份都呈下降趋势 1996 年中成药产品出口数量为 18708 吨 , 单位产品出口价格为 7561 美元/吨 ,2001 年出口数量为 12395 吨 , 但是 , 单位产品出口价格为 7705 美元/吨 , 分别比 1996 年下降了 33.75% 和 19.05% 。 2002 年 1 - 6 月 , 中成药出口量大幅度增长 , 为 79260 吨 , 但 单位出口价格仅为 2295 美元/吨 , 比上年下降了 70.25%。 (二)中药产品出口以原料药为主,单个品种出口金额不大 通过分析 1996 年至 2002 年 1 ? 6 月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原料药(植物提取物和中药材)在中药产品出口总额中一直占 80% 以上,而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中成药仅占整个中药产品出口额的 1/5 左右。 1996 年,提取物和中药材出口占中药产品出口额的 83.2%, 中成药出口仅占 16.8% 。 2002 年 1 ? 6 月,提取物和中药材出口占中药产品出口额的 79.4% ,中成药出口仅为 20.6%。 中药产品出口品种有上千种之多 , 但单个品种出口金额都不大 , 据海关统计 ,1996 至 2002 年 1 - 6 月 , 超过 1000 万美元的商品仅有 5 个, 并且一些品种的个别年份低于 1000 万美元。 1996 年以来 , 中药产品出口品种金额较大的有人参、鲜蜂王浆及制品、西洋参、甘草及制品、姜、肉桂、未列名药材、冬虫夏草、其他植物提取物、苦杏仁、片仔癀、清凉油、其他中成药 , 在这些品种中 , 真正连续多年单个品种出口过千万美元的只有人参和清凉油 2 种产品。 (三)中药产品出口市场集中于亚洲 中药产品出口的传统市场以亚洲为主 , 所占市场出口份额一直占 60% 以上。 对欧洲市场出口 1997 年超过 1 亿美元 , 达 1.25 亿美元 , 占中药产品出口比例为18.9%, 但 1998 年对其出口出现大幅度下滑 , 仅为 0.32 亿美元 , 下降了 74.3%。 1999 年和 2000 又有很大回升 ,2001 年出口又重新下降,2002 年 1 - 6 月 , 出口额又有增加 , 金额接近上年全年的出口额。但是 , 占整个中药产品出口的比例始终呈下降趋势 ,2002 年 1 - 6 月仅为 11.05%, 比 1997 年所占中药产品出口比例下降了 7.84 个百分点。 对美国市场的中药产品出口 1997 年为 0.75 亿美元 ,1998 年达 0.91亿美元 , 此后连续 3 年下降 ,2001 年为 0.52 亿美元 , 所占出口比例 1997 年为 11.3%,2001 年 , 所占比例为 11.68% 。 2002 年 1 - 6 月 , 对美国出口额达 0.61亿美元 , 超过上年全年对美国出口额 , 所占比例提高为 15%。 对美国市场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是 , 西药的副作用日渐明显 , 世界回归自然的热潮不断升温 , 对天然植物药的需求增多 , 因此 , 对美国出口的植物提取物不断增加。 1、中药产品对亚洲市场出口的特点 对亚洲出口中药产品中 , 以中药材和中成药为主。 1997 年 , 对亚洲出口中药材 3.25 亿美元 , 占中药材出口总额的 69.3%; 出口中成药 0.95 亿美元 , 占中成药出口总额的 77.3% 。对欧美的中药材出口为 1.30 亿美元 , 占中药材出口总额的 28.3%, 出口中成药 0.13 亿美元 , 占中成药出口总额的 11.5% 。 2001 年 , 中药材对亚洲出口进一步上升 , 占中药材出口的 79.36%, 上升了 9.98 个百分点 , 中成药出口则为75.83% , 较 1999 年下降了 3.97 个百分点。 2002 年 1 - 6 月 , 中药材对亚洲出口占整个中药材出口的 81.91%, 所占比例为 81.91% 。 2、植物提取物出口以欧美市场为主 植物提取物主要出口市场是欧洲和美国。1996 年 , 对欧洲出口为 0.12 亿美元 , 对美国出口为 0.27 亿美元 , 分别占提取物出口总额的 18.1% 和 40.6%, 两者合计为0.39 亿美元 , 占 58.9%, 对亚洲出口 0.26 亿美元 , 占 38.7%。 2001 年 , 植物提取物对欧美的出口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 对欧洲出口为 0.15 亿美元 , 占当年提取物对外出口的 19.85%, 比 1996 年增加了 0.03 亿美元。对美国出口基本持平。 2002年 1 - 6 月 , 对欧洲、美国出口略有增长 , 对亚洲出口有较大增长。 3、日本、香港、美国在中药产品出口市场位居前列 近几年 , 日本、香港、美国在中药产品出口市场中依次分列前三名。如 1997 年对日本出口 1.76 亿美元 , 占当年出口总额的 26.6%, 对香港出口 1.58 亿美元 , 占 23.9%, 对美国出口 0.75 亿美元 , 占 11.3%, 三者合计 4.08 亿美元 , 占当年中药产品出口总额的 61.0% 。 2002 年 1 - 6 月对日本出口 0.97 亿美元 , 占 2002 年上半年出口总额的 23.8%, 对香港出口 0.96 亿美元 , 占 23.6%, 对美国出口 0.61亿美元 , 占 15.0%, 三者合计占 62.4%, 日本、香港、美国市场的进口占中国中药产品出口总额的 2/3 以上 , 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

国际经贸国际经贸

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建议

■李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李瑞锋北京中医药大学

摘要:文章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中药出口规模不断增长,我国中药的国际

竞争力有所下降,我国中药出口品种以中药材和提取物为主,亚洲仍然是我国中药的主要出口市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我国

中药出口面临的基本形势,进而提出了促进我国中药出口的政策建议:通过

“以医带药

”方式推进中药的国际化;进一步制定完善中

药的相关标准及规范;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提高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制定鼓励中药出口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中药出口国际竞争力

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20世纪

80年代

全国中药材资源调查表明,中国拥有的中药资源种类为

12807

种,其中药用植物

11146种,药用动物

1581种,药用矿物

80

种;仅对

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进行统计,总蕴藏量就达

850

万吨左右;

1985年全国药材种植面积约

30万

hm2,常年栽培的

药材达

200余种;药材年收购量

30~40万吨,其中野生药材占

60%,家种药材占

40%(李刚,

2004)。2007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

积达到

96万

hm22008)。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为我

(国家统计局,

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和中药的国际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

中药是我国非常传统的出口商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记

载,唐宋时期就向外大量输出药材,当时出口的药品种类多达

几十种,包括人参、牛黄、朱砂、茯苓、附子、川椒、远志、甘草等

(李璐瑒,

2010)。中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

特色与优势,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

WTO及世界对传统医药重

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中药出口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1.我国中药出口规模不断增长。建国以来,我国中药出口

一直发展较快,海关统计数据显示,

1974年我国中药出口额首

次突破

1亿美元,

1979年达到

2.7亿美元,

1985年增加到

3.6

亿美元,

1974~1985年的平均增长率为

12.35%,发展迅速。

1991~2010的二十年间,我国中药出口经历了快速增长、下

降回落、快速增长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中,

1991-1995年我国中药

出口表现为快速增长的特征,中药出口额从

1991的

3.1亿美元

增加到

1995年的

7.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

25.54%;1995~2001

年,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及其他一些政策的影响,中药出口受

到限制,中药出口表现为不断下降的特征,中药出口额从

1995

7.7亿美元的高值,下降到

2001年的

4.5亿美元,年均下降

8.6%;进入

21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

WTO以后,我国中药出口

进一步得到快速发展。2001~2010年中药出口表现为快速增长

的特征,中药出口额从

2001年的

4.5亿美元增加到

2010年的

19.4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

17.63%。虽然期间受到

2008年国

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药出口额增长率出现下降,但是从

2010

年开始明显复苏,出口额增长率进一步提高到

32.9%。

2.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虽然我国中药出口近

年来发展较快,但是中药的竞争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却在不

断下降,表现为中药出口额占医药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下降,

1我国中药出口额变化情况(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海关统计年鉴

以及中药贸易竞争力指数不断降低等方面。

近年来,我国中药出口额占整个医药出口总额的比重相对

偏低,而且还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1995年中药出口额占全

部医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36.1%。2003年,中国中药出口

总值达到

7.12亿美元,而医药类商品

(包括中药、西药、医疗器

械、医用敷料等大类

)的出口总值达到

79.99亿美元,中药出口

所占的份额仅为

8.9%(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2004)。

2008年中药出口占全部医药出口额的比重仅为

4.1%(张中朋

等,

2009)。相对来讲,中药出口额占医药出口总额的比重及变

化趋势,与中药工业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及变化趋势

之间,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中药出口额占医药出口总额的比

重明显低于中药工业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中药出口

额占医药出口总额的比重基本呈现不断下降的特征,而中药工

业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却呈现不断增加的特征。数据

显示,

2001年中药工业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18.62%。到

2003年我国共有中药企业(包括中成药工业企业和

中药饮片工业企业)

1364家,全年中药工业产值达

810.26亿

元,中药工业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提高到

26.1%。2008

年我国中药工业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26.1%。2010

年我国中药实现工业产值

3172亿元,医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

11933.82亿元,中药工业产值占比进一步提高到

26.58%。

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选择了贸

易竞争力指数

TC(Trade

Competition

Index)这一指标来进行分

析现阶段,分析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普遍采用国际

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三个指标

来分析,但是由于关于中药的概念、内涵和范围,我国与国际

国际经贸国际经贸

2003-2008年中药出口额与中药工业产值在整个医药产业中的地位(

%)

资料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2004),中国高技术产业发

展年鉴(

2003、2008),张中朋等(

2009)

上的有关界定存在很大差异,导致统计口径不可比,难以准确

计算上述其他两个指标,所以本文只使用贸易竞争力指数这

一个指标进行分析。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某一产业或产品的

净出口与进出口总额之比,可以表明某国生产的某种产品是

净进口,还是净出口,以及净进口或净出口的相对规模,从而

反映某国生产的某种产品相对于世界市场上供应的其它国家

的该产品来讲,是处于生产效率的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以及优

劣势的程度。其计算方法为:

式中:

Xij表示

i国

j种商品的出口额;

Mij表示

i国

j种商品的进

口额。

TC值小于零,说明该产品为净进口,其生产效率低于国

际水平,不具有或缺乏国际竞争力;

TC大于零,说明该产品为

净出口,其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TC值越大,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

TC值等于零,则表示该产

品的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相当,其进出口纯属与国际间进行

品种交换。该指标的优点是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

除了通货膨胀、经济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

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该指标均介于

-1和

+1之间,因此在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具有可比性。

结果表明,我国中药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但不是很

强,而且国际竞争力正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贸易竞争

力指数从

1998年的

0.72下降到

2010年的

0.48。

2

1998-2010年我国中药贸易竞争力指数(

TC)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海关统计年鉴的相关

数据计算

2013年

1期

88

总第

706期

3.我国中药出口品种以中药材和提取物为主,附加值相对

偏低。从产品品种结构上来讲,我国出口中药产品主要包括中

药材、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

(含中药酒及营养保健品

)三大类。

近年来,我国中药产品出口额不断增加,但是从结构上来看,

以中药材和提取物为主,中成药所占比重相对较小。1996年我

国中药出口额中,中药材、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

(含中药酒及营

养保健品

)三者所占的比重为

73.5%、9.7%和

16.7%,中药材出

口所占比重相对较高,超过

70%,中成药出口所占比重不足

20%。之后,中药材出口额所占比重基本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1996年

~2006年中药材出口所占比重从

73.5%下降到

37.6%;

提取物出口额所占比重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1996年

~2006

年提取物出口额比重从

9.7%提高到

43.8%;中成药出口额所

占比重在波动中呈现小幅提高的特征,

1996年

~2006年中成

药出口额比重从

16.7%提高到

18.7%。但总体上,

1996年

~2005年以来,以中药材为主的出口格局一直没有改变。

2006年中药提取物出口额所占比重第一次超过中药材,

成为第一大出口来源,中药材成为第二大来源,中成药成为第

三大来源,中药出口格局发生明显改变。2006年

~2010年一直

维持这种出口格局。

总体上来讲,

1996年

~2010年间虽然中药材的出口比重

不断下降,但是仍然占到近

40%的份额,同时,中药提取物的

出口比重不断提高,已经超过

40%,二者合计的比重超过

80%。相对来讲,中成药的出口比重一直偏低,不足

20%。实际

上,早在

1989年,我国中成药出口就达到了

1.1亿美元

,占中

药出口总额的

30%,1991年

~1993年间,中成药出口额所占比

重一直都维持在

30%以上,不过逐渐开始表现出下降的特征,

1994年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比重降到了

20%左右,之

后,中成药出口额所占比重基本都维持在

20%以下,例如,

2010年中成药出口额增加到

3.54亿美元,但是占中药出口总

额的比重仍然不足

20%。现阶段,我国中药出口以中药材和提

取物为主的特征非常明显,意味着我国中药出口品种的结构

不合理,附加值依然偏低。

3我国中药出口产品的品种结构分布

资料来源:

1996-2007的数据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海

关统计年鉴,2008-2010的数据来自中国中医药年鉴。

4.亚洲仍然是我国中药的主要出口市场,目标市场相对

单一。近年来,我国中药出口覆盖国家和地区范围进一步扩

国际经贸

大,

2003年中药出口覆盖到的国家和地区已达

150个,

2008

年进一步增加到

160个。但是,我国中药出口的目标市场仍然

比较集中,相对单一,亚洲市场一直是主要出口市场。数据显

示,

1998年我国中药对亚洲出口

38985万美元,占中药出口总

额的

71.9%,是第一大出口市场;对欧洲出口

3207万美元,占

中药出口总额的

5.9%;对美国出口

9124万美元,占中药出口

总额的

16.8%;其他市场出口

2872万美元,占中药出口总额的

5.3%。1998年以来,出口亚洲市场的份额有所下降,从

1998年

71.9%下降到

2010年的

65%;出口欧洲市场的比重有所提

高,从

1998年的

5.9%增加到

2010年的

16.0%;出口美国市场

的比重出现下降的特征,从

1998年的

16.8%下降到

2010年的

10%;出口其他市场的比重从

1998年的

5.3%增加到

2010年

9%。

总体上来讲,我国中药出口市场结构近年来并没有出现

明显变化,亚洲市场仍然是主要出口市场,虽然比重有所下降,

但是下降幅度很小,

1998年

~2010年

12年间,仅仅下降了

6.9

个百分点,欧洲出口市场所占比重有所增加,增加

10.1个百分

点,美国出口市场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下降了

6.8个百分点。

4我国中药出口市场分布结构(

%)

资料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海关统计年鉴

二、我国中药出口贸易面临的形势

1.世界对中药的认识有所改变。长期以来,我国中药出口

受到中西方文化差异方面的影响,而无法得到快速发展。中医

和西医分属两个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思维方式也存在很大

差异。西方国家对中医药的很多理念和做法难以理解,在认识

上存在一定的偏见,这也导致了我国中药特别是中成药难以

进入国际市场,中药出口受到限制。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

西医药的局限性和毒副作用,开始更加关注传统医药领域,使

得世界对植物药及中药的认识也有所改变,国际市场对植物

药和中药的需求不断增加。WHO在

2002年发布的报告中认

为,世界基于传统医药的植物药市场规模已经达到

600亿美

元,国际植物药市场潜力巨大。

2.中药的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出口贸易壁垒增加。现

阶段我国中药在生产加工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很多方面还属于空白,虽然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标

准,但是存在标准偏低、范围有限等问题,还没有形成国际上

认可的中药管理标准体系,中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偏低,

质量标准难以得到国际的认可,国内标准还难以发展成为国

际标准。例如,历史上曾出现过小柴胡汤事件、麻黄事件、马兜

铃酸事件、御之堂减肥药事件等不良反应和中药副作用事件,

被国际媒体大肆炒作,对我国中药出口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

响。现阶段,我国中药依然存在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的问

题,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我国中药出口。

在我国中药标准体系建设滞后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利用

自身在技术方面的优势,不断提高对中药安全卫生、技术含

量、疗效、环保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限制我国中药的出口。加

之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中药出口的贸易壁垒有

所增加,进一步影响了中药的出口。例如,

2004年

3月

31日,

欧洲议会和理事会颁布《欧盟传统植物药(草药)注册程序指

令》(200424EC指令),其中规定中药出口企业必须提供

“待批

药品或同类相关药品在申请日之前已有至少

30年的药用历

史,包括在共同体内至少

15年的使用历史的文献或专家证

据。”,该指令首次承认了中药的

“药品地位

”,对于目前已经在

欧盟市场上以

“膳食补充剂

”等身份销售的草药产品,允许再

销售

7年,并在此期间允许采用传统草药简化申请的途径来

获取

“药品”的合法地位(李璐瑒,

2010)。但是我国的中药产品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基本都难以达到上述要求,其中比较突出

的问题是国内企业基本都无法出具产品在欧盟安全使用

15

年的相关证明材料,导致我国中药出口依然受到很大限制。截

至目前,在欧盟植物药注册中,我国仅有个别产品完成了简化

注册,而大多数产品只能继续以

“膳食补充剂

”或“食品

”等形

式出口。近年来,日韩也在不断提高中药进口质量标准,对我

国中药出口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3.我国中药出口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相对较弱。我国从

事中药出口经营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多,但是规模普遍较小,科

技创新能力不足,内部竞争激烈,整个中药行业集中度不高,

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直接影响我国中药的出口。数据

显示,

2009年,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企业总计有

2766家,其

中,出口中药材及饮片的企业有

1000家,出口额超过

100万

美元规模的企业仅有

7家(中国中医药年鉴行政篇,

2010),大

部分企业的规模都偏小,出口额相对偏低。近年来,韩国、日本

等国家在传统医药方面发展较快,这些国家生产的中药在药

品质量和包装设计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优势,加之资金雄厚、

技术先进,注重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品牌的建立,对我国的中药

形成了较大的竞争。

三、促进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的政策建议

1.进一步促进中医在世界各国的发展,通过

“以医带药

”方

式推进中药的国际化。中药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草药,中药是纳

入了中医药理论体系、能够按中医理论使用的药品,所以中药

的发展离不开中医的发展,中药的国际化离不开中医的国际

化,现阶段,通过

“以医带药

”方式,在促进中医国际化的过程

中不断推进中药的国际化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例如,

2012年从

7月

1日开始,澳大利亚对中医师进行全国注册管理,这意味

国际经贸国际经贸

着澳大利亚已把中医药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范畴,中医在澳

大利亚的发展为我国中药在澳大利亚的应用和发展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通过中医在国外的发展,可以提高国外民众对中医药行

业的整体认识水平,有利于中药在国外的注册和应用,进而扩

大中药出口。针对中药出口市场相对单一的问题,要积极在亚

洲以外的欧美等国家大力发展中医服务,进而带动中药出口。

总体来讲,在中医与中药的国际化问题上应始终坚持“以医带

药”的模式,促进医药产业的共同发展。

2.进一步制定完善中药的相关标准及规范。进一步完善中

药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中药种植、研发、生产加工、包装等

各个环节,特别注重将我国制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与国际接

轨,不断提高我国中药的质量和水平,增强竞争力,通过标准

化进一步提升我国中药的国际化水平。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

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相关技术,在中药标准制定方面应该发

挥应有的作用,通过推动国际标准的制定来促进我国中药的

国际化,进而促进世界中药产业的科学发展。

3.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提高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中

药企业技术创新不足是基本现实,为了提高我国中药的国际竞

争力,需要进一步加快中药企业的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使

我国中药的生产技术水平实现新的突破,不断生产出具有高科

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创新性产品,尽快摆脱中药出口以中药材

等原料性产品为主的局面,进一步提高中成药的国际竞争力,

提高中成药这种高附加值产品在中药出口中的份额。

4.制定鼓励中药出口的政策措施。近年来,我国曾出台一系

列政策促进中药贸易。2005年,国家八部委出台了《关于促进医

药产品出口的若干意见》。2009年

4月出台《国务院关于扶持和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明确了新

时期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强调要完善相关

政策,积极拓展中医药服务贸易。2012年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等

14个部门联合制订《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的若干

意见》,这些政策中都涉及到中药出口贸易,对我国中药出口具

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些政策文件都没有针对中药出口贸

易提出明确规定。为了促进中药出口贸易的发展,未来需要进

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鼓励我国中药出口,给予具有一定规

模和发展优势的企业相应的政策优惠和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WHO/EDM/TRM/2002.1.WHO

Traditional

Medicine

Strategy

2002-2005[M].WHO.Geneva,2002.11-12.

[2]李刚.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上).

中药研究与信息,2004.10

[3]李璐瑒.传统中药如何走向世界—2010.19

——再谈中药出口.首都医药,

[4]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2003年中药出口情况分析及

2004年预

测.医保信息,2004.02

[5]张中朋,刘张林.做大国际市场促进中药出口—

———中药出口二十年

回顾与策略探讨.中国现代中药,2009.10

作者简介:李荣(1980-),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专业:

国际贸易;李瑞锋,男,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

2013年

1期

90

总第

706期

人民币升值对纺织服装企业

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以泉州纺织服装企业为例

■陆焱平陈燕武刘凯华侨大学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JB-ZR1163)

摘要: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仅次于电子通信业的第二大出

口行业,出口依存度高达

51%。福建省泉州市的服装产业是中国

服装产业三大板块之一,占全国休闲服装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

全市共有

8000多家企业。人民币升值给企业的出口造成严重的

冲击。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泉州纺织服装企业出口的影响,

并提出泉州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长短期对策。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泉州纺织服装企业影响对策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形势的持续低

迷和失业率的不断增加以及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使得人民币面

临着较大的升值压力。由于我国服装纺织品不断扩大的市场份

额是建立在我国廉价劳动力成本和较低产品价格优势之上的,

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人民币的升值大大

地消弱了。

福建省泉州市地处闽南金三角,是闽东南沿海经济最发达、

最活跃的地区,泉州市区及下辖的晋江市、石狮市等地有近万家

纺织服装企业,纺织服装出口是其重要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泉

州市纺织服装业实现总产值

126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26%

,占全国同行业总产值的

10%

,出口值

32亿美元,约占全市出口商

品总值的

25.8%。但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经济缓慢复苏,且伴随着

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泉州纺织服装出口也受到很大影响。据泉州统

计局数据显示,人民币每升值

1%,纺织服装行业销售利润就下降

2%-6%,如果人民币进一步升值

5%~10%,纺织行业的利润率将

要下降

10%~60%。

二﹑泉州市纺织服装品出口概况

纺织服装业是泉州市主要的产业之一。泉州纺织服装业起

步于上世纪

80年代,现已经发展成为泉州第一大支柱产业,在全

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纺织服装业已成为泉州最具优势

的支柱产业,而泉州也成为我国最大的休闲男装、童装、体育运动

服装生产基地。泉州市石狮不仅是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也是福建

省休闲服装产业集群的中心区,品牌总量跃居全国县级市第二

位,涌现出爱登堡、彬伊奴、卡宾、威兰西等一批著名品牌。相关

资料显示:泉州市现在有大约

8000家企业是纺织服装的生产,从

业人员更是有

50万余人;在泉州市的工业总产值中超

1000亿

元的庞大服装产业占

1/4

,出口商品值占全市出口商品总值的

27.5%

,产量占全省的

70%

,占全国的

10%;泉州纺织服装企业已

获得中国名牌产品

12项、中国驰名商标

32枚、中国

500个最具

价值品牌

5枚和国家免检产品

18件;全市

8000家纺织服装企

欧盟遏止中国崛起论文发表

当前的国际形势主题还是和平和发展,但是我想恐怖主义和地区冲突还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比如说朝鲜半岛形式,以及伊朗核问题。不过我相信世界还是和平的。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与外界的关系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中欧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向前迈了一步。本文结合中欧关系的现状,谈谈自己一些看法,并且从中方角度浅谈如何应对中欧的现状。关键词:国际关系 中欧 全球化 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与外界的关系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2004年之后中欧结束了长达10年的“蜜月期”,逐渐的进入了一直复杂的环境之中。一、 中欧关系的现状1.合作的关系中欧的战略伙伴关系没有能够取得比较有突破性的进展。曾处在“蜜月”期的中欧双方都希望让合作的加深来解决一些问题,同时也加强彼此的合作关系。例如,中方觉得欧盟应取消对华的军售禁令,应该承认中国市场的经济地位。虽然欧方也作了积极的回应,然而在这两个问题上到现在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然而,实践的结果表明双方没有能够在任何一个重大的问题上真正的展现出中欧合作的强烈期望。 2.竞争的关系 中欧在曾经相互合作的领域里也出现了竞争的关系。在经济关系上,中欧关系一直是以合作互补性的典范著称。过去的近些年中欧之间的贸易基本保持平衡,其中,欧盟在中国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欧洲的企业也获得了预期的市场,强化了自身的竞争水平。然而,在2004年欧盟成为了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之后,彼此的竞争的关系在经济关系中也变的明显了。欧方不停的抱怨中方对欧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频繁的运用针对中国的进口产品的保护主义的措施。欧盟也在不断的给中方施加压力,一再要求中国要开放本国的市场以及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在2006年欧盟曾发表的对华政策的文件中更是把中国看作是“对欧盟贸易政策的最大挑战”,甚至还提出了让中国做出让步的要求。不仅如此,中国曾参与的欧盟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的研究,这被看做是中欧合作的具有标志性的一个事件。然而现在,因为欧方不断的在这个计划中去排挤中国,中国已开始加速自主研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且在频率的占用上面与欧盟形成了正面的竞争关系。3.外交新问题在一些曾不相关联的事情上,中欧之间出现了新的问题。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在2005年之前并没有引起欧盟各国的关注,这也和中欧的双边关系没有什么关系。但是2005年之后,中欧就中国对非的政策一直表现出不满。在一些政治的问题上,欧方也经常地指责中国与津巴布韦和苏丹这些在欧方看来属于专制的国家所保持的友好关系。欧方对中国在非洲的能源以及矿产的资源领域中的投资活动很是不满,总是把中国比做是抢夺非洲资源侵略者。对于一些援助的问题,欧方还经常地指责中方不加任何的政治条件的一些援助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众所周知,近代外交始于西方民族国家纷纷独立之际,而奉行“民族国家至上”原则的外交则始于法国枢机主教黎塞留,黎塞留对近代外交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拿破仑滑铁卢之役战败到维也纳会议,梅特涅时代的外交奉行“欧洲协调原则”即是欧洲的保守势力出于共同的国家利益对革命势力的遏制而团结在一起。俾斯麦统一德国后打破了均势外交,奉行“现实政治原则”即以国家实力及利益来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正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所说“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中国在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后,实际上已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是列强角逐鱼肉的对象。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前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独立外交。在此要讨论的是中国在1949年后外交政策的变化。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也有国家利益的考量,中国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是与苏联结盟来对抗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1960年因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成了“第三世界的代言人”既反美帝又反苏修,事实证明这种纯粹以意识形态外主,牺牲国家利益的政策是不可取的,从1960—1971年中国实行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了中美苏三角关系。中美联手对抗当时如日中天的苏联,以遏止苏联的扩张。这个历史性的外交转变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不再以意识形态为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而改以国家利益为外交政策制定的基石。因为对美关系的改善客观上也促进了后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融入了国际经济秩序。当今的中国外交政策即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霸,俄罗斯虽已雄风不在,但对世界还有一定的影响力,欧洲离国家的形成还有很长的距离,暂还不能形成统一的政治实体。但欧盟一直希望联合起来以摆脱美国的影响力。日本自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后一直在追求恢复正常国家的地位,以改变“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国际地位。而印度随着经济的崛起也想追求大国的地位,称霸南亚。处理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点。而对美关系则是重中之重。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强权,二战后一直扮演的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警察”角色。虽有些学者说美国正处于衰落之中,比如“911”后,伊拉克战争,还有目前的金融危机等,但其仍拥有无可比拟的超级实力。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将关系到中国未

2012当前国际形势分析 2012年以及过去的2011年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国家兴起,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经济在缓慢和不平衡中复苏,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朝鲜半岛安全不容乐观、中东战火纷飞、伊朗核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非洲大面积军事冲突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纷争愈演愈烈。2011已经走过大半,我们期待合作,期待和平、期待发展、期待绿色。简单地从几个大国来看:美国力不从心,已经进行了战略调整,高调重返东南亚,以遏制中国;欧盟与欧元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欧洲领导人正竭力与危机奋战;俄罗斯痛感资源出口依赖型经济结构的弊端,决定加大外交为经济现代化服务的力度;日本经济本来就萎靡不振,在经历了9级地震后,国家经济更是遭受重创,政府公信力下降;中国外交活跃主动,在国际经济复苏、全球综合治理、地区形势稳定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但国内CPI持续上涨、与周边国家间领土争端成为影响中国发展的最主要问题。1、新兴大国在各领域发挥影响、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加快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保持强势发展势头,尤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为代表,其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1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比重将达52%,历史上首次超过经合组织成员国。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气候变化以及伊朗核、朝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二十国集团G20当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占了成员国的半数。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仍具有相对优势,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话语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各大国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纷纷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互动更加活跃。国际关系的形态更加多样,内涵更加复杂。传统国家间阵营和界限趋于模糊,利益组合趋于复杂。围绕气候变化、核安全与防扩散、国际金融改革等议题,各国根据不同利益需要结成不同联盟。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国际权力更加分散。普通民众通过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对外交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增加。2、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仍面临许多不确定风险2010年,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经济回暖迹象。但另一方面,各国为刺激经济增长而实施的扩张性政策导致政府债台高筑。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二十国集团成员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比例已近8%。2010财政年度美国财政赤字达创纪录的1.3万亿美元,2011财政年度的财政赤字将进一步恶化。日本的财政状况也不容乐观,政府债务规模是GDP的200%,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20个月下降,深陷通缩泥潭,但震后重建可能会给日本带来一丝转机。中国和印度等亚洲主要国家经济复苏强劲,但面临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风险,并且可能将风险传导给亚洲其他国家。2011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增长,至于增势是否减缓则存在未定因素。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仍然很不乐观。IMF《全球金融报告》认为,尽管世界经济仍在复苏,但全球金融体系发展依然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在世界经济复苏的同时,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表逐渐改善,但要取得更大进展则需化解主要银行系统的遗留问题。然而,巨大的下行风险仍然存在,发达国家面临着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挑战。事实证明,新兴市场经济体对金融危机冲击有更强的抵抗力,但其金融体系依然脆弱,并面临着遭受巨额资本流入冲击的风险。3、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中美扮演重要角色第一,朝鲜半岛剑拔弩张:朝鲜与韩国依然对“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闹得不可开交,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将得以延续。朝鲜和韩国之间再度出现军事摩擦的可能性相当大。由于双方领导人在国内政治领域中的回旋余地都很有限,因此,对于军事摩擦和冲突的控制将更多取决于美国和中国等周边大国的克制与约束。第二,中东地区的情况令人担忧:阿以谈判再一次因犹太人定居点问题而告破裂,中东和平进程再度搁浅,而且很难在近期内再度开启。从2011年7月起,美军将开始从伊拉克撤军,但撤军规模也有可能取决于伊拉克马利基政府的工作绩效。由于巴基斯坦坚决拒绝美军跨过巴阿边界围剿藏匿于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塔利班组织,而美国扶植的卡尔扎伊政府又十分脆弱,所以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规模也迟迟难以决定。伊朗核危机在经过一系列外交折中之后仍然处于僵持阶段。第三,2011年非洲的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苏丹于2011年1月8日就南部苏丹是否独立问题进行全民公投,南北双方尊重公投结果,和平分手,结果还不错,没有带来大规模冲突。再看利比亚,卡扎菲与反对派双方你争我夺,北约组织对其进行军事打击,施行空袭,对人民在成了巨大伤害,不断有人员伤亡。第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1号,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使塔利班武装分子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这无疑是全球打击恐怖分子上重要的一笔和胜利。但恐怖主义泛滥依然像乌云一样给世界压力,《人民网》5月2日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篇注明是知名媒体评论员写作的文章,题目是“拉登被埋葬在春天里,但美国反恐战争仍在严冬”,认为“从实际情况看,美国的中东反恐策略从未成功,反而是越反越恐”。最后,中国周边很不安定:首先表现在与越南、菲律宾、印尼等国因南海争端分歧扩大,越南菲律宾不断扩充军备,进而耀武扬威,但最近似乎有缓和之势;其次,钓鱼岛争端,中日关系一度紧张,但因为日本大地震的发生,此事似乎暂时搁置;最后是中印间领土争端,印度通过进口先进装备不断提升其军事力量,与中国形成对抗。而我国一直本着和平对话解决问题的方针,一方面通过外交手段与其交涉,争取不直接与其产生军事冲突,一方面大力提升我国军事防御能力,东风21-D、歼-20、航母等先进军事武器不断亮相,以震慑其他国家。2390字

欧盟与英国论文发表

英国成功脱欧,中欧合作战略将困难重重自从美国制定重返亚太战略,中国面临的周边环境压力陡增,急需寻找新的合作对象缓解美日等国联合施加的经济和政治压力。与中国相似,欧盟也苦于美国过多的干涉降低其在国际贸易中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欧盟成为了中国应对美国压力的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而英国正是中国叩开欧盟大门重要的一环。去年以来,中英贸易往来愈加频繁,创造了越来越多经济利益共同点。为实现互利共赢,英国开始在欧盟的角色逐渐转变为中国的重要支持者和伙伴,例如其大力游说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以帮助中国实现关税减免。除此之外,英国也大力推动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协定。如果这份资金总额达到数十亿美元的协定成功签署,将为中国带来巨额的贸易订单,有助于全面打开欧洲市场。这份贸易协定成功实施或将会对美国支持的泛大西洋贸易投资造成巨大冲击,成为中国应对美国逐渐收紧的对华政策重要措施。然而,一旦英国脱欧成功,中国通过英国加强与欧盟合作的战略计划将会变得困难重重。英国脱离欧盟无异于间接打破中国和欧盟无形的合作纽带,使得中国不得不另外选择其他方式加紧和欧盟的合作,而前期铺垫的各种政策贸易的影响也很有可能大打折扣,成为高额的沉没成本。英国成功脱欧,将失去众多来自中国企业的贸易投资中国在欧洲市场有将近5亿的潜在客户,具有强大的发展前景。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欧洲市场已经高度一体化,形成自己成熟的市场模型,本土品牌间合作紧密,将许多中国企业拒之门外。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中国企业选择曲线救国的战略,先打入对中国企业相对宽松的英国市场,然后以其为基础打入欧洲市场。许多中国企业已经在英国建立分支甚至是总部,希望通过英国和欧盟的联系获得其他欧盟国家的关税优待政策。此外,已经有不少中国企业将触角伸向价值制造链,期待和英国的合作可以扩大中国与英国甚至和欧盟之间技术转移的可能,打破美国等国建立的高精尖技术贸易壁垒,其中不乏大型企业。如果英国公投离开欧盟,无异于封锁了那些期待打入欧洲市场的中国企业的战略。中国首富王健林就曾评论称如果英国脱离欧盟,将会失去不少来自中国企业的贸易投资。他在近期访问英国时警告称,如果英国退出欧盟,中国公司可能会考虑将其欧洲总部迁往别处。正如他所预测,许多中国企业已经暂停了和英国投资合作的谈判,等待公投结果再做下一步打算。英国成功脱欧,或打乱人民币国际化步骤如今,人民币刚刚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揽子货币计划,迈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中国正推动和主要贸易合作国实现人民币结算的政策,从而巩固和加强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英国在这一方面为中国提供了大力支持——伦敦已经成为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伦敦一直是欧盟的金融服务中心,这为那些总部设在英国金融公司带来很大的便利。这些企业相当于拥有在欧盟其它国家开设分支的“申根”,不需要在对象国再次进行注册。因而,中国将伦敦作为人民币在欧洲市场中的流动的重要基地。然而一旦英国脱欧,这项货币红利就不复存在,人民币通过英国在欧洲推广的战略所带来的成本也大大增加。相较之下,英国不再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最佳战略伙伴。从整体来看,英国这次公投将会对中英和中欧贸易带来巨大的影响。如果英国继续留在欧盟,中国可以按照之前的计划继续加紧合作。然而一旦英国脱离欧盟,英国和欧盟间将会在接下来的两年中签订各领域的“分家”合为经济运转带来极大不稳定性。这就意味着中国需要重新制定更谨慎战略以推动和欧盟的合作。

1、找到杂志社的投稿邮箱号码。2、把自己的论文发送到杂志社的投稿邮箱等待即可。综上所述就是英国读博发表优质论文的方法。

英国是欧盟中的一个“捣蛋鬼”。英国现在是欧盟成员国。但历史上英国是反对欧盟的前身欧共体的。它与欧盟的关系比其他国家更微妙。欧共体成立于1957年,由法、德主倡。英国当时不但不参与,还与奥地利、爱尔兰、芬兰、冰岛、挪威、列支敦士登、瑞典和瑞士等国家于1960年成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搞自己的独立王国。但形势比人强,英国最终还是在1973年与爱尔兰、丹麦、芬兰、瑞典等国加入欧共体。就算是加入了欧共体,英国还是三心二意,难于合作,在欧盟中自我选择的孤立状态,拒绝加入欧元区。

建议去东方财富网看相关新闻,或者股评微博直接抄袭就可以

我国技术出口论文发表

到期刊网上找找看O(∩_∩)O~

进入20世纪90年代初,一场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科学技术革命在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展开,由此也推动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据中国统计年鉴,201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数额为5840.34亿美元,货物出口数额为6674.44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货物出口处于顺差的地位。

具体到省市来看,江苏、浙江和上海作为长三角代表性的省市,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货物出口上面发展迅速。

2017年全国国家级高新区数量总数达到156个,其中江苏国家级高新区为17个,占全国总量的11%,上海和浙江国家级高新区数量之和为10个,占全国比例为6.4%。从高新技术公司数量看,上海市高新技术公司数量在2017年达到7494个,浙江省为9047个,而江苏省高新技术公司在三个省份中居于首位,总量为13661个。

从公司实力角度看,上海7494家高新技术公司年末实现工业总产值12551.85亿元,净利润2002亿元,工业产值转化为净利润的能力相对较强,货物出口能力相较2016年有所上升,货物出口总额为2598.44亿元,公司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浙江省在2017年,9047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20120.22亿元,实现年末净利润2995.51亿元,货物出口总额4102.50亿元。

同年江苏13661家公司实现33550.27亿元的工业总产值,仅次于广东,位居全国第二位,年末从业人员为3084630人,实现年末净利润2659.64亿元,货物出口能力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公司货物出口总额为6732.23亿元,但江苏和浙江在工业总产值转化为净利润方面逊色于上海。在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货物出口现状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我们根据江苏、浙江、上海各省市的统计年鉴,对2011-2017年三省市及全国的高新技术产品的货物出口总量做了统计。

从表1可以看到2011-2017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市高新技术产品货物出口量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货物出口量的比例都维持相对平稳的状态,从占比比例绝对值看,江苏省占全国的比例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每年占比超越上海和浙江占比的总和。

表1 江、浙、沪高新技术统计产品出口量(亿美元)

江苏省必须加大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促使工业产值向科技成果的转化,弥补自身在专利发明上的短板,同时加大力度吸引优秀的人才,以人才质量的提高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加大省内科技从业人员的绝对值。

对于江苏省公司自身来说,技术创新的增强,技术含量的提升任何时候都要成为公司的生命线,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时,必须对外资进行有选择的甄选,要促使国外的资本向技术的转化。

上海地区科技创新能力也具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因此需要在社会发展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工业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相应产值,为高新技术产品货物出口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坚实的保证。

对浙江省来说,必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政策,鼓励地区进货物出口产业的发展,提高本地区对外贸易能力的提升。因此必须加快落实《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条例》,法律层面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针对浙江货物出口公司,要积极做好公司的所得税减免工作,增强高新技术产品的货物出口竞争力,同时要加大政府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使政府相关政策落实到位。

参考:发展我国技术贸易的措施与对策及意义[内容提要] 技术贸易壁垒体系包括技术标准与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包装和标签要求、产品检疫检验制度、信息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内容,它具有广泛性、系统性、合法性、双重性、隐蔽性和灵活性、争议性等特点。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中新兴的一类贸易限制性措施。我国加入WTO后,可以充分利用WTO的相关规定突破技术壁垒。通过WTO的透明度原则,提前获知其他成员国的技术壁垒最新动向,利用《TBT协议》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的优惠待遇,用好用足“例外条款”,保护我国民族工业。根据协议中发达国家应在法规、标准、认证和检验制度上给予发展中国家援助的规定,从发达国家获得一些经济发展必要的技术、质量、管理、认证、检验等方面的信息及指导,促进我国科技水平、技术法规和标准、认证水平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关 键 词] 技术贸易 壁垒 出口贸易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贸易的自由化趋势,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藩篱不断拆除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采取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保护性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 –TBT),以阻止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因此,研究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实施技术壁垒的状况,对我国出口贸易及企业的生产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及特点技术壁垒的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技术性壁垒指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WTO/TBT),即国家对本国市场流通的商品进行管理时,由于其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以及为证明商品和企业符合法规和标准要求而建立的合格评定程序,即认证制度、认可制度、检验制度与其他国家不一样,形成影响自由贸易的壁垒。广义技术壁垒是指所有的影响贸易的技术性措施,除了含有WTO/TBT的内容之外,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WTO知识产权协议、服务贸易协议中的“绿色条款”等内容,还涉及WTO之外,由国际社会签署的与环境和资源等问题有关的国际条约中与贸易有关的内容。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内容:繁琐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商品的包装、标签和标识的规定、质量认证、认可制度、检验程序和检验手续、商品的品种、规格、花色、款式和其它外观要求、计量单位制、物品编码标志系统、实施动植物检疫的法律、规定、程序等、环境和生态要求、国家和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其他 TBT措施的兴起有其客观必然性。究其根源,首先是由于日益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使人们对环境和贸易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战后50年多年来,国际贸易逐渐呈现日益全球化的趋势,各国在享受国际贸易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在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环境压力。人们已经认识到贸易对环境的破坏,如加剧了资源的开采、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量、扩大了有害物质和病菌的传播范围等。因此许多国家纷纷要求对国际贸易加以必要的限制,以达到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其次,在GATT/WTO的推动下,各国之间的关税壁垒已大幅削减,大量非关税壁垒措施被取消,TBT措施由于其形式上的合法性和内涵上的合理性,在运用中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目的是限制进口,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扩大对外贸易的影响是严重、深远的,这是因为贸易技术壁垒较之其它壁垒而言,具有它独有的特性:1、广泛性。从产品角度看,不仅涉及资源环境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初级产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产品的加工程度和技术水平越高,所受的制约和影响也越显著;从过程角度来看,包括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从领域来看,已从有形商品扩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技术贸易壁垒措施的表现形式也涉及到法律、法令、规定、要求、程序、强制性或自愿性措施等各个方面。2、隐蔽性和灵活性。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其他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许可证等)相比,不仅隐蔽地回避了分配不合理、歧视性分歧,而且各种技术标准极为复杂,往往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没有限制在那个国家,一视同仁,不存在配额问题,而且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是以高科技基础上的技术标准为基础,科技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难以做出判断。他们的技术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而且面又很广,很难全面顾及。更何况把贸易保护的实现转移到人类健康保护上,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欺性。由于技术贸易壁垒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在具体实施和操作时很容易被发达国家用来对外国产品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标准,可以对进口产品随心所欲的刁难和抵制,从而具备了实施灵活性的特点。3、合理性。设立技术法规、标准及检验程序,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及消费者利益,因而有其合理的一面。WTO的有关技术贸易壁垒协议并不否认各国技术壁垒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只是要求技术壁垒不应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不得具有歧视性。4、复杂性。技术壁垒因其涉及的技术和适用范围的广泛性,使其比配额、许可证等其他非关税壁垒形式更为复杂,而WTO允许各国根据自身特点,如地理及消费习惯等制定与别人不同的技术标准,因此 ,要证明技术标准是否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并不容易。5、双重性。实行技术贸易壁垒有其合理性,即真正为了实现规定的合法目标是可以采取合适的壁垒措施的。正常的技术贸易壁垒是指合法合理地采取技术性措施以达到合理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及生态环境的目的,如禁止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可以保护进口国的生态环境,强制规定产品的安全标准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甚至生命等;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特别是美、日、欧等凭借其自身的技术、经济优势,制定比国际标准更为苛刻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技术认证制度等,以技术贸易壁垒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6、争议性。各国采取的技术壁垒措施经常变化,且各国差异较大,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难以适应。比如法国规定纯毛服装含毛率只需达到85%以上,就算作纯毛服装了;而比利时的规定含毛率必须达到97%;德国则要求更高,含毛率必须达到99%时,才能称为纯毛服装。由于技术贸易壁垒涉及面非常广泛,有些还相当复杂,加上其形式上的合法性和实施过程中的隐蔽性,结果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评定标准,难以形成统一的衡量标准,因此,国与国之间较难相互协调,容易引起争议,并且解决争议的时滞较长。构筑我国技术贸易保护体系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是指一国或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及动植物生命与健康、阻止欺诈、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为目的,或以贸易保护为目的所采取的种种技术性限制措施(包括技术法规和标准、产品检验和检疫措施、包装和标签要求、信息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越来越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关税逐渐降低,进出口数量配额、许可证制度、外汇管制等非关税措施日益受到约束和限制。相反,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越来越大。据统计,进入新世纪后,世界贸易壁垒的80%来源于技术性贸易壁垒。近年来,我国有80%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使用技术贸易壁垒的国家越来越多,影响了我国出口总额的60%。譬如,日本设置了名目繁多的技术性检验检疫措施,严重影响了我农产品出口。今年以来,日本通过改制、修法、强检等手段,进一步强化食品卫生管理,通过技术壁垒限制我农产品对日出口意图十分明显。受其影响,2002年我对日出口农产品57亿美元,增幅为零,占比从2001年的35%下降至32%;今年上半年同比又下降0.2%。据初步统计,目前日方采取的上述措施,已经影响我23亿美元农产品出口,占我对日农产品出口的40%。此外,欧盟禁止进口我禽肉等动物源性产品,至今尚未完全解禁,匈牙利、俄罗斯、沙特、日本、墨西哥、阿联酋也纷纷效仿,对中国大陆的禽肉和蜂蜜实施技术限制;美国以反恐为名,将于今年12月开始执行食品注册通报制度;俄罗斯从今年开始对肉类产品实行进口配额管理,等等。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能否以核心技术专利为依托,建立起先进的技术标准体系,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经济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构建与完善我国技术性贸易保护体系十分必要 第一,技术性贸易措施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出口的主要因素。目前,技术性壁垒已经成为继反倾销后我国出口面临的最大非关税壁垒。我国每年受反倾销影响的出口额仅占1%左右,而受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已经占到25%,约为450亿~500亿美元。涉及农产品、纺织品、玩具和机电产品等不同的领域,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第二,我国对技术性贸易保护认识不够全面、准确。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认识比较模糊,有时笼统地把贸易对象基于正当理由拒绝我国商品的出口都称之为技术壁垒。《TBT协议》(WTO/TBT)明确规定一国基于维护国家安全、人类安全与健康、动植物安全与健康、环境保护、防止欺诈行为等方面的正当原因可以采取技术性贸易措施。我们反对的是违反规则和原则的不正当行为。我国农产品因有害物质超标、包装材料用木材易发生有病虫卵等原因而被贸易对象国拒绝入境等事件的发生,就不能认为是对方故意设置贸易壁垒。相反,应当看到并利用此类压力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加速企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第三,技术标准滞后,信息不灵,技术法规有待完善。我国的标准化工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标准时效性差,标准修订和复审周期长,有些行业或产品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标准,高新技术领域的标准研究几乎都是空白;有关合格程序规定基本上受官方控制,难以形成公平公正的机制。我国对国际技术标准、技术法规以及主要贸易对象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缺乏应有的了解,在出口贸易中时常出现盲目性、进而陷入被动局面。在产品标准方面,我国的许多标准严重低于国际标准,或者是与国际标准协调性差。更大的问题是,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起全国各行业、各地区协调、统一的技术法规体系。 第四,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目前在技术性贸易措施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特别是在出口产品遇到问题时,常常是各部门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贻误时机。现有的做法既不能向国内企业提供国外的最新信息,又不能向国外提供我国的有关法规,经常被指责为缺乏“透明度原则”和“非歧视原则”,从而给自己造成被动。 构建与完善我国技术性贸易保护的建议 第一,构建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的统一协调机制。要整体考虑,按照我国产业发展和WTO协议的规定,建立起一种能保证各执法机构通力合作、高效运转的机制。利用WTO/TBT协议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检疫协议》的有利条款,为我国的出口创汇服务。对于国外的歧视性技术贸易措施,要加大谈判和磋商的力度,可以配合各种报复和反报复行动,营造有利于我国出口的公平公正的环境。同时要加强信息沟通,应付一些突发性事件。加快通报咨询网建设,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及时向企业提供关于WTO/TBT和主要贸易对象国的国际技术性法规以及技术性保护措施的动态信息。 第二,参考国际规范,构建自己的TBT体系。为了保护国民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利益,在参照国际标准制定国内环境法则和标准的同时,应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构建我国的TBT体系。在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保等诸方面制订强制性标准,制定和实施对国外相关技术产品有一定针对性、抑制性和限制性的有关法律、技术标准和检验制度,把未达到技术标准的产品拒于国门之外。首先政府应加快我国技术法规、标准和措施的国际标准化进程,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国际制度,并与其保持一致,在原有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相关法规。其次,加快制定和完善各类商品生产和销售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构筑我国的绿色壁垒。再次,强化检验检疫制度。对冲击国内市场的进口商品,实施安全质量许可制度,加贴安全标志等。 第三,完善我国的认证制度,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认证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中国商品成功跨出国门的先决条件之一。但我国的认证制度很不健全,保护国内市场的TBT体系远未建立起来。美国有55种认证体系,日本有25种认证体系,欧盟内部已有9种统一的认证体系,中国尚未形成统一认证体系。在我国,已通过ISO9000认证的企业,不少是在用户要求下被动申请认证的,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进行认证,制约了我国产品的出口。因此,我们应广泛深入宣传、大力推广ISO、IEC等一系列国际性标准的认证,进一步扩大生产企业认证覆盖面,使更多的有实力的企业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证书,为其产品进军国际市场取得“通行证”。同时加强与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签订认证协议,实行相互认证,节省产品在重复认证中的巨额花费,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 第四,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力争将我国已具优势的项目标准纳入到国际标准中去。目前采用的国际标准有很多都是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或者是发达国家的大企业的企业标准转化而来的,这些标准充分地反映了发达国家的利益,这显然不利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在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参与率看,美国80%,法国70%,英国50%。发达国家在国际标准活动中还千方百计地争取领导权、发言权和主办权,竭力将本国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以占领国际贸易技术制高点。因此,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跟着采用他们已经制定的一些标准,而应积极主动地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活动,使国际标准能充分反映我国的意见和要求,力争将我国已具优势的项目标准纳入到国际标准中去,特别是争取把具有中国国情特点的文化、传统工艺品、名品等纳入国际标准,以扩大我国的影响。 第五,加大宣传力度,培养专门人才。我国企业对技术性贸易知识知之甚少,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状况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宣传、培训和普及工作急待开展。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宣传我国的技术法规及标准,努力使它们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甚至逐渐使它们成为国际公认标准和惯例。要采取多种形式,尽快培养大批熟悉WTO/TBT协议规则、精通外语、能够参与解决国际争端的专门人才。二、TBT对我国贸易的影响1、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面广,从传统产品到高技术产品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第一位,然而机电产品受发达国家在噪声污染、电磁污染、节能性、兼容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限制,仅1992年就有80亿美元出口产品受到影响,到1998年达200亿美元。比如美国要求出口到该国的一般电子、电器产品均要符合FCC或UL规定的一系列标准,如不符合上述标准的话,一律不准许进口。而欧盟则规定欧盟国家以外的工业品要想进入欧盟市场就必须加贴CE标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90亿美元的出口机电产品受到有关《臭氧层保护国际公约》的限制而被禁止生产和销售,还有8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绿色标志制度的影响,240亿美元出口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环保包装要求而受到间接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也受到严重的制约。2000年7月开始,欧盟国家对我国出口茶叶实行新的农药最高允许残留量标准,限制禁止使用的农药从原来的29种增至62种,部分农药残留标准则比原有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这意味着中国茶叶今后只有达到绿色食品的A级标准才能进入欧盟市场,对于农药残留超标茶叶就地封存销毁或退回原产国。据欧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进入欧盟的茶叶农药残留超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形势不容乐观。传统的纺织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不断被发达国家、甚至是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所拒绝。我国出口的医药产品和玩具质量和安全等问题都受到严格的限制,就连一些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也受到技术壁垒的影响。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标准和制度不断增多,涉及范围越来越广,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技术实力较高,造成各国的技术标准水平较高,法规较严,尤其是对产品的环境标准要求,让我国的许多出口产品望尘莫及。如欧盟不仅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法规,而且各国也有各自的严格标准,它们对进口商品可以随时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标准,从总体来看,要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都必须至少达到三个条件之一,即:(1) 符合欧洲标准EN,取得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2) 与人身安全有关的产品,要取得欧共体安全认证标志CE;(3) 进入欧共体市场的产品厂商,要取得ISO9000合格证书。同时,欧共体还明确要求进入欧共体市场的产品凡涉及欧共体指令的,必须符合指令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认证,才允许在欧洲统一市场流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明显滞后,美国现有55种认证体系,日本有25种认证体系,欧盟内部已有9种统一的认证体系,而我国尚未形成统一认证体系。我国工业标准约有70%—80%低于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这是我国不少商品由于不达标而被排挤在国际市场之外的根本原因。3、除产品本身技术壁垒外,产品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及产品包装和标签等也受到严格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有新的增长趋势,它不仅对产品的最终形式有技术性要求,而且对产品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也提出了技术要求。例如,美国对进口的水产品、果汁、蔬菜生产过程实施HACCP计划,该计划是一个鉴别危害并控制危害措施的管理体系,要求进口蔬菜水果从种植、收获、包装运输直至销售的全过程进行限制,同时对水质、肥料、操作人员的个人卫生及健康、仓储、运输工具的卫生等进行安全防卫管理控制,保证食品安全卫生。时下国际上正实施的环境标志和ISO14000认证等,不仅涉及产品本身,而且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保护也提出要求。1995年,美国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宣布对中国虾类制品实行“自动扣留”,其原因是因为我国的渔船上没有安装海龟逃生装置,危害了海龟的生息。这使得我国冻龙虾出口额有1995年的1203.9万美元减少到1997年的23.8万美元,冻蟹虾同期由23.8万美元减少的2.4万美元。在产品的包装和标签上,许多国家也作了严格的限制。1998年我国输美木质包装由于含有天牛而受到限制,随后加拿大、英国也迅速对我国木质包装进行限制。现在许多国家都规定我国出口的产品必须出具非木质包装证明,有些出口产品还必须加贴环境标志。4、繁琐、苛刻的认证、认可制度与检验程序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检验时间的延长也往往使商品丧失了最佳的销售时机科技发展十分迅速,技术标准更新换代的速度也随之加快,而且不同的国家对于进口本国的商品实行不同的技术标准,为了使得出口产品符合不同国家和区域的复杂的标准,生产企业往往要付出很大代价。比如我国出口日本的大米的加工过程中,其中有一项工序是挑选异色粒,而这种挑选异色粒的设备只有日本生产。因此,我国的生产厂家就必须花费数百万元人民币采购这种设备,用来加工生产。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使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四、 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1、大力提高出口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走“科技兴贸”之路质量的优劣是一个企业能否立足于国际市场和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企业在提高自身素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还必须不断地推动技术革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为达到国际上许多认证而更加努力。产品的科技含量越高,受市场不利因素的影响越小,竞争力越强,受到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也越少。因此,对于落后的技术要毫不留情地抛弃,对很快就要落伍的技术和设备也应该尽快淘汰,迅速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当中,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长远来看,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竞争力是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键所在。在提高产品质量时,许多企业往往考虑到资金的问题,因为产品的质量是和成本息息相关的,有些企业因为较高的成本而不愿花费暂时的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从长远利益上看,其实企业即使暂时花费一些人力、物力、财力等去引进或研发新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虽然暂时要耗费一些成本,可是从长远的利益上看是值得的。一旦产品的质量有了提高,出口所受的限制就相应减小,企业的利益也就得到了保障。2、积极进行ISO9000标准和ISO14000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向国外先进标准靠拢ISO9000标准和ISO14000标准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了工业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统一制订的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的标准。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中,ISO9000族标准被作为相互认可的技术基础,ISO9000标准的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公认。这意味着我国的企业一旦取得了质量体系认证,同时就取得了多边的认可,就取得国际市场的“准入证”,大大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企业要尽可能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积极收集相关产品的最新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有条件的企业应该积极采用条码技术,使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企业要加强收集和研究各国和国际组织的技术法规、标准、检验和认证制度,把企业出口的相关的内容加以吸收,并制定到自己的产品中去,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这样就使自己的产品具有了具备对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3、采用多种投资方式,绕开技术壁垒要想绕开那些复杂、繁琐的外部技术壁垒,企业可以采取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等方式进行跨国经营。企业可以通过合资、独资、收购、兼并、投资等手段,发展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规模,并带动相关产品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因为单纯利用技术引进的手段往往难以得到较为先进的技术,这些技术通常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所以需要引进国外直接投资。这些技术、生产标准以及品牌和营销渠道有利的促进了技术贸易壁垒的跨越,如我国出口日本的轻工产品和机电产品很大程度上是日本在我国合资企业生产的。所以国内企业要善于和国外企业合作竞争,利用他们的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这对于跨越动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是很有意义的。4、建立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加强研究和引导生产在政府部门建立起专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咨询中心的基础上,企业应当特别关注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动态,如从我国已经开通的WTO/TBT网站获取国际上最新的产品技术要求,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本企业的标准,积极与驻外使馆经商室(处)联系,获取最新的和第一手的资料,研究相关对策。 只有企业搜集的信息充分,才可以积极调整生产,不致使产品因为技术上的问题影响产品出口。浙江宁波新海电子制造有限公司在1998年就通过有关渠道获悉欧盟正酝酿CR法规,公司即以技术创新积极应对,1999年成立了浙大新海电气研发中心,第二年就成功研制出5款符合CR法规的打火机,其中两款将在欧盟取得专利证书,成功地打破了欧盟的技术壁垒。所以国内的企业都应该掌握国际上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积极研究对策,才能保证产品打入国际市场。5、充分利用《TBT协议》有关条款,保护民族工业我国加入WTO后,可以充分利用WTO的相关规定突破技术壁垒。通过WTO的透明度原则,提前获知其他成员国的技术壁垒最新动向,未雨稠缪。利用《TBT协议》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的优惠待遇,用好用足“例外条款”,保护我国民族工业。。根据协议中发达国家应在法规、标准、认证和检验制度上给予发展中国家援助的规定,从发达国家获得一些经济发展必要的技术、质量、管理、认证、检验等方面的信息及指导,促进我国科技水平、技术法规和标准、认证水平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参考文献][1] 贸易技术壁垒课题组.美国、日本及欧盟在国际贸易中实施技术壁垒情况,国际贸易,1999,(6)[2] 夏友富.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当代国际贸易,中国工业经济,2001,(5)[3] 夏友富. TBT屏障——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2002,(10)[4]齐俊妍.《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及其实行状况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002,(2)[5]陈善新. 加强技术贸易壁垒应对措施的研究与应用,国际贸易问题,2000,(9)[6]宋宇. 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非政府行为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3,(3)[7]陈淑梅.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及对我国的启示,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1)[8]刘晔.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经贸论坛,2003,(1)[9]主要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状况,www.Jsfair.com/zj_index.htm[10]运用标准保护和发展我国民族工业思考, www.Xwoda.com.cn/luntan/main53.htm[11]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

我国图书出口论文发表

我国的图书馆建筑近年来正处于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的观念转变过渡的阶段,图书馆的内涵正不断发生变化,随之也促进了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发展和进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图书馆核心论文,供大家参考。

图书馆核心论文范文一: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论文

一、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优化对策

1.强化行政管理专业性,吸纳高阶行政管理人才

当前高校承担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不具备行政管理及相关的专业背景,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组织进行行政管理领域新方法、新知识、新理念的学习,在专业素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工作人员吸纳丰富的管理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套用,行政管理人员自身的学识与素养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水平。为更进一步地提高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水平,需要对行政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尝试将企业人才管理模式引入行政管理工作当中,培养或引入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行政管理人才,从企业的角度来审视行政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梳理关键环节,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促进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2.加强行政管理经济支援,合理利用管理经费

经费的支援是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有研究中将经费视作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命脉。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经费短缺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大对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力度,可通过设定专项经费的方式,将下拨经费直接作为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经费使用;另一方面则需要重视对经费的利用管理,即要求行政管理人员根据每年度高校图书馆经费的预算情况,对经费的使用及其比例进行合理安排,例如需要按照图书馆图书资源的采集原则,结合以往年度的订购资料以及需求资料,对本年度的图书资源采购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同时,还可以在对本图书馆现有藏书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评估各个院系读者的需求,确定采购目标,减少采购中间环节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将执行经费更多地投入到读者服务、资讯推送、资讯挖掘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兼顾服务水平的发展。

3.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管理依据

建立系统、完备的行政管理制度是图书馆完善行政管理工作、推动业务工作的重要保证。健全的制度源于广泛的参与,管理者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广泛征询一线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力使工作流程符合工作实际,人员管理符合工作需要和人性诉求,这有利于规章制度的落实,有利于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4.转变行政管理工作模式,促进人员才能发挥

我国当前高校所处的基本体制环境是以 *** 为主导,以计划调节为手段的模式,指导性、计划性的管理模式对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服务作为工作的核心与基础,将会直接受到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素养及其工作积极性的影响,而且,即使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较高,也不代表能够提供非常满意的读者服务。因此,需要积极转变行政管理的工作模式,参照企业管理模式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改变自上而下的指令模式,将主动权下放至基层,基层管理者作为服务物件,管理层则为政策层面的服务者,通过这种方式,使基层管理人员在业务工作上更具主动性,同时促进管理流程的优化。

二、结束语

在现代教育体系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背景之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发展前景是非常理想与广阔的。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资讯化发展的要求,为创新性人才的建设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援,就需要积极展开对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与优化。在理论基础之上丰富实践,以实践反作用于理论的完善,促进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完善。本文分析指出,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必须提高专业性,加强经济支援,健全制度,同时转变工作模式,方能够更好地促进图书馆工作效益的进一步发挥。

图书馆核心论文范文二:图书馆终身教育思想论文

1终身教育的思想与目标

严格意义上来说,终身教育具有现代化意义的思想初见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其主要的思想就是把成人教育变成国民永久的需求,这样的教育应该具有普遍性与终身性。终身教育主要是以生活、教育、终身作为三个基础的术语,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人来说,从生到死的一生所接受的教育,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改善与维持人类在社会生活当中的质量,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急剧变化与科技的不断个性要求。其主要的内容包括:第一,对于一个自然人来说,教育是具有持续性与发展性的;第二,教育应该知行合一,并能够根据不同阶段的人所具有的特点实施针对性教育,从而适应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第三,教育是公平平等的;第四,终身教育作为统合式的教育,应该让教育资源运作实现一体化;第五,终身教育作为一种立体式与多元化的教育,主要包含有社会、学校及家庭中各种传统、远端、正规及非正规的教育。由此可知,终身教育主要的目标就是提高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让人们向更加美好的生活迈进,并在终身教育整个过程当中,不断地吸取对自身有利的元素,让学生更加的充实与和谐。

2对图书馆的功能再认识,奠定终身教育的思想基础

近现代对于图书馆的功能主要有两个阶段的认识。第一个阶段是中国引入欧美日等现代化图书馆思想时,最为典型的就是刘国钧先生为近现代图书馆的性质概括的“自动化、平民化及社会化”思想。图书馆作为一个全面面向全体人民的教育类机构,其必须向全体人民公开、共享及免费开放,因此其具有无时间限制、无性别限制、无年龄限制、无金钱限制、无程度限制以及无手续限制等特征,并在理论上深刻的理解近现代的图书馆功能。第二个阶段,是新图书馆的运动从宣教鼓动的时期进入到发展的 *** 时期,并在对比的基础上,开始实施学术的立新与批判。新图书馆的运动宗旨和目的就是要建立起“美式图书馆”,构建出一个完全不同于藏书楼的图书馆群,让人民能够自由地、不受限制的使用图书馆。图书馆界在批判藏书楼思想的过程当中,使图书馆中的思想内涵被进一步深化,实现对旧学制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平民式新图书馆思想,给图书馆实行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图书馆和学校教育对比,确立终身教育的理想场所观念

学校的教育是有限制的,图书馆的教育是无限制的;学校的教育是被动式教育,图书馆的教育是主动式教育;学校给予我们学识基础,图书馆是给予没有能力进入高等学校的人们拥有继续学习的机会;学校的教育是初步的,图书馆的教育是无止境的;学校所开展的主要是系统性基础教育,不管是学习的时间还是学识的程度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图书馆则把这些限制打破,让人们能够根据自身需求任意的学习。并对于无法进入高校深造的人们来说,图书馆给他们提供继续学习与研究的理想场所。由此可知,图书馆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让社会上没有不读书的人,让图书馆内没有不被人读的图书。

4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化终身教育的思想

图书馆不但作为社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人们学习的公共场所,因此,其具有社会学校的性质,不管是在校生还是不在校生,都能够自由地使用图书馆。虽然学校的教育与一个国家文化的兴衰有重要的关系,但是一半只是局限于在校的学习期间,当学生走出学校并步入社会之后,要怎样才能够找到继续教育的场所或者机会,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在学校之外的教育机构很多,但是其性质与效果能够达到人们的需求只有图书馆。新图书馆的运动中,从一开始就明确了终身教育的理念与理想场所功能,并从社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出发,从理念、制度、管理、服务等方面改革图书馆,承担历史所赋予的崇高使命。只有把所有人民都吸引到图书馆当中,才能让图书馆真正意义上成为社会教育的机构与终身学习场所,并且不管是哪一种教育,都要让人们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机会。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图书馆运动的整个过程当中,要充分地运用终身教育的思想,让全民积极参与到图书馆的终身教育当中,设立公平、平等的渠道让人们无条件投入到图书馆的教育当中,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使图书馆更加能够满足人民对图书的需求与对知识的渴望,同时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当中进一步深化图书馆终身教育理念。

g

图书馆的历史非常悠久,据称最早的图书馆是苏美尔人在他们的城市乌鲁克里修建的,其中用最早的楔形文字记录了包括大洪水在内的许多历史故事。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谈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摘 要]针对现行图书馆管理系统***LMS***的不足,总结当前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存在的资讯孤岛、整合管理思路不明显、与其他应用系统缺少关联性和互操作等缺点,接着在此基础上探析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系统;整合化;发展趋势;资讯孤岛 资讯科技的发达给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馆运作环境、资讯载体、服务模式等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纸质资源和实物资源已经不是图书馆中的主要资源了,数字资源在图书馆资源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形成一定规模,而读者受搜寻引擎的影响也开始喜欢采用快速即时性的图书馆资源搜寻工具,希望图书馆能提供者方面的服务。 虽然说图书馆的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作为作为核心的应用技术――图书馆管理系统***LMS***则没有多大变化,甚至受到人们的质疑。而Web2、0和Library2、0的发展给图书馆管理系统带来了新的变化,LMS也开始发展起来,成为推动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重要技术手段。 一、图书馆管理系统现状 1、资讯孤岛 随着图书馆的发展,业务也在不断增加,现有的LMS已经无法满足所有的业务需求了,图书馆开始多了许多独立的业务系统,资讯孤岛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现状又给读者的资源获取带来了诸多麻烦,造成了图书馆资源的浪费,服务得不到整合。比如说,在论文购买提交系统上,读者无法使用个人图书馆进行论文提交的操作,而且也会出现重复登入问题,这给读者的资源获取带来了很大麻烦,而图书馆也无法通过LMS获取读者的论文提交情况。 2、整合思路不明显 LMS只是图书馆业务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其重点在于纸质图书和文献,对数字资源的管理效能低,难以在图书馆形成一个整合化的网路资讯服务系统,无法兼顾图书馆的所有业务,整合思路不明显。如:电子公文、资金管理、党务管理等内容无法使用LMS进行资讯交流,LMS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3、与其他应用系统的关联性和互操作少 在图书馆业务日益增多的情况下,LMS中部可能集中所有的业务,那么要实现图书馆的整合化管理,那么就需要实现LMS与其他应用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和互操作。但是,现有的LMS无法实现与其他应用系统的无缝对接,最终导致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工作效率低、资源消耗量大,不利于体现出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二、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1、管理理念在LMS中的体现 没有管理理念渗透的LMS只能实现图书馆管理流程的自动化,难以体现出管理思路,也难以推动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图书馆应用的LMS大多不能体现出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是以图书馆的纸质资源的管理为中心而构建的应用系统。也正是因为LMS无法体现出图书馆的管理理念,馆长无法通过LMS获取大量图书馆执行资讯,无法据此作出科学的发展决策,故而使得许多馆长不愿意使用LMS。因此,在LMS构建中,设计者应以读者为中心,一切活动都围绕使用者进行,实现资源、服务、管理三者的并重。资源是服务开展的基础,服务是管理的目的,管理是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手段。管理理念在LMS中的体现是图书馆管理系统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从业人员需要努力的重点。 2、开放合作化管理理念 当前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以纸质资源为核心,无法兼顾数字资源的管理,故而难以实现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整合,资讯孤岛严重,不同应用系统的无缝对接很难实现等等,这些问题是LMS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LMS必须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实现元资料供应商、系统供应商之间的有效合作,最终创造出满足图书馆管理需求的LMS,推动其在资讯科技的发展下不断升级改造。比如说:重庆大学图书馆的ADLIB2、0系统与北京的超星公司进行合作探索,开发出图书馆知识搜寻系统***LKS***,超星公司提供元资料检索***,开发出的LKS不仅能搜寻到重庆大学的馆藏资源,还能展现出超星数字图书和读秀知识库的图书资讯,检索到期刊资料库的元资料,大大方便读者的资源检索,推动了重庆大学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整合。 3、资料驱动管理 大部分图书馆都会通过读者交流会、问卷调查、满意度调查等获取图书馆的管理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升图书馆资源建设水平、服务水平。但是,这些方式收效甚微,工作量大,反映的内容页比较单一,不全面,无法客观公正反映出图书馆的管理现状。而资料驱动管理作为LMS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能利用资料发现问题,对图书馆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日志、历史资料进行挖掘处理,得出有价值的资料和资讯,促进管理者做出科学的决策,促进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说:其通过分析读者借阅历史资料了解读者的借阅习惯、发现得这的借阅兴趣,从而提高图书馆资源建设水平,给读者提供更多需要的资源。 4、整合服务评价体系 在评价上,图书馆多采用SERVQUAL、LiBQUAL+TM等评价体系来评价图书馆的各项服务,监控图书馆各项服务的情况,生成服务状况评估表,促进管理者对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进行及时的调整,为读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真正推动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图书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图书馆各项业务、读者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基础应用系统,是当前图书馆管理活动的主要技术手段,其在而Web2、0和Library2、0的影响下发生了重大变化,推动了图书馆管理效率的提高,但仍存在资讯孤岛、整合管理效力低等问题。在资讯科技和图书馆的发展下,图书馆管理系统将朝着管理思路的渗透、资料驱动管理、开放合作管理、整体服务评价体系等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群义,彭晓东.浅谈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5***:38-40. 篇2 论图书馆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图书馆的历史非常悠久,据称最早的图书馆是苏美尔人在他们的城市乌鲁克里修建的,其中用最早的楔形文字记录了包括大洪水在内的许多历史故事。图书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现代资讯科技和其他现代技术的帮助下,变得更加的方便快捷。图书馆在保留了许多以前的职能的同时,也不断开发著自己新的职能。 一、图书馆的一般性作用 ***一***储存人类文化遗产 储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是图书馆最古老的职能之一。无论是历史上的哪个朝代,还是国家,图书馆的储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都作为其基础职能而起著作用。图书馆这一职能的基础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的产物,其本身的意义便在于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作为其存在意义来讲是基础性的。第二,图书馆在储存了大量人类文化遗产之后,才能行使其他职能。储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这一职能也是其他图书馆职能的基础。 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建于公元1800年,它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联邦文化机构,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宝库,它储存的各类文化藏品近1亿2100万项。图书馆中拥有超过500公里的书架,存放著近8000万件的图书资料,其中有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名人手稿。 在当今社会之中,图书馆还承载着储存现代数字资讯文化的功能。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图书馆储存文化职能需要计算机行业与图书馆进行合作,处理在不断爆炸性增长的资讯资料。处理和储存这样的数字资料在于,第一要保证资讯的正确性,第二要保证资讯的长期真实性和可读性。 ***二***社会文献资讯流的整序 图书馆对社会文献的整序主要从对社会文献的整理管理功能和对社会文献的开发意义上的功能来讲的。 1. 对社会文献资讯流的方向把握。 所谓资讯流,即资讯的传播与流动。图书馆对社会文献的资讯流方向的把握主要是把握社会文献的传播与流动方向。通过对社会文献的一些整理,对其资讯的传播内容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把握。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无论是文献的数量还是文献之中的资讯量都急剧增加。而且随着网际网路的发展,资讯的时效性更加增强,传播速度明显加快,有些文献的内容由会交叉重复,这就造成了社会文献资讯的无序化状态。通过图书馆整理社会文献以达到降低社会资讯流混乱程度,提高资讯的质量和价值,节省社会成本。 2. 对文献资讯的潜在能量的开发。 在图书馆对社会文献的整序过程中,通常会对文献资讯采取分类,编目,保管,贮藏等手段,通过这些手段的实施,使文献资讯得以清晰化,更利于对文献的再利用。 3.传递文献资讯。 ***1***传递文献的内容资讯。传递文献的内容资讯是指,通过文献的借阅,传播,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建立,文献的内容资讯透过这些途径在社会上,人群之中进行传播。 ***2***传递关于馆藏文献的资讯。在图书馆的介绍中,或是通过网际网路登入图书馆,查阅图书馆先关资料,或是通过借阅这个活动过程都让图书馆的馆藏资讯得以传播。 ***3***传递网路资讯。现代社会环境下,图书馆传播网路资讯,是一种实现共享的行为。通过各种服务方式和手段,以资讯为中心,不断开发图书馆管理技术,为读者提供更为便捷和丰富的资讯资源。 ***4***图书馆传递资讯的形式。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形式,既可以主动地传递自己的资讯,又可以被动地传递自己的资讯。所谓主动,即图书馆通过社会活动参与,文献资料资讯的共享等等方式进行的传递方式,而被动则是读者在需要资讯时来主动获取资讯的一种方式。 4.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 ***1***开发智力资源。开发智力资源主要是对资讯的再发掘,包括开发图书馆中已有的文献资料,或是在网际网路条件下开发网际网路中的资讯资源,再或者是通过启发读者的智力来达到开发资源的效果。智力资源的开发是一个对知识和资讯的再发掘过程,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可以有效开发图书馆智力资源。 ***2***进行社会教育。图书馆的性质决定自己本身是具有教育职能的,虽然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但是在现代资讯科技条件和网际网路技术条件下已经得到了大大地改善。图书馆是进行终身教育的场所,任何人在任何可能的时候都可以去学习自己所感兴趣的东西。 5.满足社会成员文化欣赏娱乐休闲。 图书馆本身就是优秀的文化娱乐资源:包括图书馆的建筑,优美的环境,丰富的馆藏等等。人们在图书馆的文化学习交流中可以进行问题探讨,情操陶冶,可以阅读图书馆中丰厚的藏书,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既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一种娱乐放松。 二、图书馆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一***图书馆在知识经济中的推动作用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已经在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知识产业成为了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产业。知识经济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相对应,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中,人才和创新是其最为重要的两个立足点。图书馆利用现代资讯科技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资料库,对于知识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在不断推进图书馆的发展与进步,在利用现代技术条件下,改进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内容才能不断推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二***终生学习理念的培养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资讯更新迅速,资讯革命不断发展。知识的快速数字化、网路化、资讯化都为知识的共享提供了更为快捷的可能。知识和技术创新更加迅速,特别是在通讯技术和网际网路的快速发展下,人们的知识更新速度更为迅猛。在这样的条件下,必须得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而一些图书馆作为向公众开放的知识传递点,其中具有的文献资料的量十分巨大,内容分类多,在现代资讯科技的帮助下也更为方便,这样的有利条件势必有利于使用者培养自己的终生学习理念,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三***图书馆能够辐射周边社群,满足社群公众的资讯需求 现代社会中,图书馆的构建更为方便,可以利用社群分享点来设定图书馆。在今天,还可以看到许多移动的小型图书馆,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一些身份资讯认证和投币等方式在路边的小型图书借阅书籍进行阅读,这样的图书点和小型图书馆的设定可以辐射周边的社群,一定程度上满足社群公众的资讯需求,也能通过社群群众的借阅习惯去了解公众的阅读倾向和阅读习惯。 ***四***图书馆也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西方国家,公共图书馆与博物馆、美术馆、影剧院、文化馆等,都是向社会开放的文化设施,它们可以作为社会文化共同体和重要的社会组织的组成部分,承担社会文化传播的职责。我国在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在努力结合各地区的特点,慢慢地有序地开放这些公众文化设施。现在,在各大城市中的公众文化设施往往都已经开放了,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公众性的文化设施,联手开展地区性的文化计划或组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如在重大庆典或纪念活动中,各型别的文化机构和组织在同一主题下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现代社会中,图书馆在保留了以前作用的同时,也发挥着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作用,不断推进图书馆的发展,设定和完善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的发展特征是十分有必要的。图书馆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体现,我们要努力推进图书馆的发展,促进图书馆事业的不断进步。

普通期刊名录:国家图书馆学刊(季刊)主办单位:国家图书馆nbsp;刊nbsp;号:ISSN1009-3125nbsp;CN11-4099nbsp;编辑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南大街33号nbsp;邮编:100081nbsp;电话:文献nbsp;(季刊)nbsp;主办单位:国家图书馆nbsp;刊nbsp;号:ISSN1000-0437nbsp;CN11-1588nbsp;编辑部地址:中关村南大街33号nbsp;邮编:100081nbsp;电话:nbsp;E-mail:;中国信息导报(月刊)nbsp;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nbsp;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等刊nbsp;号:ISSN1005-7919nbsp;CN11-3505nbsp;编辑部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nbsp;邮编:100045nbsp;电话:nbsp;E-mail: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双月刊)nbsp;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nbsp;刊nbsp;号:ISSN1001-7143nbsp;CN11-2684nbsp;编辑部地址: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nbsp;邮编:100080nbsp;电话:nbsp;E-mail:,山东图书馆季刊(季刊)nbsp;主办单位:山东省图书馆nbsp;山东省图书馆学会nbsp;刊nbsp;号:ISSN1002-5197nbsp;CN37-1024nbsp;编辑部地址:济南市二环东路2912号山东省图书馆1058室nbsp;邮编:250100nbsp;电话:nbsp;E-mail:,晋图学刊(季刊)nbsp;主办单位:山西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nbsp;刊nbsp;号:ISSN1004-1680nbsp;CN14-1022nbsp;编辑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图书馆内nbsp;邮编:030006nbsp;电话:nbsp;E-mail: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nbsp;(半月刊)nbsp;主办单位:山西省科技情报所nbsp;山西省科技情报学会nbsp;刊nbsp;号:ISSN1005-6033nbsp;CN14-1157nbsp;编辑部地址:太原市迎泽大街366号nbsp;邮编:030001nbsp;电话:nbsp;E-mail:图书与情报(双月刊)nbsp;主办单位:甘肃省图书馆nbsp;甘肃省图书馆学会nbsp;刊nbsp;号:ISSN1003-6938nbsp;CN62-1026nbsp;编辑部地址:兰州市南滨河东路488号nbsp;邮编:730000nbsp;电话:nbsp;E-mail:图书馆学刊(双月刊)nbsp;主办单位:辽宁省图书馆nbsp;辽宁省图书馆学会nbsp;刊nbsp;号:ISSN1002-1884nbsp;CN21-1003nbsp;编辑部地址:沈阳市东陵区万柳塘路111号nbsp;邮编:110015nbsp;电话:nbsp;E-mail:图书馆学研究(月刊)nbsp;主办单位:吉林省图书馆学会nbsp;吉林省图书馆nbsp;刊nbsp;号:ISSN1001-0424nbsp;CN22-1055nbsp;编辑部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1162号nbsp;邮编:130021nbsp;电话:nbsp;E-mail:大学图书情报学刊(季刊)nbsp;主办单位:安徽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nbsp;刊nbsp;号:ISSN1006-1525nbsp;CN34-1141nbsp;编辑部地址:合肥市肥西路3号安徽大学图书馆内nbsp;邮编:230039nbsp;电话:nbsp;E-mail:高校图书馆工作(双月刊)主办单位: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nbsp;刊nbsp;号:ISSN1003-7845nbsp;CN43-1032nbsp;编辑部地址:长沙湖南大学图书馆内nbsp;邮编:410082nbsp;电话:nbsp;E-mail:河北科技图苑(双月刊)主办单位:河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nbsp;刊nbsp;号:ISSN1006-9925nbsp;CN13-1203nbsp;编辑部地址:保定市合作路60号nbsp;邮编:071002nbsp;电话:nbsp;E-mail:河南图书馆学刊(双月刊)nbsp;主办单位:河南省图书馆nbsp;河南省图书馆学会nbsp;刊nbsp;号:ISSN1003-1588

  • 索引序列
  • 我国中药出口欧盟论文发表
  • 欧盟遏止中国崛起论文发表
  • 欧盟与英国论文发表
  • 我国技术出口论文发表
  • 我国图书出口论文发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