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苏大李青教授发表论文

苏大李青教授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苏大李青教授发表论文

李青,研究生、研究馆员,现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图书馆馆长。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全国党校文献信息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社科情报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党校文献信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2000-2005年荣获全国党校图书馆先进 工作者称号,2009年-2010年北京大学国内访问学者。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知识范式的来由及对图书馆哲学思想的影响》等10余篇,主编和参与《中小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读本》等著作3种,获全国性科研论文奖7项,省级科研奖15项。

姓名:李青性别:女出生年月:1964年10月职称:教授,博导学历:博士

教育经历兰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1991.9-1994.7)宁夏医科大学生理学硕士(2001.9-2004.7)工作经历兰州医学院院长办公室职员(1994.7-1999.11)兰州大学病理生理学研究所讲师、副教授(1999.12-今)科研方向:①结核疫苗研制及疫苗免疫策略②肿瘤发生分子机制及免疫治疗

苏州大学教授发表论文

根据最近的学术报道,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的汪胜教授团队最近发表了一篇题为“CoCu纳米芯片的反应性气体传感器应用研究”的论文。该研究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CoCu合金纳米芯片,并将其应用于反应性气体传感器中。研究显示,在CO2和NH3等反应性气体的作用下,CoCu纳米芯片的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实验,研究人员得出结论:CoCu纳米芯片可用作一种非常灵敏和准确的反应性气体传感器,并有望在环境检测、医疗诊断和制药生产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这项研究成果为新型纳米电化学材料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对于促进纳米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的汪胜教授发表了一篇题为“钯纳米粒子修饰纳米多孔碳作为高效的氢气传感器”的论文。在这项研究中,汪胜教授和他的团队使用钯纳米粒子修饰纳米多孔碳,并将其用于制造高效的氢气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可以快速且准确地检测到氢气,具有高灵敏度和较低的检测限值。与传统的氢气传感器相比,这种传感器具有更快的响应时间和更高的稳定性。据研究人员介绍,这种高效的氢气传感器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例如工业生产中的氢气检测、水处理、化学反应等领域。此外,在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中,这种传感器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汪胜教授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有望为氢气传感器的研发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近年来,限域空间纳米流体传质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一维碳纳米管以及二维纳米结构组成尺寸均一的纳米及次纳米尺度离子通道,孔隙内部微观结构和表面化学特性更为可控,是制备高功率纳米流体离子导体的理想材料结构体系。受自然界独特的微观结构的启发,将二维材料通过简单的湿法纺丝重新组装成具有纳米尺度间隙的纤维结构。重组后形成的二维材料层与层之间的限域空间可以充当分子和离子运输的二维通道。Ti 3 C 2 T x 作为二维材料MXene中发展最成熟的材料之一,具有很多与氧化石墨烯结构类似的薄层二维结构,丰富的表面官能团以及极性溶剂高分散等特性,还具有氧化石墨烯不具备的高导电性,是制备高导电纳米流体纤维的理想材料。但是由于Ti 3 C 2 T x 较大的长径比以及柔性片层结构,在湿法纺丝过程中片层易褶皱、堆叠,造成结构缺陷,显著降低纤维力学、导电特性,阻碍离子在纤维结构内部传导,从而制约了Ti 3 C 2 T x 纤维在传感、储能、制动等多功能方面的应用 探索 。

Ti 3 C 2 T x 分散液在外界剪切力作用下,可形成定向液晶结构,可借助湿法纺丝过程形成二维片层的取向排布结构。 苏州大学 邵元龙教授团队 借助这一原理,控制湿法纺丝过程的喷丝口断面结构以及牵伸速率,诱导Ti 3 C 2 T x 片层形成取向结构,并通过Mg 2+ 离子交联作用,最终制备得到具有高取向度结构的Ti 3 C 2 T x 纤维,实现力学性能,导电性能,离子传导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的提升。相关工作以“Assembly of Nanofluidic MXene Fibers with Enhanced Ionic Transport and Capacitive Charge Storage by Flake Orientation”发表在《 ACS Nano 》上。

这项研究工作中Ti 3 C 2 T x 纤维取向度大幅度的提高主要依赖于 喷丝口的设计以及牵伸过程 。 受 流体定向 纺丝过程的启发 ,作者设计不同的喷丝口来探究Ti 3 C 2 T x 片层在流动过程中的排列情况。当处于液晶态的Ti 3 C 2 T x 纤维经过 高度纵横比的扁平状流体通道时,受到的剪切力在横向上显著增强;在水平剪切力引导下, Ti 3 C 2 T x 片层沿着纤维轴向定向排列。与圆状通道相比,扁平状流体通道有效解决了了剪切力梯度变化问题,减少了纤维中片层褶皱,孔洞等缺陷。为了提升纤维的取向度,作者对所制备的Ti 3 C 2 T x 初生凝胶纤维进行 牵伸处理 ,经过 牵伸后的纤维内部片层排列更加紧密,消除了片层间不规则的孔隙 ,这种取向结构将加速电子传输,减少电荷转移电阻和电能损失,经过WAXS测试纤维的 取向度高达0.86 。与此同时,作者采用 离子交联 进一步提升Ti 3 C 2 T x 纤维的力学性能。镁离子进入层间后与Ti 3 C 2 T x 片层 表面含氧官能团产生静电相互作用,减弱片层间双电层的厚度,增强层与层之间相互作用力 。经过交联之后的纤维力学强度高达 118MPa ,电导率提升到7200 S cm –1 ,实现优异的电子传导。通过红外热成像仪对纤维导热性能进行测试,发现 Ti 3 C 2 T x 纤维在低功率下能够快速升温到108 。

Ti 3 C 2 T x 取向纤维的离子传导及电化学特性

高定向的Ti 3 C 2 T x 纤维在保持高机械性能和电子传导的同时,还能够实现优异的离子传导。与无序片层组装成的纤维相比, 定向纤维内部片层能够互相连接构成连续的层状通道 ,离子在其中的传输路径更短,传输速率更高 。当电解质被限制在纳米通道中时,电解质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质。在比德拜长度更窄的纳米流体通道中,内壁上的表面电荷排斥单极离子并吸引反离子。这种单极离子传输可以使离子电导率提高几个数量级在1mM盐浓度下,高度定向的Ti 3 C 2 T x 纤维表现出9.7 10 4 S cm 1 高离子电导率。有效的离子输运电导率还可以促进离子在Ti 3 C 2 T x 薄片表面的快速输运,形成电双层,提高功率密度和速率能力。定向Ti 3 C 2 T x 薄片可以与密集填充的薄片形成受限的纳米流态离子传输通道,在这种电解质离子约束场景下,局部库仑有序排列被打破,层状受限孔可以有效地用于电荷存储。对Ti 3 C 2 T x 片层进行定向,同时使层状孔适应电解质离子的大小,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比电容,高达1360 F cm 3 。

小结

作者通过微流体通道控制二维片层材料取向排列,构筑快速离子传输通道;采用离子交联进一步提升纤维各项性能,从而制备出优异的Ti 3 C 2 T x 纳米流体取向纤维,有望在人工纤维组织、生物传感器分析和神经电子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团队介绍:

邵元龙 ,苏州大学能源学院特聘教授,博导,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石墨烯生物质纤维课题组组长。2016年获得东华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博士导师为李耀刚教授和王宏志教授,期间于2013-2015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Richard B. Kaner教授课题组博士联合培养。2016-2018年剑桥大学石墨烯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Andrea C. Ferrari教授和Clare P. Grey教授。2018-2019年于沙特阿卜杜拉国王 科技 大学任职研究科学家,合作导师为Vincent C. Tung教授。2019年9月,加入苏州大学能源学院,任特聘教授。迄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 Nat. Rev. Mater. , Nat. Commun. (2篇), Adv.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Adv. Energy Mater., ACS Nano (2篇) ,Adv. Funct. Mater., Mater. Horiz. (2篇)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6篇,他引4300余次,7篇被ESI收录为高被引论文(Top 1%),2篇被ESI收录为热点论文(Top 0.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担任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Chemistry》(影响因子3.782,中科院SCI化学2区)“Advanced Materials for Supercapacitors”专刊客座编辑。

李硕 ,2019年9月至今为苏州大学能源学院与材料创新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邵元龙教授。主要从事功能纤维器件相关研究。入学以来以第一作者在ACS Nano杂志上发表论文;荣获苏州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二、三等奖。

【课题组招聘】

招聘石墨烯及复合纤维方向博士后2-3名

招聘需求

1. 年龄原则上不超过 35 岁, 身心 健康 ,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具有一定材料、化学领域的研究基础;有较强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2. 博士后要求具有国内外高校或者科研院所的材料、化学、物理等专业博士;

3. 具有纤维纺丝、柔性可穿戴器件、理论计算等相关研究背景人员,优先录取。

应聘材料:

1. 个人简历,包括基本信息、学习和科研经历、已有成果;

2. 代表论文电子版;

工作待遇

按照苏州大学统招博士后发放相关待遇,具体如下:

(一) 统招博士后人员聘期内的总薪酬由基本年薪和奖补金两部分构成。绩效评估优秀者的总薪酬为 100 万元,绩效评估良好者的总薪酬为 80 万元,绩效评估合格者的总薪酬为 60 万元。

1.基本年薪:20 万元(去除学校承担的 社会 保险和公积金之后的税前收入),按月发放。

2.奖补金:根据绩效评估结果按年度发放。

(二)对表现优异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将追加基本年薪,相关追加部分不计入 聘期内总薪酬,额外发放。

(三)提供 0.1 万元/月的租房补贴(不计入总薪酬)。

(四)在站期间获得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等项目资助的,所获得的资助补贴不计入学校的总薪酬,另外叠加发放。

(五)在站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可按照学校规定享受学校科研成果奖励。

(六)在站期间可根据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相关规定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七)绩效评估优秀者,可优先推荐应聘校内教学科研岗位。

有意向者请将个人简历,以及代表作等相关信息发送到邮箱: 。

投稿模板:

单篇报道: 上海交通大学周涵、范同祥《PNAS》:薄膜一贴,从此降温不用电!

系统报道: 加拿大最年轻的两院院士陈忠伟团队能源领域成果集锦

最近,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的汪胜研究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和Biomaterials Science上分别发表了两篇论文。这些论文的主题集中在新型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的论文中,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基于层状双氧水钙钛矿纳米晶体的纳米药物载体。他们发现,这种载体可以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并对正常细胞没有毒性。在Biomaterials 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中,研究团队探索了一种基于羟基磷灰石的生物活性材料,并将其应用于骨修复。他们发现,这种材料可以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加速骨的再生和修复。这些研究成果有望为生物医学领域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江苏大学教授发表论文

蔡英凤教授可能是2022年车辆工程领域唯一的杰青获得者。

科研经历: 江苏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85年出生,本硕博均就读于于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13年获博士学位,14年进入江苏大学,18年破格教授,19年入选青年长江学者,22年获国家杰出项目。

另外,蔡老师的老公王海教授,也是江苏大学车辆系的教授,两人同样毕业于东南大学,目前的研究方向也大差不差。

研究方向:从事智能汽车复杂环境感知及动力学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十余项; 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70余偏,授权专利29项。

蔡教授做的方向是智能汽车感知,这个领域基本都是计算机的人在做,汽车系很少有人做,这也许是她的优势之一? 其他的就不评价了,教授们做的研究怎么样自己人都心知肚明。祝贺蔡教授喜获杰青,汽车领域难得的女学者。

杜建国,四川合江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管理学院副院长,管理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南京大学社会科学计算实验中心”和“中国区域发展监测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科技论文》和SSCI源刊《Econmic Modelling》评审专家。曾任江苏大学信息系副主任。2002年9月考入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管理学家盛昭瀚教授,并于2005年8月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1月~2009年6月南京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区域经济管理和社会科学计算实验方面的研究工作。2007年10月赴泰国ChiangMai大学参加“三国三校”交流。2008年11月随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国家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部分领导赴欧洲学习区域监测方法与应用,2009年9月~2010年2月赴德国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学院留学。先后荣获江苏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并被列为江苏大学“拔尖人才培养工程”优秀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和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 从事管理科学的教学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区域经济管理、企业环境行为分析、风险管理等。先后在《Nonlinear Analysis: Real World Applications》、《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学报》、《情报杂志》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被SSCI收录论文2篇,被SCI收录论文4篇,另有多篇论文被EI、ISTP和CSSCI收录。出版学术著作3部,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并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市厅级一、二等奖6项。主持或参与的项目主要有: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计算实验方法的企业环境行为分析与引导策略研究》(71171099), 主持, 在研.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社会科学计算实验基本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11&ZD169)子课题“计算实验方法在社会组织及企业行为中的应用研究”, 子课题负责人, 在研.3.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供应链管理: 协调优化及其计算实现》(70731002) , 子课题负责人, 在研.4.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基地重点项目《江苏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的目标、内涵和实施重点研究》(10JD006), 主持, 在研.5.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基于计算实验的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分析及管理政策研究: 以太湖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和管理为例), 排名第二, 在研.6. 江苏大学人文社科重点建设项目《中小企业发展系列研究》(JDR2006A01), 排名8/30, 在研.7.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演化视角的长三角区域非均衡发展及协调对策研究》(07CJL028), 主持, 结项.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生命价值理论的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制制度研究》(70773051 ), 排名第三, 结项.9. 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基于博弈学习理论的企业组织治理演化研究》(70571034) , 排名第二, 结项.1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区域发展演化及其相关政策研究》(20060400918) , 主持, 完成.1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知识溢出的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研》(20090461080), 主持, 完成.12.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演化及其相关政策研究》(0601020C), 主持, 结项.13. 江苏省教育厅人文基金项目《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江苏省区域发展演化及制度安排研究》(08SJD6300005), 主持, 结项.14. 江苏省教育厅人文基金项目《构建长三角地区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研究》(04SJD630015), 排名第二, 结项.15. 江苏大学校高级人才基金《基于博弈学习理论的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演化研究》(06JDG025), 主持, 结项.

常青藤大学教授论文发表

Nature 是科学领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期刊之一,以其高水平、严谨的科学论文而著名。发表 Nature 论文的难度较大,以下几点具体阐述:

这个专业是其部的主要专业,大学对其的重视程度很大,其他类的相比之下略逊与它,如果不是对其他专业特别感兴趣的话,那么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趋势、国家重视度都是很高的哦。

世界顶级科学家发表论文数和被引用数粗略分析无意中发现电脑上有份之前下载的数据,一份“世界科学家发表论文数和被引用数及其他判断标准的数据汇总表(1960-2017)”。今天就粗略看下其中的数据,记录总数为 人 。幸好,这份数据非常齐全,且有很高的可信度。此榜单记录 1960-2017 年的数据,从表单发现,在10万多人中,有 2574名 科学家从1960年就开始发表文章(或许更早),更惊人的是其中有 1475人 最后发表文章在2010年之后(或许还在继续),这意味着有 57.3% 的科学家,持续输出论文达到 50多年 之久,这种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这其中有 1545名(60%) 来自美国机构, 看来美国政府在上世纪中叶就知道了科技强国,对科学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这1475人中,来自我国的科学家只有一位: 来自 上海交大的A. Arima教授 。下面来看一下被引用的数量和质量。最多被引用的是 埃里克·斯蒂芬·兰德(1957年2月3日生)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怀特黑德研究所成员、麻省理工和哈佛布罗德研究所主席。他是人类基因组医学的参与者之一。他所写的574篇文章共被引用次,只有3人被引用次数超过20万次。Lander, Eric S.Bert Vogelstein博士Bert Vogelstein博士Grätzel, Michael第一名 Grätzel, Michael 教授,综合评分5.6506。Grätzel, Michael第二名: Edward Witten 教授,综合评分5.5141。他是犹太裔美国物理学家、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他是弦理论和量子场论的顶尖专家,被美国《生活》周刊评为二次大战后第六位最有影响的人物,当代物理学家中H指数最高的一位。Edward Witten第三名是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高级副校长 Halliwell, Barry 教授,直译也叫贝烈炜教授综合评分5.5089。贝烈炜博士在牛津大学获得文学学士(一等荣誉)和哲学博士学位,并获伦敦大学科学博士学位。赴新加坡之前曾是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医学生物化学教授,同时也是抗氧化剂和神经退化疾病研究中心联合主任。被科学信息研究所(SCI出版商)评选为国际生物学与生物化学领域最具影响的科学家之一,由他所著并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和医学中的自由基》被公认为是全世界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参考资料。Halliwell, Barry第四名Peter Barnes教授综合评分5.5046,他是美国国家心脏和肺部研究所的玛格丽特·特纳·沃威克医学教授,帝国理工学院的呼吸内科主任以及伦敦皇家布朗普顿医院的名誉顾问医师。在过去的20年中,他是世界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第七位研究人员,一直是欧洲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临床科学家,也是世界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呼吸系统研究员。Peter Barnes教授第五名 Kessler, Ronald C. 。Kessler, Ronald C.博士以上五位科学家,是仅有综合评分上得5.5000以上的。再着重说一下榜单第15位,因为是我们的骄傲。王忠林(ZL)博士,中科院的外聘院士,王博士 在全球最伟大的科学家 名单中排名第25 ,应该可以说在全世界纳米领域,都算是翘楚。综合评分5.3961。王忠林(ZL)博士/group/Current%20Members/Group%20Leader/Zhong%20Lin%这里是王博士的详细介绍。排名第二的华人就是 朱健康 ,就职于中国科学院,现任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一职。他的排名是206位,综合评分4.9662。我想,国内也有非常多的学生,学者,研究员或多或少引用过他们的文章。来看看国内的情况。1960-2017年间,我国一共有 1646人 入选,共发表文章 篇 ,人均接近 420篇 。发表文章数最多的科学家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张玮教授(张玮教授的个人资料少之又少,这里就不展开了),他研究的方向是临床医学- 通用科学与技术。并且我还发现,我国科学家发表的论文真的好多。整个10万人榜单 前20名 有 19位 是中国人或华裔。超过 3000篇 的有6人,应该说有且仅有6人。他们分别是:Zhang, Wei(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4647),Wang, Wei(Zhejiang University)(3999),Li, Li(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3511),Wang, Lei(Sun Yat-Sen University)(3198),Liu, Wei(Tongji University)(3071)Li, Ning(Wuhan University)(3034)。看见没有,名字还是要取的简单一点,重要的是:两个字就好。这里我还特意去找了一下跟我国入选人数接近的国家的论文数量。最接近的为瑞士,他们有 1695人 入选,瑞士科学家发表最多文章的是Li, Jian(University of Bern)(1473),这个数量只能刚刚好排在中国科学家的51名,并且,很有可能也就是华裔。我的天,我们是有多喜欢写论文啊。再来看下质量:某期刊2年发表的所有论文的总引用数(A)除以论文数量之和(B)就是该期刊的影响因子(IF=A/B) 。这里因为没有年份文章,所有只能总引用数/总文章数。这19位中国科学家的IF约为 13.90 ,而整个10万人榜单平均为 37.82 。如果大家不服,我们可以再找一个国家。最后做一个总结。国家统计仅分析国际上影响力较大的国家。我国顶级科学家所占比例学科上分析:任重而道远。分类学科统计:在这份图表里可以得到, 临床医学 在数量上遥遥领先,前五学科, 临床医学、生物医学、物理天文、化学、生物 。这里理科方面的总数占所有的 75% 左右。我们再换个角度思考一下。为什么多,一方面,我认为是这个学科大热,能勾起很多科学家去研究,整个行业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这个领域有比其他领域更多的未知东西,迫使人们继承或推翻以前的理论,发展跟新,更全面的理论。理论引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提出理论,投入实践,再推翻或完善理论,再提高生产······。每一个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阶段可能就要几十年,对于一个科学家而言,非常有可能在一个阶段就是付出一生的努力。尊重每一个科学研

以下是美国常春藤大学研究生申请条件中的基本条件:1.国内知名大学“985”或者至少“211”大学应届毕业生或者一毕业学生;2.大学时期平均成绩90分以上或者GPA3.5分以上,成绩排名在年级至少前10%;3.托福100以上,GRE1400以上,GMAT700以上;4.综合素质能力突出,有过专业方面科研成就或者论文发表;有过国内国际知名竞赛获奖经历。以上仅仅是美国常春藤硕士留学申请条件中最基本的一些条件,并不意味着你达到了以上条件就一定会被录取。事实上,随着美国留学申请者数量的激增,申请常春藤盟校研究生难度是逐年加大。有的时候,很多我们认为条件不错的申请者不一定会拿到录取,而有些条件并不突出的申请者凭借一份优秀的申请文书成功实现逆袭。所以在申请中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凸显自己的优势才行。上面这些信息都是常规要求,但是因为每个学校的不同专业都会有自己的特别要求,如果大学需要了解更为详细的申请要求,可以根据海外大学院校库(https://www.liuxue315.cn/university/?ozs=300-311)的各个大学申请要求,按照自己的专业查询更为详细的申请信息,同学也可以沟通过留学志愿参考系统(https://www.liuxue315.cn/dingwei/?ozs=300-311)按照自己的院校背景和成绩情况查询一下过往的申请的成功案例,在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中我们会看到自己院系的师哥师姐们都去了哪些学校,具体申请了哪些专业,他们都考了多少的语言成绩等信息。查询如下图:

江苏省大学教授论文发表

最近,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的汪胜教授团队在高水平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Hybrid nanogenerator for simultaneously harvesting sun and rain energy”的一篇论文。该研究团队成功地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混合纳米发电机,可以同时从太阳和雨水中收集能量。该混合纳米发电机采用了多层结构,包括由半导体纳米线、珍珠岩和碳纤维布组成的柔性基板和由钛酸锶、银、氧化锌和聚丙烯腈等复合材料制成的光电极。在实验中,该混合纳米发电机可以同时输出太阳能和雨能电能,达到了不错的能量转换效率。这项研究的成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在实现清洁能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还证明了科学家们通过将不同技术结合在一起,可以开发出更加高效的能源转换装置。

近期,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的汪胜教授在国际重量级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Ultrastrong and Tough Graphene Aerogel Fibers with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的论文。该论文报道了一种新型石墨烯气凝胶纤维,该纤维具有超强和韧性的特点,并且具有分层结构。这种新型石墨烯气凝胶纤维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所得纤维具有超高的拉伸强度和韧性,并且具有显著的储能能力和超高的导电性能,因此在柔性电子、高强度材料和先进能源储存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这项研究成果的发表不仅提高了我国在新型高性能材料领域中的国际影响力,而且也为石墨烯气凝胶纤维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最近,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的汪胜研究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和Biomaterials Science上分别发表了两篇论文。这些论文的主题集中在新型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的论文中,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基于层状双氧水钙钛矿纳米晶体的纳米药物载体。他们发现,这种载体可以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并对正常细胞没有毒性。在Biomaterials 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中,研究团队探索了一种基于羟基磷灰石的生物活性材料,并将其应用于骨修复。他们发现,这种材料可以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加速骨的再生和修复。这些研究成果有望为生物医学领域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生于1974年1月,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于1996年夏在南京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并于1999年夏在南京大学物理系获得硕士学位。同年赴美留学攻读博士学位,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师从国际著名学者、美国工程院院士Lester Eastman教授。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于2004年夏,受聘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研发中心任高级研究员。于2006年9月归国加盟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江苏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教授。陆海教授主要从事宽禁带氮化物半导体材料和高性能器件相关研究,获得多项世界性突出成果,已发表学术论文两百余篇,其中包括SCI/EI论文百余篇。所发表论文中,在国际物理学四大杂志Physics Review Letters、Physics Review B、Applied Physics Letters和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上占50余篇。所发表文章获他人引用上千次,多篇文章被他人引用50次以上;引用者遍布全世界各著名大学、公司和政府科研机构。多名国际学术权威对其工作进行了精彩评述;其代表工作被国外同行在综述文章上称为“Major breakthrough(重大突破)”;两项工作被《Nature》(自然)杂志两次专文评述;其合作专利被数十家重要国际媒体专文报道。并应邀成为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和Solid State Electronics特约审稿人。推荐给刚刚步入研究领域的年轻学者:"You and Your Research"-by Richard Hamming

  • 索引序列
  • 苏大李青教授发表论文
  • 苏州大学教授发表论文
  • 江苏大学教授发表论文
  • 常青藤大学教授论文发表
  • 江苏省大学教授论文发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