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一期间多参加一些各种各样的活动,校内的社团、志愿者,校外的义工等都可以。前提是好好学习,尽量不挂科,在这个基础上去参加活动,为自己下一步的大学生活做好铺垫。
2.大二和大三:实习对大学生来说很重要,但是要注意进厂打工和奶茶店等不属于实习,我们需要去投简历。其次就是多参加一些竞赛,跟着老师做一些项目、发表发表论文,考一些该考的证书,以此来提高自己简历的含金量和专业度。然后就是把参加的学生会之类的退了,因为含金量不高且会占用大量自己的时间。
3.大四:大四就需要按照自己的规划行动。如果想找工作的话就继续参加实习,注意关注自己学校的秋招校招,按时去投简历。如果想考公考研考编的话就去学自己需要学的东西就可以了。
全国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保研资格的,有的大致是200所,其中985的保研比例是最高的,这个没有任何的疑问,是现实。因此普遍来说,保研的来自相对比较有名的院校,考研的大多来自不是那么有名的学校。在这个背景下,保研意味着选拔人才考研当然意味着选拔人才,但还有一点,就是保证公平。公平不是平等,我并不认为985和双非的学生是平等的,现实就是这样。但起码要保证公平。公平比平等保证了更底层的东西,即保证每个人有参与竞争的机会。我认为任何学校任何专业都不应该只招保研的学生。
另外一方面,应该适当扩大保研资格学校的数量,尤其是适当增加在欠发达地区、双非学校保研的名额。下面我引用三句话:浙大党委副书记郑强曾经说过:“高考的一步领先,并不代表着你们步步领先,相反,恰恰很有可能由于高考所带来的一步领先,会导致你们丧失步步领先的激情和动力”。知乎上有个风气非常严重,唯出身论,唯学历论非常普遍。这样是很不好的。教育领域的阶级固化,也是教育问题。这样做无非是来自低一层次的非名校的学生或者阶级,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一大跨越,抢占了高一阶级的资源,并与很多曾经在高考遥遥领先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资源配置或者其他方面达到相同或者更高的水平。对于后者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这恰恰反映出了这些人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就是固步自封,固定观念所带来的。厦大副校长邬大光说过:“本来教育或者高等教育,它最重要的贡献是促进人的社会流动”。往往二本三本的学校的学生,不可否认,大多来自偏远地区,相对不是很富裕的农村地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大学构成社会一部分,也是有层层等级的。清北华五占据第一层级,其余副部级985占据第二层级,以此类推。但是只有促进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大学生源的流动,这样的高等教育的环境才是良性的,否则马太效应就会越来越显著,教育环境会不稳定,而考研就是促进这种流动的重要方式现实是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变成了导师发文章的机器,只是处在整个研究组“工作车间”的一个位置上,重复而单调。从而背离了教育的初衷,事实上,研究生阶段的硕士博士,毕业之后大多都不会继续科研。而人格的养成,却是教育的核心内容。遗憾的是,中国的现实社会是一个世俗化的社会,根植于利益而出发的。真正以上具有大视野,大格局,懂教育或者教育出身的教授或者校长,在广大的群体里是少数的,因此才会被一些形式化的标签所迷惑。二:为了切题,尝试回答题主的问题(题主的问题中“部分”这个词用的十分精妙)第一个问题,保研学生是不是总体来说比考研的素质高,我并不给出一个明确的结果,问题的关键在于“素质”的定义,到现在为止还是广泛的,模糊的,并没有一个比较完美的标准。记得在一期高教研究杂志上,也说明了这个情况。比如说保研的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比统考的高0.6篇,平均成绩比考研的高2分,以及其他数据来证明保研的比统考的更加优秀,素质更好。但从调查的数据上看,本身样本数量就太少,另外所观察的时间还太短,根本不具有可信度,并且用研究生期间的考试平均分和论文数量这样的评价方式也是片面的,不合理的。有人说我相信这些有科研经历的同学们心里很清楚,真正的科研能力是什么。
我是一个大专生,高考成绩下来的那一瞬间,我的脑子里出现了很多种声音,"就离分数线差四分,去复读吧,一年很快就过去的""复读?你看看你自己现在多大,本来就比别人大两岁,还要再大一岁吗""别浪费父母的钱了,家里还有个弟弟,在复读一年,要是最后成绩还是不理想,你这一辈子都要在阴影里度过了"......没错,我最后选择了不复读,年龄和资金都不允许我再重新开始,我开始寻找适合我的大专,开始默默承担自己选择的路。
大一,刚进入学校,感觉一切都很新奇,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人生规划,忙着去参加各种社团,忙着和朋友们打交道,那是一顿快乐且丰富的时光,不过,我现在是有点后悔的,大一的我,没有认真学习专业课,导致最后成绩在班级后几位,不过我的自理能力很好,毕竟高中就是住堂生,除了学习方面,其他方面我都处理的很好。第二学期由于疫情,我留在了家里,每天吃吃喝喝睡觉玩手机的生活,让我更加厌倦,我开始查阅资料,了解"专转本""四级考试"以及大专生的就业前景,我发现我不喜欢那之后的自己,我开始准备四级考试,开始早起背单词,开始做练习。后来,我开始喜欢上美妆,穿搭,农村孩子的假装很难理解这些,并不支持我买这些所谓无用的东西,我开始存钱,开始学习化妆,虽然得不到支持,但我是真的很喜欢美妆,哈哈哈
大二,也就是现在,这个学期,我去了解了"专转本"的机构和政策,最后报了"默默学",坚持每天去图书馆学习,我和我的两个朋友建立了学习搭子,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出去玩,日子过得虽然平淡但很充实,是我理想中的大学生活了。
2023年开始了,今年,给自己的规划是,拿到计算机二级证书,四级刷到550分,顺利通过教资科一科二,保持初心,不谈恋爱。2023我的新年愿望,第一,父母身体健康,日子平淡却很快乐,;第二,希望我真正做到"及时止损,及时行乐"。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2023,你我都要平安才好!
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发表论文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没有发表几篇论文,简历上都会少很多优势。今天说一说关于发表论文的流程。其实发表论文的流程很简单,主要由以下几点构成:
一、确定自己的发文方向,要向发表论文,一定要先确定自己要写什么样的论文,也就是论题是要确定下来,这样才会有了努力方向,不管是想要查资料,还是问老师心里都有底。
二、按照正确的格式写出文章,论文是有自己的格式的,不仅要写出来,格式也非常重要,什么字体,什么间距,字符等都需要格式。不知道的可以在网上搜一下,因为不同的专业需要的格式不一样。
三、文章查重,这是最重要的部分了,如果在查重方面过不了的话,文章是不会被发表出去的。论文查重的要求一般是10%-30%,只要在这些范围内就可以满足一般普刊的要求了。论文查重的网站有很多,常用的就是知网、万方、维普等,一般用得都是知网,其他网站也可以。查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公司最好用化名,而且内容尽量不要涉及敏感词,否则不容易通过。
四、确定杂志社,再投稿。当论文查重通过后,我们不能盲目的向杂志社投稿,也不能一稿多投,否则会被杂志社拉人黑名单。先要确定自己论文的类型最适合向哪个杂志社投稿,可以问问老师和学长学姐,他们都是很有经验的,当然,也可以在网上问。
五,投稿通过,了解杂志社的期数后等结果就可以了。
其实对于本科生发普刊就可以了,想要向前进步的话,就需要导师了,和一个好的导师一起发表论文一般专业性都很强。
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发表论文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没有发表几篇论文,简历上都会少很多优势。今天说一说关于发表论文的流程。其实发表论文的流程很简单,主要由以下几点构成:
一、确定自己的发文方向,要向发表论文,一定要先确定自己要写什么样的论文,也就是论题是要确定下来,这样才会有了努力方向,不管是想要查资料,还是问老师心里都有底。
二、按照正确的格式写出文章,论文是有自己的格式的,不仅要写出来,格式也非常重要,什么字体,什么间距,字符等都需要格式。不知道的可以在网上搜一下,因为不同的专业需要的格式不一样。
三、文章查重,这是最重要的部分了,如果在查重方面过不了的话,文章是不会被发表出去的。论文查重的要求一般是10%-30%,只要在这些范围内就可以满足一般普刊的要求了。论文查重的网站有很多,常用的就是知网、万方、维普等,一般用得都是知网,其他网站也可以。查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公司最好用化名,而且内容尽量不要涉及敏感词,否则不容易通过。
四、确定杂志社,再投稿。当论文查重通过后,我们不能盲目的向杂志社投稿,也不能一稿多投,否则会被杂志社拉人黑名单。先要确定自己论文的类型最适合向哪个杂志社投稿,可以问问老师和学长学姐,他们都是很有经验的,当然,也可以在网上问。
五,投稿通过,了解杂志社的期数后等结果就可以了。
其实对于本科生发普刊就可以了,想要向前进步的话,就需要导师了,和一个好的导师一起发表论文一般专业性都很强。
在校生发论文,即使是研究生一般第一作者也是导师的名字。第二作者也有一定的含金量,例如工作后,凭职称需要发三篇论文,只需要一篇是第一作者即可,其他两篇就可以是第二或第三作者了,希望对楼主有些启示。
首先确定自己文章的方向进行书写;其次进行文章查重;最后确定期刊,投稿。
确实容易发一点,但是前提是你老师比较牛,如果一般的话和你自己发效果是一样的。含金量小很多,第二作者国内一般不认
大学教师职称大学教师职称是大学里教师的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级别。其中:助教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教学。讲师是能够独立开设一门或一门以上课程的大学教师。副教授原则上不仅具有开课的能力,对本学科的整体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自己主持研究项目,而且能把最新的研究用学术研讨会的形式不断开设成新课。教授是大学里的主体,大学里主导性的工作是由教授承担的。中文名大学教师职称概要大学教师职称内容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快速导航职业定位历史沿革职业分类教授职责各国标准申请要求考核内容职称概述大学里教师的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级别。[1]助教新教师在未受聘为讲师以前先从事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教学辅助工作,以熟悉大学的基本教学条件和教学的组织。助教也可以由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担任。在很多国家都由博士研究生承担助教的工作,而不再专门设置助教这一级别的教职。助教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教学。助教辅助大学教育的主导方面是协助由教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课程教学系统正常工作。他的工作方式主要呈现为两种:一种是协助教授工作;另一种是协助一门课程的展开,而这门课程可能是由多个教授共同承担,也可能是由教授指导,由助教本人开设的。教授从自己的研究生里挑选两位来协助备课、整理资料和组织课堂教学,这种是最初级的“助教”
我觉得这没有什么问题,科研是一个长期过程,你如果大二开始跟着老师做科技创新一类的科研活动,并能长期坚持,到大四你完全可以选一个切入点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有好多学霸大学期间都发表啦自己的文章,你如果能上研究生,这都是不错的科研积累。
直接写大二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即可。
简历(英语:resume),顾名思义,就是对个人学历、经历、特长、爱好及其它有关情况所作的简明扼要的书面介绍。简历是有针对性的自我介绍的一种规范化、逻辑化的书面表达。对应聘者来说,简历是求职的“敲门砖”。
2020年12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要求招聘机构要对用人单位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同时不得泄露或者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的个人信息,违者将被处罚。
一份简历,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其中:
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应列出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政治面貌、学校、系别及专业,婚姻状况、健康状况、身高、爱好与兴趣、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第二部分:为学历情况。应写明曾在某某学校、某某专业或学科学习,以及起止期间,并列出所学主要课程及学习成绩,在学校和班级所担任的职务,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各种奖励和荣誉。
第三部分:为工作资历情况。若有工作经验,最好详细列明,首先列出最近的资料,后详述曾工作单位、日期、职位、工作性质。
第四部分:为求职意向。即求职目标或个人期望的工作职位,表明你通过求职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工种、职位,以及你的奋斗目标,可以和个人特长等合写在一起。
为体现不同人群的特点,四部分的排序及组合会根据实际情况略有出入。
最好别发,要是发了让导师就赔了。你最好把赔的还他
最好别发,要是发了让导师就赔了。你最好把赔的还他
直接和老师提出即可。如果想让老师帮忙带论文,也就是说老师发表论文的同时带自己的名字,其实根本就不用婉转的和老师说,只要直接和老师提出要求即可。
兄弟,问题挺严重呢?文章挂了你导师的名字你还敢私自发表?太不把师傅放眼里了,这事要好好和导师沟通,一定要经过导师同意才行,要不别想毕业!!
联名发表,总有个先后,其实也没有什么的
全国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保研资格的,有的大致是200所,其中985的保研比例是最高的,这个没有任何的疑问,是现实。因此普遍来说,保研的来自相对比较有名的院校,考研的大多来自不是那么有名的学校。在这个背景下,保研意味着选拔人才考研当然意味着选拔人才,但还有一点,就是保证公平。公平不是平等,我并不认为985和双非的学生是平等的,现实就是这样。但起码要保证公平。公平比平等保证了更底层的东西,即保证每个人有参与竞争的机会。我认为任何学校任何专业都不应该只招保研的学生。
另外一方面,应该适当扩大保研资格学校的数量,尤其是适当增加在欠发达地区、双非学校保研的名额。下面我引用三句话:浙大党委副书记郑强曾经说过:“高考的一步领先,并不代表着你们步步领先,相反,恰恰很有可能由于高考所带来的一步领先,会导致你们丧失步步领先的激情和动力”。知乎上有个风气非常严重,唯出身论,唯学历论非常普遍。这样是很不好的。教育领域的阶级固化,也是教育问题。这样做无非是来自低一层次的非名校的学生或者阶级,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一大跨越,抢占了高一阶级的资源,并与很多曾经在高考遥遥领先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资源配置或者其他方面达到相同或者更高的水平。对于后者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这恰恰反映出了这些人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就是固步自封,固定观念所带来的。厦大副校长邬大光说过:“本来教育或者高等教育,它最重要的贡献是促进人的社会流动”。往往二本三本的学校的学生,不可否认,大多来自偏远地区,相对不是很富裕的农村地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大学构成社会一部分,也是有层层等级的。清北华五占据第一层级,其余副部级985占据第二层级,以此类推。但是只有促进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大学生源的流动,这样的高等教育的环境才是良性的,否则马太效应就会越来越显著,教育环境会不稳定,而考研就是促进这种流动的重要方式现实是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变成了导师发文章的机器,只是处在整个研究组“工作车间”的一个位置上,重复而单调。从而背离了教育的初衷,事实上,研究生阶段的硕士博士,毕业之后大多都不会继续科研。而人格的养成,却是教育的核心内容。遗憾的是,中国的现实社会是一个世俗化的社会,根植于利益而出发的。真正以上具有大视野,大格局,懂教育或者教育出身的教授或者校长,在广大的群体里是少数的,因此才会被一些形式化的标签所迷惑。二:为了切题,尝试回答题主的问题(题主的问题中“部分”这个词用的十分精妙)第一个问题,保研学生是不是总体来说比考研的素质高,我并不给出一个明确的结果,问题的关键在于“素质”的定义,到现在为止还是广泛的,模糊的,并没有一个比较完美的标准。记得在一期高教研究杂志上,也说明了这个情况。比如说保研的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比统考的高0.6篇,平均成绩比考研的高2分,以及其他数据来证明保研的比统考的更加优秀,素质更好。但从调查的数据上看,本身样本数量就太少,另外所观察的时间还太短,根本不具有可信度,并且用研究生期间的考试平均分和论文数量这样的评价方式也是片面的,不合理的。有人说我相信这些有科研经历的同学们心里很清楚,真正的科研能力是什么。
全国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保研资格的,有的大致是200所,其中985的保研比例是最高的,这个没有任何的疑问,是现实。因此普遍来说,保研的来自相对比较有名的院校,考研的大多来自不是那么有名的学校。在这个背景下,保研意味着选拔人才考研当然意味着选拔人才,但还有一点,就是保证公平。公平不是平等,我并不认为985和双非的学生是平等的,现实就是这样。但起码要保证公平。公平比平等保证了更底层的东西,即保证每个人有参与竞争的机会。我认为任何学校任何专业都不应该只招保研的学生。另外一方面,应该适当扩大保研资格学校的数量,尤其是适当增加在欠发达地区、双非学校保研的名额。下面我引用三句话:浙大党委副书记郑强曾经说过:“高考的一步领先,并不代表着你们步步领先,相反,恰恰很有可能由于高考所带来的一步领先,会导致你们丧失步步领先的激情和动力”。知乎上有个风气非常严重,唯出身论,唯学历论非常普遍。这样是很不好的。教育领域的阶级固化,也是教育问题。这样做无非是来自低一层次的非名校的学生或者阶级,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一大跨越,抢占了高一阶级的资源,并与很多曾经在高考遥遥领先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资源配置或者其他方面达到相同或者更高的水平。对于后者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这恰恰反映出了这些人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就是固步自封,固定观念所带来的。厦大副校长邬大光说过:“本来教育或者高等教育,它最重要的贡献是促进人的社会流动”。往往二本三本的学校的学生,不可否认,大多来自偏远地区,相对不是很富裕的农村地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大学构成社会一部分,也是有层层等级的。清北华五占据第一层级,其余副部级985占据第二层级,以此类推。但是只有促进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大学生源的流动,这样的高等教育的环境才是良性的,否则马太效应就会越来越显著,教育环境会不稳定,而考研就是促进这种流动的重要方式。北师大在多少年来的宣传片上都有这么一句话:教育的目的在于人格的养成。这里人格的养成我的理解是,具有独立人格和尊严,具有独立思考的人的培养。研究生教育当然只是高等教育的一环,在高等教育的塔尖阶段。现实是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变成了导师发文章的机器,只是处在整个研究组“工作车间”的一个位置上,重复而单调。从而背离了教育的初衷,事实上,研究生阶段的硕士博士,毕业之后大多都不会继续科研。而人格的养成,却是教育的核心内容。遗憾的是,中国的现实社会是一个世俗化的社会,根植于利益而出发的。真正以上具有大视野,大格局,懂教育或者教育出身的教授或者校长,在广大的群体里是少数的,因此才会被一些形式化的标签所迷惑。二:为了切题,尝试回答题主的问题(题主的问题中“部分”这个词用的十分精妙)第一个问题,保研学生是不是总体来说比考研的素质高,我并不给出一个明确的结果,问题的关键在于“素质”的定义,到现在为止还是广泛的,模糊的,并没有一个比较完美的标准。记得在一期高教研究杂志上,也说明了这个情况。比如说保研的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比统考的高0.6篇,平均成绩比考研的高2分,以及其他数据来证明保研的比统考的更加优秀,素质更好。但从调查的数据上看,本身样本数量就太少,另外所观察的时间还太短,根本不具有可信度,并且用研究生期间的考试平均分和论文数量这样的评价方式也是片面的,不合理的。有人说用发表论文的质量,问题是,如何定义论文的质量,看影响因子吗?看引用量吗?都不是。第二个问题,从最近几年各大高校都上调了考研复试和面试比例看,当然就说明了考研的趋向当然不是偏向单一高分数的初试。至于说科研能力,说实话,判断一个在22岁左右还没毕业的本科生的未来科研能力怎么样,就像判断十年后某个姑娘生男孩还是生女孩一样。即使是那些在本科阶段就发论文的学生,只能说明有一定的科研经历,但并不能说明科研能力,这是两码事。我相信这些有科研经历的同学们心里很清楚,真正的科研能力是什么。
确实容易发一点,但是前提是你老师比较牛,如果一般的话和你自己发效果是一样的。含金量小很多,第二作者国内一般不认
大学教师职称大学教师职称是大学里教师的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级别。其中:助教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教学。讲师是能够独立开设一门或一门以上课程的大学教师。副教授原则上不仅具有开课的能力,对本学科的整体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自己主持研究项目,而且能把最新的研究用学术研讨会的形式不断开设成新课。教授是大学里的主体,大学里主导性的工作是由教授承担的。中文名大学教师职称概要大学教师职称内容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快速导航职业定位历史沿革职业分类教授职责各国标准申请要求考核内容职称概述大学里教师的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级别。[1]助教新教师在未受聘为讲师以前先从事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教学辅助工作,以熟悉大学的基本教学条件和教学的组织。助教也可以由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担任。在很多国家都由博士研究生承担助教的工作,而不再专门设置助教这一级别的教职。助教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教学。助教辅助大学教育的主导方面是协助由教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课程教学系统正常工作。他的工作方式主要呈现为两种:一种是协助教授工作;另一种是协助一门课程的展开,而这门课程可能是由多个教授共同承担,也可能是由教授指导,由助教本人开设的。教授从自己的研究生里挑选两位来协助备课、整理资料和组织课堂教学,这种是最初级的“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