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简称“二三〇所”),其前身为原第二机械工业部中南309队中心实验室,1975年2月。
在中心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湖南二三〇研究所,境外名称为“Changsha Uranium Ge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长沙铀矿地质研究所),1994年12月更名为“中南地质局二三〇研究所”。
2002年9月,核地质队伍部分属地化管理后,再次更名为“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1999年在全国地质行业属地化改革中,作为铀矿地质专业队伍保留下来,隶属于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今隶属于中国铀业有限公司。
二、业务范围
主要从事地质学研究、固体矿产勘查与研究、地质实验测试(岩矿测试)、地球物理勘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技术开发、仪器研制与会议接待服务、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三、经营状况
截至2018年末,资产总额24394万元,负债总额10379万元,所有者权益14015万元;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亿13万元,利润总额1284万元,净利润1035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35万元。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
很好。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究生不仅享有全额缴纳五险一金,并有带薪休年假待遇,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究生员工除了每天都需要做的基本工作之外,没有什么格外的任务,工作量不多而且很固定。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以下简称“核地研院”)始建于1959年,是目前国内惟一以铀矿地质研究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科研单位。
都不是。根据查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官网得知,该院的院长是研究员级,不是厅级和局级。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是一所以铀矿地质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
共合作出版专著两部,教材一部,论文90余篇。近年来的论著如下:1. CHEN Peirong, ZHOU Xinmin, ZHANG Wenlan, LI Huimin, FAN Chunfang, SUN Tao, CHEN Weifeng & ZHANG Min. Petrogenesis and significance of early Yanshanian syenite-granite complex in eastern Nanling Range. Science in China Ser. D Earth Sciences, 2005, 48(7):912-9242. 华仁民,陈培荣,张文兰,陆建军. 论华南地区中生代3次大规模成矿作用. 矿床地质,2005,24(2):99-1073. P.R. Chen, X.M. Zhou, X.S. Xu, C.F. Fan, T. Sun, W.F. Chen And M. Zhang. Petrogenesis and significance of early-Jurassic syenite-granite complex in Nanling Range, South China.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04, A671, 5.5.454. 陈培荣,周新民,张文兰,李惠民,范春方,孙涛,陈卫锋,张敏. 南岭东段燕山早期正长岩-花岗岩杂岩的成因和意义. 中国科学D辑,2004,34(6):493-5035. 陈培荣. 华南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动力学背景及其与铀成矿关系. 铀矿地质,2004,20(5):266-2706. 蒋学鑫,陈培荣. 天然石英中气-液杂质的热动力解吸. 硅酸岩学报,2004,32(10):1199-12027. 章邦桐,陈培荣,凌洪飞,孔兴功. 赣南中侏罗世流纹岩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上地壳成因的微量元素和Pb-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 岩石学报,2004,20(3):511-5208. 章邦桐,陈培荣,凌洪飞,孔兴功.赣南中侏罗世玄武岩的Pb-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生代地幔源区特征及构造意义.高校地质学报,2004,10(2):145-1569. Pei-Rong Chen, Xin-Min Zhou, Ren-Min Hua and Xi-Sheng Xu. GEOCHEMISTRY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 OF A-TYPE GRANITES IN MID NANLING RANGE, SOUTH CHINA.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03,67(18, S1): A6110. RENMIN HUA, PEIRONG CHEN AND WENLAN ZHANG. Geochemistry of three etallogenic types related to Mesozoic continental crust re-melting type granitoids in the Nanling Range, South China.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03,67(18, S1): A16111. Hua Renmin, Chen Peirong, Zhang Wenlan, Liu Xiaodong, Lu Jianjun, Lin Jinfu, Yao Junming, Qi Huawen, Zhang Zhanshi and Gu Shengyan. Metallogenic systems related to Mesozoic and Cenozoic granitoids in South China. Science in China. 2003, 46(8): 816-82912. Zhang Bangtong, Chen Peirong, Yang Dongsheng and Kong Xingong. Geochemical evidence for contribution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from peraluminous granite basement. Science in China. 2003, 46(3): 296-30413. 华仁民,陈培荣,张文兰等. 华南中、新生代与花岗岩类有关的成矿系统. 中国科学(D辑),2003, 33(4): 335-34314. 张敏,陈培荣,张文兰等.南岭中段大东山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地球化学,2003,32(6):529-53915. 章邦桐,陈培荣,孔兴功.赣南白面石过铝花岗岩基底为6710铀矿田提供成矿物质的地球化学佐证.地球化学,2003,32(3):201-20716. 刘昌实,陈小明,陈培荣,王汝成,胡欢. A型岩套的分类、判别标志和成因. 高校地质学报,2003, 9(4): 573-59117. 孙涛,周新民,陈培荣,李惠民,周红英,王志成,沈渭洲. 南岭东段中生代强过铝花岗岩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中国科学,D辑,2003,33(12):1209-121818. 华仁民,张文兰,陈培荣,王汝成. 赣南大吉山与漂塘花岗岩及有关成矿作用特征对比. 高校地质学报,2003,9(4): 609-61819. 胡恭任,刘丛强,陈培荣,于瑞莲. 柯树背岩体的副矿物特征及地质意义. 地球学报,2003,24(3):231-23620. 章邦桐,凌洪飞,陈培荣.多体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对比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地质地球化学,2003,31(4):100-10621. 陈培荣,华仁民,章邦桐等. 南岭燕山早期后造山花岗岩类:岩石学制约和地球动力学背景. 中国科学,2002, 32, 279-28922. Chen Peirong(陈培荣), Hua Renmin(华仁民), Zhang Bangtong(章邦桐), Lu Jianjun(陆建军) & Fan Chunfang(范春方). Early Yanshanian post-orogenic granitoids in the Nanling region—Petrological constraints and geodynamic settings. SCIENCE IN CHIAN (Series D), 2002, 45(8), 755-76823. 陈培荣,华仁民,孙涛,范春方. 赣南陂头A型花岗岩成因:壳-幔作用的地球化学证据. 第四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论文集,2002, 171-17224. 章邦桐,陈培荣,孔兴功. 赣南临江盆地余田群双峰式火山岩的Rb-Sr年代学研究. 中国地质,2002,29(4): 351-35425. 顾连兴,陈培荣,倪培等. 长江中、下游燕山期热液铜-金矿床成矿流体.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2, 38,390-40726. 章邦桐,陈培荣,杨东生,孔兴功.过铝花岗岩基底对成矿物质贡献的地球化学证据-以富城过铝花岗岩体6722铀矿床为例.中国科学(D),2002, 32(9), 735-74127. 章邦桐,陈培荣,陈迪云,孔兴功.再论长英质引爆角砾岩的气热流体溶侵成矿机制-引爆角砾岩型铀矿床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矿床地质,2002, 21(3), 526-26328. 胡恭任,陈培荣,于瑞莲. 柯树北岩体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地质与勘探,2002, 38(6), 25-2929. 华仁民,陆建军,陈培荣等. 中国东部晚中生代斑岩-浅成热液金(铜)体系及其成矿流体. 自然科学进展,2002, 12, 240-24430. 章邦桐,陈培荣,杨东升等. 南中生代橄榄玄粗岩系列厘定的地质证据. 地质学报,2001,75(2),213-22031. 陈贵华,陈培荣,杨卫明. 南岭铀多金属成矿带赣南段构造-岩浆演化及富大铀矿成矿条件分析. 铀矿地质,2001,17(3),129-13632. 陈培荣,华仁民,章邦桐. 南岭燕山早期后造山花岗岩类:岩石学制约和地球动力学背景.The 3rd World Chinese Conference on Geological Sciences, Hong Kong, 2001, P. 8-1133. 章邦桐,饶冰,陈培荣等. 论长英质隐爆角砾岩的气热流体溶侵成矿机制. 矿床地质,2001,20(2),129-13634. 胡恭任,于瑞莲,陈培荣,彭培坤. 柯树背岩体铀金成矿远景分析. 地质地球化学,2001,29(4):1-635. 陈培荣,范春方,孔兴功等. 6710铀矿区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和成矿意义. 铀矿地质,2000,16(6),334-34236. 蒋学鑫,陈培荣. 石英砂选矿厂尾砂综合利用研究. 地质找矿论丛,2001,16(4):276-27837. 范春方,陈培荣. 赣南陂头A型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地球化学,2000,29(4),358-36638. 孔兴功,陈培荣,章邦桐. 赣南白面石盆地双峰式火山岩的Rb-Sr和Sm-Nd同位素特征. 地质论评,2000,46(2),186-18939. 范春方,陈培荣. 赣南不同类型花岗岩体的锆石形态群特征及其意义. 地质找矿论丛,2000,15(4),299-30640. 范春方,陈培荣. 赣南陂头花岗岩体Nd-Sr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地质找矿论丛,2000,15(3),282-28741. 孔兴功,陈培荣,章邦桐. 江西南部白面石-东坑盆地A型火山岩的厘定与地质意义. 地球化学,2000,29(6),521-52442. Chen Peirong, Wang Rucheng, Chen Yiaoming, et al.. Fluid inclusion evidence for high copper content of ore-forming fluid. Ninth Annual Goldschmidt Conference, Boston, America, 199943. Chen Peirong, Kong Xinggong, Zhang Bangtong, et al.. Geochemistry and petrogenesis of bimodal volcanic associations related to uranium deposits, South China. Models of volcanogenic sedimentary ore-forming systems. Editor V.E.Popov, S. Petersburg, Russia, 1999, 205-20744. Chen Peirong, Wang Yinxi, Ni Qisheng, et al.. Rb-Sr isochron ages and significance of bimodal volcanic association in Baimianshi uranium ore-field, south China. CHINES SCIENCE BULLETIN, 1999, 44 (Sup.),3-445. 陈培荣,孔兴功,倪琦生等. 赣南燕山早期双峰式火山岩的厘定和意义. 地质论评,1999,45 (sup),734-74146. 陈培荣,孔兴功,王银喜等. 赣南燕山早期双峰式火山—侵入杂岩的Rb-Sr同位素定年及意义. 高校地质学报,1999, 5(4),378-38347. 孔兴功,陈培荣,章邦桐. 赣南双峰式火山盆地铀成矿性的地球化学评价. 铀矿地质,1999, 15,204-20848. 陈培荣,章邦桐,孔兴功. 赣南寨背A型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岩石学报,1998,14,289 –29849. 陈培荣,陆建军,王汝成等. 例独立碲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矿床地质,1998,17,1011-101450. 章邦桐,陈培荣,倪琦生. 赣闽长英质隐爆角砾岩和基底围岩水-岩作用的实验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8, 21, 201-20551. 陈云棠,赵连泽,陈培荣. 培养跨世纪地质学基础研究人才的思路. 中国地质教育,1998,3,5-852. 赵连泽,陈云棠,陈培荣. 加强理科基地建设培养跨世纪地学人才. 高教研究与探索,1998,1-2,24-2653. Chen Peirong, Liu Changshi, Hao Yanli, et al.. The Tin-Bearing Topaz-Quartz Porphyry, Yangbin Area, Taishun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A Fluid Inclusion Study.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1997, 16, 97-10454. 陈培荣,刘昌实,郝艳丽等. 浙江泰顺洋滨含锡黄英斑岩中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矿物学报,1997,17,126-13455. 陈培荣,徐士进,王汝成等. 四川盐源西范坪斑岩铜矿富铜流体物理-化学特征和成因. 地球化学,1997,26,54-6156. Chen Peirong, Chen Xiaoming, Ni Pei, et al.. Discovery of Chalcopyrite Daughter Mineral in Fluid Inclusions from Yanyuan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Sichuan Province. CHINES SCIENCE BULLETIN, 1996, 41, 128 1-128357. 陈培荣,陈小明,倪培,王汝成,沈渭洲,徐士进. 盐源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中黄铜矿子矿物的发现. 科学通报,1996, 41,633-63558. 郝艳丽,陈培荣,刘昌实等. 浙江洋滨黄玉花岗质班岩的包裹体研究. 岩石矿物学杂志,1996,15,333-33859. 章邦桐,陈培荣,陈迪云等. 闽北570隐爆碎屑岩型铀(银、钼)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物质来源研究. 高校地质学报,1996,2,187-19760. 王汝成,翟建平,陈培荣,凌洪飞. 地球科学现代测试技术.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东西准噶尔山和阿尔泰山之间,蓄含了丰富的石油资源,其基底为海西褶皱构造层,盖层由晚古生界和中、新生界组成。新生代,由于印度与亚洲大陆的碰撞及其随后的陆陆汇聚效应,准噶尔盆地周缘的褶皱山系,南侧的天山和北侧的阿尔泰山脉在新生代都发生了快速的隆升-剥露作用,新生代构造变动剧烈;盆地周缘的一些大型断裂带,如盆地北侧额尔齐斯河活动断裂带、东北侧的二台-可可托海断裂带、西北侧的达尔布特断裂及其盆地南缘的天山山前逆冲断裂带等新生代活动强烈,并控制了区域或局部地形地貌的形成与演化。然而对盆地内部的新构造活动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普遍认为盆地内部为相对稳定的块体,新生代构造活动不显著。
准噶尔盆地北部顶山地区是我国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远景区段之一,具有一定的铀矿资源潜力。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成铀矿理论引入以来,经过多轮钻探找矿工作,在准噶尔北部的顶山地区,已经发现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点,有3个钻孔见到了具工业意义的砂岩型铀矿(图2-6-17)。
图2-6-17 准噶尔北部顶山地区区域地质构造简图及根据擦痕、节理统计推测的主压应力作用方向图
1—第四系;2—中新统索索泉组;3—始新统-渐新统乌伦古河组;4—古新统-始新统红砾山组;5—侏罗系;6—古生界;7—花岗岩;8—实测和推测断层;9—正断层;10—节理、擦痕野外统计点位置及编号;11—主压应力作用方向;12—矿化点位置
本节主要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研究,结合遥感卫片解译分析,探讨该地区新生代构造活动特征,及其对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控制作用,指出区域成矿有利的远景地段。
一、区域地质背景
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东西准噶尔山和阿尔泰山之间,其基底为海西褶皱构造层,盖层由晚古生界和中、新生界组成。研究区位于盆地北部顶山地区(图2-6-17),出露的地层主要是新生界,包括古新世-始新世红砾山组、始新世—渐新世乌伦古河组,中新世索索泉组和第四系(图2-6-18)。目前,本区砂岩型铀矿的找矿目的层主要为古近系乌伦古河组。
红砾山组(E1-2h)为一套干旱-半干旱气候下形成的河流相沉积物,沉积物总体上呈下粗上细、北粗南细的变化趋势。底部为砾质冲积扇,往上过渡为砂质辫状河,至曲流河沉积。岩性从底部的砾岩、粗砂岩、薄层泥岩的韵律层,变化为厚层砂岩和泥岩互层,至砾岩、砂岩、泥岩韵律层,厚约63~403m,顶部含有钙结壳,不整合覆盖于下伏的中-古生界之上。
古近系乌伦古河组(E2-3w)总体上为一套湿热条件下形成的、以河流相为主的灰色砾-砂-泥岩组合,总体上由北东往南西,粒度变细。其主体分布在乌伦古河南岸的广大地区,厚度10~155m,其内发育大量的钙结核,顶部有钙结壳。可分为三个旋回,下部为砾质冲积扇体和扇缘沼泽沉积,岩性为砾岩、砂岩和薄层泥岩的韵律层,顶部有厚层泥岩,含炭化植物碎屑;中部为辫状河及水下重力流沉积物质,由砾岩、砂岩及薄层砂质泥岩或泥质砂岩组成;上部为近端曲流河、浅水湖沉积,岩性下部为砂岩,上部为厚层红色泥岩夹薄层砂岩。与下伏的红砾山组成假整合或角度不整合接触,或直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古生界之上。
中新世索索泉组(N1s)为一套干旱炎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红色-杂色细碎屑沉积物,以泥岩为主,含泥质砂岩、粉砂岩,富含碳酸盐岩。研究区内出露广泛,但一般只保留在向斜的相对低洼处,往东南方向砂质层增多,出现砂-泥互层。为浅水平原湖泊和蒸发盐渍沼泽沉积,间有河道砂体,部分地区为三角洲相。与下伏的乌伦古河组呈假整合或整合接触,与下伏的红砾山组、古生界以角度不整合接触。平均厚度约60m。
第四系主要为一套松散的冲积、洪积砂土堆积物,研究区内主要是上更新统的新疆砾岩(Q3x),不整合或假整合于下伏的第三系、中生界、古生界之上。
二、新生代构造活动特征
在新生代新疆处于南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及其随后印度板块向北推挤、北部西伯利亚板块不断从NE方向向挤压的联合作用中,盆地南部的天山和北侧的阿尔泰山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盆地内部新生代变形总体上不强,地形相对较为平坦,但喜马拉雅运动在盆地仍有显示,主要表现为间歇性沉积了不同时代的沉积地层,造成了地层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也导致了基底断裂的复活,并而由此产生了一些地表的破裂和断块的掀斜,造成了第三系轻微的褶皱变形,形成了独特的多断块、多洼地的构造-地貌形态(图2-619)。
(一)地貌特征
准噶尔盆地北部基本上全为荒漠区,该区一个典型的地貌特征是,在荒漠区内展布有众多大小不同、深浅不一的封闭型洼地,如黄花沟洼地、顶山盐池洼地(图2-6-19、2-6-20)、萨尔多依洼地等,和荒漠峡谷型洼地,如三个泉EW向峡谷型洼地等(图2-6-20)。这些洼地地形较周围地区明显低洼,也是周围地区暂时性地表径流的汇集场所,但一般都没有出口,水只进不出。洼地的深度在100m以上,盐池洼地为210m,黄花沟洼地为280m,最大的如三个泉洼地,可达350m。对于其成因,彭希龄(1987)认为这些洼地是流水和风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2-6-18 准噶尔盆地北部顶山地区新生代地层柱、沉积环境及其接触关系图
图2-6-19 准噶尔北部遥感卫片图像(ETM1.4.5波段)
①三个泉峡谷;②顶山盐池洼地
经野外实地踏勘,笔者发现这些洼地和峡谷或者位于不同方向隐伏断裂的交汇处,如黄花沟洼地位于NE走向克-夏断裂带的分支断裂与隐伏的NW向断裂、EW向交汇处;或者位于隐伏的东西向断裂地表破裂处,如三个泉峡谷型洼地和盐池洼地分别位于隐伏的EW向三个泉断裂和吐兹多依拉断裂通过处。
石油勘探资料表明,这些断裂都是隐伏的基底逆冲断裂。笔者认为正是由于深部的隐伏断裂逆冲作用,控制了地表洼地或峡谷型洼地的形成:虽然隐伏基底断裂逆冲作用切割的深度仅达到侏罗系,但造成了之上白垩系、新生界的上拱,从而使地表呈现为张性破裂(图2-6-20),导致了固结不老、近似水平的白垩纪、新生代岩石张性破碎,并发育了大量的与深部断裂密切相关的张性节理。地表暂时性的径流从而不断地沿其节理面、破碎面切割,搬运碎屑物质。暂时性的水流消失后,未来得及固结的碎屑物质,由于风暴的搬运而吹往它地。如此往复,形成了这种特殊的洼地或峡谷。因此,这种由于深部断裂的逆冲推覆、导致地表张性破裂而破碎、受降水冲蚀及风力共同作用而形成洼地或峡谷的现象,也是本区新生代构造活动,结合大自然的流水和风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2-6-20 准噶尔盆地北部深部逆冲推覆导致的地表形成洼地示意图
(以三个泉为例,CD位置见图2C-D)
Q3—晚更新统;N—索索泉组;E1-2w—乌伦古河组;E1-2h—红砾山组;K—白垩系;J—侏罗系;C-T—石炭系-三叠系
(二)断裂和褶皱构造特征
从TM合成图像中(图2-6-19),可以发现本区地貌平坦,新构造活动不强,但是也可以清晰地发现盆地内部发育了一系列NWW-近EW、NE和NW走向的断层。其中NE走向的断层一般都发育在研究区的西部,EW走向的断层,发育在研究区的中部、盆地内部。另有少数隐伏的SN向和NW向断裂。由于不同方向隐伏基底断裂的发育,浅部地表的张性破碎而风化及其断裂的掀斜作用(图2-6-20),将研究区切割成地表浅部多个相互独立、深部可能又相互联通的块体(图2-6-17、2-6-19)。
大型的NWW-EW向断裂包括了吐兹多依拉断裂(图2-6-17、2-6-19中的F1)、三个泉断裂(图2-6-17、2-6-19中的F2)和乌伦古河断裂,皆是隐伏断裂。吐兹多依拉断裂(F1),是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北侧的边界,也是准噶尔地块北部边界壳层断裂的组成部分。经地震验证为一组宽约500m,高角度的逆冲断裂破碎带,断面北倾,倾角70°以上,断距约900m,断开最高层位为侏罗系,白垩系未见断开。在地表,该断裂通过处,可见一系列泉水发育。在顶山盐池北坡,该断裂虽然没有出露地表,但是深部断裂的逆冲推覆,地表上拱,使白垩系及以上地层发生上拱形成掀斜褶皱,产生张性破裂,局部地段上覆的地层已经被剥蚀,另外地段仍保留掀斜褶皱,形成一个向东张开峡谷型洼地(图2-6-19中的①,图2-6-21),成因可见于图2-6-20。
三个泉断裂(F2)位于准噶尔盆地的腹地,总体上呈近EW-NWW走向,也是一条基底隐伏断裂,具有长期的活动历史。断裂带切穿了基底古生代地层,表现为一条逆冲性质的断层。由于断裂的深部逆冲、浅部上拱,导致了地表的拉张破碎和断块的掀斜,形成了一条约1~1.5km宽、几十公里长近EW-NWW向展布的大峡谷(图2-6-19中的②),将准噶尔盆地一分为二,其南侧为第四纪沙漠覆盖区,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侧为戈壁荒漠带,峡谷带地表有多个泉水沿断裂带展布。
图2-6-21 顶山盐池北坡吐兹多依拉断裂的地表上拱褶皱和张性破裂带
1—砾岩;2—砂岩;3—粉砂岩;4—泥岩;5—张性破裂带;
Q3x—晚更新统;N1s—索索泉组;E2-3w—乌伦古河组
NE-NEE向断裂带主要分布于盆地的西侧,最大的断裂为克-夏断裂带,与吐兹多依拉断裂带呈“入”字型相交,是一条在海西运动基础上又经印支运动推覆断裂带(图26-17、2-6-19中的F3),由一系列舌状滑脱体联合组成。在研究区的小海子(吉力湖)的东南侧,可见该方向的断裂带出露(F4)。断裂带下盘为石炭系的火山岩,上盘为索索泉组的红色砂、砾岩。断面倾向北西,倾角大约60°~70°。沿断裂带有一系列泉水展布,同时可见索索泉组的红色砂岩靠近断裂带产状明显变陡(图2-6-22),指示了该断裂新生代仍在活动。卫片解译也可以发现,在盆地的西部有一系列北东走向的线性构造。
盆地内部NE-NEE向断裂发育不多。结合卫片解译(图2-6-19),在杜热村西北乌伦古河的北岸,新发现了一条NE走向的断裂(图2-6-17、2-6-19中F5,图2-6-23)。断裂带走向NE60°,倾角近似直立,为一条具有走滑性质的正断层。断层的南东盘为乌伦古河组的砂、砾岩,北西侧为红色泥岩(可能为索索泉组)。断裂带内发育有20~30cm宽的断层泥,由红色泥岩和砂岩组成,夹有上盘的砾岩。往北东方向追索,沿断裂可见多个断层陡坎,显示了该断层现今仍有活动。
研究区内总体上地层产状平缓,一般倾角都小于10,总体上倾向南西。倾角陡的地层仅见于断裂带两侧,是由于断裂的掀斜作用而致,如顶山盐池的北坡,乌伦古河组地层局部可达25°(图2-6-21)。第三系组成的褶皱总体上不发育,主要是一些十分开阔的平缓褶皱,如在顶山盐池一带可见,主要由索索泉组红色泥岩、砂岩层组成。
图2-6-22 小海子(吉力湖)南东NEE向正断层示意图
1—砾岩;2—砂岩;3—火山岩;4—正断层;Pz—古生代火山岩;N1s—中新世索索泉组
图2-6-23 杜热NEE向正断层(F5)示意图
1—砾岩;2—砂岩;3—泥岩;4—电子自旋共振测年采样点;N1s—索索泉组;E2-3w—乌伦古河组
(三)节理和擦痕统计分析
为了进一步确定主压应力作用方向,野外对发育在乌伦古河组和索索泉组的节理进行了统计分析。所测得节理基本不切穿层面,倾角在80°以上,大都是直立的节理,为张节理或剪节理。室内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节理走向的玫瑰花图(图2-6-24)。图中可以得到,乌伦古河组中的节理集中在NNW、NEE和NE三个区间内,索索泉组、哈拉玛盖组中的节理集中在NNE、NW两个区间内,其中顶山盐池索索泉和西干渠索索泉组中的节理走向明显受深部隐伏的吐兹多依拉断裂的影响,出现较多的NWW走向的张节理。由于节理或为张节理或为剪节理,因而根据节理走向的集中方位,可以推测区域的应力作用方向,为NNW或NEE方向的挤压应力,总体上受近似南北向的应力作用(图2-6-17)。
野外对红砾山组和乌伦古河组发育的擦痕也开展了实地测量统计分析。擦痕主要发育在红砾山组、乌伦古河组的泥岩和砂岩中,擦痕面上往往都有方解石阶步发育,可以判断擦痕的运动方向。根据擦痕的运动学性质和擦面、擦线产状,通过电算或吴氏网投影,可以推测主应力的方位。本次研究,利用吴氏网进行了投图分析,其结果如图2-6-25所示。从图中可以区分出两个主应力作用方位:NNW向和NE、NEE向,红砾山组中擦痕推断的主应力方向为NNW和NEE向,乌伦古河组、索索泉组的以NNE、NE向为主,因此可以推测,NWW向和NEE向的主应力作用稍早,NEE方向的应力作用较晚。
图2-6-24 顶山地区第三系中节理走向玫瑰花图
图2-6-25 顶山地区第三系中擦痕产状的吴氏网投影图
综合节理和擦痕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得到区域可能存在两期的应力作用:早期为近似SN向的应力作用,晚期为NEE方向的应力作用。杜热NEE60°方向正断层的存在,也表明了区域存在NEE方向的应力作用。
三、新生代构造活动定年
(一)野外证据
在635西干渠第二个隧道处,在索索泉组红色砂岩中发现了一条NNE20°走向的节理,其内充填了上覆的新疆砾岩(中更新世)(图2-6-26)。节理宽约15~20cm,呈锯齿状,呈现出张性构造特征,其内充填的砾岩成灰白色,十分松散,其成分与上覆的新疆砾岩相同。因而可以确定,该节理形成于上覆的新疆砾岩沉积(中更新世)之前。
图2-6-26 顶山635西干渠索索泉组节理及其内充填的第四纪砾岩示意图
Q3x—晚更新统;N1s—索索泉组
(二)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结果分析
在杜热断层中,有大量的都层泥发育(图2-6-23)。在断层破碎带中,等间距采集了五个断层泥岩样品,挑选了其中两个做电子自旋共振测年(ESR)分析(Z28-3和03-581)。同时在西干渠索索泉泥岩中,也有NE向的裂隙发育,在裂隙面上,有垂直脉壁的石膏生长,野外进行了采样(03-50-1)。电子自旋共振(ESR)测试工作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开放实验室ESR实验室完成,其结果如表2-6-2所示。实验过程可以参考相关文献,如陈文寄(1991,1999)、Grun(1992)和Wu等(1999)。结果显示断层的活动年龄为0.13~0.44Ma,NE-NEE向裂隙发育的时代早于0.1Ma。因此,可以确定NE-NEE向的裂隙和断层活动的时代应该在0.1~0.4Ma之间。
表2-6-2 ESR(电子自旋共振)测年结果表
注:断层泥经过筛洗后,测试时主要矿物为石英;年龄计算公式为:TD/D,D是根据样品围岩中U、Th、K的含量来计算的,样品的测试分析工作由地质力学研究所ESR实验室完成。测试仪器为由Bruker公司生产的EMX-ESR仪器。样品中U、Th、K的含量由核工业地质分析测试中心测试完成的。
四、准噶尔盆地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
新生代沉积物质充填和新构造运动特征表明准噶尔盆地北部在新生代具有多期次的构造活动: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准噶尔盆地从第三纪开始,盆地周缘山系不断上升,盆地总体下沉接受沉积,但其南缘下沉强烈,沉积厚度巨大,北部沉积薄,并受新构造的影响发生倾斜变形,形成北高南低的单斜坡状构造-地貌(图2-6-27)。
图2-6-27 准噶尔盆地北部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化示意图
(一)第一期:古新世—始新世(红砾山期)
该期(相当于红砾山组沉积期间)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西准噶尔山脉等山系开始隆升,盆地北缘断裂发生逆冲推覆作用,盆地北部在断裂带前缘形成了厚层的粗碎屑沉积,以砾和砂质冲积扇为主,在远离断裂区发育河流冲积平原相沉积。晚期构造活动平稳,沉积了曲流河沉积(图2-6-27A)。
(二)第二期:始新世—渐新世(乌伦古河期)
在始新世早期(乌伦古河组开始沉积时),新一期的构造活动,表现为新疆北部山脉的又一次隆升和北缘断裂的逆冲推覆作用,在盆地北部的沉积了接近山脉和断裂带的冲积扇体沉积和远离活动带的河流相沉积,盆地内部则导致了红砾山组上部岩石被剥蚀[因而彭希龄(1998)称之谓“红砾山运动”]。之后至渐新世晚期,构造趋于平稳,从而在粗碎屑沉积之上,又沉积了近端曲流河相沉积体系和远端浅水湖泊体系。
(三)第三期:中新世(索索泉期)
从渐新世晚期,盆地北部整体上可能有一次轻微的抬升[即彭希龄(1998)的“乌恰运动”],导致了乌伦古河组顶部大量姜结石和钙结壳的形成,及其与下伏的红砾山组、古生界一起掀斜抬升而被剥蚀。至中新世索索泉组沉积时期,研究区再次下沉,但地表地形可能存在多个起伏,局部出现河湖,在炎热干旱的条件下,接受红色碎屑沉积(图26-27)。至中新世哈拉玛盖组沉积时,气候条件变为稍为湿热,碎屑沉积物质颜色变为灰白色和灰绿色。
(四)第四期:中新世末-中更新世
中新世之后至中更新世,准噶尔盆地南部由于天山的强烈隆升,前缘断裂向盆地逆冲推覆,前陆盆地继续深坳,沉积了厚度巨大的山前碎屑沉积。而在盆地北部研究区内,除局部地段可能有少量沉积外,由于北部和西部的盆缘断裂主要表现为走滑性质,逆冲推覆作用不强,因而研究区总体上受北部山系隆升的影响而处于隆升剥蚀的状态,缺失了上新统至中更新统沉积,新构造活动不强。
乌伦古河组、索索泉组和哈拉玛盖组中发育的NE、NNE和NNW向的节理,及其红砾山组、乌伦古河组和索索泉组发育的擦痕主要形成于这段时间内。根据擦痕的发育层位,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发现,及其断层泥、裂隙面上生长的石膏的电子自旋共振测年结果,推断在该构造平稳活动期间,也可以区分区两期的构造活动:即早期近似N-S向的挤压变形,晚期(0.1~0.4Ma)NEE向的挤压变形。
(五)第五期:晚更新世-至今
晚更新世期间,盆地北部再次下沉,区域接受了晚更新统新疆砾岩组的沉积。此后,盆地再次整体抬升,遭受剥蚀。这期间,研究区的新构造活动则主要表现为受基底隐伏断裂逆冲推覆的影响,造成了第三系地层的倾斜变形和轻微的宽缓褶皱,并造成了地表块体的掀斜。在地表,岩石中节理发育,并由于地表径流和风力的共同作用,形成了研究区独有的洼地或峡谷型洼地的构造-地貌形态(图2-6-27)。
五、对砂岩型铀矿的控制作用初析
准噶尔盆地北部新生代构造活动虽然其强度不大,但与砂岩型铀矿的成矿作用关系密切:新生代构造活动则控制了区域的构造-地貌演化,影响了地下水补径排体系,从而控制了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图2-6-28)。
图2-6-28 准噶尔北部地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图
(据林双幸等,2003,改编)
1—第四纪砾岩;2—索索泉组红色泥岩;3—不透水层(泥岩层);4—透水层(砂岩层);5—逆冲断层;6—正断层或张裂隙;7—黄铁矿和炭化植物;8—铀矿体;9—层间氧化带前锋线;10—深部还原性气体
上升方向;11—层间含氧含铀水运移方向和大气补给水;Q3x—晚更新统;N1s—索索泉组;E2-3w—乌伦古河组;E1-2h—红砾山组;H2S—含硫化物气体;O2+U6+—含氧含铀(6价)地下水
首先,由于研究区新生代构造活动不强,盆地整体下降接受沉积,在相对还原性质下,沉积了河流相含炭质碎屑的砂体,形成了本区砂岩型铀矿的原始堆积和赋矿地层;晚新生代适度的构造运动,造成了研究区内找矿目的层——乌伦古河组地层在内的第三系的总体抬升和掀斜,构成了完整的地下水补-径-排体系;而且,找矿目的层出露地表而遭受剥蚀,有利于含氧含铀地下水进入砂岩层,顺层流动,与砂体中的含炭有机物质发生氧化还原作用,在氧化还原带前锋沉淀而形成砂岩型铀矿床;第三,根据石油资料,研究区含有多个油气田,因而隐伏断裂的发育,也有利于深部的油气沿断裂带上升(图2-6-28),与还原剂含量不高的原生砂体发生还原反应,增加地层的还原剂的含量,有利于后期再次与含氧含铀地下水发生氧化作用而成矿。
其次,由于本区有多个方向的基底隐伏断裂发育,将研究区切割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块体;基底隐伏断裂的逆冲推覆,导致了地表地形的上拱而产生张性破裂,形成了该区独特的洼地或峡谷型洼地地貌形态,洼地的深部可达300多米,这些洼地或峡谷就成为地下水局部性的排泄源;根据唐鸿赞(2002)、何江涛等(2000)等研究,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来自于向东北部的阿尔泰山,这样来自于东北方向的地下水,在浅地表由于多个局部排泄源(如黄花沟、盐池等)的存在而排泄地表(图2-6-28);同时各个块体之间由于断裂为压性的逆冲推覆,对地下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阻止了地下水之间的顺利连通,促使地下水沿断裂带上涌而可能排泄至地表,因此,含氧含铀的地下水不能顺畅地在地层中长距离的贯通流动,没能大规模地搬运沉积地层中的铀,进而在氧化还原带前锋成矿;第三,即使在早期地下水的顺层流动作用下形成了的层间氧化带型铀矿,但是由于后期隐伏断裂的逆冲作用,地表块体的掀斜作用而影响了块体的地表地貌,从而影响了地下水的流动方向的改变,造成早期的矿化体再次溶解、搬运,因而矿体的规模受限制,也增加了找矿难度。
上述分析表明在该区块体面积大、具有稳定的斜坡带,应该是成矿的有利区域。研究发现,本区三个泉斜坡带(图2-6-17、2-6-19),具有类似的地质条件:斜坡带面积巨大,达6000多平方公里,找矿目的层乌伦古河组在斜坡带上埋藏较浅,地层呈向南稳定倾斜的单斜带,地层倾角小于10°,深部隐伏断裂不发育,浅部无张性断裂发育,斜坡带新构造运动弱,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下水补经排体系。此外,根据石油资料显示,该斜坡带深部含有石油,深部含油气物质可以沿断裂带上升,还原地层中的砂体,增加地层的还原剂含量(图2-6-28),有利于后期含氧含铀地下水与砂体发生氧化还原作用,从而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
参考文献
何江涛.2000.顶山地区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西北铀矿地质,26(2):9~15
林双幸.1997.新疆准噶尔盆地北西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形成条件分析.铀矿地质,13(2):65~68
林双幸,师志龙.2000.准噶尔盆地北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形成条件分析.铀矿地质,16(4):193~198
林双幸,王果.2003.新疆准噶尔盆地顶山地区下第三系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的发现及其意义.铀矿地质,19(5):264~270
刘健,陈正乐,张洪喜等.2003.准噶尔盆地西北部中新生代地层成铀能力探讨.地质力学学报,9(3):241~245
彭希龄.1986.准噶尔盆地北部封闭型洼地的形成过程—兼论乌尔禾“风蚀城”的成因.新疆石油地质,7(4):83~87
彭希龄.1998.新疆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和特点.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5(2):169~181
师志龙.2002.准噶尔盆地北部古近系挤压推覆构造与沉积耦合.新疆地质,20(2):115~117
谭鸿赞.2002.顶山地区铀成矿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研究.新疆地质,20(2):126~129
王果.2003.准噶尔盆地北部顶山地区乌伦古河组W-1旋回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新疆地质,21(4):415~418
新疆油气区石油地质志编写组.1993.中国石油地质志:新疆油气区(上册),第15卷:准噶尔盆地.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37~38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841
叶捷,吴文裕,孟津.2001.新疆乌伦古河地区第三系简介.地层学杂志,25(3):193~200
Hendrix,M.S.,Dumitru,T.A.,and Graham,S.A..1994.Late Oligocene-early Miocene unroofing in the Chinese Tian Shan:An early effect of the India-Asia collision.Geology,v.22,487~490
(陈正乐,刘健,宫红良,郑恩玖,王新华)
发表论文的话一般看期刊类别,按高级等级分为1类,2类到5类。一般发表在3类以上就不错了。像这样的期刊很多,我仅就三类的列出来,当然只是自然科学版的,(社科版的如果需要再说):ISTP收录、国外刊物,自然科学进展,天津大学学报(原名为: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原名为: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方交通大学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吉林工业大学学报.工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上海理工大学学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桂林工学院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学科学版),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高技术通讯,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中国科学基金,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科学学报,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理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数学和力学,应用概率统计,工程数学学报,运筹学学报,数学的实践与认识,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应用数学,数学杂志,生物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应用力学学报,实验力学,力学季刊,模糊系统与数学,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系统科学与数学,量子光学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强激光与粒子束,物理,工程热物理学报,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量子电子学报,液晶与显示,波谱学杂志,应用声学,计算物理,原子核物理评论,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红外与毫米波学报,高压物理学报,低温与超导,低温物理学报,声学技术,质谱学报,噪声与振动控制,光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环境化学,分析试验室,化学通报,色谱,分子催化,功能高分子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催化学报,燃料化学学报,电化学,有机化学,分析测试学报,化学试剂,无机化学学报,煤炭转化,化学研究与应用,结构化学,生物多样性,昆虫学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动物学研究,遗传,水生生物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兽类学报,人类学学报,植物生理学通讯,实验生物学报,植物学通报,植物研究 ,菌物系统(改名为:菌物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微生物学通报,武汉植物学研究,西北植物学报,广西植物,生命的化学,植物分类学报,动物学杂志,云南植物研究,昆虫分类学报 ,植物生理学报,四川动物,动物分类学报,新型炭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玻璃钢/复合材料,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材料导报,稀土,材料热处理学报,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艺,稀有金属,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宇航材料工艺,材料保护,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耐火材料,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煤炭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湘潭矿业学院学报,中国钨业 ,煤田地质与勘探,金属矿山,矿山机械,煤炭科学技术,铀矿冶,煤矿自动化,矿业研究与开发,理化检验——化学分册,钢铁,粉末冶金工业,北京科技大学学报,钢铁研究学报,矿冶工程,硬质合金,冶金自动化,冶金能源,铁合金,焊接学报,特种铸造及有色金属,机械科学与技术,铸造,机械设计,金属热处理,机械传动,振动与冲击,无损检测,制造技术与机床,真空,机械设计与研究,机械强度,传感技术学报,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光学技术,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润滑与密封,液压与气动,铸造技术,工具技术,低温工程,继电器,热加工工艺,机床与液压,流体机械,机械设计与制造,锻压技术,模具工业,压力容器,变压器,焊接,起重运输机械,轴承,工程机械,仪表技术与传感器,内燃机学报,电网技术,电池,电力自动化设备,微特电机,华北电力大学学报,中国电力,动力工程,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高电压技术,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燃烧科学与技术,微电机,水力发电学报,电气自动化,高压电器,电机与控制学报,车用发电机,中小型电机,热能动力工程,低压电器,电工技术杂志,汽轮机技术,水力发电,大电机技术,机器人,制造业自动化,光电子•激光,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波科学学报,探测与控制学报,激光杂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信号处理,压电与声光,应用激光,电子技术应用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红外技术,光电工程,电子元件与材料,光通信技术,微波学报,弹箭与制导学报,激光技术,现代雷达,红外与激光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动化学报,半导体技术,半导体光电,通信技术,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管理版),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学报,计算机与应用化学,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工程与设计,计算机工程,微型机与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中国塑料,塑料工业,合成树脂及塑料,塑料,现代化工,膜科学与技术,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工业,化学工程,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硅酸盐通报,无机盐工业,合成橡胶工业,日用化学工业,涂料工业,过程工程学报,林产工业,农药,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北京化工大学学报,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橡胶工业,离子交换与吸附,海湖盐与化工,中国陶瓷,棉纺织技术,中国粮油学报,食品科学,印染,制冷学报,中国造纸,中国乳品工业,中国油脂,纺织学报,中国皮革,粮食与饲料工业,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丝绸,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酿酒技术,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城市规划汇刊,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工业建筑,工程勘察,建筑科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建筑机械,施工技术,建筑技术,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水处理技术,应用生态学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化工环保,环境科学研究,生态学杂志,工业水处理,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资源科学,海洋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农业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环境工程,环境与健康杂志,环境污染与防治,中国环境监测,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西北地震学报,地震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地球科学,地学前缘,地球化学,第四纪研究,地球学报,地球科学进展,古生物学报,中国沙漠,地质科技情报,地质与勘探,现代地质,成都理工学院学报,高校地质学报,地层学杂志,矿物岩石,岩石矿物学杂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国岩溶,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干旱区地理,冰川冻土,地理学与国土研究,山地学报,地理科学进展,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干旱区研究,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国药房,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沈阳药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华西药学杂志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一、简介
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简称“二三〇所”),其前身为原第二机械工业部中南309队中心实验室,1975年2月。
在中心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湖南二三〇研究所,境外名称为“Changsha Uranium Ge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长沙铀矿地质研究所),1994年12月更名为“中南地质局二三〇研究所”。
2002年9月,核地质队伍部分属地化管理后,再次更名为“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1999年在全国地质行业属地化改革中,作为铀矿地质专业队伍保留下来,隶属于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今隶属于中国铀业有限公司。
二、业务范围
主要从事地质学研究、固体矿产勘查与研究、地质实验测试(岩矿测试)、地球物理勘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技术开发、仪器研制与会议接待服务、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三、经营状况
截至2018年末,资产总额24394万元,负债总额10379万元,所有者权益14015万元;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亿13万元,利润总额1284万元,净利润1035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35万元。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
一、个人自我介绍
本人考研目标为中国石油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备考一年后顺利上岸。在这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考研备考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院校情况
就近几年的考研情况来看,受大的国际情势影响下,石油行业不是很热门,所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每年报考上岸的竞争压力还相对较小,并不像金融、计算机那样竞争激烈。同时,该专业也是国家照顾专业,国家线也享受同等理工专业减10分的政策,所以相对来说比较好考。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2019年招生指标98人,其中推免生24人,一志愿上线考生83人。这也就是说一志愿报考上线考生中只有9人不能成功被录入。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2020年招生74人,一志愿上线考生77人,录取考生中初试分数最低266分。这也就是说一志愿报考上线考生中只有3人不能成功被录入。
根据近两年的考研报考和录取情况来看,中国石油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相对来说竞争压力不大,历年分数线也不高,报录比高,比较容易上岸。
三、初复试
1.数学
(1)教材+习题(可以配着视频看)
时间上,我从6、7月份毕业季结束开始准备,因为我有之前的经验所以书刷的快一些,而一战同学的第一轮学习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
按我的经验来的话,大多数的定理定义怎么来的、要怎么证明,尽量搞懂(只是大多数的,不是全部的,因为有些证明是超纲的)。
高数边看课本边做课后题,根据习题全解订正答案,有人说高数课后题不用做,因为与真题相差较大,但个人认为上述表述是对的但想法有点急功近利。一轮复习就是在打基础,课后习题是针对课本知识点的考察和巩固,做好课后题说明课本学得好,而且课后题考的细,会感觉要比真题难度大。
张宇八套卷四套卷很多人都反映很难,但我看有些所谓的难题是在课后题的基础上改编的,就连考点都一样,觉得难是因为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常考点,是大家的薄弱点,所以觉得难,如果课本知识点掌握好,就没有什么难点了。
线代和概率一起说,刷课本,一章结束后不做课后题,课本课后题略偏,改做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王式安概率论辅导讲义,这两本讲义写的很好,特别是李永乐那本,边做边为老爷子叫好。毕竟是李王系列书,与复习全书还是会有相近的地方,但不用怕,这两本讲义和复习全书不管做几遍,只要你吃透了,那你就赢了。
建议此轮复习的题遇到错的(错的有意义的,不是失误错的那种)、典型的、带技巧的那种整理到典型题本上,学姐做的书比较多,费得时间比较多,后期做第二遍第三遍的时间并不够,而好题不是一遍就够的,所以考前我会把典型题本多做几遍,就当把高数课后习题和两本讲义有意义的地方多做几遍,比直接再拿书来做效率高很多有没有!人都是贪心的,当你拿过一本书来做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总是想尽可能多的把题再做一遍,不管是有用的没用的,导致效率丧失,自己还觉得自己出了好多力,而通过整理典型题,一是可以重点记忆这个题,二是后期复习效率大大提升。
复习全书这个就是一章一章做,上边的专题整理题型总结也都不错,最重要的是例题,遇到例题千万不要看好不好,一定要动手做。高中数学老师讲没讲过,看题谁都会,一到做题就不会了。现在也是一个道理,最精彩的题都拿来当例题了,把他们浪费了就太可惜了。遇到不会的可以拿一张纸统一的记下来,回去和同学讨论一下,或者过几天回过头来看看。而且到第二轮你就会发现第一轮的好多知识点已经忘了,这时候一轮整理的知识点笔记就用得上了,多翻一翻,多看一看,别记了就放在那里不动了。二轮边看边把自己之前学得不好的地方或者知识点补充在笔记反面,那是每个人自己的薄弱点,要加强巩固。
我把有意义的错题、典型题,也整理下来了。因为比较详细,二刷三刷的时候用的典型题本没看复习全书,效率还是很有保证的,建议时间充裕的同学也整理一下。
2.英语
(1)5月底至6月初单词记忆+长难句
(2)6月中旬至9月底真题(00年之后的真题)一刷,重点是阅读题
(3)10月至11月20号左右二刷(00年之后的真题)
(4)11月20号至考前三刷(10年之后的真题)
英语是一个需要积累的学科,总体来说,学习英语是一个前紧后松的过程。前期(3月底至6月初)需要背诵单词、学习长难句。长难句看的是刘晓燕老师的视频课,个人认为还是不错的。
从6月中旬开始做真题,但是在期末考试阶段就先把英语搁置了。做英语真题建议大家按照专题做,其中重点就是阅读,师姐前期只做了阅读题,一天一篇。我会先把题自己做完,然后查单词、翻译,之后再看唐迟老师的阅读课,唐迟老师的阅读课会精讲每一篇文章,无论这篇阅读大家做的怎么样,建议都要认真看每一篇讲解,学习做题方法。
对于完形填空,这几年趋于简单,大家不要被之前的真题吓到,建议完型填空可以直接看答案解析,自己查一下不认识的单词、分析一下不认得句子即可,不用专门看完型的视频课。作文建议大家听视频课,不要买作文书死记,当时看的是刘晓燕老师的作文课,总结出自己的模板,把每个专题写上一篇,练习一下即可。
翻译题考察的是大家分析长难句的能力,可以找一些课看,学习老师是如何划分、调整句子顺序的。
新题型可以分为三个题型,对于新题型的练习,大家一定要看视频课,新题型分为三种类型的题建议大家按照题型而不是年份做题,而且新题型的练习建议不要太早,因为新题型的题是很少的,练习的太早容易忘记做题的方式和感觉。记单词是学习英语的一个必经过程,真题中的单词大家一定要掌握。师姐认为,真题中不会的单词不要标到它的旁边,而且要准备一个本,一行的最左端写英文,最右端写它的词性和意思。为什么要这样呢?我们都是中国人,把一个英语单词和汉字放在一起,我们肯定会第一眼看到汉字而不是英语,这样会造成我们认为自己已经记住这个单词的假象。
3.政治
(1)强化阶段
考研政治我这里就不分基础阶段了,而且我个人认为考研政治就不需要什么基础阶段。
这个阶段你需要准备的书有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在这里精讲精练可以用徐涛的核心考案代替,不差钱的话,两本都买也可以的。
时间安排:每天1h左右
复习方法:第一轮复习应该在八月份开始,最晚不应晚于九月份。按照马原-史纲-毛中特-思修复习,每天看一到两节强化视频课,在《精讲精练》上画出重点,通读课本并做《1000题》,对照答案,在题目前面用记号笔标出错题,下次复习可以只做错题。
刷1000题的过程中,建议同时配合小程序或者anki辅助刷题,anki的肖秀荣1000题牌组网上很多,最新版1000题牌组也会出的比较快,到时候可以去微博看看或者闲鱼上找找。不过,据我观察,只要你考研群加的多,总有群会分享的。刷题小程序的话,更简单了,稍微花点钱或者应该也有免费的那种。
这两个的最大好处就是,像英语背单词软件那样,利用零碎时间也可以学习,比如你上课的时候,看不进其他书,就可以点小程序刷题;或者中午吃饭排队的时候,也可以拿着手机点着看。
(2)巩固提高阶段
这个阶段,就是通过刷题,以及看一些笔记,背诵手册之类的,来强化记忆。
时间安排:每天1-1.5h
这个阶段,有些同学开始的晚一些,1000题还没有做完一遍的话,那就继续做。对于1000题已经做完一遍的同学,那就二刷错题,并且用小程序或者anki强化记忆。同时,有人说,我要不要再做一下其他老师的习题册,对于这个,时间多的可以考虑一下腿姐的《30天70分刷题计划》或者徐涛的《优题库》。
这里注意:优题库和30天70分计划之类的,当然也可以用其他老师的习题册,这些都是建立在做完1000题的基础上的。这里不得不说,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最接近真题一点,质量是最高的。所以,我建议1000题为主,其他有时间就做。
到了9月中旬的话,各个老师的背诵笔记就会出版,比较有名的有徐涛的背诵笔记和腿姐陆寓丰的背诵笔记,以及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这三本书选择一本就可以,比较之后,我个人选择的是陆寓丰的背诵笔记,我个人觉得相对更适合我一点。
这里的话,一定有小伙伴问要不要做考研政治的历年真题?我个人是没有做过的。很惭愧,肖秀荣的三件套一起买来,那本讲真题的塑装都没拆开!考研政治选择题是最关键的,我两年政治选择题都在40分以上,依我的经验来讲,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可以不用做,通过后期刷大量模拟卷和看背诵笔记,以及网上整理的一些资源就够用了。
关于听课,徐涛老师有一个刷题班挺不错的,可以再晚上回寝室或者吃好晚饭之后,就当休息时间过一下,题目来源为他的优题库。腿姐陆寓丰秋季有一个技巧班,这个我个人没听过,但听过的同学都说好。这个技巧班主要是一些选择题的技巧,以及大题的一些大题模板之类的。
(3)冲刺阶段
这个阶段,以刷模拟题为主。
时间安排:前面还是1-1.5h,后面根据情况可增加。
这个阶段各个老师的模拟卷,已经陆续出来了。其中米鹏的六套卷一直是第一个出的,米神的卷子选择题有点难度的,刚开始一直30分来分也不要灰心,那是正常现象。刷模拟卷选择题,然后错的地方看一下答案解析,同时翻阅腿姐背诵手册之类的书,将那一块找出来看一下,对于比较重要的,用荧光笔标记一下。
这里各个老师的模拟卷只要做选择题,大题不用看,除了肖八,当然后期的肖四那肯定是要背诵用的。选择题真的很重要,一定要多刷,市面上出现的模拟卷都最好做一遍,可以用PDF版在iPad上做,当然你都买了也可以。
这个阶段网上会有各种整理好的笔记,导图或者帽子题,keywords之类的。
(4)最后押题背诵阶段
这个阶段,最后冲刺背诵。
时间安排:3h及以上
这个阶段基本就是纯背书阶段了。最重要的信号,就是肖四的出版。这里,提个醒,在你收到肖秀荣四套卷书本之前,往往网上已经有电子版出来了。这里建议先用电子版做选择题,大概一会儿就能做完。
4.专业课
石油地质综合(Ⅰ)可以有两个选择,一个为石油地质学和油矿地质学这两本书;另一种方案为水文地质学基础和水文地球化学这两本书,这个具体就看考生所学的专业来定了,我本科学的石油地质学和铀矿地质学两本书,所以考研就选择了这两门专业课,我也具体只介绍这两门专业课。
截止2020届考研为止,考研大纲依然使用的是2018年7月22日发布的考研大纲。其中石油地质学和油矿地质学都为第四版课本。考试题型有名词解释题(约30分)、填空题(约30分)、简答题(约50分)、综合题(约30-40分),判断题近几年未涉及。满分150,其中石油地质学部分占90分、油矿地质学部分占60分。
石油地质学部分考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石油天然气运移)、第六章这5章内容,考纲里涉及的内容都要当做重点来背。油矿地质学部分考第五章、第六章、第八章这三章的内容。
初试时候资料收集比较重要,像学长学姐的考研资料、历年考研真题都是很有用的。这些都可以到“考研文库”上面进行搜集,结合相关有效资料然后踏踏实实背的话专业课成绩很好拿分的,基本都能上120分。
至于专业课复习时间的话我觉得因人而异。像基础比较好的可以晚一点着手复习,基础差的当然最好早点着手准备。一般8月底到9月份开始比较合适,前段时间还是得把大量时间用在数学和英语的备考当中。开始专业课复习的时候最好定个学习计划,每天挑个记忆状态最佳的时间段,3—4个小时最好,要保证效率。我当时复习因为数学和英语底子比较弱,所以专业课10月份才开始复习,后来时间也还够用,最终考了120多分,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大家如果专业课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找直系学长学姐带着学。
四、考研心得
在复习过程中我学到的最重要的是拒绝焦虑。无视掉所有看不见的来自其他人的隐形压力,只需要埋头把自己做好就够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要记得时刻保持自己的思考,考研的敲门砖绝不仅仅是踏实的学习,而是在学习之外尤其要记得独立思考。
核工业二○三研究所成立于1974年9月,地处历史悠久的古都陕西咸阳市,是隶属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的综合性军工科研机构。为中国核工业西北地区的地质科研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及遥感及情报信息中心和核工业集团公司“陕西省放射性核素检测中心”。技术力量雄厚,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65%以上。是陕西省文明单位。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具备质量检验机构国家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证书(国家级)、地质勘查资格证书、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乙级资质证书等资质及陕西省书报刊印制许可证、商标印制、广告印制定点单位和条码印制资格。三十年来,承担科研与生产项目478项,其中11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或重大找矿发现奖,编辑出版专业书籍20多本。 研究所下设地质研究、矿产资源勘查、评价、遥感、物化探、分析测试、矿石工艺和化工、环境影响评价、电子测控仪器与技术开发、计算机数字制图、基础工程勘察与施工、彩色印刷等研究开发中心(厂)。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 160余台(套),长期开展以下军工及民品科研、开发、生产与服务项目: 1.地质勘查;国土资源调查;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研究;生态环境调查;地下水资源调查与开发;遥感技术应用;铀、金、稀土等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与勘查及开发可行性论证;地下管线及天然洞穴、古墓等探测;黄金与宝玉石鉴定等。 2.放射性元素及高精度常量、痕量和超痕量无机分析、有机分析;水质、工业原料、生化样品分析;土壤中酸解烃、△C、紫外荧光、吸附烃、热释汞及放射性铀、钍、镭、钾、稀土元素等测定铀、金等水冶工艺研究; 3.城乡、厂矿环境影响调查、评价与治理对策研究。涵盖核反应堆及核技术应用、核设施退役铀矿冶及核燃料生产、金属矿冶及矿区开发、建筑材料、轻工、化工、机械、电子、医药等行业。 4.彩色包装、书刊、画册、年历、挂历等所有纸质印刷品的设计、发排、印刷。 5.高精度的地质矿产、水利、土地资源及城市管网、城乡规划等图件的数字制图;计算机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及大型图形数据库的建立;大幅写真照片的设计、制作与输出。 6.建材、冶金、电力、化工、陶瓷、粮食、农药、玻璃等行业的电子测控仪器与技术和工业自动化控制。 7.工程勘察与测绘;基础工程、桩基工程、土方工程的设计、施工。 8.“核力”牌长效防锈防冻液、汽车用抗石击密封胶涂料系列、焊缝密封胶系列、油田助剂系列、油墨清洗剂等化工产品质量优良,畅销国内外20余个省市。
姜必广陈旭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湖南衡阳421000)
[摘要]三江口铀矿床位于湖南省汝城县三江口瑶族镇,处于鹿井铀矿田南部,由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发现并勘查。通过收集大量地面地质调查研究、工程揭露、物化探测量、化学分析和岩矿鉴试等资料,系统总结了工作区地层、岩浆岩、构造、围岩蚀变以及放射性地球物理场等特征。梳理了区内构造系统,重新归并和延扩了F101、F101-1、F23、F205等主成矿构造带;进一步总结了区内成矿构造的形态、规模、产状及空间展布和活动期次等特征;大致查明铀矿化特征,区内围岩蚀变和热液脉体的种类、期次、规模、分布规律及与铀矿化的关系;初步查明矿区矿石物质成分和铀的存在形式。
[关键词]湖南三江口;铀矿床;地质特征;资源潜力
矿区位于诸广山岩体南部。诸广山岩体处于赣粤湘褶皱区,为万洋山-诸广山走滑岩浆带的重要组成部分[1]。受九峰-大余东西向隆起带、万洋-诸广南北向隆起带和万洋山北东向隆起带的三重控制。北西面为武功诸广地幔斜坡带,而岩体中心铀成矿的主要部位则为幔坡过渡带[1~2]。这种褶皱区、隆起叠加区、斜坡带三位一体的区域构造格局,对岩体的形成与演化、构造的发生和发展极为有利,为相伴产生的铀活化转移与富集成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发现和勘查过程
三江口铀矿床是在原中南地勘局、华南地质局等多家地质勘查大队地质前辈们工作成果基础之上,被逐步发现并查明的。从发现三江口铀矿床地表线索,到圈定该铀矿床,先后施工数千立方米槽探和数十个钻孔,最终将该地区的九龙江地段提交为可供详查的普查报告[3]。
1.1本地区的铀矿地质勘查工作
三江口地区1958年即有核工业原三〇九队和七〇三航测队在此进行过铀矿地质调查,1960年以来,核工业三〇二大队、三〇四大队先后进行过矿点检查和初步揭露评价工作。20世纪年代后期,核工业三〇二大队在该区工作的队伍撤回鹿井矿田。20世纪80年代后期,核工业七〇三航测队又在该区进行了1∶5万航空伽马能谱测量。
1988~1989年,华南地质局二九六大队在工作区南部城口—长江一带进行了1∶5万铀矿区域地质调查。
1998~1995年,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在该区及周边进行了铀矿初查和区调。
1991年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在该区开展了1∶1万铀矿普查工作,提交了《湖南省鹿井矿田西南部上禾村—浒松地段铀矿初查总结报告》。
1992年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在九龙江地段实施了1∶2000铀矿详测工作,提交了《湖南省汝城县九龙江铀矿点普查评价报告》。
1994年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科研分队对该区进行了调查研究,提交了《湖南省汝城县“三九”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及远景评价》报告。
1994~1996年,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对该区开展了1∶5万铀矿区调。
2007年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在九龙江地段和木洞地段开展普查工作,完成1∶1万地质简测和伽马总量测量9.52km2,钻探工作量705m,槽探1825m3,铀、镭分析138项。伽马总量测量圈定异常点41个(部分为老异常点)、异常带15条。
2010~2012年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在九龙江地段开展普查工作,完成1∶5000地质修测16.00km2,钻探工作量18016m,槽探800m3,铀、镭、钍分析277项,其他分析115项,并提交了《湖南省汝城县三江口铀矿床普查地质报告》。
1.2发现和勘查过程分析
1.2.1成矿地质背景分析
三江口铀矿床位于“三九”矿田毗邻鹿井矿田,与其同处我国华南铀成矿省南岭地区。南岭是我国著名的纬向构造带之一,基底由加里东运动形成[4],主要为花岗岩体,其上覆岩层被侵蚀后,花岗岩得以出露形成山峦,如骑田岭、香花岭等。山体走向或呈北东—南西后,如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或呈正东西向,如大庾岭;宏观而言,南岭地区为东西走向山地。三江口铀矿床与鹿井矿田在区域上具有类似的地质成矿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从宏观地域来看,南岭地区铀成矿具不连续性,但具有广泛分布的特征[5~6] 。在数十年的地质工作中,我国在该地区发现了众多的铀矿田、铀矿床,且地表铀异常点带分布十分广泛。
1.2.2循序渐进的勘查工作
20世纪50年代,地质工作仅仅根据地表异常进行探索性调查揭露,而到了80年代后期,随着大比例尺(1∶5万)航空伽马能谱测量工作的开展,地质找矿重点地段逐渐明朗起来。鹿井矿田外围重点地段的铀矿初预查、区调、科研工作逐一展开,结合各种物化探工作综合成果,具备良好铀矿化异常的三江口地区就这样被划分为重点远景区,直至三江口铀矿床的发现。这一过程历时多年,说明铀矿田外围的铀矿床发现和勘查周期长、难度大,因为各项工作要按部就班,要遵循地质找矿特点和规律进行。这期间需要各时期的地质工作者充分运用该时期发展起来的先进物化探技术,然后运用各种勘查手段去逐步发现、排查、探索、验证铀异常、铀矿化点带,直到发现并控制铀矿床。这一铀矿找矿过程体现了地质找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7]。
2矿床基本特征
三江口铀矿床位于九峰岩体的北部,黄竹垄断裂带东南侧、塘湾断裂东侧。有上堡断裂、热水断裂从北东方向延伸至南西方向通过本区,三江口铀矿床定位于工作区中近EW向的九龙江断裂和NE向黄洞口断裂的夹持区及邻近地段(图1)。
图1 湖南省汝城县“三九”矿田地质略图
1—第四系;2—石炭系上统;3、4—石炭系大塘阶中上段;5—石炭系大塘阶下段;6—石炭系岩关阶;7、8—泥盆系锡矿山组;9—泥盆系棋桥组;10—泥盆系跳马涧组;11—寒武系中组;12—寒武系下组;13—震旦系上组;14—震旦系下组;15—木溪头单元;16—中棚单元;17—高奢单元;18—东岭单元;19—鱼王单元;20—益将单元;21—细粒花岗岩;22—伟晶岩细晶岩;23—地质界线;24—接触(气化)式热力变质带;25—实测及推测断层;26—铀矿床;27—工作区范围
2.1岩浆岩
区内出露均为九峰岩体(三江口超单元)的花岗岩。九龙江地段地处东岭单元(J2D)岩体中,且有晚期中棚单元(J3ZP)岩体产出,为工作区主富铀岩体。在这两期岩体超动接触界面附近铀矿化有富集的趋势,认为不同期次岩体间的接触界面对铀成矿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岩体的自变质作用主要有碱交代,表现为钾钠长石化和单一钠长石化;后者主要见于中棚单元,主要为白云母交代黑云母或交代长石和石英,交代黑云母后有氧化铁析出。区内花岗岩大致经历了3次碱交代(白云母化)作用:第一次为155Ma左右,第二次为130Ma左右,第三次为115Ma左右[8],相当于晚侏罗世木洞超单元,三江口超单元的高奢、中棚、木溪头3个单元岩体晚阶段的自变质作用,每一次碱交代(白云母化)作用均伴有铀元素的迁出。
铀矿床含矿主岩岩性为燕山期灰白色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铀矿带内岩性主要为碎裂花岗岩、花岗碎裂岩、碎裂岩、构造角砾岩等。
2.2构造
矿区位于诸广-万洋复式岩体的中南端,区域热水断裂带的南部,城口矿田菱形格状构造的北部。本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形态多样,构造成分复杂,除上述区域性大断裂外,区内一般断裂构造按其走向可分为NNE、NE、近EW、NW 向4组,主要断裂有热水断裂(F103)、木洞断裂、F101断裂、黄洞口断裂等。区内次级NE、NNE向断裂,尤其在九龙江不同级别的三角断块中的次级断裂是有利的含矿断裂[8]。三江口矿区主要断裂构造特征见表1。
2.3围岩蚀变
铀矿带中的赤铁矿化(钾长石化)、紫(黑)色萤石化、水(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微粒(胶状)黄铁矿化较发育,然而晚期硅化与上述某种或多种蚀变共生却是最重要的蚀变找矿标志,此外多类型蚀变叠加也较有利于矿化富集。蚀变的强弱与矿化的强弱常具正相关[9],蚀变规模越大,矿化规模一般也相应较大。
2.4物化探异常
三江口矿区有90%以上的异常点带集中于东岭单元(J2D)中,发现并圈定的15条异常带中有13条产于东岭单元,这都反映了东岭单元岩体是铀成矿的有利围岩。此外伽马总量场晕的长轴方向主要为北东向,与区内主要的构造形迹基本一致。从前人其他放射性物探成果来看,本区的伽马能谱和放射性水化学晕,具有场晕规模大、场值高、分布集中、方向性明显、各种场晕重合性好等特点。这些场晕多沿接触带展布,受构造和接触带控制。
表1 三江口矿区主要断裂构造特征一览表
2.5矿体地质
2.5.1矿体特征
本次普查工作圈定工业矿体39个,矿体主要呈脉状产出在 F101、F23F205、F101-1等含矿断裂构造中。F101号带组32个矿段平均厚1.92m,单工程最厚7.23m(ZK07-01),最薄0.44m(ZK08-02);12个矿体平均厚1.71m,矿体最厚3.40m(F101-1-Ⅱ-1号矿体),最薄0.55m(F101-Ⅱ-1号矿体)。厚度变化系数66.77%,矿体厚度沿走向和倾向变化较为稳定,相对而言,靠近九龙江断裂的北段较厚,南段稍薄,反映了不同断裂交汇部位附近对矿化较为有利。
F23号带4个矿段平均厚2.58m,单工程最厚4.66m(ZK39-01),最薄0.75m(ZK3101);3个矿体平均厚2.84m,矿体最厚3.65m(F23-Ⅱ-1号矿体),最薄1.27m(F23-Ⅲ-1号矿体)。厚度变化系数67.21%,矿体厚度沿走向和倾向变化较为稳定。
F205号带10个矿段平均厚1.21m,单工程最厚2.87m(ZK79-05),最薄0.72m(ZK79-03);6个矿体平均厚1.14m,矿体最厚1.47m(F205-Ⅲ-1号矿体),最薄0.85m(F205-Ⅰ-1号矿体)。厚度变化系数47.53%,矿体厚度沿走向和倾向变化较为稳定。
F31号带2个矿段平均厚1.00m,F31-Ⅰ-1号矿体平均厚1.02m;F3-2号带1个矿段厚0.80m,F3-2-Ⅰ-1号矿体平均厚0.80m。
本区矿化具有上酸下碱、上氧化下还原特征,矿体垂直分带规律[10]和侧伏规律明显,从九龙江地段矿体见矿标高示意图中展示出矿体具明显的侧伏特征(图2),其侧伏规律是自北往南矿体埋深变深,侧伏角约为300,一般为20°~35°之间。上部矿石为铀-玉髓-微晶石英型,中部矿石为铀-萤石型,深部矿石为铀-方解石-黄铁矿型。
图2 九龙江地段矿体见矿标高示意图
1—矿体露头出露线及勘探线编号;2—坑道及编号;3—探槽及编号;4—构造及编号;5—工业矿孔及编号;6—
2.5.2矿石特征及加工技术性能
本区铀矿石主要为赤铁矿化花岗碎裂岩型、微晶石英脉型、构造角砾岩型。原生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多以吸附形式存在于花岗碎裂岩中。次生铀矿见有黄绿色透明片状钙铀云母、铜铀云母等,常见于花岗碎裂岩溶蚀空洞中。矿石共生组合比较简单,主要金属矿物为赤铁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细脉为主,少量玉髓、方解石。
三江口铀矿床的发现过程中因经费预算未作专门的矿石加工技术性能测试,但鹿井矿田毗邻“三九”地区,二者的花岗岩型铀矿具有相同成矿地质背景条件和矿石类型,且加工选冶各技术指标相似。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在对比研究基础上对三江口铀矿床矿石加工性能进行评价。
三江口铀矿床矿石遭受断裂构造不同程度的破碎。于矿石中发育有含矿热液脉体及伴随的蚀变现象,节理裂隙也较为发育,常见脉体充填胶结。在各主含矿断裂构造及其附近出现的东岭单元、中棚单元花岗岩,岩石完整致密,围岩牢固。
各矿体均赋存在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埋深一般为50~400m。
矿石和围岩体重差异不大,分别为2.63g/cm3和2.65g/cm3。
岩石硬度一般为5~6级,局部地段因硅化可达8~9级。
松散系数为1.48~1.50。
安息角为40°~450。
为研究铀矿石的工艺性能及其经济技术指标,核工业二三〇所于1979年3月在牛尾岭矿床中的KD13-3、KD13-15、KD14-1-1、KD14-2-7等处,用刻槽取样法,采取水冶试验样一个,重164.5kg,铀含量为0.114%。
矿石岩性主要为硅化、赤铁矿化碎裂花岗岩及花岗碎裂岩,铀以细粒或微细粒分布以及呈细脉状和发丝状沿裂隙分布的沥青铀矿为主。铀与黄铁矿化、硅化、紫黑色萤石化、微晶石英脉关系密切,与三江口铀矿床铀矿石类型类似。
铀浸出试验采用酸法搅拌浸出探索试验。为了解影响铀浸出的主要因素,选定硫酸用量6%(占矿重)、二氧化锰用量0.5%(占矿重),浸出温度50℃,浸出时间3h,粒度0.5mm,矿重100g,液固比1∶1进行搅拌浸出。制浆一次,用pH =1.5的稀硫酸液,搅拌10min,水洗一次,用液固比1∶1的热水直接在漏斗上洗涤。试验结果为:铀浸出率96.33%,尾渣铀含量0.0042%,浸出液剩余酸度10g/L。
3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3.1普查主要成果
通过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多年地质工作,在三江口矿区九龙江地段施工48个钻探,其中,工业矿孔30个,矿化孔6个,异常孔11个,无矿孔1个,见矿率98%(图3),工业矿段累计视厚度102.58m,矿化段累计视厚度52.93m。三江口铀矿床的特点是矿体数目较多、主矿体规模较大,沿走向延伸较好。铀矿体标高一般在-200~300m,垂幅超过500m,埋深一般在100~500m,走向长30~150m,倾向延伸20~150m。平均厚度为1.66m,厚度变化系数69.68%;矿化较均匀,平均品位0.142%,品位变化系数147.04%。铀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网脉状赋存在近SN 向F101、F101-1、F23, NE向F205等含矿断裂构造中。
3.2铀矿普查创新点
1)加强了综合研究。根据区域成矿规律和已有矿床、矿点、矿化点的详细研究,确定成矿远景区和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的找矿靶区,从区域展开部署,达到面中求点的目的。三江口地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铀矿地质工作,探矿工作是几上几下,时间跨度大,很多工程技术人员已经更换了新人,但是过去数十年该地区“只见星星,不见月亮”,找矿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我们对前期的大量资料进行了整理,包括各种图件、化验分析报告、岩矿鉴定报告、物化探成果等,通过已有资料的分析研究对于矿区的矿床和成矿地质体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形成一个空间概念。同时,通过可能符合客观实际的分析研究,推断矿体可能的赋存位置,来指导下一步工程部署。
图3 三江口铀矿床地质概况示意图
1—中棚单元细粒(含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2—东岭单元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3—细粒花岗岩脉;4—实测及推测地质界线;5—断裂构造编号及产状;6—探槽及编号;7—工业矿孔及编号;8—矿化孔及编号;9—异常孔及编号;10—无矿孔及编号;11—勘探线及编号
2)重视弱异常。磁法找铁矿、激电找多金属矿、化探找贵金属矿都经历了从重视找强异常到注意弱异常的类似历史[11]。在异常筛选中,在该区以往重视强异常和大异常,结果在强异常、“高大全”异常找不到矿,地面也施工了大量的槽探、井探和硐探工程,但找矿效果甚微。本轮工作中我们通过对该区强、大异常区边部的弱异常和小异常进行分析、研究后进行探索验证,终于实现了找矿突破。
4开发利用状况
三江口铀矿床目前还只完成部分地段的普查工作,矿体均未封边,有待进一步开展详查工作。主要矿石类型为硅酸盐型,矿石物质成分较简单,矿石中铀可分别采用酸法浸取,根据同类矿床矿石选冶加工工艺试验,铀浸取率高,耗酸量低,尾渣铀含量低,水冶成本低。
5结束语
5.1有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前期综合研究分析认为,三江口铀矿床铀资源潜力较大,其主要含矿构造南部延伸段尤其是深部含矿潜力较大。目前三江口铀矿床仅在九龙江地段进行了普查工作,此外在三江口矿区南部的石壁窝—木洞地段,其地表铀矿化较九龙江地段更好,其铀矿普查前景更值得期待。
另外,九龙江地段与石壁窝—木洞地段在相同的成矿地质背景影响下,受相同的成矿断裂构造带控制,二者的成矿机理、矿体分布特征、控矿含矿规律是否具有相似性都需要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
5.2勘查开发前景
前已叙及,三江口铀矿床地处“三九”地区,毗邻鹿井矿田、城口矿田等著名矿田。矿山建设条件良好,矿石品位富,易采、易选、耗酸量低,具有很好的技术加工性能。如能投资开发利用将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田应龙,李智龙,全国珍,等.湖南省铀成矿规律及矿产预测[R].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2009:452-460.
[2]季克俭.热液矿床研究的重要新进展[J].湖南地质,1991,10(2):115-118.
[3]姜必广,陈旭,等.湖南省汝城县三江口铀矿区普查报告[R].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2013:42-59.
[4]黄国龙,尹征平,凌洪飞,等.粤北地区302矿床沥青铀矿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矿床地质,2010,29(2):356-357.
[5]梅水泉,姜必广,等.湖南省汝城县“三九”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及远景评价[R].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1994:37-46.
[6]梅水泉.诸广山中段“三九”地区铀矿化特征及成矿机理探讨[J].铀矿地质,1997, 13(2):83-88.
[7]韩吟文,马振东.地球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196-197.
[8]梅水泉,周倩,等.湖南省汝城县三江口地区铀矿化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研究[R].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2011:41-43.
[9]张展适,等.诸广-下庄铀矿集区成矿过程中水-岩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化学,2005,34(5):483-493.
[10]金景福,倪师军,胡瑞忠.302 铀矿床热液脉的垂直分带及其成因探讨[J].矿床地质,1992,11(3):252-258.
[11]刘鹤峰,马友谊,等.创新思维与找矿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3-25.
我国铀矿勘查的重大进展和突破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发现和探明的铀矿床实例
[作者简介]姜必广,男,1968年生,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总工程师。1991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系岩石学矿物学专业,一直从事地质勘查工作,先后任地勘项目技术员、专业负责、技术负责、项目负责、地矿公司经理、大队总工程师。
目前施行地质矿产勘查的规范主要有: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代替GB/T13687—1992,GB/T13688—1992,GB/T13908—1992)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
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1—2002)
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3—2002)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
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6—2002)
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村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
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2)
磷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9—2002)
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0—2002)
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1—2002)
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2—2002)
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02)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
固体矿产勘查档案立卷归档规则(DZ/T0222—2004)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安全与环境学报氨基酸和生物资源半导体光电半导体技术半导体学报包装工程爆破爆炸与冲击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北京医学北京邮电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表面技术冰川冻土兵工学报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病毒学报波谱学杂志玻璃钢/复合材料材料保护材料导报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材料科学与工艺材料热处理学报材料研究学报蚕业科学草地学报草业科学草业学报测绘科学测绘通报测绘学报测井技术测控技术茶叶科学长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长江科学院院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肠外与肠内营养沉积学报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城市规划学刊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传感技术学报传感器与微系统船舶工程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磁性材料及器件催化学报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大豆科学大连海事大学学报大连理工大学学报大连水产学院学报大气科学弹道学报弹箭与制导学报淡水渔业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低温工程低温物理学报低温与超导地层学杂志地理科学地理科学进展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科学地球科学进展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地球信息科学地球学报地球与环境地学前缘地震地震地质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地震学报地震研究地质科技情报地质科学地质力学学报地质论评地质通报地质学报地质与勘探地质找矿论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四纪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电波科学学报电池电镀与环保电镀与涂饰电工电能新技术电工技术学报电化学电机与控制学报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自动化设备电路与系统学报电气传动电网技术电源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电子技术应用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子显微学报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电子元件与材料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东北林业大学学报东北农业大学学报东北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东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动力工程动物分类学报动物学报动物学研究动物学杂志毒理学杂志锻压技术发光学报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纺织学报飞行力学非金属矿分析测试学报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分析试验室分析仪器分子催化分子科学学报分子细胞生物学报分子植物育种粉末冶金技术福建林学院学报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辐射防护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复旦学报. 医学版复旦学报. 自然科学版复合材料学报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干旱区地理干旱区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甘肃农业大学学报钢铁钢铁研究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高电压技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通报高分子学报高技术通讯高校地质学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A辑高压物理学报高原气象给水排水工程地质学报工程勘察工程力学工程热物理学报工程设计学报工程数学学报工程塑料应用工程图学学报工业工程工业工程与管理工业建筑工业水处理工业微生物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公共管理学报公路交通科技功能材料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功能高分子学报古地理学报古脊椎动物学报古生物学报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固体火箭技术固体力学学报管理工程学报管理科学管理科学学报管理评论管理世界管理学报灌溉排水学报光电工程光电子·激光光电子技术光谱实验室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光散射学报光通信技术光通信研究光学技术光学精密工程光学学报光子学报广东农业科学广东微量元素科学广东医学广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广西植物硅酸盐通报硅酸盐学报贵金属贵州农业科学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国土资源遥感果树学报过程工程学报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海洋工程海洋湖沼通报海洋环境科学海洋科学海洋科学进展海洋通报海洋学报海洋渔业海洋与湖沼含能材料焊接学报航空材料学报航空动力学报航空精密制造技术航空学报航天控制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合成化学合成纤维工业合成橡胶工业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河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核动力工程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核技术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核科学与工程核农学报黑龙江农业科学红外技术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红外与激光工程湖北农业科学湖泊科学湖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湖南农业大学学报湖南农业科学华北农学报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华西药学杂志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化工环保化工进展化工新型材料化工学报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化学进展化学世界化学试剂化学通报化学学报化学研究与应用环境工程环境工程学报环境化学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环境昆虫学报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与健康杂志会计研究火工品火力与指挥控制火灾科学火炸药学报机器人机械传动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程学报机械科学与技术机械强度机械设计机械设计与研究基础医学与临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激光技术激光生物学报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激光与红外激光杂志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吉林大学学报. 理学版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吉林农业大学学报吉林农业科学极地研究计量学报计算机测量与控制计算机仿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工程与科学计算机工程与设计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探索计算机系统应用计算机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计算机与应用化学计算力学学报计算数学计算物理暨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检验医学建筑材料学报建筑结构建筑结构学报江苏农业科学江苏农业学报江苏医药江西农业大学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解放军医学杂志解剖学报解剖学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金融研究金属热处理金属学报经济数学精细化工精细石油化工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菌物学报科技导报(北京)科学通报科学学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研管理空间结构空间科学学报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空气动力学学报控制工程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与决策矿床地质矿物学报矿物岩石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矿冶工程昆虫分类学报昆虫学报昆虫知识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离子交换与吸附理化检验. B, 化学分册力学季刊力学进展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量子电子学报量子光学学报辽宁农业科学林产工业林产化学与工业林业科学林业科学研究临床儿科杂志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临床放射学杂志临床检验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流体机械麦类作物学报煤炭学报煤炭转化煤田地质与勘探棉纺织技术棉花学报免疫学杂志模糊系统与数学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膜科学与技术摩擦学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内燃机工程内燃机学报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南京气象学院学报南京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南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南开管理评论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泥沙研究农药学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农业机械学报农业经济问题农业生物技术学报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气候与环境研究气象气象科学气象学报汽车工程强激光与粒子束桥梁建设轻金属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情报科学情报学报燃料化学学报燃烧科学与技术热带海洋学报热带气象学报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热带作物学报热加工工艺热科学与技术热能动力工程人工晶体学报人类工效学人类学学报日用化学工业软件学报色谱山地学报山东大学学报. 工学版山东大学学报. 理学版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山西农业科学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上海环境科学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上海农业学报上海天文台年刊上海医学神经解剖学杂志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沈阳药科大学学报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生理科学进展生命的化学生命科学生命科学研究生态毒理学报生态环境学报生态科学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生物多样性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生物技术生物技术通报生物加工过程生物数学学报生物物理学报生物信息学生物学杂志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生殖与避孕声学技术声学学报湿地科学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石油化工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炼制与化工石油实验地质石油物探石油学报石油学报. 石油加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石油与天然气化工石油钻采工艺时间频率学报时珍国医国药实验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用妇产科杂志实用口腔医学杂志实用肿瘤杂志食品工业科技食品科学食品与发酵工业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世界地震工程世界地质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世界林业研究兽类学报数据采集与处理数理统计与管理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数学进展数学年刊. A辑数学物理学报数学学报数学研究数学研究与评论数学杂志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水产学报水处理技术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A辑水科学进展水力发电学报水利水电技术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水利学报水生生物学报水土保持通报水土保持学报水土保持研究水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四川大学学报. 工程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四川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四川动物四川农业大学学报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塑料塑料工业塑性工程学报台湾海峡太阳能学报炭素技术探测与控制学报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天津大学学报天津医药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天然气地球科学天然气工业天然气化工. C1化学与化工天文学报天文学进展天文研究与技术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铁道学报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通信学报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涂料工业土木工程学报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土壤土壤通报土壤学报推进技术微波学报微电子学微电子学与计算机微计算机信息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微特电机微体古生物学报卫生研究无机材料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 工学版武汉大学学报. 理学版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武汉植物学研究物理物理化学学报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物探与化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西北地震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西北林学院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西北农业学报西北植物学报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西南农业学报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稀土稀有金属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系统仿真学报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学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系统管理学报系统科学与数学细胞生物学杂志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厦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纤维素科学与技术现代地质现代化工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现代雷达现代免疫学现代制造工程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学报心血管病学进展新疆地质新疆农业科学新疆石油地质新型炭材料信号处理信息工程大学学报信息与控制畜牧兽医学报循证医学压电与声光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亚热带植物科学岩矿测试岩石矿物学杂志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石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岩性油气藏研究与发展管理盐湖研究眼科研究扬州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遥感技术与应用遥感信息遥感学报药物分析杂志药物生物技术药学服务与研究药学学报冶金分析液晶与显示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医用生物力学仪表技术与传感器仪器仪表学报遗传印染应用泛函分析学报应用概率统计应用光学应用化工应用化学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应用激光应用科学学报应用力学学报应用气象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应用声学应用数学应用数学和力学应用数学学报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营养学报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油田化学铀矿地质有机化学有色金属渔业科学进展宇航材料工艺宇航计测技术宇航学报玉米科学预测园艺学报原子核物理评论原子能科学技术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云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云南农业大学学报云南植物研究运筹学学报运筹与管理杂交水稻灾害学噪声与振动控制浙江大学学报. 工学版浙江大学学报. 理学版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 医学版浙江林学院学报浙江林业科技浙江农业学报针刺研究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诊断病理学杂志振动、测试与诊断振动工程学报振动与冲击郑州大学学报. 工学版植物保护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植物分类学报植物生理学通讯植物生态学报植物学通报植物研究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制冷学报制造技术与机床制造业自动化质谱学报中草药中成药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中国癌症杂志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中国表面工程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中国草地学报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中国地方病学杂志中国地震中国地质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中国电力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中国法医学杂志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中国给水排水中国工程科学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公共卫生中国公路学报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中国管理科学中国惯性技术学报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中国海洋药物中国航海中国环境监测中国环境科学中国机械工程中国激光中国激光医学杂志中国急救医学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国科技史杂志中国科学. A辑, 数学中国科学. B辑, 化学中国科学. C辑, 生命科学中国科学. D辑, 地球科学中国科学. E辑, 信息科学中国科学. G辑, 物理学,力学,天文学中国科学基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粮油学报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国内镜杂志中国男科学杂志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国农业气象中国普通外科杂志中国全科医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中国软科学中国沙漠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国生化药物杂志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国生物防治中国生物工程杂志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国兽医科学中国兽医学报中国输血杂志中国水产科学中国水稻科学中国塑料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国陶瓷中国疼痛医学杂志中国铁道科学中国图象图形学报中国土地科学中国土壤与肥料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国微生态学杂志中国卫生统计中国稀土学报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国现代应用药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行为医学科学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中国烟草科学中国烟草学报中国岩溶中国药房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中国药学杂志中国野生植物资源中国医科大学学报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医药工业杂志中国医药生物技术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中国油料作物学报中国油脂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国预防兽医学报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中国造船中国造纸学报中国针灸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国肿瘤临床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华耳科学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中华核医学杂志中华护理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麻醉学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男科学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烧伤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手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华眼科杂志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华肿瘤杂志中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中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中文信息学报中药材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中药药理与临床中医杂志肿瘤肿瘤防治研究种子重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重庆医科大学学报铸造资源科学自动化学报自然科学进展自然科学史研究自然灾害学报自然资源学报作物学报作物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