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院总建筑面积3.45万平方米,有大型科研仪器百余台(件),科研试验用地千余亩,在职职工3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有291人,其中,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9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省级优秀专家工人,省级优秀专业人才3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建院以来荣获科研成果328项。出版学术专(编)著作90余部,发表论文800余篇,编印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有《青海省农林科技》,该刊创始于1971年,1992年改为具有国内,国际统一刊号的国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林科技期刊,为青海省农林科技事业和农林生产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不可估计的经济效益。建院以来(至96年)有图书藏书六万余册,84─98年国际生物学CAB光盘库1个,CSTDB农业文摘库1个,学术期刊光盘库1个,印刷版期刊五十余种。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始建于1951年,2000年11月整建制划归青海大学,实行大学领导下的二级研究院管理体制。现有作物育种栽培(含旱地农业)、植物保护、园艺、土壤肥料、林业、春油菜、生物技术、野生植物资源8个专业研究所;具有培养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授权点9个。拥有“青海省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复份库、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西宁)分中心和国家春油菜改良分中心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4名农业部岗位专家,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研究开发中心,4个服务资质和4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科学观测实验站。公开发行学术刊物《青海农林科技》。全院建筑面积1.59万㎡,院内试验基地620亩,实验室面积2200平方米。拥有仪器设备500余台(套),价值2320万元。在湟源县寺寨乡采用土地流转方式建有马铃薯基地120亩;在互助、湟中、大通等地采用租地方式建立油菜制种基地近万亩;在各县建立小麦、蚕豆、马铃薯、豌豆、植保、设施农业等非永久性基地15个,面积达1.5万亩。 现有职工224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0人,占职工总数的80.4%。专业技术人员中正高38人,副高70人,占60%;博士7人,硕士6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农业部岗位专家4名;入选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4人,青海省自然学科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17人;有省级优秀专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9人,青海省“人才小高地”团队2个;自2011年“昆仑学者”计划实施以来,我院柔性引进“昆仑学者”3人,其中特聘教授2人、讲座教授1人。 “十五”以来,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30项,取得科研成果127项,育成并审定新品种27个,获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其中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年均获奖1.8项。无论完成科研项目数、成果数、获奖数、成果水平皆位居全省前例。特别是,在省科技厅“1020”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我院在油菜、马铃薯、蚕豆、枸杞、设施农业等方面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有力的支撑了我省高原现代农业的发展。经过六十多年的探索和积累,我院现已成为学科比较齐全、 专业人才相对集中、条件设施基本完善的农林业科研基地。先后育成和推广一大批作物优良新品种和新技术,为青海农作物品种的五次更新换代和农业增产做出了巨 大贡献,有力地推动并支撑了油菜、马铃薯等由普通作物发展成为我省的两大支柱产业,为我省高原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三农”事业的进步做出了一定贡献。形成春 油菜育种与研究、脱毒马铃薯技术和种薯生产、蚕豌豆育种和研究、农田草害防治研究等在国内有一定特色和影响的优势学科。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成立于1951年,是厅级建制的省级农林业科研机构,由省农林厅代管。2000年11月整建制划归青海大学,试行大学领导下的二级研究院管理体制,为副厅级建制,省教育厅主管,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协管。继续保留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牌子,原机构设置保持不变,人员编制转为大学科研事业编制,事业经费预算由省财政核定基数戴帽下达。2002年12月17日,青海省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青海大学机构改革方案的批复》(青编委〔2002〕94号),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下设行政职能部门4个:办公室、组织人事处、科研管理处、财务处;科研机构8个: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旱地农业研究所)、园艺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春油菜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林业科学研究所、青藏高原野生植物资源研究所。重新核定定额补助事业编制291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20名。
[1]杨德亮. 牧区经济发展中的文化不适及社会环境问题——青海祁连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2]来德珍,朵华本,李进通. 青海草地畜牧业自然灾害及防御[J]. 青海草业,2007,(2). [3]文香,吴阿迪. 试论青海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意义和措施[J]. 青海草业,2002,(1). [4]韩国明,看召本. 青海省共和县高原生态畜牧业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研究[J]. 草业科学,2011,(6). [5]白媛,张兴明,徐品泓. 青海省畜牧业雪灾风险评价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6]房玉双. 青海省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1). [7]周华坤,王启基,赵亮,韩发,张玉. 青海省泽库县草地现状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J]. 草业科学,2007,(3). [8]周华坤,赵新全,王启基,赵亮,周立,张玉. 青海省同德县草地现状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J]. 草原与草坪,2007,(4). [9]郭映义. 加快青海省有机畜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 青海草业,2005,(2). [10]周华坤,周立,刘伟,赵新全,来德珍. 青海省玛多县草地退化原因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 中国草地,2003,(6). [11]袁青杉. 青海省草地畜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 青海草业,2005,(1). [12]张海云. 青海省畜牧业的灰色预测[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2,(1). [13]徐世晓,赵新全,孙平. 青海省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J]. 四川草原,2001,(1). [14]李青云,车敦仁,王鸿运,辛有俊,乔安海,宋桂玲. 青海省同德县草地畜牧业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J]. 草业科学,1998,(3). [15]彭立鸣. 加强基础建设 全面发展畜牧业经济[J]. 经贸世界,1998,(6). [16]文祯中,黄英姿. 青海省畜牧业发展战略之研讨(Ⅰ)[J]. 农村生态环境,1989,(2). [17]张文英.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J].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1997,(1). [18]梅端智. 依托龙头企业推动青海省农牧业产业化经营[J]. 青海师专学报,2008,(3). [19]吉生宏,罗晓林,魏雅萍,石德军,洒文君,格日多杰,陈玉文. 青海省黄南州泽库、河南两县畜牧生产调查报告[J]. 黄牛杂志,2005,(1). [20]陈月辉. 青海省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及主要对策[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2,(3). [21]李林,张国胜,时兴合,汪青春,徐维新,董立新. 干旱对青海省水资源和农牧业的影响及其防御对策[J]. 青海科技,1999,(4). [22]侯学煜,孙世洲,杜庆. 从生态学观点论如何扬长避短发展青海省的大农业[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81,(1). [23]黎雪萍. 试论青海省发展“生态—技术”农牧经济的意义与对策[J]. 青海草业,2002,(4). [24]杨吉云. 浅谈环青海湖地区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J]. 青海草业,2007,(1). [25]林桂英. 青海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3). [26]李旭谦. 生态畜牧业是青海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 青海草业,2008,(4). [27]杜铁瑛. 青海草地生态环境治理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 青海草业,2002,(1). [28]李红梅,李林,邓振镛,黎明. 气候变化对青海高原及周边地区畜牧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0,(7). [29]王子录,田玉智. 发展耕地种草促进农区畜牧业生产——以青海东部农区民和县为例[J]. 草业科学,2010,(8). [30]丁生喜. 环青海湖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22). [31]李红梅,李林,邓振镛,黎明. 气候变化对青海高原及周边地区畜牧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2). [32]祁英香. 青海湖地区草地载畜量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9,(5). [33]祁英香. 青海湖地区草地载畜量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3). [34]李红梅,周秉荣. 环青海湖地区物候季节划分及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J]. 草业科学,2006,(9). [35]马成库. 青海畜牧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J]. 青海民族研究,2001,(3). [36]杨国柱,李长慧,张洪军. 青海草地畜牧业发展战略[J]. 茶叶科学,1994,(1). [37]冯宇诚. 青海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2004. [38]李智花,麻多杰. 青海海东地区饲草料平衡分析及今后畜牧业发展建议[J]. 青海草业,2009,(3). [39]郭连云. 青海同德近50年气候与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J]. 草业科学,2008,(1). [40]杨永隆,潘桂兰. 青海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刍议[J]. 青海草业,2003,(4). [41]张文英,田玉华.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引文统计与分析[J].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1994,(2). [42]张文英.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论文统计与分析[J].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1996,(1). [43]时兴合,汪青春,赵燕宁,马占良. 青海东部气候变化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J]. 青海农林科技,2007,(4). [44]马进福. 青海边远贫困山区乡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建设初探[J]. 青海农林科技,2008,(2). [45]李英年,王启基. 气候变暖对青海农业生产格局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1999,(2). [46]张东杰. 青海省农牧业推广体系、服务效率及相关制约因素的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2005. [47]丁恒杰,绽永芳. 青藏高原牧区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草业与畜牧,2011,(5). [48]丁恒杰,绽永芳. 青藏牧区发展现代畜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畜牧兽医杂志,2011,(3). [49]若毛吉,羊毛吉. 共和县畜牧业经济系统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2009,(9). [50]邓本太. 关于加快青海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思考[J]. 攀登,2010,(1).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而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不仅是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且是国民经济得以进步的源泉。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农业经济方面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及建议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总结这些制约因素,采取积极地应对策略,才能切实提高我国农业经济水平。
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哪些制约因素?第一,经营模式不佳。不可否认,许多经济落后地区,农产品的生产主要以消费为主,剩余的农业产品再进行市场交换。这种经营方式规模弱小,利润低。第二,缺乏现代化装备。农业经济为粗放型经济,农业产品大都没有进过深加工,经济利益不高。第三,农民素质不高。我国的农民朴实、勤劳,但缺乏现代农业生产的观念及对农业科技的运用能力。第四,农业资源没有深入开发。一些闲置的土地,其实是大有可为,但由于思想、技术限制,致使其成为“不毛之地”。第五,农业体制僵硬。农村基层干部,管理模式僵硬,“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不适宜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第六,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农村基础设施一是分散,二是覆盖面积不够。第七,农业生产不够生态化,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2发展农业经济的改进建议措施
2.1农业经营商品化
农业经营商品化,是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有效手段。农业经营商品化,指的是农业经营模式从“自给自足,余粮销售”,转变为“以卖为主,为卖而产”。商品化的农业经营理念有何优势?一方面是能够有效的活跃农业市场经济;另一方面是农民能够从中赚取丰厚的经济利润。如何推动农业的商品化经营?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点做起,首先是政府加以引导,鼓励农民种植反季节农产品。如反季节蔬菜、反季节水果等。众所周知,反季节农产品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能有效的刺激农业经济的发展。其次,建立“村菜市场”。据笔者调查发现,我国许多农村没有村菜市场。建立村菜市场,一方面节省了农民进城买菜的交通费用;另一方面,村菜市场打通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促进了农场品的商品化生产。
2.2农业装备现代化
农业装备现代化,指的是运用现代化的生产、管理、营销理念,让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如何实现农业装备现代化?首先,农机服务。引导组建农机服务公司,这类公司能够吸收农村闲散资金,通过市场运转后实现优化配置。农机服务公司生产规模大、效率高,有效改变农民小规模生产的状况。其次,引导组建农民协会。组建农民协会,旨在帮助农民转变农业生产理念,在破除传统农业观念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市场组织能力,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再次,微型企业。微型企业指的是在农村,组建农产品深加工的小企业,农场品的深加工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农产品深度加工微信企业,能够吸收农村剩余的弄动力。农民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庭,岂不两全其美?因此,应加大力度宣传、扶植、推广、优化农产品深加工微型企业的建立。
2.3农民武装科技化
提高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是切实发展农业经济的关键所在。如何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首先,加强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农村基础教育搞好了,即使部分孩子不能进一步深造,而选择留在农村务农,也比一字不识的文盲更具有创造性、发展性。因为这些人受过一定的基础教育,头脑灵活、眼界开阔。因此,我们要重视农村教育事业的建设。其次,吸引知识青年。很多农村知识青年有文化、干劲、思想。如果吸引更多的知识青年加入到农业行业中,相信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力。如何才能吸引知识青年务农?一方面,应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及居住环境,特别是在农村的住房方面,要在节省土地资源的原则上,设计出布局合理、美观大方的房屋结构。另一方面,政策调整,应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适当降低农业相关物资价格,从而缩短农业与其他行业的收入差距,以此来吸引知识青年务农。
2.4农业资源深入化
深入挖掘农业资源,从那些看似不能产生经济利益的地方,开发出它特有的经济潜力。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但是境内多山地、丘陵。这些地区“沟壑纵横、崎岖不平”,不适合大规模种植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闲置的荒地。我们可根据这些地区的土质、气候、水分、阳光等条件,合理的开发闲置或者半闲置的土地资源。如何深入挖掘农业资源,充分发展农业经济?笔者从荒山、荒地、荒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于荒山,由于土质等条件限制,一般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却适合于发展林业,而这也契合了“农业损失副业补”的原理。因此,可结合当地气候、降雨、土质,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又保护了环境、美化了环境。对于荒地,适合发展“荒地育苗”、“木上植菌”,或者是养殖业。在荒地发展养殖业契合“种植损失养殖补”的原理。至于河滩,发展河滩养鸭鹅或者是发展水产业,能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总之,要以科学、合理的手段挖掘出这些“不毛之地”的经济潜力。
2.5农业体制创新化
农业经济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基层领导组织。强有力的基层领导,一方面能够正确贯彻上级对农业发展的指导意图;另一方面能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锐意革新,切实改变当地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农业体制创新化,就是指创新农业的基层领导组织,以强化组织领导的方式,引导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基层领导干部,其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已不在适合当前经济的发展模式。那么,如何落实农业体制创新?首先,调整村干部组织。村干部“无为而治”的管理效率低下,清退原来的农村基层干部,考察、选拔责任心强、管理能力强的大学生为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意义甚大。其次,完善人才配置制度。完善人才配置制度,指的是利用市场的调节作用,将高学历、高智力的人才吸引到农村工作。具体在实施中,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工作的福利待遇,以丰厚的物质回报抢占人才市场。有了人才到农村地区,政府的理论指导与农村的实践可以有效的结合起来,农业经济能够得到显著提高。
2.6农业设施扩大化
农业设施扩大化,指的是扩大农村地区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优化农村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如何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首先,扩大投入。政府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应在当前的基础上再度扩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具体工作中,要特别加强监管,确保足额资金运用于农村农业基础建设之中,要严厉打击贪污腐败行为。对农村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一方面是完善农村的水利设施;另一方面是农村公路建设。其次,有机结合。这里的有机结合,指的是加强农业生产活动与农业科技的相互结合。国家对农业科技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农业科技研究也取得丰厚的成果。但在实际运用方面尚存在不足之处,因此要加强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活动的相互结合,例如,建立“科学种田示范基地”、“畜牧养殖示范基地”等,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最后,学习基地。例如,建设“农家书院”、“农业图书馆”等学习的基础设施,方便农民闲暇之余借阅、学习、改进、融合,促进农民科学种田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2.7农业发展生态化
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高效。生态农业追求资源的集约开发,摒弃粗放型生产模式。土地、人力等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生产效率较高。其二,环保。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问题,而发展生态农业,将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对污染防治、改善环境具有重大的贡献作用。如何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首先,强化意识。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意识,做好宣传工作,对发展生态农业的农户、企业进行鼓励、扶持。其次,示范效应。政府加强与养殖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机企业等的合作关系,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一方面可进行生态农业的科学研究,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及环境保护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作为学习、参观、交流的场所,吸引农民、企业家前来交流学习,从中吸取经验,弥补自身不足。最后,实验项目。我们需大力继续抓好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实验,探讨生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体系建设与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机制体系等问题不断开展和实现循环农业经济模式的交流与创新。
3小结
总之,想要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就要改变现状,向现代农业的方向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商品化的经营模式;现代化的技术装备;科技化的农民素质;深入化的资源挖掘;创新化的管理机制;扩大化的基础设施以及生态化的农业生产。只有努力做好以上工作,才能有效改变我国农业生产现状,切实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提高我国农业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欧阳承忠.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8.
[2]李生梅,周强.青海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2013(02).
>>>下页带来更多的农业经济方面论文参考范文
列的很全了。
按照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方法公分为五个等级,即为A+, A, B+, B,C。农学方面的包括以下269种。其中1-55为A+和A类的排名。1 土壤学报A +2 作物学报A +3 中国农业科学A +4 中国水稻科学A +5 水土保持学报A +6 农业工程学报A +7 土壤A +8 园艺学报A +9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A +10 植物病理学报A +11 果树学报A +12 玉米科学A +13 茶叶科学A +14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A15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科版) A1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A17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A1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A19 麦类作物学报A20 中国生物防治A21 植物保护学报A2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A23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A24 华北农学报A25 土壤通报A26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27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A28 农业现代化研究A29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A30 大豆科学A31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A32 棉花学报A33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A34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A35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A36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37 新疆农业科学A38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A39 核农学报A40 江苏农业学报A41 分子植物育种A42 农业机械学报A43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A44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A45 农药学学报A4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47 农药A48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A49 植物保护A50 杂交水稻A51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A52 江苏农业科学A53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A54 西南农业学报A55 中国土壤与肥料A属于B+类的有:(81 种) :水土保持通报、浙江农业学报、上海农业学报、新疆农业大学学报、福建农业学报、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水土保持研究、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国农学通报、中国农业气象、花生学报、灌溉排水学报、中国蔬菜、昆虫天敌、节水灌溉、浙江农业科学、中国烟草科学、中国烟草学报、山地农业生物学报、中国农业科技导报、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亚热带农业研究、北京农学院学报、烟草科技、广西农业生物科学、内蒙古农业科技、热带作物学报、西北农业学报、中国稻米、世界农业、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湖北农业科学、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种子、杂草科学、现代农药、作物杂志、福建农业科技、农业科技管理、中国南方果树、中国农史、中国果树、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科版)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作物研究、广东农业科学、高等农业教育、中国棉花、农业科学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中国马铃薯、农药科学与管理、河南农业科学、黑龙江农业科学、江西农业学报、亚热带植物科学、山西农业科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东农业科学、湖南农业科学、食用菌、耕作与栽培、贵州农业科学、安徽农业科学、中国水土保持、植物检疫、天津农学院学报、农业质量标准、宁夏农林科技、陕西农业科学、粮食储藏、北方园艺、茶叶、大豆通报、河北农业科学、吉林农业科学、福建茶叶、天津农业科学、热带农业科学、中国农业教育。属于B类的有:(81 种) :辽宁农业科学、中国糖料、农业网络信息、长江蔬菜、古今农业、中国茶叶、中外葡萄与葡萄酒、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世界农药、杂粮作物、延边大学农学学报、大麦与谷类科学、农机化研究、广西农业科学、台湾农业探索、中国种业、农业环境与发展、中国农机化、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中国植保导刊、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学刊、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排灌机械、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西南园艺、青海农林科技、热带农业科技、福建果树、中国果菜、云南农业科技、辣椒杂志、农业考古、落叶果树、中国茶叶加工、现代化农业、茶叶科学技术、福建热作科技、北方果树、水土保持应用技术、中国瓜菜、甘肃农业科技、农业与技术、热带农业工程、甘肃农业、天津农林科技、河北农业科技、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中国农技推广、农业装备技术、广西农学报、新疆农业科技、广西蔗糖、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种子科技、茶业通报、福建稻麦科技、广西热带农业、江西植保、山西果树、广西植保、江西棉花、农业科技通讯、四川农业科技、新疆农机化、中国农村小康科技、河北果树、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广西园艺、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茶叶通讯、现代农业、西北园艺、福建农机、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中氮肥、安徽农学通报、上海蔬菜、北方水稻、上海农业科技。属于C类的有:(52 种) :肥料(当代生态农业) 、湖北植保、现代农业科技、新疆农垦科技、烟台果树、云南农业、中国果业信息、北京农业(学术版)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植物医生、蚕桑茶叶通讯、福建农业、吉林蔬菜、粮油仓储科技通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山东农机化、世界热带农业信息、新农业、农村牧区机械化、吉林农业、农机质量与监督、浙江柑橘、当代生态农业、四川农机、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中国棉花加工、广东茶业、青海农技推广、亚热带水土保持、湖南农机、山西农业、农业机械、现代园艺、现代农业装备、中国农业综合开发、中国热带农业、贵州农机化、湖北农机化、国外农学. 油料作物、甘肃农村科技、茶叶信息、科学种养、南方园林花卉、闽北农业科技、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安徽农机、土壤学进展、山东农业、热带作物科技、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热带作物机械化、农业开发与装备。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院总建筑面积3.45万平方米,有大型科研仪器百余台(件),科研试验用地千余亩,在职职工3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有291人,其中,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9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省级优秀专家工人,省级优秀专业人才3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建院以来荣获科研成果328项。出版学术专(编)著作90余部,发表论文800余篇,编印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有《青海省农林科技》,该刊创始于1971年,1992年改为具有国内,国际统一刊号的国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林科技期刊,为青海省农林科技事业和农林生产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不可估计的经济效益。建院以来(至96年)有图书藏书六万余册,84─98年国际生物学CAB光盘库1个,CSTDB农业文摘库1个,学术期刊光盘库1个,印刷版期刊五十余种。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始建于1951年,2000年11月整建制划归青海大学,实行大学领导下的二级研究院管理体制。现有作物育种栽培(含旱地农业)、植物保护、园艺、土壤肥料、林业、春油菜、生物技术、野生植物资源8个专业研究所;具有培养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授权点9个。拥有“青海省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复份库、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西宁)分中心和国家春油菜改良分中心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4名农业部岗位专家,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研究开发中心,4个服务资质和4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科学观测实验站。公开发行学术刊物《青海农林科技》。全院建筑面积1.59万㎡,院内试验基地620亩,实验室面积2200平方米。拥有仪器设备500余台(套),价值2320万元。在湟源县寺寨乡采用土地流转方式建有马铃薯基地120亩;在互助、湟中、大通等地采用租地方式建立油菜制种基地近万亩;在各县建立小麦、蚕豆、马铃薯、豌豆、植保、设施农业等非永久性基地15个,面积达1.5万亩。 现有职工224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0人,占职工总数的80.4%。专业技术人员中正高38人,副高70人,占60%;博士7人,硕士6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农业部岗位专家4名;入选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4人,青海省自然学科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17人;有省级优秀专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9人,青海省“人才小高地”团队2个;自2011年“昆仑学者”计划实施以来,我院柔性引进“昆仑学者”3人,其中特聘教授2人、讲座教授1人。 “十五”以来,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30项,取得科研成果127项,育成并审定新品种27个,获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其中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年均获奖1.8项。无论完成科研项目数、成果数、获奖数、成果水平皆位居全省前例。特别是,在省科技厅“1020”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我院在油菜、马铃薯、蚕豆、枸杞、设施农业等方面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有力的支撑了我省高原现代农业的发展。经过六十多年的探索和积累,我院现已成为学科比较齐全、 专业人才相对集中、条件设施基本完善的农林业科研基地。先后育成和推广一大批作物优良新品种和新技术,为青海农作物品种的五次更新换代和农业增产做出了巨 大贡献,有力地推动并支撑了油菜、马铃薯等由普通作物发展成为我省的两大支柱产业,为我省高原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三农”事业的进步做出了一定贡献。形成春 油菜育种与研究、脱毒马铃薯技术和种薯生产、蚕豌豆育种和研究、农田草害防治研究等在国内有一定特色和影响的优势学科。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成立于1951年,是厅级建制的省级农林业科研机构,由省农林厅代管。2000年11月整建制划归青海大学,试行大学领导下的二级研究院管理体制,为副厅级建制,省教育厅主管,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协管。继续保留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牌子,原机构设置保持不变,人员编制转为大学科研事业编制,事业经费预算由省财政核定基数戴帽下达。2002年12月17日,青海省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青海大学机构改革方案的批复》(青编委〔2002〕94号),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下设行政职能部门4个:办公室、组织人事处、科研管理处、财务处;科研机构8个: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旱地农业研究所)、园艺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春油菜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林业科学研究所、青藏高原野生植物资源研究所。重新核定定额补助事业编制291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20名。
在所有刊物中查询 安徽林业 安徽农学通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桉树科技 保鲜与加工 北方蚕业 北方果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农学院学报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北京水产 蚕桑茶叶通讯 蚕桑通报 蚕学通讯 蚕业科学 草地学报 草食家畜 草业科学 草业学报 草业与畜牧 草原与草坪 茶叶 茶叶科学 茶叶科学技术 长江蔬菜 大豆科学 大豆通报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大麦与谷类科学 淡水渔业 当代农机 当代蔬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英文版) 动物医学进展 防护林科技 分子植物育种 福建茶叶 福建稻麦科技 福建果树 福建林学院学报 福建林业科技 福建农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农业科技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热作科技 福建水产 福建畜牧兽医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甘肃林业 甘肃林业科技 甘肃农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甘肃农业科技 甘肃畜牧兽医 高等农业教育 耕作与栽培 灌溉排水学报 广东蚕业 广东茶业 广东林业科技 广东农业科学 广东饲料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广东园林 广西蚕业 广西林业 广西林业科学 广西农学报 广西农业机械化 广西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广西畜牧兽医 广西园艺 广西植保 贵州林业科技 贵州农业科学 贵州畜牧兽医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果农之友 果树学报 海洋水产研究 海洋渔业 海洋与渔业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河北果树 河北林果研究 河北林业科技 河北农机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河北农业科技 河北农业科学 河北渔业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河南林业科技 河南农业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科学 核农学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黑龙江动物繁殖 黑龙江农业科学 黑龙江水产 黑龙江畜牧兽医 湖北林业科技 湖北农学院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湖北畜牧兽医 湖北植保 湖南农机 湖南农业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农业科学 湖南畜牧兽医 花生学报 华北农学报 华东森林经理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吉林林业科技 吉林农业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科学 家禽科学 家畜生态学报 江苏林业科技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江西林业科技 江西棉花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水产科技 江西饲料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江西植保 节水灌溉 今日畜牧兽医 经济动物学报 经济林研究 垦殖与稻作 辣椒杂志 莱阳农学院学报 粮食储藏 辽宁林业科技 辽宁农业科学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林产工业 林产化学与工业 林业调查规划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林业建设 林业勘查设计 林业勘察设计 林业科技 林业科技开发 林业科技情报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林业实用技术 林业研究(英文版) 林业与社会 林业资源管理 绿色中国 落叶果树 麦类作物学报 蜜蜂杂志 棉花学报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内蒙古林业科技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内蒙古农业科技 南方农机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宁夏农林科技 农产品加工 农产品加工·学刊 农村·农业·农民A 农村·农业·农民B 农村百事通 农村实用技术 农村新技术 农机化研究 农机具之友 农机使用与维修 农机推广与安全 农机质量与监督 农技服务 农家参谋 农家顾问 农药登记公告 农药科学与管理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环境与发展 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农业机械学报 农业科技管理 农业科技通讯 农业科技与信息 农业科学研究 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农业网络信息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农业新技术 农业与技术 农业展望 农业知识(瓜果菜) 农业知识(科学养殖) 农业知识(增收致富) 农业质量标准 农业装备技术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排灌机械 青海草业 青海农技推广 青海农林科技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热带林业 热带农业工程 热带农业科技 热带农业科学 热带作物学报 森林防火 森林工程 山地科学学报(英文版)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山东林业科技 山东农机化 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东农业科学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山东畜牧兽医 山西果树 山西林业 山西林业科技 山西农业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西农业科学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陕西林业 陕西林业科技 陕西农业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上海农业科技 上海农业学报 上海蔬菜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湿地科学 食用菌 食用菌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世界农业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世界竹藤通讯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 蔬菜 水产科技情报 水产科学 水产学报 水产学杂志 水产养殖 水稻科学(英文版) 水利渔业 水土保持通报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四川蚕业 四川林勘设计 四川林业科技 四川农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四川农业科技 四川畜牧兽医 饲料博览 饲料工业 饲料广角 饲料研究 特产研究 特种经济动植物 天津农林科技 天津农学院学报 天津农业科学 土壤圈(意译名) 土壤通报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武夷科学 西北林学院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北农业学报 西北园艺 西部林业科学 西藏农业科技 西南林学院学报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南农业学报 西南园艺 现代化农业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科技 现代畜牧兽医 现代渔业信息 现代园艺 新疆农机化 新疆农垦经济 新疆农垦科技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新疆农业科技 新疆农业科学 新疆畜牧业 新农村 新农业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畜牧兽医学报 畜牧兽医杂志 畜牧与兽医 畜牧与饲料科学 畜禽业 亚热带农业研究 亚热带水土保持 亚热带植物科学 烟台果树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养殖技术顾问 养猪 野生动物 渔业经济研究 渔业现代化 玉米科学 园艺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云南农业科技 云南畜牧兽医 杂草科学 杂交水稻 杂粮作物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浙江柑橘 浙江林学院学报 浙江林业科技 浙江农村机电 浙江农业科学 浙江农业学报 浙江畜牧兽医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检疫 植物研究 植物医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蚕业 中国草地学报 中国草食动物 中国城市林业 中国稻米 中国动物保健 中国动物检疫 中国蜂业 中国工作犬业 中国瓜菜 中国果菜 中国果树 中国果业信息 中国花卉园艺 中国家禽 中国林副特产 中国林学(英文版) 中国林业教育 中国林业经济 中国麻业 中国马铃薯 中国棉花 中国牧业通讯 中国奶牛 中国南方果树 中国牛业科学 中国农村科技 中国农机化 中国农技推广 中国农垦 中国农史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 中国农业气象 中国农业信息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热带农业 中国森林病虫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中国食用菌 中国兽药杂志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杂志 中国蔬菜 中国水产科学 中国水稻科学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中国饲料 中国糖料 中国土壤与肥料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烟草科学 中国养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渔业经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沼气 中国植保导刊 中国种业 中南林学院学报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中兽医学杂志 中兽医医药杂志 种子 种子科技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猪业科学 竹子研究汇刊 作物学报 作物研究 作物杂志
[1]杨德亮. 牧区经济发展中的文化不适及社会环境问题——青海祁连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2]来德珍,朵华本,李进通. 青海草地畜牧业自然灾害及防御[J]. 青海草业,2007,(2). [3]文香,吴阿迪. 试论青海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意义和措施[J]. 青海草业,2002,(1). [4]韩国明,看召本. 青海省共和县高原生态畜牧业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研究[J]. 草业科学,2011,(6). [5]白媛,张兴明,徐品泓. 青海省畜牧业雪灾风险评价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6]房玉双. 青海省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1). [7]周华坤,王启基,赵亮,韩发,张玉. 青海省泽库县草地现状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J]. 草业科学,2007,(3). [8]周华坤,赵新全,王启基,赵亮,周立,张玉. 青海省同德县草地现状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J]. 草原与草坪,2007,(4). [9]郭映义. 加快青海省有机畜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 青海草业,2005,(2). [10]周华坤,周立,刘伟,赵新全,来德珍. 青海省玛多县草地退化原因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 中国草地,2003,(6). [11]袁青杉. 青海省草地畜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 青海草业,2005,(1). [12]张海云. 青海省畜牧业的灰色预测[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2,(1). [13]徐世晓,赵新全,孙平. 青海省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J]. 四川草原,2001,(1). [14]李青云,车敦仁,王鸿运,辛有俊,乔安海,宋桂玲. 青海省同德县草地畜牧业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J]. 草业科学,1998,(3). [15]彭立鸣. 加强基础建设 全面发展畜牧业经济[J]. 经贸世界,1998,(6). [16]文祯中,黄英姿. 青海省畜牧业发展战略之研讨(Ⅰ)[J]. 农村生态环境,1989,(2). [17]张文英.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J].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1997,(1). [18]梅端智. 依托龙头企业推动青海省农牧业产业化经营[J]. 青海师专学报,2008,(3). [19]吉生宏,罗晓林,魏雅萍,石德军,洒文君,格日多杰,陈玉文. 青海省黄南州泽库、河南两县畜牧生产调查报告[J]. 黄牛杂志,2005,(1). [20]陈月辉. 青海省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及主要对策[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2,(3). [21]李林,张国胜,时兴合,汪青春,徐维新,董立新. 干旱对青海省水资源和农牧业的影响及其防御对策[J]. 青海科技,1999,(4). [22]侯学煜,孙世洲,杜庆. 从生态学观点论如何扬长避短发展青海省的大农业[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81,(1). [23]黎雪萍. 试论青海省发展“生态—技术”农牧经济的意义与对策[J]. 青海草业,2002,(4). [24]杨吉云. 浅谈环青海湖地区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J]. 青海草业,2007,(1). [25]林桂英. 青海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3). [26]李旭谦. 生态畜牧业是青海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 青海草业,2008,(4). [27]杜铁瑛. 青海草地生态环境治理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 青海草业,2002,(1). [28]李红梅,李林,邓振镛,黎明. 气候变化对青海高原及周边地区畜牧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0,(7). [29]王子录,田玉智. 发展耕地种草促进农区畜牧业生产——以青海东部农区民和县为例[J]. 草业科学,2010,(8). [30]丁生喜. 环青海湖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22). [31]李红梅,李林,邓振镛,黎明. 气候变化对青海高原及周边地区畜牧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2). [32]祁英香. 青海湖地区草地载畜量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9,(5). [33]祁英香. 青海湖地区草地载畜量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3). [34]李红梅,周秉荣. 环青海湖地区物候季节划分及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J]. 草业科学,2006,(9). [35]马成库. 青海畜牧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J]. 青海民族研究,2001,(3). [36]杨国柱,李长慧,张洪军. 青海草地畜牧业发展战略[J]. 茶叶科学,1994,(1). [37]冯宇诚. 青海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2004. [38]李智花,麻多杰. 青海海东地区饲草料平衡分析及今后畜牧业发展建议[J]. 青海草业,2009,(3). [39]郭连云. 青海同德近50年气候与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J]. 草业科学,2008,(1). [40]杨永隆,潘桂兰. 青海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刍议[J]. 青海草业,2003,(4). [41]张文英,田玉华.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引文统计与分析[J].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1994,(2). [42]张文英.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论文统计与分析[J].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1996,(1). [43]时兴合,汪青春,赵燕宁,马占良. 青海东部气候变化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J]. 青海农林科技,2007,(4). [44]马进福. 青海边远贫困山区乡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建设初探[J]. 青海农林科技,2008,(2). [45]李英年,王启基. 气候变暖对青海农业生产格局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1999,(2). [46]张东杰. 青海省农牧业推广体系、服务效率及相关制约因素的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2005. [47]丁恒杰,绽永芳. 青藏高原牧区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草业与畜牧,2011,(5). [48]丁恒杰,绽永芳. 青藏牧区发展现代畜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畜牧兽医杂志,2011,(3). [49]若毛吉,羊毛吉. 共和县畜牧业经济系统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2009,(9). [50]邓本太. 关于加快青海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思考[J]. 攀登,2010,(1).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而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不仅是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且是国民经济得以进步的源泉。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农业经济方面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及建议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总结这些制约因素,采取积极地应对策略,才能切实提高我国农业经济水平。
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哪些制约因素?第一,经营模式不佳。不可否认,许多经济落后地区,农产品的生产主要以消费为主,剩余的农业产品再进行市场交换。这种经营方式规模弱小,利润低。第二,缺乏现代化装备。农业经济为粗放型经济,农业产品大都没有进过深加工,经济利益不高。第三,农民素质不高。我国的农民朴实、勤劳,但缺乏现代农业生产的观念及对农业科技的运用能力。第四,农业资源没有深入开发。一些闲置的土地,其实是大有可为,但由于思想、技术限制,致使其成为“不毛之地”。第五,农业体制僵硬。农村基层干部,管理模式僵硬,“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不适宜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第六,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农村基础设施一是分散,二是覆盖面积不够。第七,农业生产不够生态化,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2发展农业经济的改进建议措施
2.1农业经营商品化
农业经营商品化,是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有效手段。农业经营商品化,指的是农业经营模式从“自给自足,余粮销售”,转变为“以卖为主,为卖而产”。商品化的农业经营理念有何优势?一方面是能够有效的活跃农业市场经济;另一方面是农民能够从中赚取丰厚的经济利润。如何推动农业的商品化经营?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点做起,首先是政府加以引导,鼓励农民种植反季节农产品。如反季节蔬菜、反季节水果等。众所周知,反季节农产品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能有效的刺激农业经济的发展。其次,建立“村菜市场”。据笔者调查发现,我国许多农村没有村菜市场。建立村菜市场,一方面节省了农民进城买菜的交通费用;另一方面,村菜市场打通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促进了农场品的商品化生产。
2.2农业装备现代化
农业装备现代化,指的是运用现代化的生产、管理、营销理念,让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如何实现农业装备现代化?首先,农机服务。引导组建农机服务公司,这类公司能够吸收农村闲散资金,通过市场运转后实现优化配置。农机服务公司生产规模大、效率高,有效改变农民小规模生产的状况。其次,引导组建农民协会。组建农民协会,旨在帮助农民转变农业生产理念,在破除传统农业观念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市场组织能力,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再次,微型企业。微型企业指的是在农村,组建农产品深加工的小企业,农场品的深加工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农产品深度加工微信企业,能够吸收农村剩余的弄动力。农民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庭,岂不两全其美?因此,应加大力度宣传、扶植、推广、优化农产品深加工微型企业的建立。
2.3农民武装科技化
提高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是切实发展农业经济的关键所在。如何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首先,加强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农村基础教育搞好了,即使部分孩子不能进一步深造,而选择留在农村务农,也比一字不识的文盲更具有创造性、发展性。因为这些人受过一定的基础教育,头脑灵活、眼界开阔。因此,我们要重视农村教育事业的建设。其次,吸引知识青年。很多农村知识青年有文化、干劲、思想。如果吸引更多的知识青年加入到农业行业中,相信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力。如何才能吸引知识青年务农?一方面,应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及居住环境,特别是在农村的住房方面,要在节省土地资源的原则上,设计出布局合理、美观大方的房屋结构。另一方面,政策调整,应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适当降低农业相关物资价格,从而缩短农业与其他行业的收入差距,以此来吸引知识青年务农。
2.4农业资源深入化
深入挖掘农业资源,从那些看似不能产生经济利益的地方,开发出它特有的经济潜力。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但是境内多山地、丘陵。这些地区“沟壑纵横、崎岖不平”,不适合大规模种植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闲置的荒地。我们可根据这些地区的土质、气候、水分、阳光等条件,合理的开发闲置或者半闲置的土地资源。如何深入挖掘农业资源,充分发展农业经济?笔者从荒山、荒地、荒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于荒山,由于土质等条件限制,一般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却适合于发展林业,而这也契合了“农业损失副业补”的原理。因此,可结合当地气候、降雨、土质,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又保护了环境、美化了环境。对于荒地,适合发展“荒地育苗”、“木上植菌”,或者是养殖业。在荒地发展养殖业契合“种植损失养殖补”的原理。至于河滩,发展河滩养鸭鹅或者是发展水产业,能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总之,要以科学、合理的手段挖掘出这些“不毛之地”的经济潜力。
2.5农业体制创新化
农业经济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基层领导组织。强有力的基层领导,一方面能够正确贯彻上级对农业发展的指导意图;另一方面能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锐意革新,切实改变当地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农业体制创新化,就是指创新农业的基层领导组织,以强化组织领导的方式,引导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基层领导干部,其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已不在适合当前经济的发展模式。那么,如何落实农业体制创新?首先,调整村干部组织。村干部“无为而治”的管理效率低下,清退原来的农村基层干部,考察、选拔责任心强、管理能力强的大学生为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意义甚大。其次,完善人才配置制度。完善人才配置制度,指的是利用市场的调节作用,将高学历、高智力的人才吸引到农村工作。具体在实施中,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工作的福利待遇,以丰厚的物质回报抢占人才市场。有了人才到农村地区,政府的理论指导与农村的实践可以有效的结合起来,农业经济能够得到显著提高。
2.6农业设施扩大化
农业设施扩大化,指的是扩大农村地区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优化农村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如何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首先,扩大投入。政府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应在当前的基础上再度扩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具体工作中,要特别加强监管,确保足额资金运用于农村农业基础建设之中,要严厉打击贪污腐败行为。对农村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一方面是完善农村的水利设施;另一方面是农村公路建设。其次,有机结合。这里的有机结合,指的是加强农业生产活动与农业科技的相互结合。国家对农业科技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农业科技研究也取得丰厚的成果。但在实际运用方面尚存在不足之处,因此要加强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活动的相互结合,例如,建立“科学种田示范基地”、“畜牧养殖示范基地”等,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最后,学习基地。例如,建设“农家书院”、“农业图书馆”等学习的基础设施,方便农民闲暇之余借阅、学习、改进、融合,促进农民科学种田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2.7农业发展生态化
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高效。生态农业追求资源的集约开发,摒弃粗放型生产模式。土地、人力等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生产效率较高。其二,环保。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问题,而发展生态农业,将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对污染防治、改善环境具有重大的贡献作用。如何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首先,强化意识。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意识,做好宣传工作,对发展生态农业的农户、企业进行鼓励、扶持。其次,示范效应。政府加强与养殖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机企业等的合作关系,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一方面可进行生态农业的科学研究,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及环境保护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作为学习、参观、交流的场所,吸引农民、企业家前来交流学习,从中吸取经验,弥补自身不足。最后,实验项目。我们需大力继续抓好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实验,探讨生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体系建设与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机制体系等问题不断开展和实现循环农业经济模式的交流与创新。
3小结
总之,想要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就要改变现状,向现代农业的方向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商品化的经营模式;现代化的技术装备;科技化的农民素质;深入化的资源挖掘;创新化的管理机制;扩大化的基础设施以及生态化的农业生产。只有努力做好以上工作,才能有效改变我国农业生产现状,切实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提高我国农业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欧阳承忠.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8.
[2]李生梅,周强.青海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2013(02).
>>>下页带来更多的农业经济方面论文参考范文
农业科学综合 文献列表 [D-D1-ZGNS]中国农史 [D-D1-NOSE]农业考古 [D-D1-ZRZX]自然资源学报 [D-D1-STXB]生态学报 [D-D1-YYSB]应用生态学报 [D-D1-STXZ]生态学杂志 [D-D1-ZWSB]植物生态学报 [D-D1-ZNYK]中国农业科学 new [D-D1-HBNB]华北农学报 [D-D1-JSNY]江苏农业科学 [D-D1-AHNY]安徽农业科学 [D-D1-HNNY]河南农业科学 [D-D1-XBNX]西北农业学报 [D-D1-HBNY]湖北农业科学 [D-D1-JSNB]江苏农业学报 [D-D1-TRXB]土壤学报 [D-D1-TRQS]水土保持学报 [D-D1-TRTB]土壤通报 [D-D1-TURA]土壤 new [D-D1-ZGSB]中国水土保持 [D-D1-STTB]水土保持通报 [D-D1-TRFL]中国土壤与肥料 [D-D1-STBY]水土保持研究 [D-D1-ZWYF]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D-D1-TRYJ]生态环境 [D-D1-GHDQ]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D-D1-HNXB]核农学报 [D-D1-NHBH]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D-D1-NCST]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D-D1-ZGNY]中国农业气象 [D-D1-SWJT]生物技术通报 [D-D1-NHFZ]农业环境与发展 [D-D1-STBC]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D-D1-ZGTN]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D-D1-NZKJ]中国农资 [D-D1-ZGNZ]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D-D1-NXTS]中国农业信息 new [D-D1-NKDB]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D-D1-ZNTB]中国农学通报 [D-D1-ZGNK]中国农垦 [D-D1-ZGNT]中国农技推广 new [D-D1-XKK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D-D1-JKCN]中国农村科技 [D-D1-TRQY]Pedosphere [D-D1-ZGNX]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new [D-D1-HNNT]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 [D-D1-ZJNB]浙江农业学报 [D-D1-ZJNX]浙江农业科学 [D-D1-YNKJ]云南农业科技 [D-D1-NYJY]农业教育研究 [D-D1-YNNY]云南农业 [D-D1-FJSB]亚热带水土保持 [D-D1-XNYZ]新农业 [D-D1-XNCB]新农村 [D-D1-XJNX]新疆农业科学 [D-D1-XJNK]新疆农业科技 [D-D1-XJLK]新疆农垦科技 [D-D1-XDNX]现代农业科技(下半月刊) [D-D1-ANHE]现代农业科技 [D-D1-XDNY]现代农业 [D-D1-XDHY]现代化农业 new [D-D1-XNYX]西南农业学报 [D-D1-XZNY]西藏农业科技 [D-D1-WNKJ]温州农业科技 [D-D1-TJNY]天津农业科学 [D-D1-TJNK]天津农林科技 [D-D1-TZJD]特种经济动植物 [D-D1-TCYA]特产研究 [D-D1-TWNT]台湾农业探索 [D-D1-SNYK]四川农业科技 [D-D1-STBK]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D-D1-SJRD]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D-D1-SHZK]石河子科技 [D-D1-SHLB]上海农业学报 new [D-D1-SLYK]上海农业科技 [D-D1-SNKX]陕西农业科学 [D-D1-SDST]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D-D1-SXLX]山西农业科学 [D-D1-SXNO]山西农业(致富科技) [D-D1-AGRI]山东农业科学 [D-D1-SDNS]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D-D1-SMNK]三明农业科技 [D-D1-RDNK]热带农业科学 [D-D1-QHNK]青海农林科技 [D-D1-QHNG]青海农技推广 [D-D1-NYZS]农业知识 [D-D1-NYZW]农业展望 [D-D1-NYYS]农业与技术 [D-D1-BJNK]农业新技术 [D-D1-NXTZ]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D-D1-JSJN]农业网络信息 [D-D1-NYSB]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D-D1-LXLX]农业科学研究 [D-D1-NYKJ]农业科技与信息 new [D-D1-KJTX]农业科技通讯 [D-D1-NKGL]农业科技管理 [D-D1-NMZF]农民致富之友 [D-D1-NKPX]农民科技培训 [D-D1-NJZA]农家之友 [D-D1-NJKK]农家科技 [D-D1-NJGW]农家顾问 [D-D1-NJCM]农家参谋 [D-D1-NJFW]农技服务 [D-D1-NCXJ]农村新技术 [D-D1-NCTD]农村天地 [D-D1-NCXX]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D-D1-NCSY]现代农业科学 [D-D1-NCSJ]农村实用技术 [D-D1-NCKF]农村科技开发 [D-D1-NCJI]农村经济与科技 [D-D1-NCBS]农村百事通 [D-D1-NNNC]农村.农业.农民(B版) [D-D1-NNNM]农村.农业.农民(A版) new [D-D1-NXNL]宁夏农林科技 [D-D1-NBNY]宁波农业科技 [D-D1-NMGN]内蒙古农业科技 [D-D1-MDNY]闽东农业科技 [D-D1-LNNY]辽宁农业科学 [D-D1-JXNY]江西农业学报 [D-D1-JXNK]江西农业科技 [D-D1-JLNK]吉林农业科学 [D-D1-JNYZ]吉林农业 [D-D1-HNNK]湖南农业科学 [D-D1-HUYE]湖南农业 [D-D1-HLJN]黑龙江农业科学 [D-D1-HNXT]核农学通报 [D-D1-NYHN]河南农业 [D-D1-HZXB]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D-D1-HBKO]河北农业科学 [D-D1-HBNK]河北农业科技 [D-D1-HBLI]河北农业 [D-D1-HZNK]杭州农业科技 [D-D1-GATE]贵州农业科学 [D-D1-GXNY]广西农业科学 [D-D1-GXLB]广西农学报 [D-D1-GDNY]广东农业科学 [D-D1-GJNY]古今农业 [D-D1-GSNK]甘肃农业科技 [D-D1-GSNY]甘肃农业 [D-D1-FJNX]福建农业学报 [D-D1-FJNK]福建农业科技 [D-D1-FJNY]福建农业 [D-D1-DDSN]当代生态农业 [D-D1-BJNY]北京农业 [D-D1-BXJG]保鲜与加工 [D-D1-AHNB]安徽农学通报 [D-D1-NYJZ]中国农业教育 [D-D1-GDNJ]高等农业教育 [D-D1-NMWZ]农民文摘 [D-D1-NFNY]南方农业 以上这些杂志都可发表科技农业文章。
飞秒检测发现主要有国内农药较好的有:农药学学报、植物保护学报,这两个都是一级核心期刊了,国内首选这两个。做农药环境和残留方面的文章是比较容易发,做制剂加工的文章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发到以上两个学报,不是太容易,不过有创新点还是可以发的。还有就是《农药》期刊,这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出版的,也是核心期刊,这个期刊在农药学中影响也是不错的,应用性的文章可以发表。
农产品的保鲜和加工是农业生产的继续,是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二产经济",下面是由我整理的蔬菜保鲜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蔬菜的贮藏与保鲜技术
[摘 要] 近年来,随着 种植 技术的不断提高,农业种植得到快速的发展。给种植户带来了非常好的经济收入。本文中主要介绍了蔬菜种植中的贮藏和保鲜技术。
[关键词] 蔬菜 贮藏 保鲜
[中图分类号] TS205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003-1650 (2014)02-0157-01
常温贮藏
常温贮藏又称简易贮藏。不需要特殊的制冷或加温设备,是根据蔬菜的特点,利用昼、夜温度及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等自然的低气温调近代蔬菜贮藏温度,采取自让降温或保温 措施 ,创造适宜贮藏的温度条件,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常温贮藏设备工艺简单,投资少,贮藏费用低,但受自然气候条件的限制,不能是贮藏温度很好地满足不同蔬菜的要求,在温暖地区或高温季节难以应用。常温贮藏包括堆(垛)藏、沟(埋)藏和窖(库)藏三种基本形式,以及由此而衍生的冻藏、假植贮藏、挂藏和缸藏等。
1.堆(垛)贮藏
堆(垛)贮藏是将蔬菜直接堆(垛)在田间地面或浅坑中,或在荫棚下堆成圆形或长条形的垛,表面用席子或作物秸秆等材料覆盖,利用低温季节的自然气温和覆盖材料的保温、保温性能,维持蔬菜适宜贮藏的温、湿度条件,防止受热、受冻和水分蒸腾。堆(垛)贮藏的常用形式有浅坑堆藏、地面堆藏、散堆贮藏等。
2.沟(埋)贮藏
沟(埋)贮藏是指将蔬菜堆放在事先挖好的沟或坑内,上面用土壤覆盖,利用低温和覆盖土维持贮藏蔬菜适宜的温、湿度。埋藏与浅坑堆藏的区别,在于覆盖物的不同,习惯上把覆土叫埋藏。沟(埋)藏实际上是一种封闭式的贮藏方式,保温性能比堆(垛)藏好。沟(埋)贮藏应用比较普遍的有土地上式埋藏、半地下式埋藏、地下室埋藏等几种形式。
3.窖(库)藏
窖(库)藏是利用比较稳定的地下温湿度和通风保温设备,创造一个比较稳定的贮藏环境。窖(库)藏可以自由进出检查产品,也便于调节温湿度,它保留自然降温这样一条最基本的适温创造方式,仍利用,空气对流原理,引进外界冷空气进行降温。窖(库)贮藏按结构形式不同分为棚窖,井窖,窖窟和通分库四种,除此之外,利用现成地下室,防空洞贮藏蔬菜,也算作窖藏。
4.冻藏与假植贮藏
冻藏与假植贮藏是沟藏或窖藏得特殊利用形式。冻藏又称为冻贮藏,是在入冬上冻时,把收获的蔬菜放在背阴处的浅沟内,并稍加覆盖,利用自然低温使蔬菜入沟后迅速冻结,在。整个贮藏期内始终保持微冻状态。食用前经过缓慢解冻,蔬菜仍能恢复信息新鲜状态,并能保持其品质。假植贮藏是将蔬菜连根收获,单株或成族簇密集假植在沟或窖内,使蔬菜处于极其微弱的生长状态。假植贮藏的蔬菜仍能继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以补充蒸腾的损失;同时还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使蔬菜外部叶片中的养分向内叶或食用部位转移,有的还有微弱的光合作用。假植贮藏多用于秋末季节气温降低到蔬菜生长的适温下限,而蔬菜食用器官尚未充分长成的一种补救措施,一般不作为越冬贮藏手段。
5.挂藏与缸藏
挂藏是将凉晒和预贮后的蔬菜绑把编辫挂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室内,或挂于室外防雨的荫棚下面,使蔬菜处于休眠状态,利用蔬菜休眠期易于贮藏的特点进行贮存。但蔬菜休眠期过后,将陆续发芽,适于短期贮藏或配合化学处理长期贮藏。缸藏是将蔬菜放入缸中贮藏,利用缸内密闭的环境条件,进行保湿,保温和调节气体成分贮藏。缸藏保水效果好,并能起到类似自然降氧的贮藏效果。
5.1化学贮藏
化学贮藏是利用化学物质处埋贮藏蔬菜,防止蔬菜腐烂,抑制蔬菜生长,达到保鲜的目的。化学处理可作为其他贮藏方式的辅助措施,在有的贮藏中起主导作用,成为蔬菜贮藏保鲜的一种独立方式。由于蔬菜收获后的水分蒸散,呼吸,老化和发芽等生理上的变化,以及因生理病害和病原菌引起的腐败等原因,是蔬菜的品质边变劣。为了抑制这种品质上的劣变,可采用多种化学物质,在贮藏前或贮藏期间对贮藏蔬菜进行处理。如利用蒸散控制防止蔬菜的凋萎;用老化抑制剂防止后熟和老化;用发芽抑制剂抑制块根,球茎等蔬菜的发芽;用杀菌防腐剂防治疏菜的感病腐烂等。合理使用化学物质,可有效地防止贮藏蔬菜品质劣变,达到贮藏保鲜的目的。用于化学贮藏的物质,按其成分,性能和作用不同,分为杀菌防腐剂,液膜保鲜剂和植物激素保鲜剂。
5.2辐射贮藏
辐射贮藏是一种物理贮藏法,它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Y射线去照射蔬菜,杀死蔬菜上的病菌和虫卵,抑制发芽,纯化蔬菜中的酶类的活性,抑制后熟衰老延长贮藏期,减少贮藏损耗。
Y射线是一种穿透力极强的电离射线,它不仅可杀死蔬菜表面的昆虫和微生物,而且能透过生物机体穿入蔬菜的内部,使机体中的水和 其它 物质发生电离作用,产生游离基或离子,导致蔬菜组织不能正常生活,从而影响到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
5.3减压贮藏
减压贮藏又称低压贮藏,真空贮藏,是把贮藏场所的气压降低,造成一定的真空度,一般降1/10大气压,甚至更低。降低气压,空气中各种气体组成的分压都相应降低,还能减少蔬菜组织内源乙稀的量。减少贮藏对对延缓蔬菜组织后熟衰老,保持绿色,防治组织软化,减轻冷害和某些贮藏生理病害有利。但蔬菜的减压条件下,组织内水分极易蒸散干萎,必须保持很高的空气湿度,一般在95%以上,高湿会加重微生物感染,要注意配合应用消毒防腐剂。刚从减压贮藏中取出的产品风味不好,不香,但放一段时间后有所恢复。减压贮藏基本上有两种方式:定期抽气式(静止式)和连续抽气式(气流式)。
参考文献
[1]李全忠,王发禄. 茄果类蔬菜的贮藏保鲜技术[J]. 青海农林科技,2007,01:57.
[2]单辉君. 蔬菜贮藏保鲜技术探讨[J]. 中国文房四宝,2013,05:223.
[3]__. 切分果蔬的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绿色科技,2013,03:252-25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蔬菜保鲜技术论文
在所有刊物中查询 安徽林业 安徽农学通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桉树科技 保鲜与加工 北方蚕业 北方果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农学院学报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北京水产 蚕桑茶叶通讯 蚕桑通报 蚕学通讯 蚕业科学 草地学报 草食家畜 草业科学 草业学报 草业与畜牧 草原与草坪 茶叶 茶叶科学 茶叶科学技术 长江蔬菜 大豆科学 大豆通报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大麦与谷类科学 淡水渔业 当代农机 当代蔬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英文版) 动物医学进展 防护林科技 分子植物育种 福建茶叶 福建稻麦科技 福建果树 福建林学院学报 福建林业科技 福建农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农业科技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热作科技 福建水产 福建畜牧兽医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甘肃林业 甘肃林业科技 甘肃农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甘肃农业科技 甘肃畜牧兽医 高等农业教育 耕作与栽培 灌溉排水学报 广东蚕业 广东茶业 广东林业科技 广东农业科学 广东饲料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广东园林 广西蚕业 广西林业 广西林业科学 广西农学报 广西农业机械化 广西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广西畜牧兽医 广西园艺 广西植保 贵州林业科技 贵州农业科学 贵州畜牧兽医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果农之友 果树学报 海洋水产研究 海洋渔业 海洋与渔业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河北果树 河北林果研究 河北林业科技 河北农机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河北农业科技 河北农业科学 河北渔业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河南林业科技 河南农业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科学 核农学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黑龙江动物繁殖 黑龙江农业科学 黑龙江水产 黑龙江畜牧兽医 湖北林业科技 湖北农学院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湖北畜牧兽医 湖北植保 湖南农机 湖南农业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农业科学 湖南畜牧兽医 花生学报 华北农学报 华东森林经理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吉林林业科技 吉林农业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科学 家禽科学 家畜生态学报 江苏林业科技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江西林业科技 江西棉花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水产科技 江西饲料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江西植保 节水灌溉 今日畜牧兽医 经济动物学报 经济林研究 垦殖与稻作 辣椒杂志 莱阳农学院学报 粮食储藏 辽宁林业科技 辽宁农业科学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林产工业 林产化学与工业 林业调查规划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林业建设 林业勘查设计 林业勘察设计 林业科技 林业科技开发 林业科技情报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林业实用技术 林业研究(英文版) 林业与社会 林业资源管理 绿色中国 落叶果树 麦类作物学报 蜜蜂杂志 棉花学报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内蒙古林业科技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内蒙古农业科技 南方农机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宁夏农林科技 农产品加工 农产品加工·学刊 农村·农业·农民A 农村·农业·农民B 农村百事通 农村实用技术 农村新技术 农机化研究 农机具之友 农机使用与维修 农机推广与安全 农机质量与监督 农技服务 农家参谋 农家顾问 农药登记公告 农药科学与管理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环境与发展 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农业机械学报 农业科技管理 农业科技通讯 农业科技与信息 农业科学研究 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农业网络信息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农业新技术 农业与技术 农业展望 农业知识(瓜果菜) 农业知识(科学养殖) 农业知识(增收致富) 农业质量标准 农业装备技术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排灌机械 青海草业 青海农技推广 青海农林科技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热带林业 热带农业工程 热带农业科技 热带农业科学 热带作物学报 森林防火 森林工程 山地科学学报(英文版)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山东林业科技 山东农机化 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东农业科学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山东畜牧兽医 山西果树 山西林业 山西林业科技 山西农业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西农业科学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陕西林业 陕西林业科技 陕西农业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上海农业科技 上海农业学报 上海蔬菜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湿地科学 食用菌 食用菌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世界农业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世界竹藤通讯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 蔬菜 水产科技情报 水产科学 水产学报 水产学杂志 水产养殖 水稻科学(英文版) 水利渔业 水土保持通报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四川蚕业 四川林勘设计 四川林业科技 四川农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四川农业科技 四川畜牧兽医 饲料博览 饲料工业 饲料广角 饲料研究 特产研究 特种经济动植物 天津农林科技 天津农学院学报 天津农业科学 土壤圈(意译名) 土壤通报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武夷科学 西北林学院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北农业学报 西北园艺 西部林业科学 西藏农业科技 西南林学院学报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南农业学报 西南园艺 现代化农业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科技 现代畜牧兽医 现代渔业信息 现代园艺 新疆农机化 新疆农垦经济 新疆农垦科技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新疆农业科技 新疆农业科学 新疆畜牧业 新农村 新农业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畜牧兽医学报 畜牧兽医杂志 畜牧与兽医 畜牧与饲料科学 畜禽业 亚热带农业研究 亚热带水土保持 亚热带植物科学 烟台果树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养殖技术顾问 养猪 野生动物 渔业经济研究 渔业现代化 玉米科学 园艺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云南农业科技 云南畜牧兽医 杂草科学 杂交水稻 杂粮作物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浙江柑橘 浙江林学院学报 浙江林业科技 浙江农村机电 浙江农业科学 浙江农业学报 浙江畜牧兽医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检疫 植物研究 植物医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蚕业 中国草地学报 中国草食动物 中国城市林业 中国稻米 中国动物保健 中国动物检疫 中国蜂业 中国工作犬业 中国瓜菜 中国果菜 中国果树 中国果业信息 中国花卉园艺 中国家禽 中国林副特产 中国林学(英文版) 中国林业教育 中国林业经济 中国麻业 中国马铃薯 中国棉花 中国牧业通讯 中国奶牛 中国南方果树 中国牛业科学 中国农村科技 中国农机化 中国农技推广 中国农垦 中国农史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 中国农业气象 中国农业信息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热带农业 中国森林病虫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中国食用菌 中国兽药杂志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杂志 中国蔬菜 中国水产科学 中国水稻科学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中国饲料 中国糖料 中国土壤与肥料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烟草科学 中国养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渔业经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沼气 中国植保导刊 中国种业 中南林学院学报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中兽医学杂志 中兽医医药杂志 种子 种子科技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猪业科学 竹子研究汇刊 作物学报 作物研究 作物杂志
按照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方法公分为五个等级,即为A+, A, B+, B,C。农学方面的包括以下269种。其中1-55为A+和A类的排名。1 土壤学报A +2 作物学报A +3 中国农业科学A +4 中国水稻科学A +5 水土保持学报A +6 农业工程学报A +7 土壤A +8 园艺学报A +9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A +10 植物病理学报A +11 果树学报A +12 玉米科学A +13 茶叶科学A +14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A15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科版) A1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A17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A1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A19 麦类作物学报A20 中国生物防治A21 植物保护学报A2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A23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A24 华北农学报A25 土壤通报A26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27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A28 农业现代化研究A29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A30 大豆科学A31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A32 棉花学报A33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A34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A35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A36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37 新疆农业科学A38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A39 核农学报A40 江苏农业学报A41 分子植物育种A42 农业机械学报A43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A44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A45 农药学学报A4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47 农药A48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A49 植物保护A50 杂交水稻A51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A52 江苏农业科学A53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A54 西南农业学报A55 中国土壤与肥料A属于B+类的有:(81 种) :水土保持通报、浙江农业学报、上海农业学报、新疆农业大学学报、福建农业学报、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水土保持研究、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国农学通报、中国农业气象、花生学报、灌溉排水学报、中国蔬菜、昆虫天敌、节水灌溉、浙江农业科学、中国烟草科学、中国烟草学报、山地农业生物学报、中国农业科技导报、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亚热带农业研究、北京农学院学报、烟草科技、广西农业生物科学、内蒙古农业科技、热带作物学报、西北农业学报、中国稻米、世界农业、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湖北农业科学、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种子、杂草科学、现代农药、作物杂志、福建农业科技、农业科技管理、中国南方果树、中国农史、中国果树、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科版)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作物研究、广东农业科学、高等农业教育、中国棉花、农业科学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中国马铃薯、农药科学与管理、河南农业科学、黑龙江农业科学、江西农业学报、亚热带植物科学、山西农业科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东农业科学、湖南农业科学、食用菌、耕作与栽培、贵州农业科学、安徽农业科学、中国水土保持、植物检疫、天津农学院学报、农业质量标准、宁夏农林科技、陕西农业科学、粮食储藏、北方园艺、茶叶、大豆通报、河北农业科学、吉林农业科学、福建茶叶、天津农业科学、热带农业科学、中国农业教育。属于B类的有:(81 种) :辽宁农业科学、中国糖料、农业网络信息、长江蔬菜、古今农业、中国茶叶、中外葡萄与葡萄酒、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世界农药、杂粮作物、延边大学农学学报、大麦与谷类科学、农机化研究、广西农业科学、台湾农业探索、中国种业、农业环境与发展、中国农机化、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中国植保导刊、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学刊、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排灌机械、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西南园艺、青海农林科技、热带农业科技、福建果树、中国果菜、云南农业科技、辣椒杂志、农业考古、落叶果树、中国茶叶加工、现代化农业、茶叶科学技术、福建热作科技、北方果树、水土保持应用技术、中国瓜菜、甘肃农业科技、农业与技术、热带农业工程、甘肃农业、天津农林科技、河北农业科技、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中国农技推广、农业装备技术、广西农学报、新疆农业科技、广西蔗糖、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种子科技、茶业通报、福建稻麦科技、广西热带农业、江西植保、山西果树、广西植保、江西棉花、农业科技通讯、四川农业科技、新疆农机化、中国农村小康科技、河北果树、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广西园艺、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茶叶通讯、现代农业、西北园艺、福建农机、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中氮肥、安徽农学通报、上海蔬菜、北方水稻、上海农业科技。属于C类的有:(52 种) :肥料(当代生态农业) 、湖北植保、现代农业科技、新疆农垦科技、烟台果树、云南农业、中国果业信息、北京农业(学术版)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植物医生、蚕桑茶叶通讯、福建农业、吉林蔬菜、粮油仓储科技通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山东农机化、世界热带农业信息、新农业、农村牧区机械化、吉林农业、农机质量与监督、浙江柑橘、当代生态农业、四川农机、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中国棉花加工、广东茶业、青海农技推广、亚热带水土保持、湖南农机、山西农业、农业机械、现代园艺、现代农业装备、中国农业综合开发、中国热带农业、贵州农机化、湖北农机化、国外农学. 油料作物、甘肃农村科技、茶叶信息、科学种养、南方园林花卉、闽北农业科技、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安徽农机、土壤学进展、山东农业、热带作物科技、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热带作物机械化、农业开发与装备。
1 青海交通科技期刊是一本很不错的学术期刊。2 原因有二:首先,它有很高的学术水准,收录的文章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参考价值;其次,它的内容涉及到交通科技领域的多个方面,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实践等,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很好的信息交流平台。3 总之,如果你是从事交通科技相关领域的研究,那么阅读青海交通科技期刊将对你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不是太容易,看你文章的水平了,有没有项目支持。一般审稿不会低于1个月。
青海交通科技期刊是一本权威的科学期刊,其论文涵盖交通运输、路桥建设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以及交通运输、路桥建设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技术及应用研究成果。该期刊论文包括:交通运输、路桥建设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以及交通运输、路桥建设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技术及应用研究成果。期刊采取国内外同行评审制度,严格控制论文质量,确保论文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使读者能够获得有价值的科学研究资料和技术资料。期刊通过征文、投稿、报纸发行和网络发行等形式,把优秀的科技成果和新技术传播到各个角落,为青海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看自己的实际水平去投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