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逻辑学论文发表美食图片

逻辑学论文发表美食图片

发布时间:

逻辑学论文发表美食图片

1、烟囱的故事

两个人从烟囱里爬出去,一个满脸烟灰,一个干干净净,你认为哪一个去洗澡呢?“当然是脏的那个人。”学生却说,“不对,脏的那个看见对方干干净净,以为自己也不会脏,他根本就不会去洗澡。”

2、语文中的语病句

有一次在语文考试中修改病句的题型,我到现在都不会忘了。例如,“中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刚一看到这样的句子的时候,你是不是认为这就是对的,然而大家仔细地运用逻辑学来推敲一下,你就会发现“中国有”和“世界没有”,这是自相矛盾的。

3、脑筋急转弯的误判

我们经常在脑筋急转弯中问到“2加3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5”,我们会很快答道“在做错误的情况之下”,显然对这答案对大多数人来说其实并不难。但如果要从逻辑学的角度回答,恐怕没几个人能够答出来,其实答案是“如果1加1不等于2,那么2加3就不等于5“,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逻辑学理论和方法有以下几个作用:

1、认知工具: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探寻新结果,获得新知识。

2、 表达工具:有助于人们准确、严密、清晰地表达思想和建立新理论。

3、说服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更为严谨、更具有说服力的推理和论证。

4、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揭露谬误,驳斥诡辩。有助于正确思考,明辨是非,正本清源。

举了例子,很难得的论文,请采纳,谢谢。还要的话联系我。生活中的逻辑摘要:理论形态的逻辑,对一般人说来,似乎是蒙着面纱神秘少女,看不清摸不着,即使通过老师的讲解,对于她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概念上的记忆却还是理解不透,无庸质疑逻辑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理解逻辑学、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有着重大意义。一切理论都是对生活现象的提炼抽象,因此要想揭开逻辑神秘的面纱就要将逻辑学还原到我们的生活中去,理解我们生活中的逻辑。关键字:学习逻辑的意义 锻炼逻辑思维 生活 逻辑从小学起我们就学习数学,到了初中高中我们就开始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这些被认为是我们生存所必须学习的基础学科,殊不知基础学科包括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理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但我们却从未系统的学过逻辑学,虽然如此但逻辑思维与人类为伴,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伟大的政治家毛泽东曾说“逻辑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大家都要学一点。”逻辑学家金岳霖也说“逻辑对生活、认识和哲学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这些大家的话还不足已说明逻辑学的重要意义,那么我们可以从生活中举些事例出来。逻辑有点像随处可见的水,不显眼容易被忽略,但人人离不开它。我们说话的时候、写文章的时候,其实都用到了它,如果我们说话不讲逻辑就会意思表达不清楚造成歧义,我想大家对语文考试中修改病句的题型印象还是很深刻的,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不讲逻辑也许就会闹笑话,如“中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刚一听这句话觉得没有什么但仔细辨认一下就会发现问题“中国有”而“世界没有”这就是自相矛盾了。运用逻辑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想必大家都听过这个例子:“有一天,一位外国使者看见林肯在擦自己的靴子,于是讽刺道:‘啊 ,先生,您真伟大!您经常擦自己的靴子吗?’‘是呀,’林肯答道:‘那么你是擦谁的靴子呢?’”。睿智的林肯聪明的运用逻辑化解了嘲讽。逻辑如此重要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首先在学习逻辑的理论知识上作为大学生我们有很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可以选修一些逻辑课程,可以有意识的去读一些逻辑相关书籍如黑格尔的《小逻辑》,比较通俗易懂的《趣味逻辑》、《生活中的逻辑与智慧》,还可以找一些练习题如《头脑风暴——逻辑思维》;除了看书听课我们也要留意发现身边的逻辑,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只要有心我们就能挖掘生活中的逻辑问题。还记得爱因斯坦那个睿智的问题“ 爱因斯坦问他的学生:‘两个人从烟囱 里爬出去,一个满脸烟灰,一个干干净净,你认为哪一个该去洗澡?’‘当然 是脏的那个。’学生理所当然的说。‘不对,脏的那个看见对方干干净净,以为自己也不会脏, 哪里会去洗澡?’”逻辑是个深奥的东西,我发现不了上面的逻辑问题,但它却让我为那智慧倾倒。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酒会上答记者问时说:“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后来,他在《纽约时报》上刊登的“道歉启事”,从表面上看是“道歉”,其实,他所表达的意思同酒会上的话是一样的。马克•吐温的“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这句话,是一个具有“有些S是P”结构的特称肯定判断。后来的“道歉启事”中的“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这句话,是一个具有“有些S不是P”结构的特称否定判断。从判断的对当关系可知:“有些S是P”和“有些S不是P”这两个判断是可以同真的。也就是说,即使“道歉启事”中所提出的“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这个判断是真的,也并不意味着他在酒席上讲的“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这个判断就是假的。这样,马克•吐温就在所谓“道歉启事”中,以巧妙的方法继续表达了自己对华盛顿议员们的轻蔑。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笑话:“以‘难过’造一句”。一学生答:“我们家前大水沟很难过”。题中“难过”应是指感情上难过,这学生将其偷换为“难以迈过”。这是逻辑上的偷换论题,违反了同一律。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造一句话,其中要有‘糖’字。一小学生回答:“父亲在喝茶”。老师问:“糖在哪里?”学生回答:“在茶里,父亲喝的是加糖红茶。” 实际上该生将“糖字”偷换为吃的“糖”,违反了同一律。看电视剧时如果你不仅仅专注于剧情你会发现许多台词的逻辑错误,如有一古装电视剧,其中一幕:幼年皇帝接受完来人的跪拜后,太监忙说:“赐宴,快赐宴!”小皇帝慌乱中说:“快给他一块砚台!”小皇帝将“设宴款待”偷换为“给他块砚台”。这使我们印证了逻辑原理:小皇帝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又如我们熟悉的琼瑶剧《情深深雨朦朦》中依萍送书桓那幕,书桓说“八年抗战很快就过去了…”按剧情他怎么知道是八年啊。在一次管理学课上老师让我们做信息沟通的游戏试验,我们组拿到的是“他没有想象中那么爱你,但并不代表他不会全心全意地爱你。”作为第一个信息传递者,我就把这段话理解成了“也许他没有想中那么爱你,但他却是全心全意爱你”当时我还自信满满的认为很好的浓缩了一段长话,殊不知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逻辑错误,把选择当成了肯定。对于我们的日常对话,只要仔细听,也时常能发现逻辑问题。甲:小李是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高级雇员。乙:那怎么可能,小李只喝百事可乐 。从这段话中乙的陈述隐含了一个前提“一般的,所有的高级职员只喝本公司的产品”。在上学期学的马克思基本原理中也广泛的涉及到逻辑理论,如著名的“白马非马论”在辨证法上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逻辑学上是内涵与外延的区分。我们经常在脑筋急转弯中问道“2加3在什么情况下等于5 ”我们会很快答道“在做错的情况下”这回答对大多数人来说不难,但如果要从逻辑学的角度回答恐怕没有几人能答出来,其实答案是:“如果1加1不等于2,那么,2加3不等于5。”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类似的一些测试题也可以这样处理,如:要是有人把月球塞进大西洋,你说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取出来呢?把月球塞进大西洋,这是完全不可能成立的。但是,既然这是个前提条件,答案就很简单了:你是怎么放进去的,我就怎么拿出来。显而易见,这是借助假言判断法这个思维工具才能解决的问题。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多一分心思,随时注意观察分析,运用所学的逻辑知识去看待问题,久而久之,我们就会领会运用逻辑的技能,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逻辑去解决问题,就会优化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参考文献:《趣味逻辑》¬——彭漪涟《生活中的逻辑与智慧》¬——张智光《考研逻辑试题与解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1、公孙龙的白马和黑马论2、最现实的,要写一篇文章,你就要好好地组织这篇文章,如果是议论文,那就要更加重视这篇文章的构造和逻辑结构,什么在先什么在后,什么应该先说,什么应该放到后面说,一篇组织好的文章,也就是有内在逻辑的文章让人一看就懂,一眼就能明白整篇文章到底写了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而一篇逻辑论乱的文章,则会让人感到很烦躁,甚至读都不想读,就扔在一边了,这就是问什么文章要讲究结构的原因,究竟是总分总还是其他的模式,或者是散文重要的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在里面。这个东西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就更重要了,如果没有逻辑,那就是一篇很差的文章论文,也就不值得去读,就没有价值可言,那就可以认为是这篇文章是滥竽充数,是无心之作,根本没有用心。实行以下这种没有逻辑的情况用到国际上的专级别的论文上去,本来文字就晦涩难懂,再加上没有逻辑那就更难懂了,即使你思想再好在巧妙没人看的懂也是一样没用。3、断案就有更大的作用了。比如说一个人值得怀疑时人们便把结论过早的得出了,而这种结论正是真正的凶手所希望的,甚至会有凶手伪装现场嫁祸他人,这时判官便会明察秋毫,不放过任何一点相关的细节,只是把怀疑的人作为怀疑的对象而不是将他直接定罪,这样一步步的经真正的凶手找出来。 4、一顾客问售货员:“这件上装的确是现在最时髦的吗?”售货员说:“这是现在最流行的时装!” 顾客说:“太阳晒了不退色吗?”售货员说:“瞧您说的,这件衣服在橱窗里已经挂了三年了,到现在还像新的一样。”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售货员的回答就是相互矛盾的,我们也可以运用矛盾来试探生活中的真假,利用逻辑来揭穿谎言。

个人认为在理论上有用,在现实生活中没用。并且是枯燥乏味,最让人头疼和麻烦的一门课。

形式逻辑论文发表美食图片

陈世清:《知识经济是信息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哲学动态》99年1期。《哲学原理》99、5转载。陈世清:《知识运营与二次创业》《哲学动态》1999年2期。《科学技术哲学》1999年第四期转载。陈世清:《论共有制》《中国经济信息》99年6期陈世清:《知识运营系列丛书提纲》《中国经济信息》99年11期陈世清:《知识农业一路走好》《集团经济研究》99年第9期陈世清:《谈培育企业家阶层的土壤》《集团经济研究》99年11期陈世清:《论劳动力产权制度》、《集团经济研究》2000年3期,中国生产力学会评为三等奖陈世清:《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属于主观范畴》《求是学刊》87年1期。《哲学原理》87年3期转载陈世清:《科学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属于主观意识的范畴》《哲学原理》86年12期陈世清:《本质是比规律更深层次的范畴》《东岳论丛》87年3期陈世清:《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吗》《重庆社会科学》89年2期陈世清:《客观规律 科学规律 科学真理》《求是学刊》90年1期陈世清:《哲学的“实践”是整体范畴》《重庆社会科学》92年3期陈世清:《论经营权中心同所有权的统一》《特区理论与实践》96年7期《理论与现代化》96年8期陈世清:《论股份制的本质》《经济体制改革》97年增刊,获全国经济体制改革优秀论文一等奖陈世清:《论法人人格化》《经济体制改革》97年增刊,获优秀论文奖一等奖陈世清:《科学真理是客观真理吗》《青海社会科学》87年3期陈世清:《改革干部制度是改善党风的关键》《理论学习月刊》1988年3期陈世清:《传统逻辑是形式逻辑吗》《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89年2期陈世清:《论国有企业人事制度的主体性原则》《管理与效益》96年3期陈世清:《论迅速形成企业家阶层的机制与途径》《决策借鉴》96年4期陈世清:《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与统一》《中南民族学院学报》96年5期陈世清:《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相互关系的历史发展》、《青海社会科学》96年6期陈世清:《论劳动力主体》《发展研究》97年1期入选《中国“95”科研成果选》陈世清:《论国有企业经营活动的主体性原则》《管理与效益》97年4期陈世清:《知识机遇》《厦门特区党校学报》98年2期陈世清:《劳动力商品原则与精神文明建设》《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哲社版)》99年3期陈世清:《劳动力商品原则与思想道德建设》《理论与现代化》99年3期陈世清:《知识创新与把握机遇》《三都潮》99年5期陈世清:《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家的特征及形成机制》《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2期陈世清:《创业经济学论纲》,《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2期陈世清:《权力“寻租”分析》、《宁德师专学报》2004年2期陈世清:《科学范式转换与实践模式转轨》《宁德师专学报》2004年4期陈世清:《从传统逻辑到对称逻辑》、《宁德师专学报》2006年2期陈世清:《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宁德师专学报》2008年2期陈世清:《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宁德师专学报》2009年2期陈世清:《对称辩证法是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宁德师专学报》2009年4期陈世清:《政治经济学批判》《宁德师专学报》(CN)2010年2期陈世清:《对称哲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宁德师专学报》2011年1期陈世清:《哲学的科学化与对称哲学》《宁德师专学报》2011年2期陈世清:《对称经济与对称管理》《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2期陈世清:《经济理性与经济学理性》《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1期陈世清:《中国“主流经济学家”沉浮录》《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3期陈世清:《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范儿》《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期陈世清:《新常态经济与新常态经济学》《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2期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哲学——从冯友兰中西哲学观看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 《反思与境界——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陈世清:《再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统一》《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汇编05.10陈世清:《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属于主观的范畴》《86年全国中青年哲学工作者最新成果交流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学报(1986.6)陈世清:《知识运营与厦门二次创业》《厦门日报》98年10月28日陈世清:《知识运营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名牌时报》98年12月16日陈世清:《知识经济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机遇》《名牌时报》99年1月13日陈世清:《怎样理解机遇的主体性》《名牌时报》99年1月20日陈世清:《比尔·盖茨后悔吗》《厂长经理日报》99年3月9日陈世清:《国企“所有者空位”应由政府充填》《山西发展导报》99年3月23日陈世清:《名牌战略 观念是前提》《海峡导报》2002年6月25日陈世清:《名牌战略 企业当自强》,《厦门日报》2002年7月10日陈世清:《名牌战略 政府有所为》《厦门日报》2002年7月3日陈世清:《品牌与名牌》,《海峡导报》2002年10月15日陈世清:《培养MEA 培植创业工程》《证券时报·创业周刊》2003年7月6日A3版陈世清:《对“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疑问》《书刊导报》143期陈世清:《意识、科学真理、科学真理的阶级性》《抚顺师专学报》1988.1陈世清:《论劳动力主体》《闽东学刊》96.2陈世清:《知识创新与把握机遇》《三都港论丛》99.1陈世清:《谈培育企业家阶层的土壤》《三都港论丛》99.2陈世清:《权力寻租分析》《闽东论坛》99年4期陈世清:《培养MEA 培植创业工程》《东南咨询与培训》2006.1陈世清:《智慧经济与智慧经济学》《东南咨询与培训》2006.2陈世清:《到底什么导致了物价上涨?》《精品阅读》杂志2011年第18期

图书、社会分类,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类;其中,哲学当然属于社科类。而且一切宗教等很多学科,都属于哲学大类。注意:哲学当然属于社科类。如果只是书讲哲学,内容本身不属于哲学范畴,那不一定是哲学。

出版著作

贝尔纳20岁就开始发表论文,30岁以后每年平均发表7篇论文,进人晚年,平均每年发表的论文多达10篇左右,他撰写的科学学著作还有《十九世纪的科学与工业》(1953)、《历史上的科学》(1954)、《必然的自由》、《没有战争的世界》1958、《科学与社会》、《宇宙、肉体、恶魔》、《人的延伸》等等。

研究转向

转向的历史与社会语境

贝尔纳出生在世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 他一生目睹了世界大战的毁灭,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惨状, 而这一切都和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科学和技术的进展在十八世纪后期就联系着正在兴起的工业、政治改革和开明的神学, 工业革命就此悄然兴起。工业革命最初是以机器代替人力开始的, 正是在蒸汽机出现后, 纺织业、冶金业、采矿业和机械制造业才很快繁荣起来, 使工业革命走上了快车道。工业革命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对封建经济的彻底胜利, 树立了西方国家政治和经济的自由主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加快了现代科学技术前进的步伐, 从而为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展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 世纪70 年代后工业革命进入了第二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 西方经济发展变得异常迅猛。到19世纪末, 经历了工业革命的西方经济已真正成为全球范围的活动, 新市场、新技术以及海外贸易和投资都在朝着世界性的市场经济发展。然而与此对照的则是在工业地区的压抑和罪恶中显示出来的科学技术应用的显著后果。工人用自己的血汗增加了资本的利润, 换来的却是贫富的严重分化, 社会的强烈不平等。资本家为了最大限度地赚取利润, 对工人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和压榨。缺乏照顾的儿童和失业工人流浪在街头, 成为工业化中兴起的现代城市一景。同时, 霸权式的掠夺和统治开始触及全球, 世界范围内的争夺预示着即将到来的20 世纪将是一个不平静的世纪。正是在这十九、二十世纪, 科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令人深深遗憾和恐惧的是, 科学亦成为改进战争技术和相互残杀的工具。“科学和科学家, 第一次在历史上直接地并公然地牵涉到这时期的经济、工业和军事上的主要发展”。这一切使人们对科学的估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就连科学家自己的思想也陷于巨大的混乱。贝尔纳曾感慨到:无怪乎科学家们也越来越不相信科学发展本身会自然而然地使世界变得好一点了。

1931 年前后, 世界变得更加混乱。英国工党政府倒台, 清教新政府组成。意大利墨索里尼已经掌权,德国希特勒上台, 法西斯抬头。一时间, 似乎只有在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进行选择, 何去何从令人彷徨。实际上, 在欧洲19 世纪90 年代, 在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内部就已经形成了一种马克思主义是社会进化论的基本看法。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者们支持和强化了这种理论, 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看法详细地说明了从过去的人类文明到具有明显优越性的更高社会经济存在的王国———共产主义社会的各个阶段。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这种历史的线性动态发展不可避免地随着社会经济组织的过渡而向前发展。以此看法为主导意识的科学性倾向, 给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阐释加上一个明显的印象:“科学性的思想使我们得知演进的下个阶段将从竞争转向合作。并且在那儿对于人而言, 演化不再是盲目的。”它从理论上确认了资本主义制度是社会经济进化当中的一个暂时的形态。那么这下一个阶段无疑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恰逢此时, 1931 年7 月初的第一个星期六的上午, 在英国伦敦南肯新顿科学博物馆演讲大厅进行了第二届国际科学技术史大会最特别的一场会议, 苏联代表在那里作了一个特别报告。他们的观点使出席会议的大多数科学家感到稀奇和震动, 也在贝尔纳等一些科学家的内心中产生一种激荡, 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传播, 促使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不再是遍及全球的制度了, 在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基本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 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也完全不同了。这是人类第一次自觉地努力设计自己的社会活动的框架, 其基本原则就是利用科学和技术直接为人类造福。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不久, 1920 年列宁就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的宏伟蓝图, 同年, 列宁亲自领导200 多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制定具体的全俄电气化规划。到1931 年4 月举行苏联第一次全国科学规划会议, 大致勾画出了苏联科学家活动的舞台和前进的方向, 表明了苏维埃政权要发展科学, 规划科学, 使科学为社会建设实际需要服务的态度和决心。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不仅使全面规划和管理科学变得十分必要, 而且成为可能。整个20 世纪20 年代都是苏联科学成长的黄金时代。而由于这一影响, 英国共产党内绝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者, 接受了前苏联马克思主义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 把技术革命当成历史进步的主要手段。随着这种理性的科学态度在英国的出现, 作为历史进步活力的技术创新得到了特别的重视, 使“科学的社会关系”这一观念进一步复杂化。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就像在黑暗中的一颗闪亮的星, 引导着贝尔纳的研究转向并成为他转向后的研究模板。他的代表性巨著《科学的社会功能》也恰逢此时应运而生。

人物评价

贝尔纳是天才的科学家,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方面的先驱者。他在对英国科学传统进行总结继承和批判的同时, 也对整个科学与社会的历史进行了全面考察,探究了科学的功能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为了重构科学与政治的和谐, 达到科学为民谋利的目的, 他以苏联社会主义为模板, 借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进行了科学政治学研究, 形成了他的科学政治学思想, 凸现了研究的基本纲领。

贝尔纳同时担任了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和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主席。贝尔纳认为科学家的责任在于把握科学的社会功能, 最大限度地避免科学成为掌握在特权阶级手中的武器来剥削和压榨人民。贝尔纳一生致力于这样一个目标:让科学为民所用, 造福于人类。

贝尔纳对科学学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受到了世界著名的自然科学家与科学学家们的尊重与推崇。但是, 他的理论更多地表现在形式逻辑的论证上, 未能对政治调控科学提出具体模型和方案。人们一致认为,如果他不是把研究重心移到科学学领域,仍专心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那么,他本人有可能多次获得诺贝尔奖。贝尔纳也曾培养出了维尔金斯这样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因此,在《科学的社会功能》问世二十五周年时,为表纪念,英国出版了第一本科学学论文集,作者有几位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共收人15篇论文,贝尔纳一篇论文的题目是《二十五年以后》。论文主编是贝尔纳的继承者,英国伦敦大学的晶体学家米凯教授。

不算 可以把自己发表的讠仑文进行扩展 因为毕业讠仑文篇幅长,基本上硕士期间发表2-3篇文章 凑起来就可以是自己的毕业讠仑文了!

逻辑学论文发表美食

人工智能与现今逻辑学的发展-.〔摘要〕 本文认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将是21世纪逻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21世纪逻辑学的面貌。至少在21世纪早期,逻辑学将重点关注下列论题:(1)如何在逻辑中处理常识推理的弗协调、非单调和容错性因素?(2)如何使机器人具有人的创造性智能,如从经验证据中建立用于指导以后行动的可错的归纳判断?(3)如何进行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特别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库以及各认知主体相互之间的知识而进行的推理?(4)如何结合各种语境因素进行自然语言理解和推理,使智能机器人能够用人的自然语言与人进行成功的交际?等等。 〔关键词〕 人工智能,常识推理,归纳逻辑,广义内涵逻辑,认知逻辑,自然语言逻辑 现代逻辑创始于19世纪末叶和20世纪早期,其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数学中的公理化运动。当时的数学家们试图即从少数公理根据明确给出的演绎规则推导出其他的数学定理,从而把整个数学构造成为一个严格的演绎大厦,然后用某种程序和方法一劳永逸地证明数学体系的可靠性。为此需要发明和锻造严格、精确、适用的逻辑工具。这是现代逻辑诞生的主要动力。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20世纪逻辑研究的严重数学化,其表现在于:一是逻辑专注于在数学的形式化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二是逻辑采纳了数学的方法论,从事逻辑研究就意味着象数学那样用严格的形式证明去解决问题。由此发展出来的逻辑被恰当地称为“数理逻辑”,它增强了逻辑研究的深度,使逻辑学的发展继古希腊逻辑、欧洲中世纪逻辑之后进入第三个高峰期,并且对整个现代科学特别是数学、哲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是:21世纪逻辑发展的主要动力将来自何处?大致说来将如何发展?我个人的看法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将至少是21世纪早期逻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并将由此决定21世纪逻辑学的另一幅面貌。由于人工智能要模拟人的智能,它的难点不在于人脑所进行的各种必然性推理(这一点在20世纪基本上已经做到了,如用计算机去进行高难度和高强度的数学证明,“深蓝”通过高速、大量的计算去与世界冠军下棋),而是最能体现人的智能特征的能动性、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活动中包括学习、抉择、尝试、修正、推理诸因素,例如选择性地搜集相关的经验证据,在不充分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尝试性的判断或抉择,不断根据环境反馈调整、修正自己的行为,……由此达到实践的成功。于是,逻辑学将不得不比较全面地研究人的思维活动,并着重研究人的思维中最能体现其能动性特征的各种不确定性推理,由此发展出的逻辑理论也将具有更强的可应用性。 实际上,在20世纪中后期,就已经开始了现代逻辑与人工智能(记为AI)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例如,哲学逻辑所研究的许多课题在理论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AI从认知心理学、社会科学以及决策科学中获得了许多资源,但逻辑(包括哲学逻辑)在AI中发挥了特别突出的作用。某些原因促使哲学逻辑家去发展关于非数学推理 的理论;基于几乎同样的理由,AI研究者也在进行类似的探索,这两方面的研究正在相互接近、相互借鉴,甚至在逐渐融合在一起。例如,AI特别关心下述课题: ·效率和资源有限的推理; ·感知; ·做计划和计划再认; ·关于他人的知识和信念的推理; ·各认知主体之间相互的知识; ·自然语言理解; ·知识表示; ·常识的精确处理; ·对不确定性的处理,容错推理; ·关于时间和因果性的推理; ·解释或说明; ·对归纳概括以及概念的学习。[①] 21世纪的逻辑学也应该关注这些问题,并对之进行研究。为了做到这一点,逻辑学家们有必要熟悉AI的要求及其相关进展,使其研究成果在AI中具有可应用性。 我认为,至少是21世纪早期,逻辑学将会重点关注下述几个领域,并且有可能在这些领域出现具有重大意义的成果:(1)如何在逻辑中处理常识推理中的弗协调、非单调和容错性因素?(2)如何使机器人具有人的创造性智能,如从经验证据中建立用于指导以后行动的归纳判断?(3)如何进行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特别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库以及各认知主体相互之间的知识而进行的推理?(4)如何结合各种语境因素进行自然语言理解和推理,使智能机器人能够用人的自然语言与人进行成功的交际?等等。 1.常识推理中的某些弗协调、非单调和容错性因素 AI研究的一个目标就是用机器智能模拟人的智能,它选择各种能反映人的智能特征的问题进行实践,希望能做出各种具有智能特征的软件系统。AI研究基于计算途径,因此要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符号模型。一般而言,AI关于智能系统的符号模型可描述为:由一个知识载体(称为知识库KB)和一组加载在KB上的足以产生智能行为的过程(称为问题求解器PS)构成。经过20世纪70年代包括专家系统的发展,AI研究者逐步取得共识,认识到知识在智能系统中力量,即一般的智能系统事实上是一种基于知识的系统,而知识包括专门性知识和常识性知识,前者亦可看做是某一领域内专家的常识。于是,常识问题就成为AI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常识表示和常识推理,即如何在人工智能中清晰地表示人类的常识,并运用这些常识去进行符合人类行为的推理。显然,如此建立的常识知识库可能包含矛盾,是不协调的,但这种矛盾或不协调应不至于影响到进行合理的推理行为;常识推理还是一种非单调推理,即人们基于不完全的信息推出某些结论,当人们得到更完全的信息后,可以改变甚至收回原来的结论;常识推理也是一种可能出错的不精确的推理模式,是在容许有错误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的推理,简称容错推理。而经典逻辑拒斥任何矛盾,容许从矛盾推出一切命题;并且它是单调的,即承认如下的推理模式:如果p?r,则pùq?r;或者说,任一理论的定理属于该理论之任一扩张的定理集。因此,在处理常识表示和常识推理时,经典逻辑应该受到限制和修正,并发展出某些非经典的逻辑,如次协调逻辑、非单调逻辑、容错推理等。有人指出,常识推理的逻辑是次协调逻辑和非单调逻辑的某种结合物,而后者又可看做是对容错推理的简单且基本的情形的一种形式化。[②] “次协调逻辑”(Paraconsistent Logic)是由普里斯特、达·科斯塔等人在对悖论的研究中发展出来的,其基本想法是:当在一个理论中发现难以克服的矛盾或悖论时,与其徒劳地想尽各种办法去排除 或防范它们,不如干脆让它们留在理论体系内,但把它们“圈禁”起来,不让它们任意扩散,以免使我们所创立或研究的理论成为“不足道”的。于是,在次协调逻辑中,能够容纳有意义、有价值的“真矛盾”,但这些矛盾并不能使系统推出一切,导致自毁。因此,这一新逻辑具有一种次于经典逻辑但又远远高于完全不协调系统的协调性。次协调逻辑家们认为,如果在一理论T中,一语句A及其否定?A都是定理,则T是不协调的;否则,称T是协调的。如果T所使用的逻辑含有从互相否定的两公式可推出一切公式的规则或推理,则不协调的T也是不足道的(trivial)。因此,通常以经典逻辑为基础的理论,如果它是不协调的,那它一定也是不足道的。这一现象表明,经典逻辑虽可用于研究协调的理论,但不适用于研究不协调但又足道的理论。达·科斯塔在20世纪60年代构造了一系列次协调逻辑系统Cn(1≤n≤w),以用作不协调而又足道的理论的逻辑工具。对次协调逻辑系统Cn的特征性描述包括下述命题:(i)矛盾律?(Aù?A)不普遍有效;(ii)从两个相互否定的公式A和?A推不出任意公式;即是说,矛盾不会在系统中任意扩散,矛盾不等于灾难。(iii)应当容纳与(i)和(ii)相容的大多数经典逻辑的推理模式和规则。这里,(i)和(ii)表明了对矛盾的一种相对宽容的态度,(iii)则表明次协调逻辑对于经典逻辑仍有一定的继承性。 在任一次协调逻辑系统Cn(1≤n≤w)中,下述经典逻辑的定理或推理模式都不成立: ?(Aù?A) Aù?A→B A→(?A→B) (AA)→B (AA)→?B A→A (?Aù(AúB))→B (A→B)→(?B→?A) 若以C0为经典逻辑,则系列C0, C1, C2,… Cn,… Cw使得对任正整数i有Ci弱于Ci-1,Cw是这系列中最弱的演算。已经为Cn设计出了合适的语义学,并已经证明Cn相对于此种语义是可靠的和完全的,并且次协调命题逻辑系统Cn还是可判定的。现在,已经有人把次协调逻辑扩展到模态逻辑、时态逻辑、道义逻辑、多值逻辑、集合论等领域的研究中,发展了这些领域内的次协调理论。显然,次协调逻辑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③] 非单调逻辑是关于非单调推理的逻辑,它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0年,D·麦克多莫特和J·多伊尔初步尝试着系统发展一种关于非单调推理的逻辑。他们在经典谓词演算中引入一个算子M,表示某种“一致性”断言,并将其看做是模态概念,通过一定程序把模态逻辑系统T、S4和S5翻译成非单调逻辑。B·摩尔的论文《非单调逻辑的语义思考》(1983)据认为在非单调逻辑方面作出了令人注目的贡献。他在“缺省推理”和“自动认知推理”之间做了区分,并把前者看作是在没有任何相反信息和缺少证据的条件下进行推理的过程,这种推理的特征是试探性的:根据新信息,它们很可能会被撤消。自动认知推理则不是这种类型,它是与人们自身的信念或知识相关的推理,可用它模拟一个理想的具有信念的有理性的代理人的推理。对于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中获得成功的应用而言,非单调逻辑尚需进一步发展。 2.归纳以及其他不确定性推理 人类智能的本质特征和最高表现是创造。在人类创造的过程中,具有必然性的演绎推理固然起重要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的归纳、类比推理以及模糊推理等。因此,计算机要成功地模拟人的智能,真正体现出人的智能品质,就必须对各种具有不确定性的推理模式进行研究。 首先是对归纳推理和归纳逻辑的研究。这里所说的“归纳推理”是广义的,指一切扩展性推理,它们的结论所断定的超出了其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而前提的真无法保证结论的真,整个推理因此缺乏必然性。具体说来,这种意义的“归纳”包括下述内容:简单枚举法;排除归纳法,指这样一些操作:预先通过观察或实验列出被研究现象的可能的原因,然后有选择地安排某些事例或实验,根据某些标准排除不相干假设,最后得到比较可靠的结论;统计概括:从关于有穷数目样本的构成的知识到关于未知总体分布构成的结论的推理;类比论证和假说演绎法,等等。尽管休谟提出着名的“归纳问题”,对归纳推理的合理性和归纳逻辑的可能性提出了深刻的质疑,但我认为,(1)归纳是在茫茫宇宙中生存的人类必须采取也只能采取的认知策略,对于人类来说具有实践的必然性。(2)人类有理由从经验的重复中建立某种确实性和规律性,其依据就是确信宇宙中存在某种类似于自然齐一律和客观因果律之类的东西。这一确信是合理的,而用纯逻辑的理由去怀疑一个关于世界的事实性断言则是不合理的,除非这个断言是逻辑矛盾。(3)人类有可能建立起局部合理的归纳逻辑和归纳方法论。并且,归纳逻辑的这种可能性正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研究推动下慢慢地演变成现实。恩格斯早就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④] 有人通过指责现有的归纳逻辑不成熟,得出“归纳逻辑不可能”的结论,他们的推理本身与归纳推理一样,不具有演绎的必然性。(4)人类实践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相应的经验知识的真理性,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归纳逻辑和归纳方法论的力量。毋庸否认,归纳逻辑目前还很不成熟。有的学者指出,为了在机器的智能模拟中克服对归纳模拟的困难而有所突破,应该将归纳逻辑等有关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机器学习、不确定推理和神经网络学习模型与归纳学习中已有的成果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已有的归纳学习成果上,在机器归纳和机器发现上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⑤] 这是一个极有价值且极富挑战性的课题,无疑在21世纪将得到重视并取得进展。 再谈模糊逻辑。现实世界中充满了模糊现象,这些现象反映到人的思维中形成了模糊概念和模糊命题,如“矮个子”、“美人”、“甲地在乙地附近”、“他很年轻”等。研究模糊概念、模糊命题和模糊推理的逻辑理论叫做“模糊逻辑”。对它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其代表性人物是L·A·查德和P·N·马林诺斯。模糊逻辑为精确逻辑(二值逻辑)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可能,它目前在医疗诊断、故障检测、气象预报、自动控制以及人工智能研究中获得重要应用。显然,它在21世纪将继续得到更大的发展。 3.广义内涵逻辑 经典逻辑只是对命题联结词、个体词、谓词、量词和等词进行了研究,但在自然语言中,除了这些语言成分之外,显然还存在许多其他的语言成分,如各种各样的副词,包括模态词“必然”、“可能”和“不可能” 、时态词“过去”、“现在”和“未来”、道义词“应该”、“允许”、“禁止”等等,以及各种认知动词,如“思考”、“希望”、“相信”、“判断”、“猜测”、“考虑”、“怀疑”,这些认知动词在逻辑和哲学文献中被叫做“命题态度词”。对这些副词以及命题态度词的逻辑研究可以归类为“广义内涵逻辑”。 大多数副词以及几乎所有命题态度词都是内涵性的,造成内涵语境,后者与外延语境构成对照。外延语境又叫透明语境,是经典逻辑的组合性原则、等值置换规则、同一性替换规则在其中适用的语境;内涵语境又称晦暗语境,是上述规则在其中不适用的语境。相应于外延语境和内涵语境的区别,一切语言表达式(包括自然语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直至语句)都可以区分为外延性的和内涵性的,前者是提供外延语境的表达式,后者是提供内涵性语境的表达式。例如,杀死、见到、拥抱、吻、砍、踢、打、与…下棋等都是外延性表达式,而知道、相信、认识、必然、可能、允许、禁止、过去、现在、未来等都是内涵性表达式。 在内涵语境中会出现一些复杂的情况。首先,对于个体词项来说,关键性的东西是我们不仅必须考虑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外延,而且要考虑它们在其他可能世界中的外延。例如,由于“必然”是内涵性表达式,它提供内涵语境,因而下述推理是非有效的: 晨星必然是晨星, 晨星就是暮星, 所以,晨星必然是暮星。 这是因为:这个推理只考虑到“晨星”和“暮星”在现实世界中的外延,并没有考虑到它们在每一个可能世界中的外延,我们完全可以设想一个可能世界,在其中“晨星”的外延不同于“暮星”的外延。因此,我们就不能利用同一性替换规则,由该推理的前提得出它的结论:“晨星必然是暮星”。其次,在内涵语境中,语言表达式不再以通常是它们的外延的东西作为外延,而以通常是它们的内涵的东西作为外延。以“达尔文相信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这个语句为例。这里,达尔文所相信的是“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所表达的思想,而不是它所指称的真值,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所表达的思想(命题)就构成它的外延。再次,在内涵语境中,虽然适用于外延的函项性原则不再成立,但并不是非要抛弃不可,可以把它改述为新的形式:一复合表达式的外延是它出现于外延语境中的部分表达式的外延加上出现于内涵语境中的部分表达式的内涵的函项。这个新的组合性或函项性原则在内涵逻辑中成立。 一般而言,一个好的内涵逻辑至少应满足两个条件:(i)它必须能够处理外延逻辑所能处理的问题;(ii)它还必须能够处理外延逻辑所不能处理的难题。这就是说,它既不能与外延逻辑相矛盾,又要克服外延逻辑的局限。这样的内涵逻辑目前正在发展中,并且已有初步轮廓。从术语上说,内涵逻辑除需要真、假、语句真值的同一和不同、集合或类、谓词的同范围或不同范围等外延逻辑的术语之外,还需要同义、内涵的同一和差异、命题、属性或概念这样一些术语。广而言之,可以把内涵逻辑看作是关于象“必然”、“可能”、“知道”、“相信”,“允许”、“禁止”等提供内涵语境的语句算子的一般逻辑。在这种广义之下,模态逻辑、时态逻辑、道义逻辑、认知逻辑、问题逻辑等都是内涵逻辑。不过,还有一种狭义的内涵逻辑,它可以粗略定义一个内涵逻辑是一个形式语言,其中包括(1)谓词逻辑的算子、量词和变元,这里的谓词逻辑不必局限于一阶谓词逻辑,也可以是高阶谓词逻辑;(2)合式的λ—表达式,例如(λx)A,这里A是任一类型的表达式,x是任一类型的变元,(λx)A本身是一函项,它把变元x在其中取值的那种类型的对象映射到A所属的那种类型上;(3)其他需要的模态的或内涵的算子,例如�,ù、ú。而一个内涵逻辑的解释,则由下列要素组成:(1)一个可能世界的非空集W;(2)一个可能个体的非空集D;(3)一个赋值,它给系统内的表达式指派它们在每w∈W中的外延。对于任一的解释Q和任一的世界w∈W,判定内涵逻辑系统中的任一表达式X相对于解释Q在w∈W中的外延总是可能的。这样的内涵逻辑系统有丘奇的LSD系统,R·蒙塔古的IL系统,以及E·N·扎尔塔的FIL系统等。[⑥] 在各种内涵逻辑中,认识论逻辑(epistemic logic)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识论逻辑研究与感知(perception)、知道、相信、断定、理解、怀疑、问题和回答等相关的逻辑问题,包括问题逻辑、知道逻辑、相信逻辑、断定逻辑等;狭义的认识论逻辑仅指知道和相信的逻辑,简称“认知逻辑”。冯·赖特在1951年提出了对“认知模态”的逻辑分析,这对建立认知逻辑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J·麦金西首先给出了一个关于“知道”的模态逻辑。A·帕普于1957年建立了一个基于6条规则的相信逻辑系统。J·亨迪卡于60年代出版的《知识和信念》一书是认知逻辑史上的重要着作,其中提出了一些认知逻辑的系统,并为其建立了基于“模型集”的语义学,后者是可能世界语义学的先导之一。当今的认知逻辑纷繁复杂,既不成熟也面临许多难题。由于认知逻辑涉及认识论、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并且认知逻辑的应用技术,又称关于知识的推理技术,正在成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之一,因此认知逻辑在20世纪中后期成为国际逻辑学界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这一状况在21世纪将得到继续并进一步强化,在这方面有可能出现突破性的重要结果。 4.对自然语言的逻辑研究 对自然语言的逻辑研究有来自几个不同领域的推动力。首先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研究,人机对话和通讯、计算机的自然语言理解、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等课题,都需要对自然语言进行精细的逻辑分析,并且这种分析不能仅停留在句法层面,而且要深入到语义层面。其次是哲学特别是语言哲学,在20世纪哲学家们对语言表达式的意义问题倾注了异乎寻常的精力,发展了各种各样的意义理论,如观念论、指称论、使用论、言语行为理论、真值条件论等等,以致有人说,关注意义成了20世纪哲学家的职业病。再次是语言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例如在研究自然语言的意义问题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脱离语境的抽象研究上面,而要结合使用语言的特定环境去研究,这导致了语义学、语用学、新修辞学等等发展。各个方面发展的成果可以总称为“自然语言逻辑”,它力图综合后期维特根斯坦提倡的使用论 ,J·L·奥斯汀、J·L·塞尔等人发展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P·格赖斯所创立的会话含义学说等成果,透过自然语言的指谓性和交际性去研究自然语言中的推理。 自然语言具有表达和交际两种职能,其中交际职能是自然语言最重要的职能,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而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简称语境)中进行的,语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语境仅指一个语词、一个句子出现的上下文。广义的语境除了上下文之外,还包括该语词或语句出现的整个社会历史条件,如该语词或语句出现的时间、地点、条件、讲话的人(作者)、听话的人(读者)以及交际双方所共同具有的背景知识,这里的背景知识包括交际双方共同的信念和心理习惯,以及共同的知识和假定等等。这些语境因素对于自然语言的表达式(语词、语句)的意义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具体表现在:(i)语境具有消除自然语言语词的多义性、歧义性和模糊性的能力,具有严格规定语言表达式意义的能力。(ii)自然语言的句子常常包含指示代词、人称代词、时间副词等,要弄清楚这些句子的意义和内容,就要弄清楚这句话是谁说的、对谁说的、什么时候说的、什么地点说的、针对什么说的,等等,这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进行。依赖语境的其他类型的语句还有:包含着象“有些”和“每一个”这类量化表达式的句子的意义取决于依语境而定的论域,包含着象“大的”、“冷的”这类形容词的句子的意义取决于依语境而定的相比较的对象类;模态语句和条件语句的意义取决于因语境而变化的语义决定因素,如此等等。(iii)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在语境中会出现一些重要的变化,以至偏离它通常所具有的意义(抽象意义),而产生一种新的意义即语用涵义。有人认为,一个语言表达式在它的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才是它的完全的真正的意义,一旦脱离开语境,它就只具有抽象的意义。语言的抽象意义和它的具体意义的关系,正象解剖了的死人肢体与活人肢体的关系一样。逻辑应该去研究、理解、把握自然语言的具体意义,当然不是去研究某一个(或一组)特定的语句在某个特定语境中唯一无二的意义,而是专门研究确定自然语言具体意义的普遍原则。[⑦] 美国语言学家保罗·格赖斯把语言表达式在一定的交际语境中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字面意义的特殊涵义,叫做“语用涵义”、“会话涵义”或“隐涵”(implicature),并于1975年提出了一组“交际合作原则”,包括一个总则和四组准则。总则的内容是:在你参与会话时,你要依据你所参与的谈话交流的公认目的或方向,使你的会话贡献符合这种需要。仿照康德把范畴区分为量、质、关系和方式四类,格赖斯提出了如下四组准则: (1)数量准则:在交际过程中给出的信息量要适中。 a.给出所要求的信息量; b.给出的信息量不要多于所要求的信息量。 (2)质量准则:力求讲真话。 a.不说你认为假的东西。 b.不说你缺少适当证据的东西。 (3)关联准则:说话要与已定的交际目的相关联。 (4)方式准则:说话要意思明确,表达清晰。 a.避免晦涩生僻的表达方式; b.避免有歧义的表达方式; c.说话要简洁; d.说话要有顺序性。[⑧] 后来对这些原则提出了不少修正和补充,例如有人还提出了交际过程中所要遵守的“礼貌原则”。只要把交际双方遵守交际合作原则之类的语用规则作为基本前提,这些原则就可以用来确定和把握自然语言的具体意义(语用涵义)。实际上,一个语句p的语用涵义,就是听话人在具体语境中根据语用规则由p得到的那个或那些语句。更具体地说,从说话人S说的话语p推出语用涵义q的一般过程是: (i)S说了p; (ii)没有理由认为S不遵守准则,或至少S会遵守总的合作原则; (iii)S说了p而又要遵守准则或总的合作原则,S必定想表达q; (iv)S必然知道,谈话双方都清楚:如果S是合作的,必须假设q; (v)S无法阻止听话人H考虑q; (vi)因此,S意图让H考虑q,并在说p时意味着q。 试举二例: (1)a站在熄火的汽车旁,b向a走来。a说:“我没有汽油了。”b说:“前面拐角处有一个修车铺。”这里a与b谈话的目的是:a想得到汽油。根据关系准则,b说这句话是与a想得到汽油相关的,由此可知:b说这句话时隐涵着:“前面的修车铺还在营业并且卖汽油。” (2)某教授写信推荐他的学生任某项哲学方面的工作,信中写到:“亲爱的先生:我的学生c的英语很好,并且准时上我的课。”根据量的准则,应该提供所需要的信息量;作为教授,他对自己的学生的情况显然十分熟悉,也可以提供所需要的信息量,但他有意违反量的准则,在信中只用一句话来介绍学生的情况,任用人一旦接到这封信,自然明白:教授认为c不宜从事这项哲学工作。 并且,语用涵义还具有如下5个特点:(i)可取消性:在给原话语附加上某些话语之后,它原有的语用涵义可被取消。在例(1)中,若b在说“前面拐角处有一个修车铺”之后又补上一句:“不过它这时已经关门了”,则原有的语用涵义“你可从那里得到汽油”就被取消了。(ii)不可分离性:如果某话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语用涵义,则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同义结构,该含义始终存在,因为它所依附的是话语的内容,而不是话语的形式。(iii)可推导性,前面已说明这一点。(iv)非规约性:语用涵义不能单独从话语本身推出来,除要考虑交际合作原则之类的语用规则之外,也需要假定通常的逻辑推理规则,并需要把上文语句、交际双方所共有的背景知识作为附加前提考虑在内。(v)不确定性:同一句话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产生不同的语用涵义。显然,确定某个话语的语用涵义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和分析、归纳和演绎的统一应用,因此具有一定的或然性。研究如何迅速有效地把握自然语言表达式在具体语境中的语用涵义,这正是自然语言逻辑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它将在21世纪取得进展。

中国哲学史。逻辑学作为一门科学的逻辑,是既古老又年轻的。2021年逻辑学最佳学生论文在中国哲学史一杂志发表,中国哲学是世界几大类型的传统哲学之一,它致力于研究天人之间的关系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人性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特别重视哲学与伦理的联系。逻辑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摘要: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书中提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而事实最大的体现之一在于新闻的真实性。由于新闻工作者面临的基本矛盾,即事件的纷繁复杂与新闻报道不可避免的简约,使得要做到绝对真实是不可能,但新闻真实是每个新闻人的理想和追求。新闻专题片是反映社会真实生活的一部分,它在前期拍摄、中期创作及后期制作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新闻的真实性,此外,在创作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如何在真实性的前提下,使新闻专题片更优质,更为受众所接受。而要想更大程度的满足受众需要就必须符合受众的逻辑思维习惯,即人的逻辑思维,并在新闻专题片创作的基本原则下进行有针对性的选题、拍摄、创作、剪辑、合成,从而完成一期优秀的新闻专题片创作。 关键词:新闻专题片; 逻辑基本规律; 受众 专题新闻节目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和播出方式,深入报道某一重大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观众所关注的典型人物、经验,新出现的社会现象以及某一战线、地区新面貌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2]。新闻专题片正是这种节目的表现载体和表现形式。在创作新闻专题片过程中需用到的逻辑基本规律是抽象思维中思维形式的基本规律,它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3]。任何抽象的具体思维,首先必然是同一性,无矛盾、排中性的,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律的要求,就不能正确的反映与认识世界,人们的实践活动也必定失败[3]。拍摄制作新闻专题片是新闻工作者在工作领域实践活动的产物,因此正确运用逻辑规律,有助于正确认识新闻事件,反映现实情况,满足受众的需要。一部完整的新闻专题片创作是一项整体性的工程,它包括选题、拍摄、制作、剪辑、合成等多到工序。它们是由记者、摄像师、编辑等新闻工作者在同一主题的基础上,各尽其能,共同完成。其中编辑是新闻专题片的最后“把关人”,也是专题片得以真正与观众见面的最重要人物,他们既承接记者和摄像师的创作思维,也在遵循多种逻辑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创作,使新闻专题片更符合新闻要求,更能满足受众需要。为此,我将运用逻辑基本规律以《新闻调查》(中央电视台一档深度 新闻评论 类 节目 )为例,从完成一期专题片的五个步骤来分析新闻专题片创作。 一、 选题 《新闻调查》注重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表达,它以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深入调查研究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重大或典型事件,为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发挥着作用。从创办之初的《西古村县纪实》《宏志班》,到当下的《海南渔民》《失足少年》,可以看出《新闻调查》在选题上,无论是国家重大事件、民生热点议题还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事,虽然选题的重要性、性质等存在着千差万别,但是它都是在调查类深度报道节目定位及探寻事实真相,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的目标范围之内。也就是说,专题节目在选题之初就要遵循同一律思想,这种同一是指相对同一,是在一定框架下保持整体节目定位、宗旨的一致性,有利于提升节目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合乎节目风格与新闻价值的选题更能吸引受众,为广大民众所关注,也是节目成功营销的手段之一。 二、 拍摄及素材收集 摄像是一项戴着镣铐舞蹈的高度即兴创作的工作。摄像师要根据视频创作技能、本期节目拍摄目的以及拍摄现场情况,在同一思维逻辑的指导下,调动各方因素使三者有机结合服从于本期节目的完整性拍摄。面对可收集的复杂多样的视音频、文字素材,记者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和敏捷的思维,快速反应,对所有素材进行合理取舍。这时候就需要出镜记者和摄像师综合运用逻辑基本规律,既要把握好主题的同一性,又要在矛盾律、排中律的指导下排除主题之外场景、镜头、资料等。要完成一次成功的拍摄,摄像师需要多方因素的综合指引,比如本期节目选题的目的、文案策划中的视频要求、摄像的相关理论与技巧、后期编辑的剪辑需求等等。唯有调动各种影响和制约因素,在头脑中迅速理清思路,才能使拍摄工作起好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完成文案的要求,又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灵机创作,还能为编辑设想,拍摄到编辑所需的尽可能齐全的素材。新闻现场具有转瞬即逝、不可逆转、不断变化等特点,因此它要求摄像师具有高超的信息识别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因为拍摄一旦错过,现场将无法复制。在素材使用时,编辑不能违背矛盾律,即必须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否则无法使用,成为摄像师的遗憾,及编辑和整期节目的遗憾,同时也不利于视频的完整叙述。因而在视频素材收集的整个过程中,既要保证同一,又要在矛盾中取舍,还要保留现场最有价值、观众最想看到的场景,使素材收集工作高效、顺利完成。 三、 制作 新闻专题片的后期制作过程分两部分,即节目的包装和节目内容的创作。前期包装通常一次性完成,且具有相对稳定性,直至第二次改版。以《新闻调查》为例,1996年栏目包装片头简易,1997年的改版为包装片头增加了诸多动感因素,但音乐的使用几乎无变化,它们总是在一定的逻辑下保持着某种程度的同一。看看近几年《新闻调查》的包装,固定、几乎无变动,包装整体设计以蓝色为主基调,而象征沉稳、冷静、理智的蓝色也映衬着新闻调查栏目的客观、理性、真实,此外还包括包装中的文字“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以及丰富的往期节目取材事件名称的展示,包括色彩、流动文字、光束元素等设计都是在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同一个宗旨,同一个目的,即新闻调查客观、真实。 而节目内容的创作,则需考虑更多因素,逻辑思维也更具复杂性,其主要体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画面叙事方法必须合乎逻辑规律。与观众视觉习惯相矛盾的叙事方法不利于叙事,也不利于观众理解。常见的方法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而在新闻专题片中往往不会是纯单一的叙事方法。在《新闻调查》节目中,紧接包装片头的是从本期节目中截取的具有代表性的简短片花,它与后面讲述的内容形成倒叙关系,节目内部运用插补的方式补充历史背景资料、讲解事件难点,如此节目既能快速激起观众兴趣,又能高效全面地完成新闻报道,增强节目的可观性。 (二)画面内部的镜头的组接是调用逻辑规律的重要环节,它体现于镜头组接的原则:“动接动,静接静”[4],也可创造性使用“动接静,静接动”。从逻辑基本规律的角度来分析,它既包括同一律,也包括矛盾律。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组接,必承接某种运动态势,可能是镜头中同一人物的运动,也可能是源于同种镜头表现方式,或是某种内在规律的一致性等。而动静镜头组接则类似于矛盾共同体,二者的结合就像矛与盾的和谐搭配,而这种搭配必须符合人的思维逻辑和思维习惯,否则整个视频就会显得破碎、零乱。这就类似于田径运动中的起点、跑道、终点,而由静到动、由动到静顺应观众的视觉习惯和心理逻辑,让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三)把握画面节奏,或快慢,或急舒,与新闻内容需要、镜头特性保持相对的一致性,同一性,避免矛盾存在。一旦节奏错位或不协调,便会严重影响受众观看新闻专题片的视觉感受,使视频质量下降,或者节目废止。 四、 剪辑 剪辑时要符合逻辑思维,符合人的视觉及思维习惯。比如保证每小段片子的完整性,剪掉赘余部分,以矛盾律和排中律的逻辑规律为相互补充,既达到精简的目的,又节省节目播出时间。剪辑所说的保证完整性即是避免矛盾,防止“话说半截”。而减去赘余即是运用排中律,删去相同素材,保留合理成分。 五、 合成 新闻专题片的合成素材包括视频、配音、音乐,合成时要灵活调动抽象逻辑思维考虑三者之间的协调,并调整好视频、配音及音乐的长短,使三者有机组合、协调统一。然后将不相容的部分或多余的部分再次进行修改、精简,运用排中律思想,使新闻片更加紧凑,更加简洁。合成时最重要的是声画对位,同期声要保证绝对同一,而配音、解说则应保证相对同一性,这既提高了新闻的真实性,又符合观众的视听体验。音乐处理上,在新闻专题片中使用得地方虽然不多,但是却非常有价值,比如片头处。合成音乐时,其压混和视频剪辑时的压混一样,当高则高,该低则低,灵活调整,协调统一,符合受众听觉和视觉规律。 结语 逻辑学的三大基本规律概括了各种思维形式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人们正确地进行抽象思维所必须遵循的起码准则。其中同一律是从思维形式自身同一的角度来表现和保证思维的确定性,而矛盾律和排中律则是通过两种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和保证思维的确定性,是对同一律的补充和展开,最后实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一部完整的新闻片的创作则是逻辑基本规律的良好应用,是一套系统逻辑思维作用于新闻专题片创作的各部分,并以一种有机的组合方式完成的创造性活动。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学好逻辑学,运用逻辑思维完成好新闻报道的创作工作。   参考文献: [1]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1 [2]杨伟光.电视新闻节目分类与界定[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1994.7 [3]樊明亚.形式逻辑(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4]黄匡宇.电视节目编辑技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2002.10.1

逻辑学论文发表美食文案

1.曾经沧海难为水,鱼香肉丝配鸡腿

2.是胃和大脑一起的快乐

3.晒美食,是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4.美食带来的快乐,有很香很香的味道。

5.星河滚烫,火锅也滚烫

6.你回来啦,又有各种好吃的零食啦。

7.我们对食物能表达的最高敬意。

8.一个人的火锅,一座城市的烟花,一首想你的歌。

9.肉乃济世良方

10.干饭人的生活小剧场

11.向宇宙撒一把盐,今晚吃盐焗小星球。

12.有在认真吃饭

13.恋爱可以慢慢谈,肉必须趁热吃。

14.香甜软糯,珍馐美味,饕餮大餐。

15.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是如果你请客,我可以陪你多吃一会。

16.百事可乐,万事芬达。

17.生活不仅要吃甜头 还要吃肉

18.人生百味,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味道。

19.我是一个勇敢的人,在美食面前从不退缩,即使吃完胖二斤!

20.虽然冬天又冷又灰暗,但幸好我家厨房又暖又明亮。

21.周末放个松,干饭不能忘。

22.谁说吃货除了吃就什么都不会了,她们还知道饿。

23.吃货的思路是好吃你就多吃点,不好吃多少也要吃点,吃货除了吃就知道饿。

24.生死有命 胖瘦在天。

25.人生路漫漫,美食常相伴

26.今晚宵夜真不错有酒有肉,大口吃。

27.吃是最好的安慰。

28.日日食全食美,夜夜碟碟不休。

29.我总徘徊在吃饱与吃撑之间。

30.名副其实的吃喝搬运工

31.今日与甜品作伴,我从不辜负美食。

32.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共吃刺身船。

33.没错这个点,又来晒美食啦~你们饿了么?

34.人生苦短 还好有烤肉火锅麻辣香锅

35.食材有性格,食物总动员。

36.生活够苦了,也要适合让自己生活甜点,多多享受生活吧!

37.在我下狠心减脂的时候才意识到朋友圈原来有这么多人晒美食!

38.瘦与奶茶,不可兼得。

39.人生苦短,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也!

40.美食眼前过,只看不吃是罪过!

41.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42.识食物者为俊杰。

43.忍受了一天客户的冷言冷语,想念家里的热汤热饭。

44.最讨厌的三角恋 我爱美食 脂肪爱我。

45.又 是 被 碳 水 围 绕 的 幸 福 一 天

46.保持快乐的秘诀:碗里时常有肉

47.为什么专家建议吃七分饱,因为还要留着三分吃夜宵。

48.总有一天,你的心上人,会身披土豆饼,脚踩棉花糖,手持烤肉鸡腿找到你,你要等。

50.星河滚烫 不如麻辣烫。

51.大家都在朋友圈晒美食我看了一圈无动于衷内心没有一丝起伏我成长了

52.如果你不是一个真正的吃货,那么你永远也不会了解到,“但是,我吃饱了”和“我吃饱了,但是”这两句话的天壤之别。

53.肚子喂饱,可爱到老

54.既生瑜何生亮,既生美食何生脂肪。

55.吃货的座右铭:Just eat it !

56.月亮掉海里,今晚海底捞。

57.多喝养乐多 把快乐养多多。

58.好好爱这热气腾腾的人间

59.有人说独居的日子好,不必浪费时间等人,也不必被人等,不是每个独居者都会变邋遢,但大部分都承认,一个人的时候,面前放多少鸡翅都吃得下。

60.今天肚子的容量是256G

61.对吃货来说,这世上独一不能吃的就是亏。

62.月饼里的乡愁。

63.要旺一起旺,要胖一起胖

64.我承受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饭量。

65.每天都是人生限定。

66.美食跟身段哪个更重要?吃货:身段是神马?能吃吗?

67.吃货,嘴里的享受,心里的想瘦。

68.那些无需付出的岁月,并不是真正的生活。

69.把美食与爱装进口袋。

70.岁月让我知道,除了快递和美食,我谁都不用等。

1.孩子,最终真心的祝愿:健康欢乐,新学期做独一无二的自我。

2.宝贝,愿你快乐与健康地生活着。我要感谢并赞美上帝,默默地为你祈祷。

3.睡时是小天使,醒时却是小恶魔。

4.生活是一本精深的书,别人的注释代替不了自我的理解,愿你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5.搓搓小手,准备过冬

6.从你来到这世界,便是我平淡生活中的一颗糖。

7.灿烂的季节迎接灿烂的你。这个世界因你而变化。

8.晒太阳,长高高。

9.他们秀的是恩爱,我秀的,是我今生挚爱。

10.一个生命就这样诞生了,一种爱就这样延续了,有人说女孩就是折翼翅膀的天使坠落人间。

11.你的可爱,便可治愈一切的不可爱。

12.孩子,你知道吗?当你出生的那一刹那,妈妈就感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13.走到哪里,我都牵挂着你。

14.因为你的降临,这一天成了一个美丽的日子,从此世界也多了一抹诱人的色彩,而我生命的画屏上更添了许多完美的记忆,似锦如织!

15.当你长大的那天,但愿你不会嫌我唠叨琐碎,成长的过程再困难,再疲惫,你也不要轻易放下和后退。

16.孩子,你知道吗?当你出生时,妈妈觉得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17.宝贝,你要睡了,不睡长不大长不高的。

18.以前看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感慨,一恍神就长那么大了;自己带才发现日子没法按天算,而是被细细的分割成每一分每一秒。

19.众生皆苦,但你是甜的,我的岁月因你而暖。

20.而有时,她的天真和水晶般纯粹的又让人感动。她有她的神逻辑和小聪明,有属于孩子与众不一样的看世界的视角;有孩子的欢乐和烦恼。

21.绚丽的晨曦也许有风有雨但必须有有灿烂的阳光迎接;愿你健康,快乐,聪明,纯真善良你幸福所以我幸福!

22.在晴朗的周末早上,背着宝宝,坐着车,出门晒太阳…今天周五啦……

23.你是泊于青春的港口的一叶小舟,愿你扬起信念的帆,载着期望的梦幻,驶向辽阔的海洋。

24.我牵着你,你牵着我,长长的路陪你慢慢走

25.希望宝宝健健康康成长。前途无量,有一个完美的未来。

26.看着你的眼睛,明亮纯净,愿你未来永远纯洁如净。

27.宝贝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28.我还是认为我的闺女挺好看的,夸她漂亮也行。

29.孩子,可要记住,哭泣的时候,妈妈就在这里等着你。

30.妈妈期望你永远幸福欢乐,今日你以妈妈为荣,明天妈妈由你而傲。

31.你是上天赐给爸爸/妈妈最好的礼物

32.走到哪里,我都放不下你。

33.终我所有、保你这一生平安顺遂。

34.虽然你偷走了我的睡眠,剥夺了我的自由,让我变的蓬头垢面浑身奶渍,但我还是好爱你。

35.让孩子他爸在家带来一天娃娃,感觉两爷子都在家放飞自我了,家里一片狼藉,被翻的就像进过贼一样。

36.宝贝第一次叫妈妈,老母亲甚是激动。

37.笑一个,宝贝,只觉你来到世间的第一声啼哭还在耳旁萦绕,你的咿呀学语还忽远忽近地传来,你去年生日的祝福歌还余音未了,亲爱的宝贝想你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

38.正是你的追随,时刻提醒着我绝对不能出错。

39.宝贝,你永远都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和你在一齐的每一天都是开心的,幸福的!妈妈祝福你永远健康欢乐!妈妈期望你永远幸福欢乐,今日你以妈妈为荣,明天妈妈由你而傲。

40.吸气和呼气,来模仿妈妈胎动时的肚子。

41.宝宝生病了,老婆出差离不开人,只有我请假在家里照顾孩子,说实在的,我连尿布都弄不好,看见宝宝的样子,我觉得好好笑。

42.戴上墨镜,装作自己是大人的样子打电话。

43.肥嘟嘟的小脸蛋,半米的眼睛,时而傻呵呵的笑着,时而吮吸着自己的小手指。

44.你是我们不期而遇的温暖,你是我们生生不息的希望。

45.当我偷偷放开你的手,看你留意地学会了走,你心中不明白离愁,于是快乐地不回头。

46.很久都没有晒宝宝了!是时候刷一下存在感了。

47.你调皮也好,淘气也好,只要健康快乐,我就心满意足。

48.小布丁,真是哈哈哈贴心小棉袄!

49.天线宝宝出来晒太阳咯。

50.愿我的宝贝永远在爱的海洋里遨游,在幸福的天空翱翔,平安快乐--永恒!

1.给你们看看美女的日常。

2.为什么专家建议晚饭吃七分饱,还有三分是留着夜宵吃的。

3.为什么吃火锅的时候 有小肥牛有小肥羊 就是没有小肥猪呢?因为小肥猪都围在桌边吃小肥牛和小肥羊。

4.瘦与奶茶,不可兼得。

5.又不赚走秀那份钱,干嘛吃超模那份苦。

6.深夜放点毒吧,他们说晒美食会增加女粉[并不简单]我试验一下

7.吃货最高境界,眼见为食。

8.世界只有一个,但食堂有很多。

9.为什么专家建议吃七分饱,因为还要留着三分吃夜宵。

10.我的梦想是 住在食家庄 日日食全食美 夜夜喋喋不休。

11.我是一个勇敢的人,在美食面前从不退缩,即使吃完胖二斤!

12.有人说独居的日子好,不必浪费时间等人,也不必被人等,不是每个独居者都会变邋遢,但大部分都承认,一个人的时候,面前放多少鸡翅都吃得下。

13.情若能自控,我一定会按捺住我那颗吃货的心。

14.找到心仪夜宵的人,在哪个城市都能找到家的感觉。

15.每时每刻,都有一道唤醒回忆的菜。

16.人生苦短 肉才是济世良方。

17.你们去征服世界,我只想征服一个人的胃和心。

18.最讨厌的三角恋 我爱美食 脂肪爱我。

19.所幸之事,饱餐与被爱。

20.好吃的东西要吃进肚子里,可爱的人要放在心里。

21.在最好的时光里,遇见美食的精致。

22.对吃货来说,这世上唯一不能吃的就是亏。

23.恋爱可以不谈,美食不能错过。

24.爱吃零食的同学请点赞,我想看看有多少。

25.不管好坏,放空下来给自己做一顿美食,亦或是尝试一款新的酒,都是一种享受。

26.如果对方喜欢你的话,能一起吃早餐,才是真爱。

27.一人料百味,一味总关情。

28.我爱吃木耳里的肉,肉里的四季豆。

29.吃好喝好 长生不老

30.眼见为食。

31.今日干饭不够狠,明日地位不够稳。

32.沉醉在美食的海洋里,无法自拔。

33.你的吃相,是最美的模样。

34.让一让,我要吃肉了

35.人变老的时候能欣赏美景和享用美食,那是多么幸福啊。我从没这么舒畅过。

36.美食皆可贵 减肥价不高。

37.如果夜里不能吃东西,那冰箱里为什么会有灯呢?——来自吃货的世界

38.生活很忙 记得吃肉

39.料理是一场原地的旅行。

40.我要吃臊子面!

41.人生有百味,深夜请慢用。

42.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43.火锅炸鸡啤酒不是很贵,但是很对胃。

44.在吃货这条不归路上,人类,从来都不孤单。

45.煎和熬都是变美味的方法,加油也是。

46.君问归期未有期,一起来份大盘鸡。

47.甩得掉一身膘,舍不得一嘴馋。

48.光盘是对美食的最高赞赏。

49.我们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50.我总徘徊在吃饱与吃撑之间。

51.火锅一开,烦恼拜拜

52.迟来的晚餐生活,一片绿看着舒服,一簇红吃着过瘾。

53.当吃货挺好,吃着吃着就忘了。

54.天要胖我 不得不胖。

55.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56.个子不大 来头不小。

57.我有一颗减肥的心 , 奈何我有一张吃货的嘴…

58.美食治愈一切,一口一口吃掉伤痛。

59.做饭是件快乐的事。

60.香菜牛肉是神仙一般的存在了!

61.没有华丽而猎奇的句子来形容食物口感,每一次吃完就是简单的好吃或不好吃来评价。

62.岁月悠然,茶知冷暖,给灵魂一个出口。

63.你喜欢什么颜色?“螺蛳粉。

64.朋友圈晒旅游的晒娃的晒美食的我看今天天气不错回家晒晒被子

65.一直很尊重奶茶,没去糖,没去冰,没少喝。

66.日有所吃,夜有所胖。

67.想把甜味分享给你

68.我在发胖,见者有份。

69.我只是个思想合格,胃不争气的吃货。

70.感谢投喂者,真的好幸福。

1.如果你热爱青春,希望展示自己,那就加入xxx。

2.加入我们吧!一起用行动传递爱心!

3.在这,你的理财能力会得到锻炼,实干精神会得到提升。

4.和谐手拉手,梦想社团心连心。

5.放轻你的脚步,倾听周围感激的心声。

6.斑斓社彩节,共筑青春梦。

7.求萌妹,求御姐,求正太,求大叔·

8.举手之劳,尽显您高风亮节。

9.加入咱们吧!一齐用行动传递爱心!

10.忘我服务,成就未来

11.在学生会,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12.人多力量大,心齐定天下

13.你擅长运动,想尽情释放你的激情与活力吗?快来裁判协会吧!

14.想做执牛耳的人吗?加入咱们吧!

15.学生会所,你我共爱,共建完美,赶快加入。

16.活力莞工社,助你精彩莞邑生活。

17.只要你有艺压群雄的才艺,只要你有用于创新的思维,只要你有运筹帷幄的才华,只要你相信自己不平凡,加入文艺部吧!成就一个不平凡的自己。

18.你擅长画画,想让自己的海报吸引万众的目光吗?

19.如果你热爱青春,期望展示自我,那就加入学生会

20.在这,你的理财潜质会得到锻炼,实干精神会得到提升。

21.关爱点滴做起 构建和谐校园

22.文化凝聚出力量,梦想在飞扬。

23.一心为民,服务大家,快乐莞工,一起出发。

24.护文化之花,绽社团之华。

25.展示新文化,塑造新未来,社团欢迎你的加入。

26.洋溢青春梦,绽放我光彩。

27.多年社团风雨路,今朝有你竞英姿。

28.勤奋刻苦铺路,艺术设计圆梦。

29.你可以自由挥洒你的才艺,你可以激扬文字,你可以醉心创作,宣传部是你的舞台。宣传部是一个给你温暖与鼓励的大家庭,期待同学们的参与!

30.来吧,朋友!让咱们一齐插上文学的翅膀,让咱们一齐挥洒青春的热情,让青春激越的咱们一齐翱游于文学的海洋吧!

31.办公室类似秘书处穿针引线,著立文章。

32.青年志愿者:无私奉献,在我的眼,你的心。

33.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会有我们。我们真诚期待你的加入!

34.选取了学生会,便选取了倾心付出

35.奋发有为,实现自我。

36.展示新文化,塑造新未来。

37.篮球社:少年强,则中国强!

38.艺术生好活,设计始无忧。

39.明和睦卫生,创建完美宿舍。

40.磨砺意志,奋发冲刺,团结拼搏,展现自我。

41.华南理工大学南校区新社团成立工作正式开始!

42.踏着金秋九月的的微风,嗅着金秋九月的果香,一群怀揣对未来生活向往的有志青年走入了XXX的大门,继续对知识领域更高层次的探究,继续对实现人生价值的大步前进,此时此刻,我们坚信,这群有志青年定会在工师的校园中,一展拳脚,有所作为。

43.来吧,朋友!让咱们一齐插上文学的翅膀,让咱们一齐挥洒青春的热情,让青春激越的咱们一齐翱游于文学的海洋吧!

44.神马学生会,浮云来加盟。

45.汇莞工文化,聚莞工力量,展莞工风貌。

46.莞工社爱心驿站,莞职工温馨港湾。

47.有你,他的生活会更好。

48.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

49.这里是青春的舞台,闪耀着团结和智慧的光芒,我们期待你在这里为自己的人生添砖加瓦,为邵武一中学生会再创辉煌。

50.青春在飞扬,梦想在社团飞翔。

51.宣传部,宣传一瞬间,精彩每一刻。

52.你们的兴趣,你们来主宰,新社团创立开始报名啦!

53.话剧社:二师兄说,再不来话剧社,师傅就被抓走了!

54.成立自己的社团,实现大家的梦想。

55.这里是一个综合型,交流型人才的加工厂。外联部里口才和智慧的碰撞,能力与激情的交流,会让你在社会的大潮中屹立于时代的浪尖!

56.莞工”同行,带你前行。

57.在莞你我他,莞工为大家。

58.爱护公共设施,提高自我修养。

1.心里有光,慢食三餐。

2.财米油盐的滋味,茫茫人生的体会!

3.月亮掉进海里,今晚海底捞。

4.“我可以看看你相册里的美食吗”

5.吃乎 胖也;不吃 馋也

6.是被碳水围绕的幸福一天。

7.火锅一开,烦恼拜拜

8.人是铁,饭是钢,吃货总比痴货好。

9.天若友情天亦老,人间正道吃烧烤。

10.并不是为了晒美食,真的是太喜欢这个桌布的配色了

11.人世间,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爱已辜负太多了,美食就不要辜负了。

12.美食治愈一切,一口一口吃掉伤痛。

13.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14.热腾腾的饭,才能融化内心的孤岛。

15.给疲惫的生活添加点美食,这样的生活才有乐趣。

16.今日份进食。

17.美食是媒介,爱情是开往春暖花开的地铁。

18.味道若能延续,记忆就会一直都在。

19.大家都在朋友圈晒美食我看了一圈无动于衷内心没有一丝起伏我成长了

20.记昨日食

21.每天吵着要减肥只是吓吓肉而已。

22.谁说吃货除了吃就什么都不会了,她们还知道饿。

23.生活给了我很多长胖的机会,我都抓住了。

24.相遇就像吃零食,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包零食符不符合你的口味

25.总有一天,你的心上人,会身披土豆饼,脚踩棉花糖,手持烤肉鸡腿来找你。

26.朋友圈晒旅游的晒娃的晒美食的我看今天天气不错回家晒晒被子

27.在吃货这条不归路上,我们从来不孤独。

28.迟来的晚餐生活,一片绿看着舒服,一簇红吃着过瘾。

29.你们去征服世界,我只想征服一个人的胃和心。

30.只有吃东西的时候,才会感觉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31.人生得意须尽欢,胡吃海塞需尽兴。

32.听说夜猫子睡觉前就是应该深夜放毒,晒美食、晒高冷的宠物、一张正常的自拍、一张2b的自拍

33.美食跟身段哪个更重要?吃货:身段是神马?能吃吗?

35.零食蛋糕一时爽,肚子肥肉生产厂。

36.体重,不会因为少喝一杯奶茶就变轻

37.肚子享受,心里想瘦。

38.肚子胖胖 生活旺旺。

39.今天是个快乐女孩。

40.当一名吃货挺好的,吃着吃着什么都忘了。

41.每个人都有一个朋友圈,我的朋友圈只晒美食。

42.美食,好酒,都不会因为你失恋了就停止供应。是,牙疼不能忍,但它也要不了你命。

43.幸福就是你买的都是我爱吃的零食。

44.用心,所以精致。

45.喜欢你说的情话,比火锅里的肉麻。

46.知食份子,食堂教学

47.心情好,吃嘛嘛香。

48.窗含西岭千秋雪,小鸡蘑菇炖荒野。

49.既生美食,何生脂肪。

50.冬日围炉话火锅。

51.饭要常约,面要常见

52.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共吃刺身船。

53.做饭是件快乐的事。

54.不辜负在最好的时光里,专遇见属美食的精致。

55.是被食物治愈的一天。

56.生活不仅有甜味,还有海的味道。

57.汇八方食材,品一城烟雨,道烟火人家。

58.今天也吃成了圆圆的小猪。

59.吃乎,肥也;不吃,馋也。

60.一人料百味,一味总关情。

61.把眼睛留给风光,把体重留给美食

62.月半弯,胃好满。

63.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吃货,爱你么么哒

64.英雄不问出处,干饭不问斤数。

65.带着美食和宠物给我们的正能量出发。

66.把体重留给爱的美食,把眼睛留给好风光,把等待留给一直寻觅的真心,把欢喜留给一次次突破障碍的勇敢,把拥抱留给永远不会离开的自己。

67.每次独自吃到好的,就在想什么时候,带你来尝尝,但也只是想想。

68.人生在世三万天,有酒有肉小神仙

69.秀色 饱餐 当然 快乐

70.终将把生活的锋芒,熬成最温柔的浓汤。

1.吃货就是:每当认识一种新植物的时候,还要百度一下它的,入药价值和食用价值。

2.第一个吃螃蟹的就算是一名吃货,也是个不怕死的一名吃货。

3.半夜吃夜宵,还天天喊着减肥。

4.凡事留点备份,我想吃夜宵啦,捞晒美食,晚安!

5.真正的一名吃货敢于直面粗壮的大腿,敢于挑战隆起的小腹。

6.在一个吃货的世界里是没有什么热量不热量的,只有好吃不好吃。

7.就算生活过得再怎么不堪,我也要努力吃下去。

8.永远是件幸福的事,胃的饱稳,带来心的安逸。

9.有种女孩,脑海里只有两件事:吃和减肥。

10.我抛了一枚硬币,如果摔碎今天就不吃晚饭了。

11.晒娃的,晒房子,晒车的,晒对象的,晒美食的。你说我看着闹挺不闹挺,你看我晒这点玩应,晒被子,晒太阳,心情好还能他妈多晒个脸!

12.清断食,晒美食,没事找事呢,食欲被唤醒!

13.人有两个东西别人拿不走:一是吃进肚子里的食物,二是心中的梦想。做一个有梦想的吃货,你就无敌了!

14.吃货不是在吃,就是在去吃的路上。

15.我宁愿当一个只会吃的一名吃货,也不要当一个明知道他不爱我却还傻傻爱着他的痴货。

16.一名吃货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而是每到一个地方都有饭吃。

17.在一个一名吃货的世界里是没有什么热量不热量的,只有好吃不好吃。

18.找媳妇就找个吃货,吃饱了接着吃,易满足。

19.朋友圈天天都在晒美食~工作这么忙只能晒晒昨儿个的加班餐

20.为什么很多人称自己是吃货,因为不说自己是吃货,人家会以为你的胖是天生的!

21.对于吃货来说,真正的安全感就是打开冰箱,看到冰箱里满满的都是好吃的。

22.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吃肉过一生。

23.永远别问一个吃货吃了没,这对吃货来说根本不是问题,要问就问吃饱没。

24.所谓吃货,应该是嘴上享受,心里想瘦。

25.人生在世,不该愧对“一名吃货”二字。

26.如果你不是一个真正的吃货,那么你永远也不会了解到,“…但是,我吃饱了”和“我吃饱了,但是..”这两句话的天壤之别。

27.如果吃宵夜不长胖,我愿意每天开小灶。

28.吃要吃得有技巧,吃要吃得有战术!

29.以吃为一种最高地步,可以不抽烟,不喝酒,不穿名牌等等,吃的有品相,只要想吃的对象,必然会设法想法吃到。

30.我什么都不爱吃,但是我什么都吃。

31.做一个一名吃货无忧无虑,当一个痴货无牵无挂。

32.半夜说饿了,就来接你带你出去吃宵夜的才是真爱。

33.吃货女友你值得拥有!

34.每天我只吃四餐饭……早饭、午饭、晚饭和零

35.只有填满肚子,人才不会空虚。

36.做一个吃货无忧无虑,当一个痴无牵无挂。

37.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是如果你请客,我可以陪你多吃一会。

38.腐女拯救世界,吃货一统江湖。

39.人是铁,饭是钢,一名吃货总比痴货好。

40.第一个吃螃蟹的就算是吃货,也是个不怕死的吃货。

41.吃货都是善良的,因为每天只想着吃,没时间去算计别人。

42.当一名吃货挺好的,吃着吃着什么都忘了。

43.爱吃东西的人,多数不是什么坏人。他们拼命追求美食,没有时间去害人。大笑姑婆兼馋嘴,是完美的结合,这种女人多多益善。69、再也别做一个一名吃货,臣妾真真做不到啊!

44.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撑死了,就再也不用减肥了!

45.我有烧烤和啤酒,就问你跟不跟我走。

46.不要相信一个吃货说她要减肥,她说这话的时候,一定是她刚刚吃饱的时候。

47.假如你以为吃是吃货人生的所有,那就错了,尚有睡!

48.幸福就是一个吃货,有着很棒的胃,还有吃不胖的身材。

49.一名吃货不是在吃,就是在去吃的路上。

50.人是铁,饭是钢,吃货总比痴货好。

51.每一次说减肥只不过是想吓吓我的小肉肉们。

52.真倾慕那些能事变起来就忘了用饭的人啊。来自一个吃起饭来就忘了事变的人。

53.有的饭桶相当于吃货,但吃货却不一定是饭桶。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饭桶很能吃,吃货很会吃。

54.一天平均吃三顿饭,每顿八小时。这才是吃货。

55.如果你认为吃是吃货人生的全部,那就错了,还有……睡!

56.让我们红尘作伴,吃的白白胖胖

57.说多了都是口水

58.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如果你没爱人,就来评论晒美食吧,谁还不是小公举咋地

59.瘦子吃给胖子看,是一件很残酷的事儿。

60.我能吃不代表我是一名吃货,只能说说明我好养。

1.料理是一场期待的旅行,跨过山和大海,一路走来只为遇见你的舌头。

2.吃喜欢的东西,过可爱的人生。

3.就算宇宙大爆炸,依旧不能阻止本人吃到撑,吃到胃痛!

4.是被碳水围绕的幸福一天。

5.人生就是要吃吃吃!穿穿穿!

6.我的生活中有个你:如此甜蜜。

7.请带上128个G的胃跟我去浪迹天涯,四海为家。

8.世界那么大,我们去吃吃看。

9.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10.每顿精确到7分饱,就意味着一年1095餐不幸福。

11.泡面要等五分钟,鸡蛋要等八分钟,喜欢的总是要等待。

12.干饭人,干饭魂,干饭人干饭得用盆。

13.美食碎片拼凑成了我的快乐。

14.真正的吃货敢于直面粗壮的大腿,敢于挑战隆起的小腹。

15.所谓吃货,就是吃饱了没事做。

16.记昨日食

17.恋爱可以慢慢谈 肉必须趁热吃

18.我们对食物能表达的最高敬意。

19.说多了,全是口水 ,吃吧!

20.吃想吃的美食 去想去的地方

21.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22.热汤面的暖意,会有食物,替我记得。

23.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但是如果你请客

24.世界只有一个,但食堂有很多。

25.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面的地方也一样,叫面糊。面面不忘,必有回响。

26.快乐星球 持证赏味官

27.世界上最惨的事莫过于一个吃货有胃病。

28.吃货敢于直面粗壮的大腿,敢于挑战隆起的小腹。

29.人生在世三万天,有酒有肉小神仙

30.十年涨价两茫茫,羊肉贵,炒菜狂。千里金城,举城话凄凉。纵使一盘拉条子,肉块少,面量降。

31.迟来的晚餐生活,一片绿看着舒服,一簇红吃着过瘾。

32.对方与你发起美食共享。

33.夜宵可以迟到,但永远都不会缺席。

34.对吃货来说,这世上唯一不能吃的就是亏。

35.回味无穷,入口即化。

36.天若友情天亦老,人间正道吃烧烤。

37.爱自己,从一个人下厨房开始。

38.干饭人的生活小剧场

39.有你一直都很好,永远都不缺分享第二杯半价。

40.谢谢你对我的照顾,和关爱,想你的人。

41.一个爱美食的人,一定是爱生活的人。爱生活的人,一定是努力的人。

42.开心一点,连粉条都有韧性,我怎会轻易认输。

43.生活总是一团糟 好在我用吃和睡觉填补了。

44.山有木兮木有枝,脆皮烤鸭吃不吃。

45.谁不眷恋一茶一饭的光辉。

46.对不起,打扰了,虽然你卖的很便宜,但你真的不是我的菜,告辞!

47.心里有光,慢食三餐。

48.人世间,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爱已辜负太多了,美食就不要辜负了。

49.满肚子的食物,人才不会空虚。

50.生活需要仪式感,美食才能治愈不如意。

51.蛋饼里不仅有家乡的滋味,更有守护的滋味。

52.孤独的人都要吃饱饭(光棍节)

53.晒美食,是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54.一间食堂藏人间烟火,一味食物记录温情暖意。

55.我承认我心动了,但是干饭要紧,我没有说,你自己在那腥臭腐朽的日子里闪闪发光吧,我不行,我得干饭,要和家境相仿的人一起玩,有没有一起要饭的。

56.别担心,爷每天除了想你就是干饭。

57.既生瑜何生亮,既生美食何生脂肪。

58.人生有百味,深夜请慢用。

59.对美食与爱的一再坚持。

60.喝水都胖的人,我建议你喝火锅

61.夜宵是要放进另一个胃里的。

62.假如你不是一个真正的吃货,那么你永久也不会相识到,...可是,我吃饱了和我吃饱了,可是..这两句话的天壤之别。

63.以吃为一种最高地步,可以不抽烟,不喝酒,不穿名牌等等,吃的有品相,只要想吃的对象,必然会设法想法吃到。

64.一人料百味,一味总关情。

65.元气早餐 用料:耐心、好心态+一点点创意。

66.不开心睡一觉,就让它过去吧。伤心还好,伤胃就不好了。

67.把体重留给爱的美食,把眼睛留给好风光,把等待留给一直寻觅的真心,把欢喜留给一次次突破障碍的勇敢,把拥抱留给永远不会离开的自己。

68.让你思考吃不吃的东西还是得吃。

69.隐藏在照片里的碎碎念。

70.我之所以把自己吃这么圆,是为了不让别人看扁

1.而有时,她的天真和水晶般纯粹的又让人感动。她有她的神逻辑和小聪明,有属于孩子与众不一样的看世界的视角;有孩子的欢乐和烦恼。

2.寒假带孩子上去马尔代夫玩。

3.一个生命就这样诞生了,一种爱就这样延续了,有人说女孩就是折翼翅膀的天使坠落人间。

4.把我家肉团子挂出来,晒晒太阳,见见光。

5.宝贝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6.为了你,我辜负了我自我,我爱你,我的铠甲和软肋。

7.前面的路还长,你却让希望承载在我的翅膀。愿意带你去飞翔。

8.妈妈有三个愿望:一是你爸爸顺利工作;二是家人都健康;三是你快快长大。

9.娃是我生的,奶是我喂的,夜是我熬的,爱是无尽的。

10.小布丁,真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11.宝贝,爸爸今天教你睡觉吧,你看好,爸爸先睡了,你跟上。

12.熊归熊,但我娃是不是很聪明?

13.孩子,可要记住,哭泣的时候,妈妈就在那里等着你。

14.我认为健康和欢乐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东西,如果它们能够转让,我愿意把我的那一份都给你!我的宝贝,生日欢乐!

15.孩子,你知道吗?当你出生时,妈妈觉得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16.当你咿呀学语的时候,我知道你除了妈妈和爸爸,还需要更多的事物。

17.不慌不忙,希望宝贝按时长大

18.当我偷偷放开你的手,看你留意地学会了走,你心中不明白离愁,于是快乐地不回头。

19.我牵着你,你牵着我,长长的路慢慢的走。

20.你可爱的睡觉的模样,天真无邪是世间所有的宝藏。

21.转眼一年又将过去,我的宝贝又长大了一岁。从牙牙学语到此刻,年多里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你小小的心中充满了感性的温暖,很多举动都让我们深受感动。

22.小布丁,真是哈哈哈贴心小棉袄!

23.当上帝将你赐予我们之时,幸运与你同时降临!

24.我的孩子,不要胆怯,不要回头,勇敢的迈开脚步向前走吧!

25.今天,你羽翼已丰,天高任飞翔;但要准备好时刻面对风雨。今天,木已成舟,海阔凭远航,但要准备好时刻挑战骇浪。

26.那天,世界多了个你,我多个世界。

27.明明困的睁不开眼睛,还要坚持听完整个故事。

28.把挚爱的生日祝愿,给事业贴心的女儿,愿在这个性幸福的一天,她时时欢笑快乐无边。

29.妈妈希望你健康快乐的成长!

30.你是妈妈的巧克力乖巧刻骨又努力。

31.你是今生不期而遇的温暖,是永不褪色的晴空。

32.正是你的追随,时刻提醒着我绝对不能出错。

33.孩子,爸爸妈妈最爱的宝贝儿,当你还藏在妈妈肚子里时,你就已经成为爸爸妈妈最完美的憧憬和希望;当你来到人世间,来到我们身边时,你就更成为我们生活中快乐幸福与爱的源泉。

34.孩子是天生的表演家。

35.你是麻麻的巧克力乖巧,刻骨又努力

36.愿健康、快乐、幸福都围在你身边。

37.我们一直在你左右。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哪怕你要面对全世界,请不要忘记,爸妈爱你,永远在你左右支持你。

38.他们秀的是恩爱,我秀的,是我今生挚爱。

39.你是我们不期而遇的温暖。

40.生活总是会有些苦涩,但还好看到宝宝的微笑就甜了不少。

41.你长着一对翅膀。坚韧地飞吧,不要为风雨所折服;诚挚地飞吧,不要为香甜的蜜汁所陶醉。朝着明确的目标,飞向美好的人生。

42.因为有了你的存在 欢声笑语不断、快乐幸福涌入。

43.当上帝将你赐予我们的之时,幸运与你同时降临!

44.我亲爱的宝宝今天生日啦,愿你健康成长,开心快乐,爸爸妈妈永远爱你哦。

45.虽然你偷走了我的睡眠,剥夺了我的自由,让我变的蓬头垢面浑身奶渍,但我还是好爱你。

46.妈妈只希望宝宝健康快乐平安的长大!宝宝,妈妈爱你。

47.记录宝宝第一次游泳,表现很好!完全不害怕还开心的不行~为娘果断掏钱办卡。

48.美丽的图画,你需要用画笔来形容,无论有多么难以拥有我的宝宝。

49.爸爸哈哈哈心肝宝贝。

50.你的汗水,你的付出,你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逻辑学论文发表美食教程

中国哲学史。逻辑学作为一门科学的逻辑,是既古老又年轻的。2021年逻辑学最佳学生论文在中国哲学史一杂志发表,中国哲学是世界几大类型的传统哲学之一,它致力于研究天人之间的关系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人性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特别重视哲学与伦理的联系。逻辑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加强逻辑学学科的建设和教学优秀论文

[摘要]本文认为,逻辑思维是具有创新性质与创新功能的思维,是撬动科学发展的思维工具。我们只有培养富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才能为科学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生力军,才能促进科学研究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路径是高水平的逻辑教学,为此就必须加强逻辑学的学科和教学建设,切实保证和提高逻辑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创新功能

在一些高等院校,并不重视逻辑学学科的建设和教学,原因是他们以为逻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没有创新意义。这种观点颇有影响,很有市场,像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彭加勒也持这种观点。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二:一是认为,“科学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非经验、超逻辑和思维程序与常规思维相倒置为根本特征的反常思维方式”。[1]所以逻辑思维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是没有创新意义的。二是认为,纯粹逻辑是同义反复,不能创造任何新的科学观点,所以逻辑思维对科学发现没有创新意义。事实并非如此,逻辑思维不仅自身有创新性,而且引发科学研究的繁荣和进步。所以,高等院校要培养创新性人才,为我国科学的发展输送生力军,务必加强逻辑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高逻辑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逻辑思维是引发科学创新和发展的思维工具

翻开科学发展史,人们就会发现,历史上的科学革命运动,往往以逻辑思维的发展为先导。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演绎逻辑带来了古希腊人文和自然科学的空前繁荣;培根的归纳逻辑掀起了近代科学革命的狂飙;而现代逻辑则促进了现代科学和哲学全方位的拓展。

正是基于科学发展的这种史实,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和世界著名科学家,都充分肯定了逻辑思维在科学创新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列宁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2]爱因斯坦认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在欧几里得几何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找出可能的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2]因此科学家必须是“严谨的逻辑推理者。科学家的目的是要得到关于自然界的一个逻辑上前后一贯的摹写。逻辑之对于它,有如比例和透视规律之对于画家一样”。[3]他们如此肯定逻辑思维在科学创新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其道理非常简单,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都是对旧理论的否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科学都具有创新性;而逻辑思维则是知识技术转为科学理论的必经之路。据此,有理由说,逻辑思维是引发科学创新和发展的思维工具。

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的史实也说明了这一点。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看到中国人在古代取得了许多卓越的科技成就,有发生科学革命的历史基础,但近代科学革命恰恰没有发生在中国,对此他感到困惑不解,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和思考。在爱因斯坦看来,这是“用不着惊奇的”,[4]中国贤哲没有创造出科学创新发展所需的逻辑基础。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认为:“古代中国赢过西方的,大多是技术而不是科学,没有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发展是有限的。”[5]而技术优势没能转化为科学优势的一个重要条件,中国缺少知识、技术转为科学理论的逻辑思维工具。

人们知道,技术在于利用已知的科学知识,解决人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在实际生活和劳动中偶然获得。科学是探索未知世界,揭示大自然客观规律,但要获得对未知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只有通过艰苦复杂的逻辑分析、推论,才能最终形成关于某一问题的科学知识体系。中国历来偏重整体直觉顿悟,而缺乏逻辑思维传统,而且注重实际应用,轻视基础科学研究,这就使中国虽然有许多伟大的技术发明,却没有产生一门完整的自然科学体系;培养了不计其数的状元、举人、秀才,却没有培养出一名牛顿般的科学家;有发明了火药的著名实践,却没有发现火药的成分结构,没弄懂科学意义上的火药的爆炸性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都说明离开逻辑思维,知识、技术就是片面的和离散的,只有逻辑思维的.介入,才能最终整合成科学理论。

逻辑思维自身就有创新功能

逻辑思维的发展所以能够引发科学研究的创新,成为知识、技术转化为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思维工具,就在于逻辑思维本身具有创新功能。逻辑思维的创新基质在于它是一种理性的创新思维,思维主体把感性认识中获得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再用概念进行判断,形成命题,再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运用命题进行推理,于是就会推演出新的思想认识。

概念是反映事物特有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们知道,关于某事物的概念尚未形成时,人们的感性认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通过概念思维,对许许多多具体事物进行分析、比较、鉴别之后才抽象出该事物特有的本质属性。可见概念思维不是机械的摹写,而是一种理性创新。没有概念思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只能停留在现象层面上,不可能对事物的本质产生全面的新认识。

判断是断定事物情况的思维形式,它不是对感官所反映情况的简单重复。一位农学家来到某地考察畜牧业发展情况,当地人向他咨询能否发展养羊业,他说“要养羊先养猫”,这个判断体现了农学家与众不同的眼光。当人们疑惑不解时,他说:“要养羊就要大量种植三叶草,但三叶草要靠蜜蜂传粉,而本地田鼠太多,蜜蜂巢被破坏严重,影响了三叶草的发展,所以应先养猫灭鼠。”可见判断是经过逻辑分析后对事物情况作出的新断定。也是一种创新思维,本身具有创新的特征。

推理是从已知知识推出未知知识的逻辑思维形式,它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这些推理都有创新性质。

演绎推理以其严密性、必然性在逻辑学中奠定了重要地位。同样以其创新功能而在科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演绎推理的创新意义在于,它能帮助人们分析现状而发现问题,还能帮助人们提出和论证新的思想观点。人们所熟知的关于物体重量与其下落速度关系问题的新认识就与演绎推理密切相关。人们知道,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重量与其下落速度成正比”,即物体重量越大,其下落速度越快的观点,在一千多年里被公认为无可置疑的真理,但到了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一个演绎推理的思想试验,对该观点提出质疑,他设想:若把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绑在一起,其中A为重物体,B为轻物体,A与B捆绑丢下,其下落速度是比A物体单独落下时快还是慢呢?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A和B相加重量加大,其下落速度比A物体单独落下要快,但两个物体重量悬殊,下落时慢的B拖住了快的A,所以A与B绑在一起其下落速度比A物体单独落下要慢。通过演绎推理,亚里士多德观点中的逻辑矛盾暴露出来,而包含逻辑矛盾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所以最后被新的观点所取代了。

归纳推理是由个别经验知识直接推出一般知识的推理,这种推理天生就有创新功能,因为作为推理结论的“一般知识”,相对于作为前提的“个别知识”来说,都是全新的知识。例如,人们发现柳树能进行光合作用,小草、大豆、棉花、水稻等亦如此,柳树、小草、大豆、棉花、水稻等是绿色植物的一部分,由此人们推出所有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关于归纳推理推陈出新的创新实例随处可见,都证明归纳推理是一种创新思维。

类比推理也是一种极富创新功能的思维。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相同或相异,断定这两个(或两类)对象在另外属性上的相同或相异的推理。在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中,用来比较的属性是原有的已知知识,而断定其另外的属性也相同则是全新的知识。在医学史上,哈维提出人体血液循环理论时就是根据对一条蛇的解剖观察,发现当蛇的动脉被夹紧后,蛇心由于充血变大、变紫,松开动脉则正常,夹住其静脉,蛇心由于缺血而变瘪、变白,松开则正常,由蛇推及人,于是哈维提出“人体血液循环”的观点,否定了流行了两千多年的“人体血液由心脏生产供全身器官消耗”的“血液单向运动”的说法。诸此等等的思维事实,都证明类比推理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逻辑思维是非逻辑思维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非逻辑思维通常被称为创新思维,主要包括发散性的直觉、灵感、联想等。非逻辑思维在科学发现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们仍然是以逻辑思维为前提和基础的。

在人类的发明创造过程中,直觉、灵感、联想起着巨大的作用,但直觉、灵感、联想的内容并非空穴来风,它是在先前艰苦的逻辑思维过程中产生的。阿基米德在浴缸里,悟出了浮力定律;牛顿被下落的苹果砸着脑袋,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门捷列夫踏上火车的一瞬间,悟出了元素周期表;凯库勒梦见蛇自咬尾巴,悟出了苯的分子结构……;凡此种种,科学家们似乎是凭非逻辑思维悟出科学真理的。其实并非如此,他们的顿悟无论多么奇特多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在顿悟之前,都曾冥思苦想,运用逻辑工具,进行了无数次分析、推理和论证。门捷列夫曾三天三夜未合眼,不断思考和计算;牛顿在实验室里忘记了自己是否已经进餐;凯库勒在参加舞会时仍在想着他的苯分子结构。可以说,没有逻辑思维的帮助,非逻辑思维是不可能“顿悟”出科学真理的。正如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说过的那样,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邦格说得更直接,没有漫长而且有耐心的演绎推论,就不可能有丰富的直觉。很明显,直觉、灵感、联想等非逻辑思维,的确是以逻辑思维为前提的。

逻辑思维不仅是非逻辑思维的前提,而且为直觉、灵感和联想确定目标和方向。因为,“在紧张的创造思维活动中,没有逻辑,思维就会失去方向,失去目标;没有逻辑就没有道路。任何直觉、想象、联想等,如果是有目标的,那只能是在逻辑思维指引和统率下进行的,如果离开逻辑思维,就等于是神经错乱,或者是裂脑人的互相矛盾的杂乱的思维。”[6]科学创新中的直觉、灵感和联想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和方向的,而为直觉、灵感和联想确定目标和方向的,正是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不仅为非逻辑思维确定目标和方向,而且还为直觉、灵感、联想产生的结论作逻辑的分析、论证。非逻辑思维的特点是“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没有清晰的逻辑思维,不能对非逻辑思维产生的新思想作出逻辑上的解释和论证,这种思想就不可能有逻辑上的确定性和自恰性,就是一种无根据的臆想。凯库勒风趣地说:“假使我们学会做梦,我们也许就会发现真理,不过我们务必要小心,在我们的梦受到清醒头脑证实之前,千万别公开它们。”因为臆想的东西人们是不可能接受的。由此可见,非逻辑思维的结果出现之后,随之就应是逻辑思维的整合论证,只有这样,非逻辑思维的结论才能成为逻辑严密的科学观点。

总而言之,逻辑思维具有创新功能,是创新性思维。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而培养创新性人才,在很大的程度上说,就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诸多路径,但最基本的路径是加强逻辑学科的建设,提高逻辑学的教学水平,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本文的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1]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16.

[2]许良英、范岱年译.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574.

[3]许良英.范岱年译.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299 .

[4]许良英,范岱年译.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574 .

[5]詹克明,李约瑟.难题与吴大猷疑惑[N].杂文报,1996-11-19.

[6]葛润林.论假说的逻辑结构及其在思维形式系统中的地位[J].人大复印资料《逻辑》,1997,7:23.

人工智能与现今逻辑学的发展-.〔摘要〕 本文认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将是21世纪逻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21世纪逻辑学的面貌。至少在21世纪早期,逻辑学将重点关注下列论题:(1)如何在逻辑中处理常识推理的弗协调、非单调和容错性因素?(2)如何使机器人具有人的创造性智能,如从经验证据中建立用于指导以后行动的可错的归纳判断?(3)如何进行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特别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库以及各认知主体相互之间的知识而进行的推理?(4)如何结合各种语境因素进行自然语言理解和推理,使智能机器人能够用人的自然语言与人进行成功的交际?等等。 〔关键词〕 人工智能,常识推理,归纳逻辑,广义内涵逻辑,认知逻辑,自然语言逻辑 现代逻辑创始于19世纪末叶和20世纪早期,其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数学中的公理化运动。当时的数学家们试图即从少数公理根据明确给出的演绎规则推导出其他的数学定理,从而把整个数学构造成为一个严格的演绎大厦,然后用某种程序和方法一劳永逸地证明数学体系的可靠性。为此需要发明和锻造严格、精确、适用的逻辑工具。这是现代逻辑诞生的主要动力。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20世纪逻辑研究的严重数学化,其表现在于:一是逻辑专注于在数学的形式化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二是逻辑采纳了数学的方法论,从事逻辑研究就意味着象数学那样用严格的形式证明去解决问题。由此发展出来的逻辑被恰当地称为“数理逻辑”,它增强了逻辑研究的深度,使逻辑学的发展继古希腊逻辑、欧洲中世纪逻辑之后进入第三个高峰期,并且对整个现代科学特别是数学、哲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是:21世纪逻辑发展的主要动力将来自何处?大致说来将如何发展?我个人的看法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将至少是21世纪早期逻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并将由此决定21世纪逻辑学的另一幅面貌。由于人工智能要模拟人的智能,它的难点不在于人脑所进行的各种必然性推理(这一点在20世纪基本上已经做到了,如用计算机去进行高难度和高强度的数学证明,“深蓝”通过高速、大量的计算去与世界冠军下棋),而是最能体现人的智能特征的能动性、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活动中包括学习、抉择、尝试、修正、推理诸因素,例如选择性地搜集相关的经验证据,在不充分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尝试性的判断或抉择,不断根据环境反馈调整、修正自己的行为,……由此达到实践的成功。于是,逻辑学将不得不比较全面地研究人的思维活动,并着重研究人的思维中最能体现其能动性特征的各种不确定性推理,由此发展出的逻辑理论也将具有更强的可应用性。 实际上,在20世纪中后期,就已经开始了现代逻辑与人工智能(记为AI)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例如,哲学逻辑所研究的许多课题在理论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AI从认知心理学、社会科学以及决策科学中获得了许多资源,但逻辑(包括哲学逻辑)在AI中发挥了特别突出的作用。某些原因促使哲学逻辑家去发展关于非数学推理 的理论;基于几乎同样的理由,AI研究者也在进行类似的探索,这两方面的研究正在相互接近、相互借鉴,甚至在逐渐融合在一起。例如,AI特别关心下述课题: ·效率和资源有限的推理; ·感知; ·做计划和计划再认; ·关于他人的知识和信念的推理; ·各认知主体之间相互的知识; ·自然语言理解; ·知识表示; ·常识的精确处理; ·对不确定性的处理,容错推理; ·关于时间和因果性的推理; ·解释或说明; ·对归纳概括以及概念的学习。[①] 21世纪的逻辑学也应该关注这些问题,并对之进行研究。为了做到这一点,逻辑学家们有必要熟悉AI的要求及其相关进展,使其研究成果在AI中具有可应用性。 我认为,至少是21世纪早期,逻辑学将会重点关注下述几个领域,并且有可能在这些领域出现具有重大意义的成果:(1)如何在逻辑中处理常识推理中的弗协调、非单调和容错性因素?(2)如何使机器人具有人的创造性智能,如从经验证据中建立用于指导以后行动的归纳判断?(3)如何进行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特别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库以及各认知主体相互之间的知识而进行的推理?(4)如何结合各种语境因素进行自然语言理解和推理,使智能机器人能够用人的自然语言与人进行成功的交际?等等。 1.常识推理中的某些弗协调、非单调和容错性因素 AI研究的一个目标就是用机器智能模拟人的智能,它选择各种能反映人的智能特征的问题进行实践,希望能做出各种具有智能特征的软件系统。AI研究基于计算途径,因此要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符号模型。一般而言,AI关于智能系统的符号模型可描述为:由一个知识载体(称为知识库KB)和一组加载在KB上的足以产生智能行为的过程(称为问题求解器PS)构成。经过20世纪70年代包括专家系统的发展,AI研究者逐步取得共识,认识到知识在智能系统中力量,即一般的智能系统事实上是一种基于知识的系统,而知识包括专门性知识和常识性知识,前者亦可看做是某一领域内专家的常识。于是,常识问题就成为AI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常识表示和常识推理,即如何在人工智能中清晰地表示人类的常识,并运用这些常识去进行符合人类行为的推理。显然,如此建立的常识知识库可能包含矛盾,是不协调的,但这种矛盾或不协调应不至于影响到进行合理的推理行为;常识推理还是一种非单调推理,即人们基于不完全的信息推出某些结论,当人们得到更完全的信息后,可以改变甚至收回原来的结论;常识推理也是一种可能出错的不精确的推理模式,是在容许有错误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的推理,简称容错推理。而经典逻辑拒斥任何矛盾,容许从矛盾推出一切命题;并且它是单调的,即承认如下的推理模式:如果p?r,则pùq?r;或者说,任一理论的定理属于该理论之任一扩张的定理集。因此,在处理常识表示和常识推理时,经典逻辑应该受到限制和修正,并发展出某些非经典的逻辑,如次协调逻辑、非单调逻辑、容错推理等。有人指出,常识推理的逻辑是次协调逻辑和非单调逻辑的某种结合物,而后者又可看做是对容错推理的简单且基本的情形的一种形式化。[②] “次协调逻辑”(Paraconsistent Logic)是由普里斯特、达·科斯塔等人在对悖论的研究中发展出来的,其基本想法是:当在一个理论中发现难以克服的矛盾或悖论时,与其徒劳地想尽各种办法去排除 或防范它们,不如干脆让它们留在理论体系内,但把它们“圈禁”起来,不让它们任意扩散,以免使我们所创立或研究的理论成为“不足道”的。于是,在次协调逻辑中,能够容纳有意义、有价值的“真矛盾”,但这些矛盾并不能使系统推出一切,导致自毁。因此,这一新逻辑具有一种次于经典逻辑但又远远高于完全不协调系统的协调性。次协调逻辑家们认为,如果在一理论T中,一语句A及其否定?A都是定理,则T是不协调的;否则,称T是协调的。如果T所使用的逻辑含有从互相否定的两公式可推出一切公式的规则或推理,则不协调的T也是不足道的(trivial)。因此,通常以经典逻辑为基础的理论,如果它是不协调的,那它一定也是不足道的。这一现象表明,经典逻辑虽可用于研究协调的理论,但不适用于研究不协调但又足道的理论。达·科斯塔在20世纪60年代构造了一系列次协调逻辑系统Cn(1≤n≤w),以用作不协调而又足道的理论的逻辑工具。对次协调逻辑系统Cn的特征性描述包括下述命题:(i)矛盾律?(Aù?A)不普遍有效;(ii)从两个相互否定的公式A和?A推不出任意公式;即是说,矛盾不会在系统中任意扩散,矛盾不等于灾难。(iii)应当容纳与(i)和(ii)相容的大多数经典逻辑的推理模式和规则。这里,(i)和(ii)表明了对矛盾的一种相对宽容的态度,(iii)则表明次协调逻辑对于经典逻辑仍有一定的继承性。 在任一次协调逻辑系统Cn(1≤n≤w)中,下述经典逻辑的定理或推理模式都不成立: ?(Aù?A) Aù?A→B A→(?A→B) (AA)→B (AA)→?B A→A (?Aù(AúB))→B (A→B)→(?B→?A) 若以C0为经典逻辑,则系列C0, C1, C2,… Cn,… Cw使得对任正整数i有Ci弱于Ci-1,Cw是这系列中最弱的演算。已经为Cn设计出了合适的语义学,并已经证明Cn相对于此种语义是可靠的和完全的,并且次协调命题逻辑系统Cn还是可判定的。现在,已经有人把次协调逻辑扩展到模态逻辑、时态逻辑、道义逻辑、多值逻辑、集合论等领域的研究中,发展了这些领域内的次协调理论。显然,次协调逻辑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③] 非单调逻辑是关于非单调推理的逻辑,它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0年,D·麦克多莫特和J·多伊尔初步尝试着系统发展一种关于非单调推理的逻辑。他们在经典谓词演算中引入一个算子M,表示某种“一致性”断言,并将其看做是模态概念,通过一定程序把模态逻辑系统T、S4和S5翻译成非单调逻辑。B·摩尔的论文《非单调逻辑的语义思考》(1983)据认为在非单调逻辑方面作出了令人注目的贡献。他在“缺省推理”和“自动认知推理”之间做了区分,并把前者看作是在没有任何相反信息和缺少证据的条件下进行推理的过程,这种推理的特征是试探性的:根据新信息,它们很可能会被撤消。自动认知推理则不是这种类型,它是与人们自身的信念或知识相关的推理,可用它模拟一个理想的具有信念的有理性的代理人的推理。对于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中获得成功的应用而言,非单调逻辑尚需进一步发展。 2.归纳以及其他不确定性推理 人类智能的本质特征和最高表现是创造。在人类创造的过程中,具有必然性的演绎推理固然起重要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的归纳、类比推理以及模糊推理等。因此,计算机要成功地模拟人的智能,真正体现出人的智能品质,就必须对各种具有不确定性的推理模式进行研究。 首先是对归纳推理和归纳逻辑的研究。这里所说的“归纳推理”是广义的,指一切扩展性推理,它们的结论所断定的超出了其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而前提的真无法保证结论的真,整个推理因此缺乏必然性。具体说来,这种意义的“归纳”包括下述内容:简单枚举法;排除归纳法,指这样一些操作:预先通过观察或实验列出被研究现象的可能的原因,然后有选择地安排某些事例或实验,根据某些标准排除不相干假设,最后得到比较可靠的结论;统计概括:从关于有穷数目样本的构成的知识到关于未知总体分布构成的结论的推理;类比论证和假说演绎法,等等。尽管休谟提出着名的“归纳问题”,对归纳推理的合理性和归纳逻辑的可能性提出了深刻的质疑,但我认为,(1)归纳是在茫茫宇宙中生存的人类必须采取也只能采取的认知策略,对于人类来说具有实践的必然性。(2)人类有理由从经验的重复中建立某种确实性和规律性,其依据就是确信宇宙中存在某种类似于自然齐一律和客观因果律之类的东西。这一确信是合理的,而用纯逻辑的理由去怀疑一个关于世界的事实性断言则是不合理的,除非这个断言是逻辑矛盾。(3)人类有可能建立起局部合理的归纳逻辑和归纳方法论。并且,归纳逻辑的这种可能性正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研究推动下慢慢地演变成现实。恩格斯早就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④] 有人通过指责现有的归纳逻辑不成熟,得出“归纳逻辑不可能”的结论,他们的推理本身与归纳推理一样,不具有演绎的必然性。(4)人类实践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相应的经验知识的真理性,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归纳逻辑和归纳方法论的力量。毋庸否认,归纳逻辑目前还很不成熟。有的学者指出,为了在机器的智能模拟中克服对归纳模拟的困难而有所突破,应该将归纳逻辑等有关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机器学习、不确定推理和神经网络学习模型与归纳学习中已有的成果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已有的归纳学习成果上,在机器归纳和机器发现上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⑤] 这是一个极有价值且极富挑战性的课题,无疑在21世纪将得到重视并取得进展。 再谈模糊逻辑。现实世界中充满了模糊现象,这些现象反映到人的思维中形成了模糊概念和模糊命题,如“矮个子”、“美人”、“甲地在乙地附近”、“他很年轻”等。研究模糊概念、模糊命题和模糊推理的逻辑理论叫做“模糊逻辑”。对它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其代表性人物是L·A·查德和P·N·马林诺斯。模糊逻辑为精确逻辑(二值逻辑)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可能,它目前在医疗诊断、故障检测、气象预报、自动控制以及人工智能研究中获得重要应用。显然,它在21世纪将继续得到更大的发展。 3.广义内涵逻辑 经典逻辑只是对命题联结词、个体词、谓词、量词和等词进行了研究,但在自然语言中,除了这些语言成分之外,显然还存在许多其他的语言成分,如各种各样的副词,包括模态词“必然”、“可能”和“不可能” 、时态词“过去”、“现在”和“未来”、道义词“应该”、“允许”、“禁止”等等,以及各种认知动词,如“思考”、“希望”、“相信”、“判断”、“猜测”、“考虑”、“怀疑”,这些认知动词在逻辑和哲学文献中被叫做“命题态度词”。对这些副词以及命题态度词的逻辑研究可以归类为“广义内涵逻辑”。 大多数副词以及几乎所有命题态度词都是内涵性的,造成内涵语境,后者与外延语境构成对照。外延语境又叫透明语境,是经典逻辑的组合性原则、等值置换规则、同一性替换规则在其中适用的语境;内涵语境又称晦暗语境,是上述规则在其中不适用的语境。相应于外延语境和内涵语境的区别,一切语言表达式(包括自然语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直至语句)都可以区分为外延性的和内涵性的,前者是提供外延语境的表达式,后者是提供内涵性语境的表达式。例如,杀死、见到、拥抱、吻、砍、踢、打、与…下棋等都是外延性表达式,而知道、相信、认识、必然、可能、允许、禁止、过去、现在、未来等都是内涵性表达式。 在内涵语境中会出现一些复杂的情况。首先,对于个体词项来说,关键性的东西是我们不仅必须考虑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外延,而且要考虑它们在其他可能世界中的外延。例如,由于“必然”是内涵性表达式,它提供内涵语境,因而下述推理是非有效的: 晨星必然是晨星, 晨星就是暮星, 所以,晨星必然是暮星。 这是因为:这个推理只考虑到“晨星”和“暮星”在现实世界中的外延,并没有考虑到它们在每一个可能世界中的外延,我们完全可以设想一个可能世界,在其中“晨星”的外延不同于“暮星”的外延。因此,我们就不能利用同一性替换规则,由该推理的前提得出它的结论:“晨星必然是暮星”。其次,在内涵语境中,语言表达式不再以通常是它们的外延的东西作为外延,而以通常是它们的内涵的东西作为外延。以“达尔文相信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这个语句为例。这里,达尔文所相信的是“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所表达的思想,而不是它所指称的真值,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所表达的思想(命题)就构成它的外延。再次,在内涵语境中,虽然适用于外延的函项性原则不再成立,但并不是非要抛弃不可,可以把它改述为新的形式:一复合表达式的外延是它出现于外延语境中的部分表达式的外延加上出现于内涵语境中的部分表达式的内涵的函项。这个新的组合性或函项性原则在内涵逻辑中成立。 一般而言,一个好的内涵逻辑至少应满足两个条件:(i)它必须能够处理外延逻辑所能处理的问题;(ii)它还必须能够处理外延逻辑所不能处理的难题。这就是说,它既不能与外延逻辑相矛盾,又要克服外延逻辑的局限。这样的内涵逻辑目前正在发展中,并且已有初步轮廓。从术语上说,内涵逻辑除需要真、假、语句真值的同一和不同、集合或类、谓词的同范围或不同范围等外延逻辑的术语之外,还需要同义、内涵的同一和差异、命题、属性或概念这样一些术语。广而言之,可以把内涵逻辑看作是关于象“必然”、“可能”、“知道”、“相信”,“允许”、“禁止”等提供内涵语境的语句算子的一般逻辑。在这种广义之下,模态逻辑、时态逻辑、道义逻辑、认知逻辑、问题逻辑等都是内涵逻辑。不过,还有一种狭义的内涵逻辑,它可以粗略定义一个内涵逻辑是一个形式语言,其中包括(1)谓词逻辑的算子、量词和变元,这里的谓词逻辑不必局限于一阶谓词逻辑,也可以是高阶谓词逻辑;(2)合式的λ—表达式,例如(λx)A,这里A是任一类型的表达式,x是任一类型的变元,(λx)A本身是一函项,它把变元x在其中取值的那种类型的对象映射到A所属的那种类型上;(3)其他需要的模态的或内涵的算子,例如�,ù、ú。而一个内涵逻辑的解释,则由下列要素组成:(1)一个可能世界的非空集W;(2)一个可能个体的非空集D;(3)一个赋值,它给系统内的表达式指派它们在每w∈W中的外延。对于任一的解释Q和任一的世界w∈W,判定内涵逻辑系统中的任一表达式X相对于解释Q在w∈W中的外延总是可能的。这样的内涵逻辑系统有丘奇的LSD系统,R·蒙塔古的IL系统,以及E·N·扎尔塔的FIL系统等。[⑥] 在各种内涵逻辑中,认识论逻辑(epistemic logic)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识论逻辑研究与感知(perception)、知道、相信、断定、理解、怀疑、问题和回答等相关的逻辑问题,包括问题逻辑、知道逻辑、相信逻辑、断定逻辑等;狭义的认识论逻辑仅指知道和相信的逻辑,简称“认知逻辑”。冯·赖特在1951年提出了对“认知模态”的逻辑分析,这对建立认知逻辑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J·麦金西首先给出了一个关于“知道”的模态逻辑。A·帕普于1957年建立了一个基于6条规则的相信逻辑系统。J·亨迪卡于60年代出版的《知识和信念》一书是认知逻辑史上的重要着作,其中提出了一些认知逻辑的系统,并为其建立了基于“模型集”的语义学,后者是可能世界语义学的先导之一。当今的认知逻辑纷繁复杂,既不成熟也面临许多难题。由于认知逻辑涉及认识论、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并且认知逻辑的应用技术,又称关于知识的推理技术,正在成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之一,因此认知逻辑在20世纪中后期成为国际逻辑学界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这一状况在21世纪将得到继续并进一步强化,在这方面有可能出现突破性的重要结果。 4.对自然语言的逻辑研究 对自然语言的逻辑研究有来自几个不同领域的推动力。首先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研究,人机对话和通讯、计算机的自然语言理解、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等课题,都需要对自然语言进行精细的逻辑分析,并且这种分析不能仅停留在句法层面,而且要深入到语义层面。其次是哲学特别是语言哲学,在20世纪哲学家们对语言表达式的意义问题倾注了异乎寻常的精力,发展了各种各样的意义理论,如观念论、指称论、使用论、言语行为理论、真值条件论等等,以致有人说,关注意义成了20世纪哲学家的职业病。再次是语言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例如在研究自然语言的意义问题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脱离语境的抽象研究上面,而要结合使用语言的特定环境去研究,这导致了语义学、语用学、新修辞学等等发展。各个方面发展的成果可以总称为“自然语言逻辑”,它力图综合后期维特根斯坦提倡的使用论 ,J·L·奥斯汀、J·L·塞尔等人发展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P·格赖斯所创立的会话含义学说等成果,透过自然语言的指谓性和交际性去研究自然语言中的推理。 自然语言具有表达和交际两种职能,其中交际职能是自然语言最重要的职能,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而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简称语境)中进行的,语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语境仅指一个语词、一个句子出现的上下文。广义的语境除了上下文之外,还包括该语词或语句出现的整个社会历史条件,如该语词或语句出现的时间、地点、条件、讲话的人(作者)、听话的人(读者)以及交际双方所共同具有的背景知识,这里的背景知识包括交际双方共同的信念和心理习惯,以及共同的知识和假定等等。这些语境因素对于自然语言的表达式(语词、语句)的意义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具体表现在:(i)语境具有消除自然语言语词的多义性、歧义性和模糊性的能力,具有严格规定语言表达式意义的能力。(ii)自然语言的句子常常包含指示代词、人称代词、时间副词等,要弄清楚这些句子的意义和内容,就要弄清楚这句话是谁说的、对谁说的、什么时候说的、什么地点说的、针对什么说的,等等,这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进行。依赖语境的其他类型的语句还有:包含着象“有些”和“每一个”这类量化表达式的句子的意义取决于依语境而定的论域,包含着象“大的”、“冷的”这类形容词的句子的意义取决于依语境而定的相比较的对象类;模态语句和条件语句的意义取决于因语境而变化的语义决定因素,如此等等。(iii)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在语境中会出现一些重要的变化,以至偏离它通常所具有的意义(抽象意义),而产生一种新的意义即语用涵义。有人认为,一个语言表达式在它的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才是它的完全的真正的意义,一旦脱离开语境,它就只具有抽象的意义。语言的抽象意义和它的具体意义的关系,正象解剖了的死人肢体与活人肢体的关系一样。逻辑应该去研究、理解、把握自然语言的具体意义,当然不是去研究某一个(或一组)特定的语句在某个特定语境中唯一无二的意义,而是专门研究确定自然语言具体意义的普遍原则。[⑦] 美国语言学家保罗·格赖斯把语言表达式在一定的交际语境中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字面意义的特殊涵义,叫做“语用涵义”、“会话涵义”或“隐涵”(implicature),并于1975年提出了一组“交际合作原则”,包括一个总则和四组准则。总则的内容是:在你参与会话时,你要依据你所参与的谈话交流的公认目的或方向,使你的会话贡献符合这种需要。仿照康德把范畴区分为量、质、关系和方式四类,格赖斯提出了如下四组准则: (1)数量准则:在交际过程中给出的信息量要适中。 a.给出所要求的信息量; b.给出的信息量不要多于所要求的信息量。 (2)质量准则:力求讲真话。 a.不说你认为假的东西。 b.不说你缺少适当证据的东西。 (3)关联准则:说话要与已定的交际目的相关联。 (4)方式准则:说话要意思明确,表达清晰。 a.避免晦涩生僻的表达方式; b.避免有歧义的表达方式; c.说话要简洁; d.说话要有顺序性。[⑧] 后来对这些原则提出了不少修正和补充,例如有人还提出了交际过程中所要遵守的“礼貌原则”。只要把交际双方遵守交际合作原则之类的语用规则作为基本前提,这些原则就可以用来确定和把握自然语言的具体意义(语用涵义)。实际上,一个语句p的语用涵义,就是听话人在具体语境中根据语用规则由p得到的那个或那些语句。更具体地说,从说话人S说的话语p推出语用涵义q的一般过程是: (i)S说了p; (ii)没有理由认为S不遵守准则,或至少S会遵守总的合作原则; (iii)S说了p而又要遵守准则或总的合作原则,S必定想表达q; (iv)S必然知道,谈话双方都清楚:如果S是合作的,必须假设q; (v)S无法阻止听话人H考虑q; (vi)因此,S意图让H考虑q,并在说p时意味着q。 试举二例: (1)a站在熄火的汽车旁,b向a走来。a说:“我没有汽油了。”b说:“前面拐角处有一个修车铺。”这里a与b谈话的目的是:a想得到汽油。根据关系准则,b说这句话是与a想得到汽油相关的,由此可知:b说这句话时隐涵着:“前面的修车铺还在营业并且卖汽油。” (2)某教授写信推荐他的学生任某项哲学方面的工作,信中写到:“亲爱的先生:我的学生c的英语很好,并且准时上我的课。”根据量的准则,应该提供所需要的信息量;作为教授,他对自己的学生的情况显然十分熟悉,也可以提供所需要的信息量,但他有意违反量的准则,在信中只用一句话来介绍学生的情况,任用人一旦接到这封信,自然明白:教授认为c不宜从事这项哲学工作。 并且,语用涵义还具有如下5个特点:(i)可取消性:在给原话语附加上某些话语之后,它原有的语用涵义可被取消。在例(1)中,若b在说“前面拐角处有一个修车铺”之后又补上一句:“不过它这时已经关门了”,则原有的语用涵义“你可从那里得到汽油”就被取消了。(ii)不可分离性:如果某话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语用涵义,则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同义结构,该含义始终存在,因为它所依附的是话语的内容,而不是话语的形式。(iii)可推导性,前面已说明这一点。(iv)非规约性:语用涵义不能单独从话语本身推出来,除要考虑交际合作原则之类的语用规则之外,也需要假定通常的逻辑推理规则,并需要把上文语句、交际双方所共有的背景知识作为附加前提考虑在内。(v)不确定性:同一句话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产生不同的语用涵义。显然,确定某个话语的语用涵义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和分析、归纳和演绎的统一应用,因此具有一定的或然性。研究如何迅速有效地把握自然语言表达式在具体语境中的语用涵义,这正是自然语言逻辑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它将在21世纪取得进展。

  • 索引序列
  • 逻辑学论文发表美食图片
  • 形式逻辑论文发表美食图片
  • 逻辑学论文发表美食
  • 逻辑学论文发表美食文案
  • 逻辑学论文发表美食教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