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高中生作文800字7篇(精选)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关于议论文你知道怎么写吗?以下是我整理的议论文高中生作文800字,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出师表》有言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一亲一疏,导致"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在我看来,勿以亲疏论事非。
纵观一部卷帙浩繁的中华史,其中王朝更替、治乱相续往往能使人掩卷沉思。作为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君主,百姓们的生杀予夺之大权,也毫无疑问地掌握在其手中,真可谓:"君主一跬步,皆关民命。"就是这样,我们往往能看见一些小人,他们溜须拍马,阿识奉承,曲意逢迎,把君主们的每一个毛孔无不弄得舒坦至极。于是这些人深得君主之"亲",甚至独揽大权,破坏朝纲,明末的魏忠贤专权不就是明证吗?而贤明的君主求贤若渴,对人才亲之信之,恰恰是因为明是非,懂事理,才知孰亲孰疏之分。
在人类社会中,自"大道既隐,各亲其亲子其子”以来,亲情就成为了维系这个社会的稳固的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人们往往认为亲人们总是对自己好,因而他们总是对的,没有错的,而对于旁人,难免存着此疆彼界之心,所谓"人心隔肚皮",难免对别人有着成见,故事中的富人即此类典型人物,而有两位人物的行为却值得我们的赞叹。
祁黄羊的"内举不避子,外举不避仇"。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详了,不以亲疏好恶来定是非,而是惟贤是举,诚可贵矣。
另一位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他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担任了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之后,权力可谓达到政治生涯的顶峰。各界人士1致推举孙中山的哥哥孙眉担任广东的都督,当此之时,孙中山先生只需微微首肯,便定能保证自己的哥哥飞黄腾达,然而这位伟人没有这样做,他只是婉言地谢绝了,说:"我哥哥才力有限,不堪担此重任。"如此高风亮节怎能不让人仰慕不已。
勿以亲疏定是非就意味着抛弃小我,舍弃一己之私利,来成全大我,寻求真理;勿以亲疏定是非就意味着克制感悟,注重理性,让理性之光熠熠生辉!
勿以亲疏定是非其实就意味着一种广博的爱!
现实世界申,理智往往容易被情感淹没,那么,怎样才能驾驭住自己的情感呢?——题记
理智,是一朵花,盛开于智慧的春风申;情感,是一阵雨,常常将这一朵花摧残。情与理,对立而又共生于现实世界。
渴望真情
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满满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今,虽九死其犹末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李白,面对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他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从此寄情山水,便有无数华彩奇章流传于世,他亦不朽。
冰心先生说:雨后的青山,像泪水洗过的良心。她告诉我们:惟有真实的情感,才是一生无悔的追求。倘若将自己的情感囚禁,人生便失去了光彩。
超越感情
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令人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终至亡国。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误国,终遗恨千古。
这些,都是没有超越感情的结果"理智是一座堤坝,感情的潮水如不加控制,必定会造成堤坝的坍塌,行为的迷茫,以至酿成大祸。
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驾驭感情
感情犹如一匹野马,需要你去驯服。理智则是它的缰绳。以理智面对世界,人生便增添了一份自信,一份豁达。
范仲淹遭贬,然而他仍旧胸怀天下,以理智的大脑,平静的眼光向人们昭示了一个智者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啊!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情与理相伴相生,互为两极。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人生才显灵动,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显智慧,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浇灌理智之花。
我很喜欢那样一个比喻:"人是能思考的苇草。"也许思考就是那个让人可以凌驾于万物之上的台阶。但也正是这思考的能力赋予了人类以思想,从而把人类置于了很多旭旭的境地,比如亲情与真理。
我清楚地记得康德曾经说过:"有两样东西我越是思考就越感到无上敬畏之情: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这句镑刻在人类思想的话语,也许很精当地为人类摆脱尴尬境地,提供了柳暗花明的一招坚持自然真理与思想的道德法则。也许这样,人类才可以真正做一棵生长在自然之基上的能思考的苇草。
我相信人类在判断认知事物的时候一定都会烙上思想感情的印迹,更何况是那样一种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的神圣感情。中国历史长河中清风明月般的人物当然有,但是完全割裂亲情毫无私念的例子又实在不算多。而我也许真的不太主张做一个冷血无情的人,否则世界没有了感情,也没有了色彩。
我很喜欢鲁迅,喜欢他那横眉下的犀利思想。先生一定可以算是一个深刻的人。而先生客观冷静的观点绝不是众叛亲离而来的,"无情末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是先生的诗,而先生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先生的面孔永远是鲜活的,泛着血的殷红。
世界失去了亲情的牵绊将会变得多么苍白,多么令人窒息。当然我们也很难接受一个亲情泛滥的、失真与扭曲的世界。我相信人们可以找到一个折中的契合点,而不是偏激地走向极端。
去过草原的人一定会惊异于牧草的柔顺和坚韧,人这棵可以思考的苇草也许也应该这样遵循着自然与思想的双重法则在风中生存。
柔情也许是一把双刃剑,正负的功能淬于一身,但也许它更可以算是一把刻刀,在尊重真理的前提下刻出生活的特质与生命的特质:让生命美丽而不轻佻,繁华而不浮躁。
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叶扁舟,来到历史的彼岸:与苏轼探讨人的渺茫与伟大,与陶潜共享带月荷锄归的美好,与李煜分担愁如东流水的感伤……用一指墨香,看尽文化之深邃与灵动。
文化从那翻滚激荡的黄河开始,便扎植于我们的心田,镌刻于基因。那寓意吉祥的中国结,那元宵佳节的灯谜,那雄伟的华夏庭院,无一不是珍贵的传统元素。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也正因这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愈发绚烂壮美。把文化作为生命的行囊,便让灵魂与文化一道,穿行在历史的音符与文字墨香之间。
文化,流淌在悠远的箫声中,诉说着哀怨与愁绪,文化,也弥漫在阿炳的二胡中,叹尽人生的跌宕起伏;文化,亦可以流转于锦瑟之间,轻拢慢捻之间净化内心的污__。本无生命的乐器与乐曲结合在一起,便成为了文化的载体,寄予着心灵的世界,承载厚重的文化。
不仅仅在丝竹间,文化也在素净的宣纸上蔓延而来。张大千伏在洞底绘出的梦幻敦煌,诉说着那千百年前人们的信仰;齐白石着手画出的自然风物,亦传达着生命的灵动;壮观的《清明上河图》,也刺激着美的神经。中国画中的水淡云轻,妙手丹青的一点一描,拓开的不仅仅是墨,更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之魂由笔底传承。
同样,龙飞凤舞的字亦为文化之腑脏;颜真卿规正而又洒脱的笔锋,王羲之隽秀玲珑的字体,张风子如带般拂过的清新之风,无一不是文化的符号。那挥洒自如之间掩盖不了中华文化之含蓄内敛,那笔锋回转之间亦彰显着文化之典雅深厚。亦深潭微澜,亦雪底苍松。
文化如辽远的江海,包容着一切。既有张翰的“江月年年初照人”的美好幽深,又有李白的“起舞弄清影”的飘渺烂漫。那篇篇诗词,字字珠玑,诗人惜字如金,落笔生花,留给世人一片芳华。文化之美常浮荡于我心间。那里有轩榭廊道,那里有至臻服饰的绣扣,那里更有吟唱千年的戏曲,那是中华之精髓,炎黄子孙之傲骨。它如枝头的梅花,傲吐芬芳。
愿乘文化之舟,度文化之沧海,享那份美好与挚真,低吟文化之妙语,歌呤一生,幸福一生。
这样的行囊,希望我们共同拥有,共同打造,共享文化盛宴。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私感情有关。
认知事物当然必得有严格的理智,不能纵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恶。如果仅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韩非子》里那个宋国的富人,他的儿子与老人说的是相同的话,而他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城北徐公。邹忌最后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扰,悟出了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因为有所溺,有好恶,感情上有亲疏远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便易于被迷失双眼。这时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浊的末知世界,人类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时,欢呼的人群又何尝不以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鲁诺相信理性这个"内心的教师",他要让"所向披靡的论据万箭齐发",射穿习惯和感情上依赖的迷雾,把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轨。
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康德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内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这亲近永恒、亲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认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没有感情的存在,人类生活会陷人刻板和抽象,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辨对和错,也要知道美和丑啊,没有了情感,艺术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离我们远去,我们能说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吗?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个设想时,他并不判断正误,只说:"啊,真丑!"他不愿意在丑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学中丑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们认知事物时,既要有冷眼,又需要热心,虽不能任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去判断,又不可仅仅是可怜的"数字化生存"。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弦琴的引导下,我们才能“诗意地栖居”。
点评:精选例证结构清晰。本文有四个特点:一是贯串全文、令人信服的辩证思维,结尾以形象化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揭示了感情、理智在认知事物中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精选例证,用邹忌和康德、爱因斯坦例分别论证理智、情感的认知功能,典型贴切,给人启迪;3是思路严密,结构严谨。文章由理智到情感,运用"总—分—总"结构,都显示出作者较高的谋篇水平;四是善用比喻、借代,"天平"、"7弦琴"、"数字化生存"、"诗意地栖居"等词语的运用,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却依然与巨浪为伴,成全生命的真讳;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然而,当秋风吹来时,它毅然地飘落,告别那个美好的世界,成全来年萌发的草芽……
勿以好恶论断之,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种何等的明智选择!
当一个人可以将对事物的判断游离于感情的亲疏之外,那他必是明哲之人了!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为天之骄子。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臣,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感情的亲疏可以蒙蔽你的双眼,让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阻碍你对真理的认识,成为你求知路上的绊脚石。
勿以好恶论断之,楚王不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自不会为秦国所吞并。
勿以好恶论断之,李存勖不宠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谈国事,自不会因1人之乱而七庙隳,为天下苍生所笑。
勿以好恶论断之,诸葛亮不听信马谡的信誓旦且,自不会痛失街亭,1败千里,死不螟目。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对真理的探求是独立的,对事物的认识也不能掺杂上感情,“做学问就是做学问”,陈景润的话也许揭示了这个真理。
自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必苛求,不过,不可不求。
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
点评:内容充实语言优美。这是一篇内容十分充实的好文章。文章以简短的问句起笔,接以充满抒情意味而又具有启发性的文段引人思考,继而明确指出“勿以好恶论断之”的论点,然后分两个层次纵论史买。以公子小白、汉高相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之例谈明智之人的明智之举,以楚王听信郑袖,李存勖宠幸伶人、诸葛亮误用马谡为例谈被感情蒙蔽双眼的后果,进而发出“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的疑问,最后以陈景润的话结尾,使得文章前后文脉贯通,内容十分充实,极具说服力。
此外,本文语言很有特点,美感十足,一是语言有个性,凝炼简洁善用短句,没有众多考生常有的大话、套话、俗话,抒真情、发真论,阅之可亲。二是文中多用比喻句、排比句,形式上显得整齐,表达上增添了生动性、形象性,加强了气势,堪称美文。
人生天地间,总要与外界发生联系。而阅读,则是其最主要的通道。
阅读分为若干种,绝大多数人的阅读属于消遣性阅读。这种阅读的目的就是打发时间,说得高雅点,是让时间不至于白白流逝。浏览网页,翻翻报纸,看看电视,了解一些热点新闻,搜集几件明星八卦,打探哪里出了奇人异事,瞅瞅又有几个老虎被调查……边看边乐,然后与志同道合者大摆龙门,是很惬意很得意的事。
市井闲人们的阅读大抵如此,很多上班族的阅读有相当的比重也可归入此类,我们青年学子,有时也愿意做这些消遣性的阅读。为的是放松放松,调剂一下有些枯燥的学习生活。我觉得,“消遣”是个中性词,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归入褒义,毕竟有所消遣便是有所寄托,这总比无所事事、无是生非要好得多得多。
阅读的第二重境界,我称之为充电式阅读。这种阅读有明显的现实“功利性”,颇有现趸现卖、临时抱佛脚的意味。以我为例,该交综合性研究作业了,我才上网搜索相关的材料,包括成本的书、杂志,相关论文,然后挑灯夜战,快速扫描,从中筛选自己用得着的矿石,冶炼、提纯,最终形成自己的产品。这样的阅读,效率高,印象深,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我的大脑里面的东西感觉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品位。出于很近视的目的,其效果却是长久的,这样的阅读,其实就是我们成长的台阶。
听说大多数成年人尤其是上班族,其阅读大都含有某种“功利性”。这不是坏事。关键是要将这些信息合理转化,切忌生搬硬套,机械照搬。否则的话,这种阅读就成了鸦片,副作用可不是一般的大。
阅读的境界,是精神性阅读,或者叫心灵性阅读。这样的阅读完全是个人的兴趣所在,阅读的过程,也是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过程。据说,这样的人,看经典的影视作品,会忘掉了世界的存在,能与剧中人的命运相喜悲;看喜欢的文学名著,常常会如五柳先生“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惜的是,我还没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我会向这个方向努力。
鲁迅说过,要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卢梭则强调,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道出了读什么书和怎样读的问题,明乎此,力行之,便会臻于大境界。
影响力方面,汉斯出版社(Hans Publishers)是一家国际综合性出版机构,聚焦于国际开源 (Open Access) 中文期刊全球的出版发行。目前,汉斯出版社的所有期刊已被中国期刊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录。像好处的话一般是扩大影响力、宣传、毕业要求、评职称等等
目前国内引进开源期刊的很少,他们的很多中文oa刊都有被rccse收为核心,另一个科研出版社的英文刊影响力排名也很靠前,是值得期待的,论文的发表是看个人的需要的,有的需要职称,有的仅仅是学术的分享,不论哪一种,只要保持对学术的敬畏之心,认真专研都会是一篇出彩的文章
好像还不错,听我一朋友说他们学校很多听我一朋友说他同学都在汉斯出版社发表文章,只要是符合学校要求,他们就去汉斯发表。编辑服务态度超级好,稿件处理速度也很快。希望对楼主有没有帮助
《发现女巫》的结局留下太多悬念了,期待下一季揭晓。
《[发现女巫 S01~S02][全集][英剧]》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提取码:1rhb
马修·古迪、泰丽莎·帕尔墨([血战钢锯岭])将主演Sky新剧《发现女巫》,该剧由同名小说改编。胡安·卡洛斯·梅迪纳执导,凯特·布鲁克编剧。帕尔墨在剧中扮演牛津大学学者,也是一个女巫家族继承人。她无意间发现一本被施加魔法的书,这将她和马修·古迪扮演的神秘吸血鬼联系到一起。该剧将在9月开拍。
谈到吸血鬼,我们第一想到的就是在《暮光之城》里,那个帅帅又不苟言笑的爱德华。那么大家知道吸血鬼病吗?吸血鬼病又是怎么患上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目录一、什么是吸血鬼病?二、第一个研究吸血鬼病的人三、吸血鬼与吸血鬼病的联系一、什么是吸血鬼病?吸血鬼传说来源于巴尔干半岛和东欧的民间传说,是传说中的超自然生物,经过啃咬血液,可以永生不死。一百多年来跟着小说、电影的不断改编,吸血鬼的形象也逐步定型,一般有以下特色:喜饮鲜血、惧怕阳光、面无人色、讨厌大蒜、牙齿尖锐、不死之身。但是实际中却实在存在着“吸血鬼症”的原型疾病—卟啉病。本病又叫血紫质病,是血红素组成途径傍边,由于缺少某种酶或酶活性下降,而引起的一组卟啉代谢妨碍性疾病。该病一般由基因骤变导致,临床体现三大特色:皮肤危害、腹痛、神经精神症状。二、第一个研究吸血鬼病的人第一个研究这一问题的是英国医生李·伊利斯,他认为所谓的吸血鬼实际上是一种重症———卟啉症的患者。1963年,医生曾向英国皇家医学会提交一篇题为《论卟啉症和吸血鬼的病源》的论文,开始还很少人相信他,一直到80年代中期才有人开始支持他的观点,才慢慢相信,欧洲的那些关于吸血鬼和会变化的人的传说还是有它的现实基础。三、吸血鬼与现实中吸血鬼病患者的联系以下是我个人的想法,没有科学依据,仅限于看着玩哈!(1)喜饮鲜血:大多数卟啉病患者输血能够缓解症状,现在仍是干流医治办法。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医疗技术并没有那么发达,所以卟啉症患者是经过饮用鲜血缓解不适症状,这或许是吸血鬼故事的来源。(2)面无人色:我们电影中看到的吸血鬼,很多都是脸色苍白的,但联系到实际,我们会发现,其实绝大多数患者伴有严峻贫血,面庞苍白是卟啉病患者的一大特色。(3)讨厌大蒜:在西方电影中,一般吸血鬼都是很怕大蒜的,我的猜想是,食物中的大蒜会对卟啉症患者发生必定的影响,有或许导致病况忽然加剧,所以,卟啉症患者不喜欢食用大蒜。(3)牙齿尖锐:电影中的吸血鬼拥有尖尖的牙齿。实际上,卟啉症患者在触摸阳光后会转化为吞噬肌肉和安排的毒素,腐蚀嘴唇和牙龈,使他们显露狼相同尖锐的牙齿。(4)不死之身:电影中的吸血鬼一般都是很长的寿命,甚至不死之身。实际上卟啉病患者的寿数一般较短,但由于他们惧怕阳光不常外出,一般有宗族遗传性,外人难以分辩宗族成员,耳食之言就传出“不死之身”的说法。好啦,以上就是我关于吸血鬼病的认识与看法。其实,吸血鬼病作为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人们经常会对吸血鬼病的患者有很多的误解。但实际上,谁都想拥有一副健康的身体,我们也应该对吸血鬼病患者给予更多的理解。
吸血鬼症是指卟啉征,患有病症的人惧怕阳光,在阳光下暴露会使皮肤过敏、起水疱,而感到疼痛和灼热,症状就像吸血鬼一样,因此称为吸血鬼症。 吸血鬼征医学名称为卟啉症,又称紫质症,是子亚铁血红蛋白合成障碍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 卟啉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等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主要在红骨髓和肝内合成,一般认为甘氨酸和琥珀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生成尿卟啉原、尿卟啉、粪卟啉和原卟啉。症状:1.对阳光敏感,有时甚至是人造光,引起灼痛。2.突然疼痛的皮肤发红(红斑)和肿胀(水肿)。3.暴露在皮肤上的水泡,通常是手,臂和脸。4.脆弱的薄皮,肤色(色素)变化。卟啉症的许多体征和症状与其他常见的情况相似。
问题一:暮光女是什么意思 暮光之城女主角 问题二:什么叫:暮光女 暮光之城系列女主角克里斯汀-斯图尔特 问题三:暮光女叫什么名字 英文全名:Kristen Jaymes Stewart 中文全名:克里斯汀・杰梅斯・斯图尔特 头发的颜色:红棕色 眼睛颜色:金绿色 星座:白羊座 生肖:马 偶像:希斯・莱杰 梦想:儿时曾经立志做一名作家 家庭成员: 父亲:John Stewart ( 约翰・斯图尔特) 母亲:Jules Mann Stewart(朱莉斯.曼恩.斯图尔特) 大哥:Cameron Stewart (卡梅隆.斯图尔特)(亲生哥哥) 二哥:Dana Stewart (达纳.斯图尔特)(领养的哥哥) 三弟:Taylor Stewart(泰勒.斯图尔特)(领养的弟弟) 感情生活 前任男友:迈克尔・安格拉诺(2009年分手) 现任男友:罗伯特・帕丁森(暮光之城男主角爱德华) 问题四:暮光女偷腥是什么事件? “暮光女”克里斯汀-斯图尔特被曝与《白雪公主与猎人》的导演、41岁的桑叮斯偷腥。之后,“暮光女”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因偷腥事件发表了一份声明,祈求男友罗伯特-帕丁对自己偷腥一事给予原谅。 问题五:为什么暮光女斯图尔特被称为"全世界最讨人厌的女人 虽然我出轨、吸毒、喝酒、纹身、搞同性恋、但是我是好女人。 哪你能告诉我什么是坏女人吗。 暮光女的真实写照 问题六:暮光女主角主演的爱情电影有什么 在路上 ( 2011) ? 暮光之城:暮色 ( 2008) ? 暮光之城:月食 ( 2010) ? 荒野生存 ( 2007) ? 心灵传输者 ( 2008) ? 逃亡乐队 ( 2010) ? 冒险乐园 ( 2009) ? 女人领地 ( 2007) ? 即时发生 ( 2008) ? 鬼使神差 ( 2007) ? 小鬼神偷 ( 2004) ? 时空穿梭者 ( 2007) ? 幸福的黄手帕 ( 鼎008) ? 迷走星球 ( 2006) ? 我的私人领地 ( 2004) 这是百度百科的记录; 我还看过《不再沉默》 问题七:暮光女Kristen Stewar的新女友是什么来头 出生于北爱尔兰的Stella最为人熟知的身份就是维多利亚的秘密签约天使了,今年她在走秀中还和表演嘉宾Lady Gaga牵手 问题八:妮子和暮光女新片什么上映 这个貌似还没有明确的时间吧~ 问题九:为什么暮光女斯图尔特被称为"全世界最讨人厌的女人 山有情才青,水有意才柔,世上万物无不因为有情才更加美丽。 问题十:暮光女凭什么是Chanel新宠 老佛爷特别特别特别青睐那些个性鲜明的女星,譬如鬼马超模Cara Delevingne、周迅周公子,还有最新的Chanel代言人――德普叔家的Lily Rose……这些女星个个都绝对不是“傻白甜”的类型,一个比一个酷。 事实证明Kristen心里的的确确住着一个boy~不管是Chanel品牌,还是老佛爷本身,一直都很青睐这种“弯气”外漏的女星,又帅又酷又性感,她能成为Chanel girl真的一点也不奇怪咯~
《发现女巫》的结局留下太多悬念了,我觉得可以继续等下一季的揭晓吧。
从过去到现在,吸血鬼这个题材在欧美片中一直是长盛不衰的,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了一个观众喜闻乐见的大IP。以往的作品中,大部分感情线都是吸血鬼与人类的结合。但是,吸血鬼与其天敌——女巫的结合。
Sky新剧《发现女巫》就是吸血鬼与女巫的高甜恋爱剧。该剧由同名小说改编,由胡安·卡洛斯·梅迪纳执导,凯特·布鲁克编剧,马修·古迪和泰丽莎·帕尔墨主演。全剧设定在牛津,不仅有历史悠久的哥特建筑景观。
还有牛津大学的学术底蕴加持,复古的滤镜配合饱含信息量的台词,各种历史人文衬托之下,有种在看莎士比亚剧作的错觉。当然这不仅是一部魔幻剧集,它必须还是一部偶像剧。高智商萝莉爱上腹黑英俊大叔。
目前没有玛丽苏,高阶版《暮光之城》没错了。女主角戴安娜,来自魔法世家毕夏普家族,是布丽奇特·毕夏普的直系后人,她也是是牛津大学的科学史博士,并被授予耶鲁大学终身教职,出版过两本专业书籍。
最近,又重回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她研究的是古老的炼金术,她相关的学术讲座也获得了校方和学生的五星好评。牛津大学负责人承诺,只要她能再发表一篇论文,就考虑把院里相关的空位给她。能获得牛津大学的正式老师编制。
真是一件让人心生羡慕的事。为了完成好论文,黛安娜来到图书馆准备埋头学习一番。写之前,她需要借一些专业书籍。其中有本叫“阿什莫782”的手稿。这本书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它是一本天书,所以普通人看不懂。
只有学霸看得懂。当她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发生了匪夷所思的现象:图书馆的灯瞬间全灭;书上的字像小蚂蚁一样位移到了她的手上;还有股洪荒之力让她不能自已。所有奇怪的事情都源于打开了那本天书。
而那本书和黛安娜的生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从戴安娜和好友吉莉安的对话中就可以看出,戴安娜知道自己会魔法。但戴安娜并不开心,因为她和吉莉安都是女巫,黛安娜的父母还为此被谋杀。
男主马修·克莱尔蒙(马修·古迪饰)也是一位高知,他是牛津大学的生物化学教授,同时也是一个隐藏在人群中的吸血鬼。一次吸血鬼成员马库斯的人类朋友突然遇上车祸,生命垂危。紧急关头,为了救人,马库斯当街就想把朋友转化成吸血鬼。但将自己的血液滴进朋友的嘴里后。
暮光之城啦……小说有暮色 新月 月食 破晓 现在好像午夜阳光也写完了 电影前三部网上都有 破晓即将首映、
Bella is a unique girl, she does not love vanity, will not be like other girls, like the pursuit of fashion, do not want to deliberately disguise themselves to harmony does not come to good relations with students. The reason is because his mother remarried, Bella move and father live. In the new school, Bella met a boy named Edward, he had met with the owner of Bella is different, not only handsome, clever, humorous, and with Bella is very common - the same loneliness. The two quickly fell into love with him. However, Edward's true identity is actually a vampire, since 1918, after he did not grow old before, he could empty-handed to stop a speeding car, running up faster than the lion, yet it is not the same as the other vampires, Edward I and his The family chose a unique way of life, they do not drink human blood, eating the blood of living animals - known as vegetarians (because the animal blood can provide nutrition, but will not allow them to eat). Therefore, in-depth exchanges with Edward because Bella too close with their need to control their own bloodthirsty instincts strong, while the family's sworn enemy Edward also came to the challenges facing the difficulties, Edward and Bella can finally become lovers families do? Beilasiwang Phoenix from the bustling city of constant rain throughout the year to move to remote and Fox, and she originally thought that I am afraid that the coming days will be very boring, but when the mysterious and charming Edward Cullen emergence of life becomes not only interesting, and her heart was deeply attractive. Blond handsome Edward is in fact uphold the vegetarian vampire, in order to keep Isabella found that hard to suppress his love for Isabella. The two men attracted to one another, in the swing between love and danger, fresh and exciting every day, like a long absence, the sun, floating down the romantic city of Twilight. In the United States Seattle, a place called the Phoenix, there lived a handsome young man handsome Edward. He haunted mystery, madding crowd, no one knew his origin and ancestry, is more important is ... ... he is a never aging, nor death vampire.
渣女。
除了渣女我真想不出有什么词可以形容她。
看过暮光之城的人都知道,女主一直在男主和男二之间徘徊不定,明明决定变成吸血鬼和男主厮守终生了,心里还想着男二,还让男二吻她。
说白了,命定恋人一见钟情都是看脸。一开始的newton小伙不是也挺好的,应该算班上那种高人气的班草了吧。要是这个学校里面没有爱德华,贝拉大概最后会一直吊着newton,不接受不拒绝,骑驴找马,就像她还没追到爱德华那时候一样。
说白了暮光之城就是贝拉的yy,青春少女情窦初开想和最酷最炫最神秘的崽来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然后给自己定位是文艺的,忧郁的比同龄人成熟的,家庭有些不完整的小可怜,这不明显少女青春期叛逆吗。
总结如下:
说实话,每个女生都有这个阶段。挺真实的,暮光之城火就是因为这本书塑造的是少女时代心中最向往的那个人设,激起万千少女共鸣和代入感。
这种东西经不起推敲细究,因为揭开内核就发现整个就是青涩不成熟的,只是一个关于青春的美梦而已。
其实女主并不是同时爱上两个人,她只是对男二有一些好感,因为男孩儿经常保护她,她把男二其实当做哥哥看待。女生应该都能理解吧,爱德华和雅各布是每个女生心中都很渴望的两种爱情,一种神秘而惊心动魄,另一种温暖而热烈执着。也可能是女生青春期都难免的那种贪心和彷徨。
《暮光之城》系列以伊莎贝拉·斯旺和爱德华·卡伦一对苦命鸳鸯的情感纠葛为主线,融合了吸血鬼传说、狼人故事、校园生活、恐怖悬念、喜剧冒险等各种元素,而凄美动人的爱情则是全书“最强烈的情绪”。
作品评价
充满着爱恨情仇的张力,但又优雅精致如简·奥斯丁,达到了浪漫小说的一种极致。
梅尔精致、微妙的笔触使得这套令人惊奇的小说超越了恐怖悬疑文学的局限而跻身于最优秀青少年小说之列。
有若即若离的情感纠葛,有一波三折的冒险历程,有瑰丽奇异的超凡想象,有惟妙惟肖的场景描写,有惊心动魄的阅读快感,也有直击心灵的温情慰藉。
女主角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英文名:Kristen Stewart译名: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出生日期: 1990年4月9日出生地点: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原名: Kristen Jaymes Stewart昵称: Kris、 KStew身高: 170cm简介:克里斯汀·斯图尔特1990年在美国洛杉矶出生,此后曾在科罗拉多州居住过一段时间,她的父亲是FOX电视台的一名制片人。最早1999年斯图尔特曾在电视电影《The Thirteenth Year》中短暂亮相,之后的独立电影《The Safety of Objects》里她饰演了一位给单亲母亲Patricia Clarkson惹了不少麻烦的假小子。2002年,斯图尔特有幸取代了海顿·潘妮蒂尔得以在大卫·芬奇的《战栗空间》中饰演朱迪·福斯特患有糖尿病的女儿,尽管这部影片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但是斯图尔特非常成功地演绎了她的角色。之后不久她又出演了一部惊悚片《凶宅》(Cold Creek Manor),当中饰演丹尼斯·奎德和莎朗·斯通的女儿,但本片在票房上遭遇了滑铁卢。有的这些积累,斯图尔特在2004年的《小鬼神偷》(Catch That Kid)中首次次担任了主角,领导着电脑天才马克斯·塞奥特和机械狂人奥科宾·布鲁组成的三人组去抢劫银行;之后电视电影《Speak》中表演算是更加彻底地展现了斯图尔特的演技,剧中她出演一位刚刚升入高中的女孩,暑假中不幸遭遇强奸的经历令她忍受极大的情感痛苦并越来越沉默、拒绝和人沟通,这个总共没有几句台词的角色让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得到评论界的高度赞誉。之后她又出演了一部奇幻电影《勇敢者游戏2》Zathura,并在2006年的爱情文艺小品《女人领地》中与梅格·瑞恩、亚当·布洛迪合作,2007年香港导演的彭顺、彭发的恐怖片《信使》中搬到乡下的一家人中敏感的大女儿的角色,对斯图尔特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这些作品也让观众注意到现在的她已经是一副亭亭玉立的模样。此外斯图尔特还出现在了影片《The Cake Eaters》和《Into the Wild》当中,2007年四月则在路易斯安那拍摄名为《Yellow Handkerchief》的爱情片。影视作品:Welcome to the Rileys (filming) .... Mallory ------- (2009)Adventureland (completed) .... Em ------- (2009)暮色Twilight-------(2008)心灵传输者Jumper(客串,最后1分钟,男主角同母异父的妹妹)-------(2008)What Just Happened? ------- (2008)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 ------- (2007)女人领地 In the Land of Women ------- (2007)凶兆/信使/鬼使神差 The Messengers ------- (2007)The Cake Eaters ------- (2007)一生爱永远 Fierce People ------- (2005)迷走星球/勇敢者游戏2/太空飞行棋 Zathura: A Space Adventure ------- (2005)暗潮 Undertow ------- (2004)小鬼通缉犯/小鬼神偷 Catch That Kid ------- (2004)Speak ------- (2004)Shooting 'Panic Room' ------- (2004)凛冽庄园/冰河庄园/凶宅 Cold Creek Manor ------- (2003)The Making of 'Panic Room' ------- (2002)房不胜防/颤栗空间 Panic Room ------- (2002)拜物有理 The Safety of Objects ------- (2001)The Thirteenth Year ------- (1999)男主角罗伯特·帕丁森本名:Robert Thomas Pattinson (罗伯特 托马斯 帕丁森)绰号:Rob, RPattz生日:1986年5月13日出生地:英国伦敦星座:金牛座身高:6呎1吋 (185cm)发色:褐金色眼睛眼色:蓝灰色擅长的乐器:钢琴、吉他喜欢的运动:足球、溜冰喜欢的演员:杰克尼克逊家族成员:父亲、母亲和两个姊姊一个是Lizzy(25岁)创作歌手,还有一个叫Victoria(27)广告制作演出作品■2004Vanity Fair (浮华新世界) - Older Rawdy CrawleyRing of the Nibelungs (尼伯龙根的指环/魔戒传奇) - Giselher■2005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4 - Cedric Diggory■2006The Haunted Airman - Toby Jugg■2007The Bad Mother's Handbook - Daniel Gale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5 - Cedric Diggory(只出现在倒述剧情)■2008The Summer House - RichardHow To Be - ArtLittle Ashes (少许灰烬) - Salvador DalíTwilight (暮色/暮光之城) - Edward Cullen■2009New Moon (新月) - Edward Cullen生平1986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的Robert,母亲任职于模特儿经纪公司,父亲则从事进口美国中古车的生意。 Robert在15岁时加入了Barnes Theatre Company,并开始了业余性的演艺工作,在Barnes Theatre Club里演出某些角色。而他第一个屏幕角色出现在电视剧Ring of the Nibelungs里,随后也参与了《Vanity Fair(浮华新世界)》里的演出,不过基于剧情考量,最后电影上映时Robert的演出被删除了,但在DVD版本中依然看得到他被删减的演出。Cedric DiggoryRobert也是《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导演MikeNewell,在为塞德里克·迪戈里一角挑选演员时面试的第一位人选,对於他“典型的轮廓鲜明的英国寄宿学校的学生”的外貌留下深刻印象,称赞他有著“人们对於霍格沃兹的学生期望中的一切”,尽管如此Robert本人承认他在生活中完全没有塞德里克那般领袖的一面。虽然在哈剧中被早早赐死,瞩目度也并不如其他哈剧演员们来得高,但带着浓厚欧洲贵族气息又有着俊美外表的Robert,依然被时人杂志喻为"裘德洛接班人"。然而,让Robert真正尝到走红滋味的演出,则是在2008年卖座的浪漫奇幻电影《暮光之城》中,饰演神秘迷人又邪气俊美的吸血鬼-爱德华.库伦。当初《暮光之城》选角时,女主角早已定案由KristenStewartRobert(克里斯汀·斯图尔特)担纲,但男主角却迟迟未定案。这时Robert也为此特地由英赴美,在《暮光之城》导演CatherineHardwicke(凯萨琳哈德薇克)家参与试镜,并从五千名优秀演员中脱颖而出,获得爱德华.库伦一角。克莉丝汀受访时曾表示,试镜时安排他俩演出亲密床戏,她在演出中感觉到了化学反应与无比的契合。而导演凯萨琳也表示,当她看到Robert的演出时,心想"就是他了!集邪气俊美的吸血鬼气质与外在于一身的男主角出现了!他的出现,将会将少女心目中的幻想成真,理想中的俊美吸血鬼!”如今Robert已摇身一变成为风靡全球少女的英俊男演员,但他曾于受访时提到,杰克尼克逊为他戏剧表演上的指标。他期许自己能成为和他一样的全方位演技派,而非靠着一张漂亮脸皮掳获观众的少女偶像。除了演员这个身份之外,自幼学琴的Robert也是位优秀的音乐家,喜欢玩吉他和电子琴,出道前曾在家乡组过乐团,并在餐厅与俱乐部等地有过演出。而Robert的姊姊(Lizzy)也是位杰出的创作歌手,曾跟乐队Aurora登上十大跳舞歌曲的榜首。Robert曾以本名RobertThomasPattinson从事模特儿工作。此外,Robert还是位热爱运动的人,从足球田径到滑雪或是雪上滑板…等,皆是他喜爱从事并精通的运动。但有趣的是,他似乎对棒球不太在行,也因此拍摄电影《暮光之城》,因不清楚棒球规则。在库伦家棒球比赛那场戏里闹了不少笑话。凭借电影暮光之城造就的的知名度,Robert在2008年时获选了:1. 二十五位二十五岁以下最红男演员2. 雅虎最令人心动电影明星3. 《滚石杂志》最红男演员4. 电视节目《Entertainment Tonight》票选最英俊性感男人5. 《LA时代杂志》最突破明星获奖纪录:1. Hollywood电影节“New Hollywood奖”2. 凭电影《How To Be》获法国史特拉斯堡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 饰 伊莎贝拉·斯旺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1990年4月9日出生于美国,美国好莱坞电影女演员。
02年,出演电影《战栗空间》,以12岁之龄获得了青年艺术家奖影后的提名。04年,14岁的克里斯汀,因在文艺片《不再沉默》中,引起业内注意 。2007年,在文艺片《荒野生存》中,饰演一名堕落的摇滚少女,斩获青年艺术家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新人奖。
08年,18岁的克里斯汀《暮光之城》中饰演贝拉一角,被观众所熟知。凭借该电影,获得第18届MTV电影奖最佳女主角奖。2009年,主演《暮光之城2:新月》,凭借该片获得了第19届MTV电影奖最佳女主角奖 。2010年,凭《暮光之城3:月食》获得了第20届MTV电影奖最佳女主角奖。2011年,主演奇幻爱情电影《暮光之城4:破晓(上)》,由此获得了第14届青少年选择奖最佳爱情片最佳女主角奖。
暮光之城女主是 英文名:Kristen Stewart译名: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出生日期: 1990年4月9日出生地点: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原名: Kristen Jaymes Stewart昵称: Kris、 KStew身高: 5尺6寸、168cm体重:105磅、47公斤
为他是个天才呀。很难想象会有这么优秀的人,他就是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相信他肯定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因为他从小就很聪明,很爱思考,再加上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条件,以及他自身对学习的兴趣和以及对学习的钻研,自然就厉害了
一、化学的来由 化学的英文词为Chemistry,法文Chimie,德文Chemie,它们都是从一个古字、即拉丁字chemia,希腊字Xηwa(Chamia),希伯莱字Chaman或Haman,阿拉伯字Chema或Kema,埃及字Chemi演化而来的.它的最早来源难以查考.从现存资料看,最早是在埃及第四世纪的记载里出现的.所以有人认为可以假定是从埃及古字Chemi来的,不过这个名字的意义很晦涩,有埃及、埃及的艺术、宗教的迷惑、隐藏、秘密或黑暗等意义。其所以有这些意义,大概因为埃及在西方是化学记载诞生的地方,也是古代化学极为发达的地方,尤其是在实用化学方面。例如,埃及在十一朝代进已有一种雕刻表示一些工人下在制造玻璃,可见至少在公元前2500年以前,埃及已知道玻璃的制造方法了。再从埃及出土的木乃伊看,可知在公元前一、二千年时已精于使用防腐剂和布帛染色等技术。所以古人用埃及或埃及的艺术来命名“化学”。至于其它几种意义,可能因为古人认为化学是一种神奇和秘密的事业以及带有宗教色彩的缘故。 中国的化学史当然也是毫不逊色的。大约5000-11000年前,我们已会制作陶器,3000多年前的商朝已有高度精美的青铜器,造纸、磁器、火药更是化学史上的伟大发明。在十六、十七世纪时,中国算得上是世界最先进的国家。“化学”二字我国在1856年开始使用。最早出现在英国传教士韦廉臣在1856年出版的《格物探原》一书中。 二、化学的几个发展阶段 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这时人类的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主要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多少万年摸索而来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形成。这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们,在皇宫、在教堂、在自己的家里、在深山老林的烟熏火燎中,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求得荣华富贵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籍,在中国、阿拉伯、埃及、希腊都有不少。这一时期积累了许多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这是化学史上令我们惊叹的雄浑的一幕。后来,炼丹术、炼金术几经盛衰,使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了正当发挥。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籍,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 燃素化学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的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可燃物放出燃素后成为灰烬。 定量化学时期,既近代化学时期。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提出了原子学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所有这一切都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相互渗透时期,既现代化学时期。二十世纪初,量子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共同的语言,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蛋白质、酶的结构问题得到逐步的解决。 这里主要讲述近二百多年来的化学史故事。这是化学得到快速发展的时期,是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期。让我们一道去体验当年化学家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在近代化学史峰回路转的曲折历程中不倦跋涉,领略他们拨开重重迷雾建立新理论、发现新元素、提出新方法时的无限风光。 三、化学学科在探索中成长 化学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尤其是它的边缘学科或者说是它的分支学科,譬如生物化学、物理化学、晶体化学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就眼下炒得过热的基因工程、克隆技术以及共轭电场论等,更是令人眼花缭乱。而古往今来,有多少化学家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你想了解他们吗?化学名人风采将带您走近他们。 燃素说的影响 。可燃物如炭和硫磺,燃烧以后只剩下很少的一点灰烬;致密的金属煅烧后得到的锻灰较多,但很疏松。这一切给人的印象是,随着火焰的升腾,什么东西被带走了。当冶金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后,人们希望总结燃烧现象本质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1723年,德国哈雷大学的医学与药理学教授施塔尔出版了教科书《化学基础》。他继承并发展了他的老师贝歇尔有关燃烧现象的解释,形成了贯穿整个化学的完整、系统的理论。《化学基础》是燃素说的代表作。 施塔尔认为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来,同时发光发热。燃烧是分解过程: 可燃物==灰烬+燃素 金属==锻灰+燃素 如果将金属锻灰和木炭混合加热,锻灰就吸收木炭中的燃素,重新变为金属,同时木炭失去燃素变为灰烬。木炭、油脂、蜡都是富含燃素的物质,燃烧起来非常猛烈,而且燃烧后只剩下很少的灰烬;石头、草木灰、黄金不能燃烧,是因为它们不含燃素。酒精是燃素与水的结合物,酒精燃烧时失去燃素,便只剩下了水。 空气是带走燃素的必需媒介物。燃素和空气结合,充塞于天地之间。植物从空气中吸收燃素,动物又从植物中获得燃素。所以动植物易燃。 富含燃素的硫磺和白磷燃烧时,燃素逸去,变成了硫酸和磷酸。硫酸与富含燃素的松节油共煮,磷酸(当时指P2O5)与木炭密闭加热,便会重新夺得燃素生成硫磺和白磷。而金属和酸反应时,金属失去燃素生成氢气,氢气极富燃素。铁、锌等金属溶于胆矾(CuSO4·5H2O)溶液置换出铜,是燃素转移到铜中的结果。 燃素说尽管错误,但它把大量的化学事实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下,解释了冶金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燃素说流行的一百多年间,化学家为了解释各种现象,做了大量的实验,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特别是燃素说认为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这些观点奠定了近、现代化学思维的基础。我们现在学习的置换反应,是物质间相互交换成分的过程;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而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反应是有机物某一结构位置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替换的过程。这些思想方法与燃素说多么相似。 舍勒和普里斯特里发现氧气的制法 :令后人尊敬的瑞典化学家舍勒的职业是药剂师--chemist,他长期在小镇彻平的药房工作,生活贫困。白天,他在药房为病人配制各种药剂。一有时间,他就钻进他的实验室忙碌起来。有一次,后院传来一声爆鸣,店主和顾客还在惊诧之中,舍勒满脸是灰地跑来,兴奋地拉着店主去看他新合成的化合物,忘记了一切。对这样的店员,店主是又爱又气,但从来不想辞退他,因为舍勒是这个城市最好的药剂师。 到了晚上,舍勒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他更加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他的实验研究中。对于当时能见到的化学书籍里的实验,他都重做一遍。他所做的大量艰苦的实验,使他合成了许多新化合物,例如氧气、氯气、焦酒石酸、锰酸盐、高锰酸盐、尿酸、硫化氢、升汞(氯化汞)、钼酸、乳酸、乙醚等等,他研究了不少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发现了白钨矿等。至今还在使用的绿色颜料舍勒绿(Scheele’s green),就是舍勒发明的亚砷酸氢铜(CuHAsO3)。如此之多的研究成果在十八世纪是绝无仅有的,但舍勒只发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直到1942年舍勒诞生二百周年的时候,他的全部实验记录、日记和书信才经过整理正式出版,共有八卷之多。其中舍勒与当时不少化学家的通信引人注目。通信中有十分宝贵的想法和实验过程,起到了互相交流和启发的作用。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对舍勒十分推崇,使得舍勒在法国的声誉比在瑞典国内还高。 在舍勒与大学教师甘恩的通信中,人们发现,由于舍勒发现了骨灰里有磷,启发甘恩后来证明了骨头里面含有磷。在这之前,人们只知道尿里有磷。 1775年2月4日,33岁的舍勒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这时店主人已经去世,舍勒继承了药店,在他简陋的实验室里继续科学实验。由于经常彻夜工作,加上寒冷和有害气体的侵蚀,舍勒得了哮喘病。他依然不顾危险经常品尝各种物质的味道--他要掌握物质各方面的性质。他品尝氢氰酸的时候,还不知道氢氰酸有剧毒。1786年5月21日,为化学的进步辛劳了一生的舍勒不幸去世,终年只有44岁。舍勒发现氧气的两种制法是在1773年。第一种方法是分别将KNO3、Mg(NO3)2、Ag2CO3、HgCO3、HgO加热分解放出氧气: 2KNO3==2KNO2+O2↑ 2Mg(NO3)2 == 2MgO+4NO2↑+O2↑↑ 2Ag2CO3==4Ag+2CO2↑+O2↑ 2HgCO3==2Hg+2CO2↑+O2↑ 2HgO==2Hg+O2↑ 第二种方法是将软锰矿(MnO2)与浓硫酸共热产生氧气: 2MnO2+2H2SO4(浓)== 2MnSO4+2H2O+O2↑ 舍勒研究了氧气的性质,他发现可燃物在这种气体中燃烧更为剧烈,燃烧后这种气体便消失了,因而他把氧气叫做“火气”。舍勒是燃素说的信奉者,他认为燃烧是空气中的“火气”与可燃物中的燃素结合的过程,火焰是“火气”与燃素相结合形成的化合物。他将他的发现和观点写成《论空气和火的化学》。这篇论文拖延了4年直到1777年才发表。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在1774年发现氧气后,很快就发表了论文。 普里斯特里始终坚信燃素说,甚至在拉瓦锡用他们发现的氧气做实验,推翻了燃素说之后依然故我。他将氧气叫做“脱燃素气”。他写到:我把老鼠放在‘脱燃素气’里,发现它们过得非常舒服后,我自己受了好奇心的驱使,又亲自加以实验,我想读者是不会觉得惊异的。我自己实验时,是用玻璃吸管从放满这种气体的大瓶里吸取的。当时我的肺部所得的感觉,和平时吸入普通空气一样;但自从吸过这种气体以后,经过好长时间,身心一直觉得十分轻快舒畅。有谁能说这种气体将来不会变成通用品呢?不过现在只有两只老鼠和我,才有享受呼吸这种气体的权利罢了。”普里斯特里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英国的利兹作牧师,业余爱好化学。1773年他结识了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兼政治家富兰克林,他们后来成了经常书信往来的好朋友。普里斯特里受到好朋友多方的启发和鼓励。他在化学、电学、自然哲学、神学四个方面都有很多著述。 1774年普里斯特里到欧洲大陆参观旅行。在巴黎,他与拉瓦锡交换了好多化学方面的看法。正直的普里斯特里同情法国大革命,曾在英国公开做了几次演讲。英国一批反对法国大革命的人烧毁了他的住宅和实验室。普里斯特里于1794年他六十一岁的时候不得已移居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化学教授。美国化学会认为他是美国最早研究化学的学者之一。他住过的房子现在已建成纪念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里斯特里奖章已成为美国化学界的最高荣誉。 拉瓦锡和他的天平: 燃素说的推翻者,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1763年,他20岁的时候就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并且获得律师开业证书。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家里很富有。所以拉瓦锡不急于当律师,而是对植物学发生了兴趣。经常上山采集标本使他对气象学也产生了兴趣。后来,拉瓦锡在他的老师,地质学家葛太德的建议下,师从巴黎有名的鲁伊勒教授学习化学。拉瓦锡的第一篇化学论文是关于石膏成分的研究。他用硫酸和石灰合成了石膏。当他加热石膏时放出了水蒸气。拉瓦锡用天平仔细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石膏失去水蒸气的质量。从此,他的老师鲁伊勒就开始使用“结晶水”这个名词了。这次成功使拉瓦锡开始经常使用天平,并总结出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成为他的信念,成为他进行定量实验、思维和计算的基础。例如他曾经应用这一思想,把糖转变为酒精的发酵过程表示为下面的等式: 葡萄糖 == 碳酸(CO2)+ 酒精 这正是现代化学方程式的雏形。用等号而不用箭头表示变化过程,表明了他守恒的思想。拉瓦锡为了进一步阐明这种表达方式的深刻含义,又具体地写到:“我可以设想,把参加发酵的物质和发酵后的生成物列成一个代数式。再逐个假定方程式中的某一项是未知数,然后分别通过实验,逐个算出它们的值。这样以来,就可以用计算来检验我们的实验,再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计算。我经常卓有成效地用这种方法修正实验的初步结果,使我能通过正确的途径重新进行实验,直到获得成功。”早在拉瓦锡出生之时,多才多艺的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就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当时称之为“物质不灭定律”,其中含有更多的哲学意蕴。但由于“物质不灭定律”缺乏丰富的实验根据,特别是当时俄罗斯的科学还很落后,西欧对沙俄的科学成果不重视,“物质不灭定律”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1772年秋天,拉瓦锡照习惯称量了一定质量的白磷使之燃烧,冷却后又称量了燃烧产物P2O5的质量,发现质量增加了!他又燃烧硫磺,同样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硫磺的质量。他想这一定是什么气体被白磷和硫磺吸收了。他于是又做了更细致的实验:将白磷放在水银面上,扣上一个钟罩,钟罩里留有一部分空气。加热水银到40℃时白磷就迅速燃烧,之后水银面上升。拉瓦锡描述道:“这表明部分空气被消耗,剩下的空气不能使白磷燃烧,并可使燃烧着的蜡烛熄灭;1盎司的白磷大约可得到2.7盎司的白色粉末(P2O5,应该是2.3盎司)。增加的重量和所消耗的1/5容积的空气重量接近相同。”燃素说认为燃烧是分解过程,燃烧产物应该比可燃物质量轻。而拉瓦锡实验的结果却是截然相反。他把实验结果写成论文交给法国科学院。从此他做了很多实验来证明燃素说的错误。在1773年2月,他在实验记录本上写到:“我所做的实验使物理和化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将“新化学”命名为“反燃素化学”。 1774年,拉瓦锡做了焙烧锡和铅的实验。他将称量后的金属分别放入大小不等的曲颈瓶中,密封后再称量金属和瓶的质量,然后充分加热。冷却后再次称量金属和瓶的质量,发现没有变化。打开瓶口,有空气进入,这一次质量增加了,显然增加量是进入的空气的质量(设为A)。他再次打开瓶口取出金属锻灰(在容积小的瓶中还有剩余的金属)称量,发现增加的质量正和进入瓶中的空气的质量相同(即也为A)。这表明锻灰是金属与空气的化合物。 拉瓦锡进一步想,如果设法从金属锻灰中直接分离出空气来,就更能说明问题。他曾经试图分解铁锻灰(即铁锈),但实验没有成功。 拉瓦锡制得氧气之后: 到了这年的10月,普里斯特里访问巴黎。在欢迎宴会上他谈到“从红色沉淀(HgO)和铅丹(Pb3O4)可得到‘脱燃素气’”。对于正在无奈中的拉瓦锡来说,这条信息是很直接的启发。11月,拉瓦锡加热红色的汞灰制得了氧气。在舍勒的启发下,拉瓦锡甚至制造了火车头大小的加热装置,其中心是聚光镜。平台下面是六个大轮子,以便跟着太阳随时转动。1775年,拉瓦锡的实验中心已从分解金属锻灰转移到了对氧气的研究。他发现燃烧时增加的质量恰好是氧气减少的质量。以前认为可燃物燃烧时吸收了一部分空气,其实是吸收了氧气,与氧气化合,即氧化。这就是推翻了燃素说的燃烧的氧化理论。与此同时,拉瓦锡还用动物实验,研究了呼吸作用,认为“是氧气在动物体内与碳化合,生成二氧化碳的同时放出热来。这和在实验室中燃烧有机物的情况完全一样。”这就解答了体温的来源问题。空气中既然含有1/4的氧气(数据来自原文),就应该含有其余的气体,拉瓦锡将它称为“碳气”。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后,拉瓦锡总结道:“大气中不是全部空气都是可以呼吸的;金属焙烧时,与金属化合的那部分空气是合乎卫生的,最适宜呼吸的;剩下的部分是一种‘碳气’,不能维持动物的呼吸,也不能助燃。”他把燃烧与呼吸统一了起来,也结束了空气是一种纯净物质的错误见解。1777年,拉瓦锡明确地讥讽和批判了燃素说:“化学家从燃素说只能得出模糊的要素,它十分不确定,因此可以用来任意地解释各种事物。有时这一要素是有重量的,有时又没有重量;有时它是自由之火,有时又说它与土素相化合成火;有时说它能通过容器壁的微孔,有时又说它不能透过;它能同时用来解释碱性和非碱性、透明性和非透明性、有颜色和无色。它真是只变色虫,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它的面貌。” 这年的9月5日,拉瓦锡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划时代的《燃烧概论》,系统地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将燃素说倒立的化学正立过来。这本书后来被翻译成多国语言,逐渐扫清了燃素说的影响。化学自此切断了与古代炼丹术的联系,揭掉了神秘和臆测的面纱,代之以科学的实验和定量的研究。化学进入了定量化学(即近代化学)时期。所以我们说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者。舍勒和普里斯特里先于拉瓦锡发现氧气,但由于他们思维不够广阔,更多地只是关心具体物质的性质,没有能冲破燃素说的束缚。与真理擦肩而过是很遗憾的。 拉瓦锡对化学的另一大贡献是否定了古希腊哲学家的四元素说和三要素说,辨证地阐述了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如果元素表示构成物质的最简单组分,那么目前我们可能难以判断什么是元素;如果相反,我们把元素与目前化学分析最后达到的极限概念联系起来,那么,我们现在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再加以分解的一切物质,对我们来说,就算是元素了。”在1789年出版的历时四年写就的《化学概要》里,拉瓦锡列出了第一张元素一览表,元素被分为四大类: 简单物质,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矿物界,可以看作是物质元素:光、热、氧、氮、氢。简单的非金属物质,其氧化物为酸:硫、磷、碳、盐酸素、氟酸素、硼酸素。简单的金属物质,被氧化后生成可以中和酸的盐基:锑、银、铋、钴、铜、锡、铁、锰、汞、钼、镍、金、铂、铅、钨、锌。简单物质,能成盐的土质:石灰、镁土、钡土、铝土、硅土。拉瓦锡对燃素说和其它陈腐观点的讥讽和批判是无情和激烈的。这使他在创建科学勋绩的同时得罪了一大批同时代和老一辈的科学家。在《影响世界历史的一百位人物》中,在许多有关历史、科学史、化学史的书籍中,作者都对拉瓦锡总是突出自己的人格特点进行低调的描述和评价,指责他在《化学概要》里没有提起舍勒和普里斯特里对他的启示和帮助。但我们得看到,拉瓦锡确实具有非凡的科学洞察力和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虽然不是他最先发现氧气的制法,但他通过制取氧气分析了空气的组成,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氧气因此不同于其它气体,被赋予非凡的科学意义。拉瓦锡十分勤奋,每天六点起床,从六点到八点进行实验研究,八点到下午七点从事火药局长或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工作,七点到晚上十点,又专心从事他的科学研究。星期天不休息,专门进行一整天的实验工作。拉瓦锡28岁结婚时,他的妻子只有14岁。他们一生没有孩子,但生活非常愉快。她帮助拉瓦锡实验,经常陪伴在他身边。在拉瓦锡的著作里,有很多插图都是他的妻子画的。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三年后拉瓦锡被解除了火药局长的职务。1793年11月,国民议会下令逮捕旧王朝的包税官。拉瓦锡由于曾经担任过包税官而自首入狱。极左派马拉曾与拉瓦锡有过激烈的科学争论,心存嫉恨,便诬陷拉瓦锡与法国的敌人有来往,犯有叛国罪,于1794年5月8日把他送上了断头台。对此,当时科学界的很多人感到非常惋惜。著名的法籍意大利数学家拉格朗日痛心地说:“他们可以一瞬间把他的头割下,而他那样的头脑一百年也许长不出一个来。”这时,拉瓦锡正当壮年,是51岁。 四、化学学科的发展前沿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000124 基因工程也叫遗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20世纪70年代在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学科。基因工程就是在分子水平上,用人工方法提取(或合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体外切割、拼接和重新组成,然后通过载体把重组的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使外源DNA在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与表达。按人们的需要产生不同的产物或定向地创造生物的新性状,并使之稳定地遗传给下代[1]。基因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分离基因、纯化基因和扩增基因的技术,其核心是分子克隆技术。它能帮助人们从各种复杂的生物体中分离出单一的基因,并把它纯化,再把它大量扩增,用于研究。 20多年来,基因工程技术得到了迅速地发展,特别是限制性内切酶、DNA序列分析及DNA重组技术等三大技术的发现和应用,不仅把分子生物学提高到了基因水平,而且也把生物学与医学中的其他学科引上基因研究的道路,并取得了许多揭示生命秘密和生命过程的重大成就 ......
1、美国的《科学》即《Science》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在2014年的影响因子为31.477。电灯的发明人、 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 :托马斯·爱迪生创办了Science 周刊。
2、英国的《自然》即《Nature》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之一。杂志以报道科学世界中的重大发现、重要突破为使命,要求科研成果新颖,为周刊刊物。
3、德国的《德国应用化学》即《ANGEW》收录的文章以简讯类为主,简讯主要分布在有机化学、生命有机化学、材料学、高分子化学等领域,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涉及相对较少。收录的论文要求原创性、结果的重要性、惊奇性、内容的通俗性以及科学的正确性。
扩展资料
相关的还有美国化学会杂志《JACS》2015年,JACS的影响因子已达到12.113。创刊的宗旨是想通过发表全世界化学领域最好的论文,来追踪化学领域的最新前沿,其中包括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应用性方法论,新的合成方法,新奇的理论发展和有关重要结构和反应的新进展。为周刊。
美国《Tetrahedron》,四面体通讯。发表的是具有重要性和及时性的实验及理论研究结果,主要是在有机化学及其相关应用领域特别是生物有机化学。期刊包含领域为有机合成,有机反应,天然产物化学,机理研究及各种光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