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ERP论文发表情怎么

ERP论文发表情怎么

发布时间:

ERP论文发表情怎么

可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应用系统三个层次进行理解。 管理思想:ERP首先体现管理思想,其宗旨是通过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数据,帮助企业整合各种资源,提升运营效率和经营水平。软件产品:ERP管理思想通过实施成熟的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来体现。这些软件系统基于优化和通用的业务流程开发,实现在统一技术平台上的信息共享。 应用系统:ERP系统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集成ERP管理理念与企业业务实践,借助ERP应用软件,贯彻统一的业务流程,存储企业各项基础业务数据,产生管理报表,全面体现企业经营状况,形成完整的综合管理系统。三、应用ERP系统的优点支挣快速发展。从而实现各业务领域信息共享,建立协同发展机制。 规避决策风险。 提高管理水半。ERP集成优化了标准流程,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能够改善传统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管理和监控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优化资源分配。 ERP系统在流程管理和基础管理方面的贡献: 流程管理: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机制与管理体系,实现与国际领先的管理理念、管理流程和管理工具方面的接轨。 基础管理:整合优化企业资源,提升企业整体监控能力,帮助企业领导防范经营风险,提高反应速度。 1.搞好ERP前期的管理咨询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实施ERP后效果不理想,原因就在于管理咨询未能做到位。因此,实施ERP,管理咨询一定要做深、做精。通过顾问的指导和示范,企业学会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完善基础管理和数据,共同提出改善组织、管理标准,能够指导企业改进生产与管理的可行方案。最起码要能为顺利实施ERP梳理核心流程和支持流程,建立合理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提供ERP需要的、准确的基础管理数据。 2.制定与实施ERP系统工程相匹配的长远目标 同时,ERP实施要真正成功,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清楚、能进行交流和衡量的目标。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很少有企业能有较明确的目标。如果有的话,可能是一些降低库存、提高竞争力、提高运作效率等一些笼统、零星、难以衡量的远景,而不是有关企业战略计划及其量化了的目标。 3.组织实施ERP工程需要强有力的推动力 多数企业将实施ERP视为单纯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将项目交给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办公室或信息支持中心负责。但是,这类部门缺乏对物资、生产、管理和财务专业知识的了解以及实际运作能力,同时也缺少必要的权威,很难有效地组织与调动各部门。他们只能保证系统开通起来,很难保证系统成功地运转和达到预定目标。4.生产方式变革 国内外成功实例表明,迅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是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习惯了70多年大量生产方式的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遭遇到日本最猛烈的冲击。美国骨干企业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变革,终于重新夺回了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美国企业的成功,说明了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是提高竞争力的根本和捷径。而这一点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才能实现。5.完善基础数据管理 资料显示,企业基础管理数据不全和不准确是普遍现象。由于ERP是根据特定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编制的集成管理软件,ERP只会机械地执行人为的、固化了的程序命令,处理(包括储存)指定的信息,但不能加工(鉴别和转换)它们。因此,数据不准,经过ERP处理后仍旧不准。六、ERP系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局限性 从工业工程师的视角看,ERP是在既定生产方式模式下开发出来的一套企业集成管理(软件)系统。ERP提供了企业达到更高层次经营管理能力的系统构架和平台,但并不一定保证企业能够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率。许多企业对ERP的本质认识还很模糊,仍有相当多的人认为ERP是IT技术,只要按照系统流程,如同设置电话、计算机一样,就可以达到目的。然而,事实绝非这么简单。如果企业不具备、不符合该系统原始开发环境或条件,就不能简单地取得相同的效果。 ERP应用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对企业实施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而我国企业同发达国家同等规模企业相比,生产、组织、管理、文化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若想ERP应用成功,企业必须进行必要的机构调整,即对公司进行结构改革,这同时也是公司工作流程的优化过程。这不但能为ERP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也使公司业务处理流程趋于合理化。这个过程也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疑将使用另一重要手段,即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七、企业标准化对企业管理的贡献 1.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根本任务是以有限的资源投入,生产出符合顾客需求和期望的产品,并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获得最大利益以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为此,企业必须把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加以系统、科学地管理,降低成本消耗,提高质量和效率,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企业生产、技术、经营活动中,标准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首先,标准化直接为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质和量的方面提供了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准则:其次,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必须通过制定、贯彻和实施标准,建立起系统的、可控的、符合客观规律和行为科学的最佳秩序;再其次,充分利用标准化的简化、统一、协调、优化原则,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项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生产的社会化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为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在全社会进行跨国界的专业化分工,现代产品的功能和结构越来越复杂,要求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范围越来越全球化。这样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必须依赖标准化,使生产活动高度协调统一,使生产的全过程受控并有序地、系统地联系起来。 3.标准化是实现管理科学和现代化的基础 企业的科学管理离不开标准化,早在1911年,“管理之父”泰勒就在《工业管理原理》一书中指出:标准化为企业科学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途径。标准是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企业各项活动的依据。标准化把企业生产全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组织起来,按系统工程的原理,使输入转变为输出成为增值的过程,各项活动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建立起生产、经营的最佳秩序。 4.企业标准化有利于促进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使用高新技术,实现技术进步 企业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不仅能对常规的标准化信息及情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使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岗位能及时获得并使用有效的标准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应用计算机、数据库、传感技术、网络和远程通迅技术在电子商务、计算机辅助生产、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方面推动企业技术革命,使企业运用新技术获得更大的成功。八、企业标准化与ERP系统共同作用于企业,才能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当前企业的生产规模、经济实力、技术能力已经不完全是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主要条件,而信息化手段和能力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而ERP系统正是能够满足企业的这种需求,为企业决策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据企业大量基础数据信息,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从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某些人认为引进ERP系统,就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标准化就失去了作用,这句话显然是不对的。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本身并不能创造任何东西,不会变革企业管理,信息化只能加快对信息的响应和处理速度,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办事效率而已。而企业如果按照企业标准化要求建立起企业标准体系表,并能贯彻实施此标准体系表,将能从大到企业战略规划管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产品开发创新、优化经营管理、加速技术改造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小到企业每一项业务都有其工作流程,做到企业从上到下的有序、高效运行管理。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当然ERP系统把企业的基础数据进行了集成,是企业达到更高层次经营管理能力的构架和平台,提高了企业在竞争中的反应速度。当然企业的管理水平越高,越能充分发挥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优势。所以企业标准化与ERP系统是相辅相成地共同作用于企业,相互促进。能有效地充分利用这两种手段对企业管理的贡献,将不可估量地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希望能帮到您。

应用价值的高度要站在高层的角度去写;就当前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介绍,分析;比如成本管控点的提升方面,成本管控手段的创新方面,成本管控的效益方面,以及长远角度去看----使用ERP系统的“利”(如形成企业独特的数据沉淀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后续项目做参考与决策、逐步放弃手工化办公进入无纸化办公时代、杜绝高层担心的人为因素成分等等);可以在百度文库里找找的;

是的 我给你基于ERP系统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 基于ERP系统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我发给你 应该详细的阐述一下ERP的作用以及你的理解! 加我 给你

写erp系统的论文不好写。erp系统的论文不管哪个方向都有人研究发布,要找到创新点是并不容易的。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ERP论文发表心情

一个由 Gartner Group 开发的概念,描述下一代制造商业系统和制造资源计划(MRP II)软件。它将包含客户/服务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除了已有的标准功能,它还包括其它特性,如品质、过程运作管理、以及调整报告等。特别是,ERP采用的基础技术将同时给用户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独立性从而更加容易升级。ERP的关键在于所有用户能够裁剪其应用,因而具有天然的易用性。Gartner Group提出ERP具备的功能标准应包括四个方面:1.超越MRPⅡ范围的集成功能包括质量管理;试验室管理;流程作业管理;配方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维护管理;管制报告和仓库管理。2.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包括既可支持离散又可支持流程的制造环境;按照面向对象的业务模型组合业务过程的能力和国际范围内的应用。3.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包括在整个企业内采用控制和工程方法;模拟功能;决策支持和用于生产及分析的图形能力。4.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包括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图形用户界面(GUI);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CASE),面向对象技术;使用SQL对关系数据库查询;内部集成的工程系统、商业系统、数据采集和外部集成 (EDI)。ERP是对MRPⅡ的超越,从本质上看,ERP仍然是以MRPⅡ为核心,但在功能和技术上却超越了传统的MRPⅡ,它是以顾客驱动的、基于时间的、面向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资源计划。一、ERP系统的管理思想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换句话说,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的思想,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此外,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都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实现,要求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间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实现企业管理从“高耸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机构的转变,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总之,借助IT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ERP系统得以将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变成现实中可实施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二、应用ERP与企业的关系ERP是借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来改造原企业旧的管理模式,是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ERP软件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中,其应用深度和广度都不到位,多数企业的效果不显著,没有引起企业决策者的震动和人们的广泛关注。1.实施ERP是企业管理全方位的变革企业领导层应该首先是受教育者,其次才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贯彻者和实施者,规范企业管理及其有关环节,使之成为领导者、管理层及员工自觉的行动,使现代管理意识扎根于企业中,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国外企业实施ERP 似乎没有讨论的余地,全盘接受,自觉性强。其实,办企业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而我们还要等待思想提高,观念更新,有时还要避开锋芒,迁就陈腐,互相推诿。如果我们不坚决向这些陋习告别,这场全方位的变革就会反复、甚至夭折。2.企业管理班子要取得共识要眼睛向内,练好内功,做好管理的基础工作,这是任何再好的应用软件和软件供应商都无法提供的,只能靠自己勤勤恳恳地耕耘。把ERP的实施称为"第一把手工程",这说明了企业的决策者在ERP实施过程中的特殊作用。ERP是一个管理系统,牵动全局,没有第一把手的参与和授权,很难调动全局。3.ERP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ERP的投入和产出与其他固定资产设备的投入和产出比较,并不那么直观、浅显和明了,投入不可能马上得到回报,见到效益。ERP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能立竿见影,它所贯彻的主要是管理思想,这是企业管理中的一条红线。它长期起作用、创效益,在不断深化中向管理要效益。此外,实施ERP还要因地制宜,因企业而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上相应的系统,而不是笼统地都上小型机,或者不顾企业的规模上 WindowsNT,这样长期运作,对企业危害性极大。其次,这种投入不是一劳永逸的,由于技术的发展很快,随着工作的深入,企业会越来越感到资源的紧缺,因此,每年应有相应的投入,才能保证系统健康地运转。4.ERP的实施需要复合型人才他们既要懂计算机技术,又要懂管理。当前高校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但企业领导者常把这样不多的人才当作一般管理者,没有把他们当作是企业来之不易的财富,是一支重要的队伍。这与长期忽视管理有关,这些复合型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远远不及市场开拓人员和产品开发者,而是"辅助"角色,不是政策倾斜对象,这种因素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另外,当企业上ERP时,这些复合型人才起到了先导作用,而一旦管理进入常规,他们似乎又成为多余的人,这已成为必然规律。在人才市场上,复合型人才最为活跃,那些有眼力的企业家都会下功夫挖掘人才,而这也不利于实施队伍的稳定。总之,条件具备的企业要不失时机地上ERP管理系统,不能只搞纯理论研究、再研究,长时间地考察。要首先整理好内部管理基本数据,选定或开发适合自己企业的ERP软件,条件成熟了就上。三、ERP的风险及其预防企业的条件无论多优越,所做的准备无论多充分,实施的风险仍然存在。在ERP系统的实施周期中,各种影响因素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是保证ERP系统实施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ERP项目的风险通常人们在考虑失败的因素时,一般着重于对实施过程中众多因素的分析,而往往忽视项目启动前和实施完成后ERP系统潜在的风险。对于ERP项目而言,风险存在于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规划、项目预准备、实施过程和系统运行。归纳起来,ERP项目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缺乏规划或规划不合理;2. 项目预准备不充分,表现为硬件选型及ERP软件选择错误;3. 实施过程控制不严格,阶段成果未达标;4. 设计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环节;5. 实施效果未做评估或评估不合理;6. 系统安全设计不完善,存在系统被非法入侵的隐患;7. 灾难防范措施不当或不完整,容易造成系统崩溃。1.战略规划企业是否存在一个五年的IT系统规划?随着社会的信息化,IT系统对于企业不仅是工具,更是技术手段。ERP作为IT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企业的长期规划,是长期规划的手段和保证。ERP的目标源于IT系统规划,是评价ERP系统成败的基本标准,应依据IT系统规划,明确ERP 系统的实施范围和实施内容。2.项目预准备确定硬件及网络方案、选择ERP系统和评估咨询合作伙伴是该阶段的三项主要任务,也是ERP系统实施的三大要素。硬件及网络方案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ERP系统功能的强弱决定企业需求的满足程度;咨询合作伙伴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决定实施过程的质量及实施成效。3.项目实施控制在ERP系统实施中,通常采用项目管理技术对实施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有效的实施控制表现在科学的实施计划、明确的阶段成果和严格的成果审核。不仅如此,有效的控制还表现在积极的协调和通畅的信息传递渠道。实施ERP 的组织机构包括:指导委员会、项目经理、外部咨询顾问、IT部门、职能部门的实施小组和职能部门的最终用户。部门之间协调和交流得好坏决定实施过程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目前,在企业缺乏合适的项目经理的条件下,这一风险尤其明显和严重。4.业务流程控制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是在项目实施的设计阶段完成的。流程中的控制和监督环节保证ERP在正式运行后,各项业务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避免企业遭受人为损失。设计控制环节时,要兼顾控制和效率。过多的控制环节和业务流程冗余势必降低工作效率。而控制环节不足又会有业务失控的风险。5.项目实施效果虽然项目评估是ERP实施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但这并不意味着项目评估不重要。相反,项目评估的结果是ERP实施效果的直接反映。正确地评价实施成果,离不开清晰的实施目标、客观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法。目前普遍存在着忽视项目评估的问题。忽视项目评估将带来实施小组不关心实施成果这一隐患。这正是ERP项目的巨大风险所在。6.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安全包括:操作系统授权、网络设备权限、应用系统功能权限、数据访问权限、病毒的预防、非法入侵的监督、数据更改的追踪、数据的安全备份与存档、主机房的安全管理规章、系统管理员的监督,等等。目前,企业中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员较少,计算机接入Internet的也不多。因此,在实施ERP系统时,普遍存在着不重视系统安全的现象。诸如:用户不注意口令保密、超级用户授权多人等。缺乏安全意识的直接后果是系统在安全设计上存在着漏洞和缺陷。近年来,不断有报章披露银行或企业计算机系统被非法入侵的消息,这给企业敲响了警钟。7.意外事故或灾难水灾、火灾、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ERP系统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企业正式启用ERP系统后,这种破坏将直接造成业务交易的中断,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未雨绸缪的策略和应对措施是降低这一风险的良方。如建立远程备份和恢复机制;在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恢复手工处理业务的步骤和措施。四、ERP应用成功的标志ERP应用是否成功,原则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衡量:1. 系统运行集成化:这是ERP应用成功在技术解决方案方面最基本的表现。ERP系统是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管理的软件系统,其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软件的应用将跨越多个部门甚至多个企业。为了达到预期设定的应用目标,最基本的要求是系统能够运行起来,实现集成化应用,建立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一般来说,如果ERP系统仅在财务部门应用,只能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改善应收帐款和资金管理;仅在销售部门应用,只能加强和改善营销管理;仅在库存管理部门应用,只能帮助掌握存货信息;仅在生产部门应用只能辅助制定生产计划和物资需求计划。只有集成一体化运行起来,才有可能达到:降低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控制经营风险;控制产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和合格率;减少财务坏帐、呆帐金额等。这些目标能否真正达到,还要取决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效果。2. 业务流程合理化:这是ERP应用成功在改善管理效率方面的体现。ERP应用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对企业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因此,ERP应用成功也即意味着企业业务处理流程趋于合理化,并实现了ERP应用的以下几个最终目标:企业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企业面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大大加快;客户满意度显著改善。3. 绩效监控动态化:ERP的应用,将为企业提供丰富的管理信息。如何用好这些信息并在企业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真正起到作用,是衡量ERP应用成功的另一个标志。在ERP系统完全投入实际运行后,企业应根据管理需要,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设计出一套动态监控管理绩效变化的报表体系,以期即时反馈和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一般是在ERP系统实施完成后由企业设计完成。企业如未能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建立起自己的绩效监控系统,将意味着ERP系统应用没有完全成功。4. 管理改善持续化:随着ERP系统的应用和企业业务流程的合理化,企业管理水平将会明显提高。为了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程度,可以依据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企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过程本身并不是目的,为企业建立一个可以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不断改善管理的机制,才是真正目的。这也是ERP应用成功的一个经常不被人们重视的标志。ERP实例我们举个现实例子来说明一下什么是ERP。一天中午,丈夫在外给家里打电话:“亲爱的老婆,晚上我想带几个同事回家吃饭可以吗? ”(订货意向)妻子:“当然可以,来几个人,几点来,想吃什么菜?”丈夫:“6个人,我们7点左右回来,准备些酒,烤鸭,番茄炒蛋,凉菜,蛋花汤……。你看可以吗?”(商务沟通)妻子:“没问题,我会准备好的。”(订单确认)妻子记录下需要做的菜单(mps计划),具体要准备的东西:鸭,酒,番茄,鸡蛋,调料……(bom物料清单),发现需要:1只鸭蛋,5瓶酒,4个鸡蛋……(bom展开), 炒蛋需要6个鸡蛋,蛋花汤需要4个鸡蛋(共用物料)。打开冰箱一看(库房),只剩下2个鸡蛋(缺料)。来到自由市场,妻子:“请问鸡蛋怎么卖?”(采购询价)小贩:“1个1元,半打5元,1打9。5元。”妻子:“我只需要8个,但这次买1打。”(经济批量采购)妻子:“这有一个坏的,换一个。”(验收,退料,换料)回到家中,准备洗采,切菜,炒菜……(工艺线路),厨房中有燃气灶,微波炉,电饭煲……(工作中心)。妻子发现拨鸭毛最费时间(瓶颈工序,关键工艺路线),用微波炉自己做烤鸭可能来不及(产能不足),于是在楼下的餐厅里买现成的(产品委外)。下午4点,电话铃又响:“妈妈,晚上几个同学想来家里吃饭,你帮忙准备一下。”(紧急订单)“好的,你们想吃什么,爸爸晚上也有客人,你愿意和他们一起吃吗?”“菜你看着办吧,但一定要有番茄炒鸡蛋,我们不和大人一起吃,6:30左右回来。”(不能并单处理)“好的,肯定让你们满意。”(订单确定)鸡蛋又不够了,打电话叫小贩送来。(紧急采购)6:30,一切准备就绪,可烤鸭还没送来,急忙打电话询问:“我是李太,怎么订的烤鸭还不送来?”(采购委外单跟催)“不好意思,送货的人已经走了,可能是堵车吧,马上就会到的。”门铃响了。“李太太,这是您要的烤鸭。请在单上签一个字。”(验收,入库,转应付账款)6:45,女儿的电话:“妈妈,我想现在带几个朋友回家吃饭可以吗?”(呵呵,又是紧急订购意向,要求现货)“不行呀,女儿,今天妈已经需要准备两桌饭了,时间实在是来不及,真的非常抱歉,下次早点说,一定给你们准备好。”(哈哈,这就是erp的使用局限,要有稳定的外部环境,要有一个起码的提前期)送走了所有客人,疲惫的妻子坐在沙发上对丈夫说:“亲爱的,现在咱们家请客的频率非常高,应该要买些厨房用品了(设备采购),最好能再雇个小保姆(连人力资源系统也有接口了)。”丈夫:“家里你做主,需要什么你就去办吧。”(通过审核)妻子:“还有,最近家里花销太大,用你的私房钱来补贴一下,好吗?”(最后就是应收货款的催要)

是的 我给你基于ERP系统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 基于ERP系统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我发给你 应该详细的阐述一下ERP的作用以及你的理解! 加我 给你

论文想写好,先要找好相关资料,列好大纲,确定好题目,老师同意后在下笔希望能够帮助你,关于企业信息化管理专业论文是我们特长,我们的服务特色:支持支付宝交易,保证你的资金安全。3种服务方式,文章多重审核,保证文章质量。附送相似度检测报告,让你用得放心。修改不限次数,再刁难的老师也能过。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摘 要〕企业成功实施ERP项目,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但在ERP实施的过程中,企业也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失败风险。到目前为止,虽然我国许多企业在积极尝试和实施ERP项目,但成功率却极低。因此,只有充分认识ERP实施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而正确地估计和控制风险,从而降低风险,才能提高ERP成功实施的概率。本文较详细地剖析了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外部风险,同时总结了ERP实施的经验教训,并分析了ERP实施失败的原因,这些分析将会为企业成功实施ERP项目提供有益的帮助。〔关键词〕ERP项目; 实施; 经验教训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07)11-0007-03一、前 言 近一两年来,围绕ERP的研究文章很多,几乎覆盖了ERP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ERP理念在中国的推广。虽然不同作者观点不尽相同,但至少有一点是所有作者都认同的,那就是成功应用ERP系统取决于3个方面,可形象地用如下公式表示:ERP应用成功=有准备的企业 合适的软件 成功实施。而三者之间,成功实施是保证ERP系统应用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不少准备实施或正在实施ERP的企业往往对ERP实施方法和模式认识不清,给实施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本文将着力解决ERP项目实施中的各种问题,供用户参考。ERP软件与一般财务软件或小型软件应用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实施”这个概念。一般的财务软件或其他小型应用软件,只要软件开发商或经销商对用户稍做培训,用户便可以操作软件,软件应用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软件本身的质量,ERP系统则迥然不同,所谓“三分软件,七分实施”。 ERP软件“实施”(Implementation)这个概念目前在我国尚不能被社会广泛接受。企业习惯上还认为花钱买了软件,软件开发商就有责任免费帮助企业把软件用起来,而不知道ERP软件需要一个规范化的“实施”过程,这个过程既耗时间、耗人力,还需要企业单独支付实施费用。对ERP软件“实施”这个概念的理解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难度很大;需要有实施方法论的指导;需要一支专门从事软件实施的专业化队伍;需要针对软件编制标准化培训教材。 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不仅仅是对用户进行软件操作培训,更重要的是应首先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Reengineering),理顺和规范企业管理。这是企业管理软件实施的一个重要步骤。 企业管理软件实施不仅仅是指导用户如何使用软件,而且要协助用户进行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编码。 企业管理软件实施不仅仅要求企业使用软件提供的规范管理模式,还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也能根据用户的特殊业务处理需求对软件进行客户化改造。 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是一个耗费时间、人力与资金的过程,实施周期少则半年,多则2~4年。实施费用少则与软件价格相当,多则达到软件购买价格的数倍。 ERP软件系统的实施是改变和优化业务处理过程的催化剂。整个软件实施过程要求将业务流程的调整和重新设计与软件功能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步进行。其中对企业管理将要产生的冲击可能包括:对竞争策略的改变、组织机构的调整及各部门职责的重新界定、对每个人工作职责及工作方式的改变等。这些变化会更有利于企业商业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对每个员工包括所有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挑战,企业决策层能否理解和接受这种理念对于软件实施能否成功至关重要。 二、企业实施ERP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前企业在实施ERP系统时,按参与实施的主体来分,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企业方面的原因和实施单位的原因。 1. 企业方面的原因 (1)基础数据薄弱。建立企业的基础数据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新系统的实施是建立在完善的基础数据之上的。在目前的情况下建立这样的数据体系也是ERP实施的一部分;不同企业在基础数据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实施方在做需求分析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一差别。 (2)人为因素。企业员工接受新系统需要有一个心理认同和操作熟练的过程。如果新系统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员工的工作量,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使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被放大。而在ERP实施过程中,初始阶段工作量加大几乎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另外新的管理方式对于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起部分人的岗位危机;新的管理方式还会触犯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领导没有坚定不移的态度,这些人就会采用抵触的态度使项目无法进行下去。这也就是许多人呼吁要将ERP实施搞成一把手工程的原因。 (3)管理流程不畅。对此问题各种文章呼吁的最为强烈,并提出“业务流程重组是ERP实施的前提条件”,但是该如何重组没有人给出具体方法。 (4)对于实施所要达到的目标不明确。企业对于新系统并不熟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又很少,要提出很明确的目标十分困难。因此企业认为系统功能越多越好,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进行选择,使得实施方将许多没有把握甚至是不能做到的事情承诺下来,为以后的实施留下了隐患。许多企业对实施ERP系统缺乏正确的期望,以为ERP系统是“万灵药”,可以解决企业存在的一切问题,或是看到别的企业实施了ERP系统而盲目攀比。 (5)基础数据量庞大。一些企业试图在实施期内将这些工作一次性完成,实际上这是不现实的。但也有另一个极端,只将软件流程空转起来,工作中需要什么数据再添什么,这将产生两个问题,一是许多实施工作没有基础数据无法进行,把这项工作放到以后该由谁来做?二是新系统的使用工作量加大,例如在数据完备的情况下产生一张工单5分钟即可完成,反之建立工单前还要编制作业计划,可能要花费5个小时。尽管可以用“以后再做这项工作就简单了”的话来安慰,但它对项目实施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6)希望得到一个现成的“产品”。从企业角度来考虑,在维持正常生产条件下,长期进行一项大规模的“管理改造”是不现实的,希望能得到一个能拿来就用的“产品”,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基础数据建立、软件的使用必须经过企业员工之手才能完成,软件实施毕竟不同于一个产品的应用。甚至有些用户过多地以现行的流程评估系统,对商品化的ERP软件提出过多不切实际的客户化修改要求。 (7)人力投入不够。这也是许多文章所强调的原因,引进的先进管理手段首先要由企业骨干来使用,但“骨干”的含义也就意味着他们是生产中离不开的。因此企业实际上也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不抽调骨干实施难以做好,而骨干长期调离生产又确实有困难。项目实施过程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参与远远不够,项目小组的成员以技术人员为主而不是以相关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为主;主要考虑技术适用性而不是管理适用性;只注重ERP系统可能带来的效益而忽视了实施ERP系统存在的风险。 2. 实施单位的原因 我国现代化管理基础相当薄弱,而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又很快,给人一种追不上的感觉。实施人员也总是处于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多少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由于对实施的系统不是十分熟悉,对所能达到的目标也就不清楚,一般来说是套用以往MIS开发的老路,将实施项目当成开发项目对待,使得工作干了许多却看不到成效; 没有把所实施项目当作一种管理技术对待,这一点从各实施单位的人员构成以及技术交流研讨的内容上都可以反映出来;实施目标不明确使得实施结果完全取决于具体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他对该项目的理解。换句话说,实施不仅没能体现出设备管理软件的管理风格,甚至没能体现出实施单位的管理思想,而完全是个人风格,这一点与软件供应商没能提供详细的实施指导有直接关系。实施队伍不稳定:这也是中国软件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实施如能在预期时间内完成,还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拖的时间太长对实施队伍就是一个考验,由于实施方法不规范,人员一旦发生流动则所做的工作很容易脱节。不平等的甲乙方关系:乙方在合同签字前曲意迎合甲方的各种要求,尽管有作假的嫌疑,但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更大些,合同执行中甲方的要求越提越多、越提越详尽,直至乙方最后无法满足,双方陷入僵局。实施ERP系统时尚未认识到专业咨询顾问带来的巨大价值和帮助。国外开展实施工作前都有管理咨询公司为企业提供实施方案,而在国内缺少相应的机构,即使有,开价都很高,难以为企业接受。在国内的ERP实践中这部分工作实际上由实施单位来承担。企业实施ERP系统是效益与风险并存。只有正确认识风险,控制风险,进而降低风险,才能成功实施ERP系统,充分享受ERP系统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 〔摘 要〕企业成功实施ERP项目,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但在ERP实施的过程中,企业也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失败风险。到目前为止,虽然我国许多企业在积极尝试和实施ERP项目,但成功率却极低。因此,只有充分认识ERP实施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而正确地估计和控制风险,从而降低风险,才能提高ERP成功实施的概率。本文较详细地剖析了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外部风险,同时总结了ERP实施的经验教训,并分析了ERP实施失败的原因,这些分析将会为企业成功实施ERP项目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ERP项目; 实施; 经验教训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07)11-0007-03 一、前 言 近一两年来,围绕ERP的研究文章很多,几乎覆盖了ERP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ERP理念在中国的推广。虽然不同作者观点不尽相同,但至少有一点是所有作者都认同的,那就是成功应用ERP系统取决于3个方面,可形象地用如下公式表示:ERP应用成功=有准备的企业 合适的软件 成功实施。而三者之间,成功实施是保证ERP系统应用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不少准备实施或正在实施ERP的企业往往对ERP实施方法和模式认识不清,给实施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本文将着力解决ERP项目实施中的各种问题,供用户参考。ERP软件与一般财务软件或小型软件应用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实施”这个概念。一般的财务软件或其他小型应用软件,只要软件开发商或经销商对用户稍做培训,用户便可以操作软件,软件应用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软件本身的质量,ERP系统则迥然不同,所谓“三分软件,七分实施”。 ERP软件“实施”(Implementation)这个概念目前在我国尚不能被社会广泛接受。企业习惯上还认为花钱买了软件,软件开发商就有责任免费帮助企业把软件用起来,而不知道ERP软件需要一个规范化的“实施”过程,这个过程既耗时间、耗人力,还需要企业单独支付实施费用。对ERP软件“实施”这个概念的理解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难度很大;需要有实施方法论的指导;需要一支专门从事软件实施的专业化队伍;需要针对软件编制标准化培训教材。 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不仅仅是对用户进行软件操作培训,更重要的是应首先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Reengineering),理顺和规范企业管理。这是企业管理软件实施的一个重要步骤。 企业管理软件实施不仅仅是指导用户如何使用软件,而且要协助用户进行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编码。 企业管理软件实施不仅仅要求企业使用软件提供的规范管理模式,还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也能根据用户的特殊业务处理需求对软件进行客户化改造。 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是一个耗费时间、人力与资金的过程,实施周期少则半年,多则2~4年。实施费用少则与软件价格相当,多则达到软件购买价格的数倍。 ERP软件系统的实施是改变和优化业务处理过程的催化剂。整个软件实施过程要求将业务流程的调整和重新设计与软件功能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步进行。其中对企业管理将要产生的冲击可能包括:对竞争策略的改变、组织机构的调整及各部门职责的重新界定、对每个人工作职责及工作方式的改变等。这些变化会更有利于企业商业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对每个员工包括所有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挑战,企业决策层能否理解和接受这种理念对于软件实施能否成功至关重要。 二、企业实施ERP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前企业在实施ERP系统时,按参与实施的主体来分,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企业方面的原因和实施单位的原因。 1. 企业方面的原因 (1)基础数据薄弱。建立企业的基础数据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新系统的实施是建立在完善的基础数据之上的。在目前的情况下建立这样的数据体系也是ERP实施的一部分;不同企业在基础数据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实施方在做需求分析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一差别。 (2)人为因素。企业员工接受新系统需要有一个心理认同和操作熟练的过程。如果新系统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员工的工作量,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使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被放大。而在ERP实施过程中,初始阶段工作量加大几乎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另外新的管理方式对于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起部分人的岗位危机;新的管理方式还会触犯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领导没有坚定不移的态度,这些人就会采用抵触的态度使项目无法进行下去。这也就是许多人呼吁要将ERP实施搞成一把手工程的原因。 (3)管理流程不畅。对此问题各种文章呼吁的最为强烈,并提出“业务流程重组是ERP实施的前提条件”,但是该如何重组没有人给出具体方法。 (4)对于实施所要达到的目标不明确。企业对于新系统并不熟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又很少,要提出很明确的目标十分困难。因此企业认为系统功能越多越好,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进行选择,使得实施方将许多没有把握甚至是不能做到的事情承诺下来,为以后的实施留下了隐患。许多企业对实施ERP系统缺乏正确的期望,以为ERP系统是“万灵药”,可以解决企业存在的一切问题,或是看到别的企业实施了ERP系统而盲目攀比。 (5)基础数据量庞大。一些企业试图在实施期内将这些工作一次性完成,实际上这是不现实的。但也有另一个极端,只将软件流程空转起来,工作中需要什么数据再添什么,这将产生两个问题,一是许多实施工作没有基础数据无法进行,把这项工作放到以后该由谁来做?二是新系统的使用工作量加大,例如在数据完备的情况下产生一张工单5分钟即可完成,反之建立工单前还要编制作业计划,可能要花费5个小时。尽管可以用“以后再做这项工作就简单了”的话来安慰,但它对项目实施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6)希望得到一个现成的“产品”。从企业角度来考虑,在维持正常生产条件下,长期进行一项大规模的“管理改造”是不现实的,希望能得到一个能拿来就用的“产品”,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基础数据建立、软件的使用必须经过企业员工之手才能完成,软件实施毕竟不同于一个产品的应用。甚至有些用户过多地以现行的流程评估系统,对商品化的ERP软件提出过多不切实际的客户化修改要求。 (7)人力投入不够。这也是许多文章所强调的原因,引进的先进管理手段首先要由企业骨干来使用,但“骨干”的含义也就意味着他们是生产中离不开的。因此企业实际上也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不抽调骨干实施难以做好,而骨干长期调离生产又确实有困难。项目实施过程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参与远远不够,项目小组的成员以技术人员为主而不是以相关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为主;主要考虑技术适用性而不是管理适用性;只注重ERP系统可能带来的效益而忽视了实施ERP系统存在的风险。 2. 实施单位的原因 我国现代化管理基础相当薄弱,而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又很快,给人一种追不上的感觉。实施人员也总是处于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多少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由于对实施的系统不是十分熟悉,对所能达到的目标也就不清楚,一般来说是套用以往MIS开发的老路,将实施项目当成开发项目对待,使得工作干了许多却看不到成效; 没有把所实施项目当作一种管理技术对待,这一点从各实施单位的人员构成以及技术交流研讨的内容上都可以反映出来;实施目标不明确使得实施结果完全取决于具体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他对该项目的理解。换句话说,实施不仅没能体现出设备管理软件的管理风格,甚至没能体现出实施单位的管理思想,而完全是个人风格,这一点与软件供应商没能提供详细的实施指导有直接关系。实施队伍不稳定:这也是中国软件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实施如能在预期时间内完成,还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拖的时间太长对实施队伍就是一个考验,由于实施方法不规范,人员一旦发生流动则所做的工作很容易脱节。不平等的甲乙方关系:乙方在合同签字前曲意迎合甲方的各种要求,尽管有作假的嫌疑,但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更大些,合同执行中甲方的要求越提越多、越提越详尽,直至乙方最后无法满足,双方陷入僵局。实施ERP系统时尚未认识到专业咨询顾问带来的巨大价值和帮助。国外开展实施工作前都有管理咨询公司为企业提供实施方案,而在国内缺少相应的机构,即使有,开价都很高,难以为企业接受。在国内的ERP实践中这部分工作实际上由实施单位来承担。企业实施ERP系统是效益与风险并存。只有正确认识风险,控制风险,进而降低风险,才能成功实施ERP系统,充分享受ERP系统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 三、ERP项目实施的经验总结和解决办法 (1)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应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不同规模的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信息收集、存储和使用方式,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手工方式和简单的信息系统可能已经满足不了企业高效运作的需要,集成高效的电脑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了驾驭信息的有力工具。 (2)企业的后滞信息化建设难度较大。许多大型的国际化企业已经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在新开一家工厂的同时已经包括了信息系统的硬件建设,已经确定了管理模式,也已经有与其管理模式相适应的软件实施模板甚至是已经实施好的管理软件;而国内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及整个管理模式的转变进程使得信息化建设普遍滞后,在信息化建设时必然产生原有管理模式与新管理模式或新的业务规范的较大冲突,能否顺利解决这些冲突是影响信息化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 (3)ERP的开始实施需要顾问公司的指导。对于一个传统的、没有MRP、ERP概念的企业,在实施ERP的过程中离不开顾问公司的指导。由于实施企业开始没有熟悉实施ERP软件的人员,对可能涉及的业务调整也缺乏指导性的意见,而顾问公司可以很好地承担着这一角色,顾问公司可以提供从项目管理、业务重整到技术支持和多层次员工培训的服务,为ERP系统的成功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业务整改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管理的变革最终需要业务层面的支持,业务整改是ERP实施遇到的首要问题,由于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业务整改不仅涉及业务操作方式的变化,而且整改过程中的困难来自业务人员对这种变化的认同,更大的阻力来自由此而带来的部门之间、岗位之间职责与权利的调整。新的管理方式需要新的业务操作模式支持,业务整改必须下大力度执行下去。 (5)ERP系统是一把手工程,同时需要全员意识。包括业务整改在内的管理变革不可避免地与企业、部门、岗位的责、权、利相关,要么需要建立新的考核体系,要么需对旧的考核方式进行修改。ERP项目是一个信息系统项目,更是一个管理项目已经得到共识。之所以称其为一把手工程,就是强调企业一把手必须充分重视并能够做到一贯支持这一工作;之所以说需要全员意识,是因为其与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相关,由于企业本身业务的集成性,某个岗位的效率低下必将成为整个企业业务运作的瓶颈,只有树立起全员意识才能够保证整个企业的高效运作。 主要参考文献 〔1〕 师彪,于新花. 企业分析系统——智能分析平台研究和新算法模型综述〔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21(1):3-7. 〔2〕 于新花. ERP项目实施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J〕.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5,(4). ERP项目实施的经验教训总结 张凌峰 师 彪 李先华

ERP论文发表

一个由 Gartner Group 开发的概念,描述下一代制造商业系统和制造资源计划(MRP II)软件。它将包含客户/服务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除了已有的标准功能,它还包括其它特性,如品质、过程运作管理、以及调整报告等。特别是,ERP采用的基础技术将同时给用户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独立性从而更加容易升级。ERP的关键在于所有用户能够裁剪其应用,因而具有天然的易用性。Gartner Group提出ERP具备的功能标准应包括四个方面:1.超越MRPⅡ范围的集成功能包括质量管理;试验室管理;流程作业管理;配方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维护管理;管制报告和仓库管理。2.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包括既可支持离散又可支持流程的制造环境;按照面向对象的业务模型组合业务过程的能力和国际范围内的应用。3.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包括在整个企业内采用控制和工程方法;模拟功能;决策支持和用于生产及分析的图形能力。4.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包括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图形用户界面(GUI);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CASE),面向对象技术;使用SQL对关系数据库查询;内部集成的工程系统、商业系统、数据采集和外部集成 (EDI)。ERP是对MRPⅡ的超越,从本质上看,ERP仍然是以MRPⅡ为核心,但在功能和技术上却超越了传统的MRPⅡ,它是以顾客驱动的、基于时间的、面向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资源计划。一、ERP系统的管理思想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换句话说,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的思想,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此外,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都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实现,要求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间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实现企业管理从“高耸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机构的转变,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总之,借助IT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ERP系统得以将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变成现实中可实施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二、应用ERP与企业的关系ERP是借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来改造原企业旧的管理模式,是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ERP软件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中,其应用深度和广度都不到位,多数企业的效果不显著,没有引起企业决策者的震动和人们的广泛关注。1.实施ERP是企业管理全方位的变革企业领导层应该首先是受教育者,其次才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贯彻者和实施者,规范企业管理及其有关环节,使之成为领导者、管理层及员工自觉的行动,使现代管理意识扎根于企业中,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国外企业实施ERP 似乎没有讨论的余地,全盘接受,自觉性强。其实,办企业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而我们还要等待思想提高,观念更新,有时还要避开锋芒,迁就陈腐,互相推诿。如果我们不坚决向这些陋习告别,这场全方位的变革就会反复、甚至夭折。2.企业管理班子要取得共识要眼睛向内,练好内功,做好管理的基础工作,这是任何再好的应用软件和软件供应商都无法提供的,只能靠自己勤勤恳恳地耕耘。把ERP的实施称为"第一把手工程",这说明了企业的决策者在ERP实施过程中的特殊作用。ERP是一个管理系统,牵动全局,没有第一把手的参与和授权,很难调动全局。3.ERP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ERP的投入和产出与其他固定资产设备的投入和产出比较,并不那么直观、浅显和明了,投入不可能马上得到回报,见到效益。ERP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能立竿见影,它所贯彻的主要是管理思想,这是企业管理中的一条红线。它长期起作用、创效益,在不断深化中向管理要效益。此外,实施ERP还要因地制宜,因企业而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上相应的系统,而不是笼统地都上小型机,或者不顾企业的规模上 WindowsNT,这样长期运作,对企业危害性极大。其次,这种投入不是一劳永逸的,由于技术的发展很快,随着工作的深入,企业会越来越感到资源的紧缺,因此,每年应有相应的投入,才能保证系统健康地运转。4.ERP的实施需要复合型人才他们既要懂计算机技术,又要懂管理。当前高校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但企业领导者常把这样不多的人才当作一般管理者,没有把他们当作是企业来之不易的财富,是一支重要的队伍。这与长期忽视管理有关,这些复合型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远远不及市场开拓人员和产品开发者,而是"辅助"角色,不是政策倾斜对象,这种因素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另外,当企业上ERP时,这些复合型人才起到了先导作用,而一旦管理进入常规,他们似乎又成为多余的人,这已成为必然规律。在人才市场上,复合型人才最为活跃,那些有眼力的企业家都会下功夫挖掘人才,而这也不利于实施队伍的稳定。总之,条件具备的企业要不失时机地上ERP管理系统,不能只搞纯理论研究、再研究,长时间地考察。要首先整理好内部管理基本数据,选定或开发适合自己企业的ERP软件,条件成熟了就上。三、ERP的风险及其预防企业的条件无论多优越,所做的准备无论多充分,实施的风险仍然存在。在ERP系统的实施周期中,各种影响因素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是保证ERP系统实施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ERP项目的风险通常人们在考虑失败的因素时,一般着重于对实施过程中众多因素的分析,而往往忽视项目启动前和实施完成后ERP系统潜在的风险。对于ERP项目而言,风险存在于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规划、项目预准备、实施过程和系统运行。归纳起来,ERP项目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缺乏规划或规划不合理;2. 项目预准备不充分,表现为硬件选型及ERP软件选择错误;3. 实施过程控制不严格,阶段成果未达标;4. 设计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环节;5. 实施效果未做评估或评估不合理;6. 系统安全设计不完善,存在系统被非法入侵的隐患;7. 灾难防范措施不当或不完整,容易造成系统崩溃。1.战略规划企业是否存在一个五年的IT系统规划?随着社会的信息化,IT系统对于企业不仅是工具,更是技术手段。ERP作为IT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企业的长期规划,是长期规划的手段和保证。ERP的目标源于IT系统规划,是评价ERP系统成败的基本标准,应依据IT系统规划,明确ERP 系统的实施范围和实施内容。2.项目预准备确定硬件及网络方案、选择ERP系统和评估咨询合作伙伴是该阶段的三项主要任务,也是ERP系统实施的三大要素。硬件及网络方案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ERP系统功能的强弱决定企业需求的满足程度;咨询合作伙伴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决定实施过程的质量及实施成效。3.项目实施控制在ERP系统实施中,通常采用项目管理技术对实施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有效的实施控制表现在科学的实施计划、明确的阶段成果和严格的成果审核。不仅如此,有效的控制还表现在积极的协调和通畅的信息传递渠道。实施ERP 的组织机构包括:指导委员会、项目经理、外部咨询顾问、IT部门、职能部门的实施小组和职能部门的最终用户。部门之间协调和交流得好坏决定实施过程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目前,在企业缺乏合适的项目经理的条件下,这一风险尤其明显和严重。4.业务流程控制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是在项目实施的设计阶段完成的。流程中的控制和监督环节保证ERP在正式运行后,各项业务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避免企业遭受人为损失。设计控制环节时,要兼顾控制和效率。过多的控制环节和业务流程冗余势必降低工作效率。而控制环节不足又会有业务失控的风险。5.项目实施效果虽然项目评估是ERP实施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但这并不意味着项目评估不重要。相反,项目评估的结果是ERP实施效果的直接反映。正确地评价实施成果,离不开清晰的实施目标、客观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法。目前普遍存在着忽视项目评估的问题。忽视项目评估将带来实施小组不关心实施成果这一隐患。这正是ERP项目的巨大风险所在。6.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安全包括:操作系统授权、网络设备权限、应用系统功能权限、数据访问权限、病毒的预防、非法入侵的监督、数据更改的追踪、数据的安全备份与存档、主机房的安全管理规章、系统管理员的监督,等等。目前,企业中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员较少,计算机接入Internet的也不多。因此,在实施ERP系统时,普遍存在着不重视系统安全的现象。诸如:用户不注意口令保密、超级用户授权多人等。缺乏安全意识的直接后果是系统在安全设计上存在着漏洞和缺陷。近年来,不断有报章披露银行或企业计算机系统被非法入侵的消息,这给企业敲响了警钟。7.意外事故或灾难水灾、火灾、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ERP系统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企业正式启用ERP系统后,这种破坏将直接造成业务交易的中断,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未雨绸缪的策略和应对措施是降低这一风险的良方。如建立远程备份和恢复机制;在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恢复手工处理业务的步骤和措施。四、ERP应用成功的标志ERP应用是否成功,原则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衡量:1. 系统运行集成化:这是ERP应用成功在技术解决方案方面最基本的表现。ERP系统是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管理的软件系统,其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软件的应用将跨越多个部门甚至多个企业。为了达到预期设定的应用目标,最基本的要求是系统能够运行起来,实现集成化应用,建立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一般来说,如果ERP系统仅在财务部门应用,只能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改善应收帐款和资金管理;仅在销售部门应用,只能加强和改善营销管理;仅在库存管理部门应用,只能帮助掌握存货信息;仅在生产部门应用只能辅助制定生产计划和物资需求计划。只有集成一体化运行起来,才有可能达到:降低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控制经营风险;控制产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和合格率;减少财务坏帐、呆帐金额等。这些目标能否真正达到,还要取决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效果。2. 业务流程合理化:这是ERP应用成功在改善管理效率方面的体现。ERP应用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对企业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因此,ERP应用成功也即意味着企业业务处理流程趋于合理化,并实现了ERP应用的以下几个最终目标:企业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企业面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大大加快;客户满意度显著改善。3. 绩效监控动态化:ERP的应用,将为企业提供丰富的管理信息。如何用好这些信息并在企业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真正起到作用,是衡量ERP应用成功的另一个标志。在ERP系统完全投入实际运行后,企业应根据管理需要,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设计出一套动态监控管理绩效变化的报表体系,以期即时反馈和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一般是在ERP系统实施完成后由企业设计完成。企业如未能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建立起自己的绩效监控系统,将意味着ERP系统应用没有完全成功。4. 管理改善持续化:随着ERP系统的应用和企业业务流程的合理化,企业管理水平将会明显提高。为了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程度,可以依据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企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过程本身并不是目的,为企业建立一个可以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不断改善管理的机制,才是真正目的。这也是ERP应用成功的一个经常不被人们重视的标志。ERP实例我们举个现实例子来说明一下什么是ERP。一天中午,丈夫在外给家里打电话:“亲爱的老婆,晚上我想带几个同事回家吃饭可以吗? ”(订货意向)妻子:“当然可以,来几个人,几点来,想吃什么菜?”丈夫:“6个人,我们7点左右回来,准备些酒,烤鸭,番茄炒蛋,凉菜,蛋花汤……。你看可以吗?”(商务沟通)妻子:“没问题,我会准备好的。”(订单确认)妻子记录下需要做的菜单(mps计划),具体要准备的东西:鸭,酒,番茄,鸡蛋,调料……(bom物料清单),发现需要:1只鸭蛋,5瓶酒,4个鸡蛋……(bom展开), 炒蛋需要6个鸡蛋,蛋花汤需要4个鸡蛋(共用物料)。打开冰箱一看(库房),只剩下2个鸡蛋(缺料)。来到自由市场,妻子:“请问鸡蛋怎么卖?”(采购询价)小贩:“1个1元,半打5元,1打9。5元。”妻子:“我只需要8个,但这次买1打。”(经济批量采购)妻子:“这有一个坏的,换一个。”(验收,退料,换料)回到家中,准备洗采,切菜,炒菜……(工艺线路),厨房中有燃气灶,微波炉,电饭煲……(工作中心)。妻子发现拨鸭毛最费时间(瓶颈工序,关键工艺路线),用微波炉自己做烤鸭可能来不及(产能不足),于是在楼下的餐厅里买现成的(产品委外)。下午4点,电话铃又响:“妈妈,晚上几个同学想来家里吃饭,你帮忙准备一下。”(紧急订单)“好的,你们想吃什么,爸爸晚上也有客人,你愿意和他们一起吃吗?”“菜你看着办吧,但一定要有番茄炒鸡蛋,我们不和大人一起吃,6:30左右回来。”(不能并单处理)“好的,肯定让你们满意。”(订单确定)鸡蛋又不够了,打电话叫小贩送来。(紧急采购)6:30,一切准备就绪,可烤鸭还没送来,急忙打电话询问:“我是李太,怎么订的烤鸭还不送来?”(采购委外单跟催)“不好意思,送货的人已经走了,可能是堵车吧,马上就会到的。”门铃响了。“李太太,这是您要的烤鸭。请在单上签一个字。”(验收,入库,转应付账款)6:45,女儿的电话:“妈妈,我想现在带几个朋友回家吃饭可以吗?”(呵呵,又是紧急订购意向,要求现货)“不行呀,女儿,今天妈已经需要准备两桌饭了,时间实在是来不及,真的非常抱歉,下次早点说,一定给你们准备好。”(哈哈,这就是erp的使用局限,要有稳定的外部环境,要有一个起码的提前期)送走了所有客人,疲惫的妻子坐在沙发上对丈夫说:“亲爱的,现在咱们家请客的频率非常高,应该要买些厨房用品了(设备采购),最好能再雇个小保姆(连人力资源系统也有接口了)。”丈夫:“家里你做主,需要什么你就去办吧。”(通过审核)妻子:“还有,最近家里花销太大,用你的私房钱来补贴一下,好吗?”(最后就是应收货款的催要)

1.谢芬芬.基于ERP的成本管理在物流企业的应用分析.经营管理者2.李景福.ERP在物流企业的地位及价值.中国市场,2007(28):58-593.任建强.ERP在物流中的应用.商业经济,2009(22):107-108 4.欧阳峥峥. ERP系统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5.吴冰冰.浅谈ERP系统在中小型物流企业中的应用.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2): 842,8446.程娅.企业资源计划(ERP)及电子商务(EC)系统在物流企业中的运用.经济师, 2006(8):160-161 7.苏杭.曾盛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制造业企业ERP.网络与信息,2009 (1):22~238.王川.物流信息系统与ERP.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18): 66-67

论文想写好,先要找好相关资料,列好大纲,确定好题目,老师同意后在下笔希望能够帮助你,关于企业信息化管理专业论文是我们特长,我们的服务特色:支持支付宝交易,保证你的资金安全。3种服务方式,文章多重审核,保证文章质量。附送相似度检测报告,让你用得放心。修改不限次数,再刁难的老师也能过。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可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应用系统三个层次进行理解。 管理思想:ERP首先体现管理思想,其宗旨是通过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数据,帮助企业整合各种资源,提升运营效率和经营水平。软件产品:ERP管理思想通过实施成熟的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来体现。这些软件系统基于优化和通用的业务流程开发,实现在统一技术平台上的信息共享。 应用系统:ERP系统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集成ERP管理理念与企业业务实践,借助ERP应用软件,贯彻统一的业务流程,存储企业各项基础业务数据,产生管理报表,全面体现企业经营状况,形成完整的综合管理系统。三、应用ERP系统的优点支挣快速发展。从而实现各业务领域信息共享,建立协同发展机制。 规避决策风险。 提高管理水半。ERP集成优化了标准流程,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能够改善传统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管理和监控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优化资源分配。 ERP系统在流程管理和基础管理方面的贡献: 流程管理: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机制与管理体系,实现与国际领先的管理理念、管理流程和管理工具方面的接轨。 基础管理:整合优化企业资源,提升企业整体监控能力,帮助企业领导防范经营风险,提高反应速度。 1.搞好ERP前期的管理咨询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实施ERP后效果不理想,原因就在于管理咨询未能做到位。因此,实施ERP,管理咨询一定要做深、做精。通过顾问的指导和示范,企业学会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完善基础管理和数据,共同提出改善组织、管理标准,能够指导企业改进生产与管理的可行方案。最起码要能为顺利实施ERP梳理核心流程和支持流程,建立合理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提供ERP需要的、准确的基础管理数据。 2.制定与实施ERP系统工程相匹配的长远目标 同时,ERP实施要真正成功,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清楚、能进行交流和衡量的目标。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很少有企业能有较明确的目标。如果有的话,可能是一些降低库存、提高竞争力、提高运作效率等一些笼统、零星、难以衡量的远景,而不是有关企业战略计划及其量化了的目标。 3.组织实施ERP工程需要强有力的推动力 多数企业将实施ERP视为单纯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将项目交给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办公室或信息支持中心负责。但是,这类部门缺乏对物资、生产、管理和财务专业知识的了解以及实际运作能力,同时也缺少必要的权威,很难有效地组织与调动各部门。他们只能保证系统开通起来,很难保证系统成功地运转和达到预定目标。4.生产方式变革 国内外成功实例表明,迅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是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习惯了70多年大量生产方式的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遭遇到日本最猛烈的冲击。美国骨干企业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变革,终于重新夺回了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美国企业的成功,说明了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是提高竞争力的根本和捷径。而这一点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才能实现。5.完善基础数据管理 资料显示,企业基础管理数据不全和不准确是普遍现象。由于ERP是根据特定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编制的集成管理软件,ERP只会机械地执行人为的、固化了的程序命令,处理(包括储存)指定的信息,但不能加工(鉴别和转换)它们。因此,数据不准,经过ERP处理后仍旧不准。六、ERP系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局限性 从工业工程师的视角看,ERP是在既定生产方式模式下开发出来的一套企业集成管理(软件)系统。ERP提供了企业达到更高层次经营管理能力的系统构架和平台,但并不一定保证企业能够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率。许多企业对ERP的本质认识还很模糊,仍有相当多的人认为ERP是IT技术,只要按照系统流程,如同设置电话、计算机一样,就可以达到目的。然而,事实绝非这么简单。如果企业不具备、不符合该系统原始开发环境或条件,就不能简单地取得相同的效果。 ERP应用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对企业实施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而我国企业同发达国家同等规模企业相比,生产、组织、管理、文化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若想ERP应用成功,企业必须进行必要的机构调整,即对公司进行结构改革,这同时也是公司工作流程的优化过程。这不但能为ERP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也使公司业务处理流程趋于合理化。这个过程也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疑将使用另一重要手段,即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七、企业标准化对企业管理的贡献 1.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根本任务是以有限的资源投入,生产出符合顾客需求和期望的产品,并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获得最大利益以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为此,企业必须把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加以系统、科学地管理,降低成本消耗,提高质量和效率,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企业生产、技术、经营活动中,标准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首先,标准化直接为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质和量的方面提供了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准则:其次,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必须通过制定、贯彻和实施标准,建立起系统的、可控的、符合客观规律和行为科学的最佳秩序;再其次,充分利用标准化的简化、统一、协调、优化原则,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项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生产的社会化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为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在全社会进行跨国界的专业化分工,现代产品的功能和结构越来越复杂,要求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范围越来越全球化。这样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必须依赖标准化,使生产活动高度协调统一,使生产的全过程受控并有序地、系统地联系起来。 3.标准化是实现管理科学和现代化的基础 企业的科学管理离不开标准化,早在1911年,“管理之父”泰勒就在《工业管理原理》一书中指出:标准化为企业科学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途径。标准是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企业各项活动的依据。标准化把企业生产全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组织起来,按系统工程的原理,使输入转变为输出成为增值的过程,各项活动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建立起生产、经营的最佳秩序。 4.企业标准化有利于促进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使用高新技术,实现技术进步 企业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不仅能对常规的标准化信息及情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使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岗位能及时获得并使用有效的标准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应用计算机、数据库、传感技术、网络和远程通迅技术在电子商务、计算机辅助生产、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方面推动企业技术革命,使企业运用新技术获得更大的成功。八、企业标准化与ERP系统共同作用于企业,才能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当前企业的生产规模、经济实力、技术能力已经不完全是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主要条件,而信息化手段和能力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而ERP系统正是能够满足企业的这种需求,为企业决策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据企业大量基础数据信息,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从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某些人认为引进ERP系统,就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标准化就失去了作用,这句话显然是不对的。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本身并不能创造任何东西,不会变革企业管理,信息化只能加快对信息的响应和处理速度,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办事效率而已。而企业如果按照企业标准化要求建立起企业标准体系表,并能贯彻实施此标准体系表,将能从大到企业战略规划管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产品开发创新、优化经营管理、加速技术改造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小到企业每一项业务都有其工作流程,做到企业从上到下的有序、高效运行管理。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当然ERP系统把企业的基础数据进行了集成,是企业达到更高层次经营管理能力的构架和平台,提高了企业在竞争中的反应速度。当然企业的管理水平越高,越能充分发挥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优势。所以企业标准化与ERP系统是相辅相成地共同作用于企业,相互促进。能有效地充分利用这两种手段对企业管理的贡献,将不可估量地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希望能帮到您。

发表论文erp

是的 我给你基于ERP系统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 基于ERP系统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我发给你 应该详细的阐述一下ERP的作用以及你的理解! 加我 给你

毕业论文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SAP中的流程、功能与你所实习的企业的财务管理想结合。推荐你看一本书《数字会说话-ERP中的财务管理》,作者是 王纹。原SAP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有你论文要的一切。

论文想写好,先要找好相关资料,列好大纲,确定好题目,老师同意后在下笔希望能够帮助你,关于企业信息化管理专业论文是我们特长,我们的服务特色:支持支付宝交易,保证你的资金安全。3种服务方式,文章多重审核,保证文章质量。附送相似度检测报告,让你用得放心。修改不限次数,再刁难的老师也能过。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企业为 这个好些 有具体也可以写 找一个熟悉的小企业 要一份他们的资料和会计资料 仔细看一下 小企业的账面满是问题 然后就是你大发神威 找出所有错误 让世界恢复和平 注意 资料要丰满 论证时要援引资料 现在网络太发达 你没有自己的独特性会被反剽窃的

ERP论文发表论文

是的 我给你基于ERP系统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 基于ERP系统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我发给你 应该详细的阐述一下ERP的作用以及你的理解! 加我 给你

关于ERP论文的参考文献

关于ERP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企业资源计划或称企业资源规划简称ERP。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关于ERP论文的参考文献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 杨延双,张艺,袁小栋. 基于ERP的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电脑应用技术, 2008,(02) .

[2] 葛慧明. 诠释ERP[J]. 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2007,(02) .

[3] 邓国如. 企业实施ERP的思考[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 .

[4] 唐文文,张彦鹏,黄萌,宫映华. ERP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 2007,(01) .

[5] 杨伟. 中小企业ERP选型分析[J].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1) .

[6] 黄水香. ERP实施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08,(02) .

[7] 戴颖鹏. 关于ERP系统与电子商务的有效集成[J]. 消费导刊, 2009,(04) .

[8] 黄海霞. ERP中的资金管理[J]. 涟钢科技与管理, 2008,(01) .

[9] 马春香. 电子商务模式下的ERP功能需求分析[J]. 北方经济, 2009,(04) .

[10] 金艳. 如何认识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J]. 长春医学, 2007,(02) .

[ 1 ]MRPII/ERP原理与应用,程控、革扬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 2 ]ERP原理-设计-实施, 罗鸿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

[ 3 ]ERP原理与应用,周玉清、刘伯莹、杨宝刚、王新铃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 4 ]企业资源计划实施与应用,周室屏编著,兵器工业出版社,2001年

[ 5 ]企业资源计划与SCM、CRM,张毅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

[ 6 ]企业资源规划—制造业管理篇,叶宏谟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

[ 7 ]新编质量管理学(第一版),张公绪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 8 ]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网站:

[ 9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网站:

[10 ]用友软件股份公司网站:

[11 ]企业资源研究管理中心网站:

[12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秦建华、黄世界,计算机应用. Vol.21, No.8, Aug. 2001.

[13 ]开放式分销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高娴静、高连生,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

[14]马士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J]. 电子商务世界,2003 (6):68—69.

[15]徐贤浩,马士华.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对策的研究[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0 (8):375—378.

拓展:期刊参考文献格式

1、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着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可以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可以起到情报检索与文献计量研究作用;可以节省论文篇幅。

引用文献必须是亲自阅读过的近期(5年内)文献,文内引用处右上角出现的次序编号必须与文末参考文献编号相一致,书写时内容要准确、全面,尤其是外文文献[作者的姓在前(不缩写),名在后(要缩写)].避免由于文献的书写错误造成他人检索困难,甚至无法检索,严重影响自身撰文的可信度,削弱文献的学术价值。

2、常用参考文献书写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请选您亲自阅读过的最近5年以内发表的文献(经典文献除外),序号请按正文中引用先后排序,并与原文仔细核对、在原文以相同序号标注。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1.如果参阅的是期刊其书写格式为(除了虚线部分其他包括标点符号都按以下格式书写,不能缺少)。

[序号]作者名(三位以内者全部列出,超过三位作者的只列前三位,中文后加“等”,英文加“et al”;尤其英文文献要求名在前,姓在后,如“Morris PJ,Bradley JA”等)。 文题[J]. 刊名(外文缩写按Index Medicos格式),年份,卷(期):起页-止页。

2.参阅图书。

[序号]作者(主编姓名)。 书名[M]. 版次。 出版地: 出版者, 年份: 起页-止页。

3.析出文献。

[序号]章节作者。 章节文题。 见: 作者(主编姓名)。 书名[M]. 版次。 出版地: 出版者, 年份:起页-止页。

4.参阅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示例:[1]HOPKINSON A.UNIMARC and metadata:Dublin Core[EB/OL].[1999-12-08].http://www.ifla.org/IV/ifla64/138-161e.htm.

另外,尚未正式刊登的文稿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应用。

〔摘 要〕企业成功实施ERP项目,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但在ERP实施的过程中,企业也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失败风险。到目前为止,虽然我国许多企业在积极尝试和实施ERP项目,但成功率却极低。因此,只有充分认识ERP实施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而正确地估计和控制风险,从而降低风险,才能提高ERP成功实施的概率。本文较详细地剖析了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外部风险,同时总结了ERP实施的经验教训,并分析了ERP实施失败的原因,这些分析将会为企业成功实施ERP项目提供有益的帮助。〔关键词〕ERP项目; 实施; 经验教训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07)11-0007-03一、前 言 近一两年来,围绕ERP的研究文章很多,几乎覆盖了ERP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ERP理念在中国的推广。虽然不同作者观点不尽相同,但至少有一点是所有作者都认同的,那就是成功应用ERP系统取决于3个方面,可形象地用如下公式表示:ERP应用成功=有准备的企业 合适的软件 成功实施。而三者之间,成功实施是保证ERP系统应用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不少准备实施或正在实施ERP的企业往往对ERP实施方法和模式认识不清,给实施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本文将着力解决ERP项目实施中的各种问题,供用户参考。ERP软件与一般财务软件或小型软件应用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实施”这个概念。一般的财务软件或其他小型应用软件,只要软件开发商或经销商对用户稍做培训,用户便可以操作软件,软件应用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软件本身的质量,ERP系统则迥然不同,所谓“三分软件,七分实施”。 ERP软件“实施”(Implementation)这个概念目前在我国尚不能被社会广泛接受。企业习惯上还认为花钱买了软件,软件开发商就有责任免费帮助企业把软件用起来,而不知道ERP软件需要一个规范化的“实施”过程,这个过程既耗时间、耗人力,还需要企业单独支付实施费用。对ERP软件“实施”这个概念的理解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难度很大;需要有实施方法论的指导;需要一支专门从事软件实施的专业化队伍;需要针对软件编制标准化培训教材。 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不仅仅是对用户进行软件操作培训,更重要的是应首先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Reengineering),理顺和规范企业管理。这是企业管理软件实施的一个重要步骤。 企业管理软件实施不仅仅是指导用户如何使用软件,而且要协助用户进行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编码。 企业管理软件实施不仅仅要求企业使用软件提供的规范管理模式,还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也能根据用户的特殊业务处理需求对软件进行客户化改造。 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是一个耗费时间、人力与资金的过程,实施周期少则半年,多则2~4年。实施费用少则与软件价格相当,多则达到软件购买价格的数倍。 ERP软件系统的实施是改变和优化业务处理过程的催化剂。整个软件实施过程要求将业务流程的调整和重新设计与软件功能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步进行。其中对企业管理将要产生的冲击可能包括:对竞争策略的改变、组织机构的调整及各部门职责的重新界定、对每个人工作职责及工作方式的改变等。这些变化会更有利于企业商业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对每个员工包括所有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挑战,企业决策层能否理解和接受这种理念对于软件实施能否成功至关重要。 二、企业实施ERP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前企业在实施ERP系统时,按参与实施的主体来分,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企业方面的原因和实施单位的原因。 1. 企业方面的原因 (1)基础数据薄弱。建立企业的基础数据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新系统的实施是建立在完善的基础数据之上的。在目前的情况下建立这样的数据体系也是ERP实施的一部分;不同企业在基础数据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实施方在做需求分析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一差别。 (2)人为因素。企业员工接受新系统需要有一个心理认同和操作熟练的过程。如果新系统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员工的工作量,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使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被放大。而在ERP实施过程中,初始阶段工作量加大几乎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另外新的管理方式对于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起部分人的岗位危机;新的管理方式还会触犯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领导没有坚定不移的态度,这些人就会采用抵触的态度使项目无法进行下去。这也就是许多人呼吁要将ERP实施搞成一把手工程的原因。 (3)管理流程不畅。对此问题各种文章呼吁的最为强烈,并提出“业务流程重组是ERP实施的前提条件”,但是该如何重组没有人给出具体方法。 (4)对于实施所要达到的目标不明确。企业对于新系统并不熟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又很少,要提出很明确的目标十分困难。因此企业认为系统功能越多越好,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进行选择,使得实施方将许多没有把握甚至是不能做到的事情承诺下来,为以后的实施留下了隐患。许多企业对实施ERP系统缺乏正确的期望,以为ERP系统是“万灵药”,可以解决企业存在的一切问题,或是看到别的企业实施了ERP系统而盲目攀比。 (5)基础数据量庞大。一些企业试图在实施期内将这些工作一次性完成,实际上这是不现实的。但也有另一个极端,只将软件流程空转起来,工作中需要什么数据再添什么,这将产生两个问题,一是许多实施工作没有基础数据无法进行,把这项工作放到以后该由谁来做?二是新系统的使用工作量加大,例如在数据完备的情况下产生一张工单5分钟即可完成,反之建立工单前还要编制作业计划,可能要花费5个小时。尽管可以用“以后再做这项工作就简单了”的话来安慰,但它对项目实施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6)希望得到一个现成的“产品”。从企业角度来考虑,在维持正常生产条件下,长期进行一项大规模的“管理改造”是不现实的,希望能得到一个能拿来就用的“产品”,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基础数据建立、软件的使用必须经过企业员工之手才能完成,软件实施毕竟不同于一个产品的应用。甚至有些用户过多地以现行的流程评估系统,对商品化的ERP软件提出过多不切实际的客户化修改要求。 (7)人力投入不够。这也是许多文章所强调的原因,引进的先进管理手段首先要由企业骨干来使用,但“骨干”的含义也就意味着他们是生产中离不开的。因此企业实际上也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不抽调骨干实施难以做好,而骨干长期调离生产又确实有困难。项目实施过程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参与远远不够,项目小组的成员以技术人员为主而不是以相关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为主;主要考虑技术适用性而不是管理适用性;只注重ERP系统可能带来的效益而忽视了实施ERP系统存在的风险。 2. 实施单位的原因 我国现代化管理基础相当薄弱,而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又很快,给人一种追不上的感觉。实施人员也总是处于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多少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由于对实施的系统不是十分熟悉,对所能达到的目标也就不清楚,一般来说是套用以往MIS开发的老路,将实施项目当成开发项目对待,使得工作干了许多却看不到成效; 没有把所实施项目当作一种管理技术对待,这一点从各实施单位的人员构成以及技术交流研讨的内容上都可以反映出来;实施目标不明确使得实施结果完全取决于具体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他对该项目的理解。换句话说,实施不仅没能体现出设备管理软件的管理风格,甚至没能体现出实施单位的管理思想,而完全是个人风格,这一点与软件供应商没能提供详细的实施指导有直接关系。实施队伍不稳定:这也是中国软件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实施如能在预期时间内完成,还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拖的时间太长对实施队伍就是一个考验,由于实施方法不规范,人员一旦发生流动则所做的工作很容易脱节。不平等的甲乙方关系:乙方在合同签字前曲意迎合甲方的各种要求,尽管有作假的嫌疑,但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更大些,合同执行中甲方的要求越提越多、越提越详尽,直至乙方最后无法满足,双方陷入僵局。实施ERP系统时尚未认识到专业咨询顾问带来的巨大价值和帮助。国外开展实施工作前都有管理咨询公司为企业提供实施方案,而在国内缺少相应的机构,即使有,开价都很高,难以为企业接受。在国内的ERP实践中这部分工作实际上由实施单位来承担。企业实施ERP系统是效益与风险并存。只有正确认识风险,控制风险,进而降低风险,才能成功实施ERP系统,充分享受ERP系统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 〔摘 要〕企业成功实施ERP项目,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但在ERP实施的过程中,企业也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失败风险。到目前为止,虽然我国许多企业在积极尝试和实施ERP项目,但成功率却极低。因此,只有充分认识ERP实施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而正确地估计和控制风险,从而降低风险,才能提高ERP成功实施的概率。本文较详细地剖析了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外部风险,同时总结了ERP实施的经验教训,并分析了ERP实施失败的原因,这些分析将会为企业成功实施ERP项目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ERP项目; 实施; 经验教训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07)11-0007-03 一、前 言 近一两年来,围绕ERP的研究文章很多,几乎覆盖了ERP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ERP理念在中国的推广。虽然不同作者观点不尽相同,但至少有一点是所有作者都认同的,那就是成功应用ERP系统取决于3个方面,可形象地用如下公式表示:ERP应用成功=有准备的企业 合适的软件 成功实施。而三者之间,成功实施是保证ERP系统应用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不少准备实施或正在实施ERP的企业往往对ERP实施方法和模式认识不清,给实施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本文将着力解决ERP项目实施中的各种问题,供用户参考。ERP软件与一般财务软件或小型软件应用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实施”这个概念。一般的财务软件或其他小型应用软件,只要软件开发商或经销商对用户稍做培训,用户便可以操作软件,软件应用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软件本身的质量,ERP系统则迥然不同,所谓“三分软件,七分实施”。 ERP软件“实施”(Implementation)这个概念目前在我国尚不能被社会广泛接受。企业习惯上还认为花钱买了软件,软件开发商就有责任免费帮助企业把软件用起来,而不知道ERP软件需要一个规范化的“实施”过程,这个过程既耗时间、耗人力,还需要企业单独支付实施费用。对ERP软件“实施”这个概念的理解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难度很大;需要有实施方法论的指导;需要一支专门从事软件实施的专业化队伍;需要针对软件编制标准化培训教材。 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不仅仅是对用户进行软件操作培训,更重要的是应首先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Reengineering),理顺和规范企业管理。这是企业管理软件实施的一个重要步骤。 企业管理软件实施不仅仅是指导用户如何使用软件,而且要协助用户进行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编码。 企业管理软件实施不仅仅要求企业使用软件提供的规范管理模式,还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也能根据用户的特殊业务处理需求对软件进行客户化改造。 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是一个耗费时间、人力与资金的过程,实施周期少则半年,多则2~4年。实施费用少则与软件价格相当,多则达到软件购买价格的数倍。 ERP软件系统的实施是改变和优化业务处理过程的催化剂。整个软件实施过程要求将业务流程的调整和重新设计与软件功能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步进行。其中对企业管理将要产生的冲击可能包括:对竞争策略的改变、组织机构的调整及各部门职责的重新界定、对每个人工作职责及工作方式的改变等。这些变化会更有利于企业商业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对每个员工包括所有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挑战,企业决策层能否理解和接受这种理念对于软件实施能否成功至关重要。 二、企业实施ERP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前企业在实施ERP系统时,按参与实施的主体来分,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企业方面的原因和实施单位的原因。 1. 企业方面的原因 (1)基础数据薄弱。建立企业的基础数据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新系统的实施是建立在完善的基础数据之上的。在目前的情况下建立这样的数据体系也是ERP实施的一部分;不同企业在基础数据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实施方在做需求分析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一差别。 (2)人为因素。企业员工接受新系统需要有一个心理认同和操作熟练的过程。如果新系统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员工的工作量,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使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被放大。而在ERP实施过程中,初始阶段工作量加大几乎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另外新的管理方式对于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起部分人的岗位危机;新的管理方式还会触犯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领导没有坚定不移的态度,这些人就会采用抵触的态度使项目无法进行下去。这也就是许多人呼吁要将ERP实施搞成一把手工程的原因。 (3)管理流程不畅。对此问题各种文章呼吁的最为强烈,并提出“业务流程重组是ERP实施的前提条件”,但是该如何重组没有人给出具体方法。 (4)对于实施所要达到的目标不明确。企业对于新系统并不熟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又很少,要提出很明确的目标十分困难。因此企业认为系统功能越多越好,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进行选择,使得实施方将许多没有把握甚至是不能做到的事情承诺下来,为以后的实施留下了隐患。许多企业对实施ERP系统缺乏正确的期望,以为ERP系统是“万灵药”,可以解决企业存在的一切问题,或是看到别的企业实施了ERP系统而盲目攀比。 (5)基础数据量庞大。一些企业试图在实施期内将这些工作一次性完成,实际上这是不现实的。但也有另一个极端,只将软件流程空转起来,工作中需要什么数据再添什么,这将产生两个问题,一是许多实施工作没有基础数据无法进行,把这项工作放到以后该由谁来做?二是新系统的使用工作量加大,例如在数据完备的情况下产生一张工单5分钟即可完成,反之建立工单前还要编制作业计划,可能要花费5个小时。尽管可以用“以后再做这项工作就简单了”的话来安慰,但它对项目实施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6)希望得到一个现成的“产品”。从企业角度来考虑,在维持正常生产条件下,长期进行一项大规模的“管理改造”是不现实的,希望能得到一个能拿来就用的“产品”,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基础数据建立、软件的使用必须经过企业员工之手才能完成,软件实施毕竟不同于一个产品的应用。甚至有些用户过多地以现行的流程评估系统,对商品化的ERP软件提出过多不切实际的客户化修改要求。 (7)人力投入不够。这也是许多文章所强调的原因,引进的先进管理手段首先要由企业骨干来使用,但“骨干”的含义也就意味着他们是生产中离不开的。因此企业实际上也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不抽调骨干实施难以做好,而骨干长期调离生产又确实有困难。项目实施过程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参与远远不够,项目小组的成员以技术人员为主而不是以相关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为主;主要考虑技术适用性而不是管理适用性;只注重ERP系统可能带来的效益而忽视了实施ERP系统存在的风险。 2. 实施单位的原因 我国现代化管理基础相当薄弱,而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又很快,给人一种追不上的感觉。实施人员也总是处于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多少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由于对实施的系统不是十分熟悉,对所能达到的目标也就不清楚,一般来说是套用以往MIS开发的老路,将实施项目当成开发项目对待,使得工作干了许多却看不到成效; 没有把所实施项目当作一种管理技术对待,这一点从各实施单位的人员构成以及技术交流研讨的内容上都可以反映出来;实施目标不明确使得实施结果完全取决于具体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他对该项目的理解。换句话说,实施不仅没能体现出设备管理软件的管理风格,甚至没能体现出实施单位的管理思想,而完全是个人风格,这一点与软件供应商没能提供详细的实施指导有直接关系。实施队伍不稳定:这也是中国软件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实施如能在预期时间内完成,还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拖的时间太长对实施队伍就是一个考验,由于实施方法不规范,人员一旦发生流动则所做的工作很容易脱节。不平等的甲乙方关系:乙方在合同签字前曲意迎合甲方的各种要求,尽管有作假的嫌疑,但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更大些,合同执行中甲方的要求越提越多、越提越详尽,直至乙方最后无法满足,双方陷入僵局。实施ERP系统时尚未认识到专业咨询顾问带来的巨大价值和帮助。国外开展实施工作前都有管理咨询公司为企业提供实施方案,而在国内缺少相应的机构,即使有,开价都很高,难以为企业接受。在国内的ERP实践中这部分工作实际上由实施单位来承担。企业实施ERP系统是效益与风险并存。只有正确认识风险,控制风险,进而降低风险,才能成功实施ERP系统,充分享受ERP系统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 三、ERP项目实施的经验总结和解决办法 (1)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应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不同规模的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信息收集、存储和使用方式,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手工方式和简单的信息系统可能已经满足不了企业高效运作的需要,集成高效的电脑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了驾驭信息的有力工具。 (2)企业的后滞信息化建设难度较大。许多大型的国际化企业已经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在新开一家工厂的同时已经包括了信息系统的硬件建设,已经确定了管理模式,也已经有与其管理模式相适应的软件实施模板甚至是已经实施好的管理软件;而国内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及整个管理模式的转变进程使得信息化建设普遍滞后,在信息化建设时必然产生原有管理模式与新管理模式或新的业务规范的较大冲突,能否顺利解决这些冲突是影响信息化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 (3)ERP的开始实施需要顾问公司的指导。对于一个传统的、没有MRP、ERP概念的企业,在实施ERP的过程中离不开顾问公司的指导。由于实施企业开始没有熟悉实施ERP软件的人员,对可能涉及的业务调整也缺乏指导性的意见,而顾问公司可以很好地承担着这一角色,顾问公司可以提供从项目管理、业务重整到技术支持和多层次员工培训的服务,为ERP系统的成功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业务整改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管理的变革最终需要业务层面的支持,业务整改是ERP实施遇到的首要问题,由于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业务整改不仅涉及业务操作方式的变化,而且整改过程中的困难来自业务人员对这种变化的认同,更大的阻力来自由此而带来的部门之间、岗位之间职责与权利的调整。新的管理方式需要新的业务操作模式支持,业务整改必须下大力度执行下去。 (5)ERP系统是一把手工程,同时需要全员意识。包括业务整改在内的管理变革不可避免地与企业、部门、岗位的责、权、利相关,要么需要建立新的考核体系,要么需对旧的考核方式进行修改。ERP项目是一个信息系统项目,更是一个管理项目已经得到共识。之所以称其为一把手工程,就是强调企业一把手必须充分重视并能够做到一贯支持这一工作;之所以说需要全员意识,是因为其与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相关,由于企业本身业务的集成性,某个岗位的效率低下必将成为整个企业业务运作的瓶颈,只有树立起全员意识才能够保证整个企业的高效运作。 主要参考文献 〔1〕 师彪,于新花. 企业分析系统——智能分析平台研究和新算法模型综述〔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21(1):3-7. 〔2〕 于新花. ERP项目实施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J〕.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5,(4). ERP项目实施的经验教训总结 张凌峰 师 彪 李先华

  • 索引序列
  • ERP论文发表情怎么
  • ERP论文发表心情
  • ERP论文发表
  • 发表论文erp
  • ERP论文发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