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写了天气预报的现状,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对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人工智能在天气预报中的局限性和必要性。智能气象时代加速到来是罗京佳的文章。罗京佳,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值预报系教授,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是气候动力学以及气候模式开发、预测及其应用、海洋动力学。共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包括Nature及其子刊、Science、PNAS等国际期刊,文章总引用数超过10000次,其中有30余篇文章的引用超过100次。
因为他的学术结果总是让人觉得富有思考,并且在智慧的世界里可被点拨,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他。
陈润生院士在学术界是非常成功的,他的想法和思维是,我们普通人达不到的境界,所以被很多生追捧要签名
教学方面,讲授的《微电子学概论》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编写的教材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论著方面,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4部,获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等8项省部级奖励。张兴同志自1993年博士后入站以来,先后主持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担任项目的首席科学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以及国际合作等十余项科研项目,均出色完成了任务,总科研经费达数千万元。在这期间,他主要致力于小尺寸MOS器件、CMOS工艺和SOI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富于创新的科研成果,其中主要的如下:(1) 全面研究了CoSi2栅对器件辐照特性的影响,首次得出了采用CoSi2自对准栅可以提高器件抗总剂量辐照能力的结论。(2) 开发了系列深亚微米SOI器件模型和CMOS/SOI电路模拟软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深亚微米CMOS/SOI电路的模拟。该软件已销售到香港城市大学、航天科技集团等多家单位。(3) 在国内第一个研制出沟长为0.15mm的新型凹陷沟道SOI器件。(4) 提出并研制了SOI退火推进型栅控混合管(DGCHT)新结构,改善了以前GCHT击穿电压较低、Early效应较大等问题,获发明专利。 (5) 研制出门延迟时间为55ps的薄膜全耗尽51级CMOS/SOI环振电路,为国内目前最高水平。(6) 首次提出了大剂量氧离子注入过程中溅射产额与注入能量的简洁关系式,完成了一个快捷准确的SIMOX厚度计算程序POISS。(7) 主持开发了抗辐照CMOS/SOI全套工艺,并已经转让到信息产业部47所、北京宇翔电子有限公司等。(8) 主持开发的抗辐照CMOS/SOI专用集成电路已应用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航天工业总公司等 。共出版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获得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等奖励7项;获发明专利1项。 在教学方面新开一门本科生学校主干基础课《微电子学概论》,主讲一门研究生课,能够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国内外的进展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
马继兴先生深知,许多古医籍虽佚失国内,却收藏海外。因此他有一个心愿:尽早让先人留下的宝贵知识遗产——古籍善本回归故里。为此,数十年前他就开始积累海外收藏中医古籍的书目。先后三次申请经费,以“日本现存中国散佚古医籍的考察与出版研究”为题,复印、拍摄回归国内亡佚古医书155种。在主持完成“考察当前流散海外中医药善本古籍及其回收途径的研究”、“《海外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的编纂”等课题基础上,领衔国家课题“国内失传中医善本古籍的抢救回归与发掘研究”。已收集11个国家、2个地区(香港、台湾)230种中医古籍收藏目录,复制回归古籍266种,并影印、校点出版69种善本古医籍,复制古籍达17万叶。2003年出版的《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马继兴从事中医药科研工作60余年,出版学术著作25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带教学生数十名。这些成就与硕果,使马先生成为中医药文献研究领域当之无愧的大家。
她是我国低温及核结构材料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82年以来,连续主持四个五年计画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完成五种强度级别的抗氢钢系列,负责合金成分设计,热处理与相鉴定,并提出科学思想、技术路线和组织实施。主要从事特种合金制备工艺与计算机模拟。负责精密管材基地工作。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早期,在高Mn奥氏体低温钢研究中,做出Fe-Mn-Al系相图与相鉴定方法,发现在低温下存在反铁磁转变,及Fe-Mn合金中e-马氏体形核长大遵循层错重叠及极轴机制,解决了几十年来只有理论推测而未得到实验证实的难题,为发展超低温高强无磁钢提供了依据。该项成果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主持"抗氢压力容器用钢"攻关,开发出抗氢1、2、3号钢种,通过了国家试验。
主持"沉淀强化抗氢脆合金"攻关,1995年通过国家鉴定。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共荣获省部级以上奖12项。
在金属中氢的扩散与渗透行为、氢与低温对材料的互动作用、氢与低温对马氏体相变的相关性、微重力条件下合金相变行为和一系列新钢种的攻关等项研究中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科技成果。
1980年获国防科工委重大成果三等奖。
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共荣获省部级以上奖12项。
其主要成就与贡献有:
一、在套用基础理论、实验、工程材料研究和实践中的许多新颖学术观点以及重要发明和发现在国内外产生了深刻影响。率先提出高压气相热充氢技术路线,创建了崭新的国内低温高压抗氢材料研究体系,在金属中氢的扩散与渗透行为、氢与低温对材料的互动作用、氢与低温对马氏体相变的相关性、微重力条件下合金相变行为和一系列新钢种的攻关等项研究中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科技成果。
二、系统研究了83-573K奥氏体合金的氢扩散系数及渗透率;系统开展了Fe-Mn合金中ε相和α'马氏体的金相鉴定研究,首创了可原位观察马氏体相变的金相低温台;并用低温电镜在国际上首次实验观测到马氏体形核长大的层错重叠过程的极轴机制;还测定了Fe-Mn-Al低温钢300~20K的性能及组织稳定性;与他人合作最早用电子探针和金相技术结合作出富铁锰铝相图,共十二个等温截面,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系统研究超低温高强无磁不锈钢,发现了在300~4K温区内Mn奥氏体钢中存在反铁磁转变点Tn,并找到Mn是唯一的既可提高Tn点,又可降低马氏体点Ms的元素,保证合金在液氮下磁导率低和奥氏体稳定,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1980年获国防科工委重大成果三等奖。
高纯氢
三、组织承担"六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抗氢压力容器用钢",提出σ0.2为200及400Mpa的抗氢1、2号两种钢种的成分,创建了包括高压高纯热充氢、高纯氢分析、气相氢渗透扩散、裂变扩展及静载拉伸全新实验系统,确定了冶炼、加工、热处理全过程工艺制度,建立了试样的氢损伤评价方法,使其全面达到指标,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组织承担"七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高强度抗氢脆钢",提出以高氮含量控制冶炼范围很窄的Fe-C-Ni-Mn-N钢为主攻对象,作出了氮化物等相的析出规律与相鉴定,提出了合理热处理制度,解决了一系列工艺问题,探查了工程厚度钢截面的氢分布规律,给出了高压充氢性能评价的数据,该成果分获1990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及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五、组织承担"八五"攻关项目"沉淀强化抗氢脆合金",1995年通过国家级鉴定,并荣获199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提出组织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低偏析合金工程"、兴建高新科技企业群和"高性能均质合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北方新材料研究与发展中心",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形成了高水平能攻坚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缪协兴,男,汉族,1959年8月生,江苏江阴人,博士,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优秀博士后。任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第十、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委员,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委员,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和《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主编。缪协兴教授长期深入矿区,从事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基础理论、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初步建立了煤矿绿色开采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框架。在深入研究层状采动岩体力学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采动岩体力学”的概念;揭示了稳定采动岩体结构关键层的充填采煤原理,成功开发了利用矿区固体废物充填采空区置换“三下”压煤技术;揭示了稳定隔水关键层的保护矿区水资源原理,成功开发了矿区水资源保护技术;工程实践与推广应用涉及十多个大型矿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分别排名第一或第二),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4项。出版专著4部,其中1部获江苏省优秀图书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被SCI和EI收录102篇,主要论著被他引1813次。
是的,年轻的女副教授,受到大家的质疑,但是优秀又努力的人很多,她的付出值得这样的回馈。
我们可以直接去百科上搜一下,这些消息都是真的,她不仅发表过十余篇的sci论文,而且在26岁的时候就被特聘为湖南大学的副教授,湖南大学的官网上已经明确写出。当代的年轻人真的很厉害,不论是华为的四大天才少年,还是这位26岁就被聘为湖南大学副教授的李晟曼,这些人的成绩,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绝对没有水分。
华为的四个天才少年和李晟曼副教授身上有一个共同点,这些人绝大多数毕业学校都是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教育实力十分强大,是腾讯和华为校招的最主力的输出点,为什么这些仅仅不到30岁的年轻人有如此巨大的成就,和他们的努力分不开关系。
其他好的大学也会有出现很多天才,但是这些天才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善于思考,刻苦努力。很多的天才,从小时候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他们对于一些事情想的更深,尤其是一些知识性的问题,他们会拓宽知识面,想到更多的可能性,并且积极的去解决这些未知的东西。而且这些人都是十分努力的,很多人在初高中的时候成绩名列前茅,但是还在自学了其他东西。大学的他们更是十分出彩优秀,不仅仅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而且帮助老师完成各种各样的科学项目,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所以李晟曼的成功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她夜以继日不断努力的结果。
翻译成英文是Published more than ten scientific papers下图是翻译截图
翻译如下: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Published more than ten scientific papers
孙剑博士一生专注于科研工作。他的不幸离世,让旷视失去了一位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探索和创新的领路人。每一位和他共事过的旷视同学,失去了一位智慧谦和的师长。旷视研究院的墙上一直挂着孙剑博士奠定的研究使命:持续创新拓展认知边界,非凡科技成就产品价值。这句话将永远激励我们,勇攀科研高峰!
在普林斯顿大学,他运用结构生物学、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手段,研究癌症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迄今为止,他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作为通讯作者在《细胞》发表11篇、《自然》发表7篇、《科学》发表3篇,这些工作系统地揭示了哺乳动物、果蝇和线虫中细胞凋亡通路的分子机理,已有若干研究成果申请专利,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研发。2003年,由于在细胞凋亡和TGF-信号传导等领域的杰出工作,破解了这一类生命科学之谜,当时年仅36岁的施一公获得全球生物蛋白研究学会颁发的“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家奖”,成为这一奖项设立17年以来首位获奖的华裔学者。2005年,当选华人生物学家协会会长。2010年,施一公获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THE RAYMOND & BEVERLY SACKLER INTERNATIONAL PRIZE IN BIOPHYSICS)是由赛克勒夫妇捐赠设立,自2006年以来,每年奖励两到三位在国际生物物理学领域做出卓越成就、年龄在45岁以下的杰出科学家。2013年4月30日,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当选2013年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前2013年4月25日,他还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耶鲁大学终身冠名教授邓兴旺和陈雪梅、杨薇等三名华裔美籍科学家,当选美国科学院新科院士。2014年3月31日,施一公获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奖励他过去15年运用X-射线晶体学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施一公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2014年4月3日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年会的颁奖典礼上,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获得2014年爱明诺夫奖,并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为施一公颁奖,以奖励其在过去15年间运用X射线晶体学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据介绍,爱明诺夫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979年设立,用以奖励在晶体学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该奖项每年颁给不超过3名科学家,施一公是2014年该奖项唯一获奖人。施一公是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自1998年以来,他领导的实验室主要结合X射线晶体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手段,系统研究了细胞凋亡的发生和调控机制。他们的科研成果不仅清晰地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基于该研究的一项专利成果也已被转化为治疗癌症的新药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2015年12月8日,在《自然》杂志举办的“2015科研·创新·创业国际研讨会”上,施一公被授予2015年《自然》杰出导师奖。 2016年3月25日,“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施一公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
对于孙剑博士的离世,我觉得这简直就是“天妒英才”。
根据媒体报道,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博士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离世,在2022年6月14日的凌晨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让大家感到非常痛心的是,孙剑博士在1976年出生,今年刚45岁,这样年轻的一位优秀科学家,却因为突发疾病离开了大家,令人扼腕!
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孙剑何许人也,媒体为何会向全社会进行通告,他都有那些成就?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孙剑博士。
公开资料显示,孙剑1977年出生于陕西西安,目前除在旷视的职位外,他也是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首任院长。孙剑于1993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完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2003年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后,孙剑一直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担任首席研究员,其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摄影学,人脸识别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理解。
2010年曾被MIT Technology Review评选为“全球35岁以下杰出青年创新者”;他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在微软Windows、Office、Azure、Bing、Xbox等产品中;AlphaGoZero中的核心技术ResNet,也有孙剑的贡献。
孙剑的研究成果有哪些?
2015年,孙剑和何恺明、张祥雨、任少卿这三位研究员利用修正神经元 (rectifier neuron)开发的“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计算机视觉系统”在ImageNet2012分类数据集中的错误率降低至4.94%,而相同的实验下,人眼辨识的错误率大概为5.1%。
据了解,这个数据集包含约120万张训练图像、5万张验证图像和10万张测试图像,分为1000个不同的类别,这是ImageNet1000挑战首次超越了人类进行对象识别分类的能力。
2015年年底,他们的“图像识别的深度残差学习”系统在又在ImageNet多个类别的测试中击败了谷歌、英特尔、高通以及学术实验室的系统,成为识别准确率(分类错误率为3.5%)最高的系统。这一系统的神经网络层级达到了152层,而一般情况下只有20-30层的水平。
除此之外,他还曾参与研发了一款名噪一时的“颜龄机器人“How-Old.Net” ,这款产品相信大家都有体验过,它可以根据用户上传的照片来迅速定位、检测、识别并且判断年龄,将计算机视觉的方法与强大的云支持相结合。
孙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摄影学,拥有超过40项专利,自2002年以来在顶级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引数为255630,两次获得 CVPR 最佳论文奖。
在旷视发布孙剑的讣闻后,旷视CEO印奇在朋友圈悼念时留下一句话:未竟的事业一定会完成的。
孙剑,1976年10月~2022年6月14日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生前为矿世首席科学家,旷世研究院院长,全面负责旷世技术研发,带领旷世研究院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计算机视觉研究院。在孙建博士的带领下,矿石研究院研发了包括移动端高效卷积是神经网络。开源深度学习框架,天元AI生产力平台等多项创新技术引领前沿人工智能应用。孙剑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摄影学,拥有超过40项专利,自2022年以来在顶级科学学术研讨会和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孙建博士是世界人工智能领域著名科学家,西安交通大学杰出校友,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首任院长,为世界人工智能发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我们可以直接去百科上搜一下,这些消息都是真的,她不仅发表过十余篇的sci论文,而且在26岁的时候就被特聘为湖南大学的副教授,湖南大学的官网上已经明确写出。当代的年轻人真的很厉害,不论是华为的四大天才少年,还是这位26岁就被聘为湖南大学副教授的李晟曼,这些人的成绩,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绝对没有水分。
华为的四个天才少年和李晟曼副教授身上有一个共同点,这些人绝大多数毕业学校都是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教育实力十分强大,是腾讯和华为校招的最主力的输出点,为什么这些仅仅不到30岁的年轻人有如此巨大的成就,和他们的努力分不开关系。
其他好的大学也会有出现很多天才,但是这些天才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善于思考,刻苦努力。很多的天才,从小时候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他们对于一些事情想的更深,尤其是一些知识性的问题,他们会拓宽知识面,想到更多的可能性,并且积极的去解决这些未知的东西。而且这些人都是十分努力的,很多人在初高中的时候成绩名列前茅,但是还在自学了其他东西。大学的他们更是十分出彩优秀,不仅仅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而且帮助老师完成各种各样的科学项目,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所以李晟曼的成功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她夜以继日不断努力的结果。
说明年龄并不能界定人的优秀,一个人只要他有天分肯努力,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也是有可能获得很高的学位,很优秀的资质的。
是的,年轻的女副教授,受到大家的质疑,但是优秀又努力的人很多,她的付出值得这样的回馈。
翻译如下: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Published more than ten scientific pap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