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海外华文教育期刊投稿格式

海外华文教育期刊投稿格式

发布时间:

海外华文教育期刊投稿格式

1.《敦煌变文中的助词系统》,《语言研究》1992年第1期。2.《“要是S就V了”句式语义语用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3.《现代汉语“形+宾”现象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4.《现代汉语“形+动态动词”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期。5.《《汉语常用词汇与日语相应汉字词汇对比》,《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1991。6.《日汉语气助词系统对比》,《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副词和副词的再分类》,胡明扬主编《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8、《“全速、大力”一类词的语义语法特征及词类归属》,《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9.《同义单双音节形容词对比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4期。10.《从分布上看副词的再分类》,《语言研究》2002年第2期。11.《对外汉语教学释词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1年第3期。12.《试谈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13.《广播新闻听力课教学论略》(执笔),《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14.《论语感的性质、特征及类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15.《〈新编汉语教程〉的设计、实施及特点》(执笔),《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2期。16.《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17.《论功能及相关问题》,《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8.《〈汉语文化双向教程〉的设计与实施》(执笔),《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19.《〈骆驼祥子〉中所见的语言文化现象》,《中国语言学报》第九期,商务印书馆,1999。20.《加强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必要性》,《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言研究》2001年增刊。21.《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分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2.《有关语言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归属》,《汉语学报》2001年第3期。2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1期。2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2期。25.《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上),《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3期。26.《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下),《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4期。27.《近20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述评》,《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3期。28.《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趣味性》,《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9.《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首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0.《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汉语学习》2003年第3期。31.《论第二语言教材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2.《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33.《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汉语学习》2004年第1期。34.《第二语言教材的属性、功能和基本分类》,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5.《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2期。36.《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基本程序》,《海外华文教育》2004年第2期。37.《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编《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38.《音形容词祈使句及相关的语法化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9.《汉语重叠的连续统现象——兼谈单音形容词重叠的性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汉语教学学刊》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0.《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41.《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2期。42.《汉字研究与汉字教学研究综观》,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四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3.《单音形容词重叠的形式和语法意义》,《对外汉语研究》第二期,商务印书馆,2006。44.《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5.《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6.《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7.《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综述》,《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8.《论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49.《单音形容词构成的主观评价句》,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0.《汉语国际化进程中学科建设问题思考》,《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3期。51、《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4期。52、《文化教学的刚性原则和柔性策略》,《海外华文教育》2007年第4期。53、《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偏误分析》,袁博平主编《TheoreticalandEmpiricalApproachtoAppliedChineseLanguageStudies》,CypressBookCo.UKLtd.2007。54.《论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4期。55.《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纵览》,《海外华文教育》2008年第4期。又收《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六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56.《汉语国际推广》(合作),《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上编),商务印书馆,2008。57.《普通话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汉语学习2009/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58.《关于建立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世界汉语教学2009/0359.《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与教学理念探讨》语言文字应用2009/0360.《教学模式与分技能设课教学模式思考》,《多维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书评1、《现代汉语研究的成功途径—读〈北京话初探〉》(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3期。2.《分析缜密总揽全局—读赵金铭〈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第4期。译文1.《使成复合动词的形成过程》,[日]志村良治著,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语言论集》第三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2.《‘这’和‘那’——中古新的指代词体系》,[日]志村良治著,《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文章1、《汉语中的“V是不(没)V”格式》,《学汉语》1991年第11期。2.《“尽管”和“不管”的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2期。3.《“动词+好+了”和“动词词组+好了”》,《学汉语》1992年第3期。4.《“也好”的几种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5期。5.《比较“据说、听说、说是”的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10期。6.《“再说”的几种用法》,《学汉语》1993年第8期。7.《“有什么好+V+的”格式》,《学汉语》1993年第10期。8.《汉语交际功能项目230项》,《学汉语》1996年第1——12期连载。9.《口语中的“真有你的”》,《学汉语》1998年第3期。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案设计,《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11.《关于构建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3期

华侨大学海外华文教育专业充分整合华文学院、文学院和华侨华人研究所的学术资源,确立了以华文教学与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为优势,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特色,能体现华侨大学的办学宗旨的学科建设目标。华侨大学海外华文教育专业分为:华文教育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华侨华人历史文化等5个研究方向。华侨大学海外华文教育专业努力把华侨大学海外华文教育学科建设成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重点学科。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质、有突出学术成就和良好学风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建成一支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打通学科“壁垒”,在具体的研究活动中,寻求学科的学术综合,实现华文教育理论研究与华文教育实践相结合,建立“学以致用”的学科特色,为扩大海外招生提供充足条件。提升学术研究的层次,使各研究方向的科研能力及学科的总体水平达到国内一流的水准。建设成为国内先进的海外华文教育的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成为向海外华侨华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和桥梁。在人才培养方面,华侨大学海外华文教育专业共培养在职硕士研究生,在泰国和印尼开设了中文专业研究生班;提高了教学质量,“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被教育部评为特色专业建设点;拓展针对海外主流社会的华文教学,海外师资培训和夏令营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该学科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华文教育论文集1部,教材3部,发表论文152篇,其中多篇发表在《文学评论》、《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并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华侨大学海外华文教育专业与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和台湾地区的高校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学术联系。2共有16人次参加各种重要的学术会议。成功主办“世界华文教育论坛(香港)”国际研讨会。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是华侨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是中国教育部首批公布的有资格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单位之一,是国务院侨办首批批准的华文教育基地之一,是国家汉办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之一,是国家在福建省最早设立的汉语水平考试考点。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向海外华侨华人及其他外籍人士传播中国语言文化,进行汉语培训,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华文学院坐落于闻名遐迩的厦门市集美学村。校园占地六万多平方米,依山傍海,风光旖旎,交通便利。20幢具有“嘉庚风格”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由低到高、整齐雅致地排列于校园内,成为一道极具特色的建筑景观。 华文学院的前身是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是经国务院批准,并委托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53年主持创办、专招华侨学生、华裔青年以及来华学习汉语文化知识的外籍学生的特色学校。为适应海外华文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1997年国务院侨办决定将集美侨校成建制并入华侨大学,与华侨大学对外汉语教学部合并,成立华文学院。 建校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宗旨,弘扬陈嘉庚先生严谨治校的办学精神,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了以华文教育为主要方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为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3.2万多名毕业生,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海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华文学院现设有华文系、预科部、培训部、高职部、现代技术教育中心和华文教育研究所等教学和科研机构,有汉语言和对外汉语教学两个本科专业。学院不仅设有本、专科学历教育和初、中、高非学历教育,还开办短期汉语学习班、华文师资培训班、海外学生夏(冬)令营、华侨华人学生预科先修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目前,我院有1900多名学生在校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其中境外生800多名,分别来自印尼、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日本、越南、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及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等20个国家和地区。 华文学院现有教职工106人,其中教师60人,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的教师19人,外教1人。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近五年来完成校级以上课题3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13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论文专集、专著3本。学院还与美国、日本、菲律宾、韩国等国家的海外华文教育机构及数十所学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对外文化学术交流与合作非常活跃。 近年来,华文学院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现已具备较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方便齐全的生活设施:教学电脑230台、语音设备238座、多媒体教室3间、交互式多媒体教室1间、网络教室1间、电子阅览室2间、图书馆藏书7万余册、中外文期刊250多种,新的图书馆大楼也正在建设之中;此外还有室内健身房、塑胶跑道操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各种体育设施;学生宿舍有从两人间到八人间多种档次,设施便利。 2004年3月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侨界座谈会上关于华文教育的重要讲话,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侨务工作,特别是华文教育工作的最全面、最完整、最具战略意义的一次讲话。讲话将使侨务工作和华文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学院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主席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了对华文教育和华侨教育的认识,并从学校的战略定位、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的高度贯彻“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努力开创“十一五”期间华文教育大发展的新局面。 我们深信,在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体师生长期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实现把华文学院建设成 “享誉海内外的华文教育基地、海外师资培训基地以及大学预科教育基地”宏伟目标!。。。。参考资料:

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最早成立的高等师范学校之一。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和1986年批准的第三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在西部设立的首个“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在重庆设立的唯一“全国职业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学校还是教育部“信息技术及应用远程教育基地”。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师范大学。一个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特殊教育和海外华文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为一体的较为完备的教师教育体系已经形成。 学校现占地总面积2800余亩,有沙坪坝校区、大学城校区、北碚校区三个校区。学校是重庆市政府命名的“园林式单位”。纸质图书总量216.9万册,中外文期刊16281种(含电子期刊),中外文数据库18个,特藏文献8万余册。高速宽带校园网覆盖全校。 学校现有23个学院,有4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 学科,4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及中职教师硕士学位授权,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等10大学科门类。拥有11个市级重点学科、4个市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创新团队、1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20672人,硕士研究生1710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有专任教师1177人,其中正高职称152人、副高职称381人、博士155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70%,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33人。学校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得者3人,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等19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5人及后备人选15人。 & 1 2

海外华文教育期刊投稿

这是全国最大的约稿平台,里面的信息很全也很及时,你可以认识很多编辑跟写手。具体的投稿事项,里面的约稿函说得很清楚,自己看看就好。里面都是正规的杂志社约稿,都是有稿费的。你可以自己找找适合你风格的杂志!

华侨大学海外华文教育专业充分整合华文学院、文学院和华侨华人研究所的学术资源,确立了以华文教学与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为优势,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特色,能体现华侨大学的办学宗旨的学科建设目标。华侨大学海外华文教育专业分为:华文教育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华侨华人历史文化等5个研究方向。华侨大学海外华文教育专业努力把华侨大学海外华文教育学科建设成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重点学科。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质、有突出学术成就和良好学风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建成一支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打通学科“壁垒”,在具体的研究活动中,寻求学科的学术综合,实现华文教育理论研究与华文教育实践相结合,建立“学以致用”的学科特色,为扩大海外招生提供充足条件。提升学术研究的层次,使各研究方向的科研能力及学科的总体水平达到国内一流的水准。建设成为国内先进的海外华文教育的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成为向海外华侨华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和桥梁。在人才培养方面,华侨大学海外华文教育专业共培养在职硕士研究生,在泰国和印尼开设了中文专业研究生班;提高了教学质量,“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被教育部评为特色专业建设点;拓展针对海外主流社会的华文教学,海外师资培训和夏令营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该学科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华文教育论文集1部,教材3部,发表论文152篇,其中多篇发表在《文学评论》、《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并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华侨大学海外华文教育专业与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和台湾地区的高校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学术联系。2共有16人次参加各种重要的学术会议。成功主办“世界华文教育论坛(香港)”国际研讨会。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1.《敦煌变文中的助词系统》,《语言研究》1992年第1期。2.《“要是S就V了”句式语义语用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3.《现代汉语“形+宾”现象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4.《现代汉语“形+动态动词”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期。5.《《汉语常用词汇与日语相应汉字词汇对比》,《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1991。6.《日汉语气助词系统对比》,《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副词和副词的再分类》,胡明扬主编《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8、《“全速、大力”一类词的语义语法特征及词类归属》,《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9.《同义单双音节形容词对比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4期。10.《从分布上看副词的再分类》,《语言研究》2002年第2期。11.《对外汉语教学释词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1年第3期。12.《试谈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13.《广播新闻听力课教学论略》(执笔),《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14.《论语感的性质、特征及类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15.《〈新编汉语教程〉的设计、实施及特点》(执笔),《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2期。16.《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17.《论功能及相关问题》,《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8.《〈汉语文化双向教程〉的设计与实施》(执笔),《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19.《〈骆驼祥子〉中所见的语言文化现象》,《中国语言学报》第九期,商务印书馆,1999。20.《加强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必要性》,《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言研究》2001年增刊。21.《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分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2.《有关语言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归属》,《汉语学报》2001年第3期。2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1期。2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2期。25.《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上),《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3期。26.《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下),《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4期。27.《近20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述评》,《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3期。28.《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趣味性》,《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9.《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首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0.《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汉语学习》2003年第3期。31.《论第二语言教材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2.《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33.《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汉语学习》2004年第1期。34.《第二语言教材的属性、功能和基本分类》,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5.《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2期。36.《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基本程序》,《海外华文教育》2004年第2期。37.《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编《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38.《音形容词祈使句及相关的语法化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9.《汉语重叠的连续统现象——兼谈单音形容词重叠的性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汉语教学学刊》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0.《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41.《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2期。42.《汉字研究与汉字教学研究综观》,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四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3.《单音形容词重叠的形式和语法意义》,《对外汉语研究》第二期,商务印书馆,2006。44.《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5.《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6.《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7.《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综述》,《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8.《论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49.《单音形容词构成的主观评价句》,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0.《汉语国际化进程中学科建设问题思考》,《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3期。51、《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4期。52、《文化教学的刚性原则和柔性策略》,《海外华文教育》2007年第4期。53、《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偏误分析》,袁博平主编《TheoreticalandEmpiricalApproachtoAppliedChineseLanguageStudies》,CypressBookCo.UKLtd.2007。54.《论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4期。55.《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纵览》,《海外华文教育》2008年第4期。又收《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六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56.《汉语国际推广》(合作),《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上编),商务印书馆,2008。57.《普通话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汉语学习2009/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58.《关于建立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世界汉语教学2009/0359.《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与教学理念探讨》语言文字应用2009/0360.《教学模式与分技能设课教学模式思考》,《多维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书评1、《现代汉语研究的成功途径—读〈北京话初探〉》(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3期。2.《分析缜密总揽全局—读赵金铭〈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第4期。译文1.《使成复合动词的形成过程》,[日]志村良治著,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语言论集》第三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2.《‘这’和‘那’——中古新的指代词体系》,[日]志村良治著,《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文章1、《汉语中的“V是不(没)V”格式》,《学汉语》1991年第11期。2.《“尽管”和“不管”的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2期。3.《“动词+好+了”和“动词词组+好了”》,《学汉语》1992年第3期。4.《“也好”的几种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5期。5.《比较“据说、听说、说是”的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10期。6.《“再说”的几种用法》,《学汉语》1993年第8期。7.《“有什么好+V+的”格式》,《学汉语》1993年第10期。8.《汉语交际功能项目230项》,《学汉语》1996年第1——12期连载。9.《口语中的“真有你的”》,《学汉语》1998年第3期。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案设计,《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11.《关于构建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3期

呐、心情和感情的散文你可以投稿去《最小说》,《读者》和《青年文摘》也不错的、但要富含些哲理。反正市面上卖得比较多的也就那些,你可以选择。

海外华文教育期刊投稿中介

为规范我省机关事业单位招考中的专业条件设置和审核工作,参考教育部颁布的高校专业目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专业指导目录。招考单位和主管部门应本着“相近、相似”和“宜宽不宜窄、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原则进行专业条件的审核。目录中或报考者学历学位证书中的专业涉及括号“()”或“所学方向”的、报考者所学专业未列在目录中的(包括高校自主设置的研究生专业、专业型研究生专业以及取得海外学历学位的专业等),可根据高校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予以从宽认定。 若报考者与招考单位、招考主管部门对专业审核有异议的,报考者应提供所学专业主干课程以及所在院校相关证明材料供招考单位或招考主管部门审核时参考。本目录公布后,未被列入的专业,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可于次年添加。 本目录由招录(聘)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一、哲学、文学、历史学大类 1.哲学类:哲学,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 2.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教育),汉语(言),中国语言文学(教育),中国语言文化,中文应用,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华文教育,应用语言学,古典文献(学),文学,文学语言学,中国文学,汉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播,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言文学、朝鲜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医文化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秘书(学),文秘(学),中文(文秘或秘书)教育,现代秘书,司法文秘(秘书)、医学文秘等专业秘书,涉外文秘,文秘与办公自动化,涉外文秘与公共关系,安全秘书,学科教学(语文),语文教育,经济秘书,中国学,戏剧影视文学,台湾文化研究,编辑学,闽南民俗文化与民间文艺,闽南文化与家族社会,两岸文化交流与研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3.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言文学、朝鲜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 4.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波斯语,朝鲜语,菲律宾语,梵语巴利语,印度尼西亚语,印地语,柬埔寨语,老挝语,缅甸语,马来语,蒙古语,僧加罗语,泰语,乌尔都语,希伯莱语,越南语,豪萨语,斯瓦希里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波兰语,捷克语,罗马尼亚语,葡萄牙语,瑞典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土耳其语,希腊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捷克-斯洛伐克语,泰米尔语,普什图语,世界语,孟加拉语,尼泊尔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荷兰语,芬兰语,乌克兰语,韩国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挪威语,丹麦语,冰岛语,翻译,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硕士,应用英语,实用英语,应用日语,应用俄语,应用德语,应用法语,应用韩语,商务英语,外贸英语,旅游英语,商务日语,旅游日语,应用西班牙语,应用阿拉伯语,应用意大利语,应用越南语,应用泰国语,应用缅甸语,应用柬埔寨语,应用老挝语,(含外国语系、院、校开设的相应语种相关专业),学科教学(英语),英语教育,英语(笔译),英语(口译),英语(翻译) 5.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编辑出版(学),传播学,新闻与传播,出版(研究),国际新闻,体育新闻,网络与新媒体,新媒体与信息网络,大众传播,媒体与文化分析,媒体创意,数字出版,摄影,新闻采编与制作,新闻学与大众传播,信息传播与策划,传媒策划与管理,新媒体,影视广告,主持与播音(艺术),广播电视技术,电视节目制作,摄影摄像技术,音像技术,影视多媒体技术,影视动画,电视制片管理,数字传媒艺术,影视灯光艺术,电视摄像,作曲技术,剪辑,录音技术与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传播学,表演(播音与主持) 6.艺术设计类:美术(学),绘画,雕塑,书法学,摄影,艺术学,艺术学理论,公共艺术,艺术史论,艺术硕士专业(美术、艺术设计),设计学,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工艺美术(学),数字媒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学科教学(美术),产品造型设计,照明艺术,会展艺术与技术,中国画,艺术与科技,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广告设计与制作,广告与装潢,电脑艺术设计,电脑美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装潢艺术设计,美术装潢设计,装饰艺术设计,雕塑艺术设计,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应用艺术设计,书画鉴定,陶瓷艺术设计,广告与会展,广告,木材加工技术(藤竹加工工艺方向),舞台艺术设计,商务形象传播,钟表设计,首饰设计,皮具设计,鞋类设计,室内与家具设计,室内设计技术,工业造型设计,主持与播音(艺术),影视学,广播影视编导,动画,家具设计与研究,动漫设计与制作,三维动画设计,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家具设计与工程,影视广告 7.表演艺术类: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学科教学(音乐、影视),音乐与舞蹈学,音乐科技与艺术,表演,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影视文艺学,广播电视(影视)编导,广播电视艺术学,广播电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戏剧与影视学,戏剧戏曲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导演,编导,摄影,录音艺术,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艺术硕士专业(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音响工程,影视学,影视表演,钢琴伴奏,钢琴调律,乐器维护服务,乐器维修技术(艺术),服装表演,模特与礼仪,杂技表演,表演艺术,戏曲,戏曲表演,主持与播音(艺术),声乐,艺术设计(音乐方向),中国古典舞表演 8.历史学类:历史学,世界(历)史,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博物馆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亚太区域研究,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文化人类学,海洋史学,学科教学(历史),文物保护技术,历史地理学,民族学,文物鉴定(赏)与修复,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二、经济学、管理学大类 9.经济贸易类: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商务经济学,能源经济(学),海洋经济学,统计学,应用经济学,经济统计与分析,理论经济学,环境经济,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经济信息管理学,经济信息管理,劳动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网络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国民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世界经济,西方经济学,数量经济学,法律经济学,国防经济学,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经济管理,体育经济,国际贸易学,服务贸易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国际文化贸易,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商务经纪与代理,经济与行政管理,外贸,投资经济,对外经济贸易,金融贸易,经济与金融 10.财政金融类:财政学,税收学,财政,税务,金融,金融学,经济与金融,金融数学,保险,保险学,金融工程,金融与管理,资产评估,投资学,信用管理,金融管理与实务,国际金融,经济与国际金融,财政与税收,金融硕士,理财学,金融与证券,农村合作金融,金融保险,保险实务,医疗保险实务,机动车保险实务,证券投资与管理,投资与理财,证券与期货,资产评估与管理,产权交易与实务,资产评估硕士,保险硕士 11.统计学类:统计学(含各类专业统计调查),统计,应用数理统计,应用统计(学),经济统计学,数学类相关专业(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计划统计,经营计划统计,经济统计与分析,经济管理统计,调查与分析,应用统计硕士,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方向) 12.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保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项目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理论,系统理论科学,系统理论工程,工程硕士,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业工程,标准化工程,质量管理工程,工程管理硕士,总图设计与工业运输,产品质量工程,工业工程领域 13.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物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资产评估,劳动关系,市场营销教育,食品经济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商品学,特许经营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及法律,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工商管理硕士,国际企业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商务策划管理,商务管理,项目管理,招商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家具与市场营销,市场开发与营销,营销与策划,医药营销,广告经营与管理,商务信息学,物流,国际商务管理专业,市场营销学,市场策划,销售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商务策划,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工程硕士,采购(供应)管理,国际物流,现代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物流,旅游管理(硕士),物流工程与管理,国际商务硕士 14.电商物流类: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及法律,商务信息学,物流,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工程硕士,采购(供应)管理,国际物流,现代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物流工程与管理 15.旅游餐饮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旅游管理硕士,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旅游方向),涉外旅游,导游,导游服务,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历史文化旅游,旅游服务与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餐饮管理与服务,烹饪工艺与营养,西餐工艺,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观光管理 16.会计与审计类:会计硕士,会计(学),审计学,审计(实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教育),国际会计,会计(财务)电算化,会计与统计核算,财务信息管理,工业(企业)会计等专业会计,企业财务管理,注册会计师,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审计实务,统计实务,电脑与财会,税务会计,建设投资与审计,工程财务管理,建筑财务会计,营销与会计,经济管理(含会计电算化),企业会计与税务,涉外会计,工商管理(会计学),审计硕士,税务硕士,工商管理(会计学方向) 17.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公共政策学,文化产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航运管理,劳动关系,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学),公共管理硕士,公共关系(学),(高等)教育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国防教育与管理,海关管理,公共安全管理,体育产业管理,公共事务管理,民政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电子政务,社会救助,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经济与行政管理,国际公共关系,市政管理,质量经营与认证,行政管理学,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行政管理与电子政务,文化事业管理,社会工作管理(公共管理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医事法律方向),交通管理,海事管理,应急管理,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 18.卫生管理类:卫生监督,卫生信息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医学文秘,医院管理,公共卫生硕士,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方向或医药卫生系、院、校所设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社会发展与药事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 19.农业经济管理类: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林业经济管理,农业推广硕士(经济管理方向),农业经济管理,乡镇管理,农业经营管理教育,农村经济管理,农业多功能性产业,农村与区域发展,农村行政管理,乡镇企业管理,林业经济信息管理,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农业技术与管理,林业信息工程与管理,都市林业资源与林政管理,农村行政与经济管理,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林业调查与信息处理,观光农业 20.图书档案学类: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情报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图书档案管理,图书情报硕士 三、法学大类 21.法学类:法学(含民法、商法、刑法、经济法、行政法、国际经济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环境资源法、财税金融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方向法学),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诉讼法,法律,国际法,刑事司法,律师,涉外法律(事务),经济法学,经济刑法学,经济法律事务,行政法,公安法制,法学理论,法理学,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诉讼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军事法学,法律硕士,法律实务(含司法助理、法律文秘、司法警务、涉外经济法律事务、经济法律事务、律师事务、行政法律事务、书记官、海关国际法律条约与公约、检查事务),金融与法律,经济法与经济实务,涉外经济与法律,民商经济法学,公共事业管理(医事法律方向),商务法律,法律事务,比较法学,国际人权法,国际环境法,国际民事诉讼与仲裁,WTO法律制度,比较刑法学,司法制度,法律逻辑,马克思主义法学,法学硕士,社会法 22.监所管理类:监狱学,犯罪学,狱政管理,刑事执行,劳教管理,罪犯管教,罪犯教育,矫正教育学,罪犯心理矫治,涉毒人员矫治,司法管理,民事执行,行政执行,监狱管理,刑事侦查技术,司法鉴定技术,安全防范技术,司法信息技术,司法信息安全,应用法制心理技术,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司法会计,毒品犯罪矫治,监所管理,教育学(矫正教育方向),狱内侦查学 23.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历史,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政史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 24.社会学类: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与管理,社会工作硕士,家政学,人类学,女性学,人口学,民俗学,社区管理与服务,青少年工作与管理,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公共关系,人民武装,涉外事务管理,妇女工作与管理,体育场馆管理,家政服务,老年服务与管理,社区康复,心理咨询,科技成果中介服务,职业中介服务,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戒毒康复,司法社会工作,社会管理与学习

参加港澳台联考的学生需要参加高二的水平测试。填报考志愿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1、务必按时上网填报志愿。考生请留意并牢记填报志愿时间,提前拟定志愿填报方案,错峰登录系统,避免填报志愿截止前一刻才确认志愿。填报志愿时间截止后,系统不再开放。2、网上填报志愿务必确认提交。考生核对所填报的院校及专业志愿无误后,务必点击“志愿确认”按钮提交志愿。只保存志愿信息但未确认的志愿信息无效。3、志愿确认后不得进行修改。考生在网上填报保存志愿信息后,务必认真检查核对,如需修改,请在确认志愿前进行。点击“志愿确认”按钮后,志愿不得再进行修改。4、提高警惕,谨防。考生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查询成绩、填报志愿和录取结果。切勿将身份证件号、考生号、密码等信息提供给他人或中介机构,切勿轻信“招生人士内部信息”、“大数据精准指导”、“高价志愿填报指导”、“花钱就能上名校”等招生。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港澳台联考的相关信息,推荐选择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作为培养语言人才的专门学院,教学、科研是该校的两个重要抓手;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要,有质量控制和效果检讨的机制,有强大的科学研究力量作为支撑,为海外华文教育走向正规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也使得华文教育学科有丰富的内涵,助力学生学习无忧。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结合本校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工作实际,特制定本章程。第二条 学校概况学校创办于1954年,办学历史源于1906年官立川东师范学堂,是教育部批准、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作为新中国最早创办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学校始终坚持“立教无类,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秉承“自强不息,躬行师道”的重师精神,践行“厚德、笃学、砺志、创新”的校训,立足重庆、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辐射“一带一路”,拥有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特殊教育到海外华文教育师资培养的完备教师教育体系,形成了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两轮驱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汉语国际教育“三驾马车”,文化传承与创新、决策咨询与公共服务、科技攻关与应用转化“三大板块”的特色办学格局。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是中国政府奖学金、重庆市人民政府外国留学生市长奖学金的接收学校,是重庆市中外人文交流特色高校。1.学校全称:重庆师范大学2.国标代码:106373.主管部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4.办学层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5.办学地址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6.就读地点:2020年普通本科新生按专业不同分别入读大学城校区和北碚校区7.办学基本条件学校学科建设体系完备,一级学科覆盖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等11个学科门类。拥有博士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重庆市一流学科2个,市级十三五重点学科14个,“人工智能+”等特色学科群和数学与信息科学等优势学科群8个,国家一流专业和特色专业8个,重庆市一流专业和特色专业37个。学校是国家“卓越教师”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学校。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0余项,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62个;重庆市唯一获批的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由我校牵头组建。学校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4000余人、研究生5000余人、留学生500余人;在职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和博士1000余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800余人。有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人选等国家级专门人才29人次,有教育部重点人才工程人选、重庆市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30余人次。学校占地面积2688亩,校舍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各类纸质图书270余万册,本地镜像电子图书104万种,本地镜像资源容量55TB,数据库46个;固定资产总值23.46亿元。第三条 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达到毕业要求的,颁发重庆师范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重庆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证书。第二章 组织机构第四条 学校设招生工作委员会和全日制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日制本科招生工作;下设招生办公室,负责组织和实施本科招生工作。学校纪委、监察部门为招生监督机构。第三章 招生计划编制第五条 按照国家有关招生政策,本着教育公平的原则,统筹考虑各省份的生源数量、生源质量、人才需求、毕业生就业等情况,结合自身办学实际,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招生专业、人数及录取批次以各省级招办公布的为准。第六条 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纳入重庆市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采取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就业面向长寿、江津、合川、永川、綦江、铜梁、开州、云阳、秀山、酉阳等区县。最终区县分布及计划数以重庆市招生主管部门公布为准。第七条 学校部分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统一按大类学习基础课程,两年内根据考生意愿、学业成绩、在校表现等情况实行专业分流。其中,工商管理类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专业;设计学类包括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材料类包括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专业;计算机类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第八条 我校与英国知山大学合作举办的生物科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实行“3+1”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注册两校学籍,两校联合设置课程和教学大纲,共同授课。前三年在我校学习,英方派送师资到我校授课,符合要求的学生第四年进入英国知山大学学习。学业结束后,符合我校及英方院校毕业条件及学位授予条件的,可同时获得我校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及英国知山大学学士学位证书。计算机类、酒店管理、金融工程专业开展 “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实验班(以下简称121项目实验班)试点,考生入学后可根据意愿选择分流到该项目进行培养。该项目实行分段培养,第一学年在我校学习,由我校和美方合作大学共同授课,第二、三学年进入美方合作院校相应专业学习,第四学年返回我校学习。学业结束后,符合我校及美方院校的毕业条件及学位授予条件的,可申请我校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及美方院校学士学位证书。第九条 学校预留不超过总计划1%的招生计划,用于调节各地生源的不平衡。第四章 报考条件第十条 英语专业、翻译专业报考语种限英语,其他专业报考语种不限;除外语类专业外,其他专业入学后外语课程为英语。第十一条 考生身体条件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及有关补充规定。根据专业的特点、行业需求和培养目标,学校部分专业报考条件如下:1.音乐学专业建议男生身高不低于165厘米,女生不低于155厘米;音乐表演专业建议男生身高不低于170厘米,女生不低于160厘米;舞蹈学、舞蹈表演专业建议男生身高不低于173厘米,女生不低于163厘米;体育教育专业建议男生身高不低于168厘米,女生身高不低于158厘米。2.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发声器官及呼吸器官无疾病。3.美术学、绘画、数字媒体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及设计学类各专业不招色弱、色盲。第十二条 报考师范专业的考生,还应参考相关省市教师资格认定的体检标准,如身体健康状况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建议慎重报考;口吃的考生不建议报考师范类专业。第十三条 音乐表演专业仅招收声乐(美声、民族、流行唱法)、钢琴、二胡、古筝、小提琴、手风琴、单簧管、萨克斯、小号、长号、次中音号、圆号、大号、西洋打击乐、双排键电子琴、双簧管、低音提琴、长笛、架子鼓为主项的考生,该专业在各省市招生方向及主项以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第十四条 舞蹈学、舞蹈表演专业不招收体育舞蹈、流行舞蹈。第十五条 根据教育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要求,为提高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音乐学专业文化成绩不低于各省市划定的文化最低控制线上30分。第五章 录取原则第十六条 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本着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1.学校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制定的招生政策,认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考生加分、降分的投档规定。2.进档考生按以下原则确定录取专业:(1)按分数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和确定专业;(2)优先满足有专业志愿考生,未录满的计划用于服从调剂的考生;(3)若分数相同,普通类专业依序比较语文、数学、外语成绩;艺体类专业依序比较专业、文化成绩。(4)艺术类专业考生高考文化成绩、专业成绩须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艺术类相关专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书法学在重庆认可四川美术学院校考成绩,音乐表演在山东认可山东师范大学组织的联考成绩,舞蹈学在山东认可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组织的联考成绩,其余艺术类专业均认可当地招生考试部门组织的相关专业统考成绩。学校认可各生源省艺术类专业投档规则,在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及批次以投档分为排序分,在顺序志愿投档的省份及批次按照以下规则计算排序分:——设计学类、美术学、绘画、数字媒体艺术、书法学专业按综合分计算排序分,综合分=文化成绩×0.4+专业成绩×0.6;——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按高考文化成绩计算排序分;——音乐学、舞蹈学、舞蹈表演专业按综合分计算排序分,综合分=文化成绩×0.3+专业成绩×0.7;——音乐表演按专业成绩计算排序分。(5)体育教育专业认可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规定的投档方式,在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及批次以投档分为排序分,在顺序志愿投档的省份及批次按专业成绩计算排序分,专业成绩相同时比较文化成绩。各省对体育类专业录取有规定的除外。3.艺术教育专业培养空乘与礼仪专门人才,限我校空中乘务类专业面试合格者报考,按文化成绩择优录取。4.江苏省录取原则(1)普通类: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等级要求达到选测2B、必测科目5合格,考生进档后的排序办法为先分数后等级;(2)艺术类:成绩在填报志愿资格线以上,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必测科目4合格。5.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规则。6.考生的综合素质纪实报告内容作为成绩相同时确定录取专业及专业调剂的重要参考。第六章收费及资助第十七条 学费、住宿费等收费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及重庆市物价部门有关文件执行。学费实行学分制收费,学分制收费由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构成,学年初按学年制学费标准预收,学年末按实际修读学分结算。普通类专业学费3000-6875元/生•学年,艺体类专业4375-11500元/生•学年,其中生物科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8000元/生•学年(以重庆市物价部门最终审批为准);北碚校区住宿费400元-800元/生•学年,大学城校区住宿费1200元/生•学年。各专业收费标准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招生计划及我校《新生入学须知》上公布。第十八条 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在校期间免学费,免住宿费,补助生活费,毕业后定向考核招聘就业。第十九条 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表现突出,可参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综合奖学金等多种奖学金;符合条件的还可参评校级单项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用于奖励在精神文明、学业成绩、学术科研、文体竞赛、创新创业等方面表现突出者)。第二十条 学校设学生资助中心,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支持;设“绿色通道”,协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为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专项助学金等以多种资助渠道。第七章 其他第二十一条 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班、高水平运动队、听障生单招、运动训练等特殊类别招生录取要求按照国家有关文件执行。第二十二条 新生入校后,学校将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对体检、成绩和档案等项目进行复查,对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等行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第二十三条学校重视招生过程的管理和监督,依法接受教育行政机关和社会的监督。第二十四条 本章程公布后,如遇部分省份高考招生政策调整,学校将根据生源地政策做相应调整并另行公布。第二十五条 学校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和中介机构代办招生事宜。有关招生录取问题,请直接与学校招生部门联系。第二十六条 本章程由重庆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学校网址: 本科招生网:zsb.cqnu.edu.cn招办邮箱:招生咨询电话: 监察处电话:通讯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邮政编码:401331

高考填志愿时为形形色色的专业所惑,从小立志成为人民教师的我,清一色的选择了教育类的专业,机缘巧合之下填报了了华侨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当时对这个专业的第一印象就是:咦,教外国人学中文,那不是有很多出国的机会。抱着这种很傻很天真的想法,在大学里沉淫了四年,才逐渐读懂了这个专业的一些风情。        汉语国际教育的即是对外汉语,更名之后乍听高大上不少,但我觉得后者更浅显易懂。而对外汉语专业既不属于师范类也不属于汉语言,但所学的专业课程中会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教育类课程,也会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法学、语言学、词汇学、文字学和各类文学课程和大学英语口语和英汉翻译,有点杂而不精的意味。下面笔者就以我的学校为例,给大家说道说道。        华侨大学的华文学院前身是集美华侨补校,此前是一所专为外国人开设的中文补习学校,高校合并政策后正式并入华侨大学。而华侨大学隶属国侨办,且境外生众多,这就使得我们专业获得了很多优势。        大一,学院就会开设“一帮一”活动,让我们和境外生结对子,给对方补习中文。当时我辅导的是一个退休的泰国大叔,周末有时间我会给他讲讲作业改改作文,也算是正式迈入了实践的第一步。        大二下学期,学院会承办为期两个月的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学中文夏令营,而夏令营的负责人员,就会从二年级的学生中挑选,届时我们就要进行试讲和面试,挑选出汉语口语老师和班主任。而名额有限,并非所有的同学都能得到这个实习机会。除此之外,还需要书法、国画、手工等技能老师,大一时会开设技能选修课,当时并没意识到中华才艺是这个专业的标配,也就敷衍了事学了点皮毛。技多傍身,所言不错,好在我初中学习过剪纸,后来凭借一幅繁复的荷花剪纸图选上手工老师,而之后这个技能也让我得到了很多实习机会。                在菲华夏令营中实习的两个月,我们作为跟班老师跟学生同吃同住,管理他们日常的教学和生活,还要编排闭营的节目和展览。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当时我还同时兼任了四个初级班的手工老师,作为整个团队里课时最多的人,累也充实,按照40元一节课的补贴,实习结束后我拿到了5000元的工资,也算是大学里的第一桶金。             之后陆续还负责了一些学校华文教育处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的手工课程,课时费80-135不等。大三开始选拔中华文化大乐园的外派教师,中华文化大乐园是国侨办举办的让海内外了解中国文化的品牌活动,和中国寻根之旅不同的是,需要外派到外国进行短期的教学活动。早有准备的我凭借一本书画和手工的作品集顺利通过了面试。不得不说对于对外汉语人来说,中华才艺真的十分重要。貌似除了华大会将这次宝贵的机会提供给学生实习之外,其他高校似乎派出的都是教师。许多学校同行的小伙伴,就并没有那么幸运像我们一样得到那么多的实习机会,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好老师不是学校教出来的,而是走上讲台锻炼出来的,这也是我放弃考研打算提前就业的原因之一。       于是凭借专业优势和实习机会我真的在大三出国了。在泰国曼谷东方文化书院举办中华文化大乐园的21天里,我们一行8人不仅要进行开营演出,之后还要负责汉语教学才艺教学和汇报演出,时间短工作多,好在有泰国农大孔子学院的汉语志愿者作为助教协助我们。课余,会有泰国华文教师公会的工作人员带着我们出游,感受一番异域风情。        也许听完我说的这些,你会觉得:天哪,你们专业也太好玩了吧。确实,华文学院因为课少活动多受到很多其他学院的羡艳,每年境外生都会举办很多特色的活动,比如印尼夜市泰国泼水节水灯小姐等。然而,一切因校而异,机会也因人而异。尽管我们学校有很多实习资源,然而机会有限,也有将近大半的同学没能参与到其中来。很多同学穷尽大学四年,也没能有一次实战的机会。             笔者今年大四,去年放弃了考研之后准备考取国家汉语教师资格证出国做汉语教师志愿者,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报名费笔试400,面试600,且面试通过率极低,考点又都设在北上广,含金量远比不上投入,只是报考志愿者的时候,有优先录取权。但很多机构其他认证的证书如ICA、IPA等,它通过培训这些证书赚钱,再为你提供相应的岗位。汉语教师志愿者偏文类专业专业皆可报考,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是外语学院的同学。因为志愿者选拔面试中有综合测试、外语测试、心理测试三项,笔者由于口语太差不幸落选。志愿者选拔的通过率取决于应征国家的发达程度,越是发达的国家要求越高,报考亚非拉地区英语需要四级,欧美地区需要过六级,每年报考的人数很多,竞争也比较激烈。        热爱本职专业的我一心想从事汉教工作,网上发布汉语教师职位的,大多是中介机构,上次我咨询了一次马来西亚的短期实习工作,中介费高达7500。而国内一些培训机构,大多是一对一的商务教学,且要你先报考他们认证的资格证书。华文教育的市场,还是在海外。前段时间去了趟曼谷,因为一帮一的大叔说想办中文学校我便兴冲冲的去了。过去了以后才了解到实际情况和泰国的相关法律。外籍人员想要在泰国做生意或者工作需要办理商务签证,而签证手续繁多,还需要公司的规模够大。机缘巧合之下我在朋友的关系下面试了曼谷语言教学中心,因为是校友企业所以面试很顺利,打着华大的招牌顺利找到工作的我目前还面临着语言不通的问题。学好英语或者所在国的语言,才能更好的教学和生活。        汉语国际教育并不只是教外国人说中文那么简单,还需要具备中华才艺和外语能力。而教外国人中文就已经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他们常常问一下千奇百怪的问题让你无法应答,你不能一句习惯用法敷衍了事。要做好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路坚且长,同仁共勉。

海外华文教育期刊投稿邮件

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最早成立的高等师范学校之一。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和1986年批准的第三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在西部设立的首个“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在重庆设立的唯一“全国职业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学校还是教育部“信息技术及应用远程教育基地”。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师范大学。一个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特殊教育和海外华文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为一体的较为完备的教师教育体系已经形成。 学校现占地总面积2800余亩,有沙坪坝校区、大学城校区、北碚校区三个校区。学校是重庆市政府命名的“园林式单位”。纸质图书总量216.9万册,中外文期刊16281种(含电子期刊),中外文数据库18个,特藏文献8万余册。高速宽带校园网覆盖全校。 学校现有23个学院,有4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 学科,4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及中职教师硕士学位授权,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等10大学科门类。拥有11个市级重点学科、4个市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创新团队、1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20672人,硕士研究生1710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有专任教师1177人,其中正高职称152人、副高职称381人、博士155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70%,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33人。学校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得者3人,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等19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5人及后备人选15人。 & 1 2

武夷学院教务处入口: 历史沿革:武夷学院是教育部于2007年3月19日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8月12日的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62年1月,在福州师范学院并入的基础上组建南平师范学院。1963年9月,学校与厦门、泉州等几所院校合并组建福建第二师范学院。文革期间停办。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办。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以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内涵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开放办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和接班人。 学校总体定位: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 发展目标定位: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以茶学、旅游管理、艺术学为特色,积极培育新型工科,努力实现多学科协调发展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闽北、服务福建、面向全国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思想品德优良、专业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校训:涵养穷索,致知力行 学校精神:艰苦创业,奋发有为 美丽校园:学校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坐落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四通八达,特别是伴随合福高铁的开通,仅需1小时即可到达福州,3小时即可到达厦门、上海、南京、合肥、长沙等沿海中心城市和内陆城市,6小时到达首都北京,学校对外发展的空间半径得到有效缩小,办学区位优势不断凸显。校园占地面积3000亩,依山傍水,湖光山色,鸟语花香,四季如画。学校为福建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办学条件:现有校舍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7亿元,图书馆藏书238万册(含电子图书103万册),建立了期刊、报纸全文数据库、硕博论文数据库、知识视频数据库、电子图书等中外文本地镜像站点,有力提升服务教学科研水平。各类教学、生活、运动等设施齐全,人文化、生态化、园林化、数字化的现代校园初见雏形。 办学规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1.5余万人。设有茶与食品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旅游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商学院、海峡成功学院、玉山健康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课教学部等15个教学院(部);43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 办学特色:根据应用型办学定位,结合区域特色,积极培育并初步形成具有闽北地域特色的办学特色。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学科(含应用型)8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中国社科院宋明理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武夷茶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竹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特色创新平台25个;获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近500项;获批福建省2011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朱子学研究中心”获批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荣获福建省高校优秀社科研究基地;朱子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入选福建省首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闽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落户学校,中共党史读书社、读书社为福建省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 师资力量:学校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大力开展应用型教师培养,加强与企业互聘“双师双能型”教师。我校现有教职员工1000余人,专任教师780余人,外聘教师20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41%,具有硕博学位教师占85%;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高层次人才8人,省级高层次人才34人。此外,130余位院士、“*”、“闽江学者”和知名专家聘为学校特聘教授、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多国文教专家在校任教。 产教融合:学校为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高校、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围绕闽北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瞄准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构建服务南平千亿食品产业的生态食品专业群、服务南平旅游千亿产业的旅游养生专业群、服务南平千亿竹产业及生物工程重点发展产业的生物资源利用专业群、服务南平机电制造千亿产业的智能控制专业群、服务南平文化创意新兴产业的文化创意专业群和服务武夷新区、延平新城、新农村建设的智慧城镇建设专业群等6大专业集群。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项目共担、互惠多赢”的原则,学校充分发挥董事会在校企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建设重融合的产业学院,与福建圣农集团合作共建圣农食品学院、与福建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太阳电缆学院、与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中旅学院、与武夷山市政府共建朱子文化学院、与台湾中华海峡两岸教科文交流学会共建玉山健康管理学院、与香江集团等大型茶企通过2011协同创新项目共建武夷山茶学院等六大产业学院。 创新创业:学校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首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首批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落户学校;学校是首批列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之一,“武夷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入选首批“福建省青年创业示范园区”。截至目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福建省建筑结构大赛、福建省机械创新大赛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得奖项900余项;在福建省首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3个铜牌,居新建本科院校首位;1人获省“创业之星”奖,6人获“创业之星提名”奖,获奖数量和等次位居新建本科院校之首;5个创业团队获省人社厅高校毕业生省级创业资助,居全省高校首位;校内注册备案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已有180多支,培育学生创业示范店50家,带动直接就业人数达500余人。 社会服务:学校紧紧围绕南平市绿色发展行动纲要和七大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武夷学院南平市绿色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5年)》。立足“大武夷”县域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一县一特色、对接有重点”的原则,实施与“大武夷”经济圈15个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协同合作计划,在智力支撑、科技服务等方面成果丰硕:校地携手建成了“福建省生态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平台”、“闽北科技研究院竹产业研究分院”等创新平台;配合南平市新农村建设、武夷山市实施武夷山市民素质提升培训工程等,组织师资深入企事业单位、行业一线、乡镇农村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年均受众达3万人次。 开放合作:学校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也是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推广中心。近年来,已有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南非等国400余名留学生来校进行长期或短期学习;首批到校南非自由省留学生已有61人顺利通过汉语4级考试,进入专业学习阶段;20余名留学生获得福建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与马来西亚砂拉越科技大学合作开展交换生项目;承接国际友人、海外华裔及香港、台湾、澳门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游学班、中华才艺培训班、文化体验班等活动人数达12000余人次。不断深化闽台交流合作,与台湾政治大学、彰化师范大学、高雄大学等20余所高校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在成功举办闽台“3+1”合作办学模式的海峡成功学院基础上,学校与中华海峡两岸教科文交流学会(台湾玉山高校联盟)合作建成玉山健康管理学院,在全国率先试点闽台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4+0”办学新模式,吸纳台湾优质教育资源共育应用型人才。 校园文化: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较好地发挥了校园文化活动对学风建设的推动作用。学校形成了以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文化大讲坛、社团文化节为主要平台,涵盖跨学科讲座、创意大赛、创业大赛、DV大赛等载体活动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校园文化项目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省大学生艺术节、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等活动中获佳绩,学校拥有各种学生社团60多个,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学校荣誉:学校先后荣获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福建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省级文明校园”“福建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第七批省级水利风景区” 等荣誉称号。

一、福建师范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福建师范大学 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为,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福建师范大学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 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学校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 福建师范大学 并沿用至今。2012年,教育部与福建省决定共建 福建师范大学 。2014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百载春秋,薪火相传。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大师巨匠曾在学校任教。经过一代又一代师大人的传承创新,学校砥砺出“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校训精神,孕育了“重教、勤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等一大批高级别荣誉称号。滋兰树蕙,桃李芬芳。建校以来,学校先后为社会输送了50多万名各级各类人才,为国家和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本部现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4000亩。现有本科专业85个(2017年招生专业76个),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2.3万多人,各类研究生7千多人。校本部拥有1800多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57.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50.2%;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3人,国家“*”入选者9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含海外)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成员3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评审组召集人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学名师”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8人,历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8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将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6项。27部教材入选国家级重点规划建设教材。先后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7门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卓越教师教育计划1项。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国家人才培养基地4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各1个。学生在“挑战杯”等国家级赛事中屡获特等奖、金奖、一等奖,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构建一流文科、高水平理科、有特色工科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涵盖文、史、哲、理、工、教、经、法、管、农、艺等11个学科门类。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含培育)3个、省特色重点学科9个、省重点学科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有3个学科进入A类、12个学科进入B类,A类学科数、AB类学科数均位居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A类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45位。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勇攀科学高峰。获批建设全国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全国仅7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之一)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部省级科研平台74个。先后获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近700项,其中独立或合作获国家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3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近五年来,承担各类国家级课题近550项,其他各类课题350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9项,3部专著入选国家社科成果文库、1部专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围绕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生动实践,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多途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打造一批富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新型智库,聚焦重大现实问题,努力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 学校充分发挥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毗邻台港澳等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1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台湾40多所高校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海外华文教育初具规模、特色彰显,迄今已向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12个国家派出志愿者共计16批882人,与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印尼阿拉扎大学合作创办2所孔子学院、与美国波士顿文艺复兴特许公立学校合作创办孔子课堂,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等中央领导访问印尼期间与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亲切交流。 学校主办多种学术期刊,《 福建师范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均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教育部名栏建设学报、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自然科学版被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有纸质图书总量近400万册,电子图书近300万册,在全国高师院校中名列前茅,其中尤以丰富的古籍、善本、碑刻、字画、地方文献、早期外文原版书籍和“五四”前后代表性报刊的收藏享誉海内外。校园网络设备完善、应用广泛,实现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拥有一批高水平体育场馆,运动设施完备,较好满足各类赛事、训练、健身运动的需求。设有福清分校、附中、附小等附属学校,附中是福建省获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奖最多的学校。

海外华文教育期刊投稿流程

重庆师范大学的邮编为401331,该校地址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文脉深厚,教泽流长。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年,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是西部教师教育事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办学历史源于1906年官立川东师范学堂。学校198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更名为重庆师范大学,2017年获批硕士研究生推免单位,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作为新中国最早创办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学校始终秉承“立教无类,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恪守“厚德、笃学、砺志、创新”的校训精神,立足西部、扎根重庆、服务全国,建立起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特殊教育和海外华文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完备教师教育体系。构建起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两轮驱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汉语国际教育“三驾马车”,文化传承与创新、决策咨询与公共服务、科技攻关与应用转化“三大板块”的特色办学格局。

师道尊严,彬彬济济。学校现有17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二级学院,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5000余人、研究生4000余人、留学生570余人。在职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和博士1000余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800余位。有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国家“*”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理论人才、教育部科技委数理学部委员、“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海外杰青”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人选等国家级专门人才26人。有教育部重点人才工程人选、重庆市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10余人次。

踵事增华,锐意兴革。学校学科建设体系完备,一级学科覆盖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等11个学科门类,拥有博士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拥有2个重庆市立项建设“一流学科”,14个市级十三五重点一级学科;现有17个二级学院,75个本科专业。有数学与信息科学、文博与艺术文化、生命科学与绿色生态、智能材料与新能源、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教师教育等6大优势学科群。

学校科研成果颇丰。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85项;发表ESI热点、高被引论文、三大检索论文2660篇,出版高水平专著166部;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等标志性成果60项,其中,“向量最优化问题的理论研究”荣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实现了我校在国家科技奖的重大突破。

学校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6项、国家级规划教材7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4项。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三等奖,获国家及省部级教学竞赛奖100余人。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教学科研团队、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等16个。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各类重大赛事中获得全国奖项283项。26次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外国留学生市长奖学金的接收学校。已与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中外联合培养、合作科研、师生互访等各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推动汉语国际教育,3次获“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殊荣,已在美国、英国、卢旺达、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举办“孔子学院”“汉语师范学院”,实现举办孔子学院的五大洲布局。

学校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良,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文明校园、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含大学城校区、沙坪坝校区、北碚校区三个校区,总面积2688亩。纸质书刊260余万册,可全文阅读电子图书116万种,可文献传递电子图书400余万种,音视频容量13万小时,数据库52个。编辑出版《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地理教育》《当代幼教》等学术刊物。其中,《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2018“中国人文社科期刊评价报告”扩展期刊。

学校是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4次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拥有“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重庆)”等3个国家级基地,是全国“中德(重庆)职教合作示范基地”,全国首批部校共建“重庆新闻学院”。

奋进扬蹄,乘风破浪。******、贾庆林、贺国强、刘延东、许嘉璐、彭佩云、韩启德、张梅颖、郑万通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学校视察;教育部、重庆市主要领导多次来校关心指导工作,有力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学校将按照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贯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切实提升治校能力和办学水平,大力推进本科教育振兴战略、学科引领联动战略、重师文化建设战略、特色发展战略,为加快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武夷学院教务处入口: 历史沿革:武夷学院是教育部于2007年3月19日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8月12日的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62年1月,在福州师范学院并入的基础上组建南平师范学院。1963年9月,学校与厦门、泉州等几所院校合并组建福建第二师范学院。文革期间停办。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办。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以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内涵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开放办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和接班人。 学校总体定位: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 发展目标定位: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以茶学、旅游管理、艺术学为特色,积极培育新型工科,努力实现多学科协调发展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闽北、服务福建、面向全国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思想品德优良、专业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校训:涵养穷索,致知力行 学校精神:艰苦创业,奋发有为 美丽校园:学校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坐落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四通八达,特别是伴随合福高铁的开通,仅需1小时即可到达福州,3小时即可到达厦门、上海、南京、合肥、长沙等沿海中心城市和内陆城市,6小时到达首都北京,学校对外发展的空间半径得到有效缩小,办学区位优势不断凸显。校园占地面积3000亩,依山傍水,湖光山色,鸟语花香,四季如画。学校为福建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办学条件:现有校舍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7亿元,图书馆藏书238万册(含电子图书103万册),建立了期刊、报纸全文数据库、硕博论文数据库、知识视频数据库、电子图书等中外文本地镜像站点,有力提升服务教学科研水平。各类教学、生活、运动等设施齐全,人文化、生态化、园林化、数字化的现代校园初见雏形。 办学规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1.5余万人。设有茶与食品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旅游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商学院、海峡成功学院、玉山健康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课教学部等15个教学院(部);43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 办学特色:根据应用型办学定位,结合区域特色,积极培育并初步形成具有闽北地域特色的办学特色。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学科(含应用型)8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中国社科院宋明理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武夷茶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竹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特色创新平台25个;获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近500项;获批福建省2011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朱子学研究中心”获批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荣获福建省高校优秀社科研究基地;朱子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入选福建省首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闽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落户学校,中共党史读书社、读书社为福建省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 师资力量:学校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大力开展应用型教师培养,加强与企业互聘“双师双能型”教师。我校现有教职员工1000余人,专任教师780余人,外聘教师20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41%,具有硕博学位教师占85%;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高层次人才8人,省级高层次人才34人。此外,130余位院士、“*”、“闽江学者”和知名专家聘为学校特聘教授、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多国文教专家在校任教。 产教融合:学校为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高校、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围绕闽北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瞄准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构建服务南平千亿食品产业的生态食品专业群、服务南平旅游千亿产业的旅游养生专业群、服务南平千亿竹产业及生物工程重点发展产业的生物资源利用专业群、服务南平机电制造千亿产业的智能控制专业群、服务南平文化创意新兴产业的文化创意专业群和服务武夷新区、延平新城、新农村建设的智慧城镇建设专业群等6大专业集群。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项目共担、互惠多赢”的原则,学校充分发挥董事会在校企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建设重融合的产业学院,与福建圣农集团合作共建圣农食品学院、与福建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太阳电缆学院、与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中旅学院、与武夷山市政府共建朱子文化学院、与台湾中华海峡两岸教科文交流学会共建玉山健康管理学院、与香江集团等大型茶企通过2011协同创新项目共建武夷山茶学院等六大产业学院。 创新创业:学校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首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首批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落户学校;学校是首批列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之一,“武夷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入选首批“福建省青年创业示范园区”。截至目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福建省建筑结构大赛、福建省机械创新大赛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得奖项900余项;在福建省首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3个铜牌,居新建本科院校首位;1人获省“创业之星”奖,6人获“创业之星提名”奖,获奖数量和等次位居新建本科院校之首;5个创业团队获省人社厅高校毕业生省级创业资助,居全省高校首位;校内注册备案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已有180多支,培育学生创业示范店50家,带动直接就业人数达500余人。 社会服务:学校紧紧围绕南平市绿色发展行动纲要和七大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武夷学院南平市绿色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5年)》。立足“大武夷”县域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一县一特色、对接有重点”的原则,实施与“大武夷”经济圈15个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协同合作计划,在智力支撑、科技服务等方面成果丰硕:校地携手建成了“福建省生态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平台”、“闽北科技研究院竹产业研究分院”等创新平台;配合南平市新农村建设、武夷山市实施武夷山市民素质提升培训工程等,组织师资深入企事业单位、行业一线、乡镇农村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年均受众达3万人次。 开放合作:学校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也是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推广中心。近年来,已有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南非等国400余名留学生来校进行长期或短期学习;首批到校南非自由省留学生已有61人顺利通过汉语4级考试,进入专业学习阶段;20余名留学生获得福建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与马来西亚砂拉越科技大学合作开展交换生项目;承接国际友人、海外华裔及香港、台湾、澳门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游学班、中华才艺培训班、文化体验班等活动人数达12000余人次。不断深化闽台交流合作,与台湾政治大学、彰化师范大学、高雄大学等20余所高校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在成功举办闽台“3+1”合作办学模式的海峡成功学院基础上,学校与中华海峡两岸教科文交流学会(台湾玉山高校联盟)合作建成玉山健康管理学院,在全国率先试点闽台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4+0”办学新模式,吸纳台湾优质教育资源共育应用型人才。 校园文化: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较好地发挥了校园文化活动对学风建设的推动作用。学校形成了以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文化大讲坛、社团文化节为主要平台,涵盖跨学科讲座、创意大赛、创业大赛、DV大赛等载体活动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校园文化项目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省大学生艺术节、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等活动中获佳绩,学校拥有各种学生社团60多个,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学校荣誉:学校先后荣获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福建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省级文明校园”“福建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第七批省级水利风景区” 等荣誉称号。

位于春城昆明的 云南师范大学 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其前身是诞生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46年,组成西南联大的 北京大学 、 清华大学 、 南开大学 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置,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 云南师范大学 ,1999年与云南教育学院、云南体育进修学院合并重组 云南师范大学 。建校70余年来,学校恪守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形成了“学高身正、明德睿智”的校风,已形成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留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形式,构建了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教育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2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学校占地面积3330亩,下设23个学院,2个独立学院,40余个科研机构。现有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270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18000余人,图书资料300余万册,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云南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单位,建有“万兆主干”的新一代“数字校园”。学校主办的《 云南师范大学 学报(哲社版)》进入全国高校文科学报30强之列,为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云南师范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全国大学学报中首创《 云南师范大学 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学校拥有文、史、哲、法、教、管、理、工、经济、艺术10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理并重、基础宽厚、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学校现有83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教育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等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24所试点高校之一。学校通过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完成了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由传统师范院校向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学校拥有一批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创新团队等,拥有34项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是全国免费师范生试点改革的3所地方高师院校之一,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并先后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校拥有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检中心、太阳能转化-储存材料与器件中英研究开发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创新人才基地、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吉亨·阿玛拉通加院士工作站、云南省创新团队、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研究中心、汉藏语研究院、云南研究院、云南华文学院、卜励德美国研究中心、朗宁加拿大研究中心和“中国·昆明泛亚人才教育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及基地。近五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科技部重大支撑计划、国际合作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100余项,承担其它科技项目1000余项,授权专利100余项,教育部、文化部、国家体育总局、云南省等省级以上的成果获奖19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5.2亿。在少数民族哲学、福利文化、群体行为涌现机理及风险辨识、边疆地理、边疆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区域合作与边疆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与边疆社会稳定等研究领域具备了较强的优势。一些金属氧化物纳米线传感阵列测定多种肿瘤标记物的研究、Stokes光谱反演太阳矢量磁场的技术研究及应用、有γ辐射的类星体CCD观测和高能辐射机制研究、非线性分析中的若干障碍问题及相关问题研究、基于与建筑结合的太阳能集热器件能量传输转换机理研究、云南西部横断山小型兽类冷适应模式与生存适应对策的研究、镶嵌纳米贵金属颗粒的氧化钡复合薄膜的制备和特性等进入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现有教职工2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教授、副教授600余人,拥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科学院“*”、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等一批专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中科院院士杨乐、郭柏灵、戴汝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阿马拉通加,美国《纽约时报》前总编、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前任主席西默·托平,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博士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位知名专家被聘为学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云南师范大学 是一所开放的、有着国际化视野的现代大学,先后被教育部和国家汉办确定为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10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中国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汉语师资培训的基地、国家首批赴海外承办孔子学院的大学、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HSK考试和汉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能力资格考点。到目前为止,学校在国外建立了1所孔子学院、3个孔子课堂、5个中国语言文化中心。学校已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港澳台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留学生生源国达到61个。学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学英语师资培训基地和云南省目前具有对港澳台招生权的两所高校之一。 学校先后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被人事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被教育部评为“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单位;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连续10年被中宣部等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连续5届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成绩排名全国同类师范院校前10位,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二等奖;先后获云南省基层党建示范点、云南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省委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云岭先锋”流动红旗先进基层党组织、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德育先进集体。学校的班级、社团和个人也涌现出一批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全国三好生标兵,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以及在雅典、北京、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上获得金、银、铜奖牌的运动员。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校实施综合集成发展、坚持内涵特色兴校,以进入国家中西部100所重点建设高校行列为契机,为把学校建设成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成为中国西南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努力。

  • 索引序列
  • 海外华文教育期刊投稿格式
  • 海外华文教育期刊投稿
  • 海外华文教育期刊投稿中介
  • 海外华文教育期刊投稿邮件
  • 海外华文教育期刊投稿流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