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什么学科论文难发表

什么学科论文难发表

发布时间:

什么学科论文难发表

博士生论文发表是不是很难写?众所周知学术界对论文的写作和发表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所以很多人就因为这个原因而害怕去写论文和发表。那么,博士生论文发表是不是很难写?博士论文高效写作发表的方法是什么?下面就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博士生论文发表是不是很难写博士论文写作发表是博士研究生主要要完成的工作,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一篇博士论文并非人们想象重那么简单,是有一定难度的。它需要较长的写作周期,以及在创新,写作规范,实际及理论意义等方面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博士论文高效写作发表的方法一、给自己设置realistic的目标很重要。我是非常坚定地要按时毕业,因为各种现实压力再加上自己的性格,我没有给自己留下“延毕”的退路。同时,我知道我属于一段时间只能集中做一件事的人,所以我停下了手中所有别的项目,包括一个R&R,这样不至于被overwhelm. 我给自己定了大的目标,比如几月前完成哪个部分,然后我也给自己定了小目标,比如每天写700-900个字。即使有时候浪费了一点时间,如果完成了每天的目标,我也觉得很开心。如果你又写博士论文,又赶别的项目、又拖家带口,那真的很容易精神、脑力、和体力三重崩溃。二、记录自己的进步,这样才会有成就感,保持好心情。这也和第一点相联系。我每天在微博上记录自己的进展,一方面是希望给看我微博的人一些正能量,另一方面也是make myself feel accountable. 感觉每天需要像大家汇报点什么,心里踏实又有成就感,工作的时候也会让自己集中注意力,好好完成每天的目标。同时,不要对自己太苛刻,责备自己“我怎么这么慢”,“怎么什么和没干”,生活压力已经很大了,treat yourself gently!三、坐下来写, don't judge your writing! 我写东西需要在电脑前磨磨蹭蹭写写删删,几个小时才进入状态。所以,我每天定计划的时候,把这部分预热的时间也算进去了。另外,我觉得毫无廉耻地写很重要。我也常常觉得自己写东西像挤牙膏,写出来的东西像屎一样,但有了第一版,以后再慢慢改,只会越来越好。而且有时候自己看自己写的东西不一定客观,比如我一直不太满意我的第二篇论文,但我导师看了,给我的评语是“I enjoyed reading the chapter. It is well thought out and well executed. The writing is good and easy to understand. Great job! ” 还是那句老话:A good dissertation is a done dissertation.博士生论文发表是不是很难过博士发表论文难度挺大的,整体比其他学科要难,现代数学的分支太多,首先是字数和页数的要求,通常要求不低于150页、10万字,再一个就是必须要有创新点,要有理论深度。总之比较困难。数学博士论文发表至少要发表两篇到三篇以上的SCI论文,所以难度是非常高的,作为数学博士,发表论文的难度是极高的,通常来说,数学博士都会延迟毕业第四年或者第五年才能够将所有的论文完成,作为数学博士,在发表前出来要完成相应的发表论文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我们知道国内核心最难发的是南核,而sci的发表难度不亚于南核,在国内选择发表sci论文的作者往往是高学历人才或者从是科研工作的人员,这些人员本身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普遍高于普通作者,因此发表sci论文压力要小一些。2、博士生在国内是高学历人群,近年发表sci的博士越来越多,特别是某些学校要求博士毕业必须发表sci,由此可见sci论文发表对博士生的必要性,sci论文是国际顶尖学术论文发表,代表的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和学科发展趋势,如果文章学术价值不够高是不可能发表sci刊物的,况且sci论文还需要英文写作发表,因此写作难度和发表难度都是很大的,不少博士生对sci论文都感到怵头,因此需要发表sci论文的作者都需要尽早规划准备的,sci论文不同于其他论文,需要作者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如果涉及实验等工作,周期会更长一些。

一、医学sci论文要求高,所有的论文写出来都并非易事,这并不比大学论文,只要是自己的导师通过了就没有问题了。医学论文后期是会在杂志刊登的,是会被大家看到的,特别是一些重点医学杂志,这里的论文代表的就是权威性,专业性,如果是出现了错误,后期会有很多的问题的。医学论文的要求之高是其他论文不能比拟的,我们见到过一些专家级别的作者,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在论文写作方面就是有一些问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并不是很好,虽然专业的名声在外,论文不合格就是不合格,不能因为专家级别论文就可以放松。

二、医学的权威性。医学是直接关乎人的健康,人的生死的。一篇论文可以让更多的医生从中学习到知识,让更多的医生从中受益,从而救助更多的患者。如果是论文不严谨,从作者开始就不严谨,后期的时候审核不严谨,就会出现大问题。小的来说这关乎到病人的健康,大的来说这就关乎到民生,关乎到医疗群体。

三、作者自身存在的问题。医学论文写作存在时间长,周期长的原因。现在的医生护士,每天都在超额加班,剩余的时间并不是很多。专门找出时间去写论文,去研究论文,这需要一个周期。很多的作者就是在前期的时候没有写好,后期的时候就需要自己去反复的修改。驳回的次数越多,信心也就越低,我们见到过太多的作者因为被反复驳回丧失信息,最终放弃的。

医学sci论文发表难不难?“如果是医学专业,你要是能发到细胞、柳叶刀这样的顶级期刊上,难度肯定是非常大的。而且对于普通人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当然如果能发在这样的期刊上发一篇论文,工作的事儿是完全不用愁的,夸张点说一辈子都不用愁。SCI期刊是国际核心期刊。从高到底有几千种。医学专业的也有很多,你想发顶刊基本上是不可能,但是如果想发一本普通的SCI还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你不挑分区,对影响因子没有特别高的要求的话,医学专业发表SCI的难度,应该说没有特别大。

什么学科发表论文最难

没有难易区分。术业有专攻,不同的人眼里不同学科论文的难易程度自然不一样的。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发表论文很难。博士发表论文难度挺大的,整体比其他学科要难,现代数学的分支太多,首先是字数和页数的要求,通常要求不低于150页、10万字,再一个就是必须要有创新点,要有理论深度。总之比较困难。数学博士论文发表至少要发表两篇到三篇以上的SCI论文,所以难度是非常高的,作为数学博士,发表论文的难度是极高的,通常来说,数学博士都会延迟毕业第四年或者第五年才能够将所有的论文完成,作为数学博士,在发表前出来要完成相应的发表论文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

一、文科论文和理科论文的联系与区别经常听人说,理科论文难写;文科论文好写,文科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而文科中(我且以中文系为例),语言觉得他们和数学类似,语言的传播和流行病的传播,大致可以用同一个公式概括,所以瞧不起文学;文学中,古典文学又觉得自己历史最长,是国学的主干,瞧不起历史短的现当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觉得我们是母语文学,瞧不起不可能对国外有那么了解的外国文学,如此种种,都是误解。什么是研究?我们首先应该把研究的性质和意义弄清楚。所谓研究,都不是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什么,而是在前人理论或实验的基础上,把研究对象的真理性、客观性向前推进一步的工作。我们的研究,都只是整个研究的一部分,是前面有人,后面也有人的接力运动。有人以为,理科研究不用翻阅前人的文献资料,有实验室就行了;其实,在进实验之前和进实验室之后,理科对文献资料的依赖,和文科具有同一性,同样是不可缺少的。文科论文,要在大量调查和统计数字的基础上,揭示事物内部的规律。说花“好看还是不好看”的,并不是文科论文(有人误解这就是文科论文了);文科论文应该研究花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是这种颜色的”。譬如枫叶,到秋天颜色渐渐变红。枫叶为什么到秋天颜色变红呢?这和花青素有什么关系?花青素变化,与土壤、气候、温度有什么关系?文学研究,是一种追问的研究。不仅应该和历史、哲学不分家,也应该和地理、天文、生物、环境等科学交叉起来。其实,许多研究都有一条潜在的“研究链”,譬如,我们从“化学”这条道路出发,从“无机化学”走到“有机化学”;再从“有机化学”走到“生命科学”,此时,人和人脑,便是“生命科学”的核心,而人脑产生的“意识”,又是“生命科学”中最奇特、最珍贵,其复杂性可与地球和外宇宙媲美的神奇事物;而在人的“意识”中,“文学”又是其中最鲜丽的花朵之一;研究“文学”,就是研究人类特有的“意识花朵”,不仅很有意思,而且,也与“无机化学”在同一条“研究链”上,从这角度说,文科、理科,是分工不同的研究。文科论文和理科论文,就科学性说,应该是一样的。真正研究出来的论文,都应该有很强的客观性。二、写作文科论文的原则与方法写作论文,特别是写作学位论文,最重要的四个字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既是态度,也是方法。王运熙老师对我们说,以前郭绍虞先生写《中国文学批评史》,以他这么大的学问,他也只写他所熟悉的诗文部分。不写小说、戏曲。后来周扬一定要求他写,他写一点,就请专治小说、戏曲的赵景深先生看一点,最后请赵先生把关,才敢拿出去。实事求是还表现在对研究对象的态度上,文学研究因为有“人”在,有“情”在,就容易把“研究对象”看成是“崇拜对象”,正确的态度,应该把研究对象看是“调查对象”和“解剖对象”。古代诗人、作家经常受到贬谪,我们采取的态度,经常是站在诗人作家一边,因为喜欢他的诗歌或文学作品,就以为该诗人是受了诬陷,非常同情。其实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从当时的法律来看问题。要区分受诬陷打击和确实是犯了经济或其它错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譬如对苏东坡的经济问题,辛弃疾的经济问题和对下级过于粗暴的问题。譬如,范仲淹《岳阳楼记》里写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确有贪污问题才贬到巴陵郡的,范仲淹的文章,有为他说好话的意思等等,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地对待。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是一种传统的理性精神。乾嘉学派的研究者,为了探求真理,有时甚至会批评自己父亲的文章,说:“家大人之说非也。”这种精神,是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的首要条件。 实事求是研究,必然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里提出,他的研究,是“即山铸铜”式的,即是从深山开采矿石,提炼精铜,以备铸造鼎彝或钱币之用。这句话被不少学者引用,清代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把他们的研究归结成一句话:即后人的研究,绕不开他们的成果。因为他们的研究,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这是“二王”不被人忘记和他们自豪的原因。后人前进,必定要在他们的基础上起步,这样,事业才会趋新,研究才有价值。我们是后之来者,应该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包括研究方法,研究理念,由此开创新气象,拓展新局面。除了像乾嘉学派那样重视材料,认真细密、实事求是的方法和风格(由此派生出日本的“京都学派”)以外,我们还要注入新的思路和新的时代精神。程千帆先生说过:学术也像体育,也有记录;作为学者,不仅要打破前人的“学术记录”,创造“新的学术记录”;还要打破自己创造的学术记录,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既要身体力行,培养研究生时,要积火传薪,金针度人。理科的论文往往是世界性的。文科的论文,也应该是世界性的。随着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意识形态、心理特点、文化方式上互相渗透融合,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财富都在迅速世界化,中国文学的研究,也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文学的研究,早已不是中国学者的专利,故当今之世,要把过去视为国粹的中国文学研究,放在“汉字文化圈”的平台和世界汉学的大背景下进行。这种开放型的研究,和理科精神是共通的。三、写作论文前,先问几个为什么对一篇论文,先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第一,你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第二,你这篇论文解决了什么问题?第三,对这个问题,你解决到什么程度?解决得可靠不可靠?第四,你写这篇论文的意义在哪里?笔者多次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或论文评奖,以上几点,都是评委评审优秀论文的标准和要问的问题。写一篇文科论文,就像做一道几何题;已知什么?求证什么?已知条件是你收集来的文献材料,你的结论就是论文要证明的问题。做几何题时,要有大前提、小前提和推论;推理要符合逻辑,得出的结论要可靠。因此,每一篇合格的文科论文至要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其然”(该事物是怎么样的);二是“其所以然”(为什么是这样的);三是这篇文章意义何在?要很明确。四、文科论文的选题 在复旦大学时,我的导师王运熙教授反复对我们说,写好一篇文科论文(这里以中文系为例),第一步是选题。题目选好了,论文就成功了一半。论文的题目,有大小之分;有宏观、微观之分;有生、熟之分。作为初学,我对研究生的希望是,题目先小一点,微观一点,生一点;以小见大,先微观,后宏观。题目有很多类型,如作家、作品研究;某种文学思潮的研究;某一作家群体、文学集团的研究;某一体裁、题材、主题、类型的研究;专书研究;某一文论范畴、概念、术语以及意象的研究;比较研究(有影响比较或无影响比较);跨学科交叉研究(如历史与文学、地理与文学、天文与文学、文字学与文学、语言学与文学、哲学美学与文学等等)。选题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定,自己擅长什么,有人擅长文献考证,有人擅长理论分析,选题时有所侧重,才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把论文写好。 题目的来源,可以是导师上课,你突然有了心得,产生灵感。最好的方法是划定一个范围读书,在阅读中积累心得,做成读书札记,然后整理札记,写成论文。写的时候,不是全面展开写,而是写自己的见解。凡是别人说过的,别人写过的,就不必再写。立题的技巧也不能忽视,要把你论文中的思想,最精彩的观点放在论文题目里,表述的时候要新颖,要陌生化,让人看了眼睛一亮。五、文科论文收集资料的方法 写好一篇文科论文,收集材料很关键。有人收集材料很容易,有人收集资料很困难,什么原因?问题出在会不会使用工具书?有没有学会在网上查找各种资料?工具书分好几类:如版本学、目录学、如书目解题、年谱综录、论文目录索引、类书、方志、家谱等等;网上有各种书籍、期刊。文科的期刊网,学校图书馆基本上都买了,你可以上学校图书馆网连接,找你要的资料。收集材料也有学问:收集材料时,不能单一收集某种材料,而要注意材料之间的“联系”。要注意某作家此作品与彼作品、不同体裁作品间的联系;注意一个作家与其它作家的联系,同时代尤要注意朋友、师生、亲戚等关系;如收集白居易的材料,也要注意元稹的材料;研究谢灵运的时候,同样要注意颜延年的材料;研究苏轼,更要看看他们父子兄弟的材料;要注意作品与同时代评论之间的材料;要将作品和当时的理论互相参读;将文、史、哲互相参读;将地下出土的材料与纸质的文献材料相参读。注意作家、作品与当时社会、时代风气、当时审美意识的联系;注意时代横的联系和历史纵的联系。如与前后时代作家、作品和理论的联系。我们往往觉得自己的论文写得单薄,没有厚度和深刻性,就是因为你在收集材料的时候,没有注意以上几种联系。六、要建立自己材料的“根据地”真正做学问的人在收集材料的时候,还有一个诀窍,即建立自己材料的根据地。前人的体会是熟读一种书,你的许多学问都和那一本书有关,随时可以回到那一本书里去,找你要的材料。陈寅恪虽然搏通中西典籍,但最熟悉的还是新旧《唐书》。他的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都与新旧《唐书》有关;直到陈晚年双目失明,写文章,做学问的时候,还经常对女儿说,某段话在两《唐书》中那一段,叫女儿帮他校对。扬树达熟读《汉书》,他就以《汉书》为根据地做学问。写了《论语疏证》(汉人对《论语》的看法),《婚俗考》(汉人婚嫁习俗)等。取得很高的成就。他的侄儿杨伯峻,也从杨树达的读书方法中得到启发。做了《论语译著》、《孟子译著》等系列著作。熟读的书,不必是僻书,可以是常见的书。但要处于学问要路津上的书,或历史,或哲学,或文学,最好是材料信息丰富,又文、史、哲结合的书。所以,余嘉锡说:“要读常见的书。” 西方谚语说:“要注意对一本读得很深的人。”七、对材料要正确读解对收集来的材料,要正确读解,要注意它是否可靠。这就要注意查前人补正的书。二十五史、《四库全书》,都有补正、辨伪的专书,后者纠正了前者的错误;国外材料也一样,譬如,黑格尔的美学固然是权威,但是在德国,辩证、补充黑格尔书中错误的著作,也成了经典;读黑格尔,要了解这一情况,并读一读辩证的书。当然,有可能这些书还是德文,还没有翻译过来。再如美国理论家韦涅克"沃伦写过《文学原理》,里面有几处错误,他在第二本著作《诗学》里已经作了订正,你如果不注意他的《诗学》,就不知道他错在哪里?《诗学》尚未翻译,要看英文原版才行,所以,文科学术研究也是艰难的工作。有些人看外国文艺理论只看译本,看中国古典也只看白话文翻译就进行比较研究,实在是很危险的事情;有条件的同学,应该尽可能地看原版书,至少核对原版原文。八、创新思维加文献实证写好一篇论文,第一种功夫是努力发现新材料,尽可能让新材料说话;第二种功夫是运用新思维,让常见的材料说话,让旧材料出新观点。发掘新材料,靠文献学功底;在常见材料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靠创新思维;这是新与旧的辩证法。文科论文在用文献学的方法收集材料的同时,还要学习新理论,特别是国外的哲学、美学等等。二十世纪王国维用尼采、叔本华的理论研究中国词学,发明地下发掘与典籍记载互证的“二重证据法”,陈寅恪“以诗证史”和“以史证诗”,都是创新思维和文献实证的典范。最近,有人用荣格的原型理论研究曹植的《洛神赋》,有人用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研究《孔雀东南飞》,都获得了成功。九、写作的语言和技术性问题写作的方法,尤其初写论文,先立个提纲,再分段论证;为求清晰,每段文末可以用几句话小结一下,归纳一下;一篇论文完成后,最后再用几句话总结一下,就像实验完毕填好数据、报表,让人看起来眉目清楚,主题突出。论文的语言,可以风格多样,什么样的语言都可以。但要简洁、明白、晓畅,“达”而已。“达”就是“语言到位”,“语言到位”其实是写作中一种很高的境界,是很难做到的。写科学论文,追求的应该是论文的逻辑意义,在文字上不必作过分的修饰;有文采当然好,但不要以文害意;最忌把简单的道理用很“深”的语言说得人们看不懂。论文的引文要可靠,要规范;要尽可能用第一手资料;如果用了第二手材料,一定要核对第一手原文,要符合学术规范。 最后的注释要注意“十大要素”:(1)时代或国别;(2)作者;(3)译者;(4)书刊名称;(5)卷次;(6)章节;(7)出版地点;(8)出版单位;(9)出版时间;(10)页码。 由此你知道,写好一篇文科论文,其实与理科在实验室里得出结论一样难。尽管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方法、手段有所不同,文科不进实验室,理科要进实验室,但社会也是文科的大实验室,因为文科和社会科学是以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在研究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点上,文科、立刻、工科都是一致的。最后论文的写作,都是试验报告和研究的结果,是对前人的总结,更是新的开拓,通过学位论文的写作,对获取的知识进一步升华,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

文科论文就只是论文。理科分两部分,完成的实验成果(实验项目)和论文,前沿论文的数据有可能要自己做。难易程度,的话看你自己了。谁比谁难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不对的,要是博士论文很可能需要很多学科知识支持,文科可能会论述研究理科知识,理科也可能会论述研究文科知识。你学的专业应该是你在众多专业中的一技之长,并是你培养专业思维和能力的起点,在以后的人生中使用已经养成科学理性的思维学习更多学科的更多专业知识。能产生“文科是不是比理科难度大很多”这种疑问其实就有些思想不端正,或者是对“为什么写论文”“为什么要学习”没有正确清晰的认识。

什么学科发表论文比较难

一、文科论文和理科论文的联系与区别经常听人说,理科论文难写;文科论文好写,文科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而文科中(我且以中文系为例),语言觉得他们和数学类似,语言的传播和流行病的传播,大致可以用同一个公式概括,所以瞧不起文学;文学中,古典文学又觉得自己历史最长,是国学的主干,瞧不起历史短的现当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觉得我们是母语文学,瞧不起不可能对国外有那么了解的外国文学,如此种种,都是误解。什么是研究?我们首先应该把研究的性质和意义弄清楚。所谓研究,都不是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什么,而是在前人理论或实验的基础上,把研究对象的真理性、客观性向前推进一步的工作。我们的研究,都只是整个研究的一部分,是前面有人,后面也有人的接力运动。有人以为,理科研究不用翻阅前人的文献资料,有实验室就行了;其实,在进实验之前和进实验室之后,理科对文献资料的依赖,和文科具有同一性,同样是不可缺少的。文科论文,要在大量调查和统计数字的基础上,揭示事物内部的规律。说花“好看还是不好看”的,并不是文科论文(有人误解这就是文科论文了);文科论文应该研究花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是这种颜色的”。譬如枫叶,到秋天颜色渐渐变红。枫叶为什么到秋天颜色变红呢?这和花青素有什么关系?花青素变化,与土壤、气候、温度有什么关系?文学研究,是一种追问的研究。不仅应该和历史、哲学不分家,也应该和地理、天文、生物、环境等科学交叉起来。其实,许多研究都有一条潜在的“研究链”,譬如,我们从“化学”这条道路出发,从“无机化学”走到“有机化学”;再从“有机化学”走到“生命科学”,此时,人和人脑,便是“生命科学”的核心,而人脑产生的“意识”,又是“生命科学”中最奇特、最珍贵,其复杂性可与地球和外宇宙媲美的神奇事物;而在人的“意识”中,“文学”又是其中最鲜丽的花朵之一;研究“文学”,就是研究人类特有的“意识花朵”,不仅很有意思,而且,也与“无机化学”在同一条“研究链”上,从这角度说,文科、理科,是分工不同的研究。文科论文和理科论文,就科学性说,应该是一样的。真正研究出来的论文,都应该有很强的客观性。二、写作文科论文的原则与方法写作论文,特别是写作学位论文,最重要的四个字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既是态度,也是方法。王运熙老师对我们说,以前郭绍虞先生写《中国文学批评史》,以他这么大的学问,他也只写他所熟悉的诗文部分。不写小说、戏曲。后来周扬一定要求他写,他写一点,就请专治小说、戏曲的赵景深先生看一点,最后请赵先生把关,才敢拿出去。实事求是还表现在对研究对象的态度上,文学研究因为有“人”在,有“情”在,就容易把“研究对象”看成是“崇拜对象”,正确的态度,应该把研究对象看是“调查对象”和“解剖对象”。古代诗人、作家经常受到贬谪,我们采取的态度,经常是站在诗人作家一边,因为喜欢他的诗歌或文学作品,就以为该诗人是受了诬陷,非常同情。其实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从当时的法律来看问题。要区分受诬陷打击和确实是犯了经济或其它错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譬如对苏东坡的经济问题,辛弃疾的经济问题和对下级过于粗暴的问题。譬如,范仲淹《岳阳楼记》里写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确有贪污问题才贬到巴陵郡的,范仲淹的文章,有为他说好话的意思等等,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地对待。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是一种传统的理性精神。乾嘉学派的研究者,为了探求真理,有时甚至会批评自己父亲的文章,说:“家大人之说非也。”这种精神,是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的首要条件。 实事求是研究,必然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里提出,他的研究,是“即山铸铜”式的,即是从深山开采矿石,提炼精铜,以备铸造鼎彝或钱币之用。这句话被不少学者引用,清代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把他们的研究归结成一句话:即后人的研究,绕不开他们的成果。因为他们的研究,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这是“二王”不被人忘记和他们自豪的原因。后人前进,必定要在他们的基础上起步,这样,事业才会趋新,研究才有价值。我们是后之来者,应该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包括研究方法,研究理念,由此开创新气象,拓展新局面。除了像乾嘉学派那样重视材料,认真细密、实事求是的方法和风格(由此派生出日本的“京都学派”)以外,我们还要注入新的思路和新的时代精神。程千帆先生说过:学术也像体育,也有记录;作为学者,不仅要打破前人的“学术记录”,创造“新的学术记录”;还要打破自己创造的学术记录,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既要身体力行,培养研究生时,要积火传薪,金针度人。理科的论文往往是世界性的。文科的论文,也应该是世界性的。随着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意识形态、心理特点、文化方式上互相渗透融合,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财富都在迅速世界化,中国文学的研究,也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文学的研究,早已不是中国学者的专利,故当今之世,要把过去视为国粹的中国文学研究,放在“汉字文化圈”的平台和世界汉学的大背景下进行。这种开放型的研究,和理科精神是共通的。三、写作论文前,先问几个为什么对一篇论文,先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第一,你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第二,你这篇论文解决了什么问题?第三,对这个问题,你解决到什么程度?解决得可靠不可靠?第四,你写这篇论文的意义在哪里?笔者多次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或论文评奖,以上几点,都是评委评审优秀论文的标准和要问的问题。写一篇文科论文,就像做一道几何题;已知什么?求证什么?已知条件是你收集来的文献材料,你的结论就是论文要证明的问题。做几何题时,要有大前提、小前提和推论;推理要符合逻辑,得出的结论要可靠。因此,每一篇合格的文科论文至要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其然”(该事物是怎么样的);二是“其所以然”(为什么是这样的);三是这篇文章意义何在?要很明确。四、文科论文的选题 在复旦大学时,我的导师王运熙教授反复对我们说,写好一篇文科论文(这里以中文系为例),第一步是选题。题目选好了,论文就成功了一半。论文的题目,有大小之分;有宏观、微观之分;有生、熟之分。作为初学,我对研究生的希望是,题目先小一点,微观一点,生一点;以小见大,先微观,后宏观。题目有很多类型,如作家、作品研究;某种文学思潮的研究;某一作家群体、文学集团的研究;某一体裁、题材、主题、类型的研究;专书研究;某一文论范畴、概念、术语以及意象的研究;比较研究(有影响比较或无影响比较);跨学科交叉研究(如历史与文学、地理与文学、天文与文学、文字学与文学、语言学与文学、哲学美学与文学等等)。选题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定,自己擅长什么,有人擅长文献考证,有人擅长理论分析,选题时有所侧重,才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把论文写好。 题目的来源,可以是导师上课,你突然有了心得,产生灵感。最好的方法是划定一个范围读书,在阅读中积累心得,做成读书札记,然后整理札记,写成论文。写的时候,不是全面展开写,而是写自己的见解。凡是别人说过的,别人写过的,就不必再写。立题的技巧也不能忽视,要把你论文中的思想,最精彩的观点放在论文题目里,表述的时候要新颖,要陌生化,让人看了眼睛一亮。五、文科论文收集资料的方法 写好一篇文科论文,收集材料很关键。有人收集材料很容易,有人收集资料很困难,什么原因?问题出在会不会使用工具书?有没有学会在网上查找各种资料?工具书分好几类:如版本学、目录学、如书目解题、年谱综录、论文目录索引、类书、方志、家谱等等;网上有各种书籍、期刊。文科的期刊网,学校图书馆基本上都买了,你可以上学校图书馆网连接,找你要的资料。收集材料也有学问:收集材料时,不能单一收集某种材料,而要注意材料之间的“联系”。要注意某作家此作品与彼作品、不同体裁作品间的联系;注意一个作家与其它作家的联系,同时代尤要注意朋友、师生、亲戚等关系;如收集白居易的材料,也要注意元稹的材料;研究谢灵运的时候,同样要注意颜延年的材料;研究苏轼,更要看看他们父子兄弟的材料;要注意作品与同时代评论之间的材料;要将作品和当时的理论互相参读;将文、史、哲互相参读;将地下出土的材料与纸质的文献材料相参读。注意作家、作品与当时社会、时代风气、当时审美意识的联系;注意时代横的联系和历史纵的联系。如与前后时代作家、作品和理论的联系。我们往往觉得自己的论文写得单薄,没有厚度和深刻性,就是因为你在收集材料的时候,没有注意以上几种联系。六、要建立自己材料的“根据地”真正做学问的人在收集材料的时候,还有一个诀窍,即建立自己材料的根据地。前人的体会是熟读一种书,你的许多学问都和那一本书有关,随时可以回到那一本书里去,找你要的材料。陈寅恪虽然搏通中西典籍,但最熟悉的还是新旧《唐书》。他的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都与新旧《唐书》有关;直到陈晚年双目失明,写文章,做学问的时候,还经常对女儿说,某段话在两《唐书》中那一段,叫女儿帮他校对。扬树达熟读《汉书》,他就以《汉书》为根据地做学问。写了《论语疏证》(汉人对《论语》的看法),《婚俗考》(汉人婚嫁习俗)等。取得很高的成就。他的侄儿杨伯峻,也从杨树达的读书方法中得到启发。做了《论语译著》、《孟子译著》等系列著作。熟读的书,不必是僻书,可以是常见的书。但要处于学问要路津上的书,或历史,或哲学,或文学,最好是材料信息丰富,又文、史、哲结合的书。所以,余嘉锡说:“要读常见的书。” 西方谚语说:“要注意对一本读得很深的人。”七、对材料要正确读解对收集来的材料,要正确读解,要注意它是否可靠。这就要注意查前人补正的书。二十五史、《四库全书》,都有补正、辨伪的专书,后者纠正了前者的错误;国外材料也一样,譬如,黑格尔的美学固然是权威,但是在德国,辩证、补充黑格尔书中错误的著作,也成了经典;读黑格尔,要了解这一情况,并读一读辩证的书。当然,有可能这些书还是德文,还没有翻译过来。再如美国理论家韦涅克"沃伦写过《文学原理》,里面有几处错误,他在第二本著作《诗学》里已经作了订正,你如果不注意他的《诗学》,就不知道他错在哪里?《诗学》尚未翻译,要看英文原版才行,所以,文科学术研究也是艰难的工作。有些人看外国文艺理论只看译本,看中国古典也只看白话文翻译就进行比较研究,实在是很危险的事情;有条件的同学,应该尽可能地看原版书,至少核对原版原文。八、创新思维加文献实证写好一篇论文,第一种功夫是努力发现新材料,尽可能让新材料说话;第二种功夫是运用新思维,让常见的材料说话,让旧材料出新观点。发掘新材料,靠文献学功底;在常见材料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靠创新思维;这是新与旧的辩证法。文科论文在用文献学的方法收集材料的同时,还要学习新理论,特别是国外的哲学、美学等等。二十世纪王国维用尼采、叔本华的理论研究中国词学,发明地下发掘与典籍记载互证的“二重证据法”,陈寅恪“以诗证史”和“以史证诗”,都是创新思维和文献实证的典范。最近,有人用荣格的原型理论研究曹植的《洛神赋》,有人用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研究《孔雀东南飞》,都获得了成功。九、写作的语言和技术性问题写作的方法,尤其初写论文,先立个提纲,再分段论证;为求清晰,每段文末可以用几句话小结一下,归纳一下;一篇论文完成后,最后再用几句话总结一下,就像实验完毕填好数据、报表,让人看起来眉目清楚,主题突出。论文的语言,可以风格多样,什么样的语言都可以。但要简洁、明白、晓畅,“达”而已。“达”就是“语言到位”,“语言到位”其实是写作中一种很高的境界,是很难做到的。写科学论文,追求的应该是论文的逻辑意义,在文字上不必作过分的修饰;有文采当然好,但不要以文害意;最忌把简单的道理用很“深”的语言说得人们看不懂。论文的引文要可靠,要规范;要尽可能用第一手资料;如果用了第二手材料,一定要核对第一手原文,要符合学术规范。 最后的注释要注意“十大要素”:(1)时代或国别;(2)作者;(3)译者;(4)书刊名称;(5)卷次;(6)章节;(7)出版地点;(8)出版单位;(9)出版时间;(10)页码。 由此你知道,写好一篇文科论文,其实与理科在实验室里得出结论一样难。尽管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方法、手段有所不同,文科不进实验室,理科要进实验室,但社会也是文科的大实验室,因为文科和社会科学是以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在研究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点上,文科、立刻、工科都是一致的。最后论文的写作,都是试验报告和研究的结果,是对前人的总结,更是新的开拓,通过学位论文的写作,对获取的知识进一步升华,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

从发表角度来说,SCI比EI要难发表得多,EI主要是针对工程技术领域的学术论文发表,SCI则是综合性的,任何专业都是可以投稿发表的,SCI主要是学术期刊,EI有学术期刊也有学术会议,有的作者投稿EI屡投屡中,而投稿SCI却很难中稿,因此,SCI难度要大得多。

SCI和EI都是学术文章,写作格式上没有区别,SCI作为一个检索工具其实是非常好的,它的宗旨与其他检索工具略有不同,这个我之前已经有介绍,其他的检索工具主要目的是“收全”,即把特定学科或范围内的相关重要文献全部收录,而SCI则主要通过引文关注研究过程,包括起始、传承、后续。所以它在期刊的选择时对引文和参考文献有严格的要求。

会议的话,肯定是ei好发,很多会议只要投稿基本没有不中的。

期刊就不一定了,我所在的学科中文ei比一般三区四区的英文sci难发。英文期刊ei(不是会议论文)了解的不多,身边的同事投的也比较少,可能是期刊较少,官网也比较难找

文科论文就只是论文。理科分两部分,完成的实验成果(实验项目)和论文,前沿论文的数据有可能要自己做。难易程度,的话看你自己了。谁比谁难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不对的,要是博士论文很可能需要很多学科知识支持,文科可能会论述研究理科知识,理科也可能会论述研究文科知识。你学的专业应该是你在众多专业中的一技之长,并是你培养专业思维和能力的起点,在以后的人生中使用已经养成科学理性的思维学习更多学科的更多专业知识。能产生“文科是不是比理科难度大很多”这种疑问其实就有些思想不端正,或者是对“为什么写论文”“为什么要学习”没有正确清晰的认识。

为什么文科发表论文难

方法流程如下:

一是期刊选择。根据专业和研究领域选择合适的期刊及栏目,有些期刊会细分成好几个不同的栏目,这里要注意。

对于在校研究生来说可以尽量选择该领域权威性更强、影响因子更高的期刊,提升论文的含金量,而对于职称评定,则尽量选择影响因子更低、年发表量更大的期刊,提高论文的录用率(职称评定只要达到硬性要求就行)。

二是投稿渠道。目前核心期刊投稿渠道基本有在线投稿、邮箱投递、纸质邮寄3种,在线投稿要注意找正确的官方网站,bd上搜索经常会出现假冒网站,请仔细甄别。

三是投稿时间。当然是越早越好,但是有些期刊收稿时间有规律性,比如有的期刊通常在每月初将收到的稿件统一分送出去,也就是说不管中旬还是下旬投稿,其实审稿时间都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告诉我投稿比别人早,录用时间却更晚。

四是改投。投稿一般会经历初审、外审、退修、退稿和录用等流程,投稿后要经常关注投稿进度,如果超过一个月没有消息,可以打电话咨询编辑部,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或者期刊会对你有看法,若超过两个月未收到消息,基本上可以改投了。

五是一稿多投。这是投稿的大忌,千万不要以身试险,尤其对于那些未来还在学术界的童鞋来说。

六是版面费。很多期刊仍然需要版面费审稿费,根据版面的数量,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版面费是在文章确定录用后缴纳的,缴纳对象为期刊对公账号,且期刊会开具发票,如果缴纳对象为私人账号基本可以鉴定为纸了,所以请慎之又慎。

核心期刊共有7大体系,分别为北大核心、南大核心、科技核心、人文社科核心、CSCD、人文社科学报核心、中国核心期刊遴选库。

这里只简单说三个,北核、南核、CSCD。北大核心又称中文核心,由北京大学图书馆每四年评定一次;南大核心,又称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每两年一评;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的SCI”,每两年一评。

如果某期刊同时被两种核心期刊体系认定为核心,那么该期刊就是双核心期刊了,双核心期刊与单核心期刊均为核心期刊,且双核心期刊学术水平更高。至于所谓的ABC类期刊,是一些大学和单位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期刊进行的归类,这里不做过多赘述了。

作者要求:

核心期刊虽然对作者没有硬性要求,但是一般对低学历的人有qs,在文章质量不是特别突出的情况下很容易被拒稿。

所以作者学历至少是硕士,资质为中级以上职称,作者单位为三本以上或者业内权威性的企事业单位。文章最好有项目背景,基金类的一定要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这样录用概率会大很多。

文章撰写:

这是发表核心期刊的关键环节,所有的期刊考察的都是论文的质量。

一是知识积累。论文是专业知识的结晶,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深厚的专业功底是学术论文的基础。

二是文献阅读。大量阅读文献,勤思考多总结,掌握文章撰写技巧和整体思路,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导师对研一学生的文献阅读作要求。

三是亮点突出。文章撰写要具有逻辑性,环环相扣,思路清晰,同时要有详有略,重点将研究亮点突出,向评审老师展示你的独到之处。

四是文章排版。论文的格式要符合相关期刊的要求,这能体现你的投稿诚意和对期刊的尊重,千万不要忽略这个细节,另外注意重复率要求,一般不超过30%。最后不要写综述,综述类论文需要深厚的功底,一般的综述文章录用概率很低。

论文为什么难发?1、发文章的人远远多于杂志社的版面,造成供小于求的局面; 2、在我国发文章多数人是为了评职称,而这一群体既缺乏写作文章的经验,更不知如何投稿,从而导致盲目投稿,造成投稿通过率低的现象。我建议你找一个比较专业的地方, 我给你推荐个 诚信义论文 发表

首先你需要了解的是:1.期刊不是说交钱就能发的,付费只是充分条件罢了。2.另一个论文发表的充分条件是论文写的必须过及格线。3.核心以外几乎没有免费的。有实力可以发核心,几乎都不要钱,但是核心你实力得过硬(ps非要定条标准的话,一般业内认为是研究生学历为佳)最后总结怎么在期刊上发论文:第一步,下载相关文献第二步,查重。论文发表需要10%-30%的查重率,根据具体期刊,按照要求来即可。第三步,有渠道的话可以通过渠道投稿,好处如下:1.渠道对期刊比较熟悉,知道哪些容易发表,哪些适合作者本身水平的发表2.审批快3.易通过4.安排出刊期数靠前,即出刊快没渠道的话就问下身边发过期刊的学长或者老师那既没有渠道,又没有学长或者关系好的老师怎么办?1从知网上找版面费比较贵的那种。2找知网上不收录的,只维普万方收录那种期刊。第四步,等结果就好了。最后强调一点,切勿一稿多投!!!

一、文科论文和理科论文的联系与区别经常听人说,理科论文难写;文科论文好写,文科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而文科中(我且以中文系为例),语言觉得他们和数学类似,语言的传播和流行病的传播,大致可以用同一个公式概括,所以瞧不起文学;文学中,古典文学又觉得自己历史最长,是国学的主干,瞧不起历史短的现当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觉得我们是母语文学,瞧不起不可能对国外有那么了解的外国文学,如此种种,都是误解。什么是研究?我们首先应该把研究的性质和意义弄清楚。所谓研究,都不是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什么,而是在前人理论或实验的基础上,把研究对象的真理性、客观性向前推进一步的工作。我们的研究,都只是整个研究的一部分,是前面有人,后面也有人的接力运动。有人以为,理科研究不用翻阅前人的文献资料,有实验室就行了;其实,在进实验之前和进实验室之后,理科对文献资料的依赖,和文科具有同一性,同样是不可缺少的。文科论文,要在大量调查和统计数字的基础上,揭示事物内部的规律。说花“好看还是不好看”的,并不是文科论文(有人误解这就是文科论文了);文科论文应该研究花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是这种颜色的”。譬如枫叶,到秋天颜色渐渐变红。枫叶为什么到秋天颜色变红呢?这和花青素有什么关系?花青素变化,与土壤、气候、温度有什么关系?文学研究,是一种追问的研究。不仅应该和历史、哲学不分家,也应该和地理、天文、生物、环境等科学交叉起来。其实,许多研究都有一条潜在的“研究链”,譬如,我们从“化学”这条道路出发,从“无机化学”走到“有机化学”;再从“有机化学”走到“生命科学”,此时,人和人脑,便是“生命科学”的核心,而人脑产生的“意识”,又是“生命科学”中最奇特、最珍贵,其复杂性可与地球和外宇宙媲美的神奇事物;而在人的“意识”中,“文学”又是其中最鲜丽的花朵之一;研究“文学”,就是研究人类特有的“意识花朵”,不仅很有意思,而且,也与“无机化学”在同一条“研究链”上,从这角度说,文科、理科,是分工不同的研究。文科论文和理科论文,就科学性说,应该是一样的。真正研究出来的论文,都应该有很强的客观性。二、写作文科论文的原则与方法写作论文,特别是写作学位论文,最重要的四个字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既是态度,也是方法。王运熙老师对我们说,以前郭绍虞先生写《中国文学批评史》,以他这么大的学问,他也只写他所熟悉的诗文部分。不写小说、戏曲。后来周扬一定要求他写,他写一点,就请专治小说、戏曲的赵景深先生看一点,最后请赵先生把关,才敢拿出去。实事求是还表现在对研究对象的态度上,文学研究因为有“人”在,有“情”在,就容易把“研究对象”看成是“崇拜对象”,正确的态度,应该把研究对象看是“调查对象”和“解剖对象”。古代诗人、作家经常受到贬谪,我们采取的态度,经常是站在诗人作家一边,因为喜欢他的诗歌或文学作品,就以为该诗人是受了诬陷,非常同情。其实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从当时的法律来看问题。要区分受诬陷打击和确实是犯了经济或其它错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譬如对苏东坡的经济问题,辛弃疾的经济问题和对下级过于粗暴的问题。譬如,范仲淹《岳阳楼记》里写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确有贪污问题才贬到巴陵郡的,范仲淹的文章,有为他说好话的意思等等,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地对待。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是一种传统的理性精神。乾嘉学派的研究者,为了探求真理,有时甚至会批评自己父亲的文章,说:“家大人之说非也。”这种精神,是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的首要条件。 实事求是研究,必然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里提出,他的研究,是“即山铸铜”式的,即是从深山开采矿石,提炼精铜,以备铸造鼎彝或钱币之用。这句话被不少学者引用,清代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把他们的研究归结成一句话:即后人的研究,绕不开他们的成果。因为他们的研究,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这是“二王”不被人忘记和他们自豪的原因。后人前进,必定要在他们的基础上起步,这样,事业才会趋新,研究才有价值。我们是后之来者,应该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包括研究方法,研究理念,由此开创新气象,拓展新局面。除了像乾嘉学派那样重视材料,认真细密、实事求是的方法和风格(由此派生出日本的“京都学派”)以外,我们还要注入新的思路和新的时代精神。程千帆先生说过:学术也像体育,也有记录;作为学者,不仅要打破前人的“学术记录”,创造“新的学术记录”;还要打破自己创造的学术记录,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既要身体力行,培养研究生时,要积火传薪,金针度人。理科的论文往往是世界性的。文科的论文,也应该是世界性的。随着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意识形态、心理特点、文化方式上互相渗透融合,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财富都在迅速世界化,中国文学的研究,也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文学的研究,早已不是中国学者的专利,故当今之世,要把过去视为国粹的中国文学研究,放在“汉字文化圈”的平台和世界汉学的大背景下进行。这种开放型的研究,和理科精神是共通的。三、写作论文前,先问几个为什么对一篇论文,先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第一,你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第二,你这篇论文解决了什么问题?第三,对这个问题,你解决到什么程度?解决得可靠不可靠?第四,你写这篇论文的意义在哪里?笔者多次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或论文评奖,以上几点,都是评委评审优秀论文的标准和要问的问题。写一篇文科论文,就像做一道几何题;已知什么?求证什么?已知条件是你收集来的文献材料,你的结论就是论文要证明的问题。做几何题时,要有大前提、小前提和推论;推理要符合逻辑,得出的结论要可靠。因此,每一篇合格的文科论文至要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其然”(该事物是怎么样的);二是“其所以然”(为什么是这样的);三是这篇文章意义何在?要很明确。四、文科论文的选题 在复旦大学时,我的导师王运熙教授反复对我们说,写好一篇文科论文(这里以中文系为例),第一步是选题。题目选好了,论文就成功了一半。论文的题目,有大小之分;有宏观、微观之分;有生、熟之分。作为初学,我对研究生的希望是,题目先小一点,微观一点,生一点;以小见大,先微观,后宏观。题目有很多类型,如作家、作品研究;某种文学思潮的研究;某一作家群体、文学集团的研究;某一体裁、题材、主题、类型的研究;专书研究;某一文论范畴、概念、术语以及意象的研究;比较研究(有影响比较或无影响比较);跨学科交叉研究(如历史与文学、地理与文学、天文与文学、文字学与文学、语言学与文学、哲学美学与文学等等)。选题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定,自己擅长什么,有人擅长文献考证,有人擅长理论分析,选题时有所侧重,才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把论文写好。 题目的来源,可以是导师上课,你突然有了心得,产生灵感。最好的方法是划定一个范围读书,在阅读中积累心得,做成读书札记,然后整理札记,写成论文。写的时候,不是全面展开写,而是写自己的见解。凡是别人说过的,别人写过的,就不必再写。立题的技巧也不能忽视,要把你论文中的思想,最精彩的观点放在论文题目里,表述的时候要新颖,要陌生化,让人看了眼睛一亮。五、文科论文收集资料的方法 写好一篇文科论文,收集材料很关键。有人收集材料很容易,有人收集资料很困难,什么原因?问题出在会不会使用工具书?有没有学会在网上查找各种资料?工具书分好几类:如版本学、目录学、如书目解题、年谱综录、论文目录索引、类书、方志、家谱等等;网上有各种书籍、期刊。文科的期刊网,学校图书馆基本上都买了,你可以上学校图书馆网连接,找你要的资料。收集材料也有学问:收集材料时,不能单一收集某种材料,而要注意材料之间的“联系”。要注意某作家此作品与彼作品、不同体裁作品间的联系;注意一个作家与其它作家的联系,同时代尤要注意朋友、师生、亲戚等关系;如收集白居易的材料,也要注意元稹的材料;研究谢灵运的时候,同样要注意颜延年的材料;研究苏轼,更要看看他们父子兄弟的材料;要注意作品与同时代评论之间的材料;要将作品和当时的理论互相参读;将文、史、哲互相参读;将地下出土的材料与纸质的文献材料相参读。注意作家、作品与当时社会、时代风气、当时审美意识的联系;注意时代横的联系和历史纵的联系。如与前后时代作家、作品和理论的联系。我们往往觉得自己的论文写得单薄,没有厚度和深刻性,就是因为你在收集材料的时候,没有注意以上几种联系。六、要建立自己材料的“根据地”真正做学问的人在收集材料的时候,还有一个诀窍,即建立自己材料的根据地。前人的体会是熟读一种书,你的许多学问都和那一本书有关,随时可以回到那一本书里去,找你要的材料。陈寅恪虽然搏通中西典籍,但最熟悉的还是新旧《唐书》。他的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都与新旧《唐书》有关;直到陈晚年双目失明,写文章,做学问的时候,还经常对女儿说,某段话在两《唐书》中那一段,叫女儿帮他校对。扬树达熟读《汉书》,他就以《汉书》为根据地做学问。写了《论语疏证》(汉人对《论语》的看法),《婚俗考》(汉人婚嫁习俗)等。取得很高的成就。他的侄儿杨伯峻,也从杨树达的读书方法中得到启发。做了《论语译著》、《孟子译著》等系列著作。熟读的书,不必是僻书,可以是常见的书。但要处于学问要路津上的书,或历史,或哲学,或文学,最好是材料信息丰富,又文、史、哲结合的书。所以,余嘉锡说:“要读常见的书。” 西方谚语说:“要注意对一本读得很深的人。”七、对材料要正确读解对收集来的材料,要正确读解,要注意它是否可靠。这就要注意查前人补正的书。二十五史、《四库全书》,都有补正、辨伪的专书,后者纠正了前者的错误;国外材料也一样,譬如,黑格尔的美学固然是权威,但是在德国,辩证、补充黑格尔书中错误的著作,也成了经典;读黑格尔,要了解这一情况,并读一读辩证的书。当然,有可能这些书还是德文,还没有翻译过来。再如美国理论家韦涅克"沃伦写过《文学原理》,里面有几处错误,他在第二本著作《诗学》里已经作了订正,你如果不注意他的《诗学》,就不知道他错在哪里?《诗学》尚未翻译,要看英文原版才行,所以,文科学术研究也是艰难的工作。有些人看外国文艺理论只看译本,看中国古典也只看白话文翻译就进行比较研究,实在是很危险的事情;有条件的同学,应该尽可能地看原版书,至少核对原版原文。八、创新思维加文献实证写好一篇论文,第一种功夫是努力发现新材料,尽可能让新材料说话;第二种功夫是运用新思维,让常见的材料说话,让旧材料出新观点。发掘新材料,靠文献学功底;在常见材料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靠创新思维;这是新与旧的辩证法。文科论文在用文献学的方法收集材料的同时,还要学习新理论,特别是国外的哲学、美学等等。二十世纪王国维用尼采、叔本华的理论研究中国词学,发明地下发掘与典籍记载互证的“二重证据法”,陈寅恪“以诗证史”和“以史证诗”,都是创新思维和文献实证的典范。最近,有人用荣格的原型理论研究曹植的《洛神赋》,有人用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研究《孔雀东南飞》,都获得了成功。九、写作的语言和技术性问题写作的方法,尤其初写论文,先立个提纲,再分段论证;为求清晰,每段文末可以用几句话小结一下,归纳一下;一篇论文完成后,最后再用几句话总结一下,就像实验完毕填好数据、报表,让人看起来眉目清楚,主题突出。论文的语言,可以风格多样,什么样的语言都可以。但要简洁、明白、晓畅,“达”而已。“达”就是“语言到位”,“语言到位”其实是写作中一种很高的境界,是很难做到的。写科学论文,追求的应该是论文的逻辑意义,在文字上不必作过分的修饰;有文采当然好,但不要以文害意;最忌把简单的道理用很“深”的语言说得人们看不懂。论文的引文要可靠,要规范;要尽可能用第一手资料;如果用了第二手材料,一定要核对第一手原文,要符合学术规范。 最后的注释要注意“十大要素”:(1)时代或国别;(2)作者;(3)译者;(4)书刊名称;(5)卷次;(6)章节;(7)出版地点;(8)出版单位;(9)出版时间;(10)页码。 由此你知道,写好一篇文科论文,其实与理科在实验室里得出结论一样难。尽管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方法、手段有所不同,文科不进实验室,理科要进实验室,但社会也是文科的大实验室,因为文科和社会科学是以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在研究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点上,文科、立刻、工科都是一致的。最后论文的写作,都是试验报告和研究的结果,是对前人的总结,更是新的开拓,通过学位论文的写作,对获取的知识进一步升华,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

文科为什么这么难发表论文

文科论文就只是论文。理科分两部分,完成的实验成果(实验项目)和论文,前沿论文的数据有可能要自己做。难易程度,的话看你自己了。谁比谁难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不对的,要是博士论文很可能需要很多学科知识支持,文科可能会论述研究理科知识,理科也可能会论述研究文科知识。你学的专业应该是你在众多专业中的一技之长,并是你培养专业思维和能力的起点,在以后的人生中使用已经养成科学理性的思维学习更多学科的更多专业知识。能产生“文科是不是比理科难度大很多”这种疑问其实就有些思想不端正,或者是对“为什么写论文”“为什么要学习”没有正确清晰的认识。

自从接触论文以来,时间就更不属于自己了。只要每天一上线,就有读者作者咨询各种期刊各种问题各种价格各种流程,且要花时间静下心来阅读思考稿件和选题,琢磨和评估论文的发表与期刊的对应。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时间和思考的过程。经常还需要提出修改建议,与作者沟通。 现如今,学术期刊的编辑是越来越懒了,很多原本该编辑来做的工作,只好都由我们来做了,累了苦我们,自然也累了作者。 也有很多作者认为,我出钱花钱就行了,还有发表不了的?你们中介不就是收钱办事吗,收了钱还发表不了?收了钱你们还要我们来改稿件,还要我们来等待,还居然有审稿过不了的?其实,现如今发论文,真的不是花钱就能了事,真的是——没有钱万万不能,有钱也并非万能啊。 事实一再证明,论文是越来越难发了。这真是难以理解,但是想想,也很容易理解。 现在国家对论文、职称的评价、晋升体制在慢慢改进,所谓政策在变化。但是,改的结果往往是提高要求。对学生来说,很多地方很多学校在放宽要求,有的都允许不发论文;但是对于博士生毕业,博士后入站出站;对于职称的晋升等,实际要求在提高。以前可能主要你公开发表了就可以的,现在也要求你发核心刊物了;以前只要求你发北大核心的,现在要求你发CSSCI核心了;以前你发CSSCI扩展可以的,现在可能要求你发CSSCI来源才行了;以前发CSSCI来源可以的,现在要求你必须要在他们指定的挑选过的CSSCI刊物才行;又或者要求你必须要有几篇权威核心才可以了,经济类动不动就是要你发《经济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等了!统计的要你发《统计研究》了!管理的要求你发《管理世界》《软科学》什么的!报纸动不动就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前要求你发3篇的,现在可能要求你发5篇了! 你说发论文,不难那才叫奇怪了! 所以,很多核心刊物,就把页码开始加厚了,想多容一些论文,但是这只是一个天真的想法。首先,学术刊物不可能搞得给辞典一样,其次,我们国家的期刊管理都有备案,不是说你想怎么增加页码就怎么增加的,还得审批备案吧,特别是改变出刊周期的,比如双月刊变更月刊,月刊变更半月刊,都是必须申请办理的。再者,好像现在核心刊物的评价指标里,对那种旬刊半月刊等本身就排斥,对那种厚刊物也是排斥的,首先印象就不好!就算有的入选了核心,很多读者和网友还非常质疑,怎么这样的刊物还能入选核心?再加上,本身核心刊物的数量少,且核心又经常在评选中变动目录,真是让人有些无所适从了。 还有一个变化是,今年又有很多刊物开始有了财政的支持,有专项基金资助。学术刊物本身还在为了钱发愁的话,那么有了资金资助后他们的正常运转是没问题了,所以不再为了钱这个问题而犯难,所以对论文和期刊的质量要求自然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发表自然也就更见难了。各种刊物也就都做专题专栏选题了,邀请的都是一些专家教授和权威人士来主持栏目,留给一般作者的阵地也就越来越少了。其实,这种约稿的形式,很容易拉大旗扯大皮,很多专家教授博导主持和长期霸占着一些学术期刊资源,他们主持的那一组论文,很多可能都是他们圈子里的相熟的相好的人写写发发,有的就交由自己带的博士生来完成,很多博士生在选择博导的时候也都考虑自己的老师是否在这方面有资源,而很多学生也很容易把心思花在与导师拉关系套人情以达到导师帮忙推荐论文到核心安排或者直接参与栏目的稿件选题,最终得以顺利刊发也就是迟早的事了。所以,经常有作者找我们聊了聊刊物、价格后舍不得费用,舍不得花心思写好论文,而是说还是回去选择找导师帮忙发论文更来得稳当,也可能是因了如上原因的关系。现如今,关系网无处不在,专家教授博导手里掌握着很多学术资源,只是看他愿不愿意出手的问题了。很多时候,他们本身就是这些核心期刊、学报的编委、顾问、外审专家、特邀主持,甚至是直接的编辑,主编。又或者他们曾经的学生、同事、朋友,就在核心刊期、学报里任职,总之,盘根错节是难免了。那么,每一篇论文想得到公正的审稿录用,这就必须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实际上,中介,并非与期刊有着什么大家猜想、以为的那种合作与交易(当然,那种个别的很烂很烂的核心除外,比如以前我们见过的《商场现代化》)。这是不太可能的事!要运作一篇论文,也只能是依靠这种或者那种盘根错节的关系才能有可能搞定了。要是有着直接的,想象的那么容易的“交易”,这事就非常简单了,但是事实不可能如此。核心刊物,不可能被你一个网站一个中介左右的!!——真因为如此,现在发论文为什么这么贵,也就不奇怪了!不贵,那才叫奇怪。除非你真正牛,论文选题与质量够牛,再加上碰到的编辑够慧眼且职业操守不错,能够静心阅读且思考,然后与你沟通修改,然后认真到编审会上推荐你的论文,你才有可能获得通过!——当然,这样一来,你可能根本不用花一分钱!如此,我只能说你够牛,且够运气!这样的作者学者,还是大有人在的。总有那么一些人,能够好好教学好好研究,能够写出研究出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他们在为我们的文化与科技做出传承与创新!他们是学术的中流砥柱,是主流精英! 做论文,我尽量做到懂一点学术,懂一点期刊,有一点关系,还要有一点耐心!同样,我希望与我合作的作者也需要有点耐心。经常有作者,今天把论文给我,过两天就来问,我的论文可以了吗?是的,有时候我可能当场就告诉你没问题,但是有很多论文和期刊,我是无法把握那么精准的,加上运作一个论文,很多时候并非我一个人能搞定的事,我需要按照约定的一些规则和程序来送稿件,坏了规矩,以后人家就再也不给你“合作”了,人家不稀罕也不缺少“合作”。甚至,人家就可以不合作。别人可不是等着米下锅,没钱吃饭了。你去找人家,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添乱才行。耐心,才有可能顺利搞定! (编辑随笔,后续再写!见笑了!

一、文科论文和理科论文的联系与区别经常听人说,理科论文难写;文科论文好写,文科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而文科中(我且以中文系为例),语言觉得他们和数学类似,语言的传播和流行病的传播,大致可以用同一个公式概括,所以瞧不起文学;文学中,古典文学又觉得自己历史最长,是国学的主干,瞧不起历史短的现当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觉得我们是母语文学,瞧不起不可能对国外有那么了解的外国文学,如此种种,都是误解。什么是研究?我们首先应该把研究的性质和意义弄清楚。所谓研究,都不是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什么,而是在前人理论或实验的基础上,把研究对象的真理性、客观性向前推进一步的工作。我们的研究,都只是整个研究的一部分,是前面有人,后面也有人的接力运动。有人以为,理科研究不用翻阅前人的文献资料,有实验室就行了;其实,在进实验之前和进实验室之后,理科对文献资料的依赖,和文科具有同一性,同样是不可缺少的。文科论文,要在大量调查和统计数字的基础上,揭示事物内部的规律。说花“好看还是不好看”的,并不是文科论文(有人误解这就是文科论文了);文科论文应该研究花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是这种颜色的”。譬如枫叶,到秋天颜色渐渐变红。枫叶为什么到秋天颜色变红呢?这和花青素有什么关系?花青素变化,与土壤、气候、温度有什么关系?文学研究,是一种追问的研究。不仅应该和历史、哲学不分家,也应该和地理、天文、生物、环境等科学交叉起来。其实,许多研究都有一条潜在的“研究链”,譬如,我们从“化学”这条道路出发,从“无机化学”走到“有机化学”;再从“有机化学”走到“生命科学”,此时,人和人脑,便是“生命科学”的核心,而人脑产生的“意识”,又是“生命科学”中最奇特、最珍贵,其复杂性可与地球和外宇宙媲美的神奇事物;而在人的“意识”中,“文学”又是其中最鲜丽的花朵之一;研究“文学”,就是研究人类特有的“意识花朵”,不仅很有意思,而且,也与“无机化学”在同一条“研究链”上,从这角度说,文科、理科,是分工不同的研究。文科论文和理科论文,就科学性说,应该是一样的。真正研究出来的论文,都应该有很强的客观性。二、写作文科论文的原则与方法写作论文,特别是写作学位论文,最重要的四个字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既是态度,也是方法。王运熙老师对我们说,以前郭绍虞先生写《中国文学批评史》,以他这么大的学问,他也只写他所熟悉的诗文部分。不写小说、戏曲。后来周扬一定要求他写,他写一点,就请专治小说、戏曲的赵景深先生看一点,最后请赵先生把关,才敢拿出去。实事求是还表现在对研究对象的态度上,文学研究因为有“人”在,有“情”在,就容易把“研究对象”看成是“崇拜对象”,正确的态度,应该把研究对象看是“调查对象”和“解剖对象”。古代诗人、作家经常受到贬谪,我们采取的态度,经常是站在诗人作家一边,因为喜欢他的诗歌或文学作品,就以为该诗人是受了诬陷,非常同情。其实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从当时的法律来看问题。要区分受诬陷打击和确实是犯了经济或其它错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譬如对苏东坡的经济问题,辛弃疾的经济问题和对下级过于粗暴的问题。譬如,范仲淹《岳阳楼记》里写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确有贪污问题才贬到巴陵郡的,范仲淹的文章,有为他说好话的意思等等,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地对待。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是一种传统的理性精神。乾嘉学派的研究者,为了探求真理,有时甚至会批评自己父亲的文章,说:“家大人之说非也。”这种精神,是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的首要条件。 实事求是研究,必然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里提出,他的研究,是“即山铸铜”式的,即是从深山开采矿石,提炼精铜,以备铸造鼎彝或钱币之用。这句话被不少学者引用,清代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把他们的研究归结成一句话:即后人的研究,绕不开他们的成果。因为他们的研究,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这是“二王”不被人忘记和他们自豪的原因。后人前进,必定要在他们的基础上起步,这样,事业才会趋新,研究才有价值。我们是后之来者,应该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包括研究方法,研究理念,由此开创新气象,拓展新局面。除了像乾嘉学派那样重视材料,认真细密、实事求是的方法和风格(由此派生出日本的“京都学派”)以外,我们还要注入新的思路和新的时代精神。程千帆先生说过:学术也像体育,也有记录;作为学者,不仅要打破前人的“学术记录”,创造“新的学术记录”;还要打破自己创造的学术记录,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既要身体力行,培养研究生时,要积火传薪,金针度人。理科的论文往往是世界性的。文科的论文,也应该是世界性的。随着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意识形态、心理特点、文化方式上互相渗透融合,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财富都在迅速世界化,中国文学的研究,也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文学的研究,早已不是中国学者的专利,故当今之世,要把过去视为国粹的中国文学研究,放在“汉字文化圈”的平台和世界汉学的大背景下进行。这种开放型的研究,和理科精神是共通的。三、写作论文前,先问几个为什么对一篇论文,先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第一,你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第二,你这篇论文解决了什么问题?第三,对这个问题,你解决到什么程度?解决得可靠不可靠?第四,你写这篇论文的意义在哪里?笔者多次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或论文评奖,以上几点,都是评委评审优秀论文的标准和要问的问题。写一篇文科论文,就像做一道几何题;已知什么?求证什么?已知条件是你收集来的文献材料,你的结论就是论文要证明的问题。做几何题时,要有大前提、小前提和推论;推理要符合逻辑,得出的结论要可靠。因此,每一篇合格的文科论文至要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其然”(该事物是怎么样的);二是“其所以然”(为什么是这样的);三是这篇文章意义何在?要很明确。四、文科论文的选题 在复旦大学时,我的导师王运熙教授反复对我们说,写好一篇文科论文(这里以中文系为例),第一步是选题。题目选好了,论文就成功了一半。论文的题目,有大小之分;有宏观、微观之分;有生、熟之分。作为初学,我对研究生的希望是,题目先小一点,微观一点,生一点;以小见大,先微观,后宏观。题目有很多类型,如作家、作品研究;某种文学思潮的研究;某一作家群体、文学集团的研究;某一体裁、题材、主题、类型的研究;专书研究;某一文论范畴、概念、术语以及意象的研究;比较研究(有影响比较或无影响比较);跨学科交叉研究(如历史与文学、地理与文学、天文与文学、文字学与文学、语言学与文学、哲学美学与文学等等)。选题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定,自己擅长什么,有人擅长文献考证,有人擅长理论分析,选题时有所侧重,才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把论文写好。 题目的来源,可以是导师上课,你突然有了心得,产生灵感。最好的方法是划定一个范围读书,在阅读中积累心得,做成读书札记,然后整理札记,写成论文。写的时候,不是全面展开写,而是写自己的见解。凡是别人说过的,别人写过的,就不必再写。立题的技巧也不能忽视,要把你论文中的思想,最精彩的观点放在论文题目里,表述的时候要新颖,要陌生化,让人看了眼睛一亮。五、文科论文收集资料的方法 写好一篇文科论文,收集材料很关键。有人收集材料很容易,有人收集资料很困难,什么原因?问题出在会不会使用工具书?有没有学会在网上查找各种资料?工具书分好几类:如版本学、目录学、如书目解题、年谱综录、论文目录索引、类书、方志、家谱等等;网上有各种书籍、期刊。文科的期刊网,学校图书馆基本上都买了,你可以上学校图书馆网连接,找你要的资料。收集材料也有学问:收集材料时,不能单一收集某种材料,而要注意材料之间的“联系”。要注意某作家此作品与彼作品、不同体裁作品间的联系;注意一个作家与其它作家的联系,同时代尤要注意朋友、师生、亲戚等关系;如收集白居易的材料,也要注意元稹的材料;研究谢灵运的时候,同样要注意颜延年的材料;研究苏轼,更要看看他们父子兄弟的材料;要注意作品与同时代评论之间的材料;要将作品和当时的理论互相参读;将文、史、哲互相参读;将地下出土的材料与纸质的文献材料相参读。注意作家、作品与当时社会、时代风气、当时审美意识的联系;注意时代横的联系和历史纵的联系。如与前后时代作家、作品和理论的联系。我们往往觉得自己的论文写得单薄,没有厚度和深刻性,就是因为你在收集材料的时候,没有注意以上几种联系。六、要建立自己材料的“根据地”真正做学问的人在收集材料的时候,还有一个诀窍,即建立自己材料的根据地。前人的体会是熟读一种书,你的许多学问都和那一本书有关,随时可以回到那一本书里去,找你要的材料。陈寅恪虽然搏通中西典籍,但最熟悉的还是新旧《唐书》。他的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都与新旧《唐书》有关;直到陈晚年双目失明,写文章,做学问的时候,还经常对女儿说,某段话在两《唐书》中那一段,叫女儿帮他校对。扬树达熟读《汉书》,他就以《汉书》为根据地做学问。写了《论语疏证》(汉人对《论语》的看法),《婚俗考》(汉人婚嫁习俗)等。取得很高的成就。他的侄儿杨伯峻,也从杨树达的读书方法中得到启发。做了《论语译著》、《孟子译著》等系列著作。熟读的书,不必是僻书,可以是常见的书。但要处于学问要路津上的书,或历史,或哲学,或文学,最好是材料信息丰富,又文、史、哲结合的书。所以,余嘉锡说:“要读常见的书。” 西方谚语说:“要注意对一本读得很深的人。”七、对材料要正确读解对收集来的材料,要正确读解,要注意它是否可靠。这就要注意查前人补正的书。二十五史、《四库全书》,都有补正、辨伪的专书,后者纠正了前者的错误;国外材料也一样,譬如,黑格尔的美学固然是权威,但是在德国,辩证、补充黑格尔书中错误的著作,也成了经典;读黑格尔,要了解这一情况,并读一读辩证的书。当然,有可能这些书还是德文,还没有翻译过来。再如美国理论家韦涅克"沃伦写过《文学原理》,里面有几处错误,他在第二本著作《诗学》里已经作了订正,你如果不注意他的《诗学》,就不知道他错在哪里?《诗学》尚未翻译,要看英文原版才行,所以,文科学术研究也是艰难的工作。有些人看外国文艺理论只看译本,看中国古典也只看白话文翻译就进行比较研究,实在是很危险的事情;有条件的同学,应该尽可能地看原版书,至少核对原版原文。八、创新思维加文献实证写好一篇论文,第一种功夫是努力发现新材料,尽可能让新材料说话;第二种功夫是运用新思维,让常见的材料说话,让旧材料出新观点。发掘新材料,靠文献学功底;在常见材料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靠创新思维;这是新与旧的辩证法。文科论文在用文献学的方法收集材料的同时,还要学习新理论,特别是国外的哲学、美学等等。二十世纪王国维用尼采、叔本华的理论研究中国词学,发明地下发掘与典籍记载互证的“二重证据法”,陈寅恪“以诗证史”和“以史证诗”,都是创新思维和文献实证的典范。最近,有人用荣格的原型理论研究曹植的《洛神赋》,有人用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研究《孔雀东南飞》,都获得了成功。九、写作的语言和技术性问题写作的方法,尤其初写论文,先立个提纲,再分段论证;为求清晰,每段文末可以用几句话小结一下,归纳一下;一篇论文完成后,最后再用几句话总结一下,就像实验完毕填好数据、报表,让人看起来眉目清楚,主题突出。论文的语言,可以风格多样,什么样的语言都可以。但要简洁、明白、晓畅,“达”而已。“达”就是“语言到位”,“语言到位”其实是写作中一种很高的境界,是很难做到的。写科学论文,追求的应该是论文的逻辑意义,在文字上不必作过分的修饰;有文采当然好,但不要以文害意;最忌把简单的道理用很“深”的语言说得人们看不懂。论文的引文要可靠,要规范;要尽可能用第一手资料;如果用了第二手材料,一定要核对第一手原文,要符合学术规范。 最后的注释要注意“十大要素”:(1)时代或国别;(2)作者;(3)译者;(4)书刊名称;(5)卷次;(6)章节;(7)出版地点;(8)出版单位;(9)出版时间;(10)页码。 由此你知道,写好一篇文科论文,其实与理科在实验室里得出结论一样难。尽管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方法、手段有所不同,文科不进实验室,理科要进实验室,但社会也是文科的大实验室,因为文科和社会科学是以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在研究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点上,文科、立刻、工科都是一致的。最后论文的写作,都是试验报告和研究的结果,是对前人的总结,更是新的开拓,通过学位论文的写作,对获取的知识进一步升华,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

关键在于论文的内容、形式与发表的位置,如果不考虑发表出处的话,应该不是太难。

  • 索引序列
  • 什么学科论文难发表
  • 什么学科发表论文最难
  • 什么学科发表论文比较难
  • 为什么文科发表论文难
  • 文科为什么这么难发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