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社渚赵晶发表的论文

社渚赵晶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社渚赵晶发表的论文

您这是寻找论文呢?还是自己想发表论文呢?

赵晶发表论文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了社会判断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该文分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重要性的意义,详细概述了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内容,指出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学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也是大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其知识面涉及较广,影响较大,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本文针对目前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点建议。

1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学生计算机能力差别较大

现如今计算机应用逐渐普及与应用,部分中小学生已经接触计算机,甚至部分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已经开始接触计算机,并且现在很多学校在中小学阶段就开设资讯科技课程,学生们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具备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但是由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对资讯科技课程重视程度不一样,造成踏入高职高专的学生计算机能力层次不同。大一学生中,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来自城市的,也有来自于偏僻落后的农村,因此在计算机应用能力天壤之别。有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经系统地学习了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娴熟的操作计算机,甚至有些已经通过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但有部分同学,来自偏僻落后的农村,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薄弱。目前院校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由于学生的水平能力层次有差异,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无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基础扎实的学生,对于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已经掌握了,不需要认真听课。基础薄弱的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听得云里雾里,逐渐失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因此,教师非常有必要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及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1.2教学目标不能和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衔接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除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外面,其余专业的学生都统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该课程所涵盖的知识模组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7的使用、Word2010的使用、Excel2010的使用、Powerpoint2010的使用、Internet的使用、电脑保安与维护的基础知识等。学生普遍认为课程内容过于复杂,所涉及的知识面过于广泛。非专业的学生本身相对薄弱,学习起来十分费劲。并且该课程知识与学生所学的专业不能很好地衔接,这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1.3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

如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授课方式普遍是由教师先讲解基本概念和知识,接着操作演示,最后才是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实践操作演练,教师对其进行辅导和帮助。但是在理论部分,教师在讲解知识点中,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甚至不乐意学或厌学,很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操作部分,E-learning教学系统陈列出详细的操作步骤及视讯演示,所以,学生就根据操作步骤按部就班的操练,其操作结果近乎相同。这样,学生无法开发想象力,以及拓展与延伸学生的知识点。

1.4教学效果欠佳

目前,担任此课程的没有一线的教育教学经验,对中小学资讯科技等课程不熟悉,更不掌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情况,这样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由于缺乏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教师很难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很难准确的定位每堂课的教学重点,造成教学效果欠佳。

2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2.1及时更新软硬体资源

软、硬体教学资源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先提条件,故为了顺利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务必要及时更新教学软、硬体资源。随着资讯化的飞速发展,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及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才能跟上资讯化发展的步伐。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把现代资讯科技的基本内容融入到课堂中,体现出“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力争让学生所学即所用。

2.2采取分级教学

新生入校之后,教务处组织全校计算机基础测试,依据测试成绩进行划分班级,依据不同的班级,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应略有不同。在教育教学课堂中,依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薄弱的班级,授课进度尽量放慢些,要详细讲解知识模组,然后再让学生实践操练,巩固所学知识,另外,还要腾一些时间让学生消化所学内容。这样日积月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缩短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而对于基础扎实的班级,除了讲解课程的知识点之外,还要拓展及延伸知识点。总之,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教学课堂效果。

2.3加强教师培训

针对担任此课程的教师要定时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网路资讯最前沿的知识,十分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除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外,在网际网路日益普及的今天,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路教学平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4考核方式的改革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各个系部属于考查课,期末总评成绩由授课教师依据平时成绩及期末成绩按照相应的比例计算得出,目前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虽然采用无纸化考核,但是没有及时更新试题库的知识,知识点比较陈旧。学校应该针对这一门课程设计开发出标准化考试系统,针对传统纸质考试的不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和智慧化,设计开发基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标准化考试系统,采用标准化考试系统,建立知识点试题库,对试题库进行科学、高效、经济、灵活的管理。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试系统操作练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操作计算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益加快,计算机知识越来越受到青睐。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各高校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资讯科技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参考文献:

[1]贾遂民,张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郑州师范学院资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47:71-73.

[2]朱鸣花,赵铭伟,赵晶,等.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机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23:33-35.

[3]周丽华.资讯化时代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探讨[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34:179-181.

[4]善运伟,耿植林,陈蓉,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思路[J].软体导刊,20136:13-18.

[摘要]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高等教育中一项基础内容,要能非常熟悉心地掌握并操作计算机,已成为现代都市人生活的必备条件之一。而目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问题;教学改革

一、引言

计算机作为现代化生活必需的一种通用工具,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上已广泛使用,与此同时,社会上的各种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计算机的实际动手能力也越来越高,学会使用计算机已成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研究与探索新形势下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因而为了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提高学生与自己本专业的知识结构相结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从而不断地提高大学生在资讯化社会中的竞争能力,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基础不同,大部分学生以应试为主

目前计算机等级一、二级证书仍然是许多高校作为发放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之一,社会上一些企事业单位也把计算机等级证书作为选拔录用人才的硬体条件之一,这样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在校学对学习计算机的目的盲目地变成了应付计算机等级考试,而且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他们只是一味地操作和考试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或者经常都是根据往年的考试习题库反复地做进行大量的重复操作练习,很多内容并没有完全真正地理解。因而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在他们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仍然是连最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都不懂,都要重新再去摸索、学习,如果学生不能把在学校学到的操作技巧灵活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那么即使他们拥有了计算机等级证书,其实也是没有多大的意义。这些说明了目前高校对计算机的基础教育还是远远不能达到实际社会的需求。

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在高校中,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大都是采用结合多媒体的理论授课和机房上机操作实践相结合。近年来,教师们课堂上都是采用PPT来演示课堂教学,但也还只是处在"演示"阶段,仍然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且在理论授课过程或上机实践中,有些教师也是一味地追求考试的及格率,而学生为了能拿到计算机等级证书,也只能是按部就班,使得教学只能围绕着考试转,虽然学生的过级率不低,学生的计算机成绩也很高,但学生实际的计算机水平却不高,一到毕业的时候,大家对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设定或者是做份求职简历都头大,这种教学方式其实根本无法满足他们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也不会得到相应地提高。

三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目前大多高校仍是采用省里统一的无纸化考试系统,由于考试系统本身也会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采用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能培养出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也不能培养出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一既要以考证为中心,又要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将课堂教学变为"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能主动得去获取、应用知识并能够解决实际学习问题的活动,重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可以借鉴最新的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来指导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讲授知识点,让学生在以后的专业课程中能学以致用,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且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完善知识体系结构。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不同的方面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案例教学法,能比较好地发挥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案例教学在实际地教学过程中不是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点的讲解,而要从实际的例子入手,在讲解的过程中将相关的理论知识点结合进去。当然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案例要选择的合理,才能极大地发挥出案例教学的作用。通过收集大量的教学经验,分析认为案例的选择有以下几个条件:1.要密切地围绕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分析,能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基本知识,并能及时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2.最好要来源于实际生活,让学生们能在实际生活中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能达到积极主动的参与的学习效果。3.要有针对性,每学期末教师就要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选择相应教学案例。4.所选的案例最好是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查阅才能找到的。因而我们教师在设计案例时,要仔细不断地推敲不同专业的知识点,为学生构造适合他们本专业的案例,这样学生就能通过案例来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协作精神。任务驱动法是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它是通过几项任务,通过教师的引导,并在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的教学过程。为了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教师可通过布置具体的任务,灵活地将学习的知识点隐含在每一个任务当中,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去完成,将会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最好能鼓励大家能互相合作,一同来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这样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突出专业特点,注重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知识的整合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来设计不同的基础教学内容和目标,让各个非计算机专业都会有符合他们专业要求的计算机课程内容,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利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克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把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同等对待的弊端,还能让不同的专业班级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极大地将计算机基础教学和他们的专业课程能更好地有机结合在一起。

四要搭建一个互动式教学交流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要搭建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网路平台,让学生能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或者兴趣选择不同的内容来学习,可以与同学、教师共同探讨学习生活问题,逐步建立并形成传统教学与网路教学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可形成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和学习的气氛。

五改革教学考核手段

当前省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等级考核仍是以省里上机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这门课的最终成绩,这样教师为了学生的通过率,只能一味地应试教育,而学生也为了能够顺利地拿到等级证书也一味地死记硬背。因而为了进一步提高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和促进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对当前计算机的教学考核手段的改革也是至关重要,如果学生的期末成绩不再是由省统考的上机考试最终的成绩来决定计算机等级证书,能由上机成绩、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三者间进行有机结合,其中笔试成绩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上机成绩则以省考的统一成绩为主,平时成绩是平常对学生的要求,比如出勤率、课堂的学习主动性及课后下达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来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励学生们进行大胆地创新和追求较全面的知识。

四、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要工具,对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钜的任务,我们需要进一步地深化教学改革,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们毕业走上社会后能很快地适应社会的工作需要。总之,通过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改革,不仅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拓展并增强教师的知识面,也能激发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们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芝芬.《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资讯,201033:194-195.

[2]李沛.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20091.

[3]曹文梁,王科欣.案例教学法在资料库教学中的应用[J].软体工程师,20115.

[4]普运伟,耿植林,陈榕,李彤.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思路[J].计算机教育,2001311:13-18.

“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丛书”序 陈墨 当代电影 2011-01-01《剑雨》·尘缘·禅机 陈墨 【期刊】电影艺术 2010-11-05融合·守护·繁荣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10-11-01真光不灭:罗明佑的事业与精神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10-08-01《团圆》电影剧作分析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10-06-01以武为纲的《苏乞儿》 陈墨 【期刊】电影艺术 2010-05-05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实践与理论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10-03-01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系列 李少白访谈录 陈墨; 王家祥 【期刊】当代电影 2009-10-01中国电影人 口述历史系列 郑雪来访谈录 陈墨; 赵晶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9-01中国电影人 口述历史系列 胡健访谈录 陈墨; 王家祥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8-01采访胡健先生手记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8-01富澜访谈录 陈墨; 赵晶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7-01中国电影人 口述历史系列 詹沙浪访谈录 陈墨; 赵晶; 詹沙浪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6-01电影史学发展谈:细节·建构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4-01中国电影人 口述历史系列 张清访谈录 陈墨; 王家祥; 常菲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2-01“东亚之光”:何非光人生影事初探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2-01中国电影人 口述历史系列 苏丽瑛访谈录 陈墨; 王家祥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1-01中国电影人 口述历史系列 罗艺军访谈录 罗艺军; 陈墨; 皇甫宜川; 檀秋文 【期刊】当代电影 2008-06-01早期朱石麟电影中的家、国、时代与人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8-05-01雾失楼台:电影的文学性与人文维度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8-02-01电视电影吹毛求疵录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7-07-15“九七”后香港武侠电影札记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7-05-15电视电影:前景与途径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7-03-15《满城尽带黄金甲》:进步、回归与遗憾 赵速梅; 陈墨 【期刊】电影艺术 2007-03-05青年与电影的多种可能性 陈墨 【期刊】电影艺术 2006-11-05当代中国青年电影发展初探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6-05-15中国武侠电影:概述与提示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6-05-15少年的诗章——对陈凯歌电影的一种读解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6-01-15读蔡洪声《中国电影先驱蔡楚生》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6-01-15《清宫秘史》评说三题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5-09-15换一只眼看《都市风光》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5-05-15缺少那一声茨威格式的叹息——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电影改编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5-05-15滚滚不尽《浪淘沙》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5-03-15跨海的“长城”:从建立到坍塌——长城画片公司历史初探 陈墨; 萧知纬 【期刊】当代电影 2004-05-15观众爱看什么样的电影——重读中国电影史中的若干热门影片 孟方; 陈墨 【期刊】电影艺术 2003-09-25赤诚与迷惘——吴天明电影创作道路评析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3-01-15激情的宣言——翟俊杰影视创作阅读笔记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1-11-15浪漫与忧患——黄健中电影阅读札记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1-09-15香港导演王家卫 生命的呢喃——王家卫电影阅读阐释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1-05-15赤子的意绪——读吴子牛电影札记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1-05-15不该忽视,更不能忘却──序《张石川从影史》 陈墨 【期刊】电影创作 2001-03-10对成人游戏的黄牌警告──影片《说出你的秘密》分析 陈墨 【期刊】电影艺术 2000-09-25试看藕丝牵大象——读陈玉通《电影艺术美学散论》 陈墨 【期刊】电影创作 2000-05-10青春的呓语─—对张艺谋电影的一种看法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0-01-15功夫成龙:从港岛走向世界──成龙电影创作历程述要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0-01-15特殊类型样式的尝试 王希华;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9-11-15成人的寓言——黄建新电影论 陈墨 【期刊】创作评谭 1998-12-15新时期电影创作与市场观念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8-11-15青春的戏剧——张艺谋电影论 陈墨 【期刊】创作评谭 1998-06-15我看《成吉思汗》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8-05-15少年的诗篇——陈凯歌电影论 陈墨 【期刊】创作评谭 1998-04-15电影剧作的想象方式问题 陈墨 【期刊】电影艺术 1998-01-10费穆电影论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7-09-15香港武侠电影的发展与衍变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7-05-15中国早期武侠电影再认识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7-01-15战争历史与戏剧拼盘──影片《红棉袄红棉裤》评析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6-11-15村长走上被告席农村题材影片一面观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5-07-15艺术的奇葩与人生的悲剧——观电视连续剧《雕花王》 陈墨 【期刊】中国电视 1995-07-15我看《感光时代》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5-05-15新时期中国电影与文学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5-03-15武侠电影漫谈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4-07-15电影商业化与国民文化心态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4-03-15张艺谋电影世界管窥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3-06-30在历史文献与电影艺术之间——评影片《周恩来》的得失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2-03-01金庸扫描 陈墨 【期刊】华文文学 2005-10-26何处有理想的精神家园?——读金岱“精神隧道”三部曲 陈墨 【期刊】书屋 2004-01-06精神隧道:自我通向?我世界?——读金岱长篇小说系列 陈墨 【期刊】江西社会科学 2004-08-25营建“第三界”——读金岱的思想随笔集 陈墨 【期刊】粤海风 1999-04-15“世纪儿”与“忏悔录”——读长篇小说《晕眩》 陈墨 【期刊】小说评论 1994-10-15电影文学:ABC与XYZ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5-09-15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陈墨 【期刊】当代作家评论 1998-09-25论红楼之情的文化超越与人性深度 关四平; 陈墨 【期刊】红楼梦学刊 1998-05-15还红楼以红楼——读白盾《红楼梦研究史论》 陈墨 【期刊】中国出版 1998-08-10从行吟诗人到风景画家——许辉小说创作简论 陈墨 【期刊】江淮论坛 1992-08-28长篇小说叙事艺术的新气象——读展锋长篇新作《山陨》 陈墨 【期刊】小说评论 1992-04-30卑琐与苍凉:南翔小说中的人生 陈墨 【期刊】文学评论 1993-10-28藏族文学的新篇章——读三部长篇小说新作 陈墨 【期刊】民族文学研究 1986-12-27爱的悲剧与人的命运——评王安忆小说“三恋” 陈墨; 朱霞 【期刊】当代文坛 1987-06-30李平易小说漫评 陈墨 【期刊】江淮论坛 1987-03-02寓言的世界与世界的寓言——《金牧场》主题阐释 陈墨 【期刊】文学评论 1987-12-27潘军与许辉的小说观念与方法 陈墨 【期刊】江淮论坛 1988-06-29扭曲、变态的三十年文学——从《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谈起 陈墨 【期刊】学术界 1988-12-26直面人生的艺术探索——评中篇小说《烦脑的人生》、《风景》 陈墨 【期刊】湖北社会科学 1988-05-30论刘依平 陈墨 【期刊】小说评论 1988-06-29文学:在浮躁中徘徊 陈墨 【期刊】文学自由谈 1988-10-27“新美学—历史批评”断想 陈墨 【期刊】文学自由谈 1988-03-01失败的文本——评小说《三寸金莲》 陈墨 【期刊】文学自由谈 1988-04-30《衰与荣》:困惑与浮躁的京都——兼论《京都》的主题拓展 陈墨 【期刊】当代作家评论 1988-12-26历史与我们——《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对话会侧记 陈墨; 应雄 【期刊】文学评论 1988-04-30一个人和一个时代——论李向南 陈墨 【期刊】江淮论坛 1989-10-28许辉小说的意味与视界 陈墨 【期刊】小说评论 1989-05-01论人文意识的消长与文学形式的变迁——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发展的思考 陈墨 【期刊】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07-02“史诗”与迷途 陈墨 【期刊】文学自由谈 1989-08-29“洪峰”及“洪峰”过后——洪峰小说片论 陈墨 【期刊】文学自由谈 1989-10-28一个未完成的超越——评王蒙的《活动变人形》 陈墨 【期刊】小说评论 1989-08-29“困兽”的不同表达式——王刚中篇新作谈片 陈墨 【期刊】文学自由谈 1989-12-27廖西岚中篇小说创作漫评 陈墨 【期刊】江淮论坛 1990-08-15悲剧意识的朦胧与拓展——廖西岚小说艺术片论 陈墨 【期刊】小说评论 1990-10-28《土船异人》人物素描 陈墨 【期刊】当代作家评论 1990-05-01金庸的小说 陈墨 【期刊】文学自由谈 1991-03-02梦魇过后是黄昏 陈墨 【报纸】中国邮政报 2002-12-21香格里拉:从虚拟走向现实 陈墨 【报纸】中国邮政报 2003/08/09倾诉如歌 佳期如梦 陈墨 【报纸】新闻出版报 2000-06-23文化散文:从诗学进入哲学 陈墨 【报纸】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2-10-21香格里拉:如何从虚拟走向现实 陈墨 【报纸】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3-08-01红楼怎样成为“魇”的? 陈墨 【报纸】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5-06-29他乡梦里赤子心 陈墨 【报纸】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6-02-20高黎贡山的“九歌” 陈墨 【报纸】人民日报 2008-02-14欲望洪流中的“诺亚方舟” 陈墨 【报纸】文艺报 2008-03-06郭广昌:寒夜出击 陈墨 【期刊】中关村 2010-01-151957年:白杨遭遇政治历史剧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10-06-01中国电影人 口述历史系列 张清访谈录 陈墨; 王家祥; 常菲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2-01“东亚之光”:何非光人生影事初探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2-01中国新首富 王传福:“技术狂人”的汽车梦 陈墨 【期刊】中关村 2009-11-15钟惦棐素描:宣传干部、文人和思想者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7-05-15中国电影人 口述历史系列 徐虹访谈录 陈墨; 檀秋文 【期刊】当代电影 2008-07-01觉者迷踪:孙师毅先生的人生与影事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8-10-01孙师毅生平大事年表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8-10-01中国电影人 口述历史系列 张丽敏访谈录 陈墨; 许伟伟 【期刊】当代电影 2008-10-01杭湾潮涌 征帆疾进——记慈溪博文文化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海波 陈墨 【期刊】经纪人 2003-04-1538岁的王均瑶两手空空而去,王均瑶留下了什么? 陈墨 【期刊】河北企业 2005-01-20王辉以“人文精神”赚钱 陈墨 【报纸】中国企业报 2003/05/14唐德刚:历史与乡愁 陈墨 【报纸】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9-11-06

1998年以来主要从事电子商务和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的教学和研究。研究领域主要是电子商务流程分析、企业电子商务战略管理和价值创造、B2B电子市场分析等。主持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及联合国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了30余篇学术论文,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999年至今赴美国、意大利、法国、加拿大、瑞士、芬兰和德国等国出席国际会议,并在八个国家的多所大学进行了访问和讲学。国际学术任职包括担任了在瑞士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信息技术和管理国际期刊》《电子市场》的客座编委,在美国出版的《电子商务研究》和《模型和模拟国际期刊》论文评审人。应邀担任了美国《2006年IEEE服务计算国际会议》(SCC 2006) 技术程序委员会委员、法国2003年《第五届企业信息系统国际会议》“软件代理和Internet计算”专题会场主席、《欧洲信息系统2002年国际会议》(ECIS2002)国际程序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信息系统2000年国际会议》(ACIS’2000)程序委员会副编委。美国2004年《第37届夏威夷系统科学国际年会》(HICSS-37) “个人化管理系统” 专题的论文评审人, 《美国信息系统2003年国际会议》,“数字经济的商务模式”专题组的论文评审人。2000年—2008年作为中方会议主席,连续组织举办七届武汉电子商务国际会议,引起了国内外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为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取得了显著成效。国际知名的学术组织“信息系统学会”(AIS)主席Claudia Loebbecke教授指出:“武汉电子商务国际会议已被中国及其国际范围广泛地认为是一个高水平的电子商务学术会议”。

赵广社发表的论文

蔡宝来教授师德是通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秉承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和能力。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成长,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次,教师应该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尊重教育的规律和学科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最后,教师要以身作则,秉承诚信和正义的原则,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育形象。

蔡宝来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蔡宝来,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全国教学论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课程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海南省领军人才。2003年2-3月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学。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部;获 “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次。获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海南省“555人才工程”称号。[1]中文名蔡宝来国籍中国学位/学历教育学博士职称教授研究方向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社会兼职教学信息科研信息期刊论文获奖情况国际交流学术会议TA说参考资料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特殊教育发展战略、特殊儿童教师教育、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特殊教育评价研究。[1]学习经历1985年9月-1989年7月,四川师范大学学习,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1999年9月-2002年7月,四川师范大学学习,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2007年9月-2008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访学。2011年7月-2012年2月,四川大学出国英语培训。2013年9月-2017年6月,(捷克)帕拉茨基大学(Palacky University, Olomouc, CZ)学习,获得特殊教育学博士学位。2014年7月-2015年1月,(美国)奥本大学蒙哥马利分校(Auburn University at Montgomery, Montgomery, USA)访学。[1]工作经历1989年7月至1999年9月,达县亭子职高教师,1996年聘为中学一级教师2002年7月-2017年12月,宜宾学院工作,2003-2013年先后任教育系主任助理、副主任和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四川省农村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2018年1月至今,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现任海南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特殊教育系教师支部书记。[1]社会兼职海南省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教学信息1989-1999年,四川省达州职业中学主要从事语文教学。2002-2017年,宜宾学院先后担任教育原理、教育科研方法等本科课程教学。2018年至今,海南师范大学先后主要担任《特殊教育政策与法规》、《特殊教育理论基本专题》、《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标准解读》等本科、研究生课程教学。[1]科研信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TER2008-034),2008年四川省教育厅教师教育课题,结题;(P09367)宜宾学院教师教育模式改革探索,2009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结题;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12SA147),2012年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结题;西部农村幼儿教师教育模式新探索(SC13B001),2013年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结题;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殊项目(201308515185),2013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结题;中捷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体系比较研究(SC16B115),2016年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结题;海南省特殊教育学校“无障碍”环境建设调查研究(项目编号:HNSK(YB)19-30),2019年海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一般课题,结题;海南省特殊教育发展战略新探索,海南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2019年委托项目,结题;特殊教育发展战略:回顾与展望,2019年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启动基金,在研;海南省学前融合教育模式探索(HNSK(YB)20-32),2020年海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一般课题,在研。海南省特殊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十四五规划建议的调查,2020年海南省教育厅委托项目,在研。[1]

崔晶晶发表的论文

回答是:通常情况下,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研究徐桦的论文发布时间是2022年4月25日。

刘定震,房继明,孙儒泳,张贵权,魏荣平,张和民 1998大熊猫个体不同性活跃能力的行为比较.动物学报 44(1): 27-34.PDF刘俊英,谢梦峡,刘定震,韩杰 2000 气/质联用法对大熊猫性外激素的分析 质谱学报21(3,4):109-110. PDFH XU and D. LIU 2001 Environmental Regionaliz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Township and Village Enterprises in China. 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63 (2): 203-210. (SCI) PDF刘定震,马逸清,杜生明 2002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兽类学研究的资助.兽类学报 22(1): 61-70.刘定震,孙儒泳,张贵权,魏荣平,张和民 2002 性别与年龄对大熊猫行为的影响.动物学报 48 (5): 585-590.PDFDingzhen Liu,Zhipeng Wang,Hong Tian,Changqing Yu,Guiquan Zhang,Rongping Wei,and Heming Zhang 2003 Behaviors of Giant Pandas (Ailuropoda melanoleuca) in Captive Conditions: Gender Differences and Enclosure Effects. Zoo Biology 22(1):77-82 (SCI) PDF马杰,刘定震,李庆芬,孙儒泳 2003 东灵山辽东栎林中啮齿类群落组成及优势种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Thomas)繁殖特征.动物学报 49(2): 262-265.PDF(通讯作者)马杰,李庆芬,孙儒泳,刘定震 2004 啮齿动物对北京小龙门林场辽东栎地表种子的扩散 动物学研究 25 (4):287-291. PDF田红,魏荣平,张贵权,孙儒泳,刘定震 2004 传统圈养和半自然散放环境亚成年大熊猫的行为差异. 动物学研究 25(2): 137-140. PDFHong Yuan,Ding-Zhen Liu,Lixing Sun,Rong-Ping Wei,Gui-Quan Zhang and Ru-Yong Sun. Anogenital Gland Secretions Coding for Sex and Age in the Giant Panda,Ailuropoda melanoleuca. Canadian J of Zoology 82(10):1596-1604.(SCI) PDF

好。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穆华,唐山一中高级教师。教学细致精炼,化学高考教学成绩优异,主讲省级、市级优秀公开课多节,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发表论文论著多篇。获“唐山市名师”、“唐山市骨干教师”、“唐山市优秀班主任”、“全国化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唐山市教育局嘉奖”、“唐山市高考先进个人”、“唐山市教育局先进个人”、“唐山一中校长特别奖”、“唐山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素质大赛高中组二等奖”等荣誉称号。

吾爱论文网是中国大陆首家针对国际学术性专业期刊多方(期刊主办、编辑审理、征稿投稿、审稿销售、写作翻译)的发展而建立的纯学术性、非赢利性交流平台。编辑是期刊运作的核心,编辑家园旨在为国内各学术性期刊编辑提供一个自由交流平台。编辑家园内主要设有SCI/EI/期刊(影响因子,期刊介绍,征稿启事,英文写作,翻译交流,投稿心得,审稿经历,国际学术会议),核心期刊(马列毛邓,哲学/宗教,社科总论,法律法学,历史/政治,管理/军事,经济学,教育/体育,文学/艺术,科学总论,数理化学,天文地理,生命科学,医药/卫生,农业/食品,工业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安全,学报及综合)等版块。

发表论文的贾晶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开展与深入,与现代文学文献的整理和挖掘息息相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文学类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文学类毕业论文 范文 一:中国现代文学副文本价值影响

摘要:作品中正文本之旁的副文本,是用以辅助理解内容的相关文本。这类文本既是正文本的映衬文本,也是整个作品的组成部分。我国现代文学占据着不可替代的文学地位,本文对现代文学作品副文本当中蕴含的史料内容进行解析,继而探究副文本在现代文学中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现代文学;副文本;价值;影响

一、现代文学副文本由来

在我国文学史上,纯文学作品历来备受瞩目,其也是文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但从史料内容看,文学史料的来源非常广泛,除纯文本以外还涉及到文学作品中的副文本,例如, 日记 文本、书信文字及年鉴或年谱等[1]。此外,现代文学有别于古典文学,二者史料内容也不相同。现代文学比古典文学多加入了新元素,包括扉页引言、文本封面、 广告 文本等,此类元素出现后,文学文本逐步被划分成正、副文本,其中,正文本表明作品的本质特征,而副文本用以表明辅助信息,带有历史特征。鉴于此,副文本能够用于探究多方面的历史性问题,其史料内蕴相当丰富。

二、现代文学副文本的内含史料

1.序跋

一般而言,正文本附近位置穿插或环绕着副文本,这类副文本的用途是向读者交代、阐明相关信息,因此,借助副文本能够获取当中的史料。不过,多数副文本并不具备信息凸显性,人们需要参照正文本及相关资料才可辨析出史料内容。副文本中的“序跋”囊括了大量的史料内容。现代文学的诸多作品中包含了序跋,其中通常阐述文学史、作品、作家等各方面的内容,可为后世提供有关的史料内容。例如,《<呐喊>自序》叙述了鲁迅本人所经历的转折事件,《无妻之累》序跋交代了当时沪杭凶杀案件的相关情况。此外,序跋是作品和序跋撰写者之间的联系纽带,例如,周作人为所教学生的作品撰写序跋;鲁迅常给左翼派作家书写序跋。从序跋中可看出作品构思、作家思想等内容,借助序跋表达这些内容,可以映射出创作背景、出版过程、传播情况等信息。

2.扉页、题辞、引语

现代文学出现了题辞、扉页及引语,这类文本短于广告,其短小精悍,蕴藏多种史料信息。扉页、引语多来自经典诗词、中外名著等的部分内容,写法接近于“用典”,把经典的中外文句引入现代文本中,既可幻化出新鲜的情境语言,也可体现中、外史料内容。例如,《采石矶》是郁达夫所著作品,当中引用诗句“ 文章 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天末怀李白》杜甫)[2],用以表达作者自己对胡适的激愤之感。《走到出版界》的扉页卷语借用《庄子•秋水》中惠子和庄子交往 故事 ,用以暗喻鲁迅和作者(高长虹)的关系。这类文本本身兼有史料性质,促使其成为古今、中外史料的“融合剂”。作者自写题辞中可见更多的史料信息,例如,《绿页》为苏雪林作品,当中的扉页题辞写道“给建中--我们结婚的纪念”,由此看出,在结婚之初时,苏雪林的婚姻生活十分甜蜜。此外,引语、题辞仅出现在某个版本里,其余版本则被删去,这一般是为了辨别版本所作的标记,凭借版本标记也可得到作品的版本史料。

3.注释

少量文本中的注释是由作家本人所标,多数是后人按照文本内容添加的注解,因此,注释可视为后生、外生类副文本,这些内容需要放到正文本中才能获得合理解释。从用途看,注释可对文本的细节内容作进一步解释、说明,通过查看注释,读者可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深层含义及内蕴意义。注释内容揭示出作家、作品的多方知识,让读者能够更为系统地研读作品。可以说,注释的广泛度超出序跋范围。文本注释有文内注、分题注两种,其中,分题注囊括了版本变化、发表出处、作品背景、标题变动等情况内容;文内注包含的信息量更广、更多。

4.图像

作品中的图像有插图、封面画、相关照片等。插图、封面画可传达正文本的相关内容,其作为直观内容具有很强的视觉性、功能性,用以图证文学的史料价值。例如,《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图志》等。部分现代期刊也有图文类作品。如,半月刊《戈壁》由叶灵凤主办,当中“鲁迅先生”系列漫画描绘出叶灵凤和鲁迅间的“ 文化 恩怨”故事。此外,正文本出版之初已经附有的封面画、图像等,同样富含各种史料。例如,《坟》一文扉页穿插着翅收于胸、一眼睁一眼闭的猫头鹰就是作者鲁迅的现状投影和真实写照,《生死场》封面图是由作者萧红所画,展现出东三省处于不断沦陷的真实境遇。

三、副文本在现代文学相关研究中的作用及影响

1.副文本为后世探索现代文学提供史料

文学作品当中的副文本可向人们展现多种类型的研究史料,这些史料主要是:①历史遗物,诸如文人故物、故居及手稿等,此类史料可作为刊登原版文物时所用。②历史文本,大致有年鉴、年谱、方志、著述、家谱等;③文学纯文本,包含小说、 散文 、诗歌、戏剧等;④部分文本介于文学、历史两种学科之间,此种文本亦称作“亚文本”或者“副文学”,主要有人物传记、信件、个人日记、游记、书话、回忆录等。此外,副文本的形式多样,一些类似宣传、传播的文本也可归到其中,好比作品序跋、出版词、刊登语、广告策案等[3]。往深处看,还有一些常被忽略不计的“碎片文本”,包括作品中的笔名、引语、扉页语段、题辞、图像文字、注释等。其实,这些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副文本中,蕴含着非常之多的史料,研究学者应当重视这些内容的信息研究。同时,作品文本和碎片文本间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其中一项内容进行探讨时,应当紧密联系另一文本内容,这样才可全面地看待文学作品,副文本的运用价值也才得以充分发挥。

2.副文本是现代文学史学中的构成部分

现代文学中出现的副文本,其形式、内容都有丰富的史学资源,研究副文本相似于探究历史本相,在副文本里可以探析出现代文学之原有面貌。例如,《地泉》中的会集序言、良友丛书的刊发广告等。除了史实价值外,副文本还是人们理解正文本的重要信息,通过了解副文本,读者能发现更多的情景语言及相关信息。作品叙述一个具体背景时,往往需要副文本加以深度刻画,将作者成长经历、阅历情况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全方位认识文本的叙写内容。从大局看,副文本贯穿在现代文学的发展全程中,其参与到文学史论、思潮运动、社团运动、文类动态史的演变发展中。此外,还可编制关于现代文学广告、序跋的史志。

四、结束语

自现代文学中形成副文本及其相关文本后,文学作品得以深度细化。对副文本展开研究,应当注重其史料信息的多方挖掘,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看待副文本的价值探究,从文本注解、内容阐述、史料内涵等多个方面进行解读,鉴品副文本中蕴藏的人文价值。在解读文本时,研究者要秉持“从细节入手、立足于边缘”的原则,力求“复原”作品中的原有史貌,并以创新眼光审视文本的价值元素,开发其中的信息研究资源,运用辩证思维考虑文本史料的研究意义。副文本在现代文学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人们对文学文本进行研读时,应当用联系、全局的视角看问题,不能将正、副文本进行孤立,而要整合副文本的诸多信息,综合探讨现代文学众多作品,以彰显文学的特殊魅力。

参考文献:

[1]王云霈,刘进才.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拓展——评金宏宇《文本周边——中国现代文学副文本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28):72-74.

[2]张虹倩.二十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之叙事嬗变及修辞策略问题——基于副文本目录的考察[J].当代修辞学,2015,11(2):76-82.

[3]张元珂.论中国新文学文本改写的向度、难度和限度[J].东岳论丛,2014,35(9):131-139.

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二: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

摘要:在现代文学现代性的大局环境下,众多文学家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参与到现代文学现代性内涵的逐步完善当中。他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希望通过文明的重塑来提升民族的精神境界,进而逐步丰富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

关键词:现代文学;现代性内涵;民族精神;人性解放

中国近现代文学有着一定的优越性,它对我国文学事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充分体现了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面的矛盾与冲突。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精神核心是启蒙,是对封建制度和传统思想的重新审视,它呼吁人性解放、主张张扬个性,同时也主导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发展潮流。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周树人先生一生从事于国民思想和国民性的探索,他的《祝福》一文充分反映现代文学的启蒙潮流。该文以年关之夜匆匆由外地赶回家中的“我”为引线叙述了整个故事,作为一个“现代化”、拥有全新精神世界及语言体系的“外来者”,面对一个封建守旧的鲁镇,“我”所接受的思想 教育 完全不能融入其中,甚至会对鲁镇腐朽的思想观念感到无比沉痛和悲哀,而“我”也被长期遵循封建礼教和思想的鲁四老爷所排斥,见面就寒暄“大骂其新党”。从鲁四老爷的身上可以看到一个沉浸于 传统文化 不能自拔的老者形象,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敌对心理。

从勤快迂腐的祥林嫂身上“我”看到一个备受传统礼教和封建宗法所迫害的女性形象,祥林嫂认为“我”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因此,神神秘秘的来问“我”人死后是否有魂灵,“我”诧异、吃惊、疑惑,为什么一个温饱都不能解决的人关心的不是自身问题,反而是自己死后的情况,可见封建礼教制度对其迫害的程度之深。“我”所看到的有悲哀、失望,对于一个善良朴实的人死后亦然被骂“谬种”时,所发出的各种感叹。从现代文明的视角来看,无论是鲁四老爷还是卫老婆子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其长期受封建礼教浸淫的本性表露无遗。

精神文化才是治疗疾病的良方,沈从文认为西方文化腐蚀着人们的德行,造成民众精神和人格上的病弱,让民族缺乏生机和活力,传统的民族德行和品质仅存在于不受现代文明浸染的人性之中,只有那里供奉着“人性”和“希望”,《丈夫》就是这样一首人性之歌。青年丈夫让自己的妻子卖身养家在湘西是一项极为寻常的风俗,而它却是现代文明所不能容忍的。通过讲述青年进城看望妻子的见闻,展现其麻木、愚昧,进而觉醒的过程。丈夫进城不仅受到老鸨的款待,就是见到妻子的嫖客水保后,也没有现代人眼中的对立和尴尬,两人相处较为平静,最后丈夫带妻子回到乡下。如果硬性将其归于阶级冲突,还不如将其作为风俗旧习上人性感召的转化。在妻子与别人交易时偷偷压抑喘息,他感到羞愧、懊悔,因水保嘱咐而心中不再平静,在经过一系列心理斗争和挣扎,最终下定决心带妻子返回乡下,这是人性的最终醒悟。在那艘船上他们没有自由、没有尊严,他甚至无法拥有与妻子的片刻温存,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梦的破碎让他幡然醒悟,在船上受到的不仅仅是人身体上的侮辱和侵犯,同时出卖的还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践踏的是基本的权利,这也是年轻夫妻最终鼓起勇气反抗命运和习俗的主要原因。

无论是水保、老七,还是丈夫中的任何一个人,他们活得都是那么自然、不做作,尽管这个社会存在着种种违背人道主义的陈规旧俗,但是人性会引导其从命运的捉弄和陋习中摆脱出来,会让人们最终步上正轨。正因如此,沈从文认定这样远离现代文明、符合人性的文化方式才是治愈中国民族的良药,这样人们才不会被现代文明中的各种不幸恶果所侵害。无论鲁迅或是沈从文他们自身所接受的文化熏陶极大影响着其文化取向,正因为鲁迅幼年时期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鲁迅对西方国家价值体系产生了认同感,他认为只要是西方的,就是文明且理性的,是值得中国模仿的。而古老的中国封建文化给人们带来的是颓废腐朽,需要摒弃。我们不能否认封建思想、制度当中确实存在着不良因素,但是也不能完全否认其中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发扬、去传承。

“中国的现代性起源于民族国家的救亡图存运动,中国人对社会现代化渴望,大于现代化境遇中人对存在本身的探寻,更缺乏对现代性本身的质疑和批判。”因此,周树人以在铁屋中进行呐喊的方式,意图唤醒正在沉睡中的中国人,冀图实现人的现代化发展,从而使我国免于流落到沦丧的地步。然而,沈从文却是背道而驰,他放弃了当时绝大多数读者希冀的视野,反而以超越性的眼光去触摸历史的暗流,并且运用敏锐的洞悉力,去理性的分解文明。所以,沈从文以构筑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形式来 反思 和质疑现代文明,他孜孜以求的诊断“国民毛病”、修正“现实”的文学理想。也正因如此,我们也能从沈从文对现代性的自反特质之中了解到其对人性本体的态度。通过以上解析,现代性这个观念在世界史范畴内的品质、特性、作用等就比较容易把握了。

现代性观念在西方文化里生长出来,它起初是属于西方的,后来变成属于世界的。在各种文化中,西方文化发展出了此时此地的观念,并把这种观念在漫长的文化行程里发展成一种普遍的信仰。____文化与继起的人道主义文化之间存在着正题———反题这样的形式逻辑关系。在基督____,构成普遍理解活动之诠释基础的是“彼地彼时”这样一种观念。从文艺复兴开始的人道主义世界正好是此前历史的反题,西方的就都是好的,只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才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本之道,才能够使我国文化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张丽,李季.试论《西厢记》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现代性特征[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02):41.

[2]贾晶晶.茅盾“为人生”文艺观溯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16-18.

[3]刘勇刚.云间派文学研究[C]//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2010.

文学类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 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

2.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3.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4. 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

5. 古典文学论文精选范文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将城市规划纳入城市发展的战略部署,并逐渐引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城市经济发展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城市经济发展论文篇1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经济发展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是显著提高城市交通运力供给的运输方式,可为缓解交通拥堵提供根本保障。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加以深入探讨,并给出可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方案。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而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最后给出了合理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效率的关键点。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发展;作用;规划;关键点 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出现于英国,扮演着协力和促进城市与产业发展的重要角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汽车技术大幅跃进,加上公共汽车运输的普及,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常规的交通运输方式已经越来越来成为约束城市发展的桎梏,在此情况下轨道交通运输的重要性逐渐式微。尽管在十九世纪之初轨道交通理论研究已发展相当成熟,但直到1863年1月10日伦敦地铁的正式投入运营,才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诞生。 城市轨道交通除了其列车的营运速度需达一定标准,车辆、路轨或操作等等都需要整体配合提升并系统化。依据国际铁路联盟(UIC)的定义,城市轨道交通是拥有专有路权,全线无平交道且行车绝对安全的铁路系统,不论是改良既有轨道路线(直线化、轨距标准化),或是铺设高速新轨道,多数均必须符合1435毫米轨距的国际标准轨。其组成包括车站、隧道、桥梁、路堤、路堑、维修基地等主要结构设施及车辆、供电、电车线、标志、通信、轨道等子系统。相较于公路经常有尖峰挤塞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以其高速、高载客量、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及高准点率等优点,成为近年世界开始广泛关注的新运输方式。根据运输工具间的替代效果,在一定范围的区域范围内,易受路况、浓雾等气候因素影响的城市公路交通运输恐失去其竞争力。 因循过去城市发展的脉络,运输系统的规划与城市的开发拓展关系紧密,一日生活圈的形成,对于人口以及产业的分布可能有重大改变,城市轨道交通的设站可大幅改善当地的可及性,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特定区周边的各项开发计划也对当地的产业发展有相当大的直接影响。有鉴于此,许多城市均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提高运输效率和促进城市及产业发展。 二、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城市经济发展 运输建设在地方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地方带来的影响可分为直接与间接影响;影响层面可分为交通、人口、产业三部分讨论。将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加入既有的运输系统之后,地方之间相对交通可及性将会发生改变,城市轨道交通有设站的地区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带来的可及性提升而直接影响当地的交通部门,可及性增加后,当地的人口、产业与土地使用部门也会受城市轨道交通的间接影响。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特定区的各项开发计划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当地的人口、产业与土地使用部门。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因其方便快捷、定时定向的特点通常会成为居民出行的首选,其强大的人口内聚和扩散效应为地下商业带来巨大客流和商机。例如车站商铺和 广告 灯箱经营、区间通信网络使用权租赁、移动视频招商等,能为城市服务业发展提供新天地;此外,若地下商业资源与地面著名商场、商业区实现无缝连接,那更将使前者的交通优势与后者的品牌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立体、辐射面广的城市商业圈。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还将引导城市经济向集约化发展模式转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现有土地价格刺激明显,能带动沿线房地产开发,增加政府土地税收;利用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在其上兴建开发保障性住房和商业楼盘,不但可缓解城市低收入人群住房难问题,也为城市在保持总体规模不变的前提下,提供了更大开发空间,有助于避免城市规模的无序盲目扩张;此外,还可以引导人口、产业园区沿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所经过区域合理分布,形成不同类型组团,将城市中心地区过剩的资源疏导至城市新兴地区。前瞻网认为,城市轨道的发展和建立将带动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形成中心城市,并以此辐射周边城市,带动城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 (二)环境效益 根据相关研究 报告 可得知: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每次能源消耗为1小时,公共汽车是城市轨道交通的3.26倍,私人小汽车为城市轨道交通的5.61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均较公共汽车及私人小汽车低,因而为了发展较好的交通运输系统,节约能源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成为世界各国交通建设的重要课题。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的特殊刹车系统可在刹车时回收再生电力,可节省更多的能源,且其在专用路线上行驶,可运用外来电力牵引,无须将动力设备置于车上,加上因城市轨道交通的钢轨钢轮间的滚动阻力较公路运输轮胎与路面的阻力为低,所以具有较佳的燃油效率。因此,能源效率高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 三、合理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效率 从历史的脉络不难发现,从前居民的生活及城市发展核心均延着交通系统扩展,车站几乎是每一个城市或市镇的经济重心。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快速跃进,安全、可靠、班次和票价都明显优于公共汽车,故诸多城市陆续以城市轨道交通做为国内重要城市的联系方式。然而,大众运输导向的城市规划理念,让许多规划者期待以大众运输系统开发新市镇或缩小城乡差距,使各区均衡发展,车站的数量及站位选择成为重要的关键决策,过多的车站数量将使系统的边际效益递减,选择太偏僻的站位若无搭配较好的辅助系统和配套 措施 ,将沦为浪费或导致人口外移现象。城市发展与大众运输的规划息息相关,若无审慎的思考,恐导致无法挽回的遗憾。 除此之外,运输系统建设涉及庞大的资金流动、复杂的范畴领域及带动产业发展的使命,城市轨道交通做为现今炙手可热的运输工具,可望带动城市其他相关的产业,而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各地不同的情形,来选择合适的建设方案。这可以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建设 经验 中取经。例如,台湾与韩国约于同一时期决定兴建城市轨道交通,但其两者采取不同的方式达成目标:台湾的政府部门首次在国内推动BOT的兴建及营运方式,虽过程波折、舆论不断,但不失为一个抛砖引玉的尝试,不仅广泛引起民众和研究单位对于不同型态的公私合作方式的重视,也为其日后其他公私部门合作提供借鉴;韩国政府则花费大笔资金向法国TGV购入技术移转及人员培训,多年之后,不仅能够独立研发新的技术成果,更能向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技术推销。不同的决策也导致台湾城市轨道交通和韩国城市轨道交通有着显著的区别,但两者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各有优势之处,符合当地的发展。因此,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立也必须紧密结合当地特色,提升系统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沈晓阳.浅淡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地铁与轻轨,2003年第1期. [2]袁振洲,毛保华,于星鹤.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应注意加强市郊铁路运输[J].科技导报,1996年第10期. [3]徐鹏.北京市轨道交通也庄线国产CBTC示范工程信号系统采购合同签约[J].都市快轨交通,2009年第4期. [4]朱国宏,__青,杨小勇.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间接经济效益[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年第3期. [5]刘江涛,冯雅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第8期. 城市经济发展论文篇2 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将城市规划纳入城市发展的战略部署,并逐渐引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论述了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并力求阐述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发展;作用 ;城市经济发展规划 ; 引言: 目前,城市规划为城市经济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一定时期是城市发展的指向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规划的作用日益凸显,并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 一、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直接性影响 城市经济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它在资源占有、地域位置、人口素质、基础设施、周边环境等各因素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区别,所以,城市经济发展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尊重其主体性,尊重其特有的城市发展规划以及经济发展方式。城市发展规划要充分尊重自身的地域特色,将城市规划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使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相适应。城市在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时,应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对经济发展的研究力度,提高城市规划的实效,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 二、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主导作用 城市发展依赖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科学的城市规划进行有力支撑,城市经济要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城市规划的有效调控。总而言之,科学、合理且具有前瞻性的城市发展规划能促进城市社会、环境和经济的良性发展,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城市规划为城市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骄人的巨大成就,城市化进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不断摸索和 总结 经验中,中国社会经济从计划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走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城市规划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很有效率的引导了城市的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1)土地经济学角度,城市规划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供了土地开发市场所需的确定性,推动了绿地与人行道的合理划分; (2)市场经济角度,城市规划有效克服了土地开发中的市场失效问题,提高了市场经济效益; (3)发展经济学角度,城市规划能够有效地组织低效率的圈地发展,平衡工农业,可以很大程度上的促进农村向城市转换以及城市更好更快的发展。 以山东省济南市奥体中心项目为例,济南市为承办第十一届全国运动而规划建设,该项目规划选址于当时尚未大面积开发的济南城市东部区域,它的建设,提高了城市品位,带动了周边住宅和商业价值的提升,而且带动整个东部城区的发展,成为了当时济南的地标性建筑,全运会之后,它成了民众体育、活动、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再以济南西客站项目和济南 文化 艺术中心项目为例,这两个相继规划和建设的项目,选址于当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济南城市西部区域,它们的建设,拆迁了大量棚户区,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加上之后配套基础设施和路网的完善,带动了整个西部片区快速发展,成为了济南新的地标,成为济南近期投资热度最高、人气最旺的区域。 2.2城市规划有利于城市环保、低碳生态型发展 城市发展建设是具有长期性的,城市作为人民生活的环境,不仅要能满足人们生存的功能性需求,还要能够反映人文需求,所以我们应努力建立生态型城市,无论是文化传承,还是城市形象建设,都应该围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展开。反之亦然,个别城市的城市规划制定或管理者,他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在获取经济效益和企业效益的时候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对社会环境带来了污染和破坏,废气废水超标排放,滥砍滥伐使城市绿地覆盖面积大幅度削减等成了获取这一系列利益的代价,这样的愚蠢行为到最后带来的将会是惨痛的教训。科学的发展理念告诉我们,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非常好的将环境与发展进行有效的结合,有利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三、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对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可产生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政府的干预存在一定的弱点和缺陷。 市场经济有着自己的固有弱点和缺陷,城市规划在进行自我调节时无法准确、及时的反映经济发展状况。专门的城市规划工作人员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经济利益动机相对薄弱,它也无法最终决定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否。所以,政府在进行经济干预或城市规划时效率较低下。 3.2利益集团和政治集团的双重影响。 政府工作人员对城市发展实行政治干预,而城市规划人员只负责规划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人员的权力范围有限,无法最终主导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和最终决策。所以,政府的干预行为对规划管理上的倾向性无法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在实际的城市发展中,某些政治集团或者企业团体为了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进行不合理的城市建设。 3.3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增加了各种不稳定因素。城市在进行发展规划时一般采取人为干预的方式,但是由于各利益集团的相互冲突,人为干预也许无法发挥预期效果,影响到城市建设和发展。 四、寻求城市发展的有效管理措施,确保规划的行之有效 城市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状况不断涌现,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也要不断调整策略,及时修改规划中的不成熟部分,真正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既要严格执行政府的引导,充分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时又要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迎接困难,面对挑战,积极发挥主动能动性,适时对城市发展规划进行调整、补充,使规划科学合理,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4.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如在规划时不能为解决城市停车难等问题,擅自将原本的城市绿地、城市公园等用地改变为停车场用地。 4.2 合理规划居住区。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出行的便捷。 4.3 将工业化发展目标与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在进行新型工业化部署时,要综合考虑地域状况和城镇化特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4.4 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规划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实现。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4.5 合理布局城市空间结构和工业布局。城市在进行工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厂址的选地,实现工业布局与空间布局的合理优化,形成专业的工业聚集区,引导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实现商业、服务业以及住宅区的优化整合,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 4.6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城市发展要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拓宽融资 渠道 ,尽可能实现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交通、通讯、地下网管等各项基础设施,为投资者营造和谐的投资环境,加快城市招商引资的步伐,促进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 4.7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已征土地的管理,规定土地建设期限,对于拖延建设期限的单位和企业法人追究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要求缴纳延迟赔偿金。规划管理部门必须严格制定最高建设期限,杜绝炒地现象的泛滥。 总结: 城市规划旨在引导城市经济朝着适应原有经济基础发展的方向前进,它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发展规律,成为城市发展的科学引导,实现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 [1]张元;试论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经济师;2012(03) [2]贾晶晶;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黑河学院学报;2011(04) [3]高中清;__勇;试论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2(11) [4]耿毓修.对城市规划的几点研究[D].三联出版社.2010(8). [5]涂军飞.新时期城市规划的理念与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 2008,(14). [6]冯现学.浅析如何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

  • 索引序列
  • 社渚赵晶发表的论文
  • 赵晶发表论文
  • 赵广社发表的论文
  • 崔晶晶发表的论文
  • 发表论文的贾晶晶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