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硕士发表论文造假害了导师

硕士发表论文造假害了导师

发布时间:

硕士发表论文造假害了导师

研究生造假数据是对导师的不尊重,也是对科学的蔑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会给导师和研究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不能算是坑导师。

研究生造假数据绝对是坑害导师的行为,一方面研究生有着根据学校规定独立完成研究工作的义务,如果存在造假就违反了校规;另一方面也会降低学校和导师的声誉,出现问题时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肯定有责任啊,他是要挂通讯的,论文查出造假对他的影响最大

研究生造假数据绝对是不可接受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会给导师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会被认定为学术不端行为,因此,研究生造假数据算是坑导师的行为,应当避免。

导师造假论文发表

第一点导师的身份信息。第二点导师过往造假论文的题目。第三点留美博士的亲人情绪状态。第四点导师应该得到什么样的惩罚。第五点导师用什么手段逼迫学生造假。

楼主是怎么处理的?

值得关注的是导师日常对学生的逼迫。而且在发现论文出现问题之后,甚至默认还当众演讲。这样学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才会自杀。

很多毕业生听到学术论文四个字便头发慌、手发抖不知道怎么写!究其原因无非有三种,一是题目目不是自己定的,二是毕业论文和自己的专业擅长没有太大关系,三有一些学生更适合实践(毕业设计)。针对这三种原因做出改进,就能有效的整改抄袭现象。

1.题目自定

我记得在我写论文的时候很早就想好了自己要写什么方面的论文,所以便自拟了题目,找到了我的论文老师,让她帮我修改重新制定。然而能够想到自拟题目的人太少了,很多学生都是分配到哪个老师,就在她出的题里选一个,这种情况下写论文很被动,也没有兴趣,更没与灵魂。所以,很多人便想到了抄,复制别人再降重。

2.专业相关

很多老师会根据院内专业制定题目,可是有些老师已经带了很多届的论文了,难免会插入一些和专业相关但是又不是专业的东西。譬如我们作为广播电视编导的学生,有一位同窗在老师的题目下选择到了昆曲分析,那个老师对昆曲确实很有研究,可是那个男同学他甚至都没听过昆曲啊。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短时间内了解透彻是很难的,这种情况下除了疯狂恶补知识外就只能是抄了。

3.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很多的专业其实是动手能力非常强、技能方面要求很高的,所以为什么一定要局限于文字版的论文呢?我们学校当时美术和编导专业都是可以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结合的,这也是我非常满意的一点。第一,毕业设计能充分的体现了该学生大学时期所学到的专业,多年后回顾也是一段青春,也是学习能力的体现。第二,根据自己的毕业设计写文论还用抄袭么?自己的设计都在里面,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虽说很多原因迫使学生们对论文头疼,但是抄袭是万万不可的!这种行为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更是对老师的不负责任。

导师数据造假论文发表

你好,想和你探讨这个问题,可以和你认识吗?

不可以。

问:本科毕业论文数据假造会不会被老师发现?

答:不会的吧,写出点主要的东西老师都会让你过的。我也是本科毕业的,那时候我的指导老师让我自己做设计,我是全靠自己做的,做的质量当然不好。到快答辩前一个星期我才给老师看,老师说大概的样子做出来了就可以了,通过是可以的。

答:一般不会,但是最好还是自己做数据。没必要为了证明你的命题而造假数据,如果真实数据证明不了你的命题就大大方方把结论和下一步猜想写出来,科学本来就是探究性的,没人能保证自己的设想一定是对的。

有的硕士导师就会告诉学生,自然科学不是人文科学,像政治、法律之类的都是先设定命题,然后搜集证据去支持命题,只要自身前后逻辑和上了就行,不管对错;然而自然科学是提出假设,然后用真实数据去验证假设,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错了也算有收获,至少说明这条路走不通。假造数据说明自己的思维模式就不在自然科学这一挂。

实验数据造假:

为了预防实验数据造假,一种做法是将全部实验工作“化整为零”进行“流水线”作业,确保每个实验环节不出错、不造假:另一种做法是每人阶段性实验都安排不同的人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能够重复。

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原始记录管理规章,任何实验数据均应当场纪录,不允许事后补记,而且所记录的数据不能随意更改,确属笔误者应由记录者与合作者共同签名确认,预防源头数据造假。

第一作者通常是实验的主要操作者,同时也可能是论文初稿%的唯一起草者。为了预防初稿的数据造假,应该让所有实验参与者共同参加初稿的撰写,而不能由第一作者包办。同时,开放原始实验%记录供全部共同作者随时核对和质疑。

第一作者不能将任何不知情者列为共同作者,也不能夫经“老板”同意就将其列为通讯作者。如果“老板”作为名副其实的通讯作者,在审核稿件时应认真负责,仔细校对和勘误,必要时应调阅原始记录,严防第一作者故意造假。

1. 2008年10月16日,浙江大学药学院收到反映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学术不端的邮件。收到该邮件后,在院、校两个层面相继组成了调查组,当天即着手调查此事。2008年10月23日,在学校着手调查贺海波学术不端行为一周后,“新语丝”网站披露了其一稿多投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春节后,事件引起了众多媒体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成为社会舆论的一个热点。贺海波2006年6月博士毕业后进浙江大学药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合作导师为李连达院士。李连达是该校聘任的药学院院长。在整个“贺海波论文事件”处理过程中,学校共核查了贺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关人员涉嫌学术道德问题的论文20篇,其中贺海波涉及论文9篇。除作为合作作者的1篇论文外,贺海波作为第一作者的8篇论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剽窃、抄袭原博士导师实验数据,以及一稿两投、部分图表数据张冠李戴、重复发表、擅署他人名字、擅自标注基金资助、捏造知名专家帮助修改英语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有鉴其问题确凿,本人供认不讳,学校当即作出了处分:去年11月决定撤销其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解除聘用合同。由于贺的行为在国内外范围内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学校决定将其开除出教师队伍。贺海波8篇有学术造假内容的论文的通讯作者均署为我校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吴XX副教授。根据至今近4个月的调查,没有证据指向吴直接参与了上述论文的写作和最初投稿;但他在贺海波的部分问题论文录用或刊出后,作为通讯作者将其用于申报项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人也存在重复发表学术论文等问题;此外,中药药理研究室的学风监管失范,作为研究室主任严重管理失职。最近,我们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决定:撤销吴担任的中药研究所所长助理及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职务,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并解除其聘用合同。根据所有相关人员的陈述、笔迹鉴定和目前掌握的其它材料来看,涉及贺海波8篇有学术造假内容的论文中李连达院士的署名,是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贺海波擅署的,没有证据说明李连达参与了论文造假、剽窃和抄袭等。李连达院士作为院长、学术带头人和合作导师,对贺海波事件负有疏于管理、教育不力、监管督察不严的责任。现院长任期届满,学校将不再续聘。2. 2009年的岁尾对于井冈山大学的讲师刘涛和钟华来说将是难跨过的一道年关,他们在2007至2008年共发表70篇论文的骄人战绩变成了一场难以收拾的闹剧。日前,一份三人署名的社论通告近期发布在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上,认为刘涛和钟华的70篇论文涉嫌伪造数据,明确指出,这些研究“是不可能从这些数据中产生的操作”的“学术欺”。消息在国内引起热议,对井冈山大学校长张泰城来说,更是平地惊雷。张泰城:原来从来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也感到非常震惊。其中一个人在外面学习,我们把他叫回来,停职调查,一经查实我们会严肃处理。这是他们个人的行为,学校对这样学术造假、篡改数据的行为是非常痛恨的,井冈山精神就是实事求是。除了论文数据涉嫌造假,两名作者的身份也从讲师摇身变成了教授和博士,许多网友对这双重欺非常愤慨。记者采访了井冈山大学党委书记万继抗,在万继抗的介绍中,第三重造假又浮出水面。万继抗:刘涛是搞工学的,从专业发展上他不可能在这个领域里研究,但他偏偏在这个领域里发这么多文章(27篇)。他也是受到钟华的启发,钟华私下里把这里面的奥秘告诉他,然后他就也有意在上面发文章。名利驱使应是关键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使两名讲师为了发表论文不惜频频犯错,许多评论都指向职称评定,调查中记者发现,名利的驱使才是关键。井冈山大学校长张泰城:跟他们两个评职称应该都没有关系,如果2007年的文章应该在2007年初或2006年做的,但他们都是讲师,到现在还是讲师。万继抗:不好认定他们是为了评职称而造假,如果是为了评职称他不会要求这么多论文,不会要求在一个刊物、短短的一段时间里发几十篇,这已经是有点疯狂的行为了。他不是职称评定的导向功能了。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被三大检索系统检录的文章,篇数都很低的,不会要求有几十篇之多,(应该是)是个人名和利的驱使了。万继抗也表示了对刘涛和钟华的痛心。万继抗:这两个老师这种情况我们也很痛心,30多岁,正在一个好的趋势当中,出现这么严重的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对他们将来的发展肯定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这是一条“高压线”啊。井冈山大学校长张泰城表示,论文涉嫌造假1年前也引起了学校的怀疑,但刘涛和钟华草率的解释导致了有关职能部门的忽视。张泰城:他们发论文的事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是知道的,因为我们会统计。一开始就怀疑他造假,觉得怎么会发表这么多,后来他们说晶体这种比较容易,发现一个分子的结构有点差异。《晶体学报》社论表示,调查仍在继续,所有由井冈山大学投递到《结晶学报》相关卷册的稿件现已被标记,并检查其真实性,问题论文数量可能继续攀升。不少人评价,这是“井冈山大学”被拖入了黑名单,这意味着,未来,有可能来自这个学校的任何论文,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才能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井冈山大学党委书记万继抗坦言,负面影响需要一一面对。万继抗:产生的负面影响极广泛,这个是肯定的。对井大的形象、对井冈山大学的教师都会产生影响,如果《晶体学报》采取一些制裁的措施,这也是情理之中,网友有批评也是情理之中。3. 黄宗英,男,1993年攻读北大美国文学博士学位,1996年7月留校任教,1997年8月晋升为副教授,事发前是系工会主席。对黄展开调查起因于今年1月2日,一网民在学术批评网上发表《一部不折不扣的抄袭之作———评北京大学英文系副教授黄宗英先生著〈艾略特———不灭的诗魂〉》。这位署名为“钟南虎”的网友以7000余字篇幅详细罗列《艾》书的剽窃细节,认为黄的《艾》书乃基本直接剽窃自英国作家彼得·阿克罗伊德所著《艾略特传》。此后,北大外语学院成立学术小组进行调查。2月18日,黄宗英提交《自查报告》,认为“直接从《艾略特传》中译本抄袭而来的”文字只占总字数的25.6%,其他是用“采用”、“参照”、“改写”、“改译”等方法,不算直接抄袭。对于其他书稿以及论文存在的问题,黄则予以否认。但《北京大学英语系核查组关于黄宗英学术剽窃行为的评价报告》称,根据《美国语文学会研究论文写作指南》对剽窃行为的定义,黄宗英的《艾》书剽窃部分占到全书的74%。同时,黄宗英在国际会议上宣读的论文《“一个人本身就是一座城市”:威廉斯的〈帕特森〉》,基本上是对三位美国学者论述长诗《帕特森》的原文进行缝补连缀而成的抄袭作品。《北京大学英语系有关黄宗英学术违规问题的定性意见和处理意向》显示,今年1月起,北大英语系学术小组对黄宗英1999年至2003年期间的学术成果:《艾略特———不灭的诗魂》(长春出版社1999年)、《抒情诗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英诗《古舟子咏》详注、8篇学术论文,以及1篇英文国际会议论文的审查发现,“所有发表著作均有明显剽窃问题,且程度严重,面积大……有严重剽窃情节的文章达20篇”。北大英语系副教授黄宗英因学术剽窃行为,日前被院方解聘。黄的剽窃细节以及北大外语学院的处理意见已在学术批评网上公开发表。4. 黄庆,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历任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院长和西南交大副校长。西南交大经管学院院长贾建民在内的7名教授,实名举报黄庆9年前的博士论文抄袭。西南交大学术委员会作出认定结论,称“黄庆博士论文第四章抄袭事实成立,且性质较严重”。随后西南交大对黄庆的抄袭问题作出处理,取消其博士学位,撤销其研究生导师资格。最近记者从西南交大的官方网站上看到,该校现任领导名单中,曾经担任该校副校长的黄庆没有名列其中。5. 学生举报导师:全国最早的案例是2011年山东大学博士后甄鹏举报其硕士阶段的导师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李华学术不端。 与此相关联,甄鹏将其同事起诉到法院,最后闹到最高人民法院。此事经《济南时报》、《齐鲁晚报》、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和公共频道报道,科学网、新浪网等转载,引起当时的广泛关注。2014年初,复旦大学王宇澄举报其导师王正敏院士成为舆论热点。 这是第二起学生举报导师事例。

楼主是怎么处理的?

硕士生发表小论文造假

没被发现的情况下没有影响,被发现了这一点会出现在找好工作的时候有影响啊,大公司都是要看档案的。

一般期刊发论文前都会检测重复率的,如果说没有检测出来那就是数据库里面没有你抄袭的论文,一般问题是不大,期刊问题可以找发表吧了解

研究生在论文造假被发现了当然就有很多不好的影响,没被发现就没事,没有被发现,以至于说未来的几年几十年没有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就不会去查他这个论文的质量了。

上下被发现了,那意味着这个人的答案上面已经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是非常不光彩的一笔,因为各个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多少都是要看一下员工档案的,起码要看一下你有没有重大违纪记录,有没有作弊的,有没有抄袭的,有没有和老师和学校发生剧烈争斗的,或者说有没有刑事犯罪之类的,只要你这些都符合的话,基本上他就不会特别严格的去查你,你大学的时候到底是不是班委这个基本上不会去验证的。

没有被发现自然就什么事都没有,因为看过一部电视剧,很多事情处理的好了就没有事情,但是很多事情处理不好就都是事情处理的好了就没有事,就是这么回事,现实也就是这样了,造假作弊这种行为他都是违背法律的,至少从现在的法律来看是这样的,也是违背一个学生基本的做人的准则的,但是没有被发现,大家都不知道这件事情,所以他就蒙混过关过去了。而且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的话,估计以后也不会查了。

不要抄近路,尤其是学习这条路上学习没有专门为谁打仗的道路,就算是国王就算是皇帝去学习也仍然改变不了,他,要一点一点去了解吱声,不可能突然之间就有一个道路那么简单又没有风险,因为这对所有人来说是不公平的,考试作弊,论文造假这种事情非常考验一个学生的自制能力,没有被发现你可能觉得侥幸自己不能入货了,但是发现了,那可能影响的就不是你上大学这几年的事情了,影响的事你一辈子。

研究生论文数据造假会被发现如下:

造假被查出来的大都是生物,材料之类的领域,然而计算机(特指深度学习)才是重灾区,造假容易复现困难随机性强,别说二流论文,顶会论文都没有参考价值。所以除了廉价劳动力够多的大研究室,其他人论文的数量基本取决于不要脸的程度。这也是我再也不想碰ML领域会议的原因。

比如组合优化的性能曲线,所有人都知道是个指数曲线,你搞个新的剪枝条件,水一点咱不求正确解,毕竟大部分应用下并不需要正确解,切掉1%的解换来50%的速度是很合理的思想。什么性能改进不够大?5次实验最好的跟最坏的比啊,还不行用C+SIMD写的跟Java的比啊,再不行说实话你随便编个数也没人看得出来,毕竟理论上行得通,行不通那是他程序写的不好。

要说上面想法毕竟真的,顶多偷懒不想做实验,到了ML领域之后那就是明明白白的造假了。数据集精选到位,想法再烂几百个实验里只要能挑出一个能看的,那就是顶会苗子——normalization + adaptive learning rate + manifold constraint审稿人怎么知道哪个项work?

再进一步,古典ML还要你写程序做实验,到了DL里这些全都可以省了,完全可以画图编数据发顶会一步到位。毕竟就是个人肉Architecture Search,随便找个domain画个图,编个比SOTA高一点的精度,一篇论文就诞生了。需要公开数据集和代码?某国际大厂研究院实习生发的顶会论文也带代码,

最近有些研究都开始明目张胆的把validation dataset的distribution当制约条件,甚至直接sample数据进train loop,好家伙演都不演骑头上侮辱人智商呢是不?人家都把造假上升为novel approach了,就别提被发现了,那是伟大的研究懂不懂。

硕士发表论文数据造假

不算坑导师,但是这种行为是不可接受的。在提交的任何学术论文中,都要 对其研究内容、结果和数据真实性负责。如果研究生使用虚假数据来蒙混开森或伪造研究结果,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会影响研究生的学习,影响学校的声誉。此外,如果研究生造假,可能会给导师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因此,对于研究生造假,应该将其视为一种违规行为,应当依据学科规定,依法加以处理。

研究生论文数据造假会被发现如下:

造假被查出来的大都是生物,材料之类的领域,然而计算机(特指深度学习)才是重灾区,造假容易复现困难随机性强,别说二流论文,顶会论文都没有参考价值。所以除了廉价劳动力够多的大研究室,其他人论文的数量基本取决于不要脸的程度。这也是我再也不想碰ML领域会议的原因。

比如组合优化的性能曲线,所有人都知道是个指数曲线,你搞个新的剪枝条件,水一点咱不求正确解,毕竟大部分应用下并不需要正确解,切掉1%的解换来50%的速度是很合理的思想。什么性能改进不够大?5次实验最好的跟最坏的比啊,还不行用C+SIMD写的跟Java的比啊,再不行说实话你随便编个数也没人看得出来,毕竟理论上行得通,行不通那是他程序写的不好。

要说上面想法毕竟真的,顶多偷懒不想做实验,到了ML领域之后那就是明明白白的造假了。数据集精选到位,想法再烂几百个实验里只要能挑出一个能看的,那就是顶会苗子——normalization + adaptive learning rate + manifold constraint审稿人怎么知道哪个项work?

再进一步,古典ML还要你写程序做实验,到了DL里这些全都可以省了,完全可以画图编数据发顶会一步到位。毕竟就是个人肉Architecture Search,随便找个domain画个图,编个比SOTA高一点的精度,一篇论文就诞生了。需要公开数据集和代码?某国际大厂研究院实习生发的顶会论文也带代码,

最近有些研究都开始明目张胆的把validation dataset的distribution当制约条件,甚至直接sample数据进train loop,好家伙演都不演骑头上侮辱人智商呢是不?人家都把造假上升为novel approach了,就别提被发现了,那是伟大的研究懂不懂。

算的。

根据《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的规定,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构成学术不端行为:

(一)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

(二)篡改他人研究成果;

(三)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

(四)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虚构合作者共同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研究而在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贡献;

(五)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和职务评审评定、申请学位等过程中提供虚假学术信息;

(六)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者为他人代写论文;

(七)其他根据高等学校或者有关学术组织、相关科研管理机构制定的规则,属于学术不端的行为。

因此对于论文的态度一定要严谨,不要心存侥幸,认真改。否则高校可以按照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学籍处分。学术不端行为与获得学位有直接关联的,由学位授予单位作暂缓授予学位、不授予学位或者依法撤销学位等处理。

拓展资料

学术不端是指学术界的一些弄虚作假、行为不良或失范的风气,或指某些人在学术方面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败坏学术风气,阻碍学术进步,违背科学精神和道德,抛弃科学实验数据的真实诚信原则,给科学和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极大损害学术形象的丑恶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现今学术体制中学术行政化的衍生现象。

在数据处理方面,研究结果应该建立在确凿的实验、试验、观察或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因此论文中的数据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不能有丝毫的虚假。研究人员应该忠实地记录和保存原始数据,不能捏造和窜改。虽然在论文中由于篇幅限制、写作格式等原因,而无法全面展示原始数据,但是一旦有其他研究人员对论文中的数据提出疑问,或希望做进一步了解,论文作者应该能够向质疑者、询问者提供原始数据。因此,在论文发表之后,有关的实验记录、原始数据仍然必须继续保留一段时间,一般至少要保存5年,而如果论文结果受到了质疑,就应该无限期地保存原始数据以便接受审核。

如果研究人员没有做过某个实验、试验、观察或调查,却谎称做过,无中生有地编造数据,这就构成了最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之一——捏造数据。如果确实做过某个实验、试验、观察或调查,也获得了一些数据,但是对数据进行了窜改或故意误报,这虽然不像捏造数据那么严重,但是同样是一种不可接受的不端行为。常见的窜改数据行为包括:去掉不利的数据,只保留有利的数据;添加有利的数据;夸大实验重复次数(例如只做过一次实验,却声称是3次重复实验的结果);夸大实验动物或试验患者的数量;对照片记录进行修饰。

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  学术不端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研究生造假数据是对导师的不尊重,也是对科学的蔑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会给导师和研究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不能算是坑导师。

  • 索引序列
  • 硕士发表论文造假害了导师
  • 导师造假论文发表
  • 导师数据造假论文发表
  • 硕士生发表小论文造假
  • 硕士发表论文数据造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