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曹海珍论文发表

曹海珍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曹海珍论文发表

河北国安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是2017-06-01在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恒顺世纪中心3号楼1单元1103室。

河北国安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30903MA08LKTLXE,企业法人曹海珍,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河北国安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批发、零售:电气设备、金属制品、五金产品、塑料制品;生产:柔性石墨制品、模具、避雷器及零部件、金属结构、金属材料制焊粉、电线电缆;自营商品的货物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河北国安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渤海大学曹芳发表的论文

SCI收录论文(1)Shi C. H.*, J. G. Wu and P. Wu, Developmental behavior of gene expression for brown rice thicknes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s.Genesis, 2002, 33(4):185-190.(2)Chen Z. X., J. G. Wu, W. N. Ding, H. M. Chen, P Wu andC. H. Shi*, Morphogenesis and molecular basis on naked seed rice, a novel homeoticmutation ofOsMADS1regulating transcript level ofAP3 homologue in rice.Planta, 2006, 223(5):882-890.(3)Li W. Q., J. G. Wu, S. L. Weng, Y. J. Zhang, D. P. Zhang andC. H. Shi*, RiceDwarf62(D62) encodes a novel GRAS protein modulating gibberellin signaling.Planta, 2010.(4)Shi C. H.*, J. M. Xue, Y. G. Yu, X. E. Yang and J. Zhu, Analysis of genetic effects for nutrient quality traits inindicarice.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996, 92(8):1099-1102.(5)Shi C. H.*, J. Zhu, R. C. Zang and G. L. Chen, Genetic and heterosis analysis for cooking quality traits ofindicarice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7, 95(1-2):294-300.(6)Li C. T.,C. H. Shi*, J. G. Wu, H. M. Xu, H. Z. Zhang and Y. L. Ren, Methods of developing core collections based on the genotypic value of rice (Oryza sativaL.).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2004, 108(6): 1172-1176.(7)Zheng X., J. G. Wu, X. Y. Lou, H. M. XuandC. H. Shi*, The QTL analysis on maternal and endosperm genome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s for characters of cooking quality in rice (Oryza sativaL.).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8, 116(3): 335-342.(8)Wu J. G.,C. H. Shi*,S. Y. Chen, J. F. Xiao, The cytological mechanism of low fertility in the naked seed rice.Genetica,2004, 121(3):259-267.(9)Shi C. H.*, G. K. Ge, J. G. Wu, J. Ye and P. Wu, The dynamic gene expression from different genetic systems for protein and lysine contents of indica rice.Genetica, 2006, 128(1-3):297-306.(10)Cui Y. H., J. G. Wu,C. H. Shi*, R. M. C. Littelly and R. L. Wu*, Modelling epistatic effects of embryo and endosperm QTL on seed quality traits.Genetical Research,2006, 87:61-71.(11)Wu J. G. andC. H. Shi*, Calibration model optimization for rice cooking characteristics by 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NIRS).Food Chemistry, 2007, 103(3):1054-1061.(12)Jiang S. L., J. G. Wu, Y. Feng, X. E. Yang andC. H. Shi*,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ineral element contents and quality traits in milled rice (Oryza staviaL.).Journal of Agricultural Food Chemistry,2007,55(23): 9608-9613.(13)Chen X. J., J. G. Wu,S. J. Zhou, Y. J. Yang,X. L. Ni,J. Yang,Z. J. Zhu* andC. H. Shi*,Application of 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to evaluate the lutein and b-carotene in Chinese Kale.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 2009, 22(2):148-153.(14)Shi C. H.*, J. G. Wu, X. M. Zhang and P. Wu, Developmental analysis on genetic behavior of brown rice recovery inindicarice across environments.Plant Science, 2002, 163(3):555-561.(15)Zhang H. Z.,C. H. Shi*, J. G. Wu, Y. L. Ren, C. T. Li, D. Q. Zhang and Y. F. Zhang, Analysis of genetic and genotyp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effects from embryo, cytoplasm and maternal plant for oleic acid content ofBrassica napusL.Plant Science, 2004, 167(1): 43-48.(16)Lin J. R.,C. H. Shi*, M. G. Wu and J. G. Wu, Analysis of genetic effects for cooking quality traits ofjaponicarice across environments.Plant Science,2005, 168(6):1501-1506.(17)Shi C. H.*, J. Zhu, and J. G. Wu, Genetic and Genotyp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Effects from Embryo,Endosperm, Cytoplasm and Maternal Plant for Rice Shape Traits ofIndicaRice.Field Crops Research, 2000,68(3):191-198.(18)Shi C. H.*, J. G. Wu, X. B. Lou, J. Zhu and P. Wu, Genetic analysis of transparency and chalkiness area at different filling stages of rice (Oryza sativaL.).Field Crops Research, 2002, 76(1):1-9.(19)Wu J. G.,C. H. Shi*, X. M. Zhang and L. J. Fan, Estimating the amino acid composition in the milled rice powder by 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Field Crops Research, 2002, 75(1):1-7.(20)Wu J. G. andC. H. Shi*, Prediction of grain weight, brown rice weight and amylose content in single seeds of rice using 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Field Crops Research,2004, 87:13-21.(21)Li W. Q., J. G. Wu, S. L. Weng, D. P. Zhang, Y. J. Zhang andC. H. Shi*, Characterization and Fine Mapping of the Glabrous Leaf and Hull Mutant (gl1) in Rice (Oryza sativaL.).Plant Cell Reports, 2010, 29:617~627.(22)Wu J. G.,C. H. Shi*and H. Z. Zhang, Genetic analysis of embryo, cytoplasmic and maternal effects and their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for protein content inBrassica napusL.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e Research, 2005, 56(1):69-73.(23)Shi C. H.*, Y. Shi, X. Y. Lou, H. M. Xu, X. Zheng and J. G. Wu*, Identification of endosperm and maternal plant QTLs for protein and lysine contents of rice across different environments.Crop & Pasture Science, 2009, 60(3):295-301.(24)Zhang H. Z.,C. H. Shi*, J. G. Wu, Y. L. Ren, C. T. Li, D. Q. Zhang and Y. F. Zhang, Analysis of genetic effects and heritabilities for linoleic and linolenic acid content ofBrassica napusL. across environments.European J. of Lipi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06 (8):518-523.(25)Shi C. H.*, J. G. Wu and P. Wu, Genetic analysis of developmental behavior for amylose content in filling process of rice.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05, 85(5):791-796.(26)Pkania C. K., J. G. Wu, H. M. Xu, C. T. Li andC. H. Shi,* Addressing rice germplasm genetic potential using genotypic value to develop quality core collections.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07, 87:326-333.(27)Lu X. H.,L. H. Wu,L. J. Pang,Y. S. Li,J. G. Wu,C. H. Shiand F. S. Zhang, Effects of plastic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 under non-flooded condition on rice quality.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07, 87:334-339.(28)Variath M. T., J. G. Wu, L. Zhang andC. H. Shi*, Analysis of developmental genetic effects from embryo, cytoplasm and maternal plant for oleic acid content and linoleic acid content of rapeseed.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0, 148(4):375~391.(29)Zhang X. M.,C. H. Shi*, J. G. Wu, H. Hisamitsu, T. Katsura, S. Y. Feng, G. L. Bao and S. H. Ye, Analysis of variations in the amylose content of grains located at different positions in the rice panicle and the effect of milling.Starch, 2003, 55(6):265-270.(30)Yang B. C., B. G. Xiao, X. J. Chen andC.H. Shi*,Assessing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obacco germplasm using ISSR and IRAP markers.Annals of Applied Biology,2007, 150:393-401.(31)Wu J. G.,C. H. Shi*, X. M. Z hang and T. Katsura, Genetic analysis of non-essential amino acid contents in rice (Oryza sativaL.) across environments.Hereditas, 2004, 141:128-134.(32)Jiang S. L.,C. H. Shi and J. G. Wu, Studies on mineral nutrition and safety of wild rice (Oryz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s and Nutrition, 2009, 60(1): 139-147.(33)Jiang S. L., J. G. Wu, Nguyen Ba Thang, Y. Feng, X. E. Yang andC. H. Shi*, Genotypic variation of mineral elements contents in rice (Oryza staviaL.).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2008, 228 (1):115-122.(34)Wu J. G.,C. H. Shi*and H. Z. Zhang, Partitioning genetic effects due to embryo, cytoplasm and maternal parent for oil content in oilseed (Brassica napusL.).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06, 29(3):533-538.(35)Ge G. K.,C. H. Shi*, J. G. Wu and Z. H. Ye, Analysis of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from different genetic systems between the amylose content and the appearance quality ofindicarice across environments.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08, 31(3):711-716.(36)Shi C. H.*, J. Zhu, X. E. Yang, Y. G. Yu and J. G. Wu, Genetic analysis for protein content inindicarice.Euphytica, 1999, 107(2):135-140.(37)Shi C. H.*, H. Z. Zhang, J. G. Wu, C. T. Li and Y. L. Ren, Genetic and genotyp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effects analysis for erucic acid content in rapeseed (Brassica napusL.).Euphytica, 2003, 130(2):249-254.(38)Zhang X. M.,C. H. Shi*,S. H. Ye, J. G. Wu and G. L. Bao, Genetic analysis of methionine content inindica-japonicahybrid rice (Oryza sativaL.) at different grain developmental stages.Euphytica, 2004, 139(3):249-256.(39)Variath M. T., J. G. Wu, Y. X. Li , G. L. Chen andC. H. Shi*, Genetic analysis for oil and protein contents of rapeseed (Brassica napusL.)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times.Euphytica, 2009, 166(1):145-153.(40)Shi C. H.*,J. Zhu, J. G. Wu, X. E. Yang and Y. G. Yu., Analysis of embryo, endosperm, cytoplasmic and maternal effects for heterosis of protein and lysine content inindicahybrid rice.Plant Breeding, 1999,118(6):574-576.(41)Fan L. J., B. M. Hu,C. H. Shiand J. G. Wu, A method of choosing locations based on genotyp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for regional trials of rice.Plant Breeding, 2001, 120(2):139-142.(42)Guo L. B., Y. Z. Xing, H. W. Mei, C. G. Xu,C. H. Shi, P Wu and L. J. Luo, Dissection of component QTL expression in yield formation in rice.Plant Breeding,2005, 124 (2):127-132.(43)Wu J. G.,C. H. Shi*, X. M. Z hang and T. Katsura, Genetic and genotyp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effects for the content of seven essential amino acids inindicarice.Journal of Genetics, 2004, 83(2):19-24.(44)Shi C. H.*, H. Z. Zhang and J. G. Wu, Analysis of embryo, cytoplasmic and maternal correlations for quality traits of rapeseed (Brassica napusL.) across environments.Journal of Genetics, 2006, 85(2):147-151.(45)Shi C. H. *, Q. Q. Zhu, K. M Wang, G. K. Ge, J. G. Wu and Z. H. Xu*, Detect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mylose content and the amino acid contents ofindicarice from different genetic systems with conditional approach.Journal of Genetics, 2010, 89(1):1~8.(46)Yu G. Q., Y. Bao,C. H. Shi, C. Q. Dong and S. G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of Liaoning weedy rice detected by RAPD and SSR markers.Biochemical Genetics, 2005, 43(5-6) 261-270.(47)Yang X. E., Z. Q. Ye,C. H. Shi, M. L. Zhu and R. D. Graham, Genotypic differences in concentrations of iron, manganese, copper, and zinc in polished rice grains.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1998, 21(7):1453-1462.(48)Zhang J., M. Y. Wang, L. H. Wu, J. G. Wu andC. H. Shi, Impacts of combination of foliar iron and boron application on iron biofortification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of rice grain.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2008, 31(9): 1599-161.(49)Wu J. G.,C. H. Shi*, X. M. Z hang and T. Katsura, Genetic analysis of endosperm, cytoplasmic and maternal effects for semi-essential amino acids inindicarice (Oryza sativaL.) across environments.Cereal Research Comunication, 2004, 32(4):435-442.(50)Zhang X. M.,C. H. Shi*, J. G. Wu S. H. Ye and Y. B. Qi, Analysis of developmental genetics for phenylalanine content in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 (Oryza sativa L.) across environments.Cere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 2006, 34(2):949-956.(51)Thang N. B., J. G. Wu, W. H. Zhou, W. Q. Li andC. H. Shi*, The screening of mutants and construction of mutant library forOryza sativacv. Nipponbare via ethyl methane sulphonate inducing.Biologia, 2010, 65(4):660~669(52)吴建国、石春海*和张海珍,构建整粒油菜籽脂肪酸成分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模型的研究。光谱学与光谱分析(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2006,26(2):259~262。Wu J. G, Shi C. H and Zhang H. Z, Study on developing calibration models of fat acid composition in intact rapeseed by 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2006, 26(2):259~262.(53)Shi C. H.*, J. G. Wu, L. J. Fan, J. Zhu and P. Wu, Developmental genetic analysis of brown rice weight at different environments inindicarice (Oryza sativaL.).Acta Botanica Sinica(植物学报), 2001, 43(6):603-609.(54)Shi C. H.* and J. Zhu, Genetic analysis of cytoplasmic and maternal effects for milling quality inindicarice.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8, 26(2):481-488.(55)Jiang S. L.,C. H. Shi*and J.G. Wu,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mount for germanium (Ge) by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in rice (Oryza sativaL.).Journal of Food Quality, 2007, 30:481-495.(56)Shi C. H.*,J. Zhu and Y. G. Yu., Genotyp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effect and genotypic correlation for nutrient quality traits ofindicarice (Oryza sativa).Indian J. Agricultural Science, 2000, 70(2):85-89.

问题一:论文里边的个人简介怎么写啊!什么模式给点灵感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单位,学历,研究方向 问题二:研究生毕业论文中的个人简介怎么写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份,性别,民族,籍贯。职务,学历,单位,研究方向。 邮寄地址:++省++市++区/县++号(单位)。收件人姓名,联系电话。 问题三:关于毕业论文和个人简历怎么写啊?急........求大神帮助 HCBF 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荐一个网站 lw54 ,里面的毕业设计什么的全是优秀的,因为精挑细选的,网上很少有,都是相当不错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别的相关范文很多的,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范文写作网站,希望对你有帮助,这些精选的范文网站,里面有大量的范文,也有各种文章写作方法,注意事项,应该有适合你的,自己动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参考一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园网的话,请在下面的网站找: 毕业论文网: wsdxs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 毕业论文: lw54 毕业设计: wsdxs/html/sf/lw/2009/0928/146347 开题报告: wsdxs/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实习论文: wsdxs/html/shixi 写作指导: wsdxs/html/lunwenzhidao 问题四:简历中的论文情况怎么写 这个比较简单,因为论文这种东西多半是自己在网上到处找的资料,自己再处理过的。在简历上面,尽量写好点,只要不提到是否发表过论文就行,因为如果发表过的话,必须找到报社或者出版社。 问题五:论文的作者简介怎么写 一、对文章的主要作者可按以下顺序刊出其简介: 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 职称, 学位,简历以及研究方向(任选)。在简介前加 “作者简介:”或 “[作者简介]”作为标识。例: 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 ),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博士 ,199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修,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 二、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简介可以在同一 “作者简介:”或“[作者简介]”的标识后相继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最后以“.”或“。”结束。 三、英文文章的作者简介用 “Biography:”(单一作者)或“Biographies:”(多作者)作为标识。 问题六:论文投稿 硕士在读个人简介学位怎么写 硕士是一个介于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具有对其专注、所研究领域的基础的独立的思考能力。硕士课程通常安排在学士之后,一般而言全职的硕士课程需要二年的时间,但根据国家及科系不同,有的硕士只要一年就能取得,有的则需要三至四年。有的国家采取学士、硕士一贯制的学制,例如德国、奥地利,而实施英美学制的国家中,也有不少开办一贯学制,缩短学生从高中毕业后至硕士之间的时程。有些硕士课程如MBA等,除了学士资格外,通常还会要求若干年的工作经验。在大部分的国家,硕士是攻读博士学位的基本门槛。 硕士(master)的称呼最早起源于五代,指的也是品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但是一直不是官职。古人曰:硕者,大也 。古代常用与硕士含意相似的“硕老”、“硕儒”称呼那些博学之士。 中国国民教育序列按照层次高低,分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是国民的基本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级中学教育和高级中学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社会高级人才的教育,包括高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又分为两个层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研究生是学历,而学士、硕士、博士是学位。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指获准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也可以说博士后表示的是一种工作经历。因此我们说的“研究生”就是指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对于本科同学而言,提到“研究生”,通常指硕士研究生。本手册中提到的研究生也指硕士研究生。 在中国大陆地区,普通民众一般也将硕士毕业生称为“研究生”,将博士毕业生称为“博士”,所以,按照俗称,则变成了“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的阶梯。 问题七:论文的作者简介怎么写 ・ 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三)摘要(Abstract)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 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 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建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或主题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先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住处或词江,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例如上例,关键词选用了6个,其中前三个就是从论文标题中选出的,而后三个却是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后三个关键词的选取,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选出,与从标题中选出的关键词一道,组成该论文的关键词组。 关键词与主题词的运用,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五)引言(Introduction)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问题八:论文后的作者简介应该怎么写? 大体就是介绍一下自己的姓名,笔名然后是学历和经历以及作品。没有严格限制! 不过最好还要写自己曾经写过什么文章,在那里担任过什么职务,因为这是标榜自己抬高身价的途径! 问题九:3000字的自我介绍论文怎么写 自我介绍 某某班 某某 大家好, 我叫某某,来自4某某班。 1、在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方面:我很乐意帮助同学,打扫卫生很认真,从不逃跑、迟到或早退,尊敬师长,知错就改。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即使有了矛盾,也会主动去和解。每次学校组织爱心捐助的活动时,我虽然出的钱不多,但也尽力了。当然我也有一些小缺点,我会不断改正。 2、学习能力方面:我上课认真听讲,回家后认真复习,在每次考试后我都总结经验教训,这个就是我的学习反思。在每期我都会制定学习计划,这个就是我的学习计划中的一个。 有空的时候我还喜欢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和电影,经常汲取各种文化的精华,并经常思考各种问题,这个就是我看《炎帝文化》的读后感和观看《圆明园》后的观后感。这个是我的作业本和化学实验报告册,写得很认真。 因为我的进步比较大,所以,学校给我发的进步奖的证书。 3、实践能力方面: 我在家里经常拖拖地,抹抹桌子,不仅是在家里,我在社区也能帮助社区做一些事,例如打扫社区的卫生,帮社区贴宣传纸,帮助社区的孤寡老人买买东西,大家看这个就是我的社区实践表。 我积极参加学雷锋活动,和同学们义务打扫过幸福广场,另外我还帮老师修过电脑呢。这是我的劳动感,在学校的劳动日里,因为我勤勤恳恳,所以老师给过我最高分100分还加5分! 4、在审美与表现方面:我比较喜欢美术,因此每堂课我都认真听课,并且如质如量的完成作业。这个就是我自己的一份作品,怎么样,不错把!在音乐方面,这个是我们班获得的三热爱歌咏比赛一等奖的证书,这可是全初中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当时我就站在队伍中放声歌唱呢! 5、在运动与健康方面:我还特别喜欢体育运动,特别是足球,在市里的“三好杯”足球赛上,我们球队一举夺得第三名,大家看这个就是证书。我擅长田径项目,曾在校运动会和大家一起勇夺4×400第一名和50米迎面接力第一名。这个是我们班获得的校运会跑队一等奖的证书,当时我们身后还跟着5000多人的大队伍呢! 最后,我要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三年来对我的照顾和帮助,谢谢大家! 郭凯的自我介绍写得很好,可以作为大家的参考。还要增加集体项目的证书和资料。 曹芳红 10:10:37 自我介绍 445班 郭凯 大家好, 我叫郭凯,来自445班。 1、在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方面:我很乐意帮助同学,打扫卫生很认真,从不逃跑、迟到或早退,尊敬师长,知错就改。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即使有了矛盾,也会主动去和解。每次学校组织爱心捐助的活动时,我虽然出的钱不多,但也尽力了。当然我也有一些小缺点,我会不断改正。 2、学习能力方面:我上课认真听讲,回家后认真复习,在每次考试后我都总结经验教训,这个就是我的学习反思。在每期我都会制定学习计划,这个就是我的学习计划中的一个。 有空的时候我还喜欢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和电影,经常汲取各种文化的精华,并经常思考各种问题,这个就是我看《炎帝文化》的读后感和观看《圆明园》后的观后感。这个是我的作业本和化学实验报告册,写得很认真。 因为我的进步比较大,所以,学校给我发了进步奖。 3、实践能力方面: 我在家里经常拖拖地,抹抹桌子,不仅是在家里,我在社区也能帮助社区做一些事,例如打扫社区的卫生,帮社区贴宣传纸,帮助社区的孤寡老人买买东西,大家看这个就是我的社区实践表。 我积极参加学雷锋活动,和同学们义务打扫过幸福广场,另外我还帮老师修过电脑呢。这是我的劳动感,在学校的劳动日里,因为我勤勤恳恳,所以老师给过我最高分100分还加5分! 4、在审美与表现方面:我比较喜欢美术,因此每堂课我都认真听课,并且如质如量的完成作业。......>> 问题十:个人简历里的个人概况都要写什么?求职意向是什么?论文情况怎么写? 简历的个人信息一般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包括电话和邮箱)、毕业院校、学历,如果有要求年龄的,还要写明出生年月。求职意向就是你想要求职的那个职位的名称,论文情况可以写写你大学期间发表了多少篇论文,或者你的毕业论文被评为了优秀毕业论文等。以上希望对你有用。

孙珍发表论文

古代中国著名数学家:

(1)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

(2)徐光启(1562.4.24-1633.11.8),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禄,汉族,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3)杨辉,字谦光,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生平履历不详。曾担任过南宋地方行政官员,为政清廉,足迹遍及苏杭一带。他在总结民间乘除捷算法、“垛积术”、纵横图以及数学教育方面,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4)刘徽(约225年—约295年),汉族,山东滨州邹平市 [1]  人,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5)赵爽,又名婴,字君卿,中国数学家。东汉末至三国时代吴国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与天文学家。

近代现代中国世界著名数学家:

(1)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2)胡明复,数学家。中国以攻读数学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参与创建了中国最早的综合性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和最早的综合性科学杂志——《科学》。1927年6月12日,在无锡溺水身亡。

(3)冯祖荀(1880-1940),数学教育家。中国现代数学教育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11年以后,多次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对在中国传播现代数学知识有重要贡献。

(4)姜立夫(1890—1978),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南开大学数学系的创始人。曾任中央研究院数学所所长。对中国现代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5)陈建功(1893年9月8日—1971年4月1日),字业成,浙江绍兴人,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中国函数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毕生从事数学教育和研究,在函数论,特别是三角级数方面卓有成就,创立了具有特色的函数论学派(陈苏学派),享有国际声誉。

扩展资料

'数学家是指一些对数学有深入了解的人士,将其所学知识运用于其工作上(特别是解决数学问题)。数学家专注于数、数据、集合、结构、空间、变化。

专注于解决纯数学领域以外的问题的数学家称为应用数学家,他们运用他们的特殊知识与专业的方法解决许多在科学领域的显著问题。因为专注于广泛领域的问题、理论系统、定点结构。应用数学家经常研究与制定数学模型。

早期的数学家或者自身家庭富足,或者依附于对研究有兴趣的富豪权贵,研究数学更多是出于爱好。而在现代逐渐形成了数学家这个职业。他们的工作包括,在各级学校教授数学课程,指导研究生,在具体的领域进行研究,发表论文和报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数学家

一、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自学成材的天才数学家,中国近代数学的开创人——华罗庚在众多数学家里华罗庚无疑是天分最为突出的一位,华罗庚通过自学而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他是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的中都作出卓越贡献。在这些数学领域他或是创始人或是开拓,从某种意义上他也是位传奇数学家,一生最高文凭是初中,早年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就后,闻知新中国成立后,发出"粱园随好,非久居之处"呼吁在国外的科学家学成回去报效祖国,跟他同时代在闻讯回国的科学家,许多都为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最著名的有: 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导弹做出贡献,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中国创立了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另外华罗庚还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 位数学伟人之一。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

二、中国著名数学家——徐光启

徐光启(沟通中西文化先行者)

徐光启(1562.4.24-1633.11.8),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禄,汉族,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书。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中国著名数学家——刘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四、中国著名数学家——陈省身

陈省身现代微分几何的开拓者,曾获数学界终身成就奖----沃尔夫奖!他对整体微分几何的卓越贡献,影响着半个多世纪的数学发展。他创办主持的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承前启后的数学家。在微分几何领域有诸多贡献,如以他命名的"陈空间","陈示性类","陈纤维从" 一位数学家说道“陈省身就是现代微分几何。”这也许是对他的最好评价!!中国最著名的五大数学家3: 3.苏步青世界著名微分几何学家,射影微分几何学派的开拓者早年对对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做出了贡献,四、五十年代开始研究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 60 年代又研究高维空间共轭网理论 70 年代以来在中国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计算几何,为中国数学走向现代化做出巨大贡献!

五、中国著名数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六、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

陈景润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生活(19张)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被“停职回乡养病”,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现在的院士)。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安德烈·韦伊(André 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

七、中国著名数学家——丘成桐

陈省身的学生,因解决微分几何的许多重大难题而获得数学界菲尔奖。丘成桐的第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是解决了微分几何的著名难题—卡拉比猜想,从此名声鹊起。他把微分方程应用于复变函数、代数几何等领域取得了非凡成果,比如解决了高维闵考夫斯基问题,证明了塞凡利猜想等。这一系列的出色工作终于使他成为菲尔兹奖得主。翌瓷回国后华罗庚开创了中国的近代数学,并建立了中科院数学研究,培养了大批数学家如陈景润,王元等号称华学派,后来致力于应用数学,将数学应用于工业生产,推广“优选法”。

八、中国著名数学——熊庆来

熊庆来字迪之,出生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息宰村,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熊庆来主要从事函数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定义了一个“无穷级函数”,国际上称为“熊氏无穷数”。熊庆来在“函数理论”领域造诣很深。1932年他代表中国第一次出席了瑞士苏黎世国际数学家大会,1934年,他的论文《关于无穷级整函数与亚纯函数》发表,并以此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此学位的中国人。这篇论文中,熊庆来所定义的“无穷级函数”,国际上称为“熊氏无穷数”,被载入了世界数学史册,奠定了他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

1、华罗庚

他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是我国解析数学、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2、陈省身

他是美籍华裔数学大师、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生前曾长期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60年起)、芝加哥大学(1949-1960年),并在伯克利建立了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MSRI)。

3、苏步青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4、陈建功

他是中国数学界公认的权威,函数论方面的学科带头人和许多分支研究的开拓者,同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

5、熊庆来

他是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以“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世界数学史册。

自己写好了。。

黄石珍发表论文

图书馆必须要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要与时俱进,充分体现自身特有的功能。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谈图书馆流通与书库管理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图书馆的书库管理现状与流通管理问题,提出了加快图书流通和加强书库管理的相关举措。要加强馆员专业素质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在明显的地方为新书和畅销书设立书架;提高读者的借阅素质和普及图书馆藏书知识;建立符合图书馆实际的巡查制度,及时解决问题;鼓励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事务中来;健全图书馆的配套服务与设施;构建合理的读者管理机制。 【关键词】 图书馆;图书流通;书库管理;措施 一、图书馆的书库管理现状与流通管理问题概述 1、现代化借读手段与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 西安市的大型图书馆都引进了网上借阅与浏览、网上预约与续借的现代化借阅手段,促进了现代化图书馆系统的形成,却也引发了不少问题。诸如网页无法顺利开启,在网上预约到的图书实际上已经被人借走,续借日期与实际日期错位等,不但影响到图书馆工作效率,也造成了极坏的负面影响,有时还会诱发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冲突。这都是因为书库管理与流通管理缺乏一致性,且跟不上现代化借阅手段所致。 2、读者的不良习惯增加了馆员的工作难度 许多读者对图书馆的图书分类法不了解,又因为不同图书馆的排架方法不尽相同,更不具有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得他们随意乱放图书,将看过的图书随意插放在错误的位置,这增加了馆员的工作难度,让取书和归位变得十分困难。图书乱架还导致馆员无法在既定的位置找到对应的图书,从而引发借阅资料的错位,让预约借书无法真正起到作用。 3、一些读者的藏书行为给管理造成了极大麻烦 对于一些数量较少的新书,有些读者出于私心会在阅读后将它藏在一个偏僻书架上。这一方面是因为新书供不应求,让这些读者害怕下次借阅不到;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知道馆员的工作量大,无法及时发现。这样的情况会直接导致计算机上显示有馆藏书却无法在书架上找到书的后果,无法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让其他读者心怀不满。 4、图书破损和丢失的概率居高不下 因为西安市的大型图书馆都是开架借阅方式,随着图书流通量的攀升和逐渐增加的读者群,很多图书上架不久就会被人为损坏,出现开页、被涂改、纸张翻卷等现象,甚至是丢失,馆藏记录上写明有书却始终找不到。馆员不可能时刻盯着所有的读者,这种现象也就层出不穷,无法杜绝。 5、对于网上系统的续借功能不了解,导致因图书超期而***的情况很多 网上续借功能使用起来很简单,只要登入图书馆网站,登入之后就能查询到自己借出的图书什么时候到期。快要到期时读者可以在网站上申请续借,但同一本书一次只能续借一次。不少读者因为不知道续借事宜,更不清楚上网就能续借,导致对图书的借阅期限不清楚,因为超期而受到***。 二、加快图书流通和加强书库管理的举措 1、加强馆员专业素质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为了提高馆员的管理效率和专业素质,图书馆可通过定期举办讲座或培训班,使其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图书馆的管理经验,从整体上提高业务能力,积极掌握具有现实意义的管理措施。资讯化的管理方式,势必需要结合图书馆的实际问题,从细节上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够及时解决图书馆流通中的各类问题,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取书、归位的效率。为了激发馆员积极工作,可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改善其工作态度,促进馆员队伍素质的提升。 2、在显眼的地方为新书和畅销书设立书架 因为新书和畅销书是借阅率最高的,也是最容易被读者霸占的图书,为了最大限度让读者享受图书资源,可以通过设立新书书架和畅销书书架,将对其感兴趣的读者集中起来,节省借阅资源,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一来,他们查询方便,也节省了馆员取书、归位的时间,更能在有效范围内监督和管理读者的借阅行为,督促他们在阅读后及时归还图书,并及时核实相关图书是否仍然在馆。 3、提高读者的借阅素质和普及图书馆藏书知识 通过在馆内发放和提供借阅指南,举办检索课,帮助不同年龄层的读者了解图书馆藏书的各种知识,使其学会自己上网检索所需图书,并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每个书库藏书的型别都应当在每个楼层的指示牌上表明仔细,方便读者寻找图书,并使用电子显示屏在馆内播放新书和畅销书资讯,并将读者在借阅时应当遵循的规则滚动播放,提高读者的借阅素质。 4、建立符合图书馆实际的巡查制度,及时解决问题 图书馆应当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巡查制度,用规范完整的制度体系促进图书馆流通与书库管理水平的提高。首先,书库的管理人员要制定合理的排班表,分小组安排馆员在每个馆内进行巡查,鼓励读者自觉使用代书板,纠正他们的不良读书习惯,将乱丢乱放的行为降低到最低。一旦发现损坏书籍要及时下架进行修补,对于乱架图书要及时进行整理。其次,对每个馆内的固定馆员的责任落实到位,不同的馆员负担不同的工作,例如张三专门负责检查破损图书并进行修补,李四专门负责对乱架图书进行归位和整理,王二负责寻找与核实失踪的图书等等。对于读者,也可以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劝诫和监督,务必使馆内保持良好的阅读环境和书库环境。 5、鼓励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事务中来 图书馆通过加强宣传,可积极培养读者参与图书馆的管理,设立“图书馆协管”岗位,例如向各大专院校发出邀请,请优秀的学生来担当每个馆内的监督员。让他们对读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制止他们的不良行为,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还能帮助读者尽快找到目标图书,减少馆员的工作压力。这个措施不但可以通过学生宣传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也能和高校的图书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互通有无,定期选派高阶图书管理员与高校的管理员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大学生这个渠道更广泛地普及图书馆藏书知识,提高广大读者的借阅素质。 6、健全图书馆的配套服务与设施 图书馆往往因为经费不足,不能满足读者对于新书和畅销书的阅读需求。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可以提供影印和扫描装置,采用多样化的服务手段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影印可收取一定的费用,但不要高于市场价,对于有需要影印的读者,馆员应当热情招待,态度友善。对于那些时常借阅不到目标图书的读者,馆员可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帮助他在网上预借图书,在最短时间内借阅到自己想要的图书。每个楼层还可提供饮用水、免费座椅等配套设施,让那些在书库内找不到位置的读者,还能在其他地方享受读书的乐趣。 7、构建合理的读者管理机制 对于一些经常霸占图书资源、藏书且损坏图书的恶劣读者,图书馆应当给予严肃的处理和处罚。对于情节较轻的给予一定金额的处罚,或限制使用图书借阅卡;对于情节严重造成珍贵图书丢失或损坏的读者,取消其借阅资格,并加倍处罚。对于那些阅读习惯较差的读者,可派专人进行劝诫和制止,若其不听从劝告,大声喧哗,图书馆的保安人员可先将其带离书库,再进行教育和劝说。 三、结语 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给读者提供最优质的借阅服务,因此图书馆人在加强图书馆流通和书库管理的过程中,始终要遵循这个宗旨。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学会分工协作、互相帮助,要多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从细节上完善管理手段,采用更人性化的举措来提高管理水平。满足读者的需求是馆员的第一要务,此外还应保护好书库内的图书资源,促进读者借阅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提高书库管理效率,加强图书馆流通。 【参考文献】 [1] 沈燃如.浅谈图书馆流通与书库管理[J].现代经济资讯,2010***13***. [2] 许莉.浅谈大流通大阅览中的书库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15***. [3] 罗会玲.制度推进高校图书馆创新书库管理模式[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6***5***. 篇2 浅谈大阅读背景下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变 所谓“大阅读”,是相对于传统的纸质阅读而言,在今天,“阅读”已不仅仅意味着“开卷”,阅读的概念变得更活泼更生动。手机上阅读、网际网路线上阅读、远端教育网上“面对面”听讲座……全新的方式、最新的资讯、多样化的载体,传统的学习方式正被资讯社会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所改变,学习型社会为“大阅读”时代提供生动的背景。 一、大阅读的内涵 大阅读是相对于传统阅读的一个概念。它包括“阅书”、“阅网”、“阅人”、“阅物”、“互阅”等形式。“阅书”即传统的看书读报活动;“阅网”即利用网路查询资讯和阅读电子文献的活动;“阅人”也叫“听书”,即听讲座听报告活动,听者可以通过感受现场气氛和目睹主讲人的风采,获取其他阅读形式所没有的“亲感”和“情感”;“阅物”即参观展览,参观者通过观看,形成自己的观感,是一种自主知识生产过程,而传统阅读则是对他人生产的知识的学习;“互阅”即读者之间的交流活动,如读者沙龙、读者读书心得展览等,读者可在交流、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生长”阅读感受。这五种阅读形式各有其优点,他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阅读行为体系。图书馆只有全面提供这五种阅读服务,才可满足各种阅读倾向的读者的需求。 二、践行“大阅读”观的举措 阅览服务是图书馆为公众提供的一项基本服务,也是广大公众重要的基本文化需要。因此,我认为拓展图书馆服务应该从拓展阅览服务入手。 1.夯实“阅书”服务 “阅书”服务指的是图书馆提供的图书借阅服务和报刊阅览服务。这一服务历史悠久,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老少皆宜,深受公众喜爱。但是,目前还有不少图书馆不能很好地满足图书馆的这种阅读服务需求。一是由于财政投入制约,有的图书馆馆藏总量不达标、馆藏结构不合理、馆藏更新投入不达标,“僧多粥少”,读者无书可借,无文可阅;二是有的图书馆专业人才缺乏,管理不科学,采购图书随意性强,没有把有限的采购经费用于购买读者急需的图书文献,或者是书库管理不善,图书经常处于乱架状态,读者查询困难。为此,要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让图书馆的馆藏丰富起来,让图书馆的新书多起来,让读者有可看的书,有想看的书,有能看的书;二是支援图书馆进行队伍建设,加大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夯实图书馆干事创业的人才基础;三是加大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力度,为图书馆利用现代化技术改善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提供财政支援,逐步引进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和图书分拣排架系统。 2.优化“阅网”服务 “阅网”服务,就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上网看书、查资料、看电影等资讯查阅的服务活动。有图书馆人称之为“阅网”,是相对于传统的图书阅览的一个概念。“阅网”相对于传统阅览来说,具有资讯量大、更新快、查阅便捷、利用方便、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深受公众喜爱。但“阅网”也有其缺陷,网上资讯良莠不齐,导致资讯质量和检索质量受到影响,给使用者的利用带来很多不便。为此,图书馆要为读者着想,遵循成本效益、整体、合法、质量优先四项原则,采取成立网路资讯资源选择小组、充分利用免费网路资源、建“映象站点”、馆际协作,合作采购网路版文献和资料库、建立网路资源导航等多项措施,担负起优化网路资源的责任,为读者提供优质的网路资源。 3.壮大“阅人”服务 图书馆公益讲座不仅仅是图书馆的一项普通业务工作,更重要的在于它是图书馆突破长期以来单一服务方式、开拓读者服务新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式和手段。有人称听公益讲座为“阅人”,它有传统阅读、“阅网”所没有的“亲感”和“情感”,听众会受到现场气氛和主讲人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具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举办好公益讲座呢?我想要做到以下五点: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讲座工作,讲座工作要有整套策划方案和周密布署,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组织,目标就是要打造文化服务品牌;二是固定讲座和流动讲座互动进行,不断增强讲座辐射力,一方面要依托现有的报告厅,利用其先进的多媒体装置,以固定讲座形式推出系列专题讲座,打造图书馆公益讲座品牌,另一方面还兼顾不同型别、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需要,使图书馆的讲座辐射力日益增强; 4.强化“阅物”服务 图书馆作为通往知识的大门,具有储存文化、社会教育、传播知识、资讯咨询、开发智力、学术研究等多种功能,并应致力于提高个人和社会群体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对艺术的鉴赏力以及对科学成就与发明的了解,这也是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内容。要打破图书馆的藏书模式和传统服务的封闭状态,实现从"重藏"到"重用"的转变,利用自身的优势,拓宽为公众服务的渠道,提高竞争能力,不断探索和进取,使自身得到完善和发展,立于不败之地。通过举办影响力大、覆盖面广的大型展览,能够使社会认识图书馆,扩大图书馆在全社会的影响,进而使整个社会的图书馆意识得到强化。只有竞争和创新才能发展,惟有体现特色和个性的图书馆才能生存。 5.提供“互阅”服务 “互阅”服务,就是开辟文化交流服务专案,为读者相互交流提供平台。图书馆可组织各种专题俱乐部,如英语俱乐部、文学俱乐部、集邮俱乐部、园艺俱乐部等,读者可根据兴趣选择参加,自娱自乐,切磋交流,增进友谊。可通过开辟文化交流服务专案,建立各种学习型组织,如召开读者联谊会、阅读交流会,组织“图书馆之友”“读者俱乐部”等社团,增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读者与读者的情感互动、资讯互动、智慧互动,促进人们品德修养的发展,使图书馆成为大家的精神家园。

北大中文核心医学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如下:

1.中国老年学

2.实用医学

3.中国实用护理

4.山东医药

5.重庆医学

以下是北大中文核心的目录,在北大的目录里级别其实难度,级别都是一样的,所以找合适自己的研究方向就可以,没有容难的区别。因此优助推荐从目录里找:中华医学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解放军医学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医学争鸣 复旦学报(医学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全科医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重庆医学 医学研究生学报 实用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医学 军事医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医药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国卫生经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 卫生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国卫生统计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中国医院管理 营养学报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环境与健康杂志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环境与职业医学 现代预防医学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中国卫生资源 卫生经济研究 中国健康教育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 中国疫苗和免疫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中国艾滋病性病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中国职业医学 中草药 中国中药杂志 中药材 针刺研究 中成药 中华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中国针灸 中药药理与临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中华中医药学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医用生物力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免疫学杂志 生理学报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解剖学报 中国免疫学杂志 病毒学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 解剖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神经解剖学杂志 生理科学进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华护理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高血压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国糖尿病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肠外与肠内营养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骨科杂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华男科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实用妇产科杂志 现代妇产科进展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生殖与避孕 中华儿科杂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中华肿瘤杂志 肿瘤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 中国癌症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 中国肺癌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中华精神科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耳科学杂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眼科新进展 眼科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实用放射学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放射学实践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药学学报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药物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毒理学杂志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中国药房 医学与哲学(B)

一般都是省级的比较多,你要用于评职呢 还是?

李定珍发表论文

2003年9月,湖南省现代流通理论研究基地、湖南商学院科研处、学生处、团委联合成立了湖南商学院大学生流通理论研究会(以下简称流通会)。成立8年来,在院领导欧阳峣教授、曹光荣教授、殷志云教授的大力支持下,在湖南省社科联副主席、湖南省现代流通理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柳思维教授的关怀和指导下,通过陈乐一、夏飞、黄福华、贺爱忠、李定珍等一批基地专家进行学术指导和科研处王娟老师的具体组织,研究会朝着“铸现代商魂,创一流社团”的目标,秉承“服务地方经济,推动企业发展、培养企业湘军”的宗旨,遵循“博学、求实、挑战、创新”的创作精神,逐渐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并逐步发展壮大。一、夯实理论基础,拓宽学术视野 引导和传播正确的科研意识是科研的前提,培养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兴趣是科研的基石。换句话说,扎实的理论基础是研究的根本,广阔的学术视野则是科研的羽翼。实践证明,组织专题讲座和印发参考书目是培养高素质科研骨干的有效途径之一。流通会成立之初,柳思维教授和黄福华教授先后给成员印发了50余本参考书的书目,其中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史学等学科的经典原著和技术经济、物流管理、企业管理、商业文学等多门学科的著作,以帮助会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准专业书籍、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流通会定期召集会员展开读书心得大讨论。 学术视野的开阔,更是提升学术科研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层学术论坛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是专家学者在不同学术领域多年研究积累的集中体现,涉及前沿的学术思想和观点,通常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参与这类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对经济现象和问题的敏感度,培养更深入、更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流通理论研究会先后参与和听取了30余场学术报告,为科研品德的塑造、科研兴趣的培养和思辨能力的提高创造了宝贵的机会。 除了听取高层学术报告以外,流通会还积极参与重要学术活动的组织和学习。如:由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经济学动态》杂志社和湖南商学院联合举办的“全国流通现代化研讨会”举行之际,研究会全体会员积极协助参与到组织筹备工作中,并圆满完成各项任务。通过这类活动,会员与国内著名专家、学者零距离接触,了解到最前沿的学术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拓宽学术视野。二、结合学科特色,紧跟时代要求,积极服务地方经济 “商贸流通产业经济”是以湖南商学院现代流通理论研究基地为依托的优秀特色学科,目前也是国内地方财经商科院校唯一设有省级社科研究基地的学科。由此,大学生流通理论研究会正是依托我院的特色学科而逐步成长和壮大的。三年来,流通会始终坚持以“流通—市场—商业”为主线,集中学习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和市场体系发育中的商贸流通产业基本理论,基地专家的科研课题带动研究会成员重点开展了以下方面的研究:①商贸流通产业基础理论研究;②商业物流产业研究;③零售商业产业研究;④湖南省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研究;⑤内外贸一体化与跨国经营的研究。 作为地方性商科院校的研究型社团,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密切关注国计民生,积极服务地方经济。流通会前后有针对性的成立了20余个课题组,在专家指导下参与和主持了20多个应用性课题。流通会积极发扬求真务实、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深入到省内外16个地区的市场和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并反复请教,不厌其烦的改稿。功夫不负有心人,流通会广大会员的成果在各级科研竞赛中如百花齐放,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我们共取得院级以上奖励112项,其中国家级奖励6项,省级奖励17项。研究会成员参与的项目在全院大学生的全部科研奖励中占到79%.实现科研成果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是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标志,也是大学生科研的价值体现。 研究会坚持开展课题研究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突出成果的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如,2004年在现代流通理论研究基地、湖南商学院科研处、学生处和院团委联合主办的“红星杯首届大学生商贸流通论文大赛”中获奖的16篇论文,都是基于对我省部分流通企业和市场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完成的,其中有2篇作品还在湖南省“挑战杯”竞赛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特别是针对红星大市场撰写的专题调研报告和论文在评审过程中得到了经济学专家和企业经营者的一致好评,论文大赛的开展在一定意义上使红星实业总公司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这样一来,流通会成员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大提高,科研积极性进一步高涨,创业的想法也更强烈了。流通会严谨务实的作风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在《中国商报》、《三湘都市报》、湖南经视等媒体的报道中均留下了流通会大学生的踪影。 2005年,流通会组织20多名科研骨干对浏阳市的商贸网点布局情况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实地调研,为基地的横向课题《浏阳县商贸网点布局规划》提供了准确详实的基础资料,并在数据处理、模型分析等环节起到了积极作用,该成果被学术界评定为“开创了我国县级城市商贸网点布局的先河”,为浏阳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市场布局,调整市场结构,创新流通方式,提升商业竞争力等方面提供了科学可行的发展对策。 2006年初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5月,柳思维教授亲自带领流通会16名大学生下到宁乡县、湘潭县、龙山县等6地进行农村市场流通体系调查,共收回问卷224份,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问卷统计和数据分析,为完善我省农村市场体系的对策建议提供了重要依据。7月,夏飞教授亲自带队赴特立村服务新农村建设,对长沙县特立村的100户农家和13家私营企业进行了10多天的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完成了3万多字的调研报告《长沙县特立村新农村建设中私营企业的作用及发展对策研究》,为特立村私营企业在新的历史机遇下谋求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对策及建议。 三年来,我们共组织2 0余次下乡活动,足迹遍及湖南的湘潭、株洲、张家界、吉首、邵阳、衡阳、岳阳、郴州等县市和浙江温州、宁波,山西太原、平遥及江西、贵州等地的农村。我们的活动对于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在帮助农民改变观念提高生产力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三、坚持师生结合研究,努力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创新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源泉,因而,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大学生创新潜力,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已成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湖南商学院作为一所发展中的地方商科院校,尤其需要在学科建设中努力铸造一种创新的科研氛围与大学品味,形成师生结合探索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的校园文化。可见,师生结合研究不仅是流通理论研究会的重要科研带动模式,也是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尝试,更是地方性商科院校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的探索。 创新型教学是专业教育的延伸,流通会通过师生结合研究,实现了专业学习与科研能力的相互促进、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共同提高。黄福华教授、王娟老师共同主持了《师生结合研究课题模式创新研究》课题,课题组其他成员均是研究会成员,通过传统的大学生科研模式与研究会的研究实证进行对比,运用国外教育绩效评价的Performance Assessment理论,我们提出了探索特色商科院校的师生结合研究的组织模式,构建出绩效评价模型,从而针对师生结合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研究的对策。这既是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也是大学生流通理论研究会发展的总结。 科学研究与创新精神是息息相关的。研究会从全院征集到的74篇论文中精选了16篇并自主出版的大学生自己的论文集《流通探索》(目前正在筹备第2期)。柳思维教授非常惊喜和赞赏研究会的这一做法,亲自作序鼓舞会员“以对社会与民生关注的历史责任感,不断深入探索和研究中国流通发展中的新课题”,柳教授说到,“期待《流通探索》第2卷、第3卷……能越办越好”,他相信,“具有湖南商学院学科特色的科研创新精神能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成为学院与时俱进的品质文化”。四、经营社团文化,打造一流品牌 社团的影响和品味,体现在社团定位和文化品味上。社团定位决定发展前途。流通会一成立就确定自身为以“学术科研”为工作中心,以“探索市场规律,研究经济管理,培养企业湘军”为宗旨的大学生学术科研社团。具体来讲,就是“以人为本”,满足会员成长的需要,鼓励他们开展科研,最大限度的培养和激发会员的潜能,鼓励积极为研究会做贡献,肯定会员的付出与成绩,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使之产生荣誉感和成就感。三年来,我们一直坚持着这个理念,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流通研究会的社团文化的经营:1、实现流通会全方位的网络化,即建立自己的社团网站,实现流通会成员的网上交流和开放,同时成员也可以直接查询和了解社团的日常工作和活动情况。2、确定一个固定场所作为流通会的日常活动和交流的中心,每晚派人值班,向所来的成员公布流通会的工作情况和未来计划,听取并记录其意见及建议,并报理事会讨论,及时向本人反馈。同时,也可以凭借老成员的经验,帮助新成员解决一些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扰。3、尽可能的多组织成员参加些积极的娱乐活动,用以交流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经验,增强成员间的了解和感情。4、成员间的通信方式、地址应该打印成册,并复印,保证每人一册。同时,也应该具体介绍有经验有特长的老成员,以便成员间的联系,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5、具体事务责任到人。研究会由会长统一协调,理事会分工合作,做出计划和决策,并迅速把计划和要求分配到各部门、各课题小组,然后再将工作分配到个人,以此发挥流通会的整体和部分的最佳组合优势。流通研究会的快速发展和成绩的取得与我们的社团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会员历届自始至终坚持原则,从不懈怠,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从而为打造湖南商学院乃至湖南省的一流社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成效与展望 流通会毕业的学生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在工作岗位上都表现突出。目前,已有多名同学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有在湖南卫视、三湘都市报等省内主流媒体中执笔见证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也有在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潜心为湖南发展服务的贡献力量的,更有在市场、企业挥洒智慧和青春的。 在不流通会断实践和探索的道路上,在更多会员的共同努力下,流通会的发展必将日新月异,取得更大进展和突破。创业三年、光彩四溢的流通会,不会满足于已有的荣誉,而将继续奋斗,锐意进取,放眼全省,用知识和智慧书写新的辉煌。

  • 索引序列
  • 曹海珍论文发表
  • 渤海大学曹芳发表的论文
  • 孙珍发表论文
  • 黄石珍发表论文
  • 李定珍发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