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投稿期刊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投稿期刊

发布时间: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投稿期刊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是电子信息类学科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目的是满足学生以后从事微波天线以及射频类的相关工作需求。我整理了电磁场微波技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在对“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中,分析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课程特点和“三本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和天线理论三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加强了该课程与工程实际的结合,适应了三本学校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并通过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具体改革措施,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尤其是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工程实际;考核制度

作者简介:张具琴(1980-),女,河南信阳人,黄河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贾洁(1982-),女,河南安阳人,黄河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助教。(河南郑州45006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7-0054-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作为信息主要载体发展方向的高频电磁波—微波,不仅在卫星通信、计算机通信、移动通信、雷达等高科技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已经深入到了各行各业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对于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来说,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类课程在目前及今后都是不可缺少的主干专业课程。[1,2]但由于该课程的自身特点及对于该课程教学的一些传统认识,使得学生对该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不能满足国内对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及其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针对三本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真分析了该课程教学中的问题,结合课程特点和“三本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事实性知识传授为教学目标,即课程内容是介绍“是什么”“为什么”,而缺乏“怎么做”“怎么用”,过分强调理论,而缺乏对知识的实际应用。

目前该类课程所用教材多为一本学校编著,这些教材整体突出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理论分析的严密性。对于理论基础一般也较为薄弱、更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三本学生来说算是“天书一部”,学习起来也“味同嚼蜡”,教师授课也是事倍功半,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很多三本学校对该课程的开设是“形同虚设”。

该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很少涉及该课程的实际知识应用和人才就业的方向指导,结果学生学完后除了知道有很多公式推导外,对该课程其他方面相关内容知之甚少,所以缺乏学习动力,教学效果不佳。

对于该课程的考核制度多为“一刀切”模式,即“考试分数定高低”,未能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差别,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改革方法和措施

1.改革传统的事实性知识传授的教学目标,更注重对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具体理论的应用实例分析,[3]使学生对电磁场和微波的实用性有较好的认识;增加微波技术在新科技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的一些例子,使学生有更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课程中很多知识点的引入,都以思考题和小的科研课题的形式提出,使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新、研究能力得到相应的锻炼。

增开相应的微波实验项目,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很好提高,考虑到实验室建设的成本的问题,可以通过先引入微波的仿真实验项目或者引入与现有的大学物理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等成熟实验项目相结合的实验项目。[4]

2.突破传统的一本院校所编教材的限制,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具有生命力的知识基础和必要技能,以满足高素质应用人才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需求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注重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和“天线理论”有机结合,采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结合的自编的简本教材为授课教材,把天线及应用作为扩展补充教材,将三者精要贯穿于教学中。这大大节约了理论教学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实践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应具有的实践能力。

具体教学内容方面:加强了该课程中的最基本的电磁场的概念、定理的讲解,力求夯实该门课程的基础;增加了微波在新科技中的应用和微波的发展前景的介绍和大量的网络理论应用实例分析等,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学习兴趣的建立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针对该门课程涉及知识面广、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对于只是涉及而非重点内容大胆删减或者采用增加附录的形式直接给出,这样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对于课程中的概念采用“量纲分析法”,使学生对概念的物理意义有更深地理解,应用起来能够更加娴熟;对于其他新知识的引入采用“概念—方程—新概念”教学模式,顺着学生的理解思路,水到渠成;更加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个具体的理论讲完后,立即有相应的实例分析,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其学习兴趣。

3.改革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开展“以应用为基本出发点”的理论教学方法研究

(1)以应用为本,确定理论教学的研究方法。在教学大纲和简本教材中,弱化理论讲解,重视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主要采用“用什么理论,讲什么理论”和选学、自学内容相结合的模式,即让大多数学生学到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又让学有富余的学生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

(2)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的训练。改变传统的纯理论讲解、缺少实际应用实例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讲解、实例分析、习题课相结合;以思考题和小的科研课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训练。

(3)具体教学方法中,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尤其是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教学。对于主要理论、公式的推导,以板书教学为主,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而对于一些介绍性知识、实例讲解和仿真实验方面,可辅以多媒体教学和动画演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知识量。

(4)注重案例教学。例如,以往年学生的毕业设计为案例,阐明微波是如何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提出目前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方向和技术瓶颈,鼓励同学们探索和研究,力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相互穿插,相辅相成,使学生真正从这门课程中学到“实惠”,即掌握了具体知识的应用,也为其以后的就业指明了方向。

(5)开设“第二课堂”教学法。针对学生层次的差异,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给出小型科研调研题目等方式,[5,6]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充分利用黄河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校企业合作平台,让学生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充分参与到微波天线企业一线的科研和生产中,在理解整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研究实际的产品部件;通过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工程技术人员之间对出现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更全面地思考和理解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最新的知识,适应科技高速发展的需要,实现与时俱进。

4.改革传统的考核制度“一刀切”模式,开辟“多样化的柔性”考核制度

结合“因材施教”的指导方针,认真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第二课堂”的作用,开设“老生研讨课”,加重过程考核,提出开卷考试制度等方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传统的终结性考核以理论知识、标准答案、闭卷形式为主。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加入调研报告成绩,课程小结成绩实,实践环节成绩;考试试卷上增设选做题目、课程设想等,给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考试采用开卷形式,重视知识的应用而弱化死记硬背,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的考核。

另外,本课程的教学中也广泛利用网上电子教案、习题库等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学和课后复习提供了一定的空间,随着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教学中可利用校园网实现网络教学、在线测试、在线答疑。

三、改革实践的效果

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理顺并抓住了根本,节省了时间,避免了枯燥繁冗的数学推导过程,使学生接触更多的工程实践,适应了三本学校的应用型人才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避免了学生对该课程中一些难而无用的知识纠结,侧重工程实际应用,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大大提高;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全面地调动,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习方式灵活、学习兴趣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改革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学习中,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掌握了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本课程的合格率达到了95%以上,优秀率将近40%;有近50%的学生投入到该课程的研讨式学习和科研课题研究中,6名同学在科技期刊上发表了科研论文;三届毕业设计有13名学生做了该方向的课题,[7]其中3名同学取得了优秀毕业设计的成绩;在两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2名同学选择了该方向的创新设计并取得了优异成绩;该方向的就业率和考研率都有很大提高,2005级以来三届近400名毕业生中就有15名学生从事该方向工作,实现了我校该方向就业的零的突破,有近30名毕业生选择该方向为研究生报考方向。

四、结束语

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教学改革任重道远,要培养出既具有理论知识基础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适应时代的高素质应用人才,必须与时俱进地调整和充实教学的各个环节,协调和配合好教学体制和机制的多方面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盛振华.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2]李丽华.论三本院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课程教学[J].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0,(9):64-65.

[3]陈帝伊,刘淑琴,许景辉,等.“电磁场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4):116-117.

[4]杨再旺,张淑娥.谈《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方法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05,(S1):147-150.

[5]陈宏,费跃农,郑三元,等.研究性学习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5):108-110.

[6]刘云.浅谈“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中的创造力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2):8-9.

[7]郑娟,蒋军.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向毕业设计指导[J].黄山学院学报,2009,(3):125-127.

这方面的期刊有:1.《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由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主办。办刊宗旨是面向21世纪固体物理和微电子学领域的创新性学术研究。刊登的主要内容为:无机和有机固体物理、硅微电子、射频器件和微波集成电路、微机电系统(MEMS)、纳米技术、固体光电和电光转换、有机发光器件(OLED)和有机微电子技术、高温微电子以及各种固体电子器件等方面的创新性科学技术报告和学术论文,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国家固体电子学方面的科技水平。2.《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版)是由六所高校(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吉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安邮电学院,及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于1994年联合创办, 北京邮电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以“信息学科”为特色的学术性科技核心期刊。现为季刊,大16开。主要刊载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自然语言处理、高等智能、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相关基础技术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综述以及学位论文等。它是以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技术创新,实现通信现代化和科学技术进步为宗旨。如果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一点点,请及时采纳。

电磁学与现代技术期刊投稿

在高分子材料领域,辐射技术已用于聚烯烃的辐射交联,不饱和聚酯类树脂的辐射固化,橡胶的辐射硫化,聚合物辐射降解以及辐射接枝改性等,已有产品实现工业化生产。

1、辐射技术

在高分子材料领域,辐射技术已用于聚烯烃的辐射交联,不饱和聚酯类树脂的辐射固化,橡胶的辐射硫化,聚合物辐射降解以及辐射接枝改性等,已有产品实现工业化生产。

2、海洋工程技术

海洋工程技术:包括海洋发电技术、海洋钻探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洋油矿开采技术、海岸风力发电技术、海层探测技术、海洋物质分离技术、海水提炼技术、海洋建筑设计等。

3、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是20世纪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自其形成以来,一直汲取基础科学和其他应用科学领域的最新成就,高度综合了工程技术的最新成果,并引领许多学科专业的发展,甚至促成某些专业的形成。

4、现代生物技术

也称生物工程。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物机能的实用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5、光电子技术

光电子技术是先进的技术,对传统 产业的技术改造、新兴产业的发展、产业结 构的调整优化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辐射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洋工程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代生物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电子

一、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介绍 1、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简介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是研究射频无线信号的产生、辐射、传播、散射、接收和处理的相关理论、技术和工程应用的本科专业。本专业在无线通信、雷达、遥感、遥测遥控、地球物理探测、电子测量、电子对抗、射电天文与无损探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已形成了电磁兼容与环境电磁学、生物电磁学、材料电磁学、地震电磁学等新兴边缘学科,表现出该专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2、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射频电路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软件技术基础、数学物理方法、微波技术基础、天线原理、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通信原理、电波工程、微波电子线路、微波网络、天线CAD、射频识别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等必修课程及30多门选修课程。 3、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电磁场理论与工程基础,较强的射频、微波电路与系统开发能力,也具有很好的通信技术基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磁场与无线技术领域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方面的训练,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本专业的就业前景还不错,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工业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科研、教学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大学排名 1. 电子科技大学 A++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 3.西安 电子科技大学 A+ 4.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5.南京邮电大学A 6.西北工业大学A

现在学电脑技术很热门,就业前景好,工作待遇高,工作环境好。

电磁吸波类的投稿期刊

1 电磁波理论基础1.1 电磁场基本方程1.1.1 麦克斯韦方程组1.1.2 静态电磁场基本方程1.1.3 电磁场边界条件1.1.4 电磁场的能量1.2 平面电磁波基本方程1.2.1 理想介质空间的平面电磁波1.2.2 有耗媒质空间的平面电磁波1.3 媒质的电磁特性1.3.1 电介质的极化1.3.2 磁介质的磁化1.3.3 导电媒质的传导特性1.4 均匀平面波的反射与折射1.4.1 均匀平面电磁波对分界面的垂直入射1.4.2 多层媒质分界面上的垂直入射1.4.3 均匀平面电磁波对分界面的斜入射1.5 导行电磁波1.5.1 平行板波导1.5.2 矩形波导1.5.3 矩形谐振腔1.5.4 圆柱波导及圆柱谐振腔的特性参数参考文献2 电磁波的危害及其屏蔽原理2.1电磁波的危害2.1.1电磁波污染的分类2.1.2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2.1.3电磁波对环境的影响2.1.4电磁波对设备的影响2.2电磁屏蔽原理2.2.1电磁屏蔽的类型2.2.2静电屏蔽2.2.3交变电场的屏蔽2.2.4磁场的屏蔽2.2.5电磁屏蔽与屏蔽效能2.3电磁防护标准2.3.1电磁辐射容许值标准2.3.2中国的电磁防护标准2.3.3美国的电磁防护标准2.3.4前苏联的电磁防护标准2.3.5IRPA的电磁防护标准参考文献3屏蔽体的设计3.1理想屏蔽体3.1.1屏蔽原理3.1.2接地系统3.1.3电源线的处理3.2屏蔽板材的厚度3.2.1厚度计算3.2.2屏蔽体的选材3.3缝隙对屏蔽体的影响3.3.1孔隙对屏蔽效能的影响及其计算3.3.2孔隙的处理3.3.3网材屏蔽效能参考文献4介电材料与透波材料4.1概述4.2介质的极化4.2.1半径为R的球核模型4.2.2分子的极化4.3极性分子的极化4.3.1极化的表征4.3.2化学键的电偶极矩4.4介电材料4.4.1介电材料的分类4.4.2介电材料的特性参数4.4.3有耗介电材料4.4.4无耗或低耗介电材料4.5透波材料4.5.1透波原理4.5.2无机透波材料4.5.3有机透波材料与有机一无机透波材料参考文献5磁性材料与电性材料基础5.1磁性材料基础5.1.1磁性材料的基本概念5.1.2稳态磁化与反磁化过程5.1.3动态磁化过程中的磁损耗5.2电性材料基础5.2.1电子类载流子导电机制5.2.2离子类载流子导电机制5.3复合材料的电性能5.3.1概述5.3.2复合效应5.3.3复合材料的结构参数5.3.4复合材料中的逾渗理论参考文献6电磁波吸收剂6.1吸收剂的性能表征6.1.1吸收剂的电磁参数6.1.2吸收剂的密度6.1.3吸收剂粒度6.1.4吸收剂形状6.1.5工艺性6.1.6化学稳定性和耐环境性能6.2电磁波吸收剂的类型6.2.1电阻型吸收剂6.2.2电介质型吸波剂6.2.3磁介质型吸波剂6.2.4吸波剂的改性6.2.5新型吸波剂6.3吸波剂研究展望参考文献7吸波体基础知识7.1吸波体的组成特征7.1.1均匀分布7.1.2层状分布7.1.3球形分布7.1.4沿开放式多孔泡沫分布7.2吸波体的结构类型7.2.1涂覆型吸波材料7.2.2结构型吸波材料7.3折射系数与介电常数7.4介质波导7.4.1概述7.4.2介质波导7.5谐振腔7.5.1开放式谐振腔7.5.2谐振腔的稳定性7.5.3皆振腔的特性与参数(f及Q)7.5.4谐振球参考文献8吸波体设计原理8.1能量守恒原理8.2阻抗匹配原理8.3透射系数与反射系数参考文献9吸波体设计9.1吸波体的设计目标与设计思路9.1.1设计目标9.1.2吸波体的设计思想9.2传输线理论在吸波体中的应用9.2.1传输线理论9.2.2传输线理论在单层吸波体中的应用9.2.3传输线理论在多层吸波体中的应用9.2.4传输线理论的局限性9.3具有非均匀分布特征的涂层与平板的设计9.3.1组织设计9.3.2结构设计9.3.3均匀分布涂层与平板的改进9.4微波暗室用吸波体的设计9.4.1吸波体的结构类型9.4.2频宽设计9.4.3吸收效能设计9.4.4材料及工艺9.4.5存在问题9.5谐振型吸波体的设计9.5.1综述9.5.2组织特征9.5.3理论模型分析9.5.4吸收性能9.5.5制造工艺9.5.6谐振型吸波体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参考文献10电磁屏蔽与吸波特性测试方法10.1基本测试条件简介10.1.1测试场地10.1.2亥姆霍兹线圈lO.1.3平行板线10.2主要测试仪器10.2.1测量接收机10.2.2网络分析仪lO.2.3驻波测量线10.2.4微波功率计10.2.5场强计与天线10.3基本电磁特性的测试10.3.1驻波比测量10.3.2反射系数测量10.3.3阻抗测量10.4材料屏蔽与吸波特性的测试10.4.1驻波测量线法10.4.2场强计法10.4.3网络分析仪法参考文献11电磁屏蔽与吸收材料的应用11.1概述11.1.1微波暗室的屏蔽11.1.2通讯电缆的屏蔽11.1.3电磁辐射的防护11.2隐形材料在军工产品上的应用11.2.1飞机隐身技术11.2.2坦克隐身技术11.2.3船舰隐身技术11.2.4巡航导弹隐身技术11.2.5反隐身技术11.3隐形材料在民用产品上的应用11.3.1人体防护11.3.2建筑防护11.3.3精密仪器11.3.4日用品参考文献

搞隐身技术的

美国ARC电子技术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吸波材料生产商,同时也是此类技术的全球领导者。其主要针对航空航天,国防和商业市场,提供能解决微波/射频干扰,雷达吸收和EMI控制的材料。不管您面临的问题在5MHZ或110GHZ,近场和远场,窄带或宽带,ARC技术团队皆有标准或定制解决方案适合您。

行业应该:航空航天/汽车/电缆和连接器/有线电视/医疗/无线射频识别/卫星通信/无线充电/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空间和卫星/测试与测量/无人驾驶系统

卓美成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作为美国ARC在中国区的合作伙伴,愿意为您及产品在EMC电磁兼容,微波,毫米波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及优质的服务。

微波毫米波电路投稿期刊

或许可以考虑如下两类: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1.电子学报 2.中国激光 3.半导体学报 4.通信学报 5.电子与信息学报 6 .光电子、激光 7.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8.激光杂志 9.激光技术 1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1.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2.量子电子学报 13.应用激光 14.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15.电子技术应用 16.半导体光电 17.激光与红外 18.电信科学 19.半导体技术 20.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1.现代雷达 22.信号处理 23.电波科学学报 24.电视技术 25.压电与声光 26.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7.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8.红外与激光工程 29.电路与系统学报 30.光电工程 31.光通信研究 32.微电子学 33.通信技术 34.光通信技术 35.液晶与显示 36.微波学报 37.广播与电视技术 38.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39.数据采集与处理 40.红外技术 41.电子元件与材料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1.计算机学报 2.软件学报 3.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4.自动化学报 5.计算机科学 6.控制理论与应用 7.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型学学报 8.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9.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10.控制与决策 11.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12.计算机工程 13.计算机应用 14.信息与控制 15.机器人 16.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版 17.计算机应用研究 18.系统仿真学报 19.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20.遥感学报 21.中文信息学报 22.微计算机信息 23.数据采集与处理 24.微型机与应用 25.传感器技术 26.传感技术学报 28.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9.微型计算机 30.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射频微波的就业情况我不清楚,但微波雷达,尤其是平面雷达,是国内产业的短板。 一个FMCW测距的平面雷达,火柴盒大小,成本估价几十元,我们却不得不以3000-4000的价格从国外大批量进口,因为国内的厂家技术水平太低,样品都有困难,更谈不上稳定可靠了。 据我所知,要想请人兼职帮着设计一个平面雷达天线,价格很昂贵。记得1995~1996年我会组装和调试电脑(兼容机),几家公司同时请我兼职,因为当时会调试电脑的人太少了(在DOS系统下调试电脑比Windows难多了,会的人少),那时我还在上大学。 我认为有市场就有就业机会,而射频微波这个行业市场极大,虽然目前大多用国外的产品,那是不得已!因为价格太高!因此这也给国内厂商带来了很大的利润空间(就是个小印刷电路板加几个分立元件,特适合批量生产,成本才几十元。 外国的公司一面搞技术垄断,一面卖给咱三四千元一个,国产的就算卖1000也能把他们挤出去!没准还能出口,谁不愿意做?)。可目前国内厂家很难拿出这样的产品,瓶颈多在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 所以,如果使我是你,我会选择射频微波。

射频很好啊,现在什么都是无线的。

微波与制导投稿期刊

当然可以啊,可以仔细看看拒稿理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毫米波与微波的区别是什么 毫米波,它位于微波与远红外波相交叠的波长范围,因而兼有两种波谱的特点。 什么是毫米波? 毫米波 (milli钉eter wave ):波长为1~10毫米的电磁波称毫米波,它位于微波与远红外波相交叠的波长范围,因而兼有两种波谱的特点。毫米波的理论和技术分别是微波向高频的延伸和光波向低频的发展。 请问THz与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有什么区别? 毫米波:波长为10~1毫米(频率为30~300吉赫)的电磁波。 亚毫米波:波长为1~0.1毫米(频率为 300~3000吉赫)的电磁波。太赫兹波:是指频率在0.1THz到10TH耿范围的电磁波,波长大概在0.03到3mm范围,介于微波与红外之间。 电磁频谱就是这样,有重的,也交叠的。 求解,什么是毫米波? 波长1-10毫米,振荡频率30-35GHZ的极高频电磁波,百度一下就出来了 毫米波雷达的原理和优点是什么?高手回答啊! 所谓的毫米波是无线电波中的一段,我们把波长为1~10毫米的电磁波称毫米波,它位于微波与远红外波相交叠的波长范围,因而兼有两种波谱的特点。毫米波的理论和技术分别是微波向高频的延伸和光波向低频的发展。 所谓的毫米波雷达,就是指工作频段在毫米波频段的雷达,测距原理跟一般雷达一样,也就是把无线电波(雷达波)发出去,然后接收回波,根据收发之间的时间差测得目标的位置数据。毫米波雷达就是这个无线电波的频率是毫米波频段。 由于毫米波的波长介于厘米波和光波之间,因此毫米波兼有微波制导和光电制导的优点。同厘米波导引头相比,毫米波导引头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和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与红外、激光、电视等光学导引头相比,毫米波导引头穿透雾厂烟、灰尘的能力强,具有全天候(大雨天除外)全天时的特点。另外,毫米波导引头的抗干扰、反隐身能力也优于其他微波导引头 。 不过雨雾对毫米波的影响非常大,吸收很厉害,所以在有雨有雾的天气,毫米波雷达性能会大大下降。而且毫米波是重要的雷达频段,因此在战场上受到的干扰也很大,是敌方实施电子干扰的重要区域;对隐形飞机的探测能力也相当有限。 射频毫米波微波集成电路和集成电路有有什么区别 主要是针对的频率不一样,毫米波和微波的频率要比射频高。广义上说微波可以指300MHz-300GHz的信号,射频指3KHz-300GHz的信号,但是工程上他们通常表示特定频率的应用。射频集成电路(RFIC)一般工作在3GHz以下频率。而微波集成电路通常工作在3GHz以上,毫米波集成电路工作在30GHz以上。当然这种区分也不是绝对的。在介质电路中,电磁波的波长比真空中要小,所以只要实际传输波长达到毫米量级,就可以称作毫米波电路。 由于频率不一样,工作波长差别很大。因此电路的尺寸也不同,RFIC的尺寸就要比微波/毫米波电路大得多。频率越高,集成电路的精密度越高。对加工误差的要求越高。 另外由于电磁波频率越高,发射性越强,所以在高频电路的设计上有更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谁知道毫米波治疗仪是什么原理 人的。所谓的“毫米波”就是红外线,简单点说就是用一个电阻丝加热到红热状态发射出来的热力。就这么简单。 请问哪些汽车装有毫米波防撞雷达 大众CC、全新迈腾 沃尔沃XC60、S60 奔驰C级、E级、S级、R级、CLS、CL、GLK 丰田皇冠、雷克萨斯GS460、RX350 基本都是77GHz频段的毫米波雷达,用于ACC或前车防撞 什么是毫米波? 波长1-10毫米,振荡频率30-35GHZ的极高频电磁波,百度一下就出来了 什么是毫米波制导 毫米波制导技术定义:毫米波通常是指波长在1~10毫米(对应频率在300~30千兆赫)的电磁波段。毫米波制导方式有以下五种:毫米波指令制导、毫米波驾束制导、毫米波主动寻的制导、毫米波被动寻的制导、毫米波半主动寻的制导。毫米波段大气传输衰减较小的窗口频段有四个:35、94、140和220千兆赫。目前,采用毫米波制导方式的制导武器主要使用35和94千兆赫这两个窗口。140和220千兆赫频段的元器件还很不成熟,制导系统的应用尚在拟议中。 毫米波频谱介于微波和红外波段之间,因此兼有微波和红外波段的优点。同微波制导系统相比,毫米波制导系统的特点是:①制导精度高;②抗干扰能力强;③体积小重量轻;④它的缺点是大气和降雨对毫米波的传播衰减比微波大,因而作用距离有限,大雨时难以正常工作。同红外及光学制导系统相比,其特点是:①受气象和烟尘的影响小,能够适应复杂的战场环境及气候条件;②制导精度比光电系统低。 毫米波介于微波和红外波段之间,兼备有这两个波段的固有特性。它避免了光电制导系统全天候作战能力差的弱点,同时具有较高的制导精度和抗干扰性能,而且体积小、重量轻,但工艺技术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只有近年来毫米波元器件,特别是固体器件的迅速发展,才使毫米波制导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微波通信是现代化的通信方式之一,它主要用来解决城市、地区以及各部门之间同时传输多路电话和电视等大容量信息的传输问题。什么是微波呢?通常,我们把波长为1000米至10000米的无线电电磁波叫做长波,它主要用于船舶间的特种通信;波长为100至1000米的叫做中波,这主要用于远距离的通信;波长为1米至10米的叫做超短波,它主要用于声音和电视广播;而我们所说的微波,波长只有l毫米至1米。目前,在微波通信中采用的波长是5至20厘米的无线电电磁波。之所以称其为微波,不仅因为它的波长很短,而且因为它的波长与地球上许多物体的尺寸相比都要小。微波与光波有许多相似特性,它不能像长波那样靠地球来传播,因为大地对它的吸收作用很大;它也不可能像短波那样靠天波来传播,因为这时微波会毫无费力地穿透电离层而跑到宇宙空间并一去不复返。所以,微波只能像光线一样直线传播,这样一来,地球上的许多物体都会成为它的障碍。由于微波几乎没有多少绕射能力,就连地球的弧度也能妨碍它的直线传播。为了使微波传送得更远,通常的方法是把天线架得高些,即使这样,由于受地球表面的影响,一个40米高的天线也只能保证微波在50公里的距离(即: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之间的'路径完全没有阻挡)范围内传播。为了实现长距离通信,就要每隔50公里左右设置一个中继站,把前一站送来的信号经过放大,然后再传送到下一站。这样一站一站地转发,最终才到达目的地,如同体育比赛中的接力赛跑一样。所以,微波通信有时也称为微波中继通信或微波接力通信。 微波通信具有许多优点:它的传输容量很大,可同时传输上万路的电话或几套电视节目,所需要的功率却很小。由于微波基本不受昼夜季节的影响,因而传输的信号比较稳定。此外,微波的方向性很好,所以它的保密性也比一般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好。目前,微波通信广泛地用来传输国内的电报、电话、传真和电视等业务,北京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就是这样一站一站地传送到全国各地的,而在我国各大城市之间的电视传播也是采用这种线路来完成的。[-(@_@)-] 尽管微波通信是一种比较好的通信方式,但实际应用中并不十分理想,主要原因是对中继距离和中继站的数目要求比较严格。由于在通信线路上每隔50公里左右就要设一个中继站,所以随着通信距离的增加,所需中继站的数目也要增加,而且很多微波中继站不可避免地设在山区,这就意味着对中继站中的各种通信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此外,微波中继通信的最大问题是无法完成越洋的洲际通信。在波涛汹涌的大洋上,要建立那么多的中继站,显然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行不通的。而对如何利用微波进行长距离通信这一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人们自然而然想到了“越洋能手”——通信卫星。

  • 索引序列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投稿期刊
  • 电磁学与现代技术期刊投稿
  • 电磁吸波类的投稿期刊
  • 微波毫米波电路投稿期刊
  • 微波与制导投稿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