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乌苏发表护理论文

乌苏发表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

乌苏发表护理论文

闵隆瑞1 朱关祥2 关友义1

(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 2.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 100037)

1 萨拉乌苏阶阶名及其名称由来

萨拉乌苏阶由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四系工作组在1999年12月全国地层委员会召开的十三陵断代工作组工作会议期间提出(全国地层委员会,2001),2002年正式列入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中。阶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萨拉乌苏组”。萨拉乌苏组命名于内蒙古萨拉乌苏河(又名红柳河)流域。20世纪20年代E.桑志华、P.德日进首次将流域内出露的一套河湖相地层称为萨拉乌苏河建造,其时代定为更新世晚期(表1)。 1959年全国地层委员会正式建为萨拉乌苏河组,后于1964年改称萨拉乌苏组。萨拉乌苏组内含有著名的“鄂尔多斯人”(或称“河套人”)、人类活动遗迹和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而闻名中外,是我国北方第四系更新统上部河湖相代表性地层。60~80年代期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和沙漠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挖掘和考察,对萨拉乌苏组的认识更加深化,萨拉乌苏组被解体为下部萨拉乌苏组(狭义)和上部城川组。

表1 萨拉乌苏组地层划分对比沿革表

2 萨拉乌苏阶的层型剖面位置

萨拉乌苏阶建阶层型剖面,位于内蒙古乌审旗无定河镇米浪沟湾下游2 km的萨拉乌苏河左岸,酒房台西侧陡壁处(图1)。地理坐标:北纬37°46′,东经108°33′,顶部海拔1283 m。从陕北榆林、靖边或内蒙古乌审旗均有公交车到无定河镇。

此外,前人在建阶层型剖面上游,滴哨沟湾、范家沟湾和米浪沟湾均做过大量工作,建立了较好的地层剖面。这些剖面为酒房台建阶层型剖面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和气候地层等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数据。

图1 萨拉乌苏河流域萨拉乌苏阶层型剖面位置图

3 萨拉乌苏阶的层型剖面描述

酒房台建阶层型剖面是由萨拉乌苏河左岸酒房台陡壁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组成(图2)。地层连续性好,总厚度达61.61 m。根据沉积物颜色、岩性、结构构造和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等,将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为32层(图3)。在划分的32层基础上,根据沉积旋回和岩相特征及测年数据,归并为更新统中部离石组;更新统上部的下部萨拉乌苏组(狭义),更新统上部的上部城川组和全新统。

萨拉乌苏组 厚32.77 m,自下而上又分为5段

1段:黄褐色、灰褐色粉砂质粘土与灰黄色、杂色粘土质粉砂互层,夹多层红棕色薄古土壤层,底部为黄棕色粉细砂层。含软体动物化石。厚11.11 m。与下伏中更新统离石组顶部红棕色古土壤层呈整合接触。

2段:黄土状土,为黄色粉砂层,致密块状,含钙质结核较多。厚3 m。

3段:黄褐色粘土质粉砂层,夹细砂和钙板层,含软体动物化石,具冻融褶皱。厚7.4 m。

4段:黄褐色中、细砂层,具水平层理和交错层理。厚4.75 m。

5段:灰褐、灰绿色粘土质粉砂层,含软体动物化石。底部是泥质砾石,顶部为红棕色古土壤层。厚6.51 m。

图2 萨拉乌苏河酒房台剖面地质地貌景观

上述5段中,萨拉乌苏组底部的黄棕色砂层,下部的灰褐色粉砂质粘土层(或淤泥层)、中部冻融褶皱层和顶部棕色古土壤层均可作为标志层。

城川组 厚25.19 m,自下而上又划分为3段

1段:灰黄色粉细砂层夹灰褐色粉砂层,具水平层理和交错层理,夹钙板层。近底部含披毛犀化石。厚12.69 m。与下伏地层呈侵蚀接触关系。

2段:灰绿色、灰黄色粉细砂层,具水平层理,底部为中、细砂层。顶部和中部发育冻融褶皱,含软体动物化石。厚7.19 m。

3段:灰黄色粉、细砂层夹灰褐色粉砂层和钙板层,具水平层理和交错层理。厚5.31 m。

上述3段中,第2段中部两层含软体动物化石的冻融褶皱层可作为标志层。

从沉积相分析,萨拉乌苏组第1段以湖沼相沉积为主,底部发育黄棕色砂层,代表古湖泊开始的沉积物,湖沼相沉积物中发育多层古土壤层和含软体动物化石,表示水体较浅。第2段为堆积黄土状土,湖泊消失。第3段为黄褐色粘土质粉砂层,代表水进。第4段为厚层黄色中、细砂层,是河和风的堆积物,湖泊暂时被河、风堆积物取代。第5段为沉积的泥砾层和含软体动物化石的灰绿色粘土质粉砂层,代表又进入到湖泊发育时期,直至顶部棕色古土壤发育,萨拉乌苏湖再次消失。

城川组1段,发育风成砂和砂丘间洼地沼泽相沉积物。较高角度大型板状交错层理是风成砂结构构造的标志;具水平层理的灰褐色粉砂质粘土条带层是砂丘间洼地沼泽相的沉积物。洼地沉积物顶部干涸后,常常发育钙板层。城川组2段沉积物颗粒较粗,反映水量较充沛,又进入到湖泊发育阶段。湖泊沼泽中发育较多的软体动物,水体不深。城川组3段,又被风成砂和砂丘间洼地沼泽相沉积代替。可见,萨拉乌苏组和城川组,总共经历了4次较为明显的水体扩张,4次较为明显的风成砂袭击。

4 萨拉乌苏阶的底界界线定义

萨拉乌苏阶底界位于酒房台剖面萨拉乌苏组(狭义)第3段底,其标志是:

4.1 岩性、沉积相

萨拉乌苏阶底部为黄褐色粉细砂和粘土质粉砂层,具明显冻融褶皱,含较多的软体动物化石,属湖沼相沉积。其中冻融褶皱在萨拉乌苏河流域展布广,是明显的标志层。

图3 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萨拉乌苏阶层型剖面综合柱状图

4.2 同位素年龄

据李保生等人资料,萨拉乌苏阶底部冻融褶皱层顶部年龄为(148000±12500)a(TL)。因而,推算其底界年龄约为0.15Ma,略大于更新统上部底界128000 a的年龄。

4.3 古脊椎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

萨拉乌苏阶底界之上发现具代表性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Homo sapiens(鄂尔多斯人)和Sinomegac-eros ordosianus(河套中国大角鹿)、Bubalus wansjocki(王氏水牛)、Palaeoloxodon naumanni(诺氏象)等。据资料,1922~1923年首次在邵家沟湾距河面10 m的砂层中,发现 “河套人” 和 “河套文化”层。1978~1979年董光荣等在原生层位中发现了河套人颌骨、臼齿等,其层位在距河床10余米的萨拉乌苏组下部。另在范家沟湾剖面萨拉乌苏组的粉砂质粘土和粉砂层中,发现了大量小型旧石器。

由此可见,这些古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及河套中国大角鹿、王氏水牛等脊椎动物化石,可作为萨拉乌苏阶底界的古生物标志。

4.4 孢粉特征

孢粉分析表明,酒房台剖面萨拉乌苏组第3段,即萨拉乌苏阶底部,孢粉较为贫乏。底部有少量Pinus(松属)、Artemisia(蒿属)、Chenopodiaceae(藜科); 中部出现少量 Betula(桦属)、Quercus(栎属);上部菌孢较多。反映气候由凉干转为温湿。

4.5 介形类化石特征

介形类化石分析表明,酒房台剖面萨拉乌苏组第3段,含少量Leucocythere plethora(丰满白花介)。属湖沼相沉积环境。

总之,萨拉乌苏阶底界为湖沼相层,含智人和河套中国大角鹿、诺氏象、王氏水牛等哺乳动物化石,孢粉贫乏,有少量丰满白花介等介形类,以此作为底界标志。

5 阶的单位层型内生物地层序列及特征描述

5.1 哺乳动物化石

截至目前,本区邵家沟湾,杨树沟湾、滴哨沟湾、范家沟湾和酒房台等地,除人类化石外,在萨拉乌苏阶内共发现哺乳动物化石34种,鸟类11种(表2)。

其中已灭绝的有:Palaeoloxodon naumanni,Crocuta ultima,Camelus knoblochi,Coeoldonta antiquita-tis,Spirocerus kiakhtensis,Sinomegaceros ordosianus,Bubalus wansjocki,Bos primigenius 等8种;而Palae-oloxodon naumanni,Spirocerus kiakhtensis,Sinomegaceros ordosianus,Bos primigenius 仅见于萨拉乌苏阶下部的萨拉乌苏组内。

5.2 孢粉组合特征

自下而上孢粉组合特征是:

(1)萨拉乌苏组1段

底部:花粉含量少,但菌孢较多,气候温湿。

中部:孢粉贫乏,仅有少量Pinus,Artemisia,Chenopodiaceae,气候凉干。

上部:孢粉丰富,木本植物花粉占38.3%~62.1%,草本植物花粉占37.9%~61.7%。木本植物花粉以 Pinus为主,占37.3%~57.6%,另有少量Ulmus,Betula等。草本植物花粉以Artemisia为主,占19.7%~35.3%,其次为Chenopodiaceae等,反映以针叶林为主、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景观,气候较暖湿。

表2 萨拉乌苏动物群

(2)萨拉乌苏组2段

孢粉以Pinus(占37.3%),Artemisia(占53.3%)为主,气候较凉干。

(3)萨拉乌苏组3段(即萨拉乌苏阶下部开始)

下部:孢粉贫乏,仅有少量Pinus,Artemisia,Chenopodiaceae,气候凉干。

中部:有少量Betula,Quercus等,上部菌孢较多,反映中、上部气候温湿。

(4)萨拉乌苏组4段

下部:孢粉以Pinus(占89.8%),Artemisia(占6.8%)为主,气候较温湿。

上部:孢粉贫乏,气候凉干。

(5)萨拉乌苏组5段

下部:孢粉贫乏,仅有少量Pinus,Artemisia,Chenopodiaceae,气候较凉干。

上部:孢粉以Pinus(占72.2%),Abies(占16.5%)为主,气候较温湿。

(6)城川组1段(即萨拉乌苏阶上部开始)

孢粉贫乏,仅有少量Pinus,Artemisia,Chenopodiaceae气候较冷干。

(7)城川组2段

孢粉丰富,木本花粉以Pinus为主,可占47%~81%,其次为Picea(占12%~14%),Abies(占10%~12%); 另有Quercus(占7%),Ulmus(占3.1%)。草本花粉以Chenopodiaceae(占11%~13%),Artemisia(占8%)为主,另有水生草本花粉Typha和菌孢等。

反映以针叶林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景观,气候以暖湿为主。

(8)城川组3段

下部:孢粉丰富,木本花粉以Pinus(占15%~52%)为主,草本花粉以Artemisia(占22%~28%)为主。此外,尚有水生草本Typha(占10%)等。反映针叶林草原植被景观,气候温湿。

上部:孢粉贫乏。

从上述孢粉组合可见,萨拉乌苏阶以针叶林为主的草原植被景观为主。

5.3 介形类组合特征

自下而上介形类组合特征是:

(1)萨拉乌苏组1段

底部:见有较多的Leucocythere plethora及少量Ilyocypris biplicata为湖沼相沉积环境。

中、上部未见介形类化石。

(2)萨拉乌苏组2段,未见介形类化石。

(3)萨拉乌苏组3段(即进入萨拉乌苏阶下部),仅在中下部的冻融褶皱层中见有少量Leucocythe-re plethora,属湖沼相沉积环境。

(4)萨拉乌苏组4段,未见介形类化石。

(5)萨拉乌苏组5段中、下部未见介形类化石,上部的灰绿色、灰褐色粘土质粉砂层中见有较多介形类化石,有:Cyclocypris serena,Ilyocypris biplicata,Ilyocypris dunschanensis,C andoniella suzini,C andoniella albicius等,属小溪、湖沼相沉积环境。

(6)城川组1段(即进入萨拉乌苏阶上部),未见介形类化石。

(7)城川组2段冻融褶皱层中见有较多的C andoniella albicius,C andona kirgizica,Cypris subeiensis等,其上黄褐色砂层中见有Limnocythere dubiosa。反映湖沼相沉积环境。

(8)城川组3段下部见有Cyprinotus sp.,Eucypris inflata,Leucocythere plethora等,反映湖沼相沉积环境。

总之,从已获介形类的属种分析来看,大部反映湖沼或小溪、小池的沉积环境。

6 同位素年代地层、磁性地层研究

6.1 萨拉乌苏阶底界年龄

(1)祁国琴(1975)、周昆叔(1982)和原思训(1983)等,依据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年代和古脊椎动物化石及孢粉组合,认为萨拉乌苏组的时代不早于晚更新世中期。

(2)董光荣等(1983、1986),经区域对比后,认为萨拉乌苏组相当于距今10万~7万年的玉木—里斯间冰期,城川组相当于距今7万~1.2万年的玉木冰期。1998年,董光荣等进一步确定,萨拉乌苏组形成于140~70 ka,城川组形成于70~10 ka,分别与末次间冰期和末次冰期对比。

(3)李保生等(2001、2004),据米浪沟湾剖面热释光年龄测定,认为萨拉乌苏组年龄为150~70ka,城川组为70~10 ka。

2004年,进一步确定前者为150000~75000 a,可与黄土高原S1和深海氧同位素5阶段对比; 后者为75000~10000 a,可与黄土高原L1和深海氧同位素2~4阶段对比。

(4)郑洪汉(1989)对滴哨沟湾剖面下部年龄测定结果为:(177±14)ka(TL),认为萨拉乌苏动物群年龄为160~180ka。

(5)孙继敏(1996),对滴哨沟湾剖面近底部的地层进行测定,其年龄为136000 a(TL)。

(6)樊行昭等(2002)对滴哨沟湾剖面进行岩石磁学研究,认为萨拉乌苏组年代大致为180~10 ka。

(7)靳鹤龄等(2007),将滴哨沟湾右岸剖面与其他剖面对比后认为,萨拉乌苏组时代为80~140ka,城川组时代为11.5~80 ka。

(8)闵隆瑞等(2007)对酒房台剖面萨拉乌苏组底界进行了光释光测定,确定为≥130 ka(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测定)。

上述大量年龄数据表明,由于对萨拉乌苏组区域地层对比看法不一致、底界标志的确定与测年方法的不同等等,目前对萨拉乌苏组底界年龄存在两种意见,即140~150 ka和180 ka。作者根据大于130 ka测年数据、沉积速率和萨拉乌苏组内发育多层古土壤层特征分析,以及与米浪沟湾剖面的对比,偏向后者的年龄数据。但萨拉乌苏阶底界应在酒房台剖面萨拉乌苏组第3段底,其年龄值约为150 ka。

6.2 萨拉乌苏阶上、下之间界线

据李保生(2004)资料,城川组底的年龄为(75080±7400)a(TL)。 闵隆瑞(2007)获得顶部土壤层之下灰绿色粘土质粉砂层的年龄为:≥80ka(OSL)。因而推测萨拉乌苏阶上、下之间界线年龄约为75 ka。

6.3 萨拉乌苏阶顶界年龄

据李保生(2004)资料,城川组顶部(约距顶界1.7 m处)年龄为(14458±867)a(TL)。上覆全新统之底部年龄为(9880±900)a(TL)。故萨拉乌苏阶顶界年龄约为10~11 ka。

7 古气候特征

随全球变化研究的开展及区域性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对萨拉乌苏组气候演变的研究做了探讨。 以董光荣、李保生为代表,认为萨拉乌苏组与末次间冰期相当; 城川组则与末次冰期对比,其中间可划分出间冰段气候期。李保生近年来对米浪沟湾剖面做了大量化学元素百分含量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将萨拉乌苏组与MlS5对比,城川组与MlS2-4对比。郑洪汉将萨拉乌苏组下部与MlS6阶段对比,代表一个寒冷时期,其上可与MlS5阶段对比,代表一个温暖期。总之,学者们对萨拉乌苏组和城川组古气候特征做了大量的研究,成绩是显著的。但正如上述关于萨拉乌苏阶年代框架讨论中所说,萨拉乌苏阶底界年龄目前仍在做工作。 因此,本文仅根据地层岩性、岩相及古生物特征等粗略地论述其演化特征(图2)。

萨拉乌苏组第1段气候由温凉转为较暖湿,特别是上部湖沼相层中夹有多层红棕色古土壤层,含软体动物化石及少量阔叶植物花粉,反映较暖湿气候环境。第2段为黄土状土堆积,气候凉干。但第1、第2段均未进入萨拉乌苏阶时限内。萨拉乌苏组第3段,开始进入萨拉乌苏阶下部,为湖沼相沉积,内含软体动物化石和少量阔叶植物及发育大量脊椎动物化石,代表温湿气候,但中部湖相沉积层沉积后曾经历一次寒冷气候事件,使之发育冻融褶皱。上部含钙板多,气候变干。第4段黄色中、细砂层,孢粉中木本植物松属含量较高,气候较湿润。第5段湖相沉积,含大量软体动物化石,顶部有一层较厚的棕色古土壤层,是气候温湿的标志。

萨拉乌苏阶上部,城川组第1段是风成砂和砂丘间洼地沼泽相沉积,反映气候冷干环境。第2段湖相沉积,沉积物颗粒可达中细砂级,含喜暖湿的软体动物化石,孢粉中有阔叶类植物及水生草本植物花粉,反映气候暖湿,在2段顶部和中部有2层冻融褶皱,表明在这2层湖沼相层沉积后分别经历两次冰缘冷气候的事件。第3段的古气候特征基本上与第1段相似,但早期,孢粉显示较为湿润。

总之,从萨拉乌苏阶的岩性、岩相、古生物及孢粉组合分析结果看,萨拉乌苏阶以温湿气候与凉干气候交替出现,其中曾有2次冰缘冷气候事件发生。

8 对比关系

8.1 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对比

据李保生对本区米浪沟湾剖面化学元素的研究,将萨拉乌苏组(狭义)第5段分别与深海氧同位素第5阶段a、b、c、d、e对比;又据古生物资料,将城川组第3段与深海氧同位素第2~4阶段对比。

8.2 与华北晚更新世地层对比

萨拉乌苏阶在华北地区是一套河湖相夹风成相地层,分布广,具很好的对比性。在黄土高原河谷中,往往见萨拉乌苏组(狭义)夹于马兰黄土与离石黄土上部之间,如乾县剖面;在内蒙古大青山南麓包头附近台地或阶地上亦见有萨拉乌苏组和城川组,如万水泉、后水沟等剖面;河套盆地南缘达拉特旗瓦窑、昭君坟、王爱召地区和河套盆地东北托克托中滩地区及内蒙古广兴源西拉木伦河一带,同样也有可与萨拉乌苏河流域对比的剖面。此外,山西汾河流域丁村组地层中含有的丁村人化石与鄂尔多斯人同期或略早于鄂尔多斯人。

致 谢 在萨拉乌苏阶建阶研究期间,华南师范大学李保生教授和内蒙古乌审旗文物局范金山教师等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资料、信息,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 考 文 献

董光荣,高尚玉,李保生.河套人化石的新发现.科学通报,1982,26(19):192~194

董光荣,李保生,高尚玉.由萨拉乌苏河地层看晚更新世以来毛乌苏沙漠的变迁.中国沙漠.1983,3(2):9~14

董光荣,李保生.内蒙萨拉乌苏河地区马兰黄土与萨拉乌苏组的关系及其环境演化.见: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地质会议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104~132

董光荣,苏志珠,靳鹤龄.晚更新世萨拉乌苏组时代的新认识.科学通报,1998,43(17):1869~1872

樊行昭,苏朴.Reidar lovlie 岩石磁学研究对萨拉乌苏组年代归属的意义.自然科学进展,2002,12(11):1223~1226

黄慰文,侯亚梅.萨拉乌苏遗址的新材料:范家沟湾1980年出土的旧石器[J](人类学学报,2003,22(4):309~320.

靳鹤龄,李明启,苏志珠,董光荣,赵晖,孙忠.萨拉乌苏河流域地层沉积时代及其反映的气候变化.地质学报,2007,81(3):307~315

李保生,陈德牛,David D.Zhang.温小浩,邱世藩,欧先交,杜恕环,牛东风,杨艺,叶建萍,郭云海.萨拉乌苏河流域MGS3地层段腹足类动物化石种类及气候环境.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37(2):1625~1633

李保生,董光荣,高尚玉等.鄂尔多斯萨拉乌苏地区马兰黄土与萨拉乌苏组的关系及其地质时代问题.地质学报,1987,61(3):218~230

李保生,靳鹤龄,吕海燕,等 150ka以来毛乌素沙漠的堆积与变迁过程[J].中国科学D辑,1998,28(1):85 ~90

李保生,靳鹤龄,祝一志,董光荣,温小浩.萨拉乌苏河流域第四系岩石地层及其时间界限.沉积学报,2004,22(4):676~682

李保生,靳鹤龄,祝一志,张宇红,董光荣,孙冬怀,邵亚军,孙武,张甲坤,阎满存,高全洲“河套东南角理想剖面”的新近研究.中国沙漠.2001,21(4):346~353

闵隆瑞,迟振卿,朱关祥.1998.第四纪时期前套平原的环境变迁.见:安芷生主编,黄土黄河文化.河南:黄河水利出版社.50~54

闵隆瑞.2005.第四系.见: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古生物中心,“中国各地质时代地层划分与对比”.北京:地质出版社.560~596

聂宗笙,李虹,马保起.2008.内蒙古河套盆地晚更新世晚期化石动物群.第四纪研究,28(1)14~25

裴文中,李有恒.萨拉乌苏河系的初步探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4,8(2):99~118

祁国琴.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5,Vol.ⅩⅢ,No.4.239~249

全国地层委员会.全国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中国的新生界.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18~24

全国地层委员会编著.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及说明书.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1~11

邵亚军.萨拉乌苏河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组合及其反映的古植被和古气候[J].中国沙漠,1987,7(2):22~27

苏志珠,董光荣.萨拉乌苏组沉积时代的重新厘定.沉积学报,1997,15(4):159~163

孙继敏,丁仲礼,袁宝印,刘东生再论萨拉乌苏组的地层划分及其沉积环境.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6,16(1):23~31

同号文,李虹,谢骏义,萨拉乌苏动物群有关属种的修订与讨论.第四纪研究,2008,28(6):1106~1113

谢骏义,高尚玉,董光荣,李保生.萨拉乌苏动物群.中国沙漠.1995,15(4):313~322

袁宝印.萨拉乌苏组的沉积环境及地层划分问题.地质科学,1978,(3):220~234

原思训,陈铁梅,高世君.用铀子系法测定河套人和萨拉乌苏文化的时代.人类学学报,1983,2(1):90~94

郑洪汉.中国北方晚更新世河湖相地层与风积黄土地球化学.1989,(4):343~35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第四纪地质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45~76

周昆叔,黎兴国,邵亚军.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冰缘期划分及其意义.见:史前地震与第四纪地质论文集.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49~153

周慕林,闵隆瑞,王淑芳编著.2003.中国地层典·第四系.北京:地质出版社

Black D.,P.Teilhard de Chardin,C C Young,W C Pei.1933.Fossil Man in China.Geol Mem,Ser.A.11

Li Baosheng,Wen Xiaohao,Qia shifan,David.Dian Zhang,Du shuhuan,Chen deniu,Ou xiangiao and Niv Dongfeng,Phases of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dicated by Primarg Chemical Elements and Paleontological Records in the Upper Pleistocene-Holocene Series for the salawusu River Valley China,Acta Geologica Sinica 2007 81(4):555~565( English Edition)Jouranal of the Gedogical society of China

Li Baosheng,Zhang D D,Wen Xiaohao,et al.Multi-cycles of Climatic Fluctuation in the Last Interglacial Peri c [J].Acta Geologica Sinica,2005.79(3):398~404

Teilhard de Chardin and F.Licent.1924a.On the Geology of the Northern,Western and Southern Borders of the Ordos,China.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3(1):37~44

Teilhard de Chardin and F.Licent.1924b.On the Discover of a Paleolithic lndustry in Northern China.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3(1):45 ~50.

wū sū lǐ fù

乌苏里蝮

Gloydius ussuriensis (Emelianov,1929)

七寸子、土公蛇、烟袋油子、狗屎堆、土球子(辽宁)。

有鳞目,蛇亚目

蝰科,蝮亚科

亚洲蝮属

赵尔宓、黄美华、宗愉等,中国动物志 爬行纲 第三卷 有鳞目 蛇亚目,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P.419421

赵尔宓,中国蛇类 上,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P.129130

刘岱岳、余传隆、刘鹊华,生物毒素开发与利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P.34

汪松、赵尔宓,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两栖类和爬行类,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P.301

蓝海、陈远聪,中国毒蛇及蛇伤救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孙德军,刘珊珊,杨春伟,赵轶卓,常淑芳,颜炜群。乌苏里蝮蛇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1(3):325329

覃公平,中国毒蛇学,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乌苏里蝮头侧有颊窝的管牙类毒蛇。全长雄性494664(平均580.2)mm,雌性510630(平均562.3)mm。背面暗褐、棕褐或红褐色,有两列边缘黑色、中央色浅、向体侧开放的大圆斑纵贯全身,左右圆斑对称排列或略有前后,彼此在背中线上相接或几乎相接,有的个体由于圆斑不明显,形成网纹;腹面灰白,或散以黑褐细点,腹鳞两侧有粗大黑色星斑,其上缘色白。前后缀连略呈一纵线。头背暗褐,有黑褐斑纹;眼前后贯穿有一条黑褐色宽“眉”纹,其上缘平直,镶白色或淡黄白色边(白眉),其下缘略呈波纹;“眉”纹下方的上唇黄白色;头腹黄白色,基本无斑纹,少数呈灰色网纹。舌粉红色。尾末与体色一致,极少数白色无斑。头略呈三角形,吻棱明显;鼻间鳞宽短,外侧尖细似逗点形;上唇鳞7,214式;下唇鳞911枚,前3或4枚切颌片。背鳞成对端窝,颈部21行,中段21行,肛前17行。上颌骨具管牙,有颊窝。

乌苏里蝮背面两行大圆斑并列,头侧黑色“眉”纹上镶白或黄白色边(白眉);中段背鳞21行;腹鳞加尾下鳞188213,平均200左右。舌粉红色。

乌苏里蝮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

乌苏里蝮多见于平原、浅丘或低山的杂草、灌丛或石堆中;吃鼠、蛙等;在辽宁为优势种,多生活在山地、丘陵、林缘、草丛、灌丛、沟、田野等处,出入蛰时以乱石堆中为多;10月上旬开始冬眠,可与其它蛇种同穴越冬,次年5月中旬出蛰,活动期多在柞榛林丛中、菜地、田埂、农作物地头及坟堆草丛中,捕吃蛙、鼠等,亦吃鱼,偶吃蜥蜴和蛇,仔蛇吃黑蚁卵。卵胎生。

管牙

混合毒类

从该蛇毒腺中克隆得到了一个丝氨酸蛋白酶、降纤酶、金属蛋白酶,但这三种酶是否在毒腺中表达善不得而知。该蛇毒素能以多种方式影响血液凝集和血小板功能。既含有血小板活化组分也含有血小板抑制组分、既含有出血毒素也含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组分——起抗血栓作用的类凝血酶。蝮蛇咬伤的局部表现:有刺痛麻木感伤口周围红肿,迅速变黑坏死,形成溃疡,患肢活动时疼痛加剧,并有水泡和血疱,甚至皮下淤血、瘀斑,患肢呈明显肿胀,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可见胸闷、心悸、气急、头晕、呕吐、眼睑下垂、视力模糊或复视、吞咽困难、颈项强直、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甚至出现呼吸窘迫、脉搏加快、少尿或者无尿、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等亡阴、亡阳症候而死亡。

咬伤

类凝血酶

Thrombinlike enzyme

参考文献:

ncbi.nlm.nih.gov/protein/AAM46086.1

能分解纤维蛋白,形成头对头、肩并肩结构的纤维蛋白,并立即被纤维蛋白溶解酶彻底降解,由此导致体内纤维蛋白原降低,而呈现抗血液栓塞效应。

参考文献:

Latallo ZS. 1983. Retrospective study on plications and adverse effects of treatment with thrombin—like enzymes—A multicentretrial [J].Thromb Haemostasis ,50: 604—609.

丝氨酸蛋白酶ussurin

Serine protease ussurin

参考文献:

ncbi.nlm.nih.gov/protein/Q8UUJ2.2

丝氨酸蛋白酶ussurin能分解纤维蛋白,形成头对头、肩并肩结构的纤维蛋白,并立即被纤维蛋白溶解酶彻底降解,由此导致体内纤维蛋白原降低,而呈现抗血液栓塞效应。

参考文献:

Latallo ZS. 1983. Retrospective study on plications and adverse effects of treatment with thrombin—like enzymes—A multicentretrial [J].Thromb Haemostasis ,50: 604—609.

磷脂酶A2

Phospholipase A2 ,PLA2

参考文献:

ncbi.nlm.nih.gov/protein/Q7LZQ4.1

能酶促水解甘油磷脂的第二位酯酰键,生成溶血磷脂和脂肪酸.具有多种生理及药理学功能,如作为神经毒素、肌肉毒素和心脏毒素,并有降血压、引起惊厥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溶血、抗凝和诱导形成水肿。

参考文献:

张煜.2008.白眉蝮蛇蛇毒磷脂酶A<,2>的神经毒活性研究[D]. 硕士论文,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孙明忠,祁超,丁兰,刘立巖,赵大庆,倪嘉缵. 2000. 长白山白眉蝮蛇蛇毒磷脂酶A2 的荧光光谱[J]. 分析化学研究简报, 28(9): 11581160.

袁帅, 刘淑清, 付冬雪, 佟欣, 孙明忠. 2010. 长白山白眉蝮蛇蛇毒酸性PLA2质谱鉴定及其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的作用[J].生物学杂志,27(2):38.

磷脂酶A2同源物GIn49PLA2

GIn49PLA2

参考文献:

ncbi.nlm.nih.gov/protein/P0DKU1.1

磷脂酶A2同源物GIn49PLA2具有肌肉毒性,神经毒性。对突触后膜乙酰胆堿受体敏感性无影响,对神经肌肉信号传导收缩的抑制作用位点在突触前膜,是一种新的突触前神经毒素。

参考文献:

张煜. 2008. 白眉蝮蛇蛇毒磷脂酶A<,2>的神经毒活性研究[D].硕士论文,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伤口肿胀迅速,肿痛不断加剧,并有水泡、血泡、淤点、淤斑、附近淋巴结肿痛。可出现视力模糊、复试、眼睑下垂、酱油色尿等特征性表现,严重者胸闷、心搏加快、呼吸肌麻痹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并有中毒性颗粒、心肌酶增高。

参考文献: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蛇伤急救学组.2002.毒蛇咬伤的临床分型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修订稿)[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9(1):19.

邰春梅.2013.腹蛇咬伤早期局部肿痛的急救处理及护理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3(6):667668.

阳涛.2010.92例蝮蛇咬伤的救治与护理[J].现代护理,7(6):113114.

即刻在被咬伤创口的近心端进行结扎(要求在25分钟内完成),结扎松紧要适度,以阻断淋巴、静脉回流.但不影响动脉供血为宜。注意每隔1520分钟放松l2分钟,以免肢体闲血液循环障碍而坏死。结扎后应立即采用井水,河水.冷开水或肥皂水等冲洗伤口,有条件用3%双氧水或1:1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几遍。冲洗处理后,应用干净的锐器或消毒过的小刀、三棱针在蛇伤牙痕处挑开至皮下组织,以排出蛇毒。用0.25%0.5%的普鲁卡因溶液加入地塞米松5mg,在伤口周围或患肢肿胀上方35cm处作深部皮下环形封闭,封闭溶液的剂量可根据患肢的大小而酌定;或用结晶胰蛋白酶20004000U加0.5%普鲁卡因420ml,溶解后在伤口上方及周围进行浸润注射,并在肿胀上方作环形封闭。经排毒后可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伤口,使伤口保持湿润,可达到消炎退肿的目的。亦可就地取材,采用清热解毒,消炎镇痛的草药外敷。如半边莲(别名半边花)、鬼针草(别名一包针)、小莲花(别名半支莲),九头狮子草(别名项开口),生南星、生半夏等l一2种草药洗净后加少许食盐捣烂湿敷。要保持草药新鲜,避免发生局部感染。对有水泡,血泡者.用消毒针头先抽出渗出液再行湿敷;还可以用精制抗蝮蛇毒血清6000U,加入5%10%葡萄糖或0.9%氯化钠溶液静脉点滴,该药是从免疫马的血清中提纯出来的球蛋白溶液。为防止过敏反应,用前应作皮试,使用中应同时加入地塞米松1030rag静滴,可减少或减轻过敏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吴洪俊. 2007. 蝮蛇咬伤的处理与治疗方法简介[J]. 乡村医生, 14(12): 3940.

阳涛. 2010. 92例蝮蛇咬伤的救治与护理[J]. 现代护理, 7(6): 113114.

邰春梅. 2013. 腹蛇咬伤早期局部肿痛的急救处理及护理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3(6): 667668.

江苏护理省级期刊

护理国家级期刊:中国临床护理    中华护理教育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护理省级期刊:天津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临床护理杂志   护理实践与研究   全科护理   护理与康复

中华中医药杂志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周期:月刊;出版地:北京市ISSN:1673-1727;CN:11-5334/R 上海医学主办:上海市医学会周期:月刊;出版地:上海市ISSN: 0253-9934;CN:31-1366/R 江苏医药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期:半月;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ISSN:0253-3685;CN:32-1221/R需要更多的期刊发表信息以及技巧工可以帮忙

省级护理刊物:

1、齐鲁护理杂志

2、天津护理

3、护理与康复

4、临床护理杂志

5、护理实践与研究

6、全科护理

7、当代护士(学术版)

《健康护理》杂志是省级别的刊物。《健康护理》杂志是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主管、长三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省级医学护理类专业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32-0034/R,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79-9657,邮发代号:46-129。

期刊简介:

《健康护理》杂志以护理学研究为办刊宗旨,以各级医院、社区护理人员及护理专业院校为服务对象,特色鲜明,标准化,规范化程度高。

《健康护理》杂志开辟有理论探讨、综述、论著、调查研究等十几个精品栏目,《健康护理》杂志在中国护理界享有较高的学术威望。所载论文被国内外多家知名医学数据库收录。

江苏省级护理期刊

护理国家级期刊:中国临床护理    中华护理教育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护理省级期刊:天津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临床护理杂志   护理实践与研究   全科护理   护理与康复

中华中医药杂志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周期:月刊;出版地:北京市ISSN:1673-1727;CN:11-5334/R 上海医学主办:上海市医学会周期:月刊;出版地:上海市ISSN: 0253-9934;CN:31-1366/R 江苏医药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期:半月;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ISSN:0253-3685;CN:32-1221/R需要更多的期刊发表信息以及技巧工可以帮忙

省级护理刊物:

1、齐鲁护理杂志

2、天津护理

3、护理与康复

4、临床护理杂志

5、护理实践与研究

6、全科护理

7、当代护士(学术版)

《健康护理》杂志是省级别的刊物。《健康护理》杂志是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主管、长三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省级医学护理类专业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32-0034/R,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79-9657,邮发代号:46-129。

期刊简介:

《健康护理》杂志以护理学研究为办刊宗旨,以各级医院、社区护理人员及护理专业院校为服务对象,特色鲜明,标准化,规范化程度高。

《健康护理》杂志开辟有理论探讨、综述、论著、调查研究等十几个精品栏目,《健康护理》杂志在中国护理界享有较高的学术威望。所载论文被国内外多家知名医学数据库收录。

江苏省护理副高论文发表

一般是2到3篇 国家级普刊 或者2篇普刊 一篇核心

卫生系统副高职称论文要求: 一,需要论文两篇,一篇是国家期刊发表的,另一篇是省期刊发表的,临床个案不算。 二,医学英语考试要及格。 三,计算机考试要合格。 四,本年度院,局先进。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高级(副高)职称

副高要发三篇文章在国家级的刊物上面哦。

这是合法期刊,发表是有用的、有效的。对于个人的毕业论文发表有很大帮助的。但是由于期刊的著名,文章的水平一定要好。

江苏省护理学会论文发表

这是江苏省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对论文的要求,可以参考一下

十四、论文材料

对照论文、著作要求:提交不少于规定数量的论文或著作,由申报者按论文水平高低排序,提交的论文数量最多不超过5篇。

1、所提交的论文若能够在中国知网()检索到,需将检索的地址复制到申报系统论文栏目的指定位置。

2、所提交的论文无法在中国知网检索到的,应将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查询结果截图、期刊封面、版权页、目录、论文正文及封底合并成一个PDF上传,并上传Word版论文(word论文内仅含正文部分,不含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及参考文献)。

期刊查询结果截图:国家新闻出版署()“从业机构和产品查询”相应栏目的查询结果。截图应包含网页地址栏、国家新闻出版署徽标、期刊详细查询结果。

3、原始病案来源一览表:原始资料来源为病案的送审论文,申报人员应选取5份原始病案首页和出院记录上传(合并为一个PDF)。论文原始病案来源必须真实、可靠、可溯源。原始资料来源非病案的可以不填写。

4、在国外专业期刊上发表的外国语言类送审论文,需同时提交中文译文。(PDF论文含完整原文及译文;WORD论文仅含英文正文部分,不含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译文。)

5、送审论文将统一委托检测机构使用“中国知网文献检测系统”进行学术相似性检测,文字总复制比不得超过30%(中医、中药类专业不得超过35%)。

6、申报社区专业的人员、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论文不作硬性规定。

2020年度江苏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员提交材料注释

只要是合法期刊,应该有用,如果是核心期刊,肯定管用。

可以再中国知网和或者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上查到相关信息

要是没有规定,你可以自主决定去哪里发表,哪个网站都可以,

  • 索引序列
  • 乌苏发表护理论文
  • 江苏护理省级期刊
  • 江苏省级护理期刊
  • 江苏省护理副高论文发表
  • 江苏省护理学会论文发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