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我是北林的研究生,生物学院的。北林生物学院还是挺好的,所以我就介绍一下我们生物学院的这些教授吧。
首先,看一下我大生物院的导师吧,(官网截图,绝对真实~):
这些导师里,最出名的当然是男神尹伟伦院士啦,他是我们学校的前任校长,最帅男神。他是生物学、森林培育学家。
尹伟伦院士在森林培育和生物学学科交叉领域工作,针对中国林地生产力和生态效益低下的难题开展研究。
院士的工作和要处理的事情应该有很多吧,但是尹伟伦院士还是会给研究生上课的。虽然我不是他的研究生,但是是同一个学科的,所以有幸能上他的实验课。尹老师讲的特别认真,板书写的特别工整,然后还有现场实验指导,真的是特别棒的上课体验。虽然是实验课,但大家都是很兴奋的呀,因为平时见到尹伟伦院士的机会不多,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并且还能交流、讨论,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呀,哈哈哈。
别看尹伟伦院长这么强大,但是平时在学校,他也是特别平易近人,对学生都是特别好,而且别看他年级大,在校园里还是经常骑自行车上班,身体特别好,脸上始终带着亲切的笑容。
除了尹伟伦院士之外,还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林金星院长。
林院长是我们学院的现任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科研能力也是特别强的,唯一的缺点就是普通话并不是很标准。
林院长除了科研能力强,对学生也特别关心。林金星院长是细胞学科的,有一年,其他学科的两位研究生因为一些原因提出换导师的想法,林院长权衡利弊最后同意了。但是有一位同学,同学科的导师没有接收,林院长出于对学生无私的关心,自己接收了这位同学。之后这位同学在林院长实验室工作和学习也是很顺利,并且现在也在林院长那读博士生,前途也是很好的呀,哈哈。
简单的介绍两位我们生物院的教授,有机会的话再给大家介绍介绍,哈哈哈。
恰巧在做毕业设计,跟了一个北林很有名很学术的老师,一眼看到这个题目,有兴趣来简略作答一下。
我敬爱的导师的名字是贾桂霞教授。最开始她是给我们上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老师,是一位特别可爱特别和蔼的老师!大大的眼睛萌萌的看着你。年龄明明已经很大了,但是又恰巧一学期都是晚课,每天都坚持着上完再回家。还有一次贾老师刚刚去西藏出差回来,年龄很大高低原反应还没完全好就又来给我们上课了,上到一半实在撑不住跟我们说她心脏难受想坐下来讲休息会……就,特别感动特别敬佩吧。不管下面有多少学生在听不管自己在讲什么,都一如既往地敬业精神。
(贾老师是做百合的)
后来到了毕设选题的时候我就直接奔着贾老师去啦~超级感谢导师对该论文的指导以及我学习生活上细心的帮助和鼓励,我真的有很多都不懂,每次都不知廉耻的去办公室找她,在我一次次有疑惑时都耐心加以提点。从最初的课题选择、开题报告到中期考核、再到最后的论文撰写,每一步都离不开贾老师的指导。她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的学术作风和对年轻人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深深影响了我,使我受益多多,也是我论文能顺利完成的根本保证。在实验室做实验有时和贾老师的研究生们聊天的时候,也都感觉到学姐们特别喜欢贾老师~超赞!
(最左边的是贾老师~)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啦,希望对题主和其他感兴趣的小伙伴有所帮助,谢谢~
北林研究生来简单介绍一下景庆虹教授好啦。
最一开始了解到景老师是在学校的辩论会上,当时景老师作为点评嘉宾,他的点评发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通过学习公共关系实务这门课程,被老师上课的风格和节奏深深吸引。课堂上基本讲的都是干货,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把较难理解和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分清楚,使得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听起来也不费劲。课堂氛围轻松愉快,会有一些互动,多是考察学生对关于案例和当下热点事实的一些思考和见解。可以看出来老师很希望我们学以致用。
景老师是现任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公共关系文化传播与应用研究所所长,并兼任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理事;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培训中心客座教授;《中华儿女》、《公关世界》杂志特邀记者,栏目撰稿人;北京市写作协会会员。2006年被评为“中国公关教育20年十大杰出人物”。
主要科研方向:文化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礼仪学、口才学、传播与沟通技巧、危机管理等。
出版著作或论文:自1993年至今,主撰、主编、参编并出版《中国古文化博览》、《走进21世纪的中国两性关系》、《生态危机管理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学》、《大学生社交礼仪》、《公关员》、《口才学教程》、《公关经理教程》、《市民文明礼仪读本》、《农民文明礼仪读本》、《舌战京城》等专著、教材、指导书、论文集3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近400万字。
希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你有机会去听老师上课
本人是北京林业大学2015级林学院本科生,看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就想到了我们学校的方刚老师。
方刚老师是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的副教授,是我们中国著名的性学家、心理学家。我是初进林业大学就知道方刚老师了,因为他之前有个两性文化与美学的公选课,因为教室必须限制名额所以选上基本靠运气,但是这样还是场场爆满,这门课用了二教教学楼最大的一个阶梯教室,还是坐不下,很多学生就坐在教室里的楼梯上、角落里甚至到门口,还听说有外校学生专门来这听他的课。
在现在中国这个社会,性教育确实还是缺失,大家都避而不谈甚至谈“性”色变,连方刚老师的这门公选课前段时间都因为被学生家长举报之后,被教育部取消了。不过老师还是有心理系的专业课的哈,希望以后还能继续开公选课吧。方刚老师现在还在社会上开办性教育讲座、读书会、青少年性教育夏令营等,还在中国首次发起了性教育讲师高级资格证书,培训性教育讲师持证上岗,感兴趣的可以去关注一下他的微博呀。
我曾经去旁听过一次他的课,感觉他是一个非常有想法、想法独特而且是有理想有抱负的老师,他期待改变中国现在性教育几乎缺失的现状,他鼓励大家不要谈到性尤其是女生就抗拒或者害怕遭到身边人的贬损,这是不正常的,他希望能够奉献自己的力量改变目前中国性教育缺失的现状。我记得他说过一句话是这样的,性教育是个坑,总得有人往里跳,他就确实如他自己所说,做了那个很勇敢的人。
一、研究领域分类(2类)按照研究领域论文可以分成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两个大类,人文社科类论文主要针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社会发展趋势,寻找社会问题并提出措施和建议;自然科学类论文主要针对自然现象,通过试验方法结合理论研究,阐述科学问题,对自然现象做出解释,并提出改善自然、应用自然的实践方案。二、研究形式分类(3类)1、综述类论文针对某个研究领域的研究理论、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研究技术等等进行综合阐述,分析其研究方向和研究优势及缺陷,利用作者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综合汇编整理成的论文。2、应用型论文这类论文是大学生和研究生普遍撰写和发表的,根据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不同方向,做出实际的调查或试验,结合理论分析和数据模型,对社会和自然问题进行发掘和解决,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理论指导。3、综合型论文综合性论文主要指将综述性配合评论、辩论形成的一种论文,主要是通过对某个领域大量资料的整理,提出理论问题,进行解释和分析,也有单独作为辩论类型的论文,但由于也要进行文献资料的大量参考,故将综述论文和辩论论文合并统称为综合型论文。三、应用场景分类(4类)1、学位论文包括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是获得相应学位的必备资料,需要对某个领域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需要涵盖学术成果,其中博士论文还需要对重要问题做出系统解释,学位论文有及其严格的撰写、发表流程,具有严谨的格式要求和字数要求,还需要通过专家审阅,通过后留存院校和网上数据库,作为获得学位的必要凭证。2、学科论文是指高校或科研院所内,学生对某学科进行学习,结课时要上交的论文,作为对某学科有基本了解的凭证,另外,在大学某学年结束后,也有相应要求需要撰写年度学期或学年论文。这类论文的学术质量不高,主要是学生对研究方法和方案的初步了解。3、调查报告是针对某科研问题或社会现象进行的实地调查获得的报告类论文,根据调查问题和调查对象的不同,调查报告的质量和要求也不尽相同。4、研究型论文一般只是发表在某期刊上的具有学术性质的论文,硕博研究生都需要发表期刊论文作为学术成果以达到毕业标准,大学生有保研或竞赛也需要发表研究型论文。这类论文同学位论文一样也需要很高的要求,保证原创的同时,对论文格式、排版都有相应规定。四、专业学科分类(若干)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所撰写的论文也会有相应不同类型,是对研究领域的进一步细致划分。主要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管理学、艺术学几个学科大类,我国对学科门类进行了进一步的一级学科划分,共有110个一级学科,375个二级学科。目前随着学科发展,有很多交叉学科出现,让很多论文的专业分类标准逐渐模糊
来自清华、北大、上海交大;腾讯、华为、京东、字节跳动,和炙手可热的AI研发机构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十多家知名机构的数十名国内AI大牛参与署名的论文,被Google Brain的一名研究员指出严重抄袭。被指控的论文名为《A Roadmap for Big Model》(下称《大模型》)。名叫Nicholas Carlini的研究员近日在其博客中直接罗列了大量该论文与他更早发布的“Deduplicating Training Data Makes Language Models Better”论文一摸一样的段落。而且,他还表示,被抄袭的可能至少还有其他十余篇论文。查阅预印本服务器arXiv可以发现,谷歌大脑研究员的论文上传时间为去年七月份,而《大模型》的上传时间在今年三月。Nicholas Carlini在其博客中表示:“很可能只有少数作者参与了这种抄袭,一小部分作者的不当行为不应该被用来指责大多数行为良好的作者。”
李想院长在饮食文化应用研究、烹饪教育、餐饮策划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发表过专业论文40余篇,主、参编各类专著近20部,在2022年还开办过《美味四川的饮食人文精神》专题讲座,以及“饮食文化育人改革的探索”为题的主题报告,甚至还在2021年凭借《成都市美食之都建设运行与发展报告》荣获理论建设类三等奖。你想看的话应该在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学院的图书馆里可以找到,或者你上烹饪学院官网上看看,还可以提前了解学校和李想院长。
教师评高级职称认可的刊物有哪些?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放宽,高管教练、企业管理培训咨询,领导说只需记住搜“下面任何关键词+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翻到百度360搜狗58-68页,都能找到对应信息。关键词:论文、高级职称、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高级政工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教师等任何职称、企业管理、企业培训、企业咨询、高管教练、领导力、管理沟通、团队建设、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职业经理人成长......。只需记住任何一个: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要我发.山齐腰.发我就发腰)、要发腰.山齐腰.玲玲山齐山(要发腰.先起腰.玲玲山齐山)。即搜: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职称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经济师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级会计师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企业管理培训咨询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为什么领导说只能搜关键词+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因为文力教授太出名了,引起全国几百人争相网上假冒。唯一无法网上假冒的是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所以领导说只能搜“关键词+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文力教授主业高级职称考试教用书编著、论文辅导、企业管理培训咨询,全国影响大。无论取什么名称,只要是汉字,都会引来大量网上假冒,已经把郑州文力教授假冒到只能公布电话的程度。文力教授出名到什么程度?仅在论文辅导方面,全国著名的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街(郑州文力教授地址)就是因文力教授而得名。文力教授一人带起一个产业,引起全国几百人争相网上假冒。你搜高级经济师论文、高级会计师论文、各种论文,会发现标【广告】的郑州论文最多。其实全是假冒、都不在郑州。都是因为郑州文力教授。郑州文力教授热线早已出现在百度相关搜索中。全国没有第二个人有这么大的知名度、能力和影响力。文力教授旗下精英荟萃、高手如云:博硕导师、经管博士、美国访问学者、国际认证高管教练、哈佛清华博士......。中国富豪论坛的对联就是郑州文力教授写的:浪淘沙,物竞天择铸精英;大智勇,古往今来成英雄。透出的古文功底和凌然大气,非常人能及。请转发,共同防。全国哪些人在假冒?一、高级职称考试用书编著、论文指导方面的网上假冒。识别假冒也简单:搜标【广告】的手机号。不在郑州,全是假冒。防假冒只能搜:防假冒只能搜:论文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企业管理培训咨询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管教练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一)直接假冒:白天早8:00-晚9:00手机百度“郑州职称论文大学、河南职称论文大学”,标【广告】的全是假冒、都不在郑州。白天搜到的假冒多,晚上少。手机百度搜到的假冒多。电脑百度搜到的少。(二)直接假冒:电脑百度“河南职称论文大学、高级经济师论文郑密路网、高级经济师考试论文网158、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郑密路论文网......”,标【广告】的全是假冒、都不在郑州。电脑百度搜到的假冒多,手机百度搜到的少。这个浏览器搜不到,那个浏览器能搜到。这些都是郑州文力教授17年创建的名牌,全部被假冒。已经把郑州文力教授假冒到只能公布电话的程度。连郑州文力教授所在地郑州郑密路也成为名牌、被全国几百人假冒。全国只有郑州一个城市有郑密路。网上假冒郑密路的竟然有北京上市企业。搜索总经理姓名,发现新闻界赞美一片(国内顶尖大学硕士、中国职业教育领军人物等)。再搜索他公司名称(某某网校、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网上骂声一片,投诉几百条。(三)间接变相假冒:搜各种郑州论文,标【广告】的全是假冒、都不在郑州。这种假冒24小时网上都有。二、企业管理培训咨询方面的网上假冒。太多了。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张中南教授《唤醒护理》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近日经院领导推荐,来认真翻看《唤醒护理》,很有感触,她不是教科书,却有着教科书的精髓;她不是制度规范,却是制度规范的标准和依据;她不能被生搬硬套,而应理解后再去创造。
此书主要讲人本位整体护理,显著改善疗效、安全、效益和医患关系,能确保优质护理真正落地。目的就是帮助我们在实施优质护理的过程知道做什么,懂得为什么,掌握怎么做。本书对人本位整体护理的起源、内容、流程以及护理管理做了更系统、更全面的梳理。卫生部近几年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就是旨在推行以人为本的责任制整体护理。
认真贯彻人本位整体护理能看到明显的成效: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实施病情观察、教育指导、心理护理等整体护理流程;依靠证据评估来确保医疗安全和防止康复延迟;通过计时评质的绩效考核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提升了专业化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再加上运用科学的弹性排班法,有效地缓解了人力资源的不足。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我们的护理工作要求做到五点:仪表美一点、问候多一点、巡视勤一点、观察细一点、业务精一点。尤其是护士们真诚的微笑、关切的眼神,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增加了理解和包容,为沟通架起了一座稳固的桥梁。
我们烧伤科本身就是优质护理病房,每天早上7:30,我们会面带微笑准时来到病房,为每一位患者及家属带来最真挚的问候,整理床单元,打好开水。帮班护士6:00就会来到病房,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漱口、洗脸、喂饭。对生活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病人我们协助他们翻身、拍背、功能锻炼,并认真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对生活能自理的病人,我们做得更多的是健康教育。上午是治疗最繁忙的时候,大家迈着轻盈的步伐,穿梭在病房内,主动及时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杜绝了呼叫加液。病床前,亲情称呼: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老师等让患者倍感亲切。在病床前,或开心交谈、或作细心疾病指导、或给予体贴的梳头、修剪指甲、理须等,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护患之间少了隔阂,多了份亲切和理解。下午,我们会根据级别护理要求,为卧床病人擦洗,及时主动的解决他们各项护理生活问题。真真把护士还给病人,让病人、社会和自己满意。见到病人真诚的笑容时,作为科室的一员我感受颇多。
最后,我想说:唤醒护理就像一位和蔼的老师,虽然她并不完美,但她耐心的教会我如何与病人相处,逐步的让我领会到只有发自内心的主动为病人服务,才能使我们和病人都快乐,才能真正提高护理质量。我体会到:唤醒护理就像是引领着我不断前进的启明星。我相信:有了她的陪伴,我会成长的更好。
拿到《唤醒护理》这本书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从我选择护理这个专业,我就从来没有静下心来去认真的审视她———一个可能与我一生都有莫大关联的职业。读完这本书时,我突然感觉眼前的茫茫黑夜中,似乎闪烁着一颗耀眼的星,努力得指引着迷路的孩子,前进的方向。
《唤醒护理》一书是著名医院管理专家,骨科专家,美国阿肯色州骨科研究所所长,第一位获得国际理查德。欧考纳奖的亚洲医学专家张中南教授所著,不仅提出了“人本位护理”的理念,更详实地介绍了如何实施的方法,其目的就是帮助护理管理者和护士在实施优质护理的过程知道做什么,懂得为什么,掌握怎么做。书中绝大多数案例都来自作者亲身的管理经历,通俗易懂。它不是教科书,却有教科书的灵魂;它不是制度规范,却是制度规范的标准和依据;它不能被生搬硬套,而是需要理解创造。
在书中,他首先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当前护理缺陷的现状,分析了护理缺陷的原因,之后提出时代呼唤人本位整体护理,给我们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工作模式和流程,让我们不仅知道做什么,还要懂得为什么,怎么做。让我明白了我们一直所从事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也能够理解为什么病人会对我们的工作有诸多的不满。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我们早就挂在嘴边的,但我们真正做到了这点了吗?正如张教授所说的,我们传统的护理工作,局限于治疗处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打针挂水,发药铺床,简单执行医嘱,生活护理大多数是病人家属或是护工去做,病情观察就是对生命体征的监测,认为只要生命体征正常,病人就没事,殊不知等到病人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再去干预处理,往往为时已晚,我想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这样的深刻教训,这也是很多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除去病人本身疾病不可挽救的原因,很多时候是我们对病情的观察评估不及时造成的,要知道,有时生命就是分秒必争回来的。教育指导只是病人初入院时的宣教,流于形式,没有具体的内容和模式。心理护理可能就更是寥寥数语吧。
张中南教授给我们提出了护理工作的七项内容是:生活护理,治疗处置,教育指导,心理护理,监护观察,功能训练,专业服务。构建了全新的护理流程,简单的概括为八个字:评估,报告,计划,实施。在生活护理的认识上,我们存在很多的误区,认为生活护理就是给病人洗头洗脚、喂饭、剪指甲,其实不然。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士可以在生活护理中及时动态量化的评估病情,了解病人的自理能力,进行专业系统的评估、教育指导,鼓励患者能做之事自己做,从而达到真正的痊愈。在护理流程中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评估,包括四个步骤:了解,比较,假设,判断。通过“四看”“三问”“再查”了解病情,将搜集到的资料和正常值,以及病人之前的数据进行比较,提出假设,再通过排序和排除进行判断,再向医生报告,包括病人的反应,自己的判断和证据,以及提出建议,整个过程科学系统有层次有重点,护士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还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如果护士通过以上的评估过程,证实了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提出的建议是积极可取的,不仅可以保护病人的安全,得到医生的认可,而自我价值的认同也会让自己颇有成就感,同时会大大促进自己的经验积累和能力的提升。这让我想到,在临床中,我们护士是病人说什么就报告什么,病人说头疼,就立即告诉医生头疼,病人说心里难受,就报告医生说心里难受,从来没有去考虑一下为什么病人会头疼,是发热引起的还是高血压引起的,还是睡眠不好引起的,病人说心里难受,也没仔细询问和检查,难受的部位是心脏还是胃,是疼痛还是闷气,缺乏细致的病情观察能力,没有自己的评估和判断,导致医生对护士不满,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也很难有提高。护理计划的制定应是全面个性化动态的,而护理计划应包含护理工作的各项内容,即治疗处置、生活护理、心理护理、教育指导、功能训练、病情了解。各项计划的内容应该是应根据每个病人具体情况制定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个性化护理方案,护理内容因人因时因地不同。不同的病人不同的方案,同一个病人因疾病的发展会出现新的问题,需要不断调整护理方案。护理计划实施的过程,需要“边做边看”,及时观察病人的反应,评估治疗处置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判断,报告医生,重新修正方案,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个完整的护理循环流程。
我们常常抱怨治疗处置工作占用了我们的大部分时间,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做心理护理、教育指导、生活护理、功能训练。其实这些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可,在治疗处置的过程中,我们和患者的每一次沟通都可以起到教育指导的作用,每次进入病房,温馨的微笑,亲切的话语,操作时的轻柔体贴,都会有心理护理的功效,而看似平常的拉家常也可以是了解病情,心理护理。关键看你是否是个有“心”人,能否把握教育指导、心理护理的有效时机。
在我们这一行业中,护士姐妹们常有这样的感受:“挣钱不多,干活不少;重复乏味,不用思考;又脏又累,也不落好;若有机会,转行跳槽”。虽然说,这只是一个负面的感受,但是从这样的感受是否可以看出她们有没有职业的荣誉感,有没有对这个职业长远的规划,甚至谈及热爱?在这样的心境下,就算有“心”,也没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固,据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张中南教授“人本位护理”理念的落实还必须依靠各个护理管理者根据自己的医院的具体情况来具体规划实施。但是,张中南教授思想的火花,却能燃起我们心中对护理工作的热情,更能给我们日渐封闭的心灵注入山间甘甜的泉水。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烂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疼痛,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读了唤醒护理这本书后,我的心情很沉重,这本书给我的感触还是颇深的。护理人员不足,医护配合被动机械,过度治疗占用时间,陈旧式护理模式等,这就是现在的护理现状确实存在的很多问题。要想改善达到理想化程度或许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如此现状下,我想我们自己还是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
我们站在病人的角度进行护理,以病人为中心,多为病人想一想,唤醒我们的责任心,唤醒我们的职业,唤醒我们与病人之间的真情,也许医患关系就会更和谐。现在的病人保护意识增强,让我深刻体会到护理沟通的重要性,患者来医院的恐惧,缺乏安全感,这时我们的一个微笑,亲切的话语都会让病人觉得很温馨,让病人对我们产生信任感。
在工作中,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我们都要引以重视。在为病人做治疗时,对病人的关心和体贴可以体现在一些细微的动作中。我们常常抱怨治疗处置工作占用我们大部分时间,没有精力去做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健康宣教。其实这些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可。在治疗处置的过程中,我们和患者的每一次沟通都可以达到教育指导的作用,而看似平常的拉家常也可以是了解病人心理有效的时机。为患者减少痛苦和烦恼,带给他们更多的幸福和快乐,这就是我们护理工作的`使命。
此外,理想的护士应是医生的好帮手,构建和谐的医护关系,护士应认真的观察病情及时向医生反映病情,在完成医嘱的基础上,为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护理方案,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为了我们心中的天使,为了我们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在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当医院推荐我们读这本《唤醒护理》时,我就一口气读完了它。其实一开始是抱着好奇心去翻阅它。作为一名骨科护士,心想着一名骨科医生写了一本护理方面的书,他会写些什么呢?于是打算随便翻看几页,结果却翻完了最后一页。
合上书的时候,我的心情很沉重。这本书给我的感触还是颇深的。护理人员数量不足,过度治疗占用时间,专业技能差强人意,护士积极性受挫,医护配合被动机械,护理排班粗放僵化,护理收费远低成本……这就是现在的护理现状,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要想改善达到理想化的程度或许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如此现状下,我想我们自己还是可以做些什么去有所改变的。
首先要转变我们的护理观念。不是简单的执行医嘱、打针发药等等。记得我们刚开展优质护理的时候,因为不了解优质护理的内涵,以为给病人洗头、剪指甲、擦身,在生活上照顾病人就是优质护理了。所以一开始都很排斥开展优质护理,觉得奖金不增加,而活儿却要多干了。并且也拉不下脸来干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类似保姆的活儿。但由于医院风风火火的开展了所以只能流于形式并不发自内心的开始做了。之前,我也对优质护理有很多的不理解。以为给病人生活护理就是为了让患者满意度提高。但读了《唤醒护理》之后,我明白了优质护理的真正内涵,也明白了写这本书的作者的目的与用意。生活护理实质是专业的照护,焦点是判断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并要观察病人身心情况。我们可以通过生活护理去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可以通过生活护理为病人带来舒适感、安心感、被关怀感。我们还可以通过生活护理为医院带来社会效益,最终也将为我们自己带来收益。所以我想我们都应该转变我们的护理理念。从细节做起,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主动服务为感动服务。
虽然现在过度的治疗花费了我们护士大量的工作时间,我们分身无术,但我们还是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多的为病人做些什么。在治疗操作的时候,顺带多和病人沟通,细心地多观察病人。
上个月有个80多岁的老太太,由于基础疾病多,精神状况很差,不会言语,表情淡漠,四肢略僵硬。因为她不会交流,所以其他护士进去给她进行护理操作的时候都只和她家属沟通,不与老太太讲话。但我每次进行护理操作时都还是把她和其他正常病人一样对待,和她进行沟通。会先喊她一声“婆婆”,给她一个微笑,告诉她“婆婆,我给你打针了哦”“婆婆,我们翻下身吧”。有时也会握握她的手,顺顺她的头发。后来,她每次见到我就会主动对我微笑了,还会颤抖着手伸出来主动和我握手。她的家属跟我说:“张护士你最有礼貌了,我妈妈特喜欢你,平常都没有表情的,只有看到你她会笑。”这时,我深深体会到一句话: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
是的,我们站在病人的角度进行护理,以病人需求为向导,多为病人想一想,唤醒我们的责任心,唤醒我们的职业,唤醒我们与病人之间的真情。也许,医患关系就会更和谐了。
继《唤醒医疗》后,张中南教授又一著作《唤醒护理》。在本书中,教授对人本位整体护理的起源、内容、流程以及护理管理做了更系统、更全面的梳理,对于显著改善医疗、安全、效益和医患关系,确保优质护理真正落地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而在本书的开头,教授就指出了我们现任的护理模式所存在的缺陷。这些缺陷导致了病人的病情被延误,导致了病人在治疗期间发生了重大的并发症,导致了病人的预后变差,导致了病人病愈后的生活质量下降。综上的所有原因,致使现在的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造成这些缺陷的正是现今的医疗模式——病本位的医疗模式。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南丁格尔的誓言始终铭记在心,“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尽力提高护理之标准;勿为有损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慎守病人家务及秘密,竭诚协助医生之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而临床不比理论,咱们每天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每次的加药,每次的换水,每次的静脉输液,甚至于每次的交流,都需认真对待,每个一言一行代表的是整个护理团队,是整个护理团队的核心。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医患矛盾,医疗制度的改革已经迫不及待了。代替病本位的护理模式的是人本位的护理模式。
在现实的工作中,我们怎样把人本位护理模式融入其中?我觉得有以下做法:
第一:我认为要改变我们传统的护理理念。
我们护士要竟可能的帮助患者,在护理上做好“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尽可能的为患者谋利。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把病人放在首位。比如我们为病人提供生活护理,就像书中提到的这不是简单的洗头、洗脚,而是我们在病人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时候鼓励病人自己动手,在病人没有生活能力的时候,协助其完成。在通过做生活护理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减少病情了解滞后的发生。人本位护理相较于病本位护理更加的注重了病人的情感,心理,身体的功能恢复对病人的影响。我们在为病人提供治疗的时候要多注意病人情感,心理上的变化,及时发现病人心理上的变化。
第二:注重护患沟通。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美好、善意、热情的语言可以使病人感到温暖。我们可以通过多跟病人交流,运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增加病人对自己疾病的认识,增加他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工作中面对的是身心处于痛苦状态的病人,要带着关心、爱护、体贴之情去进行护理。相信只要我们用心付出,回报我们的同样是病人用心的对待。
第三:注重人文关怀,体现人文精神。
要以患者为中心,关注人、关心人,重视人的个性,真正做到把人当做人,而不是疾病的附属躯体。事实上,在医疗界开展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早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人本主义学家卡尔.罗杰斯就提出了。罗杰斯认为,人人都有一种成长、发展的潜能。也就是说,人人都有积极向上的自然倾向。将人本管理的理念引入医院管理实践中,理解医疗执业的特点,尊重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给予医护人员更多的理解、尊重、支持和人文关怀。
第四:继续大力开展优质护理工程。
张中南教授的《唤醒护理》提到的“整体护理”“优质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治疗处理、生活护理、教育指导。这种护理模式完美的诠释了“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为此,一名优秀的护士,首先要能站在病人的立场,学会为他们着想,关心、体贴病人,用娴熟的技术和优良的服务为患者清除病痛。利用自己的知识,帮助解决病人心中的疑虑,告知疾病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提高在病人心中的位置,让病人相信你可以协助医生治疗她们的病,得到尊重,从而也就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真正领会张中南教授的护理思想,重拾人们对护理工作者的尊敬,让护理事业真正得到发展,让护理工作者快乐工作,安全工作,用心工作…
罗以澄张金海姚曦石义彬罗以澄,教授,博士生导师。1944年出生,祖籍福建福州,从小在上海学习、生活。六十年代初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一九六六年毕业后,长期担任报纸和广播媒介的记者、编辑工作,一九八四年调入武汉大学新闻系任教。现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海德传播研究院院长,是该校新闻传播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和新闻学博士点负责人;同时,还担任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特约编委、武汉地区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河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地方媒体的顾问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罗以澄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新闻传播实务和媒介发展,先后撰写(或主编)、出版《新闻采访教程》、《新闻采访学新论》、《新闻写作现代化探析》、《新闻传播评论》、《广播消息选评》、《广播通讯赏析》、《应用新闻学600题》等学术专著、教材或教学参考书7部,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荣获过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和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北省新闻论著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新闻与传播评论》(2004年卷、2005年卷、2006-2007年卷、2008年卷) ( 3月11日 ,73) * 代表性成果:““西方主流媒体的西藏‘3.14’事件报道与我国对外新闻传播的对策探讨” ( 3月11日 ,57) * 代表性成果:““传媒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2篇) ( 3月11日 ,63) * 标志性成果:《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04年卷、2005年卷、2006-2007年卷、2008年卷) ( 3月11日 ,56) * 盘整资源与激情释放——2003—2004年度中国传媒市场盘点 ( 2月26日 ,9509) * 我国新闻学10年发展的哲学思考 ( 5月12日 ,6163) * 我们离主流新闻网站还有多远? ( 9月18日 ,5822) * 新闻网站的市场前景、存在问题及策略探讨 ( 9月18日 ,5858) * 我国证券类金融报道理念与运作的反思 ( 9月1日 ,6324) * 他国形象误读:在多维视野中观察 ( 7月15日 ,5978)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广告传播、传媒经营管理 张金海,1951年生,湖北省石首市人。197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78年就读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晋升为教授,现担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海德传播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会长。先后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论文集、教材15部。 张金海教授早年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曾参与《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魏晋南北朝文学卷”的编撰,出版《黄鹤楼集校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唐代艺术诗选注》(中州出版社,1991年)、《中国古典四大名粹·诗粹》(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古文观止译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等多部著述,近年仍有《全唐诗校编》(副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杜牧研究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3年)等著述出版,成果累积达200万字。 20世纪90年代初,张金海教授进入传播学领域,致力于广告学专业和传播学学科的建设。主编《珞珈广告学从书》系列教材(两辑共10种,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一2002年)、广告经纬》(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世界经典广告案例评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广告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广告学概论》(中央电大指定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广告学教程》(全国10所高校组编教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个人专著《广告经营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在广告传播领域,张金海教授主要从事广告传播理论、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以及广告文化的研究。他出版的《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广告理论的专著,是国内广告学研究从经验走向学理的标志性著述,也是珞珈广告学派的奠基之作,代表了国内广告理论研究的一流水平。他出版有《广告经营学》,承担有国家“九五”社科基金项目《广·告规范化研究》、国家教育部“九五”规划项目《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研究》,经多年潜心探求,撰成《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规范研究》一书,则为张金海教授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著述。 张金海教授治学严谨,在学术领域不断开拓创新。他所创立的武汉大学广告学专业,经近10年的发展,目前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已处于领先地位,并形成自身鲜明的特色。张金海教授则是这—专业的学术带头人,珞珈广告学派的开创者,并已成为全国广告学界、广告教育界颇具影响的著名学者。 近年,张金海教授的学术研究又由广告学领域进而拓展至传媒领域。他所主持的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海德传播研究院,在传播尤其是传媒研究方面已颇富成果。目前,张金海教授正围绕他所主持的国家“十五”“211工程”项目“现代传媒的经营管理”,集中从事传媒的经营管理研究。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广告经营与管理 ( 3月11日 ,88)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世界十大传媒集团产业发展报告 ( 3月11日 ,96)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整合:集团化背景下的报业广告经营 ( 3月11日 ,88) * 代表性成果:“广告学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6篇) ( 3月11日 ,91) * 代表性成果:“传媒经济与传媒产业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1篇) ( 3月11日 ,76) * 标志性成果:“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9篇) ( 3月11日 ,81) * 论广告传播理论体系的建构 ( 3月11日 ,77) * 广告负面影响新视角——浅析广告对社会诚信的伤害 ( 3月11日 ,76) * 品牌延伸战略再透析 ( 3月11日 ,76) * 网络与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告知功能的回归 ( 3月11日 ,77) * 网络对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消解及其利用 ( 3月11日 ,75) * 广告社会价值的争议及其重新解读 ( 3月11日 ,78) * 不对称信息与广告传播——兼论网络与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告知功能的回归 ( 3月11日 ,78) * 消费信息与广告传播——网络与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告知功能的回归 ( 3月11日 ,78) * 谁来保护广告创意人 ( 3月11日 ,78) * 广告素养的概念框架与影响因素 ( 3月11日 ,80) * 整合品牌传播的理论与实务探析 ( 3月11日 ,88) * 我国传媒新一轮扩张态势 ( 2月26日 ,7865)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发展 ( 2月26日 ,7307) * 传媒广告:2003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述评 ( 5月10日 ,6447) * 2003年《楚天都市报》读者意见调查结果摘登 ( 5月7日 ,6096) * 2003年《楚天都市报》读者意见调查的相关情况 ( 5月7日 ,6114) *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传媒集团经营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进展情况 ( 5月7日 ,6078) * 集团化背景下的报业广告经营(目录) ( 5月7日 ,6275)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发展 ( 5月7日 ,6084) * 《现代广告·品牌与中国企业发展》专栏:栏首语 ( 11月26日 ,6044) * 《现代广告·品牌与中国企业发展》专栏:品牌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 ( 11月26日 ,6109) * 2002年武汉市民媒体接触状况调查(三):接触广播电视行为 ( 11月26日 ,6255) * 2002年武汉市民媒体接触状况调查(二):读报行为及读报意愿 ( 11月26日 ,6128) * 2002年武汉市民媒体接触状况调查(一):武汉市受众调查实施方案 ( 11月26日 ,6130) * 2001年《楚天都市报》读者意见调查报告 ( 11月25日 ,6124)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续3) ( 11月25日 ,6457)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续2) ( 11月25日 ,6651)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 ( 11月25日 ,6256)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续1) ( 11月25日 ,6382) * 广告与文化三题 ( 11月25日 ,6366) * 武汉传媒业发展的几点构想(纲要) ( 11月18日 ,6204) * 试论商业广告的文化传播性质与功能 ( 11月12日 ,6687) * 媒介的产业化与广告经营 ( 9月1日 ,6333)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石义彬、单波教授的论文《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表述活动的历史与逻辑》荣获湖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石义彬,男,1955年3月30日生,汉族,湖北省随州市人,中共党员,哲学硕士、文学博士(新闻学专业)。现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78年武汉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毕业留外文系任教。 1985年武汉大学哲学系现代外国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5年至今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 1987年-1989年在美国西东大学传播学系学习; 1994年9月参加大陆、台、港、澳两岸四地新闻传播学研讨会; 1995年—1996年赴美国依阿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研究; 1995年9月在美参加依阿华大学举办的传播学国际研讨会; 1998年10月—1998年12月应邀赴法国波尔多三大、巴黎等地访问讲学; 2002年获新闻学专业博士学位教学工作: 1995年至2000年以来,一直主讲新闻学专业必修课“大众传播学”和“英美报刊选读”,主讲硕士研究生必修课“传播学理论研究”,“传播学原著选读”。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 1.主持“二十世纪传播学批判学派研究”(武汉大学重点项目子课题。经费1/10万。); 2.主持湖北省专项资助项目“大众传播与湖北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经费20万); 3.主持湖北省专项资助项目“网络传播与湖北社会发展研究”(经费6万) 4.主持横向项目“媒介效果研究”(经费3万) 5.主持“传播学批判理论研究”(武汉大学海德传播研究院,2万元); 主要科研成果: 一.论文 1.《也谈新闻失实》,载《新闻学探索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 2.《批判视野中的传播理论发展》《国际新闻界》1996年第5期; 3.《新颖独到的理论视角》,《湖北日报》理论版1997年3月6日; 4.《论信息时代媒介的权威性》,《广西教院学报》1999年第3期; 5.《论转型时期政治文化的建构》《江汉论坛》1999年第3期; 6.《且看西方的新闻自由》,《光明日报》理论版1999年6月11 日; 7.《论新闻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江汉论坛》1999年第9期; 8.《论新闻语言的本质特性》,《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9.《受众意识的强化与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人民日报》理论版,2000年5月13日; 10.《新闻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光明日报》理论版2000年5 月16日; 11.《二十世纪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概观》,《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12.《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表述活动的历史与逻辑》,《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第2期; 13.《比较与整合:西方媒介理论新动向》,《新闻与传播》2000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心) 14.《比较与整合:西方媒介理论新动向》,《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3期 15.《关于新世纪新闻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湖北日报》理论版,2000年3月15日; 16.《教育改革的首选课题——素质教育》,《参考消息》2000年3月28日; 17. 短信息:依托互联网的传播新媒介《新闻前哨》2003年第2期 18. 论谣言生成的效果《湖北社会科学动态》2001 19. 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历史考察(2003年6月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国际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 20. 对麦克卢汉媒介 思想研究现状的检讨《新闻与传播评论》2002年卷 21. 鲍德里亚后现代传播理论的历史谱系《新闻与传播评论》2002年卷 22. 互动媒体与营销传播《广播电视研究》2003年6期 二.著作 1.专著:《科学发现观的演进》,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国家重点项目研究成果)。 2.专著: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 3.译著:《二十世纪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合译)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4.译著:《追寻记忆的人》(合译)华夏出版社 5.译著:《灾难的星球》湖北少儿出版社 6.译著:《媒介效果》2004年 获奖情况: 1. 1997年10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 1997年9月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3. 2003年湖北省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奖三等奖 4. 曾多次获得武汉大学优秀教师、武汉大学优秀工作者和武汉大学优秀研 究生管理工作者称号。耕耘有思想的学术 创建有学术的思想——记石义彬教授 * 代表性成果:““全球媒介传播与文化身份认同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13篇) ( 3月11日 ,60) * 转制改革下公益性传媒的治理结构创新 ( 3月11日 ,59) * 我国传媒治理结构的理论渊源与创新 ( 3月11日 ,61) * 新闻与创新——浅析创新新闻学 ( 3月11日 ,58) * 关于中国传播学教育的几个问题 ( 3月11日 ,58) * 我国当代女新闻工作者职业地位批判 ( 3月11日 ,57) * 媒介暴力研究的多重视角 ( 3月11日 ,59) * “以偏概全”:一种隐蔽的新闻失实 ( 3月11日 ,61) * 西方新闻传播的后现代表征透视 ( 3月11日 ,61) * 国家形象塑造中的媒体策略——以奥运报道为例 ( 3月11日 ,59) * 网络社会理论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思考 ( 3月11日 ,58) * 媒介仪式、空间与文化认同:符号权力的批判性观照与诠释 ( 3月11日 ,59) *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媒介背景——电视 ( 3月11日 ,59) * 文化身份认同演变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 3月11日 ,57) * 再论大众传媒时代的传媒消费取向 ( 3月11日 ,58) * 二十世纪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概观 ( 2月26日 ,7689) * 论新闻语言的本质特征 ( 5月12日 ,6581) * 比较与整合:西方媒介理论的新动向 ( 5月12日 ,6522) * 合著:科学发现观的演进 ( 5月12日 ,6205) * 二十世纪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概观 ( 5月11日 ,6190) * L’Histoire de l’Espace public médiatique en Chine ( 5月11日 ,7088) * 石义彬教授专著《单向度 超真实 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出版 ( 5月8日 ,6178) * 短信息:依托互联网的传播新媒介 ( 5月8日 ,6498) * 论新闻语言的本质特性 ( 9月1日 ,6234) * 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表述活动的历史与逻辑 ( 9月1日 ,6165) * 耕耘有思想的学术 创建有学术的思想——记石义彬教授 ( 1月20日 ,6015)
1、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它微风拂面;当暴雨在你眼前倾泻时,你只当它屋檐滴水;当闪电在你头顶肆虐时,你只当它萤火流逝。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 2、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贫瘠,原因往往不是放弃了工作,便是因工作放弃了沉思:要不断地工作,也要不断地沉思。生命原是一个不知来自何处去至何方的奇迹,存在也是一个时空的偶然,我们需要不停的奋斗,来印证我们生命的真正存在。这样我们便须活跃我们的思维,点燃灵台的明灯,照亮我们该走的路,以便我们继续跋涉。生命也是需要不断跋涉的,不管昨日你有多少功绩,不管昨日你园圃里有多少花朵,那是属于昨日;若你一心沉湎于昨日的喜悦,就难享今日更清醇的欢欣。今日,一个新的开始,更需要我们前进,更需要我们去孕育。人生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旅程,需要生命的火把,直至成灰而泪尽。 3、拥有是美丽的,但不要因为失去而黯淡了自己的生命。失去了太阳,你还会有星光的照耀;失去了甘霖,你还有露珠的滋润。可以设想,屈原不失去生活的优裕和舒适,怎么会写出《离骚》这样灿烂的篇章?司马迁不失去个人的名誉和尊严,哪里会成就《史记》这样辉煌的巨著? 4、路边的那一潭死水,无纹无波。我不要这样的生活!要么就卷入长江大海,要么就无声地滋润田禾。墙壁上的那幅肖像,不哭不乐。我不要这样的生活!要哭就哭出眼泪,要乐就乐出性格。 5、积极者说,人生犹如一首歌,有低音也有高调,抑扬顿挫是人生美妙的旋律;消极者说,人生犹如一场戏,有高潮也有低潮,喜怒哀乐是人生无奈的节奏。消极者说,风雨是小鸟出征长天的罗网,有了它,随时会折羽断翅;积极者说,风雨是雄鹰翱翔高空的翅膀,没有它,飞不出美丽的弧线。 31、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候,只是永远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 32、天下只有两 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高兴,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手中那串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不过事实上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33、人生虽然只有几十年,却决不是梦一样幻灭,只要追求真理,便得永生。人生不是燃烧的蜡烛,而是举着的火炬,我们必须把它燃烧得光明炽热,传给下一代的人。 34、我是一朵白云,亲情是包容我的蓝天;我是一棵绿树,亲情便是滋养我的土地;我是一只飞鸟,亲情便是庇护我的森林;我是一泓清泉,亲情便是拥抱我的山峦。 35、失败,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成功,是把有价值的东西包装给人看。成功的秘诀是不怕失败和不忘失败。成功者都是从失败的炼狱中走出来的。成功与失败循环往复,构成精彩的人生。成功与失败的裁决,不是在起点,而是在终点。 36、人生就像一条河,经历丰富,才能远源流长。伟大的一生,像黄河一样跌宕起伏,像长江一样神奇壮美。人生就像一座山,经历奇特才能蔚为大观。伟大的一生,像黄山一样奇峰迭起,像泰山一样大气磅礴。 经历就是人生的硎石,生命的锋芒在磨砺中闪光;经历就是人生的矿石,生命的活力在提炼中释放。经历就是体验,经历就是积淀。没有体验就没有生存的质量;没有积淀,就没有生存的智慧。人生的真谛在经历中探寻,人生的价值在经历中实现。 37、美,可以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也可以在炸毁的大桥旁;美,可以在芳香扑鼻的鲜花上,也可以在风中跳动的烛光中;美,可以在超凡脱俗的维那斯雕像上,也可以在平凡少女的笑靥里。 38、用不朽的“人”字支撑起来的美好风景,既有“虽体解吾犹未变兮”的执着吟哦,也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跌宕胸怀;既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崇高追求,也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放气魄。 39、我是一只蜜蜂,在祖国的花园里,飞来飞去,不知疲倦地为祖国酿制甘甜的蜂蜜;我是一只紫燕,在祖国的蓝天上,穿越千家万户,向祖国向人民报告春的信息;我是一滴雨点,在祖国的原野上,从天而降,滋润干渴的禾苗;我是一株青松,在祖国的边疆,傲然屹立,显示出庄严的身姿。 40、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有的人,在你有权有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无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达像流淌一条清亮、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下一滴汗水,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不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了空虚。充满了无知与愚昧,那种无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在他的言语行动中。 41、读别人,其实也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为人。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 42、大的东西变小,小的东西也会变大。“大”与“小”常常在某种条件下向对方转化。大的损失会因补救及时而变小,小的成绩会因继续努力而变大;“多”与“少”也是如此,多的问题会因及时求教而减少,少的知识会因不断积累而增多。 43、信仰是人生杠杆的支撑点,具备这个支撑点,才可能成为一个强而有力的人;信仰是事业的大门,没有正确的信仰,注定做不出伟大的事业。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只有辛勤劳动,才能点燃智慧的熊熊大火;劳动是事业的阶梯,没有辛勤的劳动,不可能攀上事业成功的巅峰。 44、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漂浮的白云。 45、一个人要正视和克服自身的弱点,需要有十倍的勇气和百倍的坚强。有的人会因为自己聪明能干或“血统高贵”而骄傲自大,他要战胜这个弱点,不知要碰多少回壁,挨多少次批评,作多少番深深的反省,他们是人生征途上马拉松冠军。有的人为了战胜疾病和伤残,忍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无畏地向死神宣战,坚忍地同命运抗争,把厄运的千斤重压举起和推倒,令重量级的举重猛将也肃然起敬。还有那些为战胜私欲而处处克己的人,为战胜惰性而反复自策的人,为战胜暴躁而时时制怒的人,为战胜怯懦而不断自励的人。他们,都是生活的强者。 46、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东西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做了错事,谈起来就说他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做雄辩,凡人强词夺理就是狡辩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做艺术家的气质,凡人不修边幅,就是流里流气。 47、我不是傲霜斗雪的青松,也不是委身厅堂的盆景,而是广袤无垠的土地上的一株小草——点缀风景如画的大自然。我不是璀璨夺目的明珠,也不是一过即逝的星辰,而是茫茫大海中的一排浪花——装扮勇敢无畏的探索者。 48、春天像一个步履轻盈的小姑娘。她携着神奇的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原野。她伴着欢快的溪流,把婉转的歌儿唱给青山,唱给牧童。秋天像一位技艺高超的丹青手,她端起巨大的画板,把金黄的水粉洒向田野,洒向村庄。她举起神奇的画笔,,用斑斓的色彩点染树梢,点染山峦。 49、一棵小草,也许永远不能成为参天大树,但它可能做最绿最坚强的小草;一滴水,也许永远不能像长江大河一样奔腾,但它可以成为所有水中的最纯的那一滴。 50、人生不在成就了多大的事业而重在做好了什么,说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其中挺拔的一棵;见到奔腾的长江,你只盼无愧地做浪花里晶莹的一滴;见到无际的蓝天,你只求无愧地做云朵中祥和的一朵。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滴,却能滋润禾苗,虽是一朵,却能装扮蓝天。这样的人生也就够了。 51、人们向往空谷幽兰,因为它遗世而独立,高洁清幽,不为世尘所染,然而那环境毕竟可遇而难求。所以人们更加赞美莲花,因为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人们应该像莲花那样懂得心灵的自我净化。57、光阴是一把神奇而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它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它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原与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上的皱纹是它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润是它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与世界的运动正是由它精心指挥着。 58、春天,不单是四季之首的名词,春天,也与美好在一起。挨过漫漫严冬,人们希望春光永驻;听着谆谆教诲,人们感觉如坐春风。春晖,为诗歌增添亮色;春雨,使图画洋溢生机。 59、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人生如一棵树。应该多一些新鲜的翠绿,少一些凋零的枯萎。 60、希望大路平坦笔直,却常常有岔路和崎岖;希望江河一泻千里,却常常有旋涡与逆流;希望庄稼茂盛丰收,却常常有旱劳与虫害;希望人生幸福美满,却常常有挫折和失败。事物总是由对立的两方面组成的,希望万事如意是不现实的。241、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是不容易的;友谊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理解去护理。 242、村野是我生命的摇篮,母亲是系着摇篮的绳索,任凭风吹雨打,岁月嬗变,它始终以一组强音,把我向生存的高层次鞭策。 243、记忆没有重量,它却既可以使人的精神压抑、迷惘,又可以使人的思想情绪振奋、解放;记忆没有评价,它却既可以让人的灵魂贬值、彷徨,又可以让人的生命意义升华、高昂;记忆没有体积,它却既可以让人的气量狭小、幽暗,又可以使人的胸襟坦荡、舒展;记忆没有色彩,它却既可以使人的心境苍白、忧伤,又可以让人的内在世界绚丽、辉煌。 244、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心怀善良的人,总是在播种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同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 245、真正的成功者,从来不会给自己留退路,相反,倒往往在山重水复中踏出一条新路来。虽遇挫折,但决不气馁;每次跌倒,随即站起;别人放手,他仍然坚持抓住;别人后退,他仍然奋勇前行。 246、生命是一支箭,你必须知道瞄准什么目标和如何运弓,这样才能把弓拉满,把箭射出去;生命是一艘船,你必须弄清到达的目的地和航行路线,这样才能把好船舵,不迷失方向;生命是一张网页,你必须知道书写的内容和如何敲击键盘,这样才能操作自如,绘好人生画页。 247、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而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是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而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而我有不老的风景。 248、大海的深处是平静的,花朵的一生是无声的,巍峨的山峦是缄默的。大自然中许多蔚为壮观的生命往往以沉默示人。 249、机智和美好的语言有时只不过是一种瞬时的智慧和淋漓的表达。但智慧和表达的本身并不证明结果,朴素的行动才是开在成功路上的鲜花。 250、认识一棵树,不需急着去看春天里的花,因为有一种事实叫做华而不实。你可以等到秋天,那时你去看树上的果实,果实是花的语言,也是树的注释。 251、是的,我平凡,但却无需以你的深沉俯视我,即使我仰视什么,要看的也不是你尊贵的容颜,而是山的雄奇和天的高远;是的,我平凡,但却无需以你的深刻轻视我,即使我聆听什么,要听的也不是你的空调的大话,而是林涛的喧响和海洋的咆哮;是的,我平凡,但却无需以你的崇高揶揄我,即使我向往什么,也永不会是你的空中楼阁,而是泥土的芬芳和晨曦的灿烂。 252、大河,自从你告别高山之母的那一天起,你就认定大海是你的报负,你的归宿,你的所爱。为了加入太平洋和大西洋那无比壮阔的蔚蓝色事业,为了把自己汹涌的情思连接那永恒的存在,为了亲吻拥戴太阳的那一派柔蓝,你竟奔走了数不清的路程,唱了千万载不倦的恋歌。 253、花儿是春天的诺言,潮汐是大海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世界因为信守诺言肃穆而深情。 254、只要你认识了自然这本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苦恼时有安慰。贫困时不贫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指南针。 255、世界的烦恼,生活的艰辛,冬天的单调和寂寞,花草树木的凋零,使我们的心时觉荒如沙漠。一旦看见一盆鲜花,一点亮色,就会像一泓清澈的泉水流入我们干涸的心田,使我们感到滋润和欢愉。 256、人有生理的青春,那是用年龄来衡量的;也有心理的青春,那是用思想来衡量的。有的人正当年少却胸无大志而暮气沉沉,年轻时就已经老了;有的人虽年华已老却壮心不已而朝气蓬勃。生理的青春是可贵的,如春兰秋菊,但它不能永开不谢;心理的青春也许更可贵,年老了却永远年轻,如苍松翠柏,可以傲对时间的风霜。257、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能弹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飞马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生活,是一条长河,奔腾不息,淘尽人间善恶;生活,是一艘起锚的航船,确定了航向,便不再畏惧狂风恶浪;生活,是一幕人人都可以做主角的戏剧,你刚舞罢他登场,尽显风流。 258、潇洒是一道恪守在每个人心灵中的美丽的风景。潇洒的内涵包罗万象:“采菊东篱下”是一种清净的潇洒,“胜似闲庭信步”是一种喜悦的潇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一种豪迈的潇洒,“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一种自信的潇洒,“独钓寒江雪”是一种高洁的潇洒,“不破娄兰终不还”是一种悲壮的潇洒。信口开河,油腔滑调不是潇洒,自吹自擂、相互攀比不是潇洒,挥霍无度、公款吃喝不是潇洒,高高在上、指手画脚不是潇洒,珠光宝气、浓妆艳抹不是潇洒,盲目从众、追逐时髦不是潇洒。 259、智慧是经验之女。经验如果任其如野马般乱奔乱驰,必成为单纯的黑暗中摸索。与其说是指导人的,毋宁说是使他人陷入昏乱。 怀疑是知识之父。怀疑如若任其如毒蛇般缠住一个人的心,必将使之成为窒息人的绳索,与其说是求知的发端,毋宁说是对天才的扼杀。 260、为你的母亲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海彼岸一只鸿雁,也许是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鲜花,也许是万贯金钱,也许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261、雏鹰只有离开温暖的窝巢,才能奋起翅膀去搏击那变幻莫侧的风云;马驹只有离开舒适的圈栅,才能扬起铁蹄,驰骋于烽火连天的疆场。孩子只有逐渐离开父母的呵护,才能逐渐独立踏上漫长的人生征程,去开创人生宏伟的业绩。263、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慨叹“人比黄花瘦”,但也高歌“死亦为鬼雄”;我喜欢悲风掀襟,又内怀热肠的辛弃疾,虽怀恋“金戈铁马”,但又“松窗竹户,万千潇洒”,我喜欢意志豪迈又沉郁峻峭的陆游,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又“位卑未敢忘忧国”。 264、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又是相同的。书能教你为人宽厚,心地善良,使你生出纯真、热情的气质。书能教你谦虚谨慎,持重内向,使你生出成熟、稳健的气质。书能教你自强不息,不畏艰难,使你生出刚毅、坚强的气质。书能教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使你生出深沉、进取的气质。 265、啊,山!在我远离故乡、远离你的时候,我依然能听到你一声声父亲般的呼唤。在我迷惘徘徊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女儿就应坚如磐石;在我骄傲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女儿就应虚怀若谷;在我怯懦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女儿就应勇往直前。 266、罪恶玷污了校园的净土,混浊了城镇的空气,黯淡了乡村的蓝天,搅乱了善良人们的心灵。友谊之火温暖了朋友受伤的心,照亮了迷途者前进的方向,驱散了孤独者心中的阴云,点燃了失败者新的希望。 267、春天从天外轻盈地飞回来,化作雏燕和云雀;春天从地里悄悄冒了出来,化作草叶和芽苗;春天从山间奔了过来,化作溪流和湖泊。春天化作一千一万种生命的形式,还化作歌声,还化作微笑,还化作温暖和美丽的色彩。121、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政客说:“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乞丐说:“是色味俱佳的美食。”商人说:“是源源不断的利润。”病人说:“是健康强壮的体魄。”囚犯说:“是自由自在的生活。”……看来,这个问题不会有统一的答案。我们只能说,一个人最需要、最喜欢的,就是最宝贵的。 122、你的奔放决定你的豪爽,你的沉稳决定你的塌实,你的柔韧决定你的忍耐 ,你的内秀决定你的精细。总之,你的性格决定你的生活作风和态度。 123、有的拓荒者是天生的冒险家,他将薄田变成沃土,将沙漠变为绿洲;有的拓荒者是浮浅的井底蛙,他在苍茫的大漠筑起一幢小楼,犁出几分贫瘠的农田。有的拓荒者是孤独的苦行僧,他背负仁爱,脚踩黄沙起行。有的拓荒者是放荡的行吟诗人,他浪迹天涯,以天为被,以地为床。 124、你也许不是最美丽,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是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125、成功人的周围,环绕着鲜花和掌声;失败人的前后,浸透着汗水和奋斗。成功的歌是用鲜花和掌声为音符谱成的乐曲;失败的歌是用牺牲和奋斗为号子写成的催人奋进的战歌。 126、长在北国的树木,之所以能熬过冬寒,不单因为冬天还有微微的阳光,更由于大地可以供给它们不断的暖意。 身处困境得人们,之所以能冲破难关,不单因为有外界的帮助,更由于内心必胜的信念供给他们无穷的力量。 127、我珍惜从茫茫人海中提取的人生养料,滋润我的生活,激励我的精神;我珍惜成功的经验,也珍惜失败的教训;我珍惜痛苦的回忆,也珍惜欢乐的时光;我珍惜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进程;我珍惜人生的每一次坎坷,每一次奋进。成功与失败,痛苦与欢乐,都将融进我的血肉,陪伴我去书写更充实的人生。 128、思考,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思考,是穿破未知障碍的利箭;思考,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一个人如果不思考,就不可能启迪智慧,求得真知,获得成功。 129、我梦想 ,驱驰于塞北苍茫辽阔的 大漠,在猎猎的朔风中,感受长河落日的情怀;我梦想,置身于江南小桥流水的小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味水村莺啼的情调。 130、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碾碎凹凸。没有废墟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也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 131、本来没有到无限去的方舟。可是,被禁止的,就有吸引力,好象在深渊旁边那样。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人类不管怎样渺小、无能,但是没有一个人不想尝试。 132、人生的每个阶段,乃至每一步都是美的。选择可能是伟大而又平凡的,过程可能是孤寂而又痛苦的,结局可能是朴素而又平凡的,梦想可能最终一无所获,但它能撑起你心中的一片蓝天。它们共同谱写了人生的壮丽诗篇。 133、人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不能经常地、果断地舍弃一些不该投入精力的事情,什么都渴望得到,时时,处处都劳心劳力,其结果只能是让自己失望。所以,生活需要经常地清点。 134、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或馥郁,或清淡,因为诚信,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或悲戚,或欢快,因为诚信,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丽,或黯淡,或素雅,或浓艳,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 135、有人认为,沉默是麻木,沉没是蔑视,沉没是昏睡。不,沉没不是这样。沉默是临产前母腹中躁动的胎儿,沉默是比赛前拳击手充满力量的双拳,沉默是严寒里芽孢中萌生的新绿,沉默是火山喷发前在地下运行的岩浆。 136、大自然是丰富多采的。它或喷涌而为泉,或积聚而为潭,或飞流直下而为瀑,或汇纳百川而为海;同是一座山,或拔地而独秀,或逶迤而苍茫;同是一棵树,或叶绿吐雾,或根劲而裂石;同是一个洞庭湖,或“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或“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同是一个长江赤壁,或“白鹭横江,水光接天”,或“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137、是伯乐,就让他去相马;是庖丁,就让他去解牛;是鲁班,就让他去弄斧;是华佗,就让他去治病。这就叫人尽其才。反之,是伯乐,让他去解牛;是庖丁,让他去相马;是鲁班,让他去治病;是华佗,让他去弄斧,那就是糟蹋人才。 138、受挫一次,对生活的理解加深一层;失误一次,对人生的醒悟增添一阶;不幸一次,对世间的认识成熟一级;磨难一次,对成功的内涵透彻一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想获得成功和幸福,要想过得快乐和欢欣,首先要把挫折、失败、不幸和痛苦读懂。 139、当春风吹开含苞待放的蓓蕾时,当婴儿呱呱坠地向人世报到时,它不声不响地走着,欢笑声不能使它停步;当秋风打落枯萎凋零的败叶时,当长者默默瞑目向人们诀别时,它无声无息地走着,悲叹声不能使它回头。这就是时光。 你随便抄几句
红楼梦与饮食文化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红楼梦与饮食文化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巨著《红楼梦》有大量精妙绝伦的对“吃”的描述。从第一回到第八十回,有名目的设宴庆贺近70次,约占总回数的85 %。其中重点描写宴席的场面,仅从目录上显示的就有:“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史太君两宴大观园”、“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开夜宴异兆发悲音”等。
《红楼梦》毕竟是文学作品,对饮食的描写大都是为塑造人物或推动情节服务的,只有对“茄鲞”的精致描写除外。《红楼梦》对“茄鲞”的整个制作过程——从用料、做法到保存,通过书中主要人物王熙凤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而且仅仅是为了写菜而写菜,这令很多人费解。
第四十一回贾母在荣国府宴请刘姥姥,面对满桌的佳肴,贾母偏偏叫王熙凤将“茄鲞”喂些给刘姥姥吃。刘姥姥尝后,坚决不敢相信自己所食的是茄子,后来在得到大家的肯定回答后,刘姥姥又吃了一口,并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籖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抄的鸡爪一拌就是。”凤姐陈述的这道小菜的做法,使得村庄老妇刘姥姥着实吓了一大跳,说:“倒得十来只鸡来配它,怪道这个味儿。”
“鲞”是江浙一代的方言。在浙江的舟山群岛,渔民们将晒后的干鱼叫作“鱼鲞”。宁波一带有菜肴叫“瓜鲞”。瓜与茄都是块状蔬菜,“茄鲞”可能由瓜鲞演变后传到浙江附近的金陵,故而曹雪芹将这道菜写入《红楼梦》中。“茄鲞”究竟是不是一道真实存在的菜,未有定论。但“红楼宴”中将此菜列入菜谱中,也有人真的根据王熙凤所教给的,如法炮制,做出了“茄鲞”,但完全不是滋味。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认为:“《红楼梦》的饮食,不在于‘仿膳’式的照猫画虎——画也难成;只在于体会它的精义神理,亦即中国烹饪的哲理和美学观。”“茄鲞”的食材是最为普通的食物,通过精致的搭配和调和,也通过器具的储存和巧妙的加工,而成为贾府拿得出手的“最高食谱”,也隐藏了中国最高食谱的奥妙。
中国饮食文化的奥妙之一:
最高食谱中所有的食材都不是珍馐奇品,既非龙肝凤髓,也非熊掌猩唇,而只是最为普通、极为寻常的东西。这些极其平常的食材,因为佐料和做法上用尽心思和智慧、使尽手段和技巧,从而成为上品甚至极品佳肴。中国饮食的最高境界是将最普通的食材做成最不普通的极品美食。食谱“茄鲞”虽为极品美食,但所有的食材却是极为普遍的,甚至冠名的“茄子”是最“贱”的食品。茄子的“贱”在于穷人也能吃得到、吃得起。但“茄子”又是最富变化的,穷人将茄子加盐后水煮可以吃,只能满足果腹之需,这样做的茄子谈不上好吃,甚至是难以吞咽的;富人做茄子的时候,加点油和佐料,美味程度也就提高了许多,但终极还不是极品;茄子作为大富大贵人家(贾府)的极品菜肴,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更为考究而别致的加工,因而成为一种极品。
这一奥妙也是中国人独特平等观的体现。中国的古代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人因为出身家庭、先天条件和成长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注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是不平等的。中国伦理设计了这么多的“不平等”,但是也设计了一条终极的平等之路,就是人格的平等。人格的平等就是人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机会成为道德的善人。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多次有这种“人格平等”思想的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整个贾府的荣华富贵都是建立在一位仆人的`忠心救主之上。宁国府里的焦大“从小儿跟着太爷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可以说,因为焦大一个人的努力,救活了太爷,才有了后来整个贾府的富贵荣华。曹雪芹对此的设计,也是其人格平等思想的体现。
从“茄鲞”谈《红楼梦》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奥妙之二:
每个普通的食材都参与了极品美食的制作,获得了作为实体存在的地位。在“茄鲞”的制作过程中,每个最为低贱、最为普通的食材都参与了制作过程,“茄子、“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下’、“各色干果”等等。在“茄鳌”中,每个食材都是平等的,而且只要通过精心制作,每个低贱而普通的菜都可以成为一道精致极品的菜肴,虽然此时每个个体都淹没了自己,而只以整体的方式呈现出来,但是通过实践达到完美的主动权和责任感都是平等的。因而,刘姥姥品尝“茄鲞”的时候,说:“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茄子。”刘姥姥作为智慧的村妇,虽然对此极品菜肴的评点粗俗、浅陋,但是曹雪芹正是要借刘姥姥这一普通的农村的老妇之嘴,说出中国菜品妇孺皆知的典型特质。所谓菜肴极品,就是不同的食材,同时共存而相互调剂而达到整体的和谐,美味的整体就由许多单个的食材组成“茄鲞”中荤素搭配,菌菇类、豆制品、干果共同参与,鸡汤、香油、糟油一齐“出场”,最后,“茄子不像茄子”,每个单一物都烙上了实体的印记,浸润了实体的味道,这就是中国餐饮的“和”文化,也才是极品菜肴应具备的特征。
当然《红楼梦》饮食文化中的“和”不仅指各种食材在味觉上搭配,也指菜与菜之间的色彩的调配。如宝玉生日当天,柳家的在百忙之中做了一顿午饭。春燕走来揭开那饭盒子看时,只见“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碗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瓢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的绿畦香稻粳米饭”。粉色的虾丸汤、红色的胭脂鹅脯、白色的清蒸鸭、黄色的奶油酥、碧色的梗米饭,恰是一幅着色别致油画。
“和”是中国人伦理思维,是先贤们对政治秩序和理想人生的最高追求。中国人和谐思想理论建构严密,且关照日常生活,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动中。中国饮食不但具备了完美的物质形态,而且构建出很高境界的精神形态,这个精神形态可以用一个‘和’字来概括”。一定程度上,是食物给予了思想家灵感,古代思想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了“和”的哲学。中国饮食的“和”,与西方饮食中的“分”相对应。中国菜,讲究五味调和,讲究火候和工夫,反映了中国农业社会慢文化的主要特征。而西方的三明治,其做法就是简单叠加,通过“夹”,面包和鸡块、火腿“组成”一个汉堡包,但原初的食材的味道并未发生任何改变:面包还是面包,鸡块还是鸡块,火腿仍然是火腿,三明治是典型的原子式的组合。
中国饮食文化奥妙之三:
不仅重视菜肴的内容,也注重其形式,将最为世俗的饮食与高雅审美相融。“茄鲞”中特别重视对形的要求:茄子要求都切成碎钉子,这些碎钉子不能是松散的状态,要求“用鸡油炸了”,形状上也讲究搭配,块配块,片配片、丁配丁、丝配丝,因而,即“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以搭配油炸后的茄钉子。这种“形”不仅是形状,还包括各种食材的形态,如所有的“钉子”要用“香油一收’,‘糟油一拌”,要吃时拿出来,还有用“鸡爪一拌”。“茄鳌”中对“器”只提及了封严“茄鳌”用的瓷罐子,这是制作“茄鳌”的必不可少的器物。虽然,对盛“茄鲞”的器皿未提及,但是对于贾母看中的,做工如此烦琐、如此精致的食物,所配器皿只能留给读者想象了。倒是第三十五回中,贾宝玉被父亲毒打了一顿,贾母和王夫人都非常心疼,问想吃什么,宝玉提出要吃莲叶羹。莲叶羹也是贵妃贾元春归省时吃过的一道汤菜。莲叶羹的准备工作相当烦琐,要用银器将和成团的米粉的“汤模子”制成各种形彩屯“汤模子”装在小匣子里面,共有四副,“都有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有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莲花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样,打的十分精巧”。连一贯有见识的薛姨妈都说:“你们府上也都想绝了,吃碗汤还有这些样子。”于情节本身看,那倒是实实在在的吃,曹雪芹在此处,写出了对烹调器具的无尽讲究。
“道”“器” 之争,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的争论。不仅儒释道各有论述,且儒家内部也意见不一。《易传系辞上》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唐人孔颖达《周易正义》中,提出“道先器后”:道是无体之名,形是有质之称。朱熹将“道器”关系转变为“理物”关系,提出“即形器之本体而离乎形器,则谓之道;形器而言,则谓之器”。夫之从人文主义的视野提出了“治器显道”。“道”、“器”、“形”之争,中国的饮食文化不得不参与其中。人们对美食的评判,既有着共同的味觉判断,也有着强烈的个体差异,因而,绝妙的饮食是先于有形之物的“道”的领域。器,最初指皿,“皿,饭食之用器也”。饮食用具的法器化,是文明一个重要特征,以隐见著,以器明道的传统观念的形成都与此有着直接联系。而中国的烹饪十分讲究形的展示,孔子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说法,所说的“脍”。《红楼梦》饮食文化中很好地阐述了“道”“器”“形”相依相存的关系,为“道器”之争提供了最具有说服力的解释。
你的问提回答如下:本文章下载于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话题1:自我认识和别人的期待 材料加工: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其他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人仕吗?是否忘了《与山涛(山巨源)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己经向所有人宣告了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2004年高考重庆满分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节选) 话题2:心灵的选择 材料加工: 历来最为矛盾的便是文人,他们似乎生来就进行着心灵上的选择,在进与退之间,在生与死之间。 魏晋出英雄——历史学家如是说。 我不知道在别人心目中嵇康算不算英雌,但从他的每一次选择中我断定:他是个英雄。 嵇康也许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于俗,不慕于官,过着白己田园隐士的生活。一代名将钟会,慕名往谒,结果被拒之门外。钟会在临走时,没忘记恨恨地瞪两眼。于是嵇康便上了刑台,理由是谋乱。行刑前,执刑官问他还有何话说,他抬起头,看着台下三千太学生稽首向着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司马昭也看着嵇康。嵇康知道,以他的名望,只要向司马昭说一句恳求的话,往后则皆大欢喜。他的心在动,心在痛,屈服吗?不,他知道自己并没有错。于是他说了句:“把琴拿来。”……他勇于赴死的从容给了历史一个隽永的背景,那已成绝响的《广陵散》余音绕耳,嵇康是在尊严与生命之间做出了令人回味的抉择。 若干年后,我们会说:这是最令人回肠荡气的选择!(2002年高考山东优秀作文《心在刃上选择》节选) 话题3: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材料加工: 沙漠上的狂风刮过古堡的废墟,书本中妄自描述着空中花园的美丽,人们希冀希冀着听到消逝已久古乐的音律,时光带走了古文字的意义。历史的车轮缓缓轧了过去,轧碎了多少文明古迹。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相信古老的文明也能在今天重现。 昔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临刑之前叹息:“《广陵散》从此绝矣。”一部名曲就这样失传了。当真是“后不见来者”。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现代人就将再次听到这千古绝唱,嵇先生之记忆即是现代音乐家的曲谱。(1999北京市满分作文《重现文明再创辉煌》节选) 话题4:包容 材料加工: 嵇康的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一方面嵇康不能容于人,另一方面嵇康不能容人。山涛让他当官,是善意的,他却气得要死,认为对方侮辱了自已,可就是这个山涛使他的儿子没成为孤儿:钟会非常崇拜他,想和他交朋友,他连正眼都不看一眼,这其实就是嵇康心胸狭隘的表现,不能像大山一样包罗万象,不能像大海一样海纳百川。 有人说,这是嵇康天性自然的执着。天性是什么?天性就是包容。而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统治者也没能容得下这样一一个知识分子,把他作为一个异己给消灭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话题5:家庭教育 材料加工: 凡人们的言论、思想、行为,倘若自己以为不错的,就愿意自己的朋友都这样做。但嵇康不这样,不愿意别人来模仿他。嵇康,一看他的《绝交书》就知道他的态度很骄傲的:但我们看他做给儿子看的《家诫》——当嵇康被杀时,其子方十岁,算来当他做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的儿子是未满十岁的——就觉得宛然是两个人。他在《家诫》中教他的儿子做人要小心,还有一条一条的教训: 一告后辈要立志,志之必坚。 二告后辈要“见义而作”,赈灾济贫。 三告后辈要慎言。 四告后辈要少欲,要宽容谦恭,要有涵养。 五告后辈不要打探他人隐私。他说:“凡人自有公私,慎勿强知人私。” 六告后辈不要受人之馈。他说:“匹帛之馈,车服之赠,肖深绝之”,因为“常人皆薄义而重利”,别人主动向你破财献礼,则必有所求,必图回报,这是“君子之所大恶也”。 我们就此看来,实在觉得很稀奇:嵇康是那样高傲的人,而他教子就要他庸碌。因此我们知道,稚康自己对于他自己的举动也是不满意的。只是因为他们生于乱世,不得已,才有这样的行为,并非他们的本态。 所以,后来被山涛推荐而做官的嵇绍,成了一个为皇帝忠诚保驾的驯臣。 有一次晋惠帝兵败被困,文武百官纷纷逃散,惟有嵇绍衣冠端正地以自己的身躯保护了皇帝,死得忠心耿耿。(《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节选) 话题6:自虐 材料加工: 自虐,实际上是精神的流亡,是精神苦闷的象征。魏晋士大夫的一个倾向是服药、喝酒、身上多虱,这与其说是隐逸、潇洒,倒不如说是这些部含有自虐的成分。他们追求精神自由,追求高古的人格,不愿与当时的社会达成妥协: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生命的能量只能向内转,通过自虐式的感官刺激来获得暂时的宣泄和解脱。嵇康作为一位与时代相悖的人,他承受了太多的精神压迫与打击,他别无他法,只有把常常饮酒、服药、装疯等自虐形式作为自我拯救的方式。在精神苦闷之际,用药酒等刺激感官,借酒杯来浇心中块垒。这也是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方式。 话题7:坚持自我 材料加工: 其实嵇康是很有才气的一个人,所以山涛就推荐他出来做官:但是按照嵇康的性情他是不愿意接受的,于是嵇康就要和山涛绝交。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到嵇康的性格是很矛盾的,因为嵇康当初说“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 自己认为最好的朋友,就因为这样就结束了来往,也可以看到嵇康是把他自己的本性看得极其重要的,不容他人干涉。嵇康的行为不是因为按照什么现成的规矩去行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他的本性,所有这些都是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体现。 话题8:路 材料加工: 嵇康啊嵇康,愤世嫉俗,绝望了这社会的一切而毁坏礼教者是你,“非汤武而薄周孔”者也是你,你呀你,你可如何让司马氏安于枕席?你的一腔忠愤却无人知,只好寄托于手中的铁锤——第一锤,砸平世间不平事;又一锤,大泄胸中之悲郁;再一锤,以警醒生前身后千年万年所有的炎黄子孙:看一看,我生活在怎样一个世纪?“砰砰”锤声中,钟会来了,你并不理睬,只抛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一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于是你抛锤仰天大笑:“哈哈……吾非汤武而薄周孔,看你何名篡权柄!”这一笑,惊掉了司马昭手中的玉杯,杀机顿生。 人说你毁坏礼教,不事孝道。“冤哉!”一千七百年前那没有发出的呼喊,就让我替你喊出吧!或许,这有悖于你不屈的性格,但那是在路人皆知司马心的时代,这是称那个“冤”字己完全被世人理解的时代。我知道你表面上毁坏礼教,实则是激愤于挂羊头卖狗肉者之流(如司马懿)的胡作非为,激愤之极而转为不言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礼教!其实啊!司马懿何尝是孝子?可司马氏就是以不孝为名杀了你。悲哉!“阴阳易位,时不当兮”,屈子几百年前的这一悲吟,不幸却又应验在了你的身上。(《哭嵇康》节选) 话题9:交友 材料加工: 冤哉!嵇康! 再不见你纵酒之豪情,再不闻你打铁的锤声。一壶酒,浇铸成你狂放的本色:一把锤,锻造了你铁样的个性。如此本色,如此个性,才成就了你的一生。 你“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在你的眼中,这世界应如你杯中之清酒,无尘渣毫粒,无腐臭之气,而是清冽如流玉之晶莹,甜香赛芝兰之悠长。可遗憾的是,翻遍一卷《中国古代史》,你的名字却印在了最昏晦的那一页:满眼是野蛮的屠戮,满耳是大众的悲鸣。其时,有明哲保身者,更有持“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陋志者。你“常谓之知言”的山涛,此时便弃你而去,留你一人痛饮苦酒:“美酒今以之驱愁,良友兮不可不慎求。人之相知兮,贵识天性,曲者不以为桷兮,诚不欲以枉其天才。”面对山涛的诱荐,你嬉笑怒骂,接舆狂歌。一纸《与山巨源绝交书》阻断了后路,更逞了淋漓之快意,成就了后人敬仰之声名。(《哭嵇康》节选) 三、成品展示(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 正义的选择 一片竹林,一把古琴,一个遥远的年代。夕阳西下,那个坐在地上,对着夕阳弹琴的影子,赫然印人我的心扉。他的琴声低沉而又高亢,快乐而又悲凉,流露出无限的孤寂。他,一个孤高绝伦的隐士,一个丝毫未被遗忘的才子,在这夕阳下深深地体味人生…… 他内心的焦灼与热烈在这恬淡的竹林中丝毫没有消散,反而在这时起时落的琴声中得到完整的体现。他静静地聆听着自己的琴声,感到无比的欣慰。 那是一曲几成绝响的妙曲:一个年轻的侠客,为报杀父之仇,一剑刺死了仇人——那个不可一世的国王,自己也毁容自刎。听吧,高亢代表着刺客矢志不渝的决心,雄浑流露出毅然赴敌的沉勇,激荡显示了拼死战斗的壮烈,委婉透露出一丝的悲凉与赞叹。这就是嵇康的《广陵散》,那绝世的《广陵散》。 嵇康是隐者,但他又是不甘沉沦,不屈地与司马集团斗争的战士。他像一只卓尔不群、傲立(又鸟)群的野鹤,又像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夕阳的余辉,把他的心照得如同明镜:欲隐而不能隐,欲退又不能退的境遇,使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他本可以选择退而自全,但文人的良知告诉他不能违背正义。他蔑视权贵,带着一丝嘲讽的口吻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闻而去?”为了这种正义,他可以抛去一切:名与利,甚至于生命和友谊。那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不是最好的证明吗?尽管人生短暂,他不知何时能看到司马氏的没落,然而,他还是义不容辞地卷入了朋友吕安的风波。他本来想什么事都不问,只打他的铁,种他的菜,可是却有人用卑鄙的手法来从他身边夺走帮他种菜的人,他再也不能沉默了,于是他选择了正义,站在了被告一边,自己也成了被告。 刑场上,他最后一次弹响了《广陵散》,无数的人被他的琴声所感动。而你可知道向秀的思念?夕阳西下,他的小车经过你旧时的小屋,一切如旧,竹子依旧翠绿,夕阳依旧把它的余辉洒满整个庭院,只有那个对着夕阳弹琴的影子,却为何不见?那首感人至深的绝响为何不闻?向秀的孤寂,更向何人说?只有那晚来的凉风夹带着辽远的笛声,吹过残败的墙垣,呜呜作响,似乎在回答他的心语。 嵇康的影子终于在风中找到…… 话题1: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材料加工: 人是感情的动物,然而感情并不是放在天平上的,它有倾斜,有侧重,在这种不客观因素指导下认识事物,势必也有倾斜。中国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当政,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长河中,被一-些卫道士们认为违反天理,违反人理纲常,然而,这些评价公正吗?显然不。 武则天当政期间,知人善任,提倡有识之士自荐,并广开言路,重视发展经济。在她统治下,唐朝经济继续朝前发展,之后便出现了“开元盛世”,难道这些违反天理了吗? 然而,面对古人,封建卫道士在感情上亲近封建伦理,尊崇封建道德,所以否定她;而我们站在历史长河上,用理性的思维去认识这件事,所以能给予正确评价。这便是根据感情亲疏判断事物的片面性,不准确性。(2003年高考安徽优秀作文《莫让感情蒙住双眼》节选) 话题2:相信自己 材料加工: 我认为,武则天是聪明坦荡的,她由一个宫女成为一个女皇,干了那么多石破天惊的大事,主宰了46年的江山,却在自我评价上留下了一张白纸,也拒绝了别人在她的墓碑上对她歌功颂德。 “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生前事”是最重要的,它意味着使命感和责任感;至于“身后评”,那是后人的事,褒贬“于我何有哉”?武则天和曹操都是这样的历史人物。如果他们在“担当生前事”的时候就想到后人会对自己如何评价,思前想后,诸多顾忌,就可能会束缚他们的手脚,使其不敢大刀阔斧地行事。而这也正是他们最大的悲哀。(2004年重庆市高考优秀作文《相信自己》节选) 话题3:感情和理智 材料加工: 有人说,女人是靠感情生活的动物。女人永远离不开感情,女人更珍惜感情。一个可以为了事业而放弃感情的女人,又会怎样呢?我个人的回答是:势不可挡。有一句话说“只要有了仇恨,一个女人可以扳倒十个男人。”但我看,只要没了感情,一个女人足可令百万男人低头称臣。 漂亮是女人天生的幸运。在有智慧的女性手里,更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宝剑。如果在这以男人为中心的世界里,女人想要出人头地,就得充分运用这把宝剑。一个女人若能像一柄剑那样冰冷无情,雪亮锋利,却又外表美艳,楚楚动人,就是想得天下也并非不可能。 而武则天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漂亮,有野心,工于心计,最出色的地方就是无情。她才是女人里面的“独孤九剑”!美貌+野心+多谋+无情=天下无敌!她为了坐上皇位,前前后后一共杀了四个亲兄弟,一个亲姐姐,两个亲儿子,一个亲甥女,这种“剑法”,简直让任何枭雄也要瞠目结舌,自愧不如。你说,这个放弃亲情不谈爱情的女人厉不厉害?(《武则天和南丁格尔》节选) 话题4:宽容 材料加工: 《唐语林》卷一中有一则武则天和骆宾王的小故事。骆宾王在他刚成年时,正好遇到徐敬业在徐州造反,于是便作了著名的《讨武曌檄》,臭骂武则天,后兵败被杀。武则天看到“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意指武则天用花言巧语诱惑了皇上),一笑了之,及至读到“一抔之土末干,六尺之孤安在?”川意指高宗刚死,坟土末干,武则天就篡夺了王位,如今太子又在什么地方呢?),她很不高兴,对左右埋怨说:“宰相安得失此人!”(宰相怎么没注意到这样的人才!) 骆宾王死后,武则天找人寻访他的作品,找到了十卷,“盛传于世”。 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入狱,写了《在狱咏蝉》,说:“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他死后,决没想到“表”他“心”的竟是他的头号敌人!武则天的肚量,由此可见!(《笔伐》节选) 话题5:无字碑 材料加工: 墓碑,是中国一种特殊的文化宝库。历史学、考古学要研究它、利用它:在文学、书法艺术方面,墓碑同样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树碑立传,自古以来已成惯例:然而,唐代女皇武则天却为自己立了一块不书文字的无字碑,此碑至今还在乾陵武则天墓旁。 其实,无字碑并非无字,如果仔细观察,上面密密麻麻刻了许多文字,这全是宋、金以来人们因“无字”之憾而添补的题识。女皇武则天对唐高宗树碑立传,为何对自己树碑而不立传呢? 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武则天无字碑之谜》节选) 话题6:评价 材料加工: 武则天,一代女皇,中国历史上亘古一人。那么,如何评价中国古代封建zhuanzhi社会出现的这一位不同凡响的女性?暴君乎?明主乎?风流女皇乎?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武则天有可以肯定的地方,也有应该否定的地方。武则天当政期间,贞观以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仍在继续:在处理唐高宗去世前后的复杂局面中,她表现了不平凡的个人才干:就纳谏和用人这两点,连许多具有封建正统思想的人士,都为之赞叹不已。但是,武则天的消极面也十分突出。她为了巩固个人的地位,任用酷吏,也曾滥杀无辜,崇信佛教,奢侈浪费。特别是统治后期,朝廷政治日趋腐败,形成一批为武则天所纵容支持的新的特权贵族。最终导致武则天被迫交出权力,还政于唐中宗。她知道对自己的一生,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碑文写好写坏都是难事,因此决定立无字碑,由后人去评价。(《一代女皇武则天》节选) 三、成品展示 无字碑上的智慧 公元705年底,一代女皇武则天走完了她功过参半、荣辱参半、是非参半、褒贬参半、毁誉参半的一生。她的一切,无不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笔下永远的传奇。各种版本的正史野史层出不穷,各个时期各个影视剧种的常演不衰,各大明星名角儿的争相垂青,无不阐释着她的传奇,她的不凡,她的史学价值、文学魅力、艺术生命。 溺女,浸透着多少他人无法体会的辛酸与无奈?灭子,隐含着多少世人无法体谅的悲凉与痛楚?摄夫,郁结着多少常人无法体悟的失望与恨铁不成钢?宠张,苍凉着多少后人无法体味的孤寂与失落?垂帘,昭示着她足以令朝臣汗颜的谋略与胆识。称帝,昭示着她令男儿仰止的威严与气度。改元,昭示着她欲与先人试比高的雄心与决心。一个曌字,昭示着她常人无法企及的豪气与霸气。一尊无字之碑,更昭示着她令世人无法企及的智慧与卓识。 自古碑者,或文或画,或庄或谐:或洋洋千言,或寥寥数语:或歌功颂德,或说罪道过:或祭颂逝者,或警示后人:或浅显直白,或深刻隽永,莫衷一是,不拘一格。修陵筑墓,树碑立传,文过饰非,以求不朽,古今中外,无论尊卑贵贱,无不孜孜以求。有谁想到过立一尊无字之碑?武则天就在她给后人韶下的这个千古之谜中,享受着后人永远的关注与探究,猜测与好奇,祭奠与唾弃。 这偌大的空白就是她智慧的写照。她苦难奢靡、苍凉悲壮、磅礴恢弘、辉煌跌宕的一生,岂是一段碑文所能述说得完,一块石碑所能记载得下的?她的荣辱,她的功过,她的幸与不幸,又岂是他人所能体会得到参悟得透的? 石头再硬,也有被风化的一天。碑面再大,也有一定的厚薄长短。碑文再长,也有完结词穷的时候。有的人,把名字刻人石头,想‘不朽’,结果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难道武则天早就先知先觉了?无作有时有亦无,有作无时无亦有,难道武则天早就参透悟透了? 无字,方能不朽:无言,方能万言。 此处无字胜万言!无字碑,书写着武则天人生最后的精彩,千百年来,栉风沐雨,历久弥坚。这,就是武则天的不凡。话题1:自我认识和他人的期待 材料加工: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视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肯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人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都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2004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节选) 话题2:换一种角度 材料加工: 其实,庄子错了,他忽略了鱼的处境,既然是泉己干涸,鱼相处于陆,那么它们只能靠相濡以沫了,又如何能够各自游走到大江大湖呢?而即使有那样一种万一的可能,在经历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的艰辛后,哪尾鱼还能够摇摇头,甩甩尾地将那样一种刻骨铭心的情境忘却? “相忘于江湖”,又岂是一句话那样简单?所以更多的人们仅记住了庄子蕴意相濡以沫中相互依靠、相互偶依的内涵,而宁愿忘却那句相忘于江湖。 忽然了悟,世间美丽的词其实很多,但是它们表现的不是表面的形式,就是飘忽的意境,而形式与意境却是最容易风吹云散的,相濡以沫却是一个过程,因为不易,因为难得,才更显其境界的深远,韵味的绵长,也因此才会成为生命中愈嚼愈美的词汇。(《夏日黄昏》节选) 偶翻《庄子》,看到了这样一行话: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由庄子看来,在一个几乎没水的地方,两条鱼只能相互呼吸一些湿气和水泡,与其这样,不如各自游走,在大江大湖中互相忘却。 话题3:魅力 材料加工: 庄周先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等可爱的人物,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尽的人格魅力。很难用一种中规中矩的评价来概括他的一生,我们未尝不可说,庄周是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师,是故事大王,是逻辑学家,是心理医生,是穷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高手,是藐视权贵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隐士,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绝的辩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田园诗人,是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者,是喜欢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是濮水边的渔翁,是田间的歌者。这一切,都不足以窥见他生前的点点滴滴。他本人也自命不凡,在他眼底下,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叽叽喳喳、跳跃扑腾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猪猡,文人学士则如争吵不休的猴子。读读他笔下大鹏和小鸟的比喻,河伯与海神的对话,以及井底之蛙的设喻,便可见他的胸襟。(《忙里偷闲读庄子》节选) 话题4: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材料加工: 大地有高山和峡谷,人间有高尚和卑下。人世中充满着七情六欲的烟和雾,一切亲情、友情、爱情……犹如四面八方的风笼罩着这个烟雾交错的世界。立于天地间,谁能够脱离红尘的牵绊,谁能抛开一切俗念?古今中外又有几人能够穿越感情的烟雾?像庄子的豁达与放逸吗?像屈原的忠诚爱国吗?虽然庄子能与鲲鹏为友,能穿透世间有为的境界,但他却无法脱离尘世的纷纷扰扰。屈原放弃一切而忠诚于国,却赴清流来保全自己的清白。庄子和屈原都把自己放在广阔无垠的宇宙外层,却不知在他诞生之日,地球上的灰尘己把他们都打上了人间的烙印。于是,无论怎样去俯视这宇宙,都是带着感情的牵绊,仿佛地面有无数的线牵连着各处器官,你又如何能够把这层烟雾拨开?(200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感情和认知》节选) 话题5:买镜 材料加工: (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在如此清贫的生活之中,仍保有一颗宁静之心的人,非庄子莫属。在功名利禄、宦海烟云的俗世几经浮沉,惟有庄子,常常磨洗那片心灵的明镜,才不致被滔滔的官场蜗角虚名所动,始终保持一颗善鉴万类的赤子之心。(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明月为镜,昭然我心》节选) (二)心有明镜,活得超然。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他能冯虚御风,他是圣人,是神人。身居青山笑王侯,他扔下了秕谷足以塑成尧,塑成任何明君,他超然了。心中的真理,化作明镜,倒映了他一身神清气爽。(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心有明镜》节选) 话题6:人文素养与发展 材料加工: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泰然,以及一副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虽然我们不能达到伟人的高度,却可以构建自己的伊甸园。 构建精神的伊甸园 ——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苹。(2004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精神的伊甸园》节选)项羽“提供”的作文素材(伊情雨的文苑) 素材1: 项羽攻入函谷关后,拥有大军四十万,实力强大,士气正旺,颇为自负。“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以为刘邦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鸿门宴上坦然接受刘邦恭卑的谢罪,其傲慢轻敌的思想最终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运用角度: 轻敌思想要不得,在任何时刻都不要忽略了对手的存在;要尊重对手、警惕对手,对对手不能过于傲慢自负。 素材2: 范增向项羽进谏,刘邦“其志不在小,有天子气,急击勿失”;项伯却劝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羽对此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没能正确对待两人的不同建议。 运用角度: 要善于采纳别人的建议,择其善者而从之;对待不同的意见自己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 素材3: 在项伯的劝说下,项羽放弃了原先攻打刘邦的计划;鸿门宴上,范增几次暗示项羽要杀死刘邦,项羽默然不应。 运用角度: 做事不能优柔寡断,患得患失;果决才是做事应有的态度。 素材4: 鸿门宴上,刘邦卑词“谢罪”,项羽便非常坦率地说出告密者是刘邦手下曹无伤,致使曹无伤被刘邦诛杀。 运用角度: 坦诚是有条件的,对敌人坦诚相待只能被敌人所利用;为人处世,必要的时候还是要有点城府和心机;要保守秘密,保护投诚者,才会吸引更多人敢投靠自己。
在客观世界中的自我认知 ——正确的自我认识【摘要】在N年前的某一天,他带着无意识来到了这一个需要意识去认知的世界,这一个他至今仍生活于其中的世界。这是一个丰富的,与其他所有人平庸的日常完全不同的世界——在他看来,在他的个人生活中,从来没有要苦心经营什么,也不追求什么目标,即便有也不是必须或是情非得已的事。生活是非理性构成的,所以主体有去对客体的不断认知的好奇。【关键词】客观世界;主体意识;认知一、 世界的事物客观存在2008年日本籍诺贝尔奖获得者益川敏英对英语的学习,在他看来无论怎么努力,都提不起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许他确实耗费了他正常学习英语的精力和时间,但仍然学不好;也许他仅仅只是做了体力劳动,在他个人认知中,觉得已经足够努力的去学习英语了,但也许他还琢磨不到学习英语的技巧和规律。在他的想法中却没发现其实他还是不够“努力”。认知即为个人价值观在形成过程中,或是已定型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他发生在人的大脑思维中,取决于所生长的环境、所接触的事物(并对事物本身特征所有反应)以及某些思维或想法因为某些事而得到加深或巩固。一般来说,从个人角度,这只是习惯性的真理,而对于他人却并非如此。认知的差异丰富多彩,主要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对自我的认识。比如两个人对同一事物持不同观点,即为他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差异,当然尽管想法有差异,但仍无孰对错;若A在背后说B的坏话,或是B知道A对他有不满,即为A客体存在的认知与B对自我认知的差异,当然也是无孰对错。关键是要知道,或者的或是死了的东西就是客观存在的物体,存在不一定要被改变,且不一定能够被改变,而部分不受主体意识控制的客体就不会因为主观意愿而稍有变化,即便有变化也是因为客体要遵循其发展的自然规律罢了。哲学史什么,西方哲学史给出了一条我比较赞成的定义:哲学是一切科学的世界观及方法论,因为他必须综合并且给我们广泛意义上生活与奋斗的智慧。而哲学家即为从事与勘探生命的意义和经常参与按照这种意义按照生活的斗争。所以哲学看起来似乎是让人们更理智的人认知自己,从而更好地改善我们的生活,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益川敏英认为自己怎么努力都学不好英语,然而他的教授却只是很简单的给他说了学英语的重要性,但这一重要性在教授看来是必不可缺的“重要性”,同时也被大部分人的经验证明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性”。教授对此深信不疑,是建立在他对可以世界的认知与对自我的认知毫无冲突或是矛盾不大的基础上,因为他这么想,所以他这么做,因而他会这么对益川敏英说,一切也就顺其自然了。就我而言,认知是源于忠于人思维的想法,它并没有对与错,除非之后自己又反驳了自己,那么被他反驳的观点在他的认知世界里就属于错误的,而在其他人的认知世界里未必是错的,也未必会存在。一个问题对应的应该就是一个认知领域。在所有分散的、部分的和个体的事物中,某一个领域的开拓和泯灭都是人赋予的全部意义。就像也许一场无关紧要的谈话或是一部对于人来说没有任何哲学道理含义的电影,抑或是一部小说的阅读,都会对我的认知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会从外界得到一种力,在认知领域为推动力,因为一旦认知开始发生,就会在认知领域有显现,然而这一切的发现都来自它内在的无限性。但无论所有的哲学理论,所有的认识论怎么解释,他总是有一种意识,认知不是凭借智力,也不是凭借服从固有法则的理智,而是凭借精神力量的总和,同时还依靠意义占据上风的意志,依靠高度紧张的激情。哲学认知的源泉——是精神的整体生活、精神的体验。其余的一切不过是次要的补充。痛苦、快乐和悲剧性的冲突——是认知的源泉 。认知除了带来喜悦和解放,当然它也带来了痛苦,因为认知通常是幻想的揭露和失落。许多事物在认识它们之前是有趣而吸引人的,而对生活过多的认识,对世界更多的认知后却又令人感到忧伤。所以,人们对许多东西并不想看得那么清楚,那么亲近。但是我们生活所充满的虚假幻想然人崩溃,即便是事物已经客观存在,是一种独特的认知论,可以用它来深化我们的整个生命,尽管他还不能形成体系,但可以相信他存在的合理性,并通过实践来验证它。别尔嘉耶夫在《自我认知》中说:客观世界是客体化的结果,主题在课题化的世界中不可能接触到可以被认知的东西。作者还将其表述为一个悖论:主题的东西被客体化,客体的东西被主体化,因为是上帝的创造,客体是主体的创造,主体是本体,客体是现象。二、 客体世界中正确的自我认知在“我”之中,认知的行为和认知的对象是统一的,我的个性不是像是终于被的,而是我自己创造的;当我认知我自己是,我也就创造了个性,首先是我的行为。希腊是哲学史的开端,当然也是人类开始自我认知的开端。在整个哲学思维的历史中,人们一直以来都是关注自我认知,将其看作认知世界的途径。但自我认知是怎么回事呢?是个唯一的,不可重复的,具体的人的自我认识。这是认知和关于认知的所有。自我认知的主体是理智,而普通的理智,他的认知对象一般是任何主体。共性的去认知共性的东西,个性的去认知个性的东西。认知自己的人本身也逐渐变得模糊不清,最终很可能就只剩下普遍的特征,而非个性的特征。苏格拉底哲学的起源于“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这也就是苏格拉底在客观世界中的自我认知。在进行“认知”这一行为的我本人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存在性并非是我能正确认知的对象主体。比如,当我在内心美化自己时,我觉得自己显示出的是一种优秀,但当其他客体对我的认知进行否定时,也许我的这一种认知就在一步步地被削弱,或是被加强而不变——即当我没有抵达我内心的终极,没有到达我内心的最深处,每一次的自我认知都会有客体化的可能。所以一直以来,我是在激励塑造我习惯了的形象,但却偶尔会与我本身的形象冲突。于是又开始塑造自己模仿出来的形象,也就是制造了关于“我”独一无二的故事。有时我激发了对自己的厌恶,憎恨自己,但我同样在对这个激发了对自己的厌恶的形象加以客体化和进行模仿。或许,我曾经美化自己,为了别人所谓自己形象的客体化,或是对他认知的客体——我进行模仿。而最大的事实是存在于纯粹的主题中。尼采在《善恶的彼岸》 中说到:“我们还能描述什么?呜呼!永远是哪些股为何腐烂的东西” 。在我的思想和思维的语言表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对应性——这是普遍正常的人的大脑。就像有人问我,去爬了泰山回来感觉怎样,我会不假思索的回答说:“接近山顶处十八盘的阶梯很陡,山顶的日出和日落很美。”这确实是我内心想要回答的话,但却不是主要的,因为其他的比如黄山、华山也是如此这样,我的回答只是条件反射的应对,却没有与我真实内心的想法统一起来。也许也是时间和记忆欺我们,我却对它没有察觉。当有一个男生对一个女生说:“我喜欢你,你喜欢我吗?”女生回答说:“喜欢(或是不喜欢)。”难道她真的知道自己内心是喜欢或是不喜欢吗?她有对自己做了问卷调查,或是问过旁人,她的内心有多大一部分是喜欢,多少一部分是不喜欢呢?希多布里昂在回忆录里说到:“在某种程度上,他用了写作时出现的情感来替代它所叙述的那些实际体验的情感。”就此来说,人成了一种不自觉的狡猾和不够坦率的存在——而这却又是人不能主观完全绝对控制的。存在是存在着的真理,它不同于世界,不同于世界上的一切,但它应该是启示性的,是人性化的,也许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或许会同时犯下许多的罪孽、弱点和堕落,但还很有可能会愉快的感受到的是:它属于渴望和渴望真理的人,这就是认知中唯一与我相关的 。
中医养生主要是通过各种 方法 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疗活动,那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该怎么写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
一、养生之要,首当养心
中医认为,心者,五脏六腑之主。心主神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然出之于脑,实赖心脏所主宰。心者,君火也,人身之活动生机,气机运行的推动力无不凭借心火的温煦推动。我此处所讲的心,主要指一个人的思维、心态、乃至于智慧。一个能够自觉保有长久健康的人必然是一个不乏智慧的人,这不光指他掌握保健养生的知识,更在于其为人处世,其品格、涵养、胸怀,都必然同时具备了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素质。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正气存内,邪安从来?而一个人,若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其实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对于人生的得失荣辱都能够正确看待,拿得起更放得下。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真实要义,分得清生命中的轻重缓急,并具备良好的情绪掌控的能力,或者说,思想深处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能使得心如寒潭鹤影,事来心随现,事去心随空,不会让心理活动超越自身可以承受的限度,甚至于 发展成为挥之不去妨碍心理健康的阴影。中医说,怒则气逆,伤肝,喜则气缓,伤心,思则气结,伤脾,悲则气消,伤肺,惊恐则气下,伤肾。总之,情志的变化超过正常的度,都可以转化为危害健康的致病因子。而要获得能够宠辱不惊,临危不乱的定力,谈何容易。医生经常在临床工作中告诫病人条畅情志、心态平和等等,往往会被病人一笑置之。因为在很多人的认识里边,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人,其实从来没有真正意识到可以通过提升个人的涵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最终可以改善自己的性情,从而对自己的健康有所贡献。养心,不光是预防心理疾病, 现代心身医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几乎所有的躯体上慢性疾病的发生都和我们的心理失衡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二、善以后天养先天
父母媾精,生而为人。其禀赋体质厚薄坚脆各不相同,但并非一成不变。先天体质薄弱者,后天若能够善加调摄,也可以尽其天年,长保健康。先天体质强盛,后天若恣意挥霍,不加珍惜,未必不会中途夭亡。 内经上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此圣人济世之心,诚可谓今时养生至圭臬也。中医认为,后天之本为脾胃,属土,土爰稼穑,生命赖以生存之气血精微无不经由脾胃的运化而生。养脾胃,首先是节饮食,饮食 规律,寒温适当,饥饱适宜,营养均衡全面,不偏食挑食,避免垃圾食品、不洁食品、变质食品对于脾胃的损伤,这都是无需赘言的常识。此外,脾主肌肉四肢,脾的运化功能健旺,气血充沛,则肌肉健美,肢体运动灵活,反应敏捷。反之亦然。同时,肢体少于运动,气血运行迟滞,脾脏的功能也不能正常发挥,或内生痰湿,形体肥胖,或气血乏源,肌肉萎弱,形体日衰。这即是肢体常运反作用于脾胃的要义。古人讲养生,务令手足躯体常作导引欠伸,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并创立了诸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有效的传统养生功法,运动健身配合调息内养之法,不惟外练筋骨,尤且内强五脏,实在是中华医学给予人类摄生保健之瑰宝也。后天脾胃之疾患,与人情绪之状态,关系亦甚大。五行学说认为,木能克土,肝脏属木,暴怒急躁,抑郁寡欢,肝木失于疏泄,脾土运化不健,则诸类消化系统疾患所由来也。临床所见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几乎都可因情绪波动而诱发或加重,能不慎乎?
三、明辨体质,慎用药物
如今市场 经济的大势所趋,各种抗衰老养生保健药品琳琅满目。作为商家的宣传,夸大效果,夸大适用范围,包治百病,种种不实甚或欺性的 广告 手段皆是习以为常。而消费者就务必需要具备理性的鉴别眼光,即便自己不具备医学的常识,也应该知道该去咨询专业的医师药师得到正确的指导,否则,本为促进健康不吝资财,反贻其害,岂不冤哉!人之体质按照王琦教授的九分法,常人皆易于掌握者也。平日饮食起居皆有所根据,确是能造福一般民众的真学问。至于疾病之寒热虚实,又非良医所不能明。不少慢性病的患者,本为康复疗疾的初衷,轻信药品广告的蛊惑,甲药试服不效,乙药接踵而至,接二连三,病情愈治愈坏,原本单纯之病机,反为棘手之难题,诚可悲可叹哉!常有患者咨询于我。某某药好是不好?何以答之?唯一言以蔽之,对症者良药也,不对症者,鸩毒也。除外药物,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也有寒温之别。譬如,牛羊肉、鸽子鹌鹑、葱姜桂椒之性热,莲藕、蕹苋笋蒿之性凉,人所共知。但多数人却知而不能行,口腹之欲,其大如斯耶。
四、其他
传统医学中尤关注房中阴阳之术,古籍中言之颇细颇多。总括之,精华糟粕并见,以简单之理论之,欲不可早、欲不可纵、欲不可禁,最为中肯。其余林林总总养生观点,尽可以中庸之道而约言之,凡事皆适可而止,勿令不及,勿令太过。总之,鄙人的观点,但凡大道理,可便于实行者,简单最好。如果把一个养生的问题说得纷繁艰涩,便失去了实际的价值。当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健康四大基石,简明易记,一望便知,所谓: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讲得很好!
鄙人,从事中医临床者也,实际工作中所见,感受颇多,今试言养生,不免浅薄。然从辩证唯物之思维观之,余所言,应该符合生命健康之本质规律,人所易于理解,易于实行也。诚如是践行,养生之事不难,且非但利于一己之身心,尤且利益社会。国人之身心全面健康,素质之全面提高,社会之和谐安宁,吾一届小中医之愿也!
【摘 要】中医养生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颐养生命、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中医养生保健重在有规律的运动,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要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有益于健康,重视起居保健养生等。
【关键词】中医养生;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对每个人来说,生命都是非常宝贵的,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病症预防。养生,含有保养生命之意。中医养生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颐养生命、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总之,中医养生就是遵循传统的中医理论,对人的身体进行科学调养,减少疾病、保持生命健康活力。中医养生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中医养生,减少疾病,使我们始终精力充沛,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投入每天的学习和工作,才能对社会、对人民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因此,有必要对中医养生进行研究和探讨。
1 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明确提出养生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这是颐养生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最重要条件。道家理论对中医养生保健也提出同样的观点:善良、忠诚、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助人是做人的美德。无论是古代医学,还是道家理论都论述了中华传统美德于个人于社会都是有益的。实践证明,也只有拥有这些美德的人,才会享受到生活中的快乐,促进身心健康。
2 中医养生保健重在有规律的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传统的运动养生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养生实践中 总结 出来的宝贵 经验 。运动可以促进人体气血流通,舒筋活血,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人的气血畅通无阻才会促使新陈代谢旺盛,从而起到身体保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作用。因此,平时要养成运动的好习惯,特别是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更应该坚持运动,不仅防病治病,又可以强筋骨、利关节、促进消化、增强意志、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运动的形式要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选择 体育运动 方式,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 武术 、 太极拳 、太级剑、五禽戏、八段锦和适宜的群体运动等。
3 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
人有七情六欲,而人的七情六欲与人的健康有直接的关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舒畅的心情、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增强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精神极端、心理波动,情感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健康不利。根据中医原理,我们知道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中医的这些情绪与健康的观点多年来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因过度悲伤或者极度愤怒导致一病不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中医有“百病生于气”之说,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有很多病例都可以证明愤怒、忧郁、悲伤、惊恐对人身体的影响和危害是最大的,不但影响人的健康,而且制约着人的寿命。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控喜怒,求平和,杜绝忧悲,节思虑,防惊恐,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调节情绪,避免不良心志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增进健康。
4 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有益于健康
中医饮食养生就是按照中医理论,对人的饮食进行科学的调整,注意饮食宜忌,平衡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帮助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的养生方法。饮食养生的关键是合理饮食、平衡饮食、均衡营养、合理调配、科学滋养,避免饮食不当,造成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而影响健康。只有合理地安排饮食,才能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气血充足、机体的器官功能旺盛,新陈代谢功能才会活跃,人体适应自然能力增强,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强,达到强身健体、抗衰延寿的功效。
“民以食为天”,饮食的首要目的是吃饱,其次是吃好,也就是吃的有营养,这是人所共知的。但具体说来还有许多讲究。饮食养生的作用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4.1 合理饮食既强身又防病
合理的安排饮食,要了解食物对人体的滋养作用,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调整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合理的安排饮食不但保证机体健康,同时可以有效防止疾病。例如:食用动物肝脏可以养肝,又可以预防夜盲症;食用海带可以补充碘及维生素,又可预防甲状腺肿;食用水果和新鲜蔬菜,既可补充营养又可预防坏血病;食用大蒜可以预防流感;喝绿豆汤可以预防中暑;食用葱白生姜可以预防伤风感冒等,都是通过饮食来预防疾病的案例。
4.2 合理饮食既益寿又防衰
历代中医都认为合理饮食有助于抗衰防老、益寿延年。中医认为:“精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精藏于肾而养于五脏,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此乃益寿、抗衰的关键”。因此,在进食时选用具有补精益气、滋肾强身作用的食品。做到谷类、肉类、蔬菜、果品科学调配,软食、硬食、饮料、菜肴、点心合理搭配,例如:芝麻、桑椹、枸杞子、龙眼肉、胡桃、蜂皇浆、山药、人乳、牛奶、甲鱼等,都含有抗衰老的物质成分,长期合理食用有利于抗衰延寿。此外,饮食调养要合理配膳,不挑食,不偏食,全面营养;饮食要有节制,要定量、定时。饥饱适中,过饥或过饱,都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对人体健康不利。养成按时进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都是大有好处的。
5 注重起居保健养生
中医理论认为: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起居也是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关键环节。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有节奏的物质运动形式,因此,我们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和人体本身的节奏,根据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等条件的不同情况,因人制宜,来安排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安排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劳作的宜忌、房事的宜忌、睡眠的宜忌等。
参考文献
[1]王大海.漫谈合理饮食[M].中国健康卫生出版社,2010.
[2]史考利.运用中医理论保养生命的研究[J].健康 教育 ,2010.11.
[3]郭芙德.浅谈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J].中国健康大视野,2009.7.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毕业于牛津大学气象学(Oxford University)和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因为在21岁时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所以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1985年,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彻底被剥夺了说话的功能,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1972年,他考查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黑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最后以爆炸而告终.黑洞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一起. 1974年以后,他的研究转向了量子引力论.虽然人们还没有得到一个成功的理论,但它的一些特征已被发现.例如,空间-时间在普朗克尺度(10^-33厘米)下不是平坦的,而是处于一种粉末的状态.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纯态,因果性受到破坏,因此使不可知性从经典统计物理、量子统计物理提高到了量子引力的第三个层次.1980年以后,霍金的兴趣转向了量子宇宙论. 然而,2004年7月,他改正了自己原来的“黑洞悖论”观点,信息应该持之以恒斯蒂芬·威廉·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是在他20年之久被卢伽雷氏症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做出的,这是真正的空前绝后.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媒介早已有许多关于他如何与全身瘫痪作搏斗的描述.所以说,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有身体上的缺陷,可他的头脑聪明得很!尽管如此,译者(吴忠超)之一于1979年第一回见到他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是第一次参加剑桥霍金广义相对论小组的讨论班时,身后门一打开,脑后忽然响起一种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自己驱动着电开关.译者尽量保持礼貌而不显出过分吃惊,但是他对首次见到他的人对其残疾程度的吃惊早已习惯.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举起头来.在失声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变形的语言交谈,这种语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几个月后才能通晓.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于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人们不得不对人类中居然有以这般坚强意志追求终极真理的灵魂从内心产生深深的敬意.从他对译者私事的帮助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每天他必须驱动轮椅从他的家——剑桥西路5号,经过美丽的剑河、古老的国王学院驶到银街的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办公室.该系为了他的轮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霍金虽然身残但志不残,非常乐观.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在富有学术传统的剑桥大学,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斯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公众评价中,被誉为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提出宇宙大爆炸自奇点开始,时间由此刻开始,黑洞最终会蒸发,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他因患“渐冻症”(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禁锢在一把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他,几乎全身瘫痪,不能发音,但1988年仍出版《时间简史》,至今已出售逾2500万册,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科普著作之一. 他被世人誉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另一个爱因斯坦”“不折不扣的生活强者”“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宇宙之王”.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先后在重庆、南京和青岛上小学.1948年随父母去台湾,又在台中读了一年小学.1949年丁肇中先考入台北成功中学,次年入台湾建国中学,接受严格的教育,他的数学、物理和历史学习成绩优秀.1955年建国中学高中部毕业,考入成功大学机械工程系.1956年转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63年,他获得福特基金会的奖学金,到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1964年起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5年成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1967年起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系教授,1969年任教授.,1977年起任托马斯·达德利·卡伯特讲座教授.1970年任美国物理协会粒子和场研究项目顾问,并任《核物理通报》副主编.1975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他所领导的马克·杰实验组先后在几个国际实验中心工作. 丁肇中的思维与交流方式极其独特,初次与其交流会让人觉得他思维混乱.但仔细听来就会了解到,他的思维并非混乱,而是他想说的事情过于复杂以至于无法用语言合理表示出来.这点是想必听过他讲座的人都深有体会.荣誉由于丁肇中对物理学的贡献,他在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并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88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特卡斯佩里科学奖.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他曾被密歇根大学(1978)、香港中文大学(1987)、意大 丁肇中与妻子利波洛格那大学(1988)和哥伦比亚大学(1990)授予名誉博士学位.他是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名誉教授,是曲阜师范大学、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名誉校长.1977年获美国工程科学学会的埃林金奖章,1988年获意大利陶尔米纳市的金豹优秀奖及意大利布雷西亚市的科学金奖章.2005年世界物理年活动日前在欧洲启动.他领导着来自美、法、德、中等14个国家43所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的581名物理学家,在日内瓦建造的世界上能量最大的正负质子对撞机上,探索宇宙中的新物质、反物质.丁肇中的学术思想的特点是,在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视实验. 他认为,物理学是在实验与理论紧密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进展的基础在于理论能够解释现有的实验事实,并且还能够预言可以由实验证实的新现象.当物理学中一个实验结果与理论预言相矛盾时,就会发生物理学的革命,并且导致新理论的产生.他根据近四分之一世纪以来物理学的历史和他亲身的经验指出,许多重要实验,例如 K介子衰变中电荷共轭宇称与宇称复合对称性(CP)不守恒的发现,J粒子的发现,以及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开辟了物理学中新的研究领域,但这些实验发现都是预先在理论上并没有兴趣的情况下作出的.又如高能加速器实验近年来作出的有关粒子物理的基本发现,除W粒子和Z 粒子外,几乎都是在加速器开始建造时未曾预言过的.他强调,没有一个理能够驳斥实验的结果,反之,如果一个理论与实验观察的事实不符合,那么这个理论就不能存在.他重视科学实验的观点,对科学工作者是很有教益的.发现J粒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65年起,丁肇中领导的实验组在联邦德国汉堡电子同步加速器(束流能量为7.5×109eV)上进行了关于量子电动力学和矢量介子(ρ,ω,φ)的一系列出色的实验工作,其中包括光生矢量介子、矢量介子衰变的研究、矢量为主模型的实验检验、ρ、ω、φ介子光生相位的测量和ρ、ω介子干涉参数的精密测量等,推进了对矢量介子的认识(见介子).还在实验上证明了量子电动力学的正确性. 1972年夏,丁肇中实验组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3.3×1010eV质子加速器寻找质量在(1.5~5.5)×109eV之间的长寿命中性粒子. 1974年,他们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质量为3.1×109eV)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在公开发表这个发现时,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J”和“丁”字形相近,寓意 丁肇中这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与此同时,美国人B.里希特也发现了这种粒子,并取名为ψ粒子.后来(1975)人们就把这种粒子叫作J/ψ粒子.J/ψ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质,其寿命值比预料值大5000倍;这表明它有新的内部结构,不能用当时已知的3种味的夸克来解释,而需要引进第四种夸克即粲夸克来解释.J/ψ粒子的发现大大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为此丁肇中和里希特共同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奖. 当时,新闻界有一个误会:以为J粒子就是“丁粒子”,是丁肇中以姓氏来命名的.其实,这纯属巧合.丁肇中的本意是,想用这个粒子来纪念他们在探索电磁流性质方面,花了10年时间才获得的这项重要新发现.加之物理文献中习惯用J来表示电磁流,因此,丁肇中便以拉丁字母“J”来命名这个新粒子.量子电动力学丁肇中的研究工作以实验粒子物理、量子电动力学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为中心. 到目前为止,他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有:(1)反氘核的发现;(2)25年来进行了一系列检验量子电动力学的实验,表明电子、μ子和τ子是半径小于10-16厘米的点粒子;(3)精确研究矢量介子的实验;(4)研究光生矢量介子,证实了光子与矢量介子的相似性;(5)J粒子的发现;(6)μ子对产生的研究;(7)胶子喷注的发现;(8)胶子物理的系统研究;(9)μ子电荷不对称性的精确测量,首次表明标准电弱模型的正确性;(10)在标准模型框架内,证实了宇宙中只存在三代中微子.热心培养高能物理人才1981年起,丁肇中组织和领导了一个国际合作组——L3组,准备在欧洲核子中心预计在1988年建成的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机LEP上进行高能物理实验,将在质心系能量为1011eV能区中寻找新粒子,特别是电弱理论预言的黑格斯粒子(见黑格斯机制),并研究Z0及其他粒子物理新现象.L3组目前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约13个国家近400名物理学家参加. 丁肇中热心培养中国高能物理学人才,经常选拔中国青年科学工作者去他所领导的小组工作.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领导“阿拉法磁谱仪”实验探索反物质1998年6月2日,美东部时间凌晨6时零9分,发现号航天飞机腾空而起,机内载中、美等国共同研制的“阿拉法磁谱仪 丁肇中”进行运行实验,此举揭开了人类第一次到太空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的序幕. 阿拉法磁谱仪实验是一个大型国际合作科学实验项目,实验由丁肇中教授领导,包括美国、中国、意大利、瑞士、德国、芬兰等国家和地区的37个研究机构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参加,仅中国参加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就不下200人,其目的是寻找太空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 这次在航天飞机上运行的“阿拉法磁谱仪”传回的数据,从接收到的1%数据判断,它工作正常,并出现了预想的反质子,但由于数量太少,尚无法说已经发现了反物质.阿拉法磁谱仪将随航天飞机于本月12日返回地面.下一次将在2002年再一次进入太空,并在太空逗留3—5年,今年下半年将组建阿拉法太空站,第一批组件将于1998年11月20日首次进入太空.求采纳
中国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在1945年受邀参加美国战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的研究工作。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海军部成立了海军军工试验站,并希望周培源到该站工作,待遇甚优。但海军部是美国的政府部门,在海军部所属单位任职便成为美国政府的公务员,外籍人员须加入美国籍才能参加。周培源当即向美方提出三条件:第一,不加入美国籍;第二,只承担临时性的研究任务;第三,可以随时离去。1947年2月,周培源毅然带着妻儿离开美国回到了自己祖国的怀抱。 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早年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赠给祖国和人民。1982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奖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赠给了小学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空间科学学会原常务理事,中科院高能所原副所长何泽慧先生。首先观测到正负电子碰撞现象,被英国《自然》称之为“科学珍闻”。1973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后,何泽慧担任副所长,积极推动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开展。她倡导和全力支持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推动了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及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起步和发展。在她的倡导与扶持下,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宇宙线研究室通过国内、国际合作,在西藏甘巴拉山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5500米)高山乳胶室;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了高空科学气球,并相应发展了空间硬x射线探测技术及其他配套技术。
霍金 1970年,28岁的霍金和彭罗斯(R. Penrose)合作,证明了“奇点定理”:在一定条件下,按照广义相对论,宇宙大爆炸必然从一个“奇点”开始。为此,他们共同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霍金的贡献——对黑洞性质的研究和提出量子引力论——论重要程度虽赶不上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的两个相对论,但是足以为他在科学名人堂中留下一席之地。尤其是他的量子引力论,整合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领域,自成体系,使他能与创立分子生物学(生物学与量子力学的成功结合)的科学家平起平坐。 在霍金之前,所有的宇宙理论都以广义相对论为基础,但是只有霍金发现并证明了广义相对论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理论,它不能告诉我们宇宙起源的细节。因为根据广义相对论得出的结论,所有的物理理论(包括它自己在内)都将在宇宙的开端处失效。显然,广义相对论只是一个不完全的“部分”理论,所以奇点定理真正所显示的是,在极早期宇宙中有过一个时刻,那时宇宙是如此之小,以至于人们不得不考虑用20世纪另一个伟大的“部分”理论——专门描述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来研究它。霍金和他的搭档被迫从对极其巨大范围的理论研究转到对极其微小范围的理论研究。 恰好有这样一种可能存在的微型天体可作为研究对象。正如霍金后来回忆的:“研究黑洞的性质,有助于我们同时理解大爆炸奇点,因为他们之间实在是太相似了。”于是他开始潜心研究黑洞问题。 【名词解释 黑洞:一颗内部燃烧尽了的大质量恒星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外壳不断向中心坍塌缩小,最后就会形成致密的黑洞。黑洞是宇宙中的实体微粒,它们的体积趋向于零,而密度(密度=质量÷体积)几乎是无穷大,由于具有强大的引力,物体只要靠近这个微粒,就会被强大的引力吸住,连每秒传播30万千米的光也不能幸免。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信号能够从黑洞的作用范围内传出,这个作用范围的界限被称为“视界”,人类无法看到里面的情形——对于观测者来说,那就是漆黑一片——这也是黑洞名字的由来。】 1971年,霍金指出,宇宙大爆炸时间可能产生像质子那么小(半径10-13厘米)的重约十亿吨的“太初黑洞”,它们的寿命大约和宇宙年龄相同。 1973年霍金、卡特尔(B. Carter)等人严格证明了“黑洞无毛定理”:“无论什么样的黑洞,其最终性质仅由几个物理量(质量、角动量、电荷)惟一确定”。即当黑洞形成之后,只剩下这三个不能变为电磁辐射的守恒量,其他一切信息(“毛发”)都丧失了。“黑洞”的命名者惠勒(J.A. Wheeler)戏称这特性为“黑洞无毛”。 华裔著名物理学1、家吴有训 吴有训先生于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受教于留美归来的胡刚复博士。在胡先生的指导下,吴有训在国内即对X射线有了一定的了解。1921年以优异成绩获得赴美留学机会。该年底吴有训赴美,1922年初进入芝加哥大学。其时,著名物理学家A•H•康普顿正以访问学者身份在芝加哥大学从事研究与教学,1923年他正式成为该校教授,该年5月康普顿发表了解释X射线被石墨散射后频率改变现象(后称康普顿效应)的论文。当时也研究这一现象的美国物理界一位重要人物杜安已有所谓“箱子效应”和“三次辐射”的理论,因此他极力反对康普顿的工作。吴有训先后以十几种元素为散射物质进一步做了大量深入研究,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以无法辩驳的事实对康普顿的理论给予了极大支持。这些成果得到了国际物理界的关注和承认。相关数据被一些国际著作引用。吴先生1926年获博士学位。国外有的物理教科书,因尊重吴先生的工作而将康普顿效应称为康普顿—吴有训效应。 2、严济慈 严先生1923年赴法国留学,1927年获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著名物理学家比埃尔•居里发现了晶体的压电效应,但压电效应的定量数据的获得,是严先生深入研究并精确测量给出的。严济慈的导师是物理学家夏尔•法布里,他是居里夫妇的好朋友。玛丽•居里夫人对严先生的研究非常支持,并把四十年前居里用过的石英晶体样品借给了严济慈。著名的物理学家朗之万对严济慈也非常赏识,给予了许多指导和帮助。严先生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总结出了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及其反效应具有各向异性、饱和现象以及瞬时性等特性,扩充发展了居里的理论。1927年法布里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在就职仪式上他宣读了他的得意弟子---严济慈的博士论文。1931年严先生回国。1935年与著名物理学家F•约里奥—居里及卡皮察同时当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 3、赵忠尧 赵忠尧先生1927年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受教于1923年诺贝尔奖得主密里根,1930年获博士学位。1979年丁肇中在西德同步幅射中心“佩特拉”加速器落成典礼时,向十多个国家上百名科学家这样介绍赵忠尧:“这位是正负电子产生和湮灭的最早发现者,没有他的发现,就没有现在正负电子对撞机”这是指赵先生在研究密里根给出的第二个课题(第一个课题被赵先生拒绝了)“硬γ射线通过物质时的吸收系数”时,测量到了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现象。所谓反常就是与当时比较公认的克莱因---仁科公式有很大出入,即只有在轻元素上的散射才符合而在通过重元素时相差很大,如当硬γ射线被铅散射时吸收系数比公式结果大了约40%。由于密里根相信克莱因---仁科公式的结果,而对赵先生的结果不甚相信,以至将论文搁置了2个多月。后来由于鲍文教授十分了解赵先生的工作,向密里根作了保证,文章才于1930年5月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发表。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赵忠尧发现γ射线被铅散射时,除康普顿散射外,伴随着反常吸收还有一种特殊的光辐射出现。由于当时所用的方法不能显示详细的机制,只能断定这两种现象不是由于核外壳层电子而是由于原子核所引起的。事实上,反常吸收是由γ射线在原子核周围产生正负电子对而减少的结果,而特殊辐射就是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碰撞湮没而产生二个(或二个以上)光子的湮没辐射。 4、王淦昌 丁肇中先生说过:“中国老一辈物理学家能留名学史上的有赵忠尧和王淦昌先生等。” 王先生1930年考取官费留学生,到德国柏林大学威廉皇家化学研究所,师从迈特纳,他先后在哥廷根和柏林大学有幸听过玻恩、米泽斯、海特勒、诺特海姆、弗兰克、薛定谔以及德拜等人的课。1933年26岁的王先生完成博士论文《ThB+C+C11的β谱》,年底由著名物理学家冯•劳厄、玻登斯坦以及迈特纳等人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审查并通过了王淦昌的博士论文。1934年1月王淦昌参观了卡文迪许实验室,拜会了卢瑟福、查得威克等物理学家。1934年4月回国。 王先生的科学贡献主要有: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利用宇宙线研究了μ介子衰变特性;首次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首次观察到在基本粒子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带奇异夸克的反粒子,获1982年国家发明一等奖。 王先生参与了我国两弹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5、钱学森 钱学森(1911—),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1911年12月1日生于上海,3岁时随父来到北京,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钱学森1935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当时美国唯独加州理工学院有一所空气动力学实验室,主任是匈牙利著名学者冯•卡门(也译为冯•卡曼)。冯•卡门早年也是有成就的物理学家,是麦克斯•玻恩的好朋友及合作伙伴之一。后来,卡门专门研究流体动力学和空气动力学,成为在这两方面极富盛名的权威。1936年秋,钱先生慕名到加州访问卡门。卡门对钱学森敏捷而又富于智慧的思维非常欣赏,建议钱学森到他这里来读博士学位。从此钱学森在卡门指导下专攻高速空气动力学。中国学生赢得了卡门的特殊感情,除钱先生外,他还培养出了林家翘、钱伟长及郭永怀等中国著名数学家、科学家。他常说:“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有两个,一个是匈牙利,一个是中国”。 在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1933-1945年间在《航空科学》、《应用力学》等杂志发表8篇论文,推出了卡门---钱学森公式,提出了跨声速流动相似律等许多开创性工作。1945年卡门任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团长,授少将军衔,钱学森任顾问团火箭组组长,上校军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空军当局高度评价钱学森的工作,认为他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卡门更是器重他的得意门生,称他为火箭方面最得力的专家。钱学森几经磨难1955年才得以回国,为新中国火箭、导弹以及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工作。1991年荣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 6、钱三强 钱三强(1913—1992),中国实验物理学家,浙江省吴兴县。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毕业。1937年赴法国留学,在约里奥•居里夫妇指导下,在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进行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工作,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2年底赴里昂等待乘船回国,由于太平洋航线中断,他滞留里昂大学任教,1944年和1947年起先后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和研究导师,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奖金。1948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和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成立后历任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计划局副局长、局长,学术秘书处秘书长,1956—1978年任副秘书长、1958年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长,1978—1984年任副院长;1955年受聘为数学物理学化学部(现为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特邀顾问。1956—1978年还担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51年起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1982年被选为理事长。1978年被遴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92年6月28日0时28分于北京病逝,终年79岁。 钱三强1948年回国后培养了一批从事研究原子核科学的人材,建立起中国研究原子核科学的基地。1955年起参加了原子能事业的建立和组织工作,将近代物理所改建为原子能研究所, 领导并促进了这一事业的发展以及有关科技工作的开展,对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建设、计划和学术领导都做出了贡献。 1937年,钱三强考取了中法教育基金委员会留法公费生。夏到达巴黎,当时正在法国参加会议的严济慈亲自将他介绍给了伊莱娜•居里。伊莱娜•居里和约里奥•居里人称“小居里夫妇”。钱三强进入居里实验室后,尽量多干具体的工作。除了自己的论文工作,有机会就帮助别人,目的是想多学一点实验本领。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钱三强说:“我比不得你们,你们这里有那么多人,各人各干各人的事。我回国后只有我自己一个人,什么都得会干才行。”就这样东问西问两年多的实验室工作使钱三强增加了丰富的知识和实际技能。 1939年希特勒军队占领法国,钱三强随同事想逃难,但未能成功。这时他的公费留学费用中断了,回国不能,留下又没有生计。在钱三强最困难的时候,当时不肯离开法国的约里奥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他说:“既然是这样,那还是想法留下吧,只要我们自己能活下去,实验室还开着,就总能设法给你安排”。1943钱三强回到了巴黎继续在居里实验室做研究工作,直到回国。钱三强不仅完成了学业,而且凭他的卓越贡献已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1946年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核乳胶研究铀裂变,发现了著名的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荣获法国科学院享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约里奥曾说:“铀核三分裂和四分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法国核物理界一个重要工作。”1947年钱三强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导师一职。 1948年钱三强回国时小居里夫妇给他写的评语中说:“他对科学事业的满腔热忱,并且聪慧有创见。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那些到我们实验室来并由我们指导的同一代科学家中,他最为优秀。......我们的国家承认钱先生的才干,曾先后命他担任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和研究导师的高职。他曾受到法兰西科学院的嘉奖。” “钱先生还是一位优秀的组织工作者,在精神、科学与技术方面他具备研究机构的领导者所应用的各种品德。” 7、彭桓武 在《我的一生和我的观点》一书中玻恩提到:“在我的学生中有四个很有才华的中国人;其中之一是黄昆...”,另外三人是彭桓武、程开甲和杨立铭。 彭桓武1915年生于吉林长春市,1938年秋赴英在爱丁堡大学随玻恩学习,194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5年获科学博士学位,1947年底回国。玻恩在他的著作《我的一生》中回忆说:“我的第一个中国学生是个矮小而强壮的小伙子,名叫彭(桓武)。他天赋出众...我记得有一次他在一个理论问题上出了一个错,错误找出来后,他非常沮丧,以致决定放弃科学研究,代之以为中国人民撰写一部大《科学百科全书》,包括西方所有重要的发现和技术方法。当我说到我以为这对单个人来说是个太大的任务时,他回答道,一个中国人能做10个欧洲人的工作。...他被任命为爱尔兰都柏林薛定谔高级研究院的教授,作为亥特勒(W.Heitler)的继任,...我想彭是得到欧洲教授职位的第一个中国人。几年以后他决定回中国,在走以前他来看望我们并和我们(指玻恩一家,本文作者注)一路到苏格兰西北高地的尤拉浦尔去,我们在那里度假。...我们一起度过了美好的几天。然后他离开了我们再没见过他,他也没写信来。”玻恩说:“彭除了他那神秘的才干外是很单纯的,外表象一个壮实的农民。”从玻恩的字里行间渗透出他对这位倔强的中国北方小伙子的喜爱欣赏与想念。彭先生在英国时与亥特勒合作做介子理论方面的研究,并由于在理论物理方面的贡献1945年与玻恩分享了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麦支杜加尔---布列斯班奖。回国后继续进行核物理研究,对分子结构提出了以电子键波函数为基础的计算方法。1956-1957年在他的领导下邓稼先与何祚庥、徐建铭、于敏等合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文,为中国核物理研究做了开拓性工作。 彭先生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8、杨振宁 杨振宁(1922—),美籍华人,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合肥市)。 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吴大猷指导下完成学士论文,1942年毕业后即入研究院深造,在王竹溪指导下研究统计物理学。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做研究生, 受E•费米熏陶,在导师E•特勒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1948年获博士学位。1948—1949年任芝加哥大学教员,1948—1955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5—1966年任该所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 石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任新创办的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章。1948年12月27日,北京大学授予杨振宁名誉教授授证书。 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对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贡献。 9、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中国核物理学家,1924年6月25日生于安徽怀宁,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其父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平,16岁随其姐来到四川江津念完高中。1941—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返北平,应聘于北大物理系任教。1948年到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念研究生,被选入“留美科协”总会干事会。新中国的诞生促使他决心尽早回到祖国。1950年8月,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冲破重重险阻登上了回国轮船。1950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后历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是我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第十二届中共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委员。 1985年7月患直肠癌,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86年7月29日卒于北京,终年62岁。 10、李政道 李政道(1926—),理论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1943—1944年在浙江大学(当时一年级在贵州永兴)物理学系学习,得到老师束星北的启迪,而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1944年因翻车受伤停学。1945年转学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1946年受他的老师吴大猷的推荐,得国家奖学金,去美国深造,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1948年春天,李政道通过了研究生资格考试,开始在费米的指导下作博士论文研究。 1949年底,在费米的指导下,李政道完成了关于白矮星的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在该校天文学系半年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物理系一年任讲师并从事研究工作。 1950年,李政道和来自上海的大学生秦惠君结婚。他们有两个孩子,长子李中清,现任加州理工学院历史教授;次子李中汉,现任密歇根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1951年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1955年任副教授,1956年任教授,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讲座教授,1964年任该大学费米物理学讲座教授,1983年任该大学全校讲座教授。他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李政道对近代物理学的杰出贡献是:1956年和杨振宁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γ”之谜,即后来所谓的K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一种衰变变成偶宇称态,一种衰变成奇宇称态。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不是守恒的实验途径。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因此,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并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丁肇中 丁肇中(1936—),实验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63年,他获得福特基金会的奖学金,到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1964年起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5 年成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1967年起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系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他所领导的马克•杰实验组先后在几个国际实验中心工作。 由于丁肇中对物理学的贡献,他在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发现J/Ψ粒子),并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88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特卡斯佩里科学奖。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前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他曾被密歇根大学(1978年)、香港中文大学(1987年)、意大利波洛格那大学(1988年) 和哥伦比亚大学(1990年)授予名誉博士学位。他是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名誉教授。他曾获得过许多奖章,如1977年获美国工程科学学会的埃林金奖章,1988年获意大利陶尔米纳市的金豹优秀奖及意大利布雷西亚市的科学金质奖章。他也是《原子核物理B(Nuclear Physics B)》、《核仪器方法(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和《数学模型(Mathem atical Modeling)》等科学期刊的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