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印度发表冠状病毒论文

印度发表冠状病毒论文

发布时间:

印度发表冠状病毒论文

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众多,倘若在印度的防疫上面失控,那么感染人口将不可估计,印度会面临着各种资源短缺,人民恐慌,国家失控的局面。

那是因为这传染源主要是在中国,在印度,没有人接触传染源,所以就没有大爆发。

印度疫情持续失控,平均每天新增确诊病例超过40万,因新冠状病毒死亡病例将近4000人,双双打破世界纪录,当前总确诊感染新冠状病毒病例人数已经超过2200万,累计死亡人数超过24万人。

在半年前美国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导致其疫情近乎失控,比如一些反智认为新冠状病毒不存在,认为自己能够抵抗新冠状病毒的人。然后赶上美国当时美国最大的节假日圣诞节以及感恩节,导致当时美国新增新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日均超过三十万人的惊人数字。

但是客观来讲,美国毕竟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医疗水平还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美国的检测能力远高于印度,对疫情的控制能力也高于印度,所以美国疫情最终还是控制下来。

然而印度现状比当时的美国更加严重,印度的平均医疗水平远不如美国,印度国内连最基础的医疗物资都十分缺乏,现在印度连氧气瓶都需要外界援助,本国的基础医疗物资完全不够。

同时印度是人口大国,人员密集的同时政府并没有限制人员流动,导致新冠状病毒在印度传播非常快速。不仅如此,现在已经在印度之外的二十多个国家发现了源于印度的新冠变种毒株。

印度疫情的失控要给全球,尤其是亚洲地区带来巨大影响。与印度相邻的尼泊尔、不丹,以及东南亚区域的老挝、越南、泰国,都出现了新冠病例激增的现象。整个东南亚区域,新增确诊病例和新增死亡病例都大幅增加,而印度的新增确诊病例和新增死亡病例在其中占比超过90%。

从新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开始,印度一直就是悬在世界各国头上的病毒炸弹,现在这个炸弹已经被点爆。

疫情非常的严重,而且也造成了很多老百姓的死亡。现场状况可以说是相当惨烈了,让人非常同情。

印度发表新型冠状病毒论文

应该不是真的。毕竟现在已经有新冠疫苗了,相信后期新冠病毒肯定会消失的,不可能永久存在的。

我觉得是因为他们这个地方确诊的人数比较多,但是医生和护士的数量比较少,而且医疗设备也比较落后。

新冠病毒长期与人共存,将成为事实,这一论断是在现有大量实验数据得出的。不过我们不要过于担心,随着时间发展,新冠病毒毒性将会减弱,伴随着研究发展,新的治疗新冠药物将要问世。

其实也是会导致这个疫情难以控制,因为变异的情况会导致其他的国家再次感染上新冠疫情,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印度冠状病毒肺炎发表论文

因为印度的疫情实在是太严重了,许多的设施和物质都处于严重短缺的状态当中,所以没有得到及时的收治,导致了这位女老师的去世。

是因为这名老师感染了新冠肺炎而遭到医院拒收,也是因为医院怕这名老师的病情传染给医院里的其他病人以及医生。

一、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二、胸部影像学显示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极少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 胸腔积液少见。三、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有上述症状中的2条且有流行病学史,或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接触史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而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即可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示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2、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自新冠爆发以来,关于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反应存在许多未解之谜,比如为什么有的人感染后症状更轻,而有的人可能会发展为致命的疾病?8月4日,《Science》发布的一篇研究报告表明,人们从前得过的小感冒,可能在无形中为免疫系统提供了加持,从而更好地识别新冠病毒。

这不是第一篇讨论到过去感冒会影响新冠感染的论文,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同样曾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冠的论文指出:过去得过的普通感冒,可能会影响新冠疾病的严重程度。由于目前全球疫情依旧居高不下,普通感冒又是如此常见,这篇论文马上获得巨大的关注。

《Nature》的论文指出,过去的感染可能让新冠感染出现「交叉反应」。一般来讲,这可能会起到保护的作用;然而,这还有另一种让疾病变严重的可能,也就是在免疫系统加速产生抗体后,反而会造成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让病情恶化。因此,当时研究人员无法确定,得过的感冒到底对新冠病人是好是坏。

在这个新研究中,拉霍亚免疫研究所(LJI)的一支研究团队进一步指出,新冠肺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可能与此前是否遭受过普通感冒冠状病毒的攻击有关,因为识别普通感冒冠状病毒的记忆T细胞也能够识别SARS-CoV-2上的匹配位点,从而使免疫系统更快更好地对SARS-CoV-2作出反应。

该报告的共同作者、LJI教授Alessandro Sette说:「免疫反应可能会转化为不同程度的保护。具有较强的T细胞反应或更好的T细胞反应,可能会让COVID-19患者有机会进行更快更强的反应。」

之前,该团队在《Cell》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提出,未感染COVID-19的人群,有40%至60%的概率可能会在体内检出新冠病毒特异性免疫T细胞,并且这种现象在荷兰、德国、英国和新加坡均有报导。

包括HCoV-OC43、HCoV-HKU1、HCoV-NL63以及HCoV-229E在内的冠状病毒能够导致温和的上呼吸道疾病,造成与感冒类似的症状。研究人员猜测,这些冠状病毒是SARS-CoV-2「危险程度较低的表亲」,在健康人中发现的T细胞可能是由于他们之前感染过普通感冒冠状病毒,同时免疫系统保留了对这些冠状病毒的记忆反应所致。

总之,这项研究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表明对抗一种常见的感冒冠状病毒确实可以教会T细胞识别新冠病毒的某些部分,并为普通感冒病毒能够诱导T细胞对新冠病毒的交叉反应记忆提供了证据。

Sette说:「我们知道以前已经存在反应性,这项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力的直接分子证据,表明记忆T细胞可以’看到’普通感冒冠状病毒和SARS-CoV-2之间非常相似的序列。未来将可以利用这种交叉反应性的潜力,并可以进一步提高疫苗的效力」

新冠病毒印度发表论文

印度的新冠疫情日益严重,已经是全球第二了,到目前为止印度的新冠确诊病例人数已经达到了一千多万。对于国内的严重情况,印度政府也采取了一些紧急的措施,批准了印度国产的新冠疫苗的使用权。现在印度政府正在试图在印度进行全面的接种工作,印度总理莫迪也积极地为国产疫苗做宣传,就在这个时刻印度的媒体却在拆莫迪的台,发表了一片相当特别的文章。

近日印度媒体发表文章表示,印度的大部分民众已经有了新冠病毒的抗体和免疫能力,在印度进行全民接种是一种严重的浪费。这篇文章的作者其中之一竟然是斯坦福大学的医学教授。这名教授表示,目前印度很多人死于新冠病毒,但是印度的新冠死亡率低于其他的国家。

对此很多的专家都表示难以理解,目前印度的新冠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15万人,属于全球第三大死亡人数了。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印度的死亡率怎么也不会低于其他国家,这位教授究竟怎么得出的结论,就不得而知了。

此外文章中还提到了美国和英国的新冠疫情状况,文章宣称美英虽然采取了接种疫苗的措施,但是目前国内的新冠病毒传播仍然猛烈,感染人数并没有减少。印度政府现在采取的封锁措施是没有效果的,应该解除封锁,只有这样印度穷人才能够获得生存的机会。

文章中还提出了一个极其特殊的说法,印度的绝大部分民众已经产生了自然免疫能力。国家与其花费大量的资金对所有人进行疫苗接种,不如只给没有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接种疫苗,这样既缓解了疫苗的生产压力,也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这样一篇另类的文章一经发表,就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受到了民众和专家的质疑。所谓的自然免疫是很难实现的,英国最早也试图群体免疫,但是英国的相关专家明确表示这是一种疯狂的行为,即使成功也会有大量的英国人死亡。

国际上的专家和学者也明确表示,群体免疫只存在于幻想之中,是对民众生命的不负责任。如果寄希望于群体免疫,对疫情放纵不管的话,整个国家将会陷入混乱,会有大量的民众因此死亡。

这样的话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抗疫效果,而且也可以通过这个弱点研发出来更多的疫苗或者是特效药。

印度和美国究竟哪个第一,谁也搞不清楚,报道的数据都是他们自己报道出来的,美国实际的疫情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与他们表面报道的数字要多出很多很多,大部分没钱治病的穷人,从感染病毒至自然好转或死亡,这些数字都是没有统计进来的。所以,美国的报道数字也只能是看看而已,不能过度的相信。印度那个奇葩国家就更不用说了,人口密度大,不讲卫生。国家贫困,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抗击疫情,又加之医疗水平低下,资源溃泛,面对疫情只能措手无策。再加之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面积广大,农民感染了病毒一无钱医治,二就医不便,是能等着自然康复或死亡。所以印度的报道数字只是统计了医院收治的感染和死亡者,与实际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相比相差甚远,他们报道的数字还不够实际发生数字的五分之一。

2020年1月31日,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的研究人员在bioRxiv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称新型冠状病毒是人为改造的病毒,因其刺突蛋白S蛋白上含有四个插入片段,这些片段与HIV-1的某些片段完全同源或具有相似性。这篇未经审稿的论文掀起了诸多讨论,虽然已被撤稿,但依旧给人们留下了疑问。2月14日,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Chuan Xiao等人在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杂志上发文,分析了新冠病毒中这四个插入片段与hiv-1等其他基因的同源性,驳斥了2019-nCoV可能是通过人为获得HIV-1基因组中的一些基因片段而产生的“生化武器”这种观点。

冠状病毒论文发表

2020年1月12日。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发急性传染性疾病,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有关该病毒的文献最早于2020年1月12日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中,是一篇定义该病毒的文献。

曾靠莲花清瘟一月涨40%,如今连续两日跌停

曾靠莲花清瘟一月涨40%,如今连续两日跌停,继王思聪喊话“证监会应严查以岭药业”之后,又被“丁香医生”呼吁“不要吃连花清瘟来预防新冠”。曾靠莲花清瘟一月涨40%,如今连续两日跌停。

近日,王思聪发布了一条微博,结果连花清瘟及其背后的以岭药业瞬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甚至他一度发表评论,喊话证监会,“应严查以岭药业”。

经历了这场质疑风波后,以岭药业4月15日以跌停收盘。截至收盘,以岭药业股价报35.99元/股,跌幅10%,市值蒸发近70亿元。

非议从天而降,连花清瘟的独家生产商以岭药业,迅速霸气回应:公司产品有完整的证据和报告披露;投资者要甄别网络上的言论,不能因为王思聪三个字就随意提出疑问。

吴以岭共研发过两款重磅产品,一是通心络,二是连花清瘟。

连花清瘟起源于非典,因为被列入新冠诊疗方案而成为爆款中成药产品。

2003年非典,吴以岭带领团队研制出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尽管只是一种治疗流行性感冒用药,但因其热销而名声在外。2009年,名利双收的吴以岭成为中医行业极为罕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到2019年,连花清瘟胶囊累计18次被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列为治疗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诊疗方案。

2020年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连花清瘟胶囊在原批准适应症基础上增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新适应症,“用法用量”项则增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疗程7-10天”。

但爆火的同时,连花清瘟的真正疗效在全球市场上也一直有争议,此外市场人士称,以岭药业的经营业绩得益于连花清瘟而呈爆发式增长,但随着全球疫情得到控制,连花清瘟的疫情红利难以延续。

2020年,以岭药业实现营收87.82亿元,同比增长近3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19亿元,较上年增加6.12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以岭药业实现营业收入81.12亿元,接近2020年全年,净利润12.24亿元,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其中连花清瘟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3.7亿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41.6%。

天眼查显示,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持股拥有超40家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目前吴以岭个人持股市值约为188亿元,其儿女吴相君、吴瑞的持股财富也达到138亿元。

近日,以岭药业近日争议不断,继王思聪喊话“证监会应严查以岭药业”之后,又被“丁香医生”呼吁“不要吃连花清瘟来预防新冠”。

互联网医疗大V“丁香医生”发布的一篇《不要吃连花清瘟预防新冠》的文章迅速刷屏网络,在文章中,丁香医生公开称连花清瘟不能预防新冠,并呼吁人们没病不要乱吃药,连花清瘟也一样。

面对此起彼伏的质疑声,大量的投资者开始涌上以岭药业投资者互动平台,询问连花清瘟胶囊的有效性。

据橙柿互动报道,以岭药业对此正面回应称,国内多家权威科研机构围绕连花清瘟抗新冠肺炎开展了系列基础与临床研究,形成了防治新冠肺炎“细胞-动物-预防用药-临床治疗”证据链,实验证实该药对新冠病毒原始毒株及其变异毒株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目前已发表实验与临床研究论文35篇(国外发表15篇)。其中《连花清瘟胶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前瞻性开放标签对照试验》真实世界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期刊Evidence-BasedComplementaryandAlternativeMedicine。

研究结果证实:连花清瘟干预组核酸检测阳性率0.27%显著低于对照组阳性率1.14%(具有统计学意义),密接人群预防应用连花清瘟可降低新冠肺炎阳性感染率达76%,同时安全性良好。

以岭药业还表示:“我们也关注到了网络相关舆论。我们相信‘清者自清’,并会持续跟踪事态发展情况,必要时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天眼查App显示,以岭药业关联公司为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法定代表人吴相君,董事长为吴以岭,该公司注册资本约16.7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硬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合剂、小容量注射剂、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的生产;保健食品的生产、销售等。

天眼查上市公告信息显示,3月18日,以岭药业发布了《关于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列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的提示性公告》。

公告显示,本次发布的新冠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除将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继续列为中医治疗医学观察期推荐用药外,还将其列为临床治疗期(确诊病例)轻型和普通型推荐用药。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连花清瘟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3.7亿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41.6%。

4月18日开盘,以岭药业一字跌停,股价报32.39元/股,总市值541.1亿元。至此,以岭药业已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

近日,出品连花清瘟胶囊 / 颗粒的以岭药业被屡屡推上风口浪尖,从股价到药效都被各种质疑。

4 月 14 日,王思聪转发连花清瘟胶囊被世卫组织推荐的消息,并称 " 证监会应严查以岭药业 ",掀起了新一轮风波,而以岭药业方面强势回应,要求王思聪指出具体的问题与源头。

此后,著名健康平台丁香医生也呼吁,不要吃连花清瘟来预防新冠,而岭药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从未在任何场合表示 " 世卫组织推荐连花清瘟 "。

企业信息显示,以岭药业关联公司为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1 年 8 月,法定代表人吴相君,董事长为吴以岭,注册资本约 16.7 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硬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合剂、小容量注射剂、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的生产;保健食品的生产、销售等。

3 月 18 日,以岭药业发布《关于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列入(试行第九版)的提示性公告》,称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除了继续列为中医治疗医学观察期推荐用药外,还被列为临床治疗期(确诊病例)轻型和普通型推荐用药。

以岭药业称,2020 年以来,连花清瘟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已经在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和近三十个国家注册应用,上市以来先后 20 余次被列入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感冒流感、禽流感、轻型 / 普通型新冠肺炎等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诊疗方案 / 指南推荐,并已经成为中医药应对呼吸道病毒性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代表药物。

国内多家权威科研机构围绕连花清瘟抗新冠肺炎开展了系列基础与临床研究,形成了防治新冠肺炎 " 细胞 - 动物 - 预防用药 - 临床治疗 " 证据链,实验证实该药对新冠病毒原始毒株及其变异毒株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财报显示,2021 年前三季度,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产品相关收入 33.7 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 41.6%。

可以说,仅靠连花清瘟,以岭药业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随着各界质疑声音不断,以岭药业在股市上也是连续走低,不断跌停,今天就再次损失了 60 亿元的市值。

冠状病毒怕高温,而新冠病毒和SARS的同属冠状病毒属成员,基因序列有85%的相似性。所以这其实反映出人们一种隐隐的期待,希望新冠肺炎疫情也会像17年前的SRAS一样,在夏天到来后逐渐消失。基于对其他冠状病毒的了解和经验,天气变暖有利于发病率下降的确,这种期待有一定依据。据对SARS的研究表明,人冠状病毒对热较为敏感,随着温度升高,人冠状病毒的抵御力会下降。56摄氏度下30分钟可以有效灭活病毒。而在4℃的维持液中,人冠状病毒则能维持中等稳定,在零下60度的环境中,保存时间能达数年。而且多项研究显示,MERS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在高温和潮湿环境下,病毒活性都会显著降低。而在22°C到25°C的温度和40%到50%的相对湿度(即典型的空调环境)下,SARS病毒能在光滑表面上保持5天活性。所以笔者在此提醒一句,平时用空调制热升高环境温度不可能达到灭活病毒的效果,洗热水澡的温度也达不到。2006年WHO出的《SARS这场国际瘟疫是如何被阻止的》一书中把天气回暖看作是SARS消失的原因之一。基于对其他冠状病毒的了解和经验,李兰娟院士、王辰院士、钟南山院士和张文宏主任都曾比较肯定地说,天气变暖有利于发病率下降。对新冠状病毒的直接研究支持高温可能抑制新冠病毒传播2月22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茂团队在论文预印本平台发布了一篇题为《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Change COVID-19 Transmission in 429 cities》论文,王茂团队在论文中推测,可能存在最适合新冠病毒传播的温度区间。武汉近期平均气温在4.28℃到6.18℃之间,正好在确诊人数上升的温度区间内。因此,武汉气温适宜新冠病毒传播可能是疫情首先在当地暴发的因素之一。作者还推测,随着北半球气温升高,日平均气温超出病毒传播的最佳温度区间后,疫情可能得到相应控制。3月9日,论文预印网站SSRN发表了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人类病毒研究所、全球病毒网络(GVN)卓越中心的一篇论文,指出目前疫情与纬度和温度之间的相关性似乎很强。新冠肺炎社区传播主要沿着东西向展开,中心点均大致沿北纬30~50度分布,平均温度为5℃~11℃,平均湿度在47%~79%。未来北半球升温,疫区更北部风险增加。事实上,疫情后来的进展形势非常符合这篇文章的预测。白色圆圈代表出现显著社区传播的地区。红色等值线划出了气温在5到11摄氏度的地区。相反或谨慎观点:气温非决定因素早在2月份的采访中,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与政策中心主任迈克尔·奥斯特霍姆对高温抑制病毒这一观点持怀疑态度。他认为,指望天气变暖遏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还为时过早。“很多人作此判断是因为非典疫情就是在夏天结束的。”他说,“不知是不是巧合。也可能正好在当年夏天,人类控制住了疫情。”他接着指出,2012年人类体内发现的另一种冠状病毒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就完全没有遵循季节模式。“阿拉伯半岛温度高达约43摄氏度,MERS也仍在传染。”他就此指出,“某些病毒的传播高峰会出现在盛夏。“3月5日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会上,紧急卫生事件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对气温的影响也持谨慎态度,“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这种病毒在不同温度下表现不同”,他呼吁每个国家和地区都能采取积极行动,以防止新冠病毒进一步传播。”3月6日世卫组织紧急项目执行主任瑞安在记者会上也表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新冠病毒会在夏季自行消失。美国疾控中心国家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主任南希·梅索尼尔也在一次公开电话会议中表示,现在尚无法断言确诊人数会随着天气变暖而减少,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不指望仅仅靠天气回暖来消灭这种病毒。”3月19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学者在预印本平台SSRN发表了题为《夏季冠状病毒流行会减少吗?》的研究论文。结果表明,1月至3月,平均温度高于18℃和绝对湿度大于9g/m3的国家的病例总数实际上少于全球总病例数的6%。这项研究显示了温暖气候抑制病毒传播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南半球国家出现的本土传播案例,可能意味着新冠病毒比起过去的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对较高温度更为耐受。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家马克·利普西奇的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一定的湿度范围内都可能持续传播,造成感染病例快速增加,无论是寒冷干燥的地区,还是像新加坡这样的热带地区。这项研究说:“如果不实施广泛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单是天气本身(比如北半球进入春季和夏季时温度和湿度的增高),未必会带来病例数量减少。目前,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等热带国家的确诊病例数量正在不断攀升似乎也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性。3月30日,南京医科大学沈洪兵院士、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王其龙等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JAMA子刊JAMA Network Open 发表了一篇论文。该论文报道了江苏省淮安市一个超级传播者在洗浴中心感染了其他8人的簇状传播案例,这一案例表明,新冠病毒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仍能存活,且传播性并未出现减弱的迹象。笔者认为,这篇文章或许能证明单纯的温度湿度不是病毒传播的决定因素,然而气温显然不是单纯的温度,还涉及通风、日照等环境因素。气温的升高伴随着日照的增强,绝对温度虽然达不到杀死病毒,但增强的紫外线应该可以产生叠加效应。多出来晒晒太阳肯定有益无害!唠了半天,有人可能会说,让你说出花来,还是没有得出肯定结论呀。是的,绝大多数人啃着树上掉下来的苹果不见得能像牛顿那样发现牛顿定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世界疫情图的创立者Lauren Gardner教授也说,没想到她弄的东西竟然招来了超过10亿的点击量。她表示,这个项目为学校和团队带来了更多的曝光量,“我确实期待它为我们的团队带来真正令人兴奋的机遇,而且它已经做到了。”NASA已经要资助这个小组研究“季节性和气候”对病毒的影响。”呵呵,这不美国政府都和我想一块儿了。

  • 索引序列
  • 印度发表冠状病毒论文
  • 印度发表新型冠状病毒论文
  • 印度冠状病毒肺炎发表论文
  • 新冠病毒印度发表论文
  • 冠状病毒论文发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