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谢克家发表论文

谢克家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谢克家发表论文

李清照改嫁一事,从笔者角度思考,可以理解,又不能理解。可以理解是因为一位饱经流离之苦的女性,于乱世之中确实需要一个男人倚靠;不能理解是因为李清照与赵明诚曾有过那般美好的爱情,怎会在知天命之年变节改嫁呢?而且以李清照刚强的性格,独自生活并不是难事。当然,以上都是带有笔者个人感情色彩的臆测,真相到底如何,还要合理推究,理性分析。 一、“改嫁说”形成 李清照改嫁之说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宋人史料笔记的记载。 1.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字元任,安徽绩溪人,做过几任文职。其父胡舜陟被秦桧陷害致死,他便隐居浙江湖州之苕溪,其代表作《苕溪渔隐丛话》约作于绍兴十八年(1148)。而据《李清照年谱》,李清照卒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也就是说,胡仔声称李清照改嫁时,李清照尚健在。 胡仔的评价,先夸了一下李清照的才思胜过寻常妇人,忽然笔锋一转,讽刺李清照晚年改嫁。胡仔之所以对李清照有意抑损,是因为二人的文学观点有冲突。李清照的《词论》曾将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张先、宋祁、晏殊、欧阳修等全部点评了一遍,指出各自的不足,而胡仔认为“此论未公,吾不凭也。”胡仔还说: 胡仔的意思简而言之就是:你行你上! 2.王灼《碧鸡漫志》: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四川遂宁人,虽然学识渊博,但科举失意,一生没做过大官,只当过舞文弄墨的吏师而已。其《碧鸡漫志》约作于绍兴十九年(1149)。他对李清照的态度和胡仔类似,先夸再贬,不过他声称李清照的词有“闾巷荒淫之语”,有辱士大夫之女的身份。这实在是无稽之谈!纵观李清照的词,何曾有淫词艳语?宋人以及后世人从未有如此评价。简而言之,王灼的想象力很丰富,但他是一个人! 3.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晁公武,字子止,南宋著名藏书家,他的父亲晁冲之,就是李清照的偶像晁补之的堂弟。其《郡斋读书志》约作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他虽然没有明言李清照改嫁,但“先嫁”、“无检操”已暗示改嫁。 4.洪适《<金石录>跋》: 洪适,字景伯,绍兴十二年(1142)榜眼,官至右丞相。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其文约作于乾道三年(1167)。洪适只作叙述,并没有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评价。 5、赵彦卫《云麓漫钞》: 赵彦卫,字景安,河南开封人,相传为宋宗室之后,官至新安郡守。其《云麓漫钞》约作于开禧二年(1206)。前面胡仔提到李清照给綦崇礼(字处厚)写过一封启,这里则录入了全文,由此似乎形成了李清照改嫁的铁证。此启很长,用典颇多,字字句句都含义深远,值得逐字逐句推敲。首先,李清照提到了自己的悲惨处境,病入膏肓,连棺材都准备好了。这时来了一个人,以花言巧语李清照和她的弟弟李迒,后“强以同归”。之后,李清照发现这个人人品低劣,又遭其打骂。李清照不堪受辱,最终闹到了官府,恶人受到了惩罚,自己也做了九天的牢。幸得綦崇礼相助才得以脱身。最后李清照悔恨异常,暗示自己遭到了时人诽谤,声名被污。 实事求是地讲,初读这篇文章的人,认为这是李清照自述改嫁经过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其中有很多词句似乎都暗示有改嫁之事,尤以“忍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句为甚。而且宋朝也却有法文规定:妻子告发丈夫,若所举属实,丈夫以自首论罪,妻子也要坐两年牢。这也正与文章相符。表面上看,李清照改嫁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了。 6.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李心传,字微之,四川乐山人,他参加乡试未能上榜,从此以后就不参加科举了,闭门著书,直到晚年。其文约作于开禧五年(1209)。他的记载,先说张汝舟被妻检举事,最后点明张妻是李清照。这里还点明李清照与张汝舟诉讼事在绍兴二年九月。在《启》中,李清照称綦崇礼为“内翰承旨”,而据史载,綦崇礼绍兴二年九月十八日已任翰林学士。宋朝翰林学士成为“内翰”,“承旨”在翰林学士院内职位最高,通常以最资深者担任,当时綦崇礼才刚升任翰林学士,资历还不够。但两种职称官阶相同,都是正三品,李清照称綦崇礼为“内翰承旨”,是客套话,这是可以理解的。 除了以上六处记载外,还有多本宋人书籍记载李清照改嫁一事,如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称李清照“晚岁颇失节”,朱彧的《萍州可谈》称李清照“不终晚节,流落以死”。 综上,“改嫁说”形成了一种观点:晚年的李清照孤苦无依,既渴望重获爱情,又渴望男子的照料,恰在此时,张汝舟趁虚而入。他觊觎李清照的文物收藏,以花言巧语娶李清照,婚后却发现李清照的收藏所剩无几,便对李清照实施家暴。李清照认清张汝舟面目,悔恨不已,向朝廷告发张汝舟曾“妄增举数入官”,结果张汝舟被贬,她自己也身陷囹圄。幸得綦崇礼搭救,九日后便被释放。 “改嫁说”还强调,在宋朝,没有任何人为李清照辩诬,这证明李清照改嫁是众所周知的。这句话的前半句是事实,但后半句的结论太过武断。宋人史料笔记浩如烟海,记载李清照改嫁的约有十几种,但未记载的应该更多。朱熹、刘辰翁、岳珂等学者评价李清照作品时,都未提及改嫁一事,而且都将李清照与赵明诚并论,似乎并不知道改嫁一事。或是听闻了,但觉得荒诞,不足为道。一种观点,有人赞成,但更多的人不置可否,这当然需要进一步推敲。 “改嫁说”又说,胡仔、王灼等人著书时,李清照还健在。一个人不大可能在人活着时就泼脏水。此说就未免天真了,莫说诬陷活人,就算是诬陷身边人,古往今来也屡见不鲜。再者,王灼既能在李清照活着时评价她的词有“闾巷荒淫之语”,对李清照个人品行有几句偏颇评价,是完全有可能的。 “改嫁说”还说,赵明诚虽然去世,但他的哥哥赵存诚、赵思诚都在朝为官,怎么会不加以制止。此说有一定道理,但是流言蜚语任谁都制止不了,纵是美国总统,他能制止世人调笑恶搞他吗?再者,南宋的政治环境尤其复杂,李清照多发时论,是个不折不扣的主战派,朝中大臣对她非议者甚多。赵存诚、赵思诚会不会在弟弟死后冒着遭受政治迫害的风险为弟媳鸣不平,实在要打个问号? 二、“辩诬说”观点 否定李清照改嫁事始于明代,清代学者多有附和。对此,持“改嫁说”者认为明清学者是因为喜欢李清照的作品,进而从封建伦理道德的角度接受不了李清照改嫁的事实,于是曲意为之“辩诬”。的确,明清两朝礼教盛行,女子守节的思想大行其道,学者们打心底里不希望自己崇拜的女词人与变节沾上边。但是明清学者的观点绝非感性发论,其中也不乏有说服力的论据。 明代藏书家郎瑛对李清照改嫁事表示难以置信,但他没有提出反驳观点,只是大发感慨,其《七修类稿》云: 郎瑛提到,他看了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后,坚信李清照与赵明诚是相亲相爱的。《金石录后序》是李清照晚年整理好赵明诚遗作《金石录》后所作的序,文中追忆了夫妻二人从新婚到生离死别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往日甜蜜生活的追忆和对亡夫的深深思念。据考证,此文作于绍兴四年(1134)。如果改嫁一事为真,李清照在改嫁两年后作文追忆与前夫的幸福时光,就难免会有些令人不适了。而且文中还有“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一句,如果改嫁是真,李清照还这么说就太不要脸了。 第一个为李清照辩诬的是明人徐[火勃],其《笔精》曰: 平心而论,徐勃的辩诬也系主观评说,没有很有说服力的观点。他认为,李清照的出身那么高贵,不可能改嫁。而且也太老了,应该不至于改嫁。 清人卢见曾根据清照生平事迹推断不可能改嫁,其《雅丽堂本金石录》曰: 卢见曾认为,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妻感情很好,李清照晚年那般珍惜丈夫遗物,定不会有改嫁之事。 辩诬最有力、最全面者当属清人俞正燮,其《易安居士事辑》曰: 俞正燮论文颇长,他的主要观点是李清照的《启》说的本不是改嫁一事,而是“颁金通敌”一事。李清照不是感谢綦崇礼为她脱罪,而是感谢綦崇礼为她证明清白。因为李清照对当时学者多有讥讽,这些学者受不了了,就根据李清照当年被诬告“颁金通敌”一事,编成李清照改嫁一事。李清照的《启》确实存在,但后来被篡改了。无德学者更改原来《启》中关键词语,并加入影射改嫁的词汇,使《启》变成了李清照改嫁自白。 俞正燮举例证明李心传的《要录》记载错误之处颇多,认为他是轻信了他人记载而误传。俞正燮举例说明了在宋朝弹劾诬陷之事屡见不鲜,当时社会风气就是如此,李清照被诬也是合理的。 俞正燮还指出,谢克家之子、赵明诚表侄谢伋作于绍兴十一年五月十三日的《四六谈麈序》中称李清照为“赵令人李,号易安”。宋人外命妇为九等,即郡国夫人、郡夫人及郡君四等、县君三等,令人为六品郡君,而赵明诚在建炎元年八月,正是以从六品的三朝大夫、秘阁修撰起复江宁知府,品阶正好吻合。古代婚姻,女子一旦改嫁,便意味这与前夫家族断绝。谢伋是赵明诚的亲戚,怎会为一个“失节”的妇人避讳,还称呼她为“令人”呢? 此外,男女婚嫁世间常事,朝廷不须过问,《谢启》中怎么会有“持官书文字来辄信”之类词语?在俞正燮看来,《启》文笔劣下,前后矛盾,中间杂有佳语,定是篡改本。 俞正燮的辩诬材料翔实,条理清晰,绝非感性评论,故而影响深远,后继者不绝。 回顾俞正燮的观点,如果先入为主地认为《启》是因“颁金通敌”事而作,似乎勉强也说得通。其中“愿赐品题,与加湔洗”一句,是请綦崇礼为自己洗刷污名。如果是改嫁了,已成事实,又有什么好洗刷的呢?不过,“强以同归”、“玉镜架”等词都是暗示婚姻的词汇,难有其他意思。 俞正燮之后,陆心源《<癸巳类稿·易安事辑>书后》亦言“李易安改嫁,千古厚诬”。陆心源认为,张飞卿就是张汝舟。张汝舟诬告李清照“颁金通敌”,李清照就举报他“妄增举数”。张汝舟被贬官,就篡改李清照的《启》,污蔑李清照改嫁。 其后,李慈铭《书陆刚甫观察<仪顾堂题跋>后》又补充了几个新证。第一,《金石录后序》所署时间与《要录》所记载李清照告发张汝舟一事相去不过一月,仓促改嫁,不合情理;第二,李清照在绍兴三年写给胡松年的诗中自称“嫠妇”,则以寡妇终老无疑;第三,赵明诚的哥哥赵思诚时居高位,赵家权势尚在,不会容许李清照改嫁。不过李慈铭并不认同陆心源“张飞卿即张汝舟之说”。 此外,还有诸多学者为李清照辩诬,如清陈文述《题查伯葵撰<李易安论>后》: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 黄友琴《书雅雨堂重刊《金石录》后》: 三、近代观点交锋 由于明清学者多为李清照辩诬,一时间“辩诬说”占据了学术主流。 近人况周颐从时间、行踪上分析李清照与张汝舟可能未曾相遇,更遑论改嫁了。其《越缦堂乙集》曰: 况周颐的观点,可谓有理有据,再难辩驳了。建国初期,夏承焘、龙榆生、唐圭璋三位词学大家都认同辩诬说。其中唐圭璋、潘君昭《论李清照的后期词》阐述了李清照被诽谤的原因: 关于李清照被诽谤的原因,《词苑萃编》之说很具有代表性,其曰: 李清照作为一个妇人,太过狂妄了。这恐怕也说出了胡仔、王灼等人的心声。著书者对于一个瞧不上的人,能有什么好评语呢? 五十年代,黄盛璋发表《李清照事迹考》,再次提出改嫁说,对辩诬说的观点进行考辩,并由此引发了改嫁说和辩诬说的再次交锋。此间辩诬说代表人物是黄墨谷,他在《重辑李清照集》中有对黄盛璋的观点进行逐一辩论,之后又对提出异议者逐一回应。然而几番交锋下来,还是谁也说不服了谁。 这期间持“改嫁说”者的主要观点有: 第一,胡仔、王灼等人与李清照同时代,当时赵家尚有权势,故生前造谣不近情理。此说笔者在前面已经辩驳过了。 第二,举例说明李心传的《要录》是可信的。一本书的内容,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由此判断可信不可信,太过武断。这点不属于论据之列。 第三,况周颐说绍兴二年张汝舟在池州,李清照在杭州,难有婚事,黄盛璋说,池州距离杭州不远,而且两地有一个“独松岭道”,很方便来回。这就太生硬了。你黄盛璋是地理学家,知道有这个小道,但南宋人就个个知道吗? 第四,妇女守节直到明清才逐渐严格,宋代并没有将此事视为不道德,所以谢伋称李清照为“令人”,李清照五十岁,都不能成为李清照未改嫁的理由。可是宋人不止一次说李清照“失节”啊。“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说早在北宋程颐就提出了! 这期间,“辩诬说”新增观点主要有: 第一,李清照余生多次倚靠赵明诚的亲属。逃难途中,她曾求助过赵明诚的一位在洪州任兵部侍郎的妹婿,即李擢。绍兴四年冬,淮上警报,李清照又到婺州倚靠担任婺州知州的李擢。假如李清照绍兴二年就改嫁了,李擢对她会是怎么样的态度? 第二,谢伋是赵明诚的表甥,而綦崇礼与谢伋又是儿女亲家。如果李清照因改嫁事入狱,作为“前夫党”的綦崇礼会仗义相救吗? 第三,赵明诚去世时留下遗产虽不多,但多少仍有点,李清照若改嫁,赵明诚的两个哥哥不会索取吗?赵明诚的大哥赵存诚于绍兴二年死于广州帅任,二哥赵思诚曾做过中书舍人,官职虽不高,但毕竟是京官。就算赵思诚不阻止李清照改嫁,但也不会让她轻松改嫁吧? 第四,李清照的思想、性格及其晚年生活状况可证明她没有改嫁之事。 台湾学者李敖有《李易安再嫁了吗?》一文,基本同意俞正燮的观点,他的观点主要有:第一,记载李清照改嫁的材料不可靠;第二,李清照曾自称“嫠妇”,且年纪太大,改嫁可能性不大;第三,从李清照寡居后的作品中,看不到她改嫁的第一手史料,而南宋朱熹、洪迈等人的评价中,也看不到改嫁的记录。尤其是朱熹,寡妇再嫁在他眼里是何等的大事啊,若李清照真有此‘污点’,朱熹对她的评价就不只是“本朝妇人之能文者”那么简单了;第四,赵明诚死于建炎三年,李清照守丧三年后已是绍兴元年,若改嫁在绍兴二年,一年之间脱下丧服,又要养病,又要结新欢,又要新婚燕尔,又要双双闹翻,又要整天挨打,时间太紧了;第五,寡妇改嫁是小事,南渡之初时局又紧张,断不会到翰林学士奏请皇帝出面干涉的地步。 至此可发现,“改嫁说”和“辩诬说”的争论主要在三点:一,记载李清照改嫁的材料是否公正、可信;二,李清照的《启》是否经过篡改;三,李清照的自称以及宋人对她的称呼能否证明她未改嫁。可惜的是,无论哪一方,都有充分说法自己的理由,却没有说服对付的证据。李清照已故八百多年,不知这争论还会持续多少年。 介于“改嫁说”和“辩诬说”之间有一种观点,那就是李清照被张汝舟,二者或许有了名义上的婚姻之事,但李清照完全是被迫的,被欺的,不可视为改嫁。 郑国弼《李清照改嫁辨证》一文持“辩诬说”,其文引入绍兴二年九月临安大火之事,认为李清照与从弟李迒遭难时,张汝舟以救助者的面目出现,将李清照接到家中居住,内心却想霸占李清照的藏品。后事发,闹出官司。李清照坐牢九日放出,并非是朝廷减刑,而是实无罪过。 靳极苍《李清照“改嫁”性质辨析》一文,以李清照《启》中“官文书”为突破口,认为它是“颁金通敌”一案的判决书。张汝舟拿着判决书,以法律的威慑力,强令李清照“同归”。作者认为,张汝舟此举与抢劫无异,李清照是受害者,不能说是改嫁。 王颋《女词人李清照改嫁事件新考》一人也从“官文书”入手,他认为宋代习惯俗称皇帝或朝廷为“赵官家”,所以“官文书”很可能是官家文书。宋高宗既有命人强买李清照古器的“前科”,此番又与张汝舟合谋,下令李清照改嫁张汝舟。 以上三说虽独辟蹊径,但皆非无稽之谈,就其可信度来看,是要胜过“改嫁说”和“辩诬说”的。不管改嫁一事是否属实,都不能影响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再过八百年,李清照依然名载青史,而好事者恐怕早已湮没不闻了吧。 参考文章: 张琳《李清照改嫁研究评述》 黄盛璋《李清照事迹新考》 黄墨谷《翁方纲<金石录>本读后——兼评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中“改嫁新考”》 黄墨谷《<投内翰綦公崇礼启>考——为李清照“改嫁”辩诬》 诸葛忆兵《李清照再嫁与离异风波平议》 李敖《李易安再嫁了吗?》 郑国弼《李清照改嫁辨证》 靳极苍《李清照“改嫁”性质辨析》 王颋《女词人李清照改嫁事件新考》

捷克科学家发表论文

点石成金是许多人共同的愿望,也是一种奢望。不过,点石成金虽然还很遥远,但“点水成金”已经成为现实。

根据IT之家8月10日的消息,在布拉格捷克科学院物理化学家Pavel Jungwirth等人的努力下,绝缘纯水变成了金属水,散发出了金色的光芒。

这是人类 历史 上第一次实现这样的效果,这一试验突破了人类的认知,是一个重要的进步。在7月28日时,这一试验成果已经发布在国际期刊《自然》杂志上。

据了解,在施加的压力足够的情况下,大多数材料都可以变成金属,并使其具备导电性,包括被称为“完美绝缘体”的纯水。

据 Pavel Jungwirth表示,需要1500万个大气压才能将水转化为金属态。这一条件依照当前的实验室技术来说,很难达到。因此,长久以来“点水成金”一直停留在理论阶段,还没有人能将其变为现实。

不过,如今 Pavel Jungwirth等人另辟蹊径——通过从碱将金属中借用电子,成功做到了这一点。毕竟,碱金属能轻松从原子外壳中释放电子。

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便利用这种方式,让氨变亮。捷克科学家们对这一实验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将氨用水代替。

但这样一来研发团队又会面临新的挑战。因为,水与碱金属的化学反应相当剧烈,常常会发生爆炸反应。面对这一难题,研发团队还是想方设法进行了克服。

研发团队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将惯例的混合方式颠倒,用注射器将一小滴水滴在碱金属上,减少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二是,设计出一种能够减缓反应速度的实验装置。

在试验过程中,试验人员将注射器中的钠与钾的液体混合物,注射一滴到真空环境下。之后,水蒸气又通过管道进入真空室,在金属液滴的外部形成一个薄薄的外层。

最后,滴液中的电子与正金属离子扩散至水中,“金属水”由此诞生。绝缘的纯水,由此具备了导电性,突破人类认知的一幕就此诞生。

这一实验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从该实验成果中,看不出其应用的方向与前景,但之前许多的实验成果都曾被说过“没用”,但其中不少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点水成金”未来能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改变,十分令人期待。

文/BU 审核/子扬 校正/知秋

孟德尔 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 (1822年7月22日-1884年1月6日)是“现代遗传学之父(father of modern genetics)”,是遗传学的奠基人。1865年发现遗传定律。1822年7月22日,孟德尔出生在奥地利西里西亚(现属捷克)海因策道夫村的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里,父亲和母亲都是园艺家(外祖父是园艺工人)。孟德尔童年时受到园艺学和农学知识的熏陶,对植物的生长和开花非常感兴趣。1840年他考入奥尔米茨大学哲学院,主攻古典哲学,但他还学习了数学和物理学。当时,在欧洲,学校都是教会办的。学校需要教师,当地的教会看到孟德尔勤奋好学,就派他到首都维也纳大学去念书。大学毕业以后,孟德尔就在当地教会办的一所中学教书,教的是自然科学。他能专心备课,认真教课,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1843年,年方21岁的孟德尔进了布隆城奥古斯汀修道院以后,曾在附近的高级中学任自然课教师,后来又到维也纳大学深造,受到相当系统和严格的科学教育和训练,为后来的科学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孟德尔经过长期思索认识到,理解那些使遗传性状代代恒定的机制更为重要。1856年,从维也纳大学回到布鲁恩不久,孟德尔就开始了长达8年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首先从许多种子商那里,弄来了34个品种的豌豆,从中挑选出22个品种用于实验。它们都具有某种可以相互区分的稳定性状,例如高茎或矮茎、圆料或皱科、灰色种皮或白色种皮等。孟德尔通过人工培植这些豌豆,对不同代的豌豆的性状和数目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计数和分析。运用这样的实验方法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他酷爱自己的研究工作,经常向前来参观的客人指着豌豆十分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我的儿女!”8个寒暑的辛勤劳作,孟德尔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得到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人们分别称他的发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它们揭示了生物遗传奥秘的基本规律。孟德尔开始进行豌豆实验时,达尔文进化论刚刚问世。他仔细研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从中吸收丰富的营养。保存至今的孟德尔遗物之中,就有好几本达尔文的著作,上面还留着孟德尔的手批,足见他对达尔文及其著作的关注。起初,孟德尔豌豆实验并不是有意为探索遗传规律而进行的。他的初衷是希望获得优良品种,只是在试验的过程中,逐步把重点转向了探索遗传规律。除了豌豆以外,孟德尔还对其他植物作了大量的类似研究,其中包括玉米、紫罗兰和紫茉莉等,以期证明他发现的遗传规律对大多数植物都是适用的。从生物的整体形式和行为中很难观察并发现遗传规律,而从个别性状中却容易观察,这也是科学界长期困惑的原因。孟德尔不仅考察生物的整体,更着眼于生物的个别性状,这是他与前辈生物学家的重要区别之一。孟德尔选择的实验材料也是非常科学的。因为豌豆属于具有稳定品种的自花授粉植物,容易栽种,容易逐一分离计数,这对于他发现遗传规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孟德尔清楚自己的发现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但他还是慎重地重复实验了多年,以期更加臻于完善、1865年,孟德尔在布鲁恩科学协会的会议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两次宣读。第一次,与会者礼貌而兴致勃勃地听完报告,孟德尔只简单地介绍了试验的目的、方法和过程,为时一小时的报告就使听众如坠入云雾中。第二次,孟德尔着重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理论证明。可是,伟大的孟德尔思维和实验太超前了。尽管与会者绝大多数是布鲁恩自然科学协会的会员,中既有化学家、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也有生物学专业的植物学家、藻类学家。然而,听众对连篇累续的数字和繁复枯燥的论证毫无兴趣。他们实在跟不上孟德尔的思维。孟德尔用心血浇灌的豌豆所告诉他的秘密,时人不能与之共识,一直被埋没了35年之久!豌豆的杂交实验从1856年至1864年共进行了8年。孟德尔将其研究的结果整理成论文发表,但未引起任何反响。其原因有三个。第一,在孟德尔论文发表前7年(1859年),达尔文的名著《物种起源》出版了。这部著作引起了科学界的兴趣,几乎全部的生物学家转向生物进化的讨论。这一点也许对孟德尔论文的命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二,当时的科学界缺乏理解孟德尔定律的思想基础。首先那个时代的科学思想还没有包含孟德尔论文所提出的命题:遗传的不是一个个体的全貌,而是一个个性状。其次,孟德尔论文的表达方式是全新的,他把生物学和统计学、数学结合了起来,使得同时代的博物学家很难理解论文的真正含义。第三,有的权威出于偏见或不理解,把孟德尔的研究视为一般的杂交实验,和别人做的没有多大差别。孟德尔晚年曾经充满信心地对他的好友,布鲁恩高等技术学院大地测量学教授尼耶塞尔说:“看吧,我的时代来到了。”这句话成为伟大的预言。直到孟德尔逝世16年后,豌豆实验论文正式出版后34年,他从事豌豆试验后43年,预言才变成现实。随着20世纪雄鸡的第一声啼鸣,来自三个国家的三位学者同时独立地“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1900年,成为遗传学史乃至生物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一年。从此,遗传学进入了孟德尔时代。今天,通过摩尔根、艾弗里、赫尔希和沃森等数代科学家的研究,已经使生物遗传机制——这个使孟德尔魂牵梦绕的问题建立在遗传物质DNA的基础之上。随着科学家破译了遗传密码,人们对遗传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向控制遗传机制、防治遗传疾病、合成生命等更大的造福于人类的工作方向前进。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与圣托马斯修道院那个献身于科学的修道士的名字相连。诗评: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数学统计揭示出遗传的规律。[编辑本段]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遗传规律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总是同当时热衷于这门科学研究的杰出人物紧密相关,遗传学的形成与发展也不例外,孟德尔就是遗传学杰出的奠基人。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1822年出生于当时奥地利海森道夫地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擅长于园艺技术,在父亲的直接熏陶和影响之下,孟德尔自幼就爱好园艺。1843年,他中学毕业后考入奥尔谬茨大学哲学院继续学习,但因家境贫寒,被迫中途辍学。1843年10月,因生活所迫,他步入奥地利布隆城的一所修道院当修道士。从1851年到1853年,孟德尔在维也纳大学学习了4个学期,系统学习了植物学、动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课程。与此同时,他还受到了从事科学研究的良好训练,这些都为他后来从事植物杂交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854年孟德尔回到家乡,继续在修道院任职,并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长达12年的植物杂交试验。在孟德尔从事的大量植物杂交试验中,以豌豆杂交试验的成绩最为出色。经过整整8年(1856-1864)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现代遗传学称为基因)的论点,并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这两个重要规律的发现和提出,为遗传学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正是孟德尔名垂后世的重大科研成果。孟德尔的这篇不朽论文虽然问世了,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他那不同于前人的创造性见解,对于他所处的时代显得太超前了,竟然使得他的科学论文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没有引起生物界同行们的注意。直到1900年,他的发现被欧洲三位不同国籍的植物学家在各自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分别予以证实后,才受到重视和公认,遗传学的研究从此也就很快地发展起来。

这份报告是在科学院哲学所拉多万·利赫塔博士领导下,对捷克社会各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调查研究的结果。这是对捷克病的一次全面会诊。科学家带着严肃的思考和权威登上了社会舞台。他们宣称,“迄今为止,政治家利用了科学家,而从现在起,科学家将决定政治的步调。党的主要任务之一,将是为科学发展开辟和扫清道路”。这些,捷克人民都看到了。对人民中最优秀的那一部分人能思考和参与改革,捷克人感到无比振奋。这是他们的幸运和骄傲——10年前的匈牙利不正是因为缺少这种深思熟虑和精心设计才造成了开始的混乱吗?然而,要把改革的思考和设计变为实践,把科学家的理想变为政治现实,还得依靠另一部分社会精英——行使政治权力的政治家们。于是焦灼而又耐心等待的人民又将信任交给了政府。这一次——我们前面已经看到了——人民失望了。现在,1967年夏天,捷克斯洛伐克面临的危机已不仅仅限于经济方面。人民在焦急地等待之后,会如何对待政府所给予他们的失望?他们对埋葬了社会主义、又同样埋葬了改革的官僚阶层的愤怒,会将他们引向何处?尽管没有枪声,没有动乱,也没有上街游行,但在1967年夏天,捷克斯洛伐克的危机是深重的。对此,诺沃提尼惊慌了,克里姆林宫也惊慌了。他们从捷克斯洛伐克的局势中感到了一股潜在的、1956年匈牙利式的危机。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面临着一次重大的历史选择。在这次历史关头,捷克人民又一次表现出令人尊敬的克制:他们没有因为失望、不满而铤而走险,没有不负责任、不看目标、不顾后果地凭感情用事——这又是一个与匈牙利事件不一样的地方。捷克人选择了、行动了。他们的策略是:运用民主力量,对保守的、阻挠改革的官僚施加压力,而把他们的热情、信任和希望交给共产党内进步的一翼、支持他们站出来,将政治体制改革的旗帜举起来。此时,后来与“布拉格之春”联系在一起的几位著名改革家还没有为人民所认识和理解。因此,可以说,不是这些政治家造就了“布拉格之春”,而是捷克人民推出了这些改革家,并使他们与“布拉格之春”一起成熟、前进,为捷克斯洛伐克的历史写下了最辉煌的一页。人民中蕴藏的,绝不只是狂热和破坏的力量。这在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身上得到证明——在理智的驱使下,这个民族爆发出巨大的、但又是冷静而有秩序的力量。1967年,捷克人民所有的这种力量,连同他们的情绪、意志,就要在作家们的活动中体现出来了——作家将以猛烈的火力展开对旧体制的政治批判……捷克斯洛伐克作家不愧为人民的良心,民族的灵魂。

孟德尔,1822年7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帝国布隆(Brunn)(现在是捷克的布尔诺 )的神父,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谢家辉发表的论文

教育期刊系列,可以到期刊之家找编辑进行一定的沟通,或许有更多适合的期刊选择。

半导体光电期刊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术期刊,它主要关注半导体光电器件和光电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应用。这种期刊包含了许多高质量的科学论文和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推动半导体光电技术的发展非常有价值。该期刊的论文内容涵盖了半导体材料、器件制备、光电特性测试、应用等多个方向,涉及到了光电器件的设计、制造、测试、应用等多个环节。同时,该期刊的论文也涉及到了许多前沿技术和研究领域,如光电子学、半导体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等。此外,该期刊的编辑和审稿人员都是来自于半导体光电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他们对于该领域的研究非常有深度和广度,能够保证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半导体光电期刊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术期刊,对于半导体光电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科学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学术意义。

回答是:通常情况下,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研究徐桦的论文发布时间是2022年4月25日。

徐桦的论文发布时间为不确定,因为没有提供具体的信息。然而,针对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企业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企业需要一个能够促进创意、激发灵感、提高生产力的办公空间,同时也要具备美学、文化和创新等方面的特征。在设计这样的空间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需求和文化背景,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环保技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和探索,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乌克兰国家发表的论文

欧洲理事会15日批准了欧盟委员会此前提出的第九轮对俄罗斯制裁措施。美国政府同一天也宣布新一轮对俄个人和实体制裁措施。自今年2月24日俄罗斯发起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以来,西方采取多轮制裁试图从经济上击垮俄罗斯。乌克兰危机升级以及此后的拉锯式延续,使俄乌经济民生受到冲击,也深刻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制裁冲击但未能击垮俄经济自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西方对俄实施了多轮涉及金融、贸易、能源等多领域制裁,造成俄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卢布快速贬值,物价攀升,供应链失稳加剧。但随着俄方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俄经济目前总体稳定。俄总统普京12月15日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时表示,在俄政府、金融机构和各地方共同努力下,俄经济局势得以恢复稳定。普京说:“西方国家通过制裁,试图将俄罗斯推向世界发展的边缘,但俄罗斯绝不会走自我封闭的道路。”俄罗斯外贸和投资正在向充满活力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和市场转移。普京说,虽然今年俄经济面临萎缩,但降幅远低于此前一些专家预测的20%。俄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约2.5%,较此前2.9%的预测降幅再次收窄。俄物价水平自3月至4月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之后,从5月至今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目前俄公共财政保持稳定,预计今年和未来几年,俄预算赤字将保持在较低水平,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2月10日,在俄罗斯莫斯科,人们在雪中行走。新华社发(亚历山大摄)分析人士认为,在经历了年初卢布的大幅震荡、西方企业大量退出俄市场等一系列冲击后,俄依靠宏观调控政策短时间内稳定了国内金融体系和经济秩序。此外,由于欧洲各国对俄能源等商品短期依赖性强且俄加大对亚洲、非洲的出口,俄在国际贸易中仍有所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今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得益于石油出口和国内需求相对稳定,俄罗斯经济萎缩状况没有预期严重。俄罗斯卡卢加州国立齐奥尔科夫斯基大学教授克鲁季科夫认为,西方对俄制裁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切断俄罗斯从能源(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市场中获得收入的渠道。但其结果是能源市场商品价格上涨得更多,俄能源出口收入也相应增加。乌遭遇经济民生困境相比之下,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乌克兰经济遭遇重创,民生困境加剧。6月20日,顿涅茨克当地居民从被损坏的建筑撤离。新华社发(维克托摄)一方面,2022年乌克兰经济将陷入严重衰退。乌克兰第一副总理、经济部长斯韦丽坚科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由于电网基础设施受到破坏,乌克兰经济部预测该国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32%至33.5%。世界银行10月份发布报告指出,俄乌冲突摧毁了乌克兰众多工厂、农田。预计重建工作将需要至少3490亿美元,相当于乌克兰2021年全年经济总量的1.5倍。另一方面,乌政府债务不断提升。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财政、税收和海关政策委员会主席盖特曼采夫11月底说,截至今年10月底,乌政府债务规模达1031亿美元。为填补预算赤字再次举债是乌政府债务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据报道,此前乌政府曾预计2023年至少需550亿美元国外援助以覆盖基本开支。《华盛顿邮报》日前报道说,乌克兰这是7月27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拍摄的黑海粮食外运联合协调中心。新华社记者沙达提摄首先,全球粮食、能源安全受到严重冲击。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说,乌克兰危机及西方制裁导致粮食、能源、化肥短缺,由此引发粮食安全危机,而遭受打击最大的是最贫困人群。在欧洲,受能源供应紧张影响,多地天然气价格屡创新高,加剧通胀压力,加重民生负担。欧盟统计局的新数据显示,欧元区能源和食品价格持续飙升,10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10.7%,再创历史新高。欧盟委员会近日发布的2022年秋季经济预测报告称,欧盟、欧元区和大多数成员国经济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陷入衰退,明年第一季度经济活动将继续萎缩。其次,供应链受阻等因素拖累全球经济复苏。乌克兰危机和西方对俄制裁不断升级导致港口堵塞、领空关闭,使海运、空运和陆路交通压力持续升高,长期依赖跨境运输的汽车零部件、半导体、粮食、能源等行业的短缺问题持续加剧。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12月6日在安理会审议乌克兰人道问题时表示,当前全球面临的粮食、能源危机不是生产和需求问题,而是供应链出了问题,国际合作受到干扰。这是8月1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白宫。新华社记者刘杰摄在全球经济复苏受到乌克兰危机深刻影响的同时,美国则是这场危机最大的受益者。据美国雅虎新闻网站报道,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欧盟国家已承诺购买价值约230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鉴于美国军火商是欧洲的主要供应商,他们会拿到这些订单中的最大份额;当欧洲深陷能源危机时,美国则“趁火打劫”,抢占欧洲能源市场并高价兜售。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路孚特公司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出港货船装载的液化天然气近70%运往欧洲。据欧洲多家媒体报道,美国公司每艘驶往欧洲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可赚取超过1亿美元利润。分析认为,全球经济复苏本就面临地区不平衡、政策不协调以及疫情反复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乌克兰危机叠加西方对俄制裁导致全球供应链受到干扰,严重影响全球贸易正常运行。除此之外,在高通胀的压力下,美国等经济体继续收紧货币政策,将导致一些国家债务违约风险升高,令世界经济复苏面临更多风险。

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出路在哪里论文如下:

虽然乌克兰危机表面上是军事和政治对抗,但如果不运用经济理论,尤其是博弈论,那就无法完全理解此次美俄冲突。以下提供几个思考的角度:

核威慑:根据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谢林的博弈论,该冲突可以放在核威慑的框架中去理解。自1990年苏联解体之后,独立后的乌克兰放弃了从苏联继承过来的核武器,以换取其领土完整,俄罗斯和美国都对此签了字。

(注: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1000枚核弹头,是当时世界第三的核大国。但随后乌克兰与美俄达成协议,销毁了其核弹头以换取双方对其领土完整的承诺。美国承诺在乌克兰领土受到俄罗斯威胁时对其进行保护。)

那时看来,乌克兰这么做是对的,让世界变得更加安全。然而,如今回过头来看,如果乌克兰如今还是一个核大国,那么显然不会再俄罗斯面前显得那么无力。

临界点:谢林在其著作《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中建立了临界点模型。该理论既适用于战争,也只用于经济、邻国间冲突和其他国内问题。在乌克兰事件中,事件从协商解决发展到政治冲突,如今克里米亚的事态又将局势进一步推向深化,将世界带入一个非常危险的临界点。

首先介绍一下背景:除了前南斯拉夫和格鲁吉亚,苏联解体后的东欧地区大体是和平的。边界的重新划定较为有序,政治交易也是基于各国领导人对本国利益的理性评估上。

政治学家Jay Ulfelder最近在一个博客中指出,过去25年中,全球的军事冲突比预期要少。但最近,和平解决冲突变得越来越难。这种变化可能只是数据统计中的随机事件,但更大的可能是因为冲突可能在变得更多。

韩国科学家克隆论文发表

晕~~~~~~~~~~~~~~~ 是那个造假的生物学家?? 搞对了再来提问!!!. 造假的生物学家!!!!

1997年2月23日,英国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宣布,他们的研究小组利用山羊的体细胞成功地“克隆”出一只基因结构与供体完全相同的小羊“多莉”(Dolly),世界舆论为之哗然。“多莉”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生命的诞生没有精子的参与。研究人员先将一个绵羊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吸出去,使其变成空壳,然后从一只6岁的母羊身上取出一个乳腺细胞,将其中的遗传物质注入卵细胞空壳中。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含有新的遗传物质但却没有受过精的卵细胞。这一经过改造的卵细胞分裂、增殖形成胚胎,再被植入另一只母羊子宫内,随着母羊的成功分娩,“多莉”来到了世界。 1998年7月5日,日本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的两头牛犊诞生。1998年7月22日,科学家采用一种新克隆技术,用成年鼠的体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了三代共50多只克隆鼠,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克隆动物克隆出克隆动物。

黄禹锡1953年12月15日出生在韩国忠清南道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他从小喜欢牛,并立志要成为一名兽医。 1972年他如愿考入汉城大学(现称首尔大学)兽医药学院,至1982年,他在该院取得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在学校这段时间内,他的研究之路并不平坦,由于导师在他博士毕业前去世,他被提升的希望破灭了,他的实验室被关闭,他也因此失去了工作,只好到其他学校去当客座讲师。在这期间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卖掉了自己唯一的住房,到地方建了一个试验农场,进行有关人工授精培育牛方面的研究。 1985年他前往日本北海道大学进修,接触到了当时国际科学界克隆领域知名的科学家和一些年轻有为的学者。这些人身上的蓬勃朝气感染了黄禹锡,也使他意识到,未来克隆将成为生物技术的主流。这成为黄禹锡科研的转折点,他开始把科研精力和方向放在克隆研究上。 1987年,黄禹锡进修结束后回到首尔大学任教授,正式开始其克隆方面的研究。黄禹锡带领他的科研小组在其后的十几年间创造了多项第一:1999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体细胞克隆牛;2002年克隆出了猪;2003年又首次在世界上培育出“抗疯牛病牛”;2005年他的科研小组成功培育出世界首条克隆狗“斯纳皮”。 从2001年起,黄禹锡的研究重点从动物转向了人类胚胎干细胞方面的研究。2004年2月他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论文,宣布在世界上率先用卵子成功培育出人类胚胎干细胞;2005年5月,他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攻克了利用患者体细胞克隆胚胎干细胞的科学难题,其研究成果轰动了全世界。 连续不断推出世界性的科研成果,黄禹锡被不少韩国民众捧为领导韩国科技未来的民族英雄,鲜花、掌声、荣誉不断飞来:2005年首尔大学国际干细胞研究中心成立,黄禹锡担任主任;韩国政府授予其“韩国最高科学家”荣誉;韩国政府向其研究小组提供数百亿韩元资金用于研究;黄禹锡不断出现在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和公开场合,成了一位韩国“国宝”级人物,甚至享受政府提供的保镖服务。受其宣称能为疑难病患者量身定做胚胎干细胞的诱惑,甚至有人成立后援会自愿为其研究提供所需卵子。 “黄禹锡神话”破灭始于2005年年底,有媒体披露他的研究小组接受下属女研究员卵子用于研究,并向提供卵子的妇女提供酬金,违反了伦理道德,随后他的研究小组成员、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夏腾指出2005年论文中有造假成分,首尔大学随即成立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结果证实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两篇论文成果均属子虚乌有,黄禹锡将面临首尔大学甚至韩国相关法律的惩罚。 黄禹锡被誉为韩国“克隆之父”,民族英雄。韩国评选的首位“最高科学家”,他的名字出现在中小学教材中 但这位“民族英雄”先是被指控违背研究伦理,紧接着又被指控欺世盗名、伪造研究成果。从来没有一个科学家被本民族寄予如此大的期望,因此,当这个科学家倒下的时候,这个国家的人惊呆了。

1963年,中国的童第周研究出了克隆鱼

  • 索引序列
  • 谢克家发表论文
  • 捷克科学家发表论文
  • 谢家辉发表的论文
  • 乌克兰国家发表的论文
  • 韩国科学家克隆论文发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