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主要发表专著论文

主要发表专著论文

发布时间:

主要发表专著论文

著作1.专著:《WTO保障措施成案研究(1995-200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42.7万字,王军、郭策、张红著,本人完成40%。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系列教材:《国际商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共41.9万字,沈四宝、王军、刘刚仿著,本人完成30%。3.译著:《美国法律史》,法律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共23.7万字,全书共9章,本人完成前5章。4.编著:《美国商业特许经营法案例选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共41万字,第一作者,本人完成60%。5.编著:《美国侵权法》(英文案例教材),第一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30.8万字,本人完成60%。6.专著:《侵权法上严格责任的原理和实践》,法律出版社2006年出版,30.5万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7.编著:《美国合同法》(修订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37.6字。8.编著:《美国合同法案例选评》(增补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36.5字,本人完成80%。9.主编:《侵权行为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出版,共64.6万字。10.第二主编:《国际商法论丛》第一卷至第九卷,由法律出版社于1999年至2008年出版;各卷篇幅约50万字左右,其中均有本人文章。11.编著:《国际商法》,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本人完成合同部分,11万字。12.专著:《合同冲突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共26万字,本人完成70%。13.编著:《国际私法案例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全书共28.6万字,本人任主编并完成全书的89%;被指定为中国司法部直属院校指定教材。文章1.“英国人身伤害之非金钱损失赔偿制度研究”,载于《北方法学》2009年第1期,第19页,第一作者(与刘春梅合作)。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412《民商法学》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2.“德国侵权法上一般人格权制度及其利益权衡原则”,载于《山西大学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2008年11月,第31卷第6期,第80页,第一作者(与王梦晗合作)。3.“德国侵权法上的人身伤害抚慰金制度”,载于《暨南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08年第6卷,第30卷第6期,第27页,第一作者(与粟撒合作);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412《民商法学》2009年第3期全文转载。4.“论中国立法吸纳外国法方式之演变”,载于王卫国主编:《21世纪中国民法之展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39-445页,第一作者(与高建学合作)。5.“侵权法上损害证明的确定性”,载于《政法论坛》2008年第26卷(与王秀转合作);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412《民商法学》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6.“过错能否取代违法性”,载于《检察日报》2008年10月9日。7.“现代保险体制下机动车方对非机动车方的责任比较研究”,载于《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第三期,第一作者(与高英伟合作)。8.“欧盟法中的公共政策及其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影响”,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9卷,2008年5月,第一作者(与高英伟)。9.“英国法上的名誉权保护”,载于《法学杂志》2008年第2期,第一作者(与王轩)。10.“侵权受害人因侵权而获益的后果” 载于《月旦民商法杂志》,2007年第12期,第一作者(与沈雨青)。11.“机动车造成行人损害保险人该承担何种责任”,载于2007年11月26日《法制日报·周末》第3版。12.“道路交通法的修改应当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一致”,载于2007年11月11日《法制日报·周末》第2版。13.“过失的概念研究”,载于游劝荣主编:《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权益保障研究》(2006年8月中国法学会主办、两岸三地共11家法学组织和法律机构承办 “第四届海峡法学论坛”会议论文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218?225页,第一作者(与高建学)。14.“欧盟保险法的统一进程” ,载于《河北法学》2007年第8期,2007年8月,第一作者,(与沈雨青)。15.“欧盟合同法律适用制度的演进”,载于《清华法学》(创刊号)2007年5月,第1卷(总第1期),第一作者(与王秀转)。16.“依法确认民事诉讼主体,正确确定案件审理范围”,载于《人民法院报》2007年5月14日,第5版。17.“欧盟法对企业合并的规制”,载于《河北法学》2007年第3期,2007年3月,第一作者,第一作者(与谢琳)。18.“侵权法上‘物的行为’研究”,载于《河北法学》2006年第5期,2006年5月。19.“美国公司法的发展演变”,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8卷,2006年10月第一作者。20.“大陆法系侵权法上严格责任比较研究”(第二部分),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7卷,2005年3月,2.5万字。21.“大陆法系侵权法上严格责任比较研究”(第一部分),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6卷,2004年8月,6.5万字。22.“关于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商法的学科设置的思考”(第一作者),载于《山西大学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2004年第4卷第69页。23.“国际商法的研究对象”,载于《国际商务》(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2004年增刊,第88页。24.“在我国试行先例判决制度两个基本问题”,载于《河南社会科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2004年第2期,第13页。25.“略论对大陆法和英美法的兼收并蓄”,载于《法制日报》2003年2月27日“理论专刊”。26.“美国侵权法上严格责任的原理和适用”,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5卷,2003年6月,7万字。27.“关于在法学类理论课程中进行‘讨论教学’的设想”,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4卷,2002年4月,约1.3万字。28.“适用〈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仲裁案例两则述评”,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3卷,2001年5月,3.9万字。29.“评我国新合同法上合同转让的原则”,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2卷,2000年8月,2万字。30.“关于在中国法律教育中进行案例教学的思考”,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1卷,1999年9月,约1.2万字。

1.许学夷诗学思想简论 《文学评论》2001、1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3全文转载2.许学夷对宋人“以才学为诗”二重性的认识 《文学遗产》2001、23.论方以智诗学思想的文化美学特色 《文学评论》2005、14.两种文学叙事范式的式微与现代性叙事的价值选择 《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5.从“兴趣”到“意兴”—许学夷论盛唐诗歌向纵深发展的审美方向 《文学遗产》2007年第6期6.艺术至境论 《文艺研究》1995、37.论意境是人类艺术未来形态的雏形 《社会科学辑刊》1997、5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7、12转载,《新华文摘》摘目8.人文关怀在文学中的维度与要义 《光明日报》(理论版)2000、8、319.述情切事与悉合诗体—许学夷的“诗史”之辩《文学评论丛刊》2002、210.中国古代文论中艺术理想的两个层面——从风骨论到意境论 《文学评论丛刊》2006、111.前七子的“诗变”观 《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06年12月29日12.人文主义方法论与我国的文艺复兴 《东方丛刊》2000、413.全球化语境中新理性文学的应有品质 《东方丛刊》2002、314.三种艺术真实形态的美学蕴涵 《江汉论坛》1997、315.论李白对魏晋艺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1 转载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1转载 《隋唐文学年鉴》转载16.人的价值与道德理性的误解和对立 《安庆师院学报》1990、3,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0、11全文转载17.许学夷“诗体”论的文化整合特点 《社会科学辑刊》2004、2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5转载18.玄妙之象与生命之境 《江苏大学学报》2004、2《新华文摘》2004、23摘登19.艺术形态与想象类型 《社会科学辑刊》1999、520.文学发展机制与重写文学史 《社会科学辑刊》2000、521.从“中和”哲学观到“雍容典雅”的诗学追求 《求是学刊》2000、522.盛唐诗歌的“入神”与“入圣” 《社会科学辑刊》2002、1《隋唐文学年鉴》转载23.“得意忘言”新识 《安徽师大学报》1997、524.走向成熟的审美 《古籍研究》1997、225.“美的艺术”与意境形态 《江淮论坛》1996、326.文艺的大众化问题与当代文艺创新的特殊性《安庆师院学报》1991、327.传统文化与文艺创新 《学语文》1992、128.开拓文学理论研究的广阔空间 《安庆师院学报》1994、129.历代崇高论的艺术形态学意义 《安庆师院学报》1996、130.艺术功利性与审美的形象形态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6、431.在现实与超越之间保持张力 《安庆师院学报》1997、132.论人类早期的艺术真实形态 《安庆师院学报》1997、333.历代山水名胜赋鉴赏辞典(部分) 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年版34.论建设中的中国当代文艺学 《安庆师院学报》1999、1035.文艺的继承:偶然与必然 《安庆师院学报》2000、336.素质教育与当前文学概论课教学面临的价值取向 《安庆师院学报高教专刊》2000、1237.文学活动中马克思主义人文立场的确立 《安庆师院学报》2001、138.关于“全球化”语境中文学与人的三个问题《安庆师院学报》2003、339.近20年来都市文化存在的三种景观及其价值特征 《安庆师院学报》2004、540.许学夷诗学思想二题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专刊41.方以智“性情”论的生态美学思想 《皖江文化探微》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2.传统文化诗学视野中的经典阐释范式——以方以智“中边言诗”和“道艺”观为例 《桐城派研究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版43.许学夷对初唐诗歌中唐诗精神的审视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344.许学夷的元批评及其对儒家诗学的修正与完善《社会科学辑刊》2006、5 1.《缪斯的足迹——文艺发展机制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月版(28万字)2.《徐学夷诗学思想研究》 黄山书社2006年12月版(29万字)3.《从文科综合到人文教育》(参著)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从传统到现代:人文立场与诗学关怀》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28万字)

主要发表论文或专著

1.许学夷诗学思想简论 《文学评论》2001、1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3全文转载2.许学夷对宋人“以才学为诗”二重性的认识 《文学遗产》2001、23.论方以智诗学思想的文化美学特色 《文学评论》2005、14.两种文学叙事范式的式微与现代性叙事的价值选择 《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5.从“兴趣”到“意兴”—许学夷论盛唐诗歌向纵深发展的审美方向 《文学遗产》2007年第6期6.艺术至境论 《文艺研究》1995、37.论意境是人类艺术未来形态的雏形 《社会科学辑刊》1997、5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7、12转载,《新华文摘》摘目8.人文关怀在文学中的维度与要义 《光明日报》(理论版)2000、8、319.述情切事与悉合诗体—许学夷的“诗史”之辩《文学评论丛刊》2002、210.中国古代文论中艺术理想的两个层面——从风骨论到意境论 《文学评论丛刊》2006、111.前七子的“诗变”观 《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06年12月29日12.人文主义方法论与我国的文艺复兴 《东方丛刊》2000、413.全球化语境中新理性文学的应有品质 《东方丛刊》2002、314.三种艺术真实形态的美学蕴涵 《江汉论坛》1997、315.论李白对魏晋艺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1 转载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1转载 《隋唐文学年鉴》转载16.人的价值与道德理性的误解和对立 《安庆师院学报》1990、3,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0、11全文转载17.许学夷“诗体”论的文化整合特点 《社会科学辑刊》2004、2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5转载18.玄妙之象与生命之境 《江苏大学学报》2004、2《新华文摘》2004、23摘登19.艺术形态与想象类型 《社会科学辑刊》1999、520.文学发展机制与重写文学史 《社会科学辑刊》2000、521.从“中和”哲学观到“雍容典雅”的诗学追求 《求是学刊》2000、522.盛唐诗歌的“入神”与“入圣” 《社会科学辑刊》2002、1《隋唐文学年鉴》转载23.“得意忘言”新识 《安徽师大学报》1997、524.走向成熟的审美 《古籍研究》1997、225.“美的艺术”与意境形态 《江淮论坛》1996、326.文艺的大众化问题与当代文艺创新的特殊性《安庆师院学报》1991、327.传统文化与文艺创新 《学语文》1992、128.开拓文学理论研究的广阔空间 《安庆师院学报》1994、129.历代崇高论的艺术形态学意义 《安庆师院学报》1996、130.艺术功利性与审美的形象形态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6、431.在现实与超越之间保持张力 《安庆师院学报》1997、132.论人类早期的艺术真实形态 《安庆师院学报》1997、333.历代山水名胜赋鉴赏辞典(部分) 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年版34.论建设中的中国当代文艺学 《安庆师院学报》1999、1035.文艺的继承:偶然与必然 《安庆师院学报》2000、336.素质教育与当前文学概论课教学面临的价值取向 《安庆师院学报高教专刊》2000、1237.文学活动中马克思主义人文立场的确立 《安庆师院学报》2001、138.关于“全球化”语境中文学与人的三个问题《安庆师院学报》2003、339.近20年来都市文化存在的三种景观及其价值特征 《安庆师院学报》2004、540.许学夷诗学思想二题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专刊41.方以智“性情”论的生态美学思想 《皖江文化探微》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2.传统文化诗学视野中的经典阐释范式——以方以智“中边言诗”和“道艺”观为例 《桐城派研究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版43.许学夷对初唐诗歌中唐诗精神的审视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344.许学夷的元批评及其对儒家诗学的修正与完善《社会科学辑刊》2006、5 1.《缪斯的足迹——文艺发展机制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月版(28万字)2.《徐学夷诗学思想研究》 黄山书社2006年12月版(29万字)3.《从文科综合到人文教育》(参著)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从传统到现代:人文立场与诗学关怀》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28万字)

你可以去知网或者谷歌学术上以他的名字为关键词搜一下他的著作,很容易的。

一、专著:《催眠与心理压力释放》,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03,作者:郝滨。二、论文:1,社会剧在中国的早期发展趋势及应用范围,郝滨,第二届表达性心理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2,心理师的觉察力提高与加强自我支持,郝滨,费俊峰,李建军,中国首届完型心理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3,家庭咨询中的心理师觉察反移情与防治替代性受创,郝滨,第21届IFP世界心理治疗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心理治疗大会。4,催眠技能对心理师的自我支持,郝滨,第21届IFP世界心理治疗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心理治疗大会,2014-05-09。5,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Traditional Dao Yin Techniques in Hypnotic Induction,郝滨、王廷、李宁,第20届国际催眠治疗大会(法国,巴黎)。6,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临床困境中觉察反移情的意义,郝滨、李宁,第四届中国精神分析大会。7,从佛文化对人的影响看精神分析借鉴佛学理论与技术的临床意义,郝滨,第四届中国精神分析大会。8,投射性认同和内摄性认同与伴侣的共同人格形成过程,郝滨,第四届中国精神分析大会。9,文化因素对心理咨询过程的影响,郝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第10届年会.10,姓氏与名字的心理寓意,郝滨,中国首届文化与心理治疗论坛。11,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际关系特点对分析框架的影响,郝滨,第五届中国精神分析大会。12,督导中识别平行过程对觉察督导自身反移情的意义,郝滨,第六届中国精神分析大会。13,从“大闹天宫”的冲突中反思父亲的功能与咨询师的作用,郝滨,第六届中国精神分析大会。14,觉察力训练在督导过程中的作用,郝滨,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第六届大会。

回答的不错。

发表的主要论文及专著

一、专著:2009-03,《催眠与心理压力释放》,安徽人民出版社,作者:郝滨。二、论文:1,社会剧在中国的早期发展趋势及应用范围,郝滨,第二届表达性心理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2,心理师的觉察力提高与加强自我支持,郝滨,费俊峰,李建军,中国首届完型心理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3,家庭咨询中的心理师觉察反移情与防治替代性受创,郝滨,第21届IFP世界心理治疗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心理治疗大会。4,催眠技能对心理师的自我支持,郝滨,第21届IFP世界心理治疗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心理治疗大会,2014-05-09。5,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Traditional Dao Yin Techniques in Hypnotic Induction,郝滨、王廷、李宁,第20届国际催眠治疗大会(法国,巴黎)。6,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临床困境中觉察反移情的意义,郝滨、李宁,第四届中国精神分析大会。7,从佛文化对人的影响看精神分析借鉴佛学理论与技术的临床意义,郝滨,第四届中国精神分析大会。8,投射性认同和内摄性认同与伴侣的共同人格形成过程,郝滨,第四届中国精神分析大会。9,文化因素对心理咨询过程的影响,郝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第10届年会.10,姓氏与名字的心理寓意,郝滨,中国首届文化与心理治疗论坛。11,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际关系特点对分析框架的影响,郝滨,第五届中国精神分析大会。12,督导中识别平行过程对觉察督导自身反移情的意义,郝滨,第六届中国精神分析大会。13,从“大闹天宫”的冲突中反思父亲的功能与咨询师的作用,郝滨,第六届中国精神分析大会。14,觉察力训练在督导过程中的作用,郝滨,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第六届大会。

(1)、《高句丽研究文集》(合著),延边大学出版社,1993年。(2)、《好太王碑新考》(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3)、《高句丽历史与文化研究》(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4)、《高句丽史籍会要》(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5)、《中国学者高句丽研究文献叙录》(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6)、《高句丽历史与文化》(专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7)、《高句丽归属问题研究》(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8)、《中国学者高句丽研究文献目录》(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9)、《高句丽瓦当研究》(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10)、《中国高句丽史》(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11)、《好太王碑一千五百八十年祭》(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2)、《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续论》(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3)、《高句丽史论稿》(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14)、《高句丽考古研究》(专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15)、《高句丽史简编》(专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16)、《桓州集》(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17)、《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8)、《高句丽古墓壁画研究》(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19)、《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合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20)、《桓州续集》(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 (1)、《高句丽历史归属问题论稿》,《通化师院学报》,2000年第1期。(2)、《高句丽疆域调查与研究现状》,《黑土地的古代文明》,远方出版社,2000年1月。(3)、《高句丽历史课程建设的特色与价值》,《通化师院学报》,2000年第4期。(4)、《高句丽归属问题研究》,《高句丽归属问题研究》,2000年12月。(5)、《高句丽起源和建国问题探索》,《高句丽归属问题研究》,2000年12月。(6)、《冉牟墓志与中原高句丽碑》,韩国《高句丽研究》,2000年第10期。(7)、《中原高句丽碑考释》,《通化师院学报》,2001年第1期。(8)、《高句丽釉陶器的类型与分期》,《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3期。(9)、《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研究》,中国东北历史与现状研究工作会议,2001年第6期。(10)、《王少箴好太王碑拓本及其年代》,《中国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2001年第10期。(11)、《好太王碑拓本收藏著录及其年代》,《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1期。(12)、《好太王碑文烟户、奴客诸词语补释》, ;《通化师院学报》,2002年第1期。(13)、《访高句丽霸王朝山城》,《学问》,2002年第2期。(14)、《高句丽王陵及相关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2期。(15)、《近年来好太王碑研究现状》,《东北工程通讯》,2003年第2期。(16)、《高句丽文化研究与长白山区旅游资源开发》,《通化师院学报》,2003年第5期。(17)、《<;中国高句丽史>;写作缘起》,《学问》,2003年第7期。(18)、《高句丽迁都国内城相关问题》,《东北史地》,2004年第1期。(19)、《集安作为高句丽都城的考古学证明》,《东北史地》,2004年第2期。(20)、《高句丽建国时间考论》,《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3期。(21)、《两汉时期高句丽的封国地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第4期。(22)、《高句丽历史的三大谜团》,《北京科技报》,2004年7月7日(23)、《高句丽遗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高句丽历史归属问题》,《东北史地》,2004年第7期。(24)、《高句丽省称句丽考》,《高句丽渤海历史问题研究论文集》,2004年第8期(25)、《王莽征高句丽兵伐胡史料与高句丽王系问题》,《北方文物》,2005年第2期。(26)、《高句丽神话解析》,《吉林师大学报》,2005年第3期。(27)、《好太王碑一千五百九十年祭》,《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3期。(28)、《晋封高句丽官印考略》,《东北史地》,2005年第3期。(29)、《高句丽泉氏墓地调查及其价值》,《东北史地》,2005年第4期。(30)、《方起东先生对高句丽考古研究的贡献》,《东北史地》,2005年第5期。(31)、《高句丽民族起源与民族融合》,《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1期。(32)、《中国高句丽古墓壁画的研究历程》,《高句丽史新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33)、《潘祖荫藏好太王碑早期拓本刍议》, ;《东北史地》,2006年第4期。(34)、《集安新出土文字瓦当释读》,《北方文物》,2006年第4期。(35)、《跋高句丽金铜佛造像》, ;《东北史地》,2006年第6期。(36)、《高句丽古墓壁画发现调查与发掘》, ;《辽东史地》,2007年第1期。(37)、《高句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化师院学报》,2007年第3期。(38)、《高句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形成与影响》,《古代文明》,2007年第4期。(39)、《集安出土卷云纹瓦当研究》, ;《东北史地》,2007年第4期。(40)、《高句丽古墓壁画的文化渊源》,《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2008年第1期。(41)、《高句丽将军坟的陪葬墓》,《北方文物》,2008年第4期。(42)、《李云从与好太王碑捶拓》,《东北史地》,2008年第4期。(43)、《好太王碑释文补字略说》, ;《通化师院学报》,2008年第9期。(44)、《改革开放三十年高句丽研究著作综述》,《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2009年第1期。(45)、《改革开放三十年高句丽研究成果统计与说明》,《东北史地》,2009年第2期。(46)、高句丽殉葬习俗初探,《北方文物》, 2009年第3期。(47)、《高句丽军队与战争研究的新成果》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48)、《东北亚视角下的高句丽历史与文化》,韩国《东亚文化》,2010年6月18日。(49)、《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高句丽词条误释说明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7期。

专著:2009-03,《催眠与心理压力释放》;论文:《社会剧在中国的早期发展趋势及应用范围》、《投射性认同和内摄性认同与伴侣的共同人格形成过程》、《催眠技能对心理师的自我支持》。

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

主要发表论文论著

饶毅的科学论文发表于 《自然》、《科学》和《细胞》等杂志。 科学文化论文论文名称期刊名称作者期刊信息纪念世界著名神经生物学家冯德培《二十一世纪》饶毅1996年4月号,102-107《中国生理学杂志》-一个优秀的研究期刊《二十一世纪》饶毅1996年12月号,103果蝇研究对发育生物机制的启示《二十一世纪》饶毅1996年6月号,98-99居里夫人:光荣背后的辛酸《二十一世纪》饶毅1996年8月号,106-109寻求新颖、幸福感与基因《二十一世纪》饶毅1998年2月号,70-74慕拉德:巅峰与谷底之间《二十一世纪》饶毅1999年6月号,72邹冈:在艰难中作出杰出研究的科学家《华夏文摘》饶毅1999年3月19日神经科学:脑研究的综合学科《二十一世纪》饶毅1999年4月号,101-108几被遗忘的中国生命科学之父:林可胜《世纪中国》饶毅2001年第一期沙皇罗曼洛夫家族命运的分子生物学结论《南方周末》饶毅2001中国科学的发展和挑战──以生命科学论文在国际期刊上的发表为例 《二十一世纪》饶毅2002年2月号,83-93令人钦佩的、直率而客观的中国科学家(邹承鲁-郝柏林) 《南方周末》饶毅2002学习记忆的研究和华裔科学家的一些贡献《南方周末》饶毅2002中国在重要科学领域缺席所反映的科技体制和文化问题――2002年诺贝尔奖引起的思考 《南方周末》饶毅2003三位有趣的生物学家:200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南方周末》饶毅2003科学环境:一个诞生了DNA模型和12个诺贝尔奖的实验室《南方周末》饶毅2003居里一家与法国科学院《南方周末》饶毅2003生命科学论文论文名称作者期刊信息Social regulation of aggression mediated by pheromonal activation of Or65a olfactory receptor neurons in Drosophila Liu WW, Liang XH, Li YN,Gong JX, Yang Z, Zhang YH,Zhang JX andRao Y Nature Neurosci ,2011 , 7:896-902 Molecular regulation of sexual preference revealedby genetic studies of 5-HT in the brain of male mice Liu Y, Jiang Y, Si Y, Kim J-Y,Chen Z-F, andRao Y Nature ,2011 , 472:95-99 A subset of octopaminergic neurons are importantfor Drosophila aggression Zhou C, Rao Y, andRao YiNature Neurosci ,2008 , 11:1059-1061 Netrin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he guanine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DOCK180 in attractive signaling Li X, Gao X, Liu G,Xiong W, Wu J,Rao Y Nature Neurosci ,2008 , 11:28-35 Both the establish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ofneuronal polarity require active mechanisms:critical roles of GSK-3b and its upstream regulators Jiang H, Guo W, Liang XH,andRao Y Cell ,2005 , 120: 123-135 Netrin requires the focal adhesion kinase andthe Src family kinases to induce axon outgrowth andto attract axons Liu G, Beggs H, Jürgensen C,Park HT, Tang H, Gorski J,Jones KR, Reichardt LF, Wu JY, andRao Y Nature Neurosci ,2004 , 7: 1222-1232 Visualization of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regulatedN-WASP activity during cytoskeletal reorganization in living cells Ward ME, Wu JY andRao Y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4 , 101:970-974 Role of the chemokine SDF-1 as the meningealattractant for embryonic cerebellar neurons Zhu Y, Yu T, Zhang X-C,Nagasawa T, Wu JY, andRao Y Nat Neurosci ,2002 , 5: 719-720 Signal Transduction in Neuronal Migration: Roles of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s and the Small GTPaseCdc42 in the Slit-Robo Pathway Wong K, Ren X-R, Huang Y-Z,Xie Y, Liu G, Saito H, Tang H,Wen L, Brady-Kalnay SM, Mei L,Wu JY, Xiong W-C, andRao Y Cell,2001 , 107: 209-221 Slit, a molecule known to guide axon projection andneuronal migration, inhibits leukocyte chemotaxisinduced by chemotactic factors Wu JY, Feng L, Park H-T, Havlioglu N, Wen L, Tang H, Bacon KB,Jiang Z, Zhang X-C, andRao Y Nature ,2001 , 410: 948-952 Vertebrate Slit, a secreted ligand for the transmembrane protein Roundabout, is a repellent for olfactory bulb axons Li HS, Chen JH, Wu W, Fagaly T,Yuan WL, Zhou L, Dupuis S,Jiang Z, Nash W, Gick C, Ornitz D,Wu JY, and Rao Y Cell ,1999 , 96: 807-818 Directional guidance of neuronal migration in theolfactory system by the protein Slit Wu W, Wong K, Chen JH, Jiang ZH, Dupuis S, Wu JY, andRao Y Nature ,1999 , 400: 331-336 A single morphogenetic field gives rise to tworetina primordi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chordal mesoderm Li HS, Tierney C, Wen L,Wu JY andRao Y Development ,1997 , 124: 603-615 Similarity of the product of the Drosophila neurogenic gene big brain to transmembrane channel proteins Rao Y., Jan L.Y., and Jan Y.N.Nature ,1990 , 345: 163-167

发表论文70多篇,撰写研究报告60余份。可公开的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如下:1) 地下工程抗爆炸震动研究进展,工程兵工程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1997年(导师:钱七虎院士)2) 粘弹阻尼隔震理论和试验研究,同济大学博士论文,1994年(导师:徐植信教授)。3) 基于边界元求解岩(土)中结构动力反应的子结构法,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论文,1988年(导师:熊建国研究员)。4) 地下工程爆炸震动防护研究进展,二十一世纪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作者)。5) 重要建筑物对恐怖爆炸防护的概念设计,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一作者)。6) 推进军队防护工程技术向民用的转化研究,促进城市防爆炸灾害工作,人民防空,2004年(第一作者)。7) 岩土中结构动力反应的分解分析法,岩土工程学报,1993年(第一作者)。8) 美国对建筑物防护恐怖爆炸研究的简况及启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建筑、环境与土木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2004年(第一作者)。9)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hock Isolation Systems Employing Foam Isolators,Proc. of the Second Int. Symp. on Impact Engineeri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s Press,1996 (第一作者)。10) Investigation of a New Laced-Reinforcement Foam Core Sandwich Panel, SAVIAC US Army Corp of Engineer, 2003(第一作者)。.11) Animal Injury Caused by Explosion-Induced Structural Vibration, Progress in Safety Science and Tecnology Science Press , Science Press USA Inc. 2005(第一作者)。.12) An equivalent model elastic analysis of laced-reinforcement foam sandwich panels, 6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Shock &Impact Loads on Structures,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2005(第一作者)。.13) Investigation of shock iso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ire mesh foams core isolators, 6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Shock &Impact Loads on Structures,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2005(第二作者)。.14) Shock Environment inside a Shallow Structures under Explosion of Conventional Weapons,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Blast-resistant Structures,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Society, 1992(第一作者)。.15) 钢板~混凝土复合构件的抗弯承载力分析, 防护工程, 2005年(第一作者)。16) 一种新型复合材料防护结构的抗静载试验分析,土木工程学报,2006年(第二作者)17) 钢板-泡沐材料复合夹层板抗爆性能试验研究,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第三作者)。18) 拉筋增强SLP夹芯复合构件及其抗爆特性研究,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4年(第一作者)。19) 附加粘弹阻尼器隔震系统振动的理论分析,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一作者)。20) 聚氨酯泡沐复合夹层板抗爆特性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3年(第三作者)。21) 大压力爆炸动载作用下高抗力复合园形结构研究,特种结构, 1997年(第一作者)。22) 内珩架-聚氨酯泡沐塑料夹层板简化力学模型,力学季刊,2003年(第三作者)。23) 复合夹层梁的谱有限元法,同济大学学报,2004年(第三作者)。24) 充填聚氨酯泡沫薄壁金属筒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材料工艺与科学,2005年(第二作者)。25) 轴向受压条件下泡沫充填薄壁金属圆筒构件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防护工程, 2003年(第二作者)。26) 美军研制和装备的两种应急机动通行器材及对我们的启示, 防护工程,2002年(第一作者)。27) 复杂附加阻尼器隔震系统振动的广义粘弹分析方法,防护工程,1995年(第一作者)。28) 爆炸震动多级隔震系统振动的广义粘弹分析方法,防护工程,1995年(第一作者)。29) 附加粘弹阻尼器隔振系统理论研究,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航空工业出版社,1997年(第一作者)。30) 聚氨脂泡沫塑料隔震系统的试验研究,防护工程,1995年(第一作者)。31) 聚氨脂泡沫塑料隔震系统振动分析的一种非线性粘弹模型,防护工程,1996年(第一作者)。32) 基于粘塑性理论的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1997年(第二作者)。33) 强动载作用下岩体中复合圆形结构研究,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1997年(第一作者)。34) 直接拉压作用下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本构模型,防护工程,1997年(第一作者)。35) 振动与隔震分析的一种小数阶微商动力模型,工程兵工程学院学报,1995年(第一作者)。36) 常规武器爆炸作用下浅埋结构内部的冲击震动研究,国际强动载荷及其效应会议论文集,力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作者)。37) 基于波场分解模拟围岩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子结构法,防护工程,1989年(第一作者)。38) 爆炸振动对动物的损伤效应,防护工程年会论文集,1992年(第一作者)。39) 基于边界积分方程求解围岩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子结构法,防护工程年会论文集,1989年(第一作者)。40) 常规武器爆炸作用下浅埋结构内部的冲击环境,防护工程年会论文集,1992年(第一作者)。41) 硬质聚氨脂泡沫隔震器的冲击隔震性能研究,土木工程学会防护工程学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2000年(第一作者)。42) 动载作用下泡沫材料的三元件应变速率相关模型,土木工程学会防护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1998年(第一作者)。

“Motives for and Modes of Inter-firm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China’s High Technology SM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Information Systems, 2008, Vol.3, No.6.(第一位作者)“数据挖掘中原始数据质量问题的统计处理”,《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第40卷第3期。(第二)“我国纺织工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独立)“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空间的拓展”,《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9年第12期。(独立)“从工业普查数据看山东区域经济的差距”,《山东年鉴(1998)》。(第一作者)“山东省经济增长转变中的宏观调控对策”,《山东经济战略研究》,1997年第8期。(独立)“山东省区域工业经济水平差异现状与协调发展的对策”,《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收录于《工业经济(人大资料)》1997年第8期。(第一作者)国际会议论文:“Motives for and modes of inter-firm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in China’s high-tech SMEs”. 第十三届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国际学术会议暨第一届亚洲工业工程与管理国际会议论文集,中国威海:山东大学管理学院,2006。(第一作者)“Strategic Alliance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高科技小企业国际研讨会年会论文集,英国曼切斯特:曼切斯特大学商学院,2005。(第一作者)“R&D Collaboration for Product Innovation”, 企业管理战略国际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企业战略学会,2004。(第一作者)“China’s Textile Enterprises: How to Improv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第四届企业跨国经营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南京:南京大学商学院,2002。(独立)“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rice Fluctuation Controllability and Its Application”,第53届国际统计大会论文集,韩国汉城:国际统计学会,2001。(第一作者)科研项目: 山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2008):科技管理案例编写与应用研究。项目主持人欧洲地区发展基金项目 (2007.02-2007.07):对英国大曼切斯特区金融及专业化服务业中小企业经理人领导力及管理技能的动态调查与分析。项目承担单位:曼切斯特城市大学商学院企业研究中心。项目分析师

发表的主要论文著

周劲松著,《铁道车辆振动与控制》,中国铁道出版社。Zhou J, Goodall R, Ren L, et al. Influences of car body vertical flexibility on ride quality of passenger railway vehicles[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F: Journal of Rail and Rapid Transit, 2009, 223(5): 461-471.(SCI)Zhou J, Shen G, Zhang H, et al. Application of modal parameters on rid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railway vehicles[J].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8, 46(S1): 629-641.(SCI)周劲松, 孙文静, 宫岛. 铁道车辆几何滤波现象及弹性车体共振分析 [J]. 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 37(12): 1653-1657.(EI)周劲松,宫岛,孙文静,任利惠. 铁道车辆客车车体垂向弹性对运行平稳性的影响[J]. 铁道学报,2009, 31(2): 32-37.(EI)周劲松,张伟,孙文静,任利惠. 铁道车辆弹性车体动力吸振器减振分析[J]. 中国铁道科学,2009, 30(3), pp86-90.(EI)周劲松,宫岛,任利惠. 铁道车辆弹性车体被动减振仿真分析[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7(8), pp1085-1089.(EI)周劲松,李大光,张祥韦,沈钢.平稳性快速算法及其在高速客车分析中的运用[J]. 铁道学报, 2008, 30(6): 36-39.(EI)周劲松,李大光等.运用虚拟激励法分析磁浮车辆的运行平稳性 [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 8(1): 5-9.(EI)周劲松,张洪,任利惠. 模态参数在铁道车辆运行平稳性研究中的运用[J]. 同济大学学报, 2008, 36(3): 383-387.(EI)周劲松,张洪,沈钢,等. 基于轨道谱的铁道车辆主动悬挂轴间预瞄控制[J ]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34 (2) :239.(EI)周劲松,任利惠,杨国桢,金新灿. 铰接式高速列车运行平稳性及其试验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04, 40(10): 124-128.(EI),等等

1、国外应用人工合成信息素防治仓储害虫的研究《中国粮油学报》-1999年14(12),第1作者2、利用人工合成信息素诱捕印度谷螟的影响因素分析。《昆虫学报》-2001年44(3)第1作者3、一种改进的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印度谷螟的效果。《粮食储藏》-2000年29(2)第1作者4、玉米田外应用速向技术对田内第二代玉米螟防治作用初探《辽宁农业科学》-1998年植物保护专集第一作者5、阜新地区高粱叶部病害发生情况调查初报《辽宁农业科学》——1998年植物保护专集第一作者6、人工合成昆虫性信息素对地中海粉螟成虫交尾的干扰作用研究。《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辽宁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一作者7、玉米田外药剂熏杀成虫对田内第二代玉米螟幼虫为害的控制作用初探《辽宁农业科学》-1998植物保护专集第一作者8、Investigation on species of pest insects in finished grains and their damage 《STORED PROPUCT PROTECTION》Volume.1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 第1作者9、The effect of the modified pheromone trap for capturing Indian meal moth,Plodia interpunctella (Hub).《STORED PRODUCT》Volume 2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作者10、Studies on effect of ‘Male’-A new seed coating agent of wheat in improving seedlings and controlling diseases and insects Proceeding of XVth 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gress 第一作者。11、参加编写科技专著《中国人参》该书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1年11月出版。12、参加编写《二十一世纪农业病虫害防治科普丛书》-油料作物分册 2002年8月出版。

  • 索引序列
  • 主要发表专著论文
  • 主要发表论文或专著
  • 发表的主要论文及专著
  • 主要发表论文论著
  • 发表的主要论文著
  • 返回顶部